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范文

时间:2023-11-24 16:59:36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1

(1.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450003;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4531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对河南省某地三所三甲医院的护士随机抽取140名,采用阿尔茨海默知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①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人口学资料检验统计学无差异。②七个维度得分均较低,其中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知识得分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河南省某地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相对欠缺,知识了解不够,并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知识得分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方面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护理人员;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痴呆总数的60%~80%,它的典型特征是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逐步丧失[1]。此病不但给患者带来困扰何痛苦,同时给其家庭成员带来不便和负担,严重扰乱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是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一线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敏锐的观察力会对此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状况,为临床应对此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三所附属医院的护理人员共140人,在所有人员知情同意的情况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6%。

1.2方法

本次研究经余红梅的授权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量表(ADKS)中文版来评估医护人员对AD知识的认知情况。该量表共有30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是AD的危险因素、治疗和管理、生活的影响、评估和诊断、症状、看护、病程。该量表得分计算方法为,答对得1分,错误不得分。总分为0到30分。

护理人员均在统一指导语下填写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采用Epidata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描述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状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其认知状况的影响。

2结果

2.1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状况,具体结果见表1。

2.2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得分的比较

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得分的比较状况,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

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除性别之外,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本项研究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护理人员的AD的认知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神经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3.2护理人员对AD的认知状况

本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AD的认知状况较差。这与贺润莲[2]等人的研究相一致,也可能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价值的标准有关。蒋瑞辉[3]等人也认为医护人员普遍缺乏预防AD知识与治疗AD信心,且获取专业知识途径单一,缺乏专业培训,对AD患者的治疗护理尚停留在简单照顾而非专业化。另外,在ADKS总分、症状、治疗与管理、看护这几个方面,神内内科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得分存在差异(均P<0.05),并且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这几方面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这可能与AD本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本系统疾病还是有所掌握和了解的,但是由于我地区还普遍缺乏治疗和管理AD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即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此疾病有所了解,也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对AD的相关治疗和疾病发展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不专业的。

总之,A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轻度认知损害是AD的前驱症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认识和干预,对于AD的治疗有重要意义[4]。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AD知识培训,对早期发现AD前驱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AD患者疾病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ThiesW,BleilerL.2013Alzheimer’sdiseasefactsandfigures[J].Alzheimers&DementiatheJournaloftheAlzheimersAssociation,2013,9:208-245.

[2]贺润莲,余红梅,景彩丽,等.医护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了解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8):2045-2048.

[3]蒋瑞辉,单鑫,张瑞鑫,等.医生与护士对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的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94-195.

[4]VerheyFR,VisserpJ.Useofcerebrospinalfluid(CSF)biomarkerforAlzheimer’stypedementia:diagnosisinmildcognitiveimpairment[J].NedTijdschrGeneeskd,2013,157(11):A5596.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2

[关键词] 神经症;躁狂症;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 R749.4;R74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39-02

神经症属于功能,是一组非精神疾病的总称,为神经精神科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1]。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其临床表现与神经症很相似,临床需进行鉴别诊断[2]。两种疾病均为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是最主要的诱因。为研究神经症与躁狂症患者脑电图有无实质性区别,对2009年1月~2012年 5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为神经症和躁狂症且未服精神药物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脑电图改变有无实质性区别,为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 5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神经症患者476例作为神经症组,躁狂症患者236例作为躁狂症组,入选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服用精神药物,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未造成影响。

其中神经症组男219例,女257例,男女比例为1:1.17,女性稍多于男性,但无统计学差异,发病年龄16~67岁,平均(46.9±4.3)岁,其中≤19岁31例,20~29岁53例,30~39岁134例,40~49岁208例,50~59岁39例,≥60岁15例;总病程为3个月~26年,平均(5.8±1.3)年。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3],按临床表现分为神经衰弱241例、焦虑症187例、恐怖症8例、强迫症17例、躯体形式障碍11例、疑病性神经症10例。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心理因素,且多为慢性起病。

躁狂症组男121例,女115例,男女比例为1.05:1,发病年龄为13~64岁,平均(31.9±2.6)岁,其中≤19岁39例,20~29岁123例,30~39岁48例,40~49岁17例,50~59岁7例,≥60岁2例;总病程为20 d~26年,平均(4.1±3.7)年。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入选本研究的所有患者经其他临床科室诊断检查均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且无癫痫病史。

