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监测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0 10:04:10

空气监测的方法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1

1.1浅谈空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的弊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对森林、水源、空气上,而其中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就要属对空气的破坏。现在的环境空气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与空气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人们需要对身边的空气质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另一方面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都希望目前的生活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因此,相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加强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为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报告,以便于人们对日常生活进行调整,便于相关环部门作出正确地决策。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人们的生活环境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从环境对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来看,开展高效、及时的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2浅谈现阶段空气污染监测现状我国的空气监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众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和投资大等特点。为了能够提高全国空气监测工作的质量于效率,国内环境部门将已经在全国组织监测网络。除此之外,国家也制订了统一的监测原则,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的优势,同时引进众多先进设备,大幅提高了我国空气监测的工作的质量。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应用了科学合理地监测与测试数据的技术,使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高,逐渐的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在我国广大空气质量监测人员的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仍在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地展开与加强。现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运用各种方法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进行分析,并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过程。现在国内监测环境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逐渐完备,整体环境监测工作并无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细节工作存在问题,这需要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争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办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地保护环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空气污染监测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能够提高污染监测质量,监测人员首先需要对有关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有着足够的了解。其次,监测人员要规范空气监测手段,在进行监测时一定要秉着科学的态度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另外,空气质量监测人员要掌握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步骤,只有科学的空气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检测更加科学、高效。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的因素有很多,这需要监测人员有着足够的监测工作经验,并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学习优秀的污染监测案例,总结经验,尽可能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2浅谈空气污染建模

2.1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布点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监测的数据也会更加准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点就是合理选择空气污染监测点,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检测地点可以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数据的精准度。因此,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科学的选择检测地点是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2.2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项

2.2.1明确监测的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目标不同,它们的监测目的是不同的。这需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对敏感体的暴露情况,进行污染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规律。

2.2.2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对调查范围内及附近范围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及分析,确保空气污染建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择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是科学的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监测点的代表性,其二是检测点的数量。从代表性来讲,由于每个监测点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个监测点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区,代表污染源的影响、代表区域环境背景等,因此,进行监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空气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势、监测任务的周期等众多问题。从检测点的数目来讲,如果监测任务是暂时性的,同时需要得到精度较高的监测数据,就需要增大样点的布设范围,对于需要布设众多监测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种布点方法,例如规格网格法、扇形布点法等。对于长期的定点监测,则不能够设立过多的监测点,这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以上所述的两点因素对监测工作后期的布点建模有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风力情况等也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必须考虑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点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气污染监测工作。

3结论

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空气监测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是进行空气质量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人员能够夯实基础,在监测工作中总结经验,积极学习成功的监测案例,努力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为提高我国空气污染监测水平做出贡献。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2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5、结束语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ambient air pollution tends to get worse and worse. 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intensify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ambient air to record the features and rules of the changing ambient air quality.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of ambient air has continuity and can deal with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integrated and accurate. Thus, it can provide better technique support fo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Key words: ambient air, automatic monitor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关键字:环境空气自动检测环境管理

1.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发展概况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水平从手工采样监测到24小时连续监测再到自动在线连续监测。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90年代初,通过二次优化,建立了由113个城市监测站组成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从2000年开始,国家在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空气自动监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已基本普及各地市、县。

自动监测仪器的发展:由完全依赖进口高昂的价格和维护费,到国产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性能质量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全国各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大城市逐步开始装备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备主要是依赖进口,价格和维护成本都很高。部分城市已建立起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的困扰,再加上国家对城市提供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获得的方法并无统一规范的要求,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特点

2.1自动监测点位的优化

监测点位和采样口周围环境为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大气环境质量,在监测点周围50m范围内不能有炉窑和锅炉烟囱等明显的污染源,监测点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重大建筑物、树木或其它障碍物阻碍空气流通。从采样口到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高度的2倍。采样口周围(水平面)至少应有270°自由空间,采样口离地面高度应为3—15m。另外,点位的确定一方面要着眼于城市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空气监测对区域环境相对稳定的要求。

