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0:13:47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商洛追赶超越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99.3亿元、增长10%,增速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68元和8358元,增长8.3%和8.5%,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促投资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增加有效投资,1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3.6亿元。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比亚迪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65个项目基本建成,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到34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5.55亿元、增长21.9%。出台工业稳增长10条政策措施,推进企业稳产促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47亿元、增长15.1%,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33户,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4.8%。不断扩大三产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持续攀升,以网络购物、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93亿元、增长13.1%。

(二)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亮点纷呈。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值分别增长34.9%、28.1%,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矿业占规模工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个;生态农业成为全省亮点,核桃、板栗、中药材、香菇、鸡蛋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粮食实现“五连丰”。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电商交易额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增长96%。

(三)打基础强支撑,协调发展成效明显。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十大城建”“十大棚改”工程有序推进,9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5亿元,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市区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县城扩容提质进程加快,完成投资16.9亿元,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5%。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558公里,解决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商州至洛南、商南天然气长输管线开工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10天、高居全省第一,五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四)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20万吨,商品房去库存7074套,为企业争取直供电9亿度,节省电费2000余万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三个清单”落实到位,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6项,精简率46%。“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23.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2%。投融资体制、国企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城投、交投、园区开发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市级五家国有企业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81个PPP项目进入省级储备库、6个付诸实施。天之润、百盛丝绸、正太能源等7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建成市级外贸出口示范基地4个,外贸进出口总额14.42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5亿元,增长19.5%。

(五)抓脱贫惠民生,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多。“两个80%”全面落实,全年民生支出157.3亿元,较上年增加6.3亿元。完成移民搬迁3.18万户,20.4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13年免费教育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全面两孩政策有效实施。《带灯》《沉香》等精品剧目亮相全国舞台,《最美商洛》风光片获全国优秀奖。体育器材配送在全省率先实现镇办、社区全覆盖,镇安籍运动员张丽在15届里约残奥会上勇夺4金,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平安商洛建设深入推进,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公务人员“四个意识”显著增强。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76件、政协委员提案239件。重视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赢得了各方信任和支持。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气象、水文、档案、统计、人防、方志、老龄、无线电及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蓄势挖潜,在拼搏进取中借势发力、争先进位,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商洛经济换挡提速、实现跨越发展、填补多项历史空白的五年。经济年均增长11.9%,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总量五年增长1.9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15美元。商洛电厂、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事关长远发展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典型,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钒氮合金产量世界第一,金川封幸皂素清洁生产工艺国内首创,商丹园区顺利晋级为省级高新区,陕西炼石、必康制药成功借壳上市,2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落户商洛。

这五年,是商洛突破交通瓶颈、走出大山、融入西安迈进关天经济圈的五年。西康、宁西两条铁路复线和西商高速二线建成通车,包茂、沪陕、福银三条高速贯穿全境,山柞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9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西武、西渝高铁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即将付诸实施,昔日交通瓶颈已成为竞争新优势。

这五年,是商洛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初具规模,环城北路、商鞅大道、市一级汽车客运站、市体育中心建成投用,商丹和商洛城市干线、市文化艺术中心、新建商中、滨江银杏公园等项目基本完工,规划区建成面积达到54.5平方公里。柞水、商南两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实现县区全覆盖。12个镇入列全国重点镇,漫川关、云盖寺、棣花、凤凰等特色小镇享誉省内外,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17个,朱家湾、前店子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宜游、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和生态休闲城市雏形显现。

这五年,是商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业悄然兴起、“秦岭最美是商洛”唱响打靓的五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7%,五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一,洛南、商南两县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流域治理“河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保障了“一江清水供京津”。空气质量连年稳居全省第一,“商洛蓝”刷爆朋友圈。商南金丝峡成为陕南首家5A级景区,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5家,其中3A级以上26家,商洛秦岭生态旅游节、环秦岭自行车赛上升为部级节赛,我市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市”。

这五年,是商洛民生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的五年。累计民生支出66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1%和12.8%。“三带一创”和“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模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58.8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0.48万户38.51万人依靠移民搬迁走出深山,8万户居民通过安居工程喜迁新居,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万人次。率先在全省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年稳居全省前列。“六五”普法圆满完成,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法治经验在全省推广,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领先。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更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商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量偏小,部分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产占比较小;地方财政困难,人均财力较低,债务负担较重;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认识这些差距,我们才能自我加压、激发斗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迎难而上、奋力拼搏!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尽管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也蕴含着许多重大机遇和优势。从国家战略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振兴川陕革命老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作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商洛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大格局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从全省布局看:我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陕西自贸区、丝绸之路新起点、秦岭国家公园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我们身在其中、利在其中。特别是省政府将西商一体化纳入全省发展战略,这对促进西商优势互补、带动商洛发展迈上快车道,必将产生更直接、更快捷的作用。从我们自身看:随着西武、西渝高铁的建设开通,商洛将进入高铁时代,全面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我市林茂水丰、生态优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以上,是世界空气清新标准的20倍,山清水秀、宜居康养;我市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60余种、大中型矿床39个,特别是新探明的洛南紫绿玛瑙为陕西增添新矿种,镇安钨钼资源储量巨大,丹凤石墨探明储量达1000万吨,山阳夏家店特大金矿远景储量超过200吨,全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除了以上这些客观优势,我们还有勤劳质朴、穷则思变、热爱商洛、期盼发展的251万父老乡亲,这是我们追赶超越的最大优势、最大资本和最大动力源泉。有了这个优势,一切困难都能克服;有了这个资本,任何瓶颈都能突破;有了这个动力,我们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中央经济工作会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就“追赶超越”提出了具体要求,市第四次党代会描绘了“三个商洛”宏伟蓝图,全市“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未来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坚持既定思路和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定不移抓发展、促落实、惠民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追赶超越”、绿色发展为主线,走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之路,接力打好精准脱贫、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五大攻坚战”,倾力打造秦岭休闲之都、丝路产业新城,奋力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力争实现“三个领先、四个超越、五个追赶”。

“三个领先”是:生态环境质量、循环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四个超越”是: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五个追赶”是: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科技贡献率、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攻坚战”:

(一)以“七个一批”为抓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的同时,我们市财政也要勒紧腰带、挤出资金,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综合采取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健康保障、社会兜底等措施,统筹规划、聚力推进,确保2018年商南、柞水脱贫摘帽,2019年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脱贫摘帽,2020年全市29.6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商洛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以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为抓手,打好现代工业攻坚战。坚持保护生态、循环发展理念不动摇,整装勘查、整合资源、整体利用矿产资源,推进矿产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园区聚集引领作用,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支持企业上市,积极推进山阳中医药、商南硅科技、丹凤石墨、镇安钨钼、洛南紫绿玛瑙等高附加值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以上。让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市,整体迈上新型工业化的强市富民之路!

(三)以品牌战略和龙头带动为抓手,打好特色农业攻坚战。积极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做大做强核桃、板栗、中药材、秦岭生态茶、山菌、生态猪、土鸡、土蜂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建设,创建知名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1年,把“商洛核桃”发展成继“渭北苹果”之后我省又一标志性品牌,把商洛打造成中国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让健康美味的商洛特产端上全国人的餐桌,给商洛百姓换回更多的收入!

(四)以生态建设和精品景区为抓手,打好全域旅游攻坚战。抓住西商一体化机遇,紧盯西安乃至关中上千万人口,充分利用我市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避暑躲霾、休闲度假、民宿康养等新兴产业,积极实施景区品质提升、旅游要素完善、精准宣传营销、基础设施提质等行动,着力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集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1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达到16个,较2016年翻一番,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综合收入400亿元。让我们张开双臂,欢迎和拥抱更多的游客来我们商洛享受吧!

(五)以“一体两翼”和特色小镇为抓手,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突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做强“一体”、提升“两翼”,推动中心城区“东进、西延、南扩、北上、中改”,加快丹凤、洛南撤县设区,促进人口和产业协同聚集,使“一体两翼”成为最具活力的核心板块。统筹区域协调,推动山阳、商南撤县设市,促进镇安、柞水协同发展。集中打造20个左右的秦岭特色小镇,巩固提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一路一风情”的新型城镇格局,到2021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使我们的城市有山有水有灵气、有花有草有生气、车水马龙有人气,让我们城市的环境更加舒适,农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未来五年,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十件大事:一是积极培育10家上市企业;二是确保西武高铁建成投运;三是推动商洛高新区创建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是建设集城市旅游、文化、休闲、地产、商务、度假为一体的金凤新城;五是新增2-3个5A级旅游景区;六是打造丹江百里生态长廊;七是全力推动丹宁高速开工建设;八是开发山阳漫川关、柞(水)宁(陕)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九是实现主城区集中供热;十是实现“气化商洛”县区全覆盖。

打赢五大攻坚战,办成十件大事,将加快补齐我市发展短板,同步推进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积蓄后发优势。

三、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奠基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追赶超越”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事关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涉及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事情着手,重点做好十项工作:

(一)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脱贫,补齐全面小康“硬短板”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行“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上半年编制完成贫困村综合发展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完善扶持政策,实施“一村一品”行动,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确保重点产业有“龙头”,村村都有合作社,产业脱贫户参与率70%以上。加强普惠型金融产业扶贫和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推广“产业贷”“农户贷”“税信贷”等金融产品,扩大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各县区不少于3000万元,全市新增扶贫贷款10亿元以上,抓好国开行支持脱贫攻坚一期35亿元项目实施。

全面决战移民搬迁。把今年作为移民搬迁“决战年”,落实移民搬迁新政策,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以户定建、以产定搬、以人定扶、以户定业,全面完成“十三五”剩余5.5万户18.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严格落实精准要求。以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基本单元,进一步夯实帮扶责任,找准脱贫路径,做到扶贫对象逐户核实、扶贫措施逐件落实、扶贫标准逐项检查、扶贫资金足额到位,确保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名贫困群众,公平、均等地享受扶贫政策。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和贫困退出机制,强化监测督查,严格审核把关,同步构建返贫防范体系,完善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和保险救助“三位一体”救助机制,推进脱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强化社保兜底,防止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全年实现16.9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2个村脱贫摘帽。

(二)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市级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201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473亿元。强力推进70个续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商洛电厂、山柞高速、必康医药产业园三期等投资超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3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运。切实抓好90个新建项目建设,力促西武高铁、金凤新城、秦岭特色小镇等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扎实推进西渝高铁、榆商高速、商丹园区新医药产业综合开发等15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50个项目具备建设条件。围绕城市建设、工业经济、全域旅游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市级重大项目储备不少于300个,各县区不少于100个。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鼓励支持“大干快上”,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突破口和“助力器”,创新方式方法,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设立招商机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紧扣“334”十大优势产业集群,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大型企业,做到招大招强招优、引资引智引技。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支持商洛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夯实县区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考核评比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重点抓好商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商州药用植物提取智慧工厂、洛南维维集团核桃深加工、丹凤石墨资源开发、商南国漆科技产业园、山阳必康医药产业园、镇安钨钼产业园、柞水西川国际慢城、商丹园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5亿元,各县区至少有2个10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落地。

创新推动投资融资工作。用好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政策,协助陕西盘龙药业尽快通过证监会审核上市,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帮助5家以上优质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抓好首批PPP示范项目建设,设立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城投、交投等五家市级国有融资担保企业及各县区平台公司扩大资本金规模,多渠道破解发展资金难题。

(三)坚持产业兴市、转型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力促工业稳定增长。落实省市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强运行监测分析,确保陕西锌业、尧柏水泥等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支持跃迪电动客车、必康医药产业园二期、比亚迪电池材料等20个重大建成项目产能释放。充分利用在线创客平台,创新企业销售模式,工业产销率达到9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速传统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推进绿色制造,扩大先进产能,促进矿产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抓好秦煌10万辆电动汽车、香菊鼻科新产品研发、商州森弗大健康产品、商南3C数码电子产品等5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5亿元。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启动商洛高新区创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加快山阳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持续抓好15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扩容提质,重点建设科技研发、信息物流、电子商务、质量检测等服务平台,着力完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清理闲置用地,处置僵尸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规模,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40户,着力在融资模式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先进技术引进、优质品牌打造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中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放宽投资限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道路交通、水电燃气、供热供暖等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实施中小企业培育成长计划,扶持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企业发展,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民营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民宿休闲、体育健身、养老家政、医养结合等现代服务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500户、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50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以上。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统筹推进撤县设区、设市工作。抢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机遇,走绿色循环发展路子,促进产业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骨干财源。鼓励县区争先进位,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四)坚持品牌引领、三产融合,提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为抓手,提升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新发展核桃示范园7万亩,板栗园2万亩,茶园3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代料食用菌1.7亿袋,种植马铃薯9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50万吨左右。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

做实叫响商洛山地农产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行动,认证“三品一标”25个,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商标20个以上,积极创建“商洛核桃”“商洛香菇”“镇安板栗”“秦岭泉茗”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大现有品牌应用管理,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方位推介宣传农产品优势品牌,让“商洛山地农产”品牌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精县级园区、做大市级园区、做强省级园区,全年认定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实施全流域开发,建设精品园区集群,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打造柞水西川、丹凤棣花、商南试马等8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使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力争每县区有1-2个地方领军型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支持各县区争创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加快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支持洛南建设西北核桃交易市场、商南建设食用菌交易市场、镇安建设板栗交易市场。创建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市,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00个,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力促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开辟农村发展新路径、拓展农业增效新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五)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织密基础专项规划网底,填补公共专项规划空白,编制完成中心城区主要街路绿地系统改造、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建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加快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详规覆盖率达到90%。完成“五规合一”重点镇规划编制。严格城市规划执法,使规划成为不能逾越、不敢逾越的“红线”。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投资195亿元,实施中心城区“四大门户区”和部级丹江水利风景名胜区改造提升,启动312国道构峪至麻街岭城市道路改造,加快推进环城南路、丹南新区路网、南秦新区、北新街东延、候塬棚改和丹凤环城北路建设等95个项目,“一体两翼”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8万人。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加强四县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一批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商洛符号”的标志性建筑。支持山阳、丹凤开展全国、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5%。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四城联创”为抓手,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达到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平方米。实施北新街、江滨大道、龟山北坡和机关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住宅楼楼体的亮化工程,打造多彩“不夜城”。启动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海绵城市示范点6处,地下综合管廊16公里。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市县区全部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加快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监管重心下移。

创建秦岭特色小镇。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重点抓好7个以上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推进沙河子、竹林关2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漫川关、凤凰、云盖寺、棣花等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巡检、营盘、高坝、杨峪河等17个市级重点镇建设。推进产景、文旅和多业融合,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升级版,让山里人过上比城里人更美好的生活。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5亿元,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建养、农村水电讯等45个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丹宁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创新推动商州、镇安、柞水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试点。加快“气化商洛”商州至洛南、商南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力争商州至山阳段开工,做好西安至镇柞段前期工作。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抓好云镇水库、磨沟水库、清油河水库等重点水利水源项目建设,推动城镇供水管网、通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六)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保护好商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启动实施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等流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商丹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和6县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心城市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88%,县城分别达到91%、8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淘汰黄标车,建立市环境监控应急指挥平台,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全面完成节能减碳减排任务。

提高生态建养水平。围绕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抓好4大类32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确保10大类74项评价指标全部达标。抓好“两岸三线四区”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实施丹江干流防洪工程,启动丹江百里生态长廊建设,治理水土流失700平方公里。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做好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全力配合中省环保督察巡查,扎实开展全市环保督查巡查,狠抓环境突出问题的查处整改,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建立环境案件常态化办理机制,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

