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7:44

移动支付的利弊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1

【关键词】关联方;关联交易;舞弊;对策

一、关联方交易的特征及类型

关联方的认定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的前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一)关联方交易的特征

首先,关联方交易是按照关联方的判断标准,构成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即通常是在关联方己经存在的情况下,关联各方之间的交易。其次,资源或义务的转移是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特征。最后,关联方之间资源或义务的转移价格是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关键。

(二)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关联方交易按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类型:购买或销售商品,如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形成的关联交易;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包括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了保障其债权实现而实行的保证、抵押等;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包括关联方之间的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指依据合同条款,一方为另一方某物,或一方代另一方签订合同等;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关键管理人员薪酬。

二、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及手段

(一)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

主要有:(1)操纵利润,粉饰业绩。关联企业为了实现利润转移的目的,可能人为降低税负,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者可以免税的关联企业;或为了将赢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实现整个集团税负最小化等。(2)提供担保,突破银行限制条件。上市公司信誉较高,取得银行贷款相对容易,母公司为了获得发展资金,往往借助上市公司作为担保从银行取得贷款。(3)配股和增发动机。上市公司为了顺利通过审核,获得配股和增发资格,采取各种手段来操纵指标。(4)制造虚假股票信息。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与机构联手炒作本公司股票的目的,便在中、年中“推出”较高或较低的利润,以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5)避免处罚的动机。上市公司上市后为了避免因财务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停牌甚至摘牌等,也会进行舞弊。

(二)关联方舞弊的常用手段

主要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绩;高价或低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高价转让给母公司,从而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以一定承包费用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在避免不良资产亏损的同时,凭空获得一笔利润;以低息或者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操纵企业利润;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三、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依据关联方交易特征,确定审计重点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中,发现反常现象要深入审查,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1)购销价格反常、售后短期内又回购、低价售给无需经手的中间企业、货款久拖不还、货款未清又赊欠等购销业务。如一些企业集团为保证其上市子公司的业绩,将自己的产品按正常渠道销给客户后,指使客户将货款汇给子公司,然后在账上记录此业务是先销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销给客户,中间的价差转给子公司,使子公司盈利。(2)资金拆借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借给不具备偿债能力的企业、逾期不还等资金融通业务。常见的手法有企业将款项借给其关联方后,谎称该公司无力归还,然后分多笔将该借款作坏账注销,实质上起到转移资金和利润的作用。(3)劳务、咨询、管理费价格不合理,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的咨询服务付费等。(4)反常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上市的母公司为了粉怖业绩,常常会让子公司及其它关联企业先支付给它高额的投资收益、利息和租金,以抬高自己的利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这一类交易在审计中值得尤其注意。(5)易货业务、实质与形式明显不符的交易。关联方之间的易货业务常容易在双方资产的评估玩些“猫腻”,使利润倾斜向其中某一方而不易为人所觉察。

(二)针对关联方交易舞弊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

可采取以下程序:(1)查阅证监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联方交易披露的档案资料,以了解关联方交易的目的及定价政策,确定有关交易是否已获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及管理人员批准。(2)评价被审单位确认的关联方交易,判断是否存在虚假的关联方交易。(3)函证被审单位的关联方或关联方的注册会计师,以确定其关联方交易的存在。(4)审查商品、机器设备或建筑物等购销的会计记录和金额,特别是审计截止日前后发生的金额较大的交易。(5)审查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的、租赁、资金借贷业务,是否存在研究项目与开发项目的转移,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特许权的许可协议,是否存在关联方的担保和托管合同。(6)审查被审单位支付给关键管理人员酬的金额及方式。(7)核对关联方之间同一时点的账户金额,必要时与审计关联方的注册会计师沟通,核实关联方某些特殊的、重要的、有代表性关联方交易。(8)检查有关抵押、质押物的价值及可转让性。

(三)审查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公平性

需重点关注:(1)审计商品及其它资产的购销业务,以确定关联方之间是否按公平价格作价,相关的原始票据是否齐全。(2)审查关联方间相互提供劳务情况,判断是否按独立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费用。(3)审查相互间融资活动。(4)审查提供资产使用权的业务。(5)审查担保、抵押业务。(6)审查开发项目的转移业务。(7)审查与关联方有关的管理合同。

(四)审查确认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适当性

应重点注意:(1)在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应检查被审单位会计表附注中是否揭示:企业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企业经济类型或性质、名称、法定人、注册地、注册资产及变化情况;主营业务等。(2)关联方交易发生时,注意审查表附注中是否披露了关联方交易的性质、关联方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3)审查注册资本、所持股份或权益的变化过程是否充分披露,即审查表附注中是否揭示了这些项目的期初数、本年增减数和期末数等。(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同类型的关联方交易进行合并,合并的披露是否恰当,有无可能对会计表使用者造成重大误解。(5)其它应披露事项。如表截止日关联方之间的应收应付款项披露是否充分,有无低估;当关联方发生重大事项时,相关的人员如董事、高级职员及其家庭成员间的交易合同、酬、往来情况是否充分披露等。

参考文献

[1]张虹.审计与披露:规范关联方交易的利器[J].特区财会,2003(8).

[2]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

[3]杨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思考[J].中南林学院学,2004(6).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2

【关键词】分税制 事权 转移支付

一、前言

有人曾戏言,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有救国安邦的作用,这句话显然有夸大之嫌,但是这也说出了1994年分税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贡献。时光荏苒,转眼已是进入新世纪的十五个念头了,2014年的分税制改革30周年纪念时,关于分税制改革的纪念、讨论文章漫天飞。然而,冷静之下,细看那些关于分税制的文章,很少有真正触及分税制本质问题的论述,大家对于分税制的讨论还只是限于目前已经凸显出来的问题。对于那些隐藏着的,将来可能造成巨大危害的问题少有论及。接下来笔者将就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思考进行论述。

二、分税制产生的背景

关于分税制产生的背景,这个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央的财政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却一直下滑,地方政府的财政甚至可以和中央抗衡了。这种“强诸侯,弱中央”的形式十分不利于中央调控全国的经济发展,也限制了中央的行政能力。

中央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F基便挂帅开始税制改革。中央税制改革小组从“财政包干”出发,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的优秀经验,终于在1994年1月开始了分税制改革。实践证明,分税制改革是成功的,不仅中央财政收入增加,地方经济也获得了更良性的发展。然而,之后的发展中证明,分税制还存有许多的问题,这就是接下来笔者将要讨论的。

三、我国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滞后

虽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完成了对以往税务的变革,但是在划分中央与地事权方面则还是基本沿袭以前的划分方式。在分税制改革的前十多年终,这种划分的弊端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比如以前将地方的教育医疗划归地方,但是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新农合”等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这些落在地方上的责任和地方的财权出现了严重的不符,造成许多地方医疗教育水平的落后。

