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17:58:03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1

1.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1.1《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对于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包括了2个大类,一个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另一个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研究各种半导体晶体管的性能特点以及各种工作电路的工作原理。

1.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很多技校常常是先围绕理论知识教学,即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课堂上,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为主,教授过程中,主要是按照相关的教材来进行讲解,在理论教授之后,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是按照班级进行的,即由一名老师教授多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众多技校所使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都比较陈旧,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生涩。

2.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使用教材过于陈旧对一些技校电类专业教材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技校所使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是十年内前出版的教材,使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而且许多教材大多是参照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使得教材内容偏向了理论知识,理论性过于集中,使得对于当前的许多技工学生而言,《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内容过于理论而不能理解和学习,使得最终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在目前的众多技校电类专业课程表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占据的学时非常多,但是在这些学时中,60%以上是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仅仅占有40%。有的甚至一学期的理论教学学时高达120学时,但是《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学时仅仅为短短的20~30学时,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不够多,最终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

2.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过于抽象很多技校的电类教学老师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过于偏向教材,在教学的时候,单纯的参照PPT教学,而教学内容也大多以教材中的电类知识基本概念以及电器设备工作原理为主,不能在教授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不能做到知识之外的延伸,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受到了阻碍,最终影响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是有着非常大的弊端。

2.4《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于模式化在当前许多技校电类实验室中,很多实验器材和设备都偏向于验证性实验。通常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之前,一般先由教学老师准备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试验电路以及相关的器材,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通常是由教学老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重点,最后再让学生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但是由于很多的技校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使得他们对于这种过于模式化的实验不能很好的接受和操作,最终他们常常成为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验中的旁观者,而且他们所操作进行的实验一般也是按照教授老师的方法来做,无法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3.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一本教材是一门专业课程知识和教学的载体,是教授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十年内前出版的教材,使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能很好的满足,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应该围绕培养技能型的职业教育来进行编写,并以能力教授为基础,以学生应用为教材目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理论部分应该设定一个度,即“必需”和“够用”,“必需”教材内容应该包括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点和原理,而“够用”教材内容则包含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关于专业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针对当前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偏难问题,新教材应该适当的降低难度,以实践应用为主来进行理论讲解。

3.2精简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问题,应该精简理论教学学时和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得到提高,以此来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认识以及运用能力,最后可以提高他们以后结业之后进入社会的技能掌握程度。

3.3《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新模式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实施相应的课堂活动来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运用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分配任务的方法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又不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教材理论知识的尴尬教学场景的发生,在学生小组中,学生自身可以通过合作来进行对相关电器、电路、仪表的认识和使用,在此基础上,教学老师再指导他们来进行整个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地学习。

3.4《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现更加明显,通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相关电路的视频来教授学生,然后再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工作原理,在确定所有学生明白实验原理之后,再进行电路的组建分析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的分析,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老师可以多加关注并加以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定几个实验小组,进行相应任务的划分,培养的分工合作能力。

4.结束语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技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成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求职,新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电子技工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最后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2

提高学员自身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这就需要找到能激发学员为了以后岗位工作而学习的一个激发方式,而“四小科技”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学员深入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求学员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解决、善于创新;四小科技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善,所设计的电路可能需要反复的调试,多次的试验会让学员思考更加深层的知识,不断查阅资料和实际测试,通过反复地实践,实践又反馈于理论的过程,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在后期教学中感到: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员明显比没有参加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自学,并且学习热情也较高,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掌握得更加快速和牢固。

二、提高教员科研能力,促进教学方法改进

“四小科技”活动不但是对于学员知识掌握的考查,也是对教员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员,很多都是专注于教学方面,搞科研的机会很少。通过“四小科技”学员的一个具体的制作,为了成功制作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成果,教员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这一个制作所涉及的领域的发展前沿,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使教员自身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学员和教员之间的互动也给师生之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由于这些参加“四小科技活动”的学员的学习基础相对是比较好的,因此教员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他们制作的过程,了解学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继而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三、以专业角度审视电工电子基础课,深化电工电子基础课改革思想

