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的主要工作范文

时间:2024-02-28 16:32:59

法务的主要工作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1

“在全体政法干警中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教育,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在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促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月17日,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

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在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吴爱英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司法行政系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司法行政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也是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使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自觉接受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员干警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确保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在促进人们观念更新的同时,一些西方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些消极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司法行政队伍。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对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正本清源,用正确的法治理念和价值取向统一执法思想,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念,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侵蚀,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少数司法行政干警中,仍然存在着执法理念不端正的问题;在一些单位和执法、执业环节和岗位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文明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和理念,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执法理念和执法行为上存在的偏差,始终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人民矛盾凸显的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教育活动,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头脑,明确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以及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才能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吴爱英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罗干、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当前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好、开展好。要认真制定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培训,组织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重点学书记重要批示和罗干、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认真学习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使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发挥表率作用。要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与学习中央政法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相结合、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查找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把教育活动搞实、搞活,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入脑入心,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版权所有

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罗干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紧密联系政法干警思想和工作的实际。”吴爱英强调,要按照罗干同志的要求,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实际,扎实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真正在思想上搞清楚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用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执法观念武装头脑,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

吴爱英指出,要通过教育活动达到“五个务必”:务必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维护宪法权威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职能作用,认真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

务必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树立和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在思想上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实践中始终做到执法为民、服务为民,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工作手段,满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法律帮助;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奉献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务必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要确立合法合理、及时高效、公开公正的执法观念。广大监狱劳教干警在监狱劳教执法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落实狱(所)务公开,坚决防止和纠正减刑、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执法关键环节和岗位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实现和维护司法公正;广大律师在法律服务工作中要本着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职业操守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法律权威,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务必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地把司法行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地服务大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同时,要善于利用大局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发展。

务必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要确立党的领导是确保司法行政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的观念,自觉接受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吴爱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思想实际和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深刻反思一些干警思想上和某些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教育方案,提出整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通过教育活动,有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狠抓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司法行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任务十分繁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内容丰富,要求很高。”吴爱英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落实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与搞好教育活动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个教育一起抓,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岗位练兵活动、落实“双六条禁令”结合起来,突出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教育,提高规范执法水平。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正在开展的律师队伍建设和公证岗位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强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教育、服务为民教育、执业纪律教育等,保证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到司法行政执法和服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自觉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执法、服务理念和行为,努力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热情、优质、高效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结出丰硕成果。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2

关于印发《__山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机关单位:

现将《__山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的颁布施行,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提高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优秀的、善于治党理政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

省上及南平对实施公务员法非常重视,分别印发了《福建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闽委发[20__]10号)和《南平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南委发[20__]7号),这都是指导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实施公务员法,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法管理好公务员队伍,是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科学安排,稳妥推进,务求实效。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责,切实负起责任,扎扎实实地推进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

各有关单位在实施公务员法过程中,要严明纪律,严格执行配套法规和政策,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禁扩大实施范围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不得滥设职位,不得超编和扩大范围进行登记,不得超职数配备人员。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各单位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确保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在实施公务员法的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妥善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业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保持沟通联系,确保全市实施公务员法工作顺利推进。

中共武夷山市委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20__年9月30日

武夷山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根据《福建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闽委发[20__]10号)和《南平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南委发[20__]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深入调研,明确政策,稳步推进,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和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施范围

根据《公务员范围规定》,下列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范围: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我市市级机关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是:

1、中国共产党武夷山市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市委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

2、武夷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人员,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 的工作人员;

3、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员,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人员;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夷山市委员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5、武夷山市人民法院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

6、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

7、各派武夷山市委员会和武夷山市工商联合会的领导人员,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

下列人员,其人事关系所在部门和单位不属于公务员范围机关的,不列入公务员范围:中国共产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各派各级委员会委员、常委和专门委员会成员,工商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成员等。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

1、公务员登记

(1)登记工作采取由各机关统一组织的形式,实行逐级负责制。各机关要按照《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经领导班子成员集体研究、明确登记对象后,由管理人事的股室填写《公务员登记表》,与本人见面后,市委各工作部门、市纪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派、工商联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及乡(镇)、街道上报市人事局审核后上报上级机关审批、备案,并存入公务员个人档案。

(2)领导成员的公务员登记由领导成员所在机关管理人事的股室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后上报上级机关审批、备案。

(3)今后,通过考试录用、选任、委任、调任、公开选拔、干部安置、高校毕业生选调等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公务员登记表》作为确认公务员身份的依据存入公务员个人档案。

(4)在进行公务员登记工作时,各单位要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有关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将按上级的要求,另行部署。

2、确定职务和级别

按照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限额、职位等设置职务,根据《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对已超出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和非领导职务人员的机关,在这次实施公务员法入轨阶段,可以按公务员的现任职务登记,但要采取措施,逐步消化,达到规定的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数限额。今后,对已超职数配备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人员的机关,除新接收安置的干部外,不得再配备相应的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人员;对未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的,公务员主管部门不再办理该机关新配备的相应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人员的任职手续。对不按照职务职数限额要求、资格条件及程序等设置职务、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不予批准或者备案;已经做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在国家有关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规定出台前,我市各级机关公务员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