事权不清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地方政府的“越位”和“缺位”基本形式就是出现利益时,地方政府不惜违法“越位,而出现需要花钱的责任问题时,比如教育医疗,地方政府往往“缺位”相比较于许多发达国家在事权划分上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事权划分的法律却是空白的。

(二)地方税务体系不健全

分税制后,我国税收的这块蛋糕中的大部分被重要切去了,地方的省市级财级财政效法中央财政,在剩下的蛋糕中切去了许多,这就造成了地方特别是县级财政的匮乏。原本县级财政就比较薄弱,这样一来就雪上加霜了,而且县级的财政支出大多又都是刚性的支出,比如卫生、医疗和教育等。县级财政都十分困难了,乡镇级的财政情况就更加困难,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级文件在地方特别是县乡一级执行的难度。

(三)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如上文所说,中央在税收这个蛋糕中拿走了大块,与此相反的却是中央的转移支付中却一直处于缺位状态。中央目前仅有的转移支付也是不均衡,很多的转移支付都是在地方多次申请后才吃吃到位的,而且中央目前的转移支付力度小、规模小。同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形成对照的是地方省市两级的转移支付,省市两级的转移支付总是在中央启动了支付之后才进行的锦上添花的活动。许多西部欠发达地区缺少转移支付,特别是一些老工业基地,比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为国家上交了大量税收后却无法享受到转移支付。现在许多的资源型城市普遍的情况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阻碍了经济发展和政府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分税制存在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事权划分与时俱进

鉴于我国目前的事权划分还只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模式,而且没有法律可依。我们应首先加强立法,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比如我们可以就义务教育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经费标准,有中央财政直接出资,地方政府则主要是教室基础维修等细节问题出资。完善事权划分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市场机制来帮助完成资源配置,让市场机制和政府共同完成事权划分。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

分税制成就了中央财政,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的地方税系的缺点。地方税体系还是以前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这些普适税种都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可以给以地方,也就是县级地方税的立法权,让县级政府根据自己特点设立适合税种。同时,给以地方更多的税收征收管理权限。对于,内外两种税收方式,笔者建议可以统一合并,实行统一的税收标准。许多人担心这样会打击外资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笔者认为中央政府可以在新能源、高新技术行业鼓励外资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通过税收达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我国转移支付机制

中央要改变过去转移支付只是被动的局面,主动的建立起完善的转移支付机制。根据地方发展不平衡,在转移支付中,主动承担起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建立完善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做到转移支付法制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重要可以实施均衡拨款和专项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让转移支付更加的健全。最后,我们还有建立起相应的转移支付监管和评估体系,让转移支付能够真正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任何制度总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分税制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但也暴露了许多的弊端。笔者上面的分析只是流于表面的探讨,相信我国政府已经重视社会了社会上的许多不同声音,已经开始着手改革。笔者殷切希望看到我国税收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贾康.分税制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安排[J].改革, 2012,(12).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3

【关键词】会计舞弊 收入 费用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令人担忧,在2012年末到2013年初进行的IPO企业财务检查行动涉及近900家企业,其中269家企业终止审核,30家被抽中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天丰节能、绿大地、胜景山河、新天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等会计舞弊重大案例的爆出也让公众一片哗然。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发展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等是我国会计舞弊频发的原因之一。目前新的股票发行方式注册制的推出,对发行人信息披露审核的责任由监管机构转移到中介机构,有助于打击会计舞弊和造价。

了解会计公司舞弊手段是分析舞弊案例的基础,了解作案手段之后才能通过相关财报指标暴露的异相去揭示公司舞弊的动机、借口和方式。舞弊手段多种多样,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下五种。

一、将融资作为买卖处理

将融资作为买卖处理主要存在于出售回购、应收账款保理和资产证券化行动中。出售回购以美国雷曼兄弟为例。正常的回购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中会导致资产和负债的增加。而雷曼公司在季报期末将回购交易记为销售,因而减少了资产,也就同时隐瞒了负债水平。应收账款保理以中国哈空调为例。2008年哈空调公司将在银行办理商务发票贴现的4.3亿应收账款按买断式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资产和负债各虚减了4.3亿元。从公司2009年申请配股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公司舞弊的动机。资产证券化以安然公司为例。安然将资产转移到资产证券化载体上,本来可以终止确认资产。但是安然公司对载体资产做出保值承诺,因而风险并没有转移不能终止确认。而安然公司仍然终止了转移资产的确认,同时在利润表上记录了大额资产转让收益。

二、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化支出处理

收益性支出资本化会虚增利润和资产,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虚减投资性现金流入。收入和费用是会计舞弊的两大入口。收益性资本化减少了当期费用因而虚增了利润。具体做法是将费用计入非流动资产科目,然后在每年折旧或摊销时转入费用科目,因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大幅提升是重要的舞弊预警警报。以我国绿大地为例,该公司上市前后共虚增资产3亿多。加强关组上市公司资本化政策、固定资产结构和周转率、职工薪酬、毛利率额和费用率,有利于我们识别这类舞弊。

三、资金流水舞弊

资本流水有一下造价方式:代收代付,现金结算,POS机刷卡屏蔽交易对手信息,伪造银行回单和支票存根,上下游配合,售后回,质押银行存款,贷款当货款,并购。

现金结算以新大地为例。公司属于农业行业,收购原材料的对象为广大农民,因而涉及大额现金交易,这应该要引起投资者有关现金结算舞弊的警觉。伪造银行回单以万福生科为例。首先万福生科借用农民的身份开设了个人账号,然后将资金转入个人账号记录为原材料采购业务,然后将个人账户的钱以客户的名义转入公司账户记录为销售收入冲减应收账款,最后导致销售收入的虚增。上下游配合以绿大地、天能科技为例。绿大地在产业链上共布局了27企业,这些上下游公司沦为绿大地资本运作的工具。天能科技设立了壳公司向客户打款,然后客户再将资金作为工程款打给天能科技。贷款当货款以万福生科为例,万福生科将公司借入的高利贷作为货款处理,虚增利润的同时虚减负债。并购以美国泰科为例。泰科国际在1999~2002年间收购了700多家公司,总金额高达270亿元。但是公司却以每个被收购公司太小对公司经营不造成实质性影响为由,对这700多起收购案只字未提。

对于此类舞弊,主要检查方法有:审查银行交易特别是对账单,关注现金支票以及向个人的转账,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关注贷款抵押、质押以及担保的情况等。

四、收入舞弊

有数据显示,舞弊中50%跟收入有关。具体做法有:非销售事项确认为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重复计算收入,使用一次性收入增加当期利润,推迟确认收入,隐藏关联收入。这种收入舞弊可能还会涉及上下游企业。收入舞弊一般的预警信号有:应收账款的增幅高于销售收入的增幅,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收购日前后毛利率发生大幅波动,销售收入与生产能力比例失调,与客户发生套换交易,收入主要来自关联销售,销售收入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等。对于收入舞弊的核查主要是对与销售客户交易的核查,需要核查交易的真实存在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体要核查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条款内容,合同履行情况,物流、资金流以及相关凭证,关联方调查等。

