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3 17:38:42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实验 创新 探索 启迪 发散

心理学表明,创造力的强弱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创造意识即创造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人的创造意识越明确,创造思维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实验是《科学》教学的核心,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取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讲授加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仍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一、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再者,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当考试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必然引起老师和学生们对实验的重视。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操作、懂得追求真实与科学,使实验能准确反映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三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就会使知识具体化,使观察有意识化,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四是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开展探索性实践,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教师适时点拨,以达到实验的结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二、优化实验教学导入,创设情景,营造创新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昂然地接受知识,进入角色,我在实验教学的导入中,注重新、奇、特。

1.新,即新颖。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迅速变更,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已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能多方位地吸收知识,知识面广,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入环节。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利用磁悬浮列车的例子来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悬空奔驰的列车吗?”“最近日本设计出一种能悬空奔驰的列车,叫磁悬浮列车。你想知道它为什么能悬空奔驰吗?”从而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

2.奇,即奇异。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潜在动力,是创新的萌芽。设计奇异的导入,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在一个锥形瓶上放了一个剥壳的熟鸡蛋,在另一个锥形瓶里倒进一点开水摇晃几下后,将水倒掉,也放上一个同样的鸡蛋,一会儿开水摇晃过的锥形瓶上的鸡蛋会慢慢地向瓶内移去,而另一个却依然不动,为什么一个鸡蛋会向瓶内移去,而另一个却一丝不动呢?学生好奇心油然而生。

3.特,即独特。独特的导入方式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上的成熟,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独特的导入设计也能启迪学生对创新的追求。如一位教师在上《惯性》一课时,匆匆走入教室,上讲台台阶时,拌脚前摔,当学生都投来焦急而关切的眼光,这时教师笑微微地站在讲台上说:“你看到刚才老师是怎样摔倒的?为什么会摔倒?”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三、精心设计练习,学以致用,鼓励创新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 独立实验 普通高校

本科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科实验与研究生实验不同,由于受到设备、空间和经费的限制,一般采取分组的方式。各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较有难度的实验,这样的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效率方面有很好的优势。但是,学生分组实验的弊病在于成效较低,这主要与学生自制力差、懒散,学习主动性差,实验操作意识差等因素有关。

因此,如何做好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收获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微观世界研究的兴趣和加强学生自信心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独立性实验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依靠自己,独立完成

动手能力是衡量本科毕业生素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分组实验中,一般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导实验过程,导致有些学生得不到直接锻炼,因此会逐步淡化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毕业后的动手能力将为零。例如,在基因组DNA提取实验教学前,通过询问了解学生曾使用过微量移液器,但随机抽查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时,却发现有些学生竟回答没有见过该“工具”,同时对移液器的规范操作也存在不小问题。如果进行分组实验,这些细微问题的老师是无法及时掌握的,而独立实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完全依靠自己严谨、细致的实际操作获得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进行独立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其原因。

2.积极参与,调动积极性

分组实验要求的是团队合作,这种团队的合作对于实验步骤复杂,涉及仪器数量受限制的情况下是适宜的。但分组实验不可避免的带来个别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懒惰情绪,无心参与实验,做一些与实验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学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对个别学生也不会过多的关注。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导致个别学生完全脱离本科目在内的其他的实验。独立实验要求要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负责,以实验结果评定实验课成绩,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首先从思想上会对实验有明确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实验的兴趣,自始至终参与实验。例如,分子生物学基础试验,离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分组实验离心一般是组内的一名成员负责离心,因此有些学生完全不了解离心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毒理试验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具有亲自操作离心机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讲解离心机的型号、规格,注意事项,还可以讲些离心机生产厂家的情况,都会提高学生拓展实验技能和认识,这些又恰恰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应得到的预期成果。

3.独立分析结果,并作个人总结

分组实验中,一个教学班级最多得出6种结论,但是独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份实验报告,结果为整体班级人数的数量。学生通过彼此实验结果的对比,都能总结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在独立实验的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心得,从学生的心得中了解和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直接获得实验教学课中存在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这些信息将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二、独立实验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设备、空间、经费的限制

