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5:56

移动医疗方案

移动医疗方案篇1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模式

社区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全面的健康信息、持续动态的健康评估分类和及时性的健康干预。随着移动医疗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被大量研究,将移动医疗融入社区健康管理,符合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移动医疗社区健康管理势在必行。整体来看,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对提高居民健康质量和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医患关系,合理调度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健康管理与移动医疗相关性阐述

1.1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是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实现向人们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和健康干预,将治病转变为防病,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它是解决医疗矛盾和提高居民健康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缓解医患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个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健康效果,全面提升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通信技术如计算机、智能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2]。20世纪60、70年代,远程医学和远程医疗的提出标志着移动医疗的兴起;90年代,掌上电脑(PDA)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数据采集,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数据等,构成了移动医疗的雏形。近年来,随着3G、4G网络的普及和医疗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为移动医疗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在产品的设计上也越来越贴近生活,应用领域得到极大地拓展。全球移动医疗的应用基本可以概括为:无线查房和电子病历、移动护理工作站的应用、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患者标识带的应用、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以及移动远程诊疗,即“通信、监测、监控、诊断”。当前医院通过将移动功能嵌入医院信息系统(HIS)来实现这些应用,患者在医院的所有流程,从入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一直到出院结账,都可以利用移动技术进行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移动医疗产品主要是以穿戴式移动医疗设备和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这些产品可以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健康数据的监测,通过其提供的可靠、准确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对疾病判断的准确性。移动医疗为居民架起与医生沟通的桥梁,实时地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居民就诊的频率会极大地下降,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3移动医疗之于社区健康管理的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3.1需求分析

健康管理需要全面的健康信息,这是对居民健康进行评估、分类、干预和追踪的基础。通过移动医疗居民可以记录、添加、修改、浏览、储存和删除等功能管理健康信息,将个人病史、用药情况、家族病史、体检情况、主治医生等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存储于个人健康档案中。移动医疗通过对居民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上传到居民的健康档案中,就能够动态地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干预[3]。移动医疗在减少就医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效率、高质量的移动医疗,不仅实现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还实现了健康档案实时共享,使医生和居民之间的数据传递由定点定时传递变为移动传递,可制定合理的健康饮食、运动计划,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为居民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慢性病仍旧是社区健康管理的核心问题,健康数据不完善,缺乏连续性以及前期健康数据的丢失,使得慢性病无法做到长期的监控和预防,其持续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难以判定。而移动医疗可以对居民进行实时的监控,可以永久地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保存,并实现共享和及时更新,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将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4]。

1.3.2可行性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卫星通信的普及,3G、4G网络的覆盖率不断提高,给移动医疗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国内移动医疗产品的不断创新,也为移动医疗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应用市场。移动医疗因其便捷的特点可以让居民能对其进行操作、使用,而且每个居民(或者家庭)都有一个特定的账号,设置了访问的权限,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居民隐私。分级诊疗模式的发展和推进要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将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社区医生或签约的家庭医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把移动医疗技术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中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改善社区居民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无论在市场需求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移动医疗社区健康管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2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2.1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信息收集与建档

信息的收集是档案建立的基础,一个全面的健康档案是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依据。采取医疗机构建档与移动设备自主收集的方式来全面收集居民健康信息,提高健康档案质量,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为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提供准确的依据。社区居民通过移动信息技术下载社区移动医疗平台,完成认证,拥有个人健康档案,然后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医疗健康APP应用和穿戴式移动医疗设备,对自身的血压、血糖、体温、睡眠等进行监测[5],并通过服务端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中。同时,服务器通过健康信息问卷,进一步获取社区居民既往的健康信息并上传至个人健康档案中。服务器终端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机构相对接,自动将居民的历史就诊与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中,实现健康档案的共享,建立医疗系统全覆盖的健康档案。

2.2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和预测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对健康有影响的、与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相关的诱发因素。通过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与服务终端相互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实时监测居民的健康状况,并结合医疗系统上的个人健康信息,采用人工与健康预警系统结合的方式对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出评估和预测,并将分析与评估报告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中,将数据转换成信息,制成便于居民识别的可视化图表,最终传导至移动设备终端或通过现代通讯方式传递给居民,给出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实现健康危险因素地及时提醒。此外,针对数据分析的情况,系统将会定期的给居民制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3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干预管理

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是健康管理最重要的环节,移动医疗将会利用动态的个人健康档案对每个居民制定出不同的健康管理计划,纠正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目标。移动医疗通过服务端连接医务人员与居民两端,在医务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移动医疗可以给居民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根据居民健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程度。对于患有慢性病或亚健康的居民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运动方案和药物计划,并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传递给居民,实现不受时空限制地接受移动医疗干预。对于患病的居民,通过移动医疗对居民疾病状态的监测,实时掌握居民的健康状态,并携带移动医疗设备提供线下(或上门)就诊服务或对接上级医院,也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线上干预。

2.4基于移动医疗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做好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是调整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新一轮健康管理的起点。健康管理效果评价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健康风险评价、慢性病风险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它是衡量健康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对社区居民开展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是否发生明显改善以检验社区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1]。通过建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干预数据,对这些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效果评价,将评价结果导入健康档案中并及时反馈给医师和居民,从而对居民的健康干预计划和具体措施做出及时的调整,进一步提高干预的效果,形成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良性循环。

3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分析

3.1移动医疗与健康管理的普及

移动医疗和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还处于前期研究阶段。首先,通过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居民了解和认可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其次,要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疾病的发病是一个不断累积与发展的过程,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将疾病防患于未然,让居民对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有全面的认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最后,只有让居民认识和体会到移动医疗与社区健康管理相结合带来的切身利益,居民才会树立对社区移动医疗健康管理的正确意识,进而不断促进整个移动医疗和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

3.2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建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是此模式实施的基础。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将移动医疗嵌入其中,利用网络即时传递居民的健康信息,构建一个动态的健康管理档案,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居民,提升健康管理的持续性。真实可靠的量化数据可以为医生做出诊断提供依据,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干预。同时,信息化平台需架起供医务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实现个人数据的同步和信息的共享。此外,信息化平台还具有预约挂号,提醒患者服药,远程诊断,定期体检提醒以及药物联网查询等服务功能。

3.3移动医疗APP的开发以及设备的提供

目前的移动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上存在不规范的移动医疗应用,使用不规范的应用进行信息搜集、评估、诊断,容易导致健康信息不准确,不统一,评估与干预工作无法顺利展开,进而阻碍社区健康管理的实施,甚至还会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加强对移动医疗应用的管理以及建立移动医疗统一的标准。同时,当前许多移动设备和医疗设备的物理属性也限制了它们的功能。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逐渐成熟为移动设备和医疗设备结合提供可能,让穿戴式医疗设备普及并将它与医疗设备结合构成移动医疗物联网,将对移动医疗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3.4安全问题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移动医疗安全问题是制约移动医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做好居民健康隐私的保护是移动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相对于固定储存的设备来说,移动设备更容易丢失或被窃,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威胁。同时,移动医疗还不成熟,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移动医疗市场,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移动医疗健康管理的发展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除了当前的医疗保险,还需要补充健康管理相关保险。当前各方从事社区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利益共存的发展模式。而建立此模式是否成功则取决于能否达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陈宪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61-163.

