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1:29:11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1篇

深化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废物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值;以生态保护、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为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提升生态农业的持续性。

二、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植保技术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条件,将其应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其一,植保新技术转变了传统植保方式。植物生长所需酸碱度、温湿度、渗透性等指标是植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受土质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土壤难免出现害虫、真菌、细菌,这就要求及时处理各种危害。传统植保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菌除害,虽然起到了杀菌抑害的目的,但由于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问题等。植保新技术在栽培上推广“三免”技术,田间管理上推广“三避”技术,植保措施上实施“三诱”技术,这有效避免了传统植保技术的负面效应。其二,植保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关注于综合效益的实现,植保新技术的推广益于生态农业发展。首先,植保新技术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环境危害、生态损害及经济损失;其次,植保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生产力投入,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且以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与附加值,利于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运用植保新技术可有效控制生态保护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对实现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植保新技术从防治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物理防治技术(光、高温、电磁波、物理阻隔、人工器械防治等)及化学防治技术,在植保措施上主要为“三诱”技术,即为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下面说明“三诱”技术的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应用效果已被确定,其能够杀死吸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多种害虫,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能够诱杀成虫700多头,其杀虫范围极广,杀虫量极大,促使其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同时,在本季度害虫量减少的前提下,下季或来年虫口密度减少,这对减少虫害防治成本,降低虫害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比可知,在未用杀虫灯前,高温季节每月需喷洒农药4~5次以杀死螟蛾科害虫、金龟子,使用杀虫灯后,可不用农药防治螟蛾科害虫,其他科害虫防治只需喷洒农药1~2次,这既减少了劳动时间与强度,又减少了农药用量与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效益与效率。再就是,频振式杀虫灯在其作用中无污染,且对人畜无害,使用安全性较好。黄板。黄曲条跳甲是叶类植物害虫之一,且较难防治,若要药效防治,则需农药药性极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黄板对趋色害虫,尤其是趋黄害虫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如小白菜应用黄板杀虫调查中,一张黄板一般可粘黄曲条跳甲83~241余头,贴近蔬菜、加大用量后可达364头。由此可见,使用黄板可有效避免高毒农药在叶类蔬菜中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且利于保护人体健康;黄板使用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度调整用量,靠近蔬菜,以提升黄板粘虫量,减少虫害,促进农作物成长。性诱剂。性诱剂诱杀害虫效果较好,如1个防治周内,小菜蛾性诱剂可在1个甘蓝生长季节诱杀成虫853头,在1个诱芯使用期内,斜纹夜蛾性诱剂可诱杀成虫384头,小食蝇诱剂诱虫效果也较好。

四、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重点关注农业生态效益,这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生态性。植保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如减少了化学药物对土壤成分的危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质,延长了土壤使用年限,有效控制了虫害,且对人畜不产生或产生极小危害,利于产品安全与人畜安全。且随着植保新技术研究的深入,此技术结合了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基因成功经验,从细微层面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不但去除了病原微生物,且力求从根本上控制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破坏,这对提升农作物生产率与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利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因此,植保新技术对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前景广阔。

五、结语

植保技术适应了生态农业要求,且有助于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实际,合理采用、科学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等技术,以推动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平时应注意教学素材的搜集与积累,而不应课前临时准备,否则教学材料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将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教学素材包括相关的实物照片、电镜照片、图片、视频、动画、标本、挂图、教学背景资料、新闻报道、科研论文成果、最新学科前沿信息等。课前备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积累的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讲解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时相当抽象,而有效应用多媒体图片,直接展示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或杂草的标本、动画等,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科研、实践和教学互促共进

科研是教学的助推剂,优秀的教学要求能融入大量的科研前沿发展动态,适时介绍有关植物保护学的小故事和研究经历,将教学和生产实际相联系,使教学达到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当然,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中涉及的前沿信息只能简略介绍,课外可再开展相关的科研讲座来详细的跟踪植物保护学新热点与新趋势等,进一步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科前沿的距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另外,可根据任课教师的研究课题开设相关的综合性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在科研中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生产实践活动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药肥料新产品的研发等需要授课教师与时俱进、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身体力行从事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及时把当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植物病虫草害种类及危害、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介绍给学生,可有效避免课堂教学与生产相脱节,提高教师将实践和理论融合的能力。反过来,教学也能极大的促进科研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会迸发出许多新的火花,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为科研提供方向。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运用,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成果又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教学和科研、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教室、实验室、田间都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在“理论—实践—理论”的不断循环中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3推广合作式教学模式

合作式教学是指采用教学团队(分工明确、协调统一)来组织教学,譬如不同种类的病害、昆虫、杂草等可安排不同的老师讲授,多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术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利于学生掌握与课程教学各模块相关的最新学科科研进展,使教学知识更全面、更精深;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老师(讲授方法不同、阅历不同、认知程度不同、科研方向不同)交流、沟通、对话,学习到多个老师身上的优点。教师不仅要传业、授道、解惑,而且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卓越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个人魅力在教学中极其重要,知识渊博、谦逊、有激情、有亲和力、把学生当朋友、对学生亦爱亦尊重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老师的激情能很好的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驾驭课堂,让学生与授课教师达到思想上的共舞。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用心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课前可在教室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视频、小新闻等,以缓解课堂沉闷的气氛。课间也非常重要,有些老师一上完课就匆忙离开,和学生零沟通,以至于一门课讲完,部分学生还不知道授课教师的名字。课间其实是和学生培养感情的大好时机,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谈谈心、聊聊天,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所思考、所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使其课堂上认真听课,并积极活跃的参与其中。课下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包括邮件、电话、网络等形式。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就应将老师的个人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根据学生的意见逐步形成适合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课程结束时可进行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包括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学重难点、讲课方法、课程讨论、作业布置、实验准备与安排、教学效果等情况。