1.2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的详细脑电图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症组患者脑电图特征

神经症组患者中有352例脑电图异常,占本组患者的73.9%,异常率较高。具体情况:①异常程度:15例患者局限性异常,228例患者轻度异常,109例患者中度异常;②异常表现形式:以弥散性异常为主,θ型波增多(243例)为局限性异常患者的主要表现,也是轻度异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前部导联最为显著,其中53例患者背景活动存在α型波,175例患者α型波与β型波混杂出现;θ波和δ波增多(56例)为中度异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除此以外还可见θ波弥散出现(33例)、θ波阵发出现(20例)。其余124例脑电图无异常(26.1%),其中α型脑电图49例,β型脑电图25例,不规则脑电图37例,低波幅脑电图13例。见表1。

表1 神经症组与躁狂症组脑电图情况对比[n(%)]

2.2 躁狂症组脑电图特征

躁狂症组患者中有158例显示异常脑电图,占本组患者的66.9%,其中轻度异常137例,主要表现为θ波增多,尤以前部导联最为显著;中度异常21例,其中θ波和δ波增多9例,θ波弥散出现8例,θ波阵发出现4例。其余78例脑电图正常(33.1%),其中α型脑电图23例、β型脑电图15例、不规则脑电图29例、低波幅脑电图11例。见表1。

2.3 神经症组与躁狂症组脑电图对比

神经症组异常脑电图352例(73.9%),躁狂症组异常脑电图158例(66.9%),后者异常率稍低于前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者均以轻度异常多见,所占比例分别为51.0%和58.1%,中度和重度异常者较少,异常表现主要为θ波增多。

3 讨论

神经症患者大脑功能轻度失调,又称神经官能症、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相关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过分焦虑与易激惹等情绪波动,体感性不适增加,患者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可分为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及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等多个亚型,其中神经衰弱是最为主要的类型。患者一般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4],体格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也有研究表明,神经症发作可能累及大脑皮层,从而使机体自我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一定的机体损伤[5]。各种精神因素和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因素均可诱使疾病发生,个体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削弱常是发病的先兆,以不健康的个性特征为发病基础。

躁狂症患者在一段明确的时间内情感活动呈病态的过分高涨,属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以青春期多发。典型患者临床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存在睡眠障碍,但发病病程较短,且预后良好,基本能恢复到正常状态[6]。患者高涨的情感活动与外界环境不相符,且表现不一,可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要表现。病情轻者社会功能可不受影响,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本研究对比神经症患者和躁狂症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得出以下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均较高,神经症组异常率为73.9%,躁狂症组异常率为66.9%;②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轻度异常、θ波增多为主,背景中有α波及α/β波混杂出现;中度异常者以α波频率、波幅和波形调节不佳为主要表现,θ波活动增多,还可见θ波弥散和θ波阵发出现。以上各种表现在两组间不完全一致,但并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脑电图正常率相似,神经症组以α波脑电图最多,躁狂症组以不规则型脑电图最多,除此以外可见β波和低波幅脑电图。

本研究对比两组脑电图资料,发现其主要改变相类似。神经症患者脑电图出现的各种表现在躁狂症组中也有出现,表明神经症和躁狂症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区别不大,改变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仅依照脑电图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区分。脑电图作为神经症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敏感且方便可行,对疾病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脑电图对神经症的诊断特异性较差,与其他疾病存在相似反应,需要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

[1] Trucco BM,Rebolledo MP. Clin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consulting for occupational neurosis and common illnesses[J]. Rev Med Chil,2011,139(10):1370-1377.

[2] Austin M,Tan YC. Mania associated with infliximab[J]. Aust NZJ Psychiatry,2012,46(7):684-685.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第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103-115.

[4] 水晶,肖钦,吴昊,等. 神经症的脑电图改变临床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7(3):152-154.

[5] 李爱云,苏长海,范卫明,等. 神经症的临床与脑电图164例分析[J].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19(3):302-303.

