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14 18:42:48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1

一、新课改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变革剧烈,身处其中的青少年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育对象,教育主体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如果语文课本身仍然一成不变,势必失去教育的鲜活性,难以吸引新时代的青少年走进课堂,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必要的改良和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语文课是一门强调工具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因此,新课改的推进将会对提高语文课这三方面的特性带来深远的影响。它要求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施评价等多方面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必然要求语文学科授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并在新环境下重新雕塑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新课改对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锻造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也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在评价目标上,要求最终目标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课程的评价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传统的将标准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将有所改变,替代它的是一种更加多维立体的复合式评价观。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从各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教学对象。换言之,在新课改体系中,对于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将从以往静态、单一、阶段和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主动转变为动态、多维、发展和激励性的评价模式;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进而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这一点来解读,新课改是极具创新意义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面向的是所有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由于具有母语教育的功能,其新一轮的改革更是备受人们关注。这门学科本身就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因此,新课改的实施意味着在教材选用上和教法运用上都有着较大的改良: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主动适应教学的变化,积极拓展学习的领域和思维的空间,提升学习的实效。

在新课改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学科定性时,一方面承袭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即继续强调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将语文课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新课改实施之后,语文学科由过去注重工具性质转向更为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新课改非常注重时代性。简而言之,语文学科在新课改进程中将更加注重体现时代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将更为贴合时代精神,展现时展进程。所以在新课改体系下编撰的语文课程教材将会以更大篇幅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以关注人类自身发展、关注自然和谐共存和关注世界的多样性文化。

新课改还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主张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社会、生活、学习等客观环境的感悟能力。新课改认为语文学科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更应该教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重点。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诉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改认为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不应该仅仅只是语文的能力,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求知、生活、做人和审美,既要智育,更要德育,要做到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等多重功能相结合。具体而言,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适应新课改要求,改良中学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果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节奏,就要求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也就是师生双方都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

对教师而言,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要提高学生求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加强教学互动。要求教师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并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进程设计、多载体的灵活考核方式、多平台的课后教学社会实践等手段,切实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进程当中,做到以“生”为本。

对学生而言,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综合的素质,不再只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进行有选择性的知识学习和背诵。要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要具备更强的批判精神和钻研探索精神,要以创新的思维关注语文课程学习,并从中获得更为真切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主体性发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2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时代节奏;教学创新

法语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试听、泛读、语法、专题、报刊阅读等方向,通过听说读写,培养学生们的法语能力,其教程一般遵循偏传统式的老师根据教材授课,学生记笔记,听教材附送光盘等方式来进行训练,授课教材普遍以语法、练习、文学、写作为主。而这样单一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代大学转型为应用技术性大学,即以实际应用操作性为主的教育理念下,存在着一定的可改良、上升的空间。这里,笔者将法语教学模式的改良原因及改良方法分析讲解一下。

1 当前法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大学零基础开始学法语的学生而言,很多人抱着一种新鲜与激情的心态去开始一门新的语种的学习,而眼下的法语教学方式略显陈旧,教学观念不先进,不少老师仍然还是像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样,使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只顾埋头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沟通交流的授课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法语的激情与效率。其次,法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们使用的很多法语教材是19XX年形成的,它与当代社会的时代感差距较大,很多教材里出现的事物很多都是当代社会几乎不再使用的事物,或者已经被淘汰、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事物。另外,法语教学局限性还体现在,如果将法语四年制的教程,按一定比例来整理,那么:――日常生活用语占 50%;――说明文类 20%;――文学写作类占 20%; ――自然科学、当代科技类 10%;也就是说,文学艺术类词汇量及说明文词汇占了全部课程的70 %左右。然而,很多法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熟练掌握的最大词汇量依次是: 日常生活用语 > 文学写作类 > 说明文类 > 自然科学、当代科技类。而在法语学习毕业之后,社会对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需求却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比例和安排的,仅以武汉为例,汽车、互联网、日常生活用语却占法语工作需求的90%以上,文学写作类、说明文词汇、新闻传媒的工作需求量不到10%。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们在大学法语课程中掌握的最多的词汇量,是毕业后工作市场需求最少的,而工作中大量需求的,例如机械、工程、建筑、交通、互联网等,却是大学课程中很少涉及的。

