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04 10:15:42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1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法途径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只有充分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才能起到良好保障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漫长的工作,这就需要从理论层面加强研究,为实际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当代的青少年在国家的观念上还有高度的保持,但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趋于理性。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在教育方面还要能进一步的提高[1]。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只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重视。

再者,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教学的方法上没有科学化的呈现。实际思想道德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的空洞说教比较多,在感情的触动上相对较少。一些老师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和学生之间的公平沟通没有充分重视。在教学中的封闭式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没有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教学中缺少生命体验性的活动等[2]。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有着诸多不利。

另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上没有和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有的传统道德已经不合时宜。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和家庭的自己社会的等进行形程整体合力[3]。这些层面的因素就造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水平比较低。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实施

为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能充分主要教学方法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对教学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学习。要想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注重从理论层面进行引导学习,让青少年能够对社会主义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详细全面的认识,并要能够使其能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方面能够有所体会,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青少年的价值观正确树立,在对思想价值的判别能力上不断提高。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优化,能方便青少年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第二,注重在思想道德上的教学内容科学化的引导。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就要能充分注重对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加强,注重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养成。能够注重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类型多样化呈现,注重通过活动现场的体验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4]。在实践性方面能鲜明的突出,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工作上要能加强,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

第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紧密结合,并能和时代需求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将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在教学的内容上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符合。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教育要加强,能够科学化的引导嘘声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处理方法实施。

第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民主理念的教育层面要能加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能注重对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在德育教学的内容方面不断强化,并要能够和现代化的建设相适应,在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容的教学方面加强重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实际教学的方法上能注重创新性应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教学的思路以及方法,为青少年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晓丽.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

[2] 李婷,赵慧君.新时期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07).

[3] 黄礼峰,王雄杰,王宁宁.家风对高校学生德育的影响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06).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2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改革的步伐也相应加快了。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本文就针对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三种教育方式来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教育

所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教育。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党的十五大号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打一个新阶段。这一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因而更具有实践性。尤其是这一理论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思考如何把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对国家环境和时代特征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旗帜,是我们最强大的精神支柱。最为我国社会主义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是否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并以它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前景和未来国家前途的大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本文就以邓小平理论最为教育的基本点来论述现代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作用。

一、现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是根据现代学校管理原理及教育基本规律,利用现代学校系统的主导地位和设施,或以班级整体,或以小组或个体的形式,对青少年学生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全过程。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场所。它既有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管理系统,又有受过专门训练的管理者、教师,还有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资料,为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学校应对青少年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策划规划和决策,并按照决策和计划组织施教,在施教的过程中进行控制和协调,并保证德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最佳达成学校德育的目标。学校还可以按照德育计划和规定的德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下功夫,鞭策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还有后勤工作,可以安排学校,建筑以及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为青少年学生优化有利于发展成长的学校环境。

二、现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受到的最早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有终身影响作用。任何学校只能对孩子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由于血缘和伦理关系,家庭都是孩子的长久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是同其他教育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观点、道德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在现代社会中,不少的家庭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教育成为又红又专的有用人才。在家庭教育中,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不拘一格,态度严肃,要求严格,把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把规范的道德伦理与儿童已有的行为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校德育是需要家庭教育配合的,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配合、强化,学校教育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现代社会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是指学校组织外部公众――社区、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宫、俱乐部、电影院以及有关社会组织、机关、企业、社团医院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它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扩展和延伸。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良好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良好成长非常重要。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广大学生进行社会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所以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至关重要。我们要创造与社会初级阶段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才能使学生德育环境不断优化。

现代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管理是优化学校德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在学校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加大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同执政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相吻合,尤其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自学、自理、自护、自尊、自重、自强、自律的合格公民,并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3

一、 影响青少年思想新变化的社会因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社会现象层面看主要是出现了六个"多样化";从社会运转机制层面看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变化。这些社会变化,就是新的社会现实,就是分析青少年思想产生变化的基础和根据。

1. 社会现象层面出现的六个"多样化"。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全国现在私营企业近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000万人。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青少年及其教育者必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组织形式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城市的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与过去不同了。人们头脑中"单位"的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众多类型的组织的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淡化。加之大量下岗、失业大军的背景,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大学生的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运用毕业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这个复杂的结局显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利。

