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8 16:48:16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1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伴生于我国股市全流通环境,国外没有明确的市值管理概念。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定义,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由此可知,市值管理既是一门管理科学,也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管理实践。

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价值创造,是指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提升盈利水平,创造公司内在投资价值。价值实现是指通过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向市场提示价值,使公司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价值经营是指上市公司或股东主动合规经营自身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例如,当市场高估公司价值时,采取增发新股、换股收购、注资、分拆等措施,将市值溢价转化为股东财富;在市场低估公司价值时,采取股票回购、大股东增持、发行可转债、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

二、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面对价值低估的弱势格局,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主动开展了市值管理探索,管理形式和手段也不断丰富。表现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息,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禁售期和增持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和出台股权激励方案;不少公司利用资产定价较低的形式开展横向并购,以此提升成长能力和产业地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以服务再融资目的。但同时,市值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识淡薄。当前,多数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对于市值管理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低买高卖”的浅层面,没有将市值管理放在公司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化考虑,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安排。造成市值管理短期化、简单化、随意化,整体组织管理不严密,投资决策不妥当,直接影响市值管理的成效。

二是参与市值管理的公司占比不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与净资产地位不匹配。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3年,A股市场上仅有239家公司的股东或管理团队采取了增持行动,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68%;仅有153家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或意向,占公司总数的6.2%;仅有43家A股上市公司使用了回购这一市值管理工具,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74%。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相对消极,2013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占A股市场83%,但市值只占69.8%。

三是部分公司市值管理出现异化。客观来看,市值管理在目前A股市场仍存不少异化运用,股东和高管利用内部优势,将市值管理简单等同于价格管理。不少上市公司在重要股东股权解禁前,高送转、热题材等利好公告,随后公司股价大幅异动与重要股东减持。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控股股东故意迎合市场热点,盲目投资甚至操纵股价,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和市场形象,其中不少公司因触犯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

四是外部政策制度配套有待改进。当前国资委没有将市值指标纳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核指标,同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设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影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积极性。另外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不能用作库存股,库存股没有存在的法律空间,使得A股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回购的动力。

三、完善市值管理制度的思考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到上市公司商业模式改善、内部治理完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等多个方面,市值管理制度应当以合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规范市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维度开展,坚持市值管理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常态性、可操作性、可考核性的原则。

1、市值管理制度内容的完善

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的目标。目标是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引,可以为市值管理提供战略支持与路径规划。上市公司应在制度中明确市值管理的远期目标、3―5年的中长期目标,以及规定需要制订具体市值管理年度计划。

二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上市公司应建立由董事会负责、经营层参与的市值管理领导体制,由董事会下设市值管理日常组织机构,或整合目前的董事会秘书处下设的证券事务管理部门,该部门承担公司市值监测、评估,提供市值管理方案,内部培训等多项职能。当公司股价明显低估或者高估时,该部门将在公司内部提出预警,并采取对应措施。

三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通过明确工作规范与标准才能做到市值管理工作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市值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同时市值管理工作流程应遵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应坚持保密原则与防范内幕信息泄露。明确规定部分特定市值管理的触发条件:如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持续一段时间内,公司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开展回购,或者大股东将开展增持。

四是应当明确市值管理运作机制。为确保市值管理的高效运作,应在制度中明确市值管理决策、执行、沟通、考核评价机制。其中重点包括与公司内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与市值管理相关的内部培训机制等。

五是应明确对市值管理工作评价与考核,加强对市值管理工作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根据公司一段时间市值表现、市值溢价、市值的健康程度等方面,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经营三个角度,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市值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加强内部问责措施,不断改善市值管理从而更好的地为公司股东价值服务。

2、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应处理的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值管理与内在价值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市值是内在价值的外部体现,好的内在价值,理论上应当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没有好的内在价值,就难有好的股价,即便出现了好股价,由于没有内在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

二是处理好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系。上市公司应当营造良好的媒介关系和舆论环境,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从而影响投资者行为,使市值充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三是要处理好市值管理与规范运作的关系。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必须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如果市值管理的出发点不当,也有可能演变为价格管理,成为大股东或高管牟取私利的幌子。有可能出现管理层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提供虚假信息或操纵公司业绩,其目的是为了完成高管的经营指标或协助大股东实现套现,因此,市值管理必须依法合规进行。

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外部环境的规范

为支持上市公司建立完善市值管理制度、加强市值管理,监管部门应在制度建设与业务准入上予以引导规范,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出台市值管理制度指引

针对当前不少上市公司董监高还对市值管理相对陌生的现状,应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上市公司董监高完成经营理念的转变,树立产业和资本经营两种思维,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市值最大化。同时可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为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从行业协会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进行评价。

(2)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降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成本

为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率,方便公司开展市值经营,结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转型的要求,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与市值管理相关的并购、增减持、增发,股权激励,分立等相关事项的制度设计,丰富支付手段,降低公司成本,缩短审批周期。同时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审核过程中,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列为一项重要评价考核指标,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市值管理,进一步做强做大。

(3)增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

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小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透明度,应当要求公司就市值管理制度和年度市值管理计划开展专项披露,在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中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性披露,具体开展时就市值管理的实施进展进行定期披露,以增强对市值管理工作的外部约束。

(4)做好事后监管,加大违规惩戒力度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2

(一)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案挑战公司的内部控制

1.国外安然公司事件

2001年12月2日,作为美国500强公司排名第七的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正式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安然事件引发了全世界一系列深层次、广泛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安然公司的破产失败与其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深层分析,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缺陷和问题更有直接关系。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公司治理结构最薄弱的环节和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而且走得太远,才导致破产的。除了公司发生的重大财务造假问题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内部控制上的缺陷,诱发了财务舞弊,进而加剧导致了安然的破产。

国际上大量事实已证明,舞弊案件的出现与公司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直接关系,这使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外部环境转向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认为外部环境是外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内因。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呼声日盛,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会计监管的第一要务是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2. 国内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我国股市中虚假财务报告也时有发生,琼民源、郑百文、黎明股份、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一系列会计造假案无不折射出内部控制问题。银广夏案件的天津广夏公司,就是由李有强一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的相互制衡机制。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李有强大权独揽,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使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难以奏效。

