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会议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6 11:31:33

专题会议制度

专题会议制度篇1

加强制度建设 激发参政议政活力

民进湖北省委会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相结合,对湖北民进参政议政工作进行整体部署,逐步形成一套上下贯通、内外结合、充满活力的参政议政工作体系。

省委会完善成果征选机制,制定了《民进湖北省委会参政议政重点课题申报管理办法》,每年年初,下发文件至各级组织,通过各专委会、市委会申报,调研室筛选,专家论证,主委会议研究决定,确定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根据时间进程制定重点课题完成计划,做到早部署、早计划、抓落实。省委会还制定了《民进湖北省委会参政议政重点调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为重点课题的调研提供经费保障。重点课题调研成果均被转化为双月座谈会、政协常委会、政协大会等的发言材料和提案。这些制度和办法使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规范、程序分明。

省委会完善参政议政成果评价、反馈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把这些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一套完整机制,严格要求工作项目化、数据化、方案化。譬如,每半年对参政议政工作进行分析,形成详细的分析材料,并在主委会和常委会上进行通报。在奖励机制上,每年开展“十佳提案”、“十佳信息”、“市级组织十佳参政议政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对参政议政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对奖励办法适时调整,重新修定了《民进湖北省委会参政议政成果奖励办法》,提高了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

省委会制定了《民进湖北省委会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暂行办法》,从实地调研、撰写建议、征集建议、整理编辑、审签报送及考核奖励方面对社情民意工作进行了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报送机制及采用反馈程序,建立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征集报送的长效机制。2015年,《建议高度警惕我国石墨产业存在的问题》被中央统战部《零讯》专刊采用,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批示,国家商务部据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书面报告呈送国家领导人。

同时,省委会注重完善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加强人才的发现,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发展工作;二是加强参政议政骨干培训;三是加强人才库建设。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有效地组织起来,把有政治责任心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士吸引到参政议政工作上来,通过设立专委会,保持参政议政工作的持续性。

领导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民进湖北省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把参政议政作为主委会、常委会和全委会的重要议题,摆在首要位置进行研究部署,做好总体设计安排,做好制度保障安排,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把手”亲自抓,善于出题目、出思路、出观点,带头调查研究,形成重要调研成果,起好表率作用;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对参政议政工作做到常协调、常检查、常督促,积极为开展好重点课题调研创造条件,并相应承担重点调研课题,起好示范作用;其他领导要配合抓,主动关心参政议政工作,参与工作研究或课题研究,承担课题,带队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发挥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4年年底,楹胙锎统文化提供基本载体,更好呼吁重建武昌文庙,省委会主委周洪宇带队在武昌区进行调研,提出了《关于重建武昌文庙 传承荆楚文脉的建议》。其他副主委也分别承担了1~2个重点调研课题。

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

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专委会是省委会履行职能的非职能性机构,具有专业性、研究性、咨询性的特点,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省委会设有教育、文化艺术、出版和传媒、科技、医卫、经济、社会和法制、妇女儿童、联络、老年10个专委会和1个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小组。省委会制定了《民进湖北省委会专委会工作通则》,进一步明确专门委员会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专委会工作作出规范。专委会积极参与省委会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发挥委员的专业优势,提出了许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政策建议。

2014年,科技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强长江故道湿地保护,保障长江中游生态安全的提案》、《关于尽快规范我国石墨产业发展,加强石墨资源战略性储备的提案》均被民进中央采用,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前者被列为重点办理提案。

整合会内资源

充分发挥市委会联动作用

市级组织是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基本力量,建立与市委会的密切联系,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一是会议交流,每年常委会有一次专题会议,交流各市委会参政议政经验,有效保证了各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各市委会承担省委会重点调研课题,联合开展调研,根据课题实际情况,省委会着力于提供智力支持,及时吸收当地民进组织的参与,进一步增强了整体协调调研的能力。

2011年在湖北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改进和加强我省学前教育的几点建议》。该课题从2010年1月开始启动至2011年年底,历时两年。在两年的时间里,省委会、省委会教育委员会、省直华师大委员会、荆门市委会都参与了该课题的调研,分别于6个市、6个市辖区,13个公办、民办幼儿园进行实地或现场调研。之后,省委会调研人员对此课题进行反复研究,不断调整角度,组成综合材料,最后形成提案。该提案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的重点督办。2014年,省出版与传媒委员会与随州市委会联合开展了“随州大遗址保护”的调研,在省政协界别协商座谈会上作了《关于随州大遗址片区保护与活态利用的建议》发言,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随州大遗址古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的建议》。2015年,省委会与荆门市委会联合开展了“乡村教师提升工程”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创造乡村教师终身发展和职业幸福的乐园》在民进中央举办的2015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进行交流。