(七)坚持依托生态、发展全域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强市富民的金山银山

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编制《商洛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实施意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带动各县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景区景点建设提升。压实责任,强化考核,力争商南、柞水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命名,山阳通过省级初验,镇安纳入创建序列。

抓好现有景区提档升级。启动漫川关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做好柞宁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推进牛背梁、天竺山5A和金台山、九天山等4A级景区创建,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快蟒岭绿道、柞水终南山寨、洛南仓颉文化艺术园、商於古道二期、商南金丝峡旅游产业园、塔云山景区三期开发等项目建设,各县区年内新增3A级景区各1家,全市新增4A级景区2家。加快市县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实施“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旅游+城镇化、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商品、特色餐饮研发推广和民俗风情、文化演艺挖掘展示,培育高端民宿,发展养生养老和康体度假。瞄准西安及周边地区一级客源市场,精心策划举办2017秦岭生态旅游节、千万人游商洛、秦岭与黄河对话及游最美奇峡、揽牛背花海、享漫川生活、赏千亩荷塘等十大品牌旅游活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大家的眼球和注意力吸引到商洛来,实现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接待游客达到4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以上。

(八)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为追赶超越增添新活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完成省上下达的去产能任务。加大开采、选冶等小矿点、粗加工、短链条、低附加矿产企业整合改造提升,优化钼、钒等优质矿源、重点领域的产能结构。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中心城市不低于80%、各县不低于60%,全年完成商品房去库存6500套。落实国家减税政策,制定出台企业降费措施,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搞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搭建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进一步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进投资项目在线联网审批,加快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抓好财税、金融、土地、供销、标准化等基础性重大改革。

推动创新开放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好创新型商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中国地质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商洛分中心发展,加快柞水创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全市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个。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全年打造众创平台10个以上,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亿元。加快陆路货运口岸建设,创建省级特色出口示范基地2个,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九)坚持公平共享、和谐稳定,全面发展城乡社会事业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去产能分流职工为重点的就业工作,开展劳动技能免费培训2.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0万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提高社保待遇,继续推进城乡医保整合,启动实施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加强特困人员救助工作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搞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实现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全覆盖。加快市中心老年公寓和各县老年公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养老事业。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50个,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留守人员关爱保护,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抓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搞好综合医改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5个县级医院改扩建,推进镇(办)卫生院及社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建成市级计划免疫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巩固药品“三统一”成果,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设60个镇级中医馆,创建3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全面落实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服务项目,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3‰以内。

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2个,全年完成投资10.48亿元。认真落实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技能培训全覆盖。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动洛南“双高双普”创建达标。支持特殊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商洛故事”,推进镇办综合文化中心、农村新型社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建设,启动建设商洛市博物馆,做好第八届省艺术节和第三届现代文化艺术节参演工作,提高文化软实力。启动全国“十四运”女子排球、公路自行车等赛事场馆改建,高标准办好2017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陕西·商洛首届马拉松赛、四国男篮挑战赛等十大精品赛事。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市级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抓好平安商洛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风险防范机制,持续推进法治、责任、阳光,全面开展“三无”县区创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合力共建“信用商洛”。坚决拥护支持军队改革,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兵役征集、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军民融合和双拥共建等工作,切实抓好干部安置、复退军人就业和贫困军属优抚政策的有效落实。

(十)坚持服务群众、民生为先,努力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缓解中心城区“上学难”问题。力促新建商中、市初级中学、商州区思源学校和嘉园国际、商丹高新幼儿园建成投用,加快推进秦韵教育城、商州区高级中学,商州区第六、第十五小学,商州区第四、第十二、第十三幼儿园建设,改扩建商州区第一、第三小学。全年新增高中学位1000个、初中学位4800个、小学学位1000个、幼儿园学位1200个。

二是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建成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推进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合部门信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市县区联网运行,同步建成网上大厅,对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一厅式办理”。

三是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地下停车场,建成东关老体育场、丹江公园等6个地上、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新增泊车位5000个。

四是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改善工程。积极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理顺城市公交经营体制,更新增加城市公交数量,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推行刷卡乘车,加快城东客运站建设。

五是实施中心城区市场建设工程。新建4个、改造提升2个市场,建成2个小吃城,下茬整治北新街、中心街、东环路、团结路、东关市场的乱摆乱放及占道经营问题。

六是实施中心城区清洁保洁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下沉式垃圾转运站17座、垃圾收集屋58座,购置各类垃圾清运、清扫车辆70辆,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二次污染。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建设二类公厕61座,改造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旱厕3000座。

七是实施中心城区健身休闲场所完善工程。开放市体育馆,建设商洛游泳馆和丹江、江滨银杏公园健身示范长廊,建设6个小广场,改造提升金凤山、龟山公园。

八是实施中心城区城周绿化工程。按照改善城市生态、做美城市、增绿添彩的要求,全面抓好市区直观坡面造林绿化,完成高标准造林2万亩,确保三年实现山体全部绿化达标。

九是实施中心城区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市图书馆、群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组织中心城区群众性惠民演出20场次。

十是实施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黄沙河、柳家沟、马莲峪河道综合治理,彻底解决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各县区政府也要围绕上学、就医、就业、健康、养老、出行等民生民本问题,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市政府将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施追赶超越,历史重任在肩,全面建成小康,使命神圣光荣。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将围绕树立“五个理念”、强化“五个意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和今后五年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一)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各级政府都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天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服务员、办事员,要下决心根除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我们绝不容许政府公务人员“当官做老爷”!

(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不断强化敬畏意识。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本职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始终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心存敬畏,敬畏法律、敬畏权力、敬畏人民,做到严以用权、慎于用权。坚决摒弃“政府万能”的观念,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限制在法治的框架之内,都必须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群众的监督之下。政府一切权力都必须关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在阳光下运行。我们绝不允许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发生!

(三)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的宏伟目标,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积极作为。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敢啃硬骨头、敢为人之先,坚决杜绝懒政、庸政、怠政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我们绝不给不作为、慢作为、尸位素餐的人留位子、留空间!

(四)牢固树立为政清廉理念,不断强化廉洁意识。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首先必须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人,严守“八项规定”,保持两袖清风。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想当官。我们绝不给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人提供任何机会!

(五)牢固树立苦干实干理念,不断强化落实意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贵在落实。我们要以落实市委决策和人大决议为己任,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抓落实,以务实求细的态度促落实,以严格考核严肃问责的措施保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精文减会、多抓落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把奋斗目标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标,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在雷波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雷波县人民政府县长杨腾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查,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三届县政府工作回顾(2012—2016年)

本届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届期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过去五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2:56:22调整为18:61:21,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3.7亿元增至61.1亿元,年均增长14.4%;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由2.7亿元增至5.8亿元,年均增长21.1%;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5.9亿元增至21.4亿元,年均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分别达到22036元和7945元。五年来,GDP翻了一番多,经济总量稳居全州第七位;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多,排位从全州第九位上升为第五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全州第一,进入全州经济加快发展县行列。雷波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委‘三农’工作先进县”。

——过去五年,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主导产业日渐壮大。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洋丰、施可丰、凯瑞等磷化工企业保持正常生产,3家磷化工企业2016年业务收入35亿元,是2011年的1.54倍。13个地方中小水电站实现年发电量10亿度以上;10座在建地方中小水电站积极推进。矿山企业达到7家,累计外运外销磷矿达1000万吨。矿电冶融合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启动了马湖景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箐口乡罗汉沟村、马湖乡大杉坪村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孟获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大烛节”“彝族民歌音乐季”等活动。五年累计接待游客35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7亿元,年均增长22.1%。现代农业成果显著。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8家,农民专合组织261个,家庭农(牧)场214户。“十大绿色特色农产品”产量、产值年均增长3-5%。大凉山雷波脐橙荣获第十一届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全国“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雷波芭蕉芋猪”“马湖莼菜”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波荣获“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食品行业农产品品牌建设示范县”“四川省现代林业重点县”等称号。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完成农村林权、新农合等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财政税收等领域改革,有序整合卫生、计生等9个单位的职能职责。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减少行政审批事项92项,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标,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在川委厅〔2011〕52号政策支持下,争取省级项目资金6.4亿元,多获得小沟磷矿矿权出让收益达13亿元。五年签约项目38个,协议引资252亿元,实际到位州外资金102.9亿元;旧城改造、南田新区、箐口山隧道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建设纵深推进。新汽车站、县医院综合大楼、县民族体育馆、雷波中学扩建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使用;县档案馆、消防站、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绕城路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顺河、瓦屋、青杠、马道子等一批工业、产业新村如期建成。全县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24%增长为2016年的29.4%。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彻底告别了乡镇不通公路的历史,39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261个村通公路、152个村通硬化路。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建成彝家新寨130个、整村推进31个,新建或改建住房11408户,“三房”改造11340户,农村危房改造1178户;解决或改善1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加固堤防7.6公里,新增有效灌面0.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3平方公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0.53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6万亩、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生态保护成效明显。植树造林10.4万亩,天然林保护10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3.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8万亩,退牧还草51万亩。开展了西宁等24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31个州级生态村和7000余户县级生态家园的创建。成功申报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启动“两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州上下达目标任务以内,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过去五年,民生保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加快。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每年投入7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5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32万人次,劳务收入达40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三无”人员和孤儿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月、420元/月和1246元/月;为24182名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五险”参保范围、人数不断扩大。新建保障性住房202套,累计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112万元。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实施。按照“七个一批”行动计划,共识别171个贫困村,10300户41179人贫困人口。制定完成总体脱贫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挂图作战,整体联动;有效整合涉农资金1.98亿元,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科学规划和建设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46个,得到省、州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州推广。五年来,累计脱贫3195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36.5%下降到“十二五”末的17.5%。

——过去五年,两站如期蓄水发电,移民复建决战决胜。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始终把移民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政治工程”,坚持“5+2”“白+黑”“100-1=O”的工作原则,忘我工作、负重前行,负债1.6亿元解决合情合理但政策尚未明确的实际问题,全力保障工程进度。2.3万移民按时移出、妥善安置,7个迁复建集镇及1个移民安置点全面建成投入使用,14条县乡复建公路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全部投入运行,复建码头基本具备使用条件。复建项目完成投资27.9亿元,占总投资的97%。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实施改扩建项目157个。学前幼儿达到1.7万人,3.8万人次享受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政策,4.1万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5.3万人次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增长,雷波中学学生考取清华等名校,实现历史性突破。启动4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点建设,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项目,县医院正式评定为“二甲”医院,私营医院健康发展,全县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文体事业取得突破。实施县、乡、村三级文化馆(站、室)提档升级工程,杉树堡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凉山首部彝族专志《雷波县彝族志》和光绪十九年雷波唯一旧志《雷波厅志》出版发行,《孟获传奇》剧本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策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平安雷波”建设不断深化。扎实推进禁毒防艾工作,保持对“两抢一盗”、涉毒贩毒、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十大专项行动”顺利推进;形势保持平稳;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过去五年,依法行政进程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等制度,对“三重一大”问题始终坚持征求各方意见,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771件,办结率100%。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州县“十项规定”,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推行“一线工作法”“厨房式工作法”,深入基层,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廉洁从政不断强化。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狠抓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大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到201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1.1亿元,增长9.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7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036元,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7945元,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二是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突出抓好了产业增收、住房、教育、医疗、禁毒、防艾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实施“1+X”生态产业,种植核桃28.5万亩,其他经果林7.6万亩,实现户均种植核桃5亩以上。组织贫困户开展“订单式”劳务输出,全年预计转移劳务输出7.2万人,实现收入11亿元。通过实施彝家新寨、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解决2910户11462人安全住房问题。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新建“一村一幼”237个,招收幼儿9850名。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全面落实,开展婚丧嫁娶高额礼金和奢侈浪费问题专项整治,传统陋习逐步改变。全年累计接受中央、省州各级检查考核20余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到省、州领导的肯定,全州易地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在雷波成功召开,凉山日报连续头版头条宣传报道,凉山电视台派驻直播团队直播易地搬迁工作进度。

三是发展支撑不断夯实。围绕“五大发展战略”和脱贫攻坚目标,州、县17个续建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顺利推进,全年预计完成投资30.3亿元。编制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新区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建设。实施G353雷大路升级改造,箐口山隧道已开掘470米,县城东环路、县道马黄路、屏美路等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洋丰公司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节能项目、明信公司新型热发磷酸制备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坪头、马拉11座建成的地方小水电站发电量达到15亿度,磨子岩电站、西宁电站全面动工。

四是社会民生全面加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累计达15.8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推行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同步结算“一站式”服务。就业促进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中小学生流失率分别控制在1.87%、0.47%以内。78个村11462人的危房问题全面解决。开展药品流通领域、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安全和校园安全等联合执法检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污染防治能力持续加强。

五是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品牌,积极开辟东中部市场。严格执行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政府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等全面公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公布182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156项进入县政务服务大厅运行;重新将42个行政权力部门8类行政权力(不含行政审批)共5887项权力事项纳入清理范畴。全年受理和办结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2457件,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完成政府集中采购111批次,涉及金额达7748万元,节约资金607万元,节约率7.8%。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省州驻县单位、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雷波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总结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推进雷波跨越发展:

必须坚持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思路,开拓奋进,才能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载体,才能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必须强化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的能力,要善于将外部机遇转化为率先、竞先、领先发展的强大动力,超前谋划、快人一拍,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遵循依法行政、依法行权的原则,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维护精诚团结、上下同心的环境,自觉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必须弘扬雷厉风行、攻坚克难的作风,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有效落实。这些经验,必须一以贯之地加以持续,加以深化,加以提升。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五年来,县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比较明显,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实现全域全面脱贫奔康的压力较大;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综合实力不强,加之投资大幅减少,支柱财源缺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跨越发展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一些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解,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的土地、融资、电力、环保等要素保障困难,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继续加强,民生改善任务还很艰巨;“庸懒散浮拖”现象和“”问题仍然存在,反腐倡廉、法制政府建设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十四届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2017-2021年)

今后五年,是雷波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是雷波构建凉山东部经济发展高地,加速崛起建设新雷波的关键时期。能否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脱贫退出“摘帽”,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压力巨大、面对的考验严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新要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贴全县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定位,依托“六大资源”,发挥“四大优势”,抢抓“十大机遇”,实施“五大战略”,打好“六大战役”,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建成“五大基地”,突出通过脱贫攻坚,补齐农村发展短板;通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补齐城市发展短板;通过马湖开发,补齐旅游发展短板;通过交通建设,补齐交通发展短板;通过“四好”创建,补齐公民素质短板,推动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雷波。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461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90元,年均增长14%以上。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同步发展,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精准对标贫困村“一低七有”,贫困户“一超六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53575人脱贫、171个贫困村退出。

突出通过脱贫攻坚,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区聚集。全力实施“1+18”精准脱贫方案,坚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七个一批”要求,锁定年度脱贫任务,确保完成贫困户“一超六有”,贫困村“一低七有”目标。以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为载体,以土地增减挂钩为突破,大力实施安全住房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中安置点建设为突破,通过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加快建设171个产业支撑有力、地域风格突出、民族风情浓郁、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村民生活小康的新农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实现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值增收和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确保贫困户获得理财收益、分红收入,多渠道增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实施贷款增量奖补和定向贷款激励政策,切实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贷投放。健全扶贫融资分险机制,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改善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抢抓帮扶机遇,整合社会资源,确保帮扶力量向扶贫对象聚合。充分发挥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及工商联、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的优势,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确保2017年74个村退出,19224人脱贫;2018年所有贫困村退出;2019年新增建档立卡对象脱贫;2020年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二、坚持转型发展,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坚持工业强县,突出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