2.2自动监测的不间断性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在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除了校准,一天连续监测24小时,一年监测365天。这样能够避免偶发因素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且日均值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监测不少于18个小时,可吸入颗粒物不少于12小时的监测,能够充分代表该点位所覆盖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

2.3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其次是检查采样管口、管道是否有堵塞;关键是要对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包括校零和校标。每周必须对仪器进行两次校零,一次校标,每半年进行一次多点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再者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性,因此要加强对自动监测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

2.4自动监测数据的公开性

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话拨号随时调出某个子站的数据,另一方面全国联网,可时刻监控多个子站的数据。这样就可保证监测数据的公开性,如果那个子站仪器故障,或数据异常,省、市环境监控中心很快就会被发现,并第一时间通知该子站监管人员。

3.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优势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与传统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相比主要的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需要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量很大,并且需要完成多种数据处理。在自动监测系统中这些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需要传递大量的参数,在传统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这些参数通过摸拟口采集并送至中心站,数据量非常大,且可靠性不高。而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大多数公司(如美国TE,美国API,法国ESA等公司),都已在单机中采用了大量的传感元件并经过数模转换输入微处理器,进行智能处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再次,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仪器的大部分控制功能,譬如温度控制,阀门切换都交由微处理器完成,并提供了RS-232接口。这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只在控制站点就与在现场一样了解单机的工作状态,并且可以根据各参数来判断子站工作状态和测量值,考虑是否有必要去某个子站对设备进行维护,需要带哪些备件,甚至用什么工具。

4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检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首先、保证自动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少出故障。

其次、优化数据库。应从数据库的设计的合理性出发,更加精细的设计表,视图等的结构,从而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再次、系统安全性。数据服务器中数据库的设计采用的是Oracle &i数据库。它有三种标准的备份,导出导入(export/import),冷备份,热备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导出导入备份。即将数据库中数据备份成一二进制系统文件,称为导出转储文件(export dump file),并将重新生成的数据库写入文件中,但是,在导出过程中导出每读一次只读取一个表。因些应找到解决办法或采用更高效安全的备份方式进行数据库备份。

参考文献:

[1]刘迎冬,环境空气质量现场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7(05)

[2刘永,郭怀成,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04)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4

关键词:运行管理;质控;自动监测系统;信息化

1引言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境中空气质量的监测,从原来的手工监测,进化到连续自动的监测阶段。伴随着不断前进的工业化进程,地区之间的污染情况日渐明显,传统单一的煤烟型污染,逐渐向光化复合型污染转变。不断增加的自动监测因子与监测点位,使得现今的监测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落后。因此,需要运用更高级别的监测系统,结合信息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科学管理,保证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2监测管理与质控信息化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类开始提倡保卫地球,爱护环境。在人们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下,也更加关注环境中空气质量的状况,不断新增了监测站,设置监测指标,各地方政府也高度关注环保工作,不断增加环保所需的经费,利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其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技术,提高监管时的工作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及时掌握可用信息,减少故障,提升自动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做好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与日常维护,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3自动监测系统中的运行管理与质量控制、保证

3.1传统运行管理模式

由监测站人员对质控进行日常运行与维护,这是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从工作的性质中可以看出,在进行自动监测工作时,要求技术与知识面要广,专业技术高,包含多种的技术能力,如网络、电器电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等;要求品牌多样,在实施管理与质控上难以达成统一,相对的增加了工作难度;日常工作量大,缺乏进一步研究的时间与条件,专业人员相对减少;仪器设备更新快,相关专业知识不能在工作人员中得到普及与更新。

3.2运营的专业公司存在维护不当的问题

为了解决人手不足,技术力量减弱等问题,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但仍然出现了监管问题,以下就是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掌握仪器运行状况的能力;难以监督管理巡检等现场工作;对于运营商依赖性强;对于运营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无法进行总分析;缺乏质控质保工作时效性;设备、仪器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

