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4-03-18 18:08:20

乡镇规划设计

乡镇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乡镇林业;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前言: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城市里,很少能够看到大面积绿化覆盖的树林,大都被各式各样的建筑所取代。但其实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好处众多,净化空气、防沙防尘都要靠树木的种植。因此,植树造林首先从乡镇做起,加强林业的建设以促进环境的生态平衡。

一、分析现状

(一)乡镇林业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绿化不足,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乡镇林业的建设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乡镇林业状况来说,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来促进乡镇的林业规划进程,而乡镇的林业开发势必会带动和协调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现状

对于我国的乡镇林业规划和造林,现阶段尚处于探索阶段。乡镇政府积极地参与和投入这项事业,这有利于技术的研发提供物质保障和实践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和更深入地研究。在乡镇林业的规划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

(一)合适的造林位置选定

在乡镇虽然较城市来说有了更多的土地和空间供林业建设,但在进行具体林业规划时必须要有针对性,选择确定的范围作为林业建设的具置。而合适的位置选定则决定了可造林的范围、资源量以及其产生的环境效益。在选择植树造林具置时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确保远离居民聚集区,避免因为浩大的工程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再者是要保证足够的种植面积,只有大规模的种植才能满足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最后要保证造林位置有利于研究人员的观测和研究,方便随时查看和记录生长过程,留下宝贵的经验,为日后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二)适宜生长的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造林的位置条件以及树种自身的生存特性。在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中,要将本土树种作为主要种植的树种类型,其他树种作为配合和替补树种,规划成造林书里的类型选择表,在考虑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后确定最终种植的树种类型。除了要根据造林书的生态建立,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建设当地生态特性库的结构,并且依据这些对种植的土壤、波杜、厚度、湿度和海拔等进行探讨,对不同地域特性适宜种植的树木进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三、乡镇林业的造林技术方法

(一)种植适地化

在乡镇林业造林技术中应注意种植物种的适地化,这是一种要求在林业规划设计中选择适合环境的树种的技术,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林业。本土树种对当地的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更加容易存活和健康发展。在种植时还应当对土壤特性、地下水位、光照角度、环境污染等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的树种要运用在不同的地方,如黄栌和沙棘特性是耐盐碱,可以种植在碱性的土壤里;池杉和桃李喜光,可以将其种植在林地边缘等光照充足的地方;松柏和银杏怕洪涝,建议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由此可见,不能盲目一味引进外来树种,极易因为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呈现发展不良、抗侵蚀能力差等状况。比如讲南方的香樟树和楠木引入到北方,由于北方的土壤呈碱性,而楠木和香樟喜酸,因而在寒冬来临时楠木和香樟的叶子会变得枯黄、树木躯干由于抗寒性较差容易受冻死亡,还容易引起虫害的入侵。因此,应当在大面积种植本土树种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外来树种搭配种植,构建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业布局。

(二)种植多样化

物种种植的多样化指的是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尽量挑选多品种的树种,以此达到多样化森林的培养目的。在树种多样化的培育过程中要基于动植物和微生物间的生态交互,能够保持能量的流动。

(三)结构复层化

林业结构的复层化是指林业规划过程中除了要对多样化的树种进行选择时,同时要注意树种层间的混合种植,进行杂交培育。在培育过程中要对树木生长情况和虫害状况进行分析观察,经过一到两年的测试,最终在所培树木中选30%建立无性系,采用扩繁的方式进行继续试验。对剩余的树苗继续观察并进行无性系测试,帮助淘汰发育不良的树苗。

(四)实行本土化策略

由于不同乡镇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采取的林业规划和造林技术也应该是不同的。一种树苗在一个乡镇长得好不一定就适合另一个乡镇,种植在别处也许会出现衰败的长势。因此,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研究中,都要将本土化策略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更加有利于植树造林的建设。在林业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是否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用水状况或是占用耕地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等。

结语:乡镇的科学化林业规划设计及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净化空气,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乡镇对林业进行专业的规划和技术设计时,要注意造林位置的合理选择以及适宜生长的树种的科学选择,同时要结合当地情况,从实际出发,多次进行试验,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林业,实现乡镇造林的目的,成功改善当地环境。也能够为今后林业的改造规划提供试验结果,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淑芳.探讨乡镇林业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4).

