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企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5 11:02:56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商贸企业;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作为平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并将商贸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相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随着商贸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贸易量逐渐增加,实现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现状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改善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商贸企业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并不十分完善,导致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

(一)集团化财务管理理念不健全

在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是注重对企业资金收入的核算工作,但是实施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和预先的分析和规划,保障其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还难以适应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落实。商贸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商贸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组织不健全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仅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还需要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财务管理组织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目前商贸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组织的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下需要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既能够涵盖企业的整个财务组织部门,同时还需要能够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确保商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完善

商贸企业实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仅仅是涉及企业的财务收支工作,但是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加强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目前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的连接,也未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条理化的管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相对良好的环境。

二、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建议

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当前商贸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选择,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商贸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商贸企业实现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对原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改善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分公司的财务进行详细地了解和调整。随着商贸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加,实行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掌握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财务信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避免财务管理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商贸企业通过网络管理对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财务信息监督工作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工作中的风险,保障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对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由于商贸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子公司的投资。商贸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核以及投资过程的监督工作,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商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商贸企业集团化投资管理模式的提高,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一方面在今后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中需要对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需要对子公司委派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总公司进行负责,加强对子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逐渐复杂,这给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商贸企业实现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与原因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逐渐增加对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同,及时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商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意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对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核,避免财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在财务监督中需要定期对子公司的账目进行审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工作,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合理控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子公司财务管理漏洞,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商贸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商贸企业关注的对象,一些商贸企业已经逐渐运用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商贸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地分配,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网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商贸企业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比较短,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商贸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论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商贸企业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2(11).

[2]沙晓俊.浅谈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财会观察,2011(07).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2

内容摘要:如何向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金融产品支持成为当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供应链融资要求商业银行更新信用评价体系,扩大贸易融资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金融创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环境出发,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创新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以促进供应链融资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发展,从而帮助解决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题。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国际贸易融资

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是商业银行在国际银行信贷业务中,基于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的有机组合与重新设计,从而创造出新的、有别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创新融资产品,并且借鉴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一些技术推出的新的贸易融资避险产品、流程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创新上,还是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技术和体系构架上,我国商业银行和国外同行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任重道远。针对目前中资商业银行进行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创新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现状的分析,从供应链融资创新的角度入手,设计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从而帮助解决我国大量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一直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使一些没有足够抵押物或足够信用担保的企业通过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更加有效的发展。

我国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渐渐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额迅速增长的同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也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其融资安全、流动性高和易于盈利的特点而越来越为商业银行所重视。如今,由于国际环境恶化和一些国家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可避免,同时由于金融危机过后国际汇率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内企业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下对国际贸易融资需求比以往有更大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乏创新导致贸易融资产品种类和结构单一,并且由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理念保守、技术落后,使得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落后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为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6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据统计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有力地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国外先进同行进行竞争,提升市场份额。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量萎缩,许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特有的经济体系特点,各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客户往往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局限于一些较为弱势的民间筹资和拆借或者是政府小额救济式的贷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缺乏金融信贷支持的困难。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能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供有效支持的我国中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国内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受传统观念的局限,往往不能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扩展银行盈利渠道方面的作用。此外我国外贸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停留在传统的信贷理念上,在其需要资金支持时不了解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从而使其主观上缺乏使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动机,致使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错位,引起商业银行的错觉而使其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更加忽视。

二是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化经营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前提。国外先进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都已经成立以事业部形式组织的国际贸易融资部门,专门负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推广、物权跟踪、业务监控等工作。而我国商业银行受限于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将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流程分布到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中,导致业务衔接不畅,各个部门间缺乏协调和了解,使得整个业务流程无法一体化、高效化,业务主线不明,职能边界不清,完全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时效要求,由此可知体制因素也制约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是现有的授信管理不适应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国内银行在对待国际贸易融资上习惯以传统授信的方法为基础,以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核定对国际贸易企业的授信额度。银行的信用等级准入制往往对资信状况一般的企业客户要求提供抵押担保,这种制度使大量净资产减少,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现金流稳较的潜在企业客户被银行拒之门外。

四是产品设计和技术手段落后。国内银行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常常不适应现今结算方式的快速转变。技术系统的落后和产品设计理念的保守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现今使用得越来越多的记账式国际结算手段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其白白丧失了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机会。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多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融资,较少提供整合化服务方案。

五是进出口企业资信状况不甚理想。我国进出口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受限,加之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往往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不遵守与银行的信贷协议,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利益受损,打击了银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热情。

六是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目前为止,我国对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方式并无专门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判例。如我国虽然已经加入了FCI,并且接受了“国际保理惯例规则”等规范,但这些规范还不能用于指导监督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具体实施,我国亟待建立一套指导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法律体系。这种监管方式的缺位也给国内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造成困扰。

中小外贸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

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创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要求商业银行更新信用评价体系,扩大贸易融资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进出口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金融创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融资创新强调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和货物流的有效控制,强调对上下游规律、行业信息、结算规律、运输和仓储、商品性质等了解和掌握。该贸易融资创新通过掌握国际贸易背景而开展的特点离不开供应链的存在。供应链和国际进出口贸易链所涉及的存货、预付、应收等众多环节产生的金融需求,为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提供了理想的业务资源。