民进湖北省委会还拓展平台,着力提高参政议政影响力。在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周洪宇的倡导下,省委会于2011年9月1日创办了《参政专报》、《社情快报》,开通了直接向省级领导建言的“直通车”。《参政专报》侧重于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情况的反映和建言;《社情快报》侧重于一事一报,对现实存在问题、民众的诉求进行反映和提出建议。共报送《参政专报》26期、《社情快报》25期,其意见和建议引起高度重视,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并被有关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效果。

专题会议制度篇2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严肃会议纪律,提高会议质量,促进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特制定本制度。一、会议分类本制度的范围包括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部门专业性会议等。(一)局长碰头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和办公室主任参加。局长碰头会议一般在每星期一上午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通报上周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及近期工作。 (二)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局长办公会议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山东黄河治理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讨论通过会议讲话(报告)、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 3、讨论决定局属单位和机关部门请示的重大事项。(三)专题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按照分管的工作主持召开,涉及本专题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协调专项工作问题,处理具体业务工作。 (四)防汛例会,由防办主任或受防办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和主持,由局领导、防办主任、副主任、防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本周防汛情况介绍 ,分析防洪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下周防汛工作。防汛例会一般在黄河汛期每周四上午召开,遇重大险情可随时召开,如黄河汛情与上周无大变化,当周例会亦可取消。(五)局务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和主持,局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局务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吸收各市河务(管理)局、局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传达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会议精神; 2、总结上季度工作,部署本季度任务; 3、通报重要情况,协调各部门关系; 4、讨论研究其他重要工作事项。 (六)治黄工作会议,一般在每年 12月下旬或下年1月份召开,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局领导及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邀请黄委或省政府领导到会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 总结和部署全局年度工作;2、 表彰奖励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七)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业务主管部门召集,局主管领导或该专业部门负责人主持,各单位主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确需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需报局长批准。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某一方面的业务工作。原则上每个部门年内只安排一次专业性会议。二、会前准备经领导研究确定召开的会议,主办部门应充分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会议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实效。(一)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由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会前准备等工作;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会议的组织、会前准备等工作,办公室协助做好会议其他准备工作。(二)机关各部门需要提请局长办公会议或专题办公会议研究的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会前应与相关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经过协商能够解决的问题不上会议;经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协调解决;确需召开会议的,会前要研究出初步意见,经局主管领导同意后报局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提交局长碰头会议统一安排。(三)提交会议研究的重要事项,主办部门在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研究的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建议。需提交会议讨论的内容要提前送主管领导审阅,经同意后,至迟须于开会前一天将会议内容的概要说明或会议材料送交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四)参加会议的领导,会前应认真审阅会议有关文件、材料,准备好会议发言或建设性意见。三、会议的召开(一)大力压缩会议。省局召开的由各市河务(管理)局和局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要尽量压缩,一般每年不超过4次。能用文件、电报或电话联系解决的问题,不召开会议。能召开电话会议的,不集中开会。内容相近、时间靠近的会议应尽量合并召开。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搞上行下效、层层开会。实行“无会月”制度,原则上每年4月份和8月份为省局的无会月,一般不在无会月召开会议。局机关的会议也要压缩,保证每周都有“无会日”。(二)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局召开的会议一般只开到市河务(管理)局和局直单位,无特殊情况不开到县(市、区)局,由各市河务(管理)局会后再组织贯彻落实。会议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会议代表一般不超过40人,会议工作人员控制在与会人员的10%以内。(三)严格会议审批制度。省局召开的全局性工作会议和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机关各部门在每年治黄工作会议后一周内提出本年度拟召开会议的计划,报送办公室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批。已批准列入计划的会议,主办部门要在开会前1 0天将会议内容(含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会期、人数、所需经费及其来源等)报送办公室,提交局长碰头会议研究确定。部门召开的临时性小型专题会议,由部门提出会议计划,由主管局领导同意后召开。(四)要进一步转变会风,开短会,讲短话,提高议事效率。会议讲话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搞长篇大论,不讲虚话、套话。会议要切实解决问题,力戒议而不决。与会人员要认真遵守会议纪律,集中精力开会,进入会议室后手机、传呼机一律关闭,会议期间不准出外会客,不准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五)治黄工作会议、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长碰头会议, 由办公室负责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办公室主任审核,送主持会议的局领导签发。防汛例会、专题办公会议、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纪要,并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六)会议要严格按照会前审定的议题进行,不得临时动议或提议研究议题以外的问题。经会议主持人或主要负责人明确认可的意见,有关部门要作为会议的决议认真贯彻落实。四、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一)局长碰头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治黄工作会议,由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专题办公会议、防汛例会、部门专业性会议由主办部门负责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二)对于会议决定事项,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办理。有办理时限要求的,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限提交办理结果,反馈情况。因故不能按时办理完毕的, 需申述原因经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延期,并向分管领导和办公室及时报告办理进展情况。 五、会议经费有关会议标准、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等问题,要严格按照省局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会议地点、提高会议标准、扩大会议规模、超支使用经费,不得向基层单位转嫁费用。六、处罚办公室将定期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凡违反以上有关规定的,按照《局机关工作考核办法》和《局机关工作考核细则》有关条款处理。