[2]徐倩,赵文龙.国内外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启示[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95-1297.

[3]熊昕.面向社区的健康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鲍娟,柯尊平,魏刚.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健康管理模型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7-11.

[5]徐婷,鲍勇.基于云计算远程平台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新模式的思路与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81-83.

[6]孟群,胡建平,屈晓晖,等.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移动医疗[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6):479-484.

移动医疗方案篇2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 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结束语

移动医疗方案篇3

移动医疗代表着未来医疗IT发展的趋势。移动医疗确实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能够改变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和患者的就医行为。在临床的移动医疗方面,平板电脑已经逐渐成为继手持PDA和移动推车之后新的应用终端,并因其整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势而大有赶超它们的趋势。移动终端的应用梳理了医疗流程,使床旁医嘱成为服务患者的创新方式。在实现床旁医嘱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系统、终端设备,还是网络环境,都对其应用效果产生着决定性影响。为了深入探讨床旁医嘱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刊邀请了业内知名技术提供商,共同探讨床旁医嘱的挑战与未来。

移动终端来到患者床旁是必然趋势

黄庆春:我想先从一组数据展开我的探讨。目前,智能手机已经达到了人手一台的规模,其销售增长率每年达到了20%,平板电脑的增长也达到两位数。PC设备已经推出了将近三十年,销售量一直在增长。但是从2012年开始,智能化设备的销量却在提升。所以,大部分个人电脑的购买和使用已经转移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面去,IT市场依旧在成长,但是已经慢慢地向移动设备进行转换。

目前,美国市场的一些报告以及IDC的报告都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移动医疗的应用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超过一半的专业领域都能看到移动医疗的市场及前景。我们预测,在不久的未来它的市场可以超过四亿美元的规模。

英特尔在研究移动医疗的过程中发现,移动医疗必须关注两个重要的点:第一个是它用在哪里,第二个是它为什么而用,也就是移动医疗用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用了它以后对这个场景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认为移动医疗的应用场景目前来说主要有四种:一种是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他需要看到自己的检查结果,需要看到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是最常用的模式;第二种是创造数据,目前很多医院已经走向无纸化,在就诊流程中,“如何创造新的电子化数据”的答案一定是“流动起来”,在不同的诊疗环节当中利用移动终端采集患者的数据;第三种是数据的共享带来的需要医护人员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参与患者的诊疗,并将自己的数据共享;最后一种也非常重要,通过移动终端,信息不再是只存在电脑里,存在服务器里,而是存在你身边的每一台手机上,也就是说每个医护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更加简单。

在关注到这些应用场景之后,我们继续聚焦在实际应用之上。围绕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一理念,众多医院都在关注如何提高管理能力、优化诊疗流程、让医护人员把更多时间用在照护患者上。仔细思考医院的需求不难发现,移动终端来到患者床边用更快捷、更准确的方式服务患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移动医疗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被业内广泛讨论并探索。

床旁医嘱是移动医疗的最佳方案

董树永:医生推着半人多高的病历车,带着几十份厚重的纸质病历和患者检验检查报告进行查房,通过与病患者交流,手工记录后返回办公室将查房(处置)结果和医嘱等相关信息录入HIS系统――这在七八年前看来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床旁医嘱这一新模式的出现使医生摆脱了繁琐的查房方式。

在无线网络覆盖的病区内,医生只需随身携带一台可接入无线局域网的移动终端即可在患者床旁下达医嘱。医生在患者床旁点击鼠标,患者所有的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各种检查结果等均可随时调出来,医生根据查房情况可以更及时地开具医嘱,提高工作效率。中间环节的简化也有助于降低医疗差错。更重要的是床旁医嘱这种新兴的应用模式,把医生更多的时间交还给患者,提升了住院患者的就诊体验感和满意度。

赵颖实:床旁医嘱是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床旁医嘱又分为两部分:医生查看医嘱和护士执行医嘱。其优势在于:第一,方便快捷,医生在床旁,通过移动设备,能快速调阅患者所有就诊信息,包括检查检验、生命体征、护理记录单、电子病历、历史病历等,节省医生查房时间,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沟通交流,能够更快地调整医嘱内容;第二,执行准确,护士执行医嘱时,先扫描患者腕带,再与相关药品做匹配,确保医嘱准确,避免人工校对的失误率,减少医疗差错;第三,使原有的HIS系统形成一个闭环,护士的执行结果与医生随时互动,医生、护士、患者在移动系统中交流更加畅通。

朱杰:嘉和长期关注临床医生的工作流程和临床数据处理,从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开始构建信息化对临床医生日常业务操作的支持。在嘉和看来,移动床旁医嘱是电子病历向医生工作场景的延伸和扩展方式之一。

虽然移动医疗最早是从移动护理终端开始进入医院应用的,然而医生、管理者、甚至患者和患者家属,所有参与医疗过程的人都有可能通过移动终端进入医疗信息化环节。床旁医嘱通过移动技术还原了住院医嘱这传统医疗行为的本质形态,住院医嘱变化来自于医生在床头的查房行为,而非医生在办公室的书写、录入行为。通过移动技术实现床旁医嘱信息化直接加速了病房医嘱审核、摆药、执行流程,处方治疗的时效性大大提高,体现了技术服务于临床的信息化建设初衷。

床旁医嘱如何呈现才完美

朱杰:床旁医嘱关注临床医生在查房场景中的数据快速获取和录入能力,需要系统在数据展示、快捷操作、临床知识库支持方面做出较大调整。

嘉和作为一家在电子病历系统开发上极具优势的厂商,我们认为医嘱数据是广义电子病历数据的重要组成,医嘱流程的临床、财务双重属性使得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传统HIS系统和EMR系统的夹缝中,床头移动医嘱的设计仍然需要两个系统的后台数据集成,但是这种新的技术实现形态和面向医疗服务场景设计模块的思路为将来HIS系统与EMR系统的边界划分提出了建设性思路。

