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12

植物保护的特点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1

关键词:药用植物;重点保护;植物区系;空间分布;生活型;药用部位;中国

中图分类号:Q949.95;Q948.5;P9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439-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4.027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WANG Min-hui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anggang 438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125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were collected as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from present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ristic elemen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and there are 15 distribution zones and 4 variable types,which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lant kingdom. I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46 to 60 species in Sichuan province was the most, the number of 16 to 30 species and 31 to 45 species' administrative province are 14 and 13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43.75% and 40.63%. The numbers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present a opening down parabola, and the highest peak was basic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800 to 1 400 m range, whose numbers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are from 48 to 52. The ratio of perennial herbs in medicical plants was most, accounting for 69.6%. And the ratio of root-like or rootstalk-like in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was most, accounting for 56%.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 shoud be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for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life species.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floristic composition;spatial distribution;life form;medicinal part;China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对中药材的需求加大,人类对名贵中草药基源植物的过度采挖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诸多药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灭绝;同时,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区域在逐渐缩小,自然储量急剧下降,许多以往蕴藏量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逐渐失去了种群优势。众所周知,中药材的道地性非常突出,即使其他地区进行人工栽培,也难以达到传统地域出产药材的业界影响力和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对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加强国内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面积约960万km2,受不同地理位置的水平与垂直地带交错影响,地形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本研究收集的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源于有关文献[1-3],以林瑞超[4]的研究结果作为是否被认定为药材的标准,并收集了周跃华[5]的部分研究数据作为补充。从这些文献中共收集到125种药用植物作为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植物区系、空间分布、生活型、药用部位4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植物区系以相关文献[6-8]作为主要依据;空间分布分别进行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比较;生活型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藤本、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6类分别统计;药用部位按根和根茎类、皮类、枝叶类、花类、果实和种子类、全草类、菌类和其他类共8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区系

2.1.1 区系组成 整理统计出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有44科68属125种,其中菌类3种,蕨类2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114种;中国特有(中国特有植物、中国特有药用植物和中国名贵中药材)的有28种,占总数的22.40%。

2.1.2 区系成分 植物区系是一个地区植被的基础,是植物在一定历史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长期演化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可划分为15个分布型,包含4个变型。鉴于广布型也在保护范围内,在统计区系成分比例时也将广布型纳入。总的来看,在68属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中,广布型有7属,占68属的10.29%;泛热带分布有7属,占10.29%;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有1属,占1.47%;旧大陆热带分布有4属,占5.88%;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5属,占7.35%;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2属,占2.94%;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热带印度至华南)有6属,占8.82%;北温带分布有9属,占13.24%;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有6属,占8.82%;旧大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有2属,占2.94%;温带亚洲分布有1属,占1.47%;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有3 属,占4.41%;中亚分布有1属,占1.47%;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东喜马拉雅至日本)有9属,占13.24%;中国特有分布有5属,占7.35%。因此,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在属的区系成分中,所占比例(含广布型)最高的为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但比例都不高,两者均为13.24%。由此可以得出,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在植物界分布广泛,区系成分比较复杂。

2.2 空间分布

2.2.1 水平分布 以中国的省为单位,将中国行政区划与物种数据结合,统计了125种药用植物的分布区域,结果见图1。从图1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若将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数目按15种为1个单元进行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则可将全国分为4大类。其中,具有0~15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有4个,分别是重庆市、天津市、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有16~30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4个,分别是北京市、青海省、海南省、江苏省、河南省、台湾省、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具有31~45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3个,分别是吉林省、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湖南省、广东省、贵州省、自治区、湖北省、云南省;具有46~60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仅为四川省。由此可以看出,四川省分布的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数目最多,分布16~30种和31~45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有14个和13个,分别占全部省级区域的43.75%和40.63%,而分布0~15种和46~60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占12.50%和3.12%。

2.2.2 垂直分布 利用每种药用植物在海拔分布的上、下限研究其垂直分布规律,将0~5 000 m按每100 m间隔进行划分,共得到50个海拔区间。不过由于无法从现有资料中查到其中的34种药用植物海拔分布,因此有34种植物未纳入统计范围。图2为本研究得到的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与海拔区间的垂直分布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分布数目呈现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变化,峰值出现在800~1 400 m区间,此区间的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数目为48~52种;在1~800 m区间上升的斜率远大于1 400~5 000 m区间的下降斜率。将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数目按15种为1个单元划分,则可分为4个大类,其中0~15 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海拔区间有11个,占全部海拔区间的22.0%;16~30种的有19个,占38.0%;31~45种的有12个,占24.0%;,46~60种的仅有8个,占16.0%。显而易见,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6~30种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海拔区间。