对于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融资创新,商业银行强调链上企业之间的稳定合作。因为链上企业高度相关的合作关系可以增强供应链中单环节承受意外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保证供应链上商品流的顺利流通以实现融资收益。假定供应链融资中银行提供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的贷款利率为:ri=r0+ci+Piλ+ki(δ-r0),其中:r0为资金的利息率,ci是银行供应链融资的操作成本,Pi表示融资企业的违约可能性大小,λ为供应链融资失败带来的损失。ki(δ-r0)即为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所要求的风险回报,ki即企业的信用级别。

因此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回报有:

,其中Li为国际贸易融资金额。

作为与银行合作业务较多,资信等级较高的客户,供应链融资环节中的核心企业Ec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授信额度,从而得到比供应链上其他企业EO更有利的贷款条件,因而商业银行对二者的风险溢价要求也不一样,应满足kEc≥kEO。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回报为:,其产品的贷款成本和违约概率均应当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决定。而供应链融资中,链上核心企业贷款利息支出为。令πs表示同时期核心企业的资金收益水平,πE0为其初始收入,PiLi为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合作企业的违约给核心企业带来的损失额,从而核心企业的利润可以计算为πEc(1)=πEc0-CEc(1)。供应链上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利息支出便可以缩小为CEi(1)=Li×ri=Li×r0+Li×ci+Li×PEcλ+Li×kEc(δ-r0)。由于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使用,中小外贸企业的运营周期缩短,其固定时期内的营运收入必然增加,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必然带来额外的收益:πE(1)=πE0-CEi(1)+πs。

相反,如果没有基于供应链的结构性贸易融资,相关各方的收益将降为:

核心企业:πE(2)=πE0-CEi(2)+πs,有CEi(2)=Li×ri=Li×r0+Li×ci+Li×Piλ+Li×ki(δ-r0)

中小外贸企业:πEc(2)=πEc0-CEc(2),其中

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供应链融资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

通过博弈各方的受益分析可知πB(1)≥πB(2),πEc(1)≥πEc(2),πEi(1)≥πEi(2),应用动态博弈理论可知,在节点2与3上,中小外贸企业将倾向于使用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因而,节点B中,通过分析收益向量1和收益向量4,外贸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也将使用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所以在O节点,商业银行提供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方案是有利的选择。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各种带有核心企业的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产品。在该创新产品中,其产品设计应当首先使得πEc(1)≥πEc(2),并且保证(πEi(1)≥πEi(2))I(πEi(1)≥πEi(3)),所以为中小型外贸企业设计的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的资金成本上限为:

,同时满足:,因而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融资创新产品设计的最佳资金利率为:

综上,基于供应链的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意图是通过资信较好的核心企业带动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共同实现国际贸易融资,因为这些中小型企业在与核心企业合作贸易的同时,往往具有较良好的运作状况和财务状况。通过供应链上的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在风险较低的前提下扩展一些较为优秀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争取更多的核心企业客户,从而有效而安全地扩展国际贸易融资。

参考文献:

1.Harry M.Venedikian,Global Trade Financing[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2000.

2.Weiss, Judith.Disclosures about the Credit Quality of Financing Receivables and the Allowance for Credit Losses[J].GAAP Update Service,8/30/,2010,16(10):1-8.

3.龚芳.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金融论坛,2007(8)

4.程晓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及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追求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创新产品、流程设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国家应该构建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也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传统信贷业务市场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市场分割,优质企业及项目的稀缺使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上很难取得新的突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提供了新的出路。与普通融资产品相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产品期限短、流动快及具备应收账款及票据作为质押的优点可以使信贷风险变得相对可控。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将商业银行从繁杂的企业基本资料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单笔进出口贸易的单证、交易真实性及贸易资金偿还性,使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及业务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将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可以实现表内及表外的叠加收益,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收益增长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短时间内与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建立合作关系,进而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但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技术、制度及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动态监测业务风险,实现稳健的经营目标。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以真实交易作为业务背景,对整个社会来说,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会为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增添助力。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跨境投融资业务的广泛开展,急需商业银行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需求。另外,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多为针对以外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对于以本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进出口贸易尚未形成专门的产品类别。随着2016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跨境人民币交易将变得日益频繁,商业银行急需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为人民币资金跨境支付结算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

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往来过程中发挥了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降低财务成本、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等重要作用。贸易融资业务将商业银行传统的融资业务与中间业务紧密联结,把贷款和结算融合一体,可以使商业银行实现表内表外的双重收益。相较与西方完善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起步于上世纪末,发展历程较短,且在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融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

(一)业务品种单一。国际结算主要有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方式,在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信用证类的融资方式为主,对于汇款、托收等结算方式虽然具备相应的业务种类,但业务规模较小,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融通。我国商业银行在融资业务品种方面,多为单笔业务的短期融资,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不利于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

(二)业务流程及人力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操作相比普通信贷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业务资料繁杂,中间审查及审批环节多,融资效率低,并不能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现有渠道可以查询到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征信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或该笔融资业务的实际情况。同时,商业银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即时了解企业现状,思路僵化在企业提供的三个报表中,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合规,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由于企业在提供资料格式不符合要求而拒贷等情况的产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员多集中在操作及审批人员,但目前操作人员对于业务资料审核多有主观性,仅实现了“表面合规”“单证一致”等基本要求,受技术水平限制,并不能对企业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国际贸易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但商业银行缺乏能够为融资业务提供支持的创新型人才,特别需要提升产品种类与业务操作流程设置的管理水平。目前进行商业银行系统研发的多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进行业务品种开发多为经济金融学科的人员,这种系统与业务分离的后台创新模式无法真正对前台业务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业务发展受经济及法律环境制约。受近年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参与进出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乐观,部分中小企业破产,特别是进口贸易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商业银行参与贸易融资的积极性收到打击。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上更为谨慎,业务营销及客户维护上困难重重。自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企业跨境投资、海外并购、大型涉外工程的融资需求不断攀升,商业银行的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创新业务品种及整合业务方案势在必行。我国金融领域的的法律法国并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国际上对于贸易融资的准则及规定已经多次作出重大调整,而相对国内的规定调整幅度较小,进出口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法规会出现许多真空地带,无法为国际贸易及融资业务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法治环境,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项因素。