乡镇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乡镇林业;发展规划;造林技术

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一旦楼房建成,家家户户都要购买家具和装修,木材是必不可少的。人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重视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种现象一旦长期维持下去势必会导致森林资源愈发匮乏,最终消失殆尽。以中江县为例,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9576.9公顷,占总面积的22.55%,非林业用地面积170380.9公顷,占76.45%[1]。加强乡镇林业的相关建设能够保证整体林业规划布局的科学化,需要引起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有保证好乡镇的林业建设顺利开展,才能够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分析乡镇林业规划设计

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2]。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以及森林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是其他任何措施所不可替代的。中江县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粮、油产量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排行榜,蚕茧产量连续12年名列四川前茅。

1.造林位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地理位置选择与林业资源的总体质量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进行位置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造林位置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只有种植合适的树木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二,造林位置要远离耕地,最好选择坡耕地,既不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不会在造林实施过程中遇到阻扰。

2.造林树种的选择

在确定了造林位置之后,需要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选择。简而言之,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相应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成活率等。中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种植以柏木为主、栎类、桤木、枫杨、白杨等为辅的混交林。在乡镇林业规划中,应该以主要栽植树种为主,配合其他树种种植为辅,保障科学完整型,整理归纳好造林树种类型。在造林位置的基本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下,对其生态布局进行优化设计,继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参考[3]。

二、乡镇林业造林技术策略分析

中江县林业建设长期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为目标,围绕生态林业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发展与保护这两条主线,坚持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先后开展了长防林、农田林网、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步伐,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类多样化

种类多样化也就是说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多多挑选多品种的树木来种植,在多样化的种植搭配方面需要考虑大植物与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保持各个不同物种之间能够有循环。在乡镇林业的规划设计初始阶段需要研究造林树种的多样化,基于此,满足人们的短时间需求;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森林体系来进行混合种植。简而言之,只有注重林业资源的多样化才能够不断补充不同物种之间的有序循环,与此同时加强对病虫的防御能力。

2.苗木本土化

不同的乡镇自然就有不同的气候以及环境条件,因此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也相应出现不同的特点。在选择苗木时,首先需要符合本地的土壤条件,结合相应的种植技术,才能保证苗木能够健康地成长。利用本土化苗木种植技术优先使用本土的苗木,并且在本土进行种植,而不是盲目引种。基于此,保证了苗木能够对本土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3.物种适地化

物种适地化需要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其一,边缘种植化原则;其二,因地制宜化原则。从边缘种植化原则来看,银杏树比较怕洪涝,所以应该选择高山坡进行种植,桃李树需要更多的光照所以需要种植在林地边缘。对于乡镇树种的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适当引种其他地区树种,建设具有特色的林业景观。从因地制宜化原则来看,将物种适地化技术与因地制宜策略相互结合起来,继而选择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能够为本土树种的生长环境提供更可靠的保证;除此之外,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土壤的特性以及光照的基本情况等。

4.结构复层化

结构复层化指的是林业设计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多元化的品种进行充分选择之外,还应该注意不同层次之间的混合种植方法,将树种进行混交处理,实施不同的结构复层化技术时保持不同树种的自然条件能够高度一致。基于此,充分保证苗木管理方法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和培育,定期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灾害情况。对发育良好的苗木进行二次检测,直接淘汰发育效果较差的苗木。另外,可以大力发展混交林,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江县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要注意森林生态系统体系、水土流失、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林业产业化程度、森林资源管护任务、林业的投入以及城镇绿化水平方面的问题。

作者:蒋春蓉 单位:中江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云海英,云雪峰.乡镇林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15(1):14-15.

[2]彭应俊,李晓明,郑德胜等.特色林业绿色美景——南充市林业建设成就巡礼之三[J].中国林业经济,2012,11(3):I0002-I0002.

乡镇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诸暨;问题;策略

我国实施城乡规划管理是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起的,虽然发起时间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人均生产总值。尽管如此,我们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无法与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相适宜,城乡规划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所谓城乡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村庄、集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乡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即通过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乡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和监督,使之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乡镇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二、诸暨市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1.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低

截止2015年底,中心城区的控规覆盖率为83.4%,除去山体、水体和江东下坊门建成区外,基本做到控规全覆盖。各镇乡控规编制情况不尽理想,中心镇的控规覆盖率为45%-65%,其他镇乡为10%-45%。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目前为止市域范围内尚有岭北镇,陈宅镇,赵家镇,东和乡未编制镇乡总体规划。

