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1:58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1

深受其害的制品加工厂商和树脂原材料制造厂商正在联手寻求一些产品鉴别验证技术,用来解决产品的防伪鉴别问题。这些防伪技术包括微粒标识、可识别性颜料”target=”_blank”>颜料和染料、射频分辨标签、全息图案以及用于制作耐磨蚀刻条形码的激光制标系统等。

1 微粒标识

当初开发显微型标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恐怖事件时能帮助追踪爆炸物的来源,但如今却广泛应用于追踪和辨别塑料制品的真伪。最典型的微粒标识是那些含有特异分辨功能的色条图案或者含有专用化学成分的聚合微粒,这些微粒在模制成型之前可预先与热塑性塑料混合。微粒的直径小的不足50微米(相当于细菌的尺寸),大的约600微米(相当于盐粒的大小),不尽相同。

这些微粒属惰性物质,通常不会起化学反应,并且能承受模塑加工时的高温而不会损坏。通过变换每个微粒上的数字、型号和颜色的搭配或者改变微粒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生产出上百万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编码混合体。由于树脂中含有带编码的微粒,用特殊读码仪器便能辨别出制造商和产品信息。

带标识的微粒往往预先与塑料粉末混合,使其能够供模塑时使用或者浓缩起来,加工时稀释一下便可进行模制。在注射成型、挤出成型或者滚塑成型的塑料件上的彩条微型标识,通过显微镜或者图案分辨仪扫描能清晰地辨别出来。一些制造商把标识制成荧光型或者带有磁性,这样,用紫外线照射仪或者用磁性扫描仪便可轻易辨别出真伪。

2 颜料和染料添加剂

另一种鉴定塑料制件是否出自正厂的方法,是把塑料制件和颜料”target=”_blank”>颜料或者染料混合,用光谱仪对显露部位和紫外线区域进行分析,那些颜料或者染料会显出独特的图案来。纵使造假者在他们的塑料制品上采用极其相似的颜色,也不能获得与真品一样的光谱。

最近发明的防伪技术中,有一种采用了“变色”颜料。这些添加剂含有多层聚合光反射涂层,涂布在一片能反光的铝芯片周围,使塑料的颜色随着观察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颜色的变化,比如由红变绿,乃是因为从不同颜料层反射出来的光波受角度的干扰所致。变色颜料使塑料消费品产生显著的美学效果,且因为这些效果不易被克隆,所以还具有防伪功能。

变色颜料能混合到多种树脂中去,诸如PC、PP、HDPE、PET、ABS、热塑性PU、醋酸纤维素和PA12等品种。变色颜料在树脂中的重量比通常在0.2%~0.4%之间,可采用诸如注塑、挤出吹塑、热成型、压延、挤出薄膜和模内装潢等标准工艺进行加工。

3 射频分辨/RFID标签

另一种鉴别塑料制件的方法是射频分辨(RFID)标签,即在塑料制件里预设置可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微型标签。这些包含着塑料制件编码信息的信号由无线电接收器接收后转发到相关的电脑上。射频分辨标签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发射器(无线电发射器)来储存数据资料。大部分标签都同时具备阅读和输入数据两种功能。标签通电后会被无线电接收器天线发出的电磁场感应,接收器就能读出标签上的数据信息。

RFID标签往往以胶粘标签的形式粘贴在塑料制件上。但是时间长了这些标签容易被揭掉。最新的RFID标签是在注塑过程中就嵌入到塑料制件里面。最普遍的做法是把这些标签预埋在塑料箱板和托盘上。任凭洗刷、碰撞或者磨擦也不易脱离。

仅有几微米大小的RFID标签可,以用来追踪通过各种供应渠道进来的由塑料容器装着的食品、药品和其它物品的真正来源。把每批货物的装运日期和装运港口以及包装材料的其它信息一概编码到标签里。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用仪器便可读出标签里的信息。在塑料包装箱里凡是没有任何标签或者标签上无任何信息的货物均有可能是冒牌货。

4 全息图案

不易被制假者复制的三维全息图案,已经普遍应用于信用卡、货币和票据的防伪方面,其安全性能普遍获得认同。在塑料包装物上也印上全息图案,以区分品牌和保护产品,以防假冒。印有全息图案的塑料包装薄膜一般为PVC、PET、OPP和BOPP薄膜。将全息图案印制到塑料薄膜上,需要经过几道工序。印制全息图案之前往往要先在薄膜成品上涂上一层浮凸的涂层。Toray塑料(美国)公司最近推出的PET薄膜,不需另外加涂层就可直接印上全息图案。据说,该产品的问世,加快了新全息图案的商品化进程。

另外一项发明,是在注塑过程中把全息图案印刷到塑料制件上的新技术。事先把全息图案的套模板镶嵌到模具里,便可以注出带全息图案的塑料制件来。这种套模全息图案制作技术的好处,是节约了加工者的时间和金钱。因为他们无需另外花时间和工序去印刷全息图案。

全息图案也可印在收缩包装上。英国Warlord Holoprotec公司能提供一种印有全息条纹的PVC收缩套筒。这种套筒是连续的扁平软管,可以截成段或者加工成特殊形状,可用于包装饮料、酒精、调味品和熟食品。

