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专业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09 17:27:09

法务专业要求

法务专业要求篇1

【摘要】 在我国,法务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面对国际和国内旺盛的人才需求,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非常必要。本文着重对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培育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法务会计;专业设立;高等学校

法务会计( Forensic Accounting)是为处理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或非诉讼事项,运用会计和审计知识,将证据规则与调查结果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诱因是内部股票舞弊案和信贷行业丑闻。20世纪80年代我国检察院系统率先设立了司法会计部门,这可以称为我国法务会计实务的开始,之后在处理经济纠纷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目前我国的法务会计教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法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以为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依托高等院校良好的办学资源,加强法务会计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法务会计人才,催生法务会计专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导向应该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越大,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就越大。随着全球化特征的舞弊和腐败进入“高发期”,会计解释上的法律问题也日趋明显,法务会计异军突起,为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国外的实践证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克星。目前法务会计人才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非常抢手。根据199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综合调查,法务会计已经进入美国20大热门行业与职业中的三甲之列,并被预测为21世纪最热门20大行业之首。2002年,法务会计更是被美国人评选为“最保险的职业发展排名”的第一位。

法务会计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已经显示出其生命力,它沟通了会计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经济案件提供了有利帮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经济纠纷,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和查办这些案件需要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法务会计人员参与,法务会计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法务会计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势在必行。

(二)法务会计教育的近乎盲区无法响应市场需求

对与越来越高涨的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是我国落后的法务会计教育。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严重滞后,法务会计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1年9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试办了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方向,这可以看作是法务会计教育的开始。我国目前在法学本科专业中进行法务会计选修课教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政法院校和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尚未建立正规的法务会计本科教育体系,法务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也仅在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有,且人数比较少,至于博士生教育则仍谓空白。对于在职注册会计师的法务会计知识培训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罗阳,2005)让人稍感欣慰的是2005年复旦大学招收首批MAPCC(会计硕士学位)学员,首次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专业。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法务会计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举办的企业法务会计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也将于2006年9月开班,但招收学员规模有限。总体来看,法务会计教育相当滞后,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必然阻碍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在美国至少有25至30所大学或学院提供了法务会计的课程,我国与之的差距是巨大的。作为掌握较多教育资源的我国高等院校理应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承担培养法务会计人才的责任。

二、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体系安排的建议

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培育等。目前法务会计专业主要面临的是两大困境,一是没有专门的教材体系;二是没有专任的教师。

(一)专业层次设置

我国高等院校可考虑多层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可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除去单设专业之外,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应该考虑在会计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当然每个教育层次的培养重点和目的是有差异的。专科、本科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满足市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为法务会计教育输送师资,也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人才。

(二)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专业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法务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合格的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业务素质:1.精通会计和审计知识;2.掌握法律法规知识;3.具备辨别舞弊的能力;4.灵活运用调查技巧,包括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职业敏感性以及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沟通能力;5.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舞弊方式及特点。职业道德方面:客观、公允、合理、合法是对法务会计人员工作的要求。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充分体现对法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设置依据

法务会计涉及学科广泛,它是全面吸收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学原理特别是证据学的基本理论,也吸收了审计学中部分审计的技术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某些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将法律和会计等知识简单的融合和叠加,它的内容具有自己的特色。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是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法务会计内容范畴。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前已叙及,对于法务会计的内容,盖地(2000)、卞继红(2003)、寿纪堂(2003)等人均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目前国内这些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内容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税务会计(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相应地,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涵盖这些内容。

2.我国法务会计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

以本科教学为例,需要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应该有:

低年级:会计学原理、逻辑学、法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保险学、经济法规(应该包含税法、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等经济类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筹划、民法实务等。

高年级: 高级会计学、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诉讼实务分析 、合同的风险及陷阱防范、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法务会计案例、证据调查学、犯罪学、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专业英语等。

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其不同与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加以修正。

(四)法务会计专业的师资培养

目前高校可以选择对法务会计感兴趣的相关专业现任教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聘请国际、国内法务会计教育专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外聘法律界或注册会计师实务界的专家或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法律或会计工作者任教。相信随着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师资不再是问题。

三、需要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法务会计专业的从属性

法务会计是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很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法务会计专业是应该从属于法学还是会计学呢?操作中是在会计学院还是法学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呢?对此人们想必会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以为与其争论不休不如在尝试中得出结论,可以选择二者通行的道路,即会计学院和法学院均可以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生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结果是判断两种道路孰优孰劣的根本标准。

(二)现阶段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滞后,是不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不可逾越的障碍

目前不仅法务会计教育落后于实务需求,对法务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滞后于实务的发展。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是现阶段有关法务会计的著作和论文屈指可数。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争论阶段,关于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职能、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信息报告比较权威和一致的看法还没有形成。而且因为法务会计服务的对象和目的特殊性,其理论体系必然有别于相对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也不能照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这必然导致专业核心课程《法务会计》不同教材的内容会有分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法务专业要求篇2

(一)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校部分大三本科学生500人进行调查。其中,护理专业65人、中西医专业95人、口腔专业28人、药学专业35人、临床及相关专业255人。

(二)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的需求、实验教学的需求。采用SPSS13.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在各种需求之间的差异性。

二、结果

(一)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结果。表1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学时以及各章内容要求都不同。临床医学及其各专业方向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总需求量较大,并且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比其他专业高。大部分专业在自然环境与健康、职业环境与健康、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等章节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重相对于其他专业偏大。

