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35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医务人员;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的总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是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基础不同,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进展也不相同。社区医务人员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代表,是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其对综合改革的认识、满意度和建议直接关乎社区卫生政策的落实、居民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为促进社区卫生政策更有利于我国不同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推进综合改革进展,本研究基于对全国8个典型城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系统调研,从东中西部医务人员视角反映改革前后工作变化、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评价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东部(杭州、无锡)、中部(合肥、铜陵、武汉)、西部(成都、宝鸡和石河子)8个城市为样本城市,每个城市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天所有在岗的医务人员。

1.2 调查方法 选择医学院学生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为调查员,通过预调查和统一培训,由调查员对社区医务人员采取问答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等人口学指标。(2)医改实施后个人工作的变化情况,包括工作环境、培训机会、工作积极性、工作量、创收压力、基本药物使用、抗生素使用、预防保健服务种类、主动项目等。(3)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后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培训、收入、人事制度(如编制、招聘等)、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医保政策等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采用5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说不好/不清楚”选项,以回答“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的作为“满意”计算满意度。(4)医务人员对下一步社区卫生综合改革需要改善的建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对调查数据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三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为α=0.05,组间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为α=0.0125。

2、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8个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城市中,共调查2 434名社区医务人员,发放问卷2434份,回收有效问卷2 43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东、中、西部样本量分别为991人、798人和645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0.7%、32.8%和26.5%。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1岁;其中女1 784人(占73.3%),男650人(占26.7%);学历构成:大专以下581人(占23.9%),大专1 025人(占42.1%),本科及以上828人(占34.0%);工作类别:全科医生657人(占27.0%),专科医生224人(占9.2%),护士718人(占29.5%),公共卫生人员251人(占10.3%),其他技术人员482人(占19.8%),管理人员102人(占4.2%)。

2.2 东、中、西部城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医改前后社区卫生工作的评价 东、中、西部城市社区医务人员在评价自身工作环境、培训机会、工作积极性、工作量、创收压力、基本药物比例、抗生素使用比例、预防保健服务、主动、收入、社会形象、居民信任度12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2

一、绵阳的基本情况及评估的基本做法

(一)绵阳市基本情况。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会成都98公里,具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川西北经济、文化、交通重地,素有“川西北第一重镇”之称。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527万,其中农业人口410万。辖六县两区,27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453个行政村,363个社区,代省管江油市、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96.6亿元,人均7518元,财政收入30.75亿元。全市有乡以上计生工作人员1498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654人(1997-*年人口变动、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各级计生干部队伍构成情况详细数据列表附后)。

(二)本次评估的基本作法。一是依据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意见》(绵委发[*]16号)和《关于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决定》(绵委发[*]15号),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上成立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评估方案,召开了县(市、区)计生局长会议,部署评估工作、培训评估骨干、动员相关部门、计生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参与评估工作。二是分两个层次进行评估。一是由市计生委确定3个县(市、区)、9个乡镇、27个村作为样本点,并与县计生局统一组织人员进行评估;二是其余县(区)由各县(市、区)计生局牵头组织评估,市计生委对其进行质量抽查。全市9个县(市、区)及一个开发区共抽取22个乡镇、65个村作为评估样本点。三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中,全市召开了75个座谈会,调查访谈了县、乡党政领导119人次,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176人次,县、乡计生工作人员308人次,育龄群众1002人次。

二、开展综合改革,促进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绵阳市委、市政府十分珍惜国家把绵阳列为试点城市这一机遇,一方面积极争取省计生委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遵照国家和省对试点工作的要求,有序开展试点,使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把综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向更高更新层次的契机,切实加强领导。*年初,绵阳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后,省计生委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市委、市政府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计生领导小组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方案,解决困难。省人口计生委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一是省计生委党组三次专题听取绵阳综合改革的汇报,并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见;二是省计生委认真总结了绵阳综合改革的成功作法,并两次在绵阳召开全省性会议进行推广;三是省对绵阳作出了免于年度检查考核的决定,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

(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指导综合改革扎实有序地开展。三年来,绵阳市的综合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启动准备阶段(*年初至同年6月)。主要是成立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意见》(绵委发[*]16号),明确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内容和任务,提出“一个确保、两个明确、三个重点”的综合改革基本思路,并通过会议、文件、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是试点示范,积极稳妥实施阶段(*年7月至*年7月)。主要是把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化整为零,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和代表性的县、乡先行试点。*年5月,在试点示范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市计生委围绕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制发《绵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进方案》(绵计生发[*2]31号),建立综合改革项目管理、加强指导督查和分年度进行考核评估制度。同时,对承担重点项目的县给予年终免检的政策,使其放手推进综合改革。

三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年8月至现在)。*年7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分析全市综合改革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决定》(绵委发[*]15号),调整确定了以完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为切入点,实行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建立机制与完善提高相结合,创新机制与配套改革相结合”的综合改革工作思路。全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市委《决定》,努力创特色,求突破,带动综合改革全面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也因势利导,先后在全市总结推广了盐亭县探索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计划生育经费“指标到乡,乡有县管,乡镇审查,财政监督,节余留用”管理体制的经验;推广了三台县在村委会中建立村计划生育委员会,村计生委主任实行竞聘上岗,乡聘村用,兼职兼薪,动态管理,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村级计划生育干部管理制度的经验;推广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立县、乡技术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新机制和乡镇服务站由乡办乡管改为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的经验;推广了江油市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经验;推广了平武县“旅游搭台、计生宣传、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山区旅游生育文化建设的经验。

(三)综合改革促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与时俱进中稳步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绵阳市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政府改进和加强了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得到坚持和进一步完善。通过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严格实行“三线”(党政线、相关责任部门线、计生业务线)考核制度、把计划生育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的制度和把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管理行为纳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内容,使各级党委、政府从职责定位上,由过去只对出生人口控制结果负总责转到了对建立和完善新机制负总责亲自抓上来;在领导方式上,由过去单一依靠计生部门转到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治上来;在领导作风上,由过去的原则领导转到具体领导上来,切实解决影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尽力为计生事业提供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使计生经费投入从*年的人均4.06元,逐年递增到*年的人均6.63元,人均增长2.57元,增幅达63.3%。