3、工资套改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是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工作按中央、省上和南平有关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文件执行。

(二)实施步骤

今年重点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等工作。按照自上而下、先易后难的原则,全市登记工作在今年10月底前结束,并做好迎接南平及省上检查的准备工作。

1、10月上旬召开由各乡(镇)、街道、市直机关各单位主要领导和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的经办人员参加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工作会议,传达省上、南平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的实施工作,并在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和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的经办人员进行培训。

2、10月中旬开始进行各乡(镇)、街道、市直机关的登记工作,登记工作原则上10月底前结束

3、11月进行登记的扫尾和迎接南平市的抽查工作。

四、规范非领导职务设置与管理

1、市委组织部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本市级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设置提出具体方案,经南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2、市机关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乡(镇)机关设置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

3、今后,对违反规定擅自扩大非领导职务设置范围、突破职数比例限额、使用不规范职务名称、放宽任职条件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的决定一律无效,由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处理或者处分。

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是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的规定,对于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已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和拟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待省上、南平部署后,按规定的条件、程序进行审核,并报南平、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要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待中央文件明确后另行部署。

六、组织领导

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公务员法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各单位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注意调查研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妥善处理。

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要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 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在国家有关公务员法配套法规陆续出台后,各部门要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对现行的有关规章及文件进行清理,视情况修改或废止。

七、严明纪律

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明纪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和原则,依法办事。出台涉及公务员管理政策,不得违背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中央和省上尚未明确规定的,须事先征求南平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把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是否按照规定确定职务与级别,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各项配套的政策法规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进入机关的人员,坚决予以清理;对各单位在此次公务员登记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确保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3

一、开展法律服务规范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决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诚信建设、规范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合伙机制,提高法律服务所自律性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法律服务队伍,为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增强管理意识。法律服务所自律性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所规范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合伙人的管理意识明显提高。

2、明确管理责任。合伙人应该承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有效落实,合伙人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合伙人特别是主要管理责任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建立落实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收费、执业公示、委托、业务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投诉举报查处、过错责任追究、分配、监督等制度,其内部运作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4、规范执业行为。严格规范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强化法律服务工作者自律,全面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认真解决少数法律服务工作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诚信缺失、虚假承诺、责任心不强、办案不尽职尽责、私自收费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制定《市基层法律服务规范》,从建立工作规范标准入手教育全体基层法律工作者诚实守信,严格依法执业。

5、提高服务质量。法律服务所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程序更加完善,对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过程的动态监控力度不断加大,违法违纪违章行为受到严肃查处,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明显提高。

二、开展法律服务规范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法律服务所的合伙主体进行规范,严格合伙人条件,对达不到法定三个合伙人的应予清理,坚决杜绝“假合伙”和“个人执业联合体”的现象,对于确定是否在执业单位执业状况,要通过查看法律服务所的收案记录、业务档案和工资支出等记录。

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所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增强民主管理意识,科学分工负责,防止和克服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的状况。

(二)依照《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加强对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的管理,落实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严禁个别法律工作者未经批准擅自转所或私自不到注册单位执业的行为,认真落实法律服务所的人员、业务、档案、财务、服务质量管理和投诉查处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所对本所人员解聘或开除制度,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或解聘的,要报告主管司法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并进行公示;各法律服务所要按照省司法厅《省法律服务所实习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实习人员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坚决杜绝素质不高的人员混进法律服务队伍。

(三)依据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法律服务所收案行为进行规范,由法律服务所统一与委托人签订合同,统一委派法律工作者办理;进一步规范委托合同内容,明确法律服务所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防止和减少过程中产生的纠纷,要告知当事人委托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禁止大包大揽,私自收案。

要依据规定对法律服务所收费和分配行为进行规范,统一收取服务费和办案费,统一与委托人结算。要按标准收费,及时解决因收费问题与当事人发生的争议;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解决和克服低积累和不留积累的问题,坚决杜绝个别法律工作者私自收费现象。

(四)按照省司法厅《基层法律服务所名称管理办法》的要求,法律服务所应规范自己的门头标志和名称,按标准的规范名称悬挂自己的牌匾,严禁与其他牌匾混挂。

三、方法和步骤

做好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4月)。各法律服务所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传达、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结合本所实际进行动员,并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建设工作的落实方案。

(二)学习培训和查摆整改(5月—6月)。市局组织举办法律服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学习有关法律服务所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不断提高合伙人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自律管理意识;提高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自律意识、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水平,提高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能力。

各法律服务所要按照部署,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认真开展自查。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对照整改,该完善的要完善,该落实的抓好落实,做到规范没有死角,管理没有漏洞。

(三)检查验收(7月)。局领导小组及行业协会对各法律服务所规范建设工作分阶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法律服务所在管理上“散、乱、差”是否得到转变,是否按要求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交流、查摆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善制度建设等,凡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法律服务所要进行再次补课。

