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奖励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05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校)。

第三条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央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资助名额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资助名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确定。在分配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时,对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

第四条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国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超出中央核定总额部分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章奖励标准与申请条件

第五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第六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三章名额分配与预算下达

第七条每年5月底前,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提出所属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报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委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中央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分配建议方案进行审核。

第八条每年7月31日前,财政部、教育部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意见,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分配名额和预算下达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教育部门。

第九条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和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

第四章申请与评审

第十条国家励志奖学金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由高校组织实施。高校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评审办法,并报中央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高校在开展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工作中,要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学生予以适当倾斜。

第十二条国家励志奖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审。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十三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表》(见附表)。

第十四条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评审,提出本校当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每年10月31日前,中央高校评审结果报中央主管部门,地方高校评审结果逐级报至省级教育部门。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于11月15日前批复。

第五章奖学金发放、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高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第十六条地方财政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落实所负担的资金,及时拨付,加强管理。

第十七条各高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励志奖学金真正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国家励志奖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主管机关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央高校提取的具体比例由财政部商中央主管部门确定,地方高校提取的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二十条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办学、举办者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其招收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条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也可以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具体评审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评审管理办法时,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质量、学费标准、招生录取分数、一次性就业率、学科专业设置等因素。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教育部备案。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2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02)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高校教育投入,相应的奖励资助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作为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重要项目的国家励志奖学金不断受到重视。此外,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维权意识和公平思想较为强烈,对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高校资助工作者要不断优化评定流程,做到精准奖励和资助。本文将从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流程的角度,梳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5) 08- 0253- 03

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学问题,优化当前教育资源分配,维护教育公平,国家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从而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多渠道奖励资助体系。此政策对国家层面的奖助学金也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高校奖助学金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奖助资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奖助资金由中央负担,地方高校的奖助资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和地方根据情况按比例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要求覆盖面达到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大学生。

一、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往往涉及以下流程:申请条件的确定及细化、政策宣传与学生申请、评审及公示、奖金发放及监督、宣传教育等,以上各项流程在高校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申请条件的宽泛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以认定等因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评定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奖励资助能否真正发给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一)基本申请条件过于宽泛,难以合理量化

2007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为以下五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2)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5)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从以上申请条件可以看出,表述的比较笼统,难以合理量化后用于实际操作。各高校往往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或者增加附加条件。高校各自的具体规定和附加条件往往不尽相同,其中不乏难以量化,甚至是不可量化的条件规定,这也就导致了各高校间的评定标准不统一

笔者所在高校在后两个基本申请条件上细化了规定:必须是当年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简称贫困生)并获得上一学年度校内二等奖学金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评审时,学生未犯受到校纪校规处理的过错一般都不会一票否决。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就变成了贫困生之间的“博弈”。而实际情况是,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更是困难重重,难以科学合理地实施,难以精准认定,从而难以确保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有效评审。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下的贫困生认定,充满“博弈”

国家励志奖学金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条件的第五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针对这个条件高校一般为了明确化,就直接规定申请的学生是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促使高校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国家的资助资源。教育部、财政部在2007年联合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阐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标准,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并详细规定了从学校、院系)到年级专业)的三级认定程序和组织。学校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院系)成立认定工作组、年级或专业)成立认定评议小组。但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认定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来源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收入标准无法统一:学生相关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失真严重:年级专业)层级的认定评议小组成员对众多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学生日常消费支出情况无从知晓和了解等问题,从而导致贫困生认定工作开展困难,每年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暗中较劲,私下拉票等现象。

由于高校规定只有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学生才能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导致了各个班级之间的博弈”。各班级之间为了争夺年级内仅有的平均到各班还不到两个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往往有意将班上成绩优秀但实际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同学认定为贫困生,导致了班级贫困生认定的失真,这也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按专业排名分配的弊端。又如,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和不困难的界定难度大,有些班级甚至用抓阉来决定资助人选,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三)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使用缺乏监督,激励效果甚微

国家对励志奖学金的发放、管理与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对励志奖学金在财务制度上实行分账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各级单位、各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或挪用。同时要求各高校必须于每年的11月30日之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该学生的在校学籍档案。高校对国家励志奖学金一般都会及时发放,不截留、挤占或挪用,但对获奖学生奖学金的使用缺乏监督和反馈。

