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28 15:32:30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影响;措施

自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它对于我国经济的总体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各个行业会计方式的改变。对于建筑行业来讲,要大力加强建筑行业会计管理,以实施新会计准则为契机,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1.新会计准则下对建筑行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与国际接轨改善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般来讲,新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可靠性,最为重要的是,它与国际的会计准则接轨,对于建筑行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会计整体信息质量。

1.2提高建筑企业整体效益

自从我国实施了新会计准则之后,各个企业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建筑企业一定要提高自身水平,同时,利用新会计准则积极的一面,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效益。

1.3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从当前形势来看,房子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第三座大山,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维持房产价格的稳定。对建筑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在新会计准则下,国家能够提高有效的信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建筑行业财务会计特点分析

2.1会计科目以成本核算为主

一般来讲,建筑行业的财务会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收入、成本和税金,但是因为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是与工程进度紧密联系的,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都是需要通过“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核算。此科目依照项目来确定出核算对象,之后进行辅助核算,最后按照成本项目明细核算。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都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在一般情况下,成本类科目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直接和间接费用等,而相关收入类科目非常少。

2.2工程价款核算方式较为独特

因为建筑工程产品造价比较高,且周期较长,在建筑工程进行当中,企业有时候可能需要垫资施工。所以,为了能够顺利保证资金周转,除了造价较低、时间较短的工程,一般都采用按月结算、分阶段结算的方式。

同时,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甚至很多工程都是跨年度施工,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根据完工的进度,应用完工的百分比来确定各年度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从而确定各年的经营成果。

2.3按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因为建筑工程产品具备多样性,且施工生产较为单一,所以,建筑企业不能够依照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施工生产费用和完工的工程数量计算出工程的单位成本,而需要依照承包的每一项工程分别列出生产费用,单独计算工程成本。

3.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3.1公允价值使用变化

新会计准则与原来会计准则不同的是,新会计准则加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文化当中,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

3.2无形资产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确定更加的规范,对于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一定要分析出其使用寿命,对于不能够确定出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该给予减值测试,不能够直接摊销。

3.3债务重组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债权人绝对不能够妥协,将资产的积入确定为债务重组利润,转让的非现金流资产确定为资产转让损益,而且需要积计算在当期损益当中。

3.4借贷费用变化

新会计准则在借贷费用上与原来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它规定,借款费用不应该局限于专门借款产生的,只要是真正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都应该认为是借款费用。

4.新会计准则对建筑行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4.1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的影响

(1)固定资产计量结果增大,这样会使得建筑企业的计提折旧额增加,最终导致各期费用增多,使得建筑企业收益水平降低,极大的增加了负债。

(2)新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当中,将未来的支出作为固定资产,极大的增加了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使得建筑企业资产机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3)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等进行调整,将这些调整作为会计变更,不需要再进行追究调整规定的会计操作,极大的增加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从另外的一个方面分析,只要是建筑企业依照一定的方式证明了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与原来的估计存在差异,就应该进行估计变更,从而更好的调整折旧费用。这样就能够极大的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4.2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合并财务的影响

新准则对于同一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一般都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使得跨级报表更加的美观。权益结合法一般都能够导致合并本年度净利润比较高,净资产报酬率较高。非同一控制下建筑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一般由权益结合法向购买法的转变对于财务比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3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存货财务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是允许符合要求的借款费用计入的,所以存款成本对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企业没有太大的影响;取消了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装卸费、运输费、包装费、保险费等费用及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入库前挑选费用、合理损耗费用等,这些都不计入到成本当中,直接计算到损益当中,因而对于建筑企业影响非常大。

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存贷金额逐步增加,总资产金额也增加。在较短时间内建筑企业的权益将会增加;在利润表中的费用减少,成本增加,但是成本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费用减小的速度。在短期时间段内,建筑企业的收益将大幅度增加,假如从长远角度来看,总收益是不变的。

(2)因为新会计准则将后进先出法取消了,转而改用了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在建筑产品物价上涨时,会对于建筑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贷金额将逐步增加,资产合计额也增加,在较短时间内企业权益将会上升;销售毛利率极大的提高,流动比率增加,在较短时间内销售净利率增加。当物价下降时,对于建筑企业产生的作用将与上述情况相反。

4.4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

4.4.1计量模式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因为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公允值计量收入,与旧准则比较推迟了建筑企业确定收入的时间,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权益。假如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分析可能对于企业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总资产报酬率会产生变化,假如此周期远远超过了建筑企业一个会计年度,那么将会极大的影响涉及的会计年度。

4.4.2计量模式对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自从新会计准则当中提出公允值计量模式之后,企业的存货和现金等资产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流动负债的变化。对于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过程中,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将会产生很大变化。

