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27 17:24:30

金融科技理念

金融科技理念篇1

金融生态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2004年,这一概念是将生态学的相关指标理念纳入道金融体系中来,并认为金融环境实质上就是一个生态圈,如同环境生态的重要性一样,金融生态圈也同样关系到金融行业的顺利发展。对于山东省来说,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属于中等水平,据我国2014年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排名可知,山东省各城市排名基本属于中等位次,与沿海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科技金融方面山东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研究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中不足,为山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文章从影响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对前人成果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因素

对于科技金融环境的概念界定来说,我国学者研究成果显著,赵昌文(2009)、卢金贵(2010)、房汉庭(2010)、钱志新(2010)、肖龙沧(2011)、王巍(2012)等都对科技金融环境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界定,虽然出发点略有不同,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观点,即科技金融环境应当是围绕科技金融所存在一起内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综合环境,这种综合环境包括各种要素如外部的法律、政策等,也包括内部的企业体制、政府科技机构等。

就当前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规模是金融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科技金融环境生态环境的形成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直接影响到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高低;

二是金融环境。大的金融环境是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最为直接可观形式,因而,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于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政府行为。在科技生态环境的形成过程中,政府行为十分重要。近些年山东省为鼓励创新和创业出台一些列的科技金融创新政策;

四是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发是科技金融实施的重要载体,没有高新技术发展,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就失去了相应的平台。“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实现快速增长;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原则

对于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评价是否科学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可信,因而,在对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构建较为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所能够代表的因素一定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一定要采用较为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是系统性原则。在对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时,这一定要兼顾到各个之间的关系,因为整个生态环境实质上是一个系统,不能单单孤立开做研究,要从指标的选择上注重对于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避免使用重复的指标,以及与研究关系不大的指标,注重对于影响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指标的选择和系统把握。

三是可持续性原则。对于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兼顾到现在和长远的利益,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该指标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反映出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是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于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影响因素的选择方面要删繁从简,避免选择一些不可量化和不能操作的指标。

三、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在关于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尚不多,很多成果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定性研究方面,而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很多研究理论需要在进一步的完善。再加上,对于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整体工程,不论是从哪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因而,文章尝试从影响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在对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本文对金融生态评价的相关指标进行适当的借鉴,同时对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归纳,形成了五个主要的方面,即金融因素、科技因素、政府行为、信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针对每一个类别中的不同内容,将每一类分为三个层面,然后在对相应的细化指标按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选择,形成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8个。

四、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u价指标分析

(一)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金融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经济发展的好坏对于金融具有很大的需求作用。本文对于经济因素中所采用的主要指标为GDP总量、人均GDP、科技型公司市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百万人中学生数量、科研人员全时当量等。部分指标解释:

1.科技型公司市值为按照基期年份计算的所有科技型公司的市值总和;

2.每百万人中学生数量是指基期年山东省内所有学生数量的百万倍与常住人口总数的比值。

(二)金融因素

在对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中,金融因素的作用很大。本文指标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金融因素主要有证券机构数、金融存款总额、风险资本总额、高新产业技术引进费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消化吸收费用、财政科技拨款占总支出比例、

科研费用内部支出,这里所有指标的计算都是基于基期年的指标和数量进行计算。部分指标解释:

1.风险资本总额是指基期年内山东省境内全部的风险资本的总和;

2.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消化吸收费用指基期年内山东省为了消化所引进的各项高新产业技术,在吸收过程中所花费的资金总额。

(三)科技因素

科技因素对科技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科技因素是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活动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科技量。

1.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是指基期年内山东省技术市场的成交合同总额;

2.科技量是指基期年内山东省所发表见刊的科技量。

(四)政府行为

金融科技理念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缺陷;根源;化解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融资困境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融资环境,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健康、更快速发展,是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要业务,独立核算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一般以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来界定。凡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额比例达到7%的被认为是高科技企业,达到2%~5%的被认为是准高科技企业或中小科技企业。由于受金融体系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特点和缺陷,造成了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观念、融资结构、融资方式、融资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缺乏现代融资观念,市场运作意识不强。目前,我国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要性,把融资工作仅仅看成是单纯的融资过程,未能用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企业的融资决策。表现为对融资规律、融资基本知识和原则缺乏学习与了解;融资缺乏明确计划和目的,难以提供令银行和投资者满意的经营计划和财务报告;融资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适应性,缺乏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和信息融资、知识融资、依法融资等新的融资观念。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融资观念的陈旧落后决定了其融资困境。

