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0:31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1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强化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重污染天气应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减少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和污染程度,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编制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8﹞875)、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函》(环办函〔2013〕5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鄂政发〔2018〕44号)、《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9〕16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三)定义

本预案所指的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五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阳新县范围内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五)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加强预警、提前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六)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下级预案包括县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方案和相关企业单位操作方案、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应包含本级政府相关部门重污染天气应对实施方案和相关企业单位操作方案、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当国家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黄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时,本预案要服从国家区域性、湖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或黄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组织、指挥和决策。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和湖泊局、县气象局、县供电公司、各镇(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贯彻指挥部的指令和部署,组织重污染天气应对研判、会商以及相关信息和上报,督导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落实重污染天气职责分工,组建重污染天气督导检查组,指导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管理有关工作,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县委宣传部负责预案的宣传工作,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对公众健康防护,建议性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措施的宣传力度;

督导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信息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引导公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供公众的防范能力。

2.县发改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组织相关企业编制和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

协调预警或应急状态下的能源保障工作;

负责对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3.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幼儿园及学校落实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应急响应措施,开展学生防护大气重污染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4.县经信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负责对重点排污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企业应急预案限产限排等措施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

5.县公安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应急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制定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协同开展高污染排放车辆检查等其他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工作。

6.县财政局负责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工作所需县级经费保障;

保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大气重污染应急所需资金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7.县环保局负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统筹协调;

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会同县气象局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预警建议,并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指令预警信息;督促制定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执法检查方案,并督导落实;

加大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力度;

落实大气工业源“一厂一策”,实施应急减排清单式管理。

8.县住建局负责督导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拆迁工地、预拌混泥土企业、预拌砂浆企业、建筑工地及工程机械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9.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加强城区道路清扫、冲洗作业;

加强渣土车运输扬尘污染监管和查处力度;

实施餐饮服务业油烟、露天烧烤、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

10.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督导矿山企业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11.县交通局负责开展城区违规运输车辆查处、加大公共交通运力应急保障力度,督导城区进出口道路、公路建设工程机械落实应急响应减排措施;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大宗物料运输物流企业错峰运输管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12.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并组织落实;

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

13.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开展大气重污染防病知识宣传,组织、协调医疗机构做好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疗和救治工作,及时处置应重污染天气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14.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商品煤质量监管,锅炉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和锅炉生产、进口、销售环节环境保护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击生产、销售非标车(船)用燃料等专项行动。

15.县水利和湖泊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扬尘控制实施方案,并督导落实。

16.县供电公司负责管控企业用电量调度,积极配合政府部门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17.县气象局负责制定重污染天气气象保障预案并组织落实;

及时提供重污染天气气象预报信息,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与,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各镇(区)对本辖区内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负全责,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体系,制订和完善本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降低人为活动对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监测网络,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会商研判机制,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每日对气象要素与污染成分聚合态势和aqi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出、调整、解除预警建议,为预警、响应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预警

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统一以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为指标,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以aqi>200持续天数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基本条件。

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统一由低到高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三级,各级别分级标准为:

(1)Ⅲ级(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2)Ⅱ级(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并将持续3天(72小时)且出现aqi日均值>300的情况。

(3)Ⅰ级(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并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aqi日均值>300并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

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坚持预防优先的原则,当预测未来24小时出现pm10均值浓度>150μg/m3、pm2.5均值浓度>75μg/m3、或臭氧(o3)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160μg/m3,且未达到黄色预警级别时,应加强公众健康防护信息提示,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临时管控措施或提前采取黄石预警响应措施。

因沙尘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参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沙尘天气相关要求执行,不纳入应急预案范畴。

2.预警条件

当预测可能出现上述重污染天气条件时,应当按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上限确定预警级别。

3.预警

达到县级预警条件或接到市级预警启动通知时,县指挥部办公室拟制《启动阳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建议》报指挥部审批。启动Ⅲ级(黄石预警)由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启动Ⅱ级(橙色预警)、Ⅰ级(红色预警)经指挥部同意后由县长批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本县的预警信息,通知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响应。

4.预警的调整与解除

当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级别预警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可以降低预警级别或解除预警,并提前信息。当监测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严重污染,且预测未来24小时内不会有明显改善时,应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及时调整到相应级别的预警。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且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从高级别启动预警。预警调整、解除的主体及程序和预警信息相同。

四、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启动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后,即启动本预案。预案启动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和具体应急行动方案,迅速开展应急响应。

(二)分级响应。按照预警时确定的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当黄色预警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当橙色预警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当红色预警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当市级预警时,应当启动不低于市级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已启动红色预警时,仍执行Ⅰ级应急响应。

(三)响应措施。预警信息后,县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企业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采取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

1.预警Ⅲ级(黄色)响应

(1)健康防护措施。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停留在室内,暂停户外活动;

一般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室外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2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1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限行管制。

2.预警Ⅱ级(橙色)响应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儿童、老年人和病人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

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并加强防护。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暂停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3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2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禁行管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一律禁止室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

3.预警i级(红色)响应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儿童、老年人和病人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减少室外作业时间,并加强防护。

(2)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公众节约用电。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暂停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提高道路保洁和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4次/天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对所有区域的有色、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限产30%,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主城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禁行管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一律禁止室外体育课及户外活动。

五、信息公开

1.信息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内容应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重污染天气可能持续的时间、潜在的危害及防范建议、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

2.信息公开形式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等媒体以信息、科普宣传、情况通报、专家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3.信息公开组织

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信息公开,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处置。

4.信息报告

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将本辖区内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级别预警的启动、级别调整和解除情况每日通过网络或传真按时上报。内容包括发生重污染天气城市的预警启动时间、级别、主要污染物、采取的应急措施、预警信息情况等内容。

5.响应终止

预警解除即响应终止。响应终止由市级指挥部办公室下达指令,县政府根据指令,结合当地重污染天气实际下达本级响应终止指令。

六、总结评估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应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过程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应急响应终止后3个工作日内,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报县人民政府和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当发生大范围区域大气重度或严重污染时,在县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督导下,各相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主动、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本地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确保环境安全。

(二)物资保障。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储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应急仪器、车辆和防护器材等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采购、储备、管理,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和完善阳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系统,各成员单位应明确应急负责人和联络员,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四)监督与考核。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预警响应不力、履职缺位,失职、渎职等行为依归追责。

(五)经费保障。县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2

摘 要 本文主要以“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为核心,阐述了“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的含义、构建、运行机制及作用意义等。