5.强化建筑行业会计管理的措施

5.1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因为财务预算是非常特殊的,所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显得非常的必要。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内部监督控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当局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其行动,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组织机构的划分方法,控制系统。第二,会计系统。会计系统主要是指用于确定、计量、记录和报告建筑行业经济业务的信息系统。经济业务各项事务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将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会计报表当中。第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依据各个企业的性质、规模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授权控制、分权控制、合法性控制、组织规划控制等。

5.2建立企业文化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群体意识、管理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具备着潜在的价值。在注重企业文化方面,我国很多大型建筑企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比如像万科等大型房地产公司都充分利用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点要求:首先,确保职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优秀的理念只有被广大员工认可,才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员工前进的动力,才会有生命力。其次,要多渠道并进,与企业党的建设同步。最后,要真正实现企业经济文化一体化,不能够各自为政。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继承形成的优秀成果,摒弃落后文化,从而建设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秀企业文化。

5.3充分吸收国外先进会计控制方法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财务会计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外一些先进的会计技术相比,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建筑企业一定要把握好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学习新知识,逐步完善自身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4建立健全会计职业判断环境

从当前新的会计准则来看,需要会计人员提取减值准备等业务中进行职业判断,充分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般来讲,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涉及到了三个因素: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主要是说会计人员本身,客体因素是其进行的业务,环境因素为其判断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在这里,除了需要对会计人员素质进行加强外,还应该不断强化环境因素的作用。在实际当中,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契约不完善等对于会计人员产生影响。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注重强化职业判断环境建设。

5.5对会计人员加强管理

对建筑行业财务会计进行管理,第一就是需要加强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招聘会计人员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人,应该选择那些吃苦耐劳,符合新会计准则的人员,同时还需要具备进取心来担任会计工作;第二,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后续学习,对会计准则进行学习,促使会计人员能够了解到更新的知识;第三,在管理考核的过程中,对会计人员一定要加强考核力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解决。

5.6做到“四个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集团化企业,管理层次较为清晰,且相对较多,所以需要对会计人员集中进行管理,做到“四个统一”,也就是人事管理统一、会计政策统一、网络信息统一、会计计量票据统一。人事管理统一主要是由建筑企业高层统一对会计人员进行任免、考核和奖惩,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会计独立;会计政策统一主要是各个部门都实现统一会计管理方法,禁止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更不能够借此来对会计利润进行调节;网络信息统一主要是指将建筑企业全部信息都及时的录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都能够很好的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会计计量票据统一主要是对各项结算单据进行统一管理,防止发生原始凭证的改写,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例如:统一印刷材料入库单、收款收据、领料单、仓库保管等重要凭证。

6.小结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建筑行业来讲,不仅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带领之下,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快前进的步伐,使建筑行业财务会计走上一个稳步的轨道,与国际接轨。(作者单位:重庆市蜀瀚园林工程(集团) 有限公司)

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徐思恒.试论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9(30).

[2]陈建华.试论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J].商业经济,2008(12).

[3]高黎明.新会计准则与建筑行业会计控制探讨[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8).

[4]钱丽娟.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看建筑企业的财务工作[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1).

[5]彭武焕.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建筑行业会计管理[J].现代商业,2007(33).

[6]熊慧清.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建筑企业财务统计工作的影响[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0(8).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2

1 建筑企业会计工作特点

(1)会计科目简单

在建筑行业会计审核与计算过程中,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上。成本费用类科目主要计算的是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五种费用。而其他相关资产类科目与收入类科目设置少,相对简单。

(2)工作环境较差

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比较特殊,要求掌握一定的建筑知识,且工作环境比较差,很多时候要打企业施工现场进行会计审核与检验计算,且部分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建筑企业会计管理的特殊

建筑企业自身经营具有特殊性,也决定了建筑企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通常情况来说,是以单项工程来进行审核与成本管理的。在建筑企业中,工程在开始进行工程前会进行工程预算,是为进行成本对比分析建立基础。建筑企业会计在结算成本是成了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由于建筑施工与工地的封锁、持续生产方式有较大差异。工程范围比较大、分布比较散落,施工地点也比较远、施工人员组成比较复杂、生产经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为建筑企业会计审核与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

(4)成本结算的特殊

根据相关条约规定,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将确认收入与结算工程费用分开进行计算,而不是以前将收入与费用结算合并进行结转。这样使得"工程款项"账户就能够显示工程进行以来发生的费用成本与毛利润。

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的表现

(1)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今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的会计方式。建筑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减少费用,是利润增长;同时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当期利润产生变化。一些业绩不好的企业能够将盈余空间进行调整,将企业房地产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提升企业业绩。

(2)会计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进行修改,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使用成本法核算,将以前能够算入"投资收益"子公司损益不能被确认,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是进行适当调整。投资成本低于被投资单位可查明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科目中,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在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好的时候,合理的投资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提高利润总额。新会计准则实施减少了建筑上市企业利用合并报表控制利润的风险。