5 激光制标系统

用激光将日期、条码、代号、标识和图案打印到塑料件上,广泛应用于存货控制、减少库存和区分产品方面。不仅如此,由于激光标记不会产生干扰信号,永远不会被篡改,所以也可用于产品防伪。激光条码不仅能帮助追踪监测供应链上的产品,而且还能帮助包装商和零售商把没有辨别码的商品从仓库中清除。造假者无法获得给正牌产品打标记的相同设备和材料,所以几乎不可能复制同样的激光标记或者装饰图案。激光标记比其他方法,如喷墨和底漆印刷出来的标记更加清晰可辨。因为激光射线极易用计算机编制,所以激光制出的标记更灵活多样。

当然,使用激光制标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设备昂贵并且可选用的颜色也很少。但是激光设备更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单位制作成本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新型树脂添加剂不断推出,这使得激光制标可采用的颜色范围更大,不再局限于平常使用的黑色、白色、棕色和灰色搭配。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2

关键词:高压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

Abstrac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is high-pressure lin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to recognize the danger point, the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nger point identification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for a example, studies the dangerous points identification in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Keywords: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现场的地点、行为或设备为施工中的危险点,在施工作业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危险点进行控制,以预测并判断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加以预防,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由于失误所造成的人身事故及设备事故,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对危险点进行辨识和预控是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手段,评估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环境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的行为及物的危险状态,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事故前安全防范以实现送电线路施工的风险合理可控。

送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爆破、高空作业、起重等重度危险作业频繁的特点,且施工分散,危险点分布广,因此开展危险点源辨识及对其进行辨识是确保施工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着重研究了危险点辨识在高压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 危险点辨识分析

1.1 危险点辨识的基本原则

1)危险点控制原则。对危险点进行查找的目的是对其进行控制和消灭。在分析并查找到危险点后,负责施工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督施工负责人是否进行落实,同时及时向相关安全管理部门汇报危险点控制结果,待安全管理部门验证后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立案,以形成闭环控制,防止施工过程中危险点的重复发生,最大程度地消除危险点。

2)危险点划分原则。应综合考虑危险点的划分范围,不仅局限在人身安全的方面,而且也要考虑到重要设备的安全性,做到兼顾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且随着工程的深入危险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综合考虑静态危险点和动态危险点,不断调整施工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对危险点的变化规律积极探索,进行准确的控制和动态的反馈,及时捕捉新情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危险点分层原则。由于危险点本身具有大小、轻重的特征,因此对其预防和控制应分层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单位和班组应首先明确预防控制的重点并落实相关的责任,达到层层把关以形成严密的预防控制网络的目的。

1.2 危险点预防控制作用

对危险点进行预防控制可以克服施工技术人员思想上对危险的麻痹性和习惯性的违章,纠正其态度并提高保护自我的意识;对施工作业人员不自觉的行为而导致的违章作业进行纠正;弥补施工管理人员不熟悉作业流程及技术业务不精而导致的事故;加强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防范,稳妥地落实安全措施。

1.3 危险点预防控制方法

进行危险点预防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①针对施工项目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逐一分析和预测,查找可能出现的危险作业点;②仔细研究以往同阶段的事故案例,参考比较制定出预防控制各危险点的措施;③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预防控制措施;④完成送电线路的工程项目后及时总结危险点辨识的效果,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未能及时预防控制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2 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推行危险点辨识的可行性分析

与厂矿和其他施工项目相比,送电线路工程具有施工点多,流动分散,作业面广的特点,因此其管理难度大。通常发生的送电线路的安全事故若从事故的类型进行划分有物体打击、中毒、坍塌、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和触电等;若从事故的责任角度进行划分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两种。目前送电线路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都已基本成熟,且其按工程项目分部施工的相似性和施工工艺的单一性,相关机械设备的专用性都使得危险点辨识具有较好的切入点,因此配合着这些工艺和方法,危险点辨识在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1)送电线路施工的相似性:一般送电线路工程的施工都是按照土石方接地组立杆塔紧线安装附件的流程进行的,因此危险点的辨识就具有可比性,即对现行的施工项目可参照以往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辨识和预测,进而找到危险点并进行预防控制。

2)送电线路施工工具的系统性:进行送电线路施工的工具通常有组立杆塔、张力放线等施工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只能用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因此危险点辨识就具有了较强的切入点,即可将准备器具和编制施工安全措施同时进行,辨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危害的工序和作业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 危险点辨识在某高压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针对某高压送电线路进行危险点辨识,首先按照各道工序的进度辨识施工环境、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找出潜在的伤害作业点和危险点,其次根据危险点辨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票制度、安全重要性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技术交底等措施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部分危险点的辨识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部分危险点辨识结果

具体预防控制过程如下:

1)该高压送电线路的38号工程是岩石基础和基坑开挖爆破。距离岩石基础22m处是35kV电力线路,二级公路在50m处,80m处是民房。针对此实际情况相关部分有关人员对现场危险点进行了辨识,查找到了存在的危险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2)采取的预防措施。在电力线路及民房附近爆破时应采取放小炮、放闷炮并覆盖安全物的措施;在爆破前针对公路划分出警戒的范围,爆破时路边应有人严格看管,禁止来往车辆的通行;爆破前通知并仔细确认民房内的人全部撤离爆炸区;采取加装围栏和警告牌的形式将危险点在空间上隔离出来。

4 结论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3

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解决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条件非常复杂,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的条件很差,所以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使得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水利水电工程施

工现场的危险源种类较多,所以其管理工作较为困难,只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提高安全控制管理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和辨别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油库的管理工作,对于消防设施和设备不够重视,无法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作用,在进行加油过程中使用明火照明造成油库泄露甚至发生火灾,在加油现场使用手机也会导致火灾的产生,这些