五、存货舞弊

中银绒业、紫鑫药业的惊天骗局都与存货舞弊相关。虚增收入的同时会虚增资产,资产分为流动性和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中银行存款被查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应收账款是可疑的虚增科目。而在非流动资产中容易成为舞弊工具的就是存货。

虚增存货的公司多为农业公司,这也于农业整个行业的特征以及舞弊难易度有关。农业这个行业的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危险性。首先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的,股民所希望的快速扩张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而受到阻碍。其次,农产品的单位价格有限,因而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等都十分受限。再次农业利润率普遍偏低,而且行业周期性强。虽然农业技术的发展让农业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但是技术发展对农业的改变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农业的产值波动性总体偏高,股票风险较大。然后,农业产品的盘点因为自然和技术上的原因存在较大困难。绿大地的苗木因为种植在高海拔的山上,盘点需要冒生命危险。而对蓝天股份在洪湖中养殖的甲鱼数量,盘点人员也没有较科学的方法去举证。最后,农业交易大部分是通过现金完成的,对现金交易的审查比票据的审查要更困难。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让这个行业享受到了很多政策优惠,造假成本低。例如税法上的免税、低税率政策,让农业企业造假不用承担其他行业造假带来的税收支付的增加。同时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监管部门对于农业的监管相对放松。这些因素为农业造假提供了土壤。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解决从制度上看,要健全股票退市机制、补偿机制等制度;从利益链条上看,要防范;从投资者角度看,要了解上市公司公司常用舞弊手段,关注财务预警信号,谨慎投资。

参考文献

[1]秦红亮会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J].会计之友2013.05.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4

提要:本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财政理论的变化进行综述,突出我国财政体制理论形成的特殊性,重点归纳西方财政联邦主义对我国“分税制”体制理论产生的影响。

由于“国家分配论”研究的主要是关于财政本质这一财政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缺乏系统的财政学理论体系,对财政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关注的比较少,所以,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体制,在我国的财政理论中缺少比较系统的论述,更多则是体现在财政实践中“原则论”指导下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调整以及对运行状况的评价。由于各种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选择了以国家为决策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国家掌握了几乎全部的权力资源,也正是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中国特有的“国家分配论”,以及在这一理论影响下的财政体制“原则论”。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发生转变,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对我国的财政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财政学者借鉴财政联邦制对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实践中,财政体制的“原则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建国初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理论发展:大一统的财政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财政理论尚处于摸索期,还没有形成自有理论体系,在财政实践中,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财政体制也是高度统一的,强调的是国家财政活动的统一性和计划性。在其后的数十年中,尽管针对地方财政缺乏积极性的问题,一直在探讨如何克服财政体制的过分集中,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始终都是作为基本前提而存在的。

1951年出版的《新财政学教程》(丁方、罗毅,1951)设置专节介绍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和收入关系问题,但未做出理论上的概括。到五十年代后半期的财政理论基本出现在国家的政策决策以及领导人的论著当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像这样多,情况像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实际上是规定了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即在不否定计划经济的前提下财政管理体制的适度分权,而计划经济下的这种分权只是行政性分权(吴敬琏,2004)。1964年出版的《财政学》以及《中国财政管理体制问题》(许飞青、冯羡云,1964)对我国的财政体制问题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在这两本专著中,分别论述了财政体制的概念、体制建立的原则、收支划分的方法以及我国民族地区财政体制问题等,并对财政体制建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取得了一致。许飞青还对中央与地方集分权的数量界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支出三七开”、“收入对半开”、“地方经济建设支出不超过50%”等观点,开创了我国财政体制从经验数据上总结数量界限的研究思路。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性分权是在“放权让利”和“调动积极性”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自建国至1979年的财政体制,经历了从集中到较为分散又到集中的过程,但其基本形式没有多大的改变(杨之刚,1999)。

二、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理论发展:包干制与分税制之争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提出了改革要求。我国的财政理论界也逐渐认识到财政体制的重要性,开始总结以往计划型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并着手探索市场型财政体制模式。“财政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规定、制约着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的经济关系。因此,财政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贾康,1987)。中央的“财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单项分步进行的,先后实行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改贷款,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包干制’,两步‘利改税’等政策”(王绍飞,1988),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上,还未能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刘溶沧,1987)。此时的理论界已经受西方财政理论的影响,提出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的分级财政体制的客观必然性,即“利改税后,企业只按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向国家缴纳税金,不再按隶属关系向各级主管部门上缴利润,这就必然使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收入划分向划分税收的方向转化”(马国强、吴旭东,1985)。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财政理论界客观分析了“包干制”的弊端。贾康认为,财政包干制束缚了企业活力的发挥,强化了地方封锁、地方分割的“诸侯经济”倾向,客观上助长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膨胀,使得中央和地方关系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导致国家财力的分散。1986年分税制改革方案的破产,但财政理论界并没有停止对财政体制改革的探讨,进一步分析了行政性分权的弊端和各层次经济活动当事者的行为,认为“行政性分权的局面不宜久存”(楼继伟、肖捷,1987)。张馨认为,分税制基本上可以解决建国以来一直困扰我国财政工作的财政体制难题,他还分析了分税制难以推行的真正原因,例如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收入中税收的地位、地方公债发行权等问题。由此,他主张应该分阶段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进行改革。刘尚希则依据财政体制应与经济运行相融合的理论,提出了涉及我国财政体制的两条基本原则,并对发达经济区域和落后经济区域在职权配置、收益形成、企业和政府关系、收支划分方法等方面的差别作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区域性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刘尚希,1991)。刘黎明、刘玲玲、王宁还用数学方法分析了财政包干制中存在的体制弊端所形成的讨价还价博弈机制,进一步揭示分税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体制上的优越性。在与西方的财政联邦制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后,张馨还将我国建国以来的财政体制理论概括为“体制原则论”,主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实质上是“国家分配论”的一个理论分支。张馨认为,这种理论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演变趋势,市场经济要求中国的财政体制向分级独立的财政体制模式转换,但原则论强调各级财政收支都要纳入国家预算,因此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也需要借鉴西方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

