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29:16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1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英语教育;兴趣;教学形式;中英结合;多媒体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教育的观念、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英语能力与素质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总结了新时代下英语教育发展与实践的新进展,提出了全方位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的若干建设性的内容。

一、上好第一节课

新时代下,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瞬息万变,早已不是教材与经验中的“本本”能够驾驭的“小事”,教师不求改进而盲目从第一堂课就机械般地搬运之前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机械的“授课”感到厌恶,而这一负面影响无疑会影响其后续的进一步学习。

第一堂课不应该是以课本内容教学为主,而更重要的是激化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进入小学阶段,学生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理,对语言的操控也有较好的禀赋,与其进行说教,不如提供一些实例,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英语的“可亲可爱”,让他们对会用英语表达和写作有一种荣誉感,获得自我满足。

近20年来,体制之外的英语教育机构,如新东方等占领了广阔的教育市场,其成功因素之一无疑是其对第一堂课的适当把握。该机构的教师不惜牺牲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而涉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有趣元素,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到英语学习的亲切感。这无疑是值得广大体制内教职工所需要学习的积极元素,不仅对于英语教育,对于其他的学科教育业同样如此。

二、合理地结合英语教学与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存在着这么一个时髦的观点,就是有水平的教学方法就是整个课堂都以英语教学,即所谓的营造英语母语环境。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汉语才是我国母语的客观现实,尤其是小学生,经过幼儿时期的潜移默化,其对汉语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若勉强追求全英语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由于对陌生语言的不理解,从开始就产生抗拒感,而且中英语言的差异,导致学习的过程中达不到教学前设定的教学效果。

尽管英语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在语法构成上还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口语交际中,可以适当地“英汉混合”。“英汉混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感受到说的成就感与新鲜感。注意汉语与英语混合的交流形式,加重语感,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使两种语言的结合变得更加随意和流畅。

三、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因为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许多家长在思想上存在着英语教学越早越好的误区,然而,早学习的学生却往往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其对英语产生了许多不可逆转的逆反心理,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毕竟经历了幼儿园阶段,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好奇、敢想等特征,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不能像中学那样机械般灌输,需要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夸张的肢体模仿动作,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单词,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好动天性,寓娱乐于学习,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好动天性,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相应的场景和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可通过表演和游戏的方式去记忆和学习,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不管学生学得好与坏,都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老师应该在生活中鼓励学生用英语简单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口语交流打下基础。

四、小学英语教学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在现代,课堂的授课方式如果仍然停留在单一模式,势必会让学生更早地进入枯燥无力的学习瓶颈期。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故事、小品、游戏、谜语、歌曲、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

教师可通过一些互动,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来表演自己的故事,把控课堂节奏和氛围,使整堂课师生关系都处于和谐状态。不同教学形式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导,从而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弊端。

五、善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经常引入多媒体,通过场景或者图片的多媒体放映方式,图文并茂,台词生动,引人入胜,在观看中理解单词的意思,引出要学习的单词,让学生跟随场景去记忆单词,让学生跟随配音正确发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学生整节课都充满好奇心,避免枯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并非简单使用PPT教学:PPT如此简单的技术小学生甚至自己都能够掌握,要指望单一PPT教学能吸引众多“挑剔”小学生的眼球,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要深层次地开发新的多媒体手段,例如Flash等。同时,通过电影、动画片、多媒体声效等的特效也可以不经意间地在课堂上引入。

新时代下的小学英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机遇却是美好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教育革命的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注意上好第一节课,合理地结合英语教学与汉语教学,传授知识与德育并重,善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逐步推广小学英语教育“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及善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我们就可以在新时代下应对小学英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吴作军.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性资源的开发[J].教学研究,2012(04):51-52.

[2]孙晓静,张峰.小学英语教育中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83.

[3]惠志艳.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10.