关键词 三环 预警 安全 管理

一、“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含义

“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应用系统理论和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理论,建立横向(面)到边,纵向(层)到底的立体式安全预控管理模式。纵向方面分为三个层级,推行层层负责和逐级下发安全指令的管理方法,即区队区域承包责任制、科室责任制、矿领导包片责任制三个层级。在横向上,分别从这三个层级上全面展开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成三个面,由此形成一个立体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推行区域承包责任制度,实现了“横向到边,面上铺开”的目的。在各级层面上组织预警和控制,消除作业前系统存在的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同时建立系统的运行实时预警闭环,识别生产中出现的隐患,处理隐患,形成对隐患的科学识别和处理,最终实现事故的预控。

二、“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

“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是指横向(面)到边,纵向(层)到底的立体式安全管理模式。

第一环:三大员之间的协同闭合管理(第一级:区队),即班组长、安监员、区队长间的闭合。通过对生产场所进行预案管理,实现对作业场所初始条件的预控;通过三大员之间的协同互补(评估、排查、整改、复查),实现作业现场(岗位)的生产过程的动态安全预控管理。最终实现生产场所的自主管理。

第二环:科室管理人员的实时闭合管理(第二级:科室),即危险点辨识和预控管理,研究其管理方法、管理流程、实施步骤等。从而实现科室安全管理人员对各区队的安全生产的专业性实时监管,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区队的自控管理。

第三环:矿领导包片管理(第三级:矿领导级),即生产系统的区域安全预控。研究对区域的系统诊断的方法体系,对区域内的自查、自管的闭环监管方法、通过建立权责管理机制,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实现区域自监管理。

“三环”闭合管理通过层次、区域、责任的区分,不仅避免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叠和交叉,还做到了层层覆盖,每一层都成为一道安全防线。由此形成一个立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横向到边,面上铺开”的目的,消灭了管理死角,实现安全生产质量的稳步提高,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和无隐患目的。

(二)安全预警方法构建

安全预警是对安全问题进行监测、诊断和预控,分别从矿级、区队、科室三个层级全面展开,形成立体的预警模式。

构建一套高效的隐患排查方法体系和事故预案管理方法,并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析、评价和建档。根据警示内容,由区队负责建立一套事故预案管理方法,即建立可行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方案。

三、“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一)安全预警机制(监测、诊断和预控)

建立两个安全预警机制,一个是矿层预警机制,由矿级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矿长、安监处调度室,另一个是科室、区队层的安全预警机制,科室、区队层面进行流程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生产副矿长、安监处、调度室。矿级和科室通过监测和诊断,向区队发出警示,同时区队的自查形成警示,根据警示内容,区队根据警示分析结果进行预控管理,包括隐患的排查和治理、预案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隐患排查的识别和排查机制

根据各级预警机制的警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生产现场的动态隐患、静态隐患、零星工程隐患分别进行识别和排查,建立相应的标准隐患库,按照专业、类型、时间、地点等信息对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案。

(三)事故预案管理机制

基于两个预警机制,建立事故预案管理机制,区队根据矿级、科室及自身的警示,集合群体成员的智慧,并运用安全科学方法,找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方案。

(四)“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制定一套确保协同互补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保障措施(内部市场化制度、员工上岗准入制度)、班组管理机制(“三优”班组建设)和沟通协调机制(“三环闭合管理”)。

四、“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与意义

将“三环”预警安全管理模式在许厂煤矿进行实际应用,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并进行优化改进。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3

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因此企业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财务预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扮演财务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功能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扮演风险控制的功能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企业财务风险预控体系。财务预警与内部控制结合路径的整体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分别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不同作用。其中以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风险预控的两个重要机制,以投资预控模块、筹资预控模块、经营预控模块和分配预控模块为企业财务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相结合的实施主体,以企业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构建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控制制度、企业信息系统、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免疫系统作为二者结合的五大运行平台。借助于五大平台,实现企业财务风险在各个模块的评估、预测、处理和控制的功能,而最终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目标。

2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筹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企业通过筹资活动为其生产经营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有了资金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审批、编制筹资计划、实施筹资方案和筹资后管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防范筹资环节当中产生的环节性风险,需要财务预警体系支撑。所以筹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即对筹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资本结构的预警和分析,制定出周密有效的筹资方案。设计筹资预控模块预警控制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指标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弥补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即通过该指标的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方案。筹资方案在各个循环中都存在风险,因此,为了反映筹资风险的大小,预警控制指标的选择可以从资本结构、支付能力、偿债风险这三个层面,通过设定的指标警示,企业可以及时调整筹资结构、期限结构,不断完善筹资方案,减小筹资风险。通过对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单项功效系数,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投资是否存在风险、风险的程度如何、同时通过指标也能看出在投资环节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2)投资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投资是企业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投资活动中包括:提出投资方案、投资方案审批、编制投资计划、实施投资方案和投资后管理。各环节的都可能存在风险。为控制投资风险,所以投资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在于如何通过完整的投资分析决策,制定出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和方案。投资预警控制指标的制定从三个方面(即投资结构、投资能力、资产利用效率)来反映投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指标是区间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对外投资数额越多,主营业务不突出,风险较高,如果指标值太低,则反映资产利用率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反映企业效益好,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企业有可多余的资金用于其他活动支出,。若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无多余的资金,需用筹资弥补。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反映企业快速扩张。现金再投比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可用资金多,企业该指标一般在8%-10%比较合适。我们可通过这些指标的警示,及时调整投资的数量、期限、方式等,不断完善投资方案,减小投资风险。通过对投资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按照设计好的财务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投资风险预警值。通过分析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投资方案,合理制定或及时调整投资金额、投资形式、投资期限。使得内部控制在投资方案制定环节更加有效,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

(3)运营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该模块的指标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运营能力预警指标体系,参与模型运算,分析预警企业运营风险大小。运营能力预警控制指标有:获取现金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说明整体资产利用效果较好;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低,说明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如果严重,将造成财务危机;盈利能力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越稳定。企业的投入所赚取的利润也越大。第二部分是运营流程预警指标,该部分指标作为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以上流程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内控方案实时调整,已达到内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风险。通过对运营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好的运营能力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运营风险预警值,通过对比警度来评测运营是否存在风险。通过警情分析的结果对应收账款或者存货内部控制措施及时调整。

(4)分配预控模块的财务预警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分配活动过程包括提取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分配风险的控制很重要的部分是分配方式、分配政策、支付比率的确定,只有企业达到持续盈利,分配风险才较小。所以分配方案的制定是该预控模块的关键预警控制点。我们需要借助重要预警指标的分析辅助,确定最优分配方案。分配预警模块风险的大小可以从分配结构指标和资金增长能力指标来衡量,分配结构中股利支付率指标是区间型指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分配股利的政策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若企业扩大规模,则需要资金,可采取低股利支付率;反之,则可采用较高股利支付率。资金增长能力指标中盈余公积增长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比值越高,则反映企业当年净利润越多,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越多。资本积累率指标是极大型指标。该指标值越高,企业可分配的资金越多,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为直接的资金源泉。我们通过参考这些预警指标的数值,制定更加合理的分配方案,减少分配活动的风险。通过对分配预控模块的预警分析来调整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分配的财务风险预警通过设计好的分配活动预警指标,分配权重,计算出企业的分配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分配方案,提高内部控制在整个分配环节对财务风险防范效力。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4

