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9 11:32:20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1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培养目的;案例教学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更要求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具有科研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作为高等教育中医学基础课之一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也理应坚持以培养能够以科研的思维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的人才为目的展开教学改革。

1培养目标

具有科学思维的应用性人才首先属于应用性人才,要求能迅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所培养出的人才既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兼具娴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又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的科学思维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并寻找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停在那里等待别人前来解决。而高级的科学思维是指在正常的工作中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便在问题发生时甚至发生前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只有具有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以科学的信息整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够运用坚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能称之为具有科研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现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所接触到的首门专业课之一。因此,在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你讲我背,你分析我理解"的被动式机械学习模式,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分析整合能力。

3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3.1讲授法 传统讲授法既可以大班授课也可以小班授课,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要求较低,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在较短的课时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基于以上优点,讲授法目前仍是一般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但讲授法存在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3.2 PBL教学 PBL教学由专家设计并撰写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由一名学生作为负责人,带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作为小组内的协调员,仅负责维护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在PBL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但由于整个过程以学生作为领导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很难突破自身的知识的局限,难以围绕重点进行深入讨论[1]。在美国等国家学生在进入医学院前已学习了4年的预科,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学习能力,加之师资配比和课时均较充裕,因此在这些国家PBL教学方法已广泛开展。但在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均开展了PBL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受学生基础、课时以及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大面积的推广。

3.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单位,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性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2]。与PBL教学类似,案例教学也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但与PBL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即可用于小班教学,也可用于大班教学,且教师的角色有很大差别。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专家,负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讨论内容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该教学方法即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要求较低,讨论的效率较高[3]。因此,在国内基础医学教学的部分章节中,案例教学已被广泛采纳。

3.4微课与云板书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和云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较传统的讲义相比,内容更加精炼,形式更为生动,更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医学基础课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课堂内容的精炼与总结,着重强调相似知识点的对比和前后教学内容的贯穿。这种形式的微课和云板书,可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显著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形式则是对课堂内容的扩展,展现的是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或应用。这种形式的微课和云板书可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如前者。

4教改中的问题

由于传统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上到教学管理部门,下到授课的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尝试,PBL教学、CBL教学、TBL教学、WPBL教学、案例教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百家争鸣。在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中两个问题较为突出。

4.1为教改而教改 为推进教改的进行,在多数医学院校中,教学改革已被列入日常教学工作任务,然而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尚未论证该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某专业某课程某章节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把一些尚未成熟的教案直接在课堂上使用,出现"为教改而教改"的问题。

4.2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成果进行监督管理,而教改成果如何,需要数据说话。但在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急于求成的问题,如出现"今年某章节采用PBL教学,算教改;明年这个章节还用PBL教学,不能算教改",或"这学期进行教改,学生成绩还不如去年,教改失败"等情况,使得教改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5如何实现以培养人才为的目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

首先,医学教学目的是培养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现问题,科学的信息整合能力分析问题,运用坚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医学人才。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是作为大一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之一,学生无专业知识基础,且习惯于"满堂灌"的高中教学模式,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情况,《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改革目的可定为: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初步建立信息整合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达到以上目的,可很据《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节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大致可分为四大基本组织、各组织系统、胚胎总论和胚胎发育四大部分。在四大基本组织部分,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逐步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如从哪几个角度掌握一个医学名词,知识点的纵横向对比,到如何逐层地分析一个问题。实验教学中,除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外,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组织学描述方式。在课外扩展中,微课和云板书的内容以案例分析和知识应用为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对案例进行分析,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在各组织系统部分,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相应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如何寻找、整理和分析信息。在实验教学中,着重组织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课外扩展中,微课和云板书的内容以知识点的精炼与对比为主,弥补理论课讨论中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在胚胎总论部分,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式,让学生在学习基本胚胎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胚胎学时空双向发育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中,采用模型制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平面与立体的关系[4]。在课外扩展中,以动态微课视频为主,帮助学生建立静态与动态的关系。在胚胎发育部分,理论教学可尝试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教师仅负责维持讨论的进度,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整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以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小组间相互讲解主。在课外扩展上,以云板书为主,帮助学生梳理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的时间点以及新结构的出现与演变。总之,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缺点相结合,建立符合《组织学与胚胎学》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多向培养的教学目的,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教学改革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只有教学管理部门与一线教师充分沟通,共同建立一整套目标明确,长期改革方针和短期改革方案相结合,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改革方式向配套的教学计划和管理规定,才能培养出具有科研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3):424-425.