[4]钱静文.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快乐阅读,2011(05):15.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2

 

关键词: 和谐 课堂 教学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这就呼唤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通过鼓励的话语拉近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距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的插曲,如果能妥善处理,就能让课堂更加精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本节课的成败。如:有一次,我讲课正入题时,发现一生正津津有味的吃东西,我用眼神给他提醒了多次,无效,本想狠狠地批评甚至挖苦他。但我并没有这么做,一边讲课一边慢慢地走到他身边,笑着对他说,你今早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还没过早餐就上教室,现在教师准许你到楼梯间好好的把东西吃了来上课。等该生回教室后,很快融入课堂,课堂气氛突然间更加活跃,热情高涨,很快就完成本节课内容。这一节课是这个班课堂表现最好,听课效率也是最高的一节课。看来,教师能够保持理智、轻松的教学流程,对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确实十分重要。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新时期,中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有了新变化,他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标准不再仅仅是知识广博、教学方法好,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人格特质,喜欢和蔼、幽默、开朗、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老师。

         (一)有激情。我们都做过学生,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喜欢这样一位老师:从上课到下课,他(她)的语调是一样的,面部表情也是一样的,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怎么喝都没味儿。

我们会喜欢吗?不会!那我们的学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当然也不会!教育家陶行之很早就主张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热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地参与学习,必须自己有热情、有真情,有激情,有忘我的投入,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二)会鼓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渴望得到赏识,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动作和微妙的神态暗示、富于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使师生心心相印,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吉林省教育社区v8l2b.[!ph1、学生答得有创意时鼓励。2、学生答得不对时鼓励。3、学生答不上来时鼓励。

         三、民主教学是创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只有民主,学生才能发挥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的授课过程中,首先播放朗读孟郊《游子吟》一诗,然后在屏幕上打出六道思考题:1、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2、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3、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4、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6、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接着用十分钟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进行思考。这时,课堂上你可以看到紧张而积极读思的场面:有在书本上做记号的;有在本子上写东西的;有前后桌之间相互小声嘀咕的……十分钟后,学生回答问题的场面更是热烈,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小手林立,起来回答问题时有起来插话的,同学答得不对时有主动起来指正或反驳的,还有反问教师的,总之有点象自由市场上购物讨价还价的情景。 “你知道每年哪天为母亲节?”学生一般都能答得出来,在回答“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一问时,大部分学生说记不清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有的说,每年只有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父母根本没过过生日;记不清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起来回答时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引起同学们的笑声。这时你会听到有的学生的反驳:难道你们就记得清楚吗?课堂进行到这儿,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记得住吗?该教师稍顿一下说:“原来我与你们一样,也记不清楚,但是,现在我记住了。”特别是“你将来要否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他们?”一问时,有回答说,将来给父母很多的钱用或什么事情也不让父母做,让父母享清福;有回答说,还没想好等等。这时,有学生问,老师,“要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什么叫赡养?”“哦,你们不知道‘赡养’的意思,好,老师现在告诉你们,‘赡养’的意思就是‘供给生活所需’,我们做子女的,长大了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要尽抚养子女的义务。”课堂上,学生插话、师生对话、生生之间补充和纠正频频出现,相互交织在一起。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创新

互联网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在技术上的变革同样也引发了教育方式的极大改变。由于互联网的用户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通过对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浏览信息的分析,能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的状况,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将思想政治的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更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能够有效地实行针对性教育,同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大数据时代特点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所指的不仅是规模,更是包括了数据形式的多样性和数据储存处理方面的复杂性。大数据在概念上指的是不仅大小超出常规,同时也有卓越的数据获取、储存和分析管理能力的数据库。

大数据具有数量大、数据多样、时效性高、价值密度低、真实性存疑的特点。互联网中每一年所产生的数据量都是海量,数据的多样性较高,数据处理速度异常快,但价值密度比较低,需要在大量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在网络社交账号中展示出的内容也往往是经过美化的结果,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二)大数据时代的思维特征

大数据时代科技的进步也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思维方式相比出现了比较大的差距。

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的变化首先是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方面。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一状况制定出解决方案;大数据时代的方式则是搜集更多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之后找出其中的关系,不考虑事件发生的原因而直接找出解决方案。而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也更加注重对整体的把握,而这一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导致了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能够在庞大的数据量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脉络,小部分数据细微的不准确是可以容许的。

2 大数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展示了新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针对日常行为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推动思教教育建设。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全面数据化也能够将学生生活中的行为完全数据化,根据学生的结束记录、兴趣爱好、社会关系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等元素进行数据化,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建立起数据建模,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学生生活的全面掌握,导致产生了比较重大的伦理问题。首先是数据化是思维会导致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全部数据化衡量,而对数据的过分依赖也导致容易出现个人失去反抗性和批判性,学生身上被贴上了“标签”。而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也尚未得到解决,数据的收集、储存、挖掘都有一定的技术上的不足,而大数据本身的安全问题也会导致个人隐私的暴露,从而造成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的问题,更有可能导致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技术上的优势进行意识形态的影响。

