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35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1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中国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用大众化的盈利模式经营专业电视频道是错位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个误区并建立完整的有线电视及卫星直播电视的付费管理系统之后,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才能加快,才能出现真正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的电视频道。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2

中国已上市网络媒体总体状况

中国已经上市的网络媒体从上市时间看,大致上有三波浪潮:1999—2000年,以中华网和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2004—2006年,以金融界、百度、腾讯为代表;2009年至今,以视频网站、金融信息服务类网络企业以及凤凰新传媒为代表。

从上市场所看,主要集中于NASDAQ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少量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上市,起码有几个原因:一是海外资本市场体系比较健全,融资高效便捷,相比国内交易所审批手续要简化得多;二是海外对科技类企业入市的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达到国内交易所硬性要求的某些条件,比如连续两年赢利,净利润累积不低于1000万元(这对于很多网络企业,特别是短期亏损的网络视频行业而言难度很大)。它能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的上市要求,特别为高风险、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便利。

从发展规模看,市值最大的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市值374.7亿美元,2011-9-13),利润率最高(超过40%),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收入和利润最高的是腾讯,其市值高达2864亿港元(2011-9-13),可与百度比肩。2011年上半年,其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分别达到130.77亿元和52亿多元。

从市场份额看,上市网络媒体基本在业内处于龙头地位。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处于压倒性的垄断地位(见表二);四大门户在国内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自不必说,单以IM即时通讯为例,腾讯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七成;优酷、土豆和KU6一直是国内视频网站的领跑者;大智慧(601519,股吧)在国内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和国内尚未上市的万得旗鼓相当;凤凰网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其流量排名在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军地位。因此,剖析已上市网络媒体的收入结构,基本可以研判中国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中国上市网络媒体盈利模式分析

(一)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

百度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竞价排名(也称在线推广服务,Pay for Performance),占其收入90%以上。百度作为国内搜索第一巨头,谷歌已无法在中国大陆地区与之匹敌。尽管饱受诟病,百度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从未动摇,其市场盈利和股价持续保持增长。业界戏称:“传统媒体是给门户网站打工的,而门户是给搜索引擎打工的”。可以说,百度牢牢控制了网络的入口,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

凭借巨大资金优势,百度近几年大幅扩张,它插手内容版权,涉足电子商务,挺进网络视频,在网络应用的几乎每个领域全面开花,已经不是一家纯粹意义的搜索引擎公司。它的触角广泛延伸到网络游戏、即时通讯、支付业务、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奇艺网)、输入法、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二)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

如今,门户网站朝着规模化、分众化、视频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们在新闻、视频、博客、播客、社区、搜索引擎、IM、邮箱、增值业务等领域全面开花,展开全方位的角逐。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四大门户网站都将盈利模式确定在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之上,短信等无线增值业务的比重逐年下降。

在四大门户中,腾讯算是后起之秀,而如今则成为执牛耳者。它仅用三年时间就从即时通讯网站成功转型为“全能”型的门户。凭借近7亿人的活跃QQ用户量,腾讯在网络应用的各个领域都迅速超越竞争对手。它的全球排名和中国排名稳定超越新浪、网易和搜狐。

腾讯收入主要来自在线游戏、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和广告。2011年上半年,腾讯来自网络游戏和网络社区的收入占比达到82%,移动和电信增值业务收入占到12%,广告收入仅占6%。搜狐的主要收入也是广告和网游(2009年4月搜狐旗下的搜狐畅游已经分拆,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分别占到46%和38%。值得一提的是,其搜索业务快速上升(一季度增幅达183%),与移动增值业务收入持平,均占到8%。网易近九成的收入来自网游,仅9%的收入来自广告。新浪75%的收入来自广告,19%的收入来自移动增值业务。

腾讯的成功与其社区化的商业模式不无关系。摩根士丹利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商业模式并非生来平等,以社区为中心的模式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在凝聚受众方面天生占有优势,腾讯就是典型代表;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处于金字塔的底端,以网易为代表;以平台为中心的模式处于二者之间,如新浪和搜狐。

(三)以优酷、土豆、酷6、乐视网(300104,股吧)为代表的视频网站

据CNNIC统计,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受众达2.84亿,其中超过4000万人为网络视频独占群体。尽管人气很旺,视频网站却一直被业界称为“烧钱机器”,多数面临亏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宽带费用和版权成本消耗巨大,成本过高,其中逐年递增的版权成本约占总成本20%;二是盈利模式过于单一,过度依赖在线广告(2010年前三季度,优酷和土豆的收入分别有94.9%和94.1%来自广告);三是市场上诸侯纷争,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内目前至少有五大类视频网站在分食蛋糕:①广电系的央视网、BBTV、凤凰新媒体;②视频分享类的优酷、土豆、酷6;③门户类的视频网站,如百度的奇艺视频、搜狐视频、新浪视频、网易视频、腾讯视频;④平台类网站(类似于网络电视台),如PPSTREAM、乐视网、激动网;⑤技术类网络公司:如PPLIVE、迅雷。

尽管此前都有多轮融资,在网络视频领域排行前两位的优酷和土豆,2010年还是分别亏损2亿元和3.47亿元。酷6在2009年底借壳华友世纪登陆NASDAQ,2010年亏损仍高达5151万美元。受困于版权费的节节攀升,视频网站纷纷向收费业务看齐,通过自制节目、贴片广告来“开源”。

2010年8月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乐视网,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让人们对视频网站盈利模式充满乐观。乐视网自称“中国第一影视剧视频网站”,通过“收费+免费”商业模式实现连续盈利。尽管广告仍是其收入主渠道,收费活跃用户已超过40万。2011年上半年收入达2.23亿元,利润达5840万元,已逼近2010年7010万元利润水平。

(四)以凤凰网为代表的新闻网站

凤凰卫视的新媒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户外大屏幕,统一冠名为“凤凰都市传媒”,目前已覆盖全国数十个城市的近百块大屏幕;二是融合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网络视频三大平台的“凤凰新媒体”,具体包括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3g.ifeng.com)和凤凰视频(v.ifeng.com)。凤凰网在中文类新闻垂直类网站中的访问量一直高居榜首。2011年3月其PV值超过3.1亿,月度用户覆盖超过2.2亿人次,手机凤凰网日均PV值超过8800万。在凤凰无线方面,中国移动作为凤凰卫视的第二大股东,与凤凰新媒体携手推出凤凰手机报、凤凰移动台等产品。

凤凰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付费服务和广告。公司已连续两年多依靠广告和付费服务实现赢利。2008—2010年的总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4.1%。2008年总收入2.2亿元,净亏损2820万元;2009年扭亏为盈,总收入2.623亿元,净利润28.7万元;2010年总收入5.287亿元(广告和付费服务的收入分别占38.7%和61.3%),盈利7410万元。2011年5月,凤凰新媒体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根据招股书它此次将筹资1.4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内容采编和产品开发。

(五)以金融界、大智慧等为代表的金融信息服务类公司

金融信息服务类网络公司,以金融界、大智慧、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网、同花顺(300033,股吧)为代表。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机构或个人收取金融信息服务费(主要是通过手机或PC客户端软件),少数企业依靠广告费。其中,大智慧公司和同花顺公司全部依靠信息服务费;东方财富网的广告服务和金融数据服务参半;金融界的广告收入仅占一成左右。

中国上市网络媒体最新发展态势

在Web2.0时代,只有适应精准化、互动性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才能在新一轮集体赛跑中保持领先。如今,网站业态综合化、盈利多元化成为大势所趋。上市网络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它们的最新发展态势值得关注:

1.互联网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已呈现出寡头垄断的趋势,领先者希望控制产业链,实现“赢家通吃”,主导整个市场格局。平台运营商将加速向内容和版权渗透、向终端延伸(如腾讯推出终端,百度、新浪或推手机),运营商加速媒体化,硬件制造商主动整合内容,形成多方博弈的格局。当前,网络媒体向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的内容与技术平移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竞争将更趋激烈。

传媒界资深人士对新媒体产业链有过精辟的论述:“内容为王,技术为王,还是渠道为王?都不是。它们只是"王"字的三"横",再用终端作为一"竖"将三"横"串起来才叫"王"。这还不够,"王"字上面加一"点"人才,那才叫"主"。”

2.广告虽是各家网站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企业都高度重视市场拓展手段的创新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如通过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创意营销,举办论坛、发布榜单、举办会展等,同时积极开拓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增值业务等。

3.媒体系特别是广电系的网站均积极实施“三屏合一”的战略,将电视、网络、手机的新媒体业务捆绑起来,抱团做大,初步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模式。如凤凰网、央视网和东方宽频网依托母体,均以“新媒体公司”的组织架构出现,实施跨媒体、跨终端、跨地域的扩张,与母体形成了很好的联动效应。

凤凰新媒体的组织架构前文已述,这里重点分析一下SMG和CCTV。

2010年,SMG新媒体业务板块的组织架构产生重大调整,经营状况一般的宽频电视业务和手机电视业务,被一起归并入盈利稳定上升的IPTV业务板块,百视通(600637,股吧)公司成为SMG新媒体的旗舰,从组织形态上真正形成了“三屏合一”的态势。2011年,百视通借壳上市工作有序进行,为中国传统媒体借助外部资金打通新媒体产业通道积累了宝贵经验。2011年1月,百视通借壳广电信息的资产重组预案公布。广电信息将以现金12.23亿元向东方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而东方传媒将以7.67元/股的价格收购广电信息36.6%股份,总交易价格合计19.9亿元。至此,百视通(BestTV New Media)作为中国大陆首家专门从事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运营的公司,成为中国广电布局最全、规模最大的新媒体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与全球多家知名的新媒体产业链伙伴广泛合作的主流新媒体企业。2007年到2010年,SMG销售总收入从51亿元升至113亿元,其中新媒体总收入从2亿多元增至9亿元。初步确立了SMG在新媒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先发优势。

过去几年来,CCTV的新媒体架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筹的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和IPTV业务;二是由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的车载电视业务;三是由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的数字电视业务。

央视网堪称CCTV新媒体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极。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其盈利模式主要是出售版权和广告。2009年12月,以央视网为基础,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横空出世,堪称“大象起舞”、巨舰启航。作为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CNTV是以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之初就成功整合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和移动电视四大终端涵盖主流新媒体模式。可发挥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双重优势,为用户提供视频直播、点播、上传、搜索、分享等服务。其目标是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节目数据库,深度挖掘CCTV45万小时优秀历史影像资料,汇集全国电视机构每天播出的1000多个小时视频节目;同时还将通过汇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各种媒体终端(汽车、火车、民航、地铁、楼宇、广场大屏幕等),打造多语种频道。CNTV的内容,由台网捆绑、网络联盟、网民互动、原创节目、多语种建设五部分构成。值得一提的是,CCTV移动传媒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其利用互联网下载技术,针对公交、地铁、民航、列车、长途快客、楼宇、饭店、广场开办8套轮播节目,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单就公交电视传播网络而言,它就覆盖了全国30个大中城市,1200条公交线路的47000余辆公交车。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竞争;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53-02

一、引 言

当今的中国市场显然已经不再是之前可以通过某种产品或者一个创意就能独步天下的时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观察的那样,中国市场在成长的过程中迅速进入了同质化严重的微利时代,那么谁才能赢得未来呢?而事实上,只有那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得当的、运营良好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对于提供信息且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尤其是传统媒体行业,更加需要具备赢利的商业模式。

二、优化核心功能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提供信息,沟通受众,服务受众。而作为传统媒体要想与新媒体竞争,就需要优化自己独特的核心功能,而这种功能必须是传统媒体独具的,或者是不容易被复制的,而与之相对应的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化的盈利模式。

(一)差异化内容

与网络的即时速度相比,传统媒体的任何抢先报道都将湮没于巨大的信息海洋,因此这里的差异化内容不是单纯地强调独家新闻,而是指要根据各种传统媒体自身的特性,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内容。《金融时报》中文网首席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就认为,《经济学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懂得杂志应该作什么。在网络速度下,杂志报道新闻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因此,专访、专栏和深度调查更成为杂志的差异化内容。而对于报纸来说,让报纸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印刷在纸张之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而非承载信息的新闻纸本身,因此报纸也可以做好深度报道,培养知名记者和编辑,在竞争充分情况下,记者与编辑的业务能力就成了核心功能,他们所呈现的新闻内容也是差异化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文摘报》的形式,发掘旧闻新读的价值等。对于差异化内容的制定,同样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如湖南视“快乐中国”定位下的一系列内容的制作,包括偶像剧,选秀比赛,同时还实现了内容的二次乃至多次售卖等……

(二)个性化增值服务

Web2.0带来的理念就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及可用性。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排他性,而是提供更多个性化增值服务,面对挑战,传统媒体就必须整合各种各样传统的和新型的介质,也即是媒介融合。要强化传受互动,让传统媒体真正影响生活。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新媒体的资源,如网络、手机等,建立和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纸上、纸下和线上开展读者活动,不仅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并在更深层次上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守望功能。通过长期互动,传统媒体可以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望,形成它独有的数据库资源,这也为广告营销等经营活动提供支持。比如现在的个性增值服务有试听、试阅读、试下载等,它们既可以让受众真实体验,又能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交流。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最能体现受众的需求,贴近受众的心理,谁能在受众碎片化的情况下,争取某一领域的受众最大化,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三、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传统媒体数字化

新技术的革新,已经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结构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果固步自封,对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那就面临着生存危机。麦克卢汉认为,一种媒体并不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体,只是把它逼到了最适合自身特质的角落中去了。因此传统媒体只要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优化自己的硬件设施,还是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

随着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逐渐消解了传统媒体把持信息收集与的权威,传统媒体的“按份售卖信息”的盈利模式自然也就变得无处发力。面对这样的现实,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平台(网络版)的改造,而是必须通过这一数字化实现产业价值的创新,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作为传统媒体的旗帜,纽约时报集团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研究它的转型路径,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产品的开发与布局的思路,总结它的实践经验,将对我国的传统媒体寻求未来的盈利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在内容上:1995年,《纽约时报》就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媒体公司,并将报纸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网站;随后成立了独立核算的《纽约时报》数码公司,负责纽约时报网站和波士顿环球网在内的50余个网站的业务,并设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供读者查阅;2005年纽约时报集团以4.1亿美元收购了生活类资讯网站,通过它来生产更加符合互联网价值规律的内容――“关于知识的知识”[1]。

在经营上:1995年的数字媒体公司是沿用传统媒体的团队与经营思路;到1999年初,公司以网上网下两结合的模式建立一个独立个体,组织6个工作组专门负责《纽约时报》及其网络版的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内部协调。工作组直接对“数字领导委员会”(由首席执行官和执行总编辑等高级官员组成)负责。经过磨合,公司最终又把所有的互联网部门合并成一个新的独立公司“数字纽约时报”;同时,《纽约时报》还成立了业内第一家网络研发部门,来研究互联网用户的喜好,以此满足广告主强烈的精准投放需求。

