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2 15:50:07

小组讨论方法

小组讨论方法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讨论;有效开展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数学课枯燥乏味的观点应该改变。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进行交流探究,获取知识,增强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

n堂小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存在着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我们会看到,每次小组讨论时,一部分学生在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2)学生讨论流于形式。“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孩子们也在说话,但是不是学习就不一定了。(3)小组讨论的实效性差。小组讨论时,学生往往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之后就完事了。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或纠正,只是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缺少组内合作能力。倾听、纠错、补充、质疑这些没有落实到探讨中。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发挥小学数学课堂小组讨论的功能,使课堂小组讨论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和探究,希望对我们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注重小组建设,角色突出。

小组成员4―8个不等,只有加强小组建设,使他们角色突出,才能使小组活动有序,发挥小组作用,提高学习实效性。

1、设置小组长。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布置老师交代的任务,能组织好小组的讨论、操作、发言等活动,使小组活动有序进行。

2、小组成员角色突出、分工合作。组内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明确,如:组长、记录员、汇报结论者。每个组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才能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中等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提高。

3、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时间不足,往往只有优等生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课上不够,利用课下预习。还要多给学困生表现机会。

4、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汇报衡量,既要注意对学习讨论过程的评价,又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

二、创设讨论氛围,引人入胜。

组织小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但怎样促进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就比较难了。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后,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此有效的激励学生探究交流学习。另外,教师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课堂是允许学生争论的地方。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心里清楚谁是谁非,但却不必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用鼓励的语气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自己改正问题。这样处理就会营造讨论的良好氛围。

三、把握讨论层次、灵活机智。

课堂上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布置讨论任务如果太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果晚了,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把握,讨论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想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就要把握住时机的选择。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

1、让学生充分自学思考后讨论。学生交流之前,一定要针对相关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否则,讨论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在小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时安排讨论,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各抒己见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得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而且,挑起学生的“唇枪舌战”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益处。

3、在产生疑问时讨论。

由于年龄特征,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觉得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习。如果在产生疑问时,能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时就可以进行小组间同学互相交流,每个组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讨论的结果可以互相补充,“团结力量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这是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因此记忆会更加深刻。

4、在解题方法上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在方法的应用上展开小组讨论,自由争辩,会出现不同解题过程的各种方法,既可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又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

小组讨论方法篇2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 阶段

1.前言

小组讨论法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现在已在很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1]小组讨论法既能促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法的涵义

所谓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伺完成,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2]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笔者从事高校教师工作多年,期间承担了所在教研室企管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在前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最近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经过比较,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笔者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三个阶段分析小组讨论法的实施过程。

3.1小组编排阶段

开展课堂小组讨论首先要进行小组成员的编排,这涉及到小组人数和成员搭配两个方面。小组人数太多,小组讨论容易不充分;小组数太多,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3]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小组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就可能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越多越好。因为小组汇集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还取决于小组讨论的程度。成员过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发表见解。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开放型的,每个成员都应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见解。从这一意义上说,小组成员又以尽量少为好。由于不同学期的班级人数不同,笔者在实际上课中,对分组按如下规则进行:小班(4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3-4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0组左右;大班(8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5-6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5组左右。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部充分交流,又能保证课堂秩序得到控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分组效果比较好。

3.2 小组任务阶段

在完成小组编排后,需要确定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应符合以下两点:一是适合于进行小组讨论,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讨论;二是问题的难度必须处于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即小组成员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当任务成为学生的真正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才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进行真正的讨论。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存在内在联系,从整体框架来看,课程知识体系是围绕某产品的4p策略展开的。同时,在策略实施前,营销人员需要开展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活动。因此,笔者在讨论题目设置上,以学生熟悉的产品为中心,分别设置了关于某产品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问题。各小组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结合自身熟悉的产品,讨论营销问题,提出各自的营销观点和对策。实践表明,这样的问题设置和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结构。

3.3 小组讨论与点评阶段

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初,学生可能会出现嬉笑、打闹等与小组讨论过程不相干的行为。在小组讨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2)在讨论的后阶段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总结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这种结果向其它小组或全班汇报,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3)对讨论进行得好,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完成成员分组和布置题目后,要求各组成员集中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各组在进行讨论时不会互相干扰。[4]同时笔者会规定小组讨论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时间太短不利于小组成员充分讨论,激发小组成员的思考和灵感;时间太长不利于小组成员集中注意力持续进行讨论,以及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规定的讨论时间到了后,笔者会要求各组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5]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笔者会在某个小组发言后立即进行点评,所有