3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一)树立大数据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首先需要正视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的现实,建立起大数据发展的意识,强化对数据的敏感性,并且树立起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性的转变,构建起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主题,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辅助的管理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运转。教育部门推动相关的法律和条例的建设,健全对数据的监管和保密的措施,加强对数据安全的防控体系,构建起对数据牵涉的相关方进行责任承担的合理机制,教育方位更好地展开教育,往往会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追踪学生的信息数据,这也对学生的隐私权造成了侵害,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

(三)培养专业性人才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介入。可以通过从零开始培育专业人才,也可以强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本身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数据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同时也需要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的政治方向的坚定正确,保证工作者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输入时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将数据进行集中,通过建立数据分析和共享的平台,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数据进行整合,对每一位学生都建立起思想政治状况的模型,可以直接将学生的思想变化作出图表,一目了然的看出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达成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

4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进一步提高相关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培养大数据理念、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建立数据共享的平台,通过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完善预测学生的思想变化,提供更加完善和高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佳敏.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与创新[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7(04):50-54.

[2]崔建西,邹绍清.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6,04(10):83-87.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lthough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can adapt well to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is also showing system rigidities and other deficiencies.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the times,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 should also continue to expl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rich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methods starting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of future trend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development trends

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理论

1.1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1.1.1 理论学习法

即理论灌输法,就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早在20世纪初期,列宁同志就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了理论灌输的方法,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①旨在运用灌输的方法将先进的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传达给不怎么了解社会主义意识的工人们。

1.1.2 实践教育法

即实践锻炼法,是引导和组织人们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基本方法,同志曾经说过:“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②也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以改造的方法。

1.1.3 示范教育法

即典型教育法,就是将抽象的说理转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的人或事件来进行示范教育,激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运用极富感染性和可接受性的人或事来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模仿。

1.1.4 自我教育法

就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并在提高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改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使得自己的思想品德向着良好的方向转化的方法。

1.1.5 隐性教育法

即感染教育法,就是受教育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生动、直观的事物形态的感染活动,或者文艺作品的欣赏、创作活动的熏陶和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

1.2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1.2.1 心理咨询法

就是通过借鉴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受教育的心理进行测试和分析,开展心理咨询并普及心理保健的知识,使受教育者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上有所改变,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教育方法。

1.2.2 思想转化法

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受教育者的错误、消极、落后的思想转化为正确、积极、先进的思想的方法。

1.2.3 协调式综合方法

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各种单项的教育方法综合在一起后,按照主次序列,产生一种纵向或横向的制约关系,使得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实效性。

2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现状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它保证了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保证了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通过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公民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运用理论学习法,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积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进行传承,包括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来武装人们的头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身作则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和全党动手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

但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古板,对于讲解的内容没有充分透彻,一些概念理论不够全面、系统,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存在填鸭式和注入式情况。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度也逐渐加快,其他国家的思潮涌入国内,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上反映出日益尖锐的深层矛盾,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对各种新鲜知识的渴望同相对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真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数不足。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教育实效性不强,导致社会公民普遍存在精神世界的危机,体现在更加注重自我体验,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上。而且对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此在完善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增加从教人员数量之余,还要更加注重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

3 在新时代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

3.1 注重加强对个人人格的社会化培养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稳定、统一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能够形成人生价值观念的稳定心理基础,是能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内在心理依据,虽然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人的内在支撑,外在的思想观念就很难对其产生影响,因此通过成形的、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塑造正确的、积极的个人思想道德状态是有必要的。人格的形成可以说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它是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应向人格的培养方面侧重,注重对个人的人类共性文化和心理的个性特质两方面的统一,侧重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包括发挥传统文化在吃穿用度和言谈举止方面积极的教育作用,加深在传统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度。在尊重个人人格的基础上,加快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转变,强化人们的价值呼唤与人文关怀,加强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人们对高尚人格和优良思想道德行为的崇敬与效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努力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2 注重加强对教育内容的深层次丰富

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梦”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针对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出思想问题,帮助人们在准确把握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认清当前国内现状、国际形势、国际关系、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外政策等等。并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的构建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置,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来解决课程内容过于知识化、呆板化的现状,有助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并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将积极探索在新时代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更新,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将系统讲授、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基础上,教授多级学科知识,使人们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促使人们可以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3.3 注重加强对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出现空讲道理、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的方法,要根据社会各个阶层或受教育者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普遍性发展到特殊性,为了适应我国现在社会存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各个领域,不仅包括了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普及,更加注重加强对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者本身的思想觉悟,鼓励其更好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开辟出适应我国社会各个阶层受教育者的具有针对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最后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来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注释

①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26.

