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5 07:45:38

植物学实习报告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分类学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40-03

植物分类学是农林院校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程。植物分类学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环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验证并巩固课堂教学中的所学内容,认识实习区域内的常见植物,巩固常见科的识别特征,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植物标本采集、分类及鉴定过程,为相关专业课程的顺利进行及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植物分类学基础。植物分类学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到的形态术语知识及分类学的基础知识,通过野外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分类、科属鉴定,完成实习报告。植物分类学教学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验证和深刻理解植物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生态类型,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是培养学生从事野外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由于实习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同时代的学生兴趣特点变化及先进电子科技手段的普及,传统的植物分类学实习方式表现出了诸多缺陷。在总结长期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前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教学特点,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园林和园艺3个专业5个班级学生为试点对象,通过调整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等,将实习效果与以往班级进行对比,将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为相关农林院校植物分类学实习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业大学农科类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教学计划为5天,包括4天外业和1天内业,实习时间集中在6月下旬完成。实习地点在校园和学校周边的农田、荒漠、植物园及雅玛里克山区域。在总结以往实习的基础上,我们分析目前的实习方式及特点,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习季节过于集中,不能兼顾不同物候期植物的采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北部分布一类特殊的植被类型,即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是在干热季节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活史的植物[10],于4月中旬开始萌发,6月中旬之前完成生活史干枯。在新疆,短命植物有211种,隶属27个科97属,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紫草科、菊科、豆科、伞形科和禾本科等[11]。此外,新疆大多数木本植物的开花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长期以来,我校植物分类学的实习集中在6月下旬,无疑将失去对短命植物和早春开花木本类植物的观察与采集。

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通过编制常见植物检索表,熟悉植物检索表的结构及使用,是植物分类学实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对不同物候期植物关键形态特征的观察,利用所学的分类学知识对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进行检索,鉴定植物科属属性,是将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集中的教学实习也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2.实习方式单一,缺乏将现代摄影拍照及互联网络工具与植物分类学实习的有机结合。以往的植物分类学实习,更注重传统的以采集、分类及鉴定为主的实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照相功能及网络传递功能日益完善,这为学生进行野外植物摄影及利用网络互相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以往的植物分类学实习中,由于实习时间过于集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既能够完成植物标本的采集,同时又能够对不同物候期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拍照及比较,因此,未安排植物摄影实习。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也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实习内容,由于各种原因,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没有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列为实习内容,使得实习缺少了提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缺少实习区域植物名录,实习缺乏目的性。在以前的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集中,学生主要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为主,没有相关的植物名录资料,采集过程缺乏目的性。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集中实习调整为分散实习,取得较好效果。在2015年3月,我们对实习过程及内容做了调整,将集中实习调整为分散实习,实习时间调整为4月25日至6月25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每组6~7人发放实习工具,下达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组员时间,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在校园及邻近校园的妖魔山等区域进行标本采集。指导教师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下旬和6月上旬,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实习,解决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6月下旬组织集中考核。

结合往年实习的特点,试点班级的实习报告增加了部分新内容: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写出100种采集植物的属名(拉丁文)、科名(拉丁文)及识别要点。②植物形态的描述,要求选择所采集的10种植物,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每种不少于150字.提示:可从生活型、株高、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方面进行描述。③标本制作与植物摄影。每人提交1份上台纸的标本,每人提交一种植物不同角度拍摄的3张照片,组内不得重复。④检索表的编制。对10种植物编制一等距检索表。通过对实习形式和内容的调整,标本数量较往年明显地增多,实习报告更加充实,考核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植物形态术语的理解程度好于往届,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2.增加植物摄影与植物标本制作内容,增加学生观察及动手能力。传统的植物分类学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分类及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生手机照相及图片网络交流的功能发生极大变革,如何将手机的这些功能充分利用到植物分类学的实习环节,如何利用学生喜欢拍照、喜欢将植物图片进行网络交流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是目前植物分类学实习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在实习报告中增加了植物摄影内容,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学生通过对植物的特殊部位观察拍照,提高了认识植物的兴趣和识别植物的能力。对于一些不认识的植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咨询,提高了识别植物的数量。同时,将自己拍摄的植物图片在网上进行搜索对比,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植物分类学课程的学习途径。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是植物分类学实习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植物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之后,最终将标本上台纸长期保存。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时间过于集中,采集的标本在短期内不能压干,因此,没有涉及这些内容。为了提高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能力,实习环节增加了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内容,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标本在班级内展示,互相之间进行学习。植物摄影及标本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周边植物的观察兴趣,将植物分类实习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提高了实习效果。在课程结束之前,为了鼓励学生,我们选择了部分学生制作的标本和照片进行展示,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植物识别氛围。参加实习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标本和照片,参观学习他人的标本和照片,认识了更多的植物,掌握了及制作标本和植物摄影的技术。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参观中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植物,还会掌握许多的植物知识,这在校园内产生较大的反响。因此,本次实习过程的改革,取得了超出预想的好成果。

3.编写不同实习区域植物目录,提高实习质量。为了提高植物学实习效果,我们编写了《新疆农业大学校园植物名录》、《乌鲁木齐市妖魔山植物名录》、《新疆农业大学谢家沟实习基地植物名录》和《新疆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及其他相关资料[12-14]。以往学生在校园及周边实习时,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实习存在盲目性。再加上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类鉴定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存在方言或学生没有听清楚等,实习报告常常出现错字、别字。植物名录等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使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性,高效地完成实习报告,这对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学实习起到较大的作用。

植物分类学实习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观察分析及科研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实习效果,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理解植物分类学课程内容,并进行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植物资源和实习教学课时,高效地完成实习课程内容,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部分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过程及内容进行改进,我们取得了初步效果,为为其他专业植物分类学实习改革提供经验,也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井飞,郝佳彤.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5,291(9):104-106.

