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9 07:34:58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管理制度;销售人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简介

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有七年多时间了,公司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职工30余人,年销售额200~500万元,公司内设有财会部、营销部、导购部、仓储物流等主要业务部门。属中小型流通企业,也是经销商性质的批发企业。

二、制约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公司缺乏总体战略规划。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没有考虑到经营成本、利润空间的问题,盲目增加了多个牌子的权,主观认为可以节省更多的仓储、差旅、工资等方面的费用,多个牌子利润会多一些,但实际上仓库增加了几个,业务添加了几项,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反而造成资金无法快速周转、库存积压不平衡、畅销品牌无钱进货的结果。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至今还没有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控制,还停留在出货价减去进货价和费用就是利润的简单核算形式,未对财务系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升级。费用居高不下,资金运转不畅,许多风险无法实现预控,这导致综合成本高。

(三)销售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的销售业绩不佳,如产品销售不畅、应收账款堆积、销售人员没有积极性、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由于销售策略不正确、销售人员不愿努力,与销售管理工作不到位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仓储物流部管理混乱。混乱的仓储物流管理给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带来的弊端很明显。首先是商品损耗大,难以做到先进先出,出货速度和效率也就难以保障,对业务工作难免有影响,仓库的有效使用率有限,且隐形费用增大,这又导致仓库的使用成本上升。退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退回来的货物没有计入存货管理账内,影响年底报表的真实性。

(五)人员流动频繁。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时常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对于经销商来讲,人力资源是他们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的不稳定往往会造成销售网络暂时或局部的瘫痪。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对各部门人员基本上抱着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对他们的工作基本上不干预。他们会因为工作绩效和个人水平不能得到提高,经常跳槽,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影响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发展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一)规划公司总体战略

1、进行产品组合,发展大品牌核心竞争力商品。针对产品的营销手段运用得好,不仅可以防止价格战、窜货,还可以凝聚销售网络的向心力,加强终端的影响力。在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所经销的多种产品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产品间的组合。这样可以利用产品之间的互补性,调节商品周转速度,加速资金回笼。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根据自己的战略定位,逐步选定将支撑自己长远发展的新商品,那就必将追随有实力的厂家,取得著名品牌的经销权。随着大品牌的市场征战,自己也扩大了公司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上了档次,自然也在同业竞争上胜出。

2、企业化运作公司。建立适合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自己的发展经营理念、长短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理念和长短期目标的企业管理框架、行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内容,甚至包括企业面对客户的服务体系以及价值导向。建立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领导人必须率先执行,然后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文化。因此,祈鑫达公司要企业化运作须先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标准,并且要学会对外推广和宣传。

3、改进管理方式,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祈鑫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制度创新。在成长阶段,企业的目标主要是资金、销售市场份额;在成熟阶段,企业的目标转移到销售利润上;而在衰退阶段,目标则变为维持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投资回报上。因此,祈鑫达公司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的需要及这种需要的迫切性,逐步完成制度的完善,引入更先进的制度;积极地吸取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点,以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

(二)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

1、从财务角度评估有价值的上游厂家。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有着若干个合作厂家,这其中,哪些厂家是有价值的?财务系统要给出一个从财务角度的分析报告。

2、从财务角度评估有价值的产品。同样,公司也会面临一些产品,这些产品中哪些能真正给公司带来利润?又有哪些商品是属于隐形亏损的。有价值的产品应该具备较好的利润空间、稳定的销量,对资金的占用及周转情况都较为合理,且后期的维护服务成本较低;而不是简单的单品进销差价大的产品就是有价值的产品。

3、从财务角度评估有价值的下游客户。公司下线客户一大群,哪些是好客户,哪些是“鸡肋”?这些问题从直观上是比较难分析的,必须从进货的产品组合、回款效率、退换货情况、后期服务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才能知道真实的答案。

4、从财务角度看风险控制功能。资金风险最可怕的方面在于其隐形性,虽然它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财务系统却能帮助经销商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经销商的资金主要是压在厂家的进货款、下线客户应收款、仓库的压货等方面。财务系统可以设定相关的数值比例,在各方面的占压款项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及时提出警报,以便迅速做出相关调整。

(三)对管理销售部门的建议。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已说明,无销售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销售工作顺利开展的陷阱。要搞好产品销售工作,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

1、建立销售人员培训制度。可委托厂家代为培训专业人员,还必须设定奖惩制度、人员按时到岗制度。

2、销售计划管理。其核心内容是根据销售目标每月制定销售计划和开支预算。合理的、实事求是的销售计划,在实施过程既能够反映市场危机,也能够反映市场机会,同时也是严格管理,确保销售工作效率、工作力度的关键。

3、业务员行动过程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围绕销售的主要工作,管理和监控业务员的行动,使业务员的工作集中在有价值的项目上,包括制定月销售计划、月行动计划和周行动计划、每日销售报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要点、流动销售预测、竞争产品分析、市场巡视工作报告、周定

点拜访路线、市场登记处报告。

4、客户管理和信息反馈。客户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热情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调动客户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利润和前景;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客户信用、能力和市场价格控制。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客户资料卡、客户策略卡、客户月评卡。

5、业绩考核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顾客访问完成率指标;(2)订均订货量指标;(3)销售量指标;(4)销售收入指标;(5)销售费用指标;(6)销售利润指标;(7)汇款回笼率指标。

针对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提出两种常用业绩考核方法:(1)人物比较法:(2)多项目综合考评法。

6、建立培训机制。祈鑫达公司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针对新上岗的人员,开办一些讲座,让有经验、销售业绩高的销售人员来指导,并让老员工带新员工上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再独立工作。

(四)仓储物流部门管理制度建议

1、加强仓储管理。(1)仓库与销售、管理层的紧密联系。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可建立一套仓库与销售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实施即时联系沟通的电脑网络系统。这样一来,业务人员的货品查询、销售部门的开单发货、财务部门的账务核算、老板的情况掌握等工作都方便多了;(2)财务管理。这也是管理仓库的基本。仓库库存账目无论如何都得做清楚,做到账、表、货卡三点一线,具备动态性的账、表、卡可以体现出财务管理的能力;(3)损耗产品的管理与处理。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在仓库的管理项目中,可将损耗产品的问题列为一个单项,设定损耗产品的来源渠道、鉴别标准、专区存放、处理方式(是及时退回给厂家,还是折价处理或是另寻渠道进行消化)等项目。

2、对物流进行统筹管理。(1)做好计划。要尽可能缩短运输总里程,避免相向或迂回运输,以便减少运输费用。物流合理化最有效的做法是“计划化”,当运输计划确定下来后,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就应马上将一定量的商品按要求的时间,从一定的运输路线运送到指定地方;(2)预先订货制。通过预先订货,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能够把各个订单的需求数量与地点,纳入运输计划:(3)重车。“重车”的概念是指重复使用装载货物行驶的车辆。在一般情况下,运送货物到需求者手中时是重车,而返回时,往往是空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利用卡车送货的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能找到返程运输的货物,则往返运费均可减价20%左右。提高重车率,即尽量寻找返程运输的货物,这些货物可以是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公司的(可收取合理的运输费)。增加重车在运输队中的比例,就自然能降低祈鑫达公司的运费了;(4)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动,合理地调整祈鑫达商贸有限公司的分配渠道、销售区域划分、仓库地址,以求运输路线的合理化。