(二)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内容分配比例需求结果。表2显示,总的来说,各个专业对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这6部分内容的教学需求所占比例较偏高,但每个专业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与方法、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中医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会因素与健康;口腔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药学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临床医生的作用;护理专业偏重于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食物与健康、行为与健康、社区预防服务与临床预防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三)不同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需求调查。各个专业对预防医学实验需求不同:临床及相关专业对开设社区卫生服务见习的需求最高,其次开设统计上机实习和疾病控制中心见习,社会实践需求最低(χ2=13.42,P<0.05);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社区卫生服务见习次之,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8.93,P<0.05);药学专业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最低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χ2=18.23,P<0.05);口腔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实验需求最高,其次是社会实践和社区卫生服务见习,对疾病控制中心见习需求最低(χ2=21.83,P<0.01);护理专业对社区卫生服务见习需求最高,其次是统计上机实习,疾病控制中心最低(χ2=23.64,P<0.01)。对于同一实验不同专业需求不同。对于实验室实验: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χ2=15.98,P<0.05);统计上机实习:临床相关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口腔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5.90,P<0.01);疾病控制中心见习:临床相关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χ2=22.19,P<0.01);对于社会实践:口腔专业>临床相关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χ2=13.65,P<0.05);社区服务见习:护理专业>临床相关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口腔专业>药学专业(χ2=25.47,P<0.01)。

三、讨论

法务专业要求篇3

【关键词】发行上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想通过发行上市将企业蜕变为“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扩大融资渠道和提升品牌价值的目的,进而将企业做大做强。然而,根据中国证监会最近几年公布的审核数据,我国拟上市企业因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问题而被否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企业发行审核的失败必将引起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视,也必将引起社会对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学校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培养的摇篮,更应根据经济市场环境和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企业发行上市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对拟上市企业在主体资格、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股本结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独立性及募集资金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审查要求。根据其内容实质,可将这八方面进一步归纳为财务要件和非财务要件[1]。财务要件方面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基础和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能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2.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这是发行上市过程中最核心、最实质的问题。

3.企业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是否合理、有效。

4.信息披露方面,要求最低应披露企业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非财务要件方面又从企业主体是否具备上市资格,企业日常运作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企业是否在人员、业务、资产、财务、机构方面做到“五独立”,企业是否依法履行社会义务、恪守社会职责等方面来对企业上市发行进行审核。

二、从企业上市要求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根据我国企业发行上市要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想破茧成蝶、实现质的蜕变,需要跨越证监会设置的一道道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关卡。这不仅是对拟上市企业的考验更是对拟上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考验。财务管理人员要想成功地带领企业改革上市,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深厚的综合素质能力及运用能力,即可以用“厚基础、宽口径、有道德、重创新”来归纳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与素质。具体来说,可以分解为以下几方面:

1.“厚基础”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深厚、广博的通识知识理论。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方法(包括英语、语文、计算机、数学等)的运用;熟知国际、国内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改制重组是否合法、上市申报材料书写是否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财务与非财务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审核标准等都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上述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宽口径”是指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仅限于本专业。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以管理学为管理工具、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企业上市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企业上市过程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经济、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突破财务会计范围,进一步扩充到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范畴。

3.“有道德”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断加强。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上市企业不得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并进一步强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披露。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拟上市企业由于社会责任缺失而被否的案例,我们应更加重视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建设,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4.“重创新”突出强调企业财务人员在自我学习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全方位开放市场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出信息网络化、知识资本化、科技产业化、贸易国际化等特征。

相应地,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企业会计制度方面也不断出台新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与市场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最终及时有效地作出相关财务决策以指导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三、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及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我国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只有在确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相应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高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一)科学建立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要科学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先必须对社会需求做出系统分析。我国教育部目前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抽象,人才模式定位不够准确,与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各高等院校应本着方向性、前瞻性、统一性、创新性、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国际化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原则[3],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确立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浓郁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特色,因此,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企业IPO审核视角,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应大力培养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专门人才,且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将有关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专业课程列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整体结构。为了符合IPO审核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厚基础、宽口径、有道德、重创新”的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4]。

1.公共基础课。为了使将来向社会输送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扎实深厚的“通识”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开设一定数量、涉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学校可以采取“课堂+网络+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同时,将社会上与课程相关的等级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或职称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5]。

2.学科(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应充分其学科特性,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与相邻专业理论知识的衔接并充分体现各类学科基础课程的特色。从而使学生具有较为深厚和广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些课程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与贸易、经济法规以及公司战略与组织等学科领域,应设立的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宏、微观)、管理学、基础会计、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等、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

3.专业课。专业课承载着反映各院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任务,其主干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不得随意变更。专业课程内容应涵盖本专业核心知识点,并保证核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稳定性、适应性,避免各知识体系之间出现重复交叉。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可包括: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财务管理法规学、国际财务管理、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原理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开设的,具有灵活性特点。其授课方式既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是专家讲座、实务案例分析或实践教学等形式。专业选修课程可设置有: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财务软件应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税收与纳税筹划、咨询与鉴证服务、财会职业道德专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课程。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特性,各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既应该体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也应遵循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规律,不能过分追求创新[6]。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财务管理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转变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监督作用,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适用于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网上答疑与交流等教学方法[7]。同时,各高校还应致力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在实务工作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芳东.我国拟上市企业IPO发行审核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周萍,李占国.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27):71-72.

[3]邱玉兴.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7(8):85-86.

[4]张旭东.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J].会计之友,2008(26):87-88.

[5]王彤彤.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1(8):126-128.

[6]张惠忠.谈构建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6):91-93.

[7]陈玉珍.基于网络辅助教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重构[J].会计之友,2009(18):68-70.

法务专业要求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21-04

一、商务英语在高校的发展

第十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标志着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主办的两年一度的全国高校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已走过了20个年头。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由学科前零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中期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理论研究的混沌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理论研究的觉醒阶段(1994—1998秋)、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1998—2006)发展到目前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2007年初至今)(林添湖,2008)。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62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这些高校覆盖了中国所有高校类型,诸如:综合院校、财经类院校、外语院校、医学类院校等。商务英语专业已由目录外试办专业进入国家基本目录专业。专业的确立、发展与成熟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研讨会明确提出了开放经济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奠基石”。Brieger(1997)认为商务英语需求分析应着手于识别学习者所需求的一般语言知识和特殊语言知识范围及一般交际技能和专业沟通技能。Brain(2001)提出没有考虑学习者需求的英语语言课程设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挖掘专业发展潜力,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紧贴社会需求,本文作者对陕西和其他省一些地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关于用人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以期能从中得到启示,更好地改革高校现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毕业生,满足市场需求。本次调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情况?②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③企业对于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和毕业生类型的看法?④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能力需求?⑤企业需求调研的启示?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调查对象是西北工业大学EMBA2011级1班学员及MBA2011级1班学员和部分现在不同企业已工作三年以上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往届毕业生。EMBA和MBA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来自陕西不同的企业,其中也有部分来自其他省份,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所在企业的高管和中层负责人,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了解颇深,他们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部分在不同企业工作的往届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的参与是想从他们的角度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共有39人来自20多个企业参与了这次调查。这些企业是:金鹰商贸集团、华科体育福彩、北京化工、建设银行、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园、建筑集团总公司、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旅游集团广瑞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三新农电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西北公司、陕西华远医药集团、贵州飞机公司、西安水务集团水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嘉兴思源箱包有限公司、幸福航空、陕西省进出口公司、西安电梯厂、西安润拓商贸有限公司、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