小组发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对讨论和发言较好的小组进行公开表扬,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小组在后续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和实施小组讨论法,笔者认为课堂气氛明显变好,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极大提高,上课迟到现象消失,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现象增加。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在小组讨论中,能把自己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融入到问题思考中,以自己熟悉的产品为例对市场调查、市场选择4p策略等理论知识点开展讨论,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通过课间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激发了自身的创业积极性,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某些产品的营销活动。

4.结论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法,能够比较清楚而客观地观察到学生营销各能力的现状与培养后的能力的比较,从而更好地分析本学期营销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并为不断提高营销教学水平努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在正式场合表达自己及倾听的技巧等各种营销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小组讨论法的内涵和实施步骤,在小组讨论前做好问题设置,在小组讨论中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在小组讨论后及时总结点评,这将极大的发挥出小组讨论法的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双平,王琦.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91-93.

[2]姚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组讨论法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63-64.

[3]杨丽.小组讨论法在医学生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727-729.

[4]彭新辉.新理念下有效学习方式的利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6-7.

小组讨论方法篇3

1. 什么是小组讨论法

1.1 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个问题,用英语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互相启发、探讨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目的。这也体现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即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听、说、读、写等技能被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采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英语技能。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小组讨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2. 如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

高职大学英语英语课程是由听说读写几个环节共同构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这些教学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小组讨论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听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在高职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学会与别人交流。为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听力教材中的练习材料,发掘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中采取放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的方式进行训练,估计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前或者听中安排一些讨论活动进行“预测”或“热身”,这样就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中《Enough of Worries and Tears》这一单元为例,该材料是讲述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将班上学生分成4至5人一个小组,各自讨论自己对于不同的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讨论过后,再按教材要求进行听力训练,这样一来,学生有了预备活动,就不会感到听力难了。

2.2 小组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由于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语法掌握的也不够牢固,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针对阅读材料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种心理准备,带着目的去阅读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小组讨论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也要使用一定的语法结构。学生在写作时,不足之处自己很难发现。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法解决此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其他同学会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纠正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同时也听取别人的作文,评价其作品并提出具体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在写作方面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比别人强,而哪些方面又不及他人,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另一方面,小组讨论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作为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能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以便其更好地与老师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写作教学活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中《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这一话题为例,教师先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针对互联网时期大学生活的特点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固定句型,如In my views/opinions;First… second…third…;Therefore….;However…;Consequently…;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In all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找到了可写材料,也学会了一些固定句型,一举两得,写作水平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2.4 小组讨论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口语是活的语言的本质体现。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口语句型操练,让学生模仿,不仅不能调动学生想说的兴趣,也会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口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一组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先不要在乎语法对错等问题,先用英语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在这种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给予一些提点,如此一来,学生想说了,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

3. 结束语

小组讨论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课堂;小组讨论

为了扭转课堂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何使小组合作讨论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小组讨论收到实效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问题是讨论的起点。小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或不能很好完成时,通过集体共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些一看就懂,一想就明的问题,不要大费周折的讨论来讨论去。组织小组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每个学生的思考,有讨论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发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设计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苦柚》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成甜的。”我们就以“苦柚到底是苦还是甜”作为论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探究辩论,达成了共识,小姑娘的诚实打动了伯父的心。柚子是苦的,可伯父的心却是甜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并有所言。

1.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分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那“箭”明明是曹操被诸葛亮“骗”来的,为什么题目却用“借”?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骗”不好听;有的说,用“借”能点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说有借就有还,那些箭后来诸葛亮不是都还给曹操了吗?所以用“借”好。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和概括性。

1.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讨论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课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什么草船借箭能够成功?”这个问题涉及全文重、难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通过群体的智慧,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便迎刃而解。

1.4于“无疑”处求“疑”,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在学习《找骆驼》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学生对老人找寻走失骆驼的方法很清楚了,还可引导学生再次生疑:“走失的骆驼有那么多特征,为什么必须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老人了解到的三个特征,分别用三种方法去找,看一看结果如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只有顺着脚印去找,才能找到骆驼。

2.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安排小组讨论。

2.1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实施小组讨论

教学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最密集的“中枢”所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点部位。在这里安排讨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都主动参与,与文本展开深刻对话。如《珍珠鸟》中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蕴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信赖“我”?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的内容,在小组内的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从中明白了“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信赖产生了美好境界。