2 法语教程新改进方案

笔者分析完这样的法语教学现象之后,按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与要求,需对以上陈述的法语教学问题提出适当的改良方案分析。不难看出,很多法语专业四年制毕业生,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或是在工作过程中,有的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有的需要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自我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针对这种“学用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法语的四年制通用教程的改革应遵循如下思路:

2.1 将自然科学、工业机械、互联网类的课文比例提升到40-70%,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大量使用此类词汇。很多法语教程安排讲解局限于课本,日常生活的对话、语法词汇句型的分析练习、文学课程的讲解、法国文化的学习、写作课程的训练、报刊杂志阅读等等传统的教程内容,为符合社会对法语的需求,并跟随社会新兴行业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法语实践教学。

2.2 适当减少文学艺术类课程。我们法语系毕业生熟练背诵出《巴黎圣母院》等名篇,可是,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文学类法语的使用几率却不大。

2.3 选用教材的内容应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社会最新出现的词汇、新的内容编入教材,比如智能设备类、时尚影音类、数码配件类、电子教育类、摄影摄像类等等,能够代表或者引领社会大方向的新鲜内容。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应尽量传授新知识、新词汇、新科学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结合法语知识,更加了解新知识的内容。

2.4 在教学形式上,也需改革创新。一般情况下,法语教学,法语课的教学都是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们在下面听讲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设想一下,生活、工作中,实践法语的场合通常都不会是这样,也许,偶尔的会议会是这种模式。日常法语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双方以交流的形式进行对话,所以说,我们的法语教学可以适当改变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授课的状况。应用型语言的学习,应以对话的形式为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备两名法语教师,以应用对话的情景模式教学,展示正确的语言交流,也使学生们更快地将法语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之中,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法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名法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跟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对话情景模式,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也自然得多。

2.5 法语教学应脱离填鸭式教学,可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我们在法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时为单位,模拟最新教学内容的场景,实践对话情形。比如说,在机械类、电信类法语的情景运用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设计修理类的、销售类的、施工类的、谈判类的、采购类的等等情形的情景对话,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训练了将来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法语词汇、句型、表达方式,而且也让大家在模拟的情景对话中,慢慢地接触到将来工作会遇到的问题。

3 结论

应用技术型大学即为应用型、技术型的本科高校,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法语教学工作也应符合该宗旨,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法语人才,更是既掌握法语语言知识,又掌握科技专业法语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大学学习与企业职业培训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法语系学生在校园学习之后,尽可能地缩短甚至省略掉工作中的法语职业培训部分,这将提高学生、学校、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拉进了这三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期间,三者之间应保持联系,资源互补,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最新的信息量,为企业寻求专业法语人才提供最理想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2]任淑淳,杨俊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整体要求的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课程标准应时展要求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从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教材、教法,抑或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均与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本质上来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其目标即是能够使高中学生掌握高中阶段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而运用于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较多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新课程理念理解性与实践性偏差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由于教师、学生受到来自高考的巨大压力,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往往被束之高阁。其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片面的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苦行僧”“斯巴式”的教学形式才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倡导通过语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形式的综合体。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性与实践性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实际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效果的下滑。例如,部分语文教师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理解为学生的放任自流,学生学习为主体,即是“学生自己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中学生知识经验积累与成人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学生学习方法各不相同,这直接要求语文学习过程之中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指导。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足,直接导致了新教材套旧教材、新教材套旧教学思想现象的产生,没有建立以新教材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二、缺失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除新课程理念理解与实践性的偏差外,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统一性缺失。目前,从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部分课堂过于追求较为活跃氛围,忽视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过于渲染较为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积极性较高,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适时的指导,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了较大的差异性,看上去与新课程标准一致。但是,细细分析而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往往引用一些与教材内容无关的素材(部分甚至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而对于本应当着重进行讲解的语文教材内容、语言学基础方面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较难理解,却闭口不谈。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降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更进一步。即不仅仅要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其实质是学生真正的能够学到高中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需要注意是,这并不是要求教师以牺牲教学实际效果为代价。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运用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大量先进的教学设备被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性。多媒体教学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活力。但是,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运用之中,部分学校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过分依赖,甚至要求每节语文课均需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笔者则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整体上可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粉笔的挥动铸就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加之无间互动,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得到更好的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多媒体教学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视觉、听觉享受,使学生更为形象生动的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感知。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运用于一切语文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诗歌与文言文之教学之中,如果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则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诗歌教学注重朗读,文言文教学注重学生对古代词句之理解,在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必要的背景资料补充尚可,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淡化对文本的理解,降低教学效果,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目标效果,需要相关指标进行衡量。例如,高中语文学习是否达到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深入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是否能够及时修正教师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既有纰漏;教师是否能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指导;和谐师生关系是否构建并持续;是否教学相长,等等。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之中,应当能够积极树立效率优先,兼顾直观的教学思想,积极投身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达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唐秀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04).