2.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定性分析采用访谈。以John Munby(1978)的需求分析模型、Hutchinson和Water(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为指导,结合调查对象具体情况,作者设计了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成立了调研小组。为了确保样本性别比例、总体分布合适、均匀,根据文秋芳(2008)提供的随机数字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选出EMBA学员6人,男性4人,女性2人,并分别对选出的学员进行了小规模问卷调研和访谈,发现问卷潜在问题,诸如:措辞、顺序、难度等,及时予以纠正。2012年2月对西北工业大学2011级EMBA和MBA的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2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8月对西安部分企业员工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往届毕业生1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这次问卷调查总人数共42人,访谈人数6人。

三、问卷调研结果及分析

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由19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18个问题由7个单选和11个多选题组成,第二部分19题是开放式问题。在42份回收卷中,有效卷40份,男24人,女15人,1人未注明性别信息。调查对象的职务主要有:外贸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人事部主任、部门主管、部长、业务经理、采购专员、总监助理等,EMBA和MBA学员中工作长达20年以上的12人,5年以上22人,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6人,主要是往届毕业生。问卷问题1、2、3、6组成第一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对象所在企业性质、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原因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层次情况,统计采用SPSS v16.0,主要对頻数和百分比做了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覆盖了企业的主要类型,诸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合资等,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52.5%),也反映了国企在西部企业中的占有率。尽管如此,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仍占绝对优势(75%),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一个问题,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很大,也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而在众多需求,诸如:工作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形象、产品促销等需求中,工作需求则成为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重中之中,占(77%),因此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是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首选。关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层次,在懂英语的技术人员、英语本科毕业生、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商务英语研究生等选项中,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62%)。因此,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既满足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满足社会需求,还能顾及各个高校的师生资源呢。问题4、5、7、8、9、10组成第二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对象所在企业商务英语交流形式、商务英语交流领域、商务英语交流对象、交流对象的英语层次、使用商务英语的场合和使用商务英语的频度。问题4、5、7、8、9为多选,问题10为单选。第二分析组数据告诉我们:企业对于商务英语的需求主要是书面写作(41%)和口头交流(33%),其次是商务谈判,占16%。商务英语的使用领域主要是商业领域(49%)和技术领域(29%),工程领域次之,占12%。交流对象主要是美国人(54%)和英国人(17%),除英美以外讲英语国家的客户比例已15%位居第三。企业打交道对象的英语层次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普通职员(42%)和懂英语的技术人员(40%)。使用场合主要是办公室(68%),商务英语的使用频度累计百分比达(72.5%)。这一组数据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二个问题,商务英语目前在地方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商务英语在商业领域、技术领域和工程领域等不同企业的广泛应用,是企业开拓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二分析组多选题4、5、7、8、9调查结果位居前两项选项的示意图如下。

问题12、13、14、15组成第三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企业需要毕业生的类型、高等院校开设商务英语的必要性、各类商务英语考试证书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问题12为多选,问题13、14、15为单选。分析数据表明:从企业需求角度看,高等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必要性无可置疑(97.5%),既有英语语言文学背景,又有其他相关专业学习经历(34%)和具有工作经历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32%)最受企业青睐。对于各类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受调查企业并非非常看重,认为只是锦上添花,取决于不同企业的招聘条件要求,认为完全有必要的企业仅占5%。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所有企业都非常看重,认为必不可少,选择很重要和重要两项企业之和比例高达72.5%。这一组数据不仅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三个问题,企业对于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和毕业生类型的看法,而且进一步说明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渴望,也说明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分量。问题11、16、17、18组成第四分析组,主要统计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价。问题11、16、17为多选,问题18为单选。问题18是关于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数据表明:企业对于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能力并非非常认可,非常满意和很满意之和仅占17.5%。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企业选择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国际商务基本知识(46%)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某一专业方向体系的知识(29%)次数最多。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34%的企业都希望毕业生能具备日常沟通、商务活动口、笔译、做好文秘工作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综合能力。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集中在商务课程与英语语言课程充分柔和的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48%)和英语语言专业+相关商务课程(20%)。这组数据不仅回答了本次调研的第四个问题,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能力需求,即:目前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表明,企业对具备英语语言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备基本商务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呼唤和渴望知识结构复合、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新兴的复合应用型专业,对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责无旁贷。多选题11、16、17调查结果位居前两项选项的示意图如下页图表所示。

问题19是开放式问题,调研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40份问卷有18份填写,22份未填写,根据填写情况,及对西安标准电梯有限公司蔺总、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蓝总、建设银行许总、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邹总等的采访录音整理和西北工业大学EMBA和MBA学员培训负责人黄老师的访谈笔录整理更进一步确认了本次调研结果,认同了企业对人才的以下需求: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商务场合的口、笔译能力、商务知识的积累、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等,而且企业也愿意与高校联合,提供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培养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四、企业实证调研启示