(五)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1、环境留人。用企业的前景吸引人才。销售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源泉,而人员流动有五个根本原因: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归属感、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把企业的远景与员工的个人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使二者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

2、事业留人。制定长远的员工培训计划,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打造学习型的企业。不断的学习,能培养全体员工创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促使员工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贸易公司;影响;对策分析

Internet正在改变世界,而国际贸易领域更是深受其影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并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崭新的运作模式和方式。

一、中小贸易公司的含义

2003年,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制定了标准界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中小贸易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多等特点。这些都很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我国中小贸易公司与大型贸易公司相比较在经营机制、管理等方面都简单的多,有利于公司的调整、管理,便于较快的贯彻、接受新鲜的经营理念,快速的以更新的经营体制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潮。《2005-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66亿元,同比增长56.7%,已经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38%左右”,可见。中小贸易公司在我国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贸易公司的影响

电子商务无纸化、低成本的特点有效弥补了中小贸易公司在资金、技术、规模、形象等方面的缺陷,为中小贸易公司提高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 降低中小贸易公司的成本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贸易公司可以通过网络个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供应商,通过网络传递商业单证,网络拍卖更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绝好的采购途径。

其次,电子商务降低了营销成本。中小贸易公司可以建立网站,产品介绍、技术信息、售后服务等信息,进行产品形象和宣传。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使中小贸易公司的客户维系成本明显降低,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代替了原先昂贵的长途电话费用。

最后,电子商务降低了库存成本。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降低自己的库存水平,进而合理规避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直接将供应商的商品提供给顾客,甚至不需要存储到仓库,实现零库存,同事加快中小贸易公司对市场客户的反应速度。

2 提高中小贸易公司的业务机会和运作效率

中小贸易公司的最大问题是业务量小,而电子商务天然的无国界的特点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大大拓展他们的市场机会,电子商务使传统的贸易流程得到简化,使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处理和传输,从而使中小贸易公司用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资料,顺利完成交易,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显著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有利于中小贸易公司把握商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3 缓解中小贸易公司的基础设施难题

电子商务为中小贸易公司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和商务贸易环境,中小贸易公司甚至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猫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开张了,解决了中小贸易公司由于资金短缺出现的基础设施问题

总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中小贸易公司不但可以获得以前他们无法获得的信息,而且获得了和大公司一样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对中小贸易公司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在我国中小贸易公司应用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三、中小贸易公司实施电子商务的现实问题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贸易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传统电子机制使得其实现实现电子商务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深入。

1 中小贸易公司电子化程度低

中小贸易公司因为业务量少,一般用人力就可以解决,所以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低的问题。首先,资金少使得其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电子化处理水平较低;其次,人才的缺乏使得其现有设备的维护也出现难度;最糟糕的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电子化单据处理的工作方法和相应的数据库,不具有主动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公司网站成了“摆设”。如网站内容单调,仅限于产品目录,或者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使得对方无法快捷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等,从而在竞争中失利,甚至错过很多贸易机会,阻碍了中小贸易公司发展国际贸易。

2 立法不健全,观念未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合同必须书面订立,通过手写签名或印章来辨识身份,在电子商务的网络交易中,大量运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签名,导致有形合同的法律规定很难适用于网上无形的合同,对于网上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及规定。比如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合同法规,只是在原来的合同法中进行了简单说明。使得钻法律漏洞的的行为常常发生,甚至有人利用网络贸易进行诈骗犯罪,这些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之许多中小贸易公司还在利用电子商务发展贸易机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3 电信资费较高

我们国家的电信机制是集行政管理与经营于一身的垄断体制,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下,使得资费标准较高。这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对于资金实力本就不是很强大的中小贸易公司来说,高额的资费标准更是导致其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改变这种现状,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中小贸易公司大多宁愿选择熟悉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这样就使得公司本身无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造成恶性循环,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普及,更不利于我国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壮大。

转贴于

此外,开展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当前前网络安全技术及其相关的认证都不完善,如电子商务合同的应用和有效性认证,交付商品的质量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认证体系等。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计算机专家在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措施,但仍然无法有效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也正是由于种种风险的存在,使得各方当事人对电子交易疑虑重重。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引导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四、我国中小贸易公司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分析

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中小贸易公司的影响,结合中小贸易公 司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积极转变自身观念

中小贸易公司应主动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目前我国许多中小贸易公司仍认为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信息,网上获取订单,而忽视了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优势——通过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应当仅限于“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要打消对网络交易真实性的怀疑和戒心,认识到电子商务距离自身已经非常的贴近,把发展电子商务调高到关乎中小贸易公司存亡的高度上去理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去,主动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为自己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一个制高点。

2 加强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基础建设正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在信息基础的投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网络架构已经基本完成,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投入及密如蜘蛛网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仍严重不足,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这方面的落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因此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刻不容缓,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以求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步伐。

另外,电子商务的关键是人,公司贸易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中小贸易公司普遍工作素质比较低,对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非常有限,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很少或没有,这种情况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环境以及在面对外国企业和国内大型贸易公司优势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需要尽早解决。一方面引进新人才,针对目前的技术,管理需要,引进一些接受过系统学习、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公司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留住原有人才,中小贸易公司本身也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对原有的人才进行新式的培训,让员工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了解新技能,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出色的作用。使公司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3 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对于中小贸易公司来说,商业机会更是维系公司生存的关键。我国中小贸易公司大多处于品牌创建初期,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应该大声地、异口同声的告诉大众“我的品牌是谁?我的品牌下的产品有什么优势?”。首先让公众知道品牌的存在和特点,这就要求公司网站要简单易用、网页设计要能吸引客户。接着应花力气宣传品牌。充分利用互惠连接、搜索引擎等方法进一步推广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感情上的认可与偏爱。

4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中小贸易公司这种先天客户关系资源就缺乏的个体来说。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为中小贸易公司把握住市场机会,不仅能促进产品贸易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助于实现长期合作,中小贸易公司可根据客户特殊的要求为其量身定做某类产品或者可以及时的了解售后情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获得到稳定的商业机会,取得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对于中小贸易公司本身也起到了一种宣传作用,可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壮大发展的机会。

5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络贸易环境

政府鼓励和引导对于国际贸易网络化作用明显。美国曾经出台政策要求对网上报关优先处理。我国政府要加快建设,改变目前的贸易方式,使那些贸易业务还在网下的贸易公司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出台实际的优惠政策,例如,适当调整电信资费标准,为中小贸易公司提供电子商务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真正为中小贸易公司解决网上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中小贸易公司从被动参与到积极将公司的贸易活动整和到电子商务上来,让中小贸易公司真正的体会到好处,这才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切实问题。

另外,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也是正待解决的关键之一。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安全体系及权威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 目前,虽然还没有对于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完善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等方式去增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内容的广泛性,然后通过不断加强网络设备的性能,以增强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同时政府应及时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多管齐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安全的保障,为中小贸易公司营造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商贸公司;问题;对策

