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范文

时间:2024-04-17 16:46:01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1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控制要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point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2013to-2016 in Februa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ference objects. Results through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given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35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patients were controlled,and has cured,the cure rate is 100%,of which 2 ca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fection rate was 4.7%,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12.5±4.7)d. Conclusion E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and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Characteristics;Control points

近些年来,临床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这种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是主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种[1]。本文主要将来我院就诊的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总结该疾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到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0~58岁,平均年龄(34.6±2.7)岁;其中在临床症状方面,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中发热有20例,咳嗽30例,呼吸急促10例,腹泻或者呕吐5例,伴有低氧血症1例。

1.2方法

1.2.1临床特点 该疾病的发病特点主要由以下几点:①传播途径多样:该疾病可以通过飞沫、尘埃、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该疾病也可以进行间接或者直接的传播,例如:洗浴、进餐等。②较强的传染性:由于该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流行广,人群普遍存在着易感性。其中该疾病在婴幼儿与老年人之间的发病率较高,而青年人流动性大,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故发生该疾病的几率也很高。③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中春季、冬季是该疾病发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春季、冬季的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人类的呼吸道难以短时间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所以人类的活动量在这两个中相对来说较少,而春季又是各种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各种流行病较多,所以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等明显下降,易感染该病。

1.2.2控制措施 ①首先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临床干预过程中,预防以及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会采取隔离措施,只要是被确诊或者是疑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那么就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隔离,与此同时,还会构建医护人员跟患者的专用通道,要求患者戴上外科口罩佩,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相关诊疗工作都是在隔离区域内完成,除此之外,需要严格的执行探视制度,陪护一般不预设[2]。②全方位的进行消毒工作:病区空气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促使病房内空气处于一个流通的状态,如果病室通风条件较差,那么就应该安装相应的换气扇,只要天气不是太冷或者太热,那么都需要有效的避免使用空调,同时隔离区内地面以及其他所有物体表面则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以及消毒,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完成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同时需要合理处理医疗废物,并将其放入密闭式的污物装置中。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锐器盒提供隔离病室专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标准收集病室内存在的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废弃物,完成妥善处理。③其他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指导,有效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以及休息时间,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以及新鲜水果,与此同时,有效的了解护理中发生的各项并发症症状,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有效的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不良情绪[3]。④加强疾病健康教育与宣传。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例如l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集中教育、健康播报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软件版本SPSS19.0,以“(n/%),χ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对照两组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

2 结果

通过总结该疾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已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其中在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4.7%,平均住院时间(12.5±4.7)d。

3 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具有传播速度快、面积广、无法控制等特点,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在近几年中,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已出现了40多种,据调查显示,每年都会出现1~3种新病种,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赵黎芳等[4]研究指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病,其中该疾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尤其是气候多变的时候可流行,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和接触传染等。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途径快且范围广等特点,其中诱因多是鼻病毒、冠状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真菌感染。陈维等[5]研究指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具有咳嗽和发热、呼吸急促以及呕吐等症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方巧云等[6]学者认为,凡是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不管是直接接触,还是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相关物品,都需要对其进行二级防护。同时,隔离所有进出过患者病房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均要正确的穿戴防护用品,尤其是要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全方位清洁和消毒。强调在隔离病区内工作的人员应对自身的体温进行监测,2 次/d,一经发现异常,就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预[7]。同时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是主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种[8]。目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纳入我国的乙类传染疾病之中,根据我国的甲类传染疾病的防治方法,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蔓延[9]。

近年来,急性呼吸道疾病已纳入我国的乙类传染疾病之中,根据我国的甲类传染疾病的防治方法,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采取隔离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蔓延[10]。由于护理人员是接触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为频繁的人员,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11]。而医院方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等意识,并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将病毒传染的力度与范围等降到最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

本研究主要将来我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总结该疾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隔离、消毒、加强患者的自主防控意识、针对性指导、饮食调整等,35例急性呼吸道传染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其中在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4.7%,平均住院时间(12.5±4.7) d。

综上所述,早期了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做好相关的预防控制工作,对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解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程度上降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祖芳,张新战,张学化,等.2006年济南市13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5,07(07):642-644.

