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08 11:41:57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案

探究式教学,对训练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提高动手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它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过去和结果,而探究式学习关注的是过程和未来。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呼吸作用虽然简单,但对于刚刚接触生物的初中生来说却有些问题,而且还牵扯初三的化学知识。现象与产物,学生难以接受。但应用探究式教学却很好的克服了学生存在的理解问题,快乐的接受相对复杂的知识。将探究式教学方式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有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实施,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为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做好铺垫

学生的探究活动毕竟不同于科学家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探究活动主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建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效果。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准备了部分资料供作参考,使学生对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研究中需要的实验用具、实验方法、资料来源等有所了解,也使教师的教学建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爱好选择探究的方法,他们首先需要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提出他们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能够更好地理解、表达“植物呼吸作用”的学习手段。这一阶段,实际就是探究活动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准备检验假设的阶段。

三、制定计划并讨论计划的可行性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对选择的实验方法进行可行性讨论,当学生缺乏信心或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鼓励、帮助、引导他们,和他们一起商讨确定实验方案。对于如何实施,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进行探究实验,需要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对实验的结果的预测、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查阅资料的,不能仅仅拥有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反映自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四、多种途径收集证据

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获得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活动。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讨论,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资料,学生肯定会模仿,教师要说明提倡创造性的模仿和参照,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变化。对占有的各种资料要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从中发现问题的要点。

五、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就开始了,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展示、检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具体过程:生物体是怎样获得能量的?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请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

(1)展示学生制作的“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展示学生制作的“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有概括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2)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课堂上演示的主要的学生实验如下:①通过实验装置蜡烛的熄灭,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②实验石灰水变浑浊,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③通过在密闭环境中温度计示数的增大证明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在学生展示、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表达: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怎么做的―实验方法、材料、条件;发现了什么―结果怎样?其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注意体验:知道―怎么知道―知道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等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说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各实验的特点,分别说明哪些问题。例如,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水?有没有实验能够说明呼吸作用有能量产生?同时,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例如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水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产生的?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能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生物的无氧呼吸还能产生其它产物?

(3)展示学生查阅的有关资料。展示学生查阅收集的有关资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是在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前人长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利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呼吸作用,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区别。举例说明植物、动物及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说明呼吸作用与生物生命活动的密切联系,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使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4)联系课本深入探究。探究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如植物是否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说明呼吸作用为生物提供了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体现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2

优化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明确学术型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类型和专业,按需设课,建立学术型和临床型两种课程体系。由于临床型侧重于临床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课程要进一步优化,要紧密联系临床,结合呼吸内科特色开设相应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如开设临床基本医技和技能训练课程,采取临床讲授、示教及分组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培训,为进入临床做准备。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的诊疗技术为选修课,以开拓研究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扩大研究生在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面。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会、全院疑难病例会诊是培养年轻医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作者所在单位每周三上午进行院士疑难病例大查房,放射科、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均参与讨论,帮助研究生认识影像学的征象,提高影像学诊断技能,加深其对呼吸系统各类疾病病理表现的理解。坚持每周1次小讲座,如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雾化治疗、血气分析、难治性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胸部影像学等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等,调动广大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查找文献的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实行临床准入考核制度。研究生进入实习前,必须通过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临床实习。①入学前曾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3年以上,并已取得第一或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审查考核后可直接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②应届、入学前未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大内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呼吸内科培养;③进入呼吸内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我所导师组及医务科处方权考核批准后,可参加一线值班。

进行岗前培训。对进入临床前的所有呼吸内科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培训和科室培训。医院层面的培训由人事培训科组织,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要涉及急救技能、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医疗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科室的岗前培训则安排专项带教教师对氧疗、吸痰、手术无菌技术、胸腔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呼吸内科的常规诊疗技术及对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等常见病的诊治流程进行讲解。培训目的让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就对医院临床工作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初步具备开展临床工作的技能,规范研究生的临床工作。

制定并细化培训方案。作者所在单位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大内科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到呼吸内科培养,着重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思维和救治能力的强化训练。具体要求如下:①对于内科学进行选择性轮科,不可少于3个三级学科,其中心内科和消化内科各3个月,急诊科两个月,对内科的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②在呼吸内科各亚专科,如呼吸危重症医学、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等亚专科进行轮转,时间不少于1年。③结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地在放射科、肺功能室、麻醉科、纤支镜室、睡眠监测、胸外科、细菌室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转,时间为1-3个月。④每周跟导师出1次专家门诊。借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对研究生临床培训制定量化指标,如对所管床位数,收治病人人数和病种的要求,操作的种类和数量,需要掌握的专科理论知识等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不但要求研究生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大咯血、自发性气胸、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等急危重症的诊治,还要熟悉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着症、Wegerner肉芽肿、少见肺部真菌病等少见病。要求熟练掌握呼吸病学、危重症医学常用的临床操作与技能,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胸腔穿刺置管术、胸膜活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呼吸功能监测、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等。