在收费策略上:《纽约时报》网站经历了从对国外免费到国外收费,再到国外免费,最后又转向了对高价值产品(如网站推出的“时报精选”)的收费模式。

根据2009年6月尼尔森公司的报告,它的网站位居全球新闻时事网站前五,并达到了持续盈利。

四、资本联姻传媒

媒体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媒体的经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资本的增值要求。媒体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本运营的过程,是对媒体的各种要素进行配置,促成其有效流动、优化结构的过程。媒体经营的目标即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一)资本运营

媒体的资本,指的是媒体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非新闻业的产业部分。现如今,从“报业集团热”的背后可以看出媒体经营者对于重新配置资源强化竞争优势的心态,但是仍然不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扩大经营规模,既没有达到从规模数量型向优势高效型的转型,也没有实现从粗放型的发展向集约型的转变。而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有大资本进行支撑,但是由于媒体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资金的积累非常有限,过程漫长。现阶段,我们已经借鉴国外媒体在资金积累上的办法,如媒体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外得到自己的资源;二是允许媒体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资本;三是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体产业运营。湖南卫视通过与盛大的合作,就是为了借助盛大的优势,拉长自己的产业链,占有广泛的受众,实现了内容的资本化,最终达到双赢。

(二)“微支付”

微支付,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宏支付而言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单高效,而且每一次交易的费用非常低,如网站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下载一段音乐、下载一个视频片段、下载试用版软件、手机提供铃声下载等,由于所需费用少,受众或消费者对此不敏感,而形成的一种成功的赢利模式。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rotegy Anolytlcs的一份虚拟世界战略服务研究报告中预测:微交易的收入规模将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亿美元。传统媒体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将信息内容进行专门化的制作,如《纽约时报》的做法,精选内容收费;也可以将信息的呈现方式由单一新闻变成富新闻,而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豆瓣网,用户在浏览评论,看推介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书的购买信息等,从而将人与书,书与书,书与网站,人与网站紧密结合起来,用户驻留的时间越长,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从这些附加服务中开发市场,提供衍生品,获取增值收益;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终端产品,如电子阅览器、手机等,实现增值收益,从而实现了内容的多次售卖,达到盈利的目的。

五、结 语

通过以上的初步分析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并不是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它们的关系更趋向于竞争与合作。而作为传统媒体,它需要做的就是在变动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传统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内容优势以及公信力优势,打造差异性的不可复制的内容生产力,在传媒行业里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自己的稀缺资源,提升核心功能。同时,又要利用先进技术,与时俱进,改进自己的经营平台,开辟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优化配置自身的这些要素,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追求最高的资本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4

本文试图通过利弊和风险分析,为传媒机构提供一个上市选择的目标与风险的谱系,以期传媒机构在选择上市的操作上更加理性和成熟,趋利避害,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传媒上市的价值谱系

1.大规模融资能力

上市不但能够为传媒企业筹集到大量资金,而且也能够为传媒后续的发展提升其进一步债权融资的能力。

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证券市场以证券形式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融通资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机制和场所。传媒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进入门槛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日渐其高,所谓“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由于媒体独特的盈利周期,在开始阶段甚至还会出现“只投入,不产出”的“烧钱”现象,因此传媒的发展比其他企业更加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支持。

2.化敌为友的资源整合能力

传媒企业上市后,可以通过并购、换股等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传媒发展中价值链延伸的有效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并且,其成本代价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

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性潮流就是,媒介业固有疆界被渐次打破,越来越多的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的要求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缺少的将不仅仅是大笔的资金,而且严重缺少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行业的操作经验。在传统方式的竞争发展中,传媒价值链的打造往往是靠自有资金,自身力量独立完成的。但是试想,如果在我们的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中需要一个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如果仅凭自身的力量去打造的话,所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说,而且还要面临现有的新浪、搜狐们的强势竞争,其代价之大、产出周期之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是上市企业,则便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换股的方式化敌为友,使相关资源在资本纽带的作用下融为一体,并且借助于成熟合作伙伴的巨人高度和力量,迅速形成自身发展的价值链效益。

3.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

从管理方面来看,传媒上市不仅可以融得资金,而且可以借资本社会化的契机,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从而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介入证券市场,将使传媒企业成为公众性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其在经营理念、股权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质的转变。首先,传媒上市后,要按照证券市场监管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实现从经验管理到专业管理的飞跃;其次,上市可以明晰传媒的股权结构,并适当降低其股权集中度,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第三,上市将大大提高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将股权安排、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重大事件等公之于众,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管,有助于传媒企业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中正确决策。

4.市场估价与价值发现

传统的媒介运营者往往并不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下辖的资源在价值分量上的孰轻孰重。而资本市场的估价机制则可以为传媒经营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敏感的媒资价值量表。在这样一种市场价值尺度的观照下,传媒的经营运作――其资源的使用、工作的重心及行动的逻辑――将更加清晰、自觉和理性。

5.提高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许多企业,在上市之前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是差不多大的,但是上市后,企业名称每天在交易所的股票牌里面不停地翻,相关媒体每天都要对当日股票进行评价,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企业的品牌效应随着上市的成功而得以推广。

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那些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公司的股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公司能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大量资本,比如更易得到银行的贷款,更易使用增发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进入资本快速、连续扩张的通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传媒机构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

二、传媒上市的约束与风险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上市也不例外,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上市,同样的,上市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传媒。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传媒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证券市场的规则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和限制,在看到上市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上市潜在的风险,综合权衡、评估各方面利弊之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以下便是伴随传媒上市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1.高额的融资成本

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是有成本的,资金的使用也需要支付成本。企业上市融资必须迈过股票发行条件和股票上市条件两道门槛。对于一些传媒企业来说,在迈过两道门槛之前,还面临着改制问题。企业改制、股票发行、上市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企业必须聘请若干中介机构进行辅助。凡此等等,都要付出费用。

企业在上市之后仍需就股权资金的使用支付成本,除日常的中介机构费用、市场运作费用之外,公司盈利的相当一部分要用来支付投资者的股息红利,这种资本成本通常要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

因此,传媒上市首先要权衡上市融资与私募、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相比成本的高低,还要权衡上市融资本身的成本与收益,只有收益高出成本时上市才是合算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传媒企业要有好的招股项目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成长性与盈利能力,否则以不上市为宜。

2.多种经营风险

传媒上市后面临众多经营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一是盈利能力风险。证券市场有一套特殊的评价标准,其中,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炒”股票,“炒”的就是预期,是股票的未来,股价取决于投资者对以下各项的期望:企业的最近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该行业的前景。因此,保持稳定的增长,是每个公司的需求,也是每个投资者所渴望的。

二是盈利周期风险。一般来说,资本市场的盈利周期计算是以会计年度为标准的,各项盈利指标以年度为周期,每年一结算。传媒的品牌影响力的形成,广告回报的滞后效应等等,这些都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及时间检验,资金投入的最初阶段往往没有回报,处于“烧钱”的状态。由于无法在当期向投资者提供有说服力和竞争力的回报,很可能会得到股市恶评,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期对传媒上市公司有很大挑战性。

三是盈利模式单一的风险。传媒类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普遍缺乏内生性的成长动能和竞争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传媒的广告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目前A股的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小,大多数报业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增值服务还没有得到体现,其他经济来源也微乎其微。

四是股价下跌以及集团诉讼的风险。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公众股东对于短期业绩往往非常在意,如果上市后的传媒企业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将用“脚”投票,导致股价不断下跌,公司还可能被收购,甚至被摘牌。股票价格的下降也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按照普通的逻辑,股价持续下跌,表明投资者不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此时,股东会进一步减少持有的股票,债权人会停止对公司的贷款,上下游供应商会停止提供商业信用。股票价格下降还会影响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心,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这样的话,上市初树立的企业形象就会丧失殆尽。所以传媒在上市之时,必须对自己的长期盈利能力有一个冷静的预测,在没有较大把握之前,匆忙上市孕育着很大的风险。