董树永:传统医生查房流程复杂,不便于管理且易造成时间浪费,往往使患者错过最佳的用药时间,医院迫切希望通过移动医疗创新模式提高医生查房效率,为病患者及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其具体需求如下:

1. 让医务人员在院内无线网络覆盖的任何区域都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历史病情和最新病情,并可及时将处置结果保存到系统中;

2. 医生在查房过程中,可随时调取患者病史、检验及检查报告等信息,可快速了解患者用药配方的注意事项,通过移动终端将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医嘱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并对医嘱进行核对,然后将用药信息快速传送到药房,以便药房工作人员及时准备药物,缩短患者治疗和检查时间;

3. 面对患者突发异常病情时,医生可以快速查询历史资料,随时调取相关医学案例,借鉴治疗的参考意见,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治疗。

公司自2009年开始专注移动医疗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以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能力为目标,以无线通信、移动计算和条码识别等先进技术为基础,自主研发出移动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中兴通医生查房系统”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到医院的业务需求,通过与医院现有HIS系统的结合,缩短了对患者病情的响应时间,从可用性的角度设计了方便医生使用的系统功能,包括:接换平台、患者信息管理、病历管理、检验管理、检查管理、医嘱管理和生命体征管理等,系统采用C/S架构,可以应用在Win8、Android、iOS、windows mobile等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刚刚开发完成的应用在平板电脑Win8系统上的软件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及视觉设计的内容,系统基于可用性基础标准、信息架构、交互流程、视觉设计四个部分进行构建,在医院应用后得到了医生的充分认可。

赵颖实:床旁医嘱系统最关注如何解放医生和护士的手工劳动,减少重复性抄写,提高工作效率,把医生和护士还给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的服务。天健的移动医疗系统更加强调集成性和可操作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核心仍然是HIS系统,任何新的系统必须与原有系统融为一体。新的医生床旁医嘱系统更加贴近医生工作习惯,比如,医生查房中随时需要记录上级主管对患者医嘱的调整和相关建议,天健的系统上增加了手写便签和录音,未来的录音可以直接作为一条医嘱插入电子病历中。

床旁医嘱的实现需要生态系统的健康

黄庆春:在看到移动医疗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后,英特尔凭借在医疗行业的多年经验,认为移动医疗的市场主要有四个方面并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一,我们会给移动医疗提供最新的英特尔架构设备,让他们去体验新架构带来的不同;第二,英特尔会与应用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把他们开发的传统Window桌面架构上的应用迁移到Windows 8或者Android等支持触摸模式更好的平台上;第三,我们希望将好的应用展现出来,总结医院探索过程中产生的经典并将其推广;第四,发挥英特尔的全球化优势,使国内外好的应用模式进行充分交流。

董树永:通过移动医疗创新模式在患者床旁下达医嘱,并非只是引入一台平板电脑这么简单,需要应用软件厂商、移动终端厂商、无线网络厂商及安全管理厂商的通力配合。这些厂商如何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最大地实现医院预期的价值,需要我们要从医院的角度去思考。

对于医院来说移动医疗的应用需要满足五个方面条件:应用场景的确定、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终端的选用及信息安全的管理。医院首先考虑的是无线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覆盖率,这也是移动医疗实现的前提,所以对于无线网络厂商而言,提供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方案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应用软件厂商来说,需要根据医生查房业务的需求提供功能完备的应用软件,并确保其可与医院原有HIS、EMR等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融合,这就要求应用软件厂商必须为医院提供定制化开发。移动终端厂商在实现床旁医嘱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没有一款移动终端设备是被所有医院认可的,有些移动终端存在携带和操作不便、无线信号不稳定、操作系统与医院其他设备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医院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因此移动终端厂商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医院提供无线信号稳定、易于管理、重量大小适宜、价格适中的移动终端。随着医院等级保护的深入开展,信息安全问题被医院关注,因此需要信息安全管理厂商提供相应的软硬件确保移动查房系统、移动终端设备以及无线网络使用的安全。

朱杰:床旁医嘱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多个厂商的通力合作,毕竟从应用角度来说大多数大家熟悉的软件并不提供平板支持(比如PACS影像浏览、合理用药支持等等),还比PC环境差很多。另外,相对护理PDA的长期工业化设计和生产背景,目前对医生移动终端的硬件支持还欠缺设计深度。好在客户对医生用的临床终端需求强烈,甚至有客户自己掏钱买设备要求接入应用网络,在这种强大的需求之下一定会有设备厂商提供顺应使用场景的硬件规格设计。

赵颖实:让医护人员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处理患者相关信息,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网络、终端设备、条码、应用软件缺一不可:网络相当于建设公路,是高速路、省道、还是乡村公路?速度决定使用效率;终端设备相当于买什么车,是奥迪、捷达、还是奥拓?性能决定医护人员的体验效果;软件则是发动机,有再好的高速路、性能再好的车,没有相匹配的发动机,都无法运转。

邵华钢:采用最适合的终端设备是医院规划移动医疗时非常核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医生怎么样去工作、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和习惯是移动医疗落地的关键。我们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在2012年12月份就已经开过几次研讨会,探讨医院目前需要什么样的终端满足需求。作为系统开发商,我们希望能够在早期介入其中,在软件开发和设计系统解决方案时能具有前瞻性。另一方面,通过下游企业能够对推动和促进上游企业的终端产品起到一定的建议作用。在业务上做到组建化是我们很期待的,尽可能地和客户交流思想、梳理需求,让每个业务逻辑能够更加清晰是系统开发的非常好的环境和基础。

杨靖:从目前医疗行业中医院移动医护的应用水平来说,较之以前有了更加成熟和落地的应用,如:鄂尔多斯中心医院、海军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这些医院都真正实现了移动医护信息系统在医院的落地。看到移动医疗的迅猛发展,作为一家提供网络解决方案的公司,锐捷一直致力于为医院提供安全、简便的技术方案,因此我们推出了BYOD解决方案1.0版本,这个解决方案包括:“X-Sense”智能天线;具有开放空间无线覆盖无死角、“智分”技术解决多办公室穿墙问题、802.11AC;实现千兆无线高性能覆盖、“智能负载”;大幅提升无线带机数量、“无感知”的易用无线安全接入、“一体化”的设备与用户管理。

移动医疗方案篇4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应对火灾、地震、长时间停水、停电、水源污染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防范、处置灾害事故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方针。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和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技术培训和演练,人员疏散、转移、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程序等事项,做到分工细致、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灾情信息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灾情信息,对人员伤亡以及疏散、转移情况等要在接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后2小时内核实上报。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均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投入救灾与抢险救援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七、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人员的疏散、转移、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八、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要专门制定医院病区(包括急诊、住院)人员疏散、转移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