利益关系多样化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调整这些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加重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分量。

分配方式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 物质利益的片面性。特别是允许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引发了理论上的混乱,冲击和消解着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大的物质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工农劳动群众。众多的百万富翁和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生活方式多样化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激化了欠发达地区的矛盾。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和党的威信。

2、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

在以上6个方面的多样化现象后面,是社会生活内在要素、运转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内在要素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杠杆发生变换。在毛泽东时代,在保证人们的基本物质利益

的前提下,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主要是精神鼓励。新时期,在邓小平同志大胆启动了个人物质利益作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从安徽小岗村发起的包产到户,到城市里的各种改革招法,实质上都是这样的杠杆,或叫做"利益驱动"。这一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积极性,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集体主义被质疑,个人主义大声张,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见利忘义的风气难以挽回。

经济体制的变换不但导致了一阵又一阵的"下海"潮和经商热,而且使我们自己突然进入了一个毫无准备、十分陌生的新环境。市场经济搞活了市场。但国有企业的出路,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保险,转型的具体作法,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结合,党的领导的适应,都要经过探讨才能摸到门径。由于准备不足,漏洞太多,使一些人打着各种旗号,利用权力攫取了人民的公共财产。"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

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对全新的外部环境。技术和资金的引进,缩短

了我们自己探索的时间。"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机而入。"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人们经历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倾覆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也无情地表达了它严峻的一面。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越来越直白,渗透、颠覆的斗争十分尖锐。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从60年代到90年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三次革命:6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普及,80年代电视广播网络的普及,尤其是90年代中期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信息传播的互动超越了时空限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抛弃了往日的繁文缛节和无用的官腔客套,更加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

三、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新的特点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在新的现实面前,人们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求实务实,爱国奉献等优点。从思想特点看,包括以下诸方面。

1,要求在物质利益与思想理论相结合的层面说明问题。

青少年更加追求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只有在公平地处理物质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对青少年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虽然社会强调"效率第一,兼顾公平",而青少年的要求是:只有做到了公平,才可能调动积极性,产生效率。社会主义主旋律,如果得不到物质利益公平分配的现实支持,就很容易转化为空洞或反面效应。现在,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作风。

2,要求面对现实,又不要放弃主旋律。

青少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表现。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面对、及时反映,不能回避,这才能取得青少年的信任。同时,青少年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不要求以极端的态度对待现实,反对从现实中引申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只有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坚持主旋律的立场,才能受到欢迎。

3,对于解决思想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社会急剧变革,在青少年的思想上很容易积累起大量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青少年普遍关注的焦点,解决思想问题的关节点。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热点问题,往往是上面没有表态、下面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确实不容易解决。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发扬冲劲和闯劲,敢于碰硬。如果见到热点绕着走,打官腔搪塞青少年,装聋作哑,哼哼哈哈,就会使青少年极端失望。

4,人们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

由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养育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式的思维路线遇到现实障碍后的回返运动。逆反心理主要针对着三个方面的对象:架子很大的领导干部,以空洞说教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刮风、起哄式的舆论工具和导向。逆反心理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障碍。为了超越逆反心理这一障碍,需要的是全面反映问题的辨证方法。

5,习惯于独立地进行比较和判断。

这是当代青少年进行理性思维追求的新特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怀疑的范围和重新检验问题的积极性大为增加。社会的个体对于前人的实践和结论,不是直接接受,而是习惯自己经过亲身重复的实践认识过程。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或在事实面前说清问题。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接受。因此,非理性的"煽情派"受到冷落。但这种一切经过自己亲身体验和比较的理性追求也延长和重复了认识的过程,具有片面性: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缺少历史的视野;善于微观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缺少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善于局部比较,不善于全局性的比较,不能作出全面的结论。这些都是需要引导的。

6,渴望及时、多样的思想交流。

由于社会变化急剧,青少年的思想十分活跃,思想问题也大量出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利益,都使得青少年对思想交流的及时性和多渠道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需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媒体、政府机构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这一特点,作出变通和改进。