(3)合并范围的扩大

新会计准则的合并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和母公司拥有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能够控制的子公司。新会计准则中确定合并报表的范围能够体现母公司实质性的控制。

(4)所有者权益表的编制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合并且在抵消内部交易后,进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也可以根据母公司与自贡市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进行合并编制。有部分股东的建筑企业也已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添加"部分股东权益"科目,显示部分股东权益的变化状况。

3 新会计准则对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

(1)利于建筑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化

在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完善了我国会计核算审计领域方面的一些缺陷,设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审核、计量与核算的方式,且在会计核算、企业合并编制报表、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完成了重要突破,有利于建筑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

(2)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的推动与国内对一些公共建筑的需求增长,建筑企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完成的工程建筑与承包项目也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经营利润却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建筑企业对外界透露的信息不够科学和透明,使得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知情度并不相同,这使得企业的管理与企业投资者之间产生不好的影响。新准则在这方面选取了与国际化的标准,有力保障了企业透露信息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建筑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工作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比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较,现代科技使用的水平比较低。新准则将以前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方式改进为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准许满足确认条件的科研活动费用进行资本化。对于建筑高科技企业来说,研发费用资本化能够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意识,降低企业在研发阶段的经济费用负担,增加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

(4)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会计准则具有国际化的趋势,在部分细节实施方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标准相接轨,这些细节对于我国跨国建筑企业在持续经营中来说,有利于建筑企业利用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特点进行会计管理。另外在接受跨国公司的合并方面,如果合并双方拥有相似的会计编制基础,对合并的成功率、成本费用和计划风险等方面来说都有好的影响。因此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有利于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结构

建筑企业内部结构是建筑企业内部进行会计审核的重要基础。在建筑企业会计审核方面来说,完善企业内部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完善内部结构的方面是根据企业特性、企业业务、企业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授权、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计算审核等。

(6)防止企业内部操作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各种规模与结构的企业在重要的是在于会计财务管理方面,以单项项目为建筑企业会计审核单位,然后形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合并财务审计体系,集团公司会计财务管理,到总公司会计管理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都对公司内部操作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监管。无论企业内部是否进行了操作,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都应附注公司之间的交易内容,有效规范了企业内部操作。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控

一、企业财务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管控工作者的专业思想高度不够

对于目前新准则的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部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控来说,很多的管控工作效率相对不够。究其原因,就是大部分的财务管控工作者自身的思想觉悟不够高,而且自身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够丰富,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延缓了企业中财务管控工作的落实。第一,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部门的管控工作者还在相对比较传统的思想领域中,对于财务管控模式的创新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关键,促使财务管控的模式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新准则的管控理念无法有效的落实。第二,很多管控工作者没有有效的对其新准则的主要内容的动态进行掌控,落实财务管控的措施还相对比较落后。对于此种情况来说,企业无法有效按照新准则的规则来对财务进行管控,导致问题的出现。

(二)预算管控不完善,财务管控信息不够真实

对于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来说,其主要的根本不同就是对国际性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带入,主要就是对财务管控的理念进行有效的创新,并且与相应国家的国情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新准则来说,其自身所推出的新型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对于整个企业财务管控的数据信息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其自身的精准程度和可靠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不过,对于施工部门企业来说,财务管控的落实与其全面预算管控的落实都没有完全到位,成本的核算没有对企业每个运行环节中进行有效的落实,财务数据信息就产生了很大的误差和失真性。这种条件下不只会对整个企业财务管控体系产生严重的问题,还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没办法有效地对财务进行管控,提升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目前的财务管控和新准则无法有效的融合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的有效管控,就要融合新准则的相关原则和内容,对其财务管控制度进行有效的了解和落实,保证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有效落实。不过很多建设企业财务管控的融合度不是很高,很多企业都没有进行落实。第一,对于建设施工部门来说,很多的财务管控制度体系并没有对其企业的利益以及经济效益还有权利责任等等进行有效的明确,这样不只是会对财务管控产生一定的问题,还会导致企业财务管控成效的降低。第二,很多建筑施工部门对财务管控的制度体系不够细化,落实过程中有问题,阻碍了企业自身的有效运行。

(四)缺乏监督管理和严格的考核

很多单位在对人员进行考核时通过对会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予以忽视,而且整个考核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由此使得一些干部为了提高自身的政绩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再有就是因为过于看重自身利益,从而对企业实际的条件予以了忽略,在设置增长指标方面出现了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单位经营过于效益过分追求。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直接给单位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正之风。

(五)缺乏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

也有一些单位逐渐地认识到了会计内控的重要性,并且也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因为在预算编制方面,因为缺少科学性,使得单位每年的预算依旧会依据上一年的预算来执行,从而使得预算缺乏时效性,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再有就是预算项目的开展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对资金使用情况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内控出现失调问题。