5重视绪论课

讲好每节课是教师的职责,而绪论课更需要下更大功夫来备课。成功的绪论课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丰富、有作为、有前途。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有害生物危害照片,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丰富的教学资料及高清晰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实践的经历与体会,根据内容巧妙的分析我国植物保护科技发展历史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以及与国际前沿的差距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国际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学好课程和专业的责任感。

6尝试研究参与式教学

大学授课有3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满堂灌式教学,即单纯的讲课,把知识要点、相关内容硬塞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第二种境界是展示型教学,即通过演示、展示等形式来配合讲授。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理解性的学习,但仍没有改变“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从第一节课讲到期末,尽可能的把所知全部告诉学生,学生感觉到老师讲的都懂了,课下便不会再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思考,容易导致思维僵化。给学生留些问题、让他们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是很多老师忽视的问题,好的教学重在启迪,让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和拓展能力。正如哈佛大学女校长福斯特在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所说:“教育的最大魅力,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提出一个让学生们挥之不去、足够一辈子去思考的大问题。”第三种境界是参与式教学,某些时候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课、老师点评、课上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课下就会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还能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课前可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专题(譬如植物害源的种类与危害、植物保护的作用与地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概况、化学农药的利与弊、生物天敌的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等),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每次上课安排1~2位同学做5~10min的专题小报告,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后引出新课内容。课上学生上讲台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一些任务可分小组安排,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研究参与式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

7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提问包括课程讲解过程中的提问、课间提问和课下提问。在课堂上根据内容适时提出问题,是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方法。上课前老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围绕这些问题讨论时又会产生很多相关的想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渐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譬如,在讲授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时,提问有害生物治理对生物生态安全的影响,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将植保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利与弊,形成综合防治的意识。同时,问题也是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来修订教案。

8应用案例教学法

很多老师教学时注意到了“照本宣科”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不能只照着一本教材讲课,于是便多看了几本书,将这些书的内容综合起来讲授,但其实照着一本书念和照着多本书读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教一门课分为教什么、怎么教两部分内容,后者更重要,讲完课后学生会应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案例式教学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介绍农作物重要病、虫、草害时,因各种作物上病虫草种类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地区区域特点选取重点案例进行讲解,能让学生掌握要领,理解针对一种病害、虫害或草害应该如何去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如何结合新技术对其加以控制,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学生再遇到未讲解的或新发现的病虫草问题时便知道如何去思考、研究和解决,这样就大大缓解了“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提高课堂效率,使讲授内容既不脱离教材,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9改进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保证,巧用、会多媒体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很多年轻教师存在“多媒体依赖症”,离了多媒体就不能讲课,但完全用多媒体讲课很难控制幻灯片的放映速度,导致学生既顾不上听课又没记好笔记,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接受。如果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效果将完全不同。多媒体应主要用来给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图片、动画、前沿知识等内容,变静为动、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真实直观,画面设计需注重效果,文字不能过多、简明概括要义即可,要避免文字堆砌和“书本搬家”。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则可通过板书来呈现。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图文并茂,利于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控制速度,而且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10加强实践教学

实验课、田间实习课和理论课的讲授交叉进行,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便开展相关的实验课或田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在实践中升华。实践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有理想结果,重在分析查找原因,坚决杜绝凭凭空虚构实验数据。室外实践教学是植物保护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实地采集或观察标本,可巩固课堂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效果,现场进行指导分析的效果远远大于室内标本的观察,同时可在实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进行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病征)观察实验教学时,可改变传统的室内标本(长时间存放后褪绿,霉状物、粉状物等病征模糊)观察教学法,而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活体实物标本,可清晰直观的看到番茄病毒病的花叶变色与叶片畸形、番茄疫病造成的坏死、黄瓜枯萎病的萎蔫(剖开病茎可看到维管束变褐)、黄瓜霜霉病叶片上的霜状霉层、灰霉病病部的霉状物、瓜类白粉病叶片上的粉状物、细菌性病害的菌脓等症状,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实验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实习是植保课程的重要环节。可在绪论课时就明确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他们在课程学习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到田间识别并采集病虫标本(可分散进行),在室内进行鉴定,并制作标本上交,期末时每人至少上交15个不同属或种的标本。这样学生学以致用,可了解生产中常见病虫的种类及特点,同时还大大丰富了实验室标本。

11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一卷定成绩、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因此应让学生学在平时,轻松考试,而不是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考完全部返还老师。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形成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种,形成式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程度(10%)、作业情况(10%)、课程学习笔记(10%)、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课当场打分,当面指出问题、及时反馈)(10%)等形式;终结性评价则有闭卷考试(40%)、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感兴趣或关心的植保问题,查阅文献完成)(10%)、标本采集与鉴定(10%)等内容。若将学习笔记计入平时成绩,部分学生听课时便会狂抄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课,因此可将教学幻灯片拷贝给学生(在完整幻灯片的基础上有意缺失一些关键内容,让学生课后补充完善,避免死背PPT)或者将自编讲义、提纲发给学生。同时说明学习笔记可在课下进行记录和整理,但需手写(不接受打印件和复印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上课做笔记的时间、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很好的督促学生课下复习。总之,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吸引力仍需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3篇