[2]金水虎,李根有,楼炉焕,等.植物学教学实习改革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4-137.

[3]马纯艳,卜军,不寸亮,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模式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86-288.

[4]徐爱东.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点体会[J].生物学教学,2005,30(2):18-19.

[5]王微.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8-90.

[6]杨文权,慕小倩,易华.农业院校中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3):7-9.

[7]周越,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2):85-86.

[8]吉乃提汗・马木提,谭敦炎.新疆农林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初探[J].高教学刊,2015,(18):97-100.

[9]苗芳,姜在民,程金凤.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8-110.

[10]杨娜,赵和平,葛风伟,等.2种独行菜萌发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5,32(4):760-765.

[11]毛祖美.新疆北部早春短命植物区系纲要[J].干旱区研究,1994,(3):8-15.

[12]周桂玲.新疆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13]周桂玲.植物学实验指导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4]朱进忠.草地科学实践教学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Reform and Practice on Plant Taxonomy Field Work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LiXiaTi・Hasimu,AMaNuLa・Yimingniyazi,BaTeEr・Bak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rass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Abstract:Plant taxonomy is one of the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urses in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 Plant taxonomy field practice is a important link in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dur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impro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and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that how to efficiently complete the practice course content by using of the limited botany practice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how to efficiently complete the limited practice teaching class. By changing and adjusting the mode and the content of plant taxonomy field practice of 5 classes from the major of forestry garden and horticulture,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will provide foundation for related taxonomy practice,but also be taked examples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actice.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学 实践教学 改革

植物学是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生物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奠定基础,学科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植物学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1]为了适应我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植物学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

1传统植物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过程中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单一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验证性实验偏多,实验课几乎就是看切片,完成实验报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一般以"灌入式"为主,每次实验都有统一的实验指导,统一的操作方法。这种机械的操作和模仿,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做过的实验印象不深,限制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 [2]

1.2野外实习模式陈旧,实习效果不理想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近自然、认识植物的第一课,过去野外实习时是学生围着教师,教师不厌其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单纯地告诉学生这是哪个科哪个种,学生得到的是表面、零碎的间接知识。同时野外实习也成了单纯的认识物种竞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一些常见植物。离开了实习地特定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渐淡忘。学生实习过程中制作植物标本和鉴定植物的能力无法得到规范和提高。

1.3考核方式不科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课的考核是根据实验报告打分,结果是,学生为写实验报告而上实验课,不重视动手能力的锻炼,往往是实验成绩高而实际操作水平低,甚至基本操作技能不过关。

而植物学实习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识别植物,教师随机指定一些植物要求学生说出种名,加上实习报告,最后给出成绩。这样的考核弱化了实习效果,误导学生认为植物学实践就是认识植物及交出一纸报告。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2.1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内容是理论的补充,但高于理论,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2.1.1实验课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实验课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内容,改变了以往以永久装片显微观察为主的单调形式。增加临时制片、徒手切片等技能训练内容,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完成细胞结构临时装片的观察,学生可用提前准备的辣椒、西红柿等材料,参照不同的实验方法,自主地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后含物等。

2.1.2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开设1~2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变了实验课计划学时的限制和学生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感兴趣的内容自主设计试验内容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实验。比如,学生通过显微观察和自行制作石蜡切片来比较不同生境下同一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学生在运用实验技能的同时又对相应的知识点加深了理解。综合性试验给学生一个自由、独立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收到很好的效果。

2.2野外实习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严格按照植物标本采集规范来要求学生,不但在实习前做规范讲解,在实际采集标本时教师也给学生示范。做到了内容上充实、考核上科学合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2.1植物标本相关信息收集的训练[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知识的加强和锻炼在实践中非常重要,可为将来开展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植物标本信息收集对学生而言不容易掌握,但作为标本采集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掌握。因此,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描述和采集,训练学生如何全面准确地收集植物标本相关信息。

对于植物标本形态特征信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植物学形态术语来准确描述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等,还要闻植物的气味、亲自触摸体表的刺、毛等,全面体会植物特征,做好野外记录。

2.2.2植物标本采集、整理、压制及制作的训练

训练学生对木本、草本、藤本、水生植物、植物、寄生植物等的规范采集方法。在标本整理和制作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正确对标本进行整体修剪,正确摆放标本、装订标本,填写并粘贴野外记录签,既要保留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便于压制,还要使标本具观赏性。通过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合格标本有完整的概念和体会。

2.2.3植物标本鉴定的训练

从采集植物标本到最终制作成蜡叶标本都为植物标本鉴定提供前提条件。在鉴定过程中,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如呼伦贝尔植物检索表、内蒙古植物志乃至学术论文。通过植物标本的鉴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植物形态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尽量做到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进而使鉴定工作做得又快又准。

3考核方式改革

3.1把学习全过程作为实验课考核依据

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作为考核依据,而不是仅靠一两次考试来评定。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表现、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期末技能考核等内容。其中技能训练在期末进行统一验收,任课教师出题,学院成立督导检查组,之后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并逐步加以改进。