通过实证调研结果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启示之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分级要求明确指出:“本专业学制四年,颁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获得语言类毕业证书,明确了商务英语归属于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项下,因此,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应贯穿于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本研究分析总结的启示之一则是创建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开放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完成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部分的培养要求;开放课程体系主要完成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中的商务知识要求。由于商务知识模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开放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课程体系可以是动态的、可置换性的。同时,不管是哪一个课程体系,都应包括《教学要求》中商务知识与能力模块中所要求的三门核心课程。这也吻合这次企业调研的需求,更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为什么说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三个模块一起形成相对封闭的课程体系呢?原因有三,一是这部分课程设置主要完成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部分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这部分课程必须包括《教学要求》中的9门语言类课程:语言学、综合英语、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跨文化交际、商务交际实践和英美文学通论。三是这部分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学学位特色。那么相对性体现在何处呢?与单纯的语言文学专业不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封闭课程体系如何能更好和商务知识课程体系衔接,以期共同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不仅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且培养具有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商务课程与英语语言课程充分柔和的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很受企业欢迎(48%)也正说明了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怎么能够做到充分柔和而又能达到其语言文化特色呢?教材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法的改革将会架构起两个体系间的桥梁。根据各高校开放式体系的课程设置情况,编写和补充封闭课程体系的相关教材内容。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与商务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方面,北京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法的改革方面都走在了前列。教学法上尝试以内容为依托的内容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使语言技能的学习,通过商务语篇的使用,和商务基础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学习的特色和专业的应用性。当然了,融合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情况以及开放体系的商务知识类型等综合因素。同时,如果条件许可,各高校可整合自身的资源,开设选修课课程群以满足不同模块知识的拓展、弥补不同专业由于课时限制而造成的知识欠缺或满足学生对某一模块知识的学习兴趣。启示之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者们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在措辞和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都基于一个共识,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企业调研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的复合应用型的多样化需求,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开放课程体系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各高校可根据学校招生的层次、学校资源优势、目标就业需求等综合因素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课程体系的分析,作者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模块培养模式类型做一简要归纳: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大商务课程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类课程体系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证书类课程体系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双学位课程模式;相对封闭课程体系+辅修学位课程模式;第一种模式大商务类课程指商科类学科基础课,不做明确的方向定位,培养了解商务知识的复合应用型通用英语人才。第二种模式的专业方向类课程体系可涵盖商科类不同的专业。一旦确定某一方向,课程设置将会相对稳定,相对封闭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也应相应融入一定比例此方向类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语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商务,在学习商务案例的同时操练语言。语言和商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三种模式中的证书类课程可包含国际国内的证书考试内容,如: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PA(注册会计师)等。前三种模式颁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证,授予文学学位。第四种模式的双学位课程是学生在拿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修完其他专业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外的课程学分,就可以获得双学位。第五种模式的辅修学位和第四种模式相似,是学生在修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同时,辅修相近专业,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辅修国际贸易专业,只需修完没有包含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课程体系内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即可拿到国际贸易专业辅修证书,这样既省时又有效。课程体系的不同模式只是反映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模式在教学过程、评价监控体系方面也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当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模块改革也要及时跟上,因为实践教学是体现商务英语专业应用特色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本研究通过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期通过需求分析对目前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规模的日益扩大,了解社会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增强高校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体现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者自身需求分析,及时调整、补充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建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Brain,G.Twenty years of needs analysis:Reflections on a personal journey. In Flowerdew J. & Peacock M.(Eds.),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3]Hutchinson,T.,& 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Munby,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5]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林添湖.商务英语理论研究要义八则——漫谈商务英语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海: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暨‘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2008[Z].

[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JK0293)

作者简介:张蔚,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法务专业要求篇5

【关键词】 法务会计; 职业素质; 原则

法务会计(Forensic Accounting)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而产生的一个会计新领域。法务会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接受委托,对经济利益冲突中所涉及的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或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运用专业知识,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形成法务会计报告,从而为法庭或仲裁机构或管理当局提供具有专业性、客观性及说服力的会计分析证据。近年来,随着财务欺诈与白领犯罪的加剧以及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丑闻的暴露,人们对法务会计更加重视,法务会计服务市场日益火爆。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跟踪调查,法务会计位居21世纪20个最热门职业的首位。法务会计的独特功能和职业魅力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或学科,人们对其认识还较为模糊。

一、法务会计的产生及其定义

法务会计的产生起源于司法实践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在涉及财会专门问题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令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难以理解和判断的“专业证据”,迫切需要会计领域的专家协助解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内部股票舞弊案和储蓄信贷丑闻,警察司法人员、当事人及其人等受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限制,无法及时查清相关的财务会计事实,迫切需要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职业――法务会计。近年来,法务会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拓展其服务范围,对外提供了法务会计服务,越来越多的法务会计师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或受聘于政府机关、警察局、公司等从事对欺诈的调查与审计。可见,法务会计是在法制化进程中适应查办财务舞弊、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职业和学科。它实质上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界对法律界的专业支持。

对于法务会计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作为一种工作或职业,法务会计是指为处理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项依法提供专家证言、专家辅助和专业咨询的会计服务活动;作为一门学科,法务会计是指运用会计、审计知识和调查技术,并结合证据规则,研究法务会计活动及其规律的边缘性会计学科。

二、法务会计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在我国对内对外的大量经济交往过程中,经济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及担保抵押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且不断复杂化,法律诉讼将成为每一个单位和个人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法律职业人员普遍缺乏运用会计手段掌握、利用财务数据的能力,而会计人员则因缺少法律知识而难以有效地提供法律实务所需要的专业支持,能够同时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和会计知识的人才十分稀缺,这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法务会计能够在复杂的会计、审计语言与法律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法律问题的一个极为有利的工具。

从法务会计的社会需求情况来看,需要法务会计提供证据信息的组织和个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警方、检察机构、法院、律师、公司管理层或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金融机构、商务调查事务所或私家侦探以及需要解决法律问题的社会公众。这些证据需求者对会计证据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部门需要法务会计提供有关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与职务犯罪的证据信息;警方需要法务会计师参与有关欺诈与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以及对财务数据进行解读;检察机关在对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等经济案件进行立案侦察和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过程中,需要法务会计收集证据并进行司法鉴定;法院在审理复杂经济案件时会要求法务会计人员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庭,对有关会计证据进行陈述与解释;律师在诉讼或辩护业务中需要法务会计师提供专业性的诉讼协助与支持;公司的管理与监管部门需要法务会计师介入舞弊的调查与取证,以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法务会计师在涉及洗钱、保险欺诈等金融犯罪的调查方面提供专业的证据支持;各类商务调查事务所及私家侦探在涉及债务清讨、合同纠纷、人身伤害、婚姻调查、财产追踪等问题的业务活动中,也需要法务会计提供专业协助与支持。