完善考核标准与方法。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进与积累的过程,必须格外注意对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监督管理与落实。临床科室成立考核小组,制定研究生出科考核程序。每位研究生手持一本培养手册,详细记录轮科期间的临床实践情况,如收治病例数,书写病历的情况,诊疗操作次数,参加病例讨论、学术活动、临床科研的次数及带教的人数等,进行自我鉴定,多方面综合评估的方法,力求客观和公平。

3加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

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重点是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等。导师在教学查房中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带着科研的思维去思考,培养其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在临床实践中,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热点、难点的探索热情,在临床中寻找课题,如非免疫缺陷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的研究等。通过完整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临床型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尚不能满足学术交流的需求,在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等活动中仍存在许多语言障碍。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术英语能力为目标,实现从英语的学习者到使用者的过渡。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Instruction)对研究生进行英语水平的培养,即让学生从分析英语学术论文范文入手,学习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选题、构思、写作,并按照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的语境结构制作成演讲稿以及所需幻灯片或讲解版,最后在“模拟学术论坛”进行口头陈述和回答问题。教学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临床能力是评价临床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只有针对临床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提升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等医学人才,满足我国经济改革及建设形势的迅猛发展。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8年1月以自愿参与的形式成立了2组QC小组.共14人,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4名。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方法

1.2.1QC小组人员的选定:每小组选举1名护士长为监督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对上下级部门的联络。每小组选举1名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成员为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选举1名文笔相对较好的秘书,负责QC活动的记录。小组每月活动1次,每次1~2h

1.2.2对QC小组成员的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培训QC小组活动相关工作流程及QC活动的方法,包括活动的程序、选题原则和管理工具的运用等。并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把上级医院的好经验反馈给QC小组的每位成员,提高了我们实施的效果。

1.2.3选题:根据5M选题法(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1,Qc成员一致认为我科整体护理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健康教育。护理部首先通过调查发现,93%的患者希望接受护理人员的指导,了解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其次.在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呼吸内科的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把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然后采用5M选题法的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确立以“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为本次活动课题。

1.2.4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对120名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问卷发放范围包括病人及家属等。调查表内容: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并发症、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副作用、饮食与活动、休息与居室环境、自我保健知识与技能f氧疗、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1、遵医行为、出院指导、护士专科技术和服务态度等11项。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0%。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的目标是将呼吸内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

1.2.5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从人f护士、病人及家属)、物(资料、材料)、法(方法、操作及管理)和环(环境)4方面对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原因分析,构建因果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16个末端因素,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以下4点为主要因素:(1)科内未对护士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新护士较多,对专科理论知识缺乏;(2)宣教内容本身不易理解,宣传资料不足;(3)来自农村的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4)护士不注重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1.2.6制订并实施对策:(1)护士作为健康教育者.首先应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专科理论知识,尤其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手发一册《健康教育手册》,以自学为主,不定期讲解,组织小讲课及护士查房,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类健康教育学习班,回来后在小组内进行讲课,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及物质奖励。(2)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制作简单、直观及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供其阅读。(3)针对农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根据本科室制定的各阶段的宣教材料,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反复讲解并利用宣传栏进行宣教。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患者,应加强沟通,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征求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不断改善交流方式和工作作风。(4)护士要改变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如果不积极进行效果评价,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患者掌握的情况。在分阶段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在实施每个阶段时及时评价上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否达到目标.若未达到可调整或修改教育计划,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1.2.7评价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情况,采用观察法了解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遵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2结果

从表1~表3可以看出,经×检验,P分别<0.05、<0.025、<0.01、<0.005:QC小组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显著差异,说明经过QC小组活动后,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呼吸内科病房健康教育任务重、难度大,往往效果不满意,但健康教育又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科实行了QC活动,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15],才能熟练地完成健康宣教工作。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患者能正确了解在整个住院过程中自己心理、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以增强自我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内科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技能、行为掌握率在QC小组活动前分别为60%、61%。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找出主要原因,确定目标及制订对策,并给予实施。QC小组活动后患者对呼吸内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技能、行为掌握率分别达到95%、98%,提高了患者的知识面。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4

护理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目前,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喜欢依据个人习惯进行护理工作,不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规范标准执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护理人员没有充足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三查七对”护理制度,为患者取出针或者接液的过程中紧紧依据记忆和经验进行,这样很容易出现漏输或者接错,造成严重的护理事故。