分子生物学是20 世纪中期随着研究核酸结构与功能才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资金投入基础方面远不及其他经典科学,投入基础薄弱是影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均为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实验仪器与实验耗材大多需要国外进口,其价格昂贵,这是导致独立实验不能顺利进行的最直接原因。近年来,学校投入到本科的教育经费虽然有一定增加,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独立试验教学的需求。

2.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较深

分组实验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较多,操作仪器设备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实验课,更适合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因此很多教师安排新课程的实验时也往往直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但是,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办事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分组实验效率高,工作量少

独立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需要教师的高度集中,稍不注意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必须将敬业乐教、安于奉献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才能适应教学要求。

三、解决独立实验现行问题的方法

针对目前独立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第一,增加实验设备器材的数量。在尽可能的经费范围内,增加设备,特别是小型设备的数量;第二,实验过程尽量简单化。本科生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果为目的。比如,提取DNA的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用玻璃珠法提取DNA的实验。玻璃珠法提取DNA,实验原理简单,实验过程简化,但是却包含了与提取DNA相关的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实验空闲时间再给学生讲解不同的DNA提取方法的差异,丰富理论知识,完全达到预期目标。第三,教学顺序灵活化。一般实验课,都是先讲与实验有关的理论和实验步骤等,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离心操作比较多,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先进行离心,离心期间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会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非常快,同时也能引起对实验的兴趣,积极思考,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每个学校的本科生入学水平具有差异性,以上的见解不一定适合每校的本科教学中。如一本类高等学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多采取“科研―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但在其它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科教学,独立实验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已经是高等学校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十分重要的实验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努力激发和鼓舞学生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所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总而言之,分子生物学是从宏观世界进入微量世界的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之一,对通过独立实验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会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田生礼,宋国丽,李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21-222.

[2]高利臣,肖璐,冯涛.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04):99-103.

[3]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01):4-6.

[4]方燕红,龚光彩,杨朝晖.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54(02):105-106+114.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中,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从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老师已经对实验教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利用了多种手段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其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做出有益的指导。

(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该学科的成绩。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提高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整体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对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是一个有利的促进。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从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手段能够极大的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模拟科学实验过程

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于:图文并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对于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可以做到全程模拟。利用多媒体手段之后,科学实验省去了实际操作的麻烦,能够实现对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和科学实验效果进行模拟,使实验的趣味性大大加强,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二)发挥多媒体的直观特点,为学生展现科学实验的最终效果

多媒体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实验经费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甚至有些实验无法看到最终效果。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之后,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实验效果,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利用多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

利用多媒体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更多的实验实例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并剖析实验原理,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增多,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一个有利的促进。

三、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多媒体手段的诸多优点,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手段提高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要有实效性,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科学现象,从而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多媒体手段的突出作用就是提高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出科学实验的结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

(二)多媒体手段拓宽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面

多媒体手段有效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场景,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过程,展示了科学实验的结果,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局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了解更多的科学实验知识,有效拓宽了小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多媒体手段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原有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得以丰富,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加应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介绍了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作用,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手段就是我们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教学手段。

(二)趣味性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提高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而言,趣味性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趣味性,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做好教学创新工作。

(三)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将这一手段更多应用在小写科学教学中

在本文的讨论中,多媒体手段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我们不但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还要再其他教学领域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师院校 认知心理学 实验教学

认知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实践运用,提高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是提升心理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核心所在。高师院校应当积极进行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问题反思

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一些极具代表性实验的操作,可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是认知心理学科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与演练操作的重要平台,是认知心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独立从事心理实验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综观当前许多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现实状况,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心理学科相关的专业实验仪器和配套设施及囿于其他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尚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小组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不太会设计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实验。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升格的本科师范院校,整体而言师资力量较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经费投入不足,大多购置一些传统的常规心理实验设备,学科前沿和高端设备极少,难以满足心理学科专业常规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说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助推作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由学生具体操作,再由教师加以总结。常常是教师先拟定或安排好实验教学内容,直接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地按照相关要求去复制实验,实验内容多为学科内容相关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极少,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当重视改革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量增加学科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二、全面提升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路径与实践探索

