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22

自动化行业前景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行业热 自动化 发展

随着国家法律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未来热工系统将围绕 “节能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向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新的测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得以应用,将使机组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象操作普通计算机一样方便。

一、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如:

仪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进行在线远程组态和参数设置、对因安装位置和高静压造成的零位飘移进行远程修正,精度自动进行标定,计算各类误差, 并生成标定曲线和报告;自动跟踪并记录仪表运行过程中综合的状态变化,如掉电、高低限报警、取压管路是否有堵或零位是否有飘移等。

阀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智能化阀门进行在线组态、调试、自动标定和开度阶跃测试,判断阀门阀杆是否卡涩, 阀芯是否有磨损等,通过阀门性能状况的全面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决策。

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智能管理软件将对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综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状态监测多种技术,通过振动、油的分析以及电机诊断,快速分析(是否存在平衡不好,基础松动, 冲击负荷,轴承磨损)等现象和识别故障隐患, 在隐患尚未扩展之前发出报警,为停机检修提供指导和帮助。

智能化报警软件将对报警信号进行汇类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运行趋势和状态作出分析、判断,用以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维修等专用软件,将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组潜力中发挥作用。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将带来机组检修方式的转变,以往定期的、被动式维护将向预测性、主动式为主的维护方式过渡,检修计划将根据机组实际状况安排。

二、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随着机组控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重要控制子系统的硬件配置中,将会采用安全型控制器、安全型PLC系统或者它们的整合,保护采集信号将会更多的采用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的测量装置需要设计干扰信号抑制功能。此外基建机组一味以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也应得到扭转(最低价中标,迫使厂商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投标价,导致控制系统可靠性下降)。

四、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电企业将趋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企业在多发电,以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将会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将是一种趋势。此外DCS的一体化及其向各功能领域渗透,提高电厂整体协调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将会使电厂原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分工重新调整,比如热工与电气二次回路的专业划分打通。为了降低成本,电厂不再保持大批的检修维修人员,因此检修维护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比如让生产厂家和公司承担DCS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厂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热工自动化系统所依赖的测量仪表也大量增加。在现场总线和智能仪表未全面使用的情况下,这些仪表还需定期校验。为提高测量仪表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测量仪表从校验、基础数据台帐的建立、设备校验计划和日常维护工作的产生、执行、校验、数据输入、终结及统计分析,周期调整等的全过程自动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将是电厂仪表管理发展的趋势,因此全自动仪表校验装置和自动管理软件的需求量将会迅速增加。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2

时间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事物随之变迁,从商业使用者体验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商业的景观特性,分析了商业景观的体验功能,举例出体验式设计手法在商业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对商业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商业景观;体验式景观;互动;设计

随着体验式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体验式商业登上历史舞台,它是互动的、交流的、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人们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前提下希望能够通过体验的方式与景观参与互动。体验式商业景观是体验式商业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以体验为核心的景观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景观要素创造出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参与互动的景观空间形态。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指出“人们规划的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可见“体验”在景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商业景观设计与商业活动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它包括了艺术性、审美性、功能性、人文性等功能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的体验息息相关,而现如今体验式景观设计又逐渐成为商业景观的重要设计途径。

1体验式商业景观的概念

1.1体验式商业景观的简述

“体验式商业”是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以零售为主的业态组合形式,更注重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互动感受,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更高。景观设计与体验式商业的结合称之为“体验式商业景观”。在体验式商业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规划与景观设计中都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验式商业的发展对景观设计行业来说是新型的推动力和新型的资源整合重组。体验式商业景观的意义:①体验式商业景观是体验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②赋予商业景观新的使用功能和激发人们的各种感官的景观设计;③体验式商业景观的任务是以人为本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体验式商业景观依附于商业建筑,其空间结构作为载体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建筑与室外景观的空间关系,即集合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购物门店等商业空间。体验式商业景观实在商业景观的基础上强调人的行为与景观场所的互动性,从而使整个空间更加重视在单纯商业景观中,作为场所的特色和氛围即人与商业、人与景观、人与城市的关系。体验方式与商业景观相结合实际从根本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验式商业景观中的“体验方式”是作为景观表达的一种方式存在,为商业发展服务,从而推动商业盈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商业景观的重要设计途径。

1.2设计前提

随着体验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被体验的理念所冲击,景观设计界也不例外。由于当代园林过于重视视觉意识,所以对重新唤起景观设计中的体验性质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希望能够通过体验的方式与景观参与互动。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体验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1.3设计的初步介绍

以厦门游艇港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如图1所示)为例,项目位于厦门岛内五缘湾游艇港东侧,与海比邻,环境优美。设计以游艇港为背景,通过对项目的商业策划、场地营造及后期运管系统的统筹规划,打造集合主题商业、高端办公、时尚娱乐、健康生活四位一体的全新公共空间。景观总用地面积约9.8万平方米。设计以“行云流水,为母港导航”的设计主题,形成“一心一带两节点”的空间结构。运用流线型的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如图2所示),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滨海景观资源,强调人的体验感,形成建筑与景观的完美融合.