各镇乡对于控规编制的积极性不高,习惯一事一议或上报会议的做法。同时城乡规划法规定控规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如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不可改变。然而实践表明,有的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反复调整,因此觉得控制意义不大。而现行技术条件下难以在控规编制阶段对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对混合发展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强制性的控制单一的土地利用性质往往导致规划修改,而控规的修改要经过几个必定程序和较长的公示时间。同时,规划指标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土地的评估价格,牵扯到拟用地单位的直接利益。

2.村庄规划设计相对滞后

2007-2008年编制了诸暨市所有村庄的村庄规划;2014年8月,市规划局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做好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修编完善工作的通知》(建村发[2015]252号)精神,编制完成《诸暨市农村住宅方案图集》。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2017年实现村庄设计全覆盖。我市共有村庄468个,除市区、集镇区范围,共有350个村需重新编制村庄规划,一般每个村庄规划编制费用在40万,考虑经费因素,该项工作尚未在我市全面启动。村庄规划要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水平不一,对诸暨尤其是镇乡情况了解不深入,难以提交优良的规划方案。

镇乡层面仅将村庄规划作为农村宅基地审批的依据,对村庄规划的大局观不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涉及审批依据不足就要求村庄规划局部调整,依法依规意识不强;村庄规划普遍存在现状地形测绘不更新或无测量经费,导致规划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不高,后期放样矛盾凸显。

3.规划管理薄弱、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但全市规划专业人员缺乏,且县市规划部门很难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干部队伍人手严重不足。随着“三改一拆”、“无违建”城市创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多项工作同时开展,每个工作组、每个镇乡(街道)都需要规划局派人参加,由于本身技术人员缺乏,临时性工作又多,导致人手严重不足。虽然各乡镇都设分管城建的乡镇长和城建办公室,但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够。现有的规划技术力量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需要差距较大,随着城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规划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引进和充实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执法监管人员有限,力量相对薄弱;法律、法规管理未授予规划管理部门以行政强制权;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监管配合不到位。种种原因造成规划实施过程监管、施工图报审管理等未能及时跟进。

三、城乡规划管理改善策略

1.加强宣传,提高规划严肃性

做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宣传普及工作。以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为载体,进一步强化规划宣传,举办大型法制宣传展,使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人心。巩固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规划局专门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市民的政策咨询,将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常用知识、印制宣传彩页,免费向广大居民发放。激发城乡居民参与、支持和监督城乡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城乡居民的规划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领导带头执行规划,建设单位自觉落实规划,广大群众自觉维护规划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设计创新,提高规划覆盖率的同时,探索城市设计与规划有机结合,更直观的解析用地情况,把握空间层次,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2.保障经费,实现规划全覆盖

将基础测绘、规划设计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实现基础测绘投入持续增长,各级规划全覆盖。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和经费投入、计划管理等条件相匹配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建议考虑规划设计经费,现场调研,方案深化、优化等诸多必要环节;建议在招投标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条件,如中标单位一定要在诸暨承接过镇乡总规,控规,城市设计或专项规划等,以便增强设计单位对项目的针对性。

3.部门互动,加强执行力

规划管理向来不仅仅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涉及发改、国土、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单位及各镇乡,加强部门互动,定期召开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

由于规划跟踪管理全权委托于行政执法局,而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规划知识,所以必须加强规划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学习宣传与规划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狄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仇保兴.城乡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耿慧志.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工护宁,竺乾威.行政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

[7]董晓峰,区域开发与城镇发展管治研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管治规划”模式探讨[J].城市规划,2015(4).

乡镇规划设计篇4

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按照国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我市列入重建区,省政府又将我市划为重建区优先发展区域,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发展思路,我科已于 月初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编制,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

2、三个专项规划:

根据川府办发电[]63号《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川建城发[]431号《关于请速报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之要求,我科及时衔接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城市建设研究院分院承担了《市灾后重建城乡和住房建设规划》、《市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市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目前规划成果已上报省建设厅。

3、集镇规划:

我市现共有17个乡镇,其中,西外乡、北外乡为城市规划区范围,按照广委发[]38号《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全市区域空间总体结构为“一城两区六镇”即“一城”—主城区,“两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星堆产业园区,“六镇”—此次进行的这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突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居住的重要载体。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设计院分院承担,片区的规划编制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镇片区的规划编制由交大规划设计院承担,镇的片区规划编制由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六个重点镇的片区规划编制已于年月进行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其中镇、镇和工业点片区规划已于月日进行了规划评审,目前正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下一步准备进行镇的规划评审。

4、村庄规划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5各部门关于印发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安排,完成了36个村庄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工作,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截止目前我市新农村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有松林镇的红堰村,镇的石砚村、金鱼镇的青棡村、金轮镇的马嘶村、兴隆镇的东禅寺村和毗庐村等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