引言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行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对于市场主体之一的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商贸公司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围绕公司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筹资投资,监控资金运动。在网络经济时代,传统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因此,有必要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增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一、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不断有商贸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有很多公司被市场淘汰。商贸公司要想不被淘汰,就得提高竟争力,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对策。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制度缺乏,执行不力,制衡缺失,监督失位,信息失真,系统建设落后等。而且,商贸公司普遍规模小,资本构成简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往往表现为竞争力弱、生存能力不强,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立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商贸公司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财务管理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水平决定着公司成败,然而根据成本效益等原则,商贸公司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降低成本,这就导致缺乏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缺乏认识,不具备现代财务管理能力。而且,公司管理层理念落后,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无法发挥,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公司管理的整体架构。

(二)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周转缓慢

严格的财务控制能够使公司健康运转,充满生机,而资金管理混乱,财务控制缺失,则会使公司无法生存。商贸公司中的大多数是民营公司,容易出现财务控制不科学不合理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现金管理不科学,闲置状况严重;存货管理不规范,成本收益失衡,占用较多流动资金,周转率不高;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收回货款不及时,坏账过多,周转过慢。

(三)资金短缺严重,融资能力较弱

目前,很多商贸公司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竟争力较弱,导致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从而制约了发展。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方,很多公司采取民间集资甚至高利贷的办法来解决融资问题,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甚至贷不到款,导致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而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商贸公司规模较小,负债比例高,信用等级低,还款能力弱,以及贷款利率较高,抵押品条件苛刻,这也加剧了融资困难,增加了融资成本,削弱了投资能力。这些都使得商贸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信息失真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信息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运营成果,是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财务状况,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而商贸公司普通缺乏财务管理人才,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在选拔任用方面也存在问题,使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得不到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信息质量低下甚至失真,不能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也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了误导,从而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

(五)缺乏明确发展方向,投资分析论证不足

很多商贸公司片面追求热门行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而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本结构,回收周期等因素缺乏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一旦经济形势变化,银根收缩,就会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公司进退两难,遭受较大的损失。

三、商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商贸公司管理层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培养新型财务管理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主动融入财务管理活动当中。而且,财务人员也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水平能力、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增强公司的发展能力。

(二)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管理效益

商贸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具体包括: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闲置资金;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按期收回款项,避免产生坏账,还要进行账龄分析;加强存货管理,确定合理库存,提高占用资金的周转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时足额计提折旧,协调好资金流动、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定期清查盘点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融资能力,拓宽发展空间

商贸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合理运用优惠政策,做好投融资决策,把资金投放于回收期较短,资金成本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以提高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商贸公司还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尽量获取相关机构的支持。

(四)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

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公司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财务机构,配备财会人员,组织开展岗位学习和后续教育,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信息,帮助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五)主动对接市场,采取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

商贸公司的成长和经营过程充满了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应当稳健投资,科学理财,在条件成熟时再扩大规模;应当主动回避风险较大,不确定性较多的项目,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项目的考察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还要善于抓住发展和变化的有利时机,转变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商贸公司的实力普遍较弱,往往难以多领域经营,因此,可以集中力量,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在网络经济环境里,交易无国界,商贸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优势,做好中介服务,比如,做好国内公司出口商品以及国外公司开拓国内市场的,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以及离线交易业务,并且在交易过程中积极运用财务管理工具,合理规避风险,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和顺利。

四、结束语

我国商贸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商贸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优惠扶持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周转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达丽.《我国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探析》,中国外资,2011年,第247期.

[2]布伯虎.《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研究》,经管空间,2011年,第11期.

[3]张承惠.《中小公司融资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理论学刊,2011年,第11期.

[4]杜岩芷.《浅谈我国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对外经贸,2012年,第1期.[5]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8,(2).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4

TPP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当前TPP成员国共有12个,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TPP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由美国主导、12个国家间共同签订的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对全球总产量的贡献约为40%,占全球贸易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2016年2月4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12个TPP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TPP。文件签署后,12个成员国将有两年时间,来完全接纳协定内容。至此,TPP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将会迎来产品、服务价格下降,物流速度增快的贸易局面。环太平洋一圈,这12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从此以后将去除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从农产品到医药产品再到电子产品的各种物品能够在太平洋上更加自由顺畅地进行交流。

目前,12国签署的TPP协定全文尚未公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公布了一个TPP协定官方概要,介绍了TPP协定的主要内容。其中,首要的亮点就是TPP协定国家之间的税收优惠,即TPP要求所有协议国实现零关税。在农产品方面,除减免税收外,各国还要促进政策改革,包括取消农业出口补贴。在纺织和服装方面,免除纺织和服装业的关税,且多数关税要即刻免除。在电子商务方面,禁止对电子交易征收关税,禁止为偏袒国内生产商或供应商而采取歧视措施或网络封锁。

可见,TPP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就税收而言,通过关税减免,TPP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将大幅下降,贸易量也将大幅增加。由于我国目前还未被邀请加入TPP谈判,所以我国应早做准备,积极应对TPP可能带来的冲击。本文认为,由于离岸贸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如税收政策等),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开展离岸贸易,可以大大增加贸易量,部分抵消TPP给我国带来的冲击。为此,下文将围绕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展开研究。

一、文献回顾

离岸贸易是近3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方式,离岸贸易所具有的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种贸易方式的影响力已经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得到了突出体现。离岸贸易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与税收政策有着直接的联系。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离岸贸易与税收政策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文献:Ingo Walter (1985)研究了离岸贸易中心成为避税港的税收政策[1];Hampton & John(2002)认为,国际资本的出现促进了离岸业务的快速发展,并随之形成避税天堂[2];Mark P Hampton(1996)认为全球国际组织应该采取积极行动,以针对离岸贸易引起的不合法税收活动[3];Gregory(2005)指出由于各国对离岸业务市场的监管程度不同,导致税收中性难以实现,有害税收竞争也愈演愈烈,但各国税制差异的存在会继续使离岸业务拥有广阔的市场。[4]

2.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对于离岸贸易税收政策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罗国强(2010)针对离岸市场税收征管的法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税收征管上我国应采取中等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中的容忍态度应对避税问题,并通过预约定价机制来应对关联企业的转移价格行为,在税收管辖冲突的解决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5];付新刚(2007)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离岸贸易中心的税收自由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税收自由度方面,我国与这些全球主要离岸贸易中心相比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6]

概括而言,国外研究认为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了离岸贸易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避税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和国际合作是规制避税问题的有效途径。国内研究集中在我国离岸市场税收征管法制的初步构建等方面,对我国离岸贸易市场的具体税收政策研究较少,对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的研究更少。

二、全球离岸贸易发展的国际背景

因各国(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别和劳动力成本、税收、物流成本都不尽相同,在全球配置资源,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比较利益最大化,是发展离岸贸易的原动力。因此,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离岸贸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离岸贸易可使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从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看,个体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可以有效地提?{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

1.离岸贸易界定

离岸贸易是指贸易商(或称贸易中间商)从海外组织货源并直接销售给海外进口商,即贸易商分别与出口商和进口商签订买卖合同,但经营的货物由出口商所在地直接发运到进口商所在地,而不经过贸易商所在地。因此,其基本特征是货物流与资金流、订单流的分离,贸易商所在地往往是资金流、订单流和货物流的控制管理中心。