先进科学的农业耕作方法是重要的植物保护措施。轮耕轮作、间作套种能够增加农田生物的多样性,合理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拮抗微生物活动,切断病虫的食物来源,避免长期单一植物种植导致的特有的病、虫、草害的问题。轮耕轮作要求耕作者结合土壤和地域的气候环境,利用季节的差异,依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选择相对于某一作物病虫发生少的季节播种。间作套种要求耕作者全面了解不同植物和害虫的特性,通过将敏感植物和抗性植物相间种植的方式阻止病菌的生长与扩散,减少有机农业植物的病害,将不同植物种植于相间种植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气味以及破坏小气候等干扰寄生性害虫寻找到寄主植物,从而大大降低了害虫的繁殖率,有效减少有机农业植物的虫害。

2选择优良的品种,科学处理种子

要选取抗逆性强的品种,在此基础上,选则饱满、均匀、无病虫的优良种子进行播种,这是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优化选种步骤可保证种子早出苗、出壮苗,同时保证幼苗自身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病、虫、杂草的侵害。播种之前耕作者需及时清除不健康的种子和杂草种子。然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晒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同时促进种子草出苗。晒种时,要将种子摊放于干燥的空地上,连续暴晒,使种子充分干燥,注意晚上要及时收储,防止受潮,同时注意不要将种子放在铁器或水泥地上进行晒种,避免高温烫伤种子。另外,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如在晒种之后,还可通过浸种进一步杀菌,还可促进种子新陈代谢,起到增产的效果。除此之外,针对某些作物,还可干热消毒法降低病毒的活性,起到杀菌的作用,提高植物抗逆能力。

3采用农业培肥技术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与活性,改善土壤生态,对有机农业植物保护作用。然而,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必须统筹规划,建立“平衡施肥”的观念,才能保持土壤肥力的持久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依据不同的土壤特性,如酸碱度等对土壤进行适度调节,以提高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其次,在添加有机肥时注意要根据需要对有机肥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施肥,同时要根据作物的情况对有机肥进行选择性和混合性的使用,保证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的同时,防止土壤污染。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4篇

1.1病虫综合治理理念

初期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农业措施对有机农业植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预防、治理、保护,最终依据《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规定,使用收录在其中的产品。

1.2善待环境的理念

在有机农业植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天然的、无残留的、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产品,从而避免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或者肥料,例如:植物生长剂、农药等。

1.3规范操作理念

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里收录的可以安全使用的农药等产品,同时需要准确按照上面内容进行操作使用。

2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2.1病害防治技术

2.1.1控制病害及其流行的一般方法(1)逃避病原菌。在种植和栽培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选择远离病原菌的地区进行种植,还需要在播种时间方面进行合理选择;(2)控制病原菌传播。在种质材料的选取和处理过程中要依赖检疫对病原菌进行消除;(3)根除病原菌。对病原菌生物进行严格监控,对染病的植被进行彻底销毁,消灭其相关寄生源,不仅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清理,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有病植物和栽培环境不断改善。2.1.2病害防治物质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这一规范对植物的保护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定,介绍了病虫草害防治措施,还表明在植物栽培过程中对化学合成的农药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对可以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物质以及科学的使用方法进行阐述,严格控制基因工程产品的使用。在不经机构认证情况下可以使用的物质有:高锰酸钾、乙醇、醋等。在机构认证同意的基础上可以限制使用的物质有:波尔多液、石灰、不含禁用物质的病毒等。与此同时,阿维菌素制剂及其相关复配剂是被欧盟有机生产机构所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

2.2虫害防治技术

2.2.1提倡生物防治充分利用虫害天敌来实现有机植物的保护。捕食性天敌包括:小黑隐翅甲、大草蛉、捕食螨、小花椿、塔六点蓟马等,寄生性天敌包括平腹小蜂、茧蜂、赤眼蜂等。2.2.2虫害防治物质虫害防治物质包括植物性杀虫剂、软皂、植物提取剂等,提倡运用物理性捕虫设施、可使用性诱剂等来驱除害虫。对鱼藤酮、乳化植物油、植物来源的除虫菊、硅藻土进行限制性使用,对微生物以及其相关制剂进行部分有限制性的使用,微生物以及其相关制剂包括Bt制剂、杀螟杆菌等物质。

2.3草害防治技术

草害防治技术采用的是物理技术和农业技术,借助绿肥种植、合理轮作等栽培技术可以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禁止秸秆焚烧还田,提倡机械除草、热法除草、秸秆覆盖除草。

2.4农业耕作技术

2.4.1科学的种植制度一种作物长期种植会对作物的抗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病虫而言,在同一片土地上长期种植某种作物必将为病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适宜环境和食物供应。同时,长期存在的寄主植物,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土传病原物的不断繁殖,从而导致病原物数量增加。害虫情况严重,因此,采取科学的种植制度,能为有机农业植物提供切实保护。2.4.2轮作轮作充分利用了时空差异,对农田生态、土壤理化特性、生物多样性等有所改善,从而实现植物的自我保护。轮作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病虫生存条件的恶化。科学合理的轮作可以对单一植物病虫进行有效控制,具备迁移能力小、寄主单一、寄生性强特点的病虫,在经历寄主和食物减少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其次是分泌抑制物质。像马铃薯这样寄生性不强的植物会因为缺少食物而不能够再繁殖。像胡萝卜、大蒜、甜菜等植物分泌的物质对后茬作物具备抑制病毒发生的作用。再次,调节土壤生态。科学合理的轮作对病源物的滋生产生抑制作用。2.4.3间(混)作和套种科学合理的间(混)作和套种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从而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出现。例如,粮棉套种对棉蚜的危害产生抑制作用:在棉田里同时种植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物玉米、高粱等,实现产卵的集中化,从而起到保护天敌和集中诱杀虫害的目的。

