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系统范文

时间:2023-02-26 18:50:14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范文第1篇

“天津石化化工部通过应用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开展全员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安全生产风险及其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干预,利用预警软件,在短时间内对复杂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使得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报警’和‘免疫’能力。”这是中石化股份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安全环保部副主任吴长喜,在2014年1月22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的《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评审会上,对本企业运行该预警系统18个月后,得出的结论。

缘何而起

近几年,安全管理的方式逐渐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7月—2010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进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形成了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已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另一项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普遍适用于我国企业定量的、科学的、体现预防为主的、用来衡量当前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趋势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也就是安全生产预警系统。

2012年6月,基于隐患风险定量分析的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初步研发,陆续在大庆石油化工、舟山国储库、中盐常化、中煤龙华、大金氟化工等企业落地应用。

在2013年5月召开的危化品企业一级标准化达标企业培植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明确提出,将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建设作为危化品企业一级标准化达标的否决项之一,这更加引起企业对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关注。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综合预警指数系统》项目组负责人介绍说,国外的专家学者在安全事故预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如:通过实证分析,描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现状;探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趋势,提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

发达国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计算机来建立数据模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但是,企业级别的安全预警信息化应用还很少见。我国在安全生产预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研究,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安全预警应用成果较少,较成熟的预警信息化大多应用在煤矿行业。而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综合预警指数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化工行业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安全预警。

6项创新

预警系统依据的基本原理为Reason模型(瑞士奶酪模型)和海因里希法则。在安全生产领域,Reason模型可理解为:企业的安全事故很少是由于单个因素造成的,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多个事件或失效控制的同时发生才造成的。海因里希法则是通过统计规律,得出“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背后的隐患。”

根据这些理念,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的指标库,选取了工艺安全事故、职业技能结构、关键安全设备缺陷整改、岗位流动等25个能够反映标准化建设要素要求的指标,采用数学方法建立各种指数模型,描述企业的宏观安全运行状况。

“任何一个安全管理变量本身的波动,都不足以代表企业安全生产的整体波动,要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的整体波动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变量的影响,预警系统指标库的编制,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预警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企业可以选取适合本企业生产状况的指标,对这些指标的权重、预警区间进行调整,组成不同的模型,使其更加贴近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

该负责人将预警系统的突破性,概况为6个创新,即:建立开发式、层次化的预警指标池;提出可伸缩性指数框架;自动生成预警分析报告;在预警信息化方面,运用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和BI(商务智能)技术;采用丰富、标准、开发的数据采集接口;设计多种预警信息反馈通道。

开发式、层次化的预警指标池,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工行业及企业特性,灵活设置、增减指标集合。既可以监控单个指标进行预警,也可以监控多个指标组合而成的新指标。集团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增设符合本级单位的独立的预警指标,增设的指标既可满足自身使用,也可被其他单位共享使用。

可伸缩指数框架在纵向指标深度、横向指标广度上,实现可自由增减和调配,同时,组成指标的权重也可灵活调整。这是考虑到企业在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可直接调整指标模型,以保证指标模型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

“通过对预警指标池中的指标进行业务抽象和程序建模,同时融入预警分析报告合成技术,预警系统可实现智能化地定期生成支持安全管理分析及决策需要的预警分析报告。”项目负责人补充说,“对于企业自行编制的新的预警指标,预警系统同样也能智能识别,生成对应的预警分析报告。”

项目组在综合预警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引入最新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和BI(商务智能)技术。这两项技术能够保证预警指标池、预警指数框架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预警分析报告的智能化。非关系型数据库还保障了大数据环境中信息系统能高效运转。

面对各种安全管理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预警系统定义了丰富的数据接口,可以实现短时间内的数据对接采集。

另外,综合预警系统集成了短信、移动客户端APP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通知功能,可发出多渠道、全天候的预警通知,实现预警系统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

专家建言

参与此次评审会的各位专家,包括典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科研机构人员等,对于预警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各位专家也提出不同的看法。