3.2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4]

实习包括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常见物种的识别,考核方式包括专业考核和实习报告两部分。专业考核包括四部分:要求学生至少认识100种植物,抽样识别20~30种,说出植物的科属种名,占总成绩10%;每个小组完成标本的数量和质量,占总成绩20%;每个小组收集植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占20%;每个学生鉴定标本的数量和质量,占总成绩20%。实习报告,占总成绩30%,包括出勤情况、实习日记(采集标本到鉴定标本的过程及收获,实习心得)。考核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结合起来,也是再一次升华学习的过程。此考核覆盖实习的主要内容,相对科学合理,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周琼,黎桦,盛玉萍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3(1):85-87.

2.张乃群.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05-107

3.周越,段玉清.植物学野外实习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85-86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数码影像设备是指以数字形式(0或1)来记录、存储以及再现影像信号的设备。使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或数码手机等均可直接捕获外界事物影像的颜色和亮度信息并转变为电信号,记录到记忆储存介质上;再将这些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作为数字影像进行加工和处理,最后通过数字文件存储下来;数字化的影像信号经投影仪可以再现出来。数码影像设备由于能够高效、真实地记录并反复再现客观事物的形态、颜色、动态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各个领域。

基于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性质和任务,我们认为把数码影像设备(即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有照相或摄像功能的数码手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数码投影仪等)应用于植物学野外实习,既能发挥卓越的教学实践功能,又能彰显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意义。

1 助推了学习的研究性

学生在拍摄茎叶花果等的形态特征时必然要进行比较甄别,以求卓越;在检索鉴定时,必然要联系和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以求客观准确;在照片被展示或标本合格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成就感,促进实习兴趣大增。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面对形形的植物学现象,在数码影像设备客观记录的前提下,促进了解决问题时反复观察、连续对比的实现,使实习资源共享率大大提高,数码影像设备使实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氛围更加浓厚。

2 促进了学习的合作性

实习教师按照学生的异质性即有无数码设备、性别等进行分组,为合作学习提供组织保证;数码作品直观,利于对照评比,增强竞争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组员在实习各环节如拍照拍摄、标本的采集制作等方面协同作业、互相切磋,可以凝聚全组的聪明才智,提高实习效果;通过展示照片、视频,达到最直观、最充分的交流和复习探讨,在团队中挖掘并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数码影像设备提高了实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效果。

3 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

花草是美丽的,用手机、相机拍照拍摄更是愉快的,尤其是汇总后统一播放讲解,更能激发出实习的热情,数码影像设备能有效规避植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厌学情绪。学生在拍照拍摄植物的微观特征的过程中,易于集中注意力,反复不断地观察比较、练习操作,利于锻炼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里进行连续多日的分组实习,学生们围绕各自的任务并对比他人的影像成果,都能产生良好的竞争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数码影像设备突出了实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优势。

4 强化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植物学野外实习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研究探索课堂所学理论正是实习的目的之所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数码影像设备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学生在反复观察中,要不断进行比较鉴定。个人的思维方式、研究角度必然要不断调整,拍摄制作、归纳总结、展示讲评等环节无不培养并展现着各自不同的认知取向,数码影像设备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养成自己的个性,数码影像设备强化了实习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二 数码影像设备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方法

为有效地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整体水平,全面贯彻“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现代教学理念,针对数码影像设备在植物学教学日益普及的实际,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不需要专门投资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并整合数码影像设备在野外实习中的作用,通过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需要的数码产品有:便携式数码投影仪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数码摄(录)像机一台,以及实习学生个人的数码相机和具有数码照相功能的手机等,具体做法如下:

1 全员拍照,资源共享

指导并鼓励全体实习师生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拍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形态学特征,经初步筛选后,及时汇总到笔记本电脑,由实习教师筛选、鉴定、归类,适时用便携式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向全体实习同学播放讲评,从而实现不同班组实习细节的整合和实习情景的再现。还要随时表扬影像的作者,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科研交流的热情。事实证明,此举既能大大提高识别鉴定植物的教学效果,也为教师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2 组成动态实习的专题小组,统一展示汇报成果

按异质分组的要求成立各种专题小组,就一些动态变化的课题,如卷柏在干燥和潮湿情况下的不同形态、睡莲等植物花朵的开放与关闭、水绵早晨沉水与午间漂浮、禾本科叶片的抗旱运动等,由小组学生定点进行连续观察拍照,并在实习即将结束前在实习队汇报小组成果。此举能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强化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连续观察生命现象、动态分析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方法。

3 用数码摄像即拍即播视频材料,共享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

用数码摄像机随时摄制标本采集和制作的规范过程,适时播放视频,结合实际讲解分析操作要领。此举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仅靠语言讲解而形成的不当操作,突出了直观性和示范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标本质量和实习效率。

4 鼓励学生提交电子版的实习报告

由于有了上述拍摄记录做基础,提交电子版的实习报告就很受学生的欢迎。电子版的实习报告易于修改,能客观地体现出色泽和动态等特征,也顺应了当代大学生普遍拥有计算机技能的形势,既提高了撰写效率和报告的质量,也节省了纸张资源。

三 数码影像设备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应用的优势

如上所述,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善于组织,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科学地应用数码影像设备,其教学优势是多方面的。

