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8:51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海事执法 水上交通安全

海事执法对水上交通安全的作用就是提高水上交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和减少人为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稳定和趋好。海事执法更注重的是社会功能,现今人们对社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特别是对生命的安全需求,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下面讨论一下如何做好基层海事执法工作。做好基层海事执法工作,需建立一整套科学、透明的行政管理机制,使海事执法工作适应时代进步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监督和自我监督的需要,全面树立崭新的地方海事新形象。

首先,应解决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努力实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加强海事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进行方针政策和海事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管理水平,提高海事执法水平和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改善海事执法人员的文化、年龄、专业结构。抓行风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遇事多为经营者着想,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办事高效的执法队伍。建立执法监督责任和行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杜绝水上"三乱"。及时、准确、全面地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行政,确实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各项管理职能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一线的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多途径、多形式的扩大海事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全面展示海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其次,推行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和掌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律,实行水运企业安管自律,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水上交通事故的致因来讲,水上交通事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一类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称为责任事故。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根据国内每年事故统计,水上交通事故,特别是内河交通事故,95%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或与人为因素有关,而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占不到5%,就是说,水上交通事故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或是人为因素参与造成的。而海事执法的重点正是针对人为因素通过不同的手段开展的行政执法。船员大多是放下锄头,走上船头的农民,文化素质低,水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操纵技能不娴熟,实践经验不足,虽然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是思想意识没能得到根本转变,船舶操纵技术也没有达到得心应手,水上交通事故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除,遇有突发事件不能有效处理。由于利益的驱动,知识的困乏,安全意识的薄弱,大多船员只把安全挂在嘴上,而不是落实在行动中。挣钱和风险划等号,存有侥幸心理。鉴于此,需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严把市场准入,强化源头管理。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控制运力增长,遏制无序竞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运力、经营结构,规范经营环境,完善水路运输企业的行业管理工作。同时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水运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矛盾纠纷。

第三,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行业监管、政府负责、企业管理、群众监督的作用。2002年颁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就把县、乡政府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以法的形式加以规定,从结果上看不仅提高了政府参与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海事管理的压力,管理成效显著。条例对各单位所负的安全责任、权力职责、管辖区域进行了制定和划分。基层海事开展水上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和开展打击内河水上非法运输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挖掘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及时、细致、密集的水上安全检查,查堵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与不足,及时发现及纠正事故苗头,做到防患于未然。海事处罚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个事故、九个违法"说明水上交通事故大多是违反水上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可见制止水上交通违法,减少违法,就能有效地控制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是有效扼制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水上交通遇险应急机制,实现水上遇险救助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近年来地方各级海事组织不断加强水上救助力度,水上搜救也已经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突发事故预警报告机制和应急网络,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水上遇险救助措施,引导支持民间船舶及人员建立义务水上遇险救援机制,帮助水路运输企业组建"水上遇险义务救助队",建立了救助预案和管理制度,实行营运船舶、在航船员每日轮流值班制度,实现水上遇险区片联动,提高遇险救助效率,初步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第五,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和文明服务意识。因为法律、法规、规章,除从业人员的严格自觉遵守外,还要海事机构强制推行和监督执行,就是从业人员自觉遵守也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海事机构的推行和执行。海事执法管理跟不上,船员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安全也就无从谈起。船员安全意识是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船员技术素质是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和通航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船员管理是整个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源头所在,只有科学、规范、及时的举办各种类型、层次的船员培训,方可提升船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做到警钟常鸣,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求船员经营中文明服务,禁说脏话和有碍精神文明的行为,着装整洁,严禁酒后驶船。对乘客热情接待、态度和蔼、扶老携幼,建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水运环境。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2

在航行途中,河源海事局局长王伟平介绍了新丰江水水库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情况,汇报了海事部门采取加大防治船舶污染投入、建立防污联动机制、强化船舶现场监管、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等措施,扎实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充分肯定海事部门为保护新丰江水库的生态环境及水质所做出的努力,并指出,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第一大水库,供应珠三角及港澳地区4000多万人生活饮用水,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河源海事局和河源市相关部门要继续保护好库区生态环境,加强执法监管,完善环保措施,让更多人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当海巡船航行到水库中间时,看到新丰江水清澈见底,当场打了一桶水上来抽查水质,欣然举杯,一饮而尽。

王伟平表示,海事部门一定按照省委领导的要求,继续全面履职,优质服务,做好各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珠海市委书记李嘉、珠海海事局领导的陪同下,乘坐“海巡151”视察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工地。

航行过程中,在“海巡151”的客舱里详细听取了大桥建设工作汇报,珠海海事局局长黄斯深向介绍了珠江口水域的复杂情况和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江口水域的影响,汇报了海事部门在大桥建设中全面履职、取得了大桥开工建设至今“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成果。肯定了大桥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海事部门的监管服务工作。

在登离船时,不忘向护卫安全的海事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致意。

8月29日至9月1日,中国海事局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集体办公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和航运公司的二十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集体办公会是劳工公约达到生效条件后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充分完善履约文件体系,为下一步推动全面履约,部署海事管理机构、航运公司、船员服务机构等不同履约主体的履约工作奠定了文件基础。

8月26日,由广东海事局主办的“百问大家谈”海事普法活动在湛江市拉开帷幕。该活动以“船舶安检滞留是否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为主题。

连日来,广东惠州海事局“重拳出击”整治砂石运输、采砂施工船舶,清理非法采砂作业船舶。截至29日,该局检查砂船142艘,查处其中严重超载或证书不全的船舶14艘,查获一艘无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等证照不全的砂石自抽自卸型船舶,有力地打击了砂船违法违章行为,保障对港供水安全。

8月10日下午,广东海事局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广州签署了“关于加强出入境监管提高执法效率”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拓展双方执法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口岸查验效率和工作水平,从而共同提升口岸监管合力、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8月3日,港珠澳大桥建设防台评估会在广东海事局举行。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出席会议并就下一步大桥建设施工水域防台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8月2日,“2012年‘爱我珠江’亲水节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山大学北门广场至星海音乐厅之间的珠江河段举行,广州海事部门出动执法船艇8艘,执法人员52人,在广州大桥、海印大桥、猎德大桥、江湾大桥设置两层警戒线,对横渡水域封航8小时,确保了六市2000人横渡珠江活动的圆满成功。

8月16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安全监管领导小组2012年第二次会议在珠海召开。会议总结了今年二季度以来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有关于水上安全交通工作的情况,对下一阶段港珠澳大桥建设海事监管服务工作进行了部署。

7月14~15日,广州海事局和从化市交通局执法人员在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开展整治自用船非法搭客“打非治违”联合执法行动。

7月11日,广州内港新造办事处协助“中国海监66”轮顺利脱浅。

7月7日,为加快海船船员信息采集,珠海海事局首次在周末预约高速客轮公司和海通船务公司船员进行信息采集。这一举措既加快了船员信息采集任务,又不影响船舶公司生产,同时又方便船舶公司和船员,受到船舶公司和船员的高度赞扬。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3

上午好!在年终岁末把大家召集起来,利用二天半时间,先后召开了海事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和2020年工作务虚会,昨天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对今年以来的工作和形势进行了评估分析,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也就党建工作作了交流,大家还集思广益、共同务虚商讨了来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思路打算。刚才几位局领导结合分管工作也谈了意见,我都赞成。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今年以来工作的基本评价

延续去年“一字述一年”的做法,今年我想用一个“进”字来概述我们的2019。“进”就是稳中有进、进中有忧!