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xx大报告中xx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方式不断走向成熟,标志着治国方略境界的新的提升。作为担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在监管执法中既坚持依法行政又体现以德治理对提高执法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奋斗目标,南京市工商局开展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新理念。去年三月份以来,南京市工商局下关分局在辖区市场监管中全面推行的市场预警警示制度正是对实践这一新理念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已日臻成熟。实践证明,实施这一制度对提升监管品位,提高执法效能,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服务经济和监管执法的“双赢”效果。 一、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含义和本质。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实践,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市场预警警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监管好社会主义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而在市场监管中,对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一般的、非恶意的违法违章行为,采用事前报警,事后警示,促其规范,把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一种防范制度。是新时期工商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工商监管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 二、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内容。 市场预警警示制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包含了“预警”和“警示”两个内容。在具体操作时分为“预警”和“警示”两种形式,“预警”体现了工商的服务功能,“警示”体现了工商的监管职能。 “预警”侧重于事前,即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法规培训;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一些变化,及时给辖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些信息,供市场主体进行决策时作参考。“警示”主要是指事后,即市场主体非恶意的、轻微的、不致于造成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后,由工商部门及时发出警示,起到警告提示、促其整改的作用。 (一)预警实施的三种形式:1、宣教式预警,采用多种形式,对辖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有效地避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从而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2、戒勉式预警,对市场巡查中发现的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不定期地通报情况的形式进行预警,以期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3、服务式预警,即针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的变化,以及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等情况,利用工商机关信息快、准、灵优势,及时向辖区经营主体发出情况通报,供经营主体决策参考,防止决策失误。预警以“预警通报”形式发出。 (二)警示的实施形式和内容:警示分为“口头警示”和“书面警示”两种: 1.口头警示:对日常巡查和监管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违章行为,首先当场进行口头警示,巡查结束后在《市场巡查台帐》上登记备案; 2.书面警示:对被口头警示之后,不及时进行整改或又发现新问题的,进行书面警示,并在《市场巡查台帐》上登记备案。口头、书面警示后仍未改正的,按照有关法规及时实施查处。书面警示以“限期整改通知书”形式发出。 (三)必须预警和警示的内容: 为了使市场预警警示制能够有实在的内容,不致流于形式和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实施这一制度时,规定了必须“预警”的内容和必须“警示”的内容。 1、必须预警的内容: ①涉及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走向、人才需求方面的情况,影响到辖区经济决策、结构调整等工作的; ②涉及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有关信息,影响辖区进出口企业经营的; ③涉及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利率、汇率、税率、资金等方面的情况,影响到辖区企业资本、资金运作的; ④涉及到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及产品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情况,影响辖区市场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 ⑤辖区经营主体在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必须实行警示的内容: 我们根据省、市工商局提出的行政执法“五严十宽”要求并根据目前市场环境中,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一般的、非恶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共性特点,列出了32条,并规定“一般不得先行查处”,32条规定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经营主体未按规定变更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第二类是经营主体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年检、未按规定亮照经营等。第三类是集贸市场内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由于我们规定了必须警示的内容“一般不得先行查处”,即“ 教育规范在先,惩戒处罚在后” ,使少数单位片面追求办案成绩的倾向,受到了约束,也使得这一制度能得到有效落实,受到了管理对象的普遍欢迎。 三、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好处: 下关分局实行市场预警警示制一年多来,共向各类经营主体发出警示“整改通知书”1400余份,共编发《预警通报》两期,印发XX余份,在市场监管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取得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市场预警警示制,它与经济户口辖区管理制、市场巡查制相配套,是建立新的监管模式的有益尝试。对于推进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提高工商执法效能,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们认为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是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工商执法面临执法手段单一、不少法规互相冲突的矛盾,如何提高执法效能一直困扰着工商执法,落实了市场预警警示制,执法矛盾明显减少,执法对象配合程度提高,促进了执法效能。我们从办理一个一般程序的案件的时间周期就可得出结论。过去我们经检执法单位办理一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一般平均要25天到30天左右,而现在办理一个案件一般平均10天左右,办案效率明显地提高了2倍。 二是有利于改善投资

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坚持了“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规范为主、查处为辅”的原则,体现了以德治理的理念,使经营者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了投资。今年1—12月,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2件,案件数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下关私营个体经济出现了强劲上升的势头,1—11月份共发展私营企业660多户,个体户1697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和2倍。 三是有利于提升政府机关形象。实施了市场预警警示制,改变了过去工商机关一味查查查,简单罚罚罚的做法,使各类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逐步提高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度,提升了工商部门的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5

Abstract: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on tourism is long-stand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n early warning and advice mechanism to remind and guide tourism industry and other related business to be prepared.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arly warning and advic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way from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and judgment, warning advice issuing and plan drawning up.

关键词: 地质灾害;旅游业;预警忠告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tourism;early warning and advice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00-03

0 引言

由于影响旅游活动开展的因素众多,其综合性造成旅游业的高敏感性,地质灾害有时作为一种突发性的灾害会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严重时甚至会使旅游产业彻底遭到破坏或陷于混乱。而地质灾害本身是由地壳内部能量转移或地壳物质运动引起的。从灾害事件的动力过程看,灾害发生后,能量和物质得以调整并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地球的不断运动,新的不平衡又会形成。同时,人类各类改造地球活动的频率和深度日益增加,也会对地壳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地质灾害是伴随地球运动而生并与人类共存的必然现象。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地质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必然是长期存在的事件,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旅游业预警忠告机制来提醒和指导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进行有准备的应对,这也是尽量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预警忠告机制,本义上是指预先警告的制度,通过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超前反馈,为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奠定基础。在地质灾害后旅游行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其可能受负面影响的相关领域设定警戒指标,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抓住警示信息,以便较早地对相关信息识别、分级和分析,作出判断,并据此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措施和紧急措施来规避、化解负面影响的运作机制。其作用主要是及早地收集到相关信息,为相关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使得旅游各类组织的决策部门可以迅速地从常态管理转为应急管理,对危险信号做出及时反应,并果断及时地采取预定的相关管理防范措施、将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转危为机。

1 地质灾害后旅游业预警忠告机制构建的基础

1.1 意识形态的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这一方面说明我国旅游者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也造成旅游行业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同时,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人都有侥幸心理,就算知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但还是认为其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不一定影响旅游业或者就算影响也是暂时的、短暂的,因此,旅游业整体管理体系始终是建立在一种常态的假设之上,缺乏相关意识。

