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3 16:34:28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1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人很早就已从海洋的“聚宝盆”里收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伴随着世界的触角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此外,中国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矿区。这些“蓝色国土”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能长期提供60%左右的水产品、2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约70%的原盐和足够的金属,几亿人口的沿海城镇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从海洋获取。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范畴不断向多领域拓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加,海洋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1年至201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到2016年,全国的海洋生产总值的贡献值已占到了6.8万亿元,海洋经济释放出的巨大空间成了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O。

海洋经济蓝图已现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从关注海洋渔业、海洋盐业为主,到发展以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油气、船舶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国人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一直处于快速推进不断完善的阶段,总体布局,更是融入到了电力、生物医药、军事工程、遥感技术等多个方面。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苗壮表示,海洋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有着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基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发展要求,如今海洋经济已经晋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拓展我国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将长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至此,有了国家战略做支撑,凭借着背靠大海的优势,全国各地沿海城市动作频频,海南、广东、山东、广西、江苏等沿海大省,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纷纷出台政策并引导资金培育当地相关项目。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系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继获国务院批复,各省纷纷制定出台了海洋经济发展5年规划。《小康》记者登录各省市海洋部门官网统计发现,大连2016年实现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728亿元,同比增长6.8%;厦门是2073.49亿元,同比增长10.2%,海南“十二五”时期海洋生产总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11%;江苏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则把2017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确定在7600亿元,增速保持9%左右。不难发现,从北到南,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到海南国际旅游岛,沿海经济区相间排布,一幅完整的海洋经济版图已经跃然而出。

评价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郑苗壮表示海洋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要实现突破就必须要找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着力点,分析海洋经济供需矛盾,从而解决海洋产业结构性失衡、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带来的困扰。他建议,在推动我国经济富海再上新台阶的方向上,国家层面要不断地提高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管理考核机制,出台更完善的海洋旅游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能助推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取得更好的成效。

与此同时,在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关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统筹推进海洋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他的建议是,从国家层面继续完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围绕“蓝色海湾”整治工程、“生态岛礁”修复工程、“智慧海洋”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来提高海洋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关键时期,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更是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大契机与重要载体,我国要实现海洋经济布局从近岸海域向海岛及深远海延伸,需要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海洋产业价值链体系,同时通过集约高效地利用现有海洋资源,提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扩大国内市场对海洋产品的需求规模和层次,国家对这些任务的部署实施,都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蓝色经济空间的有效拓展。”郑苗壮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阶段。随着用海规模扩大和用海强度提高,在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海洋空间需求的同时,保障海洋空间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海洋环境污染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糟糕的是,当初清澈蔚蓝的海洋,现如今正在遭受塑料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形势不断恶化,在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同样严重。以反映海洋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海水水质为例。《小康》记者从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网获悉了《2015年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万、5.2万、4.0万、6.3万平方公里,而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21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

“从空间分布上看,海洋污染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分布在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类型也基本一致,仍然以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为主。”郑苗壮分析。

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这意味着什么?根据《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而劣于第四类海水的水质,被划定为不能适应水产养殖、海水浴场等需要,属于污染水源不适合海洋生物生存。

事实上,日益受到威胁的不只是海水,还有海洋生态系统。《公报》指出,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86%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其中,杭州湾、锦州湾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雷州半岛西南沿岸、广西北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虽然不同海湾面临的问题不完全一样,但所有海湾生态系统都面临生境丧失和人为污染的压力。锦州湾、杭州湾两处海湾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与陆源入海污染压力巨大、栖息地生境丧失严重、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等不无关系。

一些媒体和海洋保护协会近两年抓拍到许多海洋生物受到威胁的照片,意在让更多人意识到海洋污染带来的问题。于2007 年6月1日在三亚注册成立的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一直致力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该协会秘书长孟佳烨告诉《小康》记者,对海洋生物来说,海洋内的塑料垃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对于海鸟、海龟等小型动物来说,塑料袋、渔网等海洋垃圾已成公认的“杀手”。据他回忆,2016年4月,蓝丝带协会和万宁的公益团队救助过一只受伤的印度-太平洋瓶鼻海豚,在清理海豚胃肠道的堵塞物时,最终用钳子从海豚体内取出约1米长的塑料制品。孟佳烨说每年有大量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但塑料分解极慢,清理成本又很高,所以海洋塑料垃圾在海洋的积累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

郑苗壮也表示,目前国家海洋局在41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的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海洋垃圾90%以上来源于陆地。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塑料瓶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43%;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36%和11%。

新《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大惩处力度

海洋塑料垃圾影响范围之大,已经超出了目前海上垃圾的治理能力,绝大多数海上垃圾几番清理之后又会卷土重来,垃圾围困海洋的论调也开始在国内外出现。西方媒体此前公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累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留在海洋当中。该组织的专家估计,到2020年塑料废弃物的生产速度将达到1980年的9倍,每年的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这些百分百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塑料废弃物近年来已经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堆积成5个巨大的垃圾岛,而大多数塑料却无法在海洋环境中完全分解,海洋塑料要么漂浮在海面之上数月,要么沉入海底积存百年,科学家认为,这些塑料将深刻地改变乃至毒害地球的环境,海洋垃圾的破坏威力影响深远。

孟佳烨告诉《小康》记者,目前海洋垃圾的打捞成本是陆地处理的10倍以上,而漂流性非常强的海洋垃圾在处理责任上也很难分清,相关技术研发投入也比较低。“海洋污染目前是一个困局。它的严重性和受关注程度并不相符,在污染程度上和防治投入上也不相符。”他表示,要改变海洋污染不断扩散,防止陆地垃圾通过海岸、河流、港口流入海洋的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需要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防治制度,配合增强对普通大众保护环境的宣传意识,才能有效地加强各地区、各组织对海洋垃圾问题的信息共享。