加强磷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以目前投产企业为重点,着力于企业优化升级,形成较为齐全的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精细化工产业链;抓好矿权设置工作,加大对磷矿资源储备保护和管理,建成湖北宜化100万吨/年、莫红兴达矿业105万吨/年、巴姑新洋丰矿业100万吨/年、西川矿业100万吨/年等磷矿矿山和2个磷矿洗选项目,年开采磷矿600万吨。抓好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继续推进水电产业开发,抓好县内中小水电站建设及发电生产,建成投产中沙坪等6个电站,全县装机容量达到58万千瓦。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完成12万千瓦的拉咪南、北风场建设,全面完成其它风电场前期工作。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建筑业+”战略,推动建筑业与旅游、建材产业、物流业、劳务经济等融合发展。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就地注册,积极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等新兴产业。

三、坚持全域发展,促进服务行业提档升级

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着力马湖开发补齐旅游发展短板。按照“一心、四区、两环线”布局,对接宜攀、乐西高速的规划走向,大力发展以马湖为龙头,溪洛渡高峡平湖、阿合哈洛大草原、莫红克觉梦幻谷和西宁原始森林为支撑的全域观光探险、美白养颜、康养度假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大区域间旅游联合发展,按照川滇结合部旅游集散地、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凉山东部生态度假旅游基地、旅游扶贫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针对马湖景区、乐水湖景区、西宁生态旅游区等优质旅游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创建一批特色旅游村镇,打造农家乐、彝家乐、苗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和特色精品,带动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力争到2021年,旅游人数突破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亿元。加快金融、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入推进“惠农保”试点,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依托水运码头,发展物流产业;通过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以重点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应用为突破,引导工矿产品、特色农产品等传统线下产业向互联网市场延伸、拓展,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创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力争到2021年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5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2亿元。

四、坚持特色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制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扶持办法,探索“互联网+农业”的运行模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突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加快打造“四带经济”。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11”生态产业,新改建核桃41万亩、脐橙5万亩、茶叶3.8万亩、莼菜0.3万亩、白魔芋4万亩、竹笋5万亩、山葵0.9万亩、七叶树9万亩、无患子5万亩、工业原料林5万亩,林下经济林5000亩;新增出栏芭蕉芋猪6万头,有机肉羊5万只、肉牛1万头,小凉山土鸡100万羽。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按照做大总量,“集群发展”的思路,促进加工型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力争到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发展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建成省级、部级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坚持均衡发展,打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

着力把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补齐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短板。

着力补齐交通发展短板。积极协助推动宜攀、乐西高速公路,宜西铁路过境雷波段开工建设,力争到2020年融入成都2.5小时经济圈。健全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抓好绕城公路、G353雷大路升级改造、G353马湖景区段改线、箐口山隧道和S466线、S467线部分路段“四改三”等重要干线项目;推动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完善畅通,力争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全面抓好金沙江水运发展,加强航道建设和凉山港雷波港区8个作业区10个码头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麻柳湾、杉树堡水库,完成马湖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7平方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3.9万人、改善6.3万人饮水困难;新建提灌站6座;实施马湖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加强电网等能源设施建设。2021年前实施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49个,城网项目11个,35千伏项目2个,110千伏项目2个,彻底解决矿产资源带来的用电负荷,加强地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网雷波”和“宽带乡村”建设,实现县城、旅游通道光网全覆盖,农村乡镇光纤全通达,行政村宽带村村通。

六、坚持统筹发展,构建城乡联动发展格局

按照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建设富有彝族风情特色的新型城镇。

强化规划编制与管理。贯彻落实《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乡镇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杜绝不报而建、先建后报、先建后补、边规划边建设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各项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快城镇扩容步伐。抢抓宜攀、乐西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县城和集镇建设,扩大城镇容量。按照“背山面江、山环水绕、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总体思路,继续开拓县城框架,推进南田新区开发建设,抓好黄琅、西宁、永盛、金沙等一批旅游集镇、工业集镇和港口物流集镇建设,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一批重要集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格局。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力争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县城城区人口达到5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5%。着力补齐城市短板。以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乱搭乱建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扶贫,完成乐水湖滨湖路、南田新区东西主干道等骨干路网建设,完成乐水湖城市公园、孟获公园、市民中心广场和18个停车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完成旧城内西环改造,完成城市供水厂改扩建、新区输配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厂站管网、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城市新格局。

七、坚持共享发展,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

始终把民之所盼,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方向,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抓两头、带中间、攻职教”要求,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办好“一村一幼”;落实“七长”负责制,确保小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6%、1.8%以内;进一步扩大雷波中学办学规模,力争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中小学,完成乡镇及村级校点的布局结构调整,继续抓好“9+3”免费职业教育,实现应读尽读。完成教师队伍“县管校用”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县公立医院改革,新建县中彝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医疗保障、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执法、重大疾病防控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五大体系。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100%;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全省就医“一卡通”。强化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抓好彝家新寨、易地搬迁、廉(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力争基本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大病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全面落实“五险统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标准线,实现“两线合一”。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价礼金(彩礼),提倡厚养薄葬,倡导现代文明新风;鼓励各行业和个人兴办文化体育产业,充分发挥“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品牌优势,进一步凝聚文学爱好者力量,创作更多、更好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弘扬孟获文化,以《孟获传奇》影视作品带动雷波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地方志场馆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城乡广播电视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数字广播电视乡乡通,全县行政村100%实现广播“村村响”,95%以上的自然村实现电视“户户通”。

八、坚持开拓发展,不断创新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开放合作范围,不断激发改革活力和创新动力。

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实施“三个清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进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深化林权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统筹农村各类产权“多权同确”、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和方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水电开发、冶金矿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磷化工产业精细化、科技化,严格执行“认缴年报”“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多址”等各项改革举措;加快5户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组建国资信贷公司、旅司,培育壮大县级投融资平台。强化要素保障改革创新,优化销售电价、水价结构,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项目实施。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拓展开放合作。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大开放大合作,形成以磷化工、水电业为龙头,以特色农业、旅游业为两翼,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的开放格局。大力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使雷波成为凉山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环境建设力度,形成“政策洼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项目PPP建设模式,引进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点项目。扩大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助“两站”建设和工矿业发展带来的物流潮,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贸易、餐饮等服务业,建设川西南、滇东北重要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川滇结合部旅游集散地,打造金沙江下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九、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雷波

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增强环保意识,改善环境质量,让雷波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实施重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加强对乐水湖的污染治理和马湖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开展马湖入湖河流治理、马湖部级湿地公园建设、乐水湖人工湿地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等项目建设。以“绿化凉山行动”为引领,继续实施天保、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大力开展矿山植被恢复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金沙江干旱、半干旱地区综合生态治理工程,以上田坝、莫红为重点试验示范推广,植被恢复造林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达到46.7%以上,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86.3%以上。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县城2个和4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项目,划定保护区开展隔离栏建设。加大环保力度。加大环保审批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创建一批省、州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工程,积极引导洋丰、施可丰、凯瑞等磷化工开展工艺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确保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21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达到部级生态县标准。

十、坚持和谐发展,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社会管理安全有序。

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法律七进”等活动,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加快行权平台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和会前学法制度,贯彻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要求,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县新格局。完善管理体系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系、社会自我管理体系和自治管理体系,积极搭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社会管理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畅通渠道,着力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群防群治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狠抓安全生产。扎实做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与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等灾害事故的防范,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

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州八次党代会、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政府工作全局,以“脱贫攻坚”为主线,抢抓发展机遇、锁定奋斗目标、突破发展瓶颈、创新推进举措,创造性地抓好政府各项工作,努力为今后发展谋好篇、布好局、起好步。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旅游业增长20%左右。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在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基础上,重点做好弥补短板、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等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上下功夫。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统筹实施好“五件实事”“七个一批”和“18个专项工程”,完成2017年74个村退出,19224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着力“不愁吃、不愁穿”目标,搞好贫困村农业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脐橙、马铃薯、山葵、茶叶、莼菜、砂仁、白魔芋为主的“果薯蔬草药”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七叶树为主的“1+x”经济林产业;按照“五件实事”要求,完成牛、羊、猪、鸡等畜禽投放,实现贫困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全覆盖,贫困户户均发展5亩经济林、5只基础母羊(猪、鸡、牛可折算)的目标要求。着力住房有保障目标,启动实施2017年(第二批)1673户7006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6月底前完成2016年(第一批)4606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实施24个村2040户彝家新寨建设和375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确保贫困群众安全住房有保障。着力教育有保障目标,抓住省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契机,全面推进“一村一幼”“9+3”和15年免费教育,完成13所乡镇幼儿园续建任务,改扩建或新建寄宿制中小学校15所,用好300万教育救助基金,确保贫困建档立卡户子女应读尽读。着力医疗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医保扶持政策;继续推行贫困人口就诊“一站式”服务,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按照“四个好”要求,突出抓好贫困村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294.9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启动2018年通村路硬化工程,安全饮水、村卫生室、文化室、文化院坝等建设加快推进;生活用电、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突出抓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好用活30万产业发展周转金,确保达到集体经济收入人均3元的目标;突出抓好就业培训,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确保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输出1000人以上,务工收入1200万元以上;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000万元以上,积极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利用农民夜校等阵地,突出抓好禁毒防艾、“三建”“四改”“五洗”等移风易俗工作,确保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补齐公民素质短板。

二是在发挥工业发展优势上下功夫。积极支持施可丰完成新增1.5万吨工业磷酸盐项目,支持启动洋丰三期50万吨磷酸一铵项目、赖子沟新渣场项目、凯瑞食品添加剂项目,推进明信生态型磷化工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积极帮助洋丰、施可丰等园区企业改造设备,节能减排,挖掘发展潜能,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抱团取暖,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磷铵80万吨、磷复肥28.5万吨、黄磷6万吨的年度生产目标,园区企业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抓好已发电的13座地方中小水电站的发电运行,力争年发电15亿度以上,继续推进西宁河流域电站建设进度,全力支持雷波泰业嘉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协助明远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迁入雷波,开展上市工作;加快推进拉咪南、拉咪北风场开工建设,完成永盛风场测风数据采集。加快西川小沟矿山、湖北宜化卡哈洛矿山、洋丰巴姑矿山建设力度,完成黄桷堡、五里牌、莫红和山棱岗共四个矿产品检查站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2017年全县矿产品产量达到40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

三是在补齐交通发展短板上下功夫。全面完成G353雷大路69.6公里升级改造和5.85公里箐口山隧道建设,畅通外联通道。全力完成县道马黄路17.1公里、屏美路21.1公里新改建工程,扎实推进一车乡等8条共94.9公里通乡公路升级改造和硬化建设,打通内循环。完成县城绕城路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大超载、超速综合执法力度,切实改善县城交通状况。全面实现74个脱贫摘帽村294.9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助力脱贫奔康进程。全力服务大通道建设,为宜攀、乐西高速公路顺利开工提供良好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溪洛渡、向家坝库区航道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重大交通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监管,力争年底前实现村村通达。

四是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上下功夫。重点推进城市建设,持续加大对县城、景区、集镇、国省交通沿线和雷马屏监狱老基地等重点范围内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的整治力度,依法依规各类违法建筑。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区建设,启动新区东西主干道、孟获公园、市民广场、东边沟回填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推进新区1号、18号道路建设,力争完成新区东环路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殡仪馆连接公路建设,优化县城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硅铁厂片区危旧房改造,启动老电影院、老汽车站等5个综合广场、北环路B标段等项目建设,实施新街等临街建筑风貌塑造项目,完成西街内西环、人行道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桷堡营地物流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乐水湖片区开发,启动乐水湖城市公园、滨湖路、规划一路、旅游公厕建设,力争乐水湖滨湖路、规划一路建成并投入使用。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实施谷堆乡等九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结余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用于一批农村集中安置点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六清”“六乱”治理工作,重点整治好公路沿线白色垃圾、村落庭院畜禽粪污等突出问题。

五是在补齐民生发展短板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发展。按照“三个增长”要求,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调整城区学校布局结构,启动新区“实验(三峡)小学”、黄桷堡“金沙(三峡)中学”新建及部分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充实师资队伍力量,消除“大班额”现象,确保年底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药品监督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进和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同步增长”;完成“恩达”福利院建设,力争年内实现“五保”老人和孤儿集中供养;完成杉树新殡仪馆建设和新公墓一期规划,有效解决城区丧葬噪音扰民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突出开展好禁毒“五大行动”和禁种铲毒“万人清剿”专项行动,实现“零种植、零产量”目标。

六是在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上下功夫。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0万吨,加快库区湖区水产养殖规模;新建脐橙基地1.2万亩;新建核桃基地28.5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8万亩,种植地膜玉米5万亩,发展白魔芋5000亩,山葵1500亩,莼菜600亩、砂仁1.5万亩、茶叶1.4万亩、七叶树1.74万亩、无患子3万亩;发展人工种草7万亩,出栏有机牛羊1.2万头;种植芭蕉芋2000亩以上,出栏标准化芭蕉芋猪1.5万头;出栏小凉山土鸡50万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000人次。建成一批农业、林业、畜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继续抓好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力争大凉山雷波脐橙取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并以此带动,再创建2-3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力争转移输出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以上。继续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农村能源、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支农惠农政策。

七是在补齐旅游发展短板上下功夫。力争创建完成马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川南康养度假第一湖。强力推进箐口乡罗汉沟村部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项目,完善马湖乡大杉坪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扎实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深入挖掘民族风情文化,扶持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将雷波打造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启动乐水湖城市公园建设项目,将乐水湖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启动并编制完成《雷波县全域旅游规划》《雷波县乡村旅游规划》《雷波县旅游扶贫规划及重点贫困村规划》,编制评审完成《金沙江溪洛渡旅游规划暨详细性控制规划》。力争2017年入境游客达到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目标。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是坚持忠诚执政。深入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规党纪,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强化“四个意识”,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县几大班子的团结协调,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是坚持高效施政。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服”,完善“三清单一平台”。不断提升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全面推行集中审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改进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坚持勤奋理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处要求,向实处发力。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完善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推动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深入开展效能建设,下大力气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消极怠政、为官不为等问题。树立定了就干、干就干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施政新风,确保政府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五是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惩违法乱纪行为。严格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切实加强对精准脱贫资金、社保资金、惠农资金、民生保障、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强化权力集中部门和高风险岗位管控,从源头治理腐败。加强廉政教育和纪律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雷波,实现脱贫摘帽、富民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汝阳县人民政府县长赵振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县十三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1234”发展战略,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亿元,年均增长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1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8亿元,年均增长14.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增幅保持全市前列。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2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13:63:24调整到2016年的10:52:38。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群众期盼多年的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成投用,集中供热面积30余万平方米,供气率达30%以上;县城形象明显提升,继续保持“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被授予“河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步县”,王坪乡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