3.3档案管理与质量控制、保证

空气自动检测系统的所有文件,都属于机密文件,要规范使用并严格的执行借用、查阅规定,最好按照要求分类建档进行管理。建立操作规程,为了使得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工作内容与规范技术要求,这“三个规范”得以实现,要求对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子站运行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这“三个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加强空气自动监测的考核制度,培训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只有通过了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成为负责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工作人员。

4常见的仪器故障与日常维修

4.1在气路中出现相关问题

4.1.1气路泄露现象与气路阻塞现象

气路泄露现象表现为不稳定的校对标准值过程,在通过入标后,仪器呈现出没反应、反应慢或者是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气路阻塞现象表现为在仪器表面显示气体压力过低,更换滤膜后,仪器流量过低。

4.1.2处理对策

对于气路泄露现象的处理对策,应该进行整个气路系统的泄露检查,针对泄露的位置,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办法有两种:真空检测和压力检测。然而对于气路阻塞现象则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情况,要先清洗限流孔再烧结过滤片;第二种情况,在发生后注意清洗进气孔与滤膜之间的三通阀。

4.2氮氧化物分析仪

氮氧化物分析仪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取用的是一种化学发光法,当O.3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O.3浓度值偏低,或O.3出现了机器故障,导致检测出的数值过低甚至为零的情况。这些故障常表现出的形式有几种:仪器电路偶尔有短路现象,应及时检查修理;O.3发生器里有部分潮湿的空气,应把发生器拆开进行清理与干燥处理;变压器部分失效,应及时更换。

4.3SO.2分析仪

二氧化硫的分析法,是采用对紫外荧光的分析。主要原理是:当紫外光的波长长达220nm,照射到SO.2气体后,SO.2因吸收了其能量,转化成了激发状态,然后跃迁到基态时发射出光电子。因此,排除故障的常见方法有:转动灯的位置,在紫外灯达到峰值1000mV时固定,可改变紫外灯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及时更换老化或受损的紫外灯;及时更换紫外灯中受损的变压器。

4.4仪器的日常维护

确保监测仪器的管理线路正确连接,仪器中的各项参数正确。对于系统管理线路要采取定期更换,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清洁除湿的策略。定期做好采样管路的气密性检查,确保无阻塞、无泄漏的情况发生,确保采样流量基本稳定。排气扇、风扇滤网、三通电磁阀每两个月清洗一次,监测仪器内部半年之内至少要除尘一次,还要做好各项巡检与维修记录的填写。

4.5对策及建议

(1)加大管理力度,增强日常管理,明确责任,加强工作责任心。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

(2)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兼顾,认真规划,重点突出在软硬件的质量上。扩大空气自动站能力的建设,严格认真的做好档案的规范管理,严格标准物质的管理与使用,注重监测数据管理,防止数据的意外丢失。

(3)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做到工作态度认真,处事谨慎,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结语

在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了解到它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管理都十分的重要。只有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才能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时效性与准确性。此外,还要不断增强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提升自我工作能力,才能推进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然而,能够认识到平时工作中的不足,找出问题,总结处理经验,才能最终的解决问题。维护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地实现环境中空气的自动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并为社会大众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邹爱华.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方法初探[J].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51~253,256.

[2] 李高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疑难问题剖析[J].科技风,2010(17):228.

[3] 魏峰.浅谈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及维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3):187~188.

[4] 谷超,郭宇宏.新疆城市环境空气PM10自动监测仪器质控巡检工作探析[J].干旱环境监测,2010,24(1):34~38.