今年的“进”体现了:海上运输忙、事故险情降、安全形势稳、事业发展好的基本特点。1-11月份,船舶进出港89.5万艘次,同比增长23.9%;

旅客到达发送量3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1.1%;

货物到达发送量12.6亿吨,同比14.9%(其中外贸货物7.1亿吨、集装箱2182万teu、油类货物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5%、15.6%、7.3%)。在我省沿海船流、客流、货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到目前为止,我局辖区共上报险情73起,同比下降29.1%(占全国4.4%,列第11位、较去年下降4位);

中国籍运输船舶等级以上事故指标同比“四降”(事故4.5件,同比减少9.5件;

死亡失踪6人,同比减少10人;

沉船1艘,同比减少1艘;

直接经济损失1295万,同比减少1349万元);

特别是未发生重特大群死群伤和特大船舶污染事故,海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从事业发展来看,全局上下围绕高质量发展,以“三化”建设为主线,强党建、保安全、优服务成效明显,各项改革发展工作进展良好。主要有: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真”和“实”开展主题教育,积极配合部党组巡视工作。二是“平安海区”三年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牵牢“牛鼻子”工作抓得更加认真细致,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有力有效,“五制五关”“六问六控”“七严七防”落实得更加自觉主动。三是“船舶碧海蓝天”行动及时启动。推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实施危防监督检查8104艘次。四是“优服务”举措扎实有效。助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持续优化海事口岸营商环境,办理海事政务21.5万件,网上办理率达到91%,“最多跑一次”办理率达到81%。维护船员整体权益,积极回应船员咨询、投诉5万余件。创新船员管理,助力精准扶贫。vts监控服务船舶115.5万艘次,避免险情426起;

共组织搜救行动73次,成功救助879人。五是海上交通安全地方立法取得新突破。《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获省人大审议通过,威海市出台《威海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六是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董家口海事局、烟台八角海事处挂牌成立,公务员职级套转及晋升工作平稳推进。“人才强局”不断取得新突破,4名同志被部党组提升为局级干部,10名同志进入二级巡视员、督办考察,王海宇同志赴海南三沙挂职常委副市长。七是风清气正局面持续巩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五个方面”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为基层减负,文件、会议、活动同比分别下降11.4%、36%和22.6%;

“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6.6%。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好,王伟同志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英起波同志荣获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局共荣获集体和个人表彰110多次。内外两个满意率均稳中有升(分别增长0.9和0.2个百分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进中有忧”。特别需要引起大家高度警醒的是,今年相继发生了载有610人的“渤海玛珠”轮和载运1850吨液化气的“五号汽船”这两起大型客船和危险品船重大险情,这充分说明,我们辖区重特大事故的隐忧依然存在,这是我们最大的隐忧。而且我局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站位不够高、监管不到位、服务不周到、作风不扎实、发展不均衡”五大突出问题。从大家的发言和分析中可以看到,还存在很多难题、短板和隐患,局办从大家的汇报当中梳理出的问题清单一共有89项,其中机关部门48项,局属单位41项。诸如:航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依然不到位,滨海旅游“小散乱”现象依然突出,重大船舶溢油污染处置能力依然不足,海上休闲娱乐等新业态带来的安全挑战越来越严峻,内河砂石船事故、涉渔险情依然多发,第四批船舶实施nsm规则工作难度大、推进慢,执法不规范、不严格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政务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群众期盼还有明显差距,船员管理任务艰巨,非法“黑中介”扰乱船员市场秩序问题严重,财政资金持续压减呈现常态化,过“紧日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重点项目攻坚克难不够、推进不力,会议多、文件多、活动多问题有缓解但力度仍需加大,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着“七不”现象,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不够耐心细致。

同时,我们还要清晰地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部署,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交通强国建设纲》明确了“1234593”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山东省正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并被确定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是山东海事的责任和使命,这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山东海事治理现代化。

当前,以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5g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全面实现从“互联”到“智联”的飞跃,正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共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给未来海上安全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我们海事信息化发展滞后,亟需我们加强学习、高度关注并迎头赶上。

二、关于今后工作的基本思路

今年是山东海事局挂牌成立20周年(1999年12月28日)。20年来,我们经历了“一省一监”和“离事归政”等重大改革,实现了从分散到统一、从传统到现代、从“事业编”到“公务员”的跨越式发展。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山东海事工作的总遵循。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交通强国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把“强监管”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把“强服务”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体现,把“强自身”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奋力在交通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贯彻落实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坚持“123456”总体思路,接续努力、久久为功。“1”即: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山东海事。“2”即: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海事建设。“3”即: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维护公平正义。“4”即:打造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队伍。“5”即:构建科学监管、公共服务、依法行政、装备设施和政治保障“五个体系”。“6”即实施智能监管、客运本质安全、船舶碧海蓝天、政务服务、111人才提升和“心随舟行”文化六个重点工程。

(二)谋划好2020年工作。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化”建设为主线,以水上安全监管为中心,大力实施“两个率先”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强党建、保安全、优服务,努力在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走在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构建科学监管体系。推进海上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深化规律性研究及成果运用,强化海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继续实施船员素质提升工程。推进船舶碧海蓝天行动,强化船舶防污减排。二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服务中国(山东)自贸区建设,全力助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落实好“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强化口岸协同,服务航运便利运输。三是构建依法行政体系。强化法治基础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新兴行业的海事地方立法,解决执法难点、堵点问题。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建立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海事管理体制。优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执法人员合法权益维护机制。四是构建装备设施体系。编制海事“十四五”发展建设规划,抓好“十三五”收官,提升装备支撑能力。融合有线、无线通信手段,建设海事通信高速公路网,提升智慧海事软实力。以“智慧交管”为抓手,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应用,提高海事科学监管能力。五是构建政治保障体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总结推广纪检派驻制。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专业能力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和青年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三)关于当前具体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七严七防”,做好寒潮大风预警预防和春运保障工作。二是要统筹安排好年底综合检查考核,确保今年工作收好尾、明年起好步。三是注意关心困难职工,做好对基层一线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工作。同时,要注意做好节日廉洁自律。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4

“十一五”期间,南京海事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江苏海事局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辖区安全监管实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出经验、建强局、当领头羊”的要求,凝心聚力强素质,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南京水上搜救与海事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局综合实力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南京海事局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上级部署,“十二五”时期,南京海事局将以建设“现代化、法治化、人文化、国际化”海事强局的新战略为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创新型”海事建设,局党委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分析内外形势,研究拟定发展思路,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抓好重点工作推进。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1、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快建设,交通水运行业发展对海事安全保障能力的新要求

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五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交通运输体系”,部党组的精神要求明确,时间节点紧迫。一方面,包括水运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另一方面,“安全”已经摆在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程中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交通水运行业发展势必会对海事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海事监管工作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这是海事发展难得的机遇。

2、南京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的“五大战略”正抓紧实施,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对海事依法行政能力的新期待