据孟佳烨透露,现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以此来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全国建立三十多个队伍定期去所在的海滩开展工作,同时也在做关于海洋垃圾监测方面的尝试。三亚2016年的情况是可到达的海岸线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垃圾监测,这一组数据和2010年同期做的调查相比,三亚每公里海岸线的垃圾重量减少了52%,垃圾件数减少了36%。”孟佳烨期望,未来不单在三亚,全国其他地区的海洋垃圾数量也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能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现实中,像孟佳烨一样想法的很多人都希望海洋污染问题的治理能立竿见影。事实上,对于规模较大的海洋环境修复工程,无论采用何种修复技术和工程方案,在时间上都不可能短期见效。比如,对于一个有上百公里受污染的海域,即便是采用所谓最简单的人工打捞方法,用30吨的大运船运走这些海上垃圾,也需要拉不下千次。此外,如果加上污染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等诸多环节,前后差不多也要花1年时间。而最致命的是,来自海洋的垃圾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所以,海洋环境特别是针对海上塑料垃圾的清理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郑苗讶衔,此前修改完善的新《海洋环境保护法》或许能在制度层面能发挥作用。“加大处罚力度这是新《海洋环境保护法》最具亮点的变化,这部法修改的直接动因就是2011年康菲溢油事件,该部分是修改海环法的重要部分,也是对该事件最直接的回应。”郑苗壮表示,《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对违法排放、超标排放、超量排放等4类违法行为形成约束。特别是针对存在拒不改正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新环保法规定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按日计罚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促使企业及时改正,遏制连续性违法行为,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与设备的投入,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兼有制裁和督促改正的作用。不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当出台配套的实施办法,明确适用范围、实施程序、计罚方式等细节,确保按日计罚有章可循。”

同时,新修改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3条规定,针对4类违法行为,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同时对情节严重的,可以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这就赋予了监督管理部门更多的惩治手段,海洋环境监管将彻底摆脱缺少执法依据、威慑力不足这一困境。但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适应范围和实施程序,确保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惩治措施落到实处。

处罚不设上限也是一大亮点。《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之前,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最高处罚不得超过30万元。这一处罚额度,在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下,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成本过低,难以对企业形成震慑。此次修改,取消了处罚上限,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取消处罚上限,将有效发挥惩戒作用,促进用海单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细化责任追究也是重点措施。此次修改,健全了问责制度,明确了对责任人的追究。第90条规定,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中,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单位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收入50%以下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之,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责任人均应承担相应责任,尤其是追究刑事责任,将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2

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近期,我国多地海关查获多起“洋垃圾”走私进口大案。本刊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洋垃圾”治理依然面临复杂严峻形势。

“洋垃圾”案件频发

固体废物走私危害大、处置难,一直是全国海关打击的重点。据黄埔海关沙田办物流监控科科长林海介绍,来自境外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废五金、废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二是废矿渣、旧服装、建筑垃圾等不能作为资源使用或虽可用作原料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固废,俗称“洋垃圾”。

2016年年底以来,广东查获11870吨冶炼矿渣和部分生活垃圾、浙江查获3000多吨电解铝阳极炭块残极、大连查获1000余吨走私固体废物、厦门查获来自韩国的500吨旧服装……我国各地海关缉私部门连续围堵、破获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

据海关总署通报,仅在2017年3月17日开展的整治固体废物走私联合行动第二战役中,全国12个直属海关就破获涉嫌走私犯罪团伙17个,初步查证涉嫌走私进境固体废物2.8万吨。

3月3日,汕头海关和陆丰公安、边防、打私、工商等部门在碣石镇捣毁一个走私进口旧服装储存窝点,多达96吨的进口旧服装被锈迹斑斑的铁丝捆绑成堆,包装袋上的英文字母还清晰可见。汕头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旧衣服不仅来源不明,且未经检疫、消毒,一旦流入市场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在汕头海关6月13日查获的8.5万吨固废案中,不法分子前期经营显示,通过非法手段进来的固体废物经过简单加工处理,成为拖鞋、凳子、玩具、餐盒、餐具、吸管等生活用品,潜藏卫生安全风险。

利益惊人的生意

“洋垃圾”暴利惊人。本刊记者此前在陆丰市碣石镇采访时了解到,非法“洋垃圾”旧服装交易中质量好的按件批发,差的就“论斤称”,1公斤服装几十元、1件衣服几块钱,到了门店开价十几块钱,相当于一转手价格就翻几番,有的门店一年可赚十几万元。

2017年2月,广州海关查处的一起“洋垃圾”案件中,涉嫌走私进境的约800吨电子垃圾40余柜、案值超1亿元;3月,厦门海关的一次打私行动中,工作人员查扣国家限制进口的废塑料2000余吨,初估涉案案值超过6000万元。

“洋垃圾”屡禁不止的背后,是非法倒卖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的“黑色利益链”,倒卖“指标”成为一桩利益惊人的生意。

本刊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东南某地查处的一宗“洋垃圾”倒卖案中,查办人员发现,从2015年开始,两家企业分别以每吨约80元的价格,向另一家拥有许可资质的化工企业购买了约1.8万吨的进口废塑料批文指标,非法转让方牟利近150万元。

2017年3月,立案侦查的一起固体废物走私案中,犯罪嫌疑人交代,实际收货人在境外采购废塑料,之后由拥有许可证的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某无纺制品有限公司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放行后再运送给实际收货人,两家公司向实际收货人收取每吨700元至800元不等的“包通关费”。

办案人员透露:“该案犯罪嫌疑人还交代,如果今年进口指标用不完,环保部门会在明年按照上一年实际进口量减少进口指标,企业于是铤而走险利用这些指标去牟利。”

我国2011年颁布实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工作主要由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商务、发改等五部门共同负责。然而一些地方对固体废物进口后实际的货物流向缺乏有效监控,货物通过许可证进口后是否在备案工厂进行加工,仅凭拍照来印证,漏洞较大。

东部沿海某省有关部门近期查处了一家涉嫌参与走私固体废物的化纤公司。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建有3条用于处理进口固体废物的生产线,实际仅有一条正常开工,而该公司仍按照每年产能全开即15000吨的“顶格额度”向海关报关,“套”出来的额度被“转让”到了其他省份的小作坊,企业从中牟取暴利。

挤压“洋垃圾”市场空间

目前,东南沿海不少地方正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协同配合机制,筑牢“洋垃圾”防控体系。

福建海关等部门今年一季度抓@3个走私固体废物团伙,现场查扣国家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2000多吨,环保厅了解案情后将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各地开展排查,防止同类问题发生。

广东省陆丰市正组织公安、交通、海防打私、环保、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分成陆上和海上两个行动小组,对碣石湾海域和周边路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控,严防旧服装非法流入。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小东建议,检察机关应与海关等共同研究制定打击走私“洋垃圾”犯罪指导性意见,加强海关、环保部门与检察机关的衔接配合,整体推动案件办理进程,更全面精准打击该类犯罪,对犯罪分子形成更大震慑力。

业内人士认为,禁绝“洋垃圾”,既要加强部门联动、增强打击力度,也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创新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机制,减少“洋垃圾”消费市场。

《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分批分类调整进口管理目录。相关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促使国内企业逐渐减少对国外废物原料的进口依赖,转而更好地利用国内废旧资源,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受益”。