[5] 傅鹏,朱舟.AQMS-9000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系统改进方法[J].环保科技,2009,15(4):20~22.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5

关键词:PM 2.5;环境监测;要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7102

PM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用于指代大气中包括固体和液体在内的颗粒物。通常根空气动力学粒径的不同,PM又分为PM 10和PM 2.5,分别对应空气动力学粒径10μm及2.5μm以下的大气颗粒物。就目前而言,我国对PM进行的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PM 10,但介于PM 2.5相对于 PM 10粒径更小、毒性更大、传输距离更远、停留时间更长,且其对人体健康、大气辐射和能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对PM 2.5的监测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给老百姓创造一个洁净的空气环境。

1 我国PM 2.5监测回顾及现状

1.1 大气环境监测中PM监测立法回顾

在1982 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该标准中,PM最早以飘尘的形式进行限制,并没有明确的区分PM 10及PM 2.5。直到1996 年我国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的第一次修订,才明确提出了PM 10的概念及要求。而在次年,美国提出了PM 2.5的大气质量标准,但在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PM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仅限于PM 10。直到2012年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做出的最新修订,才把PM2.5指标列入污染物控制指标,由此拉开我国PM2.5监测的序幕。

1.2 PM2.5监测现状

在国外,PM 2.5的大气质量标准最早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而现在,PM 2.5指标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但截止2010年底,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 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 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在我国,对PM 2.5的监测同样较为滞后,在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前,国内仅有少数地区对其进行监测。这些在我国率先开展PM 2.5监测的城市包括从2000年开始对 PM 2.5进行手工采样、2009年启动PM 2.5监测的广州市,于2005年启P M 2.5试点监测的上海市以及在2007年启动PM 2.5试点监测工作的南京市等。同时随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在我国将有包括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将会于2012年率先开展PM 2.5的监测。由此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PM 2.5的监测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从我国已有PM 2.5监测数据来看(如表1),在我国环境空气中PM 2.5的污染将是以后长期需要去认真解决的问题。

2 PM 2.5监测技术要点

目前在我国已有PM 2.5监测技术大多都是引进国外自动监测技术,虽然我国已PM 2.5手工监测方法环境空气PM 10和PM 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18-2011),但是为了使对PM 2.5的监测连续准确的进行,自动监测技术是我国环境监测站选择监测PM 2.5的必然手段。介于自动化的PM 2.5监测技术的国标方法尚未出台,这里对已有的PM 2.5监测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作借鉴。

就目前而言,自动化的PM 2.5监测技术主要包括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散射激光雷达法。其中散射激光雷达法在目前仍处于科研监测,并没有通过相关监测标准认证,在这里不予过多讨论。先主要对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进行技术要点介绍。

2.1 β射线法

β射线法是利用β射线发生源产生 β射线透过采集有灰尘的滤膜,以PM2.5颗粒物对β射线的吸收程度来测定颗粒物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假定仪器校准使用的标准膜片的材质与所采集颗粒物的成分相同,测量时根据吸光程度换算出最终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标准膜片与实际情况往往并不相同,其测量的准确性不仅与采样流量有关,还受颗粒物成分的影响。由于这种方法可实现自动连续监测,且测量结果略高于振荡天平法,因此获得国内外环境监测机构的一致认可。

2.2 微量振荡天平法

微量振荡天平法将采集有灰尘的滤膜用于振荡,由于振荡原件振荡的频率是由振荡的物理的特性、参加振荡的滤膜质量和沉积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量决定,因此通过测定系统振荡频率的变化可测得对应的颗粒物浓度。由于微量振荡天平法使用了采样管加热技术将水气化,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部分挥发性颗粒物也会随之被气化,从而造成其测定值偏低,因此在微量振荡天平法中增加了一个用于增加收集挥发性颗粒物的纠正配件FDMS,从而一定程度保证了测量的精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微量振荡天平法队PM2.5自动监测仪尤其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状况下,即使颗粒物浓度到1500微克/立方米,β射线法仪器甚至可能会没有读数,振荡天平法仪器却能正常工作。