② 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296.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师资建设

1.电子音乐在教育领域的价值

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与传统音乐不完全相同的音乐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改变了整个音乐的传统运作方式,也在现代教育领域深入人心,教育领域正在为建立系统和全面的电子音乐教育框架而不懈努力。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日渐强大和具备特色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国际电子音乐学界极为关注的新动态。教育界电子音乐专业的建设过程可对每个学者提供专业上的借鉴和营养,对音乐艺术院校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指导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电子音乐自身的整体发展和电子音乐学派在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达国家无论是学科的基础研究,还是综合应用都走在了中国前面。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它们的差距并不仅仅局限于本领域。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学科建设弊端的延伸甚至加速了我国这一专业的落后程度。我国没有历史性的深厚知识积累,研究和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不如发达国家。电子音乐在中国教育界的发展可积极吸取国外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I,结合我国实际,扬长避短,对于建设有我国教育特色的新专业具有积极意义。

2.音乐教育领域中电子音乐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音乐传入我国,1984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198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音乐声学与电子音乐研究室,但是这些先驱尝试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终止。武汉音乐学院刘健、吴粤北两位教授秉承“传统与当代结合,理论与创作并重,音乐与科技联姻”的建学思想,于1987年首先开设了“音乐音响导演”专业,标志着中国电子音乐进入了专业教育阶段。其后1993 1994年,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创建“中国电子音乐中心”,先后开设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录音等专业;上海音乐学院吴粤北教授创建了音响工程系。2002年全国12所音乐学院及师大艺术学院共同发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它标志着中国电子音乐教育步入正轨。与此同时,普通高校、高等师范、职业学院、民办高校纷纷增设电子音乐专业。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相继发展。电子音乐也带动了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从2004年起,十二个以上省和直辖市已将中小学音乐教师电子音乐培训纳入教育改革内容规划,开始有计划地分批进行电子音乐技术培训,并列入教师业务考核。20年来中国电子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子音乐的大环境更宽容、宽泛,与各领域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3.中国电子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

当今,美国和发达国家在电子音乐教育领域,其基础研究和应用上都远远领先于中国。我国至今尚无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硬件设施不完善且教学导向带有盲目性;课程知识深度、教学范围及知识联系程度处于初级阶段。立足我国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发展和壮大我国电子音乐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不足

当前,我国只有少数音乐学院真正有能力培养电子音乐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等音乐和科技两方面的复合人才,专业的全面性、多样性及教师队伍结构也欠合理。中国电子音乐教师队伍中97%属于音乐专业背景,3%属于非音乐专业,几乎无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电子音乐背景的教师则更少。美国教师除数量多之外,其队伍结构是多元化的,65%为音乐类专业背景,27%属于计算机、物理、数学等专业,且有近8%的教师有电子音乐的专业学历。教师复合型结构对电子音乐学科水平的提高有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体系的合理化已成为我国最迫切的任务。

师资问题是限制中国电子音乐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它直接牵制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不仅核心音乐设备价格昂贵,一系列的辅助器材的配备也难上加难,一般音乐院校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配备多套系统。客观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果。

(2)课程结构与研究能力的缺陷

我国的电子音乐类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水平较发达国家低很多,主要是介绍性和应用性课程两大方面。无论是音乐系科还是非音乐系科都没有研究类的课程,这一缺失决定了我国电子音乐专业无法进行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深入的有价值的应用研究,难以将电子音乐的各个专业总和为一个体系,来进行交流和补充,这对于本学科的长远纵深发展弊大于利。国内电子音乐的重点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不足,而这些专业化和以创新研究为宗旨的研究所和实验机构不仅是进行电子音乐日常基础教学的必要环节,而且是学术和科研升华档次与水平的关键一环。今后,我国当大力建设研究中心以及专业实验室,为加快电子音乐的科研力度指明前进的方向。

(3)教育观念和体制僵化

电子音乐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壮大的关键是音乐教育观念的革新,这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经验之谈。近年来随着电子音乐课程的普遍建设和硬件投资的加快,国内对电子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加强。但是据调查,目前国内许多学校的问题主要在于对电子音乐专业的发展缺乏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说,观念和认识的不足直接阻碍了这些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实际发展。