2.离岸贸易类型

离岸贸易具有三种类型:标准离岸交易类型、准离岸交易类型和区内交易类型。标准离岸交易指贸易商与出口商、进口商位于不同国家,即贸易商是在海外组织货源,并销售给海外客户,其中出口商和进口商可能处于不同国家,也可能处于同一国家。这均属于典型的离岸交易(见图1)。

在现实中,极少有贸易商只从事标准的离岸交易,他们往往同时也从事境内出口商与境外进口商之间的国际贸易。贸易商分别与境内出口商和境外进口商订立买卖合同,货物则由境内出口商所在地直接发运至境外进口商所在地。此种情形符合离岸贸易的一般特征,但又不属于典型的离岸贸易,因此被称为“准离岸交易类型”。区内交易类型则属于准离岸交易类型的一种延伸方式,即贸易商从海外进口货物后,在保税区或自贸区之类的区域内将货物转卖给其他公司(其他公司也可能将货物向境内公司再转卖),而货物则从海外出口商直接运交给最后受买的公司。这三种交易类型均符合离岸贸易的上述基本特征,只是在这三种交易类型中,贸易商、出口商和进口商所处的国别和位置不同而已。当然,如果贸易商、进口商和进口商同处一国境内,则不属于离岸贸易的范畴。

3.发展离岸贸易的有利性

(1)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离岸贸易将带动与离岸贸易有关的支持性服务业发展,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以我国香港为例,随着香港离岸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香港公司的收益,带动了与离岸贸易有关的支持性服务业的发展。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5年离岸贸易的总收入达540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5%。支持离岸贸易活动的海上货物运输和货运业的收入总值分别为350亿港元和60亿港元,分别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3.2%和0.6%。自2006年,香港每年的离岸贸易货值都高于转口货值,2011年离岸贸易货值达4.5万亿港元,相当于同期香港转口贸易货值的1.4倍。从2002―2011年,离岸贸易货值增加超过200%,远高于同期香港转口货值130%的增幅。目前,与离岸贸易有关的贸易融资、贸易保险等服务收益,香港政府还缺乏完整统计。如果加上这些服务的收益,香港公司在境外的离岸贸易活动和与离岸贸易活动有关的服务,以及其延伸服务所创造的收益,将占到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50%以上。可见,发展离岸贸易促进了香港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全球(区域)贸易营运与控制功能

发展离岸贸易将推动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是由本国(本地)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向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转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离岸贸易不仅从事货物的进出口,而且经营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从而极大地提升全球贸易运营与控制功能。以香港为例,随着离岸贸易在香港的兴起,香港从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性质的国际贸易中心转变为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这也意味着,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内涵发生了变化,即营运控制与转口贸易并存。随着香港转口贸易规模的缩小,离岸贸易的逐渐扩大,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将会提升为全球贸易营运和控制中心。

(3)离岸金融及?{端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促进功能

由于离岸贸易的发展需要良好、开放的金融环境,两者相互促进,因此,发展离岸贸易,必然促进以离岸金融为核心的高端金融服务的发展,必将催生相关的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拓展金融市场广度,为实现一国货币早日成为国际货币奠定基础,从而加快迈向国际金融中心。

(4)高端服务业的带动引领功能

由于离岸贸易的开展需要良好的服务体系,因此,离岸贸易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该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诸如物流、融资、保险、法律服务、仲裁、管理咨询、电子商务、产品认证等服务业领域,必将在离岸贸易的带动下获得发展或提升。此外,以准离岸交易类型和区内离岸交易类型进行的离岸贸易也将提?{货物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贸易进出口量,从而促进该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三、离岸贸易与税收的关系

离岸公司与一般在岸公司相比,主要区别在税收上。与通常使用的按营业额或利润征收税款的做法不同,所有离岸法区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离岸公司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免交当地税或以极低的税率交纳。离岸法区的政府只向离岸公司征收年度管理费,不再征收其他任何税款,有的甚至免交遗产税。可利用海外公司妥善安排税务,合理合法避税。如果注册公司所在国与自己原来公司的来源国之间签有双边税收合约,则有机会使境外的赢利推延或减少预付税。下文通过典型的国际离岸贸易中心进行税种和税率的国际比较。

1.离岸贸易的税种

国际离岸贸易中心以直接税为主,无间接税。通常而言,离岸贸易涉及的直接税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股息预扣税、利息预扣税和印花税等,绝大多数离岸贸易业务中心无营业税。

2.离岸贸易的税率

为能更加明晰离岸贸易的税率,本文选取国际上典型的离岸贸易中心,即中国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进行比较研究。这些离岸贸易中心所涉的税种与税率见表1。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中国香港为16.5%,但对离岸贸易则不征企业所得税。新加坡从事离岸服务贸易企业(如航运业)所得税减免;从事离岸货物贸易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如获得“全球贸易商计划”的企业)离岸货物贸易给予不超过10%的优惠所得税税率。菲律宾马尼拉对离岸贸易的企业所得税为零。

从间接税(流转税)角度看,新加坡对货物出口提供跨境服务和大部分金融服务都采取货劳税(类似增值税)零税率。中国香港则没有开征间接税。菲律宾马尼拉免征离岸贸易间接税。

由此可见,这些离岸贸易中心都实施零或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并且都免征资本利得税、利息预扣税、股息预扣税和印花税。目前,国际离岸贸易税收政策的发展趋势都是朝向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迈进。

3.离岸贸易公司的避税

离岸避税行为,是指离岸贸易公司以离岸方式避税。离岸公司不断编造着规避税收、海外上市、曲线规避对外资行业限制、资本运作、跨境并购、全球贸易以及资产转移的神话,令各国的监管部门头疼不已。具体而言,离岸避税行为主要包括转移定价、信箱公司和骗取退税等方式。

(1)转移定价。转移定价行为是通过低税率国子公司(离岸公司)以高转移价格向高税率国子公司(在岸公司)出口或低转移价格从高税率国子公司(在岸公司)进口,把利润从高税率国子公司(在岸公司)转移到低税率国子公司(离岸公司),降低整个跨国公司的纳税总额。这种转移,并不一定是货物的实际转移。

(2)信箱公司。所谓“信箱公司”就是注册一家离岸空壳公司,通过文件的操作,来达到避税的目的。例如,某国内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家公司,从事电器零件生产业务。实际的生产业务放在中国,单位成本价在5美元,并以十分近似的价格卖到维尔京公司,然后,再以近似7美元价格卖给美国公司,美国公司再以7美元的价格卖给国内。整个买卖过程只是在账面上走一遍,并不实际发生。但是中国和美国两头的收入所得都近似为零,这样两国的增值税就无法收取了。而维尔京免征所得税,该公司全球纳税总额由此大大减少,节省了经营成本。

(3)骗取退税。政府为鼓励出口而设置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措施也往往被离岸公司“冒领”。一些企业利用“假出口”来获取税收优惠,办理相关出口手续后,把货物运到公海上,然后又运回国内,再办一个海关的进口手续,就获得了免税待遇。甚至有些企业,货物都不运到公海上去,直接放在国内的一些保税仓库里面,办了相关的出口手续后,就获得了退税的“利润”。