像预警分析报告中的图表,呈波动状,有专家建议说,能否在系统中,加入针对峰值处安全状况的原因分析。也有专家提议,在系统中加入对某一指标的行业水平的比较,如动火作业,不仅反映某一企业在这一指标上的安全预警趋势,还将其与行业水平进行比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副司长孙广宇认为,预警系统是将安全管理,通过详细的数据,进行科学地告知,使管理层根据预警系统提供的趋势性报告,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也使全员参与安全有了新的方式方法、载体平台。“因为预警系统的数据,还是大量来自全员参与的HSE观察,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预警系统范文第2篇

基础研究及系统框架建构

古代的预警是对自然的预测,为了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人类将预警作为科学来研究是发生在二战中雷达预警系统的应用.随着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预警的思想和方法迅速地向其他领域和学科延伸.在各种预警系统中,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较为前沿,数据与方法研究也较为科学.而后,经济预警方法被广泛用在水利、地质、气象、灾害、生态、医学、交通、电力甚至业等各个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和各领域的实践,预警的概念和逻辑过程也趋于科学和全面[3-8].①预警概念: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分析与评价研究对象各个时期的特征,包括对预警对象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及对其质量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与评价,对其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确定研究对象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与速度,预报不正常状况的时空范围和危险程度,并根据异常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出警戒信息和相应的防范对策;②预警逻辑:实质是“果—因—果”分析方法的具体化,是一类典型的反馈控制方法.建立一般预警系统逻辑流程为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五个步骤.本文提取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逻辑,根据现状调研内容,参考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系统的建立模式[9],通过调研警情,寻找警源,分析选择能够灵敏准确影响警情变化的要素并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考虑专家意见和居民意见确定警兆指标(警限与警区),然后对警度做出判定,最后提出应对不同警情的各种措施,以此形成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系统框架.

外部空间的警情、警源调研

课题组在对四川李庄和迤沙拉村,贵州赤水大同古镇,云南扎实村,重庆中山镇、石蟆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开发强度、文化背景等,并综合调研数据的丰富性,选择李庄镇外部空间作为构建预警系统的案例.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南岸边,地理区位较好,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内有省级保护单位2处,市级保护单位2处,清代为主的历史街巷11条,有着丰富的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外部空间预警要素丰富,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而且2005年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李庄古镇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了古镇的保护措施.在已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保护预警系统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李庄古镇是部级历史文化村镇,使其拥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能够执行预警系统中得监测反馈功能.外部空间是历史文化村镇组成的一部分.外部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建成空间两个层面.所谓自然空间,在历史文化村镇里主要指的是村镇周边的自然山水格局、村落意向景观等;而所谓建成空间,主要是指村镇中广场、街道、水系以及村落边缘等.通过表1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把警情范围定在空间格局、构成要素和空间容量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影响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整体保存度的变化因素.综上,课题组认为李庄古镇外部空间的破坏警源主要为: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保护改造中新旧建筑的拆除及建造;古镇居民外迁和老龄化现象不断增加;古镇居民与政府人员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古镇部分景点因资金问题维护困难;旅游人群对保护对象的破坏等.

警兆分析研究

警兆是警情爆发的一种先导现象,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本系统中,分析警兆的关键首先是提炼影响警情变化的要素,建立要素的指标体系,确定警限,确定警兆的变化范围,最后根据预警对象的现状划分警级.本研究借用国际上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预警管理模式,并参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将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警度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和重警四个等级.依据对李庄古镇外部空间现状警情和警源的分析,综合其特殊性,保护与发展并举,结合课题之前对保护预警要素的研究[2],并考虑要素数据来源的限制,确定预警要素体系,如下:课题组根据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表格,分为统计分析表格和问卷调查表格.统计分析表格用于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要素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表格主要用于对居民、游客(包括当地的管理者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专家、学者,内容是了解被调查对象对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和发展的态度,保护预警指标相对重要性和有关警限数值.课题组首先对指标具体数据统计,运用系统化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李庄镇定量要素的警限与警级(表3),然后对专家和政府人员进行问卷咨询,得出定性要素的警限与警级。

建立评价模型,预报警度

警度的预报是根据多个警兆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综合预警指数和警级标准,对警情进行判断,并预报警情的程度.课题组将网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合并,建立了F-ANP模型,然后通过专家问卷确定了评判矩阵,使用三角模糊数学对权重矩阵进行处理和计算,确定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对预警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李庄镇外部空间警度为轻警.