不能否认,在对20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得到了加强和改进,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实效化。但同样不能否认,由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新时期急剧变革的现实及其特点缺少足够的估计和深入的研究,因此造成了一些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适应新变化不够,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滞后。因此,当前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紧要的就是研究和适应新变化,探索新方法。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法的更新

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

1、要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平等的原则

这一原则,也可以说是引导教育对象参与的原则。真正的参与不是形式的,而是思想上的参与,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互动平等的原则还要求教育者讲话留有对象思考的余地。有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句话说到底,不留余地,反倒引起对方的反感,冲淡了教育的效果。

互动平等的原则还要求教育者尽量保持学者风度,保持整体形象的沉稳,注重研究色彩,体现学术民主的风格。这样才能增加对教育者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

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 这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因为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宜先安排较具体的内容,后安排较抽象的内容,不断根据教育对象的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这是一个先易后难、逐渐推进的量化过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适。

从教育的形式上,那种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此,寓教育于活动、娱乐、其他行政工作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其实是从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体系层面的问题。

亲情感染的原则也是属于渐进的方法原则。动之以情,激起心理层面的激荡,然后由情入理,在思想体系的高度解决问题。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转化教育对象的思想,调动其父母、亲属、恋爱对象、朋友的亲情力量,就是尊重这一原则的体现。

3、要坚持真诚可信的原则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这是共产党人坚持真诚原则的体现。真诚才能可信。真诚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现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突出。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这就是真诚。否则,就会变成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是人们早已厌倦了的。不说一句假话,这是真诚原则的要求;真话也未必讲完,这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对社会效果的负责。

真诚的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坚信马克思主义。只有自己坚信不移,才能产生真诚的力量,使青少年受到震撼和感染。如果自己不信,或半信半疑,却让青少年相信,这是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的。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带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努力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今天,要做人民的先生,更需要首先做人民的学生。

4、重视解决思想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如上所说,既然思想理论上的难点和热点所处的地位十分显著,它就应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这也需要有关部门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敢于探索和解决思想难点和热点问题。

这就需要在涉及难点和热点内容时,理论观点要准确而严谨,理论推论要少而精,主要精力放在运用适当的资料,生动形象地阐释和说明问题,使青少年随时理解和接受。没有严谨的理论框架,就没有深刻性和科学的力量。然而单调地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和推断,同样也不受欢迎。用贴切的事实说明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善于从青少年熟视无睹的事实中,提炼出人们一般不曾意想到的固有结论。这样的分析能够产生很大的说服力。这样化解难点和热点问题,容易入情入理,取得实际效果。

5、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原则

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

当代人的求新、创新意识较强,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运用演绎式的逻辑思维方法教育人,即先推出结论,再去举例论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对此十分熟悉,听了第一句话,就能推测出后面所有的内容,这就谈不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了。如果改换为归纳的逻辑思维方法,就会使论证具有新意,便于青少年容易接受。青少年一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最容易解开问题症结的最佳角度。

6、坚持惩戒管教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大量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是非认识问题。但人民内部触犯了法纪,也要受到惩戒和管教,有的还要受到制裁。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这是教育借助的社会刚性的一面。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触犯法纪,都应受到惩戒。如果舍弃惩戒的武器,就等于陷入"思想政治工作万能"的误区。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4

关键词: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44-01

“少年强则中国强”。

记得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青少年是清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些道理都道出一个不争的事实——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2011年12月9日,按照学校的安排召开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爱国主义专题讲座”。主持者讲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时,几百学生竟然说笑不止并且对一二·九运动一无所知时,内心深处感到无比失望与痛心。“做人的根本就是要知道怎样去爱国”,但我们的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如此冷漠,深感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1 利用历史课堂了解祖国荣辱史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史是一段辉煌史,古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是多么的辉煌,历来都是被他国称为“天国”的国度。而我国的近代史则是一段让人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屈辱史,自从清末的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我国一直在经受着外国列强的凌辱。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荣辱史,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深入的对我国历史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逐渐唤起学生是爱国主义情感。

