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4-03-20 11:18:03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1

政协主席、各位委员:

下面我就##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情况:我区现有总人口391366人,其中农业人口274780人,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275个行政村。由于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及就学等原因,全区实际应加入合作医疗人数为2520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宣传发动,截止到2004年3月底,全区共有67808户的185067人,自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81.35%。乡镇村覆盖面100%。市、区、镇村及个人筹集资金额总计1480多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稳妥启动,科学测算,积极推进。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区开始筹备,区政府责成卫生局抽调专人对我区16个乡镇的农民近3年来就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其他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于2003年10月份制定了适合本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包括:《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及《具体措施》。2003年11月14日,全区召开了由各委办局、医疗单位、乡镇街道和各村委会等领导参加的##区卫生工作会。会上,着重强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12月18日,区政府又召开了有各委办局主管领导、原创:各乡镇街道主管镇长、主任和各乡镇街道的财政所所长、社保所所长、经管站站长、医疗单位院长等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专题会。对全区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会后全区16个乡镇、1个街道及275个行政村的各级领导积极行动,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宣传发动、登记造册、填写证书、费用收缴等工作,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4年2月1日正式启动。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2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决条件,是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状况,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县各级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各个区域、各类形式、各个领域的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总结成功经验,筛选鲜活典型,提炼实践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探讨今后方向,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为今后破除土地瓶颈制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加快土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二、调研时间

7月26日至8月15日。

三、组织机构及成员

为保证这次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成果,县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调研领导组,成员如下:

四、调研方法与步骤

1、各乡镇做好基础工作。各乡镇对本乡镇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形成全面性的书面材料,同时挖掘整理土地流转典型村以及参与土地流转重点企业或组织的典型材料,填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2、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将全县14个乡镇按照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产业特点划分为4个区域。县调研组在每个区域选择一个乡镇召开座谈会,由调研组成员与每个区域乡镇的分管领导、典型村主干、相关企业或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座谈,了解各乡镇土地流转的整体情况。

第一个座谈会:在古陶镇召开城郊区乡镇座谈会。古陶、岳壁、南政、洪善4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二个座谈会:在中都乡召开工矿区乡镇座谈会。中都、段村、卜宜3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三个座谈会:在宁固镇召开农牧区乡镇座谈会。宁固、香乐、杜家庄3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四个座谈会:在襄垣乡召开林果区乡镇座谈会。襄垣、朱坑、东泉、孟山4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3、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对每个乡镇土地流转方面的重点村、典型村、先行村,以及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调研组要深入进行走访调查,掌握最基础的第一手资料。

4、汇总调查研究成果。县调研组在总结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汇总《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调研工作,各乡镇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对本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好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各类调研活动。

(二)搞好资料工作。各乡镇要形成高质量的土地流转工作总体情况材料和典型材料,按调研组的要求及时提供。

(三)密切协调配合。县调研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熟悉土地流转、掌握基本情况的分管领导,自始至终参加到这次调研活动中,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更换,以确保调研活动有序进行。

(四)做好资料汇总。各乡镇要认真收集相关数据,如实填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县调研组要严格审核,全面收集、汇总,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形成全县的调研报告。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3

一、抢抓机遇,明确工作思路

1、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洪雅统计站历史上较完整,工作成效也突出,不少市州及其它区县的同仁都来洪雅进行过交流与探讨,省、市也给予了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奶、茶、竹、药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全县奶业发展使农民年收入达约1.5亿;优质茶园面积达13万亩,采摘面积达8.9万亩,茶叶种植使全县农民收益达1.4亿元;全县DLY优质生猪出栏达约10万头,优质山羊达7万只,长毛兔达38万只。洪雅县村级水泥路的“村通工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等,都无不体现我县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实在性。但从我们统计调查表反映出来的农民收入状况,却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乡镇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全国性的乡镇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统计资料的归并整理不及时,造成历史资料缺失,人员变更后业务跟不上;村级基础统计及农村住户记帐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统计站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明年将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普查出来的农业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农业普查任务也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