[2]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3]崔丹.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1):157-157.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2

全县生态林面积万亩,其中集体管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万亩,涉及个村,国有采育场管护的有万亩,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万亩的%。

我县在20*年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工作,在武平县乡镇的一些村,对生态公益林管护实行押金承包管护。今年年初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省委19号文件精神,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总体要求,开展创新生态益林管护机制的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从我县各地村情林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组织人员制定了《?县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村作为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村。在试点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多数村民的意愿选择改革形式,落实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人,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使所有村民平等享有承包管护权。做到利益均衡,补偿经费补到村民,使村民从管护机制改革中真正受益。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对改革试点方案、管护模式、护林公约及护林员招聘办法等,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后实施,至6月底,?村的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通过改革试点,两个试点村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由少数几个人管护变为大多数人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作用有效发挥,管护得到明显加强,生态林区秩序明显好转,改革受益农户户。

二、贯彻落实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情况。

1、为了学习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改革电视电话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改革工作。县长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专题会,认真学习传达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上县长强调要按照“政府牵头组织,林业搞好服务,部门分工合作,上下协同推进”的要求,加强改革工作组织和领导,明确指出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落实人,组织各地认真学习省、市文件及?副省长、?厅长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改革培训,准确掌握政策,全面把握改革质量,要求林业局在月日前制定好《?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报县委、县政府审议。

2、月日,我局召集林业各支部、各场站以及林业局机关副股级以上干部召开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文件,并对省、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副省长、?厅长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干部职工中进行传达。同时要求林业各单位要抓好管护机制改革调研,充分了解各地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情况及各村的社情民情,从各地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工作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质量,确保年底完成30%个村的改革工作任务。会议决定抽调人专门负责开展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

3、各乡镇也相继召开了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相关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意见。

4、组织人员开展管护机制改革调研,制定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方案,初步方案将于本月25日制定完成,并提交县委、县政府讨论、审议通过后下发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成立改革工作机构

成立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和完善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创新管护机制的督导,确保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县林业局也相应成立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组,成立管护机制改革工作办公室,从林政、林权及林业工作站抽调5位同志专门负责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实。改革工作实行领导成员分片负责制,把完成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督导组下乡进村,做好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

(二)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宣传,认真组织召开乡、村两级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对《?省林业厅关于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宣传提纲》、《?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和改革有关问答印成宣传材料,分发到各村各户,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政策,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改革工作质量和改革成效。

(三)组织学习和培训

认真做好各乡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以及林业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对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习,准确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熟悉改革工作程序,用好政策,把好改革质量关,确保改革各个环节依法依规进行,保证改革的合法性,以提高改革成效。县政府将于10月下旬举办一期由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主干和林业站人员参加的培训大会。

(四)科学选择07年度改革村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3

一、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二)搞好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情况千差万别,改革决不能搞一种模式,工作指导更不能搞“一刀切”。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不同基础条件的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公开、公正、平等、协商的原则,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改革的实施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竞争上岗方案、分配改革方案、未聘人员安置方案等,均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17-01

课程教学改革是当今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对职业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2]。该文针对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如何从制定课程方案、课程目标,教学单元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课程内容能更好地体现技术型、应用型、职业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课程内涵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等进行探讨。

1 课程方案的制定

课程方案是一门课程的纲,是一门职业教育课程科学建设的框架,它的制定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奠定指导路线,体现目前植物组织培养行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应用的情况,以及对此类人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为了科学、真实地体现这一点,一是采用实地进入企业调研和网络调研方式,与企业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交流,参观生产,探讨课程建设思路。二是通过网络问卷,请企业中行家里手回答相关问题,并提出课程开发意见。通过调研来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企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要能体现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3]。调研发现,从全国来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档名贵花卉和特色苗木的生产,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玉簪等,这类花卉经济价值高,生产周期快,故生产效益较高。

有了市场调研的一手资料,课程方案的制定素材就准备充分,但是根据学院课程改革要求,初步制定出来的方案不是直接就能应用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去,必须经过系部教研会汇报交流,通过讲述,与会教师的意见,专家的评审,这样的步骤才能确定是否能通过。如果方案达到与会专家各项指标的要求,获得一致认可才能通过。反之,如果方案被提出的意见较多,说明调研的内容和信息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到市场行业中去加深调研,充实方案内容,故这门课的方案经过了3次汇报才通过系部的审核。