排除警患

从预警的结果看,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情况一般,没有出现严重的警情,这与李庄镇在2005年进行了保护规划并进行了抢救性整治有关.杂乱的街巷得到整理,大量的危旧房屋得到抢修,一些严重影响古镇整体风貌的新建建筑进行了整改,使得李庄镇外部空间要素的破坏基本得到控制,其保护方法趋于合理;李庄镇保护规划划定了不同级别的保护范围,旧镇保护与新镇发展并行不悖,交通系统、道路系统得到梳理,土地使用规划制定执行,绿地绿化得到整治,李庄镇外部空间格局基本趋于稳定;李庄镇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加之当地经济发展较好,使得李庄镇外部空间容量远未达到其极限,旅游过饱和带来的环境质量恶化、过度商业化等负面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综上所知,李庄镇外部空间保护形势较为理想,与本文所构建预警系统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研究关于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反映出李庄镇外部空间在保护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在保证保护规划合理执行、人均收入普遍增长、旅游开发适度、古镇保护与维修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外部空间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李庄镇的保护整修短促,虽然古镇中较为严重和急迫的风貌破坏现象得到杜绝,而深入开展扩大整修却缺乏人力物力,以至于李庄镇外部空间中仍然保留和出现了一部分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因素.例如新镇与古镇交界处新建项目导致村镇外部边沿空间传统风貌遭到破坏;通信塔、电杆、水塔等构筑物出现在古镇历史街巷中,对古镇整体空间形象造成严重破坏;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对历史街巷界面质感的侵蚀;一些保护修复技术的不当,造成非物质文化信息遗失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李庄的保护工作,以后还将持续地对外部空间环境产生着负面作用,这就需要:坚定执行李庄镇的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古镇的旅游规模;协调发展,保证当地居民收入;建立由政府主导、居民协助的动态监测系统.#p#分页标题#e#

结语

预警系统范文第3篇

鉴于市场动荡的本质,金融海啸早期预警系统也许很难构建,但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一套系统。几乎没有人预见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欧元区违约风险和当前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指责之声纷纷指向政客、银行和超国家机构,但错判债务人(包括政府)偿还能力的评级机构和分析师却轻易逃脱了惩罚。

理论上,信用评级是基于过往违约的统计模型做出的,但在实践中,国家违约的情况十分罕见,因此评级常常是基于主观判断。评级机构的分析师追踪他们所负责国家的发展趋势,必要时前往相应的国家实地观察其现状。这一过程意味着评级往往是滞后的,降级总是来得太晚,而一国的评级何时被调整,往往取决于分析师何时到访该国,而不是该国的基本面何时改变。

但评级的影响甚大。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信用评级决定了他们投资于何处、投资多少。评级影响银行的放贷意愿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借贷成本,它们影响着企业以怎样的条件和谁做生意。

由于评级机构的这些问题,投资者和监管者认识到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投资者试图寻找好的替代品,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对利差和信用违约互换等风险的评估通常迅速引起反响,但由于它们仅仅反映了市场对风险的理解,因此,并非揭示隐藏风险和避免危机的系统性机制。

事实上,最近市场波动性猛然上升,表明上述评估在探知危机早期预警信号方面,与评级机构一样糟糕。

与此同时,监管者现在开始要求银行开发自身的内部评级程序。问题在于,只有极少数机构拥有独力完成这项任务的工具和知识。

全面评估一国的宏观投资风险,需要系统性地研究国民账户的存量和流量,以捕捉所有危险信号,包括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中的风险以及更广泛的风险问题。我们在最近的危机中看到,危机发生时,私人冒险行为和债务会社会化。因此,即使危机前公共赤字和债务水平很低,也可能在危机爆发后急剧升高。财政状况看上去十分可靠的政府,可能一夜之间变得资不抵债。

中国是很好的例子。中国住宅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严重过度负债。中国有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足以救助它们,但当局将因此面临一个选择:进行改革,还是再次依靠杠杆刺激经济。即使中国继续选择后者,也无法实现增长的目标,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日益脆弱。