——开放招商取得新成效。五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9个,是上一个五年的3.3倍;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在绿色建材、新能源、旅游、特色农业、军民融合等领域招商实现新突破。被省政府授予“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五年完成民生支出77.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4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246元、9099元,是2011年的1.6倍和1.8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123”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五年实施重大项目231个,完成投资676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320亿元。前坪水库开工建设并成功截流,库区移民征迁全面启动;金钼汝阳公司2万吨钼采选、杜康控股3万吨储酒罐群和年产3000吨原酒车间、洛阳中联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洛玻龙昊600吨在线镀膜玻璃、强盛陶瓷4D喷墨和仿古砖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区规模增大。五年完成投资20亿元,7.8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入驻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亿元。以洛玻龙昊、金钼玻璃、国邦陶瓷、强盛陶瓷为依托的建材产业初具规模,以通瑞新材、鹏飞耐磨为依托的特种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浮法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省级玻璃、白酒质检中心,洛阳科创绿色建材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检测平台建成投用。荣获“洛阳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先进单位”和“洛阳市最具发展活力产业集聚区”称号,入选“全省第一批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绿色建材发展活力园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协鑫新能源50兆瓦、三吉利新能源3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成为河南省第一批建成并网的地面光伏电站;中广核48兆瓦风电开工建设。与云书网签订合作协议,县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及物流园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初具规模,电商平台“汝阳e商城”试运营;全县注册网店60余家。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带动烟农增收4.2亿元;完成油用牡丹种植4000亩,发展市供蔬菜4800亩。大虎岭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五年入驻企业30余家,佳嘉乐年产十万吨大型真菌基地一期建成投产,中农富源农业嘉年华顺利开园。食用菌部级、杜仲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汝阳红薯”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洛阳龙须坡农牧有限公司被农业部确定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五年完成旅游设施投资15亿元,西泰山、恐龙谷漂流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龙隐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获国土资源部命名,天心山被授予“中国林业生态旅游基地”;登山梯田旅游项目规划通过评审,杜康古镇、恐龙主题公园、前坪水库等旅游项目规划加快编制。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付店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牌路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成功举办“河南汝阳杜鹃花节暨炎黄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年均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

(二)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美丽宜居汝阳魅力凸显。五年来,坚持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全县宜居宜业水平快速提升。规划引领不断加强。高标准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商务区规划、紫罗新区城市设计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万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五年完成投资56亿元,新建、改扩建郭木线、文化路、凤山路、隆盛路等主次干道12条47公里,全县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608公里,“两纵十横三环线”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城区道路管网42公里、公厕21座、垃圾中转站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玉马水库供水工程主体完工。投资4.5亿元的紫罗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按照“绿、亮、净、美、畅”标准,扎实推进“清洁家园”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实现常态化管理。集中开展“五小店面”、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县城秩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绿化工程,亮灯率达95%以上,绿化覆盖面积265公顷,绿地率达33.7%;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90%以上;完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年投入1.5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7个、建制镇(上店镇)1个。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改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增,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8.8万吨,创历史新高。五年投资12.5亿元,完成水利工程969项,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投资3.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个,整治土地24万亩;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050公里。连续五年荣获“洛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称号。地质灾害防控不断加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全境绿化提升,高标准完成城郊森林公园、荒山绿化、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全市通道绿化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5%,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大力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资4.5亿元,完成北汝河综合治理一期、马兰河等河道治理,“三山环绕、山水相依”的生态县城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拆除燃煤锅炉27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436辆,年均空气达标天数311天,出境水质持续优于Ⅲ类,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竞相释放。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拓空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在16个月以内。加快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9项,保留28项。实施政府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公务用车改革,完成了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减少政府工作部门2个,调整2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成效显著。县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和完善首问负责、首席服务官、联审联批等制度,创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做好服务。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标准化农家店224家,“新网工程”建成便民超市107家;“宽带中原”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蓬勃发展。201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

(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全力打好精准识别、结对帮扶、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政府兜底等组合拳,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五年投入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4个,建设扶贫搬迁点54个,搬迁群众5798户24077人。累计发放贴息贷款4.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8个,受益贫困人口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6.7%下降至2016年的7.5%。民生实事有效落实。五年办理省、市民生实事70大项235小项,办结率达100%。投资8350万元,改扩建敬老院6所,建成老年幸福院113个;实施保障性住房项目22个,建成1.2万套56.8万平方米,为3300户1.7万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800万元;投资1.1亿元,实施危房改造9200户;修建安全饮水工程108处,解决10万余人吃水问题。连续五年被授予“省市惠民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控制在4%以内;五年新增就业3.1万人,失业再就业8850人;发放小额创业扶持担保贷款6亿元,带动就业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次),创收50亿元。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流浪乞讨“三网一制”救助模式在全国推广,农村养老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五年完成教育设施投资4.2亿元,新一高顺利搬迁,实验小学、思源学校等建成投用;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5亿元;与北师大教育合作、涧西区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高考连续四年实现清华、北大名校突破;王坪乡教师孙克会荣获“河南最美教师”称号。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事业不断进步。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9.9%,五年参保331.4万人(次),补偿8.2亿元;“先住院,后付费”医疗便民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荣获“河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上店、内埠卫生院被评为部级“群众最满意乡(镇)卫生院”。人口保持均衡发展,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肯定。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古墓葬魏明帝高平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康酒及酿造工艺、南庄木偶戏、三弦铰子书入编省级非遗名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创建。

(五)坚定不移推进自身建设,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的放矢整改问题,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06件,政协提案682件。政务服务不断提升。110联动办理群众诉求1.5万余件,办结率100%,回访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8%以上;目标管理、政务督查、应急管理、政务公开、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网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安实战化综合指挥中心、DNA鉴定中心、“天眼”工程等建成投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能力大幅提升,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连续三年荣获“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县”称号;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被授予“洛阳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深化制度改革,荣获“河南省工作先进县”称号。同时,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审计、民族宗教、金融、保险、气象、史志档案、民兵预备役、盐业、石油、邮政、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等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既经历了经济转型、增速放缓的压力,也收获了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的喜悦。奋斗充满艰辛,成果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努力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汝阳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发展永无止境,道路仍不平坦。回顾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加快汝阳发展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握政策机遇,打造发展亮点。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从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设定目标、抢抓机遇,坚持用新理念引领发展,创造具有汝阳特色的发展亮点,努力形成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二是要突破瓶颈制约,激发发展动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扩大对外开放空间,着力突破基础差、底子薄、财力弱等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强化发展支撑。三是要坚持执政为民,共享发展成果。以民生改善为目的,加大民生投入,办好为民实事,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四是要敢于担当实干,凝聚发展合力。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树立良好的学习之风、开放之风、干事之风、廉洁之风,保持干事定力,凝聚发展合力,提高执行效力,着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县域经济实力仍然较弱,瓶颈制约较多,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主导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阶段,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面临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效益不够充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企业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作风建设需要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从当前形势看,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必须勇于担当。省十次党代会赋予洛阳“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一战略定位。立足汝阳发展,我们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借力发展、跨越发展,在全面决胜小康的征程中实现弯道超车。未来五年,我们迎来新的机遇,必须主动作为。“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批实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相继获批,一大批政策试点效应逐步显现,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为我们借力借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必须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未来五年,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迎难而进。今后五年,外部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和多样化风险更加复杂多变,国内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尚未有效破解,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压力增大,与兄弟县(市)的竞争日益激烈,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汝阳任务艰巨。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勇往直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过多年实施“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主战略,我县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当前,前坪水库、北汝河治理、西城区改造、“十路一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开工建设,协鑫新能源、中广核风电、电子商务、特色旅游等一批现代新兴产业项目的加快实施,必将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静下心来找差距,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实现。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好,坚持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紧盯“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突出“四个牢牢把握”,坚持以“9+2”工作布局落地生根为基础,立足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围绕“1234”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四件大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汝阳。

按照上述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综合实力不断壮大;“12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8:49:43,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更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不低于9%,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确保到2019年全县53个贫困村3029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城镇化水平更高。“三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县城扩容提质,常住人口达到10

万人,城镇化率达40%。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成部级文明、平安、卫生、园林县城“四城联创”。

——开放创新水平更高。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主导产业技术水平更高,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5%以上。

——生态文明程度更高。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做好“山水林气”四篇文章,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全面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度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

——社会治理水平更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依法治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现未来五年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狠抓作风转变,致力产业发展、教育发展、基础能力、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五大提升”,以脱贫攻坚带动民生改善,着力实现要素保障、金融支持、服务方式“三大突破”,大力实施“11513”工程,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汝阳建设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10%,节能减排、生态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一些。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围绕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市“9643”合理有效投资计划,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促进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9315”合理有效投资计划,谋划重大项目127个,总投资483.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193.5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52个,完成投资53.3亿元;续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70亿元。投资25亿元的中电投200兆瓦风电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完成龙泽能源年产10万吨聚甲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与金钼汝阳公司积极对接,做好北沟尾矿库建设工作;中联骨料生产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围绕产业集聚区绿色建材产业,建设绿色墙材、绿色型材、保温装饰、高新技术四大专业园区,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和绿色建材企业。全年完成签约亿元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山东泰石岩棉、中建七局装配式建筑、国邦仿大理石地板砖生产线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龙旺真空钢化玻璃、德国伊通板材、杭萧钢构等项目签约入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尚德41兆瓦光伏扶贫项目,6月底前并网发电;协鑫50兆瓦光伏发电二期项目,10月底前并网发电;中广核48兆瓦风电项目,年底前并网发电;埃克斯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以上。

(二)围绕百城提质,完善载体功能,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水平。围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成《汝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0)》评估,启动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县域水生态体系、县城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等规划编制。用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县城道路建设。大力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县城“十路一桥”项目,杜鹃大道西延、涧河东路、涧河西路上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北环路、西环路、桥南路及汝河大桥。加强绿化及游园建设。完成滨河公园、刘伶广场、文化广场及主要街道的绿化提升,建成滨河体育公园及3个小游园;开工建设仰韶遗址公园。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瑞云山、凤凰山2个森林公园,完善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科普教育等服务功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年底前供热覆盖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接入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天然气普及,城区供气率达到35%以上;加快玉马水库供水工程建设,确保5月底完工通水;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厕4座。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南衙街棚户区改造,4月份完成回迁安置;投资6.5亿元的西城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启动文化路东扩棚户区、兴荣路拓宽棚户区改造征迁工作。紫罗新区项目,5月底完成安置房建设,年底前完成9家企业、150户居民拆迁及回迁安置;老年养护楼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年底前竣工;洛峪公租房项目,6月底前完成一、二期建设任务;县委党校、天炎国际酒店、邮政服务大厅等项目7月底前开工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启动部级文明、平安、卫生、园林县城“四城联创”。以“绿、亮、净、美、畅”为标准,深入实施“清洁家园”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持续开展“五小店面”专项整治;实施县城三个出入口综合整治,确保出入口环境整洁靓丽;全面清查违章建筑,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3月底前投入使用。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年内实现县城公交通车。加强中心村镇建设。不断完善小店、上店、刘店、三屯、付店等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向城镇集聚。持续推进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打造付店镇牌路村、蔡店乡杜康村等特色小镇。

(三)围绕脱贫攻坚,稳固发展基础,着力促进农村富裕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综合运用“转、扶、搬、保、救”多种措施,确保17个贫困村8400名贫困人口按期脱贫。实施产业扶贫。加快推进佳嘉乐100个分布式食用菌基地建设,带动3500户1.3万名贫困人口增收;实施光伏扶贫,投资4.8亿元,带动9000名贫困人口增收;实施旅游扶贫,投资3000万元,带动1400户5000名贫困人口增收。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年投入8862万元,年内完成14个搬迁安置点的建设任务,确保3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期入住。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按照“12个1”标准,全面实施47个贫困村的道路、安全饮水、电力、通讯、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投入资金85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000户。实施金融扶贫工程。与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合作,通过财政担保、金融撬动等模式,筹集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全年投放资金4亿元,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问题。做大做强传统特色农业。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围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种植红薯9万亩、花生6万亩、烟叶2万亩,发展食用菌3000万袋,把土特产和小杂粮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创建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举办农产品包装大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精品果蔬、苗木花卉、特色山珍、绿色杂粮、中药材、生态休闲、生态养殖等高效农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民营主体,全年新发展龙头企业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家,佳嘉乐珍稀食用菌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投资7200万元的小店镇土地整理项目,4月份开工建设。实施一批水利工程,新增及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完成玉马水库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386处,覆盖全县47个贫困村,解决3万贫困人口的吃水困难。实施红花岭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程,6月底前全面开工,年底前完成乡(镇)政府所在地垃圾中转站工程量的60%和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工程量的50%。

(四)围绕基础设施,强化辐射带动,大力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前坪水库建设,做好移民征迁工作;加快马兰河城区段提升和北汝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汛期前主体完工。加快尧栾西高速连接线建设;积极配合三洋铁路工程,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争取呼南高铁(呼和浩特—南宁)过境汝阳。完善县域交通体系。以县城为中心,投资22亿元,加快建设级配合理、运行畅通的城乡路网体系,努力打造县城与乡(镇)半小时通达圈。投资2.1亿元的上黄路二期工程,8月底建成通车;投资2.3亿元的运输专线和投资3.5亿元的汝安路二期工程,4月份开工建设;投资2.3亿元的高速引线改建工程,6月份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郭木线建设工程,10月份开工建设;投资1400万元的大蔡线改建工程,10月底建成通车。做好县城至王坪、王坪至靳村道路前期工作。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完善城乡配电网络。新建35千伏柏树输变电工程线路27.4千米;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55千米,解决10个中心村、49个贫困村群众用电和285眼机井通电问题;完成45个中心村和49个贫困村电网改造。提升网络信息化水平。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公司合作,健全信息高速公路体系,年底实现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城市及农村家庭20兆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100%,3G/4G移动电话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均达70%以上,确保“宽带中原”示范县成功创建。

(五)围绕文化旅游,突出地域特色,持续引领服务业快速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着力挖掘地域文化,加快构建汝阳“全域旅游”格局,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高汝阳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汝阳文化大传承。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持续开展“河洛欢歌·魅力汝阳”、“送戏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完成观音寺、汝阳文庙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工作。组织“杜康酒及酿造工艺”申报部级非遗保护名录。坚持规划引领大发展。高标准编制汝阳县全域旅游、西泰山旅游度假区、前坪水库、杜康古镇、恐龙主题公园、大虎岭农业公园旅游总体规划,重点打造“杜康”、“恐龙”、“杜鹃”三张名片,推动汝阳旅游产业大提升、大发展。着力宣传营销大推进。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加强省内外旅游宣传营销,吸引外地游客观光旅游;举办好第十六届杜鹃花节暨炎黄文化节、生态漂流节等旅游主题活动,开展摄影、书画、奇石、登山等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宣传推介,全力塑造汝阳旅游品牌形象。促进关联产业大融合。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工业、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沟域经济,加快大虎岭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雅文虎山温泉二期、中农富源农业嘉年华二期、部级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打造原生态休闲养生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景区设施大改善。完成西泰山景区游步道提升、景观水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龙隐景区配套设施,确保4月份对外开放;推进杜康古镇、神州恐龙园、登山梯田景区和西泰山大酒店、汝蓝居公寓式酒店等建设,加快景区、酒店“创A创星”步伐。实现旅游服务大提升。加快旅游星级公厕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示系统,创建旅游餐饮、购物、娱乐品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健全游客咨询、投诉、救援机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使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围绕环境保护,强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生态汝阳建设。围绕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统筹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打造汝阳青山绿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强化玻璃、水泥、陶瓷、化工等重点行业减排监管,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测;狠抓扬尘、燃煤、黄标车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小散乱差”污染企业整治;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确保综合利用率95%以上。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39天以上。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水质达标、饮水安全为重点,提高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科学合理划分全县畜牧养殖限养区、禁养区,减少畜禽养殖污染,严厉打击污染水体违法行为,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强河渠截污和污水管网建设,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优于Ⅲ类。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投资5.1亿元的全境绿化提升工程,4月底前,完成二广高速、焦枝铁路、郭木线、汝安路、酒祖大道两侧绿化提升和山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成全境绿化3万亩,确保栽植树木成活率95%以上。加快经济林建设,新发展核桃种植5000亩,中部丘陵区及山北地区新发展果树种植3000亩,南部山区新发展杜仲、山萸肉、天麻、柴胡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5000亩。强力推进乡村清洁行动。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57个、示范村39个,继续保持“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称号。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编制完成全县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加强重点地区污染物总量减排,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