目前,法务会计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案件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案件频频发生,却只有极少数案件得到判决。其主要原因是:控辩双方经常在“财务报告是否虚假陈述”、“投资损失如何计算”等焦点问题上争执不下。由于这些问题既涉及法律知识,又涉及相当复杂的会计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法官的相关专业能力范畴,致使法官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判定。而法务会计的运用,能够使以上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一点能够从安然公司破产案得到证明。安然公司破产案受理以后,不同的诉讼当事人不约而同聘请了法务会计人员协助其制定诉讼策略。同时,法务会计小组也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托,对安然公司展开调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绝大多数证据收集工作,保证了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

从委托人或顾客的需求项目来看,常见的法务会计服务项目主要有欺诈调查与预防、反洗钱、损失评估、保险理赔、专家证人、仲裁服务、有价证券诉讼、知识产权诉讼、反倾销诉讼、调查与法务服务等。我国目前正在有选择地推广运用企业税务会计、司法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赔偿责任理算会计等法务会计,待条件相对成熟后可以向更多领域推广。

三、法务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和知识结构

法务会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同时涉及会计、审计、法律、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法务会计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精通会计、熟悉相关法律。法务会计需要运用会计专业知识解决法律问题,因此,首先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其次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财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二是熟悉逻辑学、心理学、证据学等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保密、自律、独立敬业的精神。四是熟悉犯罪处理程序,掌握经济纠纷的调停、仲裁技巧。五是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法务会计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侦察能力,这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特有素质。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环节,要按照以上素质要求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相关的课程。法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应当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逻辑学、心理学、证据学和法学类课程。法务会计专业选修课一般应当有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证券投资、税务会计、保险法、仲裁法、法律与公证实务以及为提高文化修养而设立的选修课。一些高校面向社会举办的法务会计研修班还设置了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税法和税法犯罪调查、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证据调查学犯罪学、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证据调查实务与案例等课程。总之,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面广、难度大,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其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

四、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法务会计一般是在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其业务活动的,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验证,收集、固定证据,并据此作出判断,发表专家意见。可见,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密切,其业务技术与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法务会计的目标、对象、原则等与财务会计的对应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不可混淆。

(一)法务会计的目标

法务会计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相关人士或组织提供、陈述或解释会计证据信息,解决法律问题”。当然,不同法务会计领域的具体目标不同。

(二)法务会计要素

由于法务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和报告为线索展开调查并进行分析、计算和取证的,所以,法务会计要素也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六要素,但不限于此。目前理论界对此有不少争议。

(三)法务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法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领域,因此,一般也遵循财务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有时还要运用审计学、统计学的某些方法,将涉及法律事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作为证据使用时,还要运用法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诸如证据理论。

(四)法务会计的对象

与财务会计分期系统而完整地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貌不同,法务会计一般是截取某一时段或断面,甚至是这一时段或断面中的某一部分。例如,交通事故、财产继承等纠纷中,损失或财产的范围与金额很可能并非财务会计记录与报告的对象。

(五)法务会计原则

由于法务会计是法学与会计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因此,既要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又应遵循法律的一般原则。为了突出法务会计的特殊性,应该强调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保密、自律原则。3.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另外,在法务会计假设、法务会计报告形式及要求等许多方面,都区别于财务会计。

五、法务会计的发展前景

从国际形势看,在英、美、加拿大等国家,对法务会计的需求已节节上升。市场对法务会计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薪酬行情也逐渐看涨。一些大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在内部设置了法务会计部门,大量增加法务会计人员。在美国前100家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有近60%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了法务会计服务。银行、相关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纷纷开始聘用法务会计来防治公司欺诈和其他不道德行为。“9.11”事件之后,美国甚至在反恐调查中也大量动用了法务会计。而安然的分崩离析和安达信的迅速倒闭,令商务调查和法务会计的重要性空前突出。目前,至少有30家美国大学的商学院面向在校学生与社会在职人员开设了法务会计系列课程,法务会计的教育与培训以及法务会计的学术研究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越来越健全的国家,法律贯穿于我们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在此情形下,我国对法务会计的需求更显迫切。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法务会计本科专业,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在会计硕士(MPAcc)专业中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的研究方向,一些高校在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法务会计课程的同时,向社会敞开大门,举办法务会计研修班,广泛培养法务会计人才,这些都将为推动法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人才和理论支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会日益增多,法务会计前景广阔。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俏.《法务会计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6.8.

[2] 谭立.《法务会计亟待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来源:中华财会网,2005-11-09.

[3] 施华.《重新审视法务会计及其定位来源》.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2006.6.

[4] 张苏彤.《法务会计在美国:一项来自北美的报告》.来源:中华财经网,2006.6.

[5] 张苏彤.《法务会计的目标、假设与对象》[J].《会计之友》,2006.1.