三、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的理论发展:“分税制”应不断完善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体制的弊端,陈共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辅之以若干辅助税种的较规范、完整的税制体系;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合理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保证了中央集中适当的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并且中央财政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调控余地,有利于实行有效和有力的转移支付制度(陈共,2005)。但寇铁军认为,分税制的基础缺乏科学性,税收返还和补助制度尚不规范,尤其是体制的分配格局是以现行税制划分为基础的,随着各种收入格局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税种划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按照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带有明显的旧体制痕迹,改革的渐进性也致使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以及整个改革只在增量上做文章,并没有触及存量问题。针对财政实践中现行“分税制”所存在的问题,财政理论界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1、从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来看:张馨从双重财政结构理论出发,提出我国的财政体制不仅应该分税,而应该分税与分利相结合,这一观点是基于我国拥有众多的国有资本而提出的。寇铁军认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是以集权为主、分权为辅,形成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分权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谢旭人也指出,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方向,是实行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从国外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的划分,均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事权可以下放,但财权相对集中,中央或联邦政府集中部分财力,对地方实行转移支付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预算分开,税收征管机构分设,财政资金采取规范化的分配方法。

2、从地方的财政自来看:由于中西财政体制的根本差异在于“地方财政的独立程度不同”(张馨,1993),所以许多学者将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着重点放在了地方税收立法权的赋予和地方税体系的建立上,目的就在于扩大地方财政的自,以符合地方公共品提供的有效性。杨之刚认为,地方人大应具有独立的地方税立法权,对地方税税基的计算、税率的制定以及征收办法等,地方人大应该有一定的自,但不得不侵犯全国性的税法和国税税基,或者“税收基本法和税收征管程序综合立法归中央专属,至于税收实体法及税种具体征纳程序法,则可视情况划归中央或地方或中央与地方共享”(孙开,2004)。邓子基提出了优化地方税制结构的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目标,他认为近期目标是构建以营业税、所得税为双主体的地方税体系,并对一些辅助税种进行调整;中期是要建立以所得税、财产行为税为双主体的地方税制体系,辅助税种的设计应重点放在资源税、环保税等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种上;远期目标就是建立以财产行为税为主体的地方税制体系,辅助税种的配置则应着重放在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循环经济确立的行为类税种上。

3、从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角度来看:寇铁军提出,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应是由转移支付多重目标和多样化手段所组成的,并借鉴OECD主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论述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的模式选择、若干重要因素以及技术性问题。杨之刚和马栓友也在比较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转移支付制度后,指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以平衡补助为主,注重财政分配的横向和纵向平衡:建立制度初期,应以较低的公共服务水平均衡为目标。财政理论界在以国际视角提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差异的同时,也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从1995年到2000年,考虑各地方转移支付因素时的地区经济收敛系数反而比不考虑该因素时的收敛系数小,说明转移支付并没能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即转移支付没有取得均等化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的不科学、不公平”(马栓友、于红霞,2003),“转移支付方式不规范,对无条件拨款和专项拨款的使用界限不清,专项补助多固化为对某些地区的固定补助,项目繁多,且疏于管理”(李齐云,2002)。而且,对均等化起主要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其测算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转移支付办法中对标准收入的确定虽采用了公式法,但是只有本级标准收入采用了税基和税率的办法,所占比重有限”(李晓红,2002)。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馨,杨志勇.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第1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绍飞.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加快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J].中国财政,1988.2.

[3]陈共.1994年税制改革及分税制改革回眸与随感[J].地方财政研究,2005.1.

[4]寇铁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1995.12.

[5]张馨.我国财政体制的双元模式[J].国有资产研究,1996.3.

[6]谢旭人.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研究,1994.1.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5

一、引言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上市公司股权是相当集中的。股权集中会带来控制权收益,即大股东常常将上市公司的资源从中小股东手中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企业中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更为普遍。其侵害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或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制定非合理的关联交易价格,转移利润;贷款的抵押,担保;通过股票发行稀释其他股东权益,渐进的收购行为(creepingacquisitions);消极的放弃相关市场和将好的投资项目给关联公司等。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往往借助于财务舞弊以及上市公司运作的不透明性。大股东通常采用大量的、持续的关联交易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使之保持绩优股的形象,以正当的理由掩盖实际的利益输送行为,为满足最低监管要求进行“免责”导向的形式披露以及对企业重要信息进行不实披露等。因此,财务舞弊要么是直接为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服务,要么是本身就是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如通过财务舞弊达到实现ROE的监管标准以获得上市或获得配股资格本身就是欺骗中小股东,导致中小股东资金错误地配置到业绩不好的公司,最终会导致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失)。因此,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特点,运用种种方法对公司的财务舞弊可能性进行分析,探寻财务舞弊的征兆,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荔科技(600762)财务舞弊案的分析,阐述财务舞弊识别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作用,并给出财务舞弊识别的思路与方法。

二、案例简介

衡阳市金荔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62,以下简称金荔科技),主要从事农业高科技产品开发、培育、销售,水泥生产、销售。2000年11月金荔科技与广州金荔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置换,媒体一片溢美之词,称公司发生彻底改变,已转变为一家以果树种植为主,养殖、三高农业开发、休闲度假经营业务并举发展的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二级市场股价从1999年最低的8元多涨到2001年29元,截止2002年末收盘价仍高于15元。然而从其缴纳的税费情况、现金流情况、支付职工现金情况、在建工程情况及其分业的报告来看,公司的主业实际营业能力却令人怀疑。

2004年底,湖南证监会在接到内部举报后对该公司进行专项调查。2005年1月,证监会初步查明其2003年和2004年1~10月共虚做收入约24217万元,虚增利润约14534万元,并涉嫌提供虚假银行单证、提供违规担保、拖欠员工工资及欠缴“三金”。现已有证据证明自从金荔入主飞龙实业那天起就开始疯狂舞弊(2000-2002年)。2005年3月,由于追溯调整后连续三年亏损,自2005年3月30日起,上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特别处理,简称变更为“ST金荔”。同时,公司的一些内幕也彻底暴露出来,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欧阳述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拘留;财务总监周振清和财务部经理李小薇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逮捕;董事长刘作超和他的前妻何雪梅闹矛盾,“伪造签名转让股权”的争执炒得沸沸扬扬。2005年4月,公司生产经营基本停顿,“ST金荔”再次预亏公告,股价终于彻底引发雪崩似地下跌,股价跌至1.05元,目前仍在下跌,最大跌幅达到80%。中小股东利益遭到了抢劫般的侵害。

三、金荔科技财务舞弊案分析

控股股东通过财务舞弊牟取暴利,而由此产生巨额的损失却由众多中小股东来承担,这种现象在中国已不少见。然而,金荔科技用来伪造公司业绩的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操作手法并不复杂。

(一)金荔科技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1.虚做销售收入,虚增经营利润

公告显示,公司在2002年到2004年10月间共虚增收入约36963万元、利润约21646万元,而该公司2002年到2004年10月间总收入只有约42223万元,净利润约-16111万元,可见其造假程度相当疯狂。财务舞弊掩护下的公司侵占行为导致公司业绩急剧下滑,公司已经明显不堪重负了,处在崩溃的边缘。

