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专题时代广播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

时间:2022-10-27 01:39:27

后专题时代广播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

【摘 要】在后专题时代,普通工商广告已经占据广播广告收入的主流地位,但专题广告特别是医药专题广告仍是很多电台的重要收入来源。本文深入研究了医药专题广告的“优势基因”,在此基础上,从医药专题广告中剥离出多项广播专题广告的优势和创意内容安排模板。同时,本文还将医药专题广告的作用特点与地产、休闲度假村、教育、电子商务等多个“高涉入度广告”的广告需求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共性,由此提出了多个行业借助医药专题广告模板的可行性,从而可以为医药专题广告向地产、教育、旅游、休闲、食品、电子商务专题广告转型找到有效的通道。

【关键词】后专题时代 医药专题 广播行业 广告收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最早的电波类大众媒体,广播经历了从占有绝对优势到在大众媒体中日渐式微,再到因为汽车普及而重获新生的“V字形”发展历程。医药专题广告是广播广告在发展低谷期的无奈选择,也曾是广播广告的主要收入来源。

医药专题广告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广告可信度低、听众投诉多、与法规要求不符等弊端。就目前的市场发展和政策走向来看,医药专题广告已为明日黄花,广播媒体需居安思危,尽早着手规划其战略转型。

今天,专题广告特别是医药专题广告在广播中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但仍旧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为“后专题时代”。本文着重讨论在“后专题时代”,广播媒体如何改变原有的销售思路和方法,在保留传统专题广告优良基因的基础上,实现医药专题广告的战略转型,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和避免法规要求带来的经营风险,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一、后专题时代的特点及广播专题广告的发展趋势

以医药专题广告为代表的专题广告盛行于广播发展的低谷期。在这一时期,广播受众有相当一部分为老年人、低收入者和患者等,广播广告资源大量空置。近年来,广播进入了车载时代,以交通、音乐广播为代表的优势广播频率几乎彻底摆脱了医药专题广告。但在整体广播行业,医药专题广告仍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这样一个“后专题时代”的产生有三方面原因:1.广播电台间或频率间发展十分不平衡;2.以医药专题广告为代表的专题广告充分发挥了广播的媒体优势和利用了广播的受众特征,因此生命力依然顽强;3.部分电台专题广告得到良好转型,保留了传统医药广告的优势基因,但跳出了医药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政策法规的严格管控及广播广告经营模式的进化和发展,寻找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出路和方法是许多电台当前的首要工作。据粗略统计,2013年在八部委严控医药广告的背景下,全国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仍有1/4以上来自于专题广告,而医药专题广告又在其中占有绝大比重。可以想象,现阶段很多电台的广告收入是建立在不安全的基础上的,未来必将面临政策性停播带来的收入下降和节目制作成本提高的风险。

传统的广播专题广告以大量出卖广告时间为特征,医药广告尤其如此。今天专题广告时间正在不断缩短,从出卖资源向价值型销售转变,地产、教育、汽车、金融、日常生活消费品正在成为专题广告的消费者;体验营销、互动营销、事件营销、微活动营销正在将专题广告的应用提升到能够与新媒体广告竞争的层级。

二、医药专题广告与广播的契合

一直以来,医药专题广告治理是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的治理难题,更是广播电台反感却又难以割舍的广告类型。通过对媒体特征、受众特征以及医药专题广告的节目特征等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医药专题广告与广播非常匹配。若不考虑医药专题广告的“合规”问题,只分析其在广播中的生存适应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播医药专题的生命力与其形态结构的科学性及医药行业高度契合广播媒体特征有直接关系。

(一)医药专题广告与广播媒体特征的契合

通过对医药专题广告的生命力分析,我们发现,医药专题广告对广播媒体特征有很好的适应性,二者间多点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播媒体覆盖面广,收听人群在收听时间、地点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更适合非渠道型客户。而患者对医药和医疗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刚性,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与广播广覆盖和长尾型的特征相契合。

2.弱势广播频率广告时间饱和度低,广告资源空置严重,医药专题广告可以有效地消耗其大量广告时间资源并降低节目制作成本。

3.广播媒体中的弱势电台和频率虽然可能拥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但收听率很低,接触人群有限,忠实受众集中于传统受众中的老年人群和居家人群。这部分受众对健康养生关注度很高,在以其为目标客户的产品中,医药类产品的广告主又最具经济实力,可以进行广告宣传投放。

4.广播的非具象性媒体特征也与医药类产品和服务的利益点抽象、对科普教育和情感沟通的诉求较多、患者渴望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安慰、对语言的依赖性很强、对画面的需求不高等特点相契合。

5.广播医药专题广告通常为热线直(录)播,广告中的“专家”通常是广告主的代表,对广告投放具有决定或建议权,而其评判标准则为热线呼入情况等因素,所以广告客户的投放决策简单,广告销售成本和专业性要求低。