2、机遇的来临。

一是经济普查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我们有相对集中的精力。二是借明年将开展的农业普查,加强向领导的宣传。三是但乡镇的撤并、优化组合、人员机构的全面调整,对抓乡镇统计工作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其一,乡镇个数减少,合并后乡镇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对我们及时调整确定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乡镇统计员,是一个好的机遇。其二,合并乡镇后,对于改善乡镇统计办公设施条件,加强统计站建设,是一个机遇。其三,对于乡镇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是一个好的机遇。乡镇合并后,各项工作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乡镇主要领导也正在忙于合并后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时,我们抓住时机,以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及时狠抓乡镇统计工作,对于加强各乡镇对统计的认识,提高领导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3、明确工作思路。对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统一认识,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乡镇统计站建设。工作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围绕当前领导关心的问题,以抓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抓乡镇统计站建设和统计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和考核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连续有力的措施,切实理顺乡镇统计工作秩序,树立乡镇统计工作新形象。

二、抓汇报宣传,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我们利用市里组织到洪雅县检查农村统计工作的机会,及时向县上有关领导进行宣传汇报。县统计局局长邓平先后向县政府分管统计的副县长李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梁勇、分管经济的县委副书记魏文彪,以及县长李学文、县委书记封昌明作了汇报。县上领导对当前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李学文县长在各部门、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了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并要求各单位按县统计局要求抓紧整改。县委书记封昌明指示县委副书记魏文彪要抓紧过问乡镇统计的事。今年6月第一次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后,县级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都亲自深入乡镇进行现场督促检查、落实,各乡镇对统计工作已有了一个斩新的认识,乡镇主要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抓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工作。

1、抓早抓实,连续突击。全县乡镇优化组合刚刚结束,我局就迅速转移工作重心,以务实的统计精神,连续3次召开全县性的统计工作会议,全面展开部门延伸到乡镇的工作,这也是县级部门在乡镇优化调整后抓乡镇工作最早的。

一是6月14日,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会,县级农口各部门、各乡镇的领导及统计人员参加会议,通报市里对我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检查的情况,提出对我县农村统计进行整改的要求,拉开了乡镇统计工作整顿的序幕。

二是6月28日,召开了全县乡镇统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各乡镇汇报6.14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再次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会上副县长对个别乡镇仍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提出,若再不引起重视,下一次会上请乡镇的一把手上台述职,到时请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参加。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解决人员更换后业务跟不上的普遍问题及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水平。

2、进行全面培训。在解决了思想认识,查明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镇统计规范建设要求之后,我们开展了分级、分系统统计业务培训。一是于7月份下旬,由县统计局组织对乡镇统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一次全面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于未取得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及时开展统计上岗培训。三县级农业部门分系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四是乡镇及时组织对村(居)委会、企业统计人员、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户进行培训。

3、狠抓10个落实:

①机构落实。乡镇撤并组合后,要求每个乡镇仍然保持设立单独的乡镇统计机构,即乡镇综合统计站,并单独挂牌。

②人员落实。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和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懂得统计专业业务;既要有一定的电脑技能,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所以在乡镇统计人员的落实上,我们下了较大的功夫,有不少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会议后,都对统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研究,作了相应调整。有一个乡镇为了确定一名合适的人选,乡镇领导班子作了三次研究,才最终定下来。

③办公场地落实。乡镇对统计站办公室的落实也非常重视,原来办公场所较差的,都作了调整。柳江镇还把全镇最好的镇长办公室调整为镇综合统计办公室。

④电脑落实。每个乡镇统计站必须落实统计专用的电脑设备,这是分管统计的县委副书记作出的明确要求。原来有的乡镇迟迟不能解决落实的电脑,现在也得到了解决。目前,基本上每个乡镇统计站都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为我们今后落实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⑤经费落实。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都难以得到圆满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工作经费就显得异常困难。但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再困难也要保证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每个乡镇都对统计工作经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落实了1000到30000元不等的统计工作经费。

⑥统计制度落实。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即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又松懈下来的现象,我们采取抓制度约束,考核约束的办法,力求“治本”之效。县统计局专门制定了“洪雅县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乡镇统计人员每月至少深入记帐户点上检查指导一次,并作好检查指导记录,县统计局将对记录进行检查。县局还将制度“乡镇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从细节着手,严格规范地要求,最后将统计考核结果书面通知乡镇党委政府。另外,我们建立了“调阅制度”,即每个月县统计局对乡镇抽调一定比例的记帐本回统计局,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返馈乡镇。