1.4设计定位

在保证整个环湾功能统一的基础上,突出游艇港特色给市民不一样的体验式景观商业空间。将海洋元素———“帆船”、“浪花”、“水滴”等运用于场地及景观小品系列的打造,打造地域性强烈的体验式商业空间。景观设计方案结合厦门当地海洋文化资源,在商业空间中设置连续性海洋形式的概念铺装以及形式多样的与商业办公相结合的特色水景,同时利用了五缘湾海岸线的岸线景观的改造,达到景观场地私密性与通透性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商业综合性建筑孤立、环境封闭的状态,将商业步行和绿道空间相结合,创造出不一般的消费商圈体验。商业场所显然已成为“体验中心”,而购物休闲消费活动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

2体验式商业景观场所的营造

2.1体验式商业景观的空间结构

体验式消费影响直接影响着商业景观设施与场所的营造,在厦门游艇港公共空间设计中,开放的体验空间打破了硬性规划的室内外界限,营造出具有多功能多样性品质的场地特征。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海滨景观资源,强调人的体验需求,适时的把当地文化融入于设计中。从情感上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运用互动式景观小品让人在休憩观赏的同时体验厦门游艇港海洋般感性风情。难道只有硬质景观才能起到人流分离、实现分隔的作用?难道只有大型的广告标识牌才能引领消费吸引消费者?不。在本项目中,公共空间是通透的、连贯的、错落有致的体验空间;因地制宜的乔灌木、多层次水景;黑白灰色调的硬质铺装可以分离人流、组织人车流交通脉络;曲线式商业流线贯穿卖场门店引领消费方向,这就是据具象的体验景观充分营造出高品质体验式商业场所。打造地域性鲜明的体验式综合体商业空间是此项目的坐标,因此在本次景观设计中通过对自然、人工两种元素重新组合,利用软质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景观手法,对车行空间、独栋办公、展示区、会所、滨水景观带这五部分进行软性划分,建立全方位各个功能领域相衔接融合、可达性高的空间结构。

2.2体验式商业景观的场所制造

车行空间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流线型铺装与曲线树池的呼应即划分了人车动线又使之与建筑相呼应,达到美观通畅的道路空间。独栋办公空间中,阶梯式水景的设计有效的区分了办公空间与人们活动区域,与人群形成良好的隔离和互动。使人们在办公闲暇之余可“忙里偷闲”的休息于此感受水景的呼吸和“室外桃园”的宁静。展示区的旱喷景观则通过变化莫测的涌泉和光影效果进一步的活跃展示区的商业氛围,在没有进行展示安排的期间成为整个商业空间中最具有特色景观的区域,成为制造活力、时尚互动的中心场所为举办各种文化主题活动提供场地,也可作为集散广场的效用。展示区每月定期的节庆盛会和主题活动提升了场地的时尚魅力和吸引力,此举让参与体验带动大众消费,引导人们主动积极的参加互动活动增添了硬质场地人情味与生命力。会所区(如图3所示)在整个项目中是最直观的实现体验价值的休闲场所。人们在会所中,聚会、思考、交流、畅谈、渗入情感,体验不同的情绪思想。让视听盛宴和味蕾冲击成为品味人生的必经步骤,得到身心的满足。因此在会所区景观中更应充分考虑可延长顾客逗留时间的各类娱乐配套设施和利用绿植丰富空间层次私密空间的氛围营造。滨水景观带(如图4所示)则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通过绿化的通透设计,打开原本需要遮蔽的建筑立面,若隐若现,分隔建筑空间和滨水景观步道,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绿化配置高低错落搭配,水池树池的屏障隔离使得整个空间开合收放、虚实相辅,使消费者步移景异,体会滨水景观带独有的通透之美,呈现出体验式商业空间的景观极强的景观吸引力。

3体验式商业景观的商业价值

3.1体验式商业景观场所经营价值

体验式商业景观设计师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到环境的营造到如何创造可体验的场所。更加注重景观的个性化,强调人为活动的参与性,在达到一定的商业盈利消费目的的同时更重视人们在此活动中的体验过程。只有当人们在各个感官层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得以体验感知后,才会全方位的感受商品的价值从而实现对商品的购买这一行为大大的推进了商品消费。

3.2体验式商业景观的体验价值

商业景观空间承载着人流活动,商业活动的场地营造也直接影响着体验式商业景观。我们越重视商业景观的体验价值也就越能让消费者驻足于商业空间中。在实际商业空间活动中,每一寸商业用地都极其的宝贵,每一平米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能否促进商业行为,激发商业利益,因为既然称之为商业景观,那无论是什么形式都是为商业景观服务的。而体验式商业景观可实现最直接最直观的体验消费,体验环境,体验商业空间传播的商业信息和理念。

4体验式商业景观怡人的绿植空间

4.1打造“五觉”体验的自然氛围

纵观古今中外的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此项目自然氛围强调是用五官和身心的体验,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体验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对景观的感应是包括“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内在多样化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各种感知并建立在设计师对自然强大的理解上,由想象、经历、情感、意识共同组成。

4.2削弱商业气息,营造自然氛围美化商业空间

绿化景观美化商业空间。绿化、水体、小品和陈设打造宜人尺度分隔空间美化空间。植物作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植物的景观性质参与造景,使商业空间成为自然的绿色的生态廊道,在刺激消费的同时削弱传统商业行为的目的性,享受自然所带来的放松愉悦。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水体景观活跃了商业环境,垂直绿化和水景相结合,多维度的丰富了商业环境,丰富了视觉效果,加上夜景灯光的营造更加增添了场地情趣。景观小品附有地域文化、艺术氛围,给人视觉冲击突出项目主题和个性化,刺激消费者购物动机通过景观道路、岸线、旱喷、屋顶花园,将植物、阳光、空气、水引入商业空间,体现了亲近自然的设计追求也打造了拥有自然氛围情趣化的体验式商业氛围。

5结语

做设计的感觉就像裁缝帮人们做合适的衣裳,真的要“量体裁衣”。人们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希望能够通过体验的方式与景观参与互动。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体验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以体验为核心的景观强调人在商业景观空间中的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使设计的主题和内容不仅能够被人们所体验,也符合人们体验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孙伟.体验式设计[J].四川建筑,2006(3).