(六)财务管理体系没有搭载满

足新准则要求的先进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企业想要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新准则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进度都非常迟缓,甚至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在沿用人工方法收集、整理财务数据。这样不仅效率极低,而且财务信息录入错误、录入不全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效果和新准则的执行要求差距较大,无形中给企业财务管理和良性运行增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很难在新准则下焕发全新的生机。显然,这些都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一)市场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自身作为客观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之一,其经营与财务管理无一例外地置身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客观市场经济和政策环境中,并极易受到这些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国内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建筑行业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矛盾日益突出,一部分综合实力较弱的建筑施工企业长期面临着员工薪酬发放紧张的发展困境,甚至纷纷退出国内建筑行业舞台,加上国内建筑施工市场的不严格规范管理导致的企业暗箱操作、地方执法保护等问题,加剧了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的混乱局面。

(二)资金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投资市场还不够健全规范,部分大型建设项目投入资金未能完全到位,项目建设投资中的风险有一部分直接转嫁给其他建筑投资企业,限制了部分建筑投资企业的主要现金流入源头。为了方便承接大型建筑工程,建筑承包企业在自有项目资金不足的正常情况下向商业银行贷款,但是当举债不适度时就会直接导致严重的企业财务危机。

(三)分包风险

施工承包企业作为建筑施工工程合同履行主体,必须依法承担关于履行合同约定条款的所有相关法律责任,而在现行企业项目工程承包管理模式下,合同條款履行权的实施者一般是非独立企业法人的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或项目承包人。尽管一些施工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承包部或工程承包方的个人已经签订了内部项目承包施工协议,由于这些施工承包企业“以包代管”经营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施工企业在独立运作多个工程项目部的过程中,严重扩大了工程项目部和其他项目工程承包人的经营自,这对这些施工承包企业来说也必然隐藏着一定的社会、财务、经营风险。

三、财务管理价值

其一,可为达到价值最大化提供助力。施工企业的财管工作期间,可有效找出当前资金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切实避免发生账面价值虚高的问题。此外,统筹梳理应收款项,以降低坏账的概率。其二,对内部其他管理行为也起到积极作用,适宜的财管应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有序运转的基础,其强化企业与外部、内部各环节的有效协作效果。财管人员需要对内部全部工作进行监管,并加以考核,因此,财管价值在于其中心位置。其三,可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施工企业运营的特殊性较为明显,大部分项目运行均需借助大量资金,同时受到施工周期的影响,资金回笼速率慢,形成的财务风险偏高。部分施工企业为获得建设资格,投标金额确定的随机性较强,最终造成中标项目无任何盈利,甚至产生己方的经济损失。但利用有效的财管可准确判断风险,编制应对方案,以降低经营项目引发利益受损的概率。其四,突出企业自身的价值。施工企业的财管对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简言之,其运营期间对资金量的要求较高,各项工作均需以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而大量且用途不一的资金若不加管理,势必会造成混乱[1]。而借助有效的财管可避免账面和实际值有过大差额,切实保证资金链的有序运转。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措施

(一)确保财务制度标准化

集团公司总部应对各子公司所在地区特点、财务制度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并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将企业业务与财务管理合同结合后可以提升企业服务的及时性及完整性。信息技术应用后还以提升外部管控力度并以将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落实,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核算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标准也有区别,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协调工作,最终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某企业从2018年就不会再使用营业成本倒逼企业经营收入,经营成本也从原有的81%下降到76%,差额也会随之增加。

(二)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

从相关实际工作来看,财务共享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并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目标。财务共享中心利用计算机系统提升会计核算、汇总等方面的操作速度,同时可以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相关人员应提升某一管理区域的精细度并以满足岗位需要。此外,财务共享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中各部门信息交流,从而保证信息流动速度,避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信息运算量及存储量相对较大,但是与传统模式相比可以提升万倍以上,最大限度提升管理水平。例如,某企业在完成财务改革后总体成本可以达到286.3亿元,整体成本也增长到97.15%。自2018年开始财务流程也被逐渐简化且成本也会减少,但增加了营销成本,整体利润也从2.63%提升到5.20%,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合理利用内部审计,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执行力

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也是评价内控系统运行是否合理、健全,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来进行审计,二是从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从两个方面对内控工作运行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了相关问题就要立即予以指出,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充分确保内控制度监督的执行力。在此基础之上对单位内控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更好的帮助单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会计核算

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单位还要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对内部管理进行科学的强化实现对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稽查核实工作,对账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是会计报表等,在稽查核实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核算过程中要确保相关数据与预算标准保持一致,为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稽查核实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针对会计内控工作,单位还要对核算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落实,对相关人员做出表彰和批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五)完善财务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现阶段,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经常出现财务数据信息不全的现象,这样就无法对各部门管理内容进行确定,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应的财务信息。因此企业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财务共享资金管理系统,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更新,确保资金管理效率。