2.3 生活型

在125种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中,若按生活型来划分,则常绿乔木有11种,占总数的8.8%;落叶乔木有10种,占8.0%;灌木有7种,占5.6%;藤本有2种,占1.6%;一(二)年生草本有8种,占6.4%;多年生草本有87种,占69.6%;这表明在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中多年生草本生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长期以来,人类对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的利用频率高、强度大,与一(二)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相比,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的被破坏情况也较严重,由此造成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受到的生态威胁与濒危程度也最为突出。

2.4 药用部位

在药用部位方面,统计结果是根和根茎类有70 种,占125种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56.00%;皮类10种,占8.00%;枝叶类24种,占19.20%;花类5 种,占4.00%;果实和种子类16种,占12.80%;全草类16种,占12.80%;菌类4种,占3.20%;其他类5 种,占4.00%。因此,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中根和根茎类所占比例最大,其他类的比例都较小。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25种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成分上有15个分布型和4个变型,在植物界分布广泛,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在水平分布方面,四川省的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种数最多,约有46~60种;分布有16~30种和31~45种药用植物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有14个和13个,分别占全国总省份数的43.75%和40.63%。在垂直分布方面,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分布数目呈现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变化,高峰基本集中在海拔800~1 400 m区间,此区间的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数目为48~52 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达69.6%;在药用部位方面,根和根茎类所占的植物种的比例最大,达到了56.00%。

曾有学者明确指出研究药用植物区系毫无意义,毕竟药用植物不是真正的自然分类对象,单纯来看也似乎如此;但从植物区系角度来看,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成分中的分布非常有利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这对药用植物在空间的分布研究意义重大,并且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点。生活型是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综合环境而在形态上的表型特征,是对环境的综合响应。药用部位是药用植物资源存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根和根茎类药材是以牺牲全株植物为代价的,因此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的被破坏程度较大,特别是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而言,采挖一株就很有可能造成一个物种的灭绝。因此,加强对国家重点药用植物的保护,特别是对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保护迫在眉睫,这也是本研究的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殷波,苑 虎,喻 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的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1,19(1):57-62.

[2] 杜艳艳,贾 谦,仲海亮.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379-381.

[3] 侯方淼.《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解析及其在我国的履行.[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 林瑞超.中国药材标准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周跃华.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修订之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9):1-12.

[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1-83.

[7]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S4):1-139.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2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太原市

珍稀濒危植物是植物遗传育种的珍贵材料,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其中很多对人类来说是育种的好材料,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保护濒危植物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在园林绿化和植物科学研究中,多次对太原市城区的园林树种进行了调查,本文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太原市城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1 自然条件概况

太原市位于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之间,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年降水量平均为470m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7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为9.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6.4℃,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3.4℃。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市。

2 调查方法及内容

所调查绿地的整体概况向所主管的园林绿化部门查询和实地调查。调查涉及的种类主要包括: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种类;天然资源少且经济价值高,没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但是被国内学术权威机构收录的种类;山西省境内分布的、特有的植物种类,被山西省定为重点保护名录的植物。

3 结果与分析

3.1 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珍稀濒危植物大多数量少,分布零散或局限于小区域,天然资源有限。根据对太原市城区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太原市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13种(表1),山西省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4种(表2),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杏、杜仲、鹅掌楸、连香树4种;属于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有水曲柳、樟子松、猬实、文冠果、黄檗、羽叶丁香、领春木、蒙古莸8种;属于山西省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扁核木、红丁香、河南海棠、金莲花4种。

3.2 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特点及生存现状分析

太原市城区的濒危植物大多是人工引进栽植的,多数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公园、小区及道路上,除了银杏人工引种驯化进行大面积的道路绿化外,其余种类的数量很少。数量较多的种类也是园林科研院所对其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栽培、繁殖和推广,得到很好的保护。如:银杏、樟子松、水杉等经过人工驯化之后,用于道路和庭院的绿化美化,使得这些物种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发展。目前通过园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量繁殖稀有濒危植物,以排除稀有植物的稀有性,减轻野生物种的采集压力;虽然这些植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驯化改造了,但从物种保护来讲,把珍稀濒危植物作为观赏植物、绿化植物,既有助于美化环境,又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4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对策