德隆系崩盘不仅牵连上市公司20余家,且市值超过200亿。江苏琼花事件同样造成新生中小板流通市值损失一度超过5.42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郑州亚细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也使我们记忆犹新,该商场1989年5 月开业,1990年收入达1.86亿,1995年收入达4.8亿,引来当时全国30 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领导参观,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国家领导甚至也都参观过。但是由于在经营中控制环境失效,风险意识差,没有适当的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不力,信息沟通不畅,该公司于1998年8月15日关门。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造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解决的管理上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激励问题,二是约束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管理活动中只有计划、组织和领导是远远不够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即使大多数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动机和意图,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难免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要保证实现经营目标,就要检验进行的或已完成的工作是否同所拟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合。旨在发现、纠正和防止错误,这就是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的管理层建立的,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可靠保证。

有史以来的财务造假案的具体目的复杂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形成两个主要的驱动,一是个人贪欲的驱动,二是粉饰公司业绩的驱动。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个人贪污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各有不同。但是,所有的犯罪事实中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通过会计造假来实施犯罪,而会计造假的环境支持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或失效。他们利用单位内部控制的漏洞和缺陷,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国内外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共同目的是为了粉饰公司业绩。出于这种目的的财务造假与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采取违反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做法进行会计造假,虚构财务数据,达到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为会计造假的成功提供了可乘之机。世通公司就是利用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进行会计造假,虚构了近100亿美元的利润。公司在2001年前三个季度对外披露的资本支出中,有20亿美元既未纳入2001年度的资本支出预算,也未获得任何授权批准,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还查出了一笔既没有原始凭证支持,也没有授权签字的5亿美元的电脑费用。可见,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上的漏洞和失效,是许多公司财务舞弊频频得手的重要因素。

2.公司忽视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旦遭受风险时,便萌生了通过财务造假来维系公司业绩的动机。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当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时候,公司更容易滋生会计造假的邪念。而大多数公司业绩不佳或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国内外发生财务造假案的许多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都缺乏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控制和评价,当风险来临时会措手不及、无力抵御,难以用真实的业绩来支撑高位的股价,因此铤而走险选择会计造假。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与财务造假的关系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式:公司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来临时业绩下滑-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业绩-造假行为被查出、曝光-遭到法律诉讼-破产解散。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会计造假的目的如何,会计造假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了一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监管势在必行。

二、安然事件前后美国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

安然事件发生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各界就一直在争论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是否必须提供内部控制报告以及独立审计师是否需要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评价和鉴证。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争论,因此在《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出台之前,虽然美国的个别法律对小部分金融机构要求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并经独立审计师的审计,但对大多数公司没有要求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单独披露和报告。在现有的独立审计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中,要求审计师通过执行审计程序,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内部控制,以便计划审计工作。审计师除了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来获得有效性的证据并使用这些证据来调查个别金融机构外,很少单独提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

安然事件发生后,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监管问题引起了美国各方面的空前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该《法案》提出了很多加强监管方面的要求,本文只关注与公司内部控制有关的监管内容。在《法案》的404条款内部控制的管理评估中,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必须附有管理当局声明,说明管理层负有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结构和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并提供管理当局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和鉴证。《法案》404条款的这些要求实际上给以往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对美国现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配合《法案》规定的上市公司提交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以及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审计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规则中,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包括:①管理当局建立和维护适当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责任报告;②管理当局用于评价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框架的报告;③管理当局对到最近财政年末为止的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④一个声明,即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对管理当局的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的鉴证报告(陈汉文等,2005)。2004年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也了第2号审计准则,以满足404条款的要求。在第2号审计准则中,pcaob就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审计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步骤,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判断,审计意见的发表和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关注。2004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新的概念体系,即《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一框架中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督;4个风险管理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加强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遏止财务造假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三、我国实施内部控制监管的问题和对策

对公司的会计监管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造假还是公司衰败,无不导因于内部控制的缺陷和失效。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一整套支持系统。如果系统紊乱或不起作用,目标无从谈起。因此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公司会计监管的核心和基础,是公司会计监管之本。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起,政府才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6 年12月财政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提出审查内部控制的规定。中国证监会2000年11月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正文中专设一部分,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1999年10月颁布的《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2001年6月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随后又了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在建过程、对外投资和担保等多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了专门的具体的规定。2001年中国证监会还颁布实施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述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法规、制度相当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明确,但缺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和检查等监管方面的具体措施;二是对内部控制监管的企业范围还比较窄,如证监会的规定只涉及到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机构。这种状况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或形同虚设。因此,必须有效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借鉴国际经验,故提出以下对策:

(一)企业内部监管

笔者认为,在内部控制监管实践中,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管举足轻重,是重中之重。因为,第一,客观存在的外部人士与内部人士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监管效果和监管质量的差异;第二,外部监管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其监管行为往往发生在事后,而内部监管可以在事中进行监管;第三,内部监管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监管,整个的监管都是建立在自我监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一个有效的自我监管机制,整个监管无从谈起。众所周知的美国世通公司的100多亿利润的会计造假案,既不是注册会计师,也不是政府监管部门,而是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和揭露的,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内部监管的具体执行机构都是内部审计部门。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问题是: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长沙内部审计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市已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中,仅有32%的单位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还有不少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根本没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甚至包括一些上市公司。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多年来内部审计较弱的独立性和较低的权威性问题一直是阻碍内部审计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障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延用的是行政模式,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平级,甚至隶属于财务部门,也有的由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由于内部审计的地位低下,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履行和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常常是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的审计建议,不能被采纳或应用,甚至得不到审计回复。

3.内部审计各项职能的履行存在偏失。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包括监督、评价和服务。但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职能的协调不够,在强调和偏重于某项职能时,会忽略其他的内部审计职能。近年来,不少企业偏重于服务职能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估在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几乎是空白。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监管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

1. 应强制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美国新的纽约股票交易规则要求,所有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我国应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中作出相应规定。