1 能显著提高实习效率

野外与室内相结合,实物与数码相结合,分组深入实习,统一直观示范,实习效率能显著提高。用数码投影仪集体辅导,相当于把多媒体教室搬到了实习点,如放大了的花、特写的果等,既丰富了多样性,又突出了特殊性,大大减少了指导教师重复性的辅导讲解,讲课效果更加规范高效。

2 能全面提升实习质量

把全面细致的野外记录进行筛选整合,再向全体学生展示讲解,利于学生对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对植物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的细节讲解能做到重点突出、利于统一要求。连续拍摄的数码照片能很好地展示生态实习中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生态规律,培养学生在变化中探求植物生活规律的能力;电子版实习报告融形态、色彩、动态于一体,观察更直观、变化更连续、分析更客观。

3 能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学生利用自己的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时,必然要仔细进行特征辨析;凡有摄影、美术基础的学生还能发挥示范作用,既利于提高实习效率,也利于加强团队协作;在统一展示照片和小组讲评时,能给拍摄者以成就感,有利于班组之间的竞赛与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

4 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

每个班组每天所观察到的植物的具体特征必然有所不

同,统一播放讲解就是班组间的交流,包括内容、方法以及技巧上的交流;指导教师的选择性示范播放及讲解,就是师生间最有效的学术交流。

5 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辅助作用

特别是对于分类学教师和生态学教师而言,学生们的拍照记录,可以为教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素材。

6 可以丰富师生们实习期间的业余生活

植物实习地点一般都处于偏远山区,对于活泼好动的大学生而言,业余生活也是实习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上述数码影像设备还可以适当地再现学生们的实习生活,以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四 数码影像设备在植物学野处实习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尽管数码影像设备是先进的,但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无任何标准可循。而野外实习又是特殊的教学过程,许多环节还需要认真研究。现阶段,如下几点是实习教师应该注意的:一是组织鼓励学生用个人的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时,要充分考虑到还没有相机或手机等学生的情况,异质分组,以保证各自的效率和成绩不受影响;二是实习前要核实实习地的电源情况以及有无可供投影的白色墙壁,没有遮光设备的可以在晚上天黑后投影讲评;三是实习教师要提前明确拍照要求,尽量提高学生的拍照质量,每天回到实习驻地后,要求学生及时筛选、复制并上交照片,教师要尽快筛选、鉴定、归类,以便在当天晚上统一复习讲评;四是要求学生撰写电子版的实习报告,但要允许他们在返回学校后提交,以保证能用上电脑,还要允许尚无电脑的学生上交纸质报告。此外,教师还要随时提醒学生爱护数码设备,精细、规范地操作,以免造成设备损毁。

总之,数码影像设备已经走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实习需要。尽管植物学实习地点多是在偏远的山区野外,属特殊的教学过程,全面实施数码技术还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永远不能和室内教学相提并论,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大力普及数码技术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每位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重视并努力践行现代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造性地应用数码影像设备,以促进植物学野外实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鸿浩,等,数码影像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沈亚强,等,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范亚文,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9):59-60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艺植物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99-02

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有机地阐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2]。其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大方面。形态解剖学涵盖植物营养与生殖6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发育,后者介绍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各科属的代表植物。目前,国内高等农业大学的植物学教学一般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野外实习放置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实验课主要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野外实习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3]。植物学野外实习对于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巩固学生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及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植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专业的植物学至2000年改为园艺植物学,其教学及实习沿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目前其传统的教学和野外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近年来,本作者积极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园艺植物学的理论和野外实习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园艺植物学的教学效果。

一、园艺植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存在的弊端

1.园艺植物学理论教学存在的弊端。(1)教学内容落后。目前园艺植物学课程还沿用传统植物学教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植物学内容琐碎,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较多学生在课业繁重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对植物学的学习热情,加上植物学教学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不同的院系,在教学中不够注重各学科、各专业的不同点,不能将讲述的内容与之专业紧密联系。(2)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不够健全。园艺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植物学教师队伍薄弱,大部分老师并非植物学专业出身,而是相关专业老师代课,没有丰富的相关知识,不能将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研热情,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来达到考核合格的目的,过后没任何印象,教学效果较差。

2.野外实习存在的弊端。(1)师资匮乏和实习经费不足。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由于刚从传统的农学院分离出来,教师队伍上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师资匮乏,教学团队不稳定,野外实习经验不足,再加上实习经费不足,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责任心不强,经常更换野外实习带队老师,松散的组织管理也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不够重视。(2)实习基地不固定。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由本院老师任教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固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只是在学校附件的公园等地进行实习,缺乏相关的实习工具和设备也限制了实习的效果。目前这种类似于“参观式”、“旅游式”的植物学实习,从根本上与实践教学的目的向背离。(3)实习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方式为教师带领学生到达实习基地,沿着固定路线一边采集一边识别标本,回校后再整理标本就完成整个实习教学工作,传统“填鸭式”的野外实习使学生只能得到表面且零碎的知识,科研技能不能得到训练,效果不理想。

实习过程中对实习成绩的考核是对学生实习的综合评价。现阶段,我们的考核只以考核学生识别植物种类的数量和实习报告的质量为依据,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园艺植物学教学和野外实习改革的建议