“十二五”时期,南京将“继续围绕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争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重点打造泛长三角门户城市、枢纽城市和创新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已拟定“创新驱动、富民优先、城乡一体、绿色发展、城市国际化”的“五大战略”。以--12.5米深水航道为标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举办2014年青奥会是南京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机遇,将有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并进。南京海事局必须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实现执法为民宗旨,彰显南京海事的作用和地位。

3、“四型海事”建设和“四化强局”战略正有序推进,上级机关和干部职工对海事事业发展的新愿景

2011年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五年,要以建设‘四型海事’为主线,不断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海事科学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同时,江苏海事局“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和2011年工作会议对建设“现代化、法治化、人文化、国际化”海事强局战略进行了部署。未来五年,与交通水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海事机构核编工作相同步,南京海事局的机构机制将进一步理顺,科技信息化及溢油防控设施等关键性装备逐步解决,各级各类人才持续引进。美好愿景远景鼓舞人心,发展使命催人奋进,要站在南京海事科学发展大局的高度,着眼长远,谋划全局,按照新的管理序列要求,统筹推进人事管理、财务预算、装备建设、党群工作等各项任务,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文明和谐的内部氛围,提高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

南京海事局能否把握好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十二五”新发展,关键是两点,一是要继续奋进拼搏,把有利的环境用好,把政策用足;二是要敢于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突破发展“瓶颈”,及时把短板和差距补上,避免被动,掌握主动。

“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南京海事局“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建设“四化”海事强局之路,持续推进“科技兴局”战略和“人才强局”战略,持续推进机构机制完善,持续提升南京海事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实现“管理规范、环境和谐、监管有效、服务优质”的管理目标,稳步迈向发达国家海事管理水平。

1、推进海事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

着力打造智能航区,不断优化通航环境,全面加强事故预防预控,持续强化船舶安全监管,有效实施航运公司和船员管理,健全防治船舶污染工作机制,严格履行防治船舶污染监管职责,全面提高履约能力,有效实施港口国和船旗国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口岸监管工作,服务重大水工工程建设,服务区域水运经济转型升级,基本形成覆盖船公司、船舶、船员的安全管理链,基本实现“心中有数、管理有方、应对有策、监管有力、服务有效”的监管服务目标,保持辖区安全形势稳定。

强化搜救应急反应能力。要由侧重增强巡航效能向一体化提升巡航搜救能力转变,由侧重事故应急向事故应急与预防并重转变。要继续争取上级机关和地方政府支持,持续更新巡航救助船艇,提高船艇航速,改善船艇结构,突出增强海巡艇现场处置能力。要在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职能,推进辖区水上搜救法规体系完善,建立健全水上搜寻救助指挥协调机制、联动联防机制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落实水上搜救经费及装备建设列入地方政府本级财政预算及社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大搜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同时推进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水上搜寻救助志愿者队伍,基本适应“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总要求。

2、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大力保障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安全、畅通、便捷、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服务-12.5米深水航道上延,重点在船舶定线制、航路规划、水上服务区和锚地设置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要以“阳光海事”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公共信息渠道,积极推动VTS、GIS、AIS等系统应用,全面、系统地规划辖区通航环境,设施,警、标识及监管重点、难点等。加大对辖区水文、气象、船流、锚地、停泊区、过驳区、水上水下碍航物等涉水信息资料的采集、分析,并定期公示。服务验船、保险、船舶、货物、船员培训机构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内的水运现代服务产业链。

要全力服务2014年南京青奥会,重点在水上安保、水源保护、长江观光游览以及其它水上大型活动维护等方面开展工作。要继续支持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服务南京航运业和船舶修造业发展,支持有实力的航运公司大力发展远洋船队,服务南京外向型经济,要主动帮助船厂办理岸线水域使用许可,加强安全环保法规宣贯,支持南京船舶修造业规范发展,做大做强。要着重抓好船舶口岸通关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对外开放码头管理,进一步推动南京电子口岸建设,加强船舶通关服务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口岸货物通过能力。

3、扎实推进科技兴局战略

要以网格化监管带动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工作促进网格化监管,着力提升设施装备科技信息化水平,由侧重单项装备建设向更加注重提升装备整体信息化整合、集成能力转变。要以关键信息系统建设、配置为突破口,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智能化、信息应用普及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建设框架,大幅提升海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基本实现海事管理智能化,基本实现南京海事由“数字海事”向“智慧海事”转变。

4、扎实推进人才强局战略

要按照“以人为本、以用为先、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人才强局战略,全面实施“十二五”专业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提高人员引进的针对性、人员培养的适用性和人员使用的合理性。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要求,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要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重点加强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培养考核制度,完善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要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激发创造性,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基本建成一支“政治过硬、执法为民、献身使命、奉献进取”的干部职工队伍。

5、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要按照“离事归政”总要求,完善机构设置,适度升格和调整派出机构、优化内设机构,增设办事站点,落实职能配置,落实人员编制。要优化纵向分级和横向分类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海事执法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现场监管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合理配置、集约使用动静态执法资源。进一步理顺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之间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内设机构的业务管理、派出机构的现场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

加强半军事化管理和作风建设。要以半军事化管理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履职能力,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建立完善内部制度,统筹安排好体系运行、政务督察、财务管理、内部安全等各项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度,努力构建“依法管理、规范运行、权责明确、有效内控”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部管理模式从体系化到体系化和信息化管理有机融合的转变,把信息化管理和体系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实现内部管理的扁平化、数字化和精细化。

6、扎实推进海事文化建设

要持续培育清廉、文明、正派之风,崇尚博爱、和谐、创业精神。巩固多元化的文明创建格局,深化文明平安航区创建、行业创建、区域共建、城乡共建内涵。继续培养一批新时期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优秀集体和青年岗位能手,继续创建一批海事文化建设品牌,海事文化的内部感召力、外部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海事政务相对人满意率、政风社会满意度继续逐年提高。

7、强化党的政治保障能力建设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加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指南,完善党委议事工作机制,落实党委议事制度,提高班子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切实提高中层干部素质,着力培养有韧劲、有激情、有思路、有成绩的中层干部队伍。强化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扎实推进支部均衡发展,形成支部建设新的亮点和品牌。建立科学的党建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群团组织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继续发挥参谋纽带作用。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难点,继续创新教育、防控和惩治举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责任意识。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南京海事局党的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南京海事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初始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南京海事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新科学监管理念,加快推进高效可靠的水上动态监管体系

要基于交通工程学理论和科技信息技术,对辖区通航环境,设施,警、标识,监管重难点等进行系统规划,进一步优化船舶通航环境。要全面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巡航与监管新模式,初步实现辖区动态监管“可视、可控、可溯”的目标,彻底改变过去水上监管被动、孤立、粗放、应付的局面,为尽早建成辖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监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单元网格管理,配套理顺海事管理模式,要对不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流程实施“再造”,完善动态监管体系,实现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责任明确化,实现“四个一切”目标。要抓紧建立动态执法效能评估机制,依托GIS、COPA、“海事通”等技术平台,尽快实现对全局动态业务工作流程、完成情况和工作绩效的有效评价。二是进一步强化动态执法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抓好动态执法核心力量建设,加快由传统交管模式向数字化集控中心模式转变。要突出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动态监控,进一步把握水上交通规律,通过巡航评估、事故分析,找准工作重点,提高预防预控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巡航监控效率。要全面规范水上巡航和陆域巡查工作,充分发挥VTS、CCTV和GIS作用,从空中对全辖区监控。要不断完善指挥中心、执法支队、海事处巡航联动机制,形成动态执法合力,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四是进一步强化应急反应能力。推行落实《南京市水上搜救“十二五”规划》,牵头推进市水上搜救中心工作机制、应急预案和处置指南进一步完善。