[2]杨文玫.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四种误区[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10).

[3]王军.新课程观要求语文走向开放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21).

[4]沈忠海.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2,(20).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4

时代呼唤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新5课标6从理论的、理想的视角体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时代诉求。

(一)多维的教学目标

新5课标6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特征,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外,也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0。这就是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多维教学目标。即是说,新时期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发展其自主的、合作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其文化意识,从而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由此可知,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为:

1.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水平的提高。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者的基础,因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新5课标6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英语的学习,让其从中获得来自异域的不同信息,可以丰富其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是在一个非英语环境中学习,期间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学好英语,学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才能克服学习外语中遇到的困难。这样,英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反过来,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语言学习当中。大量的外语教学研究证明,解决情感态度问题是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

3.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通过高中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另一目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外语教学研究所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同时,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4.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提升。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认为,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维以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外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提高了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综上所述,新5课标6提出的多维教学目标就是在整合英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对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进行的定位。在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目标,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和包容性[2]。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0这一目标,明确了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方向:高中英语学习的任务不只是学语言知识,或者单纯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英语技能,而是包括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在内的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只有将这五个方面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课程目标,也才能体现课程真正的性质。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交际需求,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能够在与人交往时适切地使用英语;能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能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3]。

(二)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块0化的课程结构

新的教学目标必然有对应的新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高中英语教学的多维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而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的原则是高中英语课程内容选择与重建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时代性原则体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与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文化发展、科技发展相结合。因为信息时代作为通用语言的英语,为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互动起着桥梁作用,也是我们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等的先决条件。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内容在体现时代性的同时,也需要遵循基础性的原则,就是课程内容要选择那些能够超越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的、具有永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也要选择那些多元文化视域下超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普适性知识,还要关注那些能够有利于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知识、能力及态度。高中英语课程,虽是在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基础上的延伸,但它仍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为高中学生的升学、就业和终身发展继续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外语素养。但是,我们在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基础性的同时,还必须针对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高中英语课程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能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为此,高中英语课程就必须具有可选择性。选择性原则意味着高中课程的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4]。另外,按照/模块0设计课程。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他们已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而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就可以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个性的发展。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构成,有5个必修模块(1-5)、6个顺序选修模块(6-11)和若干个任意选修模块(如图1所示)。同时,又采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并规定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如此,多样化的英语课程既反映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三)倡导符合语用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根据新5课标6的内容,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当前,强调语用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因其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所以这一理念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可。根据语用学的观点,/用0是英语学习的核心理念,这需要通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完成一系列具体的任务来达成。新5课标6所规定的开放性的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型活动,恰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具体形式,它们能够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机会与空间,尤其任务型活动,让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具体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空间与机会。当然,这些活动中的/任务0是关键,要求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体现/面向全体、关注个体0的教学理念,任务活动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也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1)课堂活动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非以教师为中心;(2)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而非教师控制话语霸权、学生被动倾听的过程;(3)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新的知识,而非纯粹的教师传授;(4)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是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做事情,而非只是机械的知识记忆;(5)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认知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实现学习目标,而非整齐划一的学习模式[3]。

(四)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在课程中起着确定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修正课程、预测教育需求等作用,其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归宿,亦是整个课程建设的新起点。高中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需要考虑评价主体、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等方面。课程评价主体,指对课程做出评价的个人或团体。在我国一直以来的集权化教育体制下,课程评价主体非课程权威专家、最高教育行政人员莫属。虽然经由多年的课程改革,这一现象已有所改变,但由来已久的制度及其影响依然左右着我国课程评价的方向。对于语言课程的评价,须当超越以往只对学生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的范围,也应该对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评价,还应该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从课程设计到实施整个过程都应该进行监管与评价。具体来说,高中英语课程的评价范围,不仅要对学生所获悉的有关英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英语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个环节。课程评价标准指人们用以确定课程系统的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所依据的衡量尺度[5]。课程评价标准在课程评价中起着规范、导向、强化及判定的作用。因而,确立全面、公正、合理的英语课程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关涉到课程评价活动能否成功进行。新5课标6指出: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通过反思与调整,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与完善英语课程。