⑦基础工作落实。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是历史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要求装订档案,有无重要数据统计台帐,统计数据有无基础依据,报表程序是否完善。我们明确要求,从7月份起,凡应以村为起报单位的报表,乡镇必须连同基础表一同上报,以切实保证数据的源头性,真实性。

⑧农村记帐户工作落实。农村住户调查的记帐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民收入状况能否如实地反映,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6月上旬,我们组织对全县各乡镇的住户记帐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农户的记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帐不明细、记帐不规范、少记收入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去年忙于经济普查,县局及乡镇统计人员都无遐顾及,下到记帐点少检查指导的时间很少;二是部分乡镇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关心不够,过问得少;三是近年特别是今年全国性的乡镇区划的优化调整,乡镇统计人员变化大,新上岗统计人员多,对业务不熟悉。为了及时彻底解决农村住户记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县采取了狠抓思想认识,狠抓制度约束,狠抓业务培训,狠抓督促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扎实开展住户记帐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⑨统计执法落实。通过一系列抓乡镇统计工作的措施后,我们计划于8月份开始,对乡镇统计工作开展一次全面的统计执法检查,到时,我们将按照县上领导的指示,对那些仍然不问不理,存在较大问题的乡镇,坚决抓典型,强力创造乡镇统计工作良好的工作秩序。版权所有

⑩抓督查检查落实。为了克服“短期行为”现象,我们还就如何使乡镇保持长期的良好工作秩序,制订了长抓不懈的机制。一是由县统计局统一制订相关的制度下发乡镇,规范乡镇统计人员及乡镇统计工作。二是实行定期检查,长敲警钟,避免松懈。县统计局每个月都要到乡镇进行检查一次。三是将长抓机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上。特别是要求乡镇统计员每月至少到记帐户点上去检查指导一次,并作好检查记录以备查。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hawn”为你整理了这篇交通运输局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区政府办:

根据《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通知》(屯办〔2020〕34号)要求,现将我局2020年度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六稳”“六保”工作目标任务,我局全力抓好屯溪区南溪南(花山亭)至留村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协调调度,确保该项目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这项民生工程,着力优化农村路网布局,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着力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切实把我区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二、工作成效

2020年7月底已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提升工程项目4公里,完成投资140万元;2020年9月底已实现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机构设置率、农村公路路长制规章制度制定率、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5个100%目标,完成投资30万元;9月底已完成剩余23个建制村综合服务点建设,完成投资5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切实改善了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对加快沿线乡镇的城镇化进程,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促进旅游、运输、服务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道路周边群众出行的安全,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路网,提升了道路通达能力,增强了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外运能力,便捷了百姓的出行。

三、下步举措

2021年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从以下方面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这项民生工程。

(一)继续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加大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和巡查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

(二)全面实施养护水平提升工程,对屯芳路和林奕路延段约9.1公里道路进行维修养护,全面提升道路通行条件。

(三)协调实施农村运输通达工程,进一步落实区、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功能。

黄山市屯溪区交通运输局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5

根据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县(区)交叉检查方案》的通知,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岭自治县创建宜居乡村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交叉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村认真组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严格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要求,以垃圾、污水、厕所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现就我村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四清两改四严禁要求。根据镇工作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对创建宜居乡村工作作安排部署,实行包保网格责任制,将工作落实到人,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按时完成。

(二)开展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根据村民代表大会成立村民理事会和制定村规民约,并且开展乡村振兴文明示范户评选。各网格员入户走访加大宣传四清相关政策要求,发动广大村民群众自觉、主动实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屋外环境卫生。引导村民改变农村房屋装饰外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开展群众会议宣传严禁秸秆乱烧乱焚和严禁垃圾乱烧。排查私搭乱建和乱战耕地,建立台账,动态监测。

三、主要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村在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建设方面取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距市、县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环境卫生标准还不够高。根据当地民族习惯,环境卫生整治效果不明显。二是群众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宣传,大部分群众参与清洁乡村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有部分群众卫生意识还不够强。三是乡村建设规划水平有待提高。我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四是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由于我村的项目资金很少,土地资源少,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建设资金不足。宜居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落后,现有资金较难满足宜居乡村建设需求。目前建设成效不明显,距离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步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根据政策文件,细化工作方案,压实每一项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关注宜居乡村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村民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主人翁”的作用。同时,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三)是加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目前申报150亩生姜种植,150亩辣椒种植,300-500亩蜂糖李种植。

(四)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包组包户,制订服务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激励办法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完善保洁、监管等长效机制。四是继续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动员,充分释放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和创造力。五是大力组织资金保障,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资金筹备,有效发挥对口单位帮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活动中。

汇报完毕!