2 传唱红色歌曲激发爱国情感

一个时代的歌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载体,在革命年代所创作和传唱的红色革命歌曲都是历史的写照,像《松花江上》、《红梅赞》、《英雄赞歌》等等众多红色歌曲都是对当时历史真是反映,真是多的举不胜举。但现在青少年会唱红色歌曲的真是少的可怜,口里出来就是“出卖我的爱,你逼我离开……”、“我终于做了别人的小三……”,问问会唱红歌么,竟然是“没听过,不好听,难听死了”。这样的下一代,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新社会,但为了新中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应该不能忘记吧,没有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也要通过让学生们传唱反映历史的红色歌曲,通过音乐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宣传革命事迹进行爱国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针对学生思想简单的特点,仅仅凭借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爱国,学生所接受的程度是很有限的,往往大多数情况是右耳进,左耳出的,很难达到进行教育的理想效果。基于这样一种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妨请当地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老战士讲他们进行革命的亲身经历,这样讲出的革命事迹才会有真实感,学生也会有信服感,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针对现在学生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所造成的怕脏、怕累、怕吃苦的这种情况,不时举行忆苦思甜活动,让他们也时刻牢记没有前辈们的吃苦耐劳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4 分析国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

当前我国的国际环境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学生们在貌似很和平的环境中学习,但是时刻不能忘记国耻,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祖国还不强大,正在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内扰外患是一直困扰我国安全的重大问题。美国一直亡我之心不死,时刻打着人道主义和反恐的幌子和四处拉帮结派,东打西杀,到处扶植傀儡,寻找帮凶,目的要对我构建一个反华包围圈;我们的邻居韩国一直是美国的尾巴,老记着还有抗美援朝一箭之仇未报,隔三差五联合美国来一次军事演习,真可谓“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作为我们的门户—— 朝鲜,因为核能问题一直遭受美国欺侮而寻求我国的保护,结果未能如愿而已有去意之心;我们的宿敌—— 日本,因为钓鱼岛问题时刻对我国怀恨在心,再加上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作为沧海一粟的日本能不为自己的未来另觅它处吗?到那是,日本又要重新构建美其名曰的“大东亚共荣圈”了;南海之争正在上演,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部分岛屿已落他人之手,我国渔民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威胁,菲律宾、越南、泰国……,都在美国操作之下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印度和我国为了藏南之地一直在调兵遣将,不断从美国和俄国进口高端武器……。国内的藏独分子和疆独分子也在他国的操纵下进行着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我国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让学生们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时刻际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努力学习,做好准备报效祖国。

5 用实际行动实现爱国

“做人的根本就是要知道怎样去爱国”,我们通过对自己祖国历史的了解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就要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爱国的重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则”,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记我们是一个中国人,牢记中国的历史,时刻做好报效祖国的准备,以便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从而肩负起祖国的使命,从各个工作岗位上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爱国。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5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 思想观念 形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的重要纽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快速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开创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这个被称为虚拟空间的世界刚刚出现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让人们都来不及认真的适应和了解,就已经深陷在网络带来的巅峰刺激和新鲜快捷中。它的出现预示着旧的生活模式的改变,一个以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已经开始。 网络的广泛不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方式,人们还在网络空间中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之所以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与青少年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特点分不开。可以说,网络使用的种种特点正好迎合了青少年时期的众多需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青少年面对最多的现实是学习。学校学习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为了在这种竞争中获得优胜,中学生成为中国学习最用功的人群。

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青少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人,更是迫切要摆脱所面临的一切,而网上社区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除了在学业竞争中必然有失败者外,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中有两种青少年最容易网络成瘾。一种是学习失败的青少年,另一种是以前学习特别好,但随着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在竞争中保持原来位置的青少年。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迫使某些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分析辨别力,使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分析遇到的各种事物的是与非。