3.1加强了专业课和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员之间的交流电类专业在士官学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这就意味着这门课必须要在紧密结合专业,紧贴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打牢学员的电类基础知识。由于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电工电子基础课目前还偏重于理论知识,紧贴岗位的力度还不够。在学员学习专业课时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课讲解的内容偏少,专业用不到的内容又是基础课的重点。“四小科技”的活动的举办就加强了基础教员和专业教员之间的交流。由于学员是在学习完专业课之后才参加这项活动,他们多数受到专业教员的启发利用电类基础课知识制作,通过学员和双方教员的交流,以及双方教员面对面的交流,使基础教员更深入了解到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可以优化电工电子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也使得电工电子基础课更紧密地结合于专业。

3.2联系理论和实际,牵动教改方向电工电子基础课一直都在不断改革,不断靠近专业,不断与实际接轨。但是由于基础教员大多数来自地方,既没有部队工作经历也没有真正地去基层岗位调查过,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所授内容不能较好地适用于部队岗位工作的情况,而专业教员都来自部队,有的还有很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多次出海实习的经历,所以他们对实际岗位的需要非常了解。

“四小科技”的活动使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员看清了基础教学结构和体系的不足,因此在每届“四小科技活动”结束后都会邀请专业系教员一起讨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调整和改革的方向,让专业教员一起参与到基础教学中,不断地增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贴近岗位和专业的力度。和之前比较,现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的内容结构和教学形式都做了很大调整和变化,也根据毕业学员的反馈,目前的电工电子基础课尤其是技能实训在岗位工作上非常实用。这足以说明四小科技活动是专业和基础知识、实践和理论知识联系的纽带,更是电工电子基础课教学改革前进的催化剂。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分层培养;工程应用型;研究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4-02

当今高等教育正在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换,大学也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也是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着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尝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提出以“通识为基,工程为本”的理念,培养工程型人才;以“通识为基,创新为本”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通识为基,创业为本”的理念,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分类培养方案。安徽工程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这一问题,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合肥师范学院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和本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布局,提出了错位发展并明确“会设计、会制作、会测试”的微波射频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全程化能力分层培养模式”,而且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已初见成效。目前,这些培养模式更多地强调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但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少。基于此,根据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意愿,分为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本专业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模式,既可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研究创新型人才,也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根据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一、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

现阶段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知识体系是沿袭以前学术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提出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备。电子信息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类、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其实验、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课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相对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依据学术型培养方案的课程知识体系制约了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致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因此需要根据培养要求,优化相应的知识体系。

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自然、人文科学类知识体系不需要做调整,而在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上,需要加大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更多地突出其工程应用背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工程应用的实践。如在微波技术的教学中,引进射频仿真软件HFSS、ADS等软件,培养学生进行射频微波电路的仿真设计。在专业模块课的安排上,应重工程应用,增加电子测量、电子制作、PCB设计、射频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的课时,并开设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体系。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在加强自然科学类知识的基础上,夯实电子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围绕电子信息科学发展前沿知识,在专业模块课程中增加工程创新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与电子信息科学交叉的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进行创新活动。组建相应的创新实验室和校园创新团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团队,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大赛。

二、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教学方法

针对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应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在教学上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侧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①改变教育理念,侧重工程应用意识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对基本常用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在课堂讲授的同时,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设计并分析基本电路,课后利用仿真软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借助面包板或焊接电路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硬件测试。这不仅使学生熟悉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也掌握了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的教学中,加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C语言或者matlab语言对课程中相应问题进行求解。如编程求解系统的响应函数和曲线函数,电磁波比较抽象,可以根据波动方程的解,编程绘制电磁波行波、驻波的波形。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微波技术及微波射频电路的教学中,引入射频微波仿真软件HFSS和ADS等仿真软件,进行微波射频电路的仿真设计。国内许多从事微波射频领域的公司和研究院所都使用微波仿真软件进行微波射频电路和系统的设计。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应用背景。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在各领域中的工程背景与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工程背景的引入、设计应用及工程实例的详细讲解。如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中应多引入工程设计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同时应强化实践教学,在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和DSP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根据课程发展要求修改课程实验内容。同时修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实践教学现场考核,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