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之一。另外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炸药库的设置或者人员居住地区和炸药库的距离较近等。库房内部的相关设施没有按照标准来进行设置,炸药库中的避雷装置和接地电阻的标准不符合要求

,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的值班,没有对炸药库进行保持足够的重视。【1】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设施和设备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施工,没有进行施工检查工作,临时搭建的设施稳定性达不到标准,十分容易发生

坍塌。对于高空作业的部分来说,没有设置完善的保护措施,导致相关的施工人员踏空和失稳现象发生,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没有按照现场的条件进行堆放从而发生坍塌的现象,导致人员受到

撞击甚至出现伤亡。或者在对工程部分的装置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中的电气安全保护和国家的相关标准不符合,导致出现火灾的和工人触电的事故,在进行爆破和拆除以及挖孔等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

不当,导致建筑物坍塌损坏相关设备出现人员伤亡等。这些都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中常见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无时不刻不再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所以必须要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出

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分析和判断。【2】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别

首先要选择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判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危险源并不单单存在与施工现场中,同时还存在与周围的环境之中,要选择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判断和分别,可以使用基本分析和安全检查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

保障对于施工现场危险源辨别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并对危险源进行等级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判断需要按照主次分明、不留死角、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基本原则来保障施工现场所有部位都会被

检查到,确保危险源能够得到全面的检查。【3】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危险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组建一支识别小队,负责保障识别的准确性。识别小队成员都需要具备专业的危险源识别知识和相关技术,保障能够全面检

查施工现场所有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准确的等级评价。危险源识别小组需要做好危险源等级识别、处理和整改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现场危险源管理需要提前做好危险源的判断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LEC法,LEC法主要是根据水利工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来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的过程。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无时不刻不在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要做好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1、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和程序以及内容的相关规定。各级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内容。要定期检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情况,加

强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督促新开工的项目和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全面控制安全风险。项目结构和有关部门要定期进行进行检查和举办安全分析会议等。施工队伍每天都要进行安全巡查工作,要充分利用好

会议和相关活动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研究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措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工作不仅仅是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才是施工现场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的主体。只有全员参与并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收集相关危险源的情况、更新危险源的清单,同时让大家都掌握危险源的相关内容和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使用多种方式共同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工序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工序的不同,并结合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所处的环境来综合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源,最终形成危险源的清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案。【4】3、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对于排查出来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措施,不仅可以让管理人员掌握,最重要的是让施工人员掌握相关安全技术和

预防措施。同时还要在施工现场防治危险源预知管理牌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和教育内容,通过危险源的预知管理牌来提示危险源的存在,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患能力。

4、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相关部门要坚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施工队伍和项目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工作,这是全面预防和排查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安全人员定期安全巡查的重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排查

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特别是经常性的不良习惯和习惯性的违章作业。非法指挥等安全隐患。各级管理部门要坚决支持安全员的工作,安全员要仔细认真的检查施工现场,对于各类违法操作和违章指挥等安全隐患要及

时制止并进行处理,对可能出现的边坡坍塌等安全隐患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5】

三、结束语

危险源的辨识必须针对企业中的生产工作来充分调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提高研究和分析的能力,对于辨识出来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安全管理规范的内容来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加入到企业的安

全理内容当中,这样才能降低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中安全隐患的产生和发展,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

作者:宋朝霞 赵颖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水务后勤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姜秀慧,朱渊岳.基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0:15-09.

[2]覃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伤亡事故致因模型构建及预防对策研究[D].三峡大学,2012-02-12.

[3]徐晓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对策[J].甘肃农业,2010,07:15-07.

[4]刘益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的预算与控制[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03-26.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4

关键词 调控人员;行为规范;风险管控;考评

中图分类号 F842;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04-02

1 实施背景

规范人员行为能更好的促进安全生产。个人违章行为、没有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存有饶幸心理、误操作等一系列习惯性违章对安全生产极为不利。在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不同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才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推行员工行为规范能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通过规范员工日常工作的各种工作行为,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思想、安全理念成为员工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使法规制度、相关规程深入人心,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主动抵制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提前辨识安全风险的能力。

2 特色做法

调控人员行为规范从电网调度运行和设备监控运行两个专业特点出发,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从调控人员工作质量和工作行为两个方面详细梳理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环节并一一进行规范,现了全业务、全过程覆盖,增强了行为规范的可用性、实用性。

落实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安全工作意见,深入开展调控机构安全内控机制建设、风险辨识防范和反违章工作,调控人员行为规范融入了电网调度控制反违章管理规定和电网调度控制安全风险辨识手册中的关键风险点,真正实现了安全生产提前预控。

调控人员行为规范的推行,克服了一般企业人员行为规范宣传力度不够、推广过程不够细化、督促力度时紧时松等薄弱环节,通过组织座谈,采取全面讲解、阶段分析、总结提高等方法,使所有人在思想上进行彻底转变,愿意主动参与规范的实施,从一点一滴处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规范调控人员日常行为为契机,营造调控人员准军事化管理环境,培养员工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意识,严谨务实、踏实肯干的作风,敬业奉献、敢打能拼的精神;加强调控专业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设备监视、倒闸操作及事故异常处理能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操作规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员工队伍,为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的支持与保障。

改变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建设工作多采用的“搞运动”形式,将规范人员行为作为管理工作中重要环节来实施,建立常态化约束及考评机制,将调控人员行为考评与个人绩效相结合,从工作规范、行为规范和培训规范对每一个人员进行细致考评,考评结果纳入调控人员晋级定岗的刚性条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 主要内容和做法