曾经被外界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拆解走私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现象一度泛滥猖獗。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3

关键词:石油平台 环境污染 保护措施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我国海洋石油开发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自20世纪50年代末海洋油气开发起步,到2010年石油天然气产量就首超5000吨。但海洋石油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石油平台生产过程中的原油泄漏更是造成了生态灾难。因此,人们应注重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尽力避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做到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1 海洋石油平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平台是石油开发的基本单元,也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化学添加剂、工程及设备废料、工业污水等;在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污染物的毒性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污水和垃圾中化学成分具有强氧化性,会对海中的鱼类、贝壳类、虾类等生物造成损害甚至死亡。海洋鸟类在食用污染区域内的生物之后,也会引起中毒死亡。二是污染物会破坏海洋的平衡,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易引发赤潮,造成渔业资源的大量破坏。污染物中石油、污水会形成油膜,大量固体垃圾漂浮于海面,都会阻碍阳光射入海洋,使水温下降,破坏了海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这也就破坏了光合作用的客观条件,污染物的降解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然而海水复氧的主要途径大气溶氧又被油膜阻碍,直接导致海水的缺氧,进而影响海洋植物的生长。

2 海洋石油平台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2.1 员工环保意识需提高

人是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核心因素。海洋石油平台对员工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和教育不够,员工的环保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和偷懒心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注重生产安全、忽视环境保护的思想。许多员工对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内容不熟悉,甚至也意识不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的员工为躲避监管部门检查,采取白天不倒,晚上倾倒平台垃圾的做法。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2.2 监管制度需健全

在海洋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监管机构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为海洋环境的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通过对比康菲渤海湾漏油和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处理,也暴露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制度方面的缺失。海洋石油平台作为被监管单位,应该在严格遵守我国海洋环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石油开发。但是部分石油平台以经济效益为先,认为只是被政府监管方,没有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导致内部环保工作的遗漏。还有部分石油平台以为离陆地较远,执法部门取证难,就肆意排放污水和垃圾。

2.3 设备设施需完善

海洋石油开发中,因部分平台投产较早,生产设施技术水平较低,管线流程腐蚀也较严重。在生产过程中就易发生事故,设备异常停机,流程突然刺漏,导致非正常的石油、污水泄漏。部分石油平台没有污水、垃圾的处理设备,也没有污水、垃圾的收集装置。所以就有部分石油钻井平台钻井液的超标排放,钻屑的随意处理,部分石油平台压载舱水、机舱污水、生活污水的违规排放及各类生产、生活垃圾直接倾入大海,造成环境污染。

3 海洋平台环境保护的措施

3.1 加强员工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海洋石油平台污染事故部分是因为员工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及责任心所致。因而必须加强相关培训教育工作,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污染海洋的危害性,彻底改变观念。海洋石油平台可利用板报、演讲、座谈、专题讲座、知识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知识和法规,提高广大员工的环保素质。培训教育还应注重对海洋平台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让他们通过学习各项环保法规和国内外先进环保业务知识,提高海洋环保管理能力,督导海洋平台在石油生产中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制度,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

3.2 健全环保管理制度,约束环境污染行为

制度是行为的依据,组织落实是执行的保证。我国为贯彻执行海洋环保法,陆续出台了较为详细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形成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基本形式,也使海洋环保保护执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海洋石油平台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平台的环境保护制度。平台的环境保护制度应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之一,还应有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制度的管理,让员工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掌握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技能,同时也加强从平台层面对污染环境行为的约束,减少人员主动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

3.3 严格海洋平台环境评价,加大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

在进行海洋石油平台搭建和弃置时,应该对海洋做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研究,测定水系统的走向,开采区周围的海洋动植物的分布、生长、生命周期以及繁殖和新陈代谢情况。评价开采区会给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油气泄漏带来的水系统质量的变化以及油气在水体中遗留的时间、破坏力和危害;还应当评价由于水的流向和物理运动所可能带来的对油气开发区附近的地区和国家利益的危害。另外石油平台应加大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投入,对投产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的污染物处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石油平台必须配备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备。石油平台的处理设备还必须经政府相关部门检验后,才能投入使用,检验不达标的石油平台不能进行油气生产。这样从硬件上达到对污染物的及时处理。石油平台还应配备一定的石油泄漏应急物资,在发生漏油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污染事故带来的损失。

在海洋石油开发的过程中,石油平台要有海洋环境保护为重的理念,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制度和应急反应机制,加大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投入,自觉地把自己正在海洋石油开发建设中的一切实践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高度统一起来,实现石油开发效益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方曦,杨文.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9):78-80.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4

旅游垃圾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所产生的不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附属物质(含文化)的总称。旅游垃圾治理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关于旅游垃圾治理的研究成果包括:从宏观上分析了旅游垃圾治理相关理论问题;将旅游垃圾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进行了研究;对旅游景区垃圾治理措具体施进行了研究;对旅游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文章开始出现。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足当今世界的潮流,旅游垃圾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符合了这一大潮流。

一、旅游垃圾资源化的传统处理方法

郎一环和沈镭从物质循环理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衡定律)、资源再生理论和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垃圾资源化进行了理论探讨。垃圾处理行业被称为静脉工业,资源回收前景广阔,是公认的朝阳产业。旅游垃圾和其他垃圾一样可以进行资源化治理,治理的方法包括废品回收、废品加工、发展农用肥料和垃圾焚烧热能的利用等措施。

废品回收是最传统的方法。由正规的废品回收站或公司进行收购,然后对废品进行科学分类及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带动社会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方法投入少,技术要求不高,实施容易。废品加工是在废品回收的基础上,把垃圾废品加工成社会适用的产品。废品加工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增加加工部门的经济收入,减轻了政府的垃圾治理负担。垃圾中的食物残渣、树叶、纸张等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并产生二氧化碳、水、热量和有机物等,逐步实现堆肥的无害化,粗堆肥作为填埋场的覆盖土进行利用,细堆肥放置在不需通风的存储区数周后,即生产出垃圾成品肥。这样的肥料作为土壤改良剂,可应用于农田、园林、绿地和花卉等。垃圾变肥料的技术投资小、占地少、循环利用无污染,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最大资源化。垃圾焚烧余热利用的主要方式是设置余热锅炉,利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发电、供热。有效实现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在炉内完成灭菌、减容、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化学能向热能――电能高效转换,是建设垃圾发电设施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国家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如法国每6户产生的垃圾,便可保证一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在德国,未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一般不进行填埋,而是直接焚烧用于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地下水资源,而且还可大量节约土地。