2.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并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决定内部审计主管的聘用和解聘,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3月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内部审计在履行其职能时,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

4.内部审计部门应有效开展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评审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管理层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事件的评估。风险评估是组织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也是组织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内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管理层的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评估工作,审查和评价其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协助组织管理层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活动。在完成风险评估过程的评价之后,内部审计应当对组织管理层是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对风险评估的审查和评价结果。对风险评估的审查和评价结果一般包括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5.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改变目前对建立审计委员会的非强制性要求,将建立审计委员会的要求写进公司法。

(二)企业外部监管

1.政府监管

我国政府对企业的会计监管主要是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国家财政部门。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对象是上市公司,监管范围是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中,有关对内部控制的监管要求所见无几。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都很少提及内部控制实施和公司风险管理的评估情况。虽然在定期报告中增加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只是要求公司管理层对报告期内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重大事项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行讨论与分析。但是,没有对所有上市公司就其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提出集中、明确和普遍的评价要求。为加强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从机制上遏制财务舞弊,应修订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增加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公司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应不仅限于财务报告方面的控制,也应包括风险管理与评估的控制。

财政部的监管对象是所有企业,监管范围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虽然目前的《会计法》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且财政部已经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对内部控制监管并无具体措施和要求。在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企业的半年和年度财务报告要求提供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但其中都没有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说明。可见我国目前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措施仍然是苍白无力。应在财务报告的构成内容上要求企业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报告,尤其是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并要求凡是企业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

2.社会监管

社会对企业的会计监管主要来自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在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有单独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但是准则中对内部控制的测试是基于会计报表审计的需要。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准则中对内部控制测试的要求并不是强制和必须的,而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情况作出选择的。正是在现行审计准则的规定下,相当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忽略或者不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审,在年度审计报告之外也不提供或者很少提供管理建议书。即使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试,也仅仅涉及到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个别环节和个别部分。美国的pcaob为配合《法案》规定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审计的要求,了新的审计准则,提出了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的具体规定,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应修订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从注册会计师负有对公司内部控制监管责任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广告公司 组织行为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一、宏观分析,概念引入

为了将组织定义在狭义的作为盈利组织的广告公司,特地给出以下定义: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这种系统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必然造成了分类标准的多样化,我们所讨论的广告公司属于商业生产的营利组织。

广义的组织被定义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全面理解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各因素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广告公司作为商业组织的组织状况与发展方向,引入分析组织规划的四个维度:目标、资源、结构与互动。

二、中观分析,规律发现

企业组织的历史进程,宏观来看,在共性上存在组织形态的一般发展过程,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到现代工业经济,企业组织形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家庭形态、工厂形态、公司形态和当代公司形态。到20世纪末期,随着新型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组织形态又开始向更高级的公司形态演进。在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围绕着组织成员、领导、层级、分配和组织的凝聚关系这五个维度,组织形态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普遍认为,影响组织形态演进的力量包括:资本的增值性是组织形态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组织规模的每一次扩大,组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目标开始呈现多元化,客观上为资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知识力量的崛起是组织形态演进的外因之一。另外,组织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对组织形态的演进也起着推动作用。

当代广告公司组织形态集中表现为以下形式:

(一)客户部客户部的任务主要是开拓客户并保持联络,与公司内其他各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客户部是直接与客户发生接触的专职部门,负责接洽客户,协调广告客户与广告公司间的关系。

(二)创作部广告创作部门的任务是负责广告的创作、设计和制作。

(三)媒介部负责广告活动的媒介策略,负责媒介的选择,并负责与有关媒介单位接洽和联络。

(四)市场调查部市场调查部的任务是按照广告活动的要求,对目标市场开展调查,为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制定广告计划,提供有关市场潜力和市场环境的背景材料,为决策者提供客观依据。

(五)行政办公室广告公司行政办公室的任务,是对公司的日常事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并对业务部门进行行政监督,提供后勤服务。

当然以上列举的是功能齐全、机构配套的大公司的人员配备。中小型公司,则多采用一人多任的形式,人员将大为精减。

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广告公司独特的组织结构形态:

1.行业和组织结构:广告行业的多边性决定其组织结构的灵活,高适应性;

2.战略与组织结构:公司战略的变化先行于并且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

3.技术与组织结构:组织的绩效与技术与组织之间的适应度密切相关,广告行业技术区域非常广,属于有机式结构;

4.规模与组织结构:大型广告公司比之小型广告公司,具有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及纵横分化;

5.环境与组织结构:广告公司采用有机式结构,与动态市场环境相匹配。

资源是公司组织构建的基础,其中人力资源优势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通常,我们把具有正常思维活动或劳动能力的人统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R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管理。这条价值链上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价值创造”,第二个环节是“价值评价”,第三个环节是“价值分配”。“价值创造”强调的,是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第二个环节是“价值评价”强调的是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考核体系,“价值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权,还包括职权、信息、机会、学习等。

我们在对广告公司人力资源进行评估时,主要是将人力资源价值链的价值评价环节与价值创造进行有机结合。人力资源价值取决于他对公司所进行的价值创造。广告公司员工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操作型和创造型,我们并不能单纯以其工作内容来简单衡量人力资源价值,因为这既包含了广告公司经营内容的要求,又是在制度与人性化之间寻求契合点的过程。

由于只从操作型和创造型两个维度区别广告公司的员工,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广告公司应当把精力放在对创意人才的管理和潜力的挖掘、开发上。在员工招聘环节,广告公司就必须因才而用,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制度和档案,并灵活建立员工评价体系。广告行业与普通生产行业是不同的。由于创意型员工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还应当为其创造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良好工作环境。

在职位晋升方面,应该根据公司制度实际情况安排,为创意型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组织内部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工作激情;同时,建立起公平的组织规则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三、观点归纳,发现问题

2006年7月,笔者曾在成都市某广告公司担任暑期兼职项目经理一职,在职期间主要负责某品牌笔记本电脑在西南地区某市的暑期促销项目。该广告公司(以下简称Z公司)是一个拥有20余名员工的小型广告公司。