2、科技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包括“创新型海事”在内的“四型海事”建设正抓紧实施,南京市正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不管是从系统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看,南京海事局都必须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首位意识,不断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意识。一是强化课题科研。要进一步加强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新理念、新科技、新装备的研究,推动破解长期制约发展的重难点问题。要基于大安全平台下海事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进一步研究如何借用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外力,充分履行海事职能,树立海事管理权威。二是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要结合网格化动态监管体系运行,进一步做好科技信息化工作,稳步提高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制定包括“海事通”设备在内的信息化装备使用指南、操作规程和管理标准,配好、管好、用好新设备,切实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

3、积极探索海事监管业务新举措

一是强化航运公司管理。要建立对航运公司访问、约谈、检查机制,切实掌握辖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信息。要加强审核员管理。坚持完善航运公司日常监管机制,实现对航运公司监管的“三结合”,即公司监管与船舶监管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体系审核及定期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提供服务相结合。二是强化行政许可和报备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海事行政许可和报备管理上的内控机制,要进一步建立许可审批环节与现场核查环节之间的内部信息流转机制,突出抓好各类水上施工作业和危化品作业审批后的现场核查信息反馈。要进一步抓好辖区各类浮动设施的清查,并定期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浮动设施安全动态信息。三是强化危防管理。要加强危防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码头单位增强自身应急反应能力,推动内贸船AIS安装使用。要加强危化品码头和船舶安全检查和监控,加强船舶洗舱水、压载水和油污水等废弃物、排放物的全程监管,跟踪流向。四是强化船员管理。继续修改和完善船员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制度。加强对船员服务机构和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培训设施、设备符合性的日常监管。五是强化船舶安全检查。要建立和实施船舶安全检查后评估制度,加强安检技能培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六是强化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新颁法规和国际公约的学习研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进一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严格规范行政处罚工作,保持对严重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4、拓展海事公共服务新思路

一是积极做好青奥会水上安保前期准备。要主动向市政府和南京青奥会组委会请示汇报,阐述水上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尽早将水上安保工作正式纳入青奥会安保工作总盘子。要加强船艇和信息化监控设备配置,以适应青奥会水上安保工作需求。二是积极开展重点工程维护工作。要密切跟踪南京市的发展规划实施进程,提前介入各项重点工程水上安全维护,履行海事职能,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三是积极做好口岸开放工作。要加强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推动地方政府牵头与各口岸查验单位协商口岸开放问题,切实维护海事事权。

5、实现设施装备建设新突破

一是持续推进业务用房建设。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和资金,大力推进南京海事局暨市水上搜救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此外,要做好南京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六合海事处筹备组业务用房建设,要尽快启动江宁海事处筹备组业务用房建设。要认真研究推动栖霞海事处、梅山海事处搬迁、改扩建工作,争取有所突破。二是推进船艇建设。要完成1艘30米级钢质海巡艇建造。积极推进60米级双体海巡艇和1艘45米级多功能船的建造工作。

6、完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以全面实施《南京海事局“十二五”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为着力点,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适应现代化海事管理工作需要。要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全员定期轮训制度和定向培养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与工作岗位完全对接,与兄弟单位全面对比的人才评价评估机制。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引导中层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轮岗锻炼、选送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三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好各类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工作。要制定专项保障经费预算,落实相关待遇,为培养对象营造良好学习成才环境。四是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在青年干部职工内部大力弘扬“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同时积极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促成才,帮助青年实现自我价值,为南京海事科学发展持续补充新鲜血液。

7、内部科学管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要在动态执法效能评估机制运行取得经验后,着力推进、全面覆盖我局内外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最终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强化制度管理。要培育规则意识,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化体系运行。要不断更新完善体系文件,加大体系培训力度,开展体系内部审核。要继续深入推行体系网上运行,全面实现体系运行的办公自动化。四是完善装备和信息化设备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局特点的装备与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护工作制度和机制,要成立装备与信息化设施维保组。五是优化财务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落实到位,确保各项规费足额征收、解缴到位,确保基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基建资金安全。六是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持续推进半军事化管理,继续组织实施集中军事训练,进一步培养干部职工队伍“令行禁止”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8、党群保障能力有新提升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5

(一)将渡运安全工作作为全市大交通工作的一部分统筹兼顾进行部署

亳州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渡口保留、设置或者撤销纳入本地交通规划,以亳州市渡口逐步减少而又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或工作为原则,一是在实施道路和桥梁建设时,根据财力等情况,在当地配套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坚决实施渡改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渡运安全问题。二是在当地配套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渡口码头硬件建设和加大渡船更新力度,千方百计保证渡口、渡船质量符合渡运安全条件要求。三是渡口附近有过河桥梁(渡口至桥梁直线距离1000米以内)的,且过渡人员比较少(20人次/天)和当地适任渡工不想继续摆渡而当地乡(镇)政府、行政村不能保障渡运安全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与当地乡(镇)政府协调,在当地乡(镇)政府支持下报请县(区)政府给予撤销。这项工作,蒙城县在2011年度撤销了7道渡口,占全县渡口的35%;另一方面,县交通运输局与当地社保部门和乡镇政府等及时研究了切实可行的撤销渡口对策,妥善解决了渡工的生活等后顾之忧,对渡工和渡口附近的干部群众工作做的比较到位,撤销了的这些渡口,当地没有发生任何不安稳事件或者事件。

(二)保证渡运从业人员切实履行职责

建立两支能够保障渡运安全的一线渡运安全队伍:一是想方设法保证渡工适任,坚决杜绝非法渡工操作渡船;二是“乡管员”要认真负责地正确履行好渡运安全监管职责,监督渡口经营人切实落实渡口安全第一责任人等各项渡运安全责任制。

(三)将科技适用到渡运安全工作上

近年,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地方海事局达成拿钱“买”渡运平安的共识,投资一部分资金购买先进的安全生产监控设施和建立全市渡运安全信息平台,用于全市渡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海事管理机构安全监督员在机关监控中心时刻远程监督全市渡运安全状态,能及时发现和提醒排除渡运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渡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探索实践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渡运安全管理工作

自2002年以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渡运安全工作,每年初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市渡运安全工作会议。全市渡运安全工作会议,各县(区)分管县(区)长和交通运输局局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海事处长和分管处长,一些有渡口的乡镇政府负责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员等参会。会议由政府副秘书长主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作渡运安全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作重要讲话,邀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参加。同时,分管副市长与各县(区)分管县(区)长签订《亳州市2011年度渡运安全管理责任书》,当地主要媒体《亳州电视台》、《亳州晚报》作为重要新闻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关注渡运安全舆论氛围。各县(区)也都分别召开了当地相应规格的县(区)渡运安全工作会议。在日常渡运安全监管工作时,市政府把渡运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每次全市安委会季度例会上,都将渡运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研究部署。同时,自2002年以来,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至少一次深入到渡口等督查渡运安全工作,给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渡运安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积极推进渡运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建设