2、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对计划生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随着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综合治理、利益导向等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计划生育多种优质服务,尤其是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和生育安排自得到落实,使人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本次评估问卷调查表明,群众认为近两三年计划生育工作有大的变化的前三项是:服务周到、管理规范和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识普遍增强,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在95%左右。

3、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化,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方法有所创新。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增强。生育文化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统计信息服务、生产生育服务伴随“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由管制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4、现行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低生育水平更加稳定。近年来,全市人口出生率和出生数量却呈稳步下降趋势,*年,绵阳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降到了6.15‰和0.56‰,与*年比较,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7个千分点。人口出生数也由*年的40424人降到了*年的32448人,下降7976人,下降1.9%。

三、坚持重点突破,带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

(一)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在全面、整体推行中提高

绵阳市把建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既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又作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体制创新的根本,坚持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带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促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化。

1、抓住“两个关键”、“五个环节”,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第一,抓住“两个关键”,建立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绵阳市在建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中,把解决村级在计划生育中的管事权和有钱办自治之事作为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的关键进行突破。一是通过建章立约,明确村民委员会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为了确立村级在计划生育干部的选人用人权,绵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绵委办发[*]07号),建立起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相配套的村级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及选人用人制度。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已有40%的村建立了村计生委并公开选聘了村计生委主任。二是通过建立乡对村“两包、一挂”(包任务、包经费,与工作奖惩挂钩)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度和“以奖代补”、“三级”配套制度,落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经费。对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每年由市、县补助工作经费500元,对被命名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红旗村、先进村的,由市、县分别奖补一定的工作经费。*至*年,市、县投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经费已达到410多万元。

第二,把握“五个环节”,制定确保自治制度落实的措施。一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增强村(居)民的主人翁观念和自治意识、增强村民委员会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定责任感;二是自治《民约》、《协议》一般经过“三上三下”,由村民反复讨论修改,并经村(居)民大会或代表会表决,村(居)民“四民主”权力初步得到体现;三是建立简明扼要,综合性、操作性强,包括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村民自治工作制度,精减、规范村级计划生育帐、卡、册、单和上墙图表,使村级将过去的“两帐”、“八册”、“十大制度”改为“一帐”(台帐)、“两单”(人口变化报告单、育龄群众需求报告单)、一版(上墙的综合性告知内容);四是落实自治监督,完善村(居)计划生育公开制度,实施村民自治的村都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及其实施结果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流程及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承诺公诸于村民,并建立有计划生育村(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和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制度;五是加强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协会两位一体的“自治”体制,加大“自治”实施力度,增强“自治”活力。目前,全市已有95.5%的村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30%的社区实行了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梓潼的南桥村、游仙的温馨社区等实行自治制度的村(居)还组织了自愿者生育文化宣传队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盐亭的林园、江油的中河等村还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为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在中期评估中对育龄群众问卷调查表明:在村民自治制度产生方式上,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占36%,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占62%;在自治协议签订上,村民亲手签的占71.4%,请他人代签占6.8%;在落实监督权上,参加全村计生重要事项讨论的占76.7%。

2、抓住“三个重点”,努力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绵阳市按照“在推行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的思路,针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完善“自治”制度,促进自治水平提高。一是在保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内容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计划生育部分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服务协议,剔除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措施。纠正了在“民约”、“协议”中违法设置的收取押金、保证金、滞纳金,甚至罚款的条款。二是提高“四知道”的措施基本完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般都知道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供工作指导、政策和财力支持、培训村干部等职责;村“两委”知道在“自治”中的职权、责任和任务目标,广大村民尤其是育龄群众知道在“自治”中的权力、义务和服务协议的基本内容,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都要知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意义和目的。三是体现“自治”民的措施基本建立,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一般都建有3-5人组成的自治监督组,并制定有对申请再生育对象进行评议、宣传资料发放、群众意见收集反馈、评议“自治”工作等制度,群众参与“自治”的权力基本体现到了具体活动中。本次评估问卷调查和座谈情况表明,调查对象知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关内容的占92.1%,参加过对村民自治工作评估的占67.8%,认为村民对计生村民自治能履行监督权的占95%,认为计生村民自治能促进村民民利落实的占89.7%。

3、开展争创活动,引导乡镇政府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指导和支持。

绵阳市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坚持建立并不断完善激励村级深化自治工作,引导县、乡不断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指导和支持,全市在两个层面上开展“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单位”评审活动。一是采取分级评审的办法,在村(居)开展了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先进村、红旗村活动。经*年年终初评,全市3453个村中进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先进村、红旗村行列的分别达到30%、15%、3%。市上对98个红旗村已给予了每村500元的奖励。二是市政府在县(市、区)和乡镇中开展创建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单位评审活动。“创先评审”活动的开展,对理顺政府指导、服务与村级组织自治的关系、村级组织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绵阳市在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中,遵循体制决定机制的原理,坚持以先进的体制、科学的机制推进计划生育由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在与之相适应的新机制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建立优质服务机制,促进生殖保健服务,进村到人,实现“自我服务”。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绵阳市根据实施村民自治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按照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努力建立和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依法规范服务行为,为村计划生育自治组织承诺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提供支持。

在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上,绵阳市按照“加强县级站,建设中心站,稳定乡镇服务站,夯实村服务室,用好服务车,积极探索计卫合作,努力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思路,巩固发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17个,村计划生育服务室2971个。其中,县级站90个,乡镇站207个。市计生指导所和9个县级站均获得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江油、北川、盐亭、安县等县、市完成了乡镇站布局调整,建立了一批中心站或县级分站,依法规范了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准入资格及服务质量的监督制度。同时,市委、市政府还确立了以县管为主,乡镇协管的技术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在市、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增设了基层指导科,加大对乡镇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管理体制、调整布局后,确保了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经费保障,整合了乡镇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提高了技术装备的利用率,提高了技术服务质量,提高了受术群众的安全度。中期评估调查问卷显示,127名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和156名计生行政管理人员中,月平均工资达到704元,其中,按月足额领取的占80%以上。