2.5农业培肥技术

依赖有机农业的植物培肥及营养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土壤生态和土壤生物活性产生积极效果,不仅仅可以提升植物的抗逆能力,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植物生产类主干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多数到农化企业或乡镇农技部门就业,从事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服务等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读研继续深造。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课的从属,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不少农业院校都已就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以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验证性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和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上实验课前一周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讨论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做好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结合学生讨论的实际,做好引导,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二是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实施现场教学。如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等实验课上,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识别病虫,采集病虫害标本,跟随指导解疑。通过此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观察认识了以往只在课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见病虫害,也掌握了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三是鼓励学生采集标本,参与教具制作,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校园周边植被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标本贮藏库。根据季节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组织学生制作成套病虫害标本,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丰富实验室的标本贮藏量,为学生的实验教学增加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1.2 教学内容改革

植物保护专业许多课程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内容,如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内容多是对常见昆虫和病菌的识别与鉴定,以往学生只要按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但缺乏动脑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使得真正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并就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学生不多。为改变此弊端,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了以下内容的改革:一是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设计型综合实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项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离及其培养基设计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植物病害标本,并根据病原菌的特性,设计、配制培养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分离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技能训练课,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课包括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基础、植物病害防控、农业害虫防控等四大模块,每个技能训练课20个学时,形成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设计实习的内容。课程的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农业昆虫学实验课与生产实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害虫的发生以及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与措施,并在实践实习中加以确认。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了其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开放实验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仪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独立。部分实验室仅供学生上课使用,不对本科生进行开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对实验室进行整改,把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实验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近1 000 m2,近3年来添置实验仪器设备费用超过300万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做到人、财、物资源共享,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对本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与寒暑假时间自由出入实验室,大大方便了学生做实验。同时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由指导老师负责本科生科研选题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问题,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本科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挑选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理想的导师。导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选题的技巧。特别是导师自己有科研课题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的研究,对锻炼和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随导师进入相应的实验室,与其他研究生一起,协助导师做些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增加了其实践机会,增强对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实践证明,学生对科研导师制反响较大,参与积极性很高,班级学生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同时广东海洋大学还利用该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已有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创新大赛或挑战杯竞赛奖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3 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实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因地制宜在校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植物保护专业是隶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11个涉农的本科专业之一,为搞好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学院已建有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园艺研究所等条件,并结合学院其他专业如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等资源,在校内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树、蔬菜及热带植物等病虫害观测圃,为相关专业课程从“黑板”教学走向“现场”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虫发生与防治”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为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专业还组织学生按作物种类对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以了解、掌握校内各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其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提出建议,较好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广东海洋大学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当地热带农业特色,广东海洋大学分别建立了南亚所热带植物实习基地、廉江红橙实习基地、徐闻香蕉与蔬菜实习基地、雷州蚕桑实习基地及湖光农场实习基地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4 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水平,结合农科专业高等教育特点,广东海洋大学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严把毕业论文选题与内容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是一人一题,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论文,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二是严把指导教师关。要求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有课题支持,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严把毕业论文答辩关。答辩时专业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独创性等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对不合要求的论文一律不准答辩;答辩时要求每人进行独立答辩,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表现等,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强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等。为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广东海洋大学除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室平台、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外,在教学安排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在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即开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一改过去四年级时才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状况,这样不仅在时间跨度上可以涵盖农作物一个完整的生长发育期,以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靠性,同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思考与总结,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改革,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已有多篇毕业论文在校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5 结语

通过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明显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护专业涉及面广,又受地域等主客观条件限制,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广东海洋大学将不断努力,确保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适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与研究,2005(1):94-96.

[2] 龚国淑,黄云,张敏,等.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1):29-31.

[3] 郭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涛,卢毅,刘小高.当前综合性院校农科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94.

[5] 贺桂欣,王久兴,齐永顺,等.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64-67.

[6] 高必达,余映波,李红玫.植保专业动态应变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2):65,84.

[7] 赵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85.

[8]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东升.农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1(8):64-65.

[10]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8-21.

[11] 于莉,安立龙,徐春厚,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9-01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实施植物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乃至世界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生存,绿色植物的大范围推广能够不仅能够减缓环境的恶化,还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

二、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在具有遮阳、降热、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而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其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不仅会丧失植物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植物保护现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目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面临的新问题

1. 耕地资源减少给粮食增产带来了压力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尽管大量推广选用优质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等,确保粮食产量,但是,却增加了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频率,加大农作物的防控难度。

2.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的实习有三种,分别是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些都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创新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平台。可是现在内容越来越过于形式化和任务化,包括:形式单一,看和听是主流,缺少动手的机会;二是教师实践技能缺乏,不能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三是学生实习时间不能与整个农业生产季节相匹配;四是经费过少,学生往往只能在生产一线参观而不能长时间去参与生产实践;五是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常把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造成理论研究内容过多,与实际农业生产脱节。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豇豆问题”出现之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也为人类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除此之外,世界各个国家提高对进口农产品指标的要求,所以,当前世界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要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步。