4.1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特定自然区域进行人为保护,不仅显示和反映自然界的原始面貌,保存物种多样性,而且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总之,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4.2 迁地保护

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成为保存物种的重要手段。通过迁地保护,可以深入认识被保护物种的形态特征、进化关系和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规律,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依据。

4.3 做好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研究及保护规划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保护大自然留给人们的这一宝贵财富,首先应搞清本底,查明现状,掌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加快珍稀濒危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其次在此基础上,按“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化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原则,编制出一个宏微观兼顾的、远近期结合的战略性与经营性相统一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发展规划。

4.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法制建设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3

[论文摘要]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所具有的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以及稳定性差,植物区系年轻等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黄河三角洲部级 自然 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hm2。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92.2mm,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部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海洋兽类有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种;鸟类 26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7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特别是天鹅、鹤类、海鸥、野鸭总是成群结队,另有狐狸、野兔、獾等在区内出没。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共计43科,123属,19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分布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保护区内的植被包括天然苇荡32772hm2,天然草场18143hm2,天然实生树林675hm2,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hm2,人工刺槐林5603hm2。

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

(一)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

在1530km2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只有43科、123属、193种,说明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简单,种类少。保护区成陆时间短、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都是影响该区植物生长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二)黄河三角洲稳定性差,植物区系的年轻性特点明显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得黄河口地区的陆地面积不断向海淤进,淤积物中所携带的养分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不断地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由陆地向海岸方向 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植物群落的产生、发展和演替比较频繁。

(三)木本植物种类贫乏

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植物中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只有草麻黄、柳、杞柳、柽柳、单叶蔓荆等少数几种;另外分布有人工种植的杨树,榆树,白腊树、刺槐与各种果树等。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的生活型以萆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共计151种,占该地区植总数的88.30%,种类组成上处于绝对优势。灌木和半灌木主要是指杞柳、麻黄、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小果白刺、柽柳、枸杞等。

(四)湿地发达,以水生湿生植物为主的广布种和世界种比例较高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作为

东亚类型种数目较多,共有31种,占18.13%,其中世界种和广布的温带成分占优势,共计69种,占总数的40.36%。

从生活型来看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较少,这也反映出保护区内地面植被相对单一,容易受到 自然 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泛热带种也有少量分布,这表明三角洲地区的植物区系还在一定程度上留有热带地区的印迹。

(七)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的植物在保护区中占有相当比例,充分体现了黄河的廊道作用

干旱区植物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其中的一些植物种在我国的干旱地区分布广泛,如羊草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是草原群落的主要建群种,这进一步反映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为丰富和繁荣该地区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八)保护区内有些植物与内蒙古共有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区系的植物种中,与内蒙古植物区系所共有种类128种,只有49种内蒙古缺少,共有种数占黄河三角洲总植物种数的75%。新生代以来,古地中海逐渐消失,亚洲内陆自西向东气候干旱化,加之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致使干早化加剧和扩大,西部地中海区中亚草原成分(包括内蒙古植物区系成分)沿黄河侵入山东,并且分布区逐渐扩大,这样内蒙古的植物区系成分丰富了山东省以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黄河三角洲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有调节水分循环和维持湿地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该系统内群落演替活跃,生境极易遭到破坏,抗干扰能力弱,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差,而调节、恢复能力又差,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会使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因而,在开发三角洲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对生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重点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已知的265种鸟类当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7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的有33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所列保护鸟类有7种,属于附录ⅱ所列保护鸟类有26种,属于附录ⅲ所列保护鸟类有7种,属于《中日保护候乌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有152种,属于《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保护鸟类有151种,对这些珍稀物种要重点保护。

(二)积极建立信息 网络 ,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信息管理中心和监测网络,提供保护区生物物种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信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正确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时 科学 有效地确定保护对象。加强国内及国际间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争取从国际上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 发展 。

(三)健全 法律 法规,扩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4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特点;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四川北川

中图分类号 X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61-03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in Xiaozhaizigou Natural Reserve of Beichuan County

ZHANG Jian1,2 REN Ji-hong1

(1 Beichuan Forestry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Beichuan Sichuan 622750;2Xiaozhaizigou Natural Reserve)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reviewing of the related formations,the resources status of Xiaozhaizigou Natural Reserve were elaborated,the biodivers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overviewed,and the disadvantages factors of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Key words biodiversity;protection;characteristics;Xiaozhaizigou Natural Reserve;Beichuan Sichuan