在技术服务内容上,绵阳市在对群众尤其育龄群众技术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避孕节育、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把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不孕不育、防病治病、随访咨询服务确定为优质服务重点,全市各地相继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以生殖道疾病、乳腺疾病为主要项目的普查和优惠治疗及医疗建议指导活动。*年以来,全市对102.1万育龄群众进行了普查和治疗。同时,还改革和完善了避孕药具管理发放制度,在农家乐、文化活动场所、村及社区医疗点等人群集散场所,增设了避孕药具发放点,在城市安装了150台自动售套机,把避孕药具单一的避孕作用拓展到了预防艾滋病、性病等疾病上。

在技术服务方式上,绵阳市把服务目标由单纯的提供避孕节育服务转移到帮助育龄人群解决好不同生理期所遇到的问题,健康地渡过育龄期。由此,重点推出了“三改”、“一加强”政策措施。一是改避孕措施由服务者安排为受术者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主选择,并建立健全了包括服务内容、程序、方法和考核评估、行政监督的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实施细则。二是改“三查”(查环、查孕、查病)以查环查孕为主为健康检查为主,在“查病”中进行环孕监测。三是改乡镇技术服务机构孤军作战为乡、村联动服务,明确乡镇技术服务站、村组各自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的职责任务。四是加强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普查、技术服务、咨询服务、随访服务制度和培训制度,尤其在各县(市、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项目中列出15%—20%的经费作为术后随访报酬,切实加强了随访服务。这次评估问卷调查表明,全市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推广面已达到95%左右,术后随访率达到90%以上,有70%的乡镇开展了健康普查,其普查率达到73.7%,育龄妇女收到生殖健康小册子达到77.94%,接受出生缺陷预防宣传面达到90%以上,农村孕妇服用叶酸等的比例达到38%左右。

在政府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上,绵阳市建立了“考核评估”制度。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是否提高,乡、村互动服务规范是否健全,机构队伍建设及人员培训是否到位,服务站的环境是否整洁、优美,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的基本需求是否满足。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参学率、知晓率、期内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及时率、有效率、随访率、生殖健康普查率、意外妊娠率和群众对服务的满意率。与此同时,绵阳市还开展了以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四优一满意”乡镇服务站创建活动。去年,经专家组评审,已评选出16个“四优一满意”服务站,*年,预计将有20多个服务站达到标准。这些管理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服务机构的自身建设。经过对1002名育龄群众对技术服务部门服务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有949人认为服务态度好,占94.7%;有858人认为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占85.6%;有788人认为技术服务环境好,占78.6%。

2、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加强法律法规服务。绵阳市坚持行政执法讲责任,行政管理讲服务的理念,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错案追究责任制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立起了集“制度约束、来信来访、义务监督、政务公开”于一体的计划生育执法监督体系,改变了过去计划生育执法监督主、客体倒置现状。游仙、涪城、安县等县还推出了“监督卡”,卡上印有问候语、计生局地址及举报电话、五项服务承诺,广大育龄妇女能从监督卡上掌握办理证件、申请再生育程序和法定回复期限,避免跑冤枉路,非常便民。

特别是在政策法律服务上,重点推行了“三改”,“两取消”,“一规范”措施。即改重点向群众宣传应尽义务为把法律法规内容全部交给群众,并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改一孩生育审批为在政策指导下由群众自主安排生育,改群众“跑腿”自办法律法规规定“证件”为按生殖服务项目上门服务;取消《生育证》,实行《生育服务证》,取消为方便管理者违法授权和违法设置的政策措施,废止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上墙图表、标语口号和公开栏中的相关内容;规范生育服务证、再生育审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办证服务流程。通过这些改革,加大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力度,仅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上,全市就印发“一法三规”及省《条例》小册子130万份,“一法三规”合订本3万册,分发到农户和村以上干部,其发放入户率达98%,干部群众的知晓率达95%以上,96.7%的群众认为计生部门办事程序合法规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认真。

3、改进宣传教育,深化“三结合”,为村民实行“三自”提供服务。

一是以实施生育文化建设工程为载体,改进和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绵阳市在综合改革中,探索并确立了“深入开发计生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事业资源,强化结合、融入、渗透,全方位多层次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精化环境宣传,深化新闻宣传,做实入户到人宣传的路子,依托大众传媒、城镇社区、旅游景区、文化站、“农家乐”等,建设多种类型的信息传输阵地,依托卫生、科技等部门建立融生产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生育文化科普知识于一体的宣传咨询服务队,全方位、多层次传输以新型生育文化为重点的科技信息。去年以来,全市建设了新型宣传阵地150多个,购买、制作入户宣传品100余万份,投入宣传经费近100万元,为群众建立文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二是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计划生育户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绵阳市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三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农村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对计划生育户实行政策帮扶、项目帮扶、科技帮扶、成片帮扶、生产生活生育一体化帮扶工作机制。在抓“三结合”工作落实中,形成了“政府总揽、农办牵头,计生服务、部门参与、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的三结合工作机制。北川县、梓潼县还创造了引导计生户发展经济的“五个一”措施,即每个计生户有一个稳定创收的科技多经示范园,有1-2口山平塘和沼气池,有一条进出方便的泥碎路或硬化路,有一个适宜种草养畜的养殖园。到*年,市、县两级建立帮扶基地352个,落实帮扶项目70多个、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帮助20870户计划生育户脱贫致富。

(三)建立县指导、乡服务、村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模式

绵阳市委、市政府认为,综合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影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下”改“上”不改,上下改革不配套,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中,首先需要县、乡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把计划生育工作重心转到为基层和育龄群众服务上来,把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群众需求上来,摒弃以往繁琐的考核和复杂的管理工作程序。因此,绵阳市制定了上下联动,分级定改的措施。

1、确立了市、县重点服务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村(社区)和育龄人群的职能定位,明确了各级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2、指导县(市、区)重点突破审批管理和用繁琐的考核推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方式,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政策推动、协调部门做好综合治理、督促检查上完善工作规范,在服务优质、指导有力、督查到位、支持和帮助基层创新发展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降低考核频率、简化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引导服务上改革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及考核办法。