3.1 立足工作实际,规范人员行为

调控人员行为规范从工作规范、行为规范、培训规范三大方面来规范人员行为,对工作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形成了严格的约束机制。

3.1.1 工作规范

从交接班、当班工作联系、电网运行监视、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报表及信息、日常工作八个方面进行规范。

1)交接班工作要求交班人员在接班人员到岗前10分钟做好交班准备工作,要求对照背投屏幕显示按照规定顺序和内容进行相关工作交接。交接完毕,双方完成OMS系统中交接班记录签名,方可结束交接班工作。

2)当班工作联系要求调度联系要严肃认真、语言简明、使用统一规范的调度术语。严格执行倒闸操作、检修许可制度,避免没有仔细核对调度管辖范围,盲目同意,越级许可。检修工作许可前,应再次检查该许可设备确已停运,并核对调度自动化终端遥测、遥信数据与现场设备运行状态无误。检修工作结束后,确认所有的检修工作都已终结。

3)电网运行监视方面要求调控员熟知青海电网接线、电网实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危险点及各项规程规定等应知应会内容。对于潮流分布及流向、线路及断面正常及检修方式的稳定限额、电网薄弱断面等信息应人人清楚。

4)倒闸操作工作对电网设备倒闸操作前须充分考虑的问题、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特殊情况时的处理原则等都做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事故及异常处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报表及信息、日常工作等方面的规范详实、细致,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3.1.2 行为规范

对仪容仪表、工作礼仪、工作语言、工作纪律、办公环境、接待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规范,使日常的每一项工作和行为都有规范可依。

1)仪容仪表方面要求调控人员值班期间必须穿统一工作服、衬衣,统一穿着皮鞋,统一佩戴上岗标志牌。工作服应干净整洁,上岗标志牌应佩戴在胸前统一位置,重要场合男士应打领带。值班期间,值班调度员应站姿挺拔,坐姿端正,姿势稳健,不随意趴伏、倚靠桌面。

2)工作礼仪及工作语言方面要求值班调控员在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且声音清晰、表述简洁明了。与业务联系单位人员联系工作时,使用文明用语,禁止使用服务忌语。对内、对外协调沟通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遇现场人员有疑问时,耐心解答,对一时不能回答清楚的问题要诚恳说明,耐心解惑释疑。

3)工作纪律方面要求调控人员值班前及值班期间严谨饮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得无故旷工、迟到、早退,不得私自调班等;办公环境要求严格执行物品定置管理,调度室、餐厅、休息室必须卫生良好,个人物品应放置在固定地点,摆放整齐;有上级领导及外来人员到调度室检查指导工作时,应当提前做好准备,规范化礼仪接待。

3.1.3 处室培训工作规范

每周三、周四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专题学习培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及请假。

3.2 以规范调控人员行为为平台,提高调控人员风险辨识能力

调控中心在行为规范中融入电网调度控制反违章管理规定和电网调度控制安全风险辨识手册,提高调控人员风险辨识能力。以防止调控人员责任事故、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主线,针对电网调控的工作流程和调控人员的工作行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超前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调控工作安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风险辨识手册分析电网调度控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辨识内容和辨识要点,制定典型控制措施。通过执行这些预控措施,将调控专业新进或者脱岗人员对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风险辨识手册附带了电网调度控制运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将典型案例与风险预控的具体项目关联起来,帮助调控人员对辨识内容和措施理解学习。

3.3 建立常态化约束及考评机制

依据调控人员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考评办法。以此建立调控人员行为规范考评记录,实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评。调度长对发电调度员、电网调度员、监控员进行考评,调控处长、中心领导对调控人员进行考评,形成标准完善的考评记录,并纳入晋级定岗重要参考依据。

4 取得的实效

通过贯彻执行调控人员行为规范,办公生活场所环境有了进一步改观,工作行为到位规范,仪表行为礼貌整洁,获得了到调控大厅参观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提升了调控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了企业形象。

调控人员的工作行为日趋熟练和规范,将调控专业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效率,形成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为提升调控专业的“硬”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细”要求。

通过实施调控人员行为规范,将调控专业的大环境与个人这个小个体紧密结合起来。大环境:环境整洁,团体协作氛围良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意识;个人方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用语礼貌,态度谦让,具有“精”、“细”、“实”的工作作风;大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从根本上提升了集体的专业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通过将人员行为规范及考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发现还有能够改进的地方和需完善的方面,今后应当将贯彻落实调控人员规范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全体调控人员讨论、分析,做好行为规范的补充和修订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调控人员行为规范考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青海电网调度监控运行水平。

作者简介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5

关键词:检修技改;受限空间;风险辨识;安全管理

为全面落实“节约、清洁、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方针,至2017年底,江苏省要全面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环保设施改造任务,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集中开工,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加上改造施工环境复杂、作业空间狭小、交叉受限作业多等不利因素,造成现场作业安全管控难度很大。检修技改施工现场受限空间的作业管理,存在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因素辨识不清,施工人员受限空间概念模糊、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防控措施落实不彻底,应急救援手段不完备等问题。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施救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风险很大。为此,本文对受限空间作业实施风险防控了进行探讨。