2.研究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①扎实基础,开创研究探讨式教学。研究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敢于大胆地设想并具备一定的开创性。因此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上应该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课堂上应讲透讲深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为研究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开创研究探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如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和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掌握这几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能理解该内容,定期围绕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讲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大知识点的引申,可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写对主要知识的理解和新的认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②理论联系工程实践,丰富实践教学。在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工程实践,从开始的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启发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验平台,设计新的实验内容,并实施该设计性实验,把该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考核环节。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内容和课时。在课程设计环节中,鼓励学生使用新的电子元件和软件平台。举办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与分层培养相对应的师资队伍、教材的建设

为了顺利实施分层培养,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和研究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从科研院所聘用工程技能过硬和研究创新能力较强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技术性和工程创新性的课程。教材建设应适应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的需要,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选择工程应用实例比较多的教材,同时组织教师根据自身的工程实例编写教材,使教师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选择理论知识比较系统的教材,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工作正在推进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着手人才分层培养的前期准备,包括课程知识体系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讨论、相应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在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初步取得了效果,部分同学走进了实验室,在电子竞赛和挑战杯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洋,苑玮琦,杨理践.突出工程意识的电子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2):68-70.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4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院校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难度较大。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坚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 :技工院校 电子技术基础 学习 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院校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包含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内容,理论性、实践性较强,涉及的电路多、概念多、原理分析多,内容极为抽象。而技工院校以初中生为主要生源,这部分学生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此课程的难度很大,学习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他们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为今后专业的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精心备课,认真讲解,创新教学方式等之外,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方能有所成效。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放眼望去,生活中有大量的电子产品,没有一个不与电子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它们一旦罢工,便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及经济上的损失。如果懂得电子技术,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出现故障时就能够轻松地解决,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够减少开支。即便是将来到企业就业,学生也应该想到,现在绝大多数机床设备都已采用了以单片机、PLC及电脑为主的自动控制系统,因此,电气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将来它们出现故障时,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对电子技术产生兴趣呢?所以要学好电子技术,教师就要让学生从培养自身的兴趣做起,让兴趣成为敲门砖,让兴趣开启智慧之门,一旦有了兴趣,便会有了学习的热情。

二、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要想学懂学好电子技术基础,必须先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基础课中所讲到的直流电、交流电的特性,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弄明白电磁感应现象、电容充放电现象、自感现象,掌握自感、互感电动势极性的判断,熟知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基本常识,熟练电路的基本计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细致,不能走马观花、似懂非懂,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学习将无法继续下去。例如,当不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幅度、频率、相位的关系,弄不明白互感、自感现象,不能正确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就不容易明白晶闸管调压调速电路,振荡、变频电路、开关稳压电源电路、PWM脉宽调制电路的原理。原理搞不懂,对于分析查找电路的故障则会难上加难。总而言之,大量的实践证明,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急功近利、小成即满都是行不通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并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

三、要勤于动手实践

众所周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以大量的动手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那么学习便是纸上谈兵。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只顾啃书本,力求掌握很多知识,弄懂许多原理,就是不愿去动手。真到了实际操作时,就感觉无从下手。即便是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实习课,但由于条件及课时时间所限,只能对专业对应的少数电子产品进行实践,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满足整个课程及学生就业后的专业拓展需要。因此在平时学习理论的同时,学生可自行购置一些电子小制作方面的书籍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制作实践,如稳压电源、声光控灯、台灯调光器、电扇调速器等;也可以从维修身边触手可及的小电子产品入手,如调光台灯、电饭锅、节能灯中的电子镇流器、手机和电动车的充电器等。利用这些实践,来验证、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坚定学习的信心。