四、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现状

由于我国对离岸贸易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定较为滞后,使得离岸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截至目前,我国税收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究竟应该对离岸贸易哪些纳税主体征税、征收哪些税种、税率是多少等。这也意味着,我国目前离岸贸易的税收政策处于真空状态。

目前,我国只对少数地区的离岸金融业务制定了相关税收政策,且各不相同。以上海和深圳为例,两地同样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在上海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面临5%的营业税和25 %的所得税,而在深圳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银行免征营业税,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而在离岸贸易方面,各地都存在税收政策的空白。

2013年9月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为离岸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规定:“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发展离岸贸易不仅有助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的建设,而且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也将为整个国家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试验区,他们在自己的总体方案中也都表示将发展离岸贸易。事实上,离岸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虽已有一定的实践,但主要是在保税区范围内,且因为受到政策条件的限制,远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尚未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而自贸试验区高度开放的特征,无疑将为离岸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佳的平台。目前,我国离岸贸易税收政策尚未与国际接轨,这成为制约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国四大自贸区在各自总体方案中虽然在税收方面规定了某些优惠,但限于极为有限的情形,并未在企业所得税做出调整。虽然自贸试验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着重于制度创新而不是依赖税收方面的政策洼地,但是对于离岸贸易这样的特殊情形,其实还是应该给予特别考虑。从离岸贸易的本质上说,它首先是贸易商(特别是跨国公司)为降低交易成本的现实选择,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条件来吸引贸易商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开展离岸贸易,离岸贸易业务就可能会流向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而导致我国不仅对于离岸贸易不能获得税收,而且还会影响到离岸贸易其他功能的发挥。

五、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设计

由于离岸贸易中心具有“轻资产”的特征,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良好,它可以设在全球的任何城市。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离岸贸易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些条件比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为优越。只要克服在税收方面的突出障碍,不断优化政策和服务环境,完全有可能有效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从事离岸贸易,这对于吸引跨国公司及我国“走出去”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开展离岸贸易,设立结算中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下文从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税收监管等方面对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改革进行设计。

1.设计原则

在符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自贸试验区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对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进行设计,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税收制度

(1)税种

依据全球离岸贸易业务的共同点,税种少、低税率是推动全球离岸贸易中心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为此,建议对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企业只征收一项直接税,即企业所得税,免征包括增值税或营业税在内的所有间接税。对任何形式的外来资本投资收益所得免征资本税,即免征资本利得税、利息预扣税、股息预扣税等,取消离岸贸易相关的印花税。

(2)税率

在税率的制定方面,要保证离岸贸易的税率具有相对竞争力,即保证离岸贸易企业的税负不高于周边同类离岸贸易中心的税负水平。从我国周边来看,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离岸贸易基本上都实行免税或低税。为此,目前阶段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企业所得税率设计为15%较为合理。

3.税收征管

离岸贸易税收征管包括征管对象和征管机构两方面。

(1)征管对象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离岸贸易基本上都实行免税或低税。但是他们会对征管对象设定一定的附加条件,这些条件是其承认企业交易业务存在的一个前提,也就是说,对离岸贸易企业的认证要附加一定的条件。

征管对象的核心要素一是离岸贸易业务的界定,二是离岸贸易业务分类。由于在现实中,标准离岸交易类型极少,大多数为准离岸交易类型或区内交易类型,故建议将符合离岸贸易基本特征的三种离岸贸易交易类型都纳入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业务范围。关于离岸贸易业务分类,是将离岸贸易业务分为离岸货物贸易和离岸服务贸易。建议在自贸试验区内,对离岸货物贸易为主的企业,其离岸收入必须超过总收入50%以上,才能被认定为离岸贸易企业;离岸服务贸易企业则是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国家鼓励的区内离岸服务贸易企业。详见表3。

(2)征管机构

征管机构的核心要素是设置“离岸贸易业务税务登记证号”。详见表4。

4.税收监管

针对离岸贸易公司的避税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是采用预约定价协议机制(Advance Pricing Agreement,APA)。预约定价协议机制就是由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就关联交易的转移价格事先签订的协议,以此来确定未来年度关联交易所涉及的税收。目前预约定价协议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转移定价反避税最有效的方式,已成为OECD(经合组织国家)、韩国、新西兰、墨西哥、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普遍使用的反避税调整方法。离岸贸易的国际性以及离岸贸易关联企业国籍的复杂性,通过采用预约定价协议机制是解决离岸贸易避税问题的有效手段。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国自贸试验区通过预约定价协议机制,即在自贸试验区的离岸贸易公司通过与税务机关进行协商讨论,预先确定税务机构和离岸企业双方同意的关联交易定价原则,将转移定价的事后税务审计变为事前约定,以防范税基侵蚀及利润转移,并充实完善涉及预约定价协议机制的法律规范。

六、结 语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再造;内部运营;路径;贸易类公司

现阶段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贸易类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就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的业务流程模式来看,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完善及健全,这就促使我国贸易类公司进行业务流程模式再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贸易类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1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定义

业务流程再造也被称之为企业流程再造,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思考以及探索,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需求,进行彻底的重建,从而保障自身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加符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在现阶段发展中,由于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加,对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在实际的发展中,除了存在着客户的应急性需求以外,贸易类公司在发展中的工作人员意识、工作方式、手段等都需要进行相应提升,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类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中能够与时俱进,通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式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优胜劣汰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2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基本业务流程

就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发展状况来看,其在进行基本业务流程制定的时候,大都是依靠自身公司已经存在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的,也就是说对于现阶段国际贸易类企业的基本流程制定来说,起着关键因素的就是内部的组织结构。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现阶段拥有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力资源部、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等,这些部门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不仅仅需要完成自身部门的工作内容,还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等。举例来说,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市场部门需要对市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以及分析,按照时间或者是类别等进行保存,并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销售部门、供应管理部门等,而销售部在实际的发展中需要随时与供应管理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等进行密切联系以及沟通,如果卖出去的产品需要售后或者是被退回,这就又涉及技术品管理部门等。

3国际贸易类公司进行业务流程模式再造中存在的不足

3.1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就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本身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其在发展中缺乏健全以及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也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1)在新时展中,社会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给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较为缺乏,公司在进行自身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大都是选择照搬照抄,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导致所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2)公司内部的管理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理公司发展理念,就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公司的基层人员、领导以及管理层等,在工作中所秉持的态度以及看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还比较低,所能够发挥的管理能力以及作用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时展的要求,而且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还会根据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选拔优秀的员工进入到管理层,但是这些被提拔的干部并不能较好地适应自身的新身份以及角色,对于工作内容以及职责的改变并不能进行有效地转化。

3.2缺乏完善的业务流程系统的支持

在我国国际贸易公司的实际发展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系统,这也是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公司不同部门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以及沟通,导致部门之间的交融点结合度比较低。很多部门在实际发展中都是依靠以往的发展经验进行协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根据自身的习惯以及权威等进行工作,并没有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系统进行,这也是现阶段影响我国贸易类公司发展的重点问题。

3.3缺乏固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就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业务国际化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合并、合资或者是合股的方式进行的,并不是依靠自身能力使公司发展壮大的。这种直接转移而来的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流程模式,并不适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要求,会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除此以外,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同执行部门之间的能力以及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具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各部门之间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贸易类公司的前进脚步,所以相关公司在发展中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的解决。