(二)企业融资结构非均衡,融资市场化水平较低。融资结构是指企业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有机组合及其比例关系。从2005年中国第五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依靠的主要是内部积累和代价高昂的民间借贷,银行贷款比重偏小,直接融资比例微乎其微,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直接融资渠道,导致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了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以外的融资困难企业。这与上市公司以外源融资为主、股权融资较高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三)企业融资机制创新动力不足,融资效果有限。合理有效的融资机制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包括加大创业投资、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诸多创新机制和措施,但从总体上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仍然有限,融资的社会化程度仍较低。突出表现在:第一,创业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2006年,我国共有318家企业获得了中外创投机构18.91亿美元的投资,仅占2006年全国9 23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20%。第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基金是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2005年,我国创新基金扶植和资助金额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个项目投资额的比例最高年度不超过10.53%,最低年度仅为5.61%,可见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扶植和支持的规模、力度远远不够。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缺陷的根源

(一)受金融体系与融资政策环境的制约

1 银行体制管理机制不合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体制性缺陷。我国目前的融资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为借贷双方主体。而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同属于国家这一产权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借贷关系实际上是“自己借自己的钱”,缺乏所有权的真正约束。在当前国有银行偏向国有企业的融资主导方针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就可想而知。二是对现行银行管理机制支持不力。如信贷管理权限过分上收,在强化约束机制的同时缺乏激励机制,客观上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的能力;银行在金融产品设计和营销、分支机构设置、信用评级标准、贷款审批手续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中小科技企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要求等。三是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尚未解决,加剧了具有高风险本质的中小科技企业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中小科技企业难以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信用担保服务的需求。基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育缓慢,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单一,担保实力薄弱,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需要;担保登记和评估手续繁杂,耗时费力;担保行业立法严重滞后,行业监管缺位;担保尚未形成风险分散与后续的补偿机制,限制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担保服务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缺乏再担保、反担保或第三方担保机构,以及政府对担保业务不适当的干预等。

3 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首先,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一板市场发展较快,二板市场发展较慢;上市交易发展较快,柜台交易发展较慢等。其次,设置“门槛”较高,即使目前新设计的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全面开放,但其除了股本规模设置较小外,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一致,从而使一些零散的、科技含量一般,但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科技企业也由于初期的业绩和规模限制很难挤进证券市场的大门。另外,债券市场发行条件更加苛刻,中小科技企业也很难凭借企业的信誉、资产状况发行企业债券。因此,在传统的证券市场上,中小科技企业参与社会直接融资非常困难。

4 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风险投资不同于银行贷款,无需担保,无需抵押,应是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才刚刚起步,尽管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了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但由于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单一、管理制度和营运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相关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等因素,致使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科技企业还不能利用风险投资基金来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中小科技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一是产权关系不清,经营管理不规范。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产权关系混乱,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从而使金融机构无法通过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加大了资金提供者的风险。二是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等级低。一些中小科技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当出现经营困难时,总是采用种种方法如改制、重组、破产等手段随意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影响了中小科技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三是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小,企业技术创新压力大,创新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就大,从而难以吸引常规的信贷或权益资本。

三、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除要加大对创新基金的投入外,还应采取切实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国家、省、地(市)、县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科技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增加对科技人员创业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还可以用财政贴息、设立政府信用担保基金等方式资助中小科技企业,主要用作中小科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颁布和完善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再次,建立和完善中小科技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政府要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信用评级公司,定期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要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发布各市场信用评级公司所评价的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状况。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1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体制和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建立国有控股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二是要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理念的创新,使其消除“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把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客户群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要加快信贷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的信贷管理权限分配,适当下放对分支机构特别是县级机构贷款的审批权;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增强贷款发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信贷人员防范风险和拓展业务的积极性。