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融资难、融资品种受限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抓住问题源头,加大创新力度,强化风险管理才能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业务品种创新、操作流程整合、业务人员管理、业务风险控制、业务制度维护等“全员全过程”中。

(一)产品种类的创新。业务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秉承“以企业交易为核心”的业务理念,增强业务产品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性。灵活性强、风险小、表内外收益可观的贸易融资产品应是银行创新产品设计的首选。在产品设计上,应该将企业的结算方式与融资产品进行合理匹配,同时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的周期性,保证企业的现金流稳定,防止期限错配导致企业过度占用银行信用。同时,综合化的融资方案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之外的财务管理、理财顾问、风险分析、管理咨询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更有助于银企双方建立长勤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创收机会。另外,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设计不应局限在单笔的交易上,应该将视野扩大到该笔交易的整个贸易链条中,打造贸易链企业综合服务方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二)业务流程及人员配置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甚至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建立统一的进出口企业数据平台,进行企业风险的系统性评估,增加银企之间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企业风险评估方面,商业银行需要提升数据动态分析及处理能力,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分析模型,动态反映企业当期的风险状况以及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主要从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单笔进出口贸易对手企业的稳定性来进行风险评估。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通常将融资前对企业的授信评级作为业务的核心环节,而在贷后并未能即时掌握交易的具体情况,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此商业银行加强对整个贸易流程的跟踪监测,及时了解该笔贸易的进度,关注是否有贸易摩擦等问题的出现,强化对贸易货权的控制。对单笔交易应该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封锁该笔业务的资金流,使银行的债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商业银行更应该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发现风险及防控风险的水平,建立系统保送及人工反馈相结合的风险预警制度,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在现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基础上与时俱进,整合过于复杂的审批流程,把握实质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人工成本。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业务营销岗、信贷员岗、会计交易岗加大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责任和业务分工,使岗位之间业务相互制约、信息共享、有机配合。

(三)法律环境及制度建设。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来讲,应该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构建适合现阶段国际贸易及贸易融资的法律环境,保证国际贸易发展的合法性、规范性。另外,国家应该着手建立银行业统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信息平台,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银行自身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出台的法律条例制定本单位的业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业务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庄艳华.浅议境内商业银行近期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与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5(08)

[2]林枢.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15.5(25)

[3]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91—96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通信电子产品贸易;企业信息化;内部信息化

[DOI]10.13939/ki.zgsc.2016.35.057

1 前 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领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注重迎合B2B、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于通信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改良贸易平台,且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突破传统CRM模式的限制,创新管理空间,改善CRM等信息化应用手段,达到最佳的电子产品贸易状态。以下就是对电子产品贸易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1 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分析

1.1 分销行业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分销行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应商议价能力,即从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角度来看,主要分为日常通信电子产品、无线数据通信设备等几种类型,前者如,电视机等,后者如,路由器、移动Wi-Fi等,同时国际供应商、港台供应商、本土供应商在产品供应过程中,国际和港台供应商产品品种较多,并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而本土供应商在市场认可度不高的因素影响下,议价能力亦被削弱。

第二,购买者议价能力,在通信电子行业中,分销商服务对象为通信电子产品购买者,即终端客户,而终端客户亦可划分为OEM、ODM、EMS等几种类型,OEM客户群,即表示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由采购方提供技术和设备,由制造方提供人力,同时采购方负责销售,例如,中兴、华为等通信电子产品。而ODM表示原始设计制造商,即由制造方包揽设计到生产全过程,而后采购方针对产品进行销售。例如,华硕等通信电子产品。

第三,同行业的竞争,亚太地区在通信电子产品贸易活动中占据总量的30%~40%,而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竞争趋势,我国分销市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于正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分销商已经上升至几千多个,授权分销商也达到1000多家,占市场销售总额的90%左右。

1.2 分销贸易

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即在家电产品、笔记本、电视机、MP3、MP4、视频游戏设备、无线数据通信设备等通信电子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需针对分销供应商价值链,建构上下游各个企业间业务流程,就此优化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状态。同时,在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亦需针对通信电子产品特点,提供零售服务、批发业务、特许经营服务、其他销售服务等分销服务。例如,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在通信电子产品视频游戏设备、无线数据通信设备、MP4等进行营销过程中,建构了三级分销平台,即借助微信营销平台,允许每个分销商无限极的开发下属分销商,继而在订单交易过程中,由三级分销商对利润进行划分,提升整体产品贸易效率。而在分销贸易平台搭建过程中,亦可利用购金额等指标设置分销门槛,就此打造良好的产品分销空间。

2 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市场状况

就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年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角度来看,电脑、手机等通信电子产品销售额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同时销售产量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而增长率高达30%以上。但在2012年全球经济危机震荡问题的影响下,我国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市场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即销售额下降为2600亿美元左右,与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达到了3.7%。而在全球经济危机逐渐削弱期间,我国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市场于2013―2016年呈现出回涨趋势,即通信电子产品分销销售额突破了3000亿美元,而增长速率亦上升至25%~35%,其中国际分销商与港台分销商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从2011―2016年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市场发展趋势角度来看,我国分销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因而在通信电子产品推广过程中,应注重扩大3C分销商等平台的建构,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灵活性通信电子产品营销平台。