[3]李刚,龚斌.景观的体验性[J].境外建筑,2006(5).

[4]刘妹慧.基于“行为体验”下的城市广场空间研究[D].中南大学,2008.

[5]李珊.体验式景观设计[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44

1前言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用于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

建设和发展智慧旅游,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允许其足不出户,全方位地获取旅游信息,完成在线订票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旅行期间,游客可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旅行结束,可通过系统对过程进行评价,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企业的服务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旅游企业,旅游系统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智慧,以及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产品预订和销售的最佳平台,是游客和企业沟通的窗口,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最后,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导航系统、诚信监控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全面掌握游客需要和意见建议,了解交通状况、景区容量等数据,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2花果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策略

21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如四川的九寨沟景区已成功运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连云港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来实现,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连云港”的软件,通过线上完成门票预订、路线查询、天气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获知景区当天的客流量、相关景点的介绍等服务,也可以访问门户网站来完成相关服务。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旅游管理。建设“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景区的旅游服务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导航自动化、导游智慧化和餐饮智慧化三个方面。第一,导航自动化。设置数字地图系统,根据游客所在地点,提供多种游览路线及最合适最便捷的路线供游客自主选择。第二,导游智慧化。设置旅游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公布景区人流量及天气情况;设置自助导游讲解系统,根据游客所在景点,自动为游客讲解,同时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语言;给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成二维码名片,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动物、植物的品种、习性等。第三,餐饮智慧化。设置旅游服务感知推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物点设置该系统,游客进入感知范围,即向游客自动推介商品;通过设置GPS导航系统,自动告知游客附近所设置的卫生间位置以及最近的就餐地点。

(2)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游客可在手机上预订门票,线上支付,支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各景区内设置售检票系统,对售检票实行自动化、电子化,游客可在景区门口扫描二维码进入景区;设置旅游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统计车流、人流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情况;设置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消费数据、客流量及车流量等相关数据,便于进行景区综合数据分析和旅游交易信息分析;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上可发生的火灾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设置评价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景区对游客的信用评价根据游客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服务质量改善。

(3)实现旅游产品购买的智慧化。游客可通过手机在线支付购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并生成支付码,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取货点,由景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包装,当游客游览结束,可在出口处凭支付码取货;游客也可以在景区的纪念品专卖处购买纪念品,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如送人或者是自己留念,进行礼品推荐,帮助游客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4)实现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景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利用多媒体、3D动画技术设计景区广告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景区,吸引他们前来。

22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实现旅游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21完善旅游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旅游数据统计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久,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公布,工作人员无法对后续工作进行预测。智慧旅游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客流量、车流量,工作人员可及时安排后续工作,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游客满意度。

222加强诚信监控系统管理

诚信监控系统能将旅游企业资质查询、经营过程监控、从业人员档案、投诉处理意见、考核评价档案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政策规范的实施和完善,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保证旅游行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系统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可以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服务参考,为政府、企业和游客之间良性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23促进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建设连云港市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形成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实现防治结合。游客安全保障是旅游目的地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品牌价值。意外事故发生难以避免,对已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反应速度、解决能力和损失挽回都需要一套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游客旅途安全。

参考文献:

[1]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何翔我国旅游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4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路径依赖;演化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乡村社区也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达2600万①。但与此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社区在经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直接面临游客量下滑、旅游收入下降、城市化或商业化现象加剧、乡村景观特征减弱并迅速进入衰退阶段的发展状态,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乡村旅游的“围城效应”[1]。乡村旅游社区复杂的演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2]、社区增权[3]、社区治理[4]和社区居民感知[5]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而景观空间的演化是乡村旅游社区演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用演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理论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进行研究,对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社区演化的相关研究内容,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向良性方面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文献研究

1.1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概念内涵

景观是地球表面的动态系统,是包括地球表面的沉积物、岩石、土壤、动物、植物以及土地形态等复杂体,而且还包括空间结构内在的能量物质变换过程[6]。景观通常可以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大小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指完全未受到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景观,称之为自然景观;第二类是指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景观,称之为人源景观。对这两类景观进一步划分,自然景观又可分为原始景观和轻度改变景观,人源景观可分为自然―人源景观和文化景观。自然―人源景观是指那些虽然受人类活动影响但之后还是能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的景观,而文化景观则是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有意识地建立的景观[7]。乡村旅游社区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在乡村社区范围内开展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其本身是一种文化景观。因此,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指在乡村旅游社区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包括聚落景观、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等三方面,它是由地域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相适应并产生和发展而成的[8]。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分为聚落景观、民居景观和土地利用等[9],乡村文化景观的核心是聚落和土地利用[10]。

综上,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指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如表1所示,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包括乡村旅游社区聚落景观、民居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等三部分,其中,聚落景观是指乡村旅游社区各种房屋集合所形成的景观,包括民居、厂房、社区公共建筑等;民居景观是指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房屋景观,包括居民住宅内景、外观以及其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土地利用景观是指乡村旅游社区由于不同用途的土地所形成的景观,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旅游用地、绿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内容。