2.伪造与公司业绩相关的资金流

为了使公司虚构业绩看起来更真实,金荔科技配合虚构的业务,伪造相应的资金流使得公司的购销业务都有资金流转轨迹和银行单据。根据公司200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当时总资产接近9亿元,其中货币资产达1.2亿元,而在湖南证监会调查之后,公司公告称银行单证不实,所以这巨额数字是虚的,而存货0.23亿元及应收账款0.26亿元也是虚的。公司2004年报审计报告中注明,金荔科技的银行借款和对外担保大部分已经逾期,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可见,通过伪造资金流把公司可利用资源榨取到极限。

3.通过业务伪造与会计行为虚增资产

早在2000年末,在与广州金荔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重大置换时,金荔科技将以公司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其他全部资产与金荔庄全部农业资产进行置换,换入资产为约4.7亿元,其中无形资产竟高达约2亿元。直到2005年初公司才承认这个数字是虚假的。2002年半年报披露“在建工程”余额是7941万元,主要是金荔科技园的投资7589万元,但无法证明这批资金是否到位及何以入账;而根据2002年第三季报,称湖南金荔科技园首期投入资金3000万元。那么,金荔科技园的投资额到底是3000万元还是7589万元?除此之外,在建工程和递延资产等项目还存在虚构行为。根据2004年报的追溯调整显示,2002年资产总计约6.7亿元,而实际上是约6.3亿元;2003年资产总计约8.9亿元,而实际上是约6.5亿元;2004年到10月时季报显示资产尚有近9亿,年末年报则调整为约6.2亿元。可见通过财务舞弊虚增的资产比例之大。

4.违法担保与大股东资金占用使金荔科技丧失持续经营能力

在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专项调查中,2005年1月,金荔科技对外担保补充公告,称公司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两次为武汉巨力投资有限公司共4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3年6月为广东劲业科技开发公司3792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4年5月为广州博澳医疗电子发展有限公司299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上述担保均为违规担保,截至2004年末,金荔科技担保余额为18482万元,占公司2003年末净资产的67%,其中为关联公司担保3792万元,逾期担保11792万元,截止至2005年中报,对外违规担保金额已达25792万元。

2005年2月,金荔科技公告称,大股东广东金荔投

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关联方通过往来占用公司资金3898万元;大股东以公司名义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并直接占用4750万元的资金,使公司形成了约4750万元的账外负债;公司资金大量用于工程项目支出,工程款支出及预付账款总额为约16030万元,涉嫌被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大股东关联方涉嫌侵占公司两个农场(金荔苑、金荔庄)的经营收益。

(二)财务舞弊的主要特点

1.舞弊的目的是“圈钱”牟利

金荔科技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股票市场本应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理想场所,但金荔科技为了上市圈钱,通过资产置换、银行借款等各种方式融入大量资金,公司股价一路看涨,宛如脱胎换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其并未如所公告的那样把上市筹集资金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这就注定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维护,从而为后来的财务舞弊的暴露埋下了伏笔。

2.舞弊利益足以吸引多方配合

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中,经常可以发现银行等机构的影子。金荔科技案中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金荔科技多年来的大量违规担保而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等情况,银行能毫无知晓吗?另外,深圳鹏程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03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由于公司东窗事发,该事务所对公司2004年年报则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否意味着2003年年报审计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或是否存在合谋?

3.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

金荔科技伪造了大量虚假收入和资产,而且欠税余额急剧增加,同时,还对虚假收益实施分配,因此,财务舞弊导致了公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据有关人士测算,金荔科技近几年来用于作假的成本总计过亿元,中小股东所投入的资金,没有被用于生产经营,而是不断消耗,最后难以为继,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同时大量借款、对外担保逾期,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爆发,给中小股东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三)财务舞弊识别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金荔科技的控股股东通过财务舞弊疯狂掠夺上市公司财富,而这些财富最终来源于中小股东的投资资金。通过财务舞弊,控股股东实现了上市圈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压榨上市公司等,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丧失,最终造成股价的大跌,而这些损失都将由中小股东来承受。因此,如果能够较早地识别财务舞弊公司,中小投资者提前采取措施,一方面有可能避免灾难性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舞弊公司早点暴露,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从而在更大范围与意义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因此,开发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财务舞弊识别

综上分析,财务舞弊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威胁巨大,而事前能够识别财务舞弊,或者能够寻找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则有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事实上,财务舞弊尽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但是还是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在事前识别财务舞弊问题的。

(一)盈利能力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虚构利润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往往会显示出惊人的高盈利能力,因此,通过比较把对象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同业公司进行横比,然后再与该公司过去年度的盈利能力相比。如果发现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其他公司,并且该公司盈利能力存在巨大波动而最近几年盈利能力超高,那么该公司舞弊的嫌疑就很大。表1是金荔科技与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金荔科技自2001年以后,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2002年达到39%,2003年达到40%,几乎是行业平均毛利率的2倍。而其2000年以前则始终低于行业平均,对于这种突然的急转直上的畸高毛利率,中小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因为这种情况说明存在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二)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是公司的血液,如果说利润可以操纵的话,营业现金流操纵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因而,现金流量一直被认为是比利润更可靠、更真实的指标,投资者应当加大关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力度,警惕对现金流与业务流不同步的公司,因为这种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很大。

从表2可以看出,金荔科技的现金流与业务流(利润)的不同步现象很严重,如2002年实现净利润2510万元,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却是-1873万元;2003年经营性现金流也不理想,实现净利润1742万元,但经营性净现金流也只有-1283万元,情况如此恶劣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令人难以理解,结合所从事的产业,应高于净利润才是,因此,中小投资者应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三)分析税收、工资等经营性流动负债的支付情况

关注公司一些流动负债的支付情况也是很有帮助的,如缴税、工资发放情况等。

该公司五年内几经起伏后净增欠税256万元,到2005年,欠税已达1471万元,再结合比较其利润和缴税额,这种欠税极其不正常,往往是主业造假导致账面欠税。2000年度职工人数是1210人,支付职工现金数是195万元,而2001年职工人数突然降至561人,支付职工现金数也是195万元;2002年~2003年也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支付职工现金所占收入比重也偏低。

因此,从税收缴纳、工资支付等流动负债来看,至2003年,金荔科技已经有种种迹象说明其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很大。中小投资者如果在这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尽早抛售其股票,就可以避免后来的股价大跌所带来的损失。

(四)关注公司其他非财务性的警讯

投资者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发现公司舞弊的迹象和警讯:公司治理结构、董事和高管的背景、任职情况、更换情况、遭受监管机构谴责和处罚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是否频繁变更等。金荔科技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公司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大量的违规担保等重大事项,以及公司年度审计先后变更了湖南开元、华鹏、鸭城三个会计师事务所,这些都是舞弊的征兆。另外公司的接受大股东关联方赠予2.2亿元资产的公告,以及其他一些令人生疑的重大事项公告,都是隐藏着公司财务舞弊的警讯。