3、引导乡镇(街道办事处)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摒弃以“权”服人、大包大揽、为管理而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上,侧重建立以开展政策法律服务、生育文化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统计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服务规范,使各级把精力集中到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为群众提供生产服务;建设生育文化大院,搞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服务;搞好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为群众提供免费的生育服务。

4、指导村、社区居委会重点搞好村(居)民自治,建立村(居)为主、社配合、户落实的“自治”运行格局,健全村(居)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自治”机制,把计划生育落实到每个家庭。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及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不足和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困难。绵阳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少,人口密度大,农业人口多,生育政策相对从紧,独生子女比例高,财政面临巨大的收支压力,争取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到位难,争取法定奖励经费的到位更加困难,使综合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缺乏经费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难以建立和完善。

2、推进综合施治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对综合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降低生育水平阶段,甚至有的认为生育水平降下来了,计划生育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因而,对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不够,职责法定的意识不强,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比较困难,即使制定了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实。

3、深化综合改革缺乏外部大环境。综合改革的部分内容与国家经济体制、社会事业改革的关系难以理清。尤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滞后于综合改革所需,难以处理好综合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生育间隔、社会抚养费征收、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服务等。

4、技术服务设备陈旧。由于经费紧张,部分技术服务站,特别是乡镇服务站的设备简陋、老化,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无法开展基本的技术服务。加之,有部分技术服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仅受过短期专业培训,又无技术职称,过去长期在计生部门工作,现年龄偏大,且政府又无力把这些人纳入失业、养老保险中解决,分流这部分人困难很大,阻碍了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改革进程,直接影响到技术服务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今后工作的建议及设想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综合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步到位,要从西部地区,从绵阳实际出发,加大对综合改革的宣传力度,增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综合改革思路,采取切实措施,重点突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综合施治机制的建立,积极推进而不冒进,真抓实干而不蛮干,开拓创新而不标新。促进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2、加强领导,促进平衡发展。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在全面整体推进中培育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的引导下全面深入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对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采取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推广力度。

3、加大投入,为综合改革提供经费保障。首先积极争取把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纳入公共财政进行管理。加强计划生育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努力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项目随着工作走,经费用在项目上的计划生育经费使用办法,充分发挥经费对综合改革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进一步运用财政资金实行综合预算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收支两条线的制度。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3

关键词:农业水价;管理模式;改革思路;成效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1-2],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防治,自2006年我国就开始了农业水价改革方面的有益探索,在积累了多年试点经验后,于2016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开始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用水管理组织建设、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管理能力不足、水费收取难[3-4]等问题。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对“十四五”时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作出了部署,强调要认真总结典型地区改革实践经验,形成适合当地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方式和路径。兰溪市作为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经过5年多的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兰溪特色的试点改革经验,已全面实现县域改革全覆盖,并创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本文总结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模式的典型做法,分析改革方式和思路,为其他地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基本情况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市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主要由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组成。兰溪市区域内无大型灌区,有中型灌区5个,中型灌区提水2个,中型自流灌区3个,有效灌溉面积55.28万亩。兰溪市积极响应国家和浙江省要求,以政策措施推进为核心、以日常管理为重点、以考核评价为指引、以宣传推广为补充,率先开展改革工作,2017年出台《兰溪市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实施方案》,对试点灌区开展先行先试,2018年出台《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工作,并在2020年完成了全市55.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改革任务。兰溪市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自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兰溪市持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其中部分资金以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的形式补贴给各行政村和水管员,2018—2020年分别下达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241.95、675.00和745.66万元。随着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兰溪市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更加精准,灌溉用水量显著下降,改革以来共节约水量约3411万m3。

2管理模式探索

2.1多级组织管理

兰溪市按照“统一领导、层层落实”的模式,建立了“市级—乡镇级—村级”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组织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水务局和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布置年度改革任务;乡镇层面成立乡镇(街道)/灌区农业水价改革领导小组,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并按照组织建设、工作部署、监督检查、资金管理、宣传指导、维修养护成效等内容建立镇级年度工作台账;村级层面以村集体为管理主体,着力推进“八个一”即“一个用水组织、一本产权证书、一笔管护经费、一套规章制度、一册管护台账、一条节水杠子、一种计量方法、一把锄头放水”村级改革。通过多级管理组织的建立,统一市、镇、村三级思想,在改革期间针对改革实施方案、“八个一”村级改革、改革工作部署、年度绩效评价等工作定期召开部门、乡镇(街道)改革相关工作会议,配合面向广大管水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神的层层传达落实,有效保障任务按时推进。

2.2用水终端管理

农民用水规范化建设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农业水价改革进程的“最后一公里”。兰溪市通过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股份经济合作社、用水管理小组3种创新性终端管理模式,探索不同条件下的管理模式适用范围,全面开展终端管理组织建设工作。当前兰溪市所有16个乡镇(街道)改革区域内共计344个终端管理组织已成立并完成报备,涵盖上述3种不同终端管理模式。2.2.1农民用水协会兰溪市农民用水协会依托农业种植大户,并以其为管理主体组建。协会成立后,主要开展支渠以下水利工作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制定年度用水计划、财务计划和投工计划,协助收取和上缴水费等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协会组织登记注册,确保协会本身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其依法管理的权力得到保障。目前兰溪市永昌街道朱村支渠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等4处组织已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2.2.2股份经济合作社兰溪市在已建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依托经济合作社为管理主体组建用水合作社。用水合作社力求优化用水管理,下设工程养护小组或用水管理小组,达到“以大带小”的目标。同时,建立相应财务管理、灌溉管理、工程管理、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2.2.3用水管理小组针对兰溪市分散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大量广的特点,依托村集体,以其为管理主体组建用水管理小组。用水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本组区域灌溉工程建筑物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用水管水工作,同时采取“小小联合”的方针,相邻用水管理小组间相互协助,共同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在成立各用水终端管理组织的同时,明确各组织村委委员、农户代表、管水员等人员名单,进一步落实了管护主体和人员及工作职责,扎实开展末级渠系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以及台账记录等工作,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2.3奖补基层管理