2 完善证券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一是要让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块尽快从主板市场中分离出来,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专门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二是要改革现行的发行审核制度,逐步放宽中小科技企业直接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逐步建立我国股票、柜台交易的三板市场;三是要完善现有股份转让系统,为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股份转让的场所。

3 大力发展和完善风险投资。一是要尽快制定、颁布《风险投资法》,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条件、风险投资的运作和管理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筹集、项目选择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从而推动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紧培养一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和各种相关的人才,如项目评估人才、法律专业人才等;三是要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风险投资业的投入,允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

金融科技理念篇3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技金融

[DOI]10.13939/ki.zgsc.2017.01.135

1 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金融的产生

1.1 创新驱动背景介绍

中共十明确指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明确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地位,在企业正确发展方向上合理使用分配资源。同时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下,实现科技发展带动国家经济体质的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已经是重中之重。

1.2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科技金融的提出

目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技创新主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所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指标。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创新还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创新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显得格外重要。

2 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2.1 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

一般而言,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大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研发期、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资金的用途也不一样,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特点,对其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是根据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在资金方面予以不同用途的支持。

2.2 分担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它的发展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比如人力、物力、财力等。需要如此多的资本投入,导致科技创新的成本特别高。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本身由于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雄厚等原因,导致它仅靠自身筹集资金是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从外界筹集资金,并且补偿成本和分担风险。

3 国内外科技金融的发展

在20世纪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孕育而生,与此同时,“科技金融”的概念也随之提出。下面通过对美国硅谷银行和中国科技银行的发展和运营进行分析,来体现国内外科技金融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支持差异。

3.1 美国硅谷银行

3.1.1 美国硅谷银行简介

20世纪末,随着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崛起,科技金融迅速发展,其中美国硅谷银行位居榜首。自1983年成立至今,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开拓地,美国硅谷银行服务高新企业30余年,在全球科技银行领域独树一帜。现以超过一万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客户的优势,缔造了无数的科技富翁,成为了美国新兴科技市场最具代表的金融机构之一。

美国硅谷银行现在的运作模式相当于P2P,运作原理是成立一些小公司,通过吸取客户的活期存款来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从而获得利率差收入。同时还成立硅谷银行资本公司和硅谷银行分析公司,从而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铡

3.1.2 美国硅谷银行运营模式分析

(1)与风险投资机构(VC)紧密合作。与金融行业密不可分的就是风投行业,资金的投入能有效地获取利率是作为金融行业的宗旨。“风投”概念出自美国,是一群以高风险换取高回报的投资人,这些人具有独特的眼光,而美国硅谷银行是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通过吸取客户的活期存款获取大量的资金库存,然后与风险投资机构紧密合作,是一个能取长补短的经营战略。

(2)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硅谷银行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供应一般在企业后续融资后获得偿还,或者占有企业股份,以合作的方式经营获取共同获利。硅谷银行还会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降低风险。比如说,对风投机构持股或者对其贷款,再由风投机构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从而避免直接投资的风险。

3.2 我国科技银行

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工作已经实施,但效果不太明显。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国还需要在科技金融方面进一步努力,力争为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融资支持。

3.3 我国科技银行和硅谷银行的主要差距

3.3.1 经营理念不同

硅谷银行很早就采用“由小到大”的经营理念,首先获取有效的客户资源,然后从企业初创期就对其进行贷款、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而我国科技银行的经营理念恰恰相反,采用“由大到小”的经营理念,先顾及大企业,再考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3.3.2 缺少强大的风险投资市场

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得还不健全,无法为科技银行提供风险识别支持。由于其对高科技领域不太熟悉,在获取客户方面,主要依赖政府的推介甚至直接指定,借款一旦发生逾期,仅能依靠财政补贴的风险补偿金,不能降低足够的风险。因此,要想降低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应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风险投资市场。

4 对我国科技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4.1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管理

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5500万家,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9%,GDP占到了我国GDP的半数以上。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财产,长期信用不透明,投资成本风险较高,一些金融机构会长期地无视这些群体,致使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所以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应是加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规范,完善自身财务制度,主动与投资方沟通交流,确保双方利益最大化。

4.2 我国科技银行应成立多个机构共同运作

目前,我国科技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发展得还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国要想建立比较完整的科技银行体系,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服务,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并成立多个机构共同运作,类似美国硅谷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5 结 论

目前,在十创新驱动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的发展与金融的支持密切相关。在党的十的引领下,我们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重视,加强对它的投资。我们要汲取美国硅谷银行成功的经验,应用到我国科技银行中来,加强并完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投资机制,以此更加有效地提升我国高科技创新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更好更快地走上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泉,史先诚.科技金融的定义、内涵及实践浅析[J].金融实务研究,2013(9).