二、加大村镇基础服务设施投入,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程

全市14个乡镇的集镇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共计62条道路,总长28.12公里,公厕55座、垃圾中转站54处。按照局重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完成对集镇道路、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的方案设计审核,除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实施外,兴隆镇、镇、镇、镇、镇、新平镇、镇、松林镇和金鱼镇五个集镇道路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其余乡镇均进入招投标,预计在月份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房屋建设总投入达6581.30万元,其中:

(一)全市集镇规划区内建房206户、竣工面积28450平方米、投资额达2556.00万元;

(二)农村私人建房(灾后重建)282户,竣工面积达42706平方米,投资额达2668.30万元;

(三)招商引资企业15家、生产建筑用房竣工面积22620平方米、投资额达1357.00万元;

集镇基础设施的一旦建成,集镇载体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逐步增强了我市城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农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集镇住房维修加固

“5.12”特大地震后,我市集镇住房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经各乡镇认真负责地核查,按照省政府226号令的要求,对受损户进行逐户核实,需维修加固16633户,轻微损坏15778户,中度破坏511户,严重破坏308户,损毁重建36户。按照市重建办和局重建办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依据省226号令和市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科积极参与、协调、指导和监督各乡镇集镇房屋维修加固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截止月日止,完成集镇房屋维修和加固维修16597户,占应完成的100%,总计发放补助资金1287.50万元;完成损毁重建开工32户,占应开工户的88.89%;竣工19户,占应竣工的52.78%。配合市工作组圆满完成了对镇农村房屋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发生农民群体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加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和镇村灾后重建规划管理,我局下发《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项目报建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村灾后重建质量安全检查的通知》。同时草拟了《市镇村灾后重建规划制定管理办法》,并已报市政府。

四、严格规划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

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履行日常的村镇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村镇建设工程报建率。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一年来,依法办理村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0件;画红线255件;提供村镇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66件;方案图审批202件;村镇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3件;村镇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120件;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书173件;村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认可书32件。

村镇科按照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单位自律机制,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规划报批制度,层层把关,完善约束机制,规范行政许可。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一)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1、大地震后,我市财政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无援助省市的支持,此次规划编制经费缺口较大,有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无法提取规划成果。请上级部门给予酌情考虑。

2、村庄规划编制,由于涉及行政村,数量较大(182个),由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尚未完成,加之规划编制经费紧缺,无法安排新一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有的乡镇仍然存在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仍然存在未办理报建手续就动工建房的现象,下一步,将加大城建监察执法检查力度。

(三)灾后农房重建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未按设计图纸选型,自成户型;无上岗资格人员参与施工;建筑材料不合格等问题。

六、年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做好正在进行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尽快完善规划的审批工作。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着手进行6个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它乡镇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

(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学习和贯彻,规范“一书两证”制度,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坚决制止违法建设活动,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规划和建设局的安排,继续积极指导和协调各乡镇的集镇住房维修加固、农房灾后重建和集镇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等工作,力争按时完成我市集镇的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集镇基础设施重建任务,加强对灾后农村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

乡镇规划设计篇5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我们主要在五个体系方面建立规划管理模式,即乡村规划法规体系、乡村规划管理人才体系、乡村规划编制审批体系、乡村规划实施体系、乡村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体系。乡村规划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市乡村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完成初稿,《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此外,我局投入10余万元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共同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导则》。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健全,丰润示范点共有22个乡镇、527个村庄需要编制规划,目前资金投入合计600万元,已经编制完成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8个乡镇正进行规划编制,其余乡镇正在进行地形图测量;已经编制完成村庄规划22个,253个村庄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其余村庄正进行地形图测量,资金投入累计约300万元。丰润区各乡镇全部成立了以书记或镇长为主任的规划委员会,并下设规划办公室,承担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目前共初审规划意见100件、选址意见书3件、审批建设方案7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10件、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1件、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6件。此外,迁安示范点18个乡镇中已经有13个完成了规划成果编制工作;滦县响嘡镇投入资金30余万元已经编制完成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平郑庄子镇和越河镇已经和规划设计单位签订协议,投入40万元开始编制镇总体规划。

此外,规划人才体系已经初步拟定培训工作计划,拟在今年小规模培训的基础上,明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规划实施和实施监督检查体系正在健全。