3 通信电子产品贸易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关系应用

3.1 ERP对电子产品贸易应用价值

据美国APICS研究表示,ERP内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降低25%~45%库存,提高45%库存周转率,减少60%待料,提高55%企业准时交货率。为此,当代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贸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ERP应用价值的发挥,即在ERP系统建构过程中,将财务、采购、销售、库存、人力资源等通信电子产品贸易领域融入到其中,且采取C/S运行模式,运行于SQL Server 2000及以上数据管理平台中,且针对ERP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上下游折让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固定资产、总账管理等,就此通过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电子产品贸易空间。[1]此外,在ERP软件应用过程中,亦应注重增设“云服务”,而后提供API,允许客户在邮件、服务电话等条件的支撑下,进行二次开发,最终以互动服务形式,拓展电子产品贸易个性化服务项目。另外,在ERP软件应用过程中,亦可通过与Oracle公司E-Business Suite的结合,提供电子商务套件特别版,而后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于数据库中,整合销售、客户、电子产品等数据,达到高效性电子产品营销状态,且在三级分销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便于每个分销商无限极的开发下属分销商,继而在订单交易过程中,由三级分销商对利润进行划分。

3.2 B2B对电子产品贸易应用价值

B2B电子产品营销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电话、传真等营销模式的限制,注重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Internet,建构企业与供应商间联系、分销商与下属分销商等的联系,而后通过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便于企业利用Internet寻求合适的供应商,且达到三级分销等贸易目的。同时,B2B亦允许客户在产品购买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看产品参数等,就此吸引潜在客户注意。此外,B2B运行模式涵盖了会员制模式、目录交易式、动态定价式模式等几种类型,而在动态定价式模式应用过程中,可提供购买和销售服务,并实时中止容易腐烂的产品。即有利于当代企业在电子产品交易活动开展过程中减少中间商环节,增加存货周转次数,同时通过网络拍卖,挖掘潜在客户,提高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行业竞争实力。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B2B的应用,通过电子支票、电子现金、IC卡等的开发,进一步联系了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与下属分销关系,且满足了供求信息获取需求,为此,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注重对B2B模式的应用。

3.3 CRM对电子产品贸易应用价值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CRM对电子产品贸易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CRM作为客户关系管理,注重在业务繁杂的业务中,从市场营销、服务、销售、上下游贸易等角度出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将客户作为CRM商务模式焦点,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此外,在CRM商务模式建设过程中,以销售为服务管理,以客户、市场为产品对应目标客户,以客户关系维护为采购、分销售与客户关系的衔接桥梁。即CRM商务营销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当代企业在电子产品贸易过程中,实时掌控产品贸易状况,且了解各层客户状况,最终通过客户群制订营销计划。[2]

第二,基于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CRM商务模式在创新过程中,注重结合以网络平成合同签订、销售制定、货物交付的发展趋势,于企业发展中创建属于自己的CRM系统,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对SAP、IBM、施耐德等数据的应用,建构客户、市场、分销商三者的联系,实现虚拟化的CRM管理,最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全方位掌握市场、客户等信息,达到最佳的电子产品贸易效果。[3]

3.4 合同管理对电子产品贸易应用价值

合同管理,即要求企业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需与供应商、资金不足的零售商间签订合同,同时合同中明确产品分销订货内容、首付款、剩余付款等,继而将合同作为融资服务,控制电子产品贸易流程。同时,由于在合同管理中融入了资金约束供应链调节机制,因而通过合同管理的应用,可缓解电子产品贸易中“双边际化效应”,达到最佳的贸易活动开展状态,规避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合同管理中合同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合同起草、合同审批、合同文件、结算管理、实际进度、合同变更等功能,因而分销贸易管理中,利用网络技术规范电子产品贸易基础数据管理,且为领导决策提供可用信息。[4]

4 A公司通信电子产品贸易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关系应用

4.1 分销商建设

A公司在通信电子产品销售过程中为了扩大自身销售额度,注重在分销商建设过程中优化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即首先在微信客户端建构自身分销平台,而后发展下属分销商,但在分销商选择过程中,注重针对分销商产品价值、反馈速度、电子商务能力等进行考核,而后利用ERP系统软件,对下属分销商产品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上下游折让管理、固定资产、资源、人力信息等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注重在ERP系统软件开发的基础上,提供灵活性付款、BOM优化、VMI服务、测试服务等功能,并在通信电子产品,即手机等进行销售过程中,接收订单,而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供货,同时启动系统跟踪服务功能,即物流服务,允许用户通过客户通过客户端实时查看购买产品物流信息,提升服务质量。[5]此外,A公司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销售环境,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提供了多样化付款方式,即在微信等平台进行产品分销中,允许客户依据自身需求,对TT in advance、Cash on delivery、月结30天/60天/90天、次月结30天/60天/90天、AVENT在线支付等付款方式进行选择,继而在灵活性付款方式的支撑下,便于通过网站转账等在线支付方式,节省通信电子产品分销时间,达到高效性产品分销状态。[6]