巴西去年就应该被下调至投资级以下,因为巴西经济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总体债务负担日益增加,商业环境不佳且不断恶化。该国能源巨头――巴西石油公司的腐败丑闻最终导致评级机构重新评估巴西,但这一动作来得太迟,并且评级下调的幅度不足以反映真正的风险。

在欧元区,影子评级在2010年前便给希腊和其他国亮起了红灯。近年来,爱尔兰和西班牙进行了财政整合和改革,也许应该获得升级。但希腊仍毫无起色,即使采取重大改革以刺激增长潜力,希腊仍将无力偿还债务,需要大规模债务纾困。

以数据为基础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全球不利因素改变所隐含的风险。从这个角度讲,它提供了当今世界现在所需要的一种方法,使人们不再需要依靠评级机构那种临时性且变化缓慢的方法,也无需依靠市场上嘈杂易变的信号。

预警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预警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危机;内部控制;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因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恶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各种异兆并迅速采取措施,以达到防范风险或是将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目的。

一、财务预警系统及其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能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情况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通过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从财务预警系统概念的表述,我们可以概括并阐发其以下主要功能:一是监测功能。监测是指跟踪企业的生产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比较,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并进行考核,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在发现危及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时,可以提出警告,让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减少财务损失;二是诊断功能。它是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的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原因所在;三是治疗功能。通过监测、诊断,判断出企业存在的弊端,找出病根后,“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运营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四是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

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

二、财务预警系统模式及其指标体系特征

1、财务预警系统模式。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从目前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国内的财务预警系统建立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单一模式。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其比率如下: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2)综合模式。综合模式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为运营资金/资产总额;X2为销售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为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其实,无论单一模式还是综合模式,关键要能适应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发挥出财务预警的功能;不能单纯去追求简单或复杂,而忽视其适用性和恰当性。

2、财务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征。在选取财务预警指标时,要把握以下特征:一是灵敏性。即导致财务危机的因素一旦产生,就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具有较强的敏锐性;二是征兆性。一旦指标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财务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是财务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征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三是相关性。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对手应对不当或者应对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一味地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因素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陷入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四是可操作性。如果所选取的指标没有办法操作或量化,就不能发挥指标体系应有的预警功能。

三、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策略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财务预警系统不能是一个虚设的系统,只有得到高度重视才能发挥其功效。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注重财务预警系统与各项制度的结合。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控制度应包括依法行事、权责分明、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信息披露及时等内容;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3、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构建辅助信息系统。企业是个有机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以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同时,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4、重视定量、定性方法的综合运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和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5、建立全程监控的财务预警体系。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和有效运行,依赖于事前、事中和事后这样一个全程监控的财务预警体系。事前工作包括确定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指标安全区间和风险区间、建立模型、收集资料、信息传递等;事中工作包括分析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发生预警信息、信息反馈;事后工作包括当发生潜在危机时支持配合相关方面寻找根源及时纠错、建立追踪系统跟踪预警。财务预警系统不只是可能将出现问题时才使用,而应当更注重日常的全程监控,随时考虑各种可能导致预警的原因因素,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以及时对症下药,消除隐患。

(作者单位:南阳农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小秋.现代企业财务困境预警及防范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预警系统范文第5篇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其建立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则,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管理成效最终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预警系统要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选取一系列能敏锐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且独立性高、补充性强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等学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从而让大家认识、了解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其二,统一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其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预测风险出现的情况,发出警报,亮出红黄牌,但它监测的是高等学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四,实时性原则。高等学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发出预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测度和风险的控制。本文按照这个思路来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将所有资料传递给分析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运用专门的财务预警模型,通过分析监测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其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系统应及时根据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或化解策略,对财务风险回避、转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统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信息的输入,还包括信息的输出;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

(二)分析监测系统

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对风险水平达到或超过预警线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设计一套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估高校财务风险的。