3 我国PM 2.5监测的意义

由于PM 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的排放,如煤炭燃烧、垃圾焚烧、厨房烟气、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汽车尾气等,因此从来源可以看出,PM 2.5可能吸附有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使其对环境及人体具有毒害作用。而我国开展PM 2.5监测的目的,正是在于通过监测的手段控制PM 2.5在空气中的质量浓度,从而将其危害性降低到最小。众所周知,PM 2.5跟天气灰霾的程度有着极为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大气中存在的气体和颗粒物能对人眼可见到的光起到干涉的作用,特别是当颗粒物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物会对光产生明显的消光作用,而PM 2.5主要组成部分的粒径正是十分接近可见光波长,因此是造成灰霾天可见度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正像前面说的一样,由于PM 2.5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之其容易通过人的呼吸作用进入呼吸系统,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长期处于较高浓度PM 2.5空气环境的人十分容易患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加重、心律失常、非致命性心脏病等疾病。由此可见,PM2.5对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随着PM 2.5监测的进行,PM 2.5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将得到更多的重视,这也无疑将逐渐推动我国改善PM 2.5严重超标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需要指出的是,PM 2.5的监测将会成为我国环保产业进行新一轮扩容的契机。在更高更严的空气环境质量下,必将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且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督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对现有环保基础设施进行换代和升级。与此同时,环保基础设施的换代和升级也必将催生除尘、空气净化、清洁发动机等相关领域的多项环保产业,使环保产业在我国得到健康有利的发展。

4结语

回顾以往对PM 2.5的监测数据不难发现,我国PM 2.5实际污染十分严重。而对PM 2.5明确立法进行监测的举动,将有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改善空气质量不在监测,而在治理。在空气环境的改善中,对相关污染物的减排才是硬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继续推动国家能源调整,进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使用清洁能源;机动车方面要加快淘汰黄标车,提高油品品质,制定更加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更加严格控制建筑和道路扬尘;开展联防联控,实施对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控制,重点控制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排放,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总量。只有做好以上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的逐渐改善我国空气环境质量,使全国PM2.5都降低一个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灵君,夏思佳,姜伟立.建立江苏省 PM 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需求探讨[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1(3):243248.

[2]王玮,汤大钢,刘红杰等.中国PM 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 (1):15.

[3]陈宗良,葛苏,张晶.北京大气气溶胶小颗粒的测量与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1994,7(3):19.

[4]陈明华,李德,陈长虹.上海市微小颗粒物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391041.

[5]包贞,冯银厂,焦荔等.杭州市大气PM 2.5和 PM 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2):4448.

[6]樊曙先,樊建凌,郑有飞等.南京市区与郊区大气PM 2.5种元素含量的对比[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2):146150.

[7]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 PM 2.5、PM 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中国环境监测,2001,17(S):16.

[8]陈瑜.广州市区PM 2.5的污染特征[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78.

[9]郭涛,马永亮,贺克斌.区域大气环境中PM 2.5/P M 10空问分布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47150.

[10]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我国环境空气PM 2.5自动监测规范研究、探索与建议[EB/OL].省略/publish/totalWebSite/news/news_25277.html,2012-02-06/2012414.

[11]傅敏宁,郑有飞,徐星生. PM 2.5监测及评价研究进展[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1,34(4):16.

[12]张予燕.β射线法与振荡天平法测定环境中 的对比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6,(1):4546.

[13]姜峰. β射线法和振荡天平法在监测中的应用[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25(5):1617.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6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宽、影响因素多,要制定能代表整个区域大气质量时空分布的精确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缺少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应先采用常规布点方案。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应积极采用布点优化技术,以实现经济性和代表性的合理平衡。

1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确定监测点的具置是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设计核心工作之一,如果选点不好,检测结果必然会出现较大偏差,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造成负面影响。目前,确定监测点位置的方法大致有功能区法、网格法、同心圆法和扇形法等

1.1 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1.2 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1.3 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4 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2 监测点位的优化法

2.1 概述

常规布点法是在已有经验或理论模式下确定采样点,但其无法确定点位是不是最佳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方法,使布点更趋合理,然而仍存在着点位重复,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另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是在常规布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对现有站点进行调整,将监测信息重复的站点删除或调整监测频率,以较少的点位或次数达到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和监测时段,实现经济、精度都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优化点位技术。根据不同的优化原理,又可分为物元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多目标规划法、密切值法、 检验法、最优指标法、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另一种是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放特征、气象和地理资料,通过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并设计采样点,这种方法称为预测布点技术或模型计算法。