(七)围绕平台建设,聚焦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内生动力。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落实关键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加快落实联审联批、五证合一、权责清单制度,引导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供销系统、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等各项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开放招商平台建设。围绕“123”现代产业体系,组建专业招商工作组,完善党政一把手招商述职制度,扎实开展“一对一”产业招商活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全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利用省外境内资金49.5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完善产业集聚区平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汝安路产业集聚区段的升级改造,完善供水、排污、供气、电力、通信等管网配套;加强园区管理,加快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拓展区建设。全面启动4平方公里拓展区绿色建材产业园的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作,年内开工建设两条主要道路。实施厂区园林工程。强化园区内企业管理,全面提升厂区绿化,办园林化工厂、环保型企业。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服务和承载能力,为企业入驻提供有力保障。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阿里巴巴、云书网、网库合作,县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5月底前建成投用,物流园年底前建成投用;加快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训中心、创客空间、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建设进度;加快村级服务点建设,实现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争创省级和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新金融平台建设。加强政银企对接工作,不断壮大县域金融主体;采取PPP模式,充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行还贷周转金制度,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各项短板。全年新增贷款20亿元以上,资本市场融资6亿元以上。强化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做好科技创新,洛玻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熔车间年内建成投用,新设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科技研发中心3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0%以上。积极实施“河洛英才”、“河洛工匠”计划,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提升110联动平台建设。不断拓宽群众热线和网民诉求渠道,完善各项办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使110联动真正成为群众的“连心桥”。

(八)围绕民生改善,增进群众福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推进惠民实事落实。仁恒小区和雅居园小区公租房项目,年底前完工;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上半年投入使用;创建省级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实施“幸福计划”,全面落实养老设施建设规划,启动养老产业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全县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和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镇扩容”和“全面改薄”工程,投资1.2亿元,做好城关三中、第二高中改扩建及第二实验小学、第五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等学校建设工作;投资4600万元,完成8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18个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新建一所高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工建设。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中小学功能室建设,合理有效配置教师资源,着力消除大班额现象,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大力实施培优工程。依托与北师大区域教育合作及涧西区结对帮扶,实施“四名工程”,2017年培育名师50人、名班主任100人、名校长10人,挂牌2所北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努力打造中原名校。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确保今年高招一本上线人数、名校录取实现新突破。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失业再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劳务创收10亿元;发放创业贷款1.5亿元。继续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参保率97%以上,及时发放率100%。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抓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整合工作;加大社保资金征缴力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县级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智慧养老村(社区)试点3个。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完善卫生基层服务网络,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县中医院病房综合楼建成投用,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年底竣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保障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严厉打击处置非法集资,优化金融环境。全面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打造平安汝阳。积极支持国防建设,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审计、民族宗教、保险、气象、史志档案、盐业、石油、邮政、残疾人及妇女儿童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自觉规范权力运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提升政府行动力、执行力和感召力。

(一)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政府建设。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重点精简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坚决整治红顶中介;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扎实做好各类证明清理规范工作。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深化重点领域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探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监管机制。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遵守重大决策法定程序,政府常务会议涉及重大决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讨论。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汝阳。

(三)坚持为民宗旨,加强服务政府建设。坚持主动作为、勤政为民,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推动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和效能化,逐步达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更方便。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从严整治“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行为,提升干部素质,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四)坚持正风反腐,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严查懒政怠政为官不为行为。规范政府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打造公正透明的交易平台。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紧盯行政审批、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注重家风建设和传承,以良好的家风促政风带民风。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县长郅书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新安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鲜明导向,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加快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省、市县域前列。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8亿元,是2011年的1.36倍,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是2011年的1.33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0.8亿元,年均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9.1亿元,年均增长19.7%。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我们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根本,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五年引进工业项目110个,两家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441家,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大力实施“两群三级千百亿”工程,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培育龙头骨干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20家,万基控股集团连续十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围绕建设总面积400平方公里的黛眉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新安函谷关遗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龙潭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全县3A以上景区达到5家。成功推出樱桃谷骑行赛等洛阳西线游品牌,塑造了“丝路汉关?山水新安”的新安旅游新形象。物流、电商等新型业态加速发展,国能黄河物流园区一期建成投用,2015年成功进入商务部首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探索推广养种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余家,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5.7:66.7:27.6调整到5.5:60.4:34.1。

——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我们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273户,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658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亿元,帮助4508人成功创业,带动27107人实现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1年增长60.4%、75.6%。创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0家;完成专利申请近千件。2016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8%。扎实推进改革改制,万基控股实现经营机制转换,龙新玻璃、美迪雅瓷业等企业实现转型复产,组建水务集团、城司等投融资平台,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动摇,围绕打造“北方山水城、宜居宜业地”城乡建设目标,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完善乡镇功能,建设美丽乡村。四期县城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市政府批复,编制完成“山城”、“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汉关遗产城”概念性规划,11个乡镇全面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县城东西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城北新区发展框架已经拉开,“水城”建设全面启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各类公园、游园19个,总面积超过1万亩。310国道改建工程、连霍高速新安西出口、新峪景观大道、铁磁路东延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280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连霍高速、310国道和246省道、314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六纵六横、环线对接”的交通体系。开工实施引畛济涧、引故入新等重大水源性建设工程,启动了涧河水利风景名胜区建设,新安缺水的现状将很快得到改善。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11500”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八配套”基本到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6个,创建省级以上传统古村落11个,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三无一规范”标准。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1.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25%。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一核心价值,切实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着力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扎实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活动,累计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及生产线141个(条),整治“小散乱差”企业172家,治理污染严重或排放不达标企业170家。万基控股、香江万基、中联水泥等企业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全面完成,实现达标排放,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8%。新建污水处理厂17个,完成万基控股等企业的中水回用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全县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创建部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10个、省市级生态村53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五年补充耕地2万余亩。累计完成造林12.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1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较2011年提高4.8个百分点,2016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共建共享这一现实追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县级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年均达到79%。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逐年提高。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64所,2013年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建成县医院医技病房综合楼、县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楼,新建改扩建8个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9个农村卫生室,在全省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文化事业,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核验收。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上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破困局、防风险,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1%(同口径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有效投资持续增加。突出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21个。310国道改建工程顺利完工,连霍高速新安西出口建成投用;水城棚户区改造及长江大道建设顺利推进;万基控股2×60万千瓦机组项目全面开工,东大产业园、新钛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企业力度加大。深入开展县级领导、首席服务官入企走访解困和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3个。组织银企对接活动4次,签订贷款意向20余项13.5亿元。县内企业累计利用“过桥资金”225笔3.5亿元,企业运行效益不断好转。对外开放日趋向好。围绕“222”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34个开工建设,利用省外境内资金78.7亿元,吸收境外资金2.48亿美元。我县成功入选2016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二)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亮点纷呈。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投资20亿元的“中原钛谷”项目成功签约。中超新材料年产4万吨超细超白氢氧化铝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冀能新材料年产120万吨高钙石灰石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谋划了总投资100亿元的甲醇制烯烃、投资16亿元的钙产业高端深加工等项目。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建成县运营服务中心和物流分拣中心、11个乡镇服务站、150个村级服务点,打通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4亿元。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333工程”,国能黄河物流园区开通了新安—新疆货运专列,实现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全国联网。大力发展旅游和高效农业两大特色产业。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评估,青要山开发、黛眉山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龙潭峡风情小镇、石井古镇等项目顺利竣工。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8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0.8%。积极推广养种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了绿尔蜗牛、铁丰朝天椒等知名品牌,培育出春天牧业、鹏云牧业等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正大集团生猪养殖项目一期竣工投产,以“土地流转+资金众筹+托管服务”为核心的五头万亩油用牡丹基地初具规模,“三线五业十亮点”发展格局更加巩固。

(三)凝心聚力抓改革、促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三去一降一补”全面实施,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扎实推进,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建立了县内企业互为市场机制。2016年商品房累计销售3921套,上升28%;库存面积同比减少17.64万平方米,下降19.7%。国企改革持续深化。美迪雅瓷业、龙新玻璃等县属企业顺利完成改制,新一轮国企改制全面启动。义煤集团新安煤矿“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有序推进。万基控股通过机制转换、精细管理,全年实现盈利3.17亿元,一举扭转连续五年亏损局面。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年科技创新财政投入1000万元,同比增长17.6%。创建市级企业研发(工程技术)中心25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9%。扎实推进“双创”工作,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858户,增长12.7%。

(四)完善功能打基础、强支撑,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县城建管水平明显提高。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县城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改造城市道路10条,新建星级公厕14座,完成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12.2公里;新建换热站2座,供热面积达到255万平方米;城区燃气覆盖率达到90%;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增加车位660个;新建过街天桥1座,城区过街天桥达到5座。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枕头山公园主体完工,并对市民开放。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和国家卫生县城复验。镇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八配套”基本到位,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加快实施镇镇通燃气工程,南李村、五头两镇主管网基本铺设完毕。启动试点村“三水”设施建设,铺设雨污分流管道32.9公里、自来水管道26公里,改造农村旱厕840座。仓头孙都、曹村圪塔等特色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塔地、大章等6个示范村的提升任务和34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完成。北冶甘泉、石井寺坡山等古村落保护开发全面启动。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启动了新安大道、长江大道建设,长江大道产业集聚区段和铁磁路东延伸工程竣工投用。“引畛济涧”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55%,“引故入新”及三河水厂等配套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涧河水利风景名胜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完成了14个村、1万余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智慧新安”一期上线调试运行,二期项目顺利启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改违法企业327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6天,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涧河、金水河等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严格用地管理,补充耕地531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实施生态造林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0%。

(五)千方百计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完成产业扶贫项目3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2个,惠及694户2554人。实施“雨露计划”工程,完成“金果树工程”和“爱心圆梦工程”99个。为57个贫困村发放扶贫互助金1152万元,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全县投入扶贫资金2.3亿元,23个村、1442户、5110名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养老待遇发放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社保一卡通发放工作全面完成。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26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启动分级诊疗,25种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治疗。示范性养老机构县综合福利中心建成投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强力推进农村教学点合点并镇工作,全县171个教学点撤并156个,3573名学生转入镇区就读。新建幼儿园2所,改造中小学17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实现全市“十一连冠”,市理科状元花落我县。职业高中上线人数、上线率均位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持续推动文化惠民,建成城乡文化服务设施32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黄河澄泥砚、黛眉手织布、九莲灯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汉函谷关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千唐志斋新馆完成规划,今年将开工建设。高标准建成县体育中心“两场三馆”,成功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全省全民健身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强化110应急联动服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狠抓隐患排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群众食品用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加强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打防并举,严惩各种违法犯罪,社会治安形势良好,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六)从严从实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县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0件、政协提案80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持续增强。扎实开展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项,承接上级下放事项37项。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机关作风持续改进。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精神、促党建、转作风”活动,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加大督查追责力度,慵懒散怠、不作为等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府采购、公务消费、财务管理、公车管理使用等更加规范,“三公”经费开支下降58%。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制度,廉政建设实现长效化、常态化。

与此同时,审计、统计、史志、档案、人武、人防、民族宗教、拥军优属、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开拓创新、五年辉煌成就,为新安实现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53万新安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人民团体,向驻新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程度不够高,破解要素制约的办法还不够多,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任重道远;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服务效能有待提高,转变作风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跨越赶超、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层次调整中曲折复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经济增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市看,要求河南打好“四张牌”,国家要求洛阳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明确提出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相继获批,为洛阳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从新安看,我们正处在负重爬坡、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转变,特别是作为洛阳“一中心六组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团,新安也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上来,全力建设文明新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经济富裕、文化繁荣、法治公正、生态宜居的文明新安。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坚持产业支撑。始终把做强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企业强促进产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奠定新安发展的坚实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使创新这个推动发展的主引擎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动力。

——坚持城乡统筹。始终围绕“构建三级城镇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科学统筹县城建设和镇村发展,持续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加快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相得益彰的和谐景象。

——坚持绿色发展。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发展的生命,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治理结构,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新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步伐,全面激发转型提升新动能、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让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三、2017年工作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稳中求新、稳中求好,突出以体系为支撑、以专项为带动、以项目为抓手,突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三大战略”,做实“1233工程”,全面建设文明新安,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力争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经济运行,壮大综合实力,努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精细服务稳企业。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向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官制度、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运行监测和分类施策,组织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专题对接活动,不断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给企业抱团发展提供平台。制定政策,精准服务,支持“222”现代产业体系龙头企业调整结构、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二是狠抓项目增投资。大力实施“956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九大体系50个重大专项,突出抓好60个、总投资385亿元的省市县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7亿元;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5个,总投资479亿元。抓住国家有序放开电网、电信、市政等领域市场准入和河南省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机遇,加强项目谋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多策并举促消费。落实国家“十大扩消费行动”,着力扩大住房、旅游、文化等领域消费,加快培育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市场、旅游、文化、电商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给城乡居民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四是保障要素解难题。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形成产能。抢抓新一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积极支持两个产业集聚区及香江万基、双瑞万基等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支持万基控股执行电量政策。打通供煤渠道,提高电煤供应能力。积极争取铁路运力,强化重点企业、重要产品外运保障,减少库存积压。举办大型银企洽谈会,推动签约资金落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土地、环境容量等约束性要素保障。

(二)坚持创新驱动,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活力,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落实支持企业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厚植中小企业创新优势。完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20家,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创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部级研发平台。鼓励支持现有市级研发平台积极创建省级,成为行业技术中心。引导中小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三是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县级示范为载体,以两个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实施列入洛阳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4个重点示范项目,打造具有新安特色的小微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制定政策,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重点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总部”等创业创新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通“四个通道”、推进“四链融合”,促进产学研金政“五位一体”发展。制定并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实施‘‘河洛工匠”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领军型、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实施标准引领、质量认证和品牌带动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全县质量水平。

(三)强化项目支撑,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提升主导产业支撑力。围绕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键环节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重点推进万基控股2×60万千瓦机组、双瑞万基年产1.5万吨海绵钛、爱科麦钨钼年产1000吨电子功能钨钼新材料等项目,促使核新钛业年产2000吨钛合金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中原钛谷”、“中原钙谷”建设。积极探索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谋划实施甲醇制烯烃项目,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开放协作,推动两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以新310国道为依托,沿线布局发展物流园区,重点抓好河南国能黄河物流园区、医药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洛新产业集聚区中铁物流园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该项目顺利落户我县。充分发挥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优势,提升中州农商网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的合作,重点抓好我县农产品上线销售和工业品顺利下行,打通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农村电商真正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三是扩大特色产业影响力。健全市场机制,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两大特色产业。重点推进青要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黛眉山景区提升等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漏明谷景区、千唐志斋新馆等重点项目。推动正大农业生态园、春天牧业产能提升、烂柯山农业生态开发、五头万亩油用牡丹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安农旅结合知名品牌。四是增强产业集群带动力。实施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新安县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新钛产业园、铝精深加工产业园、智能健康产业园、富侨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洛新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洛阳万省生物科技园、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智慧产业园、612军民融合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东大产业园、钨钼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更多企业入驻。