二、变旅游垃圾为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定义,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某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人们对垃圾避而远之,将旅游垃圾和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表,旅游资源包括8主类、31亚类和155基本类型,目前看来,旅游垃圾不能归入任何类别。

由于旅游需求具有可变性,随着科技对传统资源的不断改变和完善,旅游资源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广泛。旅游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或成为旅游资源的原材料,即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经过加工可以变成新的旅游吸引物或景观。如印度的昌迪加尔的垃圾公园,该公园没有奇花异草,也没有飞禽走兽,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在这座10公顷大小的公园内,城市废料变成创世佳作,无生命力的岩石变成了艺术珍宝。公园内,既有用电插头做成的大块墙壁和拱门,也有用煤渣和沥青堆积的假山,啤酒瓶搭建的小房子,陶瓷碎片、酒瓶盖堆砌而成的武士、及动物雕塑等。目前,每年都会有数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这个垃圾公园。此外,具有一定文化特色大型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厂如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开展工业旅游,让游客观赏垃圾资源化的工业流程。

三、变旅游垃圾处理场地为垃圾旅游景区

经过治理后,世界上出现了多个从过去的垃圾堆变成了充满绿色和多种野生动物的知名自然保护区。如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垃圾填埋场。从1999年起新加坡的垃圾经过焚化后,都运到这个改造了实马高岛。所谓改造,是指现在的实马高岛是由旧实马高岛和锡京岛衔接形成,堤坝包围的三百多公顷海域用于填埋无法焚化的垃圾。这里没有垃圾的臭味,因为焚化后的垃圾只是些无味的无机质,而且每填埋一定厚度,工人会铺土种草,鸟儿则会捎带一些大树种子,南洋楹这种快速生长的大树如今已经顶天立地了。在实马高岛,有700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这里和谐共处,其中还包括许多珍稀物种。一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大嘴鹭、马来西亚环颈都在岛上筑巢,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也出现经常在小岛附近的海域里。新加坡国家环保局表示,实马高岛独特的生态环境让该国90%的垃圾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而且专门用来处理垃圾的4家焚化厂还为全国提供了2%的电能。从2005年起,这里开始向一些旅游团体开放,提供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去处:观星:在新加坡这个大都市里,夜晚的灯火辉煌掩盖了天上繁星点点,在这个远离新加坡本岛的世外桃源,碧空中的星月绝对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观鸟:如果是观鸟爱好者,实马高岛有些罕见的鸟儿,比如greatbilledheron;海边(潮间带)漫步:实马高岛的海岸线有新加坡最大的海草区,里面的虾兵蟹将不计其数,也有珊瑚礁,海绵。同时还可以进行垂钓。

将垃圾处理场地的垃圾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按照不同旅游景区(如风景区、文博院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游乐园、植物园等各类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配套相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打造景区主题相适应的旅游产品。还可以打造旅游垃圾主题景区,在景观质量方面注入垃圾处理历史、垃圾处理技术等景观要素。在不具备修建垃圾旅游主题景区的情况下,可以修建普通的休闲娱乐场所,如广场、公园、博物馆等。具体建设要求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相应A级景区标准进行。

由于是在垃圾处理场上建立旅游景区,因此更应强调低碳旅游区建设,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1.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在垃圾处理场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措施途径有:(1)通过生态标签地行动,如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等,充分挖掘森林、海洋、湿地、海塘、湖泊、江河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质量。(2)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3)通过生态化的技术手段,修复附近受损湿地(湖泊、河流源地)、受损土地(矿山、油田)营造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综合型低碳旅游吸引物。

2.配置低碳旅游设施。在垃圾处理场配置低碳旅游设施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建设低碳旅游道路等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2)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3)因地制宜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4)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如低碳酒店、低碳商贸建筑。(5)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旅游休闲设施(如运动、健身设施)、低碳旅游观光设施、低碳娱乐体验设施,来发展低碳游憩观光设施。

3.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倡导低碳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同一类型的旅游线路时,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2)倡导低碳旅游住宿餐饮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在进行餐饮食物的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3)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

4.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主要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政府要通过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制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机构,不断增强垃圾旅游景区的碳汇能力,消除碳排放的消极影响,培育高品级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2)旅游企业要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实施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打造低碳旅游企业。(3)旅游景区要积极参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实施低碳景区行动,构建和谐畅爽的低碳旅游景区环境。(4)旅游者要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消费理念,实行“碳补偿”或“碳抵消”的旅游消费方式。由此,共同实现旅游体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垃圾旅游景区打造成功后,可以开辟垃圾旅游线路。普通大众对垃圾处理技术、垃圾旅游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等还是很向往的,因此,开发垃圾旅游专线应该有一定的前景2011年3月18日开始,杭州市开通全国首趟“垃圾旅游线”――“跟着垃圾去旅游”。该线路是国内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埋、复、用、观”全过程市民生态游体验线。这条“垃圾旅游”线路旅游流程是:第一步,游客先到武林广场坐车,由直运公司专业的导游领路,到和睦苑李家桥社区,现场观摩清洁直运车桶车作业模式;第二步,到达和睦中转站,现场观摩桶装电瓶车和8吨双动力模式站车的桶车对接直运模式;第三步,到达天子岭生态公园,紧着就是生态公园内四个景点:市民林、环境教育第二课堂、沼气发电厂、运营调度服务指挥中心。通过“垃圾旅游线”体验,既能学到清洁直运的专业知识,还能欣赏到优美的风景;同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市民去面对垃圾、关注垃圾,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低碳环保理念,养成减少垃圾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5

一、明确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大力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10年,我区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0%以上;摸清全区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一)严格依法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我区现有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1个。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省农村“六千”水利工程和我区饮用水安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继续扎实开展以埭头东风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防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染物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环保部门会同水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组织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围网的设立;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建立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制度,加强对水源水质及水源地环境的监测。卫生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监督,建立定期水质监测、评估制度,掌握水质状况,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二)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部门要会同环保、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编制、实施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政府要合理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禁养、限养、可养区;全面拆除禁建区划定后禁建区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以及划定前建设但在限期内治理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对按要求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应优先提供畜禽养殖用地;重点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应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支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农业部门要研究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途径,以绿色生产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推广养殖场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猪—污—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推广生物发酵舍等“零排放”养殖技术。海洋与渔业部门要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产污染调查情况和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和养殖容量;要组织编制养殖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作为实施水产养殖定量审批管理的依据,从严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发改、农业、环保等部门在全区继续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尽快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沟渠两侧、村道里弄的垃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沟渠、水塘、沿村溪流治理,清理污染积水,逐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全区乡镇、村的垃圾治理,力争到2010年完成80%村镇垃圾治理任务。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或分散处理的办法,选择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等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海洋与渔业、环保、建设等部门组织做好“海漂垃圾”的整治工作,减少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发改、经贸等部门要加快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结合“三清六改”,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鼓励发展集中式、规范化治气工程,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环保部门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发改、经贸、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制定政策,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污染集中控制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产业集约发展。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发改、农业等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研究推广性能稳定、低成本,既能降解又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逐步解决农药、化肥、农膜污染问题。