建立精准补贴、节水奖励机制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充分调动管护组织工作积极性。兰溪市在建立规范化的用水管理组织基础上,围绕“节水减排、提高末级渠系运行水平”两个目标,印发《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试行)》《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办法(试行)》以及《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使用管理细则》,从精准补贴、节水奖励的定义、标准、使用要求及下发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规范。在做好流程管理的同时,兰溪市积极落实奖补的基层管理,以永昌街道朱董村试点灌区为样点,总结完善奖补资金申报及使用过程,真正让奖补资金能落实到基层管理人员,从而有效解决“工程建后无人管、管护经费无处寻”的难题。一是制作宣传手册,配套通俗易懂的图文内容,将奖补内容及申报流程简单明了化;二是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对改革范围乡镇、街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考核以及奖补流程进行全方位培训;三是整编资金台账,定期整编维修养护资金使用台账,确保奖补资金使用合理、有据可循。通过对奖补资金在基层落实的规划化、透明化管理,兰溪市有效破解了奖补资金难题,充分调动了各乡镇、街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性,基本达到“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的预期目标。

3深化改革思考与建议

3.1优化顶层设计,夯实改革实施基础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包含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两方面。基于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多级管理组织和包含农业水价形成及奖补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是改革实行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在完成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构建后,需加大对改革基层执行人员的指导、培训,以期顺利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中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历了初始阶段、深入试点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等过程[5],随着《关于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的出台,我国将进入深化落实的新阶段,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中,这也对相关地区相对完备的农业节水组织和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目前各地已有改革经验,可以下方面对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一是注重自上而下对于政策的理解和贯彻的一致性,遵循“先机制、后落实”的原则,结合实际优化管理层级,对于农业灌溉区域大而集中的地区,可采取垂直管理等形式减少管理流程;对于农业灌溉区域小而分散的地区,可适当增加管理层级并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管理效率。二是根据各地区农业水价执行情况继续深化农业梯级水价研究,通过用水户承受能力等[6-8]分析模式,探索开展农业水价分区管理,确保水价制定的合理性,并根据区域经济承受能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3.2落实终端管理,明确改革实施主体

终端管理主体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和受益者,可包含多种组织形式,但不管是何种形式、何种规模,核心是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农业用水管理的增值。在此基础下,对于终端管理组织成员的明确及其工作内容的界定,可进一步提升管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同时将用水管理主体与节水补贴、奖励等切身利益挂钩,将极大增强用水户管理积极性和自主性。农民用水协会等作为用水户参与农业用水终端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探索形成的重要形式。在改革试点阶段,一度将农民用水协会建设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5],但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原因,协会人员管理能力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突出,一些协会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民用水协会只是农业用水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流行的并不一定是适用的,终端管理组织的选取建立还是要依据各地实际,一些地区也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水利管理协会[9-11]等的一些用水终端管理模式,这些形式都可参考借鉴。长期以来,农业灌溉工程特别是大中型灌溉工程管理,由于作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工程特点,其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由政府及其所属单位承担[12],但也容易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大、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农业用水终端管理组织除以用水户为主体参与外,还可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竞争机制引入专业团队,提高灌溉服务效率,并按照“使用者付费+政府补贴”的形式给予服务商合理报酬。

3.3规范绩效考核,落实改革奖补资金

农业水价改革奖补资金是提升农业用水户节水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关键,而奖补资金的发放与改革工作的绩效评价直接挂钩,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并落实好对用水基层组织及个人的奖补,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持续良性进行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围绕节水效益开展,预期的节水效益目标各地已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等相关办法中明确,但对于节水效益目标的考核流程目前部分地区尚还存在薄弱之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规范原始台账,做到有据可循。各地需组织制定各基层管水员或基层管水组织用水台账格式,同时明确记录标准,做好原始用水的计量与统计,为节水效益统计奠定可靠基础;二是优化考核要素,做到切合实际。目前考核要素的选取大多集中于年度计划落实、改革宣传引导、终端用水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评价指标未成体系,后续可根据相关专家学者提出的核心要素、条件要素、保障要素、绩效要素[13-14]等不同要素类型进行补充完善,提高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3.4善于利旧助新,探索改革适宜道路

改革一方面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对旧事物的更新改造。从资源利用上来说,利旧助新更有益于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以求实现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利旧助新过程中,做到将相关已存在的组织、制度、工程等与改革目标相结合并开展相应补充更新,需要对该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前述提到兰溪市在已建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利用其原有管理主体组建用水合作社,就是利旧助新的生动实例,一方面减轻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新的职责内容和收益机制赋予了原有管理主体更多的活力。还有将农田灌溉问题和农技推广问题有机结合[9]、对水利工程采用“物业化”管护模式[15-16]等,都是不同地区在明确改革需求基础上,结合自身地区实际开展的有益探索。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做法涌现,各地区应探索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因地制宜推进改革落地见效。

4结语

(1)本文基于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经验,从组织机构建立、用水终端管理、奖补资金落实等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模式,阐明了改革思路、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2)依据兰溪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模式探索经验,结合已开展改革地区的典型做法,从优化顶层设计、落实终端管理、规范绩效考核、善于利旧助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后续深化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4

1、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有序推进选拔方式、制度设计、保障机制、管理办法的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类人才选拔水平,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2、问:我省《实施意见》是如何制订的?