1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概况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3°45′~104°26′,北纬31°50′~32°16′,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周边与宝顶沟、 白羊自然保护区相接,总面积44 384.7 h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为其西部的插旗山,海拔4 769 m,最低海拔为花桥村,海拔1 160 m,相对高差达3 609 m[1]。保护区内山高坡陡,河谷幽深,坡度一般在30°以上,独特的地形条件主要是受喜马拉雅构成运动和河流强烈作用下切割形成。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7.2~11.2 ℃,≥10 ℃积温达4 500 ℃,最高气温22 ℃左右,最低气温-15 ℃,霜期为10月至翌年4月;年均降雨量800 mm以上,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土壤成分以变质千枚岩为主;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3]。小寨子沟保护区是目前亚洲自然保护最好的物种基因库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自然保护协会(TNC)确定的全球25个热点地区之一[1]。

2 生物多样性

2.1 物种多样性

2.1.1 动物。小寨子沟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Ailuropoda me- 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fhecus roxellana)、扭角羚(Budorc- as taxicolor)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益、有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动物物种特别丰富,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据统计,鱼类有2目3科6种,两栖类有2目6科23种,爬行类有1目6科19种,鸟类有16目56科306种,兽类有7目27科111种,共计465种,占四川省总数的35.02%[1]。

保护区动物物种资源还表现为珍稀种类多、特色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在陆栖脊椎动物特有物种中,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fhecus roxellana)、藏酋猴(M.thibetan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四川柳莺(Phylloscopus sichuanensis)、朱(Urocynchramus pylzowi)、四川攀蜥(J. szechwanensis)、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平武齿突蟾(S. pingwuen sis)、川北齿蟾(Oreolalax chuanbeiensis)、四川湍蛙(A. mantz- orum)等78种,占四川特有物种的35.79%[1]。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Ⅰ级保护动物有12种,分别为:金丝猴、大熊猫、豹、云豹等(表1)。小寨子沟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生大熊猫平均约7 km2有1只,是岷山山系栖息地和密度最大的保护区之一,且同北川县境内的片口保护区通过山脊断续林地彼此相连,并与毗邻的茂县宝顶沟、松潘白羊及平武泗耳保护区直接相接,组成岷山山系的主体种群,约占岷山山系总数的36.76%,为全国连成一片的最大种群[4]。

此外,保护区内已确认的昆虫有247种,隶属于17目84科,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兼有少量古北界物种[1]。从种的数量上看,鞘翅目最多,有75种,占种总数的30%,其次为鳞翅目52种,约占种总数的21%。竹节虫目最少,仅有1种。

2.1.2 植物。小寨子沟保护区地处我国西部地槽区和东部地台区向西部地槽区过渡的龙门山褶皱带中段,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古气候的变化不仅未造成该区生物的毁灭,反而促进了一些生物的繁衍、分化,并成为古老植物分布的避难所。据统计现有低等植物大型真菌39科77属124种;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有47科92属153种,蕨类植物有28科58属147种,裸子植物有7科14属26种,被子植物有130科607属1 532种[1-3](表2)。

小寨子沟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区域内古老孑遗植物较多,如光叶珙桐(Daridia involncrata var. vilmorin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领春木(Euptelea pl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杜仲(Eucommia ulmoid-es),铁杉(Tsnga chinensis)、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巴山粗榧(Torreya fargesii)等被子植物。植物多样性还表现为特有科、属和单种、少种的科、属较多。该区现知特有科有杜仲科(Eucommiaceae)、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珙桐树科(Davidiaceae)等,特有属有杉木属(Cunninghamia)、巴山木竹属(Bashania)、箭竹属(Fargesia)、慈竹属(Neosinocelamus)等;单种属和少种属的数量占据该区种子植物总属的1/5,这也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中物种多样性丰富。

2.2 生境多样性

保护区内山地切割剧烈,致使区内山高坡陡,河谷幽深,坡度一般在30°以上,相对高差为3 609 m。地势险峻,减少了人为活动的干扰,加之受第四纪冰川期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反复和演化使这里形成了复杂的动植物群落。许多古老、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金丝猴(Rhinopifhecus roxellana)、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光叶珙桐(Daridia involncrata var. vilmorin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和领春木(Euptelea pliospermum)等均可在该区找到理想的庇护所,山峰、河流、草甸、森林、野生动物等一起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