法务专业要求篇6

关键词:高校;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产生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信息技术为会计工作的功能和方法带来新的变革的同时,会计工作的工作性质与服务的具体对象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许多原来需要会计人员手工操作的会计业务转而由信息技术手段所代替,从而使得部分传统会计业务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即将退出会计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化手段、会计内部控制规则与新会计准则来加强会计业务的信息化、安全化、整合与集成化建设,正是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设置的定位。因此可以说,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是自会计专业而来、却又高于且宽于会计业务范围的新专业。在2011年高等学校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申报中,徽商学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要将这一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首先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在专业内涵的确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走既有特色又专业鲜明的专业化道路。

一、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

(一)财务信息管理行业发展情况

财务信息管理是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平稳增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的人才需求情况将促使包括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内的多种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情况来看,普通会计人员多、而精通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少,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企业的财务制度发展滞后于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企业无法适应市场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发展财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是适应财务信息管理行业巨大市场需求的正确方向。

(二)财务信息管理人才岗位情况

从企业目前财务岗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对具体操作型的会计人员需求已经大大下降,企业财务工作更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复合管理型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型财务岗位的巨大缺口下,真正具备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培养背景的人才却十分稀缺。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良好的职业技能,能够适应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管理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岗位与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等具体的岗位工作,是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即懂管理、又熟悉财务工作的岗位需求,具有就业针对性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区别

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与高校原有的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甚至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都有一定的重合与交叉,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角度来看,需要明确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区别。应当说各个专业有所交叉是正常的,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但各个专业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会计专业可以说是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原生专业,但会计专业更侧重于会计实务人员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财工具和技术的运用能力;金融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能力;工商管理的知识面更广泛,是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多面手。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综合了上述专业的特点,但培养的重点是对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一)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设立、变更与创新的依据,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十分重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中,大体上包括着层次定位、知识层次与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层次定位来看,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逐步从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的层次发展,因此目前高校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中学教育的延伸,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也主要定位于一般专业人才,即人才的层次定位脱离原来的精英人才定位。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当遵循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变,即由培养高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转向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二)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财务信息管理人才所从事的业务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要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因此对于财务信息管理人才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当满足在企业复杂财务管理环境中建立和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来看,应当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与特色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其中关于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来看,应当重在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培养,即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并对人才在职业岗位中的人际交往、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社会行为能力有所培养。

(三)财务信息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

财务信息管理人才作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从培养目标的内涵中对于能力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在企业财务信息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业务需要。具体包括:思想素质,即坚持基本方针和法律原则;身体素质,即具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条件,尤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智力素质,即要求培养出的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系统的分析思考能力、出色的业务能力、清晰的分辨能力、明确的表达能力、科学的决策能力和自主的创新能力;公关素质,即要求专业人才有良好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核心内涵,徽商学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明确了该专业主要服务于企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 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专业人才,在职业技能上,要求熟悉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懂得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数据库原理,懂得财务软件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培养既懂财务管理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 “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条件配备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撑。

三、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

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当遵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岗位任职要求,以工作需要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从公共基础、专业实训和特色选修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具体课程的设置。徽商学院财务信息管理特色专业在课程实施计划中设置了通用文化课、职业技能课、职业选修课三大平台、其中职业技能课由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集中实践课三个模块组成,共计39门课程,需在三年的学制时间内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对应的职业证书。这种体系设计将原有的三大模块进一步细化,并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进行了具体的归纳,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部分)

职业基础课

 ----->

 

 

 

 

 

 

职业核心课

------>

集中实践课

1.基础会计

1.财务会计

1.会计职业基本技能实训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2.经济法

2.会计职业专业业务技能阶段实训

3、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3.财务管理

3.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训

4.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4. ERP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

4.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

5.珠算与点钞

5. ERP沙盘管理

5.毕业综合实训

6.计算机网络

6.财务报表分析

6.顶岗实习

7.办公自动化

7.管理会计

 

8.财经应用文 等

8.管理信息系统 等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目前最为缺乏的是师资力量。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调,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差距。其中,教师的素质问题尤为突出。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是实操性极强的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来看,对于教师从事实际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经验有相当的要求,而目前在高校的专业建设中,教师普遍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尤其是既具有专业学历、又具有职业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偏少,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近年来,徽商学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制订了严格要求,通过支持教师考证、下企业锻炼、引进“双高型”人才等方式来加强“双师型”队伍,目前全部专任教师都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8%以上,成为了专业建设的强大师资支持力量。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更愿意听课、学到更多技能,毕业后更能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使课堂教学符合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使课堂环境更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教学环境可设在课堂,可在实训室,也可直接到企业一线,逐步实现情景教学;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将教学内容蕴于案例、任务等新型教学法当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转化为工作经验,更好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四)实训模式的拓展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实操性使得专业设置必须以实训模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实训模式的开展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作为后盾。在进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时要严格按照财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来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并严格规定实训教学的具体课程规范,以保证实训效果。目前,学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除了原有的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综合模拟实训室外,与北京某一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多功能企业岗位综合实训室已在项目建设实施中。此外,学院通过多种渠道,设有校外实训基地12个,其中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多个行业企业,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语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作为培养企业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需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通过大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建设和教学方法建设来推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只有按照这一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是符合企业需求的真正受欢迎的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8).

[2]朱崇明.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3]黄新荣.高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9).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法务专业要求篇7

[关键词]公务员;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分类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8-0072-04

一、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政府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政府机关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建设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越来越重要。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表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推进公共管理实现专业技术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保障社会繁荣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公共管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了现代化突飞猛进的时期。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体现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和专业分工的精细化。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公共管理的专业化、技术化水平,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这一转化中承担了主要任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这一转化的顺利实现奠定重要基础。正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功能的有效发挥,我国公共管理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于政府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公共管理的事件发展中将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政府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以公共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基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当代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因而经济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通过强化公共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创造与国际接轨的平台和维护国家权益的基础。当代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质上是在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内进行交往活动。了解和应用这套规则体系,是实现接轨和维权的根本保障。这对我国政府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求必须有能够精通这套规则体系、灵活应用这套规则体系的人员。公务员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和开发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应对时代挑战,既深化合作交流,又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将面临更多的任务,履行更大的职责,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尚无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内涵界定、职位特征及其特点的权威共识。本文将从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内涵界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特征,逐步提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特点。