4. 农业生产与农民就业形式要求彻底改变植保服务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分散方式变为规模化经营方式,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趋于规范化生产。现如今,我国农村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然而,剩下的主要为生产能力非常弱的成员来管理农业生产,但是,这些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偏差,再加上对植保防控技术认识存在不足,从而严重阻碍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植物保护的对策

1. 培养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业体系的形成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植物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植物保护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以保证农业的增产增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传统的植物保护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受到化学用品的毒害,现象严重。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提出培养人才的方案来培养人才解决问题;我国基层农技队伍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基层植物保护人才严重匮乏,知识老化,断层严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存在植物保护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才能增加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服务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 绿色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指的是对生态环境一作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并且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求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但是,在实践过程,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禁止使用那些含有高剧毒的农药,而是要积极推广使用不破坏环境、高效、低毒的农药;第二,应该回归到大自然中,建设多样性的农田,换言之要建造一个品种、种植与景观多样性的农田。

3. 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我国传统防治对策主要以化学农药为核心,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控制某个单一有害生物,但是,此种防治对策,又会杀死有害生物体的天敌,污染环境,此外,还会使病虫害抗药性增强,进而招引更多有害生物的繁殖,这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工作。

4. 强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

首先,进行测报防治。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应该结合病虫害发作的规律,另外,还要结合天气、土壤、植物生长情况等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只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可以更好的掌握植物保护趋势,进而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第二,实行档案管理。构建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以及信息档案,总结归纳常见病虫害病例,以便在后续工作中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常见病害虫进行实验研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第四,实行市县乡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网络构建。

五、结束语

植物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着实做好这一项基础而艰巨的工作。提高植保成果的利用率,并树立起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大力度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切实加快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农业的转变,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雁华.城市园林植保的现状与防治对策及新技术展望[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6):27-30.

[2]陈恩祥,甘国福.发展“绿色植保”的障碍因素与应对措施[J].甘肃科技,2011(11):19-21.

[3]梁萍.植物保护教学中应用病虫害新鲜标本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

[4]安长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园艺,2012,(20):148.

[5]陈贞艳.小议园林植物保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2,(9):362.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Web of Science;SCIE;论文产出;被引频次;学科分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31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农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较强实力和地方特色的社会公益类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历经几代农科人的艰苦创业,天津市农科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已成为天津农业科技战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为天津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天津农科院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全院协同创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国家和市级专家、高中级研究员为主体的500余人规模的科技创新队伍,各研究机构呈现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经建成了14个研究机构,分别为: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简称黄瓜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简称蔬菜所)、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简称作物所)、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畜牧所)、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简称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简称植保所)、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简称园艺所)、天津市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简称资环所)、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简称保鲜中心)、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简称区划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生物中心)、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简称质标所)、天津市设施农业研究所(简称设施所)等。

科研论文是体现科研单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单位、一个学科和一名科技人员产出科研论文是体现该部门、领域或该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参考。Web of Science是一个基于Web而构建的动态的数字研究环境,兼具知识的检索、提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发表等多项功能。在内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学术期刊等重要的学术信息资源。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将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在我国,Web of Science的信息产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收录及引用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成为评价学术单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天津农科院科研水平不断进步、重视国际间合作,陆续有优秀论文被SCIE收录。分析天津农科院科研论文的SCIE收录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客观地评价该单位的科研现状和水平。

1 数据收集

通过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于2014年11月对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分析功能结合手工统计,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农科院论文发文量及变化趋势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共有76篇论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为33篇,如图1所示。11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总体呈波动上涨趋势,其中2003―2005年无,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发文量中,如图2所示,保鲜中心发文量最多。保鲜中心、植保所、畜牧所发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黄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发文量小于5篇。质标所、园艺所、资环所、信息所、区划所、设施所无。

2.2 天津农科院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为反映天津农科院的发文质量,分别统计了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以后简写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潜在被引指数和H指数,从而反映学术论文影响力。

表1显示,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潜在被引指数为-3.03,H指数为7。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论文,占发文总量的24.24%。TC≥20、10≤TC<20的论文分别只占6.06%和9.09%。

农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鲜中心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保鲜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潜在被引指数统计的为各单位零引用发文占比与最近一年(2013年)发文量占比例之间的差,差值越小,被关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潜在被引指数,黄瓜所最低为-66.67,畜牧所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数方面,保鲜中心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数为3。

2.3 天津农科院论文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

施引文献是指引用天津农科院发文的SCI文章。通过分析2014年11月统计的引用了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发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献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天津农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国家所关注,从这个角度可以反映天津农科院科研的影响力。

从图3中可以看到,天津农科院的研究论文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关注度(引用次数)最高的为中国,引用次数占所有国家的42.44%。对天津农科院论文关注度最高的前5个国家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美国、巴西、伊朗、韩国,5个国家的引用次数超过了总引用次数的70%。

2.4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产出量分析

天津农科院整合院内科技力量,促进软硬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业果树、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观赏园艺等11个学科大类。

如图4所示,天津农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集中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6个学科,其中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两个学科的论文最多,分别为8篇。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学术影响力

表2显示,天津农科院各学科论文中,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总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87次和10.88次。总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植物保护、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科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作物、植物保护。作物学科的总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较高,排名第2。