保护区内的植被地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四川东部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盆边西部中山植被地区、龙门山植被小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也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9%,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主要植被有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灌丛、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植被等类型(表3)[1-3]。每个植被类型的典型群落,对不同动物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小生境,再加上溪流、小沼泽、洞穴及房屋等生境,构成了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生境多样性。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反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又为动物群落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2.3 遗传多样性

保护区西属岷山山脉,东属龙门山脉,山高坡陡,河谷幽深,第四纪冰川期北方的动物在向南退缩的构成中停留于此以及间冰期动物向北扩展时,南方动物沿着温暖而湿润的河谷上行至此受到高山和干旱气候的阻遏,长期的反复和演化使这里形成了复杂的群落,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多样性。区域内已知的古老植物超过50科,占维管植物总科数的35%以上;区单种属和少种属的数量占据该区种子植物总属的1/5;保护区内有465种各类脊椎动物,占四川省总数的35.02%,其中超过1/3的种类是中国特有物种,这些都足以说明该地区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特点

3.1 物种稀有性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物种稀有性主要表现在珍稀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保护种类多、级别高,根据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1988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区有Ⅰ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1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2种,Ⅱ级保护动物53种,分别占四川省同级别保护动物的71%和51%;属于国家保护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46种。

保护区物种的稀有性还表现在其他许多物种是孑遗物种和分布区极狭窄的物种,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 ca)、金丝猴(Rhinopifhecus roxellana)、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及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等都属此类。此外,还表现在特有种比较丰富,野生脊椎动物属四川省特有的有84种;属于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特有种有95种,占分布动物的36.54%。该地区植物有少种属和单种属132属,占当地种子植物属的21.3%,其中少种属96个,占15.5%,单种属36个,占5.8%;单种属和少种属的数量占据该区种子植物总属的1/5,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物种的稀有性和多样性。

3.2 物种古老性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区域也是许多动物的演化分布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古老的动物得以保存,主要体现在众多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在这里生存,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fhecus roxellana)、野猪(Sus ccrofa)、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黑熊(Ursus thibetanus)、豪猪(Hystrix hodgsoni)等;还有古老食虫类分布,如川(Blarinella quadraticauda)、长吻鼹(E.longirost-ris)等。

保护区内高等植物成分中有众多的古老和原始科属。如裸子植物有松属(Picea)、红豆杉属(Taxus)、榧属(Torre-ya)等;被子植物有木兰属(Magnolia)、珙桐属(Davidia)、水青树属(Tetracentron)等,这些第三纪或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植物在现今的植物群落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或为常见种类,反映出该区系与第三纪古热带成分的历史渊源,各类成分并存反映出区系成分混杂和过渡的特点。古老性还表现在有丰富的单型属、少型属,单型属常见的有狗筋蔓属(Cucub- alus)、星叶草属(Circaeaster)等植物。古老性还表现在形态结构上的原始,如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Thunb.)等均属于原始的多心皮类。

3.3 地区代表性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类型。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连接岷山大熊猫A、B种群的主要过渡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该保护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全球同纬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3.4 生境自然性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三面环山,超过70%的面积保持着原始封闭状态,而且大面积的高山草甸没有得到利用,整个保护区保持了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境完好,属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保持自然状态良好的自然型保护区。保护区内拥有典型、多样、珍稀、原生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单元,是同纬度保存最好的天然林地带,尤其以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巴东栎(Quercus engle- riana)、野核桃(Juglanscathayensis)、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 ermum)、铁杉(Pinaceae)、冷杉(Abies fabri)等为建群种的群落,有其稀有性和珍贵性,是自然历史的珍贵遗产。

3.5 生境脆弱性

保护区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但其周边环境复杂,人为干扰较大,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区内的天然林属于地带性顶极植被,这种自然生态系统是成熟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但由于保护区周边的天然林不断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保护区正成为“孤岛绿洲”。保护区的抗干扰能力正在降低,保护区内生物种群面临着极度威胁。另外,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以羌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有打猎、放牧、采药、采集薪柴等生活习惯和需求,对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同时,地方旅游的发展对保护区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也有很大干扰。

4 结语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物种起源古老,种群特化,生态系统完整、自然,是联系岷山地区大熊猫A、B种群至关重要的走廊带,对促进基因交流、发展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效地强化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议尽快将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升格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其不仅有利于真正体现该区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而且将极大地推动该区的保护管理水平,使当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种群的生态、遗传、行为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以制定出可持续发展规划,更好地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5 参考文献

[1] 胡锦矗.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南允:西华师范大学,2003.