四、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相互促进,循序渐进

对初学电子技术基础学生的来说,抽象、枯燥的理论太多,学习难度很大,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在所难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就会认识到学习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理论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十分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可以“先不求甚解”。事实上现在要动手修理任何一个电子产品,都不可能先在动手之前看一大堆书,等什么都弄明白了才去操作。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大量较为抽象和枯燥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时刻考验学习毅力和自信心,如果一直去钻这个牛角尖,会将你的兴趣消磨殆尽。所以完全可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等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时,再回过头去对先前没有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许多难点便会迎刃而解;同时对电子技术理论的深刻理解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学干交替,相互促进,循序渐进,才会学有所用。当尝到了一点一滴地弄懂电路原理,一步一步地掌握操作技术的甜头,学生就会有更强烈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学习的动力也就更加强大。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会使学习不断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五、广泛学习,勤于积累

要学好电子技术基础,仅仅依靠一两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电子报》《无线电》及《家电维修》等报刊是学习的好助手。报刊里结合实际的理论分析及实际经验,都是可以从中汲取现成营养的“盘中餐”,一定要注意自觉学习,从专门的文章和实例分析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借鉴经验,随手记录,积累资料,这样就会对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紧跟时代,深入钻研,坚持不懈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器件、新产品大量涌现,技术门槛不断提高,仅仅依靠电子技术基础课堂的学习是肯定不够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例如过去常用的直流电源,绝大多数采用变压器降压再整流稳压,效率低,功耗大。而现在凡是用到直流电源的地方基本都以开关电源取代,如手机、电动车充电器,电视机、计算机、PLC的电源,其体积小、功耗小、效率高。越接触实践操作,会越深刻地感到电子技术理论的重要性。学生必须不断努力,在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深入钻研,坚持不懈,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电子技术知识,来弥补现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知识的不足,还要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电气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斌.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金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J].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中专 电工基础 教学策略

职业中专的《电工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专业性以及理论性均较强,学生对《电工基础》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之后的专业课程,《电工基础》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这门课程对刚刚进入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基础就是其在初中中学习的物理知识,由此进入《电工基础》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种现象,中专《电工基础》教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措施呢?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一)有较强的理论性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在概念多、单位制较复杂以及基础知识较多得以体现,除此之外,学习《电工基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电工基础》具有复杂、公式繁多的特点,其难题的解法也较为灵活,需要较强的电路逻辑,学好《电工基础》的一个重要性要素就是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有就是《电工基础》的内容具有整体性以及层次性的特点,其教学课程是呈现难度逐步增加的趋势,知识逐步开展以及深化。

(二)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程属于实践环节,对学生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技能得以训练的基本部分。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收获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验证以及巩固,使其对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定理的了解得以不同程度上的加强。通过电路实验环节,学生可以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调式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还可以准确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电工设备和仪器。

二、《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相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而言,前者知识掌握不是特别充分,尤其是从初中升学上来的学生。对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而言,掌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就是其学习了两年的物理知识,可见由简单的电路基础知识转向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对中专学生而言,难度是较大的;但是对于由高中转至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有三年高中时间学习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相对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所以,现阶段中专《电工基础》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措施,实现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关于《电工基础》教学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职业中专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其接触实际的电子电工设备的机会是相对极少的,缺乏对电子电工设备的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学生会感觉到极为深奥,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所讲内容,将慢慢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取得的学习效果较差。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将本章节《电工基础》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接的方法,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成为一定的有机体。根据理论分析以及长期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希望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电路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注意在《电工基础》课堂上添加一部分动手项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电工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电工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最终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或者是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采取邀请《电工基础》的学习者,而且保证《电工基础》的学习者在其从事的与电有关的事业上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可以对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明确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组织与《电工基础》相关的专题讲座的措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而产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除上述的学生被动接受之外,学校以及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工厂、在工厂中见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得以了解,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得以明确。

四、小结

综上所述,改善电工基础教学的单调性以及枯燥性,使电工基础教学的课堂变得较为活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为其之后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文从《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入手,进而引出对《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菲.要学,会学,乐学――谈中专《电工基础》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13 (65):213-214.