当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流行着大学生之间请客吃饭的风气,而且是学生之间轮流坐庄。这就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一旦拿了奖学金,在当前风气之下,很难拒绝班级同学请客吃饭的要求。难以拒绝的关键还在于大学里很多评奖评优都需要班级民主评议或投票,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将会很吃亏。国家励志奖学金本应是用来奖励和资助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且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的,若奖学金被用来请客吃饭就削弱了其激励和资助作用。励志奖学金的不当用途还表现在诸如:用奖学金购买高档电子产品,购买昂贵服饰,外出旅游等。

此外,高校对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的宣传、报导不够,正面宣传引导不足,导致国家励志奖学金对获奖者本人以及其他学生的激励、引导作用发挥不足。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获奖学生的宣传、报导,既是对他们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肯定和鼓舞,更是对其他同学的激励和引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学风,以及班级积极向上班风的形成。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工作涉及的问题往往与其评定流程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以上阐述的高校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带来一些思考。

(一)构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指标体系

高校对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不能仅仅依靠暂行办法中宽泛的基本申请条件的规定,而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所拥有的名额、学生家庭总体经济状况等因素统一设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统一的科学指标体系。通常所讲的定性指标,是指无法直接量化而需要对评价目标或对象进行客观描述或分析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定量指标是指可以用数字准确定义、精确衡量并能设定相应目标的考核指标。

高校要建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指标体系,并根据每年的认定情况的反馈和调查,不断改善指标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定量指标的构建相对容易,但对申请学生个人诚信、道德品质、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等设定定性指标时,调研不足、操作不好往往会引发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有些高校针对这些情况,往往设置一票否决制的定性指标,从而导致学生间的打小报告、告密等情况的发生,恶化了班风、宿舍风气,影响了学生间的基本信任关系。因而,高校在设定一票否决制的定性指标时应当慎重,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申诉机制,不能一次判定就不允许学生申辩。

(二)夯实贫困生认定基础,提高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夯实贫困生认定的基础主要是加强与贫困生认定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密切相关部分的基础工作。一是要从新生入校以后,系统性地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以及自立自强教育。同时,辅导员要加强班级管理,培训好、管理好、使用好班级学生干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要加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库的建设,建立信息化的贫困生档案,并保证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各类信息的及时更新,例如:学生家庭收入情况,子女上学情况,家庭成员生病、意外伤害事故等情况:三是要加强班级评议认定小组的选拔和使用。辅导员、班主任应当积极参加班级贫困生认定会议,积极引导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认定出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推行回避制度: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学生不得参与班级民主评议投票:以宿舍为单位选拔班级民主评议认定小组成员,成员的选拔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从而保证小组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确保公平、公正。

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应将贫困生认定结果公示作为一项重要程序认真执行.发挥公示的民主监督及反馈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公示对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产生刺激和消极影响,公示应当在班级内进行。因为,当前高校通常使用的四级贫困生认定层次中,班级民主评议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级,其他各级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核和监督。另外,也只有班级同学之间才会对申请贫困生认定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日常消费等情况有直接观察和较深入的了解。此外,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的分配必须避免班级之间为了争取名额而刻意制造假贫困生”的现象,名额应当下放到班级,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监督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使用,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当前,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防止和惩罚那些拿奖学金购买高档电子产品、外出旅游、购买昂贵服装等奢侈浪费行为,公开相应的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针对举报的问题及时审查并及时反馈给举报者,并注意对举报者个人情况的保密,避免引起同学间关系的恶化,甚至冲突。此外,还应当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不应当要求班上贫困学生将自己日常维持温饱的生活费用于请客吃饭。同时切实加强班级民主评议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避免民主投票的绑架行为”,倒逼有机会获奖的学生不得不、不敢不请客吃饭。

高校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树典型、立榜样,激励和鼓舞大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可以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优秀学子风采录等形式宣传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优秀学子。引导广大学生发扬自立、自强、自信的奋斗精神,在宝贵的大学时光里不虚度,留下自己人生浓重的一笔。同时,应当鼓励获奖学生将困难生活的经历视作个人成长、成才的财富和动力,学会用知识和能力丰富和充实自己,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思想上脱贫”。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名额以及奖金额度有限,全体学生3%的获奖名额限制以及每生每年5000元的奖金额度。高校还应建立和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积极奋斗,实现人生理想。