2 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专业能力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就是围绕通过调研制定出来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岗位核心技能,主要分为2块:一是达到能熟悉掌握制定的每个单元要求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二是积累经验,通过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发现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查阅技术资料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4]。职业能力目标包括:积极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备职业素养。具体包括:①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合作解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②能制定植物组织培养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计划和生产计划;③能够完成植物组织培养生产全过程;④能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任务,搜集、整理资讯等相关信息;⑤能够对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课程拓展知识目标是能够开展植物组培苗的基础技术研发和组培车间管理工作。

课程标准要制定出课程教学单元,该课程单元标准体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突出从简单技能到复杂技术的学习路线。如从培养基配制、灭菌、外植体选择、移栽育苗、污染处理等单一技能到完成一个典型植物的无性繁殖体系建立,直至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与管理[5]。

3 课程单元的开发与实施

根据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求,以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体现工学结合模式,开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开发是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单元,以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每个单元开发的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师讲授和学习有不同的分工和要求,教师手册包含的教学以资讯、实施、考核、评价、学生反馈5个过程展开,学生手册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任务驱动为指导的学习素材,其中包含每个单元应掌握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考核目标。学生手册中配套内容有工作任务资讯单、工作任务实施单、工作任务考核单、工作任务评价单等辅助学习材料。每个单元实施前,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类课程知识资源将本单元的资讯单完成,做好实施工作任务前的基础准备。

教学单元的实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视频、电脑动画等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渠道。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放到实训室,放到基地,教师做示范,学生边做边学,并记录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和出现的问题,针对各环节制定考核标准,予以考核,达到完整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的目的。工作任务(下完成时,同时也完成工作任务单的记载。通过工作任务方案设计、操作和结果检查,小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核,教学总结和评价这样的步骤来完整实施一个单元工作任务,真实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课程考核,将掌握技能项目优秀的学生选,继续培养他(她)们参加全国的植物组织培养职业技能大赛。

4 一轮课改课程教学结束后的反思

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而又科学的工作,教师要以深厚的教学工作经验为基础,并能深入到企业岗位工作一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新技术的应用,在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用性强的教学体系,这也充分体现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是否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是否与时俱进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总之,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门课的兴趣,能主动学习,能真正学到适应岗位工作的技能,并热爱这项工作,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需求。

5 参考文献

[1] 宋扬.浅谈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旬,2012(8):33.

[2] 王清连.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邓泽民.职业教育职教模式[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5

今年8月初,我站根据三部委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组织专班,拟定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措施。方案基本成形后,站先组织科主任对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酝酿,之后又组织全站职工学习讨论,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初步方案经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我站将方案报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审批。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对我站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市卫生局党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市人事局、卫生局领导多次来站就有关问题作了调研,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10月11日,市卫生局转发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站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此方案。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批转的方案的内容组织实施,在积极稳妥地抓好改革的同时,做好人员的思想工作,在改革中要注意发现问题,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妥善安置落聘人员,并决定将我站作为全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以摸索经验,全面推广。

当前,我站整体迁建工程的业务楼建设项目已完成五层框架,二期综合楼及住宅楼工程也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工期紧、投入大、要求高;卫生部将在下月初对采供血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执业上岗考试,全站职工备考复习比较紧张;同时,整体业务工作也进入了一年中的旺季,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将人事制度改革与迁建工程、业务发展同步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迁建,确保在明年12月份左右完成迁建工程并整体搬迁完毕,是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重点。

我站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我市血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和推行聘用制,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使命感,提高岗位技能和适应能力,为实现全国一流市级中心血站目标而奋斗。