3.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

传媒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运行机制存在漏洞和缺陷,内部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风险。如一些传媒上市公司准备不足,匆忙上市,由于上市之前改制不彻底,没有建立起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机制,组织机构不能适应上市公司的需要,为以后的经营运作埋下了隐患。

上市公司应该是市场化的产物,而不应该是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的结果,在准备上市的企业内部,必须要有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机制,先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好,再择机上市。

4.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

上市就意味着信息公开化。传媒上市前,其经营风险由个别的所有者承担;上市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投资者来承担。因此,传媒上市后必须定期按照规定公开披露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资料,以便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和确立对公司的信心。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并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这对许多传媒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上市公司不得不承担以下风险:

①传媒上市后要按照监管要求担负起信息披露等义务,不可避免地将企业的部分商业机密公之于众,这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②上市后,上市公司尽可能多地公开公司战略、业务经营数据和市场策略等接近商业机密的经营细节,公司的各项指标和经营计划都更加透明,容易让竞争对手了解企业动态和重大决策并采取相应对策,意味着公司难有黑马式的举动。

③企业上市后成了公众公司,许多以前属于内部事务的消息就要对外公布,不公布就是违规,必然受到谴责和证监会的制裁,企业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极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下,经营管理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被公众了解,企业声誉也会大大降低。一旦股东认为公司的现状及前景糟糕,就会抛售公司股票,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影响传媒公司再次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的金额。

其他的风险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壳资源的遗留问题以及媒体行业所特有的政策性风险等等。

总之,上市融资是媒体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性手段。但并非所有的传媒企业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上市对有的企业也许并不适合,甚至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传媒在打算上市之前,要充分了解有关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对于自身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和风险,要正确分析自身上市的理由,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要迷信上市,关键在于要找到自己上市的诉求点,并且有足够的能力防范和抵御上市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趋利避害,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非盈利新闻;圣地亚哥之声;明尼邮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由于金融危机和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最近几年美国传统媒体的发展遇到了极大困难。面对困境,美国新闻界以及一些对新闻业感兴趣的慈善基金组织,纷纷寻找在数字环境下媒体经营的新模式。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非盈利社区新闻网站由边缘走向前台,并逐渐成为美国新闻业变革的一股潮流。

所谓“非盈利新闻”(non-profit journalism)就是指非盈利组织所从事的新闻实践活动。盈利性的商业新闻组织主要以利润分红或股票市值增加的方式,为其所有者或投资者提供利润回报,而非盈利媒体组织并没有向投资者支付盈利收入的义务,为了媒体组织的持续运转,它们有时也有一些盈利活动,但这些收入不是它们的主要收入,非盈利媒体组织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各类基金会的捐助。

非盈利性新闻组织在美国新闻发展史上其实一直存在,如《琼斯母亲》、《哈泼斯》杂志,这些媒体主要依赖于捐助和部分广告、订阅收入来生存。随着“圣地亚哥之声”、“明尼邮报”等一系列非盈利社区新闻网站的创办,人们逐渐关注网络时代非盈利性新闻媒体的发展模式。在传统新闻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时候,这类非盈利社区网络新闻组织的出现,为整个美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在本论文中,作者会着重分析“圣地亚哥之声”和“明尼邮报”这两个非盈利社区新闻网站的发展及其运作特点,最后作者指出非盈利社区新闻模式对未来新闻业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非盈利社区新闻出现的背景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美国,媒体的广告收入在2007—2009年之间急剧下降,仅在2008年一年内,美国报纸的广告收入就降到了379亿美元(在原来基础上下降16.4%),据eMarketer公司估计,另外的100亿美元广告收入也可能在2012年消失,由于广告收入锐减,让美国报业规模大约缩减为2005年整个产业的一半。

随着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降低,各个传媒公司便开始大规模裁员以缓解经济压力。伦纳德·道尼与迈克尔·舒德森在《重构美国新闻业》一文中指出,美国整个报界的记者,截止2009年下降了33%,即从1992年的6万名报道记者,下降到2009年的4万名报道记者。那些在美国原来颇受尊敬的报纸,如《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报纸,已经濒临破产边缘。而其他一些报纸,如《落基山新闻报》、《快讯报》已经消失。

《卫报》编辑艾米丽·贝尔就整个新闻业的状况指出,“这是系统性的崩溃,而不仅是一种周期性下降。甚至那些存活下来的媒体也不得不经历一段不盈利的时期。”就在新闻记者被大批裁掉的同时,公共关系专家和管理人员却成倍增加(从原来的4万5千人,增加到现在的9万人),正如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和约翰·尼古拉斯在《美国新闻业的死与生》一书中所指,“即使当新闻记者人数在锐减时,‘新闻’依然存在,并且有逐渐增长的势头,这是因为有成千上万技术熟练的公关专家来给媒体提供‘新闻’,此外,这些人还决定着如何来向公民解释外部世界——当然是从公司和政府的角度来做出解释。”

美国新闻业出现的这些问题,让那些视新闻为民主基石的人士忧心忡忡。传统媒体这种溃败的局面牵扯到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那就是新闻记者作为“第四等级”还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吗?公民需要获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帮助他们做决定,比如选举投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非盈利性新闻逐渐走到了新闻业变革的前台,成为美国新闻改革的一股潮流。

二、“圣地亚哥之声”社区新闻模式分析

“圣地亚哥之声”(Voice of San Diego)社区新闻网站创建于2005年,在这一年圣地亚哥的《联合论坛报》裁掉了一批工作人员,其中包括该报的资深编辑内尔·摩根。就像其它许多美国报纸一样,《联合论坛报》也不得不通过裁剪报道记者的方式来弥补成本。而当地慈善家布兹·伍利认为,圣地亚哥需要内尔·摩根这样的资深记者来撰写有关该地区的严肃新闻报道。随后,伍利与摩根共同创办了“圣地亚哥之声”,同时,他们还聘用两名年轻记者安德鲁·多诺赫和斯科特·李维斯共同管理这个新型的社区新闻网站。

“圣地亚哥之声”创建的宗旨就是:为圣地亚哥地区居民提供独家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和深度分析报道,以此来促进本地居民对社会性事务的参与。“圣地亚哥之声”并不对圣地亚哥地区的所有新闻都进行报道,比如一些车祸、房屋着火等新闻,它们一般不会报道,因为当地其它一些新闻媒体会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该网站报道的主要是教育、住房、环境等有关市民日常生活的严肃新闻。正如网站总编多诺赫所说,“我们想集中精力报道一些有关本地区的公共事务,我们并不打算报道所有有关本地区的事件。”

与以往的公民记者网站不同,“圣地亚哥之声”是一个由职业记者组成网络新闻组织,该网站主要依靠这些职业记者来完成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不过,该网站也鼓励读者能够参与到记者的新闻报道中去。这些记者也希望与该网站的受众能够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新闻报道,或成为报道的一部分。在“圣地亚哥之声”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只有11名专职记者负责本地区的新闻报道,现在该网站的专职记者已经增加到了15名。

伍利之所以将“圣地亚哥之声”定位为非盈利的社区新闻网站,是因为他认为既然传统报纸将原来的盈利模式转移到网络中后已经失败,那就应该尝试新的媒体经营模式,他指出“如果我们知道将要损失数百万美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宣布它是非盈利的?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成为一个非盈利的新闻组织有许多优势,况且创建一个非盈利的企业组织与创建一个盈利性的企业组织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不同,而我一生中一直就在做这些事。”