(四)聚焦改革攻坚,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严控各种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完成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电解铝、煤炭、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围绕去库存,积极鼓励农村和外来人员进城购房,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企业通过债转股、资产重组、挂牌上市等方式稳妥有序降低杠杆率。围绕降成本,认真落实省政府50条降成本政策措施,深化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进一步降低制度易成本,减轻实体经济负担。围绕补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定向精准施策,提高补短板的有效性。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县属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动万基控股、兰光化工等46家国企改革按省市要求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义煤集团新安煤矿、新华书店“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巩固与省豫资公司、省水司、市旅发集团的合作,推动与河科大、洛阳师院、中船重工、河南能源等院校、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取得更加全面的共赢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沟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洛阳樱桃谷、舜王牡丹谷、龙潭大峡谷、漏明崖大峡谷、梭罗生态谷、畛河生态谷六大沟域经济产业带。制定政策,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力度,压缩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壮大“果、椒、药、菜、花”五大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新增省市级产业集群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完成县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争创全国星级休闲农庄3个,努力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河长制、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场等各项改革。四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试行“多证合一”。抓好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建设,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统筹推进教育、文化、电力、价格、公务用车等领域改革。

(五)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一是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完成五期县城总体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美丽乡村及传统古村落规划;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建立以总体规划为统领,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层次齐全、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一切行为。二是加快县城区扩容提升。规划以涧河“一河两岸”为主城区、以洛新产业集聚区为副中心的“大县城”格局。加快“山城、水城、汉关遗产城”建设。持续推进城北新区路网建设,启动宋村、石庙安置区建设,积极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养生谋划新的业态,带动北城区加快发展。“水城”建设要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筹备开工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加快长江大道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南京南路跨陇海铁路大桥工程,尽快形成“水城”与新老城的互联互通。“汉关古城”要加快规划提升,争取各项开发工程尽快付诸实施。县城建成区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按照“地上地下、平面立面、绿化亮化”统筹提升的原则,加大力度,保证在年内给全县人民展示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山水韵味的独具特色的美丽新城。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背水一战,全力以赴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真正使人民群众认识创建的意义,支持并投身到创建全过程。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力争使县城卫生机扫率达到90%以上。抓好公厕革命、“三水”改造。持续完善城市供水、供暖、供气设施。加快推进“智慧新安”建设,推动教育、卫生、环保、旅游、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全天候精准在线服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人口转移促进机制,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四是打造特色小城镇。各乡镇要遵循乡镇的规划,结合自身特点,按照“绿亮净美畅”的标准,认真抓好镇区的建设和提升。要发挥乡镇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发展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旅游名镇。五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清洁行动,突出抓好310国道、246省道、铁磁路、磁五仓路等主要道路沿线村庄的整治提升、“三水”治理和农村改厕工作,完成70个达标提升村和50个示范村的创建任务。结合美丽乡村试点、特色农业发展、旅游景区开发、易地搬迁扶贫和古村落保护开发,启动特色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试点,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产业带动型、生态观光型、旧村改造型等特色美丽乡村。

(六)强化基础支撑,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实施新安大道、S246南石线石井至黛眉山段、S314仓头至正村段、长江大道铁门段、柳湾段等交通建设工程,支持配合新汝高速、沿黄快速通道工程建设,做好新安至邵原高速公路、新安至洛阳轨道交通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抓好26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断优化县域交通网络体系。二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新安东220KV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尽快开工老城和新安县产业集聚区供热工程,加快镇镇通燃气工程建设速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扩能增效。三是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引畛济涧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通水。高标准推进涧河水利风景名胜区建设。开工建设“引故入新”工程和三河水厂及供水枢纽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柳湾3万吨污水处理厂。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尽快达标运营。

(七)传承历史文脉,彰显特色文化,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加强文物保护,实施汉函谷关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设计建设函谷关历史文化博物馆。突出文化传承,尽快实施“名镇、名村、古镇、古村落”工程和明长城、铁塔山铁塔、川上书院等修复重建工程,推进铁门古镇、石井古镇和甘泉、东山底等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加强千年樱桃树申遗和洛阳樱桃沟旅游开发工作,叫响“河洛邙山天地院、养生千年樱桃沟”品牌。建立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二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挖掘整合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强化项目支撑和品牌塑造,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创建部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大青要山开发建设力度,确保4月份开园迎宾。高标准提升建设黛眉山、荆紫仙山,促使黛眉山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荆紫仙山、青要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实施新安旅游品牌宣传战略,利用新兴媒体及传统方式大力宣传我县景区景点,提高新安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思路,办好旅游节会,打造新安全域旅游独具特色的靓丽品牌。支持黛眉手织布、新安紫砂、新安黑陶等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建设万山湖文化旅游产业园,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活、做优。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大力开展“河洛欢歌?唱响新安”广场文化演出、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创作一批具有新安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八)加强环境保护,狠抓污染治理,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一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燃煤、工业、黄标车、扬尘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小散乱差”污染企业整治,彻底消除污染围城问题。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认真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涧、畛、金、青“四河同治”,加强河渠截污、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管网建设,6月底前涧河所有入河排污口全部截流,县城和两家产业集聚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乡镇污水收集率达到85%以上。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污染土地治理修复。二是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实施廊道绿化、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高标准完成2017年生态绿化任务,打造全县城乡“春有花、夏有荫、秋出彩、冬有绿”的景观效果。建设好管护好枕头山、铁塔山公园,改造提升世纪公园、西湖游园等城市公园,配套完善郁山、翠屏山、慕容山等周边森林公园,规划象山、八陡山、云梦山等城郊森林公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抓好天然林保护,开展荒山绿化,持续提高林木覆盖率。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替代工程,积极发展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节能环保产业。实施燃气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清洁型煤替代工作,年底前城区所有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厂污泥循环利用。

(九)扩大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一是增强精准招商实效。围绕“222”现代产业体系和50个重大专项,抓好项目谋划,推进精准招商,用好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招商平台,探索运用园区招商、股权招商、并购招商等新模式,加强“一对一”产业专题对接,力争对接境内外500强企业5家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个以上。二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跟踪服务体系,落实好重大项目县级领导分包、首席服务官和联审联批等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着力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县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万基控股、双瑞万基、兰光化工等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平台,重点扶持1—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辟企业转型升级新途径。

(十)倾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个,完成扶贫搬迁451户、1504人,确保20个村、4360名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二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围绕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稳定就业促进创业。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创新“互联网+高校毕业生服务”,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热情。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四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教育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农村教学点撤点并镇工作,新建小学5所,改造提升中小学8所,开工建设东区幼儿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培优工程,持续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职教中心建设,确保新学年投入使用。鼓励、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动教育产业化健康发展。五是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抓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整合工作。落实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制度。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0户。积极谋划实施福利性养老产业项目,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提高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六是着力打造健康新安。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工程,年底完成综合病房楼建设。实施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加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七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保障群众食品用药安全。深化平安新安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着力化解非法集资等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水平,树立务实为民清廉的政府形象!

——深化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建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职能归并改革,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网络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体现社情民意、遵从法律法规、写满公平正义!

——坚持抓实抓长,全面提升效能效率。以智慧新安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标准、高起点打造贯通县乡的政务服务平台,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更满意。加大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公共资源、公益事业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做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执纪问责,实行问责倒逼,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加强廉政建设,持续改进政风行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深入反对“”,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注重家风传承,以良好的家风促政风带民风。深入开展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县长何昌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第十六届政府工作卓有成效

2013年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第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工作成效显著,为马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扩总量、提质量,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52.1亿元增加到78.6亿元,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从14032元增加到20807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从8.3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5.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4.3亿元增加到5.4亿元,年均增长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16.8亿元增加到25.9亿元,年均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从17.7亿元增加到44亿元,年均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亿元增加到33.5亿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534元提高到25570元,年均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16元提高到8360元,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59.3亿元增加到92.1亿元,年均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从29.8亿元增加到56.2亿元,年均增长17.2%。

(二)全力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不断优化。着力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农业增加值从13.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年均增长6.2%。全面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整合“三农”项目1693个,投入各类资金42.8亿元,兑现各种惠农补贴2.5亿元。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产量从1.65亿公斤增加到1.76亿公斤。经济作物、地产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累计收购烟叶39.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5.2亿元。肉牛养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实现存栏6.8万头。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57个增加到385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4.5亿元。新型工业加速壮大。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7.6亿元增加到24.1亿元,年均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4.9亿元增加到21.3亿元,年均增长18%。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专项工作有序推进,矿业秩序明显好转。年采矿210万吨、日选矿8000吨、年产60万立方混凝土搅拌站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达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搬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南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被列为全国资源型成熟型城市、重要资源供应和后备基地。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4亿元增加到29.5亿元,年均增长7.8%。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城乡集贸市场6个。加大对限额商贸流通企业培育、“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等扶持力度,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7010户增加到11560户,民营经济户数达431户,从业人员2635人。深入实施“互联网+”服务业发展,搭建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36个农村淘宝“村小二”服务站。大力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建设佳宏凯旋城、公园世家等商品房住宅小区13个,新增商品住房3749套49.6万平方米,销售2678套41.5万平方米,兑现购房补贴974.8万元。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城乡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日趋活跃。

(三)全力打基础、强功能,城乡建设不断加快。抢抓国家、省州加快发展系列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投入交通建设资金5亿元,改造了健康至四一九、都龙至南江河等县乡公路3条104公里,建成农村公路89条70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916公里,自然村通公路率达100%。文马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95亿元,达号水库、鱼洞门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城子卡、大深沟等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边水库、夹寒箐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把伞、木厂等水库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2万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解决了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能源建设资金4.9亿元,小白河二级、南浦河新寨等水电站投入使用,小白河一级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小白河三级、南浦河三级、风电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33.4万千瓦;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农网升级改造920千米。城区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液化气使用覆盖面不断扩大。14个乡(镇、场)实现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达98%,通信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投入建设资金43.3亿元,完成第二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乡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广环路、安康路等市政道路建成投入使用,逢春生态公园、逢春大道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政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由6.27平方公里增加到6.9平方公里。重点村落发展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八寨、都龙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马白马洒村、八寨街脚村被列为部级传统村落,仁和、古林箐等集镇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率从37.4%提高到43%。

(四)全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添动力,在扩大开放上拓空间,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分类、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养老保险等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资金管理、营改增、投融资等改革有序开展,其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15个,到位资金106.4亿元。都龙口岸获国家批准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一关两检”功能设施建设完成并通过州级功能验收,边贸市场、口岸延长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关条件基本成熟。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边境贸易持续发展,边贸总额从6亿元增加到10.7亿元,年均增长15.6%。

(五)全力增投入、惠民生,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保障,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脱贫攻坚全面加速。整合各类扶贫资金29亿元,投入16.9亿元,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坡脚镇整乡推进建设完成,篾厂乡整乡推进顺利实施,建成整村推进289个,改造农村危房2.34万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4个,投入贫困户产业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实现脱贫4.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0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县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农村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13年荣获“全国农村营养改善工作先进县”称号,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20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0.9万平方米。与州一中开展合作办学,高中教育升学率达83.6%,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83年提高到8.61年。卫计事业全面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实现整体搬迁,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基本完工,实施了7个卫生院5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光明工程”和妇幼健康计划稳步开展,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群众看病难得到进一步缓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6%,新农合参合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9.4%,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福利院、敬老院共10所,发放城乡低保金6.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6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发放创业贷款1.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988套,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3600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80万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入,2016年被命名为州级“文明县城”,“两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1%、99.8%。县城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有序推进,竞技体育广泛开展。科技事业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启动,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史志、档案、保密、气象、邮政、统计、消防、防震减灾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全力重保护、严防治,生态建设不断推进。坚持生态立县、绿色惠民、保护优先,投入1.7亿元用于生态建设,促进绿色生态和谐发展。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深入实施“七彩云南马关保护行动”和“森林马关”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完成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17.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9.9%提高到55.1%,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544万元。林业大检查大清理工作取得实效,木材采伐、加工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严守耕地红线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高效节约集约用地,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6.4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4.7万亩。认真贯彻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保执法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矿业秩序整治持续推进,私挖滥采、破坏环境等行为得到遏制,政策性关闭煤矿工作顺利完成,南北河、南滚河等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美丽宜居马关建设初显成效。

(七)全力抓创新、强治理,和谐氛围不断浓厚。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大事,狠抓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等工作,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法治马关、平安马关创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圆满收官,“七五”普法顺利启动,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全面完成,县乡(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始终保持打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缉枪治爆”等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推进,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先进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由全省116位上升至72位。渠道不断畅通。“五级”联动工作扎实开展,县级联合接访大厅、乡(镇、场)视频接访系统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受理来信来访4320件9912人次,办结4216件,办结率98%。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安全事故处置和突发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氛围和谐融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得到巩固提升,国防动员、管边控边等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和谐氛围不断浓厚。

(八)全力转职能、优环境,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加强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服务体系明显健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服务措施,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48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快推进,公开政府信息3.6万条。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通运行,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公共资源交易逐步规范,完成交易项目634个,交易额9.46亿元,节约增资5340万元。行政效率明显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力度不断加大,从县级财政安排了6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解决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中群众反映强烈且无项目支撑的民生问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42件、政协委员提案514件,满意率分别为98.6%和98.8%。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监管更加严格,楼堂馆所全面停建,“三公”经费年均下降8.7%。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关键之年。我们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增收节支困难等严峻形势,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促良好开局等政策措施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财政总收入增长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4%;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5%和17.4%。除两个居民收入外,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2016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承诺的10件惠民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四年来,第十六届县人民政府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勤于奉献。我们欣喜地看到,马关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这四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马关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驻马、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四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咬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二是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狠抓脱贫解困,增进人民福祉,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三是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厚植跨越发展新优势;四是必须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第一保障,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必须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第一前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路上,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不高,结构不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任务艰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路网、能源网、水网等基本要素不健全,发展基础不牢固,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发展投入需求较大,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四是城乡人居环境需大力整治。城乡脏乱差等不文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人居环境仍然是制约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转变发展方式任务仍然繁重。六是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是马关完成“十三五”规划、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借势而起的机遇期。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并存,但国内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脱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县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目标、沿边经济带、“五网”建设大会战、重点产业扶持等政策叠加,为我县跨越发展激发了动能。文山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实施“五网”基础建设、六大产业扶持、迈入“高铁时代”和文马高速公路建设,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活力。我们坚信,有多年持续发展的动力集聚,马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迈入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马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马关打造成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和研发加工基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区、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奋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马关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奋斗目标建议为:力争到2021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8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9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围绕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建议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全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围绕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构建基础设施网络。狠抓“五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建成文马高速公路和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二级公路,争取开工建设沿边高速公路和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积极开展文山至马关至河口铁路、马关通用(通勤)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进入国家和省规划盘子,着力构建“南出北联、东西贯通”的大交通网络格局。改造提升县乡公路150公里,硬化通自然村公路548公里,全力抓好沿边公路、产业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水电站项目建设,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实现35千伏电力保障全覆盖,加快成品油和天然气输送网络建设,着力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抓实河边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改造,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8500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强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确保行政村100%通有线光纤,实现4G网络全覆盖,基本建成共享普惠、高速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围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抓好“五个一批”落实,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扶持培育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强化脱贫攻坚绩效考核,确保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一区两廊三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战略,加速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食品加工业,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提升农业生态健康价值,力争把马关建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区,到202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完成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建设并实现投产达产,加快推进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力争把马关建成全国重要的铟锡锌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到2021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3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加速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康体休闲、社会服务等为重点的服务业。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养生、文化旅游、乡村体验等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住宿餐饮、房地产开发、娱乐、零售等行业健康发展。力争把马关建成全州新兴民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到202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四)围绕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转变城乡发展方式,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控制作用,推进“多规合一”,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构建科学完善城乡体系。扎实抓好老城区提升改造,加快推进逢春片区建设,建成逢春生态公园、民族文化公园、逢春假日酒店等一批“城市会客厅”。大力推进学校、医院、公共停车场、城市综合体等公共设施建设。抓好各类特色集镇开发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城镇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撤县设市。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扎实抓好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把马关建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宜居家园。