[2]李萌,邹崇杰,黄想灵.医疗机构门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9(12):32-33.

[3]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5,02(23):49-51.

[4]赵黎芳,谈逸云,倪政,等.上海市闵行区2004~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16(17):3157-3158.

[5]陈维,唐安,邬辉.舟山市某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流行特点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6,05(06):323-325.

[6]方巧云,琚雄飞.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05(01):321-324.

[7]谢杨新,聂为民,陈威巍,等.控制军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做法和体会[J].人民军医,2014,06(45):567-569.

[8]罗小福,刘小琦.湖州市2004-2010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与防控措施[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35-36.

[9]焦承玖.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4,22(19):159-160,162.

[10]宋宏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7):192-193.

[11]沈建勇.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体会[J].医学信息,2015,32(14):954-956.

[12]曾健君.影响呼吸道传染病的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J].医学信息,2016,02(22):54-55.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2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疾病传播;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69-01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季节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故传播广泛、发病率高;未进行预防接种的人群,发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环境条件与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统一指挥,有步骤、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其预防控制的主要原则是:

1. 迅速确定传染源,控制传染病进一步蔓延。迅速确定病因和传染源,消除或隔离并治疗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消除传染源的传播状态。估计潜伏期,提出人群隔离的标准,对人群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或监测。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3. 保护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预防性用药,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疫点、疫区;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二 预防与控制基本程序

当疫情发生后,通过疫情报告程序把疫情报告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及有关技术资源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报疫情与处理

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要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并主动询问记录有关事项及接报后初步处理。

主要应记录内容如下;

(1)报告者单位、姓名、性别、职务或职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报告日期和时间。

(2)事件基本概况:包括发生疫情的类型、性质、时间、地点,疫情发生发展经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和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初步诊断意见,当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询问是否已将疫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如没有,应要求报告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提出将患者送入就近大医院诊治的建议及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的意见,询问所需的技术支持。

(5)初步处理情况:将接报疫情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及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6)记录人姓名、接报时间。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

包括现场调查组织措施、调查物品准备和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等。

(1)现场调查组织措施、疫情分级调查处理及组织协调。

(2)调查物品准备:现场调查物品充分准备是顺利进行现场调查的保证,包括个案调查、暴发调查、采样登记等各种调查表格,采样器材,消杀药品和器械,车辆等。

(3)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与使用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种相关的传染病疫苗,执行职务时穿着防护服装,建立实施操作时的隔离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体格检查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卫生和保护,预防感染。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初步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一对照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等。

(1) 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在已判断暴发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暴发疫情开始发生的日期,暴发按日发病的人数,哪些地区或单位部门有病例及发病人数,查清并登记暴发过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疫情暴发后,结合职业、环境、生活、接触人群、动植物情况对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3) 初步调查:核实临床诊断,判断暴发:核实诊断是向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疾病的诊疗经过,并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1)控制传染源: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触者进行监测,根据暴发传染病的特性和相应疫苗的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传染病防病知识和措施的宣传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对疾病流行的认识,预防疾病继续发生和传播。

2)在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期,隐性感染者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存在于密切接触者中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无症状,其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也高。

3)对于染病的动物,除采取样本进行实验研究外,应立即杀灭,并用焚烧等方法杀灭疫源地可能传播疾病的虫媒或动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分为疫点和疫区,一般单个或范同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或较大范围的疫源地称为疫区。

(3)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据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

5.总结评价,撰写报告,提出建议

描述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分析暴发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三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临床诊断与实验室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设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否吻合,评估采取的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总结暴发疫情预防控制全过程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的防治、监测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和反馈,最后对有关资料分类归档。

参考文献

[1]徐更强,卢文波,钟峰.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体会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7(5): 79-80.