(六)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环保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会同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农业部门要深入实施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林办部门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并会同建设、农业、交通、环保等部门组织开展“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务部门要牵头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会同发改、林办、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开展水土保护和小水电代燃料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环保、水务、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环保、农业、林办、海洋与渔业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三、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一)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有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要研究制度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以及考核奖惩等有关政策,年前完成两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两个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建设部门要会同农办、农业、环保等部门开展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研究制定,推广适用技术,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引导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特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环保、发改、农业、建设、卫生、水务、国土资源、林办、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施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领导、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环保管理水平。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进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支持的同时,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村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涉农的各项专项资金,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各项工作开展。

(四)增强环保科技支撑作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科技部门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农村环保科研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依托“6·18”平台,加快环保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区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农村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水田保护流失生态脆弱区和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发改部门要会同经贸、环保、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等部门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环保部门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6

【关键词】固体废物;一般废物;危险废物;环境工程;治理措施

1引言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注重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环保成为新时代的新主题。固体废物污染作为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建设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2.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固体废弃物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而工业固体废物按特性又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由于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特性,因此,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有利于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明确它在生活中的危害性。

2.2固体废物特点

2.2.1污染性。固体废物污染分2种:(1)它本身具有污染性;(2)对固体废物处理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在整个产生、排放、后期处理过程都会造成污染,控制不好将会对人们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2.2.2资源性。固体废物可通过再开发,再处理,挖掘出在一定条件下可具有的使用价值,进而成为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比如,生产产品的原材料、燃料等。2.2.3社会性。固体废弃物的前期产生、中间排放及后期处理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社会的作用。固体废弃物的存在是由社会每个成员在生活工作等过程中产生的,对社会经济都有影响,其排放和处理过程中的经济投入都会再影响到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

3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中存在很多有害物质如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改变,同时也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健康状况恶化。对于生长在农田的农作物来说,有害成分会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2对水体的污染

固体废物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一种污染方式就是将固体废物直接倾倒在海洋或者河流中,破坏了水质,同时它会直接对海洋生物和河流的动植物等造成伤害;另一种污染方式就是随着天然降水或者随风飘移进入地表径流,进而流入江河湖泊,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3.3对大气的污染

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随处可见,比如,生活垃圾任意堆放散发的恶臭,直接影响了空气质量。有的固体废物的细小颗粒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被微生物分解,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

3.4对市容环境卫生及美观的影响

城市角落中存在垃圾堆、粪便等,会影响到环境卫生,还会降低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也破坏了城市的美观性和好感度。

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

固体废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废物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常用的处置方式包括预处理、一般物化处理、生物处理、卫生填埋、安全填埋、焚烧处理及热解法。预处理是采用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将复杂的固体废物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送去填埋、焚烧和堆肥或进行资源回收利用。一般物化处理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这种方法也属于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使固体废物中有机物转化为稳定产物,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固体废物,如动物粪便、污泥等。卫生填埋是利用地形或人工构造,将固体废物填充、压实再覆盖,主要处理生活垃圾,不能处理未经预处理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填埋是针对危险废物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把危险废物与环境隔绝,以达到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方法。焚烧处理是通过高温热处理技术,使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这种方式可用于处置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物,甚至危险废物也是可以处理的。热解法区别于焚烧法,是利用热能将有机物裂解为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或燃料等有机物质,适用于具有一定热值的有机废物。无论是危险废物还是一般废物的处理,其防治原则都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处置这些废物时首先要进行预处理,结合多种处理技术,从而达到最终的处理目的。

5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

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污泥、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物质提取及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质、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尾矿和煤矸石等、石油天然气开采中产生的泥浆、锅炉产生的炉渣、工业加工过程中回收粉尘、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和动物尸体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秸秆、科研和医疗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和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根据不同固体废物的特点和危险特性,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置;厨余垃圾应由获得餐饮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的单位进行处理;凡是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应交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医疗废物应由具有医疗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另外,为了进一步减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应采取如下治理措施:1)加强管理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宣传工作,就是要向全民倡导环保,引导全民学习环保知识,提升爱护环境资源的意识。2)完善法律法规。关于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法规在施行过程中,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对法律法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逐步解决各种矛盾。3)积极鼓励绿色消费行为。鼓励全民进行绿色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达到安全消费、经济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目标。

6结语

当前,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往通过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nglingk-0”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生态环保问题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委、市政府: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委的精心指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严格对照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全面落实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动范本,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各项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现将2020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生态环保问题通报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一)坚持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成立书记担任组长、主任担任第一副组长的湄洲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莆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负责提供辖区发展战略报告、重点产业布局及各类专项规划,对接各类规划指标分解下达工作。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配合市自然资源局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衔接工作。严格落实《莆田湄洲岛管理保护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平台经济新业态,全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全岛第三产业占比GDP达60%左右。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展湄洲岛智慧节能生态建设,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高全岛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达有效利用指标系数、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责任书要求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量达2922吨,进水水质COD浓度平均在170mg/L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创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模式,不断完善和规范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全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托深兰科技集团自动驾驶前沿技术,深化湄洲岛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在湖石淉公园建成2.2公里长自动驾驶旅游体验线路并布局配套5G基站建设。

(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实施截污、活水、净水、引水等工程保持湖石淉水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河长办检测湖石淉断面水质为IV类及以上,达到今年水质目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及地表污水,确保宫下村宫下沙自然村省考点地下水监测点在丰、枯水期水质检测结果良好;规范海域养殖,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常态清理海漂垃圾,保障近岸海域水质二类。

持续提升空气质量。持续实施蓝天保卫战,禁止工业企业项目落地,加强扬尘管控,落实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常态化检查,实现全岛餐饮店油烟分离全覆盖,推行新能源汽车,限制燃油汽车入岛。全年轻度污染12天,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其余指标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以上,其中PM2.5平均浓度达到15.78μg/m3。