村村民委员会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6

第二条财政资金直接补贴农民是指将财政部门安排的发展农业生产、扶持农民、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委托给金融机构直接发放给农民的管理方式。

第三条直接补贴农民的财政资金(以下简称直补资金)实行“政府制定补贴政策、社会公示、主管部门监督审核、财政部门核拨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管理原则。

第四条直补资金的范围:

(一)试点县(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

(二)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补助粮食折现资金。

(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金。

(四)恢复耕种撂荒地种植粮食的补贴资金。

(五)种植再生稻的补贴资金。

(六)其他经市政府审定纳入的直补资金。

第五条直补资金的申报。直补资金原则上由农民申报;不需要农民申报的,由社、村、镇(乡)代为如实填报。申报内容包括农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详细地址(区县、乡镇、村、社)、申报内容及数量、补贴金额等(参见附表)。

第六条直补资金的公示。为便于农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直补资金申报情况经乡镇政府汇总后,由乡镇政府、村委会按项目和补贴金额在财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镇(乡)政府要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举报接待人员,及时调查和纠正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的问题,并将核查情况予以公布。

第七条直补资金工作的职责分工。

市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系统的直补资金的政策、申报、审核、公示、汇总、上报等作出具体规定,审核、汇总各区县(自治县、市)上报的直补资金资料并抄送市财政局。

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负责指导本系统直补资金的具体工作,审核、汇总、会商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上报有关直补资金资料。

镇(乡)政府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实施补贴对象的申报、审核、公示、汇总、上报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按照主管部门核实的直补资金资料进行资金审核、拨付和预算安排,负责与委托发放直补资金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代办机构)签订委托发放协议、结算资金等工作。

第八条直补资金的发放程序。镇(乡)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组织申报、公示、审查后,逐级汇总、上报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审查、汇总直补资金发放清册,经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复核签章后,将直补资金发放清册汇总上报市级主管部门。市级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后抄送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审查确认的资金发放清册及有关政策向各区县(自治县、市)下达资金计划(或预算)。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收到经市级主管部门审查确认的直补资金发放清册后,提交给代办机构,同时拨付资金。代办机构收到资金后,在规定期限内按直补资金发放清册发放补贴并告知农民,同时,向市、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反馈发放情况。在发放过程中,镇(乡)、村、社应予以协助。每年11月前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凭代办机构有关凭据向市财政部门办理预算结算事宜(直补资金发放程序流程图附后)。

第九条直补资金按规定的标准发放给农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贷款、借款、农业税等款项。

第十条代办机构的选择。由市财政部门按政府采购方式确定代办机构。市、区县(自治县、市)财政部门与之签订委托协议,明确代办机构和财政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一条市、区县(自治县、市)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直补资金的申报、审查、公示的管理监督。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一律从重处罚,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7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困境;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6-0094-05

劳动力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事实也证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彻底、永久的转移是一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1]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调查发现,200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但是具体分析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原因:2008年初出现的农民工返乡主要受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沿海企业倒闭或收缩的影响,而2009年初以来出现的农民工返乡,使沿海地区出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与大量新生代农民工不满足于现阶段沿海地区的就业条件与环境,同时具有迫切的自主创业热情有关。[2]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特点十分必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特点

2010年 1月,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并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学者指出,“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拖着拉杆箱来的和当年扛着蛇皮袋来的还是一种人”(唐仁建,2010),强调指出两代农民工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上表现出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新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强烈,成为潜在创业农民工的主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约有 2.3亿农民工,其中外出农民工占65.2%,大约为1.5亿,而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大约为1亿。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真正融入城市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阻碍。调查显示,当前很大比例的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其中80%的受访者表示只要条件成熟就会返乡创业,潜在创业农民工的62%年龄集中于30岁以下,其中,近五成的农民工打算先在务工地积累资金、吸取经验、广建人脉,等时机成熟后返乡创业。同时,调研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基本上都受过中等教育。《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从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最高,从20世纪90年代起,则是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最高,这充分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容易接受技能培训,更能够从事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有关专家认为,农民工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小城镇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不仅将自己的打工收入带回家乡,通过打工获得的经验也成为他们自主创业的宝贵财富。