Z公司在机构设置上与广告学经典理论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部门分布方面,由于Z公司经营内容主要集中在促销活动和户外媒体,所以业务部机构的分布并非是在创意生产方向,而是操作与执行。设计师和美工工作内容很少,几乎表现出了人浮于事的状态,对于一个本来结构简单而又需要较强执行力的广告公司,此时明显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失调。针对于此,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广告公司不可以拘泥于组织结构的约束,应当合理发展综合型员工,用于解决计划性不强而出现的各种紧急业务情况。

在业务流水线方面,Z公司拥有三个下家,为其负责DM宣传单页的印刷以及其他相关户外媒体广告制作。在海尔笔记本电脑宣传单页制作时,项目部并没有接到业务通知,而是美工人员直接与印刷厂下家直接联系,出现过严重失误。发展综合型业务员并非指职能混乱,而是为在业务量超过执行能力时为采取应急措施而做的准备,所以,仅仅在业务部内部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职能调整和磨合。

行政机构臃肿造成公司在执行上的不力。仅仅20多人的小公司,负责行政的就有包括副总经理在内的7人,其中还包括项目部主任与一名兼管财务的业务员。行政部门在广告公司组织形态中起到枢纽作用,但是并非是公司的主要部门,特别是在小型公司中可能出现一人多职的情况下。

此外,Z公司还明显存在其它当今大多数公司存在的通病,它在价值分配上遵循的原则是值得深思的。为了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打破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将建立在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人事制度进行价值判断式的重组,要求打破传统的官本位价值分配制度。将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重新整合起来,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与评价和执行标准。

这些广告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广告公司所出现的在组织形态上的失误必须通过制度上的健全来进行调整与客服。现代广告公司组织形态的形成是其内部矛盾发展与其历史传承性相结合的共同结果。此时,我们检验一个广告公司组织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必须转向:第一,是否为资本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第二,是否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环境相适应;第三,是否不断演进,具有发展的潜质。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的组织,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趋利性,并将对利润的追求运用到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广告公司更多地加入了文化、创意等主观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由于广告传媒业是一个“人”的行业,一个贩卖对“目标市场”的专业知识的行业,一个有关“创造力”的行业,通用的管理模式必须加以修改调整,才能适应今日在中国的广告企业。一个着重“盈利”(运营结果)的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做好运营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建立竞争力等),追逐短期的盈利指标,管理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盈利”上,而应是如何发现需求,如何满足需求。

在制度下的广告公司总是面临着尴尬的资源危机问题,这不仅仅是硬件上缺失的直接结果,巨额广告费带来的利润率仅在3%左右,广告费的流失谁也说不准有没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不过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无法否认仍是人力资源,广告公司的管理模式必须从“人”开始。有了人,第二步就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把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再在经营上采取积极进取的生意策略建立公司的品牌,这样,成功就有了基本元素。公司需要有远见的领导层来领导公司的发展方向,才能长期地制造与复制成功。在员工层面,广告公司有自己必然的尴尬处境,大量的创意型员工不可能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创造性与规范性之间寻求一个折中点便是对这群非主流智力劳动者的最佳劝慰。此时,我们大可引入组织环境来引导员工自觉向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广告公司表现出的不同组织形态,不外乎受所论述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制度的建立同样需要“因地制宜”。

广告公司的互动是强有力的,不光表现在组织与组织之间,也表现在组织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如果将公司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广告公司吸引我们眼球的绝对是它强大的新陈代谢系统,这就是与其他组织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广告公司内部的互动则是由包括业务部、行政管理以及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广告公司,特别是在制度下的广告公司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内外交流上的有效性的。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以下几点了:

1.广告公司的组织形态有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又必须因地制宜。

2.在调整广告公司组织形态时必须结合广告公司的发展规划与现有的经营业务,充分利用“人”的资源,将“以岗代部”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3.合理把握广告公司(部)在运作时的目的性,摒弃将盈利作为首要目的的传统思路。

4.广告公司,特别是小型广告公司必须在制度与有可能违背制度的效率之间做出抉择,并确实果断和有远见的。

广告行业是一个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创意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担当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合理根据公司自身和市场环境制定与优化组织结构形态是当代广告公司发展经营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与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高校 产业公司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62-01

针对高校校办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防火墙’,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全国各高校纷纷改制,大部分的高校改制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改制,将高校与校办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高校的无限责任转变为以实际出资人承担的有限责任,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进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管理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核心竟争力和经营能力,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但各高校在对这些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本结构、财务管理体制、持续亏损等。如何强化高校产业公司的财务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产业公司效益,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产业公司存在的问题

1、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产业公司目前大部分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大股东一般都是高校,其余一般由职工个人以工会持股、法人单位的形式投资。由于公司考虑所得税费负担的问题,往往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是微利或负利润,这就给投资者的分红带来问题,一些公司老总在考虑职工呼声的前提下,采取变相将分红的股利以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形式记入成本,对于国有的资本收益就不会考虑,就给国有资产带来损失。

2、有些产业公司持续亏损。高校产业公司设立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持续亏损必然侵害了股东的利益,造成所有者权益的下降,就会给自然人股东、法人股东和国有股东的资本带来损失。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造成内部监督控制效率低。高校产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参照高校的财务管理规定来执行,由于产业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上也要符合相关《企业会计法》的规定,公司老总作为法人代表,在财务签字上“一支笔”,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务监督和制约不到位,内部控制失效,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出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

4、财务治理体制失调。高校产业公司存在资金管理松散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普遍现象,相当多的公司资金收支缺少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有的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不严,体外循环现象无法避免,投资随意性大、恶意沉淀资金、周转慢、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日益显露。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问题,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而高校产业公司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激励机制很不完善的现象。经营者的激励与业绩相关度低,绩效考评走过场,没有与公司经济效益、员工利益挂上钩。

二、强化高校产业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产业财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理念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人才的流入,企业就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只会越来越衰败,产业公司应该以人为本进行财务管理,多考虑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通过财务管理措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对企业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产业公司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完善公司领导的激励机制,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从管理学的角度解释,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奋发努力的过程。