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积极落实化肥使用量减量化行动,向农民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预计同比上一年度减少2.5%;医疗废物按照“小箱进大箱”的模式,采取乡村医疗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入小箱后,转运至附属医院湄洲分院入大箱,再统一送往医疗废物处置公司(福建康盛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置,全年共送出医疗废物约6738.5千克,处置率达100%。

(三)加强生态保护

深入贯彻“保护好湄洲岛”重要工作。湄洲岛着力从依托妈祖文化优势,服从服务国家大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打造绿色生态岛屿;保护妈祖文化遗产,厚植拓展文化根脉;挖掘时代价值内涵,促进文化活态传承;坚持管控疏导并举,提升绿色承载能力;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人才资金保障;精心组织形成合力,营造保护浓厚氛围等八个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全岛垃圾分类全覆盖、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餐饮油烟治理全覆盖,绿化覆盖率提升至59.8%,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沙更厚、云更美的海岛生态样板逐步成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编制《湄洲岛造林绿化提升建设规划》(2020-2025年),开展公园道路提升、重要节点绿化彩化、重点地段防护林改造提升及全岛养护补植,建成3个口袋公园,引进并完成32亩东环菌草项目建设,完成88亩观光农业基地及鹅尾木栈道7.5公顷防护林建设。截至目前,我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0062公顷(其中林业自然保护小区72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99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0.07%、蓄积量达2.9741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411.9公顷;湿地保有量3386公顷。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累计完成三年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150户,占市里下达任务100%;完成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11座(其中城市公厕3座、乡镇公厕2座、农村公厕6座),占市里下达任务100%;完成2018年三格化粪池新建912户,占市里下达任务数354户的257%;完成农房整治270栋,占市里下达任务数190栋的142%;完成100%的房前屋后整治,新建农村公路11公里,建成1条整洁有序“示范街”、2条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等。二是超额完成“绿盈乡村”创建任务。莲池村、寨下村、汕尾村、西亭村等4个村于今年创建为初级版“绿盈乡村”,现全岛“绿盈乡村”累计占比达72.7%。三是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湄洲岛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深化编制《湄洲岛生活污水治理详细及实施性专项规划》。根据专项规划指导实施湄洲岛污水收集全覆盖项目建设,全岛累计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约160公里,实现11个行政村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每家每户三格化粪池应接尽接,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累计纳管9427户,纳管率达100%,实现污水“全收集”。四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正式运行全省首家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探索建立了独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湄洲模式”,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国家卫生乡镇”。

(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海洋生态保卫战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一是不断完善“河湖长制”。设立区镇村三级河长,常态开展巡河、整治等各项河长制工作,由镇河长办成立的30人专业保洁队,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对全岛25处沙滩岸线、4条区级河道、9条镇级河道进行常态化保洁。年均清淤长度约10公里,清理水面及沿岸垃圾约7000立方米,清理水葫芦约1500方。二是实施全岛水系综合整治。利用中水回用,以及通过“截”、“蓄”、“净”、“补”等手段,拦截存蓄岛上降水,经过加压泵站、补水管线等补水系统,将拦蓄的雨水及中水补充到相应河湖,并在河道内设置分级低堰拦蓄河水,实现全岛水系连通和主要无水河段的盛水功能修复。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开展“两闸三渠”建设。三是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基础上投资6400万元,实施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容提升)工程,建成后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1万吨/天,出水同时满足城镇污水一级A标准及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中河道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工艺采用A2O+高效沉淀+反硝化;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提标工程)于2020年8月底动工,已完成基础施工,现进行高效池及反硝化滤池建设,计划于2021年1月完工,规模5000吨/天,二期(扩容工程)计划于2021年1月底动工,2022年6月完工。四是完成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任务。委托福建省莆田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完成《湄洲岛水资源状况调查报告》编制,掌握湄洲岛现状地表水、地下水量和质的分布情况以及蓄水工程可能的最大蓄水量。五是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监管。加快湖石淉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委托第三方污水检测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通过实施农村污水收集管、三格化粪池纳管建设及雨污分流等措施,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马西、沙厝、下肖等3条渠道雨污合流市政排水口)整治,排放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六是深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与监管。忠湄轮渡委托莆田市辰龙船务有限公司完成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并编制年度船舶溢油及污染物泄漏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防备和处置能力。渔港码头设置“油污集桶”,统一收集、存放废弃油污。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已投放电动游览车269部、新能源公交车37部,实现全岛公交电动化,切实减少燃油机动车数量;分时租赁项目现投放20辆新能源汽车;全岛共完成34座充电桩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完成三期建设,目前全岛共有65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共投放1708辆自行车及50辆电助力车。二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源头管控,持续严禁湄洲岛居民新购燃油车入岛,落实“无绿标车”限行,禁止黄标车进入湄洲岛,禁止“冒黑烟”等尾气超标机动车、无标车(含营运车辆)进入湄洲岛行驶,禁止农用车等高排放车辆昼间上路行驶,加强施工工地渣土运输车辆管理;严格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推进湄洲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及编码登记工作,累计发放环保登记号码牌37个;收回岛上加油站的经营权,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三是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组织开展全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在全市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时,强化各项污染源监管,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精准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强化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委托农业农村部生态资源保护总站编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图件》,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二是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管理。在办理土地征收报件时,明确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后再确定是否报批;在办理土地收回、收购、供地时,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等要求,严把审查关。三是建设“智慧环卫”监管平台。搭建“湄洲垃圾分类”监管平台,集成“垃圾分类上门收集预约”、“大件垃圾上门收集预约”、“垃圾分类后台派件”、“垃圾分类数据实时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垃圾分类全程智能化,监管精细化。四是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在做好全岛餐饮店摸底工作基础上,正式运行湄洲岛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将3部电动三轮垃圾收运车改造成餐厨垃圾收运车,用于收集全岛135家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疫情防控以来,餐饮店的餐厨垃圾暂时由荔盛公司处理,每天处理约1005.8公斤(含泔水),其余厨余垃圾由美城公司转运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目前每天处理约2594.3公斤(含泔水)。