1.2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现有解释

(1)符号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景观形成及演化机制。陈岗等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景观的形成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处于自在状态的文化景观经过旅游开发后就形成了旅游景观[11]。根据符号学理论,当旅游者对乡村社区景观产生“凝视”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乡村社区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吸引旅游者的时候,景观符号就从自在的景观符号转换成为乡村旅游景观符号,形成了新的“能指”和“所指”。作为自在的乡村景观的“改造”过程,实质是通过本地居民、当地政府、外来开发商等乡村旅游参与者的“意义博弈”最终形成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的过程。在“意义博弈”的过程中,由于旅游开发运营商的现代文化背景和旅游者的外来文化背景,使得乡村旅游社区遭受现代商业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冲击,进而推动乡村旅游社区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因此,旅游文化主体意义博弈所形成的旅游景观符号的现代化重构就是乡村旅游城市化的本质含义。

符号学理论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演化的解释是将社区旅游景观形成的过程视为意义主体博弈的结果。在符号学理论框架下,乡村旅游社区演化一定会导致商业化和城市化并最终会使乡村旅游社区景观走向消亡,也即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的演化是单维的(最终走向消亡)。这种单维演化理论是针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长期演化而言的,忽视了乡村旅游社区在某一阶段通过创新而走向复兴的可能,因此,符号学理论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解释存在一定局限性。

(2)传统经济学及地理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社区景观城市化解释。池静等应用经济学“公地悲剧”等理论对乡村旅游社区乡村性被削弱、城市化和商业化日趋严重的现象进行解释[12]。乡村旅游资源公共产权的属性决定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在乡村旅游社区,农家乐的发展对公共空间无度挤压,公共管理的无效和公共服务提供的短缺损耗了社区核心资源,损害了社区旅游品牌形象。钟伟运用城市化理论构筑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化问题”这一概念,探讨了“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两种不同情况对乡村旅游目的地造成的危害并从宏观背景、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13]。乡村旅游社区的主要客源是渴望体验乡村文化景观的城里人,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是向往城市生活的农民,城里人虽然渴望体验“乡村性”浓郁的乡村文化景观,但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仍然是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在游客消费习惯的城市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向往城市化生活的双重推动下,乡村旅游社区的城市化和商业化不可避免[14]。可见,传统经济学和地理学相关理论重点关注乡村旅游社区城市化和商业化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但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历史过程和机制并未做详细深入的探讨。

2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

演化经济地理学将演化经济学中的时间和历史等因素和经济地理相融合,借鉴达尔文主义的遗传、变异、选择及演化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报酬递增等概念对微观、中观和宏观经济景观演化给予了有力的解释[15]。相对于传统景观空间演化理论的解释,演化经济地理更加注重对区域经济景观演化的历史和过程分析,其假设更加“真实”,对现实问题也更具解释力[16]。因此,本文应用演化经济地理的基本理论,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视野下,借助遗传机制、变异机制、选择机制、路径依赖等演化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分析乡村旅游社区聚落景观、民居景观和土地利用的演化(图1)。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由聚落景观、民居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的演化共同决定,这个演化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过程,它们分别沿着各自的方向演化,每一时点将会形成一个演化面,最终形成景观空间演化。在该分析框架中,遗传机制、变异机制是景观空间演化的内部因素,选择机制、关键事件和起点状态是外部因素。

(1)遗传机制。正如生物体具有遗传基因一样,按照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三个层面在演化的过程中也存在遗传因素的影响,这种遗传基因实际上是乡村旅游社区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乡村旅游社区民居建筑风格的继承、相对固化的聚落分布等。

(2)变异机制。在自然界中,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生物体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体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变异对生物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就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而言,也存在变异,如在旅游等产业的冲击下民居建筑风格和聚落形态的改变、社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等。

(3)选择机制。自然界选择的基本准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解释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在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机制是决定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方向的重要力量。

(4)关键事件。演化经济地理还认为,外部环境的突变对区域的演化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偶然因素的触发机制。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还受社区外部环境突发性因素影响,如交通条件改善、重大政策或社会因素影响等。

(5)起点状态。不同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起点不同,对其演化的方向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3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过程和机制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体现了随着社区产业形态的变化而在聚落景观、民居景观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迁,其本身是一个具有路径依赖演化特征的演化过程。如图2所示,按照演化经济地理的理论,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路径依赖过程可以划分为旅游景观空间形成之前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锁定(或创新)阶段,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每一阶段都是随着产业变迁的变迁而发生演化且每一阶段都形成各自的演化过程和机理。

(1)乡村社区旅游景观空间形成之前阶段。乡村社区独特的民居建筑、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田园风光……,这些社区景观在外来旅游者“凝视”之前都只是乡村社区景观而已,旅游者的“凝视”使之从乡村社区景观转化为旅游景观。因此,在乡村社区旅游景观空间形成之前阶段,乡村社区的演化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向旅游景观空间的演化做准备或者创造机遇,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或机遇成熟,乡村社区景观空间将开始向旅游景观空间转换。

(2)乡村社区旅游景观空间形成阶段。当旅游者进入乡村社区并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时,乡村社区就逐渐完成了由社区景观空间向社区旅游景观空间的转化。在遗传机制的作用下,乡村社区旅游景观仍主要保持着原有的乡村景观特色,但同时,旅游者的进入使得乡村旅游社区产业发生演化,社区逐渐出现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由此推动原有景观空间发生变异,主要体现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增多、旅游基础设施增加、现代化配套设施增多等方面。在此阶段,乡村旅游社区旅游产品处于开发成长阶段,供小于求,选择机制的作用尚不明显,因此该阶段主要是在遗传和变异机制作用下,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逐渐形成。