针对传统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成为必然,这对于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与促进认知心理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我校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把握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心理学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在确定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时,首先应当认真考虑如何将认知心理学学科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实验操作能力与培养心理科学研究能力有机结合,全面实现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随着当前心理学各领域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多新的实验方法、技术和手段被广泛使用,研究内容也逐渐向各领域的纵深方向发展。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突出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核心引领作用,科学把握学科实验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并进行综合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特别是要顺应当前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以生理学为突破口,适当增加脑与认知方面的实验项目,因为传统的心理学科实验对这一内容的研究相对薄弱,而脑与认知的研究又是当前认知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为此,我们在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基础之上,增加了系列认知心理学新实验,主要借助心理测试仪、生物反馈仪、眼动仪、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等设备开设学科新实验项目。实践证明,重视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学科的基本实验设计方法,深刻领会认知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和应用领域,熟悉认知心理学科的常用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学生成长为高水平的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工中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验实践活动,或只注重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对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关照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科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学科相关实验设备不断推出,如生物反馈系统、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形式,实践中应当认真筛选验证性实验,保留学科较为经典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及实验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安排认知心理学实验内容时应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的高度统一,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拓展,增加学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拓展部分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而言,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应当特别注重认知心理实验教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如当前广泛应用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研究技术,其核心就是将心理实验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学生可通过知觉刺激记录和分析个体的脑电活动以研究或预测其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充分满足心理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5]。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多来源于实验研究,又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验证,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认知心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认知心理学教学团队

要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水平,必须重视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建立高水平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团队,倡导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基础。当前,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结构需求模式发生转变,这必然促成对心理学科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对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师必须加强对认知心理学科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及时追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广泛涉猎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科极为关注脑与神经认知研究,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复杂的认知科学研究,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我院现有三名博士专业从事认知学科相关研究,并成功申请到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教师也将研究的视角转向认知领域。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过的心理学科相关原理,自行设计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改革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打破认知心理学科过分倚重理论考试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仅凭理论考试卷面分数来简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有些学校虽然有了实验考核板块,但仅仅是流于形式。综观现有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成绩评定方式,一般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认知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学科的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面试能力考核三大板块,按六三一分值计分。实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对教师给定的实验内容进行独立操作,考核内容可包括认知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与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方面;面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如要求学生采用专业知识回答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等问题,并将考核工作贯穿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结合学科实验报告进行学科小论文写作,部分优秀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之中,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科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可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傅亚强.实验心理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151-155.

[2]朱俊卿.论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0,(02):44-46.

[3]张学民,舒华,张亚旭.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06):33-38.

[4]张梅.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0,(10):91-93.

[5]周桂花,刘新民.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8-30.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017-02

1湖南科技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自2002年建成之后,到2006年,陆续投入8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初步对运动解剖学、生理生化和体质健康方面设备的投入,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06年后,实验室经历了两次搬迁,一次解剖标本的全部赠送,再加上搬迁过程中的耗损,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的零投入,目前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几乎名存实亡,能用的仪器设备寥寥无几,归其原因,主要与校院领导对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不理解重视不够有关。

1.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师资力量不足

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现有实验兼职教师4名,2名副教授,2名讲师,均为硕士学位,均为理论课任课教师,师资力量看似强大,实则薄弱,与专业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实验设备不足的限制,导致很多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实验室也不能作为科研的场所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主要开设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4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主要以无设备的项目为主,验证性实验以讲为主,能做的就动手去做,由于设备、场地、课时的限制,只能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本无开展,近运动生理学实验尝试学生去制定运动处方,由于设备不完善,开设的效果不够理想。以上现状,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独立上课,但内容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导致有些实验内容重复出现,比如:心率、血压的测定,体温的测定、反应时的测定、肺活量的测定等在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或体育心理学实验中重复出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实验资源,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这主要跟实验设备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1.4实验室设置落后不合理