2.2 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2.1 物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点选出最佳点。

2.2.2 相关系数法

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2.2.3 t检验法

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2.2.4 最优指标法

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Zi。将Zi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2.2.5 特征分析法

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2.3 预测布点技术

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ISC3、AERMOD、ADMS和Models-3/CMAQ等,通过模拟监测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时间精度,经济性亦较好。刘潘炜等采用Models-3/CMAQ模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及区域特征污染物O3、PM2.5,还有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混合模式在内的3种情景下的布点方法。他们采用约旦公式计算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浓度,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建立目标函数,并以成本、地形、行政区、人口、空间覆盖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误差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且多种污染物混合模式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海宝,吴婷婷,吴光杰.大气监测时段优化布点技术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1.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7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模式;治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城市中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引起人们以及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尤其处在取暖季节的北方城市,雾霾以及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质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不但威胁道路交通安全,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损害,极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以及皮肤类疾病。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大气环境治理仍然存在数据分析不客观以及预测性低等缺陷,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模式以及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使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创新模式分析

对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模式进行创新,环境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关键。国家政府的环境管理行为能够对环境治理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而方法得当且有效的环境治理能够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更加平缓,说明在经济增长同样的条件下,环境治理手段的实施能够使环境代价有效减少。在当前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频繁爆发的情况下,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促使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以及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来推动相关人员对大气污染问题给予关注,国家环保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很多城市大气治理技术性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同时,还对全国PM2.5监测时间表以及浓度限制等给出明确规定,从而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全面和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国家政府以及环保部门对相关工作做出了重大改革,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及法律规定等陆续出台,各个地区也做出快速回应,制定了适合本省的大气治理方案以及计划等,而管理-经济-环境系统循环结构是当前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创新模式。

2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创新方法

2.1综合利用城市大气监测技术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由高浓度的空气污染物引发,所以必须对这些空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按照监测方法来划分,大气监测可分为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以及生物监测等监测方法。其中,化学监测所采用的方法为实验,通过实验来对污染物质进行定性以及定量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是其监测结果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物理监测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等进行污染物质的监测,此方法不需要准备化学实验药品等,操作简便、监测效率高,可以在城市大气监测中大范围使用。生物监测主要利用动植物与城市大气污染物接触的状态来判断大气环境质量,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

2.1.1气态物质监测技术

对于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说,气态污染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气态物质监测技术是当前城市大气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针对不同的污染物质来说,其监测方式不尽相同。例如,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需要利用化学实验以及相关仪器设备来进行监测,SO2物质的监测则可以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监测。

2.1.2固体颗粒物质监测技术

目前,国内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对固体颗粒物质自动监测技术进行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关部门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促进固体颗粒物质监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并加强离散型颗粒物浓度监测等方法的利用,从实现对固体颗粒物质的有效监测。

2.2建立污染源和治理预警机制

首先,大气环境治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来建立大气污染源以及应急治理预警机制并将其完善,并且有关科研机构还应对常规治理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现状。其次,大气环境治理部门应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利用视频等实现对可吸入颗粒物质以及气态污染物等物质的实时监控和监测,从而使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向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进行。

结语

空气监测的方法篇8

【关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主要用于采集分析某一区域空气数据的自动化监控装备,它不仅仅可以自动的采集空气变化的数据,而且可以进行一定的分析,很大程度上反应空气的实际状况,这个系统一般主要有一些实验室组成,比如计算机网络监控室,监测子站,质量分析实验室等,通过这些实验室的协调配合运行,可以随时准确采集空气数据,自动将数据进行传送,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自动分析一些数据,相对于一些人为的操作,标准更加严格,分析得到的结果也会更为客观,对空气质量随时变化情况预报,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有着重要影响,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整个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和监控网络都远远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当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仪日趋成熟完善,美国率先大力普及,日本不甘落后的时候,我国虽然紧随其后,加大了采用这种检测仪器的力度,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各种因素的限制,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欧美和日本,且在安装技术和安装水平上的限制,我国在点式监测仪上的运行成本要远远高于同种设备在欧美国家的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开放式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这种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是采用线状形式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相对于传统的监测系统,灵敏度更高一些,同时,由于其特殊的采样方式,使得采集到的样本,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更能代表这个区域的空气状况,而且,使用的寿命长,护理量很小,因此,有着远远低于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运行成本。