[2]朱元萍,张晓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金融天地,2013(6).

[3]饶彩霞,周飞跃.我国科技金融政策的分析与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

[4]刘亮.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苏州案例[J].金融实务,2012(1).

[5]张敏.科技与金融结合研究综述[J].安徽科技大学学报,2013(4).

[6]房汉廷.加快建立科技金融创新的三大机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191).

[7]杨卉芷,马鑫杰.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政策建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1).

[8]汤汇浩.科技金融创新中的风险与政府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

[9]徐力行,郭静.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金融科技理念篇4

在10月27日的大赛颁奖典礼上,渣打科营中心管理层解开了这一疑问。

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当下,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和百度的百发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吵得火爆,展示出互联网长尾效应在金融理财领域集腋成裘的威力。

“国际上所谓的金融业,主要指的是投资业,与银行传统业务不大一样。投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且具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数学、计算机、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去分析研究,并且计算出投资风险。由于这些交易量非常大且实时性要求高,因此要求中间的处理过程非常快。”渣打科营中心金融市场软件研发部RAZOR交易系统总监顾晓强说,“当银行要发展金融业务时,必须与它的科技部门非常紧密地合作,这与传统的软件外包观念完全不同。”

渣打科营中心金融市场软件研发部结构化产品交易与风险管理系统开发总监康德胜认为金融市场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金融产品涉及股票及其衍生品、债券、外汇等领域,越来越复杂的产品给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金融市场上各种创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系统,如何将这些系统联系起来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二是金融市场最大的挑战永远是数据,数据、数据还是数据,这是国际金融业的共识。银行24小时进行全球交易,交易带来的数据量非常大,要让不同金融产品系统产生的数据相互流通,而且确保数据的正确,挑战之大可以想象。三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刚刚起步,熟悉金融市场业务的人才并不多。

“除了在业务上与银行传统有所区别外,以往参与大宗商品交易、复杂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交易的大都是机构投资者。借助于互联网,个人能跟银行进行小量交易,再由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使个人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成为可能。”康德胜说。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市场整体交易量下降很多,但从2008年到现在渣打银行的业绩持续快速增长,这得益于渣打成功的新兴市场战略。”渣打科营中心CEO兼执行董事博翰文表示,“虽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国已经在领导着亚洲经济,我们深信中国金融市场将会有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扎根中国与中国金融市场一道成长的根本原因。”

作为渣打银行全资子公司,渣打科营中心与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印度香奈的科营中心一道,为母公司渣打银行的全球业务提供数据服务。渣打科营中心发展迅速,2011年底中心拥有300多位员工,到了2013年初,员工总数已经增加到1500多人,明年的目标是超过2000人。

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本地相关人才的短缺,使得长于后台支撑服务的渣打科营中心不得不站到前台,通过编程大赛广揽人才,并通过大赛培育金融市场人才。

金融科技理念篇5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开幕了。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一届全人类盛会。