1.2 足够的、准确的、迅速的信息 信息作为预警忠告机制的分析基础,是进行识别、分级和判断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了后续相关措施的制定,因此,必须保证其是足够的、准确的及迅速的。收集的渠道主要包括各种公开媒体、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等。

1.3 相应的人力、物质资源和资金支持 如同任何一个行业的预警忠告机制,地质灾害后的旅游业预警忠告机制主要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投入一定人力、物质资源和资金支持。

2 地质灾害后旅游业预警忠告机制的构成

以系统论观点来看,预警忠告机制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行业影响因素,以便向旅游行业及旅游企业发出忠告,并指导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

①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中的预警指标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信息;

②对信息加以评估,预测出警戒程度;

③决定是否发出预警忠告;

③草拟预案。按照这一过程可以将其细分为信息收集、信息评估与判断、预警和草拟预案等四个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2.1 信息收集子系统 信息收集是预警忠告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该子系统要根据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行业特点,对地质灾害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会给旅游业带来影响的地质灾害事件。根据韦跃龙等2008年的研究,常见的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

①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河流侵蚀塌岸、不稳定斜坡、人工边坡失稳;

②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③土地退化灾害:土壤盐渍化、石漠化、水土流失;

④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地方病;

⑤水源枯竭灾害:泉水干涸、地下水位超常下降;

⑥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1]

因此,信息收集的范围可以主要从以上地质灾害类型入手。

2.2 信息评估判断子系统 信息评估判断主要是根据信息收集子系统收集到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对相应地质灾害对相关旅游行业各领域(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是否进行预警忠告和确定预警忠告等级。为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综合法、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但对一些对旅游业影响明显且巨大的地质灾害,可先预警忠告信息,因为评估判断过程可能会耽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的时间。当然在的过程中也还是需要对相关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判断,以便不断地调整相应措施以适应情况变化。

2.2.1 地质灾害对旅游业影响情况评估 首先,按照地质灾害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划分(可采用概率百分比形式)。其次,根据地质灾害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的影响分类进行弱、较弱、一般、较强、强的划分,并赋予相应的分值1,2,3,4,5。最后,考虑到很多地质灾害是相伴发生的,因此可建立如下地质灾害对旅游业影响程度公式:

E=■F■M■

E表示影响程度,F■表示第i项地质灾害对旅游业的危害程度,M■表示第i项指地质灾害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其中E的数值越高表示影响程度越高。

2.2.2 确定预警忠告的临界点 在确定影响程度后,是否发出预警忠告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计算:

A方案 不发预警忠告

总损失值=(事后干预成本+损失值)×发生概率

B方案 发出预警忠告

总损失值=事先干预成本+事先干预后的损失值×事先干预后的发生概率

以上两方案中,哪个方案总损失值小,就应选择哪个方案。尽管经济因素可以进行比较,但实际上,非经济因素在总的损失和代价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一般不能忽略,而且上述方案中总损失值计算公式中所用的数据本身可变因素太多,取得难度较大,可靠性也不高,因此只能作为参考。临界点的确定,主要还是要依靠了解组织情况、决策力强的决策者对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2.3 确定预警忠告等级 对于确认需要发出预警忠告的地质灾害,还要考虑发出何种程度预警忠告的问题。本文从威胁程度和可干预性两个维度建立坐标系,如图2所示。[2]

①蓝色预警忠告。危害性小且可干预性大;

②黄色预警忠告。危害性大但可干预性较高,应保持警惕;

③橙色预警忠告。危害性小且可干预性小,需加强防范;

④红色预警忠告。危害性大且可干预性较弱,需加强警戒,严密监控。

这里虽然按照可干预性高低、危害性大小进行了等级划分,但由于可干预性高低和危害性大小的判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确定等级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了。

2.2.4 建立应急处理指导预案 这里的应急处理预案是指针对地质灾害对旅游行业各领域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何种行动的实施方案,可以避免各类旅游组织在对旅游行业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发生后,手忙脚乱的现象[3]。

2.3 预警忠告子系统 一般而言,在对地质灾害对旅游业影响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等级和应急处理指导预案后,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预警忠告信息的:

①政府、行业组织的信息传播渠道;

②公共媒体:网络、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等。

2.4 预案子系统 预案子系统是指各具体旅游企业在接收到相关预警忠告信息以后,根据相关应急处理指导预案,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预案制定和实施。例如,2004年12月东南亚发生海啸后,整个东南亚市场几乎处于“冰冻”状态,占了近30%份额的东南亚线对旅行社来说极为重要,特别是春节之前,一天不恢复就意味着继续损失。很多国内旅行社都消极等待,但上海春秋旅行社却随时关注相关信息。2005年1月6日,总理在东南亚海啸峰会上提出了救灾和重建七点建议,其中第二条为“研究帮助受灾国恢复旅游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鼓励中国旅游者在条件恢复时到受灾国旅游”。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春秋国旅董事长王正华立即在业务例会上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要求相关部门、泰国分公司密切关注当地旅游业的恢复进展,一旦条件恢复,立即启动恢复计划,重新“引燃”东南亚市场。2月16日,上海浦东机场,上海春秋国旅及沪上各大媒体迎来了海啸后上海首个赴泰国普吉岛平安归来的43名游客,用行动证明了普吉岛的旅游恢复情况,并表明“普吉已经安全”。但整体而言,这样的企业还在少数。[4]

3 结论

地质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事件,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旅游业预警忠告机制来提醒和指导旅游行业和相关企业进行有准备的应对,这也是尽量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系统论观点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信息收集、信息评估与判断、预警忠告和草拟预案等四个子系统,其中信息评估与判断是关键,需通过此过程确定预警忠告的临界点、等级和应急处理指导预案。下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可针对具体的地质灾害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韦跃龙,陈伟海,覃建雄等.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中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247.

[2]部分参考:卢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M].人民出版社,2005,10:82-83.

[3]李树民,温秀.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建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45-48.