4.2 分销行业客户需求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A公司在通信电子产品分销过程中亦注重通过内部信息化手段分析分销行业客户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A公司在CRM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借助施耐德等海量数据整合功能,从ODM、OEM、CEM、上游供应商等角度出发,对终端客户需求信息进行了采集,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施耐德平台将采集数据转换为图表,而后观察客户终端成本压力、对新产品分析、提供外包服务等需求,继而将客户终端需求分析结果以管理方案形式呈现出来,共享于分销平台中,降低废品增加率,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且就此达到高效性CRM分销管理状态。[7]

第二,A公司在产品分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亦注重综合CRM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全方位了解客户服务需求,而后从产品设计/开发专长、降低产品采购/运送风险、加快产品上市时间、采用新兴技术等角度出发创新服务项目,并借助网络平台,对产品品牌、质量等进行推广,最终由B2B、CRM、ERP等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提高自身分销市场所占份额,达到最佳的通信电子产品分销状态。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B2B、CRM、ERP等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带动了A公司通信电子产品分销市场额度的提升,为此,当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致力于创新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打造良好的产品营销空间,提升分销能力,推动分销活动的秩序化发展。[8]

5 结 论

综上可知,在电子产品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内部管理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分销贸易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突出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理念,要求当代企业在电子产品贸易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B2B、CRM、ERP、合同系统等商务平台的建设,即通过电子产品贸易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关系的应用,打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提高贸易活动中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领.ECFA框架下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现状与展望――两岸电子产品互补关系分析[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15(5):66-88.

[2]刘晗.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40(36):41.

[3]韩琳琳,田博.贸易商品结构视角下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模式研究[J].经济经纬,2016,12(2):60-65.

[4]张朝枝,游旺.互联网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影响――黄山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2,12(3):52-59.

[5]钟昌宝,魏晓平,聂茂林,等.考虑DNCVaR-利润-客户满意度的分销网络设计多目标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20(10):2154-2162.

[6]李愈,赵军,吴刚.两级分销网络选址―配送问题的模型及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20(11):2546-2553.

[7]朱立龙,姚昌.竞争生产商分销渠道产品质量策略Stackelberg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13,11(9):139-150.

[8]朱立龙,于涛,夏同水.创新驱动下三级供应链分销渠道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2(8):1986-1997.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外贸企业 商务智能 内部环境 社会环境

1.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内部环境

1.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财税收入、稳定就业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行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国家政策,迫使我国外贸企业在短期内改变经营理念,加速信息化发展,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以赢得更多客户,扩大交易数量;以全方位管理,提高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企业对数据的要求不再满足于收集和整理,而是需要更加完善的查询、归纳、总结、提炼和分析系统,许多外贸企业不惜花巨资寻找软件开发商定向开发适合自身的商务智能系统。

在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化开展的层次较低,尽管近几年国家大力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的事实并非一时所能改变。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管理阶段,而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很少,信息处理能力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1%,而且仍以提供单纯的技术产品信息为主,不擅长动态信息的跟踪和获取。

1.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不足

1.2.1数据积累不充分、不全面

任何一个外贸企业从开始经营的那一天起总是在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海关进/出口提(关)单实时数据、关单统计数据、买家名录数据、买家采购信息、卖家供应信息、市场分析数据、企业资信数据等等。每个部门在企业执行着不同的功能,收集着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源头部分,都是从MIS、CRM、ERP等基于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中抽取整合到数据仓库中的,而目前这些系统本身就缺乏标准,各种原始数据结构百花齐放、参差不齐,甚至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不同产品,同一个产品之间的不同模块,同一个模块的不同版本的数据都是不统一的。

1.2.2业务模型构建困难

商务智能的实施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构建一个合适的分析模型,这个模型需要历史数据的积累,更需要数据质量的保证。商务智能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分析,然而现有信息系统整合的数据通常不完整、不一致,存在大量无用的数据,这不仅大幅增加了商务智能实施过程中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加载的成本,而且还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质量。另外,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对买家需求变化趋势等情况的分析缺乏可靠的依据,较多的是停留在数据和信息的流水账通报,只是画一些简单的曲线图、柱形图、饼图,但是又不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造成经营分析报告质量不高,其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

1.2.3缺少有经验的实施者

商务智能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也刚刚才形成,导致国内企业缺少有经验的商务智能实施者。在商务智能市场,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等领域的人才相当缺乏,而既懂贸易规则又懂商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觅,从而难以满足商务智能发展而带来的研发、咨询、实施和维护等人力需求。

2. 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环境

2.1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信息化互动发展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各个企业必须按照全球范围内最低成本、最佳质量、最好服务的标准来经营发展,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外贸行业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对外的一道经济窗口,它所直接面对的必然是国际大市场和国际同行的竞争。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商务智能在外贸企业也和在其他企业一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商务智能软件为外贸企业提供分析决策系统,将信息技术从消费延伸到销的全过程,并通过电子技术把众多的生产厂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以及中间政府管理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在各环节建立起多极化的产销联通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SAP公司、IBM公司、Oracle公司、微软公司等世界著名的商务智能厂商在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下,纷纷登陆中国,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实力推出自己的商务智能产品,希望借助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快速打开中国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商务智能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十几年来,走过了艰难的市场培育期,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仍然被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占据主动位置,而在中低端商务智能市场,国内商务智能厂商优势则更明显。

2.2我国外贸企业商务智能发展的社会问题

2.2.1商务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商务智能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缓慢和落后。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虽然在进步,但从商务智能的要求来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和安全保密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互联网主机数量方面,美国要远远多于我国,另外在互联网连接速度方面,美国同样远远领先我国,平均连接速度是我国的5倍,这些问题都极大制约了我国商务智能的发展。