我站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站上下建立起有责任、有约束、有竞争、有激励、有活力的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岗位、重实绩、重贡献,绩效优先、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我站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工作目标的实现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更新观念,增强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感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改革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举世瞩目、众人皆知的。大家对改革已不再陌生,不再惧怕,但对于及本部门、本单位利益调整的改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议、担忧甚至片面的观念。我站近几年来,在人员聘用和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为单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站绝大多数同志的认可。但是,由于上级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我们在政策上不好把握,改革还不够深入。对于这次在人事、分配及考核管理制度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改革,从职工大会讨论的情况看,有的同志担心会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不利于血站的发展;有的同志不反对改革,但也不主动参与改革,存在消极观望的心态;还有的人对方案中有利于自己部分的就赞成,不利于自己的就反对;甚至有极少数人认为改革是领导别出心裁,跟职工过不去,是利用改革整人等等。这样一些观念和心态的根源还是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清,对血站的发展缺乏历责任感。所以,观念更新是积极顺应改革、适应血站发展的思想基础。我认为,更新观念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全局观念。近年来,为防止输血传播疾病的蔓延,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建设非常重视,去年从国债资金中拨出12.5亿元专款,用于加强血站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车辆配备。今年,卫生部又将对全国采供血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执业上岗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确保人员素质达到相应的要求。可见,采供血是一项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站是在由于历史的原因,职工人数较多,人员素质离市级中心血站的配置要求相差甚远。我站共有职工人,已退休人,内退人,目前在职的人中,医学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人,占%;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及相应专业学历的人,占%,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无相应专业学历的人,占%;既无专业技术职称又无专业学历的人,占%。根据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及相应专业学历的人员应占到在职职工总数的75%以上,人员职数按市内供血量计算,我站只能配置人。所以,人员素质偏低、职数过多是当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加上财政拨款较少,近三年拨款每年仅万元,今后也不可能增加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深化改革,一旦武汉调剂血液量逐渐减少,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制约血站的发展。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站情观和全局观。

二是发展观念。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要从根本上解决血站人员职数过多、素质偏低、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依靠血站自身的发展。血站自年建站以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全站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从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总资产余万元的规模,特别是收编为以后,我们一直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如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技术人员的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对科室实行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等等,每年都出台新的举措,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血站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志会问,血站发展比较顺利,为什么现在还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呢?必须明确的是,这次改革不是否定血站的发展,更不是要阻碍血站的发展,恰恰相反,这一次的深化改革是根据上级政策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革除影响血站发展的深层次的、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促进血站更加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大量实践证明,早改革、早主动,谁改革、谁受益。只有大胆创新,主动从机制上改革才会有成效。

三是竞争观念。改革开放确定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竞争可以创造生机,竞争可以充满活力,竞争必然有利益调整,竞争也会优胜劣汰。大量实践证明,缺乏进取精神、靠吃“大锅饭”的“特保儿”,最终必遭淘汰,而依靠知识、能力、勤奋、敬业在竞争中的优胜者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竞争观念的培养,在于观念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我们只有勇敢地改革创新,失去的将是旧体制的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新机制的活力。

二、突出重点,确保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一)以推行全员合同聘用制为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合同聘用制是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深刻革命,也是今后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它有利于打破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依附关系,强化职工的开拓创新意识;有利于职工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职工原有身份作为档案身份保留,在其调出或退休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手续。对新进人员,原则上从专业对口符合岗位要求的大专毕业生中或社会上进行招聘,并一律实行人事。我站实行合同聘用制的重点一是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根据我站目前的业务量和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对人员配置的有关规定,需定岗70人,其中市卫生局借用3人到市献血办工作,借用人员的岗位职责、上岗条件、工作要求由市卫生局制定,站内符合上岗条件的职工均可报名,由市卫生局考核后确定借用人员。站内67个岗位中除5个领导岗位和一个工伤人员按政策照顾性安排的岗位外,其余61个岗位由职工按程序竞聘。按照上级规定,凡应聘卫生技术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和规定的资格条件,非专业技术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卫生技术岗位,目前已在卫生技术岗位的,必须转岗。这一点我站在制订上岗条件时已作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二是全员聘用,形成一种灵活的用人机制。要按照站制定的《合同聘用制实施办法》,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与职工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以法律形式规范聘用关系。在实行合同聘用制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受聘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规范竞岗程序。争上岗的程序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是公布职位、岗位职责、岗位待遇、聘用条件及有关事项;第二步是公开报名。所有在职职工均可报名,包括符合内退条件的职工。每人可以申报两个志愿,并说明是否服从组织分配,当第一志愿落聘时,经党支部调剂以后,可参加其它岗位竞争;第三步是资格审查。由站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动员其申报其它岗位,对拒不改报者取消竞聘资格;第四步是竞岗与测评。竞岗者在职工大会上进行竞职演讲,简述个人条件、工作简历、竞争岗位和上岗后的工作打算,由评委对其进行评分,演讲成绩当场公布。在竞职演讲结束后,由全站职工对竞职者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测评。同时将学历、职称计入竞岗条件,量化为得分,并张榜公布。综合测评成绩总分的构成比例为:演讲得分占30%,站领导测评分占30%,职工测评分占30%,学历、职称评分占10%;第五步是组织考察。由站党支部以综合测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并组织考察。对参加竞争人数较多的职位,按不超过竞争职位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对某些职位只有一人报名参加竞争,如其综合测评分低于60分的,不能作为考察对象,只能作为临时代岗人员,代岗期一年,年度考核合格者,取得上岗资格,签订聘用合同,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按落聘人员安置办法办理。对民主测评中不胜任票超过参加测评总人数三分之一的,不能列为考察对象;第六步是择优聘用。对拟聘用人选名单予以公布,及时收集群众意见,没有问题者予以聘用。