目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3个实验室,实验设备落后不足,实验场地狭小,结构功能简单。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简单,知识不系统,实验技术单一,形式单一,加上每年的实验经费紧张,仅有耗材的投入,无新的仪器设备的添加、更新与完善,致使实验室环境无法得到及时的改善,更限制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克服无设备下实验教学的开展,部分教师将实验课与术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实验教学模式落后不合理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以各课程实验为主,开展验证性、演示性、操作性实验为主,部分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时较少,实验项目开设少。实验教师以理论课教师为主,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实验课本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参与,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拿到实验实践部分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开发欠缺,导致学生上实验课就是为了放松,对实验课实验项目本身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6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缺失,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准,尤其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依据,学生实验成绩占最终考试成绩的20%,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得分的目的,忽视了实验课学习的真正意义,单一的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无视实验教学的程度。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学生就业也是以中小学教师、社会指导员、警察、特警等为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缺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接轨,仅以运动处方的制定一个设计性项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求,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7实验室建设断层,管理松懈

湖南科技学院对本校重点实验室投入较大,实验管理制度齐全,由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近10年来没有经费投入,实验教学的支撑主要靠兼职实验教师完成。有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的实验条件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实验建设没有连续性,出现断层。实验室的管理主要靠兼职实验室主任,主要是应付每次的实验教学检查和日常的实验室管理,没有行政职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策分析

2.1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实验室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在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改革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原有的实验课基础上,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实验课程独立出来,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32个学时,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即可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又可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体育学院每年招收人数有限,开设实验课程有限,实验设备有限,因此,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现有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交流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团队。

2.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以各理论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实验教师,请教有关专家,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少或去掉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合专业时代特征,精选先进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现有特点,尽量能编写出适合专业特征、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应用价值的自编教材。

2.4优化教法,完善考评机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自主讨论、积极动手、敢于设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绩考核作为一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独立开课,考核方式还在摸索阶段,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使考核结果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考核标准建议:平时表现(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20%),实验设计(40%)。此模式可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微调整。

2.5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办学水平的体现,湖南科技学院其他院系的实验条件优越,投入较多,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由于专业人数、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来,经费投入较少,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院系领导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条理申报经费,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执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实验人员,帐、卡、物、耗材、设备做到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大胆创新,为实验教学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开设少而单一,实验管理混乱等。结合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比如加大实验室投资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等。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实践创新教学非常重视,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专业实验教师和管理员应团结一致,学习国内外体育类示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金佳,顾兵,肖寒贫,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5(41):96-97.

[2]周学兰,张新定,吴华,等.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5(141):75-77.

[3]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116-119.

[4]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30):109-111.

[5]李进华.宁德师院体育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5):419-422.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hi138/Com]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 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 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 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 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3]李莉娅,郭进武. 加强高校实验工作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07,2(1):58~60.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7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基础医学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从多方面着手,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化学分子组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1]。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基础医学学科。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研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不仅为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创立了条件,也为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各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内容安排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注意到和理论内容相结合,同时又注意到技能的培养。但是本科的教学实验内容安排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老师从原理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逐一讲授一遍,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主要由老师来解决,学生独立能力较差。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本科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很多同学要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作为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科研基本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功。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在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相关学科,如:分子病的诊断、基因工程、癌基因的发现、基因工程药物等,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课教学中,不能只单纯的满足于本科实验课程的安排,要充分利用实验中的间歇时间,穿插介绍生物化学学科当前的重大事件,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工程制药”等;也可以讲解一些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如: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生化研究所等历年的考研试题;另外,还可以请一些在本专业资深的老教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其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请一些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培养了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中基本的操作技能