专题会议制度篇3

论文关键词:专利保护;强制许可;利益平衡 

 

一、引言:现状及问题 

专利强制许可(mandatory permission)制度是对知识产权限制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被称为非自愿许可,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根据各国社会公共健康的具体情况,不经专利权利人的许可,而授予他人实施其专利的一种法律制度。药品专利是专利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强制许可制度也适用于药品专利。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或最不发达国家的公共健康危机等国家紧急状态或者其他非常紧急的情形日益凸显,如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以及其他传染病等相关问题等越来越严重,这一现状给发展中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中,给这些国家造成公共健康危机的原因虽然归结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患者无力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是造成公共健康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而,因素使得药品专利保护与社会公众利益的矛盾也日趋突出。其中,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相关国家之间具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强调专利私权的保护和发展中国家主张的基本的人权的保护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利益矛盾,因此,trips协议以及doha宣言下有关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条款便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注及争议的焦点。 

目前,随着国际社会人本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国际及各国国内的立法都已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知识产权领域也不例外,从知识产权保护的trips协议到2006年的《多哈宣言》(doha宣言)的发展历程表征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人权的关注和保护,并逐步实现了专利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健康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二、专利保护与强制许可之间利益冲突与平衡的进程:从trips协议到doha宣言 

(一)trips协议对公共利益的有限关照——以发达国家为中心 

从这两者之间利益协调和平衡过程可以看出,trips协议在其谈判发展初期,仅仅表现出了对公共健康利益的有限的关注和照顾。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部长级会议上,瑞士等个国家提出提案,要求把“服务贸易”、“投资保护”和“知识产权”作为三个新的议题纳人谈判范围。当时的美国代表甚至提出如果不将知识产权等问题作为新议题纳人,他们将拒绝参加第八轮谈判并以此为要挟来为其本国的利益考虑。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则认为,知识产权问题根本不属于关贸总协定规范和管理的内容,不应当纳人谈判。巴西代表曾指出,如果把知识产权等问题放到关贸总协定中去就如同把病毒输人计算机一样,其结果只会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中已存在的不平衡。“但是,国际上的许多问题都远远不是理论问题。如不打破乌拉圭回合的僵局,多数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践都会受到影响。”从实质来说,trips协议是带着发达国家的使命诞生的。此外,该协议对公共健康利益的关注还体现在它规定了各成员方实施协议的具体条件、权利限制及过渡性安排中。其中就以权利限制制度最为典型。 

(二)doha宣言及其第6段的执行对两者利益平衡重要意义 

doha宣言的意义是积极的。它确定了公共健康权优先于私人财产权,并且明确了wto成员充分利用协议中弹性条款的权利。它将使发展中国家在为公共健康目的使用trips协议中的弹性条款时,免受发达国家贸易制裁或法律诉讼的威胁,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中协商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doha宣言第6段承认了在制药领域制造能力不足的或没有制造能力的、成员在有效使用trips协议之下的强制许可时可能面临的困难,要求理事会寻求一个迅速解决办法,并于2002年底之前报告总理事会。然而,经过艰苦的谈判,直到2003年8月30日wto成员才达成了“实施协议和公共健康宣言第段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该执行“决议”的形成标志着世贸组织全体成员最终在解决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矛盾的问题上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共识,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终于能够享受一些特殊待遇,但它也只是一个政治性宣言,且在发生争论时还存在法律解释上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从总体上来看,trips协议和该决议有关立法已明显体现出了对公众健康利益的关注,如《trips协议和公众健康的宣言》对trips协议第31条的适用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规定,宣言指出,“trips协议不应成为也不会阻碍成员国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健康”,同时宣言规定“每个成员有权决定何种情形构成了”作为强制许可前提条件的“国家紧急状态或其他极端紧急的情况”。 

《多哈宣言》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之间在对公共健康问题解决上的一次初步性的胜利,实现了药品专利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健康利益的初步性的协调与平衡。它强调了trips协议在以后的履行中要朝着该协议所制定的有关目标和原则的方向发展和前进,从而保障国际社社遭受公共健康威胁的公众根本利益,以达到各成员权利与义务的真正平衡和一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多哈宣言》仅仅具有在法律上澄清和说明的性质,它并没有从法律上为发展中成员方创设新的权利。此外,它也没有解决没有或缺乏生产和能力成员方如何使用强制许可的问题。因而,两者之间利益的平衡还需要国际社会更一步的努力。 

三、知识产权与生命健康之间冲突的适度协调及中国的选择 

专利制度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任何成功的专利制度的关键都是在赋予专利权人的专有权和拥有一个开放与竞争性市场的公众利益之间达成精确的平衡,即steven b.garland and jeremy e所说的“专利制度需要在发明者的利益和一般公众的利益之间达成平衡”。虽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在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平衡上有所侧重,并且专利法也不全部限于专利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最具有实质性的。以专利法为依托的专利制度是建立在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合理、合情的合法垄断制度。 