1.完善教师梯度队伍建设及各种保障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梯度、数量、水平以及能力对教学任务和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园艺植物学对本院老师来说,尤其野外实习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野外实习更加困难。为此,我们建议院领导合理组建园艺植物学学科建设,积极引进专业人士,丰富师资力量,同时建议院领导能够组织经验丰富的植物学教师对青年教师、实验员等进行培养,以满足短期实习对教师的需求。为了满足野外实习的需求,院领导可以邀请实习基地的负责人作为临时的指导老师,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实习指导老师的短缺,另外,这些人员对该地区较熟悉,对实习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也可参考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植物学课程改革措施,即引进“双师型”教师,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

野外实基本的必需的实习工具外,可以借鉴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措施,配制手提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手持气象仪、罗盘仪等专业设备,配制实习专用图书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洛阳植物名录》等参考资料。

为了满足实习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实习的质量,我们在选择实习地点及建设实习基地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实习地植物资源的丰富性、植被的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安全、经费、交通等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广西师范学院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做法,建立本地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针对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除市区内种植资源较丰富的植物园外,我们可以以老君山、倒回沟等作为实习基地。

2.丰富教学和实习的方式和内容。目前,我们理论教学采用两本教材,由于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琐碎,授课内容平凡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的教学方法,除以基本教材为基础外,向学生提供一系列书籍或文献,引入国内外优秀植物学教材,课外向学生提供包括网络、植物图片、教学电影等阅读资源。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制作和讲课比赛,定期观察身边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理论联系实际,识别不同物候期植物的外部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让授课走出课堂现场教学,例如讲分类时,可以将学生带到现场,再讲述相关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代表植物等内容,使学生看到植物实体以增强学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野外实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在野外实习中“望、闻、问、切”的方法,此法与“看、摸、闻、尝”植物的习惯有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识别植物时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较、总结和归纳,再对所采植物标本进行讲解,使实习内容直观化、生动化,提高实习效果。这不仅克服了学生对植物分类的恐惧心理,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科研思维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教学的总结性环节,关系到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理论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死记硬背,考后忘记较快,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为此建议将卷面成绩与实验考试、出勤率及课堂论文相结合,以提高综合能力,避免机械、单一的考核方式。其中期末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25%,平时成绩占25%。而平时成绩以小组专题讨论、PPT讲解植物学的某些现象、论文撰写以及考勤等形式进行。通过此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此种丰富的考核方式,符合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目前主要考核学生识别植物的种类和撰写实习报告的质量,内容单一,不能够全面考核学时实习的质量。为此建议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实习考核内容和方式,其考核项目主要包括:(1)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包括是否违反纪律、采集标本数量和压制质量、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此项共占50分。(2)个人考核,了解实习效果,包括学生认标本的情况、不同生境下植物的识别、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的能力,此项共占50分。也可以参考于杰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三段式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使学生灵活、主动的学习。也可参考张忠华等、全雪丽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过程式考核方式”。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级制进行综合评定。

三、结语

《园艺植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现阶段,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同时需要院系的大力支持,不断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园艺植物学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使我们的教学和实习更上新台阶。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和探索,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名扬,王海洋,白志川,等.植物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

[2]白志川,王海洋,李先源.《植物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0-132.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50-02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很多高等农林、医药院校都普遍开设了药用植物学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直观性很强的课程[1]。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接触大自然而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2]。我校根据专业不同,野外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1~2周,中药学专业2周,药学专业1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是各兄弟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1 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1 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我校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从2003年开始我校选择的实习地点是河北省涿鹿县小五台山景区杨家坪林场。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06科486属1350种,其中药用植物多达713种,如刺五加、党参、桔梗、秦艽、沙参、花楸、山楂、木贼黄麻、单子黄麻、独活、大黄、防风、苍术等。

1.2 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实习前,分别建立管理、后勤、教学专门带队小组。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校保安、学生所在班辅导员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经验。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1.3 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3]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有些同学为了采到独特的标本不按照指导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活动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1.4 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1.5 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2 野外实习教学的实施

2.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实习效率

实习基地植物资源丰富,野外实习初期学生难免会感到无从下手,满眼望去,全是植物,带教老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结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及当地主产的药用植物品种,引导学生主要观察、识别和采集常用、常见药用植物品种。如在杨家坪林场区开展药用植物实习,就要突出其道地药材如乌头、沙参、穿山龙、桔梗、射干、白头翁、苍术等优势药用植物资源的考察和采集。这样学生观察、采集植物标本时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另外,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到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对于名称和形态上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我们采用实物对比讲解的方式:例如名称上易混淆的,白首乌与何首乌同为首乌,白首乌为萝科植物,叶对生、有乳汁,但何首乌为蓼科植物,叶互生,有膜质托叶鞘,区别明显;柴胡与大叶柴胡,柴胡叶脉为平行脉,而大叶柴胡为抱茎叶、网状脉。形态上易混淆的,穿山龙与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地上部分形似,穿山龙根茎地下横走,但山药根茎地下直走。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表明,比较教学的方法澄清了学生之前的模糊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得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尽量发挥数码技术的优势,对药用植物进行拍照,或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使实习过程可以重复播放观看,使没有听清楚的同学、或当时没有听到、当时没有看到的同学得到相应的弥补,并在重复播放过程中记住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效果。