三、总结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3

一、充分认识实施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年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相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通过预算安排、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多种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救助;对****籍职业学生实行了补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我区资助非义务教育段贫困家庭学生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办法和完整的资助政策体系。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资助面偏窄、标准偏低等问题愈发突出,资助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施非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利于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原则,实施以政府助学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的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1、奖学金。中央和省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为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在校生的14%,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1档1000元,2档2000元,3档3000元。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按照公安部门户籍改革和“村改居”以前实际农业户口为准)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2年,第3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4、政府助学金。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具体分为1档500元,2档1000元,3档1500元。政府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普通高中在校生的8%。

5、经费来源。非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开始实施,其经费来源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省政府奖学金由省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40%由中央、省、市财政负担,60%由区财政负担;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所需资金,40%由省、市负担,60%由区财政负担;

(二)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继续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我区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开展。

(三)落实学费减免等政策。非义务教育段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救助政策。

(四)争取社会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资助政策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体局、财政局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指导、检查、督促各学校开展工作。教体局成立“资助管理中心”,切实抓好落实,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充实、配备专职人员,制订具体管理办法,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校长负责制。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要按《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71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教财字〔2007〕19号)的要求,设立专门学生资助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二)确保资金落实。区财政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区级应负担的资金,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规范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对教育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支出管理。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4

关键词:国家奖助学金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73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的收费和健全学生的资助制度,已经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于是,国家三项奖、助学金应运而生。

国家三项奖助学金奖助的对象各有不同,一言以蔽之,是既帮困又奖优。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就是面向所有家庭困难的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好与差,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可分为2―3档。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具有明显的奖励资助含义,资助的对象是高校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附带一个品学兼优的条件,学习好、品德好,即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标准最高,为每生每年8000元,不论困难与否,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在校大学生才有资格申请。

1 高校在评定奖助学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权利变成了揭疤竞赛,泄露隐私伤害自尊

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一直是个被关注的群体,物质生活的困难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有很大影响。为了弥补这种影响,国家设立了助学金,切切实实的从他们的现实物质生活困难来进行帮扶。然而,如果这种帮扶处理不当,只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一些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要求申请学生先提交贫困认定材料,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演讲。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阴影,当着同学的面公开演讲,虽然在形式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但有泄露隐私、争相“比穷”之嫌,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会让他们产生和班里人低一等的错觉,不利于同学间的相处,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1.2 评定制度有空可钻,获奖学生比例失调

关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除了国家制定的大原则外,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细化评定标准。然而,一些高校的细化评定标准存在漏洞,有空可钻,造成获奖学生比例失调,使一些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好、品德优秀的学生无缘享受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首先要求被认定是贫困生,其次要求贫困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这就使得某些高校在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中,除了需要申请学生提交三级贫困证明外,还采取学习成绩和德育分加权的形式。

1.3 暗箱操作严重,败坏校风校纪

国家奖学金金额最多,且带有强烈的荣誉感。于是,一些学生为了能够获得其奖学金名额,给院系领导送礼。极少数领导不但不及时制止,反而欣然接受,导致了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中暗箱操作严重,滋生和助长了送礼收礼的不良社会现象,严重败坏了学校的校风校纪。暗箱操作与民主背道而驰,影响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是学生对学校失去信任的一个原因。这些少数人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学校工作人员良好的声誉和学校的形象,而且毒化了学生思想,污染了社会风气,在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的思考

2.1 针对不同奖项,制定更加细化的准则

国家三项奖助学金的性质各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助的,一类是奖励的。资助类的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需要更多地人文关怀,尽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传达党和国家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关怀,还可以切实的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更可以顾及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没有心理上的差距。某高校因女生饭卡消费少,主动短信询问情况,就是一个很好地问题解决办法。至于奖励类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其评选应该做到获奖学生比例适中,使那些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其具体办法可以依旧采用文化课成绩和德育分加权的方式,只是需要再做出一些硬性限制,如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某一个水平,而德育分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分数等。这样,不仅缓解了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激励了在校大学生奋发向上。

2.2 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学生管理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奖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另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以及学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教育、思想健康教育等,严防钻漏洞的投机者,坚绝制止送礼收礼不良社会风气。再者,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坚持公示制度,对在评定国家奖助学金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行为进行严惩,对违纪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国家三项奖、助学金不仅体现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坚持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助于增进高校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对日后成长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有很大帮助。大学生青年,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身上充满了朝气和斗志,相信他们通过国家的奖助政策,在更加合理、更加民主、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定能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实现人生崇高的理想,实现自身奋斗的价值,为伟大祖国的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旭萍,丁桂兰,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前沿,2009,(5).