1、在网络中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信息;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网络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网站对于网民的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网站一定会给进入它的人们以持久的影响。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红色网站”、“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青少年有自己的小环境,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依据现实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做相应调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现时,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结语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从网络的起源和主要特征开始,依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现状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进一步的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网络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以便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华平.谈体育与德育的并行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3] 陈庆省.系统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品德培养教育体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4] 张非凡.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述评[J];南昌高专学报.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6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性格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且心境变化较为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业训阶段的队员表现突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处在初、高中阶段,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也就是说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正常上课外,走出课堂直奔训练馆,学习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少的多,而且有的运动员体育比赛任务较重,容易产生浮澡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引导容易被忽视或产生责任和分工不明现象,致使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脱离,无法达到家长、教师和教练共同育人的目标,甚至有时形成三不管局面,力量非常薄弱。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当前情况下,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用管理普通学生的方法来做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作为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做事虽然中规中矩,但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运动员是学生中较为开放和活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变化复杂,服从型的灌输方式不仅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学习欲望降低,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1】,因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作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其他学生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容易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冷静、走极端等过激行为。第二,经常会看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或者是教室中发出一些较为怪异的声音,或者是做出较为奇怪的行为,这不是他们想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宣泄和从众,体育活动的竞技意识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性的处于竞技激化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感情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压抑。

(二)人格特点

第一,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都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但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第二,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特长的训练,而忽略理论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也不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心理上较为散漫。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一)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政治素养,严守师德规范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事实上,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学生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举足轻重。一方面,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与青少年运动员有着更大的接触范围和更多时间,他们与队员的交流机会大多是一对一的,因此更加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授课或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示范都可以成为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或教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洁的语言,使队员享受学习、乐于学习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体教结合的道路,创新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场所是各级体校,体校也就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同时也是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力抓手,而今,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自学校,成为体校运动队和学校的骄傲。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3号)》【2】也明确指出,建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模式。比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工作进行目标管理时,教师可通过其优势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进而引导培养他们服从全局、遵守纪律及帮助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加强“三方”联系,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架起家长、教师、教练三方的沟通桥梁,利用qq、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三方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和学习,发现有情绪异常时及时沟通,尽量让队员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07

[2]体教共管.《中国青年报》.2015-02-03.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7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特点

(一)社会公德意识增强

在对社区青少年公德意识的测试上,设计了公汽让座、十字路口过马路及关水龙头等三个问题。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你一般选择怎么做?”有72.4%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主动让座”;23.8%的青少年选择“经犹豫后,最终让座”。这说明在96.2%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十字路口遇红灯,此时又没有车通过,你会怎么办”,选择“等到绿灯才过”的有63.2%,对于“公用水龙头滴水,你通常怎么做”,有89.2%的青少年选择“立即上去关掉”。以上说明绝大部分社区青少年对学校对班集体的公物、活动是关心的和积极参与的,社区青少年社区公德水平较高。

(二)家庭道德有所进步

青少年家庭道德方面问题主要是指青少年以个人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较少干家务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在这方面有较大改观。对“你在家做家务吗?”的回答,有42.7%青少年回答“常做”;而“你对于父母的生日?”这一问,回答“都记得清”,占63.2%,以上回答说明青少年在家庭中关心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干家务。

(三)社区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对集体的认可和接纳。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23%的社区青少年对“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是“个人事业有成,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人”。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社区青少年对体现集体主义内涵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等观念是接受和认可的,并在其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学校政治课改革取得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政治课有55.7%和34.1%的社区青少年回答有“较大帮助”和“一些帮助”,合计为89.8%的社区青少年认可学校政治课教育。

(五)家庭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中,“你觉得父母最关心你哪个方面情况?”,46.5%回答是“学习”,16.7%回答是“品德、心理状况”,34.6%回答“身体健康”,还有2.7%回答是“交往状况”,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注不仅仅只是学习。

(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有所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八荣八耻”内容掌握,有33.5%青少年选“很了解”,有47.6%的回答是“较了解”,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八荣八耻”的内涵已经深入普及到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内心,并得到他们的广泛响应和高度认同。这说明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所改进,才有可能是我们创导的教育内容为青少年所了解和接受。

当前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令人欣慰的,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出具有青春气息的群体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特点。

二、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教育有待进一步改革

1.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班主任最关心你哪方面的情况?”社区青少年回答“学习成绩”的最多,为46.5%,回答“思想品德”的为16.2%,回答“身体健康”的为34.6%,回答“同学、朋友交往”的为2.7%,回答“社会上的人际交往”的为1.3%,回答“精神生活”的为2.0%。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是其学习成绩,与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两者相差30个百分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市场,不少学校以应试和升学为办学目标,一味追求考分和升学率,关注学习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严重影响了社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中小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需进一步改革