1受限空间概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第3.3条:“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受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根据定义受限空间的必要条件应包括:至少可容纳一人进入,且有进入的可能和需要;与外界隔离,进出口受限或阻塞;环境满足常规作业要求,如常温常压等;有明显作业风险,如缺氧、有毒有害气体、触电、高温、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噪声等风险。发电厂常见受限空间适用区域有吸收塔、除氧器、高低加、空预器、凝汽器、原煤仓、压缩空气罐、管道、烟风道、储油罐(箱)、事故浆液箱、工艺水箱、脱硝反应器、酸碱储罐等封闭、半封闭场所。

2受限空间风险辨识

2.1受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辨识:受限空间因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造成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时,若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短暂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即会对大脑、心脏或肺部造成终身伤害,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2)缺氧。辨识:受限空间内的氧气被电焊等作业大量消耗,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受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3)燃烧爆炸。辨识:受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如可燃气体的泄漏、可燃液体的挥发、可燃固体产生的粉尘等),遇到电弧、设备漏电等点火源后,达到上限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对受限空间内作业和附件人员造成严重伤害。(4)触电。辨识:超过安全电压、未配备漏电保护器、工器具电缆漏电。(5)机械伤害、噪音、灼伤、腐蚀等。辨识:受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影响。(6)坠落。辨识:未有效隔断,存在孔、洞,护栏缺失。(7)中暑。辨识:高温作业。(8)物理伤害和其它机械伤害。辨识:尖锐锋利物体、不当工器具。

2.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1)擅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辨识: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或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未按程序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或重新履行许可手续。(2)隔绝不可靠。辨识:设备隔离闭锁不彻底,停电措施不到位,机械伤害风险大。(3)置换取样不合格。辨识:通风不良,氧气不足,自然或强制通风不彻底。(4)进出通道不畅。辨识:进出口通道设备、杂物堆积,阻碍人员进出。(5)缺氧、有毒环境中采取防护措施不当。辨识:未佩戴合格、合适的防护用具或使用不合格工器具。(6)监护人配备不足。辨识:监护范围过大,监护措施不当,擅自脱离岗位,未履行监测职责。(7)应急措施不完备。辨识:应急预案未制订,救援设备不足或措施不当,盲目施救。(8)未签订交叉作业协议。辨识: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组合,相应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办理相关作业许可。

3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问题

(1)在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方面,石化行业受限空间大多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易窒息物质,危险程度要比电力行业要大得多,管理也较严格。而在发电厂中,对动火作业、电气作业等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高,受限空间作业更多表现为工作环境问题,场所受限不便于作业展开,而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分析不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发电厂受限空间风险多集中在缺氧(环境缺氧、焊接耗氧)、外部流质进入(主要是蒸汽、水、烟气、CO2、粉/尘等)、触电(外部引入电源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足)、内部转动设备突然启动、重物坠落等。(3)检修作业前,检修负责人在风险识别时没有把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级别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而检修人员对工艺系统不熟悉,缺乏受限空间作业防护知识,部分专业人员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不足,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施工人员更加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难度较大。(4)发电厂检修技改实际施工中,受检修工期、作业范围及作业人员配置等情况的影响,在脱硫吸收塔、烟道等受限空间多点检修作业中,往往开具的是大范围受限空间作业票,配备专责监护人数较少,存在工作范围过大、作业面多专责监护人少、监护职责实际难以履行到位等问题。(5)受限空间作业条件限制,在对设备内部情况不明、作业前设备评估不彻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开具“设备内部检查”工作票后即进入受限空间内部。在对受限空间内部进行检查后随即扩大工作范围实施检修作业,为图省事未能及时重新办理作业许可,导致受限空间作业条件变更,安全制度和管控措施不能落实,危及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6)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不到位,对受限空间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在检修技改施工中对受限空间的管理,局限于张贴受限空间标识、进出签字登记等形式;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设备缺乏、指定的作业监护人未经专题培训不具备监护资格,不熟悉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知识,而对于受限空间现场监护检测、应急救援设备配置、开展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更是不能满足现场需求。

4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探讨

(1)了解和收集《工贸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结合NOSA“受限和密闭空间管理”元素进行梳理和辨识,制订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落地实施。(2)对发电厂受限空间区域进行梳理,辨识受限空间高风险作业,组织讨论并确认受限空间作业清单。在生产现场设置统一规范的受限空间标识牌、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把受限空间作业纳入风控体系动态管理。(3)有针对性开展受限空间风险防控和作业防护的培训教育。多层次、分批次地组织开展对NOSA区域代表、工作票三种人、检修技改施工单位的培训活动。检修技改期间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在现场设置受限空间标准示范作业区,组织施工作业班组现场观摩,参训合格后准予开工作业。作业前,组织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4)完善操作系统和流程,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要求。作业流程中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流程和受限空间作业工作票,各级人员层层把关逐级落实,把制度要求和风险分析嵌入流程,把受限空间作业所涉及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制作成受限空间作业标准操作卡,固化为安全防控措施予以落实。(5)制定和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处置预案,提高现场执行的可操作性,组织演练,评估效果。对于不符合现场实际和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有规有效。(6)明确受限空间现场作业粉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责任分工,对检测人员特别是施工作业监护人员,进行受限空间存在危害介质和检测仪器使用方法的专题培训,实操使用合格;依据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辨识,根据需求配备充足有效的检测器材。专责监护人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7)受限空间作业前,明确安全作业指标要求,制订专项施工措施,对中毒、防火、防触电等危险源要制订预控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对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资格进行确认,要求必须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8)加强受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监护。对作业范围复杂、作业面广、作业点多的特殊受限空间作业,采取控制作业票工作范围、增加现场监护人、分区分时作业等手段,对受限空间作业条件进行确认,严控擅自扩大作业范围,变更作业内容的行为;受限空间因作业人员交换、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继续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新履行过程检查、重新进行监测分析;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监督现场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违规行为,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5结束语