验收工作采取“查、看、听、谈”方式进行。“查”:主要是检查制度是否建立、完善和落实,执业行为是否规范,查摆问题是否全面,整改措施是否切合实际,整改是否彻底,财务、档案是否按要求建立和管理。“看”:规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安排、集体学习记录、个人学习笔记,抽查部分档案。“听”:听取所主任对规范建设工作的汇报。“谈”:找合伙人、法律服务工作者谈话,了解开展规范建设工作情况,了解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活动情况。通过检查验收,进一步促进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制度落实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法律服务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诚信执业,努力建设“素质高、形象好、作风实、业务精、守纪律、讲诚信”的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

四、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深刻认识做好基层法律服务规范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消除模糊认识,切实把这次规范建设工作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法律服务所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合伙人要有分工,形成合力抓好落实。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为指导,根据疏解整治重点任务,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提供法律服务,不断强化法治保障,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副中心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组织领导

通州区司法局成立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组 长:甄 朋

副组长:郭玉明、张改朝、李立文、张银、高飞、陈帅

成 员:基层科、法宣科、法援科、矫正科、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区律师协会、区人民调解协会、各司法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郭玉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基层科,联系电话:808857038212,负责与全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各牵头部门对接、方案制定、工作协调、检查督导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主动作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放到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动,勇于担当,精准发力,强化落实,为服务疏解整治任务做出新贡献。

(二)因地制宜,坚持需求导向。立足于疏解整治各项任务、重点工作,加强与任务牵头部门的沟通,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因需施策、发挥职能,突出工作总体部署,切实满足疏解整治行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需求。

(三)维护公平,坚持依法依规。着眼于疏解整治任务的紧迫性、复杂性,确保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便捷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切实维护疏解整治行动各方的合法权益,保障疏解整治任务的高效有序进行。

(四)协同推进,坚持创新发展。创造司法行政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新方式、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行业力量,强化主体责任,整合系统资源,形成推动司法行政服务疏解整治工作的强大动力。

四、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

根据司法行政职能,确定四项主要工作任务,落实十二项具体举措。

第一项任务:开展疏解整治法治宣传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带领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理解、配合疏解整治工作,促进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具体措施:

1、开展建设美丽城市副中心,做讲法治守秩序的好市民主题宣传活动。以区法治宣传领导小组为统领,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主题,结合违法建设拆除、打击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等专项行动,在全区广泛开展建设美丽城市副中心,做讲法治守秩序的好市民主题宣传活动,全面营造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氛围。

责任领导:高 飞 责任人:果松霞

主责科室:法宣科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2、开展疏解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拆迁类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宣传挂图和海报,在全区近600个村(社区)的法治橱窗张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全区市民进行宣传,正面引导基层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公民义务。营造有利于疏解整治的法治氛围。

责任领导:高 飞 责任人:果松霞

主责科室:法宣科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第二项任务:开展疏解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发挥人民调解的组织机构优势、人员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抓早、抓小、抓预防,守护一方和谐,促进一方安宁。

具体措施:

1、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人民调解专项排查。组织全区640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323名在册人民调解员,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根本目标,聚焦疏解整治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专项排查由区局制发工作方案,各司法所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加强对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的专项培训,让人民调解员做到三清楚五做好,即清楚本区域疏解整治的具体项目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本区域原有矛盾纠纷隐患是什么,做好矛盾排查、纠纷登记、心理疏导、调处化解、隐患报告。

责任领导:郭玉明 责任人:基层科长 各所长

主责科室:基层科、各司法所 协办科室:人民调解协会

2、建立疏解整治疑难纠纷调解团开展攻坚化解活动。依托人民调解协会,整合全区调解资源建立疏解整治疑难纠纷调解资源库,为各司法所积极配合开展矛盾调处工作,对疏解整治排查出来的疑难矛盾纠纷开展攻坚化解活动。攻坚化解采取包案和挂帐督办制度,各司法所所长和分管调解工作人员要带头包案,定期化解,确保疑难矛盾纠纷能够得到成功化解。

责任领导:郭玉明 责任人:基层科长 各所长

主责科室:基层科、各司法所 协办科室:人民调解协会

第三项任务:开展疏解整治法律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司法行政统筹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势,形成区级有团、镇街乡有队、村社区有组的三级法律服务团队,为疏解整治地区群众提供全天候、无死角的法律服务。

具体措施:

1、组建三级法律服务团队。依托区律师协会,组建区级法律服务团,按照服务类型分为律师服务团、人民调解服务团、公证服务团;按照疏解整治专项任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为疏解整治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各乡镇(街道)司法所结合疏解整治具体任务,整合优势资源,在乡镇(街道)组建法律服务队,在疏解整治实施的具体点设法律服务工作组。根据疏解、整治任务的不同特点,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工作。引导本辖区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责任领导:郭玉明、张改朝 责任人:基层科长、刘艳荣

主责科室:基层科、法援科、公证处 协办科室:人民调解协会

2、加强法律服务热线咨询和引导。在疏解整治周边地区通过条幅、海报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12348法律咨询热线,提升热线知晓率;加强热线值守律师的选配,配备业务能力、责任意识强的律师;加强对值守律师的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值守律师对于疏解整治法律法规熟悉程度,提升咨询效率和群众满意率。