1.亳州“11•30”特大渡运事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法制建设方面的一些不足。为有效地解决当时亳州市渡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在2002年6月21日,亳州市人民政府以“亳政[2002]75号”文件颁布《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自2002年7月1日实施,从此亳州市渡运安全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近期,市交通运输局正在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1]40号和皖政[2011]93号等安全生产政策为契机,调研修改完善2002年《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修正稿),提速亳州市渡运安全规范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亳州市渡运安全法制化屏障,保障亳州市渡运安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亳州市深化县(区)、乡(镇)政府渡运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全市县(区)、乡(镇)、行政村、渡口经营人四级渡运安全监督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规定渡运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二是在每年年初,由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分管县(区)长签定了《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责任书》,各县(区)分管县(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了《县(区)渡运安全管理责任书》,且各县(区)政府与所辖的渡口的乡(镇)政府、行政村、渡口经营人都签订了《乡(镇)渡运安全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履行渡运安全管理职责强度。从而健全以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为渡运安全责任主体、以责任书为纽带的全市渡运安全监督管理长效责任机制。通过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亳州市建成了用规章制度规范渡运安全监督管理行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渡运安全监管有效机制。

(三)共同加大渡运安全投入力度

亳州市各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和渡口经营人齐心协力地加大渡运安全投入,是确保改善全市渡运安全条件的基础。一是渡改桥工程,亳州市用于渡口改造渡改桥项目建设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共计877.63万元。其中,涡阳县创新地方配套资金使用方法,采取“为避免造成向群众摊派的负面影响,不足资金由县财政兜底解决,先由县交通部门垫付,再由县财政适度增加交通建设改渡建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逐年返还交通部门,务必确保已开工项目的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举措,保障了全县渡改桥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是改善渡运码头等设施硬件建设,仅在2002年度就拨付资金70多万元用于全市127道渡口两岸234块渡口安全警示牌、公示牌的制作安装,在2010年为二类渡口统一购置了防冻、防滑草垫并及时发送到各渡口。三是保障渡船安全适航,亳州市按照“三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集渡船更新资金,科学编制渡船更新计划,规范管理全市渡船更新改造行为。近十年,全市交通部门投入渡船更新资金760万元,淘汰更新乡镇客渡船89艘,彻底消除了事故隐患渡船。同时,海事管理机构在2002年投入5万元、在2005年投入2万多元、在2011年度投入10万元购置救生圈、救生衣、人力助航工具和海事渡运安全警示牌等安全设备免费配发给渡船,谯城区交通运输局在2011年投入9万余元购买救生设备免费赠送给辖区渡口和给予每艘渡船600元资金补助促进渡口经营人对渡船进行打漆维护保养,谯城区牛集镇政府投入6000余元为本镇四个渡口配备了缆绳和靠泊设备等。四是在渡口标准化建设时,市交通运输局拿出2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奖励渡口标准化工作先进的县(区)交通运输局。五是加强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补助费用力度,近十年仅交通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就筹集86万元“乡管员”补助经费及时发给“乡管员”。谯城区交通局在2003年免费给“乡管员”配备了自行车、雨具等,在2004年出资组织全体“乡管员”出外考察学习,在2005年出资4000多元给全区“乡管员”免费配发一套“谯城渡运安全监管”标志的工作服。谯城区牛集镇政府在2011年为全镇每位渡工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助。当地海事管理机构,在2002年投入2万元用于印制发放“水上安全宣传材料”,在2011年为二类渡口的渡工配备了雨衣、手套等防雨雪用具,常年免费对全市渡工进行渡运安全知识技术培训教育,免费对全市渡船实施船舶检验。

(四)全面提高渡运从业人员素质

亳州“11•30”特大渡运事故的当事渡工吴海林对事故负有重要责任,法院判其有期徒刑六年,比当事乘客吴怀全判得重一年。这从司法实践上,渡工对渡运安全应承担责任也得到凸显。加强渡工管理,全面提高渡工素质是海事管理机构义不容辞责任。所以,亳州市狠抓对渡工培训、考核发证,监督渡工持证上岗和监督渡船处于适渡状态,并把此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出成效。要求各县(区)海事处做到:一是免费培训渡工;二是随时培训渡工,只要乡(镇)、村、渡工申请,海事管理人员就要及时给予培训、考核发证,全面提高渡工素质;三是积极与乡(镇)政府保持联系,建议乡(镇)政府及时更换老弱病残的渡工;四是经常到渡口监督检查渡工持证上岗情况,切实保障渡工遵章守纪操作渡船。

(五)加强渡运安全管理第一屏障建设

新时期亳州市乡镇渡运安全管理实践证明,“乡管员”是代表乡镇人民政府实施渡运安全管理的第一线直接责任人,是亳州市乡镇渡运安全管理第一屏障,他们工作好坏直接影响亳州市渡运安全监督管理效果。所以,建设一支可以打硬仗的“乡管员”队伍成为亳州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亳州市渡运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专条规定“乡管员”职责,从法制上明确“乡管员”性质、职责、权利、义务和工资补助保障措施。亳州市交通局还在2002年4月18日向各县(区)交通局、海事局和乡(镇)政府签发了《关于加强“乡管员”队伍建设的通知》(亳交法[2002]73号),就亳州市“乡管员”的“性质”、“具备条件”、“工作任务”、“聘用程序”、“经费来源”“、经费管理”等进一步作出具体规定,细化规范亳州市“乡管员”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强化乡镇渡运安全管理。亳州市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都非常重视对乡镇渡运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在“乡管员”日常管理上,“乡管员”系其所在乡(镇)政府聘用公职人员,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各海事处负责对他们进行渡运安全监管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海事处联合采取“以会带训”方法,对“乡管员”和分管乡(镇)长每月至少业务培训一次,教会他们“管什么、怎样管”。在落实责任上,“乡管员”每月按时参加县(区)交通局和海事处联合召开的“乡管员”及渡运安全工作例会,汇报近期工作完成情况、交流学习新的渡运安全政策知识和领受新的工作任务。会后,“乡管员”及时将县(区)乡(镇)的渡运安全管理工作例会精神向分管领导和乡(镇)长汇报。一些乡镇领导对“乡管员”汇报县区“乡管员”及渡运安全工作例会精神非常重视,对会上指出渡运安全隐患的,乡(镇)长亲自带领“乡管员”等到渡口检查渡运安全工作,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现场督促落实县(区)交通局和海事处关于渡运安全工作的意见,及时消除乡镇渡口渡船安全事故苗头。一些“乡管员”工作成绩和影响,不仅促使当地乡(镇)政府负责人转变了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海事管理机构一家的事危害乡(镇)渡运安全陈旧思想观念,而且密切了乡(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在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关系并形成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监督管理合力,促进乡(镇)政府加大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乡(镇)政府对乡(镇)渡运安全管理责任制。还彻底解决了以前一些偏僻乡(镇)渡口海事管理人员现场安全监管“鞭长莫及”的被动局面。