2.2在教学的“难点“上实施小组讨论

所谓教学难点, 就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问题,如《放弃射门》中“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这个问题学生说法不一,各执己见。于是我就按照学生的观点把他们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的观点是“应该”,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组织一次辩论会。双方的辩论非常精彩,但是通过辩论,同学们明白了福勒在关键时刻放弃了辉煌的荣耀,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一个大明星的豁达的胸襟。

3.小组讨论的安排要合理

在组织小组讨论是如何分组?安排几次?给多长时间?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要非常周到细致。

3.1讨论的分组要合理

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到参与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用以下三种分组方法:“同质分组”,即把具有相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每个成员制定相近的目标,参与公平的竞争;“异质分组”,即把学习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落实后进学生的辅导,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公平竞争,因为彼此的整体水平接近;“自由分组”,即让情趣相投的同学自由组织在一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团体的凝聚力也较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灵活机动的分组原则,除以上分组处,针对难度不同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大组讨论等等。分好组后,还要事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安排,明确各自在合作殊的角色和职责,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等等,确保达到团队的目标。

3.2讨论的次数要适当

一般情况下,每个学习小组有4-6人组成,每个学生都要发言,都要听别人的发言,都要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同时来修正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反复研讨、交流,直至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的次数就不能过多,一堂课安排一两次就可以了,切忌过于频繁。

4.小组讨论需要教师的引领

在开始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思维受阻或是讨论与交流层次浅、表面化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深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尤其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有教师简单、精练而艺术性的提炼指点,孩子们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如在教学《登山》一文中,学生在交流“看完日出后,列宁该不该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时下山?”时产生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列宁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他不想让害怕征服自己,他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学生却认为列宁不应该走那条危险的小路,因为此时他不用赶时间,万一掉下深渊,对国家的损失太的啊。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同学们,你们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理由说服对方吗?最终学生和老师一起深入文本,在探究、辩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列宁再走这条危险的小路不是冒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到位了。

小组讨论方法篇5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大量的西方思潮涌入,社会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在各类媒体的强烈冲击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而如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实践表明,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仅要求课程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达到提升课程教学实用性的效果。

1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不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学生及相关教育人士的质疑,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互动式教学,由于形式新颖、过程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为分组讨论法,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帮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分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分组讨论让课程教学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对问题及知识点热烈讨论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述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其课程教学中,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发挥出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最大功效。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改进考评制度,确保其应用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为了确保分组讨论教学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需要改进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让其能充分适用于分组课程教学模式。高校可根据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各讨论小组的表现作为学习过程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并作为综合考评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实践讨论中,教师可要求各个讨论小组制定具有总结性的提纲,并结合提纲内容,由小组成员推选的代表作出主题发言。教师根据每个讨论组的提纲涉及层次、内涵及主题发言表现给予较为合理的评定分数,确保其给出的分数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2.2 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变革的前提下,设计分组讨论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布置与课堂讨论流程安排。教师需在课堂分组讨论正式开展前,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讨论主题,并提前将主题予以公布,以便于学生做好资料搜集、调查统计等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分组讨论课程安排上,基本流程为学生分组确定每组论题小组内讨论搜集资料及讨论结果整理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各个小组成员为5人左右,并掌握好每个小组发表发言的时间,避免出现超时状况。同时,还需对每个小组的探讨结果及发言给出客观、公平的点评,肯定各个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付出及收获,并确定好下一次课程教学讨论主题。

3分组讨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的问题

3.1 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教学中,关于分组讨论法的运用,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认真配合教师的各个环节任务安排,但也存在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抵触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公然反抗行为,对其他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存在异常行为学生更多的关怀,以更具关怀性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3.2 课堂讨论秩序的维护

在课题讨论进行中,由于课堂气氛较热烈,学生的情绪会变得更为高涨,因而容易在对方小组进行演讲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或直接与周围同学就问题进行探讨,影响其他小组发言人员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影响到发言人的发言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适时进行协调,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其他小组将注意力用于倾听讲台发言人员的演讲,以保证发言人的演讲水平及内容质量不受影响。

3.3 小组发言环节的指导

在分组讨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考虑到小组发言人在发言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一些小组发言人员由于情绪紧张或准备不足,在演讲过程中出现发言突然中断的现象。对此,教师可及时给予发言学生更多的鼓励,并通过巧妙的提示让发言人找回思路,或允许该组其他成员适时进行后续讲解,以顺利完成各小组的演讲。