(二)以按岗定酬为重点,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根据“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不同岗位的工作量、责任、风险、技术含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成本费高低等因素,经科学测算,制定出内部岗位工资分配系数,作为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分配依据。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职工按国家工资制度所确认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进入职工档案,受聘用职工的实际收入为原档案工资的60%加上岗位绩效工资。职工实际收入可高于档案工资,也可以低于档案工资。对国家有关政策性工资调整,均按规定计入职工档案,作为今后计发离退休费和人员调动时的依据。绩效工资是指受聘人员根据贡献、效益发放的工资,其总额为全站受聘人员现行档案工资的40%及血站在创收中剔除发展基金后可用于分配部分的总和。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中,体现三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全站受聘人员的总绩效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相结合,不突破年收入的6%;二是科室绩效工资与科室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相结合,站根据科室岗位系数之和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绩效工资总额发放到科室,对科室在考核中扣分的,按规定扣发绩效工资;三是个人绩效工资与其工作表现相结合,职工绩效工资由科主任参照岗位系数及其实际工作表现发放。

(三)以加强聘后考核为重点,实行人员聘用的动态管理。为了正确评价聘用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为晋升、聘任、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提供依据,站制定了《聘后考核办法》、《领导班子成员考核标准》、《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上,从领导到职工,一视同仁地明确了各自职责范围和考核等级评定标准,将严格对照执行。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实行评分制,每个职工全年总分为100分,对照岗位职责要求,违反不同条款,按相应标准扣分,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按规定发给年终奖金,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续聘的资格。连续两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的资格,其中工勤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聘任技师的资格,连续三年考核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成绩突出的,可以低职高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要求限期改进工作,视改进情况决定是否具备续聘原岗位资格;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第一年予以批评,不发年终奖金,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在原岗位续聘;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表现不好的,予以辞退,连续三年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辞退。

(四)以妥善分流安置落聘人员为重点,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妥善安置在竞争上岗中的落聘人员,是保证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根据《湖北省卫生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及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意见》及我市有关规定,站在初步方案中拟定了几种分流安置办法,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审查,对有些与上级政策相违背的条款作了修改,批准后的分流安置办法如下:

一是脱产学习。对男年满35周岁以下、女年满30周岁以下且无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单位可分流安排到有关院校脱产学习至三年。在学习期间,第一年待聘期内单位发70%的基本工资,待聘期满每月发300元生活费。获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单位报销40%的学费。学习期满,可凭相应学历或专业证书回单位参加竞争上岗。无岗者按待聘期满的落聘人员处理。学习期间的工作年度考核以是否获得新的文凭和专业证书为依据,已获证书者评定为“合格”,未获证书者评定为“不合格”。

二是离岗退养。未聘人员中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达到正式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金缴纳年限不足15年的合同制工人除外),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实行离岗退养。离岗退养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三是安排临时性工作。对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45周岁、无专业学历的落聘人员,单位安排临时性工作。待遇根据安排的工作岗位确定,发放标准不超过同类人员工资的50%。在其达到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四是调出。未聘人员申请调离,单位可给予不少于三个月,不多于一年的时间联系调动工作,期间暂按待岗人员对待,在正式办理调离手续后,单位按实际补齐所扣基本工资。一年后仍未调离者,按待岗期满的未聘人员管理办法执行。

五是辞职。被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未聘人员,签订辞职和人事协议书后,单位参照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发给一次性辞职补助费。

六是待岗。单位给未聘人员一年的待岗期(离岗退养、安排临时性工作、辞职者除外),待岗人员在待岗期间不保留原岗位待遇,由单位按在岗同类人员实发基本工资70%的标准发给生活费。待岗期间连续计算工龄,不参加本单位晋职、升级。待岗人员中不服从单位安排的临时性工作的,限其三个月内辞职或调离,否则按规定予以辞退。