1.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内涵界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介于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其内涵界定首先要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界定。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界定: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实行公务员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界定。从一般意义上讲,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分工中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技术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例如,工程师、教授、研究员、医师、律师、会计师、经纪人、检验检疫人员等。从统计意义上讲,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己经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界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我国公务员的一部分。公务员法提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这一名词,却没有给出具体界定。美国公务员《职位分类标准简介》[1]中第三部分“职位分类的原则和政策”的C款“GS覆盖的工作”将可分类的工作总结为五大类:专业性工作、管理性工作、技术性工作、文书性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中“专业性工作”意味着“需要某一科学领域内的相关知识或通过教育、培训获得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当的专门领域内的系统性知识,区别于普通教育。只有工作需要将不断学习获得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制定新的文件或释义,或是完善数据、资料和方法,这样的工作才可以称为‘专业性工作’”。[2]本文借鉴美国职位分类中对专业技术类的界定,结合我国实际,依据公务员法,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界定为在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首先体现为行业特有的专业技术岗位,如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其次体现为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工程技术、化验技术等。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国家安全部门的特种技术、特种翻译,外交部门的高级翻译等职位。此外,还有一些政府咨询研究机构也在此范围内。

根据上述特征和特点,专业技术职位首先体现为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公安的法医、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等;其次,体现为一些杜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工程技术、化验技术等方面。

2.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利用他们蕴藏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来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相对于普通公务员而言,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有以下特点:[3]

一是具有知识资本。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拥有政府部门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能力。特别是加入WTO后,关税壁垒逐步消除,技术壁垒成为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行政主管部门在国际贸易摩擦中能否及时提供有效的技术鉴定,直接影响在新形势下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政府能力。知识资本己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政府能力的象征。

二是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专业技术类人才以知识创新为其核心工作内容,从事的不是简单的机械体力劳动,他们面对的是组织外部复杂多边的环境,不断收集信息,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应付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用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宽松、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希望而且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灵活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技能对组织的价值,因此现实中他们更多的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的忠诚于所在的单位、部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具有知识资本,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他们拥有远高于非技术类公务员的职业选择能力。如果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容易产生离职意向,寻找新的岗位。

四是高自我实现需要。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很强,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在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中,与金钱等生理需要因素比,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处于需求金字塔的上部。他们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五是具有较纯真的个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富于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而且很少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奉迎权势或权威。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往往对他们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三、 我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现状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现有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部门中一直客观存在,如公安部门的法医与技术刑侦职位,是我国政府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公务员在政府机关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其所担任的职位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别职位的纯技术性、低替代性和技术权威性的特征。由于专业技术职位纯技术性和低替代性的特点,决定了这必然是一支“少而精”的队伍。就公安部门而言,约有近10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广泛分布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各类专业岗位上,约占公安行政机关公务员总数的4%,海关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约占海关公务员总数的6%。。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专业化发展,政府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需求和职业要求与日俱增。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和发展,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公务员法》,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明确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作为并行于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的独立类别,并提出要设置相应的职务序列。目前国家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制度正处在研究建设过程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体制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管理体制运行外,尚没有形成完整的针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基于此,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现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不能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国际经济政治一体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职能,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需求日益强烈。目前,政府公共管理环境复杂多变,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更高的技术监管、技术服务需求,公共服务的技术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客观现实需求。目前我国不但缺乏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而且现有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数量不足、流失严重,难以满足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虽然从公务员立法层面规定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但是在实际执行和实施措施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处于制度“空转”期,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范围界定尚不清晰,这导致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对象不明确,数量增长、素质提高也就难以落实。一项研究调查发现,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素质上,现有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都不能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相对而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人员数量缺口更大。

2.现行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需要。由于目前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按照综合管理类进行大一统的管理,使得其职务晋升滞后、级别与工资偏低,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都不高。现行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序定职务与级别工资,不能很好体现其专业技术职位价值与专业能力,导致了其薪酬水平与社会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偏低,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薪酬激励效果不好,薪酬满意度很低。调查发现,不论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个体,还是负责公务员管理的人事部门或技术部门,都普遍反映了有必要建立独立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升降、级别升降和工资升降机制。特别是从事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个体,对自己目前的职位薪酬水平、职业发展、职务晋升满意度很低,对于制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专门的管理制度呼声比较强烈。

3.现有公务员激励机制不利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成长。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由于他们从事的工作的纯技术性特征,并不以履行综合管理类职位所强调的管理职能为主,忽视其职位价值和职位特点,令其统一按照综合管理类职位进行职务和级别晋升,势必导致晋升滞后、工资待遇偏低,既不能激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不利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建设,也不能满足政府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需求。目前在全社会的范围内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是较高的,但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造成了公务员队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较之社会其它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明显偏低[4],低薪造成公务员心态的不平,导致政府难于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因此,这种符合专业技术类职位特征、满足政府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才需要的专门管理制度缺失的客观现实,要求尽快建立专门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构建独立的职务、级别和工资升降机制。

2011年,北京市档案局在全市专职档案员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了有效调查问卷641份。在回答“不想取得高一级职称的原因”时,269位被访者认为是“本人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104位被访者认为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5]可见,公务员的身份限制和“职称不与工资挂钩”是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

4.政府培训工作没有针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特殊性。 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培训工作围绕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建设目标,普遍开展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与岗位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但现行公务员培训主要依靠组织行为推动,公务员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不理想、机制不健全,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6]例如: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业务工作任务重,缺少必要的培训时问;上级部门对工作质量与效率以及创新的要求不严,下级部门没有感受到更新知识的必要压力等等,还体现在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培训组织管理不到位。一项研究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尚能经常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培训,而公务员管理部门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培训就相对较少。而另一方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普遍反映需要获得社会承认的、通用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但是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拥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其证书的功能也没有获得充分体现。由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培训不能针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特点,培训难以往深层次发展,导致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普遍缺乏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这种背景下,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的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自我发展需要难以满足。

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公务员法》提出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管理,但还没有建立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目前我国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都采用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序列。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有其自身的特点,现行政策晋升、晋级通道狭小,无法满足这部分人才管理需要,造成政府部门经常招聘不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己进入政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渐流失的现象,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本文针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应注意的问题从八个方面加以探索。

一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适用范围问题。制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办法首先要确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适用范围。首先要进行分类标准的设计,从类别标准;能力标准和职业标准等三个层次上进行设计;其次要设置专业技术职位,可依据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等四大要素进行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再次要在分类标准和职位确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身份确定,建议采用四大识别系统进行身份确定,即身份识别、职务识别、职位识别和资格识别;