责任领导:陈帅 张改朝 责任人:陈松波、刘艳荣

主责科室:法援中心、法援科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3、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落实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制度,配齐配强疏解整治地区村居法律顾问队伍。加强村居法律顾问管理,保持通讯畅通,确保随时为村居委会和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发挥村居法律顾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围绕疏解整治各项重点任务每月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于集中整治时期,适时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责任领导:张改朝 责任人:刘艳荣

主责科室:法援科 协办科室:律师协会、各司法所

4、加强疏解整治地区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强化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工作,开展法律援助示范联系点建设活动,进一步促进联系点作用有效发挥,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影响力。

责任领导:张改朝 责任人:刘艳荣

主责科室:法援科 协办科室:法援中心、各司法所

5、加强疏解整治地区公证工作。加强公证工作统筹协调,积极开展公证机构进疏解整治地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引导公证行业为违法建设拆除、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疏解区域性市场等专项行动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促进疏解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责任领导:张改朝 责任人:刘艳荣、翁庆国

主责科室:法援科、公证处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第四项任务:开展疏解整治法治保障工作

强化主责意识,引导服务管理对象在疏解整治行动中发挥正能量;强化全区一盘棋观念,打破区域界限,形成跨区域协同执法的应急机制,提升法治保障水平。

具体措施:

1、加强律师疏解整治地区案件协调和指导。强化律师执业管理,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严格依法依规案件。全面落实律师重大、群体性案件报备制度,加强与属地牵头部门的沟通联络,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及时了解律师疏解整治地区案件情况,指导协调重大敏感性、群体性案件。对在案件中以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责任领导:张改朝 责任人:刘艳荣

主责科室:法援科 协办科室:律师协会

2、加强疏解整治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加强对疏解整治地区拟适用社区服刑人员的调查评估、居住地核实工作,严把入口关,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抓好疏解整治地区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宣告、居住地变更、集中教育工作,关注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结合疏解整治地区政策规定,通过见面谈话、分类教育等形式有针对性加强政策宣讲、思想引导和专项教育工作,围绕全年重大安保活动,落实教育稳控责任,对有困难的人员开展人文关怀工作,防止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

责任领导:李立文 责任人:张范杨

主责科室:矫正科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3、做好疏解整治地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各司法所做好疏解整治地区刑满释放人员释放衔接、帮扶救助工作,落实疏解整治地区属地管理责任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发挥帮教小组作用,加强疏解整治地区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排查和情况了解,做好日常走访、谈话、政策宣讲等工作,重点做好疏解整治地区三无及特殊老病伤残人员的帮扶救助和人户分离人员的衔接帮教,对重点人中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及时通报公安派出所和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对生活困难人员及时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服务全市疏解整治工作。

责任领导:李立文 责任人:张范杨

主责科室:矫正科 协办科室:各司法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统筹推进。区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调解决问题。各分管部门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指挥协调,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各主责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各涉及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各科室处所要把服务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各项行动牵头部门沟通,找准服务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的结合点、切入点,摸清情况,主动介入,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法规的培训。

(二)细化措施,务求实效。各科室要根据区局总体安排,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制定落实工作时间表。要针对不同的疏解整治行动,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服务保障应急工作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凸显司法行政部门的作用。要立足于出实招、见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落实保障,建立机制。各科室要将服务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要着眼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重点工作推进中统筹考虑人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综合服务保障措施。要加强政策创新,对探索形成的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性成果,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规范、有序推进。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5

建立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针政策和部署要求,以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为前提,以推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务监督工作水平,强化“三资”科学化管理为目的,着力解决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在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服务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立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和使用好街道现有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整合各种资源,实行街道纪工委、经管部门、三资委托中心合署办公,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实现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集中管理、服务和指导。

二是工作规范有序。在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工作调度、学习培训、审核把关、处置答复、民主评议、奖惩考核等行之有效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约束村监委会成员行为,激发工作动力,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高效、规范、有序开展工作。

三是政策服务支撑。搭建政策、业务咨询平台,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出台保护和责任追究机制,按照“七有”标准落实工作场所和工资待遇,解决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

四是上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街道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管服务中心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好上级政策部署执行不到位、基层“工作无腿”的现象,形成区、街、村三级共同抓好村务监督的合力,不断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上水平。

三、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一)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进行协调、检查、考核。2、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日常工作指导、定期业务培训和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解决、答复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3、受理对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投诉,防止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4、保障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正确行使监督权力,保护其不受陷害、打击报复。5、对各村(居)重大事项决策、现金收支等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

(二)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农村“三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机制,建立配套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集体一切收入、开支由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固定银行统一管理、审核。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三资”民主决策全过程监督,定期组织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并报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备案。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程序监督,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二是加强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认真梳理村级重大事项和一般事务,按照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民主公开的要求,制定村级事务管理流程。重点推广村重大事项由村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管理方法,加强对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监督。