[2]张大卫.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3]胡远玲,赵炳起.美国大学生资助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4]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5]谢鹏.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0.

作者简介:李华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32―01

一、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成因,依照学困生的心理反应及行为特征,对症下药,培养他们的健康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使学困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开发。

2. 满足学困生心理健康五大营养是其转化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f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困生需要五大心灵营养: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生为本,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五大营养,需要肯定强心、自由护心、情感乐心、宽容养心、梦想系心,进而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

二、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习中,只有奖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奖励这一个导火线,让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中来,争取拿到奖励。奖励可以是颁发小奖状、小部分的物质奖励或者是一些纪念品,学生获奖时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发表自己的进步心得体会,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进步的。其他同学看到进步的同学拿了奖励,自己心里面肯定也想着争取下一次也要拿个进步奖,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2. 充分利用多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知识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们,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这个节目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且经过教师的引导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开设心理主题班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班会课的形式而设计的班级活动。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方式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活动课上,教师可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游戏让学困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和发言,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4. 多元评价是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自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例如,学生在考试中只要有进步了,教师就可以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这次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也能做得更好”;如果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下降,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不应该做错的题目,鼓励学生这次做错了没关系,下一次就不应该犯相同的低级错误。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学习的劲头上来了,都努力地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学生慢慢地进步了,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6

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自查报告篇【一】

回顾一年的学生资助工作,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资助文件精神,在省教育厅、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指导、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有序地组织开展了奖、勤、助、补等各项工作,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院2017年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我院始终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放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2011年底我院进行了机构改革,各系新增设了党总支书记一职。为保证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学院及时调整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组。学生医保办公室由关工委调整到学生工作处,资助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年初把落实资助工作写入学院十件大事。院长办公会召开了专题的学生资助办公会议,与会成员一致认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指示学生资助办公室要切实抓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使学生资助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通过学院提供的奖、勤、助、补等政策来综合运用,解决贫困学生基本的生活问题,并不断细化,落到实处,使贫困学生切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心学习,立志成材。

二、扎实开展各项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1、有序开展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促进他们顺利成长、成才。2017年,我院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秋季学期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结合我院实践,制定了《关于评选2017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通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规定的程序开展评审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此次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上报工作。2017/2017学年秋季学期我院共评选出国家奖学金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00人,国家助学金1602人,共计1808人,金额345.1万元。在接到《**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7年高校国家奖助学金中央和省级资金的通知文件后,学院及时发放,各级获奖获资助的学生都已领到奖学金和助学金。

2、勤工助学开展情况

2017年,学院勤工助学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制定和完善了《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参加院内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上岗工时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按月计酬。

2017年,我院共有院内勤工助学岗位45个,分别设在各行政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系部办公室、实验室、学院食堂等,给400余名同学提供了岗位,全年发放酬金21.06万元。

3、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我院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开展了学院奖学金的评选活动。2017/2017学年我院共评选出496人获学院奖学金,金额13.18万元。

4、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2017年我院按照省教育厅的指示,在校内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效果显著。今年,我院共有173人在国家开发银行、3人在农村信用社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截止目前已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办理了相关手续,资金已全部发放,

三.加强政策宣传,彰显教育效果

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现国家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今年我们利用在通知书中寄送资料,并以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咨询会、表彰会等方式和在校园网,信息栏进行资助政策的宣传和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三大系统的教育专题:其一是诚信教育;其二是感恩教育;其三是励志教育。诚信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资助体系的意义,鼓励他们提高勇气、树立信心,坦然对待困难和挫折,让他们学会合理使用个人及社会资源,预支自己的社会价值,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使这项科教兴国的治本之策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借此东风,加强对公民的道德建设纲要的实施。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化压力为动力,以公平竞争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的,百折不饶,奋力拼搏,逆境成才。

四、落实配套资金,及时承担风险

学院资助办公室建立有专门学生资助工作数据台账,针对每年贫困生资助资金的下发有着详细的统计,学校对我中心按省中心要求下拨专项管理经费。财务处及时承担每年的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