1.建立高效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根据高等学校财务活动的特点,其预警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四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绩效指标为辅,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为补充。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可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可供周转月数等指标评价高校偿债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用于分析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高校流动比率为1.5较好,小于1.5则应发出预警;但比率过高,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带息负债比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带息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越少,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用来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强。经费来源中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渠道是国家拨款,而这些拨款一般是按季度下达,所以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

(2)运营绩效能力指标。高校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说明高校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来反映运营绩效能力。具体说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时期高校收入总额/一定时期高校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强,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一般以0.5为宜。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数/生均支出数。该指标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学费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动用其他经费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衡量事业支出的结构指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上年固定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3)收益能力指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衡量高校收益能力。

(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续发展能力,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如当高校过度依赖贷款、总资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过度大规模扩张、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高校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分析检测系统对财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出的预警,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帮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转移,另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自行承接。高校对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价太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转移策略,如会同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和多家银行组合实现贷款,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等。高校对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自己有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如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节约开支,有效处理不良资产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还应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重新对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进行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的分析,并对基本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进行修正,从而将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三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的报警器,高校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的监控,对高校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高校的特点、产业政策、本单位或同类高校历史经验,增加更能反映单位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预警系统范文第6篇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财务预审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l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三、这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预警系统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业预警系统;B/S架构;数据挖掘;.NET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6401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每年到了毕业的前夕,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完成基本的学分绩点,从而不能正常地毕业。学校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地毕业,采取了“清考”等措施,但这些措施是被动的,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也增加了教学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提出了学业预警系统,但目前的学业预警系统仅仅提供了学生的成绩,而没有有效地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人工来查找和发现学分绩点过低的学生,使得这种预警系统的效率不高,达不到学校的预期目的,仍不能有效地消除“清考”现象。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以学分制下学生培养方案和学生成绩数据库为支撑,依托数据挖掘技术的有关方法和实施工具,自动搜索数据库,并根据关联规则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预测,从而更加智能的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专家系统对每个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的建议。

1.3 文章结构

第一章讨论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工作及全文结构。

第二章是系统需求分析,提出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第三章主要介绍学业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系统的框架结构等。

第四章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用到的系统软件产品的选择做了简要说明。

第五章为结束语,总结论文所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2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总体目标

学业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本系统能够自动录入学生学业信息,并根据学生已修课程给出相关课程的预测成绩,并能自动计算绩点与平均分,如发现可疑学生数据(绩点或平均分不够)可以对学生发出预警,并且向院系工作人员及辅导员发送预警信息,督促学生学习,达到使学生能够顺利里毕业的目的。

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1 技术可行性

学业预警系统所用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录入及查询信息,能够节约人力和物力,并且此技术已相当成熟,有专门的开发平台作支撑。

2.2.2 经济可行性

现今,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着长足的进步,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所以,系统所需的开发费用并不是很昂贵,然而这套系统的成功投入使用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也方便学校的管理。

2.3 系统需求

2.3.1 功能划分

录入信息:录入本院学生学业信息及专业培养方案。

学业信息查看:学院登录系统查看学生的相关学业信息及预警信息。

个人预警信息查询:学生登陆系统查看自己的预警信息。

预测成绩查询:学生登陆系统查看系统对自己的学业做出的预测。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为学生及院系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

成绩管理:后台操作人员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

2.3.2 功能描述

图12.4 性能需求

2.4.1 数据精确度

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

系统管理员具有数据修改权限,其他用户在系统开放时间过后无权进入系统。

2.4.2 时间特性

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在1~2秒内,对软磁盘和打印机的操作也应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适应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系统化、结构化、模块化,保证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适时更新升级,以满足需求变化的需要。

(1)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2)便于各种事物的安排处理。

(3)易于扩展。

3.2 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需求分析学业预警系统采用B/S结构。本系统在构架上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软件分为三个层次,表现层(Presentation)从用户收集信息,将用户信息传送给业务服务层;Web层用来响应浏览器客户发来的请求,并调用业务层组件,将业务层组件返回的结果发送给浏览器客户;数据层(Data)提供接口进行永久数据的存储。

3.3 数据库设计

根据学业预警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对应的数据表:

(1)学生信息表:存放与学生信息相关的信息数据。

(2)专业培养方案表:存放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关的信息数据。

(3)学生学业表:存放学生的详细学业信息数据。

(4)院系信息表:存放有关学生所属院系的基础信息数据。

(5)管理员信息表:存放管理员的相关信息数据。

3.4 小结

本章首先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时遵循的设计思想即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便于事务的安排、易于扩展、便于人工干预,并按照上述设计思想,在确定了学业预警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上,对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库表做了介绍。共设计了5个数据库基本表,各表之间通过外键连接。

4 系统实现

前面我们阐述了学业预警功能的需求,这里我们选取几个相关功能对管理功能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4.1 开发平台的搭建

CPU:Intel PentiumD 925

内存:DDR 400 1G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10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4.2 用户权限设计

4.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系统一要确认使用者的身份是否合法:二要判定该使用者是否有权使用或更改某一项信息资源。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在用户(user)和访问许可权限(permission)之间引入角色的(role)的概念,把用户和权限通过角色联系起来,用户被赋予某种角色,也就拥有相应的权限。

4.2.2 身份验证

本系统中用户身份信息是由以下字段组成:用户登录账号、密码,这些字段在数据库中作为一个数据表,用户每次登录时,需输入登录账号和密码,采用表单提交用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并通过数据库访问该数据表,进行身份标识与鉴别,并利用数据验证控件进行验证。

4.2.3 授权

授权是指准许或拒绝特定用户访问资源的过程。在该体系结构中,授权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模块访问安全性”和“模块功能操作安全性”,且这种两种方式都是基于用户所隶属的角色来实现的。

5 结束语

本文对学业预警系统的总体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研究,加深了对各种开发模式的了解,初步了解了实现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系统开发技术。

参考文献

[1]陈晓红.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彭东主.SQL Server 2000应用开发技术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基温.信息系统开发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预警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预警;系统

一、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预警财务危机信息为主要目的,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防范财务危机的信息。为此,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至少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财务信息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我们构建财务预警系统,不能够独立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譬如企业在分析销售成本回收困难原因时,不能够一味深究销售环节的问题,而要综合考虑采购、设计、生产、销售、行政等各个环节情况,比方说同类和同量的生产物资,本期采购成本远远低于上期采购的成本,这些财务数据说明可能在采购环节出现问题,波及到产品的质量,使得销售工作寸步难行。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将财务预警系统,视为企业整体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企业全方位发展的视角,监控各个区域的财务状况。

(二)科学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之前,是事无巨细地收集各类财务信息,其中不乏关联不大、失真失效信息,侧面要求我们所构建的财务预警系统,具备科学检测的能力,方可保证所得出的预警信号,为科学合理的结论。反之,如果财务预警系统的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不合理,必然会影响预警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行之有效地解释财务运行规律。因此,我们在开发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时,务必秉着科学性原则,合理设置财务预警监测的指标,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活动风险。

(三)动态性原则

财务预警工作,主要立足于企业运营的过去和现在,动态分析监测财务的数据,以判断尚未发生的财务风险。对此,财务预警系统的开发,要体现出动态性原则,善于根据过去和现状,把握企业的未来财务工作走向,在发现可能潜藏财务危机时,修正财务管理方案和调整财务管理方向,并在系统功能方法,因地制宜地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预警系统的先进性。

(四)及时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财务的情况,分析是否可能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者险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危机。假设预警系统不及时,无法在财务危机发生之前“拉响警报”,那么系统将形同虚设,可见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需遵循及时性原则。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方法

企业财务系统的构建,必须同时满足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及时性等基本要求,而关于系统的构建,除了要合理划分系统的内容,还要求从各个层面揭示系统构建的细节。笔者基于相关的财务管理经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方法:

(一)财务预警组织机构

财务预警组织机构,视为预警工作的基本前提,机构的设立,其原则性条件是“专人负责”,即要求预警分析的各项细节性工作,都有相应职责的工作人员执行,并不受到机构以外的其他部门干扰。以某企业为例,该系统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机构,主要负责财务预警目标的确立、财务预警方案的制定、财务预警信息的统计分析、财务风险的预测等,进而为公司提出相应的预警提示,并接受公司所反馈的财务风险防范情况。另外还有一种模式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是在企业战略管理职能组织下,其中一个组织负责预警管理,譬如财务预警和其他预警,而另外一个组织负责执行管理。这种模式的财务预警组织结构,比较适合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但前提是将细节工作落实到位。