三是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制定出台街道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村监会反应问题及工作意见建议台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定期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培训,积极推行程序式监督、参与式监督、审核监督、评议式监督等方式,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明确职责、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和方式。按照“七有”标准要求,加强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软硬件设施,全面落实村监会管理会成员待遇,建立村监委会成员保护机制,对打击报复监委会成员的相关人员,一经查出,严肃处理,保证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正确行使监督权力,调动和激发村监会成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强检查考评管理。制定《村监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对村监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村监会成员不履职不尽责或有违反政策、违纪违法行为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撤职等处理,对工作突出的,开展“群众满意村务监督委员会”争创活动,树立典型示范,促进面上工作开展。

四、方法步骤

(一)筹备工作阶段

制定和印发《关于建立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建立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纪工委书记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实行街道纪工委、经管部门、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组建街道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悬挂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牌子,由纪工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纪工委副书记或经管站长担任中心副主任。

(二)组织实施阶段

举办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关于村务监督,“三资”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相关知识培训。制定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办事指南、中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中心人员分工和办事流程等制度,设立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监督电话和服务电话。建立会议记录、财务管理、重大事项终审、各村(居)公开事项等工作台账,及时、真实、具体、全面记载每项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

由区纪委对建设的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进行检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适时召开总结汇报会,积极探索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新方式新机制,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建立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工作,是今年区纪委创新性工作之一,是全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各试点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村务民主服务中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要大力宣传建立村务民主服务中心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该项工作,积极参与并支持该项工作,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营造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2、落实工作责任。区纪委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全程跟踪掌握建立情况,及时解决有关的问题;试点单位纪工委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的具体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经管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居)民主监督服务中心相关业务的专业指导,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查监督。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6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举办这次旨在进一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了解全国、全省实施公务员法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就实施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研讨,明确下步工作初步安排的专题培训班,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就要结束了。下面,我对这次培训作一简要小结,并就下步工作讲些具体意见。

一、培训的基本特点

这次培训班,是公务员法颁布以后,在全市各级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上,首次举办的集中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全国、全省实施公务员法专题研讨班结束,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及时将情况和工作建议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后,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我市实施公务员法特别是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举办较大规模的培训,并围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采取包括专题调研、摸清底数、巩固“三项清理”成果等一系列实际步骤,这充分体现了市里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虚实结合。培训期间,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廖伦志同志在研讨班开班时作了动员讲话;市人事局副局长田渊同志就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和重要意义进行辅导;市人事局助理调研员、公务员管理科科长刘朝文同志对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讲解。这次培训,既学习了法制理论和公务员法本身,也从基础性规定和实体性规定两个层面,在理论上获得了新的收获,在操作上明确了新的措施。

(三)研讨充分。参加研讨的同志分组结合实际就公务员法实施范围和人员登记问题、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政策完善进行了讨论。这次研讨是在今年9月下旬全市人事系统开展公务员队伍和编制管理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情况掌握、还是问题分析,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克服了就事论事、宽泛空谈等问题。通过研讨,大家对公务员法及其实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把握。

二、学习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学习新知识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收到了明显效果。大家普遍反映:深受启发,收获很大。

(一)对公务员法基本内容的学习上升到了新的层次。通过授课辅导和学习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法18章、107条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基础性规定。主要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务员的范围、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公务员主管部门以及违反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等。二是关于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处分、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等。这些内容既有实体性规定,也有程序性规定,还有很多制度预留空间。

(二)对公务员法具体规定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水平。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法体现了要建立的四个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竞争择优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了公务员制度的功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制度具有六种功能:选拔配置功能、更新功能、监控功能、保障功能、开发功能、激励功能。

(三)对公务员法继承创新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大家普遍反映,公务员法以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既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发展和特点。一是创新了公务员分类制度,在分类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公务员的职务、职级,为公务员职务管理的其它环节奠定了新的基础。二是通过创设聘任制与任期制,创新了公务员队伍的更新制度,优化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功能。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对领导成员职务实行任期制,这是公务员法立法中对公务员更新机制最大的变革。三是从法律地位上,确认将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作为晋升方式之一,通过优化工资制度安排,创新了公务员激励制度。另外,还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

三、近期的初步安排

为贯彻实施好公务员法,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公务员法实施大会。省委、省政府已于前不久对我省公务员法的实施作出了初步安排,并将于12月中旬召开全省公务员法实施大会,对全省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贯彻实施好公务员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的有关精神,全面把握实施公务员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全面把握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根据省上的初步安排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当前及近一段时间,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

中央明确规定,实施公务员法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共同承担。中组部、人事部商定:组织、人事部门关于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原有分工基本不变;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班子成员和重要领导干部进行管理不变;需要向立法机关汇报工作或者接受人大质询,属于政府职能,以政府为主更有利,涉及执行公务员法和公务员管理的对外交流等工作,由人事部门出面,组织部门积极配合。

为切实加强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专门成立了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在中央组织部部务会、人事部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实施公务员法的统筹协调、制定方案、督促检查等工作。目前省上已经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市、县(区)也将比照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