[2] 邓继平.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职业技术,2012, 13(10):134-135.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重要性;教学计划;兴趣;综合技术

一、让学生意识到《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起初向学生介绍电子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现状。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后强调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性;并带领学生去实习厂参观、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介绍每一种电子元件的作用,特别强调集成块的应用;最后向学生解释《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子线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军事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量体裁衣”,制定合理性的教学计划,使学习变得简单、快乐

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仕轻工”和“好面子”,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再加上同等学校的扩招,都想招更多的学生。这样更进一步导致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差,接受能力又低。再加上《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多,公式多,符号多,而且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都是非线性电子元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大的挑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使学生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和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制定前松后紧的学习计划。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早、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来看,技工院校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疑等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他们基本上能掌握课文中的知识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对一些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反感。《电子技术基础》课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而且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运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互相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展现欲和求知欲。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教师演示实验,指出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加强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教学手段可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建立清楚明晰的概念,为了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实验综合技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例如讲解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电工基础》所学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到IE=IB+IC的结论,然后再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上述四种教法,是自己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向老教师请教以及查找相关资料,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显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建华.《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建议.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7

时代在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方案更当推陈出新。各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构建自己的专业体系。

1、了解专业发展的历史

要较好的完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要对该专业的历史或者说是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该专业是从最早的研究电视机、收音机等家电设备开始,到后来数字电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再到现在的单片机、ARM、EDA等技术的融入。可以说课程的广度越来越宽,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如何把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深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的发展,有利于决定具体课程的取舍的选择,有利于教师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2、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其深广度的把握

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以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建设为主。按照电子专业的应用方向,一般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三个方向:路、信号、场。路指的是电路,电路方面应以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信号方面则应该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基础。场方面则应以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为基础。对于三个方向的基础课是教师要重点深入的介绍。

也就是说以上提到的都为基础课,是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这些专业基础课也就是很多高校在专业建设当中提到的专业基础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电路方面可以继续学习单片机、EDA、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信号方面可以继续学习语音及图像信号处理等,场方面则可以继续学习微波通信、射频识别等。在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可以做成选修课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到底是深入学习电路、信号处理还是场方向的课程。

另外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应的特色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例如农业类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开设植物或蔬菜的种植方面的课程,动物生长类的课程。然后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将智能电路及控制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动植物的生长方面。陶瓷类院校,可以开设陶艺及其加工、艺术类课程,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则可以把智能灯光控制和艺术品展示相结合或者是用电子设备来控制或改善加工的工艺之类的。

3、专业类课程提前、不间断

以往的经验证明,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专业的积极性是最高的,到了第三年尤其是第四年,伴随着考研、找工作等事情的干扰,学生基本无心学习。同时,专业课程在本科四年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不能间断,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有个连贯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专业课程的整体前移和不间断的专业课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课的开设方面应该整体前移,课程之间只要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还是可以在较早学期开设的。比如说电路原理可以开设在第一学期,至于电路原理当中的一阶响应部分(需要有高等数学中的解微分方程知识),可以在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当中弥补,不一定要等到高等数学学完;数字电路课程没有必要等到模拟电路开完了再开设,虽然数字电路课程当中逻辑非门的引入需要一点三极管的知识,但可以不去提及这方面内容,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后面的组合、时序逻辑电路时没有谁还去顾及非门是怎么来的。当然这部分知识可以在模拟电路课程当中由课程老师提及一下就可以了。按照这种做法,就可以将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移到较早的学期开设,从而实现专业类课程的整体前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较早的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有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

而相应课程之间的协调工作应该是教研室或者在专业建设时就应标注说明的。做的好的话,在专业建设时应更多的考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1],提倡群内各课程老师的集体备课,或者一开始就应该构建依托课程群建设的教师团队。

4、实验实训课程的建设

基础实验是使学生加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内容应包括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等。这些实验都是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理论平台相对应的。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实验操作、分析和设计能力。