4国际贸易类公司进行业务流程模式再造的相关路径

4.1促进新产品技术开发流程向着渐进式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国际贸易类公司也是如此,在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新产品技术的开发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占有率,这就要求贸易类公司一定要加大对新产品技术开发流程的重视程度,促进新产品技术开发流程向着渐进式的方向发展。为此我国国际贸易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技术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状况,进行开发计划的制定以及提出,经过公司内部的讨论以及重要领导人决定,判断计划的可行性,并形成相应的报告。(2)供应管理部门根据制定出来的生产计划,进行第一阶段的试生产,并记录相应的数据报告,判断该计划是否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3)在新产品研发成功之后,供应部的管理部门应该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配合,一同完成批量试生产计划。(4)技术管理部门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要求,对比工作进度进行相应的内部研发信息和技术文档的制定。(5)技术管理部门在生产了一些新产品的基础上,与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从而判断新产品是否能够通过最后的审核。只有一步步认真完成上述流程,才能够保障新产品技术开发的高效性以及质量,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更好地发展壮大。

4.2促进客户退货处理流程向着无障碍的方向发展

一个公司不论是进行生产、产品研发、销售还是售后,都是为了能够将产品卖给客户,可以说客户的体验感以及对产品的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壮大,而有些客户在购买完产品之后并不满意,就会选择退货处理,这就要求贸易类公司在实际发展中不断促进自身客户退货处理流程向着无障碍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提升客户的体验感,为此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公司的销售部门在接收到商的退货申请以及意见的时候,应该立刻组织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供应商提出退货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产品退货责任部门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产品退货处理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其次,供应管理部门在接收到市场部门对退货信息做出的处理决定之后,将退回的产品进行接收,并通知技术品管理部门对收回的产品进行质量以及数量的检查,而技术品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对退回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得出抽样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该详细标明退回产品的质量检查结果。最后,财务部门根据其他部门对退货品的检查以及处理意见,与商进行协商以及交流,讨论相应的退款事宜。

4.3促进供货流程向着落点式的方向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供货环节在其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直接决定一个公司以及企业的市场形象以及客户忠诚度,客户只有感受到了良好的服务,才能对公司产生信任并购买其产品,所以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在实际的发展中,应该不断促进供货流程向着落点式的方向发展,为此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1)公司的营销人员应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状况,以及公司自身的实际发展路线和发展理念,制定合适的销售合同。(2)供应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完成后勤保障工作,在商发货之前,与技术品控制部门一同对需要发出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只有保证相关物品符合相关规定、质量达标之后才能够将其对外发出,然后市场部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向商发出货物运行通知,也就是说市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与商进行联系以及沟通,然后公司的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一同协作,保证款项能够按时到达,从而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4.4促进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向着流水式的方向发展

客户在购买到产品之后可能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客户的消费满意程度不是很好,从而发起客户投诉,而贸易类公司为了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应该对这些客户投诉进行妥善地处理,为此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公司的市场部门在实际的发展中应该对市场进行详细调查,查找客户的投诉原因,为此可以从自身的物流运输、商务问题、技术问题、质量问题、意外事件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对客户投诉原因进行一个定性的分析。(2)对客户的投诉按照实际的内容等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调查,并对分析调查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3)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结果上交到管理层,经过公司经理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判定之后,市场部进行制定,从而做好客户投诉的后续处理,其中包括后续的处理、反馈、存档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一个流水式的处理流程,这样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客户投诉处理的效率。而对客户投诉进行流水式的处理,符合现阶段发展中CRM系统的基本思路,与此同时,这种处理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贸易类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客户处理流水式的发展。

5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知道,在现阶段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在实际的发展中业务流程模式的再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我国国际贸易类公司的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其在发展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促进自身业务流程模式的再造,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发展力,保障国际贸易类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6

摘要:国有外贸公司曾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力,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国有外贸公司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状况举步维艰,正确分析国有外贸公司面临的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对促进国有外贸公司提高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外贸公司;问题;对策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7月,新版《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我国外贸企业准入由此从审批制转为备案登记制,外贸经营权向所有企业组织和个人放开,外贸经营权充当资本的时代正式宣告结束。出口经营主体自此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生产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加入到出口企业队伍中来。同时由于受人民币升值,电子商务的竞争,资源,劳动密集型优势逐渐消失,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国有外贸公司的经营环境日趋恶化,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首先要正确分析面临的问题,然后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只有通过分析问题,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赢得挑战。

笔者在国有外贸公司工作近二十年,发现国有外贸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品牌建设滞后。

在诸多出口商品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加工以及组装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外订单的需求。我国的出口产品中,缺乏自主品牌和名牌产品,缺少优质的企业文化,造成了我国的外贸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强。虽然少数公司在国内国际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品牌保护的意识上相当缺失,面对假冒伪劣,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发展。在推行品牌战略的时候,针对目标群体的确定太过于粗略和笼统,这对品牌的建立和推广没有实际意义,使得产品投入和推广都难以直入人心。

外贸公司注重产品的销售而忽视品牌的规划战略,但品牌战略是否成功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成败,品牌的价值与市场的覆盖面成正比。正是因为战略上存在着的短剑,造成了企业难以将自己品牌发展壮大,使得外贸公司在国际竞争中难以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有很多公司在品牌建设上遵循“广告拉动加渠道推动”的经营方式,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如何获取更多利润上,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建设要有完整的品牌战略,品牌建设要从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服务力和组织力这些维度出发,一点一滴做出来。

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谈品牌。外贸公司所经营的商品,大多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在强大的国外品牌面前,只能依靠贴牌来开辟市场,品牌的建设和培育比较差。

2、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组织机构单一。

外贸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弱,93%以上的外贸公司基本上没有研发活动。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所经营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构成了较低的传统优势行业,比如纺织、玩具、轻工、服装等,这些行业产品国际市场地理分布集中,市场总体趋势供过于求,价格低廉,利润薄弱。为了降低因价格低而造成的利润损失,外贸公司只得依靠扩大出口的数量来弥补利润。而盲目的扩大规模导致了外贸公司在生产工程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质量的发展模式。单一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组织模式过于单一,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困难,机构设置重复,没有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机制,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

3、市场管理能力缺乏。

外贸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它更多的是与国外经济来往。它们缺乏品牌战略的意识,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不强,由于没有针对消费者如何接受产品的问题作出对策,外贸公司逐渐完全依赖经销商,渐渐变成一般的加工工厂,自然而然的处在了被动的地位。

4、缺乏对资源的战略性统筹整合。

每个区域市场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外贸公司在多数时候都只是从事简单的买进卖出的工作,对产品并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也缺失稳定的客户来源。很多情况下,企业根据外商的需求寻找厂家生产,其职能局限在寻找买卖的双方,充当中间商的作用,只负责报检、签约、安排运输等,缺乏相对复杂业务的经验和能力,对资源的把控和整合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甚至有出现企业内部抢客户的现象,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

5、人才结构单一,人力资源匮乏。

外贸经营是一项有技术、内涵复杂的工作,所以需要企业要及时把握市场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以及丰富的经验,要充分了解国际惯例,有足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教育素质,能够适应东道国加的文化和习俗,有足够的组织沟通能力。但是我国外贸公司在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低。另外,许多外贸公司以包代管,自负盈亏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基础管理不断削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各行其是,人才队伍不稳定,员工流动频繁。