[4]李永和.50天,化“危”为“机”——上海春秋国旅危机公关纪实[J].市场观察,2005(06):81-82.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6

一、总体目标

健全环境空气重污染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指挥体系,信息共享、运作灵敏的防范体系,行动迅速、反应及时的处置体系,责任明确、配合密切的保障体系,实现决策科学化、指挥智能化、应对系统化、保障统筹化,有效解决环境空气重污染问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警与响应相结合。建立常规气象监测和环境空气监测预报合作机制,统筹预警环境气象,及时、科学布防应急响应对策,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环境空气重污染。

(二)坚持减灾与减排相结合。把保护受污染人群摆上突出位置,贯穿应急工作全程,尽量减轻健康损害;把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源和排放量作为根本措施,尽可能防范和化解环境空气重污染。

(三)坚持劝导与严管相结合。注重环境空气重污染危害常识普及和排污行为管理约束,既主动面向社会倡导防范污染损害的建议性措施,更加大环境违法问题查处力度,保证环境管理与为民服务都见成效。

(四)坚持政府主导与部门齐抓共管相结合。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应急办具体协调、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区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共同解决环境空气重污染。

三、适用范围

环境空气重污染是指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重污染,所辖县(市)参照执行。

四、组织体系

在市政府领导下,建立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除承担日常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督办检查、解决难题外,负责组织应对环境空气重污染工作。

(一)联席会议组成。总召集人:市政府主管环境保护工作副市长。召集人:市环保局局长。会议成员:市政府办公厅(应急办)、市环保局、气象局、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委、交通局、公安局、交管局、住房局、城管局、教育局、监察局、执法局、工商局、农委、建委、卫生局、新闻办、市政府法制办、各区县(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工作联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应急工作综合协调,并组织实施本预案。

(二)成员单位应急职责分工。市政府办公厅(应急办):负责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市环保局: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研判和重污染预报预警、信息,组织重点企业落实环境空气重污染内部应急预案,监督检查并依法处理大气污染源违法排放行为。市气象局:负责与市环保局等部门建立环境空气重污染联合会商和服务响应机制,开展环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与研究。市交通局:负责紧急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劝导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组织停运尾气超标公交营运车。市交管局:负责临时调整车辆限行范围、路段和时间,会同市环保局集中路检尾气不达标车辆。市住房局:负责组织供暖单位错时错峰起炉,压缩供暖燃煤量,加强供暖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行业管理。市发改委:负责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两高”行业项目审批。市工信委:负责督导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工业企业降低生产负荷、停止或减少废气排放量大的工段生产。市农委:负责会同区县(市)政府落实秸秆禁烧应急工作方案。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区政府落实道路保洁应急预案,减少道路扬尘。市建委:负责控制建筑施工扬尘。市执法局:负责集中查处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等违法行为。市工商局:负责配合查处烧纸行为。市公安局:负责管控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市教育局:负责建立中小学校重污染天气响应机制,科学安排学生放假及课外活动,普及中小学生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市卫生局:负责组织预防大气污染导致的疾病,科学指导公众提高防护能力,及时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疾病等易感人群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市财政局:负责提供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资金保障。市法制办:负责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核,依法对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市新闻办:负责指导协调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信息、新闻宣传,协调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做好报道和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市监察局:负责严肃追究重大环境违法问题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区县(市)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指挥落实应急措施。

(三)成立专家组。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建环境空气重污染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保障。

五、分级预警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实测与预报,并综合分析污染程度及持续时间,将环境空气重污染分为3个预警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分别对应黄、橙、红色预警,红色为最高级别。

(一)Ⅲ级黄色预警。市区24小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201-300定为重度污染。当市区24小时实测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重度污染程度,并预测未来持续48小时以上,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研判、审定,启动黄色预警。

(二)Ⅱ级橙色预警。市区24小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301-500定为严重污染。当市区24小时实测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并预测未来持续48小时以上,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研判、审核后,立即与市应急办沟通,并通报相关情况,2小时内报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审批,启动橙色预警,并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转市应急办备案。

(三)Ⅰ级红色预警。市区24小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500以上定为极重污染。当市区12小时实测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均值达到极重污染程度,并预测未来持续12小时以上,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1小时内组织市环保局、气象局和专家组会商分析后,立即与市应急办沟通,并通报相关情况,1小时内报市大气污染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审核,再1小时内报市长审批,启动红色预警,并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转市应急办,由市应急办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六、预警

(一)黄色预警。启动预警后,由市环保局公众网和市气象局气象用户平台2小时内向社会,并给予市民健康防护提醒,提示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暂停或减少户外活动,建议室外作业人员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二)橙色预警。启动预警后,由市新闻办组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30分钟内向社会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并给予市民健康防护提醒和公益性建议提示。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暂停或减少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建议: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机动车尽量避免昼间加油。

(三)红色预警。启动预警后,由市新闻办组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30分钟内向社会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并给予市民健康防护提醒和公益性建议提示。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暂停户外活动,室外作业人员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建议:倡导公众节约用电;一般人群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上路行驶;暂停重大群众性户外运动赛事和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

七、应急响应

(一)黄色预警应急响应。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但不集中行动。

(二)橙色预警应急响应。市环保局、气象局加密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市应急办,每8小时更新1次环境气象与重污染程度信息,并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步向总召集人报告。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和相关工作方案,及时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每天15时前向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情况,并固定夜间值班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同时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前提下,按照职责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秸秆焚烧违法行为;

2、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垃圾焚烧违法行为;

3、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露天烧烤违法行为;

4、加大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范围,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5、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煤堆、灰堆和物料堆未有效封闭行为;

6、要求供热单位确保供暖锅炉24小时低温连续作业;

7、确保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从重处理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行为;

8、要求施工单位停止建筑拆扒工程;

9、要求施工单位停止建筑工程土石方施工;

10、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11、增加公交运力;

12、立即纠正并严格依法处罚和问责供暖储煤、输送用煤(运灰渣)车辆未有效防尘行为;

(三)红色预警应急响应。在橙色预警响应基础上,由市环保局、气象局随时向市应急办报送信息,每2小时更新1次环境气象与重污染程度信息,并由市大气污染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步向市长、有关副市长和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报告;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每8小时向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应对措施及进展情况;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或召集人最长每24小时召开1次联席会议,听取应急情况、研判污染趋势、部署任务措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增加4项强制性措施:

1、幼儿园、中小学停课;其中,前一日22时前预警并维持到22时后的,或者前一日22时后至当日6时前预警的,采取停课措施;当日6时后至上课前预警的,采取停课措施;当日上课后预警的,不停课,但停止户外课及户外活动,迟到、缺勤学生不作迟到或旷课处理,学校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八、预警解除和应急终止

经实测和预测研判,未来不满足预警条件时,由有权决定预警的部门2小时内解除预警或终止应急响应,并向社会。橙色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终止后,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总结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报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再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评估后,报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或市长。

九、经费保障

按照市政府有关处置应急情况的财政保障规定,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所需预警及应急经费,由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解决。

十、预案管理

(一)演练培训。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组织至少1次本预案联合演练和操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培训。

(二)评估修订。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及专家组,每半年后评估1次预案执行情况,修改完善相应工作流程和实施措施,并报请市政府重新修订、。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7