二、问题:守于故步自封/堡垒0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与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相比,现有高中英语教学与之相去甚远。由于固守于昔日的/堡垒0中,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单一、形式化,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教学评价一元化,所以现有高中英语教学上不能承接大学英语教学对高中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下不能开启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极大地制约了新时代下英语教学的使命。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还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非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换句话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困于/为升学作准备0的工具价值论的泥沼中[4],仍然是单一的为升学作准备的教育。这种工具论的教育价值观又蔓延至整个基础教育,由此导致现有的结果是:每一阶段教育的任务都是为下一阶段作准备,并最终为升大学作准备[6]。然而,国际视野下的社会发展对高中毕业生的英语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升学要求,就业要求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等等。现有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与新5课标6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改革势在必行的当下,高中英语教学依然守在昔日故步自封的/堡垒0中:教学目标形式化、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法抱残守缺、教学评价单一。

(一)教学目标工具化

与新5课标6对高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相比,现有高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单一、工具化。为了应试的需要,强调/双基0的教学,即以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功能和话题五个要素,以及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以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目标,突显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特征,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作为/全人0的发展,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忽视了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远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需要的。

(二)教学内容繁难偏旧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单一的、工具化的教学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现有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是由知识技能取向的教学目标和/为考试而教0的教育价值观所决定的。现有高中英语教材形式单一、内容单一[7]。以/考试0为指挥棒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学内容以考试内容为核心,紧扣考点,教学内容繁、难、偏、旧,多年不变,那些陈旧的教材当中包含了所有的考试内容,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等,严重脱离时代,脱离学生的经验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守旧,对新的教学理念的不理解,导致其对旧教学内容的坚守。很显然,与上文新5课标6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相比较,现有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必须更新。相应地,高中英语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必须改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调古板

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知识为本,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学中也大多采用传授法进行教学,也因此未能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3]。一般而言,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记、背,其主体性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也就是说,重视大量背诵和训练,轻视理解、沟通和表达;重视教,轻视学,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受专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数英语教师依然固守着旧的教学模式,追逐着高升学率,在对新课程改革的观望中抱残守缺;所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单调、古板、抱残守缺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倡导符合语用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背道而驰,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需要认识到单调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时代所要求的差距,认识到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四)教学评价一元化

从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高中课程与教学评价中采用的是学校内部评价,即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事实上,高中现有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实质为以高考为核心的各种外部评价的简单复制、预演和准备。进入高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教师除为学生的高考殚精竭虑以外,还要应付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形形的检查考评[4]。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元化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相应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事实上,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评价只追求表面的评价效率。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评价被简单化为考试,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片面夸大,直至形成/分数决定论0。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师坚守着/分数就是硬道理0的信条。新的英语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评价体系提出了根本性改革:尊重被评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的激励,改变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纠正只注重分数的评价标准,建立动态的、形成性的、过程性的、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三、对策:走出故步自封的/堡垒0)))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时代诉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时代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显然与新要求相去甚远。高中英语教学要变,核心是教师,因为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是在课堂上实现的。眼下的形势是,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毕业于传统师范院校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又有着数年一线的教学经验,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然而,新形势下,面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他们的知识与理念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即是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他们对新课程的不适应,从理念上、理论上的不适应,延伸到教学实践中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另外,由于终结性的评价制度,教师都/唯高考是瞻0。要让高中英语教学走出故步自封的/堡垒0,回应时代的诉求,可能性的对策如下:

(一)变革高考评价制度

新5课标6指出: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功及其不足,建立自信并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通过反思与调整,提高教学水平;评价可以使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与完善英语课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从教师的角度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对课程与教学的效果进行监督,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然而,高中英语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现象却又是一考定/乾坤0的,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的倡导声中,昔日高考中的终结性评价还在大行其道,处于新旧评价制度的博弈中。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完善评价制度建设。在一些新的制度、改革措施实施之后,相应的评价体系随之出台,以监督新的制度、改革的见效情况。高中英语新课程从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与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新的评价制度去监督,不只是听起来可行的书面文字,更应该是适合于不同学习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同时,新的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反馈体系,以便在政策制定与实施环境、实施者之间有个良好的循环,保证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修订更适切的课程设计方案