按照美国税法501(c)(3)规定,“圣地亚哥之声”属于“公共慈善机构”,可以享受税收豁免,但是按照该税法的规定,该网站必须让自己的资金来源多元化,而不能只依赖伍利一个人的捐助。为了解决资金来源多元化这个问题,在2007年,网站董事会聘用了卡米尔·古斯塔夫森作为该网站的助理,专门来募集资金。首先,他们积极寻求国内各种基金会的支持。在2008年,“圣地亚哥之声”得到了“奈特基金会”的支持,该基金会为它提供了10万美元的基金资助。就在这段时期,当地的社区基金组织“圣地亚哥基金会”也开始为它提供资金,并且与该网站结成了一种伙伴关系。

其次,他们还积极将该网站的固定读者发展为定期捐助资金的会员。在2008年2月,古斯塔夫森主持了一个开放日,让一些读者参观“圣地亚哥之声”的新闻室,并与新闻室的一些记者见面交谈,当时有250多名读者参加了开放日。在2008年6月,她又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咖啡室见面活动,主要是想让“圣地亚哥之声”的会员了解该网站是如何运作。古斯塔夫森指出,“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在线的新闻组织,就更应该组织一些线下的人际交流活动。”

到2008年年末的时候,“圣地亚哥之声”终于达到了它的目标,实现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些资金分别来自基金会资助、读者捐助,以及广告赞助。到2012年,它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该网站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个人捐助、基金会捐助、会员小额捐助、部分广告收入,以及将它们的新闻报道售卖给其它新闻媒体所获得的部分收入。从2005年创建到现在,在7年的运作期间内,该网站的运营资金越来越多元化,财务预算收入也趋于稳定,从目前来看,这种新闻报道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据李维斯介绍,现在“圣地亚哥之声”每年的财务预算是100万美元,按照他们现有的运作经验和能力,每年的财务预算应该达到200万到300万美元,这意味着该新闻网站还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

就在“圣地亚哥之声”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它的一些调查性新闻报道在圣地亚哥地区也逐渐产生影响。该网站揭发了许多当地市政府的丑闻,尤其是在2008年揭露了圣地亚哥市政府官员在一些工程项目上违规,最后迫使两名地区开发署的官员辞职。由于它在调查性报道方面的杰出表现,在2007年和2008年“圣地亚哥之声”分别获得了“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奖和“编辑与记者研究会”奖。通过这些调查性新闻报道,它也逐渐获得了当地公众的信任。

从整个新闻组织运营模式上来看,“圣地亚哥之声”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因为传统报纸媒体会将70%的预算花费在印刷和发行上,而“圣地亚哥之声”将70%的财务预算花费在新闻报道上面,它只将14%的预算投入到营销方面,将16%的预算用作管理费用(其中包括全职记者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正如李维斯所说,“我们几乎将每一美元都花在新闻报道上了”。正是由于“圣地亚哥之声”在新闻报道模式上的突破,对逐渐陷入困境的美国新闻业极具启发意义,在2011年,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快速公司》在其“美国创新”评比中将“圣地亚哥之声”列为年度创新领袖。

受“圣地亚哥之声”的影响,目前,美国涌现出许多非盈利社区新闻网站,如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邮报”(Minn Post),圣路易斯的“圣路易斯灯塔”(St.Louis Beacon),旧金山市的“海湾公民”(Bay Citizen)等等。“圣地亚哥之声”也开始成为新闻院校师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圣地亚哥大学新闻学教授奈尔森指出,“我已经将这类非盈利性的新闻网站带进了我的课堂,并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未来的新闻业。”

三、“明尼邮报”社区新闻模式分析

“明尼邮报”由记者乔伊·克瑞墨创建于2007年。克瑞墨原来是《明星论坛报》的编辑兼发行人,在他离开该报之后,他意识到传统报业商业模式的崩溃、报纸销量下降、记者锐减,这些问题会影响当地居民获知必要的信息和参与讨论社会公共事务,在加上当时“圣地亚哥之声”等一些社区新闻网站已经办的有声有色,因此,克瑞墨也试图利用数字化新闻便宜的成本优势,来尝试新的新闻组织运作模式。

“明尼邮报”也是一个非盈利网络新闻组织,在其网站中它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创建目标的:“‘明尼邮报’是一个非盈利、非党派的企业组织,它的目标是为那些关心明尼苏达,又渴望获得新闻报道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克瑞墨认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是一种社区资产,它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社会健康稳定运转,同时也可以提升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圣地亚哥之声”类似,“明尼邮报”从创办伊始也面临着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问题。

不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个基金会为“明尼邮报”提供资金捐助。此外,会员的小额捐助也是“明尼邮报”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截止到2012年2月,“明尼邮报”总共有3,400名会员捐助者,他们捐助的款项从10美元到2万美元不等,但是“明尼邮报”从来没有因为捐助金额少而拒绝过任何一位捐助者。

“明尼邮报”在收入来源多样化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明尼烧烤”(MinnRoast)达人秀,这个才艺展示节目类似于“烤架俱乐部”(Gridiron Club)每年举办的年度记者晚宴,记者们可以在晚宴上演唱歌曲或表演滑稽短剧,同时还可以通过门票收入来募集资金。该节目现已举办五年,已经逐渐成为“明尼邮报”获得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在2011年通过“明尼烧烤”达人秀所获得的资金约占整个资金来源的9%,克瑞墨希望在2012年能够上升到10%。

“明尼烧烤”达人秀扩展了“明尼邮报”的会员模式,作为“明尼邮报”的一个会员,可以带几个朋友一块来观看这个节目。此外,“明尼烧烤”达人秀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个社区参与的渠道,它定期将读者、记者,以及市政府的官员聚集在一起,正如克瑞墨所言,“它打破了参与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是对立的关系,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都是身处同一个社区的公民。”这种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相互融合,对打破现实生活社区与网络“虚拟社区”的藩篱,为培育社会资本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明尼邮报”公布的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来看,该网站已经实现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2011年,“明尼邮报”的公司赞助和广告收入占25%,个人与会员的捐助占25%,基金会的资助占21%,资本筹集占20%,通过“明尼烧烤”才艺展示和其它活动筹集到的资金约占9%。克瑞墨希望各类基金所占的比重缩减到占整个收入的10%,他认为基金资助有时候不稳定,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慢慢地降低对基金的过度依赖。

总结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非盈利性社区新闻网站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并不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而是依靠各类基金会、读者个人的捐助,同时这类网络新闻组织都强调为当地社区服务,因此一般都会注重本地区调查性新闻的挖掘。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要能够保证收支平衡和多样化,就可以持续地运行下去。这种新闻组织的运作模式与以往传统媒体的商业运作模式相比,可能更适合于当下的网络传播时代。据美国皮尤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当代美国72%的公众关注当地新闻,而这些非盈利社区新闻网站报道的主要就是当地的新闻。由此来看,这种制新闻组织的运作模式比较符合当下美国公众的信息需求特点。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6

在媒体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市场上的弱势化一定会导致政治影响的边缘化”。在媒体过剩的时代,研究市场、切入市场,并有效地占领市场,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媒体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问题。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媒体的盈利能力决定着其社会影响力,决定着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目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发展趋于饱和,其收入增长幅度趋于缓慢。而目前发展最好、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无疑就是网络媒体。

环顾国内媒体业,在电视业,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电视公司,湖南电广传媒2011年营业总收入为28.45亿。在出版业,国内首家上市的出版集团安徽时代出版集团2010年营业总收入为20亿元。在报业上市公司中,浙报传媒2011年总营业收入为13.42亿元。在电影业上市公司中,行业翘楚――华谊兄弟2011年总营收为8.9亿元。