论文关键词 科技 制度 民警 规范执法

近年来,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屡有发生,比如“躲猫猫死”、“喝开水死”、“冲凉死”、“鞋带上吊死”、“睡觉死”,甚至还发生浙江温岭一民警办案时在办公室内女的案件,有的被互联网和媒体大肆炒作,影响恶劣,教训惨痛,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破解执法监督难题,进一步促进民警规范执法,有效预防民警职务违纪违法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2009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以警务信息化科技为支撑,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对办案可视化、远程化动态监督,同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不断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切实规范了民警执法办案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公信力。该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优秀公安局”。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顺应警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着力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积极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一、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实践探索

2009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以警务信息化为支撑,从民警不规范执法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对执法办案可视化、远程化动态监督,同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以“科技+制度”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新模式,使“科技监督”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运用警务信息化手段全面“倒逼”民警规范执法,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切实提高了制度执行力,有效防范了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一)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向科技要监督的新突破

1.全面建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张家港市公安局依托现有的内部图像监控设施和公安网系统,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经过两年的筹建,于2009年3月正式建成并启用网上执法监督系统。该系统共投入资金109万元,主要包括视频监督、音频监督、执法监督、报备监督4个子系统,囊括了监控摄像机161只、拾音头161只、电话录音设备101部,实现对全局各个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卡口中队以及经侦大队、治安大队、室等部门的执法办案区域、窗口服务区域和监管场所的工作区域进行全程视频音频网上监督。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全局所有基层所队的警务工作一目了然,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各单位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执勤处警、行政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时、全程监督和倒查,又可以有效预防和制止民警刑讯逼供、违规使用警械武器等苗头性问题。

2.及时升级网上执法监控系统。(1)推进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办案场所安防设施硬件建设,全力保障执法安全防范工作,2010年10月,该局强力推进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对办案场所全方位安装监控装置。2011年年初,规范化办案区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各单位的办案场所均由二楼搬迁至一楼,每个询(讯)问室均安装高清监控探头、红外报警探头、紧急报警按钮,配备监听装置和录音录像设备,并且询(讯)问室内墙面全部实行软包,桌椅全部固定在地面上。(2)升级网上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人员进入办案区即自动启动同步录像录音的监控系统,每个询(讯)问室安装两个监控探头(一个监控涉案人员,一个监控整个室内情况)、两个监听装置(对涉案人员、办案人员分别监听),通过网上监控系统,询(讯)问活动“现场直播”。(3)整合网上视频监控系统。将办案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整合至市局指挥中心接警大厅,设立监控专门席位,负责全局办案场所实时监控。同时,接入市局纪委、督察、法制以及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法制员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和人员终端,前移监督关口,不留死角死面,对办案场所实行全程同步监控,强化执法监督,“倒逼”民警规范执法,确保嫌疑人“逃不了、伤不了、死不了”。

(二)出台相关制度,确保网上执法监督规范运行

1.出台《网上督察系统使用管理工作规范》。2009年3月,在正式建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同时,出台了《网上督察系统使用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装有监控系统的询(讯)室内进行,明确了网上视频督察、音频督察、执法督察、报备督察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发现问题和隐患的处理程序。

2.出台《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1月,在完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出台了《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明确了询(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询(讯)问室进行,办案民警不少于2人,并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保存至少一年。市局指挥中心负责全局办案场所24小时视频监控,发现违规违法等情况及时向纪检、督察部门汇报;纪检、督察部门负责执法安全防范、侵害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倒查和追责;法制部门负责办案场所全程录音录像资料和执行法定程序、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信通部门负责办案场所监控系统的技术保障;违反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的,严肃追究责任民警和有关领导责任。

通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确保了网上执法监督规范运行,进一步促进了民警规范执法办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违纪违法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三)强化网上监督,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1.加强系统维护,保障正常运行。市局信通部门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抢修工作,为网上执法监控系统提供技术保障,在接到维修请求后及时响应,并在12小时内恢复监控正常功能。对于其他硬件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实行分级监督,形成监督合力。(1)市局监督部门网上监督。指挥中心监控值班人员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全局办案活动进行实时网上巡查,发现民警违规违法或嫌疑人自伤自残等情况后,立即向纪检、督察部门汇报。纪检、督察部门通过网上督察、倒查,结合现场督察、投诉办理等方式,围绕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办案场所和重点执法环节,开展全方位执法监督,及时查究殴打体罚、故意规避视频监督、单人讯问、不在规定场所审讯、不按规定使用警械或强制措施等不规范执法的问题。法制部门在审核案件时,加强对办案单位不按规定录音录像等违反办案场所管理规范行为的监督,对存在问题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落实整改。(2)办案单位网上自查。办案单位值班领导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本单位办案民警是否按照规定依法审讯进行监督,并对本单位办案场所的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设备故障的,立即报修。

3.坚持通报研判,及时整改问题。坚持落实局务会通报制度,每半个月通过全局视频会议的形式,由纪检、督察、指挥中心、法制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分别通报发现的不规范执法苗头性问题,及时研判预警,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同时,全局办案场所使用管理情况实行一日一通报、两周一例会通报制度,全面加强对办案场所使用的监督管理。

4.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和办案场所的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民警个人绩效考核和单位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对违规使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和办案场所的,按照有关规定,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领导、责任民警的责任。

二、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成效与存在主要问题

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是公安机关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的探索和创新,是科技手段与制度建设有机融合的成功实践,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金钥匙”,是公安警务监督事业的创新飞跃。该模式实施以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突破监督警力不足的“瓶颈”,大力提升了执法监督效能

“科技+制度”新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和公安专职监督警力不足的“瓶颈”,前移监督关口,拓展监督视线,减少监督盲区,实现了技术、制度、人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远距离现场督察,弥补了传统现场督察的不足,有效解决了“跑不到、不及时、督不全”的问题,极大提升了执法监督效能,实现了公安执法监督手段的变革,推动了执法监督工作的跨越发展。

(二)实现对办案的远程动态监督,筑牢了执法安全防范“防火墙”

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办案情况进行远程动态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能够有效预防民警办案中刑讯逼供、体罚、单人讯问、违规使用武器警械等不规范办案问题的发生,以“阳光讯问”避免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有效强化了法安全防范工作。

(三)强化对民警办案的监督,以信息化全面“倒逼”民警执法规范化

网上执法监督使民警办案时,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使民警在潜移默化中将制度执行发展成习惯养成,以信息化手段确保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安全办案,解决了执法突出问题,有效预防了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实现了向科技要监督、向规范化执法要执法公信力的新突破。实践证明,该模式推行后,民警执法过程中的群众投诉显著下降。

(四)为核查提供直接证据,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具有电子化存储信息和事后再现等明显优势,可为核查群众举报提供直接、原始、客观的证据,以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事件的真相,为办理、警务督察、维权等提供有力服务,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虽然“科技+制度”新模式在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网上执法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领导或民警认为这是内部“挑刺”,影响打处绩效;二是网上执法监控系统保障不足,由于经费或人力等问题,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三是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信息化在实践中势必对执法规范化带来挑战,影响破案率,个别民警故意规避网上视频监控,存在对嫌疑人动手动脚的苗头;四是执法监督重点不突出,有的公安机关网上执法监督没有突出执法安全重点,停留在窗口服务、内务管理、纠正警容风纪等浅表层次,执法安全制度未落实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推进“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建议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出,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网上执法管理监督,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警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将科技手段与执法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切实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积极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推进“科技+制度”新模式。