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初步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完善是监测网络,截止到二零一零年,我国已经共建立起了一百多个重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随时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对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指标进行科学采样,实施全天候监控,并及时将各种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站点,由专业人员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严密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的一些气象灾害预防,城市空气的净化,相关法律法律的制定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经过近几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国虽然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上起步要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了很多,但是,国家政府的大力投入,科研人员的苦心钻研,都使得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从操作使用到技术研发,甚至到设备的自主生产,都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而且,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不仅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从国外进口的系统设备,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更加稳定,不仅仅可以满足我国自身的空气监测需求,更可以出口到国外。虽然在常规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高端顶尖的系统方面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上段时间内难以实现突破,尖端技术和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总体而言,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有所发展,但依旧有很多缺陷。

1.制造工艺水平低

我国通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已经具备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制造能力,但受到核心技术和制造材料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而言,我国自主研发的仪器显得更为粗糙,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的问题,制造质量标准难以达到国际规定水平,在尤其是长期运行中,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容易坏损,需要不断进行维修,同时,稳定性比较差,出口这种系统设备,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2.监测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只能够监测一些比较常规的空气组成参数,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元素,只是基本上做到了对空气质量大体初步的监测,监测的内容不够完善,等有机物,重金属等相关的空气质量监测参数不全面,使得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对一些特殊的空气元素进行监测时候,必须依靠进口的系统设备,难以实现完全的独立。

3.监测系统网络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的设备系统性能指标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站覆盖率还比较低,主要覆盖的都是一些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大型城市,且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中西部的覆盖极少,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监测不力,使得采集空气样本时候,不够全面,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4.监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全国统一的管理体制还是没有能够建立,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数据的传输标准上依旧难以做到规范严格。

四.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技术水平优化方向

国产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使其检测限和漂移等指标赶超国外先进仪器的性能指标。并优化生产工艺,使仪器在测量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监测网络的发展方向

全国监测网络的发展要以国家监测网络为主导,以地方监测网络为辅助和补充,明确地通过覆盖面分布全面、背景-农村-城市特征地区分布层次分明、根据人口聚集分布网点分辨率密疏程度分布合理的国家骨干监测网络,有力地推进实施统一运行规范和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推动式协调东中西部的均衡发展,高效益地实现国家-省市区-地方的网络数据共享,并影响地方辅助和专用监测网(如工业区)的良好发展。

(三)质量保证系统的发展方向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国家网络的量值溯源标准传递和国家-省市区-环保重点城市质控实验室体系,我们要建立与国际质控体系一致的质控体系,逐步建立包括固定式校准系统、便携式校准系统、移动式全程校准系统在内的全面校准设备体系,以满足大气监测系统不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

五.结束语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进步,不仅有助于环保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明确区域空气的变化状况,并做出及时合理的举措进行处理,更加大了空气质量监测过程实施的严格性和规范性,保证了各种采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虽然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众多科研人员的苦心研究中,中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核心技术上,都必将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必定能为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流举,郑君瑜.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

[2]吴邦灿 空气质量监测运行方式分析《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3]王俊, 张书贵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安徽科技》2004年08期

[4]刘俊;袁鸾;师建中 区域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方法与制度的探索《中国环境监测》2009年04期

[5]刘方,王瑞斌,李钢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状与发展《中国环境监测》2004年06期

[6]魏峰 浅谈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管理及维护《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3期

上一篇:财务战略管理培训范文 下一篇:应急培训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