3、强化产业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首先要通过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和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盘活国有资本,实现资本增值,以次构建并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基础性环节。其次要贯彻实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对公司的战略、财务状况、内部管理流程、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以及公司的创新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察与评价,给公司以全面、综合、科学的评价,对于我们开展对国有资本营运的评价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4、优化产业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将公司的资本构成进行优化,实现资本的多元化。对多数产业公司来说,优化资本结构就是通过引入多个投资利益主体,来改变原有公司单一的股本结构。可以采取减持国有股比例、提高法人股比例等。从优选和监控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法人股股东是最理想的选择。它们比国有股东代表者有动力,更加注重自身的投资收益,又比个人职工股有能力,因为它们的股全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较统一的意见,而且它们也有经营管理及控制的经验。从而强化对公司的监督作用,以达到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

5、完善产业公司财务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公司财务活动、确保公司财务安全、支持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内部控制和监督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管理重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在实际中的运用是相当复杂的,要想把其运用到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中,使公司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经营良好,公司自有财产的安全得到保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能够切合高校产业公司管理结构,为公司发展服务。应坚持“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检查为辅”的原则,依靠程序制约,人员配置真正做到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经济责任制。重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和政府审计有其优势,发现公司问题的几率更大,对公司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义重大。公司应重视高校内部的审计报告,并认真对待审计结果。

三、结束语

高校产业公司的财务治理将是一个复杂的、渐进性的过程。如何处理好高校与产业公司、公司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产业公司只有在共同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强化,在人才培养、资本优化、公司制度和内部机制上不断完善,才能发挥高校产业公司“产、学、研”的优势,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廖兴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和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0(2)

[2] 奚尊校,沈玲.试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2)

[3] 许秀梅.成熟期企业激励方案探析[J].财会通讯,2010(2)

[4] 万立全.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5] 马胜春.中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财会研究,2011(1).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创造价值;财务营运;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资本运作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创造价值,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都要为创造价值这一目标服务,并坚持所有的工作以创造价值作为评判标准。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积极围绕价值创造这一企业目标开展管理服务活动。

公司价值创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防守型,保护现有价值不受损害;一种是进攻型,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财务管理创造的价值与业务创造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区别,财务管理创造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表现为收入的直接增加,是一种间接的价值创造,主要表现在:促进和保障业务的发展;公司整体经营成本的降低;业务风险的有效降低。

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和变化。财务管理者要全面融入到业务流程中,通过事前计划决策、事中监督到事后稽核分析等财务管理手段,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为企业和股东创造价值。

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常用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探讨:

1、财务营运创造企业价值

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升企业绩效。企业运营的成功最重要表现在财务上的成功。因此,财务高管有责任也有权力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营运提供财务上的专业支持。财务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在运营层面的预算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分析等环节,财务高管都可以通过这些财务管理手段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以对企业经营的最终财务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1.1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经营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演。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企业有关经营管理部门各自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在预算管理中,要特别注意预算要为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服务,公司的所有资源要围绕完成经营战略目标这一中心任务。预算编制完成后要建立严格的预算事中管理,事后考核制度,不断促进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

在房产开发企业,除做好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外,更重好的是要做好项目预算。由于房产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开发周期一般都要数年,需要首先编制项目总体预算,同时对项目预算按年度进行分解,做好项目资金计划的总体规划。在多项目一起开发时,要综合各项目的资金预算做好项目间的资金平衡,把握各项目的开发节奏,使各项目间在资金调度上能相互支持,节约各项目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开发建设中,财务人员要及时深入了解开发、销售计划的安排,做好开发资金的统筹计划,资金的合理安排就是项目效益的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超支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应对方案,尽量争取在其他支出项目的节约使项目支出做到总体平衡,保证项目预期利润的实现。

1.2、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财务价值创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开发由于资金投入大、行业税种相对较多,税务筹划在房地产开发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房地产项目的取得、项目公司的设立、房产开发销售、土增税清算等各环节都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在税务筹划中公司要拓宽思路,在做筹划方案时不能仅考虑某项单独税种最低,要以公司的综合税负最低为目标。

1.3统筹使用各项资源

统筹运用各项资源,发挥资产的最大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暂时未充分使用的资产,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集团型公司要很好地发挥总公司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潜在价值。

1.4财务分析

财务的基本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财务分析是广义的财务反映职能的一部分。财务人员编制的各类财务报表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其中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普及,使财务人员得以从繁杂的记账、报表编制等工作中解放,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析当中。

财务分析如同对公司进行体检,利用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通过各种财务比率的计算,对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负债状况、发展能力等四方面进行评价,运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客观评价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的实际应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从净资产收益率出发,对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进行层层分解,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变化的各项主要因素。该方法的思想也可以用于其他重要的指标的分解分析,帮助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财务管理提供努力的方向。

2、内部控制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说得通俗一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合理控制经营中的各项风险,使企业价值持续提高,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必要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对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项目的投资与开发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应对相关业务重点关注。

3、内部审计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介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来看,事后审计、财务报告可靠性审计、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而事中、事前审计,战略审计、效益审计等相对做得较少。为了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服务,内部审计应有意识地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使内部审计除了单纯做好查错防弊审计外,更好地增加价值增值型审计的业务;从事后审计向过程控制转变;从局部审计向整体审计发展。

4、资本营运加速创造企业价值

随着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日渐规范和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加剧,资本市场为财务高管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了另一舞台。房地产项目由于开发周期较长,项目的投资开发与资本运作密不可分。

根据资产价值评估收益法,资产的价值通常表现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流,而收益有时间价值,因此为了估算资产的现时价值,需要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折算为现值,这就是资产的评估值,评估值=?Ri/(1+r)i。根据资本资产的定价CAPM模型Rp=Rf+β(Rm-Rf),其中?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CAPM模型主要表示单个证券或投资组合同系统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单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可以参考同期国库券利率,风险报酬率与投资项目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其他风险等相关。