五、结论与启示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6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粉饰企业财务报表,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销售收入是企业经营业绩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利润的来源。因此,获取销售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通过收入补偿为此而发生的支出,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由于企业销售收入确认非常复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企业为了达到隐瞒收入、转移利润或虚增收入以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常在销售收入会计处理上采用各种舞弊手段。在财务报表的舞弊中销售收入占有很大的比例,不仅直接影响收入和税金,还影响到资产和利润等项目,其危害很大。

一、销售收入舞弊的动机

(一)中小企业为了达到逃避销售税金、所得税的目的而隐匿收入或少计收入转移利润,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销售税金的产生是以销售收入的产生为前提的,没有销售就谈不上销售税金,所得税是以利润为基础的,若企业亏损也就没所得税一说。所以企业为了逃税、漏税而不择手段的少计收入转移利润。

(二)现有的考核及薪酬设计制度不完善,利益的驱动使管理层蓄意提高收入

在现行考核机制中,只要是可以和绩效挂钩的,大多片面以销售佣金与收入直接挂钩、经理人薪酬与财务指标直接相关,奖金以股票方式支付等。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管理阶层为了物质报酬而高估收入。

(三)企业为了获取银行信用达到贷款的指标标准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金融单位发放贷款必然会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考核一些主要财务指标,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而不愿向效益不好,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贷款。企业为了达到银行规定的指标就会粉饰财务报表,为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而蓄意提高收入、虚增利润。

(四)为了达到上市、配股、摘掉st帽子的目的,虚增收入和利润

公司初次上市必须有三年盈利;配股时要求净资产利润率达到6%;若连续亏损就会st、pt甚至退市。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会虚增收入和利润。

二、销售收入舞弊的常用手段

销售收入舞弊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达到偷税、漏税,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而减少收入;另一种就是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达到特定目的,比如向银行贷款、具备上市、配股、增发新股条件及操纵股票价格而尽量虚增收入调高利润。

(一)少计收入达到逃税漏税转移利润目的舞弊手段

1.企业将商品已发出并已收到货款后,按照规定应确认收入。但企业在购货方尚未索取发票的情况下,将发票联单独存放,把收到的货款作为“应付账款”挂在往来账上,从而减少当期税金和利润。

2.当某项商品供不应求时,供货方会要求购货方先预付货款,当供货方发出商品后应及时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偷逃税金、转移利润,就会不确认收入冲减“预收账款”而是按商品成本记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3.企业采取托收承付方式结算货款时,应在商品已发出,托收手续办妥时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调整利税,故意拖延办理托收手续而推迟确认收入。

4.企业为了搞促销活动,采取“以旧换新”销售方式,按照规定回收产品应作购进处理,销售的商品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不得扣减收购旧货物的收购价格。但企业为了减少税金及利润,采取以差价入账,调整收入和利润。

5.企业在市场不太景气时,会采取赊销方式销售。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会采取现金折扣方式即购货方在不同期限内付款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折扣部分应记入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收入按全额确认。但企业经常为了减少收入而按二者的差额入账。

6.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制产品,按规定应视同销售处理,但企业在具体账务处理时直接按其生产成本冲减库存商品,不仅减少了销售收入和税金,还同时降低了在建工程成本。

7.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用于捐赠他人都应视同销售。但企业为了少纳税、转移利润不做销售处理,而是直接冲减产品成本。

8.企业利用错误的会计分录转移收入,将正常的销售收入转入营业外收入,不仅偷逃税金还增加了利润。

(二)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目的常用的销售收入舞弊手段

1.与关系单位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拟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及资产,引起增值税销项税与增值税进项税对等,即不增加税负,又增加了收入。

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不惜付出真纳税的代价。因为是虚构收入,所以货款是收不回来的,只能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通过坏账准备的提取等方法处理。

3.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虚增收入。形式上核算齐全,实际上根本没有业务发生,从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4.企业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产品从此仓库发运至另一仓库或者公开仓库,凭出库单及运输单据作为销售收入入账,而实际上商品只是从此仓库移入另一仓库,销售根本没有发生,从而虚构收入虚增利润。

5.有些企业为了虚增收入,在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客户之前确认销售收入。比如:有些大型设备需要安装和检验,在未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不应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增加收入就会提前确认收入。

6.有些企业在产品销售后,会签订一些补充协议,协议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可以退款的条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尽管已经售出商品,货款也已收到,但还不能确认是否会退货,所以不能确认销售收入,当退货期期满时才可以确认收入。但企业为了提前确认收入就会按原销售合同条款而不顾及补充协议的规定。

7.企业有时采用代销方式销售货物,当受托单位将货物提走时,货物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人,所以在交付货物时不能确认收入,只有当受托方将货物售出后并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而企业为了操纵销售收入就会在末收到代销清单时提前确认了收入。

8.企业售出的商品已经确认收入,因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到原因发生退回时不论销售的是当年的还是以前年度的都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但企业为了不减少收入,对退回的商品不入账,形成账外商品。

9.企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时,即在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重新购回这批商品。企业在销售时若附有回购协议的情况下,不应当确认收入,应将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与销售价格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记入“待转库存商品差价”中。而企业为了多计收入便会不顾协议的规定或将协议单放。

10.企业有时会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来调整收入,在确定交易价格上显失公允,或在确认收入时手续不全而虚增收入和利润。

三、如何判别销售收入是否舞弊

在企业虚假的销售收入中,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能显示出非正常的销售变化,从与销售有关的一些比率的异常变动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一)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增长幅度的比较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同时带来应收账款增长,并且二者按企业以往的数据测算有一大概比例,如果报表中显示当年销售收入与往年比较,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应收账款年初与年末的增长幅度,那么企业就可能存在虚拟销售业务的嫌疑。

(二)销售收入与存货的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增长,所需的原材料等存货应随之不断增长,若报表中显示收入在持续增长而存货却在下降,则预示着企业有可能虚拟收入。

(三)存货与应付账款余额比较

一般来说,存货增加相应的应付账款会成比例的有所增长,如果存货末见增长,而应付账款的余额畸高,这时就应怀疑是否存在挂账不入减少收入的问题。

(四)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之间比例关系

销售税金依附于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收入大幅上升,而销售税金的增幅却很小,二者之间的比例明显降低,这时就应怀疑企业是否存在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五)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呈反向变化

按常规,销售收入大量增长,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会大幅增长,如果收入在增长,而现金流却在下降,那么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应值得怀疑。

四、如何防范销售收入舞弊

(一)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建立健全其财务核算

在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中有“盈利高于一切”的思想,只要能偷逃税金、隐匿利润就会不择手段。所以须使他们不仅关注利税也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纳税不仅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份荣耀。有关管理部门应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核算,配备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或让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中介单位为其服务,组织审计机构监督检查,尽量减少其舞弊的可能性。