2.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集和制作高质量的标本

2.2.1 标本的采集

野外实习中经常需要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在采集植物标本过程中,往往老师对某一植物刚一指认,一定范围内的该植物就很快被学生纷纷把枝剪下或连根拔起,一扫而光。对于一些稀有的植物,这也许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就需要严格控制采集标本的“质”与“量”。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完整性和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最主要依据。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或以地下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鳞茎、根茎等。详细记录所采植物的产地、生境、性状、花的颜色、日期等,增强科学规范意识。“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要求不超过两份。这就杜绝了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尽量少采植物、少破坏生态。

2.2.2 标本的制作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学生制作一些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将采得的标本可暂时放在标本筒、采集箱中。最初压制时,及时擦掉植株上的灰尘和虫卵,舒展标本,叶片应有正反面两种叶子,摘除过多的枝条或叶片;由于标本夹大小的局限性,高大的草本,可折叠成V或N字形;同时加强对标本的管理,定期的更换吸水纸,防治标本的霉变和生虫。

2.3 运用分类检索表鉴定药用植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植物检索表来鉴定植物,是提高我们识别科、属、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习中我们重点介绍5~8种药用植物的分类检索,要做好鉴定工作,首先要对某种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解剖观察,用科学的形态术语对各部分特征进行描述,这是鉴定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的同学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造成的检索结果总是出错,以致失去独立检索的信心。使用检索表应先查“分科检索表”,得知手头的植物属于何科,再从“分属、分种检索表”中查得该植物的属名和种名。对实习同学来说,使用检索表的过程也是复习植物学术语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多数学生具备了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药用植物的工作能力,并养成了遇到不认识的药用植物,不是先问老师,而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检索鉴定的良好学风。

3 完善考核方法,增强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考核和评价是实践教学的总结性环节,关系到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药用植物学实习综合成绩评定包括标本制作、标本直观识别、分类检索表的运用、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5个部分,从而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标本制作成绩依据采集标本的质量、标签和野外记录三方面进行评定,占总分的20%;标本直观识别占30%;分类检索表的运用占20%;实习报告占20%,实习表现占10%。实习报告可以写实习体会、实结、实习科研小报告等;实习表现成绩依据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和实习态度等表现评定。考核方式采用单独考查,排除了个别学生思想麻痹大意、蒙混过关的做法,因而增强了学生重视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直观理解,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药用植物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学生的潜能,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力求达到满意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5.

[2] 戴国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初探[J].中等医学教育,2000,18(l3):37.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园林专业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NG Zheng[1], CHEN Xiaoxiang[2]

([1] Department of Metaplasia,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2] Library in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arden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field practice content, to regulate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vides help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landscape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野外实习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相关高校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野外实习中盲目效仿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些专业往往以单项专一的方式进行,并不适合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目前园林专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极不协调。因此,加强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园林专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技术从2006年自2009年间的野外实习过程来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单一。受条件制约,野外实习教学大多以1周内的短期课程实习为主。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以参观学习辅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中好学者忙于笔记,无心者走马观花。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设计试验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浅显、陈旧,不相符,缺乏创新性。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内容大多只是针对生态学、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而设计,仅处于“认知”层次,不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园林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树木学、花卉学等学科一般都采用农业类或理学类的教材,偏向栽培种植或科属分类、系统解剖等方面。与园林绿化、观赏等专业方面结合的教材不是太少,就是内容陈旧、浅显。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指导,而师范类的生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又相对完善、系统,在野外实习中,很多方面都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实习,以动植物种类识别、分类检索等传统植物学内容为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操作的内容上尤其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习过程中又处于被动地位,和实习基地、基地人员缺少交流与沟通,许多需要调查访问才能了解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上,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普遍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由于课堂知识学的差,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把野外实习当成郊游,在老师讲解时急于知道结果而忽视对其他特征的观察、描述和理论联系。如教师在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用途、搭配应用等作详细的描述,学生又会产生急躁情绪或注意力分散,直接导致了其他同学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影响极坏,造成野外实习教学实效不明显。失去了它在高校人才综合培养中的意义,形同虚设。

(4)仪器装备缺乏,影响了野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在野外实习中,常规的仪器如GPS、望远镜、水平仪、经纬仪、绘图仪等器材极少,大大影响了在野外的调查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了实习效果。

2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与改革思路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专业的野外实习应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生态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为核心,不仅要重点考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与作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考察人类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植物,使之与环境相统一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所必须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野外实习还应成为大学里最有效的德育、美学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也应该是实习的重点。

根据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特点的需要,首先确立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和具有扎实动手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要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实习中去。园林专业应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既培养野外工作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自然,共建生态家园的意识,还要倡导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在具体操作上,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手段以及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习效果,以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3 改革中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在2009-2011年的野外实习中,采取一边实习一边总结,逐年改善的措施,在实践中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进行调整与完善,采取的措施有:

(1)广泛调研,深刻总结。对周边的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交流和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探讨更好的实习模式和方式。

(2)寻找理想的实习点,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地考察,我们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姑婆山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山势挺拔,溪流众多;依据地形地势,建有多处客家风情的建筑景观,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另外,还有古老的姑婆庙,颇具南国庙宇神韵;茶林多处,瀑布若干。自然风光与园林建设融洽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实习地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州学院相距不足40公里,交通便利,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该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为本校毕业生,极易与实习生相处,能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条件。