根据上面两个关于资本资产定价和资产价值评估的公式,资产的价值主要与资产的预期现金流和投资者预期的收益率相关,而这两个因素在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预期是不同的,资产的价值在不同时间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资产的价值是不断波动的。

在投资决策中,关键是理解资产估值的基本思想,一项资产(或一个公司)的价值与他的预期现金流正相关,与预期的收益率负相关。也就是说,资产的预期现金流越大,估价越高;评估时的预期的收益率越高,资产的估价越小,反之亦然。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资本投资时,要选择经济形势较差人们对未来预期比较低,或者资金成本(利率)比较高时;处置投资要选择在经济形势较好,人们对未来预期较高,或资金成本较低时进行。

以上是对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初浅探讨。随着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同公司、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也有所区别,职位越高业务处理类(如会计核算、财务服务)的成分越低,决策支持类的成分越高(如财务分析、决策支持、财务战略)。作为公司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的变化、岗位的调整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6

我国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目标、会计政策选择、内部审计和业绩评价等方面呈现弱化趋势,从规范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分别从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会计政策制定供需各方博弈、内部审计范围与风险扩展、业绩评价考核与利用平衡等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弱化的原因,探寻从内部控制出发完善公司治理的策略。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

0 引言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是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结果从合法性和公允性的角度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公司治理活动的改善,保证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模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公司管理的需要。因此,需从控制目标、政策选择、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等方面着手,分析内部控制弱化原因,采取控制手段,逐步构建公司治理视域下的合规内部控制体系。

1 内部控制弱化现象

1.1 控制性目标趋于弱化

公司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在会计监督系统中起自律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总体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上较片面和零散,松弛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经济业务和市场工具不断涌现,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对于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进行堵塞或惩处,导致内部控制成本较高、收效甚微,失去应有的效力。

1.2 会计政策选择弱化

由于在公司目标、领导政绩、配股、贷款和避税等不同层面均需要考虑会计政策的影响,因此,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一定的自主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要求公司能够在遇见新问题和新发展的情形下,避免管理层考虑自身利益选择适应自己利益倾向的会计政策,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和权利不对称的现象,减少人为操纵利润和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

1.3 内部审计弱化

由于企业文化、管理体制、公司差异、外部法律环境、内部员工配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会有所差异,但与之对应的内部组织机构、公司所有制形式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观念并没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变,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依旧按照旧有职责进行划分,经营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得到改变。虽然大多数公司内部都具有相应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但在相应的审核过程中审计人员多将审计重点放在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容易造成同级审计的瘫痪,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成为审计盲区。

1.4 业绩评价弱化

公司治理下的业绩评价多重视短期业绩评价的成绩,较少关注长期业绩评价成果,重视过往财务成果的创造,轻视未来公司的价值增长,重视有形资产盘整,轻视无形资产的业绩,重视与财务指标相关的体系,轻视业绩评价过程等。传统的财务业绩指标评价由于缺乏考虑战略经营目标的整合关系,将公司的目标设定为净资产回报率最大化,导致低盈利部门,为了提高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努力对项目进行投资,而高盈利部门由于担心投资回报率的降低而不愿意对项目进行积极的投资,从而造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衰退和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2 公司治理视域下内部控制弱化成因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分析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指出:相关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的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记录适当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目标。西方COSO委员会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战略性目标、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和遵从性目标。相比而言,内部控制的目标比较简单,仅仅限于查错防弊、会计资料的合法和保证业务的有效进行,并没有将企业经营的战略过程、企业营运效率等因素考虑在内。

2.2 会计政策制定供需各方博弈

不同的会计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和不同主体的利益。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多是各方利益权衡和博弈的结果,由于制定的机制和制定的初衷需考虑国家层面,因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会出现政府对企业的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干预,企业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会计政策,在操作过程中各方关注的角度和焦点不同,投资者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经理人关注业绩衡量有关的盈余指标,债权人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选择尽可能的避免机会主义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多方的供需诉求使会计准则在一次一次修改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求得各方利益的均衡。

2.3 内部审计范围与风险扩展

我国的内部审计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组成,由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内部审计在本单位开展工作仍有较大阻碍,比如: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认为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认为内部审计不能警示风险发生;认为内部审计依靠领导眼色,无实质性意义进行开展等,这都使得内部审计的开展范围受到限制,其工作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随着经营业务和规模的扩大,其涉及的经济往来日趋复杂,内部审计对象和预防控制点随之增加,相应的会计信息资料增加,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加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还增加了业务核算的范围和业务失察的可能性,因此需加强内部审计范围控制和风险预警,减少未知可能性造成的影响。

2.4 业绩评价考核与利用平衡

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是对公司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总结和报告,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反映公司以往财务年度的经营状况,以期对未来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预测。由于传统财务业绩的评价重视各个部门的业绩考核,通常与之前一会计年度进行对比,会造成公司内部各部门间业务合作时,各自考虑自己部门的局部利益,只顾及完成各自的预算目标,缺乏与其他各部门间进行让步与协调,导致公司总体利益受损,从而影响全局目标的实现。现阶段,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关心公司的历史财务经营状况,更关心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状况。大多数公司主要根据财务报表业绩对管理者实行奖惩,必然导致公司管理层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完成短期目标或达到预定的投资报酬率而往往采取一些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技术创新,使公司逐步降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3,(7):77-86.

[2]应立冬.ERP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之友,2013,(11):64-67.

[3]朱永永.公司治理下内外审计多维整合协调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94-97.