[2] 胥晓,秦自生,廖咏梅,等.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135-143.

[3] 赵颖,何兴金,秦自生,等.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江西科学,2004,24(1):32-36.

[4] 严荀.大熊猫保护区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卧龙植被及资源植物编写组.卧龙植被及资源植物[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 蒋勇,李德文,廖波,等.王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其区系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6):93-97.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5

关键词: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园林植物设置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园林生态建设要遵循适地适树和植物多样化的原则,才能对周围的环境起到调节的作用,同时,生态园林也是园林艺术的最高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充分地体现园林的生态环境,要求园林植物之间要互相融合,对周围环境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1 建设生态园林的意义

园林生态环境建设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对于人们生活城市的布局也起到重要作用,要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提高园林建设中植物多样化的特征,满足园林设计的需求,对于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布,更好的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系统。生态园林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气候,更好地优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度,对于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绿化建设要适应生态园林建设的思想,通过对环境的改善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建设,城市绿化建设也就是生态园林建设的衡量标准,生态园林建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好的落实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园林建设中我们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更好的保证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历史的责任感,更好的加强生态园林工作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的设计园林方案,保证园林的实际意义,可以让园林生态建设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的引导生态园林建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发展。

2 生态园林建设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 改善环境质量

现代园林中的植物在应用的时候种类繁多,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还是植物与其他的园林要素共同构成的为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方式上,园林植物都表现出空间景色的特色和风格。城市人口相对密集,人们呼吸与工业生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交通工具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等各种污染物,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可以通过利用植物吸收某些特定污染物的能力,能有效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并改善空气质量。

2.2 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相应的植物空间规划中,我们主要就是要顺应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置,将城市的水源和规划进行有效的设计,提高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欣赏的要求,对于城市的地形规律也不能全面保存,也不能过分的进行设计,主要就是要保证景物与地形更好的融合。现代园林空间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出发,更好的提高园林的植物与自然相融合,对于植物的多样性也是十分的重要,配置的时候要根据景物的特点,空间的大小进行设计,保证人们生活的质量。

2.3 模拟群落结构安全保护

园林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体面看,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和高低以及大小等性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植物的绿叶、色彩和质地进行了解,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的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有效的突出主题,在园林植物绿化建设中既要开朗中有封闭,还要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体现自然的环境之美。植物对城市绿化建设中讲求林冠线和曲折回荡的林缘线,植物的空间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对于平直弯曲的植物进行有效的规划,更好的保护环境,在对道路的配置的时候要以整齐为美,同时风景也就要以自然唯美,对于一些相应的开阔的地方要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视野,还要讲究其风韵之美,对于一些弯曲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保证植物的使用的价值,对于固态建筑的设计的时候,也就要根据植物四季的变化,让其四季都具有美感,让生活更加自然和谐。

3 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的应用

3.1 彩叶植物的应用

园林植物建设是对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考查。园林植物建设中,彩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彩叶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地被植物的应用

所谓地被植物也就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大面积的在地表,生长在阴湿的树林和树林孔隙之间。比如人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草坪和草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能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灰尘的污染,净化空气减少城市噪音,对于环境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3 攀缘植物的应用

在对园林设计中,更好的保护环境主要就是要根据园林的特征来选择植物,更好的运用较少的面积提高巨大的绿化作用,所以我们这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如爬山虎的作用主要是绿化,尤其是垂直绿化,同时还有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减缓墙体表面风化、降低噪声污染、降低楼房室内温度、增加湿度等许多优点,而且对被吸附物没什么伤害。

3.4 竹类植物的应用

我国很早之前也就具有“竹子王国”的称号,相应的种类十分多,分布的地区也是十分的广泛,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竹子文化,所以园林设计的时候要更好的运用竹子的优点,根据相应的地址的特色,对竹子进行有效的设计。竹子具有形态美和风格美的特点,而且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成功就永续利用,对于竹子的生长具有个很好的适应性,能很好的使应环境,同时对于竹子的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竹鞭纵横交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土防冲,防风减灾等良好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4 结束语

园林植物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十分重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结合地质的远近,对园林进行设计。生态化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居民的关注。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生态园林的建设,从而营造健康、美观、和谐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政华.南宁江滨公园生态园林构建与环境保护刍议[J].广西城镇建设,2011(10).