解决我国呼吸内科互利共组中安全隐患的几点对策增大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监督力度:有效避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产生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医院内部应该设置独立的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整改管理部门,对全院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对于发现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对相关负责人或者部门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审核整改效果。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下设多个护理安全负责小组,各负责小组成员可以由护理科室内部成员组成,负责本部门护理安全工作的排查与整改以及配合全院护理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其中小组组长由护理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则选择两名科室内部护理人员。安全隐患监督与管理部门与安全护理小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以及全院护理工作的排查以及督改体系,有效避免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形象端庄,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学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表情以及沟通艺术、聆听艺术方面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学会工作中保持微笑、学会倾听病人的各种抱怨以及忧虑,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化解问题,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业务内涵:在护理人员中树立患者的满意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标准,患者的需求就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护理工作理念,提高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医院内部可以选聘医院内外资深护士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另外要着重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讲解,最后相关负责人可以将讲课内容制作成学习视频,方便全体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日常自主学习。另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护理业务内涵,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日产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产生。

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以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无菌操作防止各种护理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要重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并且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首先,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借助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各种正反面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其次,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稳固扎实,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各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事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加强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与相关护理法律法规相悖的安全事故,而且事故严重性较高,轻则病人机体或者心理受损,重则导致病人死亡,所以有必要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具体方法有:医院内部定期开展各种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鼓励全体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法治理念;内部定期举行护理工作合法操作知识竞赛以及其他活动,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合法操作和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各种安全隐患的形成;定期组织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三查七对”制度的强化学习,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将安全隐患防范意识深深植于思想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规范操作,避免造成一切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构建与病人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在日常护理中留下护理安全隐患。另外医院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督改力度,最大限度控制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质量提升

对于呼吸内科而言,其危重患者较多,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其大部分为老年患者。本文为强化呼吸内科护理治疗提升,对护理治疗进行了改进,从多个方面开展了优质护理实践。

1、优质护理开展的主要方法

1.1制定完善完整的计划

在呼吸内科建立小组,并对每个成员的职责进行划分。召开科务会,传达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2],使每个护理人员了解优质护理,知晓其目的和意义。拟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组织进行学习,对护理人员的思想进行统一,提高其认识。使每个护理人员目前其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标准,建立首问负责的护理制度[1],当患者产生疑问时,应对其进行及时解答,当患者投诉后,应立刻进行查实,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2对排班模式进行改变

对护士的分工进行明确,以患者的需求为重要前提,与科室的实际情况向结合,以护理人员的能力和意愿为依据,结合实际的工作量和难度,根据患者数量进行合理排班。由护士长分配管理数,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负责,如用药、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资料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其诊断、护理和心理等。在病房放置责任护士照片,以增强患者归属感,缩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距离,达到和谐的护患关系。

1.3加强沟通与落实基础工作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服务规范来进行。对护理行为进行指导,如倡导和禁忌的用语等。制定沟通调查表,充分了解实际沟通情况,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针对呼吸内科的特性,-基础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应做到八声、三前和四轻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擦洗时,应注意防止感冒,在进行皮肤护理时,应避免对患者进行推、拉、擦和拖。对床褥进行整理,使其保持平整和干燥,以防止出现压疮[3]。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粘贴警示标识等,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氧气护理,对氧气管等进行定期更换,以避免出现院内感染。对患者的使用物品按照相应规定,放置在规定的位置,如在监护仪的上面,勿放置私人物品。

1.4落实专科护理

对于喘息患者而言,应使其保持半坐卧位,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如生命体征和痰液情况等。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对于痰多不易咳出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药物治疗和指导,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心率失常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防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进行保暖,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和适当的运动,并持续进行低流量氧疗。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来进行,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另外,应对患者的不良习惯进行劝导,还应对患者示范锻炼方法,介绍家庭氧疗,使其了解其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

1.5对健康教育管理进行加强

在患者入院时,由办公护士进行接待,对于危重的患者,则应立刻安置在病床外,并对患者进行介绍,如主管医生和必须物品等。责任护士则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并再次介绍上述内容,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如康复和出院的指导,还应对患者告知检查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护士长做出评价,并指出护理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6加强护理实习生培训工作

由护师主管培训护理实习生,成立培训小组。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提供病例资料,使其进行分析,以具体的护理问题为依据,查阅文献资料。以充分讨论为基础,对实习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其以患者为中心,独立对护理进行评估和诊断,使其明确护理目标,制定出相应护理计划。对于带教老师而言,其应了解实习学生的讨论内容,熟悉相关知识,掌握临床发展动向,进而对原有知识做出更新。

2、结语

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通过采取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患者的配合度得到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和思维得到提升,减少出现护理纠纷,可有效强化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升,并提整体的高综合素质,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文霞.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护理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2:398-399.