(3)确定和延长实习时间。经过数年野外实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习时间为两周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这时与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理论、绘图等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此时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往往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全面的实习内容与专题实习内容相结合。野外实习前培训,也是野外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前培训的方式包括观看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方法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习专题,通过实习老师集体商榷后确定其可行性,如果专题不可行,可由实习老师拟出10~20个与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利用、模拟景区再规划、明确主题的植物选择与搭配、测量制图等有关的科研小题目供学生选择。提前布置任务能让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和以更主动的方式投入到实习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完成好实习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使德育和美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过去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只而重视实习报告不重视实习过程,我们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约占15%);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约占40%);实习报告(即专题研究)水平(约占25%);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约占20%)。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由小组成员自行评分取平均值,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由全体教师和学生评分取平均值。

个人自由作品是个人在实习结束前自由创作的作品,文章、诗歌、绘画、摄影、模型都可以,形式不论,只要是原创作品均可。个人自由作品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点举行作品展,在森林公园大门口公开展示,接受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检阅。回校后,在校内再进行一次作品的公开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去更加深刻认识自然的美,自觉地去爱护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4 结语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了确保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实践,不断从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道德、审美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本文为贺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HZUBS201005)

参考文献

[1] 董世魁编.环境科学野外综合实习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5.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8篇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杨春澍,万德光.药用植物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态学实习 研究性教学 问题性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56-03

一、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现状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中的重点之一。[1] [2]生态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环境、农林等相关学科的核心课程。2011年生态学被增列为一级学科,由此可见其重要性。野外工作是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野外实习则是生态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3]很多高校对生态学实习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从实习基地建设[4]、组织与管理[5]、教学过程改革[6]等多方面均进行了有益探索。徐驰等(2012)提出了实习内容多样化、综合观测、实验与建模途径、因地因时制宜、联系前沿理论与具体研究工作、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等若干生态学野外实习模式。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研究性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秦钟等(2009)建议生态学实习应适当安排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杜照奎(2013)、龚红梅等(2013)尝试了研究性生态学野外实习。由于不同院校学科背景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差异,研究性野外实习体系仍有待于整体规划和更新,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实践教学缺乏连续性和特色性,缺乏成形的、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等。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效的生态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探索。

二、研究性野外实习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专业充分利用北京延庆在气候、生境、物种以及植被类型的优势,建立了生态系统多样的生态学实习基地:北京延庆松山和野鸭湖湿地,结合本校学科背景,实习内容确定为森林群落特征调查和湿地植被多样性调查,以森林生态调查为重点。我们在总结多年野外实习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了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生态学野外实习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实习前期准备阶段重点营造研究性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习过程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方式;实习后期注重实习成果总结,开展实习报告的精心修改和学生的公开报告,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探索的研究性野外实习模式见图1。

图1 研究性生态学实习模式

(一)营造研究性氛围

1.野外研究方法认知

实习前期重点进行生态学野外工作方法及原理介绍,包括植物群落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实习仪器使用方法等。植物分类及野外识别是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基础,不可或缺。针对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设置缺少植物学、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植物学相关知识及术语进行了补充介绍。

2.邀请专家讲座

在实习准备阶段邀请相关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生态学项目的设计思路、野外工作的开展过程,拓展学生的研究思维。如邀请中科院植物所专家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方法简介》、《鉴赏植物,亲近自然》等系列讲座,并由专家带领,对校园植物进行识别实训,这些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术文献分析

教师先通过典型文献分析方式进行实习题目设计、实习报告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查文献、阅读文献的方法,再要求学生根据拟设计的实习项目进行文献总结讲解,以检验学生对文献的查阅程度,探讨自拟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为完成实习项目及实习研究报告的写作打好基础。几年的实践证明,文献分析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很有效的方法。

(二)认知性与研究性内容并重

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将生态学实习过程划分为认知实习阶段和研究探索阶段。先认知了解生态学基本的野外实习方法,再进行实习项目的自由探索。认知阶段主要进行森林植物群落特征野外调查方法实践,同时开展植物识别训练,使学生掌握植物生态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此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要学习电子采集、鉴定植物的方法;野外植物群落的观察、植物与环境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学会观察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探索阶段则进行不同实习项目的调查研究。生态学实习内容见表1。

表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生态学实习内容安排

(三)自拟项目驱动实践

研究探索阶段的实习内容设计思路是“以科学问题为主导”,要求各实习小组通过对实习前文献查阅和实习地的了解,自拟实习小专题的题目,独立设计实习方案,经过教师和学生讨论后,确定实习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专题调查、分析数据、撰写实习报告。这样,完成一个实习内容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一次科学训练的过程,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达到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近年来的实习项目见表2。

表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生态学实习自拟项目

(四)研究性教学方法主导

1.采用问题式教学

问题性教学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野外实习教学是典型的直观教学,在野外实习中,注重观察植物和环境的外部形态特征,尽量采用启发式、提问互动式开展教学。如到达沿途的样地时,提问:所处的群落类型是什么?空间结构是什么?如何描述环境因子?野外观察植物时,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提示,如花序类型、叶排列方式、有无汁液、气味等,指导学生亲自体验未知植物的认识过程,通过看、摸、揉、闻等步骤,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把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科的识别要点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将自身体验到的感觉与学过的理论知识相互衔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开展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为研究性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通过创造性地呈现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体悟、总结和发现,从而获得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如情境(1):在实习爬山过程中,常有户外登山人员手里拿着山上采来的手杖,问题引导:手杖是什么植物?为何受到大家欢迎?目前的生长状况如何?情景(2):看到海坨山山顶草甸上露营人数激增,提问:旅游露营对草甸的影响有哪些?学生探索、讨论结果后教师点评。这种灵活设置的实习问题,能让学生带着好奇、探究的心理去开展生态学实习活动,既增加了生态学野外实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及其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小组讨论