(一)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按照本医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报告,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

(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三)按照国际通行的伤病员检伤分类方案,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伤病员转送至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则、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续等。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有义务接收转送的伤、病人员,并承担医疗救治责任。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及装修改造时,其基础设施及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关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消防工作的要求。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机关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移动医疗方案篇5

自2012年进军医疗卫生行业以来,联想集团大步快进。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截至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进驻363家三甲医院。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联想在会议现场展示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联想移动护理终端解决方案、联想医生护士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影像中心医技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虚拟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15个子方案。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提供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区别于以往通过收购等方式打通某领域通道的模式,联想进入医疗信息市场摒弃了收购策略。今年3月,联想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联想集团智慧医院蓝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把医院的成功经验标准化和模块化,进而商品化。”王云峰说。

移动医疗方案篇6

【关键词】西安;移动医疗;架构

一、移动医疗

互联网正向各行各业渗透,改变着传统行业的形式,医药卫生健康行业也无法避免互联网的冲击,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医疗也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很多国内外的公司开始了实践,对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进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移动医疗前景广阔,但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西安移动医疗体系提出一些对策。

二、移动医疗对西安市医疗的影响

通过移动医疗体系的构建,对西安市医疗领域将起到下列作用:(1)通过移动医疗体系,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交流,患者就不必去医院排队挂号,为的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救治提供便利。(2)西安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于比较偏远地区的人们,有了移动医疗,使他们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大医疗的医疗,所以说移动医疗是实现公平就医、资源共享的一个很好的途径。(3)移动医疗可以网络整合医院和医生的信息,让患者在家能过网络可以了解每个领域的专家资料和相关信息,继而比较方便而且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4)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建立起个人电子病历,方便记录和管理自己就医方面的信息,可以很好地成为“个人医疗小助手”。

三、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西安市移动医疗体系架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通信公司。通信公司和急救中心、各大医院签署医疗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医疗信息协同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可以借鉴美国圣地亚哥911急救中心的信息化体系。更好地解决院前急救和院内衔接的信息化问题。

加强与卫生系统、医师协会、医院协会等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推进西安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让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先进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二)医院。移动医疗系统不是桌面系统的简单搬家,而是要发挥无线的技术优势,多方面拓宽现有医院的功能,或者弥补原有系统的不足。比如,通过“移动医生应用”,医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同步做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即使医生不在医院,也可以根据系统信息申请诊断报告、下医嘱。而通过“移动护士应用”,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最基本的测量体温为例,原先需要三名护士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使用“移动护士应用”后只要一名护士就能完成。

为社区卫生服务量身打造了信息化解决方案——“健康互动”项目,该项目一期功能涵盖妇幼保健、疫苗提醒、慢病管理、病患关怀和内部办公等,可以通过短信、彩信等方式健康提示,促进医患交流。

在美国,医护人员随身携带EDA在病区中查房,通过EDA医护人员可以随时调阅病人的历史资料和病患数据,方便了解病情和实施检查报告;医生可以通过条码技术识别病人、药品和标本,在澳大利亚,所有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移动临床信息系统,所有药品都进行了RFID认证,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快速的进行病人识别和药物分发。

(三)政府。政府出面建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实现急救信息多方共享。北京市999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蒙芹介绍:当有患者拨打999急救电话时,指挥中心会通过现场大屏幕调动就近的车辆,并在抢救和转运途中选择综合条件最优的医院。与此同时,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可将患者的信息远程发回指挥中心,并可接受从指挥中心发来的远程指导。而即将接收患者的医院此时也已接到相关信息,在患者到达前即可完成血库、手术台等相关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赢取抢救时间。西安市可以借鉴北京市的这种做法。

和美国、日本扥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移动医疗领域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移动医疗应用主要分为面向医院医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B2C模式。主要分为远程医疗、疾病管理和药物管理。我国有相关法律规定,医生只能在医院内行医,外出行医必须经过医院批准。医生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呢?这些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规范,譬如:只要持有行医资格证,并挂靠在医院或者个人诊所,就可以进行行医;持有行医资格证的医生可以通过移动医疗APP进行健康咨询等等。还有过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怎么解决?目前医疗监管机构还没有介入到移动医疗APP的监管之中,但是只要看病的次数增多,纠纷增多,风险上升,医疗监管部门必须会监管深入到移动医疗领域。

(四)患者。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和国际相比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慢性病人群增长等情况,以及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这些都为国内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年龄层人群对健康的不同需求也促进了移动医疗发展。我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为我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支持。比如,春雨掌上医生包括自诊和问诊两部分。在问诊环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文等方式,向五千多名来自全国的三甲医院医生提问。患者也可以先通过社区医院的初步诊断向全国的大医院进行医疗求助,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基层的医疗设施和大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广中.Body Sensor Network[M].MA:Spring Science+ Business Media,2006.

[2] Herzog R K, Konstantas D.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vital constants for mobile users: the MobiHealth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25th.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3.

[3] 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R].2009.

移动医疗方案篇7

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在医疗行业已经不是新词,技术中较为容易实现的部分可以说已经得到普遍的使用。医疗护理是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的一项内容,院前服务、院中治理、院后康复都离不开护理,而在每个环节中的不可或缺也随即带来医疗护理对高效的强烈需求。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和不断下降的边际利润,如何才能开出一剂成本节约、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改善的良方?大数据可能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将在洞察数据价值、预防疾病蔓延、杜绝医疗浪费、避免高昂医疗费用产生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成为使医疗护理更高效的“超能力”。

Part 1

医疗护理当前困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逐步重视,医疗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并不局限于生病去医院和打针吃药,而有了更广阔的范围,除了在诊之外,人们开始更加重视院前的预防和诊后的康复护理,术后护理和慢性病护理、养老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高。医疗过程的扩大,使得医疗成本增加和人力短缺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成本降不下来、人力不够的时候就会用机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超人”能力来弥补,与之相同,医疗护理的发展也因其必然的困局而走向使用大数据来提效的方向。

成本增加和人力短缺

医疗成本的增加

由于越来越多的包括精神健康障碍的非传染性疾病、老龄化社会、昂贵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创新以及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内的沉重负担,全世界医疗成本大幅增加,因而给全球健康体系和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其中,成本信息对于如何在财政、人力和有限的其他资源条件内做出更好的计划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所有国家,医疗保健需求和长期护理正在推动医疗成本上涨。医疗支出的诱因包括人口学和非人口学的因素。人口学的因素为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由于慢性和非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需要长期住院并接受护理,所以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其医疗成本也更高。同时,老龄化也和多发病增加有关。例如,在发达国家,25%的65~69岁老人,50%的80~84岁老人,患有两种或更多种慢性健康问题,这要求更多长期的社区、专家健康护理服务。