虽然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还要加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德育工作。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重学习轻品行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重学习轻品行、重智育轻德育是个顽症,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问题,在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父母最关心你哪些方面的问题”。结果反映出近一半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关心孩子“思想品德”的家长只有16.2%。

2.部分社区青少年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有问题

当问“你消除烦恼的办法通常有哪些”时,回答“找伙伴诉说”的为45.9%,回答“记在日记里”的为25.4%,回答“向父母或老师诉说”的为16.8%,回答“上网聊天”的为10.8%,回答“找老师诉说”的为1.1%。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学生的问题“你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回答“与父母无所不谈,很容易沟通”的为31.4%,回答“与父母基本能沟通,但有些话不向他们讲”的高达53.5%,回答“与父母谈不来,较少沟通”的为11.4%,回答“与父母基本没有沟通”的占3.8%。以上两个问题至少反映出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状况:部分社区青少年同他们父母存在情感交流的困惑和障碍,社区青少年不愿意向父母倾吐其心声,家长也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情况对家长对孩子来说都是可怕的。

(三)社区与学校、家庭缺少联动,青少年思想工作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合力,尤为紧要的是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共建,以形成合力。 在调研中了解到:从大多数学校看,与社区的关联度并不密切,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存在“各归各”“单打一”的状况。不能否认,有些社区的党、团组织在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但却忽视了与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没有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而少了学校和家庭的反馈和联动,社区也很难长期保持青少年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目前发展商品房、“人户分离”的条件下,怎样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形成德育整体合力,是一个新课题。

(四)一些部门领导对社区青少年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因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和收益,在一些部门领导的心目中,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看不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对其不加重视。

三、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端正育人成才的指导思想

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思维桎梏,认识其危害性,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指导德育工作,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倾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舆论。在这个基础上,要着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的舞台上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安排。

(二)强化学校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重要功能

1.学校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与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改进中小学德育教学方法与形式,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拓宽德育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强化班主任制度,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2.制定实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平衡的教育政策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复杂性,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采取新的教育战略和政策,促进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也是有效防范青少年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为此,首先要实施学科地位平等化战略。尽快扭转人文社会类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非平等化状况,在教师专业要求、考试制度、学生考核等方面,做到与所谓“主课”同等的地位和要求,为青少年获得完备的知识结构奠定制度基础。其次,继续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活动均衡化战略。最后,要研究并加快现有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为青少年成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道路。

(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殊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长的私事,也是父母应当承担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职责。因此,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宣传家长教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帮助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自觉性。此外,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家庭教育研究团体、各级妇联组织、各社区家长学校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让广大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和规律,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四)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1.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建设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区就像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锤炼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有缺陷。要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之间联系,探索三者联动共建的途径与方式,健全网络,形成制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完善寒暑期报到制,确保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做到严格考核,认真总结;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间的通报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育人;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强化家庭的法律监护责任,优化家长的家教意识理念,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监护方法,支持子女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校方面要关注青少年在社区、家庭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倡导班主任做好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因人制宜地帮助青少年成长,必要时开展家访活动;社区与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联手建立科学考评制度;设立中学生“道德实践奖”,对于在志愿公益活动、道德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并把成绩列入德育考评;完善“社区十佳青少年”和“好人好事”的评选、讲评制度,形成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

2.建构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了调研、培训、督查、通报等一系列工作与会议制度。在街道的层面上,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其中社区明确第一责任人是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或是副书记、副主任。各居委也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居委专设青年干事。从社区共青团的组织体系来看,街道、镇建立街道(镇)团工委和居民区团支部,街道、镇建立社区青工委,街道、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和居民区少先队组织,街道、镇建立各类青年活动性社团或协会。

3.建立社区青少年思想工作专业化队伍

调查发现,对建立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呼声很高。从中小学抽调教师担任专职帮教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教师”,他们以针对性极强的、高超的工作艺术,开展心理援助,为青少年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五)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青少年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克服认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软指标的模糊认识,社会各方面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其次,要强化齐抓共管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实现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由部门工作向全局工作、由学校抓向社会抓的转变,共同净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和立法工作