二是领导岗位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问题。原则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为非领导职务,个别在领导岗位上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涉及到双肩挑的问题,应为此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四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考录和晋升问题。鉴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特性,在考录管理上甄别的标准和方式都要有针对性;

三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考录和晋升问题。鉴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特性,在考录管理上甄别的标准和方式都要有针对性;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专业技术人员会因为年龄、技术知识、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职业发展愿望,有的希望在专业通道上继续晋升,有的则倾向于从事管理职务。应从组织的需要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角度,来帮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合理晋升;

四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培训问题。在培训的内容、频率和强度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与其他两类公务员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建立专门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继续教育制度,以保证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素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这一制度给予培训资源的保证。

五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薪酬问题。在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公务员应采取不同薪酬制度的薪酬多轨制方向改进。 对于创造性、主动性与部门绩效呈明显正相关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可以逐步实行按照绩效考核有较大浮动幅度的薪酬制以强化激励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六是参公单位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适应性管理问题。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之前因为其专业技术工作特点鲜明被限定为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性质在许多方面有行政机构的特征而实行参公改革,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分配直接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执行,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者的心理冲击很大。对此,在参公进程中要注意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适应性管理;

七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聘任管理问题。与其他两类公务员相比,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流动性比较强,稳定性不是很高,基于此特点,一般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可以采用聘任制管理方式,既可吸取社会优质资源,又可以保证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队伍整体上处理好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统一关系;

最后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社会流动问题。通过设立和社会对接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评价体系,可以打通专业技术人才在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有利于社会上最优的资源流向政府。

[参考文献]

[1]Majone, G. 1997. From the Positive to the Regulatory Stat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Mode of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7(2): 139-167

[2]Gilardi, F.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Regulatory Capitalism: The Diffusion of Independent Regulatory Agencies in West Europ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2005.pp84-101.

[3]耿晓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7.

[4]范继斌.我国专业技术型公务员薪酬制度浅探[J].汕头大学学报,2006(3).

[5]北京市档案局.2011年度北京市档案局问卷调查(Z),2011.

法务专业要求篇8

一、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及专业能力构成

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和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人才结构上看,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三类:(1)技术型操作人才。这类人才精通信息技术,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程序开发等,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手段予以实施,即从技术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支持。(2)商务型实务人才。这类人才通常是企业或部门中的一般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企业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3)战略型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一般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还达不到第三类的层次,第一类和第二类人才都需要技术作为基本的技能,只不过第一类以技术实现为主,而第二类人才是从商务角度对电子商务予以支持,而以技术手段为辅。可见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根据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工科院校的实际条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密切联系城市建设领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突出我校在城市建设领域具有的独特优势,针对性地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现代商务管理和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应用能力,能在城市建设领域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策划、开发、管理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2.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构成

专业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由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知,该专业的学生应基本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1) 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较好的软件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能为网上商贸活动的开展提供较好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

(2) 商贸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处理、商业采购与营销、商情调查、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策划的能力。

(3) 电子商务活动能力:具有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开发、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等能力。

(4) 其它能力:包括创业、社会活动、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广告策划等能力。

从这些能力要求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是针对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在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需求、规划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架构和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等方面的具体能力,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门综合性课程,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置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需求,规划电子商务网站的架构;通过网站开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上机、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以及有关教学案例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具有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的基本能力。

通过专业能力的构成和以上分析可知,该课程可着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支持其他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我校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的实际教学而言,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存在如下问题:

(1) 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立是服务于建筑和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城市建设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等工作岗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而没有在提升学生的开发能力上下功夫。

(2) 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衔接性差。如在对信息网络技术、SQL和开发工具的使用等内容上与前序课程重复,导致开发技术环节重点不突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较差。

(3)教学内容选择性差。比如,由于一般的教材由于某种原因在介绍开发语言时对常用的ASP、JSP和PHP都分别加以详细介绍,在介绍脚本语言时对VBScript和JavaScript也加以详细介绍,而这些内容本身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原理上都具有重复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上的内容不加选择进行讲解,在有限的课时要完成的内容比较多,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很重要,但又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和课程的硬性拼接。因此,课程内容体系应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目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为核心,依据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流程和电子商务实际交易流程进行构建,课程内容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依据以下原则,由易到难逐步展开。

(1) 系统性。该课程应从系统的观点,按照人们的逻辑思维进行组织教学内容。依据方法论、系统规划、设计和实现的逻辑顺序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开发。

(2) 渐进性。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要体现渐进性。从开发的单一技能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向综合技能过渡。如从静态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到数据库接口技术逐步转移到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能力。

(3) 衔接性。在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要注意该课程与前续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相关内容确定取舍和详略,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反映出衔接性特征。如对数据库技术,由于已经开设过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就没有必要重复,而只要简单复习一下SQL语句即可;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则可以略去不讲。

(4) 动态性。电子商务技术有着快速更新和发展的特点,所以应该在保留原专业教材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刪,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即增加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最新技术,以体现课程的前沿内容,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开发技术的转换能力;刪除原专业课程内容中过时的、重复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加强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横向联系,融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本课程成为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对整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理解以前所学知识的深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阻碍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按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3个阶段:方法论阶段、规划分析阶段和设计开发阶段。方法论阶段要求学生理解系统开发方法和每种方法的开发过程;规划分析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框架。设计开发阶段则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如HTML网页制作、ASP编程开发、IIS设置、数据库编程技术等。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方法论阶段

发过程以及步骤,同时要求学生明确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该课程应该学习的主要内容。通常,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有系统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要学生要掌握每种开发方法的优劣,具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发方法的能力。

(2) 系统规划分析阶段

该阶段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系统的策划,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这几个主要步骤,确定整个网站的架构,进而提出电子商务网站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完整、自然,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3) 设计开发阶段

设计开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能力,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涉及网页制作、开发语言和数据库三部分内容。网页制作是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基础,采用恰当的开发语言可以实现动态交互式网页,同时使后台数据库与网页连接,真正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

五、结论

上一篇:公司文化宣传方式范文 下一篇:如何做海外市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