(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使财产所有权分散为多元的所有者的产权结构

我国上市企业中存在一股独大的缺陷,国有股实际上属于缺位现象,使企业内部存在较大的控制权,产权代表不能真正代表国家的利益。所以应该设立一个纯经济又行政性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的问题。该机构不直接参与经营,而是作用于股东,依靠投资所获得的法律认可的股权对公司享有收益权,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对财务报告实施监督。

(三)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所占资金比例不大,但人数众多,他们大都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和财务分析判断能力,对于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甄别其真伪而加以认可,致使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追捧,获得不菲收益,从而鼓励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时,才能形成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需求主体,机构投资者的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财务报表信息的解读反馈能力都很强,通过一些技术指标的分析等手段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信息中的一些舞弊行为。

(四)完善管理层业绩评价和薪酬制度设计

很多公司的业绩评估和激励机制仅仅以短期财务指标,如年度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净利润数额为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升职和报酬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会助长管理层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其为了利益驱动去冒险,使用各种手段虚增收入,以此加大利润,提升股票价格。企业应当改善管理层业绩评估和薪酬制度,将长短期指标结合起来,不只考虑财务指标,而更多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降低舞弊的诱惑力。

(五)加强外部监管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作为会计信息监督的主导力量和指导机构,加强对信息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以控制信息系统违规行为的发生;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师务所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规范,以真正保持其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允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以弥补国家信息监控上人力物力的不足;发挥内审机构充分了解情况、易于取得资料和便于监督的特点。

(六)会计信息舞弊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7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财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会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独立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此,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会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二、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

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二)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

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有些企业将外单位还款不冲销往来账,而是截留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

(三)隐瞒收入,虚报损失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将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票,而财务人员用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而将红字发票隐瞒,然后寻机转出,贪污此笔款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将尚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做收入处理,虚报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或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做销售处理,以达到偷逃税金的目的。

(四)调节费用和利润,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如:企业的在建工程试运转过程中所取得收入扣除税金后应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但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在“其他应付款”中挂账,或者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实现的利润,采取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固定资产、提前计提折旧的方式以虚增费用或减少利润。利用“预提费用”科目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段。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继续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目的,采取虚列预提费用的方式来人为地调节利润,对早已提足的大修理费用支出一直在预提费用中列支,做成“真盈假亏”的假象;有些企业对已预提完毕的预提费用支付时不转销,并将其重新进入成本费用账户,以达到增加当期费用的目的;有的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人为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对并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不惜多缴纳一些税金;或对有一定销售业绩的客户,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超过实际销售收入。

三、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

虽然从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上看,其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但是从成因来看,根源还在于制度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每个经济交易人都将得到其应得的利益,同时也都应支付其应负担的成本,在比较收益和成本、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再做出行为的选择,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公平的、合理的、有效率的。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

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但管理层会计舞弊的舞弊主体通常为管理当局,其地位的特殊性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舞弊失效。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实质性程序失灵,分析程序不够

绝大部分的舞弊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实行一条龙作假,针对目前的监管政策或审计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务中,不少被审计单位聘用了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这使得他们对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审计手段、重要性水平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未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程序,没有站在战略和经营角度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前景进行分析,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行业、会计、财务和市场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就不能深入探求真相,查错防弊。由于商业经营的复杂性及管理层的自利性,要想彻底消除舞弊是不可能的。但是,审计人员如果能够秉持专业怀疑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熟悉各种可能的舞弊迹象,则必然能够增加揭示财务报表虚饰的可能性。

四、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策略

结合上述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和成因,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设计以及相关人员的技术性操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安排,现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

有关会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动分析。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资产质量、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来分析。1.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1)存货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与往年相比是否大幅度增长或高于同行业水平;(2)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3项合计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例是否过高;(3)是否存在委托理财、抵押担保等潜在损失;

(4)是否存在关联方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情况。2.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比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3.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营业周期等营运能力指标来判断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

(三)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客户前,应先做好征信调查,而且要评估自己有无能力提供此项鉴证服务。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甄别客户时必须高度关注客户是否存在经营失败、客户管理当局是否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迹象。如果对于该客户管理阶层的诚信存有重大疑虑,应有勇气坚持立场,必要时尽早抛弃。事实上,选择优质客户,远离不良客户,已经成为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环节。

(四)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当局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2.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3.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利红.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的识别[J]. 商场现代化,2009(2).

[2] 李毅.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的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建设[J].中国市场,2008(48).

[3] 张红云. 对会计软件进行财务舞弊情况的调研与分析——美国

HPL公司系统实施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移动支付的利弊篇8

【关键词】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 风险 措施

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概述

(一)简述

一般称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信誉保证的独立机构或公司为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签定协议,建立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相连的交易支付平台,用户在交易时无需再登录银行账户,只要使用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就可以进行相关交易。

(二)发展历史

第三方支付中的第三方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独立的机构或公司,而第三方指的则是除去交易双方以外的中间人、中介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起源还算得上早。国内市场上早在1998年就有了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1998年12月由Peter Thiel及Max Levchin建立贝宝支付平台成为了我国国内市场最早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2004年12月,支付宝成立。那时的中国正值市场经济发展的壮年期,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却不完善,导致了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传统支付体系无法满足消费者需要,这时的第三方支付很好地平衡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以及体制落后的传统消费模式之间的矛盾,作为“粘合剂”,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方向。

2005年9月腾讯公司推出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也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

从2005年之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因为其优点深受大众喜爱,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甚至连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未能阻止其脚步。最后,其在2010年到达发展巅峰。

据统计,仅2010年的上半年,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便达到4546亿,待到2013年末,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之高。

2014年3月4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支付。

(三)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1.发展依旧迅猛,未进入明显的疲软期因为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恰好处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疲软期,其很好地补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与单一性,再加之不断完善的便利性,因此第三方支付自推出后就一直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三方支付在过去数年中的迅猛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虽然增长率同比下降,但是在2011年后的交易规模较之以前有了近一倍的速度。这完全有赖于2011年智能手机进入中国年轻大众的视野。

智能手机因其便利性与功能性深受大众喜爱,而其便利性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其移动支付的特性,使得消费者不必随身携带现金。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更是简化了其手续,只需一个手机,便可让消费者走遍各大商场。所以第三方支付与智能手机相辅相承,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2.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方向。第三方支付明确了机构的属性是非金融机构,而移动支付明确了支付的实现工具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在第三方支付步入移动端之前,移动支付主要由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力推出的的NFC近场支付提供。而第三方支付占据的平台则是互联网。但是在第三方支付整体转战移动端后,以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平台为提供的第三方扫码支付便捷快速,成为了当前时间下的主流。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前,借助电商平台的大发展的势头,互联网支付占据主要市场,但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电商推出各种手机购物APP,将原本互联网支付的群体导入移动支付,加之线下支付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逐步实现的线上线下联动,移动支付已是大势所趋。所以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相融也是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的互联网支付用户人数到达4.16亿,其中移动支付的用户增长比例更快,2015年移动支付的人数到达3.58亿。