(五)围绕竭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力争到2021年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6年。加快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计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住房保障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殡葬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绿色生态永续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森林马关”建设,扎实抓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58%。全面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持续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严格耕地保护,控制用地指标,加强资源保护开发,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

(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普惠金融体系,深入推进土地、财税、政府购买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主法治等领域改革,努力破解机制障碍。加快都龙口岸开放进程,提高通关、通行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努力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户马关发展。

(八)围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和谐平安马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提升民主法治水平。深入推进法治马关、平安马关建设,扎实抓好“七五”普法,全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规范秩序,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抓好禁毒防艾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统筹推进国防动员、爱民固边、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扎实抓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全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

(九)围绕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推行政府机构、职能、责任法定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三、攻坚克难,奋发实干,确保2017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是我县决战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第十七届县人民政府蓄势启航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主要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州下达的任务。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产业经济发展,扩大综合经济总量。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广科技应用,全面实施粮食增产提质计划,实现粮食总产量1.78亿公斤。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完成烟叶收购7.2万担。巩固草果、地产药材、核桃种植面积,引导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畜牧业扶持发展,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力度,实现肉牛存栏7万头,生猪存栏43万头。积极培育创建国家和省级合作示范社,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马关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继续推进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和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年内完成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技改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年采矿360万吨扩建项目、兴盛斋老字号糕点1000吨生产技改项目;积极做好都龙矿区废石综合回收利用、南加尾矿库及排土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开工建设南山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完善园区发展服务环境,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集群效应。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八寨、篾厂等乡镇农村信用社网点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主动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商标培育申报工作,大力创建马关品牌。稳步推进罗家坪、马洒、阿峨新寨等民族特色村建设。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科学引导通信、中介、法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

(二)着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围绕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完善等建设内容,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深入挖掘社会帮扶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完成37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抓好特困农户安居房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创建县级产业示范点8个、乡镇级产业示范点34个。加大教育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一是完善路网结构。加快文马高速公路(马关段)征地拆迁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都龙至茅坪至金厂水头二级公路,积极做好沿边高速公路、屏边至马关至兴街(马关段)二级公路、文山至马关至河口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通行政村路面硬化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二是拓展能源基础。支持做好风电项目前期测风工作,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推广,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银泉、雁河等加油站。深入推进小白河一级、干沟河等水电站建设。全面实施城农网升级改造,提升城乡电力保障水平。三是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河边水库、夹寒箐水库、田房水库建设,力争启动实施木厂水库、达布斯水库、鱼塘水库、一把伞水库试堵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四是加快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力争所有行政村有线光纤、4G网络全覆盖。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网络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

(四)着力抓好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平衡发展格局。一是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继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加快城区和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修编,年内完成1个重点特色乡镇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规划审批制度,科学指导城乡建设发展。二是提升城镇对外新形象。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逢春片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建成逢春生态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并投入使用。统筹推进文马高速公路连接线、宁安路等市政道路和县城地下综合管廊、民族文化公园、城南综合交通客运站建设。启动建设亚龙星城、尚水澜山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加大都龙、木厂等集镇开发力度,加快马关、都龙棚户区项目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争取启动1个美丽宜居集镇建设。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乡“五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全面治理城乡环境乱象、环境污染、违法违规建筑等问题。大力开展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加快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县城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建立城乡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不断提高城乡管理水平,改善城乡生活环境。

(五)着力抓好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不断完善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优化服务环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三权三证”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进一步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药卫生等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供销等各领域改革。二是持续扩大开放。力争年内都龙口岸“一关两检”等功能设施通过省级和部级验收,实现外交换文正式开放,争取建成口岸边民互市和商贸城项目并投入使用,研究制定繁荣口岸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快边贸发展。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跟踪问效,不断提高招商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落户马关。

(六)着力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资金保障能力。一是提升财政服务功能。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强化财源扶持培育,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收征管,严防“跑冒滴漏”。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加大对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保障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二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科学调控政府债务,缓解资金压力。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七)着力抓好绿色生态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严格生态红线管控,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快“城增村减”土地项目实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快推进大丫口水库及周边村寨“两污”综合治理工程,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深入推进“森林马关”建设,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经营秩序,扎实抓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和清洁节能生产,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县创建,争取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个、州级生态村18个。

(八)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解决民生发展难题。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学前教育办园力度,力争3至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85%以上。全面实施好都龙中心校、八寨中心校、马白镇中学等项目建设,新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37万平方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年内通过国家和省州验收。继续推进与州一中合作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办好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扎实抓好苗族兜阳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申报,加快推进小马固新寨等特色旅游村开发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三是稳步发展卫计事业。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开工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一步完善乡(镇、场)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配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扎实抓好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促进公共卫生健康发展。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不断扩大“五险”参保范围。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7%以上。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低保动态管理机制、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加快老年事业发展步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县城经营性公墓建设,启动坡脚、都龙2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统筹推动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史志、档案、保密、气象、邮政、统计、消防等事业协调发展。

(九)着力抓好社会综合治理,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是加快法治马关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提高全县公民基本法律素养。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范围,积极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年内实现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二是推进平安马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畅通群众渠道,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和谐马关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全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和睦良好局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主动做好扫雷协调服务工作,按时完成封围任务。不断加大管边控边力度,确保边疆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十)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水平。一是强化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和事权规范化。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权责明晰、政令畅通。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二是强化服务职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法,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快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相结合,推进资源集中共享,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六个严禁”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克服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四是强化监督问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安排23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切实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大力推行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严肃行政问责。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和提效,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凝聚民心、推动发展。

各位代表,2017年,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竭尽全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一是脱贫出列3个贫困乡镇、35个贫困村、3.4万贫困人口。二是实施19000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改善群众住房安全条件。三是全面实施600户左右特困群众安居房建设,保障特困群众住房安全。四是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500件,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检测,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五是全面启动51个贫困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六是全面实施113个校点398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七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考取高等院校和就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或中专的,每人每年分别给予2000元和1000元助学金。八是全面完成100户以上连片村寨微型消防站建设,配齐消防器材,提升农村消防应急保障水平。九是开通县城区新能源城市公交客运专线,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广大群众出行条件。十是重拳整治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的“脏乱污堵”等“顽疾”,修复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年内见成效,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

十三五小继教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筠连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朝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筠连发展进程中极具挑战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围绕“建成强县、率先小康”目标和“12456”发展思路,克服经济下行、骨干税源锐减等困难,认真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92.3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0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95亿元增加到5.7亿元,年均增长7.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0.99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98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增长110.3%,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573元增加到28389元,增长61.6%,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928元,年均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3.2:72.7:14.1调整为16.9:62.3:20.8。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县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止滑”稳增长的同时,全力创新转型发展。

工业转型稳步推进。开工建设了船景煤矿和新维煤矿,强化地方煤矿技改扩能,完成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核准前基础工作。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创新转型,蓝伯特等一批转型企业成为全市煤炭行业转型的典型代表。在全国率先建成2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和日液化页岩气37万立方米LNG项目,加快建设5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实现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投资3.15亿元加快巡司、海瀛工业园区建设,新入驻企业53个。以青蒿素提取、漆树产品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茶、肉牛为代表的农产品特色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

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肉牛、茶叶、林竹等农特产业发展政策,与科研院(所)广泛合作,高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建成茶园21万亩,生态经济林竹43万亩(其中,生态经济竹林20.5万亩),肉牛(羊)存出栏27.55万头,烤烟种植基地20万亩,发展青蒿、黄精等中药材5万亩,漆树5万亩,“5?20”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龙头企业33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1个;农民专合组织增加到302个,建成家庭农场90个,家庭牧场117个。制定品牌打造政策,多次组织筠连企业到深圳、西安、杭州等地举办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共注册农产品商标212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4件,市级知名商标10件;新增3个省级名牌产品,新增筠连红茶、筠连粉条、筠连黄牛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红”产品获得北京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筠连红茶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首批入馆品牌,我县被确定为宜宾市首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度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烟叶收购现场会、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全市肉牛产业现场会、全市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推进现场会相继在我县召开,我县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县、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引入陕西翰阳集团、上海力道公司、昆明德道科技公司等省外企业开发旅游业,基本建成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中国云上石漠?春风花海”“中国?西部洞群”和天河温泉一期四个旅游项目,大雪山、天河温泉二期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星级特色农家乐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筠连分会场)、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春风李花节、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系列旅游活动,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由2011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06亿元。2014年我县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助推内贸、外贸良好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全企触网”,建成“1园18站216点”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我县被列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增加建筑企业5个,引进金融机构1家,现代物流、康养、家政服务等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

二、强化要素保障,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实施投资8.95亿元的筠巡快速通道工程;配套投入4.8亿元开工建设宜昭高速公路(筠连段);G246绕城公路已挂网招标;通过艰苦努力,渝昆高铁可研方案选线经筠连设站已通过专家评审,积极争取符江至筠连一级公路项目。共投资4.65亿元,硬化乡道186.7公里、通村水泥路630.5公里,全县243个村全部通水泥路;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烟路工程49公里。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分别投入4.1亿元、2.08亿元建设王家沟水库和后沟水库,后沟水库枢纽工程已完成下闸蓄水验收,王家沟水库枢纽工程力争年底完工。投入992万元实施烟水工程。投入2.69亿元实施防洪堤、农村饮水安全、“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治理项目6个,除险加固水库4座,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7处,分散工程1199处,解决了15.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电力通讯建设不断升级。共投入5.3亿元,新建变电站7座,农网升级改造82个村;扎实开展“三网融合”,推进“宽带乡村”“智慧乡村”等惠民工程,新建、改造基站511个,无线网络覆盖率、宽带覆盖率均达100%,无线数字电视覆盖165个村。

生态保护不断增强。积极争创“省级生态县”,建成9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80个市级生态村等一批生态细胞工程。强化水、大气、噪声、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闭了14个结构减排项目,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和15个乡(镇)23个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省排名由96位上升到55位。完成土地整理6.58万亩,新增耕地约0.6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4万亩。加强植树造林,全县森林面积由2011年的86.65万亩增加到10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25%,比2011年提高8.26%。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2013—2015年,我县连续三年获全市党政“一把手”环保目标考核及政府环保绩效考核一等奖。

服务要素保障有力。深入推进环境兴县,营造亲商、重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强化国土、人才、科技、金融保障。共征地18652亩,建设用地供应16750亩,土地出让收入89453万元;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共招录公务员266人、事业单位人员126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82人,公开选用紧缺急需人才200余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投入565万元加强科技工作,2013年我县获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通过县;加大金融服务工作,通过BT、PPP等融资模式,撬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搭建合作共赢的融资平台。五年来,金融机构共组织存款83.47亿元,发放贷款42.76亿元。

三、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共投入扶贫资金1.37亿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0.7亿元,募集社会扶贫资金6320万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789户、“三建三改”4475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61户,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兜底;共有10659户贫困户36248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6.48%下降到2016年底的6.5%。我县“1+4”肉牛产业扶贫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全国推广,并得到省委王东明书记的肯定性批示。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在全省推广;金融扶贫经验在全省金融扶贫电视电话会上交流推广;我县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表扬,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四、加强统筹联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设施规划;主城区向南不断拓展,建成区面积增加4.9平方公里,比2011年扩大46.4%;加快城南新区建设,完成定水广场、滨河路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工作,部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城市管理得到外界高度评价;整治违法违章建设1071户,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3.4万平方米;在县内干道公路沿线修(改)建公厕28个;投入966万元,改造城区人行道5万平方米,对供排水系统和公厕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大城区景观打造、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县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3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县城”。

特色村镇加快建设。大雪山、镇舟、巡司、沐爱、塘坝等工业、商贸、旅游特色镇功能不断完善,沐爱镇被列为部级重点小城镇;建成综合体3个、新村聚居点238个,春风村、幸福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2011年度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春风村被评为四川省最美乡村,新村建设“塘坝模式”和“春风模式”在全省推广,五河村、马家村被列为国家传统村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筠连模式”予以推广。

五、切实保障民生,社会和谐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九大民生工程”,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7.83万人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8.4万人次,移民安置搬迁130户523人,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评民生工程目标考核先进县。开通城市出租车和农村巴士。投入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五大工程”,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县职教中心建设,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全面落实“三免一补”和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本科上线从2011年的226人提升到2016年的871人。建成县图书馆、文化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覆盖所有村和社区。整体搬迁县医院,启动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办公楼、14个乡(镇)卫生院、126个村卫生站建成投入使用;引进6家民营医院。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发展体育社团组织18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国钓鱼、门球、乒乓球邀请赛三大精品赛事。国防和武装工作保障有力,国防后备力量持续加强,军民关系融洽,人民防空、消防、应急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电子政务、地方志、档案、爱国卫生、红十字、工会、科协、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以及外事、外侨、台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014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县,残疾人“量服”工作排名全省前列。

安全维稳成效明显。“平安筠连”创建、网格化管理、大调解工作体系运行良好,工作不断加强,全县社会保持稳定。五年来,未发生影响较大的。2013年、2014年,我县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绩突出县。公共安全不断提升。完成天网工程、情报中心、网监中心、“一库三中心”多功能用房和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成立特巡警大队,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下降趋势明显。强化“打非治违”,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加大煤矿、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私挖滥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五年来,未发生私挖滥采安全事故,顺利摘掉全国煤矿安全重点县和全省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帽子”。

六、深化开放合作,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重点改革有力推进。强化供给侧改革,加强去产能、去库存和稳企减负工作,依法关闭煤矿26家,关闭非煤矿山10家。积极落实稳企减负政策,申报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稳增长政府扶持资金4000万元,筹措支持企业过桥资金4800万元,减免企业税费2.4亿元,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3.5亿元,按每平方米100元标准对县内购买商品房进行补助,促进商品房去库存。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50项。率先在全市推行“一窗一章”服务改革和政府采购项目电子招投标。全面推进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改革,调整政府机构10个;推进财政体制改革,18个乡(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推进“乡财县管”;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率达96.1%,林权确权颁证率达95.47%,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证基本完成;大力推进国家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

项目招商富有成效。强化项目包装、推介、落地服务。共编制、规划项目1039个,完成投资约318亿元。通过“西博会”“茶博会”“渝洽会”“宜宾早茶节”等大型品牌节(会)招商、领导带头轮流外出招商、招商、派驻人员招商、以商招商、在全国大中城市组建商会多方加强县域品牌形象营销传播、制定投资优惠政策等方式,强化招商引资,同时,提升了“川红故里、筠商之邦”品牌形象。五年来,共签约项目88个,到位资金274.5亿元,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