七是一次性安置。本次未聘或分流人员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自谋职业的,实行一次性安置,单位按上级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安置费。固定制职工一次性安置费包括待岗期工资、养老保险补发金和安置补偿费。其中养老保险金按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局养老保险金缴纳标准及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补,安置补偿费不高于上年度市事业单位职工人均工资的三倍,按工龄及测算标准计发。合同制职工一次性安置费包括待岗期工资、本人政策性月工资乘以本人工龄(上限12)、失业保险金或相当于此额度的补偿费。

所有未聘及分流人员未参加失业保险的,脱产学习或待岗、调出期满仍未聘用,单位按时限规定发给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发放时限最长不超过两年。期满仍未就业或调出的,由人事部门按规定办理辞退手续,单位给予辞退费。

三、实施步骤

我站人事制度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时间为今年8至9月份,主要是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成立相关组织,召开职工大会,拟定通过方案并报上级批准,目前此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为具体实施阶段。时间安排为:10月16日星期三晚上6点,科主任竞争上岗。10月17日星期四,公示科主任初步人选名单,晚上6点职工竞岗报名,资格审查。10月18日星期五晚上6点,宣读科主任聘任文件,选举产生职工竞争上岗评委。之后,检验科、质控科、供血科职工竞争上岗。10月19日星期六上午,成分科、体采科职工竞争上岗。下午,站办、财务科、血源科、业务科职工及司机竞争上岗。10月21日星期一晚上6点,调剂人员竞争上岗。10月22日星期二,公示职工竞岗初步人选名单。10月23日至25日,确定上岗人员并进行工作交接,签订、鉴证聘用合同。10月28日至31日,安置分流未聘人员。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11月11日至13日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革后的运行要求。

近段时间,全站上下在保证业务工作的同时,要以改革工作为重点,每次大会都要准时到会,严肃会场纪律,自觉关闭手机,不得交头接耳,保证良好的会场秩序。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抓好各自的分管工作;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以上时间安排,周密部署各项活动,作好组织协调工作;各科室负责人在改革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全站职工在积极参加改革的同时,也要搞好备考复习,完成好业务工作任务。

四、加强领导,强化改革工作的责任感

为了切实抓好这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经站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具体负责改革的组织实施、各种配套方案和措施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党代会、职代会、站长办公会,并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与改革相配套的竞岗评委、聘后考核小组、人事争议调解小组等组织机构。通过民主管理,保证党组织和广大职工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增强全站职工对改革工作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站重视人人参与的改革局面,使改革工作有可靠的组织保证。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加强组织纪律是抓好改革的关键。全站上下从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到每名职工,都要从有利于改革和单位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改革,维护集体利益。改革实施以后,由于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那么,在竞争上岗后的受聘人员,并不是进了“保险箱”,如果达不到工作要求,所在岗位将被其他人替代,随时都有落聘的可能,并且从第二轮竞聘开始,所有职工的人事档案全部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改变了与单位的人事依附关系;血站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全站职工包括未聘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未聘人员对改革也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对待未聘现状,改革是上级政策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因此,未聘人员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争取重新竞争上岗,积极谋求就业渠道。全站职工都要认真学习改革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以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各科室主任都有责任做好本科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主动预防、处理和反馈可能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凡对改革有不同意见的,必须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逐级反映,科室主任解决不了的,向分管站长反映,确实难以解决的,再向站长反映。凡在改革中制造矛盾、煽风点火,对分流不满无理取闹、纠缠领导,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经教育不改的,按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予以辞退;有违法行为的,交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同志们,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政策性强,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我相信,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卫生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站同志们的支持、配合和理解下,只要我们按照省、市关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高举血站改革与发展的大旗,坚定信心,更新观念,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全面扎实地推进改革,就一定能够确保我站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促进血站事业的长期、快速、健康发展。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6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机构改革工作

在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展开后,我局上下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安排我局机构改革具体实施工作,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各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局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围绕《辉南县机构改革方案》《<辉南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并结合市局及周边兄弟单位成功的改革经验,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了各项基础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局立即召开全局干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及职工认真学习县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及“三定”工作的相关文件,广泛开展动员部署,不断加深了全局党员干部对开展机构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按照时间节点我局于3月12日举行“辉南县卫生健康局”揭牌仪式并及时对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