(二)强化学习宣传,组织专题培训

学好公务员法,是贯彻实施的前提和保证。要把学习公务员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作出安排。要在全体公务员中进行公务员的普及和轮训,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公务员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力求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懂得公务员法,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公务员法,广大干部知晓公务员法,人民群众了解公务员法,将公务法的学习提升到新的层次,对公务员法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理解公务员法的内容达到新的高度。各县(区)公务员主管部门也要根据中央和省、市的统一安排,抓紧制定培训工作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加强对公务员法的培训,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三)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

中央和省实施公务员法的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同意,将于近期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注重思想引导,夯实工作基础,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总的考虑是首先在纳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实施,然后再明确哪些单位参照管理,继而在参照管理单位实施。20*年,重点是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等入轨运行工作。大体实施步骤如下:

1.明确公务员法的实施范围。公务员法对列入实施范围的机关作了明确规定,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等“七大机关”。

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公务员法没有将其机关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主要是考虑到有利于发挥其独特作用,方便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要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有关问题待中央明确后再行布置。

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后,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是否纳入公务员管理,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审批和管理办法,导致各地在审批时掌握的标准不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批的部门不统一。二是审批机关的权限不统一。三是审批的标准条件不统一。四是依照管理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不统一。中央要求,各地要根据中央审批办法规定,对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重新确认或审批,符合条件的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要进行调整。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机关,要认真执行公务员法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能搞“两头占”。

2.严格进行公务员登记。公务员法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明确谁是公务员,所以要在列入公务员范围内的“七大机关”进行人员登记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素质,关系到广大公务员的切身利益,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中央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依法办事,坚持标准。要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实施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公务员登记必须符合公务员的法定条件。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登记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核准登记对象,履行登记程序,避免走过场。今后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都要按规定实行登记。二是要区别情况,分步推进。公务员登记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三是要自上而下,积极稳妥。登记工作要自上而下进行,以保持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按照中央的计划,20*年上半年,完成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市级以下机关原则上在20*年年底前完成。编制管理部门要会同公务员主管部门,抓紧研究解决公务员法实施中涉及到的编制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类编制的适用范围。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

3.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确定职务与级别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环节。合理设置和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是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和《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今后要按照这些规定,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确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对超出的职数,要采取措施,逐步消化,达到规定的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数。

要完善职位分类设置。公务员法根据公务员职位的特点,设置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对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职位类别,中央的要求是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尽快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在专门规定出台之前,现有人员统一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进行管理。各专门规定出台后,要认真做好人员的职位转类工作,按照规定重新确定职务和对应的级别。

4.完善非领导职务设置与管理。非领导职务是一个单独的职务序列,主要体现不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为公务员提供更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阶梯。从目前的情况看,要着重解决好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政府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的比例不合理,职数太少,不能满足人员正常晋升及转任的需要,造成突破限额的情况较多。特别是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因年龄等因素转任为同级非领导职务后,容易突破限制的问题。二是同级机构由于编制数规模悬殊,按领导职数的同一比例确定非领导职数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引起不少矛盾的问题。三是乡镇不设正、副主任科员,使乡镇机关缺乏激励手段,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与法律衔接的问题。如将卸任的乡镇长明确为科员职务,则容易违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降职的规定,现在不少乡镇都是采用享受正副科级待遇的方式处理。

5.认真进行工资套改。在公务员登记和确定职务与级别的基础上进行工资套改,是实施公务员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和中央原则同意的工资改革方案,这次工资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和建立新机制,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改革和规范工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简化基本工资结构,适当增加级别,合理设置工资标准,适当拉开工资差距,实行级别与待遇适当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县(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行工资政策倾斜,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功能明确、关系合理、正常增长的基本工资制度,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稳定公务员队伍。

6.做好其他单项制度的实施工作。自20*年1月1日起,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按照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管理制度。中央和省上将在做好实施方案部署工作的同时,抓紧研究实施上述管理制度,市里也将出台规范性文件。当前,重点是要特别注意抓紧做好录用和考核两个单项制度的实施工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认真搞好清理,建立制度体系

公务员管理的一些具体环节和要求,要通过制定配套法规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来加以规范。中央要求,做好公务员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要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把握时机,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的安排,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大体分三个层面推进:一是对于多数立法基础比较好的配套法规文件,如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核、交流回避等,要尽快研究出台;二是对问题比较复杂或应超前考虑的制度设计,需要深入研究论证或者经过试点积累经验后出台的配套法规文件,如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办法,公务员聘任制度等,要在公务员法实施后二至三年内完成;三是对公务员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研究,探索总结,及时制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规定。

组织人事工作的很多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与公务员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维护法制统一和公务员法的权威,要对照公务员法,对干部人事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与公务员法的规定和提法不一致的,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中央和省、市均已着手开展此项工作,各地、各部门也要同步认真搞好清理,力争在20*年1月1日公务员法实施前完成。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7

法律服务工作涉及业务科室多,职能分散,人民调解、如律师、公证、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等,我局注重把各业务处室及司法所职责落实到位,相互间协调一致、团结协作,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实效。