药品专利是专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利益平衡的法理意义在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中尤为明显。药品专利权人的私利益与公共健康利益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机制,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就是合适的选择。1878年的巴黎大会确认了工业产权必须得到保护,但是,毫无限制的专利垄断权可能有损社会公共福利,应对专利权作一定限制,大会因此形成决议,“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征收财产的原则”应该适用于专利权。trips协议第27条第2款明确允许成员方政府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严重损害环境”而可以行使对专利权保护的例外,而第31条,对“未经权利所有人授权的其他用途”具体规定了未经专利权人授权使用的条件和限制,实际上对强制许可集中作了规定。这几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trips协议下的强制许可制度。 

专题会议制度篇4

 

截至2015年底,本市已有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平谷、怀柔、密云等14个区召开了区委人大工作会议,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各区区委书记均发表了指导性讲话,提出要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同时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要主动谋划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主动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主动推进人大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主动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各区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中,在全面贯彻市委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开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做好监督工作和代表工作以及坚持和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新举措,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一、关于开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党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预算审查职能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作用,完善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机制,搞好代表会前视察和分团活动,依法适当增加区、乡镇代表大会次数,进一步推进代表大会公开。各区在贯彻中纷纷推出新举措。

 

1.增加代表大会次数。朝阳区提出,积极探索,逐步实现每年举行两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政府半年工作通报、上年度财政决算和审计情况及本年度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决定其他事项。

 

2.完善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机

 

制。顺义提出将议案办理工作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议案办理工作。平谷提出,由区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决定代表议案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列入的议案要依法履行分团审议、交付大会表决并形成决议寺程序。昌平提出建立区镇联动办理机制,东城提出经大会主席团决定交办的代表议案,应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所需经费列入预算。

 

3.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审查职能。朝阳提出,完善人代会前预算初审制度,开展"预算曰〃活动,集中听取代表对预算编制的意见和建议。门头沟强调,设立大会"预算查询室〃,为代表解答财政预算等问题。海淀提出,完善区人大常委会初步审查制度,充分挥各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部门预算的审查,尝试各专业代表小组全面参与预算初审。

 

4.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作用。平谷提出,下一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并需要经人代会表决通过,然后将工程所需经费列入下一年度财政预算。西城提出,建立重大事项的专项报告制度,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应提请代表大会讨论,由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决定或根据代表大会讨论形成的意见修改完善工作方案。

 

5.实行或建立代表大会发言制度。海淀实行代表大会发言已有多年,朝阳近年也已实施。密云等提出建立或健全代表大会发言制度。

 

6.充分发挥代表在大会期间审议发言的作用。西城提出建立和完善代表审议意见处理机制,代表在大会审议过程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由大会秘书处进行汇总整理并向主席团汇报,区人大常委会和府两院"应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合理意见,代表关于政府工作的审议意见,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核后交由区政府研究处理,主任会议适时听取区政府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海淀、朝阳、东城、怀柔等区都有类似做法。

 

7.推进代表大会公开。西城提出,通过网络直播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运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增强会议透明度和会议内外互动。通州提出,扩大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的范围,通过门户网站集中公开会议文件以及代表所提议案、建议的目录。房山提出,区政务网站设置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链接专栏,集中公开会议文件。

 

二、关于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党组意见提出,明确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性质,建立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年度计划机制,完善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规范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程序。各区主要举措如下。

 

1.关于完善机制。密云提出要完善府两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的机制,制定办法,对依法应当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一府两院"要主动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常委会审议重大事项议题,府两院"相关提请人应当到会作出说明,并接受询问。

 

2.关于明确性质。西城提出,围绕区域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进一步明确人大决定权的性质,积极推动区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当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策研究过程中应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积极沟通,决策中的重要问题可以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提出意见,并向区政府反馈。区人大常委会已经修订了原有的相关制度。1.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海淀提出,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专职委员工作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专职委员"专"的优势,加强专职委员在审议发言、专题调研、专项评议、专题询问、议案和建议督办中的深度参与。完善干部培养、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委、政府干部的双向交流,定期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到政府相关部门挂职锻炼。西城提出,适应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要求,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兼顾专业化和代表性,适当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加法治、财经、城建等专业领域委员的数量。设立备案审查的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审查结果的统一处理。朝阳提出,设立预算审查的专门工作机构,充实编制和人员,做好对区政府财政预算的审查工作,提高预算监督的专业化水平。密云提出,加强常委会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培养、教育、管理、使用机制,推进同党政、司法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

 

专题会议制度篇5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新时代人大“两个机关”建设的职能定位,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代表作用,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健全完善代表工作制度,推动代表工作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服务创新,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一、着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两个联系”机制