(二)广播医药专题广告形态的内容特征和结构特征

1.内容特征

商业广告可以由“认知”“理解”“认同”“行动”四方面内容构成,如图1所示,一条标准的广播广告因时长所限,只会包含其中的部分内容,品牌广告侧重于“认知”;一些产品广告强调产品的利益点,着重于“认知”和“理解”;另一些产品广告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和信息沟通,广告作用点在于获得受众的“认同”;促销广告则侧重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动”。

专题广告因时间充裕,会包含从认知到行动的所有广告内容,可以完成广告营销从头至尾的所有任务,包括消费者教育和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

2.独特的结构特征

从结构上看,常规广告内容是按照“认知理解认同行动”的结构层次递进展开的,这符合人们的心理逻辑。

但医药专题广告内容的层次递进关系却是:“认同理解认知行动”,如图2所示。这样的广告结构让受众在对产品和服务没有认知的情况下先认同广告主的主张,理解产品特征,并在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对产品产生兴趣和需求,从而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关注、需求和购买冲动。

分析医药专题广告的结构,有如下特征:

(1)从广告参与人角度看,通常有三类角色共同参与:主持人、专家和以热线、短信、微信等形式参与的受众(患者或患者亲友)。三者彼此互动,默契配合。

(2)从内容和结构上看,按照“认同理解认知行动”的结构设置安排。专题开始,专家描述疾病症状,让受众“对号入座”,讲述疾病的危害引起受众重视;之后通过受众参与,“现身说法”引起受众认同和共鸣;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产品和服务利益点,达成“理解”和形成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最后是促销和行动环节,介绍优惠政策及购买联系方式。

医药专题广告以贴近性为特征,以公益性的信息服务类节目为包装,贯穿始终的是消费者教育和情感沟通,因此能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认可。

(3)交叉配合,有机合作。主持人、专家、受众,信息、知识、产品利益点、品牌、优惠政策、情感沟通……角色和角色之间、内容和内容之间的交叉、互动、分层次有机结合必将实现强大的推广效果。

总之,诸多原因使医药专题广告成为最适合广播的广告类型,并且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三、广播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

精准、互动和体验是新媒体广告较传统媒体广告的绝对优势,殊不知存在已久的广播医药专题广告早已具备这样的基因。借鉴医药专题广告的多方优势可对其他行业的广告实现良好的提升,同时实现医药专题广告的替代。

(一)高涉入度产品或服务广告对专题广告的需求

消费者购买高涉入度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与其需求相契合,也正因如此,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沟通、了解的信息也非常多,参与度非常高。高涉入度的产品或服务在销售中通常以说服为重心,在展示品牌的同时还要展示产品的多个利益点,既需要消费者教育和情感沟通,也需要促销手段,最后更要告知消费者购买的渠道和方法。医药类产品属于高涉入度的产品或服务,医药广告主需要大量地消耗广告时间,故在广播中通常以专题广告形态来实现。

我们将广播医药专题广告特征与高涉入度产品和服务广告的需求进行对比,便可锁定一批新市场和新客户群。这些产品与服务特征可概括为:具有直销中心型特征;产品和服务利益多元化;需要消费者教育和情感沟通拉动消费;以老年人群、居家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等。明确专题广告的客户群定位和销售方向后,即可以实现对现有的医药专题广告进行替代,把医药专题广告内容和结构的成熟模式推广至其他高涉入度产品和服务市场,开辟出全新的专题广告市场。如下图所示:

(二)专题广告在高涉入度产品或服务广告中的应用

广播广告从业者都有共识,对于广告主而言,专题广告比工商广告更具吸引力。但目前的困惑在于,面对新客户新市场,销售团队无所适从,未能找到切实可行的销售方式和建立行之有效的销售模板。以下重点介绍一些已经成型的广播专题广告销售模板。

1.食品类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奶粉、猪肉、饮用水为代表的食品已从快消品和低涉入度产品逐渐变为高涉入度产品。这类产品的营销需要更多采用受众教育和情感交流的方式,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品牌、企业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

以某肉联厂与其所在地的城市电台做的一档广播专题广告为例,专题广告先由主持人引出“注水肉”或“瘦肉精”等话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获得受众的认同;食品专家再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给大众带来的威胁,使受众产生与自身相关性和紧迫性的共鸣;接听听众热线,进入互动环节,让受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向专家提问;穿插专家的点评及肉联厂营销负责人的答疑,以完成对受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进行的多方面教育;肉联厂代表从生猪收购、检验、屠宰技术加工等角度对该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主持人和营销人员介绍肉联厂营销政策,如厂家备有接送车辆、欢迎消费者到实地参观,以监督企业更好地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享受肉联厂提供的直销服务及团购政策等。