[2]李立明.流行病学 2001.

[3]王钊.王克安.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指南 2000.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发生院内感染者50例,占8.0%,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入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其中男253例,女147例,年龄60~7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数据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即老年呼吸道患者在医院期间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感染的和入院时就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1]。

1.3 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主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 ①制定呼吸内科质量监管标准和规范。对实验组进出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在探病时间及人数、进出携带的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病房要及时消毒通风,实验组患者的床单及被褥及时换洗晾晒;患者所使用、产生或接触的污染物要及时隔离;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经常陪护患者,做到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②抗生素使用规定。首先,是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患者和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对实验组的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其次,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内部监督[3];再次,对老年患者要做好宣传教育,说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及其滥用危害,防止患者及其家属滥服抗生素;③加强护理。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力度,例如,老年患者的言行、不适症状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当发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处理和治疗[4];最重要的护理其实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常年被呼吸道疾病困扰而焦虑、抑郁的老人,鼓励他们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了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感染率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3讨论

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物等都可以进行传播,老年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低和免疫力低等因素,很容易在医院就诊和治疗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为了降低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做好预防性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医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呼吸内科感染的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的监督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滥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平时对患者及患者周边环境的护理和监管,尤其是进出患者病房的其他人员及其携带物的监管,避免感染,从而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从临床分析看,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道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今后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大力推广,逐渐惠及老年患者,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

[2]陈熙.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850.

[3]韩宝爱.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呼吸内科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 7(18):1879.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4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重点预防控制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把对呼吸道发热病例和对人间禽流感病例的监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各村卫生站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针对目前疫情,我们准备近期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讲解防控有关知识。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患者180例,将其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加强预防组各90例,试验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4岁~6岁,平均年龄(4.8±0.56)岁。预防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岁~6岁,平均年龄(4.5±0.78)岁。试验组采取常规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预防组采取加强之后的预防传染病的控制方法。2组实验人员,其他项差异不大[1]。

1.2研究方法

针对试验组患儿,采取儿童检测诊断病情所用的医疗器械等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对儿童的病房居住环境进行感染控制。同时,对儿童的家长进行了预防传染疾病的有效宣传,由单一门诊部门发放预防手册,宣传预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经验传授。针对加强预防组患儿,除采取以上措施以外,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疾病,实行不同程度的干预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儿童病房整体环境的监测及消毒处理。针对不同季节,要改变儿童病房房间内的湿度、温度。增加房间内的清扫次数,杀毒次数,及监测房间内部细菌的数量的次数。对于病房内部的用具要提高对其管理程度,比如:适当增加房间内部的光照时间,擦拭房间内部的柜子等物品,定期消毒清洗病房内的被褥等,对于患者用后的物品也要进行集中处理,不可私自处理。对于患者居住的病房、经常行走的走廊通道都要进行消毒。其次,要加强监测患者的日常饮食卫生,包括食材的卫生,餐具的卫生,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监测,并且要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其卫生程度。然后,要加强对儿童呼吸道的检测控制。具体控制措施如下:①重视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一些公共的设施要每日进行消毒,对用于辅助患者呼吸的相关器械,比如呼吸机等器械要严格进行消毒。②重视个人的清洁卫生护理。医务护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旦有打喷嚏、流鼻子等行为,要使用洗手液或者是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医务人员还要做到戴口罩,不能随便摘掉口罩。对室内要进行及时的通风,确保空气清新,对屋内要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另外,对于消化道传染病的儿童患者,也应该加强监测及护理。以急性腹泻为例,腹泻病所占儿科传染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痛苦,为此,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坚决防止病从口入。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中医按摩推拿的手法,给孩子进行适当次数的捏脊、按摩,次数不宜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增强孩子自身调节胃肠的功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引起的腹泻等疾病。最后,加强家长的抗菌药物用药意识管理。对于日常所用的抗菌药物要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其使用剂量及次数。改变患者随意使用抗菌药习惯,不要随便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增强细菌对药物的抗性,削弱药物的药力,放大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增加身体负担[2]。