(一)加强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奠定“科技+制度”新模式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建公安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09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公安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公安监督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安机关要更新观念,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安全防范的实战需求。

以“科技+制度”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新模式的核心有三点:一是执法监控系统建设;二是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建设;三是网上执法监督。其中,执法监控系统建设是前提,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建设是保证,网上执法监督是关键。推进执法监控系统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经费和增加专职网上监督人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要坚持实际实用原则,注意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形式主义,更不能盲目攀比、华而不实。比如,张家港市公安局没有在督察部门专门设立网上监督中心,没有专门增加网上监督警力,而是根据本局实际,将办案场所网上监控全部整合到指挥中心接警大厅,设立监控专门席位,对全局办案场所进行动态监督,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笔者认为,网上监督中心设在指挥中心接警大厅比较可取。

二要加强系统建设。在执法监控系统硬件建设上,要对办案单位的办案区域、服务大厅、外部场地等部位全方位安装视频监控,做到嫌疑人员进入办案单位以后活动范围全覆盖、活动轨迹无缝对接。网上执法监督中心、信通、警务保障、办案单位等部门要加强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健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维护保障长效机制。

三要整合现有资源。要“借鸡下蛋”、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安网,整合改建公安业务信息系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系统平台要简单实用,简明易操作,力戒复杂,突出重点项目,少设计一些“空架子”,避免因系统复杂而增加执法监督部门和基层办案单位的工作负担。

四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实施网上执法监督的前提条件。在处理好共享与安全的基础上,要整合部门监控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搭建统一的网上执法监控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随时查阅,形成监督合力。要将办案场所监控全部整合到网上监督中心、纪检、督察、法制以及办案单位负责人和法制员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人员终端,不留死角死面,强化常态化执法监督,形成分级监督、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

五要不断探索创新。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坚持“边建、边用、边改进、边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狠抓实践应用,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升级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二)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深化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源头治理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规范民警执法办案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公安机关应加强调研,不断创新,结合本单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从办案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易发的关键环节、重点区域入手,健全完善内容科学、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有效管用的执法监督制度,细化流程,严密程序,堵塞漏洞,不断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度,确保网上执法监督正常规范运行,确保民警规范、安全执法,强化源头治理,形成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民警规范执法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民警规范执法的理念不都是一入警就树立的,要通过不断地教育才能逐渐养成。公安机关要多措并举,强化对民警执法理念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民警规范执法意识和执法办案能力,筑牢民警执法安全防范思想防线。

一要强化理念教育。可采取主题教育、警示教育、示范教育、预防教育、座谈讨论等方式,加强对民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执法形势、执法安全教育,尤其要利用发生在身边的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规范执法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打处绩效的关系,不断增强民警的政治意识、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规范执法意识,打牢“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基础,自觉养成遵守党纪警规、严格依法办案、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习惯。

二要强化业务培训。可通过警衔晋升培训、轮值轮训、鼓励参加司法考试、组织参加庭审旁听等途径,抓好对民警的执法业务教育培训,组织民警认真、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注重加强新法律法规的学习(比如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关于“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等新规定),引导民警培养与现代法治观念相适应的执法素质,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苗头性问题

历史和实践证明,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执法的有效监督是提高制度执行力、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远程动态监督、信息电子化存储以及事后情景再现等明显优势,着力强化网上执法监督、预警研判、责任追究,用科技手段确保制度执行的刚性。

一是实行层级监督。首先,办案单位网上自督自查。办案单位值班领导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抓好本单位当日的网上执法监督工作,对民警是否按照规定依法办案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专人实时监控民警办案情况,及时处置各类异常情况。其次,监督部门网上督查倒查。网上监督中心负责全局办案场所日常网上督查工作,纪检、法制、督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负责执法过程中民警违规行为的倒查、核查、通报或追责工作,通过网上巡查、网上倒查,结合现场督察、投诉办理、案件审核或看守所在押人员调查,及时查纠办案中存在各类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法制部门在审核案件时,要把办案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和办案场使用情况所作为必审内容,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督促落实整改。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网上执法监督分为日常网上督查和网上倒查。有的公安机关网上监督内容越来越多,有限的力量难以承担海量的视频监督。要按照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强调的“重点加强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部位和环节的网上监督”,将网上监督重点放在执法办案(规范执法、执法安全防范)方面,对于窗口服务、警容风纪、内部管理等方面以投诉或追责的网上核查为主。要加强网上执法监督,结合现场督查、联合督察、突击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办案的全程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容易发生违纪违法的重点执法环节、执法部位(审讯、看押、继续盘问、适用强制措施、押解犯罪嫌疑人出所辨认、鉴定、就医以及审讯室、候问室、看守所、拘留所等)的动态监督,及时查纠存在问题。

三是加强预警研判。要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和网上执法监督平台汇集的信息进行研判分析,针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隐患,及时通报情况,及时预警防范,及时会同相关部门把各类不规范执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执法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积极预防民警职务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预案维护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84-02

一、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的缘起与内涵

《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我们知道,危机管理之所以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难点课目,就在于危机的突发性、危害性和紧迫性重要特征,并非所有危机事件都能在事先通过危机预警得以避免,有的危机很难预测预警,但这不能因此成为放弃预警和防控准备工作的藉口。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决定了我们如果没有预案必然导致临时决策的鲁莽和应急管理的混乱。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好比人体进行计划免疫,部队作为一个组织系统,通过制定预案未雨绸缪,可以在危机管理中做到有备无患。

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事前借鉴过去部队发生的、地方政府曾经经历的突发性事件或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设计好危机管理预案。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应包括三个子系统:预警系统、预控系统、预处系统。对各个子系统的要素进行分析,需要加强预案的组织体制准备即领导小组,对预案各级指挥员或当事人职责和流程进行明确,还要对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心理、媒体等保障预案进行详细的分类别、分危机的等级来制订,并在危机发生前进行定期或每当遇到一次突发事件时的不定期的演练、修正、维护管理,直到使危机管理预案体系逐步完善。

二、部队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的意义

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当危机来临时,临战不慌,科学应对,正如战前预案一样。为了让危机管理科学高效,减少不必要的忙乱,减少无畏的牺牲,必须要加强危机管理预案建设。