二、理顺职能,扎实推进机构改革专项工作

为推进我局机构改革进程,积极配合县委编委做好各项工作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情况的调研工作,并结合我局实际向县委编委反映了我局在内设机构、人员岗位、工作职责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机构改革中,全局认真听取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意见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准确界定部门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目标,多次组织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三定”工作中我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问题,同时明确了县卫生健康局主要职责、人员编制和各科室岗位设置,并将相关审议材料印发到机关各职能科室,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讨论交流、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向县委编委上报了“三定”规定草案及情况说明。截止目前我局按照机构改革的部署,积极的与县医疗保障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完成了机构编制和人员转隶工作。

三、严明纪律,确保机构改革顺利实施

在机构改革期间,我局始终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工作原则,积极营造全员主动参与机构改革的工作氛围。通过认真履行规定程序,做到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保密纪律和工作纪律。在机构改革工作中,无一起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模式改革;服装陈列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93-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服装陈列专业在深入调研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技能大赛为驱动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其内涵在于:本着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建长效、常态化的职业大赛平台,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与市场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环境对接,全面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环节、内容及考核方式方法,形成以赛促学、促教、促改、促建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实现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教育引擎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天津职业院校制定了“以每年在天津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重大举措,助推实验区建设”的系统方案,构建了“大赛-职教改革试验区-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近年来广泛开展“师生百项技能大赛”活动,创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其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业院校课程设计改革,构建“课堂-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部级竞赛”4个层次相对应、相促进的技能竞赛体系,并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符的项目教学计划,使课程设计改革能充分反映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动态要求。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近几年来,参加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可喜成绩,并实现从参加大赛到“以赛带训”的教学形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为高职教育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通过多方调研发现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参加技能大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参赛目的仍存在一定功利性,造成参赛级别过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切实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2)大赛所要求的技能和专业培养内容相脱节,造成师生教学及参赛的双重压力;(3)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和大赛没有统一,导致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不高;(4)教师专业前沿技能的缺乏,致使参赛的质量和成绩得不到保证。以上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改进,则将实现不了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初衷。

二、课题研究内容

高职院校服装陈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建设”这一中心,创新课程设置,在深入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服装企业所需陈列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其发展走势,对未来服装陈列职业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强化对服装陈列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从而设置利于学生职业知识技能与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岗型人才,其中课赛联动、校企协同开展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在服装陈列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常态化的职业大赛平台

从组织结构上,成立“职业技能大赛组织领导小组”,小组负责制定年度大赛计划,预算审批等,大力支持开发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技术含量高、与就业岗位紧密衔接的大赛项目。针对每项大赛均成立对应的“大赛项目小组”,负责制定大赛项目组织方案、实施细则以及评定准则等工作。每年均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师生参与各项技能大赛。从激励机制上,将建章立制,将大赛成绩作为教师评价和职称聘任的一个优先条件;将大赛成绩作为学生免修相关课程及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二)以竞赛内容为出发点,突出实战性

以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项目试题、设备为载体,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开发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和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和实训任务。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突出实战性,企业选拔优秀员工与学生组成新的团队,从最初的市场调研,产品分析,到陈列方案设计实施对校企双方参赛者进行综合考评,从而打造一个完全基于真实市场环境的完整化、体系化、专业化的实战平台,全面考核提升参赛者的综合能力与实战经验。同时校企合作技能大赛也是企业挖掘和储备人才的一个窗口,可以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技能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在组织技能大赛时,将充分发挥合作行业、企业的作用,用企业标准作为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同时引入企业的最新设备、提高大赛的档次;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判;鼓励企业现场招聘,推荐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优先就业。积极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合作,做到荣誉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合一。这样,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容,提高了企业的参与热情。

(四)以技能大赛为核心,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一直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而通过技能大赛,本专业将组织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在指导参赛的过程中,教师更贴近于行业、企业、贴近于先进装备、其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同时,指导的过程,也是教师带队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可使其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因此,技能大赛为行业、企业、学校搭建了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使教师融入到企业生产现场氛围,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五)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全方位进行考试改革。

可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作为学生对应考试科目的成绩。同时,在所有专业课程的考核环节,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蓝本,建立“过程+结果”、“知识+能力”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以分组讨论,最终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试模式改革。

三、课题具体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近几年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服装陈列专业已与上海欧迪芬内衣精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都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了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并合作举办了“大都会杯卖场视觉营销大赛”、“璐比杯创新营销大赛”等多个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了“欧迪芬杯服装商品知识大赛”、“真维斯服装设计大赛”等多项省、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本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参加大赛的经验,为探索以技能大赛驱动的服装陈列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大赛组织平台建设阶段