(一)加强人民调解,为社区营造和谐氛围。人民调解工作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作用,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了一系列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扩大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深入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推进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和信息预警工作,人民调解组织覆盖所有社区、村居。二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人民调解浓厚氛围。2011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后,我们以学习、宣传和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着力提高广大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举办了《人民调解法》宣传月、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启动仪式;表彰了全区“十佳人民调解委员会”、“十佳人民调解能手”和2009-2011年度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利用每月一次的“18”法律广场、“民调月”等活动,深入社区(村)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三个第一”,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细划矛盾纠纷责任单元,在村民小组、社区楼幢、企业车间等领域建立纠纷责任区和信息员队伍。建立社区、村(居)每周排查、街镇每半月排查、区每月排查工作机制,使纠纷在源头上“第一时间被发现、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介入调处”。

2012年,____区司法局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区调处中心获全省首批“规范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全市综合考核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可喜成绩,其中,纠纷调解工作和基层司法所建设工作均获单项第一名,并且代表全市接受了省调处成功率考评;罗加林等3名同志分别被司法部和省、市授予“调解能手”荣誉称号。11月份,“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暨区县大调解中心实体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徐锦辉副市长等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我区在人民调解工作和推进大调解中心实体化运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等领导同志相继来____视察调研;市司法局先后在我区召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创建省优秀司法所工作现场推进会”。

(二)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以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为落脚点,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形式,大力实施普法品牌建设工程,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保障力度。建立了13支共171人的普法讲师团和普法联络员队伍,各街镇成立了普法小分队、法制文艺宣讲队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依托区文化馆、街镇文化站,全区组建了业余演出队伍、小分队20余支200多人。利用各种时机,深入社区、村(居)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二是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建设品牌。2011年,创办了《____法治农民画画刊》,并向全区所有街镇社区(村)发送,5月份,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并成立了“____法治农民画画刊编辑部”。在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以“____法治农民画”为载体先后共创作、编印____市法制宣传挂图27000余份,并发放到全市所有社区、村居。区法宣办和区综治办还创办了以“防盗、防抢、防骗、防火”等治安防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____年“法治农民画年历”30万份,分发给全区每家每户,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并以____法治农民画为主要载体,加强以法治农民画灯箱大道、法治农民画广场、法治文化小区、法治文化社区、娃娃农民画院为内容的冶山法治文化镇建设。三是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作用,将传播法治精神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紧密融合,结合开展“法律六进”、“法律人在行动”、“18”法律广场、“12.4”法制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广场活动。并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宣传志愿者、普法宣传员走进社区、村居,深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11年以来,我区“18”法律广场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12000余人次,免费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20000人以上,在全区公民中不断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四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创建过程中,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强化社区、村(居)法治文化平台建设,以社区、村(居)委会办公楼为中心,建立村(居)民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律咨询室、法制文艺活动室、调解室等。各街(镇)、村(居)以交通主干道为轴心,设立了法制广告灯箱或法制宣传标语,既美化了农村道路环境,又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三)加强工作站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工作围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优年”主题,加强窗口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工作目标,使贫困弱势群体享受到法律的公正。2012年,区法援中心获全省“十佳法律援助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妇联授予“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称号、中心承办的“周某工伤赔偿案”入选“江苏省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例”、“许某等187人劳动报酬案”等9件案件被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列为资助案件。一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加强对基层法律援助站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从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在《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的基础上,将六类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免于经济审查的十二种情形,做到对社会和受援人公开透明。二是切实提升“窗口”形象。加强对区法援中心和街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硬件建设,营造优质的接待环境。三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利用街(镇)、村(居)平台,加强对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和程序等内容的宣传。结合特定的时期,组织咨询活动,向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材料,为群众解答疑难法律问题。

(四)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贯彻落实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关于法律服务“四万”工程和“双进双联”活动的一系列要求和指示精神,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为主题,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深入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一是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开展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幸福为主题的“双进双联活动”,深化“法律服务进园区联千企、进社区联千村”工程。整合法律援助、公证、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职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民事、刑事、劳动争议等案件工作,严格依法办理各类法律服务投诉案件,不断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二是服务政府依法行政。落实政府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团建设,并积极向街(镇)发展。围绕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共事务管理、处置突发事件等,强化法律服务行业保障科学发展的职能,从源头防范和化解行政争议。三是不断强化公证职能。公证工作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窗口形象显著提高。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取得了良好业绩。2012年,办理农村土地复垦招标7宗,安置房建筑招标4宗;参与街镇万顷良田改造安置房、工业园区建设拆迁安置房、公租房分配2676套。公证员时常放弃节假日,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公证,有效预防和钝化了大量社会矛盾,公证维稳职能得到显现。此外,公证处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2012年,全市公证工作规范化建设成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我区公证处规范化建设现场,提高了我区公证工作的知名度。

(五)夯实基础,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加强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队伍建设为根本、业务建设为目标的司法所建设工作。为司法所配备了电脑、摄像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2012年,为全系统所有人员配发了服装。大力开展省优秀司法所和“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司法所履职能力和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水平。2012年,在市司法局评定的全市5家“五星级司法所”中,金牛湖、冶山司法所名列其中,雄州等6家司法所被评定为“四星级司法所”。冶山司法所被评为区十佳政法单位。