(3)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发展阶段。在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产业发展加速,接待游客量快速上升,景观空间变异加快,吸引外来旅游投资商进入乡村旅游社区,旅游商业用地增加,乡村集体用地减少。同时,社区民居内外景观功能发生重大改变。外来旅游投资商在乡村旅游社区投资建设的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将使得乡村旅游社区城市化和商业化现象更加明显。此阶段市场选择机制已经开始产生作用,农家乐经营户之间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一些规模较大、营销和经营能力较强的经营户接待游客较多,规模不断扩大,侵占庭院景观,同时农家乐经营户和外来投资商也开始了市场竞争。

(4)乡村社区旅游景观空间锁定或创新阶段。在路径依赖规律作用下,乡村社区旅游产业发展停滞或衰落,由此社区景观空间将进入一种“锁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渐固化,旅游设施长期缺乏维护,外来旅游投资商经营不景气并逐渐闭门歇业,农户接待游客量显著减少,乡村社区景观破败,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将逐步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如果此时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处于动态变化状态,通过创新(变异)寻求新的演化路径,就有可能实现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创新。在促进空间创新环境的作用下,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将会走向创新和变异,从而进入新一轮演化。

4 案例研究:前卫村景观空间演化过程和机制

4.1 案例地与研究设计

前卫村位于上海市崇明县中北部,面积2.5平方公里,2013年有239家农户,500名村民。作为上海市远郊的一个村庄,前卫村于1970年由围垦而形成。建村以后以农业为主,19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乡镇工业,走上“以工致富”的道路。1990年代中期乡村工业发展逐步走向衰落,由此走上乡村旅游发展道路。1994年前卫村开始对外开展旅游接待,1999年8家农户率先改造自家住房接待游客,开辟了上海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先河。2004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前卫村后,前卫村乡村旅游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全村有108家农户开办农家乐。除此之外,前卫村还引进外来资本建立了“木化石馆”等景点。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前卫村旅游门票收入500万元,全年全村旅游营业收入达1570万元,农家乐接待户收入数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乡村旅游已成为前卫村主要产业。

为了掌握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的过程和事实,研究者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资料搜集等方法。其中,对前卫村的实地调研于2013年4月至7月陆续完成,深入访谈同时进行,访谈人员共计60人次,涉及前卫村“两委”干部、旅游公司负责人、农家乐开办者及普通农户等。

4.2 前卫村景观空间演化的过程分析

自1970年建村,到1999年正式开始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再到2011年开始进入路径锁定阶段,崇明前卫村景观空间演化大致经历了景观空间形成之前阶段(1970~1998),景观空间形成阶段(1999~2004),景观空间发展阶段(2005~2010)和景观空间锁定阶段(2011~)。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各个层面演化过程及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

4.3 前卫村景观空间演化机制分析

如表3所示,在乡村旅游景观空间形成之前阶段,前卫村围垦后形成的景观空间起点状态体现了农业产业特征,1978年中国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前卫村产业发生巨变,1981年开始和上海市长征联营厂合作开办工业,这一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其发展轨迹,传统农业产业发生变异,走上了村办工业的发展道路,乡村工业的发展使景观空间产生变异。1993年,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前卫村村办工业发展陷入困境,与长征联营厂和上海市牙膏厂合作失败这一关键性历史事件终止了原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在遗传机制作用下,乡村工业发展阶段所积累的良好的接待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知名度为前卫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打下基础。1999年8家农户率先开办农家乐并迅速走红这一事件直接推动前卫村走上乡村旅游发展道路。2004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前卫村这一关键性事件更强化了前卫村乡村旅游发展道路。2010年上海长江隧桥开通和上海世博会召开这一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前卫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但与此同时,随着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逐渐崛起,竞争日趋激烈,选择机制发生了显著的作用,前卫村农家乐的吸引力逐渐下降。2011年前卫村老书记突然中风病倒使得其发展所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的陷入停滞和衰落阶段。因此,前卫村乡村旅游景观空间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5 结论及展望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可以划分为旅游景观空间形成之前、旅游景观空间形成阶段、旅游景观空间发展阶段和旅游景观空间停滞或衰落(复兴)阶段,每一阶段演化特征和机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景观空间的演化呈现出城市化和商业化的趋势。在聚落景观上,随着景观空间的演化,旅游设施和商业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在民居景观上,开办农家乐农户住宅内外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商业化氛围浓厚;在用地景观上,农业用地面积不断缩减,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道路广场用地大量增加,最终推动景观空间的城市化和商业化。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缺乏定量分析研究,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过程和机制以描述为主,缺乏量化研究成果支撑;二是对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阶段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仅以描述性分析为主;三是案例研究仅以前卫村为例进行验证,缺乏更多乡村旅游社区案例的支撑。以上这些不足有待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邹统钎. 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 旅游学刊,2006,21(3):8-9.

[2] 保继刚,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 地理学报,2006,61(4):410-413.

[3] 郭文. 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 旅游学刊,2010,25(3):76-83.

[4] 王林. 乡村旅游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以广西龙脊梯田平安寨村委会选举为例[J]. 旅游学刊,2009,24(5):67-71.

[5] 杜宗斌,苏勤.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J]. 旅游学刊,2011,26(11):65-70.

[6] Thomas M F. Landscape sensitivity in time and space―an introduction[J]. Catena, 2001, 42(2): 83-98.

[7] 汤茂林.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70-79.