【作者简介】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风险承担及管理;非预期损失;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91-0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

价值创造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风险承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因素,相对资本、人力、土地等现实条件,风险承担不确定性较强,更加敏感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作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风险承担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一定程度决定了公司价值创造的边界。鉴于此,价值创造视角下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管理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从已有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林钟高(2011)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平滑税收支出、降低财务困境成本、改善投资决策、降低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1];或将企业风险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的既定因素,研究如何优化风险管理,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一般企业,鲜有针对财务公司的专门分析。李寿喜(2007)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帮助管理者有效处理不确定性,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框架[2]。在这个框架下,许彩燕(2010)则对COSO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了丰富,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至少包括企业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要素[3]。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及指导价值,本文根据财务公司经营特征,结合考虑其价值创造的内外部效应,首先分析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及其评估,厘清相关风险因素的具体构成,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具体风险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同时强调了非预期损失及应对在风险管理及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

二、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明确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形态及边界是分析风险因素价值创造影响机制的前提。

(一)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除了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以外,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其价值创造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形态。狭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自身的价值增长,从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业务经营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收益、结算业务收益以及投资业务收益等。广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利用自身金融功能服务集团,提高集团的管理能力和分配效率,进而提升集团整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本质上,狭义价值创造形态主要表现为价值转移,即以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优势为基础的集团金融成本节省,在核算上表现为财务公司自身价值增长;广义价值创造形态不是一种现实的价值形式,而是集团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成长机会,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期权理论的观点,这种成长机会蕴含着以期权形式存在的价值。

(二)RAROC: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

价值创造评估是对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认可及判定,风险承担条件下,风险是影响价值创造评估的重要因子。目前,EVA是业界比较常用的风险因素调整下企业价值评估思路,应用相对广泛。然而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采用EVA法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EVA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给予当前存量资产较大的评估权重,一定程度忽视成长机会的价值[4],无法有效反映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外部性和未来性;二是EVA虽然考虑了风险调整因素,但是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的股权资金成本,对风险及风险损失的定义相对抽象。同时作为绝对值概念,EVA不利于进行横向比较。

财务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仅将其风险承担抽象为股权资金成本不能满足评估要求,应结合财务公司经营特征,区分不同性质的风险承担及其损失。考虑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未来属性,笔者认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可以分为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两大类。其中预期风险损失确定性相对较强,可通过计入当期成本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管理,非预期风险损失则因统计意义明显,损失发生时应动用资本进行补偿。两类风险承担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区分预期及非预期风险损失时,可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公式为:

RAROC=(L-C-EL)/UL⑴

L表示财务公司收入,包括自身价值创造L1和集团成长机会L2两部分。L1可采用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进行核算,L2因具有期权价值可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①

C表示财务公司成本,包括实际支出层面的经营成本C1,以及机会成本层面的资金成本C2。其中C1可取自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C2可根据市场资金成本参照采用。

EL和UL作为财务公司价值创造风险承担调整因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其中EL表示预期风险损失,UL表示非预期风险损失。EL因为可预期,可在当期收入中扣除,作为减项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而UL无法预先扣除,发生后必须动用资本方能补偿,因此UL实际上代表了财务公司的资本准备或占用,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同时(1)式也可调整为:

RAROC=(L1+L2-C1-C2-EL)/UL(资本占用)⑵

根据(2)式,RAROC指标全面涵盖了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分别揭示了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同时也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三、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对价值创造影响机制分析

继续对(2)式的讨论,分析财务公司不同类型的风险承担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及程度。

(一)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

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财务公司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七种类型的风险承担。

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财务公司承担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的功能,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是其承担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外部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其资产周转速度(以信贷资产为主)相对较低,资产负债结构不完全匹配。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财务公司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随着市场系统性因素的波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公司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的风险。

操作风险。财务公司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流程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成本控制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因素,财务公司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为过度成本开支及规范列支风险等。

信息系统风险。随着信息系统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开展的基础及载体,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重要部分。

(二)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

由于风险性质不同,上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的价值创造具体影响形式具有差异,但基本的影响机制相对类似,均主要通过同时影响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来影响公司价值创造。下面以信用风险承担为例,构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并计量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如图:

图 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示意图

图色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信用风险预期损失(EL)=借款人违约概率(PD)×信贷业务违约损失率(LGD)×信贷业务风险暴露(EAD);预期风险损失右边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相当于信贷业务的资本占用(经济资本),根据业界常用的计量方法,信用风险资本占用计算过程如下:②

资本占用=K×EAD⑶

K(经济资本系数)=LGD×{N[(1/(1-R))1/2G(PD)+(R/(1-R))1/2G(0.999)]-PD}×[1+(M-2.5)×b]/(1-1.5b)

b(期限调整系数)=[A-B*ln(PD)]2

R(相关系数)=C-D×[1-EXP(-E×PD)]/[1-EXP(-E)]

其中A、B、C、D、E等是常数项,可根据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基础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或参照业界共用参数,此时影响信用风险资本占用的主要因素是PD、LGD以及M(期限)等。

这样(2)式可进一步细化为:

RAROC=(L1+L2-C1-C2-PD×LGD×EAD)/UL(PD,LGD,M,EAD)⑷

根据(4)式,信用风险承担主要通过客户违约概率、业务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暴露、信贷业务期限等途径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其中前三者的乘积决定了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四者综合决定了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并且信贷业务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

同理,综合考虑各种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影响价值创造机制模型如下:

RAROC=(L1+L2-C1-C2-EL(1,…,7))/UL(1,…,7)⑸

其中,EL(1,…,7)、UL(1,…,7)表示考虑了相关性之后的各种风险承担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四、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

根据上述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财务公司承担的风险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价值创造影响过程复杂,影响形式多样,因此必须树立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树立审慎的风险偏好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根据(1)式,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不但包括自身价值创造,还包括为集团带来的成长机会,因此财务公司应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不能过度承担风险,以免形成风险承担的外部溢出效应,对集团产生不利影响。从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某种意义上提升集团发展能力应优先于自身盈利的增长。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高管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司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根据(5)式,财务公司至少承担七大类风险,并且各种风险协同作用影响公司价值创造,因此必须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不留业务及风险控制的死角。

(二)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强化资本管理

根据(5)式,非预期风险损失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并且不能从当期收益中扣除,其对公司价值创造影响的力度及深度均明显大于预期风险损失,因此必须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的应对与管理。

实现非预期风险损失应对与管理主要依靠资本管理,具体包括两个途径:一是提高财务公司资本总额,增强抵御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能力。二是降低财务公司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从目前业界来看,降低资本占用属于资本配置的范畴,可通过考核等手段引导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来实现。以信贷业务为例,其他条件既定时,根据(3)式,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的重要因素,适当降低融资期限可相应降低资本占用。