非人口学因素包括:工资上涨,技术和药品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比如新的昂贵药物和诊断治疗设备,医疗服务和人口健康状况方面巨大的改进等,也都是医疗保健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还与贫乏的健康认知力有关。有较低健康认知力的人,倾向于经常住院,且住院时间较长,健康状况较差,因此导致更高的医疗支出。

全球每年的健康支出大约是5.3万亿美元。随着传染病在世界一些地区的持续高发,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非传染病患病率的增加,医疗成本将继续上涨。研发新药和先进治疗手段的使用,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现实情况是,新的药物和诊断、治疗技术在政府能够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之前,已被引入到健康体系之中,因此使医疗成本膨胀,推动产生了“使成本更划算”的需要。医疗成本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UHC)而做出的承诺。

全球护理人力短缺

中华护理学会去年年底就曾披露,中国护士严重短缺,甚至达不到26年前的配置标准。中国每千人口护士人数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有些医院,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15-20名病人,公休、节假日和夜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40-45名病人。与从前相比,今天病人治疗量大、治疗手段多,往往要求也高,可是却连26年前护理量低时的护士配置标准都没达到,这个反差确实令人吃惊。

护士是为患者服务的,如果患者增加了护士却没增加,已说明患者得到的服务是被稀释了,那么现在既是患者增加又是护士减少,那就说明患者得到的服务是缩水了又缩水。护士应提供的并非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医疗的一部份。护士对患者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些细微的病情、病人的反应,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才能够察觉,但家属和护工则不能。护士严重短缺,很有可能耽误了治疗,甚至酿成大错。从这个角度看,护士的短缺不仅是服务的短缺,更是医疗质量的隐患。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危机,使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全球护士短缺的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了护士招聘和人员编制的减少,对于护理人力资源和保健获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政府缩减医疗保健特别是护理方面的支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全民健康覆盖的实施受到了适当数量和技能的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医疗人力短缺的阻碍。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预算削减,也无法摆脱医疗人员严重缺乏的事实。一些欧洲最贫穷的国家,比如:罗马尼亚把医疗预算削减25%。护士,是医疗行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对整个医疗成本具有很大影响,很多时候护士经常是第一个被缩减的,这不利于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移动医疗能否成为护理困局的良药

现今,很多人都在谈论移动医疗以及它背后的产业生态。仿佛移动医疗就是颠覆医疗行业痼疾的完美利器,拿着手机去看病、智能手环时刻监测你的身体状况、无线跌倒预防设备时刻保护你的安全、远程会诊帮助几千里之外的医生治疗你的病情……一切说来遥远却又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移动医疗行业,热衷用移动医疗的光环增亮自己。

然而移动医疗产业刚起步不久,业务都处于布局与拓展阶段,如果把医疗护理分成院前、院中、院后三个领域,就会发现移动医疗给人们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盛景背后,是密集的同质化竞争与无法触及医疗核心的无奈。

歪打正着的院前服务

国内患者就医之前的移动医疗市场,有两大业务已经被人们认可:预约挂号服务和在线问诊服务。

预约挂号服务十分注重医院资源,优秀的预约挂号平台能够提供门诊加号、预约专家号和选择医生等功能,因为这一领域是传统医疗服务最空白的市场,因此互联网企业能够轻易地进入,甚至医院也愿意开放自己的挂号系统给互联网企业,让其进行规范化运作。于是过去连夜排队或者从黄牛手里拿号变为了用手机App预约,甚至通过App提前向医生告知病情,将医疗护理环节提前:例如提前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挂水,是否需要住院。患者就医前最大的挂号痛点被移动医疗精准发掘,并且产生价值。

相比预约挂号的互联网巨头占位,在线问诊服务可以说是目前移动医疗最为热衷的领域,因为它有成为互联网医院这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线问诊应该可以建立医生与患者网上的交流平台,进而能够直接获得医生资源与患者数据,从而远程为患者诊疗。虽然就现在来说,单纯的线上沟通只能是医疗建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诊,更难以实现专业的医疗护理。我国的医生护士已经习惯了在医院等患者上门的模式,不可能在院前就进行医疗护理,尤其是在大部分三甲医院,名医专家护士光是应付每天前来挂号排队的患者已经应接不暇,即使参与了线上诊疗也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但是不得不说,预约挂号服务和线上诊疗对于在院护理来说却歪打正着地在某些方面使护理更高效了:

移动医疗虽然是移动医疗信息化探索的一小步,但却是便民医疗服务的一大步。医院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优化临床业务流程、运营流程,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行医护资源的合理部署,将医生与护士从PC中解放出来,让医生、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患者护理上,尤其是让一些人手极度紧缺的医院中的护士从“接待、登记、整理、调解”等杂事中部分解放出来,可以更集中地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有效的提升医疗质量。

不过,与此同时,在线问诊成为互联网医院的可能性,对于患者来说极具吸引力的“院前护理”这一步,尚有广阔的前进空间。

软件扎堆硬件缺乏的院中信息化

相比院前市场的竞争激烈,医疗产业最核心的患者就医环节,反而是移动医疗最薄弱的领域,众多软件公司先行布局医疗信息化,却少有硬件产品研发。

即便如此,在医疗信息化广泛普及的时候,患者在就诊时对于医疗护理的体验仍旧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经历过在线预约、在线问诊后,到了医院仍然是病历本、化验单、排队缴费老三样,这些我们广泛诟病的就医环节已经为移动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但迟迟却听不到敲门声。

移动医疗的需求在就医环节是存在的,医院想要更好的管理,医生需要快速的问诊与减少错误,护士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选择更高效的服务方式,患者期望方便就医和更好的护理服务,多方的需求本来依靠移动医疗可以供给,但是因为移动医疗硬件门槛相对较高,缺乏数据信息和软件支持,使得真正的移动医疗在这里举步维艰。

目前芯联达公司在做移动医疗的护士站和病房管理系统,公司董事长杨宏桥认为这是不够的:“关键是实现开源化,医院只有开源HIS系统,引入移动医疗企业,通过医疗数据和软件系统的开源,基于患者充分参与,才能推动移动医疗硬件产品的开发应用。”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医院愿意投入资金用于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与数据联通,但很少将患者纳入到自身信息化领域范围,更不会想到将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用于患者在诊期间的医疗护理,虽然大批软件上市公司举起了移动医疗的旗帜,却走着医疗信息化工程的老路。