通过规划立法和示范点的试验示范,增强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规划意识,具有*特色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已经开始建立,有力的推进我我市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把示范项目按照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尽快完成。二是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制度。三是实行局主要领导及时协调、调度制度,对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尽快解决,确保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 人口统计 城乡划分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C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01-01

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市镇乡划分标准

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城镇人口665575306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乡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的50.32%。相比较第五次人口普查而言,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其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按照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统计上的城乡划分以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辖区为划分对象,结合实际建设情况,将我国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其中,实际建设是指已建成或在建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其他设施。城镇由城区和镇区构成,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经济开发区等特殊区域也一律纳入镇区;乡村是指除城镇以外的所有区域。

二、市镇乡划分的比较分析

与2006年《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进行对比,2008年的《规定》对其进行了适当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暂行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实际建设”这一概念,主要包括居住设施、公共设施和其他设施,同时说明了这些设施的状态,即建成或在建。通过引入“实际建设”,能够更加直观地确定城镇实体设施,有利于对城乡实体地域进行划分。二是明确了以行政地域为划分依据,不仅规定了市辖区的划分范围,突出强调了行政手段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还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作为最小单元,为统计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是,从实际执行过程来看,2008年的《规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连接”作为判定城乡属性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却难以准确把握和界定“连接”的三种类型,即完全连接、部分连接和不连接。尤其在让乡镇统计干部或村干部来判断是否连接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二是定量指标的缺乏,这是城市划分标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统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人口统计的市镇乡划分标准优化建议

1.沿用现行的划分对象

在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规定中,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划分对象,由于这两者具备明显的城乡特征,能够如实反映城乡本质区别,所以可继续沿用现行的划分对象。1990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2010年的《村名委员会组织法》,分别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作出了如下规定:一是以人口构成为划分视角,居委会由城市居民组成;村委会由村民组成。二是以财政来源和职能为划分视角,居委会由政府拨款,只承担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承担经济职能,;村委会由村内自筹,既承担行政职能,也承担经济职能。三是以人口就业构成为划分视角,居委会的常住人口从事非农产业;村委会的常住村民一般从事农业生产;四是以行政关系为划分视角,居委会接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派出机关的直接管辖;村委会是农村自治组织,接受乡镇政府的直接管辖。此外,由于居委会和村委会均拥有较为完善的人口登记权限,所以能够为城乡人口统计提供有力条件。

2.引入人口密度指标

人口密度是世界各国城乡划分标准中广泛应用的定量指标,为此,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可适当借鉴国际上对城乡划分的经验,引入人口密度这一定量指标。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是衡量某一区域范围内人口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城镇人口密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带动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人口密度已经成为考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为直接的指标。通过对比研究国外城乡划分标准中的人口密度指标可知:日本的城市划分规定人口密度标准为4000人/km2,其数值约为2010年日本平均人口的12倍;美国的城市划分规定人口密度标准为386人/km2,其数值约为2010年美国平均人口的11倍。所以,我国可将城乡划分标准中的人口密度指标确定为1500人/ km2,其数值约为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的10倍,这样可以保证我国对人口密度指标的选取与国际情况基本趋同,有利于增强数据的国际可比性。

3.引入多种划分依据

2008年的《规定》以空间作为城乡划分依据,这样极容易因为农村居民点与城市建成区相连就将其划分到城市范围内,不仅影响了城乡人口统计的准确性,而且还会高估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所以,我国可考虑引入多种划分依据,改进和优化城乡划分标准。如,以居住在符合实际建设特征空间上人口就业构成为城乡划分依据,对劳动适龄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进行明确规定;适当引入定量指标,将其作为城乡划分依据,可引入建筑密度、路网密度等定量指标。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我国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如实反映我国城乡人口情况和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市镇乡划分标准,促使我国城乡空间划分日趋合理。为此,我国市镇乡划分标准要以真正反映城镇内涵为前提,结合我国城乡具体情况,适当引入定量指标和多种划分依据,从而确保我国市镇乡划分标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沈忠燕.中国人口增长预测[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朱宝树.人口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3]王桂新.我国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变动预测[J].西北人口.2010(7).