[2]李红彬.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6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但是还有大量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食物种类,对于稀有的品种和风味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逐渐走向人们的餐桌,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在人们饮食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满足这一趋势的主要途径,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前景。

野生植物资源也是重要的原材料来源,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更多的具有原材料价值的野生植物将会被开发,促进工业的发展。同时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好的观赏、绿化和旅游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绿化美化要求的日益增长,野生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更多的被人们发现,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野生植物资源还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常规植物资源不能根本治疗人类疾患的时候,就需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大范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也会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人们对野生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保护意识还很淡薄。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哪怕是一种的野生植物的形成也需要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毁灭却是很可能发生在一夜之间。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的灭绝都是因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部门对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保护管理部门的人员不到位,致使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而很多的物种被过度的采挖,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正濒临灭绝,甚至其中的一些物种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目的就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力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的平衡。野生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了使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得到不断的扩大,就要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对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各地区也要充分充分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的措施,使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重视对于保护区的认识,力争强化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工作。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相应的保护机制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机制。

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开发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4-04-29(16).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7

关键词:园林施工;保护措施;养护意识

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工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在园林施工会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园林设计者及施工人员一定要对相关问题引起注意。园林施工的基本原则是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合理保存,在施工中要合理的保护原有的树木、草地等植被,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是适当的修复原有土壤,土壤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园林施工中,要注意补充和修复土壤表面和养料,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在园林树木栽植时,要关注植物的生长周期,掌握树木成活和生长的周期,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因此,园林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需要园林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性的施工之路。

1 概述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1.1 对园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园林区在为施工之前,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都有自己的居所及食物来源,由于人为的进行园林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生物圈及食物链,因此,必须将强对原有生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并适宜的建立新的生息环境,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所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详细的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从而便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再生能力较差,它关系着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的生存,并且,一旦遭到破坏,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1.2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当前,为了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会建造很多的园林景点,植树造林本是保护环境,但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园林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如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这些地方通常都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园林施工中,简单的照图施工,违背了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在开发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地方,一定要加强与建设规划部门、施工人员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设计出一种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2 对园林施工中养护意识的探究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园林中的植物栽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要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养护,从而保证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

2.1 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植物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其地质及气候等特点,导致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地表水分消耗过大,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植物,就必须采取灌溉。根据植物的具体缺水情况而决定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多少。掌握不同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程度,如抗旱类的植物对于水分的要求极小,这就不需要经常灌溉;而一些喜阴的植物则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就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灌溉工作。因此,灌溉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2 适当、合理的施肥

园林中的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存在不同,不同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对植物进行养护时,一定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施肥。肥料可以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如果没有认真进行施肥工作,有可能导致植物由于缺乏充足的营养而出现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象。因此,对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时,必须要提供足够的养料。

2.3 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园林种植的植物来看,大部分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有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遭受病虫侵扰,必然会导致植物的死亡,并会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在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原则。

2.4 排水

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2.5 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

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下述三点:

(1)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可以深刻认识到对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保护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

(2)探究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对传统的只造林不养林的思想提出了批判,强化了林业工作者对园林的养护意识;

(3)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探究,是我国园林工程发展的内在需求,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光宇.浅析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措施[J].南京园林生态,2006(6).

[2] 李宏斌.园林绿化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意识[J].生态保护・园林,2004(12).

[3] 周敏.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问题[J].四川园林建筑,2008(11).

[6]刘小明,薛宝奇.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施工工艺的发展与革新[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植物保护的特点篇8

关键词:黄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1.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概况

黄山风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森林覆盖率84.7%,植被覆盖率高达93.6%,为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庇护所和生存繁衍的环境,享有“华东动植物宝库”、 “人间仙境”、“人类生态第一山”之美誉。现记载的野生高等植物有1465种[1],是珍贵的绿色植物种资资源宝库。根据实地调查统计[2]~[3]以及1987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第一批)》[4],黄山风景区现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7种,隶属于20科,其中属于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9种,属于国家Ⅲ级保护植物有18种;属于国家濒危的有3种,稀有的有10种,渐危的有14种(详见表2-1)。

目前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现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珍稀植物仍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开展就地、迁地保护等措施进行保护。