1.3比较项目内容

主要比较呼吸道传染病,肠胃传染疾病,及其他的一些常见传染疾病,例如风疹、水痘等疾病。

2结果

试验组任意一项的感染程度均要超过加强预防组的感染例数,整体防治效果较之加强预防组,也相差甚多。具体如下:就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例数而言,试验组有50例儿童感染,加强组有30例儿童感染;就肠胃传染疾病感染例数而言,试验组有25例儿童感染,加强组有15例儿童感染;就风疹、水痘传染疾病的感染例数而言,试验组有12例儿童感染,加强组有8例儿童感染。从整体的预防感染效果来看,试验组的90例儿童中有3例并未被感染(忽略并发症状感染),而加强组的90例儿童中,有37例儿童没有被感染,且未出现并发症等感染现象。

3讨论

本文对于增强儿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儿童病房整体环境的监测及消毒处理、加强监测患者的日常饮食卫生、加强对儿童呼吸道的检测控制,对于消化道传染病,也应该加强监测及护理、加强家长的抗菌药物用药意识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切实可行,有实际意义。此外,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研究,提高责任心,针对传染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力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户外锻炼时间,增强儿童免疫力,提高儿童的抵抗力,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经过试验及医院的回访调查发现,上述增强儿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切实有效,可以推广到日常的临床应用当中[3]。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6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这17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5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病毒或细菌)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57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2型二重感染占54.4(31/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10.5%(6/57),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14%(8/57),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病原)、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1.4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猪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5%~30%或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制中十分突出和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病猪临床表现明显,常见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者呈犬坐姿势,猪只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死亡率增高。剖检病理变化以气管、肺脏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变化为特征,轻重程度和范围大小不同。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这是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个概念。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一是病原性的,如前介绍的,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出现呼吸道症状,促进和加重猪只发病。在此不再重复。另一个主要的病因,就是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把病因的注意力集中在病原学上,特别容易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原因。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是原发的病原体,如猪肺炎支原体(猪气喘病我国普遍存在,很难说某一猪场没有该病存在)、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猪嗜血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这几种细菌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或肠道带菌比较普遍,一旦有使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存在,就可能引起内源性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除了上述病原体以外,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没及时清除、猪舍温度变化大、饲料单一、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它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疾病爆发的诱因。

1.5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仍是养猪中的主要疫病

引起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有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回顾养猪历史,在规模化养猪兴起的80年代,我国曾提倡大建规模化猪场,因猪源缺少,到处抢购猪苗,结果导致初产母猪爆发细小病毒病,造成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流产风”过后的几年又陆续由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较多的繁殖母猪发病。要特别提出,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新的致病特点。我国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发生双重感染,可以引起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造成巨大的损失。转1.6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危害日渐明显和严重

正如大家所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较多,其中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不但在我国普遍存在,并已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更主要的是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的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到,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在较多猪场常常呈现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可达50%以上,在发生双重感染的猪场(或猪群),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疾病、继发感染疾病必然是十分严重,更难作出确切的诊断和防制。

1.7猪瘟的非典型化、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

2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从上可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疫病众多而复杂,要想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实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应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疫病种类多、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比较普遍、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疫病严重、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情况,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2.1正确诊断,确认猪场疫病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在疫病众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首要的任务,单凭现场的了解情况、观察症状、剖检病猪作出判断是十分不可靠的,即是说凭经验达不到正确诊断的要求的,必须依据疫病流行的特点(或规律)、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的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当前要特别强调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作出最后确诊。这样才能找出疫病发生规律、疫病的种类,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2.2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农村散养猪场包围之中,加之散养猪场本身的管理和防疫水平不高,养猪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而复杂,强调和重视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在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中的重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生物安全措施强调环境因素在保护猪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猪生产中保护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新理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预防(防止)所有的病原进入猪群,抑制或降低和消除猪场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形成的危害。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只生长处于最佳状态的生产体系。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对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各级有关兽医防疫部门、全国环保业相关部门,尽可能指导和帮助大、中型规模化养猪场从规划建场开始,指导他们合理使用饲养地,做好饲养管理和各种防疫、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土地、水源、空气和环境等的污染,做好养猪生产全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全方位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