乡镇规划设计篇7

一、城乡划分目的和要求

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城镇化水平,制定城乡划分代码。

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具体业务由各乡镇统计业务人员联合村、居委会人员按照《城乡划分基层操作手册》要求操作办理。[文秘站网文章-找范文,到文秘站网]

二、城乡划分对象

针对__县境内所管辖镇、乡以及乡镇的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的实际建筑情况划分城乡属性。

三、城乡划分内容

划分城乡代码以现有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委会、村委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城镇是指在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划定的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城区是指在县市辖区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城区包括:

(一)县城所在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二)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镇区包括:

(一)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二)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

(三)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四、城乡划分实施步骤

(一)成立城乡划分领导小组

由于城乡划分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业务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二)组织培训

领导小组组织乡镇主要业务人员在6月底前进行业务培训,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培训到村、居委会。

(三)操作划分城乡代码

1、由县统计局与民政等部门衔接,6月25日前准确编制好20__年全县各乡镇到村、居委会的行政区划代码(12位)。

2、由乡镇组织村、居委会人员及相关人员根据当地区域建设实际情况划分城乡代码:在20__年各村、居委会的行政区划代码(由县统计局提供)后面增加2位相应的城乡属性代码。20__年行政区划代码原则上不变,如乡镇认为需要调整,由各乡镇报统计局认可后再作调整。

(四)上报时间

乡镇规划设计篇8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村镇是指村庄和集镇。

第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外的村镇建设,适用本条例。但国家重点项目和成片开发区建设除外。

第四条村镇建设应当改造和新建相结合,以集镇为重点,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村镇建设应结合当地特点,提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建设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要鼓励科技人员支援村镇建设,并加强村镇建设的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六条全省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省建设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主管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省村镇建设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镇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站负责本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各级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档案制度。村镇建设规划以及设计、施工图表和其他基础资料等,要及时清理归档。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

第八条村庄和集镇必须编制规划(以下简称村镇规划),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九条村镇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

编制乡(镇)域总体规划以县(市)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内容应当包括乡(镇)域内村庄和集镇的布局、性质、规模、发展方向;村镇之间道路交通系统、供电、给排水、邮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生产项目的安排、文教卫生、绿化和环境保护等。

第十一条编制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应以乡(镇)域总体规划为依据,对村庄和集镇的建设项目作出具体安排。

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道路交通、绿化和其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的布局,人口及用地规模,发展方向和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计划以及重点地段建设项目的布置等。地处洪涝、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编制防灾规划。

第十二条乡(镇)域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由村民委员会组织编制。

第十三条乡(镇)域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乡(镇)人大主席团讨论通过,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村镇规划经批准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三章村镇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村镇的各项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村镇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在村镇进行建设,以及个人在村镇兴建生产建筑,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持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提出选址定点申请。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按照村镇规划要求,确定建设项目用地位置和范围并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划定规划红线图后,发给选址意见书。

(二)持规划红线图和选址意见书,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三)持用地审批文件和建筑设计图纸等,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许可证。

(四)经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放样、验线后,方可开工。

第十七条

个人建住宅及其附属物的,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按照村镇规划进行审查,划定规划红线图后,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然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发给建设许可证。经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进行放样、验线,即可开工。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取得建设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逾期未开工建设的,建设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九条单位建住宅、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必须接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质量监督。

第二十条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单位住宅,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

个人建筑宅的,可以委托设计,也可以选用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通用设计图。

第二十一条在村镇从事工程承包的施工企业必须持有《资质等级证书》或《资质审查证书》,并在其规定的营业范围内承担施工任务。

第二十二条建设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及时拆除各种临时工棚,清理平整施工现场。

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执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农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四章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乡(镇)域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确定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步实施。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村镇基础设施管理的有关规定,保证村镇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六条在村镇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

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专项用于村镇基础配套设施的维护和建设。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镇饮用水源不受污染,改善村镇居民饮水条件。

第五章村镇房屋管理

第二十八条村镇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当事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办理登记手续。

各级人民政府村镇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村镇房屋产权产籍、买卖、租赁、抵押的管理,建立健全村镇房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办法参照城镇房地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现有房屋所有人(包括国家授权的经营管理人),必须在房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的,其所有人应在竣工后三个月内办理所有权登记或所有权变更登记。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建设许可证或违反建设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分别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按已形成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建设单位以100元至200元罚款,处个人以50元至100

元罚款。影响村镇规划实施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已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并处以2000元至5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或个人不及时清理平整施工现场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理平整;逾期不清理的,责令继续清理外,并可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罚款按规定上缴地方财政。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国有农、林、渔场场部建设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十六条建设许可证和配套表格由省建设委员会统一印制。

第三十七条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办法由省建设委员会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由省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年8月1日起施行。

*年10月2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修订的决定》中有关条款:

《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第三十条修改为:“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许可证或违反建设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按已形成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以100元至200元的罚款。影响村镇规划实施的,责令限期拆除或没收已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上一篇: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范文 下一篇:科技创新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