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自觉参加代表团及代表小组活动,围绕常委会重点工作和议案建议办理,与固定联系的省人大代表保持制度化经常性工作联系,到基层工作坚持必访当地省人大代表,认真充分地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每逢双月围绕常委会主要工作安排和重要议题,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做好组织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有关工作,引导支持列席代表围绕会议议题开展的会前调研,增强其提出意见建议的针对性,从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常委会审议质量的提升;在开展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调研、重点督办代表建议等活动时,更加广泛地邀请熟悉相关工作的代表参与,充分发挥其专业和岗位优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丰富联系内容,拓展联系方式,线上线下结合,把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做深做实,更加充分地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代表工作平台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全省各地代表工作站、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等的软硬件建设,使之成为代表与人民群众常态化联系的重要载体;总结推广市、县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经验,推动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鼓励、引导、支持代表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履职的水平和实效。

二、着力构建更重实效的议案处理和建议督办机制

进一步明确代表议案的基本要求、范围和处理程序,强化对代表议案审议和办理工作的跟踪督查力度,认真抓好代表议案的审议结果或处理意见的落实,实现议案处理工作水平再提升;延伸工作链条,实施从会前调研、会上提出、会后办理、跟踪问效的全流程管理,切实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工作质量;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省政府副省长领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点督办建议的工作制度;会同省政府督查室,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做好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组织代表视察建议办理工作情况,督促承办单位提高按时办结率和优质办成率,努力实现代表和承办单位双满意;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大数据分析,把代表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作为常委会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的重要依据;对《xx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调研,为相关法规修订做好准备。

三、着力构建更富活力的代表活动机制

围绕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确定的重要议题,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有主题、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会前集中视察活动,全年至少组织2次代表小组活动;继续采取联组形式组织省直单位省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认真交办处理代表调研、视察中所提意见建议,注重成果的转化运用,促进代表小组活动成效的明显提高;落实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代表工作一体化协作机制,围绕长江、淮河、太湖水环境保护和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主题,组织和参与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调研视察活动,办好三省一市人大代表工作协作交流会,为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与专业代表小组的深度联系,让更多代表参与委员会重点工作,为专业代表小组与相关专家的对接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将专业代表的特长、优势更好地运用于依法履职。

四、着力构建更为管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对代表履职、代表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培树优秀代表人物、优秀代表群体,讲好代表履职故事,总结推广代表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代表工作的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代表履职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评选优秀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在优化完善中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建立代表履职档案,适当范围内公布履职情况,增强代表履职意识;部署和启动本届省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的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相关工作,实现省人大代表届内都能报告一次履职情况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对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期间的代表管理,与有关方面建立代表工作联系制度,对代表诚信履职等加强监督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实录记载制度,以此作为代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着力构建更有效能的服务保障机制

推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建设,启用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不断强化完善其综合功能,逐步形成集服务、联系、管理代表于一体覆盖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的网络工作平台,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条件;在开展代表履职轮训的基础上,根据代表职业、行业特点,围绕常委会会议议题和专项重点工作,举办2期省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探索采取有差别、更精准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代表活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建设,强化人员力量配备,提升能力素质,为代表履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在苏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履职专题学习、开展专题调研和会前集中视察、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和督办代表建议等工作,协同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在苏全国人大代表的相关事宜。

六、着力构建更切实际的基层指导机制

通过召开会议、调查研究、典型引路、宣传推广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更多地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方法推进立法、监督领域重要事项的落实。上半年召开全省人大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座谈会,促进省市人大代表工作有序衔接、形成合力;围绕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公共服务标准化等主题,继续举办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专题培训班,提升其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下半年适时召开全省乡镇人大工作交流会;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xx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组织开展开发区人大工作专题调研,逐步形成覆盖面更广的人大工作体系。

专题会议制度篇6

一、专门委员会的产生

选举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国议会专门委员会主要通过选举产生,也有部分国家是实行任命、指派等方式。专门委员会的成员由议会在议员中选举产生,这是由专门委员会的附属性决定的,而且便于二者的工作衔接。我国的专门委员会是由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产生,这一点与西方议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代表大会的权力多数情况下是由其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来行使,所以,常委会的委员比代表更象西方国家的议员,专门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就成为其常委会的常设机构。因此,就会产生是专门委员会的委员而不是常委会的委员的现象。依照法律规定,常委会委员不得兼任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但对专门委员会委员并无此规定。由于专门委员会同样具有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权力,也应当对专门委员会的委员作出同样的规定;而且,为了便于工作,在确定常委会委员和专门委员会委员的候选人时,应尽量实现重叠。

二、专门委员会的组成

专门委员会是专就某一方面问题而成立的议事机构,因此,其成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议事能力。这条原则为各国议会所普遍认同,但是在多党制国家,组成专门委员会首先考虑的是各党派利益的划分,其次才是专业分工的问题。而在我国不存在党派利益纷争的问题,所以,能够比较好地贯彻这一原则。目前在专门委员会的组成问题上,应当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从各国议员的任职情况看,除实行内阁责任制国家,允许内阁成员担任议员外,其他国家一般不允许议员兼任其他职务,这样才能保证议员的公正性以及议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议会活动。我国对此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通过立法规定专门委员会委员不得在“一府两院”中担任公职,也不得在公司等利益团体中任职,这除了有上述好处外,还可以提高委员的社会地位以及维护委员职位的严肃性。(2)从人员构成上,应该保证每个委员会有一名法律专家和本专业的专家,这有助于保证委员会的议事和决策活动合法合理。(3)从人数上讲,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人数多了,就不便于开展活动,效率不高,人数少了,就失去了委员会的意义。就目前的情况看,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人数应当在5至10人左右,具体人数要依照各委员会对口部门的多少以及工作的多少来定。