2.3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猪群的应激因素发生

要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猪群整体有好的健康水平,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最主要的。一般要求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猪群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其次,按照不同日龄猪只的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保证猪只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使猪只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下转第73页)(上接第71页)

第三,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规模化猪场应该积极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按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代间的疾病感染机会。规模化猪场要做到或减少不同日龄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也可推行早期断奶隔离的技术,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病病原在种猪与仔代间疫病的传播。

2.4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制猪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用疫(菌)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种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对规模化猪场安排免疫接种工作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我国及猪场所在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哪些疫(菌)苗,坚决避免盲目性,并不是所有的猪传染病都有效,也不是所有的疫(菌)苗的免疫效果都好。

其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可靠的免疫方法。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只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等而确定,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全国所有规模化养猪场统一的免疫程序。

第三,要使用高质量的疫苗,避免发生免疫失败。

第四,要重视影响免疫效果的疫(菌)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稀释、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具体操作等,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减少损失。

2.5重视检疫工作

我们除了作好进口口岸检疫,防止猪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外,广大的饲养单位更应重视国内引种和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近些年发生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从国外传入后,由于国内引种检疫不严或不进行检疫,致使这几种疫病传遍全中国,将较长时间困绕我国的养猪业,持续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6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如本文前面所述,规模化猪场大多数是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疾病往往是继发感染,单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疫病较少,因此,兽医防治人员要转变观念,将治疗性用药转变为预防性用药,针对这些年疫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是十分必要的。选用一定的抗菌药物和剂量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四个阶段,以及转群时使用,以预防猪群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

2.7作好猪瘟的预防或净化工作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7

猪群发病后,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所以防治上还是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控制并发疾病。

1、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

1.1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免疫接种: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结合药物和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多个大型猪场使用证明,使用辉瑞的猪气喘病灭活苗“瑞倍适”,能有效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生率。

1.2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

2、改变保育饲料结构预防

将保育饲料调成含一定水分的湿料喂猪,可相对降低发病率。

3、降低饲养密度预防

建议保育舍让每头仔猪有0.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生长猪有O.7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头~12头,可相对降低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当饲养密度过高时,可卖掉一些仔猪,能有效地提高饲料转换率和生长速度,比仅用药物控制呼吸道病更有效。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断奶后两周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不合适的温度对猪呼吸道病影响较大。

4、改良猪舍通风条件预防

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5、合理安排预防疫苗注射时间预防

尽量避免在断奶前后3天内注射各种疫苗和仔猪工作。

6、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预防

从分娩、保育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7、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因的传入和传播。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如广东腾骏药业公司研发的“威”牌复合醛(癸甲溴铵戊二醛)。

8、提高营养水平预防

提供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内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9、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预防

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10、禁止仔猪寄养预防

仔猪应尽量减少寄养,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如果确实需要寄养,必须在母猪分娩后24小时之内完成,并在10日龄以前完成仔猪工作,尽量避免在断奶前后3天内注射各种疫苗,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11、注射猪血清预防

呼吸道疾病预防控制篇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预防 职称论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caution for 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copd is characterized pathologically by declining,irreversible 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progressive dyspnea,which we can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copd with spirometer to achieve early diagnosis. results: data shows cigarette smoking is the principal cause of copd among the various 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opd.basis on the evidence and theory,we can formulate srtategy and measures for early precaution. conclusions: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is smoking and it is effictive to sceen and monitor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ith spirometer for early diagnosis.smoking cessation,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nutrition support and strategy of stop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age gruops.