(六)抓好重点渡口安全现场监管

亳州“11•30”特大渡运事故教训是深刻的,也暴露出亳州市在重点时段现场监管的不足。为此,市交通、海事部门及时对全市涉渡庙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把庙会时间、涉及到的渡口、乡(镇)、海事机构等信息编印成册,印发各县(区)交通运输局、海事处。同时,建立了涉渡重大活动报告制度。在节假日、庙会期间,交通、海事部门联合乡(镇)人民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等实行旁站式管理,消除渡运安全事故隐患。市交通运输局对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情况进行抽查和督查,并作为年度渡运安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亳州市有关部门总结亳州渡运安全工作特点后认为,庙会时渡口和学生渡口是重中之重。亳州市做到县(区)交通运输局和海事处在完成二类渡口检查不少于1次/周,三类渡口检查不少于2次/月,通航水域巡航检查不少于2次/月的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总结辖区渡运安全工作的特点,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水域、重点渡船的进行现场监管。

(七)在安徽省率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监管渡运安全

1.创新开展二类渡口远程监控专项建设。为加强全市二类渡口的实时动态监管,提升渡运安全监管水平,市交通运输局投资200万元联合市移动公司,自2010年3月开始对市地方海事局总监控中心和各县(区)海事处监控分中心进行统一规划,对全市9道二类渡口和1道城区渡口安装渡口安全远程监控设施。为了充分发挥渡口远程监控管理的作用,保障全市二类渡口远程监控管理设施正常运营,及时发现并纠正渡口违章行为和排除渡运安全事故隐患,消除渡工在渡运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督促渡工逐渐形成安全渡运、遵章渡运的良好习惯。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全市二类渡口远程监控实时监管专项行动工作的工作方案》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亳州市地方海事局制定了《亳州市渡口远程监控中心工作制度》贯彻实施措施,明确提出了渡口安全远程监控中心要求,值班人员职责、细化了各监控心中心的监管责任。2010年8月,亳州市渡口远程监控系统全面上线试运行,截至2011年12月31日,各监控中心设施运行正常,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保障海事管理机构全天候对渡口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在市地方海事局监控终端(即安装于市海事局监管中心的液晶大屏幕显示墙)上,能够接收来自三县一区二类渡口渡运的实时图像。相关业务部门经授权后,可在任何一台电脑上通过网络接收渡口实时渡运图像,并可实现渡口远程监控喊话,及时查纠违法违规渡运行为。二是可对渡口远程监控图像录制、回放检索。在监控终端上检索历史录像,可按时间、地点方便地回放选定的录像,视频回放时可随机暂停、快进/退、慢进/退等。保存30天的渡口运行监控视频历史资料,按时间自动更新视频资料。2.建立全市渡运安全预警信息沟通机制。市地方海事局与当地气象等相关部门联合,在影响渡运安全天气变化异常和渡口附近是庙会、集会等时,各海事处必须向乡管员和渡工通过手机发送渡运安全注意事项信息。海事管理机构做好值班及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及时预警信息。建成全市渡口渡船信息数据库,建立渡运安全预警信息平台,遇大风、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及时预警信息,仅在2012年春运期间亳州海事管理机构共渡运安全信息1700余条。201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梅劲厅长到亳州市地方海事局调研工作时,在渡运安全远程监控中心实地观看后,对亳州市在全省率先对二类渡口安全实施远程监管并取得一定成效给予了赞扬。总之,在政府领导和市安委会办公室协调指导下,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工作,各海事管理机构认真履职,“乡管员”时常在渡口现场监管,加之充分发挥重要渡口远程监控设施作用等,全市渡运安全隐患查处体系建设已成雏形。

三、进一步完善渡运管理思索

为巩固亳州市渡口渡船专项整治行动和渡运大整顿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渡运安全基础,及时实现和消除渡运安全隐患,建立渡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保持全市渡运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以贯彻实施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省安监局《关于开展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的通知》(皖交安监函[2013]196号)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笔者提出如下进一步提升渡运管理效能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落实渡运安全管理责任制

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县(区)—乡(镇)—村—所有人(经营人)四级渡运安全责任制,健全渡运管理体制,完善渡运安全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和细化各方责任,落实渡运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经费、设施和措施,着力解决少数乡镇政府、村和所有人(经营人)安全责任制不完善、流于形式的现象,努力实现渡运安全精细化、网络化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渡运安全宣传教育

结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使渡运船员自觉做到不违章操作、不冒险航行,乘客自觉抵制渡船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不断营造全员共同关注渡运安全的良好氛围。涉渡的地区的教育等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渡运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

(三)进一步巩固渡口渡船安全基础

1.继续强化辖区渡口审批管理,优化对渡口审批手续。相关县(区)人民政府应依据渡口设立安全条件要求,及时完善审批手续或予以取缔、撤销。探索建立公益性渡口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渡口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进一步规范渡口安全公示牌、警示牌等标志标识,巩固渡口标准化建设成果。2.通过加大对公益性渡船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督促渡运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渡船安全维护投入,加强渡船日常维护保养和船容船貌管理,保证渡船适航、证书齐全,安全标识、标志齐全且清晰可见。要结合全国客渡船乘客定额专项复查工作,对乘客定额明显不合理的渡船,重新核定乘客定额;对于经常渡运自行车、摩托车和大件行李的渡船,应逐船制定相应的乘客定额折算标准并予以公示。3.严格渡船配员管理,杜绝渡船船员少配、缺员现象。坚持以渡工基本安全培训、渡船船员适任培训、客船船员特殊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做好船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渡船船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各地应因地制宜,推动将渡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或给予适当补助等方法,进一步稳定渡工队伍,逐步解决公益性渡口的渡工老龄化、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4.开展“救生衣—生命衣”行动。各地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三个“必须”:即渡船必须按乘客定额100%配足救生衣;学生渡的乘客开航前必须100%穿着救生衣;渡船舱外和甲板工作人员必须100%穿着救生衣。要采取可行手段,保证救生衣足额配备、存放合理、方便取用。要针对不同的渡运情况,要求过渡人员规范穿着救生衣或手持救生浮具过渡。5.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水上重大安全隐患滚动式排查、跟踪督促整改工作。要利用明查、暗访等各种有效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渡船超载、冒险航行、夜航及非汽车渡船载车、非渡船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对于市安监局、市交通运输局及其以上机关通报的渡运安全隐患,相关县、区应采取有力措施细化整改方案,督促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6.规范渡口渡船档案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专门人员,按照规范要求,重新梳理渡口渡船档案资料,并将其作为衡量安全工作业绩、实施考核奖惩和明确管理责任的重要依据。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海事;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服务型海事概述

服务型海事的内涵。服务不是海事监管的副业或副产品,而是更先进、更系统的广义海事管理。“服务型海事”是顺应时代的必要之举,服务就是管理、管理也即是服务,两者应是自然而然的统一。

海事服务脱离不开在民、执政为民的本质,因此服务既是权力也是义务。权力行使应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为边界;履行义务的基线应是依法行政、尽职尽责。海事服务的基本形式是在职责范围内保障公共资源分配和使用上的供需平衡。需要通过制定和维护公平的航运经济规则.从公共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提供航运市场本身所不能提供的支持,来保障航运市场的安全、秩序和效率。对“服务型海事”内涵的基本了解将有助于我们突破保守观念的桎梏、克服思维上的短视.对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有助于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二、建设服务型海事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海事管理组织结构不统一

海事管理组织结构较为混乱,各地组织架构、经费来源、管理体制各异,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事管理组织架构多样化,有的垂直管理,如江西