三、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各国立法机关专门委员会的职权在该国政治体制的制约下呈现出差异性。总体上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责任内阁制国家,由于内阁成员可以兼任议员,因此,专门委员会的职权就受政府支配并掌握在政府手中。二是在以美国为首的总统制国家,由于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专门委员会就拥有较大的职权。如最近,美国众院司法委员会就决定公开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关于克林顿性丑闻的报告,以及决定对是否弹劾总统进行调查。三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我国就属于这种国家。从本质上说,专门委员会职权的大小是由议会权力的大小决定的。如果后者的权力小或者是虚置的,很难想象前者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如果后者在法律上的权力是巨大的,而不赋予前者一些实质性的权力,后者巨大权力的实现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二者的权力应该有一种比较合理的平衡和协调。

从权力的种类上看,专门委员会一般拥有以下权力:

(一)提案权。提案权是专门委员会拥有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的权力,它是作为权力团体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赋予专门委员会在议会里的提案权。我国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也都规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属于各自职权范围内议案的权力。目前我国专门委员会提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法律规定,在行使此项权力时必须经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我们认为这里的“决定”不仅仅是一种程序,而是对专门委员会行使提案权的一种限制。提案权仅仅是一种表达愿望的权力,如果对一个权力团体的这种权力也进行限制,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取消。(2)从提案权的内容看,法律规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提出各自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但在具体规定质询案以及罢免案时,并没有赋予专门委员会有提出这两种议案的权力,法律是不是认为这两种议案与专门委员会无关?实际上,这两种提案权都属于监督权的范畴,赋予专门委员会这样的监督权是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的重要方面。而且,在目前的实践中,专门委员会都可以自行组织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提出质询案或罢免案,不仅与本委员会有关,而且也是强化执法检查效果的重要保证。(3)提出立法案是专门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发挥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但目前立法案主要由政府提出,使得常委会在立法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而且也使法规草案难以摆脱部门利益的束缚,因此,专门委员会应该加强这项工作,充实立法力量,积极主动地提出立法议案,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部门较多或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

(二)审议权。审议权是专门委员会的一项主要职权,它是指专门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代表大会或常委会的委托,对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先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供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参考。专门委员会的审议主要是初步审议,议而不决。但在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审议权往往附带有搁置权(对议案不采取任何措施,等于否决)、修改权和否决权,这是由专门委员会拥有比较大的权力所决定的。我们认为,提案权仅仅是一种表达愿望的权力,如果在这种愿望到达权力机关之前就被阻截或修改,是有违民主原则的,也客观上导致议会的权力被专门委员会所瓜分。在我国,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权虽然没有决定性,但对常委会的审议活动往往会有较大的影响,常委会一般比较尊重专门委员会的意见。但是目前这种审议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政府提出议案的时间通常与常委会审议的时间相隔不长,因此,专门委员会的先期审议的时间就非常有限,难以做到深入细致,更难以进行调查研究,使审议显得比较仓促,审议的质量没有保证。应当协调好上述时间的间隔,保证专门委员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审议。(2)审议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委员会在常委会一审前的审议简单粗糙,参考意义不大,这除了上述时间上的原因外,与对委员会审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把握不住重点等也有直接关系。我们认为,专门委员会在一审时,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立法是否必要,是否属重复立法;二是草案规定的内容是否超越本级人大的职权,是否与上位法相抵触;三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否妥当,涉及的矛盾是否协调好;四是在结构上是否需要大的调整等,至于草案条文、用语等比较小的问题可以在常委会分组或联组会议上提出。