以软件为开端打开移动医疗市场并不失为一种方式,现如今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建立移动病历本、网上缴费和临床数据管理,对移动医疗敞开了怀抱。在医疗护理流程中,移动医疗设备已经开始得到应用,提供医生移动查房、护士的移动护理等便利,具体到移动终端上,笔记本电脑、无线查房推车、PDA、平板电脑成为了医院实施移动医疗护理应用通常选择的几种设备。而更多的移动设备使用以及数据管理,则成为移动医疗产业新的蓝海市场。

医疗的本质是医生要为患者看病,移动医疗为医院提供规范管理,为医疗护理提高效率,它是一个工具,软件与硬件缺一不可。

有点烧钱的院后护理

在患者出院后,医院和大部分医生的职责基本结束,但是患者对康复程度的忧虑和突发事件的恐惧才刚刚开始,他们依然需要医疗护理服务。

院后护理的缺失让互联网公司、医疗机构、医药厂家、资本方看到了市场的空白,纷纷涌入,利用移动医疗抢夺院后护理市场的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而不同的需求群体以及数据来源,让院后的竞争变得多样化。

院后服务集中体现在术后管理和慢病管理两大领域,通过移动医疗的交流软件以及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实时数据,患者与医生建立了院后服务联系,移动医疗企业只要拥有好的产品体验和简洁的使用流程,用户粘性便大幅提高。

然而如何找到患者以及提供服务成为无法避开的问题,这需要与医院、医生进行协调,并调取患者数据,而医院的义务往往止于出院,医生因为工作原因也不愿牵扯更多精力服务与术后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因此移动医疗公司不得不依靠合作或付费形式获得医院的数据接口,通过各种补贴和礼品维持医生使用移动应用的热情,而对于患者收取服务费目前还不现实,院后管理成为移动医疗最为烧钱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实在不能称得上促进了医疗护理的高效发展。

一些移动医疗公司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降低用户管理成本与提高效率,CRM软件的应用为庞大的院后人群管理提供了便利,RelateIQ高级工程师汪科道说:“CRM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记载着每个数据的进度,在互联网的时代,数据来源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将庞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这就需要互联网的技术与解决方案。”

开发院后护理市场是目前很多医疗器械和医药类上市公司最关心的环节,基于各公司业务领域,所提供的院后移动医疗服务也各不相同。乐普医疗专注于心脏病支架术后管理、福瑞股份专注于肝病诊疗后健康管理、北大医药与医院合作开发院后服务体系等,利用移动医疗不仅提高产品粘性与客户忠诚度,进而让众多涉足移动医疗的公司在现有医疗器械和医疗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确实可靠的可穿戴设备。

【编后】

随着移动医疗的概念深化,单一的APP和微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患双方的要求,然而要真正使移动医疗成为医疗护理的良药还是任重道远。商人逐利,而移动医疗覆盖的范围过于广泛,随着市场的调整,最终必然是优胜劣汰,不到收网的时候,对于移动医疗如何才能在医疗中起到真正作用的追逐不会终结。目前来说,移动医疗的浅尝部分减轻了护士的部分压力,歪打正着地使医疗护理得到了部分提升,然而大部分仍只是侧面的帮助,移动医疗对于医疗护理正面具体的积极影响仍然显得尚微。

Part 2

大数据给护理带来什么?

对于国内的医疗环境来说,大数据对医疗护理起到的作用还不算太大,但是在国外,数字医疗技术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成效已初现端倪,不少专家也对未来大数据对医疗护理造成的影响作出了推断。

医疗护理向家庭转移

无边界医疗集团主席余卫湘博士发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医疗护理服务的中心正在转移。通过延伸临床护理的范围,数字医疗能让病人在家中享受到临床级别的服务。所以数字医疗能大幅度降低医院的患者再入院率。

所谓的家庭式病人管理方式,就是使得医疗专业人士能持续性监控并管理病人的生物计量数据(比如:血压、脉搏、心电图数据和血糖水平等),从而帮助他们密切关注病人的身体情况,避免发生紧急情况。

国外的数字医疗技术已经推行了很久,而且得到了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余博士相信中国的医疗的趋势也是从以医院为主到以家庭为主。

政策大数据的惩罚式激励

在美国,《平价医疗法案》通过责任医疗组织(ACO)和物质刺激手段降低了医院的再入院率,使得家庭式病人管理工具逐步活跃起来。比如降低再入院率项目给医院设定了处罚标准,即认定病人在30天内再入院率超过规定的医院护理质量较差。为了便于观察并对医院进行惩罚,CMS(连锁管理体系)主要看以下情况的病人在30天之内的再入院率:心力衰竭、心脏病、肺炎、慢性肺病(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具体处罚的额度是医院Medicare(医疗保险)项目DRG相关收入的1―3%不等。而且这些处罚适用于所有的DRG支付费用,而不是仅涉及上述五种疾病的DRG支付。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医院在上述五种疾病病人的再入院率方面做得不好,那么他们的罚金是按照所有DRG支付项目进行计算。

由于“强行要求降低再入院率”的存在,促使医院也不得不重视家庭式的医疗护理,对医疗护理形成了有趣的惩罚式激励。

资金减少呼唤高性价比

随着传统家庭式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报销额度不断降低,医疗服务提供者现在纷纷转投数字医疗怀抱,希望利用这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病人家中管理病人的身体健康。2014年,CMS削减了家庭健康领域(包括了家庭式卫生保健服务)1.05%的预算。而在今年,这一领域的预算将再度缩水0.3%,也就是少了6000万美元的费用。

《平价医疗法案》规定了更低的赔付率,正成为导致CMS出台预算缩减政策的原因之一。很多医疗服务提供者担心预算的减少会影响病人健康,导致病人在家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此一来,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好好开发利用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方案能更好的监控病人,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改善慢病和养老护理

在线慢病

根据Telegraph网站报道,英国国家健康体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正力图推进远程医疗监护和在线医疗服务,并将其作为英国数字医疗革命的一部分。

在该战略中,NHS慢病患者使用高科技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获得远程疾病监护服务;同时,患者可以和全科医生进行在线视频咨询、获取处方和查看完整电子病历。该战略的目标是在五年内让虚拟医疗无处不在。

到2018年,接近300万的英国人将患有至少三种慢性病,如糖尿病、痴呆等,这将导致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激增。医疗专家希望数字革命能够解放医疗资源,让患者监护自己的健康状态,而不是依赖于专家。据估计,数字化能够让NHS在未来10年节省50亿美元。健康和社会保健信息中心首席执行官Andy Williams表示:“这一提案的宣布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力图通过使用技术、数据和信息,改变英国健康和社会保健服务的交付。”