而网络媒体业则是另一番景象。百度公司2011年总营收145.01亿元。腾讯公司2011年总营收284.96亿元。网易公司2010年总营收57亿元。综上对比不难看出,由于网络媒体市场化运营较早,产业化程度较高,其盈利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媒体,且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但如果仔细观察国内网络媒体业,不难发现,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主要份额的网络媒体几乎都是由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经营的商业网站。而国内主流媒体网站经营却不尽如人意。

主流媒体网站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或由当地党报报业集团出资经营的网站。主流媒体网站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推动网络产业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①但调查显示,目前主流媒体网站经费来源相对狭窄,且收入不足。有国有资本背景的网站在收入来源上一般集中在政府拨款或母体单位投资,其次是广告收入。

河北主流媒体网站盈利能力偏低

河北省主流媒体网站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从传媒产业化角度考察这些网站,其盈利能力普遍偏低,对河北GDP增长的贡献很小,原因有三:

1.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主流媒体网站产业化发展

以河北新闻网为例,它创办于1999年,属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管理,沿用了报纸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网站的编辑和管理人才都是从报社中抽调过来的,他们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按领导要求管理媒体驾轻就熟,但对网络媒体的市场运作规律知之甚少。由于网站没有传统报业圈地垄断经营的优势,加之媒体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近些年尽管在新闻内容制作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未找到稳定的盈利手段,对政府拨款依赖度较强,且整体上仍然处于资金推动型时期,尚未进入普遍收获期。

体制、机制的障碍也间接导致了河北主流媒体网站的内容乏善可陈。其新闻稿件信息单一、可读性差、点击率低,基本是转载中央各大媒体的稿件和母体报业刊发的稿件,缺乏对转载稿件的再创作,不重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受众阅读要求上的区别。在其生活服务类栏目,如汽车、房产、就业、美食、数码等栏目中,充斥着文章和“粘贴+复制”类文章,原创性十分匮乏。

2.主流媒体网站盈利渠道单一

以国内综合门户网站为例,搜狐和网易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通过其财报可以看出其主要盈利情况。搜狐2010年总收入6.128亿美元,广告收入2.118亿美元,广告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4.5%。网易2010年总收入8.58亿美元,广告收入9590万美元,广告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11%。②两家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均是游戏业务。其中,搜狐的无线增值业务贡献也不小。

反观河北省主流媒体网站,多属于新闻网站,在游戏、无线增值业务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开发和经营几乎为零。目前河北省主流媒体网站的收入仍以广告为主,加上部分政府拨款。

提高河北省主流媒体网站盈利能力的策略选择

媒体产业竞争的本质是影响力竞争。建构媒体影响力可实行三步走战略:吸引注意、保持注意、价值提升。

1.内容为王,吸引受众注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传媒产业就是内容产业。以国内NBA新闻报道为例,看看新浪的“内容为王”战略。早在2002年前后,搜狐作为NBA官方在中国唯一的网络合作媒体,在网络媒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新浪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天一场的NBA视频直播。2010年,新浪凭借良好的收视率和点击率,从搜狐手里把NBA官网在中国唯一合作网络媒体的权利给争了过来。通过这两步战略,新浪成了国内NBA报道领域的第一网络媒体。

河北主流媒体网站完全可以复制新浪的成功模式。如河北新闻网,可以整合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八报三刊的采编资源,在新闻内容的精细加工上走出自己的特色,特别要利用地缘优势将生活服务类栏目做出特色,改变现在生活服务类栏目要么粘贴复制,要么文章频出的状态。

2.多元经营,保持受众注意

综观河北主流媒体网站,普遍属于新闻网站,创办这些网站的初衷更强调社会效益。但在媒体产业化的背景下,如果这些网站不及时转型,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一是自身早晚会被国内其他媒体兼并重组,二是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自身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河北主流媒体网站在保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要多元化经营,开发游戏、无线增值业务和电子商务业务,而在当前网络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施兼并、重组和联合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站长之家”河北省内网站排名中,长城网与河北新闻网分别排在第二、三位。排名第一的是游民星空网,是国内最大的单机游戏网站。省内排名第四的是动漫屋,是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动漫网站,提供各类漫画书在线阅读服务。在电子商务方面,太和网在河北具有一定影响力。省内主流媒体网站应利用政府背景兼并或收购这类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网站,双方合作共创双赢局面。

3.走特色竞争之路,实现媒体价值提升

河北主流媒体网站必须寻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保持品牌特色。河北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河北省向世人推出了“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京畿神韵”、“弄潮渤海”等五大特色文化品牌,河北众多特色文化产品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包括易水砚工艺、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

河北主流媒体网站可利用自身强大的传播平台,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对河北省的文化产品予以推介和销售,使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传播、沟通、反馈过程畅通无阻,打造并完善多点支撑的网络文化产业链,以构建多方共赢模式。

【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网络传媒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457203D-11】

注释:

①钟瑛 罗昕:《我国主流媒体网站管理现状与建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1期

②崔保国:《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多维视角;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4805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税后利润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4万亿元。由此,“银行暴利说”被媒体广泛关注,并把银行高利润归因于垄断和高利差。尽管“银行暴利说”有些言过其实。但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推行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为例,自2003年以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2010年其净利息收入占比达到7887%,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略有上升,但总体比重仍然较低,近8年平均不足20%,而且多有反复[1]。

数据来源:Bankscope数据库。

从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仍旧很大。2008—2010年间,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指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银行业结构与盈利模式研究——基于国际化背景视角”(CXZZ11_0063)

作者简介:乔桂明(1956-),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Email:gm_qiao@163com

吴刘杰(1980-),男,河南鹿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的非利息收入平均低于20%,净利息收入占比超过80%。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得其高盈利现状备受争议。目前,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其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改变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银行业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在国内外金融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根本转变的今天,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本文将从资本约束、同业竞争、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市场需求等角度加以阐述与分析。

1资本约束的强化

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原有银行业监管体系的缺陷,为此,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正式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精神。宏观审慎监管方面,不仅强调了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缓冲资本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微观审慎监管方面,如表2所示,重新定义了资本概念,将核心资本及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别提高到45%和60%,在资本充足率80%的基础上增加了25%的普通股资本缓冲,充分体现了资本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原则;引入30%的杠杆率监管标准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标准;并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作为新的监管指标。在《巴塞尔协议Ⅲ》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推出了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与《巴塞尔协议Ⅲ》相比,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的监管更加严格,在新的监管标准下,正常条件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不低于115%和105%,并且杠杆率最低标准为40%。该标准已经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与2016年底前达到新资本监管标准。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

此外,新监管标准下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除项)/总风险加权资产。该计算公式虽在形式上进行了简化,但是更加重视了资本质量。对于银行业来说,若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增加资本以扩大资本比重,另一方面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分母比重。鉴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银行业的不断融资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压力,融资规模受到约束,且我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开展资本占用量较少的业务,以利于扩大非利息收入比重。

2同业竞争的加剧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四种类型,其市场竞争程度依次增强。银行业市场结构指银行业中银行的数量、规模和份额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集中体现了银行体系的竞争和垄断程度[2]。一般而言,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其竞争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CRn是常用的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其具体指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的资产规模之和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CRn的取值越大,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强;相反,CRn的取值较小,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低,竞争程度越激烈。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以及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使得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程度明显增加。从2003—2010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CR5从2003年的058降低到2010年的049,并且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促使我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现有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其收入来源多元化。