【key word】 copd risk factor early diagnosis precau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最影响健康、要经历慢性长期病程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该疾病以一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不可逆下降为特点,并伴随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其他呼吸道症状和进行性体质下降。明确诊断后,10年存活率<50%,其中1/3以上患者死于呼吸衰竭。copd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是致死、致残的重要疾患。copd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正常人群中估计超过5%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用力肺活量(f-vc)<0.70]的人群中超过70%有潜在阻塞性肺疾病,潜在的患者往往错过早期预防机会。因copd治疗效果不好,一旦发生几乎很难逆转,延误诊断和治疗是导致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病情已不可逆转时才作出诊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防和治疗效果。如果针对copd进行大范围人群的早期筛选,会产生过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有必要探究copd的病因学和易感人群的特点,寻找出copd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

1 高危人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一般认为,导致copd的主要病因是吸烟。虽然其他因素也有一定作用,但吸烟是引发copd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影响copd发生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性别、个体基因、气道反应性、遗传性过敏症、职业、社会经济状态、饮食和生活中的环境因素等。

1.1 吸烟 虽然重度吸烟者中只有一部分发生copd,但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主动吸烟是引发copd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fev1指标下降的危险性更大,吸烟量与fev1下降密切相关,戒烟后fev1能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论性别如何,吸烟者发展为copd的可能性是不吸烟的14倍。而被动吸烟也同样增加肺吸入颗粒、有机粉尘和气体的负担,因而增加呼吸道症状和发展为copd的危险。

1.2 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和no2等气体,会使成人、儿童的fev1以及f-vc等指标发生改变,显示肺脏功能受到损伤。很多研究发现,在可吸入颗粒污染浓度较高的地区,气道分泌增加、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copd的发生较其他地区增多。分析发现,城市污染是发生copd更危险的因素。

1.3 个体基因 研究表明,不同个体遗传易感性差异在cop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可以解释有10%~20%的copd患者有吸烟史。有研究项目对包括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内的5种基因进行分析,有明确证据的只有α1-抗胰蛋白酶基因(aat),它是早期严重copd和快速肺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尤其结合吸烟因素时更为明显。也有研究表明,高浓度il-13也可促进copd的发生。

1.4 高气道反应 有高气道反应的人群肺功能容易下降。虽然高气道反应如何影响copd的形成过程尚不清楚,但是研究显示,伴有高气道反应的吸烟者易发展为copd。气道高反应预示肺功能的损失,这是吸烟状态后肺功能下降的最主要指标,并且吸烟导致的气管炎症使气道高反应表现更加明显,使受累人群更易发生copd。

1.5 fev1 fev1值及其下降速度,对copd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尤其在copd的早期,fev1下降速度较后期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有较高fev1值的人3岁后发展为copd 危险性较低。对特殊人群(例如吸烟者)的fev1跟踪检测可预测其发展为copd的危险性。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

1.6 职业 在工业操作中,煤尘、金属粉尘、喷涂粉尘、异氰酸盐、镉等被认为能增加copd的危险;尤其是长时间的职业粉尘和化学颗粒环境,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有危险的行业包括木工、造纸、纺织、建筑等。

1.7 营养 营养在预防copd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部分对抗因吸烟、空气污染对肺脏的氧化损伤,长期缺乏新鲜蔬菜使fev1水平较常人低。其他如镁、ω-脂肪酸等也与预防copd有关。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多者的fev1水平高于食物中鱼类蛋白较少者。此外,低体重儿童的f-vc、fev1指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是低体重对肺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导致成年后达不到预期发育水平而易于发生copd。已有报道证实,饥饿会加速弹性蛋白酶诱导的肺气肿发生,而且肺气肿在低体重个体中更严重,这为营养因素影响肺修复的观点提供了支持依据。