(二)财务信息收集和传递

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由专人收集大量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内部数据后,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并贮存在资料数据库当中,数据库要进行定时更新,同时升级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库中的财务信息,保持足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功能,可概括为: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其中需要赋予专人的工作职能和系统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确定考察内容后,广泛收集、统计和分析信息,进而整理、汇编和计算,最终获取材料中隐含的企业发展趋势,以及隐藏的财务危机。某企业有意拓展海外市场,委派专人调查了多个国家的经济、军事、政治等情况,发现中东多个国家受到战火影响,尽管商业契机颇多,但潜藏诸多财务风险,譬如外汇兑现困难、银行机构瘫痪等,企业将市场的调查信息录入了财务预警系统,同时综合其他国家的市场信息作出甄选判断,做出海外市场的正确甄选。

(三)财务预警指标构建

考虑到企业财务活动辐射范围广,不仅与市场、行业的外部情况有关,而且企业内部的这种财务信息错综复杂,为此我们需要保证财务预警指标的全面,包括偿债、资产管理、资产结构、盈利、现金流量、核心能力等,都是为财务预警指标的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财务预警指标对应某种程度的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程度有大有小,因此有必要划分财务预警指标的类别:一方面是一般预警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运营效率指标、资产结构风险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另一方面是关键预警指标,属于敏感性更高的指标,可概括为营业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指标、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指标、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保障率指标、营业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指标、净收益营运指数指标、现金营运指数指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指标等。这些指标确定之后,财务预警系统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运作。

(四)日常风险监测和分析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的内容,统计和分析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预测企业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种财务风险,提前做好预防的措施。首先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数据监测,以偿债能力分析为例,正常情况下,企业现金的流动比率在1-2之间,表明企业短期内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假设企业的现金流动比率异常,表明可偿债的能力有所下降,需要提前做好偿债准备金。其次是企业经营风险监测,综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的使用效率,衡量投入产出的风险、存货积货的风险、机器设备使用效率风险、固定资产补偿不足的风险、不良资产风险等。最后是企业市场风险监测,根据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所占的份额,同类型产品的数量,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品种等,判断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风险、产品滞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广告宣传风险等。总之,企业日常风险的监测和分析,离不开财务预警系统的科学运作,系统中的判别标准、指标跟踪等,都要作为系统开发的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预警财务危机信息为主要目的,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防范财务危机的信息。企业财务系统的构建,必须同时满足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及时性等基本要求,而关于系统的构建,除了要合理划分系统的内容,还要求从各个层面揭示系统构建的细节。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开发和运作方法,但考虑到不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要紧扣工作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慧君,苏宁,陈丽荣.从财务指标的选用看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管理,2004(2):171-173.

[2]端木正.财务预警系统理论初探[J].财会研究,2004(9):37-38.

[3]薛祖云,刘金星.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8):17-18.

[4]张鸣,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架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122-125.

预警系统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系统;单变量指标;多变量指标;线性判别模型

一、财务预警系统重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开始确立。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民族企业因财务问题相继陷入生存困境。出现财务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有关。企业只有具备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持久生存并不断发展。

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

目前关于财务预警系统及应用研究还属于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财务预警系统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企业中潜在风险的系统。”

(2)“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能及时有效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所潜在的风险预先发出警示信号,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在综合考虑分析前面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意义远远不止看中它的分析系统。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还在于通过对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身发展方向、经营战略的矫正,重新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特点

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进行自我财务状况监测分析判断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对影响企业自身发展较大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进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性。企业的财务状况很难用某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衡量,需要统筹全局将整个企业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及售后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作为财务预警系统跟踪监测的范围。

(2)实时性。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是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在不断积累过程中的综合反映。

(3)预见性。即通过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持续实时性的检测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

(4)针对性。由于每个企业与其他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5)成长性。危机解除后,造成危机的原因,处理过程及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反馈与企业仍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都是宝贵经验和教训。