(二)第三产业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主要领域

据《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2004年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22.9%、21.7%、33.3%;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17.3%、25.5%、39.1%。显而易见,5年间建筑业下降了5.6%,制造业和服务业则分别上升了5.8%和2.6%。通过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已创业或计划从事的创业领域与其务工时的企业具有一致性或相关性,比较集中于运输、餐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第三产业,其比例高达81%。2009年上半年,山东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市场主体高度集中于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户数之比为6.58:12.63:80.79。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零售业66.56%、制造业11.26%、服务业6.73%。

(三)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主要选择了个体工商户的形式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快等,但是也受到自身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缺乏商业经营能力、专业技能知识、人际交往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尤其是自身资金匮乏。为鼓励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缓解农民工失业返乡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政府给予创业主体一定的优惠政策。当前,政府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主要是从搭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信贷扶持、减免税费、提供技能培训、提供用地优惠、设立创业园或创业街及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等方面入手。[3]在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比较后,返乡农民工创业往往选择对资金需求较少的小餐饮、零售、小超市等,而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在返乡农民工创办的2896户各类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2382户,占总数的82.26%,个体工商户成为农民工创业的首选。同时,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在创业形式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别,近70%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个体工商户的形式,而上一代农民工选择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只有大约20%,他们主要选择制造业和养殖业作为创业形式。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资金匮乏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农村金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方面仍不完善,使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

二、金融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

(一)金融机构网点少,返乡农民工获得金融支持困难

2009年,国务院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自主创业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群众创业的政策,其中主要是宏观指导政策。但是,要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还必须出台一些更有针对性、扶持性、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政策。启动资金匮乏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大障碍,鉴于此,就需要在金融、税收、各种收费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大的优惠、支持和倾斜。但是,目前在这些问题上确实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金融体系商业化改革。县域及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大规模收缩,且功能、机制均不完善,形成了目前农村地区以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格局。由于农信社资金实力有限,邮政储蓄银行惜贷慎贷的经营思路,造成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重重。尽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覆盖面还是相对狭窄,加之地区网点之间往往有相当的距离,甚至还有部分乡镇金融机构不设置网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统计,我国现有“零金融机构乡镇”数2868个,只有1家金融机构的乡镇有8901个,其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尤为严重,共有2645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占全国总数的80%。而据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全国共有2472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其中无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193个。[4]由此可见,近几年,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的状况并无很大改观。金融机构网点的缺乏,网点之间的远距离以及地区交通的不便利,这些都加大了返乡农民工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另外,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农民工获得金融支持难上加难,具体表现在:农信社提供的农户贷款采用上浮利率,其浮动系数在60%到90%之间,极大增加了贷款融资成本;农信社发放支农贷款主要面向种植业,对农户急需的其它专项资金信贷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同时又需要近似苛刻的审批条件和严格繁杂的审批程序,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抵押物的60%是贷款审批额度的极限。

(二)农村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滞后,信贷投入不足

一是缺乏有效的农民个人信用征信体系。2006年1月,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个人征信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帮助金融机构控制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规范和制约个人的重要经济活动,逐步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合同讲信用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但农村这一市场,并没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没有信用档案,因而也就不能享受到良好的信用记录带来的各项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制约农村信贷市场的最主要瓶颈。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的缺乏使得贷款方很难采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提供信贷。农民工获得贷款后能否按照合同中写明的目的和用途依法履约,这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得到核实的。一旦出现违约现象,我国又缺乏相应有效的法律约束,加之一般情况下农村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有关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二是农村保险机制滞后。家庭经营是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农村金融需求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居住分散,收入比较低,存贷款规模小,经营项目的风险大(包括不可抗力在内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等,所有这些因素无疑都增加了农村信贷服务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商业资金追求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相比之下,农业投资呈现出长期性、高风险性和低盈利性,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而农民本身缺乏风险意识,在客观上造成了农业保险覆盖率低,很难规避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评审严格程度。[5]三是农村贷款抵押物缺乏。农村不是没有抵押物,而是缺乏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物。[6]房产和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自有资产,分别占农村人均收入的30%和43%,由于农村个人房屋占有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只有使用权,因此,农村房屋抵押与城市房屋抵押相比,农村融资主体的转让和抵押都受到一些限制,加之目前农村房屋抵押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所有这些因素使金融机构从安全角度考虑,在面对农民的贷款需求时,往往会将其拒之门外。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的自身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金融机构因高风险而产生的“惧贷、惜贷、慎贷”造成信贷投放上的“非农化”倾向十分明显,资金大都集中于非农项目和经济发达的城镇。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截至2009年,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5687亿元,贷款余额为428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2849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仅仅占存款余额的一半,严重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5]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创业资金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