体制问题一直是音乐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就整个音乐领域而言,学科间缺乏必要联系与合作渠道,严重影响了学科建设。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单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失衡,学生难以接触到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且实践能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体制对电子音乐这类具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特质的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4)交流和沟通的不足

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音乐领域跨学科的学术组织和机构,为电子音乐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长久以来,我国音乐学科甚至艺术领域之间缺乏联系与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信息不畅,交流不便的的局面,形成国内音乐学科力量分散的不良局面,同时严重阻碍了电子音乐专业的迅速发展。今后当通过创办学术期刊、杂志、网站,以及每年举行定期的学术会议,为电子音乐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机会,同时应加强电子音乐和其他音乐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4.中国电子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践行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电子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要注重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要以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摒弃局限于形式上的现代化发展。立足于我国电子音乐教育落后的现状,将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力引进,并结合中国的教育现实,从而进行融合式的变革。2l世纪的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也要求电子音乐教育进行大的改革,以培养全面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电子音乐教育,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发展的模式,在长期可持续的过程中积累符合中国音乐事业现实的经验。

(2)采取“系统性”的课程设置思想

一门学科的课程设置应具备系统性、原理性和普适性,应该形成一套由专业理论课到专业实践课、由理论的一般性到实验特殊性的教学规划思想。只有从“经验性”的传授到“理论性”的系统指导,学生才会从单纯和被动的使用工具转变为工具的“主人”。电子音乐设备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当抛弃追求设备的领先,而紧随音乐的“本体”并去掌握教育理念的真谛。

重视本学科课程建设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系统性范畴的课程,在决定学科和本专业基本结构的关键课程上下功夫。加强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内在逻辑性和相互联系性,使课程设置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电子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设计应遵循内容的科学性,协调基础原理类课程和开发研究类课程的比例,综合型、应用型和普及型并重,创造合理的学科课程内部机制,使电子音乐专业具备自我改良的内部“微循环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加强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师资建设

高素质的电子音乐教师队伍和充足的资金、设备投入是促进电子音乐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首先,开展电子音乐教学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成熟的教学操作技巧与技能。在此,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再一次成为重中之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与国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派遣学者进修学习,引进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先进的课程结构要求,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师资源,施行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的培养策略。

世界各国的电子音乐教育事业都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电子音乐是中国新兴的学科和专业,相对来说人们比较陌生,要想普及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其实用性强,其电子器材昂贵,教学环境依赖性强。要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就要有意识地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正确的进行教学导向,实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

(4)“因地制宜”,发挥特长

因地制宜就是在不同类型的大学中按照各自学科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所开设的课程。美国电子音乐教育的布局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综合类大学利用自身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大力开展基础理论、开发研究性质的课程。而我国,教育水平排名前40的综合型院校,除了部分师范院校外,课程比例的不合理大大浪费了其学科优势。

今后应发挥综合类院校之长,立足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基础理论、开发研究性课程。对于文学艺术类的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应用性课程开设。若电子音乐的课程建设不问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类大学非音乐专业和艺术音乐专业一刀切,这不仅是削足适履、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带来教学管理上的弊端甚至失败。

(5)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扩展信息传播途径

中国电子音乐教育发展,借鉴外来优秀思想,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扩展信息传播途径是必由之路。与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进行研究创作,增加我国经验,在合作中融会贯通国外模式。鼓励留学和出国进修,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和人才,对我国的专业发展和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在国内,扩大受教育者范围,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综合现代媒体和因特网等有效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加大我国优秀音乐院校的宣传力度。

电子音乐专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容易引进国外前沿的教育模式、授课方式和课程配置,并付诸实施和快出成果,这是其优势所在。当然国内整个音乐界的体系也会较大的影响其发展,并与国外模式产生碰撞,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立足自身、寻找一条适应自己实际的道路。

5.结论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特点;发展状况;意义

通俗来说,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其采用幻灯、电影等方法进行电化教育,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技术的一个新转折。

传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教学信息来源少,方法单一,缺少时代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突出“现代”二字,即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现阶段的社会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教学要体现其时代性和实用性,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成为信息化时展的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信息化。教育技术从传统技术到现阶段的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丰富的信息基础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信息的表现。