此类客户的专题广告可采用“每周一次,一次一小时”的广告播出策略。比如,该肉联厂广播热线专题广告在周六播出,隔天即可组织听众乘车去参观企业并举办现场销售活动。

2.休闲服务类

休闲服务类产品属于典型的高涉入度产品和服务,其专题广告内容需涉及规模、品牌、地理、人文、健康、情感等多方面话题。我们以生态度假村广告为例,分析此类广播专题广告的操作模式。

这则专题广告展现了度假村在养生、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给消费者的体验;针对度假村特点,由养生和文化领域的权威专家向听众讲述养生和文化知识。广告将度假村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呈现和展示,实现了内容的多元化,满足了受众购买高涉入度产品和服务前要多方面了解的需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更倾向于团购型客户而非普通消费者,比如同学聚会、单位年会等,因此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行动”宣传应根据团购型客户的需求予以设计。

如果一期专题广告能达成三个以上团队采购度假村服务,那么该广告就具有很好的投放价值。与食品类专题广告投放策略相似,此类专题广告可安排在每周一次的休闲度假专题时间投放。

3.房地产类

房地产作为高涉入度的产品,广告宣传点十分丰富。房产类的广播专题广告同样可套用成熟模板。广告模版中设置四个环节:首先是主持人对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和点评,接下来由专家就房地产购买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然后安排地产商介绍自己的产品,最后邀请听众以热线电话形式参与互动。此类专题兼顾情感交流和受众教育,可以获得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咨询意向或购买需求。

房产销售是大额销售,一期专题广告只需达成一笔销售或获得十个有明确购买意向的电话咨询就可完成投入小于产出的目标。对地产商而言,此类广告的投放费用与其通常采用的打折优惠相比,性价比更高。

4.教育类

教育作为四大刚性消费需求之一的高涉入度服务,虽是仅次于医疗消费的第二大消费,却在广播广告中鲜有被开发,未发挥出其应有价值。

教育类广告受众规模大,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幼儿教育、学历教育、成人职业教育,还包括老年大学等教育项目,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带来的是不同的广告产品和市场。与教育相关的教育资讯、教育内容、教育体验和教育效果都可以通过广播专题广告获得展示。

5.餐饮类

餐饮类专题广告中既可介绍某大型连锁餐厅的最新菜品、主厨荣誉、打折优惠等信息,也可向受众展示其组织的文化活动、开展的促销活动、推出的婚宴婚庆服务等多方面的产品,还可以涉及消费者团购体验等方面的延伸服务。

6.购物类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广播购物广告带来了巨大市场,尤其是通常销售高涉入度产品的垂直型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一类重要的专题广告客户。这类客户的产品独特、产品利益宣传诉求多、需要消费者参与互动和体验、需要组织营销活动、需要更多的消费者教育和情感沟通,这些都是专题广告的用武之地。

(三)专题广告与标准广告的产品组合

广播经营者需要改变原有固定套播广告产品的销售方法和单频率的销售思路,对产品和资源进行重组,最大化地利用好客户资源和销售力,以获得新的专题广告市场。

1.标准广告与专题广告的周期性组合

针对高频次套播广告客户,在提案中增加每周一次的长专题广告,用于事件营销宣传,并在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微活动”,以满足客户体验营销、季节性营销和品牌、用户教育、情感沟通等多元化需求。此种投放组合既有利于广告主与消费者进行深入的互动和合作,又降低了媒体广告销售成本。

2.标准广告与专题广告的频率间组合

电台根据本台不同频率的广告产品特点,为一个客户提供“品牌频率标准广告+资源频率专题广告”的组合方案。具体做法为:为客户在资源紧缺的频率安排标准套播广告,在资源充裕的频率安排专题广告配套。由此实现最大化利用广告客户资源和广告时间资源。

3.小专题广告与标准广告的组合

长专题广告虽然节目制作成本低,但会损失收听率。采用“段子+歌曲+小专题”的模式,可在两者间获取平衡。

如图5所示,具体编排思路为:段子的特点是“短、简、快”,选取可听性强且与现实生活接触紧密的、符合潮流的娱乐段子;挑选最能引起本频率受众共鸣的音乐歌曲;将碎片化后的多版短专题广告和多版标准广告不规律地穿插于段子和歌曲间。这样的编排可以有效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对节目的收听率有一定保证,同时还可复制到全天其他时间,从而继续保证较低的制作成本。

在后专题时代,广播医药专题广告的转型是一件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但对电台来说又迫在眉睫。医药专题广告不是广播广告的可持续形态,保留医药专题广告的结构基因,并将其移植到其他可替代的行业广告中,形成新型的广播专题广告形态。这样的“软着陆”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升弱势广播频率广告收入的有效手段,且经过多家省级电台的尝试,已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广播发展的新机遇 下一篇:新闻更正的域外经验、中国实践及未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