检修技改受限空间作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因此各相关方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切实采取措施,保证检修技改施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作者:陈雷 单位:华润电力江苏大区

参考文献

[1]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S]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6

【关键词】危险源 分类 辨识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由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在建筑施工现场准确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的行为或其组合,可分为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

其中,危险因素指可能对人造成伤亡或突发性伤害的因素;危害因素指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因素。

二、危险源分类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常见的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分为七类:

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m(含2m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施工层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辨识

1、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过程。

(1)对照法

对照相关法规、标准、规范、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对照经验法是辨识危险源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我们用现场专题会议等多种方式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充分具体。

(3)类比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施工现场的危险、危害因素。

2、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又称危险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或风险评价。目前比较常用的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即应用“打分”的办法确定自变量分数,再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意在确定出各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使得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1) 风险评价考虑的因素

事故、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危险性;法律、 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2) 风险评价的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D = L× E×C

式中: D为风险值;L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各值的取法, D值相应的危险源程度划分,如表1~4所示。

(3)危险源评价及实例控制操作

以钢筋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举例见表5。

四、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工作。

控制危险源主要通过二种手段来实现。

1、施工技术手段

(1)分包资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意见及其完善情况。

(2)以机械化自动化施工替代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以绿色环保节能建材替代普通建材减少危险危害因素。

(3)针对危险源制定实施相应的控制手段,工艺规程和操作流程,以隔离减少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

(4)根据危险危害因素和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

2、工程管理手段

(1)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健康状况,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

(2)对各类环境因素危险源和管控措施进行科学监测与分析,结果或结论尽可能实现量化,确实无法定量的方可采用定性结论。

(3)在易发生危险危害的地方配置安全标志或设置警示标牌。通过明确危险源监护责任人、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等管理控制措施,减少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

(4)组建应急救援组织定期培训和演练,以减少和控制异常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危险危害因素。

结语

综上所述,我单位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危险的源辨识与控制,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将存在的危险源的风险降低到了我单位的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温艳芳,秦慧敏.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J]. 建筑安全. 2014.4

[2]张杰. 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方法探讨[J]. 建筑安全. 2013.8

[3]张印玉.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探讨[J]. 施工技术. 2007.7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7

关键词:区域;控制风险;安全风险分级辨识;数据设计

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级别,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的层级,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综合多个省市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南,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划分为:成立工作组、划分区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1。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组织技术、安全、设备及生产等人员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范,结合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理顺风险辨识的思路、进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1]。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包含各区域涉及的各层级负责人、设备设施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危险物质信息和工艺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2-3]。

2模型设计

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分析,结合对多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总结[4],目前笔者及其团队设计了一套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模型。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制作了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两种功能模块。数据设计分为制度建设、基础信息表、风险辨识表、公告警示4个数据块。支持单元分为设备设施检查表、应急措施汇总表和安全标识汇总3部分。工作流程、数据设计与支持单元之间的关系见图2。

2.1数据设计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单元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两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风险点评价、控制措施、管控层级等进行规划。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盖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要求。隐患排查治理中还增加了基于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层级和频率进行隐患排查的要求。基础信息表包括区域信息及风险辨识需要收集的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工作及危险化学品等数据采集的格式。其中区域信息中有区域名称、各层级责任人等信息。在整个模型设计中,区域名称是整个数据结构的主指针,将基础信息表与风险辨识表的数据进行关联。风险辨识表中包括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的汇总判定、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作业活动分析记录及对基础管理单元、总图单元的检查表。其中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责任部门、所在单元、区域、设备设施名称、设备设施类别、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检查内容、标准、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作业活动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部门、所在区域/地点、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步骤/内容、活动频率、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点警示牌,各地规范要求对较大以上风险点进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单元的具体内容

设备设施检查表涵盖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转动设备类、起重运输设备类、供配电设备设施、通用电气设备、通用设备及各类机械设备检查表[6]。应急措施汇总收集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涉及的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标识汇总收集了各类安全标识的图标。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对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对于工作组的组建、工作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参考模块中的制度建设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名称唯一不重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号、所属单元、区域名称、所属部门、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人数等。区域划分结束后,由各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进行后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区域负责人按“基础信息表”的内容,收集本区域的各种数据。数据收集过程中需经本区域人员参与确认,以防止数据的遗漏。

3.3实施

各区域负责人按风险辨识表模块进行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度评价、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写。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中,可根据设备的类型,引用设备设施检查表模块,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匹配设备应检查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应急措施可引用应急措施汇总模块中的内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中风险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业频率的取值需经区域内参与人员奇数人员表决,取表决票数大值的作为风险度评价结果。模块中对于风险度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已设置计算公式自动进行计算。各区域负责人组织完成本单元的基础检查表、总图检查表的填写。本模块将各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结果汇总,筛选出各区域设备设施风险和作业活动风险的最大值作为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

3.4后期

根据各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完成安全风险公告栏的编制和较大以上风险点警示牌的制作。企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较大风险点的安全措施落实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

4结论

1)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企业的数据模型。3)将区域名称作为数据指针,将区域各层级负责人的管控层级与区域、风险点的风险级别进行关联。4)最终风险度的计算、管控层级的确定采用数据自动匹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数据统计中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T/SWSA004-2020,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规范[S].

[2]苏应急〔2019〕(105),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Z].