[6] Grover S,Nebhinani N,Neogi R,et al. Chronic mania:an underrecognized clinical entity[J]. Indian J Psychol Med,2012,34(1):87-89.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3

1.1一般资料选择成都市精神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排除曾患有精神病或家庭成员中有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于2012年11月-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A医院)及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B医院)按病房管理模式分层随机抽样,各选取40名护理人员,共80名。其中男12名,女68名;年龄20~50岁,平均(27±12)岁;护理工龄0.5~30.0年,平均(9±6)年;已婚45人,未婚33人,离异2人;大专60人,中专8人,本科及以上12人;A医院开放区和封闭护理人员区各20名,B医院开放区护理人员10名,封闭区护理人员30名。调查前均告知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和相关事项,并取得其口头同意。

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基线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量表由分属9个因子下的90个项目组成,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最终评定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调查由2名来自B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完成,心理咨询师均取得相关资质并接受心理课程培训,并在调查中统一指导语。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双轨录入建立数据库,经检查无误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对两线性变量进行一无直线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的整体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答率100%。

2.2不同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心理情况经方差分析,不同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敌对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法两两比较可知,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敌对情绪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教育程度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年龄及工龄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关系经调查,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年龄及工龄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2.4不同病房管理模式下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两医院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开放式病房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7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丧失了自我照顾和控制认知的能力,常有发生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甚至拒绝的现象,严重的可出现伤人和自伤的行为。护理人员长期与其密切接触易产生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损害心理健康。因此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具有现实意义。本次调查提示不同的病房管理方式(开放式或封闭式)、教育程度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护理人员敌对得分明显升高(P<0.05),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也随之升高。这提示,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而这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受到更多关注。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重、压力大,再加上受到职称晋升、同行竞争的影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多较为敏感,且存在敌对现象。被调查护理人员年龄、工龄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无相关性(P>0.05),这与国内类似调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近年来成都地区心理卫生中心病房建设发展较快,而精神科医护人员年龄分布相对集中(20~30岁占77.5%)有关。曲瑞云等的研究显示,年龄相对集中的护理人员受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社交活动等均较为相近,整体交流更为频繁,有利于团队心理健康;李美艳的研究则提示,优化精神科护理人员年龄结构,适当增加30~39岁较为成熟的护理人员,通过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影响有助于护理团队整体的心理健康。

因为30~39岁护理人员的思想较为成熟、工作技能和经验丰富,可以更好地完成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本研究对两医院不同病房管理模式下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开放式病房的护理人员。首先,开放式病房患者症状相对较轻,自知力相对较好,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潜在的冲突较少,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开放式精神病房允许患者随意自由进出病房,有的甚至允许患者不穿病号服,给患者更多的自由和人格尊严,利于减少患者处于封闭式环境中的敌对情绪,有助于培养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有研究显示开放式病房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次,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精神科护理人员相对其他护理人员社会认同较低,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也相对较低。开放式病房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充分尊重从而引导护理人员更为理性地看待患者,减少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特殊患者”的心理暗示。本调查提示封闭式病房环境更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焦虑和恐怖,其可能原因有:

①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疾病表现如躁狂、淡漠、喜怒无常。护理人员长期接受来自患者的负性心理刺激,易产生焦虑和恐怖情绪。

②封闭式病房由于其管理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人身自由等有了一定的影响,相对不利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提示我们将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安置于开放式病房更有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但开放式精神病房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程度、相关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调查中福利待遇、工作量、岗位轮转制度、医院等级、开放式和封闭式病区患者构成情况等因素未在调查范围之内,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本研究结果产生偏倚有待进一步讨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具体方案没有统一标准,开放内容和程度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调查的内在真实性和外在真实性,在进一步研究中可统一被调查医院开放式精神病房的主要开放内容以提高调查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尤其是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护理人员的关注。开放式病房和较高的教育程度分别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将病情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安置于开放式病房有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癫痫;偏头痛;临床特点;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68-02

据流行病学的证据显示,癫痫与偏头痛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即癫痫患者出现偏头痛的的概率较高,其发病率通常在8%~15%,偏头痛患者出现癫痫症状的概率为1%~17%[1]。有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导致癫痫患者出现偏头痛风险中直系非癫痫亲属的发病率高达2倍数以上,大量学者对癫痫合并偏头痛的发病情况做出了大量报道[2]。为了对癫痫患者的此类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现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129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9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2例女性,4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4~56岁,平均年龄为47.2岁,患者的癫痫病病程为2~20个月,平均病程为17.9个月。其中有79例患者存在偏头痛将其作为观察组,有5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