目前,97%的全科医生诊所允许患者在线预约挂号和查看电子病历摘要信息,三分之一的救护车可将患者数字记录与急救医生共享,让他们能够快速访问到关键的临床信息。而英国数字医疗战略的目标是,在2018年之前,患者能够查看完整的健康档案,医生和护士可以查看实时的救命性数据,无论他们身处何地。

NHS英国国家患者和信息(Patients and Information)主管Tim Kelsey正在研究让整个NHS地区覆盖免费Wifi的可能性。Wifi能够减轻医生、护士和护理人员的管理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

在家养老

预计未来5年,各地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将迅速兴起,这些社区的兴起将带动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此外,鉴于多数老年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对老人监控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样需求巨大。这将带动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以前的医疗器械销售以医院为主,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血糖仪、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在家庭的普及率会提升,需求可能进一步增长。”鱼跃医疗的一位高管表示,下一个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将向便携化、智能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在海外市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盈利模式已成型。据悉,美国WellDoc向糖尿病患者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糖尿病管家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将诊断建议发送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

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也逐渐渗入老年慢性病管理领域。例如,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但病人又不可能每天都往医院跑,通过一些设备,老年人在家就可以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仪通过蓝牙将测量结果传到APP软件上,APP软件再回传给医院。这免去了老人往返于医院坐车、排队、挂号的麻烦。

Part 3

护理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

数字医疗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目前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报销前景愈发光明。这不仅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也催生了诸多创新。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分析,远程病人监控设备(包括体外监控设备和植入式体内监控设备)领域将在2018年之前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率。2012年,采用远程监控的病人中有2/3被允许出院回家,而剩下的1/3则是无需卧床治疗和住院监护的病人。被实施远程病人监控中的病人中,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人数最多。

目前来说,大数据对医院医疗护理的影响呈现一种“曲线救国”的趋势,而医院和护士如果掌握更好的病人监控和有预测性的护理服务,可能能做到更多。

为医院降成本提质量

大数据与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生活中,海量数据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在医院中也有比较广泛地应用,最直观的变化应该体现于医院的护理服务。

大数据用于医院护理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大致的方面:首先,大数据可以用于医药、运营流程、病例数据等。其次,大数据可以用于辅助临床、诊后支持,比如各种医疗设备数据采集等。

美国已经有医疗机构通过数据洞察,节约了可观的成本,并且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Meriter Health Services公司部署了一套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把来自分析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EHR) 的数据进行整合,为行政人员和临床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丰富的信息为Meriter的整形外科医师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还为医生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植入假体提供了依据。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医院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医疗开支――Meriter在利用数据分析后的短短8个月中节约了近100万美元。

数据洞察帮助Meriter的医生密切监控和追踪各项业务流程,从而更好地为患者订制护理方案,帮助整个医院建立更加标准的操作规范――这种功效完全可以推广到其它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机器学习中的最新突破性技术,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可以把孤立的数据集融汇成统一的数据流,从而揭示患者总体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医疗机构根据患者需求优化人力成本,提升护理质量,更为其评估新服务、设备或者功能的投资价值提供了依据。

为证实大数据分析的确能对医疗行业起到积极作用,英国利兹教学医院(Leeds Teaching Hospital)分析了该院六年的入院记录,结果发现了至少30项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财务效率:比如通过减少打印,每年就能节约大约2万英磅的成本。该院还发现,因为饮酒过度看急诊的病人大多曾有犯罪前科,而偶尔在夜店买醉的大学生并不会酗酒到如此地步。这一发现能够很好地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合理部署管理资源,比如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酒警示干预。

除了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甚至能通过这些数据来预测即将发生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治疗方案。通过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其它自助的商业智能工具,健康专家可以更加迅速地选择最经济的治疗护理方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治疗团队的成员现在可以在医院的任何地方访问统一的商业智能(BI)工具,并从临床记录、急诊笔记和社交媒体聊天记录中获得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监测患者的状况。治疗团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同时患有多种症状的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早期症状预测病情可能会恶化的患者,为其安排入院治疗。有了历史数据和对正在发生的情况的实时了解,治疗团队可以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做出反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加速患者康复,避免走弯路,给患者带来健康和经济上的更多损失。

大数据时代护士要做什么

2015年4月,美国芝加哥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信息部副主任Joyce Sensmeier在《Nursing Management》上发表专题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大数据时代护士迎接挑战,合理利用资源的思考。在大数据时代,护士如何顺应时展,抓住机遇,提升护理学科水平,也是值得国内护理同仁思考的问题。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首先需要护理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医院的多个临床科室、财务部门以及投诉系统拥有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将他们集成整合并分析利用是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信息以支持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帮助护士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减少医疗成本。

那么,护士该如何利用大数据呢?不管在什么样的医疗场所,护士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有赖于正确、实时的数据信息,而且这些数据必须是以标准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可以共享和比较。目前,不一致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和不同的护理术语依然是阻碍护理信息和数字共享的关键。跨系统的交互性受到限制,致使护理大数据缺乏兼容性和可比性。为了指导护理学科更好地获取和利用大数据,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大数据原则工作组推荐如下。

1. 在所有医疗场所,护士应该在护理记录中促进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使用。医疗服务提供者应该制订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美国护士协会推荐的全国性的标准护理术语(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

2. 护士应该推荐并坚持使用基于研究的、已经达成国际共识的评估量表和工具。

3. 美国护士协会意识到,护理术语应该持续更新,并保持与国际机构标准术语间的兼容性。

4.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和培养护理信息专家,使其在健康信息科技的概念、设计、实现和优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想法,支持护理循证实践、教育和研究。

5. 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护理信息专家应该得到正规的护理信息学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

理解大数据的原则及其面临的阻碍、机遇和挑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获得可分享和可比较的护理大数据,可以帮助各专业领域的护理专家的护理实践、教育和科研。护理人必须树立大数据意识,以此为契机共同努力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移动医疗方案篇8

【关键词】  古代 心理治疗 医案 评析

    在中国,随着 工业 化、现代化的迅速 发展 ,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 社会 适应不良等,已成为 影响 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 目前 国内心理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3]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方人差别很明显,[4]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的理解。[5]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6]中医得心应手的治病技艺,数千年来主要在医案中体现,本文选择部分历代心理治疗医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心 理学 理论对所选用的每个医案进行客观 分析 。

    劝说开导

    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劝说开导疗法, 应用 范围极广,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运用要点:在进行劝说开导时,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生要有极大的同情心,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导病人吐出真情,因为病人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怡悦开怀  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语言劝说开导,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碍所在,从而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纠正不良心理。

    案一: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粱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佑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汝始则胎气不足,乳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列子·力命第六》)[7]