(六)创建高素质的管理财务共享管理团队

企业要想保证财务管理中心构建效果应构建起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人才管理中,并根据企业情况做好专业知识培训,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应为企业人才构建发展平台并建立起独立的财务资金管理部门。首先,企业可以采用阶梯式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竞争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管理责任。其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机制并做好考核工作,给予相应的奖惩,最大限度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七)明确资金管理机制与账户统计管理标准

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并构建账户管理及执行制度,明确收入及支出方式。例如某企业,此企业为下级企业在银行中设置了收支账户与综合账户,收入账户为日常经营过程中所得到的款项;支出账户为日常经营过程中所支出的款项;综合账户主要是员工工资及纳税款项。同时做好下级企业银行账户清理工作,收入账户应直接联系企业并构建直连收入账户,避免手工方式处理账户时所产生的问题。企业中各下级企业应做好各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可以从企业结算中心中的一级账户中将资金支付到支出账户或是综合账户中;支出账户中当天无资金余额,可以在每天完成工作后将资金归回到企业计算中心的一级账户汇总;综合账户可以根据下级企业业务情况提前留出一些资金。企业应对自身子在银行中的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同时与银行进行积极联系,从而保证企业收支流水系统满足企业资金管理要求。其中企业收入账户中银行流水应与财务中心系统进行结合,避免回款风险。

(八)采用结算方式完善第三方管理制度

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资金管理时比较容易出现支付不当的问题,因此企业可以采用聚合支付方式,对结算方式进行优化。聚合支付是采用银行、清算部门所构建的支付通道完成支付工作,同时对各支付通道进行整合,从而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支付渠道,提升服务水平,避免企业介入与第三方支付通道所需要支出的成本。企业可以与人民银行已颁发牌照的第三方组织合作,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对内结算账户并对第三方支付方式进行优化,防止企业支付及结算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来说,风险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建设部门在生产和经营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向,我国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对风险的管控,对其风险审计以及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管控,促进建设企业的社会化效益以及经济化效益的最大程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清.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审计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0(15):55-56.

[2]杨欣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产经,2021(06):147-148.

[3]段鳳梅.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商论,2020(18):154-155.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施工准备;施工进行;验收;回访保修

建筑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地位日趋明显[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2]。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大力加强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管理。长期以来,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激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成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 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 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一个建筑工程的成功, 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作为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好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手段。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施工面宽、流动性较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特点[2]。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

其次,建筑施工涉及人员的人身安全。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程,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4]。近期,由于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管理力度。因此,如何搞好施工安全和文明施工,是近期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最后,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和建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些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新的建筑工程结构将更复杂, 功能更特殊, 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 技术主装备越先进, 技术管理要求越高, 这就要求施工管理水平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1、5]。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着力点

1.施工准备阶段

首先,要做好施工合同管理相关工作。建设工程合同是明确承发包双方责任和维护双方权利,保证工程建设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文件,是双方发生法律纠纷时的“最高法律”[6]。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管理人员应明确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了解招投标、施工合同内容和国家相关法规和施工规范。了解合同和招标书所规定的施工范围、工期进度、质量要求和结算方法等。

其次,要做好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在工程开工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工程管理人员应了解和熟悉图纸,根据合同要求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编制进度计划过程中,应该请安装入员参与,以确保土建个安装的相互衔接。进度计划应尽量做到细化,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定计划是必须考虑到突况的发生,计划须留有余地,事前制定应急预案[7]。

2.施工进行阶段

首先,必须确保整个工程安全施工。安全生产是施工管理面临的最大风险和难题。它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8]。因此,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施工企业的工人大多为农民劳务工,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对施工操作规程不了解,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施工技术员在施工中要做到一事一交底,事事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 要求限期落实整改,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其次,实行科学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7]。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五项基本原则,系统组织施工,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进行质量、工期、安全的控制,又要进行成本的控制。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减少非生产性成本等手段,提高成本效益。

再次,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控制。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活动的核心, 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施工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出来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质量管理,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材料、机械使用等三个层面的控制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3.施工项目的验收阶段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工程项目竣工后, 必须对工程文件资料整理归类管理, 文件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纸、承包合同、 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洽商记录、工程技术方案、现场签证凭据等等[10]。项目的竣工验收也是时候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

4. 建设工程项目的回访保修阶段

施工验收结束,并不意味着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就此结束。施工单位还应该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保修阶段的工作不能够因为工程的完工而有所懈怠,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善始善终,这也是一个企业诚信经营的体现,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5

建筑施工企业的统计产值探究工作不仅能将企业的全部工作量以及现行的计算价格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分析,而且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产值收入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和规划,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工程项款的投资能够和收入形成正比。因此,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进行探究与分析,从而全面地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促使建筑经济更快更强发展。