省地方海事就是垂直管理,有的属地管理,如江苏省地方海事,有的地方没设专

门海事机构,如句容市没设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但随着水上旅游项目投入运行,

安全监管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二是行政经费来源不同,存在安全监管侧重点不

同,虽然很多地方办公经费已经是由上级拨入,但也有很多地方是自收自支,既

要监管又要收费,如果没有基本经费来源,那么工作侧重点就会发生倾斜,对公

平公正执法产生影响;三是存在一地几个海事管理机构,如湖北黄岗地区就有4

家海事机构可以行使船舶登记权,船公司和船员不知该如何选择,在镇江存在镇

江海事局、镇江市地方海事局,长江海事局通讯导航处、长江引航中心镇江引航

站,而且都在一条路上,一路行来就会看到四个中国海事;四是内部体制也是大相径庭,有的省水上已经实现了统一执法(五合一),有的省还是航道、运管、

海事(船检)、港口各自独立。每个省甚到每个市的海事执法都不一样,让船员

也难以适应,就会影响海事整体形象,甚至会影响国家形象。

2、海事部门缺乏立法权

海事部门缺乏立法权在进行管理时则缺乏有效手段。首先海事管理规则制定

权配置不够合理。水上交通安全应与道路交通安全处于平行架构,海事管理权力

涵盖海事管理规则制定权、海事行政许可权、海事行政监察权、海事行政处罚权

等项核心权力。现在海事管理只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权,而没有规章制定的立法

权,很难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环境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沿海内河

发展不平衡,沿海的管理有《海上交通安全法》,而内河海事管理只有《内河交

通安全管理条例》,而与内河条例相配套的只有部门规章,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

时,就会明显处于弱势。如水利部门建造一个码头,对方有《水法》、《防洪法》、

《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依据,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3、海事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

海事管理运行机制并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一是海事内部层级间的具体职能界

定不清,由于业务科室对现场安全监管有指导职能,但也没有明确由哪一层级向基层处下达指令,更没明确基层处的哪一层级,经常会出现一般工作人员向基层

对海事处长直接下达指令,海事处长再向分管领导进行核实。由于地方海事属地

管理的较多,领导承担的临时性任务比较多,分管领导不通过科室负责人直接指

派科室人员工作,而科室领导也会安排其他工作,就会让工作人员为难。二是业

务部门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沟通不畅,致使海事管理力量头重脚轻,如船检部门

出台新的规定,经过公文流转,就会自然流向船检部门,船检部门不会向其他部

门再传达,时间一久,现场执法人员不知道新规范,在现场安检、签证或事故处

理中无法应用。三是职责职权划分不明,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业务交叉,致

使部门之间发生不少工作上的摩擦,有限的海事管理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如法

规部门只负责综合性法规管理,而忽视了部门规章,将其推给业务部门,但是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等信息都来源于法规部门,业务部门没有力量组织宣贯,等

待法规部门统一培训,由于上级培训一般都比较晚,这就会形成阶段性真空,只好按照每个人对规章的理解进行执法。

4、行政许可内部流程不适应服务型海事的要求

海事部门内部现行的行政许可流程不适应服务型海事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服务效能较低。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收发室,由于行政服务中

心工作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只机械的受理,补正或转交业务科室,业务科室

再与相对人沟通,如业务科室三级审核过程中有一人不在,就会在规定期限内延

长,而船舶或船员一般情况下到海事局或处不容易,吃住和路费都会增加船员负

担。如水上水下活动中就有一个要件是通航安全评估和通航安全维护协议,这需

要海事部门事先与业主或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指导其进行,如果只机械的等待施

工单位来办理,再告诉他需要通航安全评估,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就会耽

误工期,影响施工进度,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二是海事管理流程缺乏必要的监督

环节和监督机制。海事管理的内部机制都存在重视决策和执行,而轻视对决策和

执行的监督,尤其是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甚或缺失,促使海事管理中存在程序不

合法、审查标准不一、非执法人员执法等问题的发生。如验船师在船厂工作,缺

乏监督机制,不知道所检验的部位是否合格,只有验船师一人说了算,有可能存

在人情验船,甚至是收贿,就形成了权力监督真空。

三、加快“服务型”海事建设的建议

“服务型海事”必须以海上人命与财产安全为本位,在整个海上航运安全秩序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维护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宗旨,向业界提供航运过程中的关联服务。建议“服务型海事”建设以下述几个方面为着力点:

1、明确服务型海事建设目标

明确的目标是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在全面把握服务型海事建设丰富内涵的同时,海事局要进~步明确服务型海事建设的目标要求,增强推进服务型海事建设的动力。服务型海事的建设目标是: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管理模式有效转变,行政过程公开透明,公共服务便民高效,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转变观念树立海事服务理念

服务型海事建设,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社会满意度为价值追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服务水运经济现代化、服务行政相对人、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要以公众需求、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民为本,把服务公众、服务行政相对人、服务经济社会作为使命和天职,实现由权力型管制转变为服务型管理,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专业、高效、廉洁的管理就是最好的服务。

3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推进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减少管制式监督、强化服务式管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透明的财政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管理,改变简单追求降低行政成本的财政运行模式,促进行政经费效益最大化。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披露规范化,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激发航运市场能量和活力,推动社会协同共治;

4、完善审核和评估机制,制定监督海事职责履行情况的制度体系,形成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科学架构。从海事管理现状和客观需求看,当前最关键的两项任务是:第一,制定一个由海事服务范围和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服务方式以及绩效评价等所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为海运业及水上交通运输提供基本而必需的安全保障和行政服务,达到向社会提供直接、充分、高效服务的目的。第二,应当建立行政履职审核机制,对于本机构的履职的公共服务情况进行定期第三方审核和社会满意度测评,以评价其提供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解决如何检验是否提供了服务,是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等等问题。

5、加强社会与海事部门沟通渠道建设

只有建立与相对人或社会民众的充分交流的渠道,才能及时了解其需求,满

足其需求才有具体的内容。沟通渠道的建设应考虑两方面,一是常规的沟通渠道

建设,如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开通网络互动平台等方式,及时收集了解

相对人的需求;另一是应急状态下的沟通渠道,应根据社会对于海事部门服务要求,提供诉求回应服务,可通过短信、电话、相关利益方约谈、新闻等方式了解其需求或诉求。

结束语

我国是海事大国,但还不是海事强国。近年来,海事系统在接轨国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海事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国际海事界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海事影响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海事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加快管理职能的转变,建立服务型海事框架体系,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英等.在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07):201.