6、对业务流程控制无力。

外贸业务主要的流程是:出口前的准备、对合同的磋商、备货、催证、审证、改证、制单、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报检,报关以及议付等环节。目前而言,多数公司在这些环节并没有做到有效的把控,业务人员包办全部流程,导致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容易造成灰色交易,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且使许多业务员进入公司只是冲着名气和牌子而来的,事实上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意。一旦流失了业务员,那么就意味着客户丢失而直接影响公司业务量。业务员包办全部业务过程,没有起到协同的作用,容易导致企业忙于小单子,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

7、欠缺协调一致的供应链。

传统的外贸公司原本是根据外商的需求来准备产品、安排物流的。它的优势主要是备货和物流较快。随着商品的供应一体化逐渐形成,国内生产企业和国外进口商的物流能力越来越强,外贸公司的物流能力已无优势。同时,外贸公司痛分销商以及供应公司都是交易的关系,缺乏一种整体的协同效应现在厂商商品出口产品比较方便,供应商在供货方面也不像从前一样给予全面的配合。国内生产企业和国外进口商出于对渠道扁平化的考虑,越来越将传统外贸公司排除在供应链以外。

并且外贸公司间的合作性弱,竞争性强,又没有为协调各企业行为而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的各种外贸易协会,联合会等民间组织,即便有,履行职能的能力也很弱,导致外贸公司之间缺乏共同约定,形成相互倾轧。我国外贸出口仅低价竞销的损失每年就达10亿美元。这也是外贸企业产品出口价格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没有网络化组织,以市场为网络,协调,组织包括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开辟,运输,会展,仓储等各项必不可少的业务在内的高效的物流链条。

8、经营风险加大。

外贸公司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所以在售后方面的服务并不完善,在增加利润的方面没有更多的空间,没有办法进军其它领域参与竞争,即使是参与到生产和研发领域,会因为薄弱的基础将面临诸多风险。除此之外,实行登记备案制后,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积累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的不断压缩,获得银行给予贷款的难度加大。此外,外贸公司还将要面对国际市场多变、贸易壁垒、反倾销等不稳定因素,电子商务的发展,所经营的产品分散程度高等风险。

在日常经营中,国有外贸公司与所服务的客户常常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无法形成对产品和客户都非常熟悉精通的业务团队。每一单都要重新做功课,这其中就隐含了大量的业务风险。如货期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商业欺诈,收汇风险等。

上述这些因素均导致外贸公司经营风险不断增高,而外贸公司在风险防范的机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

针对当下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有企业外贸公司,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面对策:

1、全面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身强劲的竞争力,竞争力也是保证企业获得利润的基础,只有拥有了有力的竞争力才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文化以及品牌上面。外贸公司必须要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这里的规模主要是指的业务规模。并且,在扩大国模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也能够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进而曾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然而,外贸公司主业要壮大,我们必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把当前核心业务产品线扩大,增加出口,在规模上谋取更多效益。就目前而言除了少数国家专营的商品之外,大部分的商品外贸公司都可以经营出口,所以,外贸公司可以增加商品来实现规模的扩大,比如食品、轻工艺、纺织、矿产等等。与其它生产的企业不同,外贸公司在扩大商品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和面临的风险都要小,这也是外贸公司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二是要调整市场结构,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公司的主要市场(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东欧,中南美,非洲等)开设办事处,并利用这些机构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以此来增加产品的出口量,积极投入到市场内部当中,以此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增加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度,因为市场对固定商的稳定性并不高,但是对价格的要求却比较敏感,所以,优质的产品成为了企业利润的保证。

三是要积极加强公司的管理体系,这包括环境体系和各类产品的国际认证,比如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德国GS产品安全认证等等。这部分认证虽然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准入的要求也很高,但,这也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有力通行证,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支撑,拥有了这些认证,也可以加强商品生产质量进行内控。

2、转变经营模式和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外贸公司应该考虑和生产企业参股模式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靠商品出口流动获取利润的模式,把生产和销售有力的结合起来,建立企业自身的生产基地,实现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一体化,形成一个以贸易为首要,生产为依托的产业链,变单一的外贸公司为一个集体的制造商、供应商;同时要扩大国内国际贸易,成为商品的商,将自身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围绕主业务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比如外贸公司可以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在单位产能成本比别人低的情况下,涉足资本运营和金融投资,形成证券投资,担保典当,房地产投资,股权投资为一体的经营格局;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酒店,房屋租赁,结合目前经济形势,抓住爆米花效应,涉足汽车,药品等终端零售;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空隙,积极发掘在大企业中派生的其它附加服务,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总而言之,必须要加强外贸公司的集约化、产业化以及多样化的在转变。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关键时刻更需要领导力。公司的管理模式应该跟得上市场的形式和需求。公司的管理能力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点,它决定这个公司的拓展力和凝聚力,也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多少,影响着公司工作效率。转变内部管理控制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一个好的公司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头羊”。作为够公司的领导人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于此同时,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套严厉的监督制度,监督和促进领导班子的执行力。领导必须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远见,还需要有制定良好战略的能力,在过程中还需要能够及时与员工沟通。其次,实行市场化用工制度。对一般的职工来说,实行全员劳动的合同制,精简人员。对于中层干部来讲,要求他们能上能下,对中层干部的选拔要敢于任职,任职年轻干部。再次,建立一套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出效益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在对应收账款、银行结税等资金环节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考核,与经办人员自身利益进行挂钩。建立起一套与公司业务相关又具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员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最后,建立客户档案公司统一存档制度。客户是外贸公司的最宝贵财富,营销渠道是外贸公司的无形资产。由于长期的疏于管理,客户往往成为业务员的私人财产,如果业务员“跳槽”,会将客户一并带走,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客户档案制度,消除因外销员流动“跳槽”带走客户的可能。

3、积极开创企业自身品牌。

外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开设研发机构,参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企业产品能够具有独特的统一和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间的产异性。当前的国际市场已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了服务和技术密集型。外贸公司要积极创立自身的品牌,一边积极关注市场需求一边关注自身技术的革新,这样利于有针对性的对市场进行洞悉,从而制定出良好的方针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进而达到大早自主品牌的目的,形成企业良好文化,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拥有个性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企业只能够某一项特定的领域形成自身的优势,不可能在诸多方向上都能够形成巨大的竞争力。所以企业要形成良好的品牌战略意识,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4、加强信息意识。

外贸公司在直接进军国际市场的成都不高,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化率能够衡量一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化水平。针对苦受限制的外贸公司,他们可以利用中介网站实现网上交易行为。WTO加速了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外贸公司要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成本的节省,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缩小外贸公司与国际大型企业之间能力的差异。建立一个强势的网络销售手段有利于企业消除由于资金、规模方面固有的缺陷,降低成本。

5、深化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人才培养,要把人才引入和培养作为重点,实现公司发展的目标。人才决定着科技进步的速度,所以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减少管理的层级,有针对的对公司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积极发掘员工的潜力,完善激励机制,让公司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公司打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一个好的企业不应该只是盲目出击,还必须要企业内部进行人员协调,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6、加强创新意识,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外贸公司可以通过不断革新技术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市场,而新知识不断涌现要求公司要不断的强化和革新管理技术,争取到产品的差异优势,制定出自身特有的竞争战略,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对于一些特定商品而言,外贸公司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技术的作用奠定市场基础,制定一个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理念,必要时,外贸公司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和创新战略规划,形成自身特有的服务。因此,外贸公司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充分结合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行组织生产,不断进行创新,力求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地位。(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赵晓晨.外贸制难以推广的两个根本原因[J].国际贸易问题,1998(3).