1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探究的原因分析

1.1 明确建筑企业总产值和建筑工程结算收入的关系

建筑企业的总产值是指建筑企业自行完成的按照工程进度计算的建筑安装生产总值,包含工程投资中结算过的部分和未计算的项目。建筑企业的总产值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或者附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单位在自行完成后按照工程的进度计算建筑安装生产总值,主要包括在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项工程价值、设备安装价值、建筑物修理所消耗的价值、施工中所进行的加工制造定型、非标准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房屋、非标准设备等总体的产值。

建筑工程的结算收入,是指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工程的分部分项自行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评估,已与施工方在报告期内办理结算手续的工程价款收入,向施工方收取的工程价款以外的其他各项施工款项。

因此建筑企业的总产值和建筑工程结算收入有较为明确的关系,在进一步的工程施工以及建设中才能将工程总产值投入和收入进行科学有效的总结,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有全面保障。

1.2 有助于工程结算和工程计算收入的区分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都是工程结算中的主要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将该类相关的财务支出方式进行科目的累积并计算发生额的自然相等,同时也表明了该项工程建设的投入和业主所确认的工程价款结算的金额一致,同时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实施工程的收入结算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中各项投资和付出具有相对科学的联系性,工程结算收入是在进行各方施工项目的投入后,最终收获的工程结算金额,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工程施工建设的直接经济收入。

1.3 完善主营营业收入和工程结算收入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是工程实施的结算,能够将施工建筑企业的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以及向发包方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照规定列作营业收入进行统一的结算。而营业收入是指施工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销售的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给企业所进行的销售、劳务以及让渡资产进行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以业务收入又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整个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才能被明确。

2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的主要方式

2.1 实施月结制度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制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工程按照季度或者工程期进行工程款项的结算,往往会导致结算制度的不明确和各项工程款的交接延误。因此实施月结制度,就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向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按照施工的实际进度估算本月的实际完成的施工产值,经过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施工以及报价单进行审核后给财务部门提供直接的报价材料,进而方便财务部门的工程结算。

月结算制度,能够避免我国建筑工程中信用不全面、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以及市场主体不规范的缺点,减少业主拖欠现款的情况;直接避免工程项目部出于各种利益发生的项目多报或者少报工作量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月结制度中,才能有效地改良施工企业的工程结账问题,并合理合法地给建筑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

2.2 统一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工程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时,全部交由监理公司进行审定,来确保工程计量计算的标准型,施工项目部应该按照项目的进度计算出已经按期完成的工程量。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因税收比例不同而造成的时间性差异,减少应交税金入库困难以及资金缺口严重的情况。所以在施工项目部的实际工程量计算情况下,开展的计量和计算工作才能真正地将工程施工中的各项监理任务以及管理部门的审核的实际工程施工量进行上报,并且财务部门要以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标准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确保工程施工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落实。

2.3 按照会计准则落实建设合同的要求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的重点落实,都需要在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会计制度的落实,对实际的工程施工进行全面而又具体的分类指导,因此整个工程造价才能从合同价款上确定施工预算造价、投标预算、实际的投资成本以及最终的利益造价等。

所以会计准则能够将合同进行固定造价和成本管理,并对合同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定位,因此整个工程施工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才能将施工中的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进行综合的评定和分析,确保施工建设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同时建造合同又给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施工进行了要求,确保工程的投资建设款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在建造合同中遵照合同的规定才能将施工中累计发生的情况结合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展开工程款项的结算,明确工程施工中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工程完工度。并且在合同的要求下施工才能将工程的施工量进行明确的监理和验收,确保工程施工无争议,同时也减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投入,提高工程造价估算的准确性。

2.4 实施新的准则进行工程计量

在实施的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时,进行新准则的工程计量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开展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发包签证,能够根据施工企业工程施工以及提供的劳务、作业和具体的工程价款计算单进行发包单位的签证认定,确保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新准则是指根据合同造价成本的要求开展的对于工程施工和建设的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总产值的统计。

新的准则要求以企业当期完成的工程量加上工程清单进行本期收入的确认,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当期消耗的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与当期的收入配比进行有效的结合,便于最终的成本核算。同时收入的确认根据工程实际完成的情况并经由业主或者甲方进行签证认定,进行工程计量的计算,避免由于签证计量时间之后导致的签证计量金额出入较大的情况。另外还要做好对于成本核算中会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并注重对于成本核算相关清单的收集、送报,确保应停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 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结算以及统计产值的意义

3.1 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直接经济收益

因为产值是建筑施工企业要考虑的直接经济收益之一,其代表建筑企业按照已经完成的工作量、现行工程价格计算的价格形势进行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分析,包括企业的经营收入、红利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是建筑企业实现工程投资总收益的基础保证,也是工程最终结算的基础。