从课程编制的过程来看,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这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前提。在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中,需要从多维的视角确定课程目标。因为新时期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教育目的不仅关注学生掌握英语这一工具,也要促进其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考虑选取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统一的材质,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将其模块化。同时,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倡导符合语用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任何层次的教育改革若没有教师的理解和支持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可以说,教师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培训是重中之重。建立教师支持系统。在新课程推行之前,课程所体现的新理念必须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教师并被教师接受[8]。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说,从书面的课程到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也必须经过教师所理解的课程这一环节。采取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新课程培训,给教师专业指导,并就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是很有必要的。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以课程发展为平台,以教学研究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事实上,把课程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学研究制度须当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宗旨。其中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学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9]。这样,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向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当然,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也要相信自己,从课程观念的变革、观念的自主到较强的专业意识,都需要教师自我的提升,而培训只是一种引领,教师的专业自主更为重要。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需要回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诉求。首先,教育评价制度方面需要改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其次,课程方案的设计中,需要从多元视角去选取、组织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证。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5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措施

一、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与时展需求相一致

在新时代下,诸多国外企业和机构深入到中国,不断提高业务和经营范围,诸多中国企业和机构也坚持“走出去”,深入异文化环境中,寻求全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显著,而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我国诸多企业和机构对国际化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才必须要具备高度的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

2.有利于不断完善现代教学体系

现阶段,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速度突飞猛进,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前瞻性。在高等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教育紧迫性特点的影响下,加强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保证大学英语教育与国家各种需求相一致和协调。由此可以看出,基于人才需求视角,步入新时代的高校来说,必须要将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培养责任承担起来。

二、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优化措施

1.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认知体系

在新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注重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体系。首先,高校要将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来,基于国家发展战略视角,对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充分了解,而且还要善于对跨文化教学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加强跨文化教育目标和原则的构建。其次,高校要将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化,积极设定跨文化教学目标,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保证学生可以对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进行充分了解。

2.开展文化差异性教学

在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满足跨文化能力培养需求,教师必须要加强文化差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上来。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现有教材内容的应用,确保学生对英语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在英语教材中,要将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涵盖进去,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的深度。教师在知识内容的讲述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合,比如西方国家的节日词汇讲解,教师要对学生针对节日的来源和文化习惯等进行讲述。其次,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要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明确,并挖掘出语言的差异点,确保学生可以形成语言转换的敏感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其中,对于PTPC教学模式来说,主要是指要将教学单元和教学任务视为主题,而教学目的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借助合作学习,可以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体现出来。首先,结合教学单元,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合理划分,具体分为不同的单元内容,比如政治、军事以及教育等,比如在西方餐桌礼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西方皇室进餐的相关视频播放出来,在生动和直观教学场景的带动下,可以保证学生可以对西方的餐饮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其次,要结合任务驱动,加强跨文化交际教育模式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跨文化交际知识消化掉。最后,要结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4.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基于教育现代化改革视角,在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活动中,必须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为新时代跨文化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化,而且还要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实现与外国人的实时互动和交流,这对于提高跨文化能力培养水平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其次,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在新时代下,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充分了解,开展教学情景教学,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将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开来。

5.注重渗透母语本土文化

在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获取,跨文化交际具有高度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提高对本土文化的高度重视,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和母语文化,使学生可以借助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灵活介绍,积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比较显著,而在文化之前,迁移影响也比较显著。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必须要将母语文化的教学落实下去,在培养跨文化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思想态度,将中西两种文化的特色进行明确化,在英语表达训练过程中,加强中国文化内容的融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切忌出现全盘西化现象,从而为取得良好的跨文化教学效果创造条件。其中,要加强文化移情策略的应用,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中,母语负迁移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显著,学生必须要对母语负迁移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克制,确保英语表述的准确性。所以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移情教学方式的应用,文化移情就是旨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主体要善于对知识的文化立场进行转换,而且还要突破本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有机融合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确保学生可以灵活应对母语负迁移问题,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三、结语

在新时代的强大推动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较高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整合,确保良好的教学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评《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J].染整技术,201840(12).