在任何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都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增加学生操作时间,老师尽量少讲,把关键的、重要的提出来,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实验分组时2~3人l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同时教师要深入同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其次严格规范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吸管的正确操作,可能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最常用的,有些学生随心所欲,基本的拿法都搞不清楚.认为只要把液体量好就行了,忽视规范的操作。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反复强调,亲自示范,使同学们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每人准备一个原始记录本,把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必须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转贴于

3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化学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老师讲解、演示为主,然后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试验,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学生很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更多的是向预期的实验结果靠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去验证或发现其他的问题。如:做酶的特异性实验时,首先教师帮助指导设计一组实验,观察激动剂、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完成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一组新的实验,观察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有独立思维及动手能力。另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形成创造性地思维方式,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研究性实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或者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可以给出实验的题目和目的,指导学生进行查阅文献,翻译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其合理性,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验证,最后可以写出论文。通过这些实验的研究过程,将学生引导入科学研究的大门,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2]。

高校教师可以积极的鼓励本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我们的实验室中来,参加教研室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可以利用实验室当前具备的科研条件,更进一步更具体的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功的培养,如: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进行查阅文献,尤其国外的研究文献;指导学生根据文献的报道拟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并能使学生操作到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这些使学生们受到“真枪实战”的锻炼。最后还可以指导学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好的论文可鼓励其投稿发表。这样在科研实践中,学生们见识到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手段,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气氛,并能够了解到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发展,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生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课上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作风,这在今后同学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时尤其重要。教师要以教书育人的精神上好实验课,不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科学作风。医学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担负起治疗患者疾病、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重任[3]。这就要求学生在上实验时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风。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的最佳手段。教师首先教育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如果一次实验没有成功,不许抄袭别人的,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通过平时实验课上的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能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每个教育者都能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定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林慧敏,李大东.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34~1235.

3 高淑贤,李红, 崔明宇.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2):185~186.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家禽学;实验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113-03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Course in Poultry Scienc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Liu Jian et al.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and taking the social and industry talent demand as the guide,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as the core,the poultry science curriculum experiment,experiment project,experi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were explored,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animal production.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Poultry science;Experimental course;Personnel training

实验课程课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桥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开设实验课课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家禽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必修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动物生产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技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国内家禽生产的现状,掌握家禽的基本生物学特点和饲养管理知识,所学知识覆盖面较宽,包括鸡、鸭、鹅等多个家禽品种。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设置理论和实验课程课时的比例,尤其是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内容,既能满足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又能达到具备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是实验课开设的重要目的。由于《家禽学》实验课项目比较多,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不可能全部开设,因此实验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和有选择性的开设实验课是应用型本科教学应考虑的问题。

1 实验课程设置与课时比例

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实践知识运用和动手能力,突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直接从事行业一线工作,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1.1 实践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动物科学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理工类应用型本科教育系列课程的重点是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并要做好与之相对应的实践课程的建设,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育学生质量,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课程系统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保证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环节。随着我国家禽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建立与企业用人单位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刻不容缓。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2],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没用得到充分重视,形成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现象,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高(能发现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弱甚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己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的矛盾局面。因此,现行的《家禽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以面对当前家禽产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新型人才。

1.2 实验教学课程比例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以理论课程内容居多,内容设置与实际是相互脱节甚至是矛盾的,这就使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真正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自己的工作[3]。随着实践教学在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实验教学课时的比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关注。教育部等教思政〔2012〕1号文(《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家禽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如何科学设置理论与实验课时是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教育部要求实验课时比例最低为总课时25%。如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存在误解,将会对课程改革产生消极影响。应用型本科教育核心是提高培养学生的实用和动手能力,强调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应该适当提高《家禽学》课程的实践课程比例,具体增加比例多少应根据总学时和实验内容而定。

2 实验项目的分类与开设

《家禽学》是一门专业课,是在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畜禽繁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等学科基础上,结合家禽生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的一门综合学科。本门课程涉及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再加上不同家禽(鸡、鸭、鹅、鸽子等)种类,如果该专业课开设实践课程,试验项目比较多,根据教学学时和教学进程,每个实验项目不可能一一开设。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动物科学应用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要求,必须有选择性的开设实践项目,以满足课程教学安排。