全力推进海洋生态保卫战。一是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委托第三方开展入海排污口“全口径”排查整治,完成排查和监测,并制定实施整治方案;开展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生态修复,组织增殖放流4次,共计投放鱼苗约251万尾,贝类约70万粒,虾苗1.67亿尾。二是加强海岛污水处理及回用。在湄洲岛污水处理厂东南侧新建尾水回用景观池,开挖蓄水池塘面积约5400㎡,池塘有效容积约6300m3,并通过在蓄水池塘周边设置绿化景观带、果树种植区、抽水泵房和三条中水回用管等,实现水资源合理再利用;同时计划采用生态因子调控及功能生态礁净化组合技术对中水池水质深度净化,使中水池末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库IV类水质标准。三是加强海上污染防治。配备海上清洁队及保洁船,持续不断做好海漂垃圾整治工作;依法严查船舶向滩涂非法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含油污水、船舶垃圾、废弃物、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一是全面落实环保网格化监管。全区划分为11个环保网格,配备11名专职网格员,55名兼职巡逻巡查员,实现环保问题“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今年截至目前共收集环保案件162件,分别为沙滩垃圾、沟渠污水、水体垃圾废渣等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监管。将湄洲岛周边海域列为海砂禁采区,常态化开展周边海域巡查,管住“人、船、砂”三个要素,取缔全岛非法堆砂点,基本消除湄洲岛海域非法采砂乱象。三是深入开展群众信访投诉处理。深入开展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就地处理群众环保信访问题,今年共接到12345环保投诉11件,均在规定时间办结;四是深化机构改革。结合湄洲岛实际,优化调整和提升管委会对行政事务的管理体制机制,调整成立湄洲岛生态资源局,对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五是聚焦系统治理。通过“镇聘村用”模式,建设一支沙滩保洁队,常态化开展海滩清洁工作,确保沙滩干净、整洁,推进沙滩保护。六是加快推行“零排放”智慧出行。自2019年7月起全面禁止新购燃油车入岛,持续投放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汽车、微笑单车,启用充电桩,实现新能源汽车3公里范围设有充电桩,200米范围能找到微笑共享单车,开通岛内旅游专线1条,通过多种交通工具组合,有效提升出行体验。七是推进工作落实。对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保护好湄洲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保护好湄洲岛任务实施方案》,全力落实保护好湄洲岛工作任务。

(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

一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完善湄洲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并上墙,健全污水厂值班制度并做好运行管理台账,强化厂区运行管理,市水务集团从水质净化公司派驻人员驻厂协助运维;强化污水厂建章立制,制定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完善运行记录表等台账,保证厂内工作开展正常有序;强化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完成进水在线设备验收与联网,实现进水水质指标在线监测。

二是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并颁布实施。完成禁养区养殖清退工作,合计清退5家55亩;规划内养殖面积共613.27公顷,已全部办理养殖证;不符合养殖规划的,养殖户已自行清理到位。

三是加强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实施源头管控,持续严禁湄洲岛居民新购燃油车入岛;开展柴油货车常态化路检路查,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二、通报2019年生态环保存在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根据《莆田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的通报》(莆环保委〔2020〕2号)文件通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通报了我区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存在“农村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偏低,日常管理运行不到位,超标排放问题时有发生”问题。为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问题整改,我区制定《湄洲岛2019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存在问题整改方案》(湄工委〔2020〕11号),针对上述问题明确区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截至目前,该问题已完成整改。我区已全面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全岛累计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约160公里,实现11个行政村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每家每户三格化粪池应接尽接,累计纳管9427户,纳管率达100%,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岛1个污水处理厂、1个小型污水处理站、2个污水提升泵站、6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井全天候不间断运转,实现污水“全处理”;湄洲岛污水厂尾水排放符合城镇一级A标准,实现尾水排放“全达标”;建成有效容积约6300m3污水处理厂尾水蓄水池塘,实现水资源合理“全利用”。各项具体整改措施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完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处级领导及区直部门实行挂村督导,每周至少一次现场调研,实地解决问题;依托“湄洲镇污水管网建设指挥部”工作群,最后两个月部门、镇、村坚持“一日一汇总”,每天统计现场施工人数、管网建设、三格化粪池纳管进度及存在的困难建议,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时间予以点评、督促及协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项目业主旅建集团倒排工期,不断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按目标完成全岛剩余最后12公里农村污水收集次干管建设。

二是完成农村三格化粪池改造及纳管。镇村主导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及纳管建设,由湄洲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湄洲岛农村三格化粪池接入管实施方案》,将三格化粪池改造任务分解下达各村,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三格化粪池应建尽建,污水管网应接尽接;配合全岛农村剩余污水次干管建设,同步实施拟建管网覆盖区域三格化粪池改造及接入建设,并落实三格化粪池改造每户予以补助3000元、新建三格化粪池每户予以补助600元、排污管接入市政管网每户补助800元补助政策,今年累计完成三格化粪池纳管接入1830户。

三是推进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浓度。组织区、镇、村挂钩人员,对各村管网、三格化粪池建设、接入管纳管情况进行逐户走访排查,做到应查尽查,查清排水管网、排水口、检查井及雨污错接混接点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对存在问题即查即改,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雨污混流整改138处;邀请南昌市政所所长带领技术团队来岛开展污水治理指导工作,分别对环岛西路、崇福街、塞下村周边、环岛东路、湄洲大道等地方进行排查,并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污水管道混接、错接以及管道错缝、坍塌等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对全岛污水管网开展排查整改。

四是加强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营维护。完善湄洲岛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并上墙,健全污水厂值班制度并做好运行管理台账。强化厂区运行管理,市水务集团从水质净化公司派驻人员驻厂协助运维;强化污水厂建章立制,制定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完善运行记录表等台账,保证厂内工作开展正常有序;强化设施运行维护,确保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同时完成进水在线设备验收与联网,实现进水水质指标在线监测。

五是强化污水厂长效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污水厂常态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质各项指标进行不定时抽测,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中共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工委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海洋垃圾治理措施篇8

海洋运输承担了90%的国际贸易量,由海洋运输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船舶污染。为此,国际海事组织先后制定了《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和相关各类补充文件。《1973年国际船舶污染预防公约》是为保护海洋环境,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有关防止和限制船舶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海洋方面的安全规定的国际公约,是旨在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国际公约,也是人类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国际公约。它包括6个技术性附则: 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形式有害物质污染规则;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基本涵盖了主要类型的船舶污染,包括油污、有毒液体、有害包装物、污水和垃圾等。后来的《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主要是对1973年公约的《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进行实质性修政和补充,其他几个附则没有多大变化。该公约以其详细和全面的船舶污染防治规范,成为各国船舶污染防治立法的典范。

法案出台背景

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其海岸线长达37521公里,其对外贸易运输主要依靠海运,海洋就是澳大利亚的生命线,因此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海洋环境保护。澳大利亚制定了大量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并不断修改完善,仅仅自2010年以来,澳大利亚就在联邦和州的层次上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多次。