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美好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给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有利于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2005年12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获得国际展览局通过后,上海金融业承担了世博金融服务的主要任务。从上海世博债券、世博建设债券的发行及世博建设银团贷款发放的金融融资服务,到世博会法定保险、规定保险、商业保险的金融保险服务,以及外汇支持、金融支付环境建设的金融保障服务。上海世博会的金融合作伙伴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给予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从政策到服务予以积极保障,上海各金融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世博园区建设和为世博会配套服务的道路、交通、通信、电力、公共设施等基础工程建设。促进了上海城市面貌的大改观,推动了软硬件服务上台阶。同时,也提升了上海金融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世博金融体现了无国界的国际化金融服务,体现了科技、创新、安全的金融运行,体现了协调、和谐、以人为本的金融环境。世博金融是上海金融发展的重要契机。上海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在服务世博中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世博会是全人类的盛会。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到上海参展,预计参观人员将超过7000万人次。世博会提供了各国人民聚会的时间、地点与场所。这是一次学习、交流、沟通的极好机遇。也是上海金融提供大容量金融服务的实战检阅,世博金融服务必须面向国际,特别是国际化的筹资、融资、货币兑换、支付清算必须到位。这是对上海金融业的考验,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起码要求。上海金融业要抓住世博机遇,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安全、更大容量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并通过世博会的实践。加强与世界各国金融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各国金融发展的有效经验,加快上海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世博会是科技创新的盛会。世博会始终推行科技、创新的理念。“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的由衷赞叹,也是世博会展示当代科技、文化艺术、建筑和生活等最新成果,引领时展的真实写照。世博会展示的新科技、新理念,代表了时展的新趋势,也是金融支持的新领域。世博会对金融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需求,上海金融业必须适应世博服务需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发展,加快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全力服务世博中,不断提高上海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上海金融的整体形象。

世博会也是人类文明的盛会。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必须提供良好的办会环境,体现上海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办会环境是世博会文明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博实践的有机构成。良好的办会环境离不开现代金融环境,金融环境也是现代文明展示的重要内容。上海金融业必须体现协调、和谐、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从世博需求出发,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人性化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不断创建绿色、低碳的金融服务网点,努力打造与上海金融地位相适应的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充分运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科技理念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整体金融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银行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开发与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2013年,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率先推出了网络理财产品“余额宝”,吸引了金融业界的眼球,也聚集了一大批网络金融理财用户。在此契机下,各商业银行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金融市场现状和银行自身特点,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理财产品。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成立专门的创新部门,建立健全了研发创新机制与管理体系,完善技术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

第一,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发力,市场上一度推出了上百种金融理财产品,一时间百花争艳,百家争鸣。表明上看,金融市场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事实上市场主导类产品都是那几种具有较强筹资功能、常用的结算类以及类业务产品。对利益和利润的追逐仍旧是商业银行的本质,金融产品离不开高收益,众多的产品性质都是趋同的,结构都是高度相似的,只是命名方式不同,实质上区别并不大,同质化的产品也催生了银行之间的过度竞争,阻滞了银行的创新,并极有可能推动行业之间的价格战,降低金融产品的收益,也不利于金融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对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第二,缺乏创新技术与创新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水平有所提升,但仍然处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初级阶段。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且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我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只注重数量扩张,不注重质量提升,没有从根本上进行产品创新,这也是限制我国其他行业进行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处于“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层次不仅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而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技术性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一直是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最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型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支持,其中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产品是由人来创造的,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产品的人必须是素质高、专业性强而且经验丰富的人才。

第三,缺少金融产品运转效益化的观念

企业的运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想要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就需要大量的金融产品作为强有力的基础与保障,但是,我国由于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有制计划经济,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至今仍对我国的国有制经济有着一定的思想束缚。商业银行属于国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又无法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瓶颈。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当中许多的银行都在盲目的扩大金融产品的收入来源,拢入大量的金融产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多种渠道的扩大金融产品量。另外,商业银行将金融产品随意的借贷出去,许多的地方分行都在强调着高利益作为第一发展要义,而在实际情况中却相反,他们没有改变原有的金融产品管理办法,更没有针对无限制的支出做出一定得方案调整,仍采用原有的模式。由于商业银行的效益利益观念十分薄弱,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调控运作方面效率十分低下,在改进方面也十分的困难,无法改变金融产品运转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更无法提高效益。

三、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对策

第一,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系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目标、健全的组织管理体制、切实有效的营销手段等特征的金融创新机制,从而保证金融创新收益的最大化。其次,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环境,营造一种公平合理、良性竞争的金融发展环境,从而促使金融市场实现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产品交易的载体,不仅要具有高效运行的市场效率,而且对市场拓展要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市场主体和金融产品。