现在,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都要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关于未成年人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要切实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权益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努力为社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C. P. 斯诺 :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M]. 北京:三联书店,1994.117-118.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7-222.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篇8

【关键词】流行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39-02

一、流行文化的内涵

流行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是大众文化中大部分人向往和追求的、而只有少数人所享有的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方式。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张扬等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因此,年轻人为其主要的欣赏者与传播者。流行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思想道德理念和行为等。这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要求。

二、流行文化视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流行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的盛行,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比如各种网络论坛、博客,为青少年追求个性、展示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资源与条件,利于他们的独立,让青少年在表达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性和开拓精神,但另一方面由于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商业行为进行渗透的,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明星文化、消费文化等来体现的,而青少年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对事物的辨别力有限,理性不足,由此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甚至造成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有些青少年盲目追逐流行和时尚,他们依照当下的流行模式来包装自己,比如夸张的发型、纹身等,更多地追求外表的独特和感观上刺激,却忽略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①;有些受到“超女”“快男”等一夜成名的影响,把财富、声望、地位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片面追求自我实现,忽视了对社会、对他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在另一方面,流行文化也滋生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这就给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依赖物化社会而伴生的流行文化逐渐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土壤,在这一情形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辩证分析、科学应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影响?如何向流行文化有效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在流行文化盛行的环境内如何科学构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功能与价值?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坚持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是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与道德价值观,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而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呈现更加的纷繁复杂使得人们无法找到一种或是几种主导样式,流行文化就在这种形势下盛行起来。流行文化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也一并涌入国内,这些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当前所面临的多元的生活空间。多元价值观空间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选择与追求提供了众多的方向。但从流行文化的内涵看往往体现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它导致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同我国传统倡导的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现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折射了当前的青少年的价值观态度,“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没房没车”,“没有钱,泪汪汪,拿红薯,当干粮”。这些内容既折射出青少年内心的自由,也透视出青少年内心的无奈与苦闷。因此,在流行文化渗透的现实条件下,随着它对青少年影响的加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内容,在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下,要求体现更加鲜明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发展。对于多元的流行文化,应当抱有一种开放式的态度,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精神境界。流行文化渗透在青少年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的群体,青少年不断追寻着适应当前社会的生活方式,更容易接受新文化、新知识,通过流行文化,他们可以更多地与人交流和沟通,扩大了社会交往,更快地融人社会。因此,在流行文化盛行的情形下,结合全球化、现代化、市场经济化的大背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帮助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青少年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形成科学理性的对待各种文化思潮,提高辨别力,有理有节的(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9页)看待多元文化的传播。总之,在确保我国文化安全的条件下,增强青少年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集体合作意识等等都是流行文化发展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内容。

(三)流行文化改变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代形式

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它体现在青年上网行为的广泛性和频繁性,他们渴望充分的信息与通讯。由于网络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其他现存媒体的优势,青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信息搜索。网络不但有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而且也创新了青年文化的传输方式。与传统文化单向性传统不同,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因此流行文化中的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载体,他们通过互联网搜集知识进行专业学习、娱乐、与外界联系沟通。网络以其自由、便捷、客观的特性,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但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和交流的需求,却也存在着管理和保护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而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尚不全面,容易造成对网络文化缺乏甄别的现象,导致部分青少年终日沉迷于网络,封闭自己,失去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忽视了自身情感的需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人际关系淡化,等等豎。网络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形式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网络文化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巨大的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价,网络化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流行文化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变化的流行文化也是不同时期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青少年在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甚至反叛这种文化及其价值观,同时不断地创造着体现他们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新的文化和价值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抓住流行文化所带来的青少年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背后的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质疑、创新的过程中,保持青少年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态度,逐步成长为中国社会的新的脊梁。

注释:

张晨郁.流行文化对“基础”课教学的借鉴意义[J].世纪桥,2009(13):103.

袁潇,风笑天.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1):4,5.

上一篇: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范文 下一篇:策划报道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