在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返乡农民工表现出对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在创业之初,小额信贷是返乡农民工亟需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的;在创业中期,随着规模的扩大,返乡农民工可能需要比较大额的信贷支持;到了后期,企业除了信贷需求外,可能还需要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譬如结算、汇兑、保险等业务。但是,在现阶段,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缺乏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品种,而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创业形式的信贷品种就更少,加上需要经过调查评估、分析论证、上报审核等一系列环节,使得返乡农民工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7]尤其是在结算方面,虽然近几年农村支付结算手段有了改善,银行卡、网银等多种现代化电子结算支付工具在部分农村已经启用,但是,由于农信社金融服务基础薄弱,结算渠道狭窄,农信社的异地结算业务要通过县联社营业部进行转汇,汇款所需时间长、速度慢,而且农信社以县联社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全国通存通兑能力不足。目前,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电报汇款等传统结算工具依然是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的主要形式,具有融资功能的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品种并未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信社中间业务开拓能力不足、支付结算手段落后的现实,与农村广阔、潜力巨大的金融需求形成了重大反差。[5]

三、金融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措施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的主体,由于其创业形式、创业领域、面临瓶颈等的差异,其所需的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商机与创业环境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有很大不同。[2]国家应高度重视对新生代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只有不断创新符合其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问题。

(一)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

据测算,自1995年以来农村金融需求量与供给量失衡逐渐加剧,平均每年供求缺口为8000亿元,而2000年高达10000亿元。[8]另外,从城乡贷款总额来看,200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贷款总额分别为88421.3亿元和10949.8亿元,农村贷款总额是城镇的1/8;200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贷款总额分别为239150.1亿元和22540.8亿元,农村贷款总额是城镇的1/11。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截至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因此,要使新农村建设中各项事业得以平稳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得以保持或提高,未来的金融需求将更加紧迫。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外出农民工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首先,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对农村投入力度。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开办网点,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范围;加大对农村的水、电、路、通讯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保证专款专用;对农民创业,政府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或免除行政审批费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服务,可以将此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内容。[9]其次,解决农民创业用地问题。目前在国家确保18亿亩耕地不能动的政策下,可以通过村庄规划、开发荒地、改造废旧厂房等办法,保证返乡农民工有一定的创业用地的供应。最后,建立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机制。在对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银行贷款担保或贴息方面继续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的范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贷款抵押的方式,比如返乡农民工以可用土地或山林为抵押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成立公益性土地中心,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不成功,土地中心将接收银行转移的抵押,由土地中心进行有偿流转。鉴于目前金融机构不愿对农民创业提供贷款的现状,国家可以设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基金”,鼓励农民成立互助合作金融组织,让目前已经存在的非正式民间融资机构规范化和合法化,对创业成功人士给予资金奖励,充分发挥创业带头人的作用。

(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构建规范的农村信用环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这是基于我国农村信用信贷担保体系现实情况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履约意愿、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是银行信贷的必备要素,恰恰农民在这些方面存在评估难、量化难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依然是制约农村信贷的主要因素,阻碍了金融部门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因此,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借鉴山东肥城市的做法: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在信用环境建设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协调司法部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创建信用环境的合力。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约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新闻媒体要大力弘扬诚信守信的文明风尚,发挥监督导向作用,及时地将违法行为公之于众,初步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实现从“要我讲信用”到“我要讲信用”的转变,使农民信用观念明显增强。当前,金融机构承担着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建立信用评级产品,通过与相关部门以及担保机构、村民委员会等拥有农民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组织联网,可根据农户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及财务信息和个人思想品德等信息进行信用评分,有效解决农户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5]此外,金融机构可根据农民信用等级满足相应的贷款需求,在贷款数额、还款期限等方面有所体现,以此增强农民致富增收的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各方努力,全力打造“信用品牌”,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守信的社会环境。[7]