__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区实施“____”规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青奥赛事筹办的决战之年。从当前形势看,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但是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社区、村(居)的民主法治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与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期盼还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司法所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近年来,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基层政法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员少,工作负担过重是司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他们既要履行司法所的9项工作职能,又要服务地方政府,参与各项政府行为,工作任务非常重,司法助理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性不够明确。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同律师制度一样,一方面成为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独立的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运行,另一方面,基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所特有的任务、体制和发展水平,它与实行市场机制的各类中介组织乃至同律师机构都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定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基层法律服务在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是社区工作者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弊病与矛盾日益显露,又加以各个部门均打着“某某进社区”的旗帜,将所有冠之“社区”二字的工作推向基层,推向社区,更使社区基层组织的工作量过多,负担过重,从很大程度上讲,社区居委会还充当着“政府的触角”的作用,形成了“上面千

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社区工作者要完成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工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自身的自治及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四是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专业人才不足。加强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是保证社会稳定、依法治区的基础,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革与建设的先决条件。但目前,专业人才缺乏,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少部分地区的进社区工作难以深入推进;目前,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基层基本上是由司法所承担,由于司法所人员编制的局限,这在根本上造成了供需双方比例的严重失调,而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业务发展,也不可能把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社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对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和管理体制也造成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公益性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辅助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要进一步的规范运作体制、加强制度建设。而且根据这项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坚持基层法律服务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对郊区和城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以分类指导,调整基层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科学界定基层法律服务服务在整个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法治工作中的地位。从大局出发,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完整、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的效能。持续推进“双进双联”深入开展,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不断创新机制载体,更好更快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完善社区法律服务的对接机制,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网络在线服务和延伸服务,拓展法律服务内涵。加强资源整合,打破地域界限,开放式吸纳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机构进驻,进一步提升社区法律服务品质。

(二)按照司法所发展规划,夯实工作基础。把司法所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全面理顺管理体制,把双管制全面引向垂直管理,使其与现行的法治建设相适应,与现有的工作职能相配套。通过司法所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增强自身的业务承载能力,尽可能地消化社区涉法问题。

(三)提高社区成员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要充分利用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在各社区的组织网络、资源网络、信息网络,采取方便快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现代网络传播手段在社区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形成法治理念和意识。

法务的主要工作篇8

2006年全市商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全市机关效能建设暨民主评议动员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商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全市商务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转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商务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但从2006年度民主评议结果看,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去解决。2006年我局在市本级的16个参评部门中排名第9位,参评的17个县级商务部门平均排名第14位,2006年是各县商务局评议成绩纳入我局成绩的第一年,由于县级商务部门平均排名落后,影响了全局成绩,致使我局民主评议降低了4个位次。从全市参评的17个县级商务部门的评议结果看,仅有宁晋县、南和县商务局取得了第6名和第5名的成绩,其余各县的排名都在半数以下,有4个县级商务部门排名为到数第一,有53%的县的排名在倒数第3以下。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政风行风建设的大局意识。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县级商务部门的领导班子观念不领先,认识上不去,措施不到位,对抓政风行风建设没有完全上心用劲。反映在工作上办法不多,力度不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有些县级商务部门的一把手还没有真正把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当作“主官”工程,做到常思于脑,常挂于心,常落于行。二是有些县级商务机构刚刚组建,个别县级商务部门职能整合仍未到位,影响了商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商务宣传工作还不到位,使社会名界和群众对商务工作的职能、职责还没有充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主评议的成绩。四是一些县在定点屠宰、酒类监管执法中,监管不到位,并且有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影响了商务工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2007年的政风行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全市商务系统各部门特别是县级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全市商务系统要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把政风行风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落实制度,强化责任上。各县(市、区)商务部门要按照市县民主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办法,要做到一把手下亲自抓政风行风建设,把民主评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同商务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把民主评议工作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任,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各县(市、区)商务局2007年度民主评议活动实施方案要于5月底前报市商务局民主评议活动办公室(地点:纪检监察室,联系电话:2679554)。

二、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推动民主评议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抓好成果巩固,推动民主评议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市商务系统要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同时,注意消除工作中的死角,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好。二是要加强信息交流,各县(市、区)商务局在开展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抓典型、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以信息的形式上报市局民评办,由市局民评办转发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在全市商务系统进行推广,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各级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商务工作的职能和工作中的亮点,要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的联系制度,要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多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社会各界对商务工作的认知度,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四、高起点、高标准,扎扎实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各县(市)商务局要克服商务部门刚刚组建,工作还未理顺,头绪多,任务重的困难,要向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看齐,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作法,狠抓责任制的落实。贯彻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力促全市商务系统民主评议工作晋位争先。

五、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定点屠宰、酒类监管执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我们的商务形象。因此,加强对定点屠宰和酒类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十分必要。各县(市)商务局要强化执法培训、考核,严肃工作纪律,要坚决纠正和制止行业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行为,避免发生重大违纪案件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事件的发生。要教育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要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上一篇:初等数学研究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年末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