2.2.2商务智能系统实施效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商务智能的主要用户如银行、保险、电信、航空等行业的发展过程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强的中国特色。由于体制的差异及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远不如西方成熟,多数国内用户希望借助商务智能技术解决的问题与希望部署的行业应用往往是没有先例可借鉴的,这就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借助西方的商业模式与应用经验开发出的产品并不能切合我国用户的需要,而国内商务智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又使得国际商务智能厂商很难找到专业的实施队伍为用户进行合理的部署,从而造成我国众多企业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2.2.3商务智能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商务智能应用推广中面临的重大障碍,引起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有数据的丢失和泄露问题、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恶意的内部用户、账户和服务的劫持问题、不能被用户感知的风险态势等。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滥用和非法使用,信息被部门所共享不乏有这样的员工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与公司外界共享,而这样做也会变相的使信息共享向信息的无政府化靠近,出现信息的控制权分散管理的问题;又或者资源未授权侵用、未授权信息流出现、系统拒绝信息流和系统否认等。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商务智能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胡翠华,陈登科.商务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

[2] 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主体;交易成本;回归分析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联通世界的电子信息网络的建立,网络全球化成为可能,应用互联网进行全球贸易的时机也已经成熟。通过互联网,以进口商和出口商为主体,银行作为支付和结算中介,利用网络数据库建立商业联系,从而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局限,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有利于企业发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跨境电子商务概述以及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以及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而跨境电子商务则是指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国际贸易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电子化。

目前人们所提及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所进行的贸易活动,而广义上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在贸易活动中的运用。电子商务活动最早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银行间使用的电子资金转换(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这促使了金融市场逐步走向电子化。之后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使得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但是由于EDI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使用价格昂贵,EDI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是局限于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型企业。互联网的出现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才使得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真正实现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目前,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涉及货物、服务、会展、旅游、保险等方面。国际贸易的电子化使得企业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的便利转换,促进了企业传统经营到线上经营的转化。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跨境电子商务取得了迅速发展。2014年我国国内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37%。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4.2万亿元,占进出口总规模的16%。

2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定性分析

2.1对于国际贸易主体的影响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由于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国际贸易涉及流程较多,人员花费成本高,贸易伙伴寻找困难,好多中小型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费用,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是大型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寻找客户的平台,进口商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行业展会网、注册B2B贸易平台等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从而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平台,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国际贸易流程更为简便,从事国际贸易的主体更加多样化。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也有利于通过整合资源以改善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出现的订单分散、资金紧张、服务效率低下的行业现状,帮助传统的对外贸易企业顺利实现转型。

2.2对于国际贸易流程的影响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中,进口商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大量而又繁杂的谈判、开立信用证、备货、租船订舱等,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网上交易平台,企业的国际贸易的重点则放在了信息的获取与整合、进行商务洽谈、电子制单等方面,从而使得国际贸易流程的重点实现了转移。在跨境电子商务过程中,主要是关于网上磋商、电子单据、货款支付等。

关于货物买卖合同或者外销合同,可以通过网上电子合同进行订立。在交易双方达成合意并符合其他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合同生效,关于电子合同的生效,电文合同的生效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收件系统的时间作为生效时间。电子合同签订时,一般采用数字签名或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方式实现。

2.3对于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在国际贸易的初期企业可以节约交通、住宿、人员时间等成本。电子化制单的推出,使得企业可以免于各个单位部门间来回奔波,提高了贸易流程中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业务支出。在传统贸易中,企业要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来进行宣传,要租用店面进行运作,而在跨境电子商务过程中,企业只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站制作,利用虚拟店面就可以进行宣传,这为企业节约了投资成本。

3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

3.1我国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的描述性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其发展与传统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十年来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跨境电子商务变化情况见下图。

我国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图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艾瑞网的数据综合整理而得,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2005―2007年度年数据缺失,2015年度数据为预测数据。

从以上的宏观总体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出口总额除了在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有所下滑之外,2005―2014年均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08―2012年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变化很大,2012年后增长速度缓慢,外贸行业整体不景气。这既有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导致需求下降的原因,也有国内政策调整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也对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进出口行业受阻的现状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旧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201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左右,并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中持续上升,从2008年占进出口总额的4%增长至2014年占进出口总额的16%。

3.2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线性回归分析

进行线性回归的数据主要选取了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其中JCK表示进出口总额,KJDS表示跨境电子商务总额。因为数量单位(万亿元)差异较小,所以可以直接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JCK=C+βKJDS+ui

通过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结果见下表。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回归拟合在5%的显著性检验下可以通过DW为1.427145,说明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模型检验可以通过。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的变量统计值显著。回归方程表明,跨境电子商务与我国的进出口存在正相关关系,跨境电子商务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可以促进进出口总额增加2.877827万亿元。这说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总结

近些年,我国的外贸行业一直面临着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支撑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结合,这种新的贸易方式也为从事传统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为进出口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鄂立斌,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2-31.

[2]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2015(1):4-7.

[3]叶华.浅谈中国外贸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0-51.

[4]杨坚争,刘涵.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1):25-29.

[5]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建议[J].观察,2013(9):23-24.