[2]金蓉.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3:716-717.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6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中实施效果。 方法 将150例呼吸内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应用健康知识问卷,治疗依从性问卷和护士,住院病人观察表进行评分比较。 结果 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呼吸内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管理,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呼吸内科病人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它由病人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病人预后,当病人因病情变化而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和护理路径上标示这一变化,并立即开始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期间的呼吸内科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能合作完成健康教育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75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疾病分型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1.2 研究方法 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均以护理程序为基础, 对照组采用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组织病人进行呼吸内科知识讲课,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主要路径;第一周:入院宣教,包括病人用药宣教,家属的心理卫生宣教;全面评估病人状况,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依从性调查问卷测评。第二周:讲解呼吸内科疾病的诱因,核心症状,治疗原则,注意事项,使用评价支持,运用积极的语言肯定和鼓励病人。恢复期:指导讲解疾病的早期干预,坚持服务的重要性和社会适应的应对方法;安排娱乐、体育锻炼项目,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复或家访。

1.3 评定方法 组织专业护士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由2名专业护士对2组病人入、出院时分别测评。

2 结果

2.1 2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 2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评分比较,见表2

2.3 2组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3

2.4 2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见表4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说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呼吸内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病人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促进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以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说明与记录。开展小组心理活动时,病人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他人交流,病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积极参与;提高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达到了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

3.3 提高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表3显示:实验组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陈凌,临床护理路径轻度冠状动脉成形术吧病人中应用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1―2。

[2] 李江华,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中国药房,2004.4(2):30―31.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7

90%的护士希望通过网络、图谱等在职自学该项技术。结论目前护理人员完全掌握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知识的比例仍较低,在职自学的教育方法是大多数护理人员较为接受的学习方法。护士是气道管理的实施者,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气道管理方法及技能,从而达到降低呼吸道获得性感染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人员;气道管理;教育方式

4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4-02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临床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屏障等保护作用,使滞留在呼吸道的分泌物逐渐浓缩、干燥,阻塞管腔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同时,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引起病菌直接带入,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对现阶段我院护士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希望再教育的方式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我院96名护士,毕业5年之内38名,毕业5-10年32名,毕业10年以上26名。其中,获得本科学历的有36名,获得大专学历的有25名,获得中专学历的有35名。

1.2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护士的年龄、学历、毕业的年限、科别。②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湿化、吸痰技巧、手的污染、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③护士希望获得继续教育的方式:包括医院组织的专家讲座学习、专业院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职自学等。有专门人员进入病房进行调查,在各科护士长协助下进行发放、填写及回收问卷,在研究对象填写问卷前同意讲解调查内容,被调查护士均自行独立填写。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97.9%。

1.3统计方法均采用确切概率法;计数资料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调查结果

96名护士完全掌握最新气道管理技术的为18名(占19%),其中,毕业5年之内2人(占12%)、毕业5-10年8人(占44%)、毕业10年以上8人(占44%);大学本科学历14人(占78%)、大学专科学历2人(占11%)、中专学历2人(占11%)。掌握60%以上的为45名(占47%),掌握60%以下的为31名(占33%)。85%的护士希望通过医院组织的专家讲座学习新方法、新技术,70%的护士希望能到专业院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90%的护士希望通过网络、翻阅书籍图谱等在职自学。

3讨论

3.1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对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短、学历低的护理人员在上学期间从书本上主要学基础护理知识没有设立人工气道病人护理与观察的相关内容。刚踏上临床工作,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护理工作主要是基础护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很多科室气管切开技术应用较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不多,而且长期固定在一个科室很少轮转,只对本科室知识掌握精确,而对其它专科知识生疏。尤其是毕业五年内的护士要多到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学习,加快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3.2人工气道建立后,病人失去了鼻腔对吸入气体的清洁、过滤、加温和保湿功能,通过呼吸道丢失的水分由正常的每天250mL增加1-2倍,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栓,从而导致黏膜纤毛受损脱落,黏液移动受限。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发生炎症性改变甚至坏死,黏稠分泌物潴留,进而形成痰痂,严重者可发生气管梗阻。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时,给予反复的吸痰,无菌操作不严,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成了传播的媒介。

3.3调查发现在现如今临床实际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当大,每日工作时间较长,无法抽出时间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到场进行培训,采用通过网络、图谱等在职自学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充分利用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每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我学习的进度与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更好的掌握对人工气道的护理内容,降低人工气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秀燕.应用护理程序对气管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有效吸痰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64-1865.

呼吸内科主要理论知识篇8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5]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64-265.

上一篇:幼儿园新学期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学校学生食堂管理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