1.网络信息化

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媒介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知识,丰富教学信息。网络信息的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网络信息化运用于现代教学,给现代教育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丰富了教学的资源,充实了课程的内容。现代教育信息体现了网络信息化的特点,加强了教师的信息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技术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功能,通过现代化设施的操作制作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时展的轨迹中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当代教育的方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各种技术手段的使用都与现代的技术密不可分,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显示了教育的与时俱进,充分表现了现代教育与时展的紧密性,教育技术的变革是在时代变化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

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教育中所占的成分也越来越多。

1.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多媒体等媒介,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化,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准备的质量,为学生制备全方位的课件,通过“音”“图”“文”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表现,丰富了教学的趣味性。

2.网络课程的实践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最为新颖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备所建立的网络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辅导,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这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最佳体现。网络课程的实践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信息化和技术现代化的综合表现,网络课程的发展,丰富了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3.信息交流的平台

在信息时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媒介、通讯媒介等已成为信息传播和吸收的简便途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各种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的沟通和信息交换,是信息交流和开阔视野的良好平台。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是时展的要求

教育的发展跟随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显著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理应变革自己的步伐。使用时展的产物合理地推动教育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使教育体现实用性,必须将教育技术呈现现代化,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2.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方式符合社会的需求。教育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实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变化,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时代变化的信息,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变化,以认识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在社会的变化中,明确发展方向,开展合理的教学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推动教育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索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应受到每一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

[2]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01).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7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国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也促进了我国传媒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事物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这也促使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同时,通过媒体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播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承载的媒介,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新传媒时代的发展,希望通过传媒时代的发展来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找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提出解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且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的国际地位。而且新传媒时代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二、国内、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

(1)国内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非常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随着我国的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就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我国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先进方法主要是采用课程教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的帮助下,我国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就是利用新媒体将相关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这种方法也是国内的最先进的方法。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首先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初步的调查与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接着,再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上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好地推动了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这对于我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就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了研究,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当时的英国学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结合学科传播与教育学综合,并且利用更多的学科理论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后来随着这种方法的发展,欧美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形成了新的先进方法,在他们的先进方法中,对于新媒体时代是持有批判态度的,所以,他们采用将青少年与新媒体时代生活相隔离,让青少年远离新媒体文化的影响。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新媒体时代的素养已经得到了西方的进一步认可,政府还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纳入了学习课程,并且利用这种方法来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其实,国外的新思路就是加大对新媒体文化的利用,把新媒体纳入学习课程,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新媒体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这不仅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同时,还体现了国外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中,可以通过大学里面的学生管理来了解具体的方法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来记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且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作出统计,并且在这之后利用新媒体来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通过新媒体让大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主动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课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快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在大学生的学生管理中,一定要加强新媒体的使用,利用现代的数字化资源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并且利用新媒体的资源来实现学生之间的管理。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宣传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报、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方式来宣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大学生管理。大学生管理到完善与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思想政治建设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自身涵养和政治素养,这对于我国国家政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就是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形成大学生里面的大学生管理。

四、新传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途径

(1)创新教育理念。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就加强了理念上的高度重视,才能让每个高校都落实到行动中去,并且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涵养,这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也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如果教育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较低,那么就不利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所以,这就必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让每个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同时,高校也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且为他们定制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当然,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如果教育管理机制过于死板而传统,那么就无法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创新,这也会使得大学生无法接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可以更好的提高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五、总结

新传媒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既具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我国的传媒时代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是,新传媒时代的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将会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里,新媒体时代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且将会成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也会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篇8

一、坚持“以人为本”来发展与创新教育技术学学科

坚持“以人为本”来发展与创新教育技术学学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m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研究正逐步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如倡导“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利用IT智能、虚拟现实、知识工程等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而要不断培养和塑造新一代教育技术学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动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乃至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1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力

它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及研究领域都得以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教育技术学研究,使其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以及智能等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和教育软件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教育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当代研究的热点。要使该学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就应把教育技术学学科意识和现论模式与信息技术及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动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不断创新。

2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创新的牵引力

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现代教育的环境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引进和应用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和理论支撑,在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中起着引导作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既包括创造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等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又包括知识建构主义等许多新的学习和认识方面的理论。正是这些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引导和激励人们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人们对于教学领域中先进信息工具的需求和渴望,从而使这些现代化的媒体、设备得以在教学实践中大展其优越性。

三、实习教学是创新的关键

实习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实习教学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四、结语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下一篇:各国数字经济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