[3]浙应急基础〔2020〕(56),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

[4]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管控报告[R],2020.

[5]宋继军,贺国军,闫朝勋.生产安全风险分级防控的实践与探讨[J].化工管理,2014(24):67.

[6]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电工安全标识牌的辨识篇8

成都晚报改版的重点

成都晚报此次改版采用了收缩阵线的异质化策略,采用CIS(企业识别系统)作为分析工具来对比成都晚报改版前后的区别,可以较为清晰地窥见改版的重点。

CIS是一种组织形象管理方法,是一种以强调企业自身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为主旨的经营手段和整体形象管理,用于将组织的理念、行为、视觉形象及一切可感之处实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与系统化,并以此作为公众辨别与评价组织的依据。从形象管理角度出发,CIS包括三个系统,即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

一、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

理念识别是经营管理主体的观念识别,是品牌识别系统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的基础,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建构一个统一的理念内核,进而向更表层的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辐射开去,形成统一的识别系统。任何一个品牌,包括报纸品牌,只要具备经营性质,就必须明确理念识别的重要性,并在具体实施中将其放在重要的地位,时时强调,使之成为经营运作的主动力。

改版前,成都晚报的理念识别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用大众视角解读都市新闻”,它每天出现在报头下方,并以红字标注,其关键词有三个,即“大众视角”、“解读”、“都市新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即同时要关注市民阅读口味、注重新闻的通俗化解释、偏向于都市信息传递。

改版后,其办报理念变为了“成都新闻最快最全最深”,这一理念有四个关键词:“成都新闻”、“最快”、“最全”、“最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偏正的关系,即后三者是在“成都新闻”的范围内得以实现的,着重点放在了“成都新闻”上,标明了其在信息收集及表现上,已经放弃了原先“都市新闻”的模糊性,而专注于成都本地,尤其是主城区新闻的全覆盖。

办报理念的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可以向报社集团内部传递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同时也表明成都传媒集团内部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实施已经开始。

二、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

行为识别是组织理念的动态识别形式,也可称之为活动识别,是组织行为和员工操作行为的统一,表现为组织行为的活动方式。

很显然,理念识别是非常抽象和宏观的,要落实理念识别必须要借助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约来完成。就成都晚报此次改版的操作方式而言,其行为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重点版,进行“重大的新闻,深入的解读”

相对于改版前偏重大众视角的写作与编排方式,此次改版将解读的重点视域放得更广,具体表现为提高了“重点版”的版数。

统计改版后成都晚报的版面设置,“重点”版每天(除周末外)的版数达到了2~5版,而改版前“重点”版面(除周末外)每天只有1~2版,数量上翻了一番。“重点版”的主要内容是集中对当前重大事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报道,这种类似于“深度报道”、“全面链接”的报道方式虽然在其他都市报中也有涉及,但每天刊出如此多的版数还是很鲜见的,这就成为了成都晚报的一个重要行为识别方式。比如,2009年4月29日成都晚报当天的“重点”版达到5个版,其中两个版面(如果包括导读封面,达到3个版)用来集中报道猪流感在全球蔓延的紧张局势,同时设立一些小板块,对国内、国际、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甚至还刊出了《中医博导推出防治药方》,这对于市民来说既直观又实用,既与同类竞争者进行了区分,又提升了读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2.增加辨识度,进行“同样的新闻,不同的解读”

避免都市报同质化才有可能在报业市场中提高自有品牌的辨识度,但由于资讯时代信息的雷同是不可避免的,单一地通过独家新闻以取得竞争优势不太可能。这也正是成都晚报与成都工美共同设立“报料晚报独家每日赢千元大奖”设立一个多月来只有一个获奖者(报料“悍马驾驶员酒后驾车”)的原因。

更可行的方式是“同样新闻的不同解读”。比如,2009年5月4日,最重要的新闻是“总理给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回信”,成都四家都市报采用的报道方式均不相同:成都晚报将其放在导读版的头条,主标题是《温爷爷给我们回信了》,并作了转版标注;华西都市报将其放在当天的头版头条,主标题是《你们就是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绽放出的最美丽的花朵》,也做了转版报道;成都商报将其放在报眼位置上,以《你们就是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绽放出的最美丽的花朵》为主标题进行报道,同样做了转版报道;天府早报将其放在导读版的中间位置,主标题是《总理亲自给都江堰市学生回信》。由此可见,同样的新闻,版面安排不同、标题制作不同、延伸报道不同,都会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接受程度。

3.扩张区域新闻,实现“最快最全最深,成都本土新闻全覆盖”

区域新闻是成都晚报此次改版的最大亮点。改版前,报纸虽然设置了大量的成都新闻版面,但区域新闻零星地散布于各版,不利于搜罗阅读。据统计,改版后以主城为版面的版数每天(除周末外)多达4~6版,深入挖掘距离读者最近的新闻故事,捕捉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讲述读者身边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

比如2009年4月29日与《主城》相关的版面有4个版,分别报道了锦江区、武侯/金牛、金牛/成华、周边等区域新闻,其中,武侯/金牛版报道了人民南路改造工程的一些最新进展,便于以区域作为关键词进行阅读。

对于区域新闻的重视还体现在成都晚报的新闻策划上,比如改版前的3月19日,成都晚报导读版的主要新闻是《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与成都本土的关联度不大,但自改版后,几乎所有的导读版都会设立一些与本土相关的重点。比如5月6日的导读版,最重要的新闻是《成都市城乡环境状况的评比》,区别于当天的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的重点新闻。