七、坚持固本强基,执政能力不断提升

抓学习强法治。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增强政府履职能力的主要途径,不断加强政治、经济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干部职工思想得到不断解放,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强化“普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我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县。

转作风建机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5%。坚持重大决策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向社会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829件、政协委员提案498件。切实强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深化便民服务中心“星级”评定,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项目100184件,办结100157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创新制定了“强力推进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周记月考年评”等办法和制度,促进政府运行高效化。

讲政治守纪律。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准则,加大监察、审计、财政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标、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运行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平台和监察平台,强化案件查处,创新建立了“一网三方阵六平台”惩防体系数字化监管中心,努力建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关怀,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得益于驻筠官兵的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多年来奠定的基础,是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驻筠、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使思想解放成为转型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发展定力,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突出投资拉动作用,汇聚发展动能;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多办利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从严依法治安,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担当,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才能朝着全面小康目标阔步前进!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道路交通瓶颈还未根本破除。道路交通设施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对外快速通道,长期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承载产业转型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旅游、电商、生物提取等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竞争力还不强。三是财政运行特别困难。我县骨干税收大量减收,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县财政资金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安全维稳压力增大。因煤矿开采、煤矿政策性关闭、重点项目推进等造成的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多,化解非常困难。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担当意识不强、政策业务水平不高、为民办事不务实等问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6年工作

2016年,预计全县GDP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8.5%,比全年目标任务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4.9亿元,超任务完成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同比增长15.9%,比全年目标任务高5.9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比全年目标任务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7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年目标任务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389元,同比增长8.2%,比全年目标任务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928元,同比增长10%,比全年目标任务高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稳定向好。坚持调结构、去产能,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闭地方煤矿12对、国有大矿2个,关闭产能414万吨;建成2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日液化页岩气37万立方米LNG项目投入使用,青蒿素提取等农特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业质效提升,肉牛(羊)存出栏达18.04万头,茶叶产量达8790吨、烤烟产量达6万担。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电商产业活力增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8个县管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城乡建设投资完成21.4亿元,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71平方公里。协调加快宜昭高速公路、筠巡快速通道建设,王家沟、后沟水库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66.1亿元,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扶贫攻坚首胜在即。全县11个贫困村退出、6480人脱贫已基本通过市级验收,脱贫攻坚首战获胜在即。“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蹲点督导和工作评估不断强化,扶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加大扶贫资金管控力度,资金使用精准高效。医疗卫生、教育助学等帮扶措施更加健全,兜底政策更加完善。紧紧围绕我县“5?20”产业工程,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融入肉牛、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投放扶贫再贷款1.4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好牛贷”“养牛贷”等涉牛贷款2.63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6659万元,产业造血功能有效发挥。强化贫困群众政策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贫困家庭内在动力不断激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民生民本更加巩固。认真抓好九大民生工程和十八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98项民生任务,就业、教育、医疗、生态和文体等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民本更加巩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加强工作,成功化解省级交办件13件、市级交办积案2件,法律援助案件302件,无群体性非法越级上访事件。平安创建不断深化,无重大治安、暴力恐怖事件和大规模发生,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要素不断完善。深入开展机构改革,按要求完成行政机构的撤并,推进医疗卫生试点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确权改革和产权抵押改革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生态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饮水、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创新政务服务“一窗一章”试点改革,受理并办结各类服务项目13433件,行政审批制度不断优化。

政府建设务实高效。拓展“精准扶贫”的精准理念,各级干部积极深入一线,更加务实勤奋,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队伍的党员意识、看齐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和业务素质得到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准则,加大审计、监察监督,政治生态良好。

未来五年工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筠连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也是全面脱贫,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未来五年,我们将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和宜宾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等重大发展机遇,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务实创新,奋勇争先,努力开创全县发展新篇章。

未来五年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绿色、科学、加快发展为取向,以全面创新、开放合作为路径,全力推进“四区”“三个筠连”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2.5亿元,年均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53.1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1亿元,年均增长10.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465元,年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52元,年均增长9.6%。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赢得经济发展新突破

力促工业转型。坚持工业强县方针,深化煤炭循环利用,围绕煤炭产业的开发和升级,形成煤炭多元化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强地方煤矿的兼并重组和技改;积极推进巡司煤矸石发电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项目。加大页岩气、煤层气开采和就地转化利用力度,建成年产页岩气7亿立方米产能,推进页岩气向CNG交通、LNG用气、页岩气发电领域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就地转化利用水平。推进瓦斯发电、生物能源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

提高农业效益。突出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动植物加工提取业,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行“互联网+农业”“筠商+”等多种模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让筠连商品更多更快走向全国。推动绿色食品、青蒿素、漆树等产业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用“旅游+”模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巩固提升生猪、烤烟、笋竹产业,重点壮大肉牛、茶叶、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壮大龙头企业,注重培育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建立“科研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产学研合作联盟,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利用。

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康养产业,加快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春风村4A级景区、塘坝乡村旅游休闲景区、神羊洞、高坎梯田、古楼峰丛、大雪山、王家沟水库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打造集观光、度假、康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大力实施“旅游+”模式,全方位营销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和文体产业,培育新业态,推动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抓好城南综合商业街区、巡司商业街区、中和生产资料商贸市场、海瀛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和商贸物流园区、巡司工业物流中心、海瀛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联络城市配送中心等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普及应用。

二、抓实精准脱贫,实现群众生活新愿景

严格按照脱贫、不返贫、奔小康的总目标,强化主体担当,集中力量攻坚,确保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取得脱贫攻坚决战胜利。

狠抓产业脱贫。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肉牛、茶叶、青蒿、中药材、生漆等种植养殖业,鼓励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和电子商务,推动形成特色产业拳头产品,加强贫困群众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增收。

推进“四好”创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路、水、电、通讯信息、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人居环境整治、法制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到2020年,243个村全面完成“四好村”创建。

健全扶贫机制。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帮扶等机制;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整合财政、金融等资源,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完善“1+N”联动机制,积极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引导“筠商”回乡参与扶贫,探索集体经济收益途径,形成脱贫奔康的合力;完善扶贫责任机制,确保工作推进。

三、突破瓶颈制约,谋求发展环境新优势

破解交通制约。宜昭高速、筠巡快速通道、G246绕城段建成投入使用;提升改造G246巡司至蒿坝段、蒿坝至牛街段和S312蒿坝至高坎、S444筠连至腾达公路;实施筠连至维新、筠连至大雪山、筠连至双腾、筠连至塘坝四处干道公路黑化;力争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加快巡司至盐津铁路连接线工作;加大村道公路建设,努力把筠连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通枢纽中心。

健全水利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完成王家沟、后沟水库扫尾工程;加快重点堤防工程建设,重视和解决采矿区饮水困难,提高抗旱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应急水平;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城镇管网建设,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和污水处理能力。

完善基础配套。加强配网改造升级,优化供电结构,建设电网输配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的高效智能电网。推进燃气、沼气惠民建设,完善燃气运输物流网络,扩大新能源使用范围。强化网络建设,确保宽带接入能力在100M以上,5G通讯网络覆盖县城和重点乡(镇)。

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创新,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退耕还林、森林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示范创建等为工作抓手,筑牢生态屏障。深入推进大气、土壤、污水治理三大战役,严格实行环保准入,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严格执行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构建完善的环境治理体系。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抓好投资服务,加强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科技服务,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投融资机制。

四、狠抓城乡统筹,展现城镇发展新活力

坚持“建管并重、治乱打违”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特色城镇。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体系,加快城南新区及拓展区建设,实施县城“环城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古楼新区规划建设,打造我县品位主城区和核心增长极;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区域中心、古楼新区建设,加大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一轴、两核、四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根据乡(镇)分布情况,建设集镇圈,促进连片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四城同创”工作,巩固“四城同创”工作成果,升级改造城市道路、人行道、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城管数字化监管平台,强化城市公共秩序和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城市品位。

着力打造特色小镇。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和人口、产业、文化三大要素,建设巡司温泉度假小镇、塘坝茶马古驿小镇、腾达观光旅游小镇、大雪山红色记忆小镇、蒿坝避暑纳凉小镇等一批“产镇融合”特色小镇,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易地搬迁等项目,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五、推进民生建设,取得社会和谐新成效

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加强社会创新管理,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数。

认真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教育助学、就业促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居工程、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夯实教育基础,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确保2017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国家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建县职教中心,加强教师队伍的配置管理和学生助学工作。到2021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90%以上。完成12个乡级卫生院周转房、117个村卫生站建设;县医院第二住院部、医技大楼、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县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县精神卫生康复医院和医养结合分中心,大力发展民营医院。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等特困人员的扶持力度。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发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事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成县文化体育中心、县博物馆、县非遗中心、县综合书屋;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苗彝等民族文化,扶持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精品赛事。强化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事业全面发展。依法高质量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并用好普查大数据成果。

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维稳工作,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交通、水上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治理。加快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公安工作,完善“互联网+公安”服务体系,建成“网上公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指数。全面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

六、大力深化改革,打造开放合作新局面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开放合作,形成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全力招商引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真正能壮大筠连主导产业的企业、项目、人才和技术;引导“筠商”回乡创业,汇聚产业转型发展力量。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企业入驻承载力。建立基金、组建交司、文旅公司、筠红集团茶企联盟等发展平台,深化改革,招引人才,全面盘活现有县属国有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商事制度、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财政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进金融要素配置改革,运用PPP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金融业监管,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户籍、农村产权、社会保障、用地、农村金融“五项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全面开放。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突出发力重点,推进川南滇东北结合部区域协作发展,积极融入省、市发展大局,加快形成政府、高校、企业、民间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型区域合作经济格局。

七、强化自身建设,获得政府形象新提升

建设效能政府。以“两学一做”“解放思想大讨论”为载体,强化学习教育,切实解放思想,提升政府决策能力;深化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和担当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精准意识,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强行政效能督查,优化目标管理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严格按照我县法治建设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严格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县委权威,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狠抓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切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将审计监督向基层延伸,健全政府工作评议制度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体系,自觉将政府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巩固良好的政治生态。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我县深入推进“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把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重要决策部署同引领经济发展和财政脱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一、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作战方略,对照贫困退出标准,对标补短,确保实现2017年31个贫困村摘帽、11129人脱贫的目标。

突出问题导向,激发内生动力。认真落实教育、医疗扶贫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政策、科技、脱贫典型宣传培训和“和谐家庭”“巾帼建功”等评比,提升贫困家庭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突出增收致富,拓宽脱贫途径。坚持以产业、就业扶贫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肉牛、茶叶、中药材、漆树等特色产业,探索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加大农户技能培训力度,加强技能型劳务输出,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和“互联网+”服务,使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收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长效机制。抓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积极整合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引导“筠商”回乡参与扶贫事业。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签字背书”责任制,强化督查指导,形成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壮大页岩气产业,加快建设5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完成日液化页岩气100万立方米LNG项目,推进页岩气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青蒿素提取、生漆产品研发等新型医药化工产业,壮大醒世、双星、乌蒙韵、红军源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培育新型工业业态。继续推进地方煤矿升级改造;力争开工建设巡司煤矸石发电项目。认真落实“双千”活动,全力做好企业发展要素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5?20”产业成果,立足发展生态、立体和休闲农业,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打造“3+3”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强化土地流转,巩固提升生猪、烤烟、笋竹产业,大力发展茶叶、肉牛、中药材等产业。完善、推广肉牛发展“1+N”联动机制;大力拓展茶叶市场,以“筠商+电商+游客+筠品”模式,加大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力度,推行基地、加工、物流、批发一条龙产业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申报农产品QS、SC认证和筠连黄牛证明商标,提升农特产品知名度。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力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等机遇,加快春风村4A级景区、清溪沟茶文化主题公园、神羊洞、天河温泉二期、高坎梯田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景区配套服务能力;推行“旅游业+”“互联网+”模式,联动发展一二三产业,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加10亿元。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建筑安装、金融等生产业,加快推进居家养老项目,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文体健身等生活业。

三、促进经济固本提速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稳增长政策,深挖县域经济增长潜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推行PPP模式,全力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加强项目包装、推介、落地开工和服务工作,配合做好渝昆高铁前期工作,力争符江至筠连一级公路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宜昭高速公路、王家沟水库、后沟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增长。增加市场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激活农村消费;继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活动,培育市场消费热点,通过开展迎春购物月、早茶节、李花节、全国钓鱼邀请赛、乒乓球邀请赛等活动,引导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和节会消费。

加大开放合作。深化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去产能、稳企减负、购房补贴和引导公积金贷款购房去房产库存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保障金融生态安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开放力度,继续实施“融入川南、联动乌蒙、对接沿海”合作战略,努力构建“借力发展、共同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格局。

推进创新驱动。探索完善政府与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自主研发;柔性引进、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扶持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优势项目包装和引进优势项目相结合,大力推行主要领导带头招商、以“筠商”招商、招商、环境招商;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强化建设用地等政策保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优势项目和优秀人才,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四、促进城乡联动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产村相融发展,以巩固“国卫”成果为抓手,完善城乡建设和治理,不断改善城乡面貌。

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建设,改造提升旧城区,启动环县城森林植被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加强省级文明城市、市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数字城管平台运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乡(镇)场镇卫生秩序,依法打击违建行为,完善场镇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建设特色镇村。建设特色小镇,通过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方式,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建设美丽新村,全面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7个。推进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高品质乌蒙新村建设。深入推广“735”工程,引导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家风,展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风貌。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筠巡快速通道、G246县城绕城段和G246蒿坝至牛街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实施S444水茨至腾达、S312水茨至大雪山、筠连至双腾、筠连至塘坝黑化工程;完成乐义至高坎,乐义至冷水河乡道改善工程,完成185公里精准扶贫村道建设,加快符江至筠连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改造集中供水工程5个,巩固提升居民安全饮水水平。完成4个村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继续加强通讯建设,村通光纤率达100%,宽带普及率达80%以上。

五、构建绿色宜居家园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拓宽页岩气、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面;完成《筠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力推进“绿化全川”工作,完成造林3万亩以上;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全面开展部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省市级生态乡镇、村、社区等生态细胞创建工作。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大气、土壤、污水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项目、县城污水管网完善项目,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继续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生态经济开发。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培育壮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以生态优势为推动力和创新点,发展肉牛、茶叶、中药材、富硒食品深加工等生态工业。加强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培育林下生态种养业等立体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强化生态项目支撑,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

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继续做好民生实事。协调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做好义务教育“五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薄弱学校改造,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国家标准,继续实施“三免一补”、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困难学生资助。县医院门诊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县中医医院搬迁并开工建设住院部新建项目,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迁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达标,启动乡(镇)医院周转房和村卫生站建设,组建筠连中心卫生院,推进区域卫生次中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切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就业等工作;加大“五保”“低保”和城市“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落实人口政策,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开工建设县文化体育中心。继续做好驻军建设保障、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统筹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气象预报、新闻、方志、档案、民族宗教、统计、地震、测绘、水文、对台、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工作。

强化社会治理。围绕“平安筠连”建设目标,构筑立体防控治理体系。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十二进”活动强化依法治理,建设“法治政府”。以人民调解规范化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五级调解网络”建设,加强工作,推进行业调委会及边际联防联调工作。巩固安全生产成果,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公安系统“双清”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共安全;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升综合救援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

上一篇:儿童心理护理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保险新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