[6]刘咏芳.国际贸易电子商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内审;对策

一、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指的是中小商贸企业资金流运行贯穿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全过程,资金管理即为资金的流动,就是指货币资金的运转过程。

二、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内审现状分析

首先,内源资金方式分析。内源资金也称为内部自有资金,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继续生产,实质是将企业储蓄转化到投资的过程。中小商贸企业把内源资金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并且比大中型商贸企业对内源资金管理的依赖程度要大很多。特别是在企业的创建初期,基本上企业完全依靠的是自有资金。许多中小商贸企业都是从创立开始逐年积累原始资本,用积累资本再投入市场,然后慢慢扩大规模。其次,外源资金管理方式分析。外部资金管理主要指企业发展过程中依靠外部力量扩大企业的规模。我国中小商贸企业主要基于银行贷款的债务作为外源资金,然而由于中小商贸企业自身存在局限以及外部机构对它的歧视,中小商贸企业能够得到的银行贷款量很少,导致中小商贸企业在利用外部资金管理时受到阻碍以及限制,不能有效的使用外部资金管理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三、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中小商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中小商贸企业内部结构不规范,管理层知识水平储备不高。由于大多中小商贸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很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导致很多的中小商贸企业管理层不具备引导公司健康发展的能力。二是会计制度不完善,财务造假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等,更增加了银行对中小商贸企业贷款风险,中小商贸企业资金回款风险高,也是银行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商贸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盘活市场能力差,不具备大型企业处理和应对危机的韧性和弹性。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素质不高的中小商贸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又得不到外部机构有力的支持,很难抵挡金融危机的压力和破坏。

(二)中小商贸企业整体信用水平较低

信用问题是中小商贸企业外部资金管理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是一个企业能否偿付债务的保证,那么企业的诚信则是能否获得资金的重要衡量标准,诚信度低是银行机构拒绝向中小商贸企业借贷的主要原因。而部分中小商贸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大量逃避债务、合同违约等现象。所以,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问题是衡量银行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指标,诚信问题也贯穿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金融机构偏好的制约

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资金管理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而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和对大型企业的信贷偏好,提高了中小商贸企业外部资金获取的难度。我国的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等条件下,银行将优先提供贷款给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誉的外在表现主要的是企业规模、市场份额,而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在这些方面,中小商贸企业无法与大型商贸企业匹敌,这些因素限制了中小商贸企业外部资金的募集。

(四)法律政策环境的缺失

相比于中小商贸企业,其他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可因为规模优势而获得国家的扶持。事实上,不论是中小商贸企业信用水平的改善,还是民间融资机构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监督。而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关于中小商贸企业外部资金募集方面的,仅仅只有起到纲领性作用的《中小商贸企业促进法》,缺乏可行的专门性法律对其加以细化和规划,相配套的鼓励、优惠等法律制度也尚不健全,这些问题都说明我国有关中小商贸企业的法律法规的作用十分有限。

(五)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为解决中小商贸企业担保难、贷款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扶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机构间的协调和帮助,不利于政府对中小商贸企业进行宏观的指导与监督。所以,中小商贸企业的外部资金管理仍然受到政策的影响和约束。

四、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内审问题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增强企业自身素质

一是通过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率。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报表真实性、透明度、可参考性,规范建立会计帐簿,完善会计制度。三是强化信用意识,提高自身的信用评级。一方面,要加强信用观念,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努力提高自己的信誉度,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银行的信用评级,并探索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方法。四是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力度,重视内部资金的积累。我国的中小商贸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的经营特点,或者从外部制度约束看,外部资金比内部资金的成本要高,而这种情况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因此,中小商贸企业应全面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让企业商誉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积极拓宽资金管理渠道

一是开辟中小商贸企业的直接资金管理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允许有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请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来监管。二是引导和规范民间私募基金。民间私募基金,是解决中国现有的中小商贸企业外部资金管理的重要途径,应该对它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使它合法化和可监督化。这一方面要求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私募基金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监管,在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私募基金的管理必须合规合法,资金信息公开透明化。

(三)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银行体系进行改革

鼓励银行向优质中小商贸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在研究和发放贷款时,银行应更加了解该中小商贸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债务的偿付,研究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该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性质如何。在发放贷款时,还应给中小商贸企业更低的贷款利率,使中小商贸企业在银行机构和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更应建立一套只适用于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评级系统,用来专门监管和考察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状况。

(四)完善政府部门的管理监控职能

政府应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统一的中小商贸企业管理机构,填补监管漏洞,形成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网络组织,将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此外,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负责发展和指导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以实现全面提高中小商贸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相关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

政府机构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中小商贸企业的资金环境,帮助中小商贸企业拓宽直接外部资金募集渠道和新市场,提高中小商贸企业的有效资金管理效率,简化资金管理手续,降低中小商贸企业在新市场发行债券的门槛,为其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其次,政府机构还应加强政策法规的执法力度,确保中小商贸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不再受到金融机构的歧视和偏好的限制,保护中小商贸企业在市场机制下健康自由的发展,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五、结论

总而言之,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难的问题,是推动其发展的重点环节,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针对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现状,政府、企业等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解决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其中,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是改善中小商贸企业资金管理难问题的核心,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改进配合是该项工程的基础力量。贯穿整个方方面面的则是中小商贸企业的信用问题和企业自身资金管理的能力,为企业的资金管理赢取信誉保障和经营保障。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小商贸企业的资金管理环境将得到逐步的改善,继续发挥中小商贸企业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淅勤.中小商贸企业信贷决策:歧视、理性还是认知差距[J].财政研究,2013(08).

[2]乔珮.西安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与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2015(02).