1.2 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癫痫症状均按照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癫痫的分类以及分型来进行诊断,其分性发作主要包含了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同时还包含了强直阵挛性、阵挛性、强直性等。诊断的内容主要包含了患者的疾病家族史、既往诊疗情况、发作频率、发作表现、病程等。偏头痛主要包含了无先兆偏头痛以及先兆偏头痛,偏头痛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家族史、伴随症状、发作频率、程度、疼痛性质以及病程。

1.3 排除以及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被确诊为癫痫病的患者;②头颅影像资料完整,且不存在异常情况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明确精神病史或心理障碍的患者;②存在非痫性发作史的患者;③存在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癫痫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女性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神经内科中疾病中,癫痫以及偏头痛均较为常见,癫痫患者的发病率在1%左右,而偏头痛患者的比例则占到了12%左右[3]。目前,随着对此类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先兆偏头痛患者出现癫痫的症状明显要高于未出现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4]。

病因学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发作性疾病均会出现离子通道异常的情况,这可能也是偏头痛与癫痫之间的共有的发病机制,此外,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癫痫与偏头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共性,例如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先兆性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5]。在对偏头痛以及癫痫患者进行鉴别以及诊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患者的临床特点,就本研究的结果而言,癫痫并偏头痛患者的部分发作率以及全面发作率存均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对部分发作或全面发作的癫痫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就必须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偏头痛的情况。②患者的性别趋向差异:一般情况下,癫痫患者的男女差异较小,而偏头痛在女性中较为常见,该研究中对照组的那行患者有20例,其比例占到了40%,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有62例,其比例为78.48%。

目前,对于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偏头痛、癫痫之间的独有特点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6]。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中的女性人数明显高于单纯癫痫患者中的女性人数,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偏头痛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分布。此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的平均病程明显比单纯癫痫患者的平均病程要长,从这一研究结果笔者可以推断,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进行反复治疗,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迁延的情况,不过单纯性癫痫患者基本上不存在此类情况。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在对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尚无统一的指导以及标准,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由于偏头痛与癫痫会导致患者的皮质神经元兴奋,在对其进行抗癫痫治疗时,最好选择广谱抗癫痫药物,这主要是因为作用于某一固定离子通道的药物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与单纯癫痫患者相比,偏头痛合并癫痫患者的癫痫类型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不过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加重患者的癫痫发作,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变差;②成此类患者符合偏头痛的相关分布特点;③此类患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偏头痛与癫痫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偏头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癫痫症状,对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癫痫以及偏头痛症状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明华.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36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2):99-101.

[2] 王薇薇,吴逊.Migralepsy(偏头痛癫痫)、偏头痛、头痛和癫痫[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3):204-207.

[3] 凌玲.偏头痛与癫痫的视频脑电图分析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305.

[4] 应黎,刘振国.偏头痛与癫痫共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2):127-130.

[5] 黄琳,王玉.偏头痛与癫痫关系的最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6):4791-4794.

[6] 李树华,庞保东,曹丽华,等.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难治性癫痫的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626-1628.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5

追踪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赵以成教授从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回国后于1952年在天津总医院组建脑系科,1955年兼任同仁医院院长及神经外科主任,1959年神经外科由同仁医院迁往宣武医院,同年组建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1966年由他的弟子王忠诚继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1982年王忠诚教授将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迁往天坛医院[1]。

现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暨天坛神经外科中心拥有350张床位,10个病区,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其中,小儿神经外科36张、脊柱36张、血管病36张、颅底和脑干72张、综合36张、外伤36张、功能36张、半球肿瘤36张、神经介入25张床位。脊索瘤每年手术30~48例,约占国内手术患者90%以上,脑干实质病变已手术500多例,病死率<1%,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切除最大动脉瘤的神经外科专家,1995年他成功切除一自脑干至胸髓2.5cm×22cm大小室管膜瘤,他是第一个完成动脉瘤夹闭大于1000例的专家,也是第一个完成10000例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专家。2003年王忠诚院士在第12届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荣获“最佳荣誉奖”[3]。