回顾本年度的学生资助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资助体系,积极运用多种手段,开辟广泛渠道,努力使我院的学生资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7年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自查报告篇【二】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相关部门、各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下,学院在201X-201X学年中,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拓宽了资助渠道,加大了资助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关注贫困学生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不断完善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育人体系,树立 经济资助、完善机制、文化培育、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经济扶困与德育扶志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有效帮扶,确保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现在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使命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每学年都组织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学习《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山东省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鲁财教[2007]18号)、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综合奖学金等系列文件及各级资助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明确了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系列讲话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一项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因此,学院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规划,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提出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资助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宗旨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为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组织、运行高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随着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开展和不断规范,为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学生处、财务处、各系部及其他相关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实现了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抓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织,并定期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部署全院的学生资助工作.在学生处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办公室设在学生处,中心配备学生资助专职人员3人,为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扶贫与励志、济困与发展工作力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组成.各系部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组,系主任任组长、团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各班辅导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本系部的资助工作;各班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评议小组, 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学生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各级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合理,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我院的学生资助工作.学院通过院系班三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保证了资助工作与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使各项资助措施无缝联接,确保了各项资助措施落实到每位困难学生,保证了资助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场所固定,条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是做好资助工作的保证.我院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精神,将学生资助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内,统筹安排,根据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予以保障.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办公设备和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培训、学习,考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保证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

(三)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几年来,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出台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意见》、《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山东省政府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对国家、省市有关资助的政策及学院制定的资助管理文件进行了汇编,并且专门印制了《学生资助工作手册》.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规则职责,形成了议事制度,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开展.

三、科学认定、动态管理

由于我院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度是关键,关系着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我院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坚持一年级学生全面综合认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学生座谈、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对认定的家庭困难学生追踪调查,二、三年级根据家庭条件变化适度调整,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程序认定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针对以往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新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表》,对原来定性的指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完善了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办法,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化、有效化.困难认定量化指标包括本人提交资料、家庭属性、本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劳动力情况、家庭遭受灾难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家庭其他经济负担情况、参加勤工助学等方面,并且辅导员和班级同学根据学生日常消费表现进行了打分,最后将分值汇总、排名,根据学生的量化得分确定贫困生认定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严格按照本人申请,班级评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核查,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的程序实施,坚持班级评议结果在系部公示和全院认定等级公示,保证学生困难认定准确、公正、公开和公平,实现了资助工作投诉少、意见少、反映问题渠道多、解决实际困难多的良好局面.

四、严格操作规程,落实责任追究,扎实有效的开展奖、助、贷工作

(一)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序、优质进行,将这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学院与各部门、各系部与各班级层层签定了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将资助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且责任到人.要求各系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掌握评审标准、规范操作,做到不漏报、不错报,整个评审过程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各系部结合学生平日表现、学习成绩、困难评定档次、综合素质测评等,经本班学生评议、系(部)审查确认后,按照学院分配的名额初步确定申请者名单及档次,并在系(部)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审,然后由学院党委会批准上报. 为确实做好奖助学金的评选,专门印发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做好201X年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通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公正评审学生奖助学金,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此,本学期对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专门制定了院级操作方案,出台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操作过程都在公开透明中进行,得到了全院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国家奖学金3人,发放金额2.4万元;山东省政府奖学金 4 人,发放金额2.4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55人,发放金额77.5万元;国家助学金714人,发放金额214.2万元;学院还专门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投诉或咨询,整个评审程序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没有收到一起举报或异议,做到了零投诉.

(二)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信息上报、回执录入及资金到账确认等工作,该项工作于201X年9月20日按时完成.做好对申请贷款学生的指导工作,实现 应贷尽贷,诚信贷款,助学成才的资助目标,201X年我院共有347名同学办理了贷款手续,累计贷款金额196.53万元,有力的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安心学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根据潍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要求,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我院201X至201X学年度普通高校退役士兵学费资助申请审核及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9月25日将材料审核后及时做了上报工作.201X年12月份前,做好了今年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确保信息上报和资金发放准确无误,办理大学生入伍退学费39人,涉及金额572400元.

(四)根据山东人事厅的通知精神,印制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做好201X年省内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工作的通知,按比例评出获得求职补贴的学生63名,共发放资金3.15万元.