另外,农村信贷风险保障和分担机制的缺乏也是影响农村信贷的制约因素。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风险保障和分担机制,一是建立意外风险防范机制。调查表明,农民信贷主要风险来自于天灾人祸形成的农民致贫。政府应通过财政出资组建附带人身意外保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二是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过程中,改革创新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强化金融支农能力的必然之路。积极探索和完善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可以借鉴山东省日照市的做法,按照公平的原则,鼓励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协作机制,在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主动让利于企业,其中规定20%是金融机构承担风险比例的限度。同时,强化对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进行合作的监管,预防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和变相吸收存款、违规放贷等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如前所述,农业贷款具有高风险、高赔付率等特点,因此应由财政出资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如果一旦出现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农民贷款出现风险时,经评估按一定比例由担保基金赔付,解除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后顾之忧,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农贷积极性。[10]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返乡农民工创业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就需要根据市场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及时准确地掌握返乡农民工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业务、新产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由于邮政储蓄机构一直以来“只存不贷”政策的施行,我国农村大量资金被抽走。当前,邮政储蓄机构应及时迅速地完成角色转换,将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功能由“抽水机”和“吸血器”变为“蓄水池”和“调节器”。[11]三是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方式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向返乡农民工提供多样化、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此外,根据职能和地域特点,金融机构可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如,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从政策上支持,中国农业银行主要提供融资、结算、投资顾问等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可以利用其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7]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及其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2,(1).

[2] 赵浩兴.沿海地区扶持内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整合―互动”机制探讨[J].改革,2011,(3).

[3] 刘小春,李婵,朱红根.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评价及其完善――基于江西省1145个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2011,(6).

[4] 贾志辉.全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情况[N].金融时报,2010-08-31.

[5] 阮红霞.惠农型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1,(9).

[6] 周立.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逻辑与中国经验[J].农业经济研究,2011,(3).

[7] 张素芹.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持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8] 周蓉.农村金融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变革[J].农村经济,2007,(6).

[9] 王文明.优化农村创业发展环境对策探讨[J].理论月刊,2011,(5).

[10] 韦大兴.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探索[J].农村工作通讯,2010,(1).

乡镇村规民约工作情况汇报篇8

这次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市农村“三资”服务工作动员会精神,对下一步开展好我县“三资”服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县委孟书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之前专门听取了汇报,今天亲临会议现场,并将作重要讲话。推行“三资”服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全国各地也都正在进行推广,我市率先在金寨开始试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委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市委书记汤林祥、市长张韶春等领导都专门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市进行推广。市委市政府还于8月19日在金寨县专题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可以说推行“三资”服务工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是不得不做,务必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刚才,陶县长宣读了我县“三资”服务的《工作方案》,同时会议也下发了配套的文件汇编,大家要按照文件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我县推行农村“三资”服务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最后以孟书记讲话为准。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的主动性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就是对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行政村与乡镇“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在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帐户,由服务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统一管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资源的开发和流转速度明显加快,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再度成为农村社会的热点和干群矛盾的焦点。近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农村“三资”管理力度,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制度不健全、运作不公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成为滋生违纪违法案件、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从乡村工作角度来讲,抓住了“三资”问题,就抓住了农村矛盾的焦点,就抓住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是我县多年来实行“村财乡管”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尤其是在寿县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实行“三资”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收入都必须及时、足额存入村集体设在乡镇服务中心的资金收入帐户,统一管理。对村里支出实行限额审批制。对大额度资金必须经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后才能动用。对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把住了“三资”管理的源头,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实现了帐、权、钱、物分管,真正实现了“村里花钱不管钱,乡镇管钱不花钱”。实践证明,“三资”管理好的地方,其村级组织经济整体水平就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满意度也就高。二是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过去由于农村“三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致使集体资金使用混乱、资产处置随意、资源发包暗箱操作和“以资谋私”现象时有发生,“三资”问题曾一度成为各种消极腐败问题和群众上访的直接诱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据我了解,近几年来,我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农村“三资”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群众不明真相而引发的矛盾有关。