    按:如何治疗季梁的疾病,因三个医生的语言、治疗水平不同,故效果、待遇迥异。矫氏按一般情况硬套,被辞退。俞氏重视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得到病人好评。卢氏指出此病产生既不由天,亦不由人,更不由鬼,药物也不能治好。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心身差异,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寻求适合自己心身特点的调养方法,这病是能好的。卢氏的劝说除了暗示作用外,与病情相符,言语契合病人心理,被愉快接受,增强了其痊愈的信心。

    释疑解惑  释疑就是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疑虑,通过语言说理开导或是采用其他的方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怀疑或猜疑,帮助他们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

    案二:吴桥治陈龙,年八十而病尿浊不禁,则隐几而日夜会,不复近衾。诊之六脉沉沉垂绝矣。叟乃命孙扶起,曲跽告曰:老夫春秋高,子孙仅立门户,死其时也。吾从侄继鸾,年四十,病瘵且危,家极贫,举室五口,嗷嗷待哺,愿公救其死,即尤死贤于生。就而诊之,卧无完席,室中仅二缶作炊。然左脉平,右脉虚大而数,曰:此忧思伤脾也,扶脾土则有生理,治宜补脾抑肝。叟闻瘵者可生,则大喜过望,其病一再剂而愈。逾月瘵者无恙,则夫妇帅诸子罗拜谢之。(《太函集》)[8]

    按:陈龙,年八十,病尿浊不禁,不复近衾。古稀老人并不畏死,一番言语让吴桥知晓了,“尿浊不禁,六脉沉沉垂绝”的根本原因是担忧“从侄继鸾病瘵且危,举室五口,嗷嗷待哺”。医家又诊其侄,告知瘵者可生,解除了陈某的思想包袱,大喜过望,接受治疗,二剂病除。

    暗示转移

    暗示转移法亦即意示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情绪和行为;一部分医家同时借助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治疗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

    其运用要点:暗示转移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或借物示意。语言暗示包括词句语言和肢体语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暗示出某些现象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理症结的方法。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丰富的社会学和生理知识,运用时应该谨慎从事,切不可令患者看出任何破绽,否则难以取效。

    案三: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隔,遍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明,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名医类案·卷七·诸虫》)[8]

    按:醉甚口渴,而饮石槽水,但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疑心顿起,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思则气乱”,胃脘便觉闭塞,脾失健远,渐成痿隔。“情疑而病,向来以药治之,皆无验也”。吴球用药催泻,将红线丸混入排泄物中,使病人产生虫去病将安的信念,“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可见暗示疗法确是心因性疾病的上佳治法。

    顺情从欲

    顺情从欲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消除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

    其运用要点:人的欲念无论恶劣与否,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果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精神情志的病变。此类病变,单凭劝说开导、移情易情是难以解除患者的疾苦,必须“以从其意”(《素问·移情变气论》),只有当其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才有可能痊愈。

    案四:有荷担贩盐者,家无斗粟,盐为捕所夺,呕血数升,匍匐求治。同文潜以白金半锭杂药中,其人启函得金,以为误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遗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饮药立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7]

    按:赤贫之人,以荷担贩私盐为生,盐为捕所夺,“怒则气上”,呕血数升,匍匐求治。本案治心为上,药治为辅。钱同文巧妙地以半锭白银混入药中,使贫穷者极需挣钱养家的渴求,因得到意外之财而满足,对症治疗,饮药立愈。

    移易性情

    移易性情疗法就是转移注意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思恋的指向性,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其运用要点: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为影响患者心身功能稳定的刺激灶,它反复地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而这种紊乱又强化了刺激作用,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证迁延难愈。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病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弱它的劣性刺激作用。如魏之所言:“投其所好而移之,则病自愈。”

    凡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病痛,以致这一心理活动有碍于疾病 治疗 和康复时都可选用。若患者过分注意躯体的某些部位,从而成为强化了的病态条件反射,亦可试用。此外,还可用于纠正某些由于注意力过分集中而出现的病态行为。

    案五:按《古今医统》,莫君锡,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逐止。(《古今医统》)[7]

    按:隋炀帝过服壮阳药,“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让隋炀帝把注意力转移到冰上,面对冰形成条件反射,凉意生,烦渴止。此法与曹孟德望梅止渴异曲同功。

    激情疗法

    有意识地诱发病人某种情绪变化,如激怒病人,或使其羞愧、惊恐等,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可以称为激情疗法。

    其运用要点:此法难度极大,容易被病人误解。此疗法用之失当,有可能刺激伤害患者,侮辱其人格,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故非万不得已不可行之。

    案六: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诊王脉,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吕氏春秋·至忠》)[7]

    按:此为激怒疗法。文挚诊齐闵王卧病不起,认为怒可愈。首先与太子商定出诊时间,但三次爽约令王怒;在诊病时又逐渐增大刺激力度,故意“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辞诱使王大怒,怒则气上,郁积之物随之一吐为快,“遂乃疾已”。

    案七:邱汝诚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单裙著之。曰:俟吾揭帘即去下裳。母如命。邱扬声而入,女羞缩臂即复故。(《挥尘新谈》)[8]

    按:激起人的羞愧之情,每能诱发其做出超常的反应,特别是强有力的保护行为。合理地进行诱导,正常地利用这种自身强有力的保护性行为反应,常可起到纠正心身病态,尤其是运动系统病态的作用。本案是妇女运动系统的病态,类似于神经性强迫状态。男尊女卑是封建 社会 的价值取向,男子可淫乐无度,但女子却不能失去贞节,甚至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意味着失去清白,邱汝诚抓住女性的这种意识,突然上前佯要脱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识做出超常的自我保护,心身病态得到纠正。

    案八:一人无故舌出于口寸余,他医遵古方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先生(陈梦琴)命取鸡冠血涂之,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声大而腾,病者愕顾,而舌收矣。或问其故,先生曰:舌为心苗,心主血。用从其类,必鸡冠者,清高之分,精华所聚也。掷钲于地者,惊气先入心,治其原也。以按:周真治妇盖从其法化出。(《冷庐医话》)[9]

    按:此为惊恐疗法。舌出于口寸余,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陈梦琴用鸡冠血涂舌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巨大的响声令“病者愕顾”,随响声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使舌出不能收的躯体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舌能收回口腔中。

【 参考 文献 】

  1 董湘玉.中医心 理学 基础·编写说明[m].北京:北京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3:2.

2 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86:67.

3 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9,378.

4 李 黎,俞锦宾.试论心理咨询的 理论 和 方法 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5 阎勤民.女性潜意识——一个心理医生的导引手记·自序[m].合肥:花城出版社,1999:5.

上一篇:文化经济管理范文 下一篇: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