3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自从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接着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十二五”规划亦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也指出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从而必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总体保持在3%以上水平,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韩国及日本利差总体在1%—2%之间徘徊。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中国银行业必须及时转换经营模式,改变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图1部分国家利差变化的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4金融脱媒化趋势的显现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二十多年以来,其功能逐步完善。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已经从1997年的764家增加到2011年的2 342家;同时,上市公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17%增加到2010年的804%,其中,2007年达到了1782%,如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亦是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融资额仍达到3 913亿元,2010年融资额更是达到12 641亿元,如表4所示。

由此来看,我国证券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直接融资的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发挥,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金融脱媒压力。另外,“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意味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脱媒化趋势会愈来愈严重。面对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理应积极研发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产品,以改变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公开数据与世界银行数据库。

5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总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3 64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3 260亿元。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0年的29 992元。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得国民财富快速积累。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把可投资资产分为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多达50万人的高净值人群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将可投资资产超过1 00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定义为高净值人士。共持有达15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 000万元人民币。

居民财富的增加使得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以高净值人群为例,2009—2011年,以现金存款、股票、房地产和基金等为主的传统投资产品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以股权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为主的投资产品在高净值人群资产组合比重中分别上升了5%和4%。此外,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增强及居民对外活动的增加,也使得市场对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面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发中间业务,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环境

从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现实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1国家金融政策角度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但自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金融监管政策就有所放松,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并逐步开展了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工作。就银行业混业经营政策来看,可以追溯到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如

由此可见,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文件的形式,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放宽了金融业务的经营范围,并不断推进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以开发新型金融业务。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角度

自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资产剥离、政府注资和上市等新一轮改革,已经由被西方媒体称为“技术性破产”的银行转变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已经确立,其经营效率逐步提高。如表6所示,从资本利润率来看,由2007年的167%增长到2011年的204%;同期,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由2007年的61%降低到2011年的10%。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11年年报。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为其盈利模式转型奠定了内在基础。另外,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逐步放松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为商业银行新型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金融资产的专用性。

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前文笔者不仅从宏观金融环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从国家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经营环境。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引进创新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培训

盈利模式转型本身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引进高级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要培养大量的金融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的专门性人才。比如面对金融市场化,商业银行开发利率及汇率衍生品,并对其进行交易都需要专门人才。而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源,这同样要求掌握具有较高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

在创新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将国内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培训相结合,将理论研修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3]。

2重视消费金融,促进服务经济转型

扩大内需将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十二五”规划具体指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一重要经济方针,银行业应该顺应趋势,努力开拓消费金融市场。

3积极开发中间业务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中间业务,以使中间业务收益能够抵消因内部资金收益率下调及存款利率上调而带来的利润下滑[4]。在做好支付结算、汇兑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发理财产品,并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发展规划等顾问服务,并努力开发政策许可范围内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

转变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非利差收入,而是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提高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形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2,(6):10-13

[2]刘春航,朱元倩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框架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85-99

[3]魏立琨我国商业银行咨询类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1,(1):85-86

新媒体公司盈利模式篇8

今年的5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座谈会,交流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工作经验,加快推进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确定十家官办媒体网站脱离事业单位,改为企业经营,改制将于今年年底完成。这十家将进行改制的“重点新闻网站”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天津北方网、湖南华声在线、山东大众网、浙江在线以及四川新闻网。这里所谓的转企改制就是把目前仍然是事业单位的官办媒体的新闻网站转变为企业,并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股市上市集资。早在去年十月,新闻网站改制工作就已经启动,要求试点的新闻网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运用上市融资手段,以增强综合实力。”

6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京华时报社、中国汽车报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人民网转企改制上市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此前业界纷纷传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等国企均欲入股人民网的消息终于水落石出。尽管如此,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应是“门当户对”的人选,无论在业务、财务上与人民网更具互补性和相关性,一旦强强合作,必能双赢。

人民网选择6月20日这个日子成立公司是有其特殊的意义――两年前的这天,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并第一次与网民在线交流,这对于人民网来说无疑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殊荣。由此也表明,人民网即使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行走,也不会屏弃主流舆论导向、社会责任以及固有的价值观。

人民网虽以“”著称,但并不满足中央财政每年划拨的事业经费作为发展血液,早在五年前就成立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来开拓经营市场,2009年人民网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与商业网站相比并不足以吸引人,但在新闻网站中绝对“钱一号”。

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人民网是真正的独立媒体,即拥有编辑、经营、技术、市场、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磨合比较协调,在战略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一般不会存在脱节、断档、相互扯皮等现象。但其他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个大编辑部,仅是一个内容的生产制作车间,而网站的技术、经营、财务等相关业务则由其母体统一管理。

人民网原常务副总裁廖珏被任命为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及总裁兼总编辑,他表示,人民网将进军新业务领域,包括地方频道、舆情监测、无线增值业务、多媒体视频业务以及全媒体数据库业务,使人民网的盈利模式更为多样化。

显然,改制上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其步伐在今年尤为加快,那些不是独立媒体的中央新闻网站临时再把其他业务部门拼凑在一起,之间的协作过程显然还需要时间来弥补,由此而产生的市场价值更需要时间来印证。相对而言,人民网从一开始就被各大财团看好并不仅仅是因为背靠人民日报社的原因,但文化传媒领域的投资机会将视政策放开力度而定,所以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并不一定能够直接投资中央新闻网站。从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单就可以看出,几乎是清一色的文化传媒,从股权结构看,人民日报社及其子报《环球时报》两家出资约9045万元和1629万元,分别持股约80%和15%;其他五家股东各出资112.3万元,各占约1%的股份。

重点新闻网站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业务发展,资本积累,品牌构建、流量积累及社会影响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随着互联网环境的飞速发展,重点新闻网站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面对网络媒体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便这些网站有政府的扶持,依然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中央提出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甚至是上市,是十分必要的。

转企上市的必要性

重点新闻网站的运行体制基本沿用了传统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新闻网站起初大多是以行政命令由各方筹资成立的,新闻网站的管理体制存在多重障碍,运行体制基本沿用了传统媒体的思维和手段进行管理。当面对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和商业网站的灵活多变时机,体制的弊端已经明显的束缚了这些新闻网站的发展,新闻网站既不能敏锐把握市场的脉搏,适应市场的变化,又不能抢占网络新闻的制高点,和商业网站相比,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转企上市后就不一样了,转企后新闻网站成为独资或股份制企业,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网,可以扭转当前的这种尴尬。

新闻网站当年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延伸报纸、广播、电视的影响,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占领互联网这个舆论阵地而建的。随后的这几年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虽然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物力支持这些新闻网站的建设。但互联网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财政拨款只能使网站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它们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更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其核心就是竞争力弱。而改制上市后的新闻网站,其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这不仅带来巨额资金,还带来新的观念和意识,新的产权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般来说,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或公共关系)。而实际上,公开发行与上市具有更强的品牌传播效应。新闻网站融资上市后,进入资本市场表明该企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承认,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同时,改制上市对这些网站的品牌建设作用也是很大的。招股说明书可以公开展示企业形象;每日的交易行情、公司股票的涨跌,成为千百万投资者必看的信息;媒体对上市公司拓展新业务和资本市场运作新动向的追踪报道,能够吸引成千上万投资者的眼球: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实时调查、行业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这些潜在价值,使得新闻网站受到除网民以外的更多的关注。

总之,新闻网站转企上市是网络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更是互联网市场环境竞争驱使的必然。现今,新闻网站上市很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但这并不等于说新闻网站转企上市是一帆风顺的。毕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还肩 负着党和国家舆论宣传的重任,往大点说,这个重任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与一个网站盈利的兴衰相比,甚至是更重要一筹。当前,新闻媒体的转企改制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