2010年11月9日,澳大利亚联邦通过了《2010海洋保护法修正案》,该法修正了《2008海洋保护(船用油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法》和《1983海洋保护(船舶污染预防)法》,给2008海洋保护法增加了一节新的内容---响应者免责,以保护那些在燃油溢出事故中给污染受害者提供了合理帮助,并因此而拥有良好信誉的人员。WWw.lw881.com而对1983海洋保护法则修订了一些条款,如对含硫燃油的使用要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指定限值更高;要求澳大利亚海事部门同意安排一个在船上以外的地方,专门放置船上燃油供应簿。还要制定相关条款,要求保存关于损害臭氧层物质的记录,并在记录本中规定虚假或误导性条目的惩罚。此外,维多利亚州也在2010年9月28日通过了《2010海洋安全法》,该法修订了1988年的《海洋法》,目的是以一种更现代的安全管制方式改善海洋安全状况,其中包括防治海洋污染造成的安全问题。

同时,这也是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防治环境污染的一个大趋势所致。2011年11月,新南威尔士州通过了《2011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该法案针对那些有引发污染事件风险的组织应该准备遵守法案所带来的变化,包括增加报告义务,应对增大的处罚,要求制定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计划和公开环境监测数据等等。

法案主要内容

2012年3月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通过了新的《2011海洋污染法》,这部法律借鉴了《1973年国际船舶污染预防公约》、澳大利亚联邦2010年刚刚修订的《2010海洋保护法修正案》和新州刚刚修订的《2011环境保护法修正案》。法案的主要修订内容是禁止向国家水域排放有害包装物,排放污水和垃圾,如果有这些违法行为,则公司可能面临最高数百万美元的罚款。这部新法律也引入了一种更为全面的紧急计划和海洋污染报告制度,使得海洋污染事故反应和岸上污染事故的反应机制更为一致。

思考和借鉴

对由于海洋运输船舶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加入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遣成污染公约》和《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73/8防污公约”,73/78marpol)等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国际公约。

目前我国最新的海洋船舶污染防治法是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中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该规定是中国政府履行《73/78防污公约》,确保公约的各项要求得以严格执行,使现行规定与公约最新要求相一致,与公约全面接轨的具体实施,对提高我国的履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规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船舶污染预防制度体系,包括船舶污染物的排放与接收、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及其有关作业、船舶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和违法的相应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了海事机构管理职能和船舶有关作业活动范围。明确了船舶污染防治管理的一般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了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管理要求。明确了船舶油料供受作业的管理要求。明确了船舶拆解、打捞、修造等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污染防治管理要求。明确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尽管该法在2010年颁布并在2011年得以实施,但我国的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事故仍然非常严重,考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颁布的最新海洋污染法,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借鉴:

1、程序和实体并重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立法中同样重要

我国船舶污染海洋立法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轻程序,重实体。《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均设定了防治船舶污染的相关制度,但没有明确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必须的操作性规定,《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弥补了这些不足,制定和完善了操作性规定,但这些规定多为实体性规定,对程序性规制明显不足。如对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该规定只明确“船舶应当将不符合规定排放要求以及禁止向海域排放的污染物排入具备相应接收能力的港口接收设施或委托具备相应接收能力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单位应当落实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制度。进行污染物接收作业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并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防止污染物溢漏。”但审视该条规定,对船舶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之间的污染物交接程序并未规制,从而可能导致交接上的混乱,以致污染物遗漏。而澳大利亚新州《海洋污染法》要求船舶针对造成的石油和有毒液体紧急污染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随船携带。该应急计划的必备条款中就包含报告紧急事件必须遵循的程序、和主管机构合作应对的程序,特别是和船上负责通讯的人。在法定的垃圾处理计划中,也包括收集、储存、处理和处置垃圾的程序,包括使用船上设备来执行这些程序。

转贴于

2、信息披露:污染船舶负责报告,全程信息公开

在澳大利亚新州的海洋污染法针对船舶污染的防治规定中,关于信息披露和公开的法律规范非常多,特别是关于污染紧急事件应急反应中的信息公开。如对船舶污染海洋事故的报告义务:不仅要求污染船舶报告涉及石油污染和有毒液体污染事故,还要求船舶必须报告涉及丢弃废弃包装物,或者大船舶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或失灵,导致未经处理或者未充分处理的污水排放。污染船舶报告的时间要求从“一旦有条件就报告”转变为“无条件的立即报告”;而且必须把污染事件从始至终的最新信息告知最高可达6个相关的主管当局;同时,设定政府的通告义务。如该法案授权部长发出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通告,包括:海洋污染清除通告、海洋污染预防通告和海洋污染禁止通告。

我国虽然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任何船舶和民用航空器对海上排污或污染事件的报告义务,并在《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应当立即就近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其后又专章规定了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其中也专门规定了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交通运输部的《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重复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船舶污染的报告义务,但这种表面上宽泛的报告主体范围,实际上导致报告主体的不明确,同时由于没有明确报告的污染物种类,也造成善良的可能报告人无法确定是否属于该报告的污染。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尤其是在污染的处理阶段,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成为主要的信息公开来源,这也是我国船舶污染防治立法中,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立法缺位。

3、法律实施:对污染船舶的处罚力度和对政府的监督

船舶污染海洋防治法的有效实施,主要依靠命令-控制手段,即一方面依靠政府严格公正执法,另一方面依靠强有力的处罚。然而,政府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人”组成,政府官员也可能权力寻租,或为机构俘获,因此,对监管者必须设立有效的制约,同时要有力震慑潜在的违法者,处罚必须充分引起被处罚者的充分重视,这只能依靠加大处罚力度。澳大利亚新州海洋污染法为保证政府的监管效率,在立法中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如通知义务、持续的信息披露义务,再如对环保许可证持有者的监管内容公开,以接受公众监督,即环境保护机构必须在其公报上公布与环保许可证持有者相关的数据内容:包括强制性的环境审计内容,污染研究和污染减轻方案,和/或发给环保许可证持有者的处罚通知等。

而我国针对船舶污染海洋监管的立法明显缺乏对监管主体的制约,且对船舶违反污染防治法的处罚较轻,不利于海洋环境的充分保护。如《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中,都没有对监管主体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的法律规制,《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虽然规定了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条规定明显将监管人员的责任界定为结果犯而非行为犯,即必须是造成严重后果的(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才追究责任,而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只是从事违法行为的则不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法律中没有对监管机关信息披露义务等义务的更详细的规制,这就使得监管机关有可能行政不当作为而不受法律追究,监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上一篇:简述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范文 下一篇:减少双碳的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