专业实验模块是针对专业课程分方向设置的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选择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学习,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应用,确定今后研究的专业方向,增强自身的技能,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建设,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训方式、完善实训机制。应该建立与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相配合,能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实训课程。向焊接实训、模拟电路综合实训、单片机实训等。最终可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具体课程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建设更好的发展。改革的效果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好更多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课程进行推旧出新,去除过时的不适用的,增加新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析及改进。2)在教学过程当中尝试EDA技术的引入,可以给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专业课程的方式。但注意不能冲淡课程的主题,不能替代实践的主体地位及作用。3)对过多的和不必要的数学课程进行弱化,强调课程的目标是借助数学工具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6、科研对专业建设的推动

教师应该积极投入到与教学有关的科研任务中去,同时利用科研成果更好的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后金,胡健.我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子电工的基础知识篇8

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学习一点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通过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仅供各位初学者参考。

关键词:基础;电子技术;学习方法;初学者

电子技术现如今已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一点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对于电子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如何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在比较的短的时间内学会一些基本的电子技术知识。这是每一个初学者都想知道的。

一、了解电路基础知识

要学习电子技术,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分析知识。这里所说的电路基础知识并不是在大学里才能学到的《电路分析》高深理论,而是在电子技术上一些常用名词的定义和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电磁感应原理

电压、电流、电位、功率等一些常用电学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3.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特点及区别

二、掌握常用工器具的使用方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要有理论功底,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重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必要去学习一些高端设备的使用方法,只需掌握一些常用的、基础的工器具的使用方法即可。

首先是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在学习万用表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温习前面所提到的电路基础知识。例如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常用参数。

其次就是电烙铁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学习手工焊接技术,使焊接点牢固美观,满足工艺要求。听起来简单,要熟练掌握电烙铁的使用还是需要花些时间去练习的。

三、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对于初学者来说,认识常用元器件是非常重要的。认识电子元器件并不是说只认识它是什么样子就达到了目的,我们还要从它们的外观及包装上找到其本质性的一些东西――参数。

2.了解常用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在认识了常用电子元器件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常用的电子元件不外忽五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其他的元件都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元器件工作原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全面和灵活,因为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又给基础相对来说较差的初学者们介绍一个方法:就是“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在学习一个新的元器件的时候,起初可以不去深究它内部的工作原理,我们把它当成是一个黑匣子,只需记住它有什么特点,比如说这个黑匣子外面有几个引脚,能完成什么功能,在什么条件下能完成这些功能,在什么条件下会损坏等,先接受和记住元器件具有这些个特性的“事实”。下面以三极管为例,简要介绍什么叫“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在学习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的时候,其内部原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就可以暂且撇开内部原理不管,把三极管当成是一个黑匣子,这个黑匣子外面有三个引脚,分别是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它有放大作用。在集电极电压大于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的情况下工作在放大状态,被放大小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被放大的信号,从而实现其放大功能。当外部电压或者电流超过允许值会损坏,我们可以先记住它的特性,接受这些“事实”,不要怀疑。这里仅以三极管的一个工作特性简要介绍了“黑匣子原理学习法”,初学者们可以参考这个方法,先记住和接受“事实”,再去深究结果也不迟。

3. 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作用及应用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后,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一个元器件的特性和作用,并把它们与实际联系起来。初学者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在每学习一个元器件后都要去想想它用在哪些地方,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哪些设备上有,起什么作用等。

4.熟悉常用元器件的好坏检测方法

元器件好坏检测是电子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无论是高端科技还是基础的维修应用,都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好坏。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综合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学习元器件工作原理和万用表使用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每一个元器件的特性、正常工作条件和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只有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认识检测元器件好坏的方法。

四、综合应用

前面提到过,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事实也是如此。所以,必须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提高技能。对于这点,以现在的条件,实现起来很容易。现在的电子市场上随处可见卖教学套件的,比如说音乐门铃套件、收音机套件、功放套件、电视机套件等,这些套件价格低廉,实用性却很强,初学者可通过安装这些套件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对于基础较好的初学者来讲,建议使用万能板+电路原理图的形式来进行实做训练(根据电路原理图,自己设计制作电路板来组装产品)。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学科中的有关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基础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是绝不可忽略的,同时,只要方法得当,电子技术学习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平地起高楼,基础要打牢!根深方能蒂固。

参考文献

[1]《电子报合订本》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证券市场基本功能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