转贴于

(三)监督权。立法与监督是立法机关的两项主要职权。在以美国为首的三权分立的国家,专门委员会往往拥有一些实质性的监督权力,如可以通过听证、质询等方式对政府的财政、人事、外交等事务进行监督;而且许多国家的专门委员会可以独立地对政府的活动进行调查监督。我国的专门委员会的监督权不具有独立性,而且范围比较窄,这是我国专门委员会制度一个缺陷。在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会议的会期短的情况下,其监督职能的实现往往要依靠专门委员会来进行,如果后者不享有相对独立的较为实质性的权力,这种监督职能的实现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监督权的种类来对此问题进行分析:(1)质询监督权,指接受代表大会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对该质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可以向主席团或常委会报告。这里还应该规定如果专门委员会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要求再次答复或向主席团或常委会报告。另外,我们认为,专门委员会还应当有提出质询案的权力,理由如前文所述。(2)立法监督权,全国人大组织法和一些地方性监督法规,都只规定专门委员会可以对常委会或常委会主任会议交付的被认为是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报告,并没有规定可以要求有关部门撤销或提出撤销议案,这种监督权既是被动的又是不完整的。实际上,赋予专门委员会以对有关部门或下级权力机关的违法或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要求撤销和提出撤销的议案的权力,既可以加强常委会的监督职能,又不至于使常委会的权力被专门委员会瓜分,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并不在专门委员会。(3)执法监督权,专门委员会的执法监督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执行特定法律、法规、决定、决议的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要求有关部门限期改正,并报结果;二是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或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投诉,要求有关机关负责答复或处理,重大问题可向主任会议报告。对于前者,许多地方性监督法规多作了明确规定;而对于后者,由于常委会内部往往设有信访机构,所以,一般规定对社会投诉由信访机构统一处理。我们认为在工作程序上可以这样规定,但法律法规应当赋予专门委员会这种职权,即对社会投诉,可以直接要求有关部门(按对口)进行处理,对重大问题可以进行调查(或经主任会议同意),向主任会议或常委会报告调查结果,或者向常委会提出质询案,甚至罢免案,这是加强专门委员会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4)工作监督权。专门委员会对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取工作报告,二是对综合性的或专项的工作进行检查。对报告所涉及的或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或其他问题,可以要求有关机关限期改进,重大问题可向主任会议或常委会报告。(5)调查权,在我国,一般把调查与研究放在一起,主要把它作为专门委员会的一种工作方法,很少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权力。在西方国家,调查权是专门委员会的一项重要权力,委员会可以自主就政府机关的特定活动进行调查,而后就调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是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这种调查权往往具有较大的威慑力,而且比较主动。它类似我国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程序上不如前者严格,但又比较灵活主动。我国法律法规在赋予常委会可以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权力的同时,应当赋予专门委员会这种调查权,同时可以给予一定的限制,如在就调查结果采取措施或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之前,须经主任会议同意。

专题会议制度篇7

2011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展开专题询问,全国人大网作了现场图文直播。受国务院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相关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牟新生、吴启迪等10余位委员就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设计、保障范围、建设进度、资金保障、分配管理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询问,相关部委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11月25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率领8个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到会,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问询一一给予明确答复。同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也首次启动“专题询问”,来自 6个部门7位领导就保障房建设接受委员们询问。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图文并茂,并用了“副省长起立作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你来我往”、“面对面考问”的字样,表明社会对各级人大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有着强烈的期盼。

询问,本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最低度的监督。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是在举国、朝野高度关注住房,而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一直失语的情形下出现的,故而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得人大代表问责于政府这一早在“五四宪法”就有规定(“质问”,“八二宪法”改为“质询”)、实践中也曾行使过的监督权(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团代表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上海宝钢工程建设问题”向冶金部提出质询)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其实,现行宪法中并没有“询问”一词,宪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询问作为法律用语,首次出现在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九条:“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说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监督法第三十四条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在质询前面加上询问,其实是为质询增设了一道门槛,也可谓是在“议”与“行”之间划出一个缓冲地带。这一制度设计符合中国走渐进主义政改的思路,但若要使这一良好的思路走通,必须做实专题询问,否则将使“思路”变成“死路”。

监督法实施以来,何时、谁先启动询问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的各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并无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启动询问,各级人大常委会机会均等。在上世纪90年代,破冰启动质询的是地方人大。如1998年浙江德清县、1999年辽宁省以及2000年广东省人大或常委会均启动过质询,而同期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并未启动质询。此次率先启动询问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同年6、8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就“中央决算”、“国家粮食安全”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3次专题询问。同年,部分地方人大迅速“复制”,上海市、湖北省和安徽省也开展了专题询问。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进行4次专题询问,计划开展专题询问的省级人大常委会增至18个。现在的问题是,已经上路的询问将以什么速度稳步走下去,夯实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根基,并尽快改变跛足的权力运行结构?

首先,制定规范专题询问的议事规则。开会欲收实效,必须遵循明确而合理的议事规则。在监督法颁布实施之前,地方人大广泛开展了述职评议,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或条例,对“促进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探索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益的影响”。监督法实施后,各地纷纷废止议事规则。2007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解释废止1996年12月24日通过施行的《四川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的原因时,“有关人士指出,述职评议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监督法未作规定;而条例有关工作评议的规定又与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在监督主体、监督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不一致,为保证监督法在我省顺利贯彻实施,有必要废止条例。”[1]要使专题询问收到实效,不仅要确立社会普遍关注的有价值的议题,更要对询问议题的确立程序,询问前的准备、联组会议上的询问者与到场的询问对象、询问过程(包括问答的时间、次数等)以及询问后政府的回应作出极其严格的规定,为此,全国人大应率先垂范,制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议事规则”。