各学科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林业果树、作物、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4个学科均超过了学科论文总量的50%。畜牧兽医学科1≤TC<9,TC=0的论文分别占50%。植物保护学科TC=0的论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学科的潜在被引指数,作物最低为-33.33,畜牧兽医最高为33.33。发文被国内外同行关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作物、蔬菜、植物保护。

各学科的H指数方面,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的H指数最高为4,其次植物保护、蔬菜的H指数为3。

3 结 论

2003年以来,天津农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体呈上涨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较快。尽管论文数量还不算多,但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趋势。这是天津农科院近年来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引进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结果。

天津农科院下设14个研究机构,分为11个学科大类。2003―2013年发表的SCI论文集中在8个研究所、6个学科。这说明天津农科院学科优势明显,在林业果树、作物、畜牧兽医、植物保护、蔬菜、农产品加工与贮运工程等学科论文产出量较多。而在观赏园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学科还未有论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农科院在学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农科院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更强、更高的基础上,要注意学科的均衡发展,通过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年轻力量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优势学科突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农科院SCI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75,篇均被引量为5.30,受到22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关注。天津农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发表的论文中被引频次1≤TC<9的论文最多,占到了发文总量的60.61%,TC≥ 10的论文只占15.15%,高质量论文较少,在提高论文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天津农科院要通过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鼓励与其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婷,刘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论文、专利产出的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王婷,颜蕴,续玉红,孟宪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产出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2):54-63.

[3] 马桂莲,张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4(2):115-119.

[4] 马超,董巧连. 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河北农业大学科研论文定量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116-119.

[5] 吴先福,李冬梅,郭蕴丽,等.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江西农业大学重点学科论文统计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63-66.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22-02

随着我国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和人们的迫切愿望。随之各地争相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蒸蒸日上,园林行业对园林绿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绿化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园林绿化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园林绿化养护产业应用型人才呈现紧缺的现状,其中《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园林绿化养护方面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培养园林绿化养护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教学改革从提出至今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大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在我们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离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大纲守旧或简单的多媒体播放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老师在讲台上缺乏讲授技巧,简单的交流互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老师的教授,出现思想不集中,尤其是下午上课课堂上易出现学生打瞌睡现象,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又具有文字偏多、内容枯燥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因此,长时间的满堂灌教学,由于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互动,久而久之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来就难教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更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再加上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充足,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学校制度管理不甚完善,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低下的趋势,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实用性极强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面对上述这种情况就谈不上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了。

此外,有部分大学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化程度整体不高,对学科教学整体度把握不够,再加上不能及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很容易造成讲授知识面狭窄的现象,不能从扩散思维的角度去引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外,部分年轻教师科研压力大,对课堂教学投入精力不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季节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学习项目,通过项目教学、任务布置、理论实践相结合等行动方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园林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每个学习章节都按照“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实践应用――技能体现――检查评价”的步骤进行设计,其内容的选排是依据生产任务的操作过程所特有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学科体系的知识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应用和技能体现方面。这样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从而打破传统的按照以教师传授知识为表现形式的课程体系。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中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职业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突出地位,从而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集“素质、能力、应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以培养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和相关的养护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首先应紧紧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和知识联系,使学生掌握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可行性的工作能力;以操作性强的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放在相关知识中讲解,把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培养可持续能力的部分作为拓展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重新界定理论与技能的内容和范围,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病虫害种类进行教学,归类相似的病虫害种类,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相应的知识、病虫害技能识别方法,使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生产中复杂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的问题,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各有区别的现象,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打破传统讲授顺序,灵活讲授教学内容,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安排与病虫害发生规律这种动态变化密切对应起来。《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一般的授课方法是先讲总论部分,再讲各论部分,那就表示一些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由于进入冬季而休眠,将无法观察到,所以,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将总论部分与各论部分融合在一起进行教授,根据季节和可观察到的植物病虫害种类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及时观察到园林植物所发生的病虫害,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3 课程实践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因此,课程实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设计教学实验和教学实习,增加实验实训内容和时间。具体方法一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校内设施和课余时间分组分片承包实训基地绿化养护工程,制定其一段时期内的养护任务,尤其是病虫害甄别与防治,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二是适时安排学生到园林苗圃、绿化企业实践锻炼和顶岗实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及宣传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各项技能、适应社会及工作环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与园林绿化公司协商,选取学校周边的园林绿化地带进行区域划分,教师根据学生和具体绿化内容进行分组,各小组了解所属区域内的园林植物虫害综合防治的任务后,根据实地调查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每种防治方案都要经过与教师的探讨而确定后开始实施,实施完成后采用小组自查、小组互查、老师检查等方式进行考核,最后,教师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评估。总之,使学生通过从整个防治方案的全程参与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4 学生考核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最终掌握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在传统的考核设置中,往往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成绩”的考核模式,三者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和1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容易造成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出发,在考核中要充分体现平时成绩的重要性,提出“平时成绩+知识综合论文”等模式,即以平时成绩为主要考核内容,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为主要成绩依据,占据70%,主要是对每一个实践环节技能的肯定,而在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选择撰写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学术论文,可以综合体现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这种考核模式一方面可以鞭策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真实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能够真实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3 结论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学科,对应用型园林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教学和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改革设置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教学内容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教学效果更好,从而达到真正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英,耿晓东,吴雪芬.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l7):334-335.

[2] 徐国柱,刘新晶.基于项目与任务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2):85-86.