[8] 王云才,石忆邵,等.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1):19.

[9] 房艳刚,刘继生. 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J]. 地理研究,2009,28(4):968-977.

[10] 金其铭. 试论文化景观[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0):84-88.

[11] 陈岗,黄震方.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符号学解释―兼议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化与旅游商业化现象[J]. 人文地理,2010(5):124-127.

[12] 池静,崔凤军.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公地悲剧”研究―以杭州梅家坞、龙坞茶村、山沟沟景区为例[J]. 旅游学刊,2006,21(7):17-23.

[13] 钟伟. 乡村旅游地城市化问题及防范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57-69.

[14] 邹统钎. 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 旅游学刊,2006,21(3):8-9.

[15] 胡志丁,葛岳静,等. 经济地理研究的第三种方法:演化经济地理[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89-94.

[16] 颜银根,安虎森. 演化经济地理: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 788-796.

[17] Martin R. Roepke Lecture in Economic Geography―Rethinking Regional Path Dependence: Beyond Lockin to Evolu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86(1): 1-27.

[18] Mulan Ma, Robert Hassink.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ourism Area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 41: 89-109.

Evolvement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in Qianwei Village, Shanghai

GONG Wei1, ZHAO Zhong-hua2

(1.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Dept. of Event Management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space is the sum of cultural landscap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within geographical scope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fast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evolving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space has been highly concerned. This paper applies its research framework in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space. Meanwhile, this paper divides the evolving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space into four different stages, what are pre-forming stage, forming stage, developing stage, and stereotyping or innovating stage, and claims that each stage presents individual feature and evolving mechanism. In the synergism of internal causes as inheritance mechanism and heteromorphosis mechanism and external causes as selection mechanism, origins, key events, etc., evolving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landscape space is characterized by path dependence with industry changing.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景区导游实务 实践教学

景区导游实务课程是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较多。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一、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探究的依据

目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都在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外,广大一线教师也进行了实践教学总结,总结了心得体会,值得借鉴和学习。

笔者学校作为首批部级重点职业院校、广西中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满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求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有:象山景区、两江四湖景区、七星景区、芦笛景区、冠岩景区、漓江景区等,校内实训基地有:导游讲解模拟室、微缩景观园、导游才艺展示室、民俗文化展示室、岩溶洞穴等,为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景区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第二,由于导游考证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

二、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探究

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自制导游旗、工作牌)、知识准备(景点景区相关知识、景点导游词)、形象准备(服饰、仪容仪表)以及心理准备,这是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准备阶段要求教师对实践任务、目标和内容要胸有成竹,并且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对学生的准备工作要及时督促和检查。

实践阶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具体活动,这是实践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充分展示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有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总结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提炼阶段,通常以两种形式体现:一是教师的课堂总结,即实践结束后,教师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予以表扬和肯定,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的课后反思,每一次实践教学都要求学生翔实、规范地填写实训报告册,让学生自己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手段探究

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景区导游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手段。

1.实训室情景模拟

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按照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开展实践活动。目前,笔者学校实训室建设已初具规模,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会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实训。例如,涉及著名的山水旅游景观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去校岩溶洞穴、微缩景观园进行导游讲解;讲到导游员的仪容仪表及综合素质时,会去导游才艺展示室进行情景表演;学到人文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时,会去民俗文化展示室进行情景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还会在景点模拟导游室适时开展校级导游讲解竞赛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赛,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班上进行预赛,经过角逐后,各班选出10名代表参加校级比赛。活动过程中,还会邀请景区优秀导游前来指导,并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专业教师给予参赛选手奖项等级评定……通过各种实训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

2.现场实战演练

现场实战演练就是将学生带到旅游景区进行导游讲解,并聘请景区优秀导游员进行现场指导。@种方法的实践性更强、现场感更真实,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得到有效提高。在进行现场实战演练时,要选择典型的旅游景区,事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去桂林象山景区现场实战演练时,笔者先将学生分组,组长检查各组成员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求每位学生穿好职业装,戴好工作牌,拿好导游旗,能流利地致欢迎词、欢送词,熟练地介绍沿途概况,灵活地掌握景区的讲解技巧……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行动。上车之后,学生按照事先布置的任务致欢迎词并进行沿途讲解。进入象山景区后,先由景区优秀导游员向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组员在景区内自行联系游客进行讲解,并让随行游客在调查表上填写意见和建议。现场实战演练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各组选派代表综合组员意见,分享实训体验并填写实训报告册……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性和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3.岗位见习

学校与旅游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针对根据旅游景区“春节、五一、暑期、十一”等旅游旺季工作繁忙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到景点景区见习锻炼,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行业的感性认识,又可以解决景区人手紧缺的难题。

4.强化训练

利用实习前两个月的时间,严格按照旅游景区的规范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岗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四、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探究

每次实践教学考核都相当于一次单元测验,学生的成绩将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学期总成绩。实践教学考核的主体为教师,考核的对象为学生,考核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代表测评、教师总评三种形式。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掌握好尺度、标准,制定考核评价表,根据每位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学生代表应发挥辅助作用,配合教师进行监督,检查实践教学调查表及实训报告册的填写情况。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仪容仪表与礼貌礼节:衣着打扮是否整洁得体,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导游人员的礼貌礼节规范;二是导游规范与应变能力:能否正确回答并灵活处理景区导游服务的常见问题,思维反应是否敏捷;三是景点讲解技巧:能否针对不同游客使用恰当的讲解技巧,景点讲解内容是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能体现物境、情境和意境的统一;四是材料整理:实训报告册填写是否正确、规范,调查表内容是否翔实、完整,游客的反馈意见是否良好。