[2]洪学军.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许可法实施透视.[M].复旦大学,2005.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7

据了解,本次会议以“关注民生、携手安全、共赢发展”为主题,旨在切实改善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构建有利于琼州海峡航运安全管理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信息交换的平台,谋求在更广范围内进行合作,打造安全、便捷的琼州海峡“民生大通道”。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部、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峡渡运安全,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港航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琼州海峡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共有港口5座,从事客滚船舶运输的企业7家,滚装船舶53艘,其中包括全国唯一可供旅客列车过海的粤海铁火车轮渡4艘,年运输旅客逾1000万人,各类物资约3600万吨,10年来,在过海旅客数量增长2.2倍、车辆增长2.1倍、货物增长3.8倍的情况下,连续十年没有发生一起水上交通人员伤亡事故,为广东、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通过了粤琼桂三省(区)海事、交通运输部门参与的《琼州海峡客滚安全运输联席会议制度》;琼州海峡港航企业之间签署了《琼州海峡港航企业安全自律宣言》、《琼州海峡海上搜救志愿者宣言》;政府部门之间签署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安全管理行动宣言》。

(详细报道请见《珠江水运·水运导刊》第11期。)

10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召开视频大会。会议宣布了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相关干部任免事项,任命梁建伟同志兼任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第一主任,江德亮同志任主任、党组副书记、党组成员,刘丽扬同志任党组书记、副主任、党组成员,梁汉军同志任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平同志任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党组成员。当天下午,该中心正式挂牌运作。

10月25日,广东海事局召开视频动员会对深入推进“四型海事”建设和海事处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10月23日,由中央综治办、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部海事局、部水运局、广东省综治办和珠江航务管理局领导组成的调研组深入中山海事局、佛山海事局辖区,对珠江航运治安整治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10月2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所属的广东党建杂志社一行三人,到“海巡31”船党支部进行专题采访,为宣传“海巡31”船党建工作鲜活经验挖掘素材。

10月25日,茂名海事局举办“学知党史,喜迎十”党建知识竞赛活动。

10月23日,肇庆海事局港口海事处联合当地派出所,巡查肇庆端州区等地沿岸山林,全力消除重阳节期间火情隐患。

10月22日,东莞海事局沙田海事处联合海事公安、渔政部门,对渔船占用航道捕鱼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和查处。

10月22日,惠州海事局开展“危险品船舶百日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彻底排查水上危险品运输船、水上加油船、清污作业船舶安全隐患。

日前,阳江市海上搜救中心迅速反应,成功救助阳东县东平镇附近水域一艘失火渔船。

10月16日上午,长江海事局局长王茹军一行7人到广东海事局开展调研交流。

10月19日晚上,佛山市第一届应急救援知识竞赛决赛在东方广场举办。经过必答、视频问答、抢答三个环节,佛山海事局力压群雄,在进入决赛的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总分726分的好成绩拔得头筹。

日前,湛江航标处在粤海铁路北港航道上成功安装AIS一体化LED灯浮标灯器,实现了航标AIS应答器与常规航标灯器的无缝连接和结合使用,使琼州海峡北岸灯浮标助航服务实现了数字化。

10月18~19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揭阳召开《沉船沉物打捞清除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课题研讨会及优化海事行政执法程序工作项目研讨会,广东海事局副局长杨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法规处处长马军和来自全国海事系统的二十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10月18日上午,广东海事公安局清远海事辖区警务室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广东海事公安局在北江流域设立的第一个警务室。

10月16日,珠海海事局执法人员来到广东省江华航运公司, 针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船岸联系、船舶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开展监督检查。

10月18日上午,广东海事公安局清远海事辖区警务室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广东海事公安局在北江流域设立的第一个警务室。

日前,云浮市水上搜救分中心正式成立,结束了该市没有水上搜救机构的历史。

10月17日早上,东莞海事部门护航第8批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钢板桩运输船“海港特001”轮顺利出港。

10月16日,珠海海事局执法人员来到广东省江华航运公司, 针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船岸联系、船舶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开展监督检查。

10月14日,中山海事局护航港珠澳大桥建设所需的650吨钢圆筒吊装运输工作,出动执法船艇14艘次,人员56人次,现场巡查累计45小时。

10月17日,梅州松口海事处执法人员对水口渡口、蓬辣滩水电站船闸等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开展巡航检查,防范枯水期船舶搁浅事故发生。

海上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赣江流域 监管模式 长效管理

赣江是贯穿江西南北,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赣江是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属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骨干航道。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

赣江流域海事监管的现状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经颁布实施多年,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各方主体的责任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但长期形成的重陆轻水安全投入态势,对海事监管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水运市场准入关不严,航运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尽管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和《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推进船舶运输经营公司化管理,对船舶运输经营企业提出更高的资质要求,但是受管理体制和片面注重运力运量提升的影响,部分航运企业还存在安全管理人员缺位、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主体责任还难以全面落实。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水上交通安全不够重视,安全投入较少。赣江中上游有关政府和部门,大多缺乏对水上交通安全的认识,对自身负有的安全管理责任认识不够,有的甚至认为水上交通安全与自己不相干,导致了政府对安全的投入少。

海事监管手段和装备落后。大部分海事处没有海事码头,没有现代化的海巡船艇,工作、生活船艇老旧落后,甚至有些海事处连最基本的工作用房和执法执勤用车都没有,存在租用民房办公,骑摩托车、搭班车去执法等现象。自动化的办公设备缺乏,海事人员数量少、文化水平不高,持海事执法证的人员比例小,监管手段和方式还比较落后。

水上搜救应急能力不强。江西省水上搜救中心及鄱阳湖分中心才刚刚建立,其它地市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搜救机构,只在相关预案中明确了应急搜救临时机构,成员单位涉及当地政府和公安、海事等多个部门,人员分散且不稳定,搜救指挥和组织协调难度较大,人员专业素质低,搜救工作没有经费保障,费时耗力,整体搜救和防污染应急反应能力不强。

赣江流域海事监管模式的主要依据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有利于海事监管的立法工作也会更快推进,海事监管的法治环境也将进一步优化。目前,海事监管的法律法规的主要依据有“三法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赣江流域海事监管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江西持续加大对水运建设的投入,建设石虎塘航电枢纽、峡江水利枢纽、井冈山电站、三湖航电枢纽等四个枢纽,并配之以大规模的航道整治项目,届时,赣江赣州至湖口段660km航道将全部成为高等级航道。要适应新形势下水上交通监管的需要,必须打破目前的监管模式,开创一个全新的监管局面。

必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管理合力的长效管理格局。海事监管只是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一个环节,不可能也不应该“包打天下”。这就决定了水上交通不可能单靠海事部门就能保平安。唯一的出路就在政府必须切实肩负起领导管理责任,由政府统一领导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交通部门全力综合管理,海事机构切实依法监管,水利、国土、公安等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督促航运企业安全自律,发动社会群众参与监督、广泛支持。只有这样,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才能够步入长效管理轨道。

必须建设综合信息化网络,提升监管的科技含量。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赣江海事监管网络。是赣江海事监管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启用赣江航道电子图的基础上,在赣江全线建设CCTV视频监控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VTS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HF无线甚高频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船舶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等信息系统,并将这些信息系统采集到的信息在各信息平台上共享。同时,还要结合区域联动执法、巡航搜救一体化等措施,形成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管理信息化、执法规范化的海事现场监管网络,实施全天候的网络联防联控,提升监管效能,促使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有力贯彻落实,保证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降低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几率。

必须建设水上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水上应急处置体系,首先应建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水上应急处置机构,并在沿赣江地市设立分支机构,统一组织领导赣江应急处置工作;其次,要确保公共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建立应急处置指挥平台,配置先进的应急处置装备,建设分布合理的区域应急设备库,固定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模拟演练常态化,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再次,政府要颁布实施水上交通事故(险情)应急反应预案和水域溢油应急反应预案,提高内河水上交通和船舶污染险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上一篇:定制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实践论和矛盾论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