2.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的评价

珍稀濒危植物多是深山老林的奇花异木,通常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其观赏特性主要通过叶、花、果实、茎干等器官的个体或群体表现。

2.1叶叶形奇特,着生位置多样化丰富了植物的景观性,并且叶色因季节性变化引起季相变化。金钱松因叶片而得名,叶片在短枝上簇生如铜钱且秋季呈金黄色;而鹅掌楸的叶则像古代马褂;凹叶厚朴叶先端凹缺,宛如芭蕉扇;鹅掌楸、银鹊树叶片秋季变黄;连香树叶色两季变化,即新叶紫红色,秋后变为美丽的红色;短萼黄连叶片繁茂,色泽葱绿。

2.2花花是植物最具美感的器官,以其姿态优美、芳香怡人、色彩绚丽或典雅、以及着生的部位和方式特殊而成为人们观赏的焦点。早春,天目木兰和黄山木兰的花先于叶开放,婷婷立于枝头,色彩明艳;天目木兰花粉色,黄山木兰花大且色多有白、淡黄、淡红色变异类型,预示着盎然的春意。鹅掌楸杯状的花,单生于枝顶,古雅别致。香果树,花黄色素雅。紫茎,朵朵洁白,在黄色花药的映衬下,更加生气勃勃,艳丽动人。

2.3果 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果实,增添了植物的观赏性。南方铁杉和华东黄杉果分别直立于枝头和下垂于叶腋,形似一座座宝塔;银鹊树果熟时,状如悬珠。黄山花楸入秋果红如火,密生于枝顶;领春木,翅果不规则倒卵圆形,且先端一侧凹缺,形似一把缺了口的刀;延龄草紫黑色的浆果着生于茎顶轮生叶之上,俗称头顶一颗珠。

2.4树干紫茎树皮红褐色或黄褐色,平滑,呈片状剥落;天目木姜子,树干通直,树皮灰白色,鳞片状剥落后呈鹿斑状;银鹊树树皮灰褐色,浅纵裂,且具有清香,给人印象深刻。

2.5树形千姿百态的植物,可以配置成风格迥异的植物景观。金钱松大姿平展、树姿优美;连香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落叶大乔木天目木姜子、香果树、银鹊树树干通直,叶茂荫浓,在园林中用途极广。延龄草等草本适宜于林下类似其原生生境之处,构成地被景观。

表2-1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及主要观赏特性

3.保护对策和建议

根据黄山风景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现状和工作实际,提出以下保护对策和建议。

3.1 进一步健全珍稀濒危植物方面的法制法规建设

针对部分游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我们可以参照Anju Agrawal[5](2013年)等人提出的观点,借鉴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法,进一步落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位于风景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并建立健全其标示,同时多媒体、多角度、多方式的宣传,让游客充分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意义,提高游客保护意识,使游客自觉的约束自身行为,以达到科普教育目的。

3.2 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植物方面的科学研究

如今黄山风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虽已基本摸清,但对其种群数量、生态学特性、濒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可参照Jarmila Gabrielová[6](2013年)等人利用生物学特性分辨出珍稀濒危植物的方法、JA Bacone[7]等人(2013年)印第安纳州地区珍稀濒危维管束类植物的初步名单的手段,系统的调查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生物状况,观察研究其生态生物学特性,探索其濒危原因,还应建立动态监测系统,以掌握植物资源动态规律,逐步建立起植物资源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3.3进一步加快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规划

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规划势在必行,结合景区实际情况,优先考虑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等保护规划,确保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以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或将植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的区域保护起来。结合黄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目前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3.3.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将野生植株从自然分布区迁移种植到保护园圃,或利用野生植株的种子或营养体进行人工繁育,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对就地保护的必要补充,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胡嘉琪,梁师文.黄山植物[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0.

[2]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1-5卷[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92.

[4]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 Anju Agrawal, Krishna Gopal.Concep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and Its Impact as Biodiversity.J Biomonitoring of Water and Waste Water, 2013, pp 71-83.

[6]Jarmila Gabrielová, Zuzana Münzbergová, Oliver Tackenberg, et al.Can We Distinguish Plant Species that are Rare and Endangered from Other Plants Using Their Biological Traits?.J Folia Geobotanica,February 2013.

[7] A Bacone, CL Hedge. A preliminary list of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vascular plants in IndianaIndiana.J Academy of Science, 2013, pp 71-83.

上一篇:智能制造方案范文 下一篇:针灸推拿学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