1.8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居住或就业情况等。低收入、居住环境差、室内外空气污染、教育水平低、营养不良、儿童呼吸道感染、被动吸烟等,在儿童时期是发展为copd的危险因素。慢性进行性疾病反过来又可影响其社会经济状况。

1.9 肺发育不良 从出生到25岁,肺脏都在不断发育直到最大容积。肺的发育过程受到干扰,与吸烟环境、体重等因素有关。孕期和哺乳期吸烟可影响胎儿的肺发育和体重,还可影响到免疫系统发育,受到影响的婴儿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咳嗽和呼吸功能受损症状,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成人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1.10 儿童呼吸道疾病 一般认为儿童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若不能完全恢复,成年后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婴儿期呼吸道感染可影响他们今后的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状,这可能与肺组织损伤,结构改变,肺组织顺应性下降有关。营养不良、母亲吸烟、肺发育不好等都是儿童时期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1.11 其他 6.8%~17%的食物过敏者可以发生哮喘。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是发生copd的高危人群,其潜在的生理机制可能与激素和肺的发育结构有关。在调整和平衡肺功能基线后,女性较男性的小气道高反应更明显,这可以解释女性fev1更容易下降的现象。因此女性吸烟导致的copd比率较男性更高。

2 预防

copd的早期预防很重要,不仅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且可起到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等作用。但控制copd发生和发展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因缺乏足够重视的预防观念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对copd的早期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戒烟 戒烟或减少吸烟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因为戒烟可明显缓解fev1的下降速度。但干预性研究提示戒烟成功率很低,需要不断地改进戒烟方法和技术。美国在copd国家预防项目中,推广对人群fev1的主动检测措施,使吸烟者了解自己的fev1现状及其下降速度,以达到鼓励戒烟的目的。清楚自己身处copd发作边缘的吸烟者,比其他人更有戒烟的动力和成效。

2.2 肺量计普查 采取最简单、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在无症状的copd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肺量计测定普查,可以尽早检出病变者。肺量计用于测定fev1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对可能发展为copd的患者,无论其有无伴随症状,都可以应用肺量计进行检查,以期及早诊断,及早干预。keith等对8140名40~69岁的无病史人群进行肺量计普查,发现12.4%的男性和3.5%的女性患有潜在阻塞性肺疾患,对吸烟且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检出率上升到27.4%。如果吸烟者的fev1<75%并且下降速度超过30ml/a,预示有很高的危险发展为copd。因此,对高危人群的肺量计普查更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异常的肺量计指标还可预测copd、肺癌、心肌梗死和中风,因此,对其指标的辨别超发显得重要。

2.3 控制呼吸道症状 儿童时期的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成年后copd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老年人由于其免疫水平低下,容易因呼吸道感染诱发copd的急性发作。因此,要控制重点人群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对于预防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有一定作用。对于老年copd患者,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其入院、感冒和死亡的危险。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异常,抑郁和恶病质等,导致体重下降,可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因此加强营养,恢复体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4 加强营养、增加体重 低体重的copd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不仅能改善通气功能,而且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尤其是早期copd患者,。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进食高能量食物,增加进食次数,配合戒烟和体育锻炼等,延缓copd病情的进展。

2.5 stop策略 ghambarian等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和实施不同预防措施的stop(stepwise target group-oriented prevention)策略。0--5岁时,要注意对有copd家族史的儿童实施保护,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吸烟等环境危害,保护儿童肺脏正常发育。6--13 岁时,要注意早期发现和治疗呼吸道疾患(如哮喘等),避免吸烟环境,尤其是开始注重教育其避免主动吸烟。14--18 岁时,重点教育避免主动吸烟,并且对高危人群进行气道反应性等检查。20--25 岁时,重点是教育戒烟,注意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鼻、副鼻窦炎以及气道感染的三级预防,并且注意发现早期copd患者,以期及早干预。

上一篇:预防校园欺凌处置预案范文 下一篇: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