三、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视觉识别是一种静态识别系统,即将理念系统的内容用视觉形式更具体地加以外化,准确、快捷、凝炼地使公众一目了然地掌握组织的信息,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此次改版最典型的是版面视觉识别的改观。

1.导读版面的设置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

此次改版成都晚报导读版的变动并不太明显,但如果仔细分辨,还是有一些差别,比如办报理念的更新、报纸LOGO系统变小而突出成都晚报品牌、报眼处多了一个“成都工美”报料有奖的红色三角形标志等。另外,导读版中的艺术性更加突出,甚至已经将头版广告与内容进行了有机统一,比如4月17日,导读版的头条是《昨起3G了》,而与之相邻的广告就是《天翼,带你畅游3G》,这种编排方式不仅不让读者反感,相反还有融合一体的感觉。另外,4月5日的《祭》、4月11日的《赢了,绝了,毛了,抓了》等都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

2.版面设置更简洁统一

在改版之前,版面设置较为凌乱,各版之间的名称有重叠,而且看得出来是临时性的安排,不具有系统性的分类特点,比如与成都有关的版面有《成都要闻》、《成都重点》、《新闻成都》、《成都新闻》、《成都社会》、《成都看点》、《成都关注》等,而国内国际新闻版有《中国视点》、《中国关注》和《国际前沿》、《国际聚焦》等不同的称谓,容易让读者产生混乱的感觉。

此次改版后版面设置形成几个大的板块,每一个名称下各有几个不同的版面,标注更简洁直观,容易将一些琐碎的内容进行统一归类。

3.周末版更集中,更具文艺副刊的标识性特征

成都晚报的文艺副刊一直是比较有名的,但由于都市报风潮来临后,专业性、服务性甚至广告性副刊大行其道,文艺性副刊被边缘化。此次改版反其道而行之,将重点放在了《成都周末》的打造上,周六和周日各集中推出8个版,改变了以前副刊文章散落于每天的《锦水》、《太阳鸟》等单版的局面,与其他同城都市报区别开来,提高周末购报量。由于版面充足,周末版可以进行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编排方式,形成文艺性浓郁的品牌辨识特点。

都市报改版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导致的广告市场急剧萎缩,加之互联网阅读人群增多导致购报量迅速下滑,我国都市报集中出现了因经营模式单一、赢利手段单一、同质化现象等导致的问题的总爆发。2008年乃至于今后,都市报连同中国报业一并进入举步维艰的发展瓶颈期,成都晚报的改版就是为了在这个艰难的时代,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此次改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是一种自觉自为的改版,表现出来就是不够深入和理性。相信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各都市报中,需要在此处提及。

1.从理念上说,成都晚报此次改版未体现确立报纸公信力的努力

此次改版,成都晚报仍将重点放在了覆盖面的拓展上,对于报业最重要的公信力塑造问题考虑不足,这也是为什么都市报假新闻层出不穷的主因。如果说在都市报低层次竞争阶段,各报还可以制造噱头、打球、注重“星、腥、性”新闻的话,到了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了,互联网上此类新闻多如牛毛,传统新闻媒体不能“以己以短击人之长”,而应避其锋芒,专注于高层次公信力的塑造,敢于通过舆论监督揭露真相,从而建构更高层次的品牌识别。

2.从行为上说,成都晚报此次改版未能发挥出集团合力,与母公司的融合度、互补性不高

应该说,此次改版是成都传媒集团调整内部报刊定位的一次重要举措,但是,与成都商报与成都广电的密切配合相比,此次成都晚报的改版有些悄无声息,未能在集团内部通过各种子媒体的协同宣传产生广泛影响,彰显了成都晚报此次改版中成都晚报的孤立性特点。一些重点的品牌未能再度彰显,比如成都晚报专注于社会新闻的“傅艳工作室”,在此次“成都新闻最快最全最深”方面未能作为一个品牌宣传打造,其实也造成了品牌的浪费。

3.从视觉上说,成都晚报此次改版对于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还远未达到自觉状态

报纸版面创新是我国新闻业务改革最早获得的成果之一,成都晚报作为成都报业最早进入市场的报种,其版面设计的视觉感和审美性还是较突出的。此次改版,通过打破常规布局,运用几何图形、流行线条、留白艺术、色彩对比等版面元素,建构起清秀疏朗、图文并茂的版面风格,有助于晚报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建构。但同时也应看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比如4月24日头版中成都晚报的LOGO系统就从统一的报纸名称的左边调整到下方,虽然是为了配合压报头照片的暂时调整,但对于建构统一的品牌辨识度是非常不利的。

在商业品种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进入了买方市场,品牌就成为社会组织取胜的前提。具体而言,品牌指的是企业人才、设备、产品、符号、文化、个性的结合。一个好的品牌必须从策划、设计、工艺、制作、包装、营销、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精心打造和培养。现在都市报市场中,品种林立,读者的选择余地和选择难度都会加大,建构一个统一的、具有公信力和辨识度的品牌,对于报纸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对全国100家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过研究,发现广告额增幅最大的报纸在当年的名牌效益评比中也居于领先地位。

成都晚报的此次改版对于形成自己的报纸品牌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还远远不够。如果将报纸品牌拆开来看,包括了报格品牌、人才品牌、结构品牌、版面设计品牌、印刷品牌、发行品牌和广告品牌等,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改版就可以完成的。

上一篇:绿色管理体系范文 下一篇:论心理学在轨道交通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