[2]杨小丽.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3]吴思颖.大学英语教学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2018(16).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的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这样的理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而培养学生的方向则注重答题、解题等方面,课程设置上过于传统,使得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厌学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资源被浪费,最终可能使学校声誉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才能。而面对上述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把课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然后在学生思维方面加以创新培养,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技巧和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新观念,学会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创造新意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改革。

一、发挥语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想象才能

初中语文教学是综合了多种要素,交叉了很多方面的一个比较与现实相连、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尚前线相关的既有语言艺术性又注重实际运用的科目,因此这个科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理论知识上做重要的突破,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尽可能观摩生活,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关注生活,从各大新闻媒体和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因为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定式严重,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可能使学生全面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其创新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也应该充分展示每一节语文课的基本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特色的影响下发挥创新能力。只有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把学习和能力训练融入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努力有所体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我讲解的现象很常见,学生的想象力是被禁锢的,有的教师甚至强制灌输一些语文学习理念,从而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创新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学习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把时代气息、信息化教学等融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才能在多元素的课堂中实现改革创新。

二、用现实意义的材料进行实践教学

教师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转变创新思维,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践水平。而这需要在初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教学目标改变为用实际语言运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敢于用创新思维运用知识的人才。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只有在学生的思维中有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为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中国“二胎政策”问题研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践锻炼任务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发表看法,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二胎政策的利弊,学会辩证看待事件的思想,这种用生活实例进行语文归纳能力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广泛纳入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形形的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科学技术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纳入具有流行元素和时尚气息的教学材料,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设备等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把握住时代流行的脚步,感受社会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要想把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佼佼者,需要在教学中学会分析语文知识的优、现代技术的好、未来时代的变。这样才能掌握语文和时代结合与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学会创新。另外还要在教学中多引进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学习兴趣等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这样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应该以引路人的身份重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使教学能逐渐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施捷.基于新课程合作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职教通讯,2013(36).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7

一、认真审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实现新的突破,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审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党的教育方针、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成历史使命。

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怎样呢?总的来说“亦喜亦忧”。“喜”的是初中语文教学自跨入21世纪以来,制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学研究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忧”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特别是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一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仍有不少语文教师以“三中心”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未能煞住,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三是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较为混乱;四是部分教师的素质还较差,这也包括部分学校的领导在内。

以上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教师才能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二,妨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学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造成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二、牢固树立现代语文教学思想

我们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审视,不仅仅是要发现问题,分析危害,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突破。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要的是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现代化语文教学思想。

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新突破,指的是从我国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观点,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引自张鸿苓、张锐著《中学语文教学》)。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跨入新时期、实现新突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初中语文教学要为宏伟蓝图的实现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运用现代教育观点进行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关键。现代语文教学必须用现代教育观点去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着眼未来向前发展。现代教育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当前是培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优秀人才;教育的内容是要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教育的方法要体现素质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特点。现代语文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进行现代语文教学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教育思想,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指导现代化语文教学。

三、不断丰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这些也是衡量教学内容好坏的主要标准。我们现在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优秀人才,也就是有时代特色的人才。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除了应有很强的科学性外,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要求是:首先,课文的内容不仅要有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还要有反映当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优秀文章,特别要有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优秀文章,要把理科的学习内容恰当地渗透到语文课中来。其次,要把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向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再次,要把开发智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发展智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发智力可以使青年一代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有独立发明创造的能力,有极强的竞争力。

四、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新突破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明确教学方法改革目的的同时,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是指导教学方法改革最正确的理论。以这种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纠正目前还存在的重教法轻学法的偏向,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次,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很强的时代意识,要紧跟时代步伐。这里所说的时代步伐就是社会发展的步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人才。

因此,改革要围绕教师和学生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则和要求是:要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是关系到教学方法改革成功与否的大问题。

五、造就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

语文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要成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中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加里宁说:“就广义说,语文教师是有权威的、有智慧的、对人们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是迎接新时期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新突破的重要保证。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政治修养,要讲政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做到政治合格。同时还要加强业务修养,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与此同时,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做到知识广博,业务精良。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篇8

为适应时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课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风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产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已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机遇。每一天语天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上一篇:海绵城市的优势范文 下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