3.2 促进建筑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

因为实施的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计量计算以及统计产值,能够从工程投资建设中制定目标成本、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费用确认,并且给各项的建造合同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因此整个建筑工程投资建设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4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6

关键词 建筑防水 施工 材料

一、行业概况及特点分析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涵盖的两要素为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施工。建筑防水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功能,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使用条件及卫生条件,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活动、工作生活质量,因此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防水条件上要求不断增高。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及其施工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并朝着由多层向单层、由热施工向冷施工的方向发展。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掌握防水工程的施工准备及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以后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建筑防水材料

建筑防水施工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是工程施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全国约有60%的房屋建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每年用于建筑渗漏所用的费用也逾亿计。其中,防水材料缺失是造成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建筑防水材料是指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和民用的给排水、腐蚀性液体以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气等侵入建筑物的材料。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按其主要原料可以分为沥青类防水材料、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水泥类防水材料、金属类防水材料四大类。任何一种防水材料都有它的独特性、适用性,“一剂治百病”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如何选择材料才是重要的课题。新型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档次各异,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在选择防水材料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性质、构造等特点以及施工方案、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因素。

建筑防水材料是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对防水材料提出了多品种、高质量的要求,在桥梁、隧道、国防军工、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中也都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自从2013年以来,国家政策引导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健康发展。2013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3版《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13年5月1日起实施。

(二)建筑防水施工

建筑防水材料是半成品,它的使用价值的体现是要靠施工工程来实现的,也就是“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目前,我国防水行业的材料生产水平已经与国际先进技术相当,国际上的防水材料产品品种我国基本具备,但是施工力量却相对薄弱,导致优质产品无法得到更好的使用。与日本相比,日本某防水施工企业拥有几十个工法,几乎每一种防水材料都有相应配套的施工工艺。而国内则不然,防水施工企业拿来防水新材料,来不及消化便直接使用。材料生产企业由于对施工应用没有太多经验,对施工单位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这就亟须有能力的企业发挥能动性,加大对施工工艺的研究。

建筑防水施工是一项由多个工序组成的系统工程,过程控制管理不到位,不设置质量控制点,往往一道工序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防水质量。而许多防水施工队伍中,不按规范施工、偷工减料现象普遍存在。工人们仅凭经验施工,求多求快求省,工艺流程管理混乱,常常出现如基层处理不到位、细部节点不注意、涂膜厚度不足等问题。尤其到了防水施工的旺季,施工人员紧缺,私招乱拉农民工现象普遍,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干边学,根本谈不上工艺水平。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施工单位只注重防水施工验收,而不注重现场的施工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施工作基础,即使达到了暂时防水的效果,但是随着建筑物的沉降、伸缩变形开裂,以及材料自然老化疲劳失效,工程渗漏现象再所难免。

二、行业发展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

建筑防水施工行业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房地产建设,因此房地产建设投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建筑防水施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情况。房屋建筑工程投资数量是房地产行业的直观反映,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强烈的周期性同样作用在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以及施工上。

如图1所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数值自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虽然2015年累计值稍有增加,但是相对于2014年已经处于基本停滞不前的状态。从2015年至2016年伊始,房地产政策刺激手段层出不穷,从减少首付比例到解除二套房购房税收限制,都无法挽救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此种状态必然会影响到建筑防水材料及施工行业,房地产的周期性必然传到防水材料方面。

(二)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发展

2013年,我国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约为154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产值总量和增长速度依然可观。2014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总体运行平稳,2014年我国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约达167255万平方米,而2015年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并没有得到增加,维持在16万平方米左右。图2显示的是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近十年收入的累计值,明显可以看出2015年整个行业产值面临下滑境况。建筑防水材料的行业发展轨迹和图1的房地产建筑出现周期一致性。

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出现了下滑,但是并未出现负数的累计同比值,而由图3可以看出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历史上出现过主营业务的负增长,这说明建筑防水行业对经济周期的应激程度明显大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由于2015年的较低累计增长率,因此难以预测随着未来房地产经济的看空建筑防水材料行业负增长会不会再次出现。

(三)建筑防水材料制造及施工企业概况

伴随着经济周期常常会带来一个产业的升级和改变,必然造成淘汰和更替,而规模以上企业往往代表行业内的高水平,从图4可以看出自从2010年以来防水建筑材料施工的规模以上数量比较稳定。扩容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大型企业,说明小企业的进入较多,也说明目前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并没有企业可以获得垄断份额。

(四)建筑防水材料施工总产值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1),我国建筑防水施工行业为“其他未列明建筑业”。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并未单独列出建筑防水施工行业的年度总产值,所以通过对其他未列明建筑业的年度总产值以及所占比就可以看出整个建筑防水施工业发展状况如表1所示。