2.1 实验项目分类 实验课程按照实验项目性质分为验证性实验课程、探究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三大类。验证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要求由学生操作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以巩固理论知识;探究性实验由老师设定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索研究对象及其与周围因素关系的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是学生主动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更新,自己设计实验以探索科学知识过程,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家禽学》开设的实验中,许多单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家禽产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性鉴定;家禽屠宰率的测定、泌尿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的观察;禽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种蛋孵化的生物学检查;现代家禽设备管理与运用等实验项目。但这些实验项目都是在学习了其他基础课(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遗传学等学科)之后开设的综合实验,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经过老师适当提示,又可以把这些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甚至引导学生向设计性实验发展。例如:禽蛋构造和品质鉴定,实验中常做蛋重、蛋形指数、蛋的比重、蛋壳颜色、蛋壳重及其比例、蛋白重及其比例、蛋黄色泽、蛋黄重及其比例以及哈氏单位等项目,这些项目测定都是验证理论学习中的蛋品数据。在实验中,可以根据蛋壳、蛋白、蛋黄和蛋形指数异常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可以导致这些异常变化?生产中应如何避免发生这些问题等等。这样就可以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甚至引导学生向设计性实验发展(需要有实验条件)。通过上述示例表明,根据实验项目性质分类法分类《家禽学》所开设实验是不科学的,关键是指导老师在实验开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思考问题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科,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达到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目标。

2.2 实验项目开设原则 《家禽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实验课项目内容与一些专业基础课实验项目重复,但又相对具有独立性,因此实验项目的开设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课程理论内容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最终目标开设实验项目。《家禽学》主要讲述的是家禽品种、繁育和饲养管理等内容,实验项目开设应与理论内容相对应,可以根据理论内容重要程度和总学时的多少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另外,随着现代家禽业发展,家禽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家禽生产饲养管理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开设实验项目也应该能体现现代家禽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这些设备、技术在生产管理和运用,以适应现代家禽企业的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4],强调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家禽学》开设的实验项目应体现本学科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实验项目:家禽产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性鉴定,此实验目的是通过家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检测家禽的产蛋性能。主要是通过遗传学、育种学以及解剖生理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既了解了家禽的产蛋性能,又是这3门学科知识点在《家禽学》实验项目的综合运用。

3 实验项目的考核

实验项目考核是实验效果的综合评定,是判定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依据。长期以来,大部分实验课还未能摆脱传统的考核模式,考核方式多数停留在实验报告成绩的评定上。

3.1 实验考核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考核,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和良好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实验技术进行实验设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实验考核方法 由于实验项目性质不一样,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多种多样。传统考核方法主要是实验报告结果考核,这种考核方法比较简单,但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使用掌握程度。如果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填写实验结果,那么所有的实验项目都会成为验证性实验。例如《家禽学》中实验项目:家禽屠宰率的测定、泌尿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的观察,如果实验报告只有屠宰率结果、泌尿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画图,那么本实验就只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老师提示把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体重(不同肥胖程度)、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雄性、雌性)屠宰率不一样,泌尿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发育程度也不一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果与家禽的饲养管理技术有什么关系。这样实验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甚至设计性实验方向发展,从而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达到应用本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常用考核方法是过程考核法,就是在做实验过程中进行考核,而不是重视结果考核。例如《家禽学》中实验项目:家禽人工授精技术,这个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家禽采精、品质一般检查和家禽输精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只有3个步骤都熟练掌握,才能保证有理想的种蛋受精率。实验考核方法多种多样,在开设不同实验时,使用合适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能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利用,以达到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震伟.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创造性的培养[J].江南论坛,1998,03:41.

[2]史伟,姜丹.创新实践教学 增强育人实效[J].学理论,2013,01:188-189.

[3]梅德平.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37.

[4]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上一篇:经济金融政策范文 下一篇: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