第二,开发自主创新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要想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开发自主创新金融产品,首先要了解金融市场的需求。我国大部分居民偏好储蓄,对创新金融产品通常持保留态度,缺乏先进的投资和消费观念,属于保守型投资顾客。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向民众普及金融知识的义务,从观念上改变保守型投资群体的投资意识,从而为金融产品的推广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对客户群进行分类。根据客户由于年龄、职业素质、金融知识等的不同,将客户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别的客户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再次,进行金融产品的研发,这个研发过程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但切忌不能“生搬硬套”。最后,要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增强自主创新金融产品的研发。除了对国外先进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行学习借鉴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主创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创新产品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层次

金融产品的创新必须有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对当前经济、金融乃至市场发展的准确判断,找准金融市场动向与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开发出保证利益最大化的金融产品。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端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推动了金融产品逐步向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也使得金融产品的开发、应用、购买、使用都更为简洁和高效,金融产品的创新、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本。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与金融产品的融合交汇,利用现代科技加快产品开发步伐,提高产品创新质量,挖掘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强化科技创新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顾秀俊.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J].现代金融,2011(02).

金融科技理念篇7

随着金融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科技已渗透到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金融服务理念对广大信息科技工作者的要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运行维护是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内容涵盖各系统批量、日常维护等工作,这些看起来与客户服务“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科技工作,却关系着金融系统“以人为本、顾客至上”服务理念能否得以实施。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正是银行信息科技工作人员最忙碌工作之时,正是科技中心夜间的批量才使得客户在银行间通存通兑成为可能,才使得客户日常的刷卡消费变得轻松自如。客户支付消费时可以方便到把银行科技人员忽略,而银行信息科技人员万不可忘记顾客,一个字符、一条命令关系着数以万计的顾客支付结算,承载的是广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信赖。

科技人员整天看似在维护机器,实际上却是在呵护顾客对金融体系的信赖。广大信息科技工作者处处“以机器为本”,细心周全服务于机器设备、系统程序,正是对“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客户账户发生资金变动时,手机上收到的一条温馨短信提示;丢失银行卡时,因特网、电话等多方式随时随地的挂失服务;农民朋友在自己的家门口用自助终端方便存取自己的现金等等……每项“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金融服务都是靠程序代码实现,缺少“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服务理念都做不好。金融系统科技人员“以人为本”是在一项项业务操作流程的优化设计,客户操作界面的每一项布局,甚至是一个选项卡的位置等每一个程序开发的细节中生动体现的。

尽管在后台服务的信息科技人员不能面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无法通过直接肢体语言体现“以人为本、客户至上”服务理念,可科技人员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样可以让客户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时刻伴随身边的金融服务。(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日照办事处安华勇供稿)

关心金融机构非业务岗位青年员工个人成长

各金融机构非业务岗位(包括后勤保障、计算机、监察保卫、文秘、人事、审计等)青年员工的个人成长需要更多关注。

商业性金融机构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非业务性岗位和员工所占的比例都比较低,这就决定了在日常提拔使用占有先机的将主要是从事业务岗位的青年员工,非业务岗位的青年员工获提拔调整的机会少,进步显得缓慢。

而且,由于非业务岗位员工长期不从事业务岗位工作,个人的能力往往偏重于目前从事的岗位实际,具体业务能力则趋向薄弱,在遇到单位组织的各类竞争上岗考试时会明显受到影响。单位人才教育“以人为本”,对金融机构非业务岗位员工也应出台一些相应政策,以更好调动这些岗位上青年员工的热情、积极性和责任心。

要落实好青年员工的定期轮岗制度。青年员工在非业务岗位上工作满三年后,应视其工作表现并在充分征求个人意见的前提下进行轮岗,对主动提出再到业务岗位上进行学习的应优先照顾。对自愿继续在现岗位工作的要通过给予先进称号、提升工资等方式鼓励其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对那些前期表现优异,并且主动提出到业务岗位学习但由于工作原因必须在原岗位继续工作不能轮岗的员工,应通过晋升职务的方式让他们看到成长的希望,继续保持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创造更大的业绩。

金融科技理念篇8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金融信息服务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41-02

一、引言

互联网产业与金融行业结合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首只基于互联网的基金产品――余额宝,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单只规模最大的基金。[1]这对传统金融行业在经营业务和经营管理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传统金融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和互联网产业融合,这使同时具有计算机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争夺的焦点。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从2008年成立,便率先开始培养具备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创新模式。本文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在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方面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培养优质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二、我国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