(五)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山东省慈善总会、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慈善总会高校分会决定,201X年继续实施山东省高校扬帆工程,我们学院按上级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方案,共评出阳光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15人,每人资助2000元,以发到学生本人手中,共发放资金3万元.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7

一、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一)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年,全市总人口为25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3.4万人,占总人口的78.9%。农村人口一孩家庭80273户,截止年末,已有36661户农村人口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农村人口一孩家庭户的45.7%,农村人口双女户42663户。年6月至年12月止,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36661户农村人口中,有24169户享受一次性奖励,共兑现奖励资金1969.280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1659.665万元,市级资金投入309.6155万元);20889人(次)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家庭享受了养老生活补助,其中独男户10051人(次)、独女户8425人(次)、无子女户2413人(次),共兑现补助资金1446.57万元;19347人(次)独生子女享受了教育奖学金,其中小学生14135人(次)、中学生4723人(次)、考取高中的436名、考取大专的31名、考取本科的22名,共兑现奖学金1194.313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1001.47万元,市级资金投入192.8436万元)。

(二)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特别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

年,农村49岁以上应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1392人(次),其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90人(次)、独生子女死亡家庭1302人(次),发放资金164.88万元。

(三)农村人口独生子女保健费及时兑现

年6月至年12月止,各县(区)按时兑现了农村人口独生子女保健费982.1215万元。

(四)农村人口“少生快富”工程推进顺利

年,我市西盟、孟连、澜沧、江城四县被列为我省“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县,有双女户161户享受到有关政策,年将有双女户家庭11121户、独生子女8556户享受到有关优惠政策。

(五)各县利用“三结合”帮扶资金给予双女户在生产生活上的帮扶

各县(区)利用“三结合”帮扶资金给予双女户在种养殖产业上的帮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关爱女孩的活动中给予关怀。思茅区每年给予贫困双女户每户1000-3000元不等的资金,累计帮扶104户双女户种养殖业发展生产;县积极参加由县妇联发起的“城乡姐妹共建新农村”活动,看望慰问独生户92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36户;景谷县财政设立5万元计划生育帮扶资金与省帮扶资金5万元相配套,以每户1000-3000元不等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滚动式发展经济;澜沧县筹集10万元,帮助166户计生贫困户脱贫。

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初见成效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真正得到了实惠,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怀,加深了对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改善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对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好政策。

(二)促进了计划生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使计划生育管理理念实现了由忽视农民基本权利,以工作目标为本向关注农民切身利益和以人为本转变;使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实现了由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由以“处罚多生”为主向以“奖励少生”为主转变。

(三)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育观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执行以来,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得到的待遇和实惠,对其他群众产生了政策示范效应,“生男生女一样好”、“多养儿不如听党的话得实惠”的观念逐步形成,广大农民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日益增强。我市人口出生率由年15.8‰下降到年的12.43‰,下降了3.3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年的8.9‰下降到年的5.86‰,下降了3.0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优惠政策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弱。与其他惠农政策相比,计生家庭奖励经费投入较少,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发展后劲不强,对广大群众吸引力不够,不能充分体现少生的好处。

二是政策覆盖人群少。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年满60周岁”才能领取国家规定的奖励扶助金,而且受益人群在农村计生家庭所占比例太低。与即时兑现的农村低保等普惠政策相比,一些育龄群众感到奖励扶助政策是遥远的“期货”,对政策的长期性和预期效益心存疑虑。

三是政策设定标准低。无论是“奖优免补”政策、奖学金政策、死亡扶助金还是独生子女保健费,都存在制定标准较低,与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现象。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在惠民政策广泛实施的背景下,计生奖励政策由于没有在标准上做到“水涨船高”,原有的政策激励效应日益弱化。

四是政策执行不到位。如:根据《省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独生子女16岁前,免除其父母所承担的农村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但是由于村民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其执行的一些制度,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省以下的规章和政策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在少数乡(镇)、村(组)存在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减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现象。