(三)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根据(4)式,有效量化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是实施资本管理的关键,因此必须改进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方法,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根据业界经验,量化风险损失的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积累以及量化模型的建立。以信用风险损失为例,(4)式中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是计算预期及非预期损失的主要参数,在数据基础充足(5-7年的数据历史)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应强化量化分析技术,通过相应的模型计量相应参数。

定量风险管理还应表现出前瞻性,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以信贷业务为例,应在信贷业务审批之前就计量出该笔业务的预期及非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该笔业务的最低定价,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风险管理刚性控制

信息技术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财务公司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是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库。依赖信息技术形成的电子流程在承载业务办理的同时,通过记录、保存原始业务数据,并以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存储、加工和统计基础,因此电子系统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电子化,更是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提升和转换的基础。二是形成风险管理的刚性控制及自动化。资本配置及量化风险管理高度精细,伴随着管理量的大幅增加,必须辅以刚性的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因此必须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赋予其更多的管理职能及环节,为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J].财政监督,2011(3).

[2]李寿喜.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逻辑关系[J].宝钢经济与管理,2007(6).

[3]许彩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5).

造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委托管理 造价 控制

一、咨询公司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组织机构

咨询公司大多实行强矩阵式项目管理,在项目部内部则是线性组织模式,是国内外咨询公司经过长期的项目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对项目实施矩阵式管理有许多优越性。

1)按专业设置的常设组织机构,便于专业人员集中管理,作为专业技术中心,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专业人员的集中使用调配。

3)有利于对专业人员培训及人才的储备。

对项目而言:

1)有利于项目经理进行直接管理,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2)有利于项目部成员的联络和协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与顾客联系,及时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项目目标。

但矩阵式管理也有其难点主要表现为公司管理与项目部管理的关系问题:

两级管理可能存在扯皮现象,出现管理真空。项目部是临时组织,由项目总经理对其进行管理,下设安全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和综合事务部。因是强矩阵式管理,强化了项目管理,项目部是工程指挥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公司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技术咨询。

2、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的责任主体仍为业主方,咨询公司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作为专家向业主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但由于业主决策层过多重视进度控制,忽视造价控制,项目公司为赶工期会造成部分程序操作不规范,项目实施控制过程不完整。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有些无可奈何、力不从心。

3、招投标管理

从招标管理方面看,一是招标准备工作不足,致使招标时应提供资料不齐全,造成结算争议多。二是投标报价的不规范。施工单位的报价方式不是依据本企业的成本报价,而为了承揽施工任务,接受业主的不合理要求,使得原本不景气的建筑业雪上加霜。三是风险分担不合理。业主将更多的风险以合同方式转至施工单位,使施工承包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4、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贯穿工程管理全过程中的,是全员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合同交底能促使全体管理者对合同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真正落实合同的全员管理,防止投资的不合理支出,确保造价的可控在控。通过对合同的交底,使合同成为工程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这对减少各种争议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达到共同管好工程项目及节约投资的目的。

5、业主与咨询公司的关系

业主与咨询公司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双方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为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业主方是投资控制的责任主体,双方应清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晰的管理界面。咨询公司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业主对于相关的决策,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将项目圆满完成。

6、专业咨询管理人员

咨询公司不乏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专家,这些人员涉及专业面广,经验丰富。可以成为造价控制的主力军,同时,可以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但造价专业咨询管理人员素质不一,造价咨询专业人员往往面临工作量大、薪金低、没有职业前景等问题。

二、如何发挥咨询公司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1、对于业主方来讲,聘用咨询公司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面的工程管理,自身主要加强决策能力和监督职能。

1)充分授权,正确决策

对咨询公司应充分信任并做相应授权。对于有国家及行业规定或有合同规定的,充分放手让咨询公司去管理和执行;对于没有国家及行业规定或合同没有规定的,请咨询公司拿出专业的意见,业主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及咨询公司意见的情况下,及时做出决策,不推拖。

2)充分注视项目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请咨询公司及早介入,使其对项目有充分的建议权,发挥专家的作用。由于前期工程处于立项阶段,咨询公司的介入是以前期服务合同的方式签订的,而不是对整个工程的管理而签订的合同。建议业主应尽量委托同一咨询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这样可以使项目更好的衔接。

3)加强计划管理,根据整个项目进度要求,合理制订招投标计划、投资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修正,使每项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

4)聘用社会审计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

为减少咨询公司的失误或避免咨询公司不作为,业主可以聘请社会审计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审计可以进行工程结算完成后一次性审计,也可以对工程进行阶段审计。审计的结果可以作为对咨询公司的考核,其相应条款可在委托管理合同中明确。

2、对于咨询公司来讲,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组织的管理职能上明确各岗位职责以使各阶段的造价控制有人负责。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同时也应指导施工方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使其在技术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其成本。

2)全面掌握和运用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及有关设计、施工文件。对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及时掌握国家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法规,收集各种价格信息,了解价格动态,整理分析并归档各种造价资料等。开发出适合电力行业的资料积累分析系统,咨询公司将拥有自己多年积累的、完整的造价资料。一旦需要,随时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即可用于新的工程。

3)充分发挥矩阵式管理组织机构的优势,合理设置岗位,规划造价人员的职业前景,以便吸收大量人才。如不能在职业规划上做什么,应是薪资上承认造价人员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其内容是把个人的技能和愿望与组织内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会出现的机会匹配起来。这种匹配过程要求负责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了解每一种职位对于技能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者能够指导员工去从事他们自己能够胜任并且也感到满意的职位。职位评价:就是通过评价每一种职位对于组织的相对货币价值,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内部公平性的薪资结构的过程。如果薪资结构是不公平的,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意,进而会辞职,或者是他们看不到通过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获得晋升到底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为了给不同的职位赋予不同的货币价值就有必要获取关于不同职位的信息这样才能决定哪些职位值得企业给予比其他职位更高的薪资。

上一篇:文旅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建筑法实施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