总之,实践教学在景区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千山风景区一体化经营对策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旅游产品的主体部分,又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旅游消费面的吸引中心和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旅游业和旅游服务都依附于旅游景区的存在而存在。但是,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现阶段却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旅游景区如何联合周边相邻景区和其他旅游企业,利用景区以外的有利资源为我所用,以提高景区竞争力,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扩大景区品牌知名度,锁定大量忠诚顾客,形成有效规模,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一体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有益的思路。旅游景区一体化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将通过旅游外部市场交易所进行的旅游交易内部化的问题。千山风景区如何运用旅游景区一体化理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笔者拟将对此进行探讨。

1千山风景区的发展概况

千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国家AAAA级旅游区。多年来,千山风景区以“打造东北名山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风景质量和文明服务水平为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风景区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从景区的体制结构来看,千山风景区属于公有制,虽然开展休闲旅游,但以保护和科研为主。因此,对于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还有相当程度的不适应,进而会导致旅游景区在开发和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重重问题。

从景区的治理手段来看,千山风景区采用的是非企业化的依靠行政职能的治理方式。在1979年,成立鞍山市千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区级行政管理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面负责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和开发利用。

从景区的经营效益来看,目前千山风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景区的其他经营活动一直开展不起来,而景区的管理成本又很高,负担也很重,因此经营效益很不理想,造成了资源的限制与浪费。而且主要靠鞍山市政府其宣传促销进行投稿,使得景区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也加大。

从景区的经营模式来看,目前千山风景区也采取了商业化经营方式,千山风景区内部区域从事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化活动。另外也开始大胆的运用一些一体化经营模式。如有自己的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线路和千山温泉度假区等等,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发展度、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2千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千山风景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些问题:

2.1行政职能的治理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

景区实行非企业化治理,设立千山风景区管委会间接导致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2.2景区融资渠道狭窄

景区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资金是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重大瓶颈。景区管理经费和职工工薪完全靠自筹自支,因此,景区的管理机构内部保护部门和开发部门常常会发生矛盾,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景区举步惟艰,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和职工生计,谈不上有效保护和积极建设。

2.3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仅从温泉旅游区域来看,旅游项目单一,只集中于游泳、卡拉OK、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品位不高,只吸引了一些本地的单位团体和小集体散客。其旅游活动组织没能与千山景区协调一致,发挥出应有的区域分工作用。

2.4景区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普遍存在

千山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千山风景区柏油路贯穿了整个景区不仅带来汽车尾气、噪音的污染,还破坏了景观;修建了破坏景观的索道;风景区内的电线横七竖八破坏景观,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很大。由于资源保护意识差,餐饮、酒店的排污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处理不好,环保技术不过关,造成景区生态环境景区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个别景区严重超容量接待游客等等。

3千山风景区一体化经营对策

3.1突破传统景区发展思维,实现一体化经营理念创新

传统的旅游景区发展思维受到保护观念的束缚,使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放不开,没有形成大规模、大动作和大项目。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助推器,选择一个合适的景区治理模式,形成一个既有利于保护又有利于发展的景区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富于激励和有效约束的景区经营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要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以实现旅游景区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化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体化经营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模式。

3.2建立“大千山”旅游集团,实行总体控制、有序经营,平衡一体化各主体利益

千山风景区可以采取以“大千山”旅游集团独家经营为主导,以多家涉旅企业经营为辅助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控制主要接待设施和高利润部分,放开次要设施和低利润部份,根据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设计一体化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关系,以确保景区的健康发展,并满足景区一体化的各利益主体的需求。这样千山风景区可以有能力对放开部分实施控制,对一体化的目标景区或涉旅企业进行约束,并纳入到有序经营的统一轨道上来。

3.3整合旅游资源

千山的开发和宣传必须打破封闭的地域界限,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我们完全可以说游千山、看本溪水洞、看沈阳故宫、看吉林雾凇、看哈尔滨冰灯。只有这样,才能使千山的旅游同全省、全国联网,加快旅游资源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3.4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横向一体化

千山风景区可以与周边的玉佛苑景区、千山温泉度假区、周边的农家院、农家乐等开展旅游活动区域充分展开合作。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刻提高、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合作——竞争”模式中共创“双赢”。

3.5避免盲目拉长战线,慎重发展纵向一体化

旅游景区纵向一体化是将原来的市场买卖关系内化为景区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虽然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但景区企业的组织管理、协调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而且随着一体化景区规模的扩大这一费用也会越来越高,以至于使一体化景区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行为彻底失败。千山风景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盲目的发展纵向一体化,采取稳妥的手段逐步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成洪波.我国旅游景区一体化经营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6,5.