实行“三资”服务,可以使“三资”管理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管理”,从“制度约束”变为“程序民主”,既亮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又明了群众的“心底”,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三资”服务,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对村集体“三资”实行“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构建了长效监管的运行机制。加大了组织和群众监督的力度,使“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更加透明,有效地约束了党员干部的行为,从源头上铲除了“以资谋私”的土壤和条件,可以有力地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前,在“村财乡管”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三资”服务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二、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服务的实效性

一要完善程序。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对村集体的“三资”实行委托服务,要始终遵从“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维护村集体的独立核算主体地位,分村建账,单独核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村两委必须与服务中心签署委托协议。村级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报账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报账员一般由村文书兼任,村党总支(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得兼任报账员。

二要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三资”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应有之义。在整个服务工作过程中,都必须把规范化管理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紧抓不放。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清理登记阶段,该明晰产权的要明晰产权,需要复查的要及时复查,切实解决“三资”状况不清、帐实不符、资产闲置和被侵占流失等问题。要坚持民主决策,涉及集体资产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作出决定。要严格按照“四规范”(规范账户设置、规范票据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和规范招投标程序)、“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和统一归档)的要求,推动服务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要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权利,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每个村都要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3-5名公道正派、又懂财务的村民,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要通过加强培训与检查指导等有效措施,提高理财小组成员的政策水平和监督能力。服务中心每月汇总一次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每季度汇总一次资产、资源流转情况,出具书面材料交由各村公开。要强化审核监督,服务中心要对财务票据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不予办理。要强化审计监督,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对群众意见强烈的村要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开。要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加强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要严格收支管理。一是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要加强监督,防止村收入不报账,另设账外账。要经常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加强支出管理。村级发生经济业务,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定期交村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大额度资金开支还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手续不全的单据不得报销入账。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金额的具体核定由各乡镇根据实际确定标准。

五要加快工作进度。我县有25个乡镇、279个村居,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年底结束,有效工作时间只剩3个多月,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我县本次会议结束后,各乡镇要按照县里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清理登记、总结完善四个阶段扎实有序推进,确保今年年底前结束。但也不能片面为了抢时间、争速度而减少步骤、降低要求、简单操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质量和效率相统一,扎实开展好各环节工作。清理时段原则上从年并村时开始,对重点村或是清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可以往前追溯,不受时间段限制。

三、强化措施,增强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的长效性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县里成立了由我担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相关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和纪检、监察、国土、农委、财政、审计、林业、水务等部门组成的领导组,具体负责全县“三资”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按照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力推进工作开展。各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三资”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三资”服务工作负总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事项亲自推进。乡镇长为此项工作直接责任人,乡镇纪委书记具体负责“三资”服务中心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弥补乡镇的经费不足,帮助改善中心办公条件。

二要加大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农委、审计、财政、经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大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力度。领导组各相关职能单位和乡镇要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乡镇村对集体“三资”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教训,指导全面工作开展。县里会议结束后,将成立4个督导组分片分阶段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我们领导组几个负责同志将亲自带队到乡镇进行督查。同时县里还将把农村“三资”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之中,专门对乡镇“三资”工作进行考核,细化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惩,确保“三资”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要严明工作纪律。各村要对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全面规范,对现有的资产和资源全面进行普查登记,摸清全县“三资”底数和现状,掌握农村集体“三资”的总量、结构、分布和效益情况,确保“三资”的帐目清晰、准确和集体“三资”的安全、完整。对清查摸底工作中走过场、敷衍塞责,致使农村底数不清、工作不到位的要推倒重来。对弄虚作假,瞒报漏报和侵占、贪污、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的将予以严肃查处。各村在摸底普查后要积极与中心办理好交接工作。服务中心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严格按章办事,自觉接受监督,严防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我在这里强调一点:对在推进“三资”服务工作中,因失职渎职或因工作敷衍、不认真出现严重问题的,不但要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要注重统筹推进。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服务,是一项系统改革措施,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乡镇必须紧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坚持各项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加强“三资”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要完善“三资”管理运行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依法管理、规范运作的新机制。要把“三资”服务工作与当前农村秋收秋种、计划生育、民生工程、村级民主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尤其要与当前我县农村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其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认真开展,扎实推进。对在“三资”工作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早发现,妥善处置,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上一篇:工程竣工测绘方案范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分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