[3]白万纲,《中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6

[4]冯斌编著.出口风险管理实务(第二版).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4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7

根据公司《关于内部竞岗岗位的通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贸易工作的了解,拟竞聘贸易部经理一职。

一、我的竟聘优势

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毕业于经济管理专业,十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工作,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经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能胜任对外经贸的具体业务工作;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从事经济贸易工作。

2.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作思路清晰,头绪分明。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在以前的销售工作中,我学习积累了先进的系统管理、人本管理、效益管理等原理,掌握了沟通、协调、市场开发等发面的能力,能较好地履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

3.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优秀的作风。工作责任感强,勇于开拓进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吃苦耐劳,率先示范。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注重个人修养,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品德高尚情操纯洁的人。

二、我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如能竟聘上岗,我将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贯彻执行《黑龙江外轮公司关于贸易公司管理的暂行规定》,切实做好本部门工作,努力让自己的工作与总公司同步协调发展。

1. 全面协调,规范服务。协调、管理掌握各贸易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规范经营活动,为各个贸易公司提供在哈尔滨的全面优质服务。实施最佳运行方案,最优资源配置,增加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打开地域限制,使货物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缩短流通周期,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节约运行成本。

2.加强贸易信息管理建设。 信息是贸易是否盈利的关键,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交流平台、外代的公司网络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汇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动态、价格变化、商业信息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正确的信息决策。

3.优化资金运营。资金是贸易的血脉,在贸易工作中充分利用资金,加速周转,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预防损失,创造资金的最大价值。

.4、加强整体协作发展。增进各贸易分公司整体互补合作,做到互相交流,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市场为中心,以扩销为目的,建立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建信息通畅、产销协调、服务完善的经营贸易体系;互通信息、共商对策,做到质量与价格相符,优惠与诚信统一,承诺与兑现一致,开拓市场与规范市场并举,建立和谐、高效、文明的整体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共同发展。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贸易市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等新型贸易和招商方式;利用俄罗斯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开辟俄罗斯装饰建材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向俄罗斯出口各类产品。综合运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展与俄罗斯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使公司的贸易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规避风险。贸易回报和风险是核心问题,为了规避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措施是双方实施零风险,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行的投资环境分析、投资预算、回报分析,保证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将风险规避为零。

6.储备发展后劲。公司将要大量进口废钢船,由于富锦市北方拆船公司人手少,所以贸易部应首当其冲,组织人员协助公司管理拆船工作。根据今年的拆船经验,在废船进口前,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价格。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建立“一条龙”管理营运体系;发挥目前的客户网络,合理定价,扩大效益。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向相关产业触伸,储备发展后劲。

三、我的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公司基层

队伍建设。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结合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基层公司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民主评议、积极推进内部公开制度,规范经营者行为。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篇8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 (1949 ~ 1978) 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利于使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 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 ) 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 (1) 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统得过死,阻碍了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 (3) 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 放权过渡时期 (1979 ~ 1987) 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 1984 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 (1)1984 年 1 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 1985 年 1 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 50 %的留成外汇; (2)1984 年 1 月,明确28 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 (3)1984 年 9 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 1979 年下半年至 1987 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 2200 多家,比 1979 年增加了 11 倍多。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导致四个的出现: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取消这一隔层,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外贸操作效率。高效率的贸易体制需要消除竞争过程和经营机会中的贸易障碍,其中,最大的贸易障碍就是各种形式的垄断,这不仅包括行业产品垄断,而且包括地理疆界垄断。

3. 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 — 1990) 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国务院决定从1988 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

(1)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 ( 工贸 ) 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

(2) 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

(3) 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 21 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 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

其次,它有利于解决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1) 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

(2) 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对不同地区的承包企业规定不同的出口补贴标准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平等竞争,诱发了对内的各种抢购大战和对外的竞相削价销售,造成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

(3) 企业行为短期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缺乏中长期投资眼光和积极性,只重承包期内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往往忽略了外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企业宁可转产附加值低且易迅速出口、换汇成本低的产品,导致国家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

(4) 承包期一定三年不变,未能适应国内非经营环境的变化。遇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承包企业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

4. 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 (1991 ~ 1993) 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

(1) 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

(2) 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外贸财政补贴的取消使外贸企业第一次被真正作为外贸经营主体和参与竞争的独立实体而受到重视,使国内外贸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同时,它还扩大了企业对外汇的支配使用权,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进口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国家收汇并防止逃汇、套汇,外汇管理部门和结汇银行实行跟踪结汇,加强了对出口外汇的管理。

截止至 1993 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 ( 不包括已投产的 8 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 ) 达 8000 多家。原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也呼唤政府建立一套多形式、多层次、既灵活又统一的管理体制。为此,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

5. 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1994 ~ )1994 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有: (1)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 1994 年 1 月 1 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各类出口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加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有效地发挥汇率作为杠杆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有助于中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 1996 年 12 月 1 日,我国还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 运用、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在 1994 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各种配套法规,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宏观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汇率、关税、税收、利率等调节对外贸易。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截止 1996 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 1.2 万多家 ( 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 5000 多家 ) ,外商投资企业 14 万多家。 1996 年 9 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可以与的公司、企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外商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此外,1996 年我国还在 5 个经济特区进行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外贸经营权将根据我国的对外承诺,最终由审批制转向依法登记制。

(3) 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政府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逐步形成一批以外贸公司为龙头,贸工技商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具有多种功能的产业跨国公司。对一些小的外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将分散的外贸经营权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发展的新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依靠建立企业集团等形式而形成的行业垄断或产品市场垄断,以及由此出现的不完全竞争条件,是防止产业内部或国家之间过度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一种有效方式。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我国传统的外贸收购制的经营方式必须转变,以服务为特征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制必将是外贸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1996 年的深入调研,我国在推行外贸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大力宣传推广外贸制;其次,建立健全外贸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外贸制的实施;第三,在加快赋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的同时,全面扩大外贸公司内贸经营权,将外贸制的推行建立在国内外流通体制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第四,将推行出口制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把工贸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4) 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按照国际规范及中国的承诺,只实施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 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 1996 年 9 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商务中心”,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国际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近 20 年来,改革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中央集权,塑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一直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1) 外贸主体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模式演进发展,即从 1978 年之前国家主办外贸活动,转变为 80 年代后地方主办外贸活动,直至 90 年代由企业充当外贸活动的主角,逐步承认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微观主体地位;

(2) 专业外贸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机构附属物转变为中介服务组织,它们在外贸活动中逐步获得独立经济实体的地位,伴随着这种地位的转变,专业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由单一的计划收购改变为进出口;

上一篇:许可证制度范文 下一篇:劳工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