[3]冯珊珊.我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商贸企业发展现状篇8

一、电子商务概述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参与交易的双方在全球范围内不需要面对面就能够开展各项贸易活动,主要包括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电子支付以及其他相关综合性服务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国际贸易运行方式。

网络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的产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数据显示,贸易许可证通过网上申领的比例已达到80%以上,电子产地证的签发率也已经达到60%。通过edi方式传输的l8种电子报文无论在交换的信息量方面,还是在整个集装箱过程的单证数量方面都已超过80%。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各外贸部门电子商务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据商务部《2004~2005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在外贸企业与政府的b2g业务中仍有22%的企业通过代理服务申办,而在货代企业中也仅有45.7%的企业可以直接采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电子报关,报检,申报等相关手续。[1]

二、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的产物,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不仅极大的缩短了贸易流程,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贸易成本,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快捷、迅速。具体说来,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是在一种交换式的网络运行机制中进行的,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国际贸易所拥有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在这种信息极为丰富的市场环境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都能够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桥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这种贸易模式摆脱了以往贸易过程中以单向物流为主要内容的运行形势,而是能够构建起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品流在内的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优质服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能够将“零库存”生产变为现实,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使得商品在贸易主体间的流动更本文由收集整理加畅通。传统贸易方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委托代理关系遭受到严重的打击,国际贸易中间商以及进出口公司的存在意义受到严重削弱,使得国际贸易中间机构正面临一场严峻的革命。

(二)创新了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数据信息交换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物流是包括仓储、运输以及交通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系统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国际贸易的物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使整个物流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高效率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由于生产者库存以及联运等所产生的成本。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消费者崇尚个性化消费,这无疑会给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表明当前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亟需开展新型运输方式的创新。

(三)扩大了世界经济活动空间

电子商务的运用使得国际贸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与国际贸易的生产者或者服务提供者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获取来自其他国家贸易主体的信息,为其提供国际化服务。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主体还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业务咨询与服务,而不用考虑时间冲突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突破了时空限制的贸易模式,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3]。

三、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在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赞叹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具体说来,这些障碍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一)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与传递缺乏较强的安全性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电子商务发展中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网络作为基础进行贸易信息传输以及电子支付等活动的,这就要求这些数据信息在网络传递过程中应当具有极强的安全性。然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电子数据容易丢失或被修改,其真实性也不易被证实,这就发生了如何防止电子数据内容泄露给未经授权人,以及电子文件是否可以作为法律证据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互联网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子商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与行业内实际需求相互矛盾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缺口日益扩大,行业发展开始遭遇人才缺乏的瓶颈。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制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从众多电子商务企业中的人员需求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对运营、技术、推广以及销售和服务等技术性与应用性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另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商业流程、产品服务等构成的复合体,这也决定了它需要综合性的人才。

(三)电子商务引发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给整个商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传统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在处理电子商务所引发的国际贸易的纠纷和案件中已显得力不从心。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着各国国界的问题,然而,在网络中,管辖边界不复存在。因此没有全球性的贸易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电子商务活动。诸多引发的法律问题中尤其以用电子数据拟定合同和单据的效力问题更为突出。

(四)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1994年gatt/wto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有所涉及,但不十分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比如版权归属、域名和商标以及出版问题己经引起wto的注意。除此之外,在电子商务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侵权行为,比如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假冒或盗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或通过网络广告、远程登录数据库查询或在网络上随意的诋毁他人商标信誉等侵权行为。同时,网络贸易的虚拟化也使知识产权受到了威胁,网络的开发性和无国界行使网络上的知识产权很容易被人利用控制[5]。

四、推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关于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待能够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建立安全机制,在网络技术上寻求突破

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各个国家对于它的安全技术更新已经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只有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edi的计算机网络和标准,设计出功能更为强大的edi转换软件、翻译软件和通讯软件,为各国进行贸易交流提供一个统一和标准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另一方面要迅速建立起一套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运行机制,比如,以电子签名为主要抓手的电子商务工作应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不断加快建设的步伐,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人才培养问题,我们要目标明确,清晰定位。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想培养复合型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一方面,应该从教育入手发力,采取“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签定人才用工合同,以定单式培养为载体;同时,企业也为学校开辟绿色实习通道,建立实训基地,依托高校师资力量开展科教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应该苦练内功,做好在职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策略。选拨一批有学习和工作潜力的员工,送出去,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深造。对于企业的急需人才,可以高薪聘用。双管齐下,为企业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保驾护航[6]。

(三)有效的法律保护,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

针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问题,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各国商定,制定出新的国际立法,比如说在经过国际许多组织研究后于1996年正式制定并颁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此外,还应当立足当前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协调各方,逐步制定出对各国皆有约束力的国际性条约和协议。

其次,是扩大司法解释权,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或直接制定适用于网络贸易的法律。但是,这也存在着缺陷,因为它极有可能动摇到各国的现存法律,不过如果网络贸易中的电子合同、电子单证能够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使其能够与传统的合同等同的话,那么扩大司法的解释权也应该是可行。

最后,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利用第三方网络来记录贸易的全过程,在解决各贸易方争端、纠纷和矛盾时提供必要的举证材料,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保证电子

商务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序、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使贸易各方能够在一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环境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7]。

(四)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基础电信建设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提高网络技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目的。企业要对域名作为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及早进行域名的注册工作。加强对网络商业机密管理,通过安装防火墙技术手段,分层次的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及服务体系,对进出企业网络资料进行监视与备份等。

五、结束语

上一篇:师德师风量化考评细则范文 下一篇:药店医保信息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