转企改制的困惑

转企改制后,新闻网站变成了纯粹的公司,既然是公司,就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要求:一是产权关系明晰,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二是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按投人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公司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四是公司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应依法破产。五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新闻网站转企后也同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发展。

转企改制后,新闻网站变成了企业,可它依然是媒体,既然是媒体,它又肩负着社会责任。2009年10月9日,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在我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媒体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把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简洁地归纳为: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新闻传播使命;向党负责与向人民负责相统一;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相统一;社会效益至上。

通过对媒体和企业特征的对比,不难发现:企业和媒体在我国现行制度下还是有些缝隙和裂痕,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出资者要负责任,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媒体要求以社会效益为核心,肩负着国家舆论宣传的重任,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遵守宣传政策。而新闻宣传的规律和政策与受众市场需求在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如果按照宣传政策去刊载,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网站的流量。所以如何平衡企业运作和国家宣传需求的关系是转企改制的网站重点考虑的问题。

新闻网站上市很重要,但上市绝非是新闻网站做大做强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上了市的新闻网站也可能做不大做不强,甚至可能破产。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也成为公司并购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业绩优良、成长性好、讲诚信的公司,其股价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持续筹集大量资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而且可以将股票作为工具进行并购重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而对于管理不善的绩差公司来说,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资本流向好公司,逐渐淘汰差公司,股价的下跌使公司面临着随时被收购的命运。

目前,尽管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网站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权威品牌,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不过,新闻网站仍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面临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的压力。门户网站不仅有广告,在其他方面有着更为丰厚的盈利模式,如在线游戏、各种收费的服务平台等。据新浪、搜狐、网易全部公布的2009年财务报告,搜狐超过一半收入来自游戏,而网易接近九成的收入来自游戏。以千龙网为例,千龙网的注册用户是200万,网站日浏览量(PV)超过2500万。虽拥有新闻资讯、无线增值、宽带内容、技术服务四大核心业务,可是从服务内容到广告收益,都无法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过数亿的浏览量相比,对于广告商的吸引力显然较小。从广告的报价也能看出差异。据千龙网此前公布的2009年广告报价显示,千龙网页面顶部通栏广告收费是每天2.4万元,而在新浪,同一位置的广告收费达40万元。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分析师指出:“事实上,新闻网站上市并没有技术问题,我更关心的是部分新闻网站募集资金以后准备干什么,投资者无法预期。”

转企上市后的对策

新闻网站转企上市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惑,从目前来看,分析师的质疑基本上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有问题,就要解决,有困惑,就要找对策。

上市后的新闻网站要找准自己定位,提炼并培植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内容和网络服务。首先找准自身定位,既然是媒体,就要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同时作为企业,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经营。这是新闻网站转企上市后要把握住的两个支点。如何兼顾好这两个支点,可以采取走宣传和经营两分开的原则,也就是两条腿分开并行走路。因为,现代企业制度和新闻宣传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一致,如企业强调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就破产;而媒体强调社会效益,媒体没有社会效益是我国新闻政策所不许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两者分开。在分开的管理体制下新闻网站上市前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就是确保经营部分上市后,宣传部分的舆论引导功能不被削弱。也只有保证宣传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经营部分才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做强做大。

上市虽然有融资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规范企业的经营,找到合适的业务发展方向和赢利模式,更好地回报股民。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原有事业单位是不言利的。事业与企业,体制不同、目的不同,达到目的的路径也不一样。改制之后的新闻网站如果不转过弯来,不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模式,改变管理、分配等机制,就会随之孕育极大危机:企业无利,只有死路一条。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曾说:“上市以后,股民就立刻等待着你的回报,等待你的缋效。只有绩优股才能持续往前走。因此,什么公司上市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在于这个上市公司能否有再生能力。”他说的是出版行业,其实这对新闻网站也同样实用。新闻网站必须利用上市这个平台科学整合资源,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新闻网站的盈利模式,首先就是广告。众所周知,游戏等很多盈利模式胜过广告,但对于一个新闻网站来说,并不合适。既然定位是新闻网站,那核心内容应该是新闻。盛大网络可以主做游戏业务,新华网、人民网主做游戏业务就不妥当,都去做游戏了,新闻网站的新闻就打折扣了。所以说,新闻网站经营模式中,首先考虑的是广告,而好的广告收益源自于媒体的特色内容和品牌内容。

由此可见,新闻网站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内容和品牌内容,这是网站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不是新闻网站的全部竞争力,而是从新闻网站的核心业务中衍生而来,是新闻网站优势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品牌是新闻网站巨大的无形资产。“现代人在任何领域都能被制造或标榜成名人而身价倍增”,这是著名的皮革马利翁原理。品牌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增值效益的经济资源。难怪可乐公司的总裁说,即使一夜之间,一场大火把整个公司毁于一旦,对公司的前景和正常运作也没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他们有“可乐”这个无形资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重点新闻网站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新华网的新闻资讯。凭借着新华社在全世界庞大记者队伍拥有了任何网站(包含商业网站)不可比拟的新闻资源;中国网络电视台拥有央视的视频播出权,尤其是重大体育活动,如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等精彩视频资源,这也是任何网站都望尘莫及的。当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把新闻网站做强做大,把独家资源发挥的淋漓尽致又是一回事。假设把新华社的新闻信息交给新浪做,那是什么样?把网络电视台的视频资源交给搜狐做,那又是什么样?直言一点说,不敢保证他们就一定比现在做得好,但肯定不会差。所以说,既然拥有稀缺性资源,如果不好好加以利用,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在新闻领域,新闻资源不仅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实现竞争的需要,是凸显特色、做深做透的客观要求。把现有的资源做好,本身就是一种经营,资源好、内容好,就能卖上好价钱,获得好的广告收益。

另一方面,新闻网站自身除了做好内容,形成品牌,赢得广告客户的青睐之外,还要走多种经营的模式。目前,网站的盈利模式很多,除了广告外,C2C、B2B、短信铃声、特殊信息收费、网络游戏等多种多样。此外,互联网的服务提供方式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只要是用户需求的,都有可能成为有价服务的组成部分,都有可能成为网站盈利的来源。虽说新闻网站不能为盈利以游戏作为主业务,但并不是说不可以做。只是强调不能以此为主业而忽视了新闻宣传业务。在保证新闻宣传的前提下,各种互联网经营都是可以开展的。互联网的真谛是创新,只要不断的创新,就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盈利方式。

这种多元化经营除了可以增强新闻网站的实力外,还可以扩充多种经营空间,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的需求,同时也分散了经营风险。国金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毛峥嵘曾经认为,中央新闻网站也需要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仅靠同质化的内容不足以支撑盈利的需求。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也指出,央视网需要把业务铺开,并探索多种运营模式。所以,新闻网站要努力做好自己的经营,认真对待广大股民和机构投资者投入的每一分钱,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运营,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并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新闻网站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所有财富中具有决定意义、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地方新闻网站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因素中的核心。互联网行业属于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创新是灵魂。创新靠什么,靠人、靠思想、靠知识。所以,新闻网站改制的过程中,要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展开。要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来推动网站建立起一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来实现报道内容不断创新、经营不断创新,事业不断发展的繁荣局面。现在新闻网站负责人大多是传统媒体调配过去的,应该说,他们拥有相当深厚的新闻专业技能及业内人脉资源。然而他们面对网络媒体时,却成了后进生,有时不及IT出身的商业网站。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本身存在着很大差异,面对新时期的网络发展,现有的很多网络媒体人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上一篇:美术线上教学经验范文 下一篇:领取失业险的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