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虽然规避了现金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大额收支现金、贪污公款营私舞弊等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虚拟交易的风险。与此同时,其本身定位和行业特性也带来了其他的风险。

(一)第三方支付行业性质风险

1.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不明确带来的风险。我们从第三方支付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其属于独立机构或公司,并且依托于银行提供的支付结算系统运作。我国现成法律存在漏洞,许多非金融机构都可进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却不被监管,更何况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更加模糊不清,这可能会造成在交易支付中出现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第三方支付平台过度依赖商业银行所带来的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其霸占了当今中国7成以上的支付手段,其属于私人企业在某些方面却享受着国有企业的待遇。但我们却能轻易地看出其所有行动都有赖于银行提供的支付结算系统等其他便利。第三方支付的这种特性是其成功的原因,却也是其发展的最大限制。一旦赖以生存的银行发生破产等意外,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其倚赖银行发展的同时也挤占了银行诸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的多项业务。所以,这种依赖于银行的发展模式绝对也是其最大的敌人。

3.虚拟货币发行带来的风险。在第三方支付的虚拟交易下,可以不用支付现金,只需要使用虚拟货币即可。就我国目前的环境下,央行并没有将虚拟货币的发行和使用纳入到监管当中,并且虚拟货币交易也是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过度使用和依赖虚拟货币交易将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大家还不是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的,在第三方支付火热的当下,如果虚拟货币与现金出现对接问题,一定会造成局部的的金融危机。

4.用户信息泄漏带来的的风险。在互联网作用巨大的信息时代,用户信息可以说是最为重要也最需要保护的。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商业银行借贷业务,无论是虚拟交易还是现金交易,只要用户信息还是使用计算机数据保存,其就存在泄露的风险,而信息泄露带来的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都是可以想象的可怕。而像第三方支付这样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的虚拟货币交易泄露信息的可能性更大。

(二)资金过渡和虚拟账户资金沉淀带来的的风险

在支付过程中,无论虚拟交易还是现金交易,支付平台都会在长期办理业务的同时积聚资金,而这些资金数量足够巨大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风险。

1.资金沉淀于第三方账户带来的风险。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情况下,一般买方购买商品后支付的资金都会暂时留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里,然后再由其通知卖家发货,待到买家收货确认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在这期间,资金全部滞留在第三方账户中。其中在途资金一旦加大即会使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信用增大,一旦对这笔巨款的管理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发支付风险。

2.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消费者非法转移资金和互联网诈骗带来的风险。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由此一宗涉案金额高达500亿的网络诈骗案便被暴露在公众眼前。该案例中,e租宝官方通过开放融资渠道进行借贷业务巧立虚假项目和贷方公司骗取大众投资人的金钱。因为投资人对贷钱公司的了解全部依靠于e租宝官方的介绍,导致第一时间没有人发现端倪。

无独有偶的,许多犯罪份子都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货物具体品质无法直接掌握进行自己创立网店,自己购买的方式达到非法转移资金和洗钱的目的。广大消费者很多时候不会很清楚商家具体信息,时刻被这两个风险所威胁。

(三)信息披露不全带来的风险

正如同e租宝事件中犯罪分子利用的原理: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因为第三方支付存在支付中介,而且又是虚拟交易,导致交易双方彼此不了解,消费者往往仅凭支付中介描绘的一面之词,来断定商家的品质,而一些不良商家更可通过我刚才提到的自买自卖模式进行刷单,提升自家口碑和品质。导致不良商家取代优良商家,成为卖家榜榜首,危害消费者与优良商家利益。

(四)第三方支付行业不正当竞争带来的风险

垄断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常态,只要政府和社会不进行干预,在长期的自我吸收与进化下,任何行业最后都会是由垄断企业所控制。

从图可以看出,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位于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占比分别为43.33%和26.30%;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比为13.33%。综合看来,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发达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较快,在线支付较活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垄断贸易,而垄断后,交易将会完全进入卖方市场,危害消费者利益,同时,垄断企业会积极打击可能加入的同行业竞争者损害其他自由竞争的卖家的利益。在2015年末,在预付卡领域多次有挪用客户资金等违规行为的丑闻曝出。由此足以看出垄断企业的有恃无恐,肆意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

三、应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的对策

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往往涉及资金巨大,信息繁琐,又是互联网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往往要取决于国家相关机构的努力。

(一)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范进行监管

可事实上,现今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开通了存贷款业务,致使其定位模糊,而对其其监管机构的确定也是模棱两可。建议国家颁布相关法律,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单独分类,设立独立监管机构,或者可以由一行三会商讨统一的监管体系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监管,并对其相关业务、交易行为以及经营行为等进行监管,规范其行业制度和运营方式减少可能发生的定位模糊或者不法经营的风险。

(二)强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

由于在第三方支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积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以及消费者非法转移资金和互联网诈骗这些情况,国家应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的信用审核和信息保存,以前少上述情况的风险。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自有账户和用户的账户必须分离、独立,并且设立相关法律规定禁止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暂时停留在平台账户的资金挪用,或者规定可以将用户的资金账户交给银行管理。

(三)完善相关规定和法律制度

我国在明确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位和管理措施之外,还应积极一些与虚拟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其垄断、信息不对称和洗钱的风险。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等,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在开始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了。

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反洗钱报告》中,网银在银行的业务中占比增长迅速,很多交易可以直接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客户可以不用刻意去银行,这个客户节省了成本,但同时给银行了解客户信息增加了难度,容易导致洗钱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继续完善该方面法律。

除此之外,监管机构可以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支付保证金制度,强制平台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入银行的账户,一旦发生第三方支付挪用资金的风险,银行可以及时冻结保证金来抵抗风险,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第三方支付自身的信用问题导致的损失和风险。2017年1月13日,人民银行了一项支付领域的新规定,明确今后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用户的备付金必须交到指定账户,由央行进行监管。

四、总结

在网络虚拟交易盛行的互联网时代,可以预见在未来第三方移动支付继续稳健发展并逐步取代现金交易,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其发展,充分发挥其相对现金交易来说比较安全,支付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手续简单的优势,集合各个服务业充分发展经济。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其风险的特性,一旦发生涉及行业广泛,涉案金额巨大,危害程度深,所以我国应当时刻注意对其的监督管理,以期能将在小风险的情况下发挥其优势,为我国经济带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宝泉,谭晟.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安全风险点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J].金融会计.2016(10).

[2]黄泽亮.第三方支付平台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1).

[3]蒋先玲,徐晓兰.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自互联网金融观察[J].改革.2014(06).

上一篇:分子生物学的定义范文 下一篇:流动人口特征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