3.4 课堂讨论、发言时间的把控

由于课题讨论小组的成员需要保证在5人左右,使得小组划分较多,而课堂讨论、发言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统筹兼顾,控制好讨论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发言环节的时间,应尽可能将每小组的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对于一些口若悬河的发言人,教师需适时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醒,让发言的学生及时调整自身思路,突出演讲的重点,以确保其他小组能有充足的时间发言。

4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探讨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以往该课程教学的沉闷氛围,提高了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在积极参与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不断提升自我。而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能及时了解现阶段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以及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并以此为根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分组讨论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层主要集中于20岁左右,整体思维较为活跃,并在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个性宣扬意识。而在以往的灌输式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被压制,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教师一成不变的讲解式教学中,逐渐形成被动学习习惯。而分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打破了学生的这种被动教学状态,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自我展现平台,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

4.2 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其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出团队合作精神,才有可能在众多小组辩论中,大放异彩,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同时,通过课堂实践表明,在经历了分组讨论式教学后,学生的团队意识变得更高,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完成主题提纲设计的质量更高。

4.3 锻炼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分组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讨论提纲设计。各小组成员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必须积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提纲的设计。在此情况下,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且,分组讨论式教学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在锻炼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及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4.4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述能力

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每个小组都需要一名代表进行讨论成果的演讲。因此,作为各小组的成员特别是代表发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结合本组提纲及讨论结果,在讲台上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地演讲,并能针对其他小组提出的异议,快速作出辩解。通过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4.5 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课堂分组讨论中,教师可通过各小组的讨论提纲与发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和思想状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切实起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调查表明,教师通过组织分组讨论活动,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思想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的学生,并加强对其个性化的辅导,有效提升了这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4.6 有助于教师调整自身定位,提高教学水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分组讨论式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角色,由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其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整体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讨论主题,以确保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能起到对学生的启迪、教育作用。此外,在分组讨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分组讨论式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还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小组讨论方法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小组讨论

一、引言

数学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初中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根据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来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听取小组之中其他成员的看法,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对于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作用,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为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省事,都是安排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初中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强,而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差的不均衡局面,不利于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组,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在建立分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初中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小组中的每个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保证小组讨论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讨论方法,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题目展示在初中生面前之后就立即安排初中生讨论,在他们讨论了两三分钟之后,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这种讨论仅仅浮于表面,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教师不应该为了节约时间而导致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地进行交流就草草收场,而应该为初中生营造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应该先安排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讨论,这样,初中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自身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够集思广益,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保证讨论的时效性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初中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初中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初中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初中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初中生讨论。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五、进行多元化的数学小组讨论,引导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小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初中生熟练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初中生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再让初中生依据讨论出的结果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在自主互动中能够开拓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小组讨论能够为初中生营造出一个气氛活跃、促进初中生积极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初中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此同时,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注意的是,在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也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以便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让初中生真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钱可晶.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4)

[3]李铮芝.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的正确方法[J].校长阅刊,2006(12)

小组讨论方法篇7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 阶段

1.前言

小组讨论法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现在已在很多国家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1]小组讨论法既能促使学生及时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法的涵义

所谓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人一组的小组,向小组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伺完成,共同解决。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2]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笔者从事高校教师工作多年,期间承担了所在教研室企管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在前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最近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经过比较,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极大提高。笔者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三个阶段分析小组讨论法的实施过程。

3.1小组编排阶段

开展课堂小组讨论首先要进行小组成员的编排,这涉及到小组人数和成员搭配两个方面。小组人数太多,小组讨论容易不充分;小组数太多,课堂秩序不容易控制。[3]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小组成员越多,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就可能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组成员越多越好。因为小组汇集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多少,还取决于小组讨论的程度。成员过多,部分成员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发表见解。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开放型的,每个成员都应有充分的机会发表见解。从这一意义上说,小组成员又以尽量少为好。由于不同学期的班级人数不同,笔者在实际上课中,对分组按如下规则进行:小班(4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3-4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0组左右;大班(80人左右)上课时,每组5-6人,其中1人任组长,共15组左右。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部充分交流,又能保证课堂秩序得到控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分组效果比较好。

3.2 小组任务阶段

在完成小组编排后,需要确定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应符合以下两点:一是适合于进行小组讨论,能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讨论;二是问题的难度必须处于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即小组成员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当任务成为学生的真正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才更容易被激发,也更容易进行真正的讨论。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存在内在联系,从整体框架来看,课程知识体系是围绕某产品的4P策略展开的。同时,在策略实施前,营销人员需要开展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活动。因此,笔者在讨论题目设置上,以学生熟悉的产品为中心,分别设置了关于某产品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问题。各小组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结合自身熟悉的产品,讨论营销问题,提出各自的营销观点和对策。实践表明,这样的问题设置和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结构。