其次,增加专题询问的频次。当下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问题也成增生之势。执政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凡此,迫切要求各级人大加大对“一府两院”尤其是政府的监督,促使政府执政为民、依法行政、防止腐败。就全国人大常委会而言,应使专题询问成为每两个月一次的常委会的规定议题,必要时还可就专题询问增加常委会开会的次数。这样,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示范,带动地方人大常委会加大对政府监督的力度。人大系统忙碌起来,中国的民主也就能有效地运转起来。

第三,尽快启动质询。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质询权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已悬置多年,询问其实只是一种最为低度的监督,搁置质询,仅有询问,不足说明人大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宪法赋予的权力若长期不行使,无异于渎职。当然,也不是为质询而质询,使质询成为形式。事实上,当下中国,有太多的议题需要人大向政府质询,否则无法解释不断上升的政府高官违法、贪腐案例。反之,若各级人大自主地启动质询案,许多大案要案虽说不能完全杜绝,但至少可以减少发案率。

当下中国已经步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微博时代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呈爆炸性增长的趋势。网上的泄愤虽然不像广场政治呈现出可以刺激人眼球的物理形态意义上的抗争,但其对政治系统冲击力却比广场泄愤更大。网民的意见其实只是碎片化的民意,但若不将其引入到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民意并纳入政治过程,将无法形成有效的政治对话、政治妥协与政治共识,而作为民意代表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法定的制度框架内对政府部门或官员提出询问、质询,才是形成政治共识的有效渠道。

注释:

[1]《叫停述职评议》,载《四川日报》2007年3月30日。

专题会议制度篇8

今年的监督工作将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14项专项工作报告,内容涉及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加强养犬管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情况、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农村水利建设等。此外,常委会还将对审计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进行审议,开展执法检查3项,安排专题询问1项,做好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今年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精选监督项目,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更加注重回应民生关切,促进改善民生的监督项目占了近半壁江山;加强跟踪监督的力度,在以前年度监督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继续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以及控烟等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持续监督,不断探索形成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监督成果。

多部门联手推进养犬条例有效实施

历时近两年完成立法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5月15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实施以来,全市狂犬病免疫点和养犬登记点大幅度增加,城市化地区办证数明显上升。同时,由于养犬管理条例是社会领域法规,它的实施关系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行为习惯的调整,涉及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等多个执法部门,给条例执行的深入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为促进养犬条例的有效实施,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规范市民养犬行为,提高文明养犬意识,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各委员会的力量,由内司委牵头,城建环保委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共同做好养犬管理条例实施的专项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各委员会优势,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将于7月份提交常委会审议,重点报告养犬管理和处罚、犬只收容、认领和领养,犬只饲养和经营过程中影响市容环境行为的管理等内容。

专题询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2011年5月,上海市医改文件正式,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2012年1月,市长韩正同志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市民提供,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一季度推出改革方案。继续实施国家及本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社会关注度很高,许多市民来信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

为回应群众关切,201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询问,着重关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改革的推进情况,切实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时间节点看,市人大常委会在医改文件实施近一年半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开展专题询问,此时医改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人大监督可以促进政府把医改做得更深入、更透彻、更符合百姓利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询问是继2010年“世博后城市管理”专题询问,2011年“城市运行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之后开展的第四次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总结历年专题询问的基础上,改进组织工作,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专题询问的质量和力度,推动政府顺利实现医改目标。

跟踪监督食品安全专题询问后的整改情况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牵动万千民心。去年,常委会针对“问题馒头”事件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成立6个专题小组,组织350多人次代表,对肉类、蔬菜、米面制品、乳制品、水产品、餐饮及粮油等70余家食品单位开展明察暗访,深入了解监管制度运行的实际状况。在常委会会议审议和专题询问中,就落实监管责任、推进监管公开、强化源头管理、促进企业诚信、扶持产业发展、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等提出14条意见建议和改进要求。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将规范回收食品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以法规条文形式加以明确。

今年,常委会将在去年监督的基础上,对本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2011年常委会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解决本市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据悉,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已于近日展开。检查组紧锣密鼓地赴长宁、徐汇、宝山、闸北等区进行监督调研,重点检查市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查看了群众热切关注的废弃食用油脂管理情况。据了解,上海已构建了国内唯一的餐厨废弃油脂样品库,今后本市检测和判定餐厨废弃油脂有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餐厨废弃油脂变成“地沟油”回流餐桌更加困难。为鼓励社会监督,提升食品安全举报机制成效,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电话12331已与12315无缝对接,便于群众及时快捷地反映市场违规违纪行为现象。市人大常委会力求通过持续跟踪监督,支持和督促政府切实按照“最严准入、最严监管、最严执法、最严处罚、最严问责”的要求,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类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确保上海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根据2012年2月份与市政府党组沟通交流会的精神,今年常委会还将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重点在推动政府进一步均衡和优化基础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加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育经费使用更加公开和透明;积极关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推进情况,有关委员会将开展跟踪调研,支持和推动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上一篇:税务普法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财务年度经营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