[2]申思.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的可实现模式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2004,44(4):49-52.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7

关键词:风景区;建设规划;风景资源保护;误区

1 风景资源在风景区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指出: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部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1.1 风景区规划是在风景资源基础上的规划

如规范所述,风景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可以成为风景区的基地,首先是有相对集中的风景资源基地,风景名胜区的定义清晰的表达了风景资源集中,是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前提。

1.2 风景区规划建设是对风景资源进行保护培育基础上的规划建设

规范中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概念,则明确的提出和界定了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开发利用与经营管理3大功能。保护培育置于首位,强调了保护培育的重要性,只有在保护培育的基础上,才有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

综上所述,在风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风景资源是规划建设的起因,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则是规划建设的重点甚至可以说终极目标。

2 风景区规划建设中对风景资源保护的误区

2.1 对风景区核心功能的认识误区

最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地方把一些风景区,包括历史上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风景区,推到了市场经济的前沿,各级政府过分强调了风景区在经营上的效益需求,风景区从拨款单位改成自负盈亏的不在少数,甚至给风景区布置了创收创利指标。为了创收,无节制地扩大游客规模、增加游览项目,风景区的核心功能被严重扭曲,几千年沉淀形成的文化遗产、几亿年沧海桑田形成的自然遗产,在被售卖的过程中遭到了严重的,甚至不可回溯的破坏。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追求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是单纯的企业行为,风景区则不然,风景区的核心功能,还是通过科学的建设管理,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为全人类,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资源。无论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字面解读,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风景区的本质,是资源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对既有风景资源的保护培育,一个景区,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代表,或是某种自然现象的珍贵记录,是自然或人文的资源的沉淀。风景名胜区就是向社会公众展示这样的沉淀,而不能作为纯粹的经济产业来规划建设。

2.2 对风景区建设主体的认识误区

如前所述,风景名胜区的功能是多重的,“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是风景区的重要功能但不是唯一的功能。风景区的功能主要包括保护培育、改善生态环境和游憩3大功能。除第3项功能以外,风景区的其它功能基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风景区的保护和建设,更应该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对待。风景当然地具有第一、二、三产业的潜能,有推动旅游经济、脱贫增收经济催化功能。但现实中的风景区建设,其经济功能被过分的放大,经济功能被大量的企业看中。在许多地方出现了将风景名胜区完全作为旅游区开发建设的趋势,更有甚者,并行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外另行编制景区旅游发展规划,以旅游规划代替风景名胜区规划,过度开发风景名胜资源,而忽视和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使一些珍贵的风景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风景区建设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因为这些进入风景区建设事业的企业中,真正对“保护培育”这一核心功能有充分认识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加上政府主管部门在认识和管理上的失误,导致大量的风景资源被过分开发,被开发而没有被保护,对风景资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3 结语

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过程,因此,上述认识误区的存在,其对风景资源的破坏力也会越来越大。站在一个规划设计师的立场,我们认为,每一个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主管部分、开发企业、规划设计师,包括风景区的游客,都应对风景资源的稀缺性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把一个风景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首要位置,对风景区的核心功能重新进行分析和了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保护和培育风景资源的行动中来。只有这样,我们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下一代的未来,留住那些珍贵的风景资源。

参考文献

自动化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优势;前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发生了改变。机械设计与制造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正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这有利于拓宽其的发展前景,对实现工业现代化也很有帮助。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机械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对降低机械设计和制造压力也极为有利。基于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机械产业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信息时代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是对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的创新,也是对先进科学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相结合的具体展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考虑,是对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使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予以支持。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系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机械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重要依据。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相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具备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机械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良,机械生产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主要是依靠人工来实现,而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逐渐变得自动化、智能化,对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极为有利。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机械生产制造进行改革,可以使机械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是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应建立在其他各行业的发展之上,即依据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不同要求,在应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从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两方面进行考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利用先进技术完成机械设计与生产工作,以此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机械制造对能源的效率,降低机械制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便确保机械产品能够满足绿色产品的相关要求,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对拓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极为有利。

2.1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智能化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即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将智能系统与机械设备相结合,以此开发并增强机械设备的思维判断能力,实现对机械设备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机械设备所具备功能的增强,进而为人机互动的实现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此外,智能化发展也体现在机械设备的生产管理方面,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对机械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对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例如注塑机的制造,传统机械生产模式下,注塑机制造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而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通过应用智能数控技术,注塑机制造所包含的开合、注塑、塑化、脱模、调模、移动注塑台等工作环节都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而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提升注塑机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对降低注塑机制造所消耗的能源量也极为有利。如在注塑机制造过程中,利用交流伺服电机代替传统的电机,可以使注塑机制造消耗的电能得到大幅度降低。同时,基于对智能数控系统的应用,注塑机制造涉及的工艺优化、产品分拣、故障诊断、参数补偿等环节也能实现自动化,能够降低注塑机制造出现问题的几率,对提升注塑机生产质量极为有利。

2.2模块化的发展前景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模块化设计是指采用不同方式对特定模块进行组合,以便确保设计出的不同类型或具备不同功能的机械设备。从设计方向来看,模块化设计课分为三个方向,即横向设计、纵向设计及全系列设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设计,不仅能够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难度和维修难度,也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对减少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包装成本也极为有利。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基于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需依据模块化要求对机械设计与制造所需的数控机床进行划分,以使数控机床的各功能部分能够实现独立运行,避免在机械生产中各功能部分的运行相助之间造成干扰,从而达到提升机械设备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此,在对数控机床总功能进行独立划分的时候,应依据用户的

需求对其进行划分,以便确保用户对数控机床提出的要求能够满足,进而为模块化设计的实施予以支持,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单柱数控的模块化划分,依据单柱数控所具备的车削功能,从旋转面与沟槽角度进行考虑,对该数控机床实施模块化划分;同时,从监测与执行角度考虑,对该数控机床具备的铣镗功能进行划分,有利于提升单柱数控的运行效率。

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逐渐变得智能化、自动化模块化,而这不仅推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他行业发展对机械设备提出的高要求。在资源短缺问题越发突出的当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能够降低机械制造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谢乃冰.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踊的特点与优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

[2].陶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解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3).

上一篇: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范文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