聘请教学实践丰富的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大赛组织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从各级大赛考核点与专业知识契合度、社会需求度、专业发展趋势预估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将各级大赛分为A、B两个层次,其中A层次大赛为专业重点支持对象,由相关专业教师及外聘教师成立对应的“大赛项目小组”负责组织参与和具体实施,并建章立制,从资金、教师考核、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细则予以支持。

(三)专业综合改革阶段

首先,专业课程建设实行“大赛项目小组”负责制。小组内部专兼职教师实现技能交融,信息共享。同时,要求校内教师每两年必须有半年的企业实践经历,校外兼职教师可直接走上讲台,参与授课。其次,小组成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及专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相应大赛的考核目标、知识点,并进一步形成大赛知识体系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映射表,以此为基础,本着“精核心、重应用、强实践”的原则,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最后,本专业每一学年实行三学期制,即两学期理论,一学期实践。集中实践环节均组织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及实践条件,以大赛所需的实际技能为提升点,实现“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四)组织大赛及成果推广阶段

主要专业课程的考核实行“课赛统一”,即组织全专业学生均参与技能大赛,并将大赛成绩与学生考核成绩挂钩,一方面提高了技能大赛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便于择优选拔学生,参与更高层次大赛。此改革进行1-2年后,可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对外影响力等方面综合分析改革效果,并将成果推广到其它专业。

四、课题创新点

(一)针对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名目繁多、组织制度不健全,生命周期短等弊端,以“课赛统一、知行合一”为实施目标,建立了一个常态化、针对性强、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的职业技能大赛平台。

(二)以平台为引擎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本次改革突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探索出“课赛联动,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功能的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三)课题内容系统、充实。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组织课程大赛,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与市场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社会对于服装陈列人才的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

学生组织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教学;自学;实践;一体化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2013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编制了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1]。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3]。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4]。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1]。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作为纺织类高等院校,应该顺势而为,借助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东风,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精心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优秀的精品级课程。

1 课程背景及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普设课程,在国内各大纺织类院校中均有设置,并且都经历了诸多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目前在有些院校,此课程已经建设为校级乃至省级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教案生动,教学效果佳。

在此课程授课的近10年时间中,学科组也数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学科的要求,进行过课程的微调。目前此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体系中地位稳固、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为32学时的纯理论授课,对学生来说略显单一和枯燥;

(2)使用的教材为从十五开始建设的教材,内容经典丰富但相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日新月异发展,略显陈旧;

(3)学生只能从课堂上的一些静态图片了解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够贴近产业实际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自学和实践环节,以期通过学生自学最新科技文章,并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紧跟前沿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通过到实验室和行业现场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和目标。

2 教材改革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教材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规划期间的教材,这三版教材相互承接、不断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经典性和前沿性。在本教改项目中,我们拟将这三版教材都作为基础素材,提取其中的经典知识点和代表性的论点,自编一本更为简易的教材,作为本项目教-自-实一体化中教学环节的主要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掌握,为后续的自学和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3 课时分配改革

在目前大纲规定的32课时中,合理划分教-自-实三个环节的课时分配,对于充分实现本项目的方案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此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且难度较低,因此本方案认为教学环节约安排12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和难点、重点,为后面的自学、实践环节打基础。而自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到数据库搜索最新科技文章,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体现了本教改项目的核心思想,故安排16课时。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分配4课时。

4 自学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来说的16大类,将学生分为16个组,每组学生在自己分到的这类产业用纺织品范围内,到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整理为发言资料,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一组同学汇报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要求其他各组须提出一个与其汇报相关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组的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90分满分),而对提出问题的小组则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给出问题分(10分满分),计入提出问题的小组总分。

5 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思想。4个课时的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到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高性能材料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操作。

6 教改效果反馈

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实施了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两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回收的65份调查问卷中,有60位同学认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有56位同学认为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有30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有所增加,27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没有变化;有62位同学认为学习效果/学到的知识量得到了提高;而对比传统授课方式,有62位同学非常认可改革后的教学方式。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方案初显成效,得到了学生受众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编者.《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福建轻纺,2012(3):35-38.

[2]张传雄,季建兵,李桂梅.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J].产业用纺织品,2011(8):1-5.

[3]姚穆.中国纺织工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纤检,2011(14):43-45.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镇民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