1.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主体。对于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两大类: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主要来自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主要包括四类企业:第一类是国际金融机构在华的离岸运营中心,如汇丰、花旗、摩根大通、道富等;第二类是具有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跨国服务外包提供商,包括IBM、埃森哲和毕博等;第三类是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如后台服务中心;第四类是有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国内服务外包提供商,如浙大网新、软通动力和文思海辉等。[3]而更具发展潜力的是互联网金融方向,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传统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产业,这使未来对于金融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求特点。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特点,金融信息服务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计算机知识和金融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在掌握计算机和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对两方面知识进行融会贯通。(2)金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被应用到金融业务的各个方面,如客户交易行为和模式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对于学生金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3)具备国际视野和外语技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往往会要求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而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也会对人才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了解外国文化、国际商业知识和法律,掌握英语或是日语等外语,会极大地增强人才的竞争力。(4)具有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体现在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适应当前金融产业所必须具备的。

当前我国以计算机专业或是金融专业为主的单专业教育体系,无论在专业内容上,还是在教学体系构建上,都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挑战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了两个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4]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是在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增加金融和财会等专业知识,通过双专业交融,使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法和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与思想起源于世界各国高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有的课程的界限及框架,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并成立了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5]但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也对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1.双专业培养的方向选择。传统单专业设置使学生能专注于一个专业进行深度的学习。双专业设置会使学生在学业进展过程中面临专业方向和专业重点的选择,而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学业负担也会比单专业的学生压力大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学生对课程外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兴趣培养。因此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使学生既知识宽厚,又学有所长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很大挑战。

2.双专业培养的知识更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专业设置不是两个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交叉和融合课程设置来实现对人才的复合能力培养。随着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如电子金融、金融数据挖掘、金融数据库等新课程出现,这使需要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3.双专业培养的实践挑战。在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一方面一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如金融信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管理等,授课内容以理论介绍和综述性内容为主,如何使理论授课和项目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的接触实际,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体系设计都是巨大的挑战。

四、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构建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率先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探索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跨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的金融服务系,遵照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要求,贯彻专业学习与综合实训并重,采取“三阶段”式“2+1+1”,即“2年专业基础+1年从业实训+1年企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开阔的国际视野、独特的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6]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模式构建以复合型金融信息服务人才为目标,探索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体系、教学队伍、实践体系等五个维度协作创新,不断改进计算机和金融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下面进一步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1.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在由教师授课为主的“理论导向”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的“实践导向”模式。[7]在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人和职业能力、人际沟通和团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核心能力。

2.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强调熟悉金融和财会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并具备金融软件开发和应用技能,具有中、高级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适应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宽视野、复合型的高素质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人才。

3.基于模块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构建上,体现出模块化的特点,通过设置多层次课程模块,使学生既明确专业培养基础,又能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在课程模块设置上,既体现出双专业融合的课程特点,又具有双专业自身特色。这有助于学生在具备双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顾一定的单专业特色和专业深度。在专业模块设置中,还需要体现项目实践和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内容。这样使教学体系能向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方向倾斜,能更加贴近现实环境。

4.构建多层次师资队伍。多层次师资队伍组成包括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和外聘教师。专职教师组成又包括了计算机、金融和管理等多个方向,多学科教师形成一个系,有助于形成多学科的交叉和优势互补。同时企业教师为学生带来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外聘教师主要为外籍教师和行业专家,他们为学生带来了国际视野和外语沟通交流能力。

5.四级实践体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环节尤其重要。这体现在通过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四级实践体系,使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通过四个阶段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使学生能分阶段渐进式的增强实践能力,实现“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构建校外综合实训基地。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结语

复合式创新培养模式在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金融服务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和综合能力素质上有了明显提高。金融服务系学生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赛中获得奖项;同时,金融服务系的几届毕业生都被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并获得了企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14,(3).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

[3]韩莉,杨宜.我国高校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

[4]潘柳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1,(6).

[5]吴向明,余红娜,陈春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梁锡坤,朱铮铮,朱江萍.HISE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理念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2,(1).

上一篇:蒸馏节能技术范文 下一篇:社会化媒体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