答:2019年9月,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多元选拔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等相对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要求,并认真制定好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稿听取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学、省内高校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在2019年上半年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今年2月同意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3、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坚持科学选才。注重人才评价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稳妥进行、不断深化。

4、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实际,对全面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

主要的亮点和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广东特色。我省改革方案把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决策,又总结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学选才。我省改革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

三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改革。我省改革方案在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1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5

(一)工作成效

从所走访调研的市县来看,各市县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2年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有序有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进一步细化2依法行政工作要点。依据自治区制定下发的《2年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结合当地实际作进一步细化,制定了本市县的2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二是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根据新修订的《__x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3号),重新制定了本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各项内容。

三是努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由于大部分的市都已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目前主要是推动县级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__x市全力协助忻城县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帮助研究县级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机构设置、协调机制等内容,形成成立忻城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方案,拟争取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付诸实施。__x市确定了2个县作为试点组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力争在今年内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依据、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件和涉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文件的清理工作有序开展,清理结果将按期上报自治区法制办。__x市对“三项清理”工作制定了清理工作方案,明确了清理工作的重点、范围、步骤和时间要求。

五是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工作。各市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__x市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了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印发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管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四个最”,即成为全区“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收费标准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的设区的市。__x市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阳光和效能重点建设岗位”活动,进一步缩短了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__x市及时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目录。根据部门申请,完成了市人社局、市林业局13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调整、下放审核工作。

六是扎实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各市根据本市的特点积极开展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__x市法制办完成了《行政复议调查规则》等五项工作制度的起草,深入开展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复议便民卡》的发放和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的报备工作,并将发放《行政复议便民卡》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指标。__x市法制办编印《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指导手册》,并制定《全市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拟在8月份组织开展全市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培训,进一步指导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行政复议工作,提高办案质量。

七是扎实开展政府法律事务工作。各市法制办作为本级政府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政府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开展重大经济活动、解决重大社会矛盾纠纷等涉法性事务,依法、合理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__x市法制办围绕服务世锦赛、服务“美丽__x建设”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半年来共为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转来的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意见100多份,其中涉及世锦赛的合同达85件,切实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把好法律关。__x市派员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和涉法事务决策会议50多次,对市委、市政府开展“三个年一活动”拟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收回或转让国有土地、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合同等132件法律事务进行合法性审查,其中对16件合同认真细致的审核、修改,积极防范法律风险。

八是切实加大依法行政宣传工作力度。__x市与__x电视台、__x日报合作开展依法行政宣传,在__x电视台“法治最前线”栏目制作宣传节目8期。在政务信息网开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专栏的宣传工作。__x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上报__x市各级各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等信息,2年上半年__x政府法制网登载__x市各类依法行政工作信息136条;充分利用__x电视台、__x日报、__x政府网等媒体对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等专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舆论氛围。

九是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各市都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按步骤进行了培训。__x市的培训工作分8期进行,6县6城区、3个开发区以及市级各部门、青秀山管委会共约6000多名执法人员参加了封闭式的依法行政培训,培训人数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还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工作,今年6月,__x市法制办与市

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在__x远程学习中心通过电脑无纸化集中闭卷考试的方式首次开展新提拔的非人大常委会任命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参加考试人员768人,不及格71人,不及格的人员将于8月份进行补考。(二)存在问题

1.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综合执法困难不少。一是立法工作滞后,缺少城市管理的主体性法规,城管更多的是“借法执法”,如依靠规划、建设、工商等部门法规规章去执法,这种执法主体、权限、责任义务的不明确,容易造成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二是缺少有力的行政强制措施来保障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有关行政机关之间配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制约综合执法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在开展,各级机构设置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当中,是否留有城市综合执法局的编制和机构还无法确定。

2.行政执法监督局的牌子恐难保留。一是缺乏挂牌的法规和政策依据,二是涉及今年机构改革需要精简机构的问题,部分县(市、区)的法制办面临与政府办合并的可能,甚至可能取消法制办,或者成为县政府办里的一个股(室)。

3.县(市、区)法制办的工作人员太少,无能力承担推进依法行政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行政复议工作力量太薄弱,常常只有一个人负责该项工作,力不从心。基层强烈呼吁加强县级法制机构的建设。

(三)对策建议

1.关于基层法制部门力量薄弱这个“老大难”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行政机关的机构编制还要进一步精简,因此,要增强市县法制机构建设,增编增员确实比较困难。不过,各市县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来解决基层法制部门人手紧缺的问题。如北海市法制办就采取聘用“法制员”的方式,将法制机构延伸到乡镇政府,这是很值得借鉴的办法。

2.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有难度有压力的问题。市县政府领导和政府各部门不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不配合法制办工作的问题长期存在。市县政府法制办要积极作为,努力有为,主动与政府领导多沟通、多汇报,让领导深刻理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来推动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

3.建议制定出台县级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综合执法的指导意见,指导县级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如果错过时机,各地机构设置方案已确定,再重新进行机构调整将很困难。

4.建议自治区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要求各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以此增强各级政府领导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视。

5.基于市县行政执法监督比较薄弱,专项监督检查不力,仅依靠法制办开展此项工作有很大难度,建议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发文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

6.建议与国家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开展培训的长效机制,长期、定期地培训全区法制系统的干部。

(一)工作成效

各市认真贯彻落实《2年__x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根据《2年__x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具有本市特点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把依法行政考核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抓手来抓。__x市继续把“依法行政考评”纳入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年度绩效考评内容,把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同部署,一同考评。__x市的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是根据该市绩效办关于“今年的考核内容不宜过多”的要求,常规性的工作将不再纳入考核范围,相对删减一些小项,只突出重点工作要求。__x市为了体现依法行政考核对依法行政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开展党的__x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情况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考核县区政府、市直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考核项目、改革形式化的考核内容、突出年度重点工作,使考核工作更为科学、合理,“瘦身”后的考核指标下发后,得到了被考核县区、部门和法制系统的普遍肯定。

(二)存在问题

1.考核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市县法制办反映,《2年__x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所考核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属于法制部门的工作,涉及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的内容较少,基本属于“上级法制办考核下级法制办”。考核内容重点不够突出,建议每年的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不应类同,应当结合当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考核15项左右的内容即可。另外,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关于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和发文数量的要求,建议不要将“制定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等列入考核内容。

2.考核方式不够简便高效。现阶段考核方式仍以审查书面材料为主,需要被考核单位提供大量的书面材料,不仅费时费力,同时也容易让一些单位制造假的书面材料来应付考核。

3.个别考核指标在年内难于完成。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局、城市综合执法局、仲裁委员会等考核指标年内难以完成,因设立这些机构未得到当地政府和编制部门的有力支持,实施起来阻力很大。市法制办反映,因自治区层面未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局,一些县法制办本身就挂靠在政府办,属挂牌单位,现又增挂行政执法监督局的牌子,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尽管目前有部分市县成立了,但有的是行政性质有的是事业性质,有正处、副处或者科级的,有的有编制职数有的无编制职数,五花八门,建议进一步理顺和规范。