(二)普惠政策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形成冲击

一是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激励作用不明显和普惠政策的一视同仁,甚至有的政策还存在相抵触的现象,挫伤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目前推行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大中型水库移民补助以及各项惠农政策,无论在资格条件还是在享受标准上,均没有体现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和区别对待,违法生育的家庭照样可以享受政策待遇。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因人口少、负担轻反而不符合扶助条件享受不到优惠政策,使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相对弱化。另一方面,这些惠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抚养子女的教育、医疗和生活成本,使得多生孩子的负担更轻、顾虑更小了。由此让群众感到“多生孩子不用愁,少生孩子不沾光”,在部分地区群众中甚至出现了“种田不缴税了,读书不收费了,看病也不贵了,超生无所谓了”的观念。

二是按“人头”计算的分配方式刺激了群众的生育愿望。《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优惠;对农村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社会救济以及划分宅基地、介绍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但是,过来执行的很多惠民政策大多按照家庭人口数进行减免、补助或救助,不仅没有体现对计生家庭的倾斜,相反多子女家庭实际上得到了更多的“优惠”。因此,“超生获利”的现实不仅是对违法生育的姑息纵容,客观上也起到了鼓励生育的作用,这与现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人口政策导向相矛盾。调研中基层反映,过去不少超生的家庭现在劳动力多,得到的政策实惠也多,现在多为当地的强势人群和大户,而实行计划生育的守法群众非但难以“少生快富”,反而成为新的弱势群体。

三是社会管理改革中相关政策的调整弱化了对生育行为的综合调控机制。如原来登记、办证、审批等环节中涉及计划生育的前置条件被取消,兼顾育龄人群生育管理方面的政策功能基本丧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违法生育的社会制约能力,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无论在宏观政策层面还是在微观管理层面都没有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调研反映,一些违法生育的个体私营企业主照样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扶持,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和政治荣誉,对周边群众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计生工作带来了尴尬和被动。

(三)政策运行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地方政府在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上资金配套有较大困难。根据《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农村人口的奖励政策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乡财政共同安排解决。由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到位,给政策落实带来很大难度。

二是计生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逐步成为国家指导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手段,对计生工作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也存在农村计生服务站设施不健全、农村计生工作人员待遇较低等问题,

四、几点建议

深化改革,推动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1、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争取提高省级以上财政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形成以法定奖励优惠政策为重点,以地方性配套政策为补充,与普惠政策协调衔接,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和保障多策并举的新型计划生育导向制度,确保奖励扶助制度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扩大政策覆盖面。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3、逐步提高政策奖励标准。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奖扶金标准,并建立奖扶标准随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而提高的定期调整机制,使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使其发挥有效的政策导向作用。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篇8

率先建立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推进稳定低

生育水平。2012年市人口计生局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建立健全计生层级动态服务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对近年来实施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户”责任制加以创新,明确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村委会干部,从市级直属单位到镇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并将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到镇村干部个人,每月检查考核,从“票子、位子、面子”上给予奖罚,形成了“分级负责、任务到人、动态管理、奖罚分明”的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为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目标,全市严格落实人口计生例会制度,大力开展 “两无”(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街道和无政策外生育村、居委会)创建活动和“两非”专项打击行动,建立健全了b超管理、实名接生、定点引产、孕情访视等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减少了政策外出生,有效推进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

率先实施“节育奖”,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该局在认真实施**省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和《**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实施方案》,对农村只生育一个孩子或两个女孩,夫妻一方落实绝育措施的,从落实措施当月起,给予夫妻双方每人每月50元的奖励。这个奖励办法把奖励年龄提前了30年左右,将奖励由“期货”变成了“现货”,大大增强了奖励的现实引导作用,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副主任潘贵玉命名为“节育奖”,属全国首创。目前全市有“节育奖”对象6722人,累计发放奖励金1833万元。为多渠道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我市还从子女入学、就业、保险、集体分红、宅基地分配、干部帮扶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

率先成立人口理论教育基地,推进“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建设。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和计生工作人员的人口理论水平,我市在市委党校成立了全省地级

市中首个人口理论教育基地,每年至少两次邀请到国家、省的人口理论专家、领导前来授课,有力推进了我市人口计生理论研讨和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市计生局积极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吸纳企业资金参与宣传教育的途径,投资建设了**湖生育文化公园、“三通”(优孕通、孕事通、青春通)网络平台和**区南恩街道婚育学校等一大批新型婚育学校,有力推进了我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建设,2012年,我市继被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三阶段示范市之后,再次被确定为第四阶段示范市。

上一篇:如何进行股权激励方案范文 下一篇:班集体先进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