[3] 孙红艳,李克梅.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4):100-101.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引言

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

一、植保工作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可持续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旨在采取不会耗尽资源损坏环境的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纯收入,满足未来对食品和纤维的要求,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可持续农业与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更加密切相联。当农田水利逐步完善,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完成,优质、高产、良种的广泛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应用逐步普及,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灾害因素就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异常气候是第一位的灾害因素,但它是偶发性和局部性的;而有害生物是具有长期性、适应性、反复性、动态性、变异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所造成的灾害正是灾害性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常发因素。因此,合理、有效、综合地进行植物保护,预防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实现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谐共进的关键。

二、农业污染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药流失

农药对治理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含有各种毒素。农药残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农药施用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仅20%一30%,因此农药的大部分漂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一小部分则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我国在1983年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以后,大量使用毒性大、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农畜产品污染十分普遍,不少烟草、茶叶、鸡蛋、冻鸡、蜂蜜等农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不能出口或被退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随着各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用量不得不成倍增加。但这又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中大量天敌的死亡,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用地膜

农膜的使用对农业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废膜不能自行分解。滞留于田间既不利于中耕,又会对深层土壤造成污染危害。土壤中废膜多时,由于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妨碍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中水分、空气、营养元素的正常分布与运移,造成作物减产。农膜对土壤质量、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物理方面的;而对农产品质量和天空的污染由自身成分和焚烧产生的物质造成,属化学性质污染,危害相当严重。

(三)生产残留

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t,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9亿t)。由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村剩余秸秆被随意焚烧。不但浪费了生物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未经处理或利用的粪便和冲洗粪水,污染了养殖场周围空气,也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一些地方不合理的网箱养殖,排泄物对近海和湖泊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危害等等,这些都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造成了危险或潜在威胁。

三、实施可持续植物保护技术的对策

(一)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尽管可持续植物保护思想已被多数国家的植保工作者确认,但其理论体系、防治技术和实践还未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利用电视、广播、 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技术,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提高植保水平,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提高; 与此同时,切实推行以农民田间培训为主的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有农民参与的应用技术研究,让农民成为防治实践的决策者。

(二)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列到宪法、环保法及其他有关法规中,将农药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应对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重新审核,明文禁用高残留、 污染较为严重的农药,制定限制使用农药的法规或逐步减少的系统计划。任何违反规定、滥用农药的行为都要负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合理利用经济杠杆,根据农药毒性、用量和作用方法对生态环境 、公众健康和使用农药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对农药制造商和经营者征收污染费的标准。根据农药对环境危害程度向农药使用者征税,并将新征得的税收,对生物农药的使用者和无公害农产品实施经济补贴。

(三)重点扶持,奖励创新

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用政策导向与项目倾斜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快建设国家基础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重点扶持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天敌昆虫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对新产品新技术给予重奖。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新技术新产品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以及抗性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

(四)健全体系,适时监控

在建立更加科学、客观、真实、全面、功能齐全的,相对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可操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更有效的评价方法,并适时进行监控,使一切植保活动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可持续植物保护或农田有害生物的持续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合理、有效、综合地进行植物保护,预防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实现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谐共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曾晓光.可持续农业导论,1997

[2]张芝利.可持续的植物保护-21世纪的必然选择[期刊论文],2008

[3]马忠玉,吴永常.可持续农业:未来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8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日本的植物保护体系

植物保护(plantprotection)作为一个学科,其含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我国植物保护一词广义上指通过各种途径保护植物免受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狭义上的植物保护仅针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即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这些有害生物对农林业的危害,以保证农林业的健康生产。

而日语中的“植物保护”一词,则是从植物生态、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水利土壤改造、土壤植物营养等角度出发保护植物,防止种的灭绝,维持种的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有关的词汇是“植物防疫”。为此.日本政府专f1制定了“植物防疫法”,作为指导植物有害生物防治的根本法规,内容包括总则、国际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紧急防治、指定有害动植物的防治、都道府县的防治、杂则,以及罚则等内容…。根据该法律,日本构建了一个。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系统构成的完整的植物保护体系。中央和政府层面有农林水产省消费与安全局下设的植物防疫课.主管全国植物防疫的行政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班、防治班(负责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防治指导、农林水产航空事业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国内检疫班(负责日本国内的植物检疫、病虫害的侵入警戒及经济防治等)、检疫计划班(负责国际植物防疫条约、植物检疫措施等国际标准的制定,病虫害危害度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检疫业务班(负责与植物检疫有关的业务调整、进口植物检疫、植物防疫所的管理等)及专家组(负责与两国间进出口检疫条件协商有关的事务及出口植物的检疫)。通过对进出口植物的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取缔,对病虫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植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对病虫害发生及时预警,加强对药剂和防治的保障。

下设的植物防疫所主要承担进出口植物的检疫工作。而地方上,各都道府县均设有负责植物防疫的农林水产部(或农林部、农政部)及专门从事病虫害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所。目前日本全国共有病虫害防治所53个,平均人数在10人左右,其主要职责包括: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订.植物检疫,对基层市町村、农民和农民组织开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农药试验示范、药效试验,指导农药正确使用,以及农药市场管理等。病虫害防治所业务经费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基本上各负担50%。此外,全国还有病虫害防治员4200多人,多由农协、农户和基层政府职员等兼任,接受病虫害防治所的业务指导,负责各市町村的植保工作并存防治所和农民之间起一个技术桥梁的作用。各都道府县的病虫害防治所还与当地的农业试验场、园艺试验场等科研单位、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农业团体合作设立“都道府县及市町村防治协议会”.制定整个都道府县的病虫防治实施方针。