4.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力。市县法制办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的运用效果,对评为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及格的要进行通报。要将依法行政考核纳入绩效考评并且提高考核分值,引起被考核部门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视和支持,保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策建议

1.关于创新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问题。督导办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在制定2015年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时,充分考虑各市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简化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材料的要求,把电子监察系统提供的素材以及视频、照片等资料作为主要佐证材料,实施无纸化考核,做到更加便捷高效。

2.关于提高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运用效果的问题。《__x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8号)的第十四条依法行政年度考核纳入机关绩效考评体系,与年度机关绩效考评同步进行,实行单独考核。”、第二十三条“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不合格的,当年机关绩效考评不得评为优秀。”、第二十四条“市县人民政府连续两年依法行政考核为优秀的,可以参加评选全区依法行政先进市县。依法行政先进市县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可以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第二十五条“被考核行政机关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不合格的,应当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这些条款已对依法行政年度考核是否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运用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工作成效

__x市狠抓全市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制定了依法行政示范点包干指导制度,由办领导及各科室对各个依法行政示范点进行包干指导(__x市第一批依法行政示范点1

6个,第二批12个,共28个)。上半年,办领导及各科室结合党的__x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深入各个示范点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点创建指导工作。两年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排名靠后的示范点单位,要进行约谈,保证示范点的典型带头作用。__x市6月份已完成了市级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评选出市人社局、市林业局、浦北县地税局。__x市认真总结第一、第二批依法行政示范点的经验,拟在8月份召开__x市依法行政示范点现场交流会,以市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三分离制度”作为示范项目,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当中进行推广,促进全市依法行政整体水平的提高。__x市已开展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准备工作,待自治区下发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综合指标后,立即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二)存在问题

1.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各市县普遍存在创建依法行政示范点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大部分部门消极对待,个别市法制办甚至建议取消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工作。

2.依法行政示范点的创建条件要求太高,大部分部门难以达标。一些指标的设计不够科学,如:指标中要求符合的条件有“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等主要行政执法行为的自由裁量权”,但有很多部门没有行政强制和行政征收征用,同时有很多部门提出应待自治区对应部门出台自由裁量权标准后市县的部门再出台,以便上下统一;又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这一指标也不宜作为部门创建的条件。

(三)对策建议

1.关于建立依法行政示范点奖励激励机制的问题。建立依法行政示范点奖励激励机制不符合自治区精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要求,目前只有“依法行政先进市县和先进单位”还能继续保留在“自治区省级评比达标表彰项目”里。但在《2年__x壮族自治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里已设置了相当于奖励性质的分值,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设区的市可获得的分值是9分,区直部门可获得的分值是8分。

2.关于取消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问题。评比依法行政先进市县和先进单位、进行依法行政考核、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三大抓手”,就目前情况来看,缺一不可。

3.建议对依法行政示范点的创建条件作适当修改和调整,增强其可操作性。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成绩评定;改进建议

本科生的课程成绩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课程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1]。丰富和完善高校的成绩评定系统,使之客观反映出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 我国高校本科生成绩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1.1 成绩评定的主要问题

⑴成绩评定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不够,缺乏有效性和客观性。

⑵被测评者处于被动,影响正常的学习行为,使得评价结果有失客观。

⑶测评的慎重性和全面性有待加强。

⑷测评的形成体现较弱。

⑸对测评目的的理解需要改进,应从重鉴定转变为到重改进[1]。

1.2 成绩评定的改革趋势

各高校在成绩评定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关注发展过程、综合素质等,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有:⑴注重过程性,成绩评定由终结性评价逐渐转向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使评定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⑵注重综合性,考核内容有知识掌握、创新思想、实验操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协作能力等,还要注重对个体独特性。⑶注重多元性,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如教师、同学或学生自己),探索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指标设计[2]。

2 本科成绩评定设计原则

2.1 普通本科成绩评定设计原则

普通本课程评定设计原则如下:⑴方向性,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成绩评定的第一原则。⑵科学性,把握评价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⑶全面性,也是整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学习态度及心理素质等的发展。⑷以学生为中心,允许思维方式多样化和表达方式多重性。目的是肯定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

2.2 电子信息专业成绩评定设计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在以上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建议的成绩评定原则为:⑴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覆盖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⑵独立性,评价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相对独立。⑶可行性,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 电子信息专业课成绩评定方法的建议

3.1 理论课成绩评定方法的改进建议

根据现行高校教学大纲要求,通常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

3.1.1 专业考试课成绩评定方法

对考试课的成绩评定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⑴课堂表现成绩:从听课次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方面加以评定,也可以采取课堂考核方式,如单元测试、实物认知、专题讨论。⑵课外作业成绩,从作业的次数、准确度、答题创新、课外创造发明加以衡量,也可让学生自己挑选题目来完成课外作业,以加分的形式进行鼓励。⑶期末考试成绩,大多数是笔试,也可采取笔试、口试、讨论式、答辩式、案例分析、课外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3.1.2 电子信息专业考查课成绩评定方法

考查课成绩的评定,一般的教师都采用非闭卷笔试的形式和等级制计分法来评定成绩。建议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4]。

3.2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建议

大学实验是理工类专业的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1 实验课平时成绩考查方法

对于实验课平时成绩考查方法建议如下:⑴考查实验操作能力,依据因素有理解程度、使用规范、数据读取、用时长短。⑵考查创新设计能力,学生尽量独立完成,针对具有创新意识并设计制作良好的学生应予以加分。⑶考勤及实验报告册的情况,根据迟到、请假和旷课记录,定量减分;除此之外,教师根据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册的撰写情况打分。

最终综合以上各项分数给出成绩[5]。

3.2.2 实验课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是对实验教学的全面考核,采取笔试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或仅对操作技能进行考试的方式。

笔试考试可放在操作技能考试之前,主要考查基本操作知识、原理、实验中的问题和实验安全规则以及安全措施等。

操作技能考试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将实验记录与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评分标准的内容。可采用采取抽签方式,选做一题或几题。按照不同的题目,制定出相应评分标准[6]。

[参考文献]

[1]葛岳静,张健.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2,(5):34-35.