三、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建筑防水施工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0余年,取得了很多成绩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逐步演变而来,所以建筑防水施工行业也必然经历了这个过程,伴随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建筑防水施工行业曾出现了不同版本的防水规范和标准,当然也经历了从低标准到高标准的进化升级。但是,目前建筑防水行业还是未能摆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如绝大比重依靠扩张企业规模以及增加企业数量的方式增长。由此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技术水平低下,能耗以及原材料消耗偏高,生产模式与如今的环保产业产生巨大冲突。而这些存在的问题也将成为制约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的弊端。一旦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完成了更新和递进,就必然造成部分防水材料生产和施工企业的奄奄一息。

(一)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促使国家和地方难以对环境问题不闻不问。由于大部分建筑防水施工企业都面临污染问题,所以北京曾对某些企业三令五申,拟清除此类企业。虽然防水建筑企业也存在很多规章细则,如《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以及产业政策《关于加强建筑防水行业质量建设促进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出台,但是目前以粗犷加工而获利的建筑防水生产企业不胜枚举。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约束性、制约性的政策与标准的提升,使建筑防水施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显得更加紧迫和艰难。产业进入门槛低,标准制定滞后且执行不严,滋生了大批技术装备水平低,施工工艺落后、能耗、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造成恶性竞争,对净化市场、有序竞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同样可以看到,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也会倒逼防水建材行业的生产标准升级,将有更优质的企业可以继续存活下去。

(二)建筑防水施工企业的技术规范落后

与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并没有太大的建筑防水施工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在防水材料的应用领域,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这个重任落到了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头上。一方面,我国的工程招标以材料招标为主,如果施工工艺不配套,使用再好的材料也可能导致建筑防水失败;另一方面,部分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兼做防水施工。作为施工的直接实践者,更应该以身作则研究施工技术,给防水工程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筑防水材料生产商需要进行防水施工应用技术的研究投入,包括场地、装备、资金、人员的安排。由于这部分投入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还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一些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不愿意投入,施工技术研究成为防水行业的短板,这也是导致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然而,近年来,这种现状有所改变。以东方雨虹(002271.SZ)为例,东方雨虹通过积极吸取先进工艺,总结成熟技艺,制定并实施了《施工工作流程标准化手册》和《施工工艺标准化手册》(包括屋面、地下室、室内等)。其中,《施工工作流程》主要针对的是施工现场管理,《工艺标准化手册》则重在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在施工队伍中普及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做法,用每年组织工人技术比武的方式进行强化,使得东方雨虹实现了工程质量标准化的全覆盖。此外,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唐山德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大禹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洪雨防水科技有限公司等,也通过施工技能的大比武、产学研合作、企业内外部培训等方式,对防水施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完成了从防水材料开发到防水系统再造的转变。

建筑防水施工行业是一项涉及建筑安全、百姓民生、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的重要产品和技术的行业。中国建筑防水施工虽然起源很早,但现代防水技术相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防水工程技术受重视的程度仍显不足,建筑防水施工行业的进步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了较为严峻的管理问题,其中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机制、方法的影响,往往导致施工技术管理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加强对于施工技术的严格管理,并且注重对于各项管理措施的不断优化。

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引起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尤其是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在不断总结和积累施工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1.1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生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的技术力量,否则只能被无情淘汰掉。

1.2 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类型,规模大小也不尽相同,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譬如天气等不可抗力。就施工本身而言,不同工种得到交叉作业、新技术的应用、工序施工的交接,都是需要技术管理来保证的,只有加强了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也越来越多,而工程本身也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一切都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也提出了心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针对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本文提出下列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2.1 建立严密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

2.2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2.2.1 熟悉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因为施工技术标准是施工技术的依据,技术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企业结合地方的有关政策及自然条件所颁布的地方标准,前两个标准具有强制性企业和地方的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作为管理的依据,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是指导施工作业活动的主要技术依据。

2.2.2 建立健全技术原始纪录

建立健全技术原始纪录,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以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及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因为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2.2.3 重视施工技术档案的管理

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只有做好以上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使管理过程中做出全面规划并付诸实施,才能使资料的管理接近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档案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探索进步得以实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活动正常有序,有章可查。

2.3 明确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2.3.1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3.2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4 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投入,施行绿色建筑施工

施行绿色建筑施工的技术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高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绿色建材”就是要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通常,人们对结构用料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考虑,重视的程度会高一些,而对材料的保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却有较少的考虑。另外,对装饰材料往往忽略对放射性元素和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最终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3 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适时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而在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则是保证其科学、有效组织和实施的基础。为了有效提升国内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能力,政府及相关建筑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督职能,并且为其优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建筑工程设计、监理等单位则要从自身职责角度出发,协助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谭访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

[2]谈中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2008(8).

建筑施工企业新会计准则篇8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代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着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中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着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中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中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中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中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中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的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中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中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中国建筑企业管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

上一篇:中班春季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妇产科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