1.减少行动的盲目性、优化决策时间和方案。说过“不打无把握之仗”。预案是行动的计划。部队平时的突发事件或危机具有战争的类似特征,所以也要建立管理预案。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有人认为危机难以计划或计划了也没有意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从管理学角度说,危机到来时临时决策难免失去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此必须根据通常不同种类突发性事件变化的情况制定有效的计划,计划就是决定个人、群体或组织目标,制定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计划既涉及目标,对战争来说就是作战胜利,对于危机来说,目标就是让危机免于发生或发生了最大程度地实施有效行动使其危害性最小。计划也会涉及到方法,对危机而言就是如何实现免于发生或发生了最大程度地实施有效行动使其危害性最小的方法。它减少了不确因素,给军队领导者或管理者或操作者指明了方向,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性活动,杜绝延误时间的浪费性行动,并且提供了可靠性高的控制标准。计划无法抹杀变化,无论如何周密的事前计划,变化总会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以特定的方式发生,所以说预案的目的就是要预测变化的趋势和制定最有效的应变措施,它完全可以是非常灵活的。

2.减轻官兵在参与危机处理时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如果没有制定危机管理预案,那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官兵一接到上级通知将参加应急行动首先感到突然,如果他们对突发事件了解不深,有的还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到达危机处理现时由于对整个外置危机过程不熟悉,就会导致控制与处理危机的能力低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信心,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如果我们在制定危机应急预案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列举在过去同类突发事件或危机时曾经发生过哪些类似情况及是如何有效应对的,在现实危机到来时管理者与处置参与者就不会不知所措。所以,危机管理预案建设是为了对危机管理者和涉事官兵的心理健康和防护的重要措施,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部队管理中的最好体现。

3.促使应对危机更加科学合理。危机管理预案,其实质就是一种应对危机的应急灵活的“指导性计划”,它为管理提供了应对危机的“通用”方法,而不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教条。一个好的危机管理预案能够让干部骨干在面对特定的危机时,知道一般处理方法和程序。应急预案提供了应对特定种类危机采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行动管理者的明确兵力区分、出动人员装备的数量编组、行动目标、行路路线,关键行动细节的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等,通常会以图表的形式设计好组织管理流程框架,应对策略选择标准以及资源调配的原则;应急预案规定了危机情境下各个部队和危机管理行动小组各成员之间的任务分工、联系方法,即使在危机通讯不畅的情况下,能够按原定的预案预选自己的行动路线、履行好自己分工的职责;同时,应急预案的维护应标明危机管理各项资源的位置和获取方法以及最优方案难以行通时,如何确定次优的备选方案项目,减少资源因无序管理导致浪费,以确保危机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三、如何建立和维护危机管理预案体系

建立危机管理预案体系要依据正确的原则,并围绕预警、预控、预处理三个子系统建设展开,最后须把握未来危机管理的一个新兴课目即舆情危机的处理。

1.建立危机管理预案体系须把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预案的指导思想、生成程序和方法、实施措施都必须是科学的,应符合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机理。(2)系统性原则。要求各个预案本身的系统性,每个预案应当完整覆盖整个突发事件处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明确事前、事中、事后各个进程工作由谁做、怎样做、何时做,完成时限,哪些可资利用的资源。(3)全面性原则。预案的内容应该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及预案维护等七个部分。此外要注意,应急预案对系统中的所有关键资源需备份,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整个出现故障的资源退出工作状态,备用资源取而代之。

2.预警系统建设。危机预警,是指根据有关过去发生过的和现在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数据和资料,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对某些危机出现的条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作出推断,并根据推断结果有选择性的发出警报信号。

危机的发生发展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的预防措施再完备,有的危机事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同样的危机的处置预案再精细,危机来临时还是会出现很多意向不到的情况。因为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任何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对危机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不管是修订多么频繁的危机处置预案都是滞后于现实情况的。2004年2月,俄罗斯隆重举行了“安全―2004”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按计划要发射两枚弹道导弹,由于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参加了发射演习,俄军在发射前做了极其周密的筹划部署,可是意外却不期而至。原因是一个是导弹潜射系统发生故障,造成发射自动终止,另一枚导弹发射后偏离设定的轨道,在飞行了98秒后,自我销毁系统启动导弹坠毁。事后,俄国防部调查发现,导致发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微小的计算细节错误所致。在导弹发射之间,俄军拟定了150多种可能出现的突况并制定了详细的应对预案,但最终危机还是出现在了他们没有看到的地方。这充分说明了危机预案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也从侧面说明危机预警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危机即将来临之前争取宝贵的时间去完善我们忽略掉的方面,进而在危机降临时真正做到从容应对。

3.危机预控系统建设。危机预控就是指根据预警系统获取的警报,并获取监测数据,结合过去处置危机的经验对可能发生的危机采取措施事先防范,从而消除或控制危机爆发带来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切断危机预兆扩大化和蔓延的趋势。

部队危机预控系统主要包含内容:一是短期措施。采取可以直接生效的措施,消除或降低预测到的危机的爆发风险。比如部队机动演习过程中为保证行车安全就为每辆车配备1名带车干部,每个人员车厢指定车厢长、安全员、观察员、联络员。二是长期措施。对于一段时间无法立即解除的危机隐患建立长期的制度机制,从整体上降低危机爆发 的概率。如为避免武器装备操作失误引发重大军事安全事故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训练监督机制和装备模拟操作平台。三是临机措施。采取临时性的措施将即将爆发的危机强行压制下去。如监测到传染疾病爆发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迹象是要迅速地隔离有疾病征兆的官兵并停止人员聚集的大型集体活动。在执行临机措施的同时应该同步采取直接措施或长期措施来化解危机根源。

4.预处系统建设。这是危机管理预案体系建设的重点,预警、预报、预控都是为了有效的预处,又为现实危机处理提供了样板和决策参考。一般部队遇到救援任务时,参加应急救援的单位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管理预案,迅速组织力量现场抢救,优先救治伤员、组织人员疏散和脱险,抢救装备物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消除不良影响。危机现场人员应当组织自救互救,及时发出求救信号,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搜寻遇险人员,迅速脱离险境,优先抢救危重伤员,利用就便器材先期处置;保存人员体力,稳定思想情绪,消除恐惧心理;集中管理使用通信工具、食品、饮水等物资,降低消耗等。

5.危机应急保障预案。危机应急保障预案是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补充。通常参加危机应急救援的单位,应当周密组织装备、器材、物资、医疗、通信、交通、技术、经费、法律和心理服务等保障,保证危机应急救援顺利进行。如组织应急救援的通信保障,应当确保通信畅通,及时准确地传递救援信息,使用非保密的移动通信工具时,应当采取保密措施。组织危机应急处置时,应当根据危机类别或处置需要,派遣或聘请相关法律和心理的专业人士,提供相关法律和心理咨询。

上一篇:城市与环境研究范文 下一篇:医保基金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