[2]张建旭.大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9):71-89.

[3]朱进.综合考评平时成绩,全面提升学习质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12):31-32.

[4]齐子姝,白莉.自我评价机制在工科考查课成绩评定中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1):111-113.

[5]侯志强.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7(26):161.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7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篇8

一、着眼科学发展,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要通过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使我们郫县的干部工作出生产力、出促进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必须深刻把握组织工作服务推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综合素质和的创新能力。

一是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就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干部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办学规律,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未来教育理念、博才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根据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着眼于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干线和主战场的重要干部和一线干部作为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点,逐步把村(居)干部纳入干部培训的主体。要建立完善训用互动的工作机制,树立训用结合的工作导向,把考能考绩考学统一起来,把干部教育培训绩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善学习、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不断成长进步。

二是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要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党校与国内知名大学、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采用县委党校+县外干部培训学校+高校+基地(企业)的培训模式,增加干部培训合作网点,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空间,丰富党校教学内容,建立完善干部“大教育、大培训”网络组织体系。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引入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学员论坛、实地考察、拓展训练等新方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要结合干部的特点,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作为培训重要内容,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充分匹配,实现组织要求与干部的现实岗位有机统一。

二、坚持正确导向,创新干部选任方式

探索干部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正确的用人导向,稳步有序地扩大干部选任的民主化和开放度,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选人用人的参与面和公信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正确干部工作导向。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是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导向是创新干部选任机制的基本参照和工作方向。要创新机制,扩大民主,把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和群众公认的干部导向,贯彻落实到干部“选、育、用、管”各个关键环节与干部人事“进、出、留、转”每一个重要关口,把干部选任的具体“人头”同县委凭实干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高度统一,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健全民主开放的选任机制。要规范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行为,改进初始提名方法,扩大民主推荐范围,给予全县各级党组织、党政领导个人和普通干部群众平等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力,使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有机统一。要建立提名推荐结果综合认知评价机制,对提名人选进行认知评价、民意调查和民主测评,科学运用提名结果。要建立提名推荐资格审查制度、提名结果通报制和提名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推荐提名工作的监督管理,实现民主公开和以法依规相统一。要全面推行干部任免常委会票决制,坚持任用下级党政一把手征求全委会意见制。探索试行常委会任用干部“差额提名、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制度,积极探索公选竞争机制,有计划推进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加大热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干部交流使用和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的力度,扩大干部选任的公信度。

三是综合科学地考核评价干部。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整合组织、纪检、目标督察、统计、财税、部门力量,延长干部综合考察评议链条,建立干部考察考核评议量化结构体系和指标体系,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贯彻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纳入实绩考核体系,把领导干部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过程中实现区域经济总量增长、辖区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以及城镇建设、农村发展、社会事业成效纳入综合考察、民主测评、社会评价和民意调查的结构体系和指标体系,把组织遴选、群众认可标准定性标准化、定量精确化,用完善的机制保障良好的干部导向。通过民主开放的选任机制,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特别是要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三、突出发展效能,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围绕科学发展加强领导班子集体和干部队伍整体的优化配置和效能建设,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目标任务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班子和队伍的结构完善、功能强化的机制创新和方法改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提升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一是要健全领导班子结构动态优化机制。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与党员干部群众的公认度,作为根本标准来选干部、配班子。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围绕实施县委、政府的重大战略,着眼于区域发展战略和中期目标的突破推进,整合相关工作部门的职能职责,优化党政领导班子数质结构,定向培养储备职能部门领导班子的后备梯次人选,放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要配套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符合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日常考察、专项考察与综合考察办法,探索部局镇各类班子职数动态规范、班子结构阶段性调整优化、整体功能发挥监测的配套制度和运作机制,因事适时动态调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考察研究换届后镇、局和村(社区)新的班子结构融合、作用发挥、运转状况、工作绩效,以及干部队伍的整体表现,对“不适应形势”、“不在状态”、“缺位错位”的班子和干部及时进行优化调整。

二是要建立复合多样的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改进锻炼方式,加强考核管理,重点加强在主干线和基层一线的青年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锻炼与选拔使用。采取到镇挂职、后备干部集中锻炼,驻村任职、年轻干部整体锻炼,派驻基地、专技干部定向锻炼,派遣工作组、重要干部随机锻炼等方式,加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特别是要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努力建设一支创造创新、开明开放、效益效率、干净干练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四、扩大民主公开,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创新干部监督管理,要在扩大监管的覆盖面和提高监管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要建立人岗同步、能责结合的监管机制,健全民主参与、结果公开的监督体系,扩大干部工作在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的公开透明,增强干部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一是要加强干部选任过程监督。要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任职承诺、试用期制、重大事项报告、质询诫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人文大环境的新特点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创新监督机制、拓展工作领域、规范监管程序,防范选人用人过程中的不正之风。要继续坚持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督察员制度,建立干部定期定向综合考核评议、干部分类立体考察和专项延伸考察工作机制,把目标督察、、群团部门纳入干部监督联合体系,整合舆论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对干部监督力量,加强对干部选任全过程监督和各级各类干部的纵深监督管理,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度、公平性与公信力,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依纪依法履职、廉洁高效行政。

二是要加强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职务岗位“职责、目标、监督、评估、问责”五位一体的监管方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干部退出机制。重点加强县委管理重要职能部门和重大项目推进单位领导班子履行职能职责、完成目标任务和职务任期的监督管理。试点推行领导干部职务职责考评制度、政绩公示制度、考察考核与群众评议排位通报制度、考核评议末位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干部考核评议预警、整改监督和组织介入的工作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干部队伍效能建设的监督管理。建立针对履职担责“不适应”、考核评议“不及格”和任职期满“不超限”的领导干部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并把坚持领导干部退出制度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要推行机关和部门中层干部职务任期制、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制和考评末位待岗制。

上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范文 下一篇:桥梁工程监理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