四、企业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以财务报表为分析的基础,再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对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组织管理进行综合评判得出预警结论。其特点是分析人员根据已往的经验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判断并对造成危机的原因进行预测分析,而不是通过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管理评分法、专家调查法等。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来完成预警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定量分析法主要有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单个或多个变量建立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变量一般为财务比率,预警模型往往采用一元或多元函数的形式。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定性分析法是根据分析人员对企业状况、行业特点、活动周期、产品普及情况以及企业社会信誉、知名度、管理结构等的了解,加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经验对企业的各种风险综合评判得出的预警结论。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只能作为一种判断。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那些经过咨询公司、协会及专业人员等相关组织,就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综合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管理层参考的方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是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财务危机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症状。流程图分析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但对专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定量分析中,财务预警分析可以划分为单变量预警分析和多变量预警分析。单变量预警模型是企业通过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判断是否发出财务预警信号的过程。多变量预警模型是把不同的财务比率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汇总构成一个多元线性函数来预测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多变量预警模型与单变量预警模型相比,预测能力更强,也更加注重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

五、结论

本文从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组织、责任、运行机制及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浅显的研究、分析和探讨。简单总结了财务预警系统的相关理论: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特点、功能、分析方法等,分析了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宋慧斌.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财务通讯.2001,(9):12-21.

预警系统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气象预警;信息技术;发展

气象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大气变化信息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联合气象学等学科知识,对突发气象状况进行预测、报警的一套系统,是气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受到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多方面的限制,我国的气象预警系统的发展十分缓慢。但是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预警系统已经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已然是刻不容缓的。

1 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是所有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最终目标。信息化技术可谓是本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新兴科技,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数不清的便利。所以说,顺应时展、紧跟科技潮流,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是客观发展的需要,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气象预警系统中,可以提高信息交流速度、减少传播过程中的错误、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科技水平。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气象预警系统仍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那么它必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另外,现代的气象预警系统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的气象资料,传统的资料整理方法根本无法满足,而信息化即可以收集到大量资料,还能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 信息化的优势

2.1准确性

过去的气象预警系统,是在人工收集、测量的气象信息的基础上,对天气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工作量大,并且容易出错。而信息化的气象预警系统,是通过自动观测仪器来采集气象数据,利用电脑软件来模拟气象发展。这种方法简单、准确,并且对于一些难以监测的特殊环境,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装置轻易测得,大大提高了气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2.2及时性

迅速、快捷是信息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容纳大量的气象数据,还能全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掌握测量、记录等方面的进展状况,第一时间掌握到有效信息。气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监控、预测突发天气状况,如果不能及时的掌控信息的变化,也就失去了预警的能力。

2.3便捷性

通过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可以实现对气象调查的远程控制和远程监控。通过自动观测仪器,将现场收集到数据信息上传到计算机,技术人员利用电脑软解,结合专业知识,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这就实现了气象预警的远程办公,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便捷性,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3 如何发展信息化

3.1先进的技术

在对气象预警系统的不断探索中,我们深刻的意识到,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气象信息服务就不会有持续、高速的发展。发展信息化,技术水平就是重中之重。但是,科技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想要拥有高水平的预警系统,就要增加对于技术开发的投资建设,鼓励自主创新;加强交流学习,对于先进技术要虚心求教,学习他人,提高自我。只有不断的学习、发展,才能逐步提高气象预警系统的科技水平,早日完成信息化建设。

3.2有效的管理

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少不了严格、有效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促使气象预警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部门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及时汇总,使各项工作组合为一个整体。这样做,可以加快信息间的交流,防止因消息闭塞而浪费时间或者产生错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气象预警系统发展的更快、更好。

3.3高素质的人才

由于气象预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高素质人才一直是供不应求。气象部门应该同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团队,对于发展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高校联合,可以培育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会更加突出。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将为推进气象服务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重大帮助。现阶段,气象预警系统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才能让气象服务工作跨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谷伟,王帅,曹谷雨,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9):87-89.

[2]齐军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平台[J],陕西气象,2011,07(5):41-42.

上一篇:房屋防水施工范文 下一篇:房屋装修设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