生态学实习整个过程均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习项目选题、实习方案确定、野外工作开展、数据处理及实习报告编写过程,均要求小组研讨。由于不同学生在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及兴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指导教师、学生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将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优势互补,提高学习参与程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网络课程互动补充

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改进实习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是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鉴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缺少生态学前置课程基础的特点,通过制作生态学实习网络课程系统,可以对一些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展示,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互动,也可开展网上作业、在线答疑、在线测评、论坛等基于网上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这些均可引导和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互动性学习与交流,为野外实习提供很好的信息平台。

(六)成果交流综合提升

1.一对一实习报告修改

野外现场调查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写出的实习报告初稿进行一对一修改反馈,再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讨论。通过与教师一对一的讨论,能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点,增强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学术论文撰写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2.多媒体报告交流

生态学实习中所有项目均进行10分钟的PPT报告和5分钟的答辩讨论。学生准备认真,汇报风格各异,在总结成果与问题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公开报告锻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检索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述能力。

三、小结

在10多年的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我们教学观念逐渐由单一的验证实习转变为将验证实习和探索实习相结合的研究性实习,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教学模式。通过提出研究性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申报创新性学习项目的学生明显多于其他专业,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受到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思维能力训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性教学的连续性、研究性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实习项目的科学性、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习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注 释 ]

[1] 张宇,刘伟忠.研究性教学的深层次实施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37-39.

[2] 沈显生,尹路明,李树美等.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2(3):22-25.

[3] 徐驰,刘茂松,杨雪姣等.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158-161.

[4] 刘建宏,杨丽英,熊忠平等.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的数字化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213-215.

[5] 邱清华,邓绍云,邹玲等.生态学野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9):168-170.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植物学;野外实习;生物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61-03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特点[1],对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师范技能、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对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2,3],探讨了完整实习过程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体系及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方法[4],现有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研究缺乏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本文通过构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评价涉及教学环节多,影响因子复杂,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实习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是构建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

1.野外实习基地。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选择的数量、集中与分散实习建设水平等指标,评价内容既要考虑实习基地生境多样性,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河流等,又要评估固定实习基地和分散实习点的交通、生活、教学、安全等条件。

2.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植物学野外实习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指导小组的组建,任课教师能力水平、学生参与实习管理的程度以及野外实习的安全措施等。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数量增加而教师数量较少,生师比过高是当前影响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因素。

3.实习计划。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植物学实纲、进度计划的设计,实习时间、学时安排以及实习计划调整备案情况等评价因子。

4.经费保障。学校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经费增长幅度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增加了野外实习的开展难度。为完成实习教学计划,部分实习经费或多或少由学生自筹。虽然学生自助经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野外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但考虑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实习组织者不得不对实习的内容、时间、地点、人数等进行压缩调整,影响了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5.实习过程。植物学实习过程评价是野外实习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成效;(2)实习动员的效果;(3)教师备课应详尽;(4)实习内容丰富度评价指标包括实习项目种类、实习形式等内容;(5)实习方法包括实习模式是否多样、集中与分散实习的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指标;(6)实习过程的教学组织评价指标包括实习小组学生人数、实习态度、实习纪律等;(7)学生实习过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识记、标本采集以及植物鉴定等内容。

6.实习考核。实习考核评价包括实习报告质量、植物分类考试、植物野外识记考核效果等评价指标。

7.教学互动效果。植物野外实习师生互动指标受师生实时交流效果、学生实习主动性、教师指导积极性、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以及课余活动是否丰富等因素的影响。

8.学生反馈。学生对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对提高实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加大学生反馈的评价比重。主要从评价实习组织效率评价、实习内容反馈、教师指导成效评价、实习考核反馈意见和实结评价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

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见表1)。根据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际提出了各级指标的参考分值。

2.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每学年进行1次,在植物学野外实习结束1周后组织实施。(1)评价工作的分工。根据专业实习计划的了解掌握情况和实习过程角色的不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反馈两部分。教师评价部分包括7个一级指标(P1~P7),占评价总分的85%;学生评价部分包括1个一级指标(P8),占评价总分的15%。(2)评价人员组成。主管教学领导、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等实习指导小组成员均可参加教师部分评价;学生成员通过抽样完成。(3)指标评价方法。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设计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根据评价者给出的平均分值计算总分,定量评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4)评价结果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建设的支撑材料存档。

三、总结

根据我校教学大纲,植物学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的基础必修学科,包括理论课(68学时)、实验课(48学时)和专业实习(2周)三部分,其中野外专业实习占1学分。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些年来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研究存在的重“模式探索”轻“质量评价”的现象,笔者从野外实习各个环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并对动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园林以及环境保护等课程的专业实习质量均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宏,韩晓弟.植物学野外实习立体教学模型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29-131.

[2]马姜明,梁士楚,谢强.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84.

[3]张忠华,胡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4-16455,16458.

[4]张海军,张淑兰,许龙,王长宝,张守平.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7(12):187-19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TJK437);肇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102;jyzx201104)

上一篇:会计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证券公司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