日本病虫害防治的民间系统主要是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JA),类似于我国的合作社。该组织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基层,农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协的设立上至全国.下至各市、町、村,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触及面很广各农协几乎都设有营农指导员.作为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普及员,以农协会员及其家属为对象,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农民以指导.其指导范围涉及农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但以担任研究、制订农业生产与经营计划,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广新品种和新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为主,并为农家购置农机和设施提供咨询,在会计业务、税务知识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向农民提销信息和相关服务。可以说,农协营农指导员是植物保护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日本的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植物保护工作本着测报先行、综合治理、安全用药、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展,实现了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咨询系统、远程咨询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等现代技术构建的植物保护网络化,建立了JPP—NET植物防疫信息综合网,并适时进行大面积飞机喷洒防治。日本是世界上农药残留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对各种农药在每种栽培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要求.乱用药、滥用药、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很少。在病虫害的防治中,非常注重化学防治以外措施的应用,很好地体现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简称IPM)的理念。其农药的流通也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进行。农药企业生产的农药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到达农民手中。其一为农协途径,即通过JA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经其投资的经济联合会到达或直接到达各地的农协组织后销售给农民;其二为非农协途径,即依次通过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两个环节销售给农民。对农药的销售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

二、日本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体系

日本的植物保护人才培养也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由一些综合性的或农业高等院校进行,而专科生由设置在地方的农业大学校(2年制)完成。本文主要对本科生的培养加以介绍。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含植物病理、农业昆虫、杂草和农药学四个方向,目前我国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杂草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6门课程,另有与四个方向有关的专业选修课多门.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共有《害虫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植病流行学》、《植物免疫学》、《农药环境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植物检疫》、《昆虫学研究法》、《植病研究法》、《农田杂草控制》、《昆虫生理学》、《农药残留与检测技术》、《资源昆虫学》、《昆虫病理学》、《菌物资源学》、《生物农药》、《农药加工技术》、《植物病毒病害及综合治理》、《分子生物学》、《农药施用方法与技巧》、《植物细菌病害及防治》、《植物线虫病害及防控技术》、《贮粮害虫》、《农螨学》等25门课程,其中前15门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四年的学习,要求培养的学生同时掌握与三个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敢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自我提高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各项工作。日本与我国不同.其大学均未设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往往结合在农学专业里面。虽然能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植物病、虫、草害有关的知识,但对农药知识的学习较少,农药相关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与化学及应用化学相关的专业来实现。以日本唯一的一所农业本科院校东京农业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瞄准“次生代农业”(即对人类及环境友好型农业),通过学习次生代农学理论与技术,培养能够应对粮食自给、食品安全、地球环境等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经营方面敢于挑战现有生产方法,围绕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够对今后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人才。根据需要在该专业内设置了农学与园艺两个培养方向,其中农学方向共设置课程103门(含毕业论文),即必修课29门,任选课74门。

实习从大一开始,《农业实习》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校办农场,体验食用作物-工艺作物、草地•饲料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及农机等领域的农业生产,领略农业生产的快乐与困难:大二开始以解决食品及病虫害问题为目的,通过《生物学实验》等掌握研究的方法;大.二开始进入研究室.与指导教师及研究生一起进行专门的研究l6。该方向的具体课程如下:

第一学年:有《作物生产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园艺学》、《农业实习》、《农学原论》、《信息学基础》、《英语》、《共通演习》和《新生seminar}13门必修课及《健康福祉概论》、《心理学概论》、《艺术》、《日本国宪法》、《经济入f1》、《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国际学习》、《英语听力》、《体育》、《基础生物》和《文章表现》24门任选课。

第二学年:有《生物学实验》、《农业实习》和《英语》3门必修课及《农业气象学》、《植物营养学》、《农作业系统论》、《资源植物论》、《食用作物学》、《工艺作物学》、《草地饲料作物学》、《植物育种学》、《植物工学》、《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分类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动物福祉》、《植物生理生态学》、《生命伦理》、《文化人类学》、《现代社会的问题》、《国际关系思考》、《地学》、《英语会话》、《中国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职业设计》等26门任选课。

第三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实验》、《遗传育种学实验》、《植物病理学实验》、《昆虫学实验》、《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8门必修课及《实验计划法》、《杂草学》、《农产物市场论》、《植物防疫论》、《植物病原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机能利用学》、《动植物园论》、《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知识产权论》、《实用性生命有效利用》、《农业与生态系》、《农业经营学》、《植物生长调节论》、《民族植物学》、《自然再生技术论》、《地球环境政策论》、《科学与哲学》、{TOEIC英语》、《实习》及《商业礼仪}22门任选课。

第四学年:农学方向有《作物学演习》、《遗传育种学演习》、《植物病理学演习》、《昆虫学演习》、《毕业论文》5门必修课及《商业英语》和《科学英语》2门任选课。毕业后以就职者占多数,为67.1%,其次为攻读研究生占11.6%,自主创业者占6.7%,其他占14.6%。就职者中,以综合最多,技术次之,其他依次为营业、销售、服务、公务员及研究,分别占23.2%、17.9%、13.7%、7.9%、3.7%、3.2%和O.5%,其他24.1%。其中,就职最高的5个行业是零售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批发业及教育,各占20.5%、15.2%、10.6%、9.3%和7_3%。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校的农学方向还设置了作物生产与植物保护两个领域,前者下设作物学和遗传育种学,后者下设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各两个研究室,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三、一些思考

上一篇:企业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药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