20世纪70年代介入神经放射技术诞生了,它集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神经病学为一体,使得功能区巨大的或手术达不到的脑、脊髓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巨大动脉瘤等均得到有效治疗,使需手术治疗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免除开刀之苦,使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通过术前栓塞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给神经外科带来新的发展。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开展126张床位,3个病区,颅内肿瘤30张床,功能神经外科36张床,血管病30张,神经介入中心30张床位,以颅内外及髓内外血管内治疗著名,在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髓周瘘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2001年共完成脊髓内血管畸形13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6例,髓周瘘53例,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22例,椎体血管瘤22例,椎旁动静脉畸形24例[4],目前总例数已超过800例,脊髓血管病每年治疗100多例,占国内手术治疗率的90%以上。每年培养神经介入医师30多名,为国内外最大的培养基地。11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与时俱进,和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成立,所长为世界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主席Sarmi教授。Sarmi教授从医40年共完成听神经瘤3000例,China-INI作为国家平台,发挥国际水平,起到辐射全国的作用。2004年11月下旬Sarmi教授现场作了精采的手术演示,采用国内少有的半坐位,术中利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面神经,直接听神动作电位和听性脑干电位监测听神经瘤术和桥小脑角术式。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均没有面瘫,听力均得到了保留。

2国外神经外科发展状况

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分11个研究小组:神经再生、神经分子生物、神经科学、癫痫、脑成像、神经生理、神经免疫、神经肌肉研究、神经肿瘤、神经基因、神经外科。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是最早进行CT扫描的中心之一,第一个在帕金森病的手术中用计算机记录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丘脑活动,是第一个在加拿大制造了PET设备,它的PET是北美第一个装备了小型回旋加速器的设备,“神经学的本质在于理解人类自己”源于该所Penfield教授的话。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120张床位,应用三维监测的脑成像形式,脑瘤组织学分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整个成像领域已成为临床医学家和科学家协同工作的缩影,为癫痫外科的一个世界中心[5]。

神经外科“世纪泰斗”―M.GaziYasarjil对神经外科最大贡献是发起了显微神经外科的革命[6],很少有人知道Yasarjil的设计才能,他几乎是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套装备齐全的手术器械,包括:可移动的显微镜、自动调节的牵引器、显微器械、动脉瘤夹和填充物,使动脉瘤的夹闭发生了改革性的变化。显微镜在一个电池开关控制下能随着Yasarjil的头一起运动,就像一只蝴蝶在大脑上飞舞,甚为美妙。在德国他完成了他对神经外科所做出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三个贡献中的第二个,将立体定向学科应用于神经外科,大大提高了双侧丘脑切开治疗帕金森病以及震颤和痉挛,他发现了借助于血管造影所提供信息的外科模式。Yasarjil对蛛网膜下腔手术深入地思考和细致地手术,他不停地交换着双极电凝和牵开工具,绝大多数手术可以在不伤及软脑膜和蛛网膜的情况下处理,打开大脑的裂沟就像翻开一页书的迅速,而手术野非常的干净,他对神经外科的热爱和丰富的经验改变了成千上万原先不能手术患者的命运,他对神经外科的贡献把神经外科从上半个世纪带到这个世纪[7]。

3存在差距

总之,国内神经外科面临严峻考验,床位周转率太低,科研成果太少,以国内最好的神经外科中心―

―天坛神经外科为例,床位350张,年手术例数5000多台,但不及北美神经外科100张床位手术量,国内流行病学影像学及预防医学发展滞后,尤其在边远山区更为落后,肿瘤生长很大才来手术,故手术效果较差,术中不重视电生理监测,神经外科标志性手术听神经瘤的保留听力太低,大宗病例统计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80%、30%[2]。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Sarmi教授一组病例面听神经统计报道分别为:1985~1997年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5%、46%;1997~2002年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6%、67%;2002年至今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8%、75%。颈动脉内膜剥脱及脊柱手术应归神经外科范畴,国外占神经外科60%以上,神经外科最大的优点是在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精细,现在国际脊柱病的治疗,采取不破坏脊柱旁肌肉的附着、血运和神经结构的微创技术:Sextant,而国内脊柱