3.3 小组讨论与点评阶段

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初,学生可能会出现嬉笑、打闹等与小组讨论过程不相干的行为。在小组讨论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2)在讨论的后阶段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总结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将这种结果向其它小组或全班汇报,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3)对讨论进行得好,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完成成员分组和布置题目后,要求各组成员集中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各组在进行讨论时不会互相干扰。[4]同时笔者会规定小组讨论时间,通常为10-20分钟。时间太短不利于小组成员充分讨论,激发小组成员的思考和灵感;时间太长不利于小组成员集中注意力持续进行讨论,以及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规定的讨论时间到了后,笔者会要求各组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5]组长安排发言顺序,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以加强讨论的目的性,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讨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笔者会在某个小组发言后立即进行点评,所有

[1] [2] 

小组发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对讨论和发言较好的小组进行公开表扬,这样就把小组的成功与小组的每个成员参加讨论的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这比教师的单纯强制或劝说效果更好,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小组在后续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和实施小组讨论法,笔者认为课堂气氛明显变好,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极大提高,上课迟到现象消失,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现象增加。同时,学生也普遍认为在小组讨论中,能把自己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融入到问题思考中,以自己熟悉的产品为例对市场调查、市场选择P策略等理论知识点开展讨论,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通过课间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激发了自身的创业积极性,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某些产品的营销活动。

.结论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法,能够比较清楚而客观地观察到学生营销各能力的现状与培养后的能力的比较,从而更好地分析本学期营销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并为不断提高营销教学水平努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在正式场合表达自己及倾听的技巧等各种营销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小组讨论法的内涵和实施步骤,在小组讨论前做好问题设置,在小组讨论中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在小组讨论后及时总结点评,这将极大的发挥出小组讨论法的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

小组讨论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0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意识到课堂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开放式的小组合作讨论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协调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模式开展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盲目使用小组讨论形式,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和调控,不仅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小组合作讨论的课堂实践现状

(一)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成果展示。在合作讨论的课程设计上,老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充分展开思考、讨论,几分钟的时间就草草结束,致使学生们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合作讨论学习流于形式。

同时,不少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能正确领悟合作学习的精髓,常常将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话题。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经常置身其外,不能很好地参与进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而使得整个合作讨论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讨论活动缺乏组织性

在课堂实践中,往往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话题,由同学们自由组队进行讨论。教师在设计讨论活动时,未能全面考虑到合作讨论的效果检验,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同时由于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缺乏组织性,因此在讨论时,小组内各成员不能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有效的讨论,导致学习效率极大地降低。

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各异,在讨论过程中,不少活泼外向型的学生掌握了话语权,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讨论中保持沉默,不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导致课堂讨论的合作交流效果大打折扣。

二、探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平衡

所谓小组合作讨论的平衡,即在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他们在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角色,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能够围绕讨论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学会对信息、观点加以整合优化,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教师应在提供有价值的话题基础上,明确小组讨论的任务和目标,积极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想达到小组合作讨论的平衡,就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操作策略。

(一)选取有价值的讨论话题,提高合作讨论的课堂意义

只有合作讨论的话题具有意义,才能提高合作讨论教学的课堂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少教师忽略了对讨论话题的筛选和考虑。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讨论教学前,应斟酌讨论话题,选取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或者重点问题,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选取课堂上学生普遍感兴趣、有着较好教育意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选取的讨论话题应该是开放性的,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习潜能

小组合作讨论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通过交流沟通,集思广益,最终形成明确的观点。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讨论,因此,在课堂进行小组讨论前,老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指导,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这是确保讨论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适当的分组方式,并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给予每个人表现机会,指导小组成员间尊重彼此意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三)加强合作讨论的方法指导和合作氛围的引导

在一个有效的合作讨论教学中,参与话题讨论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应该在其中做好咨询顾问的角色,置身于学生的讨论之中,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在合作讨论过程中,老师应肩负起管理和调控的职责,有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合作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若学生出现了思维受阻或者讨论流于表面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深化学生对讨论话题的认识与理解。此外,老师应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观察,当发现有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应鼓励并帮助这些同学,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被人尊重和认可的快乐,引导他们融入小组成员的讨论学习中,保证讨论学习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

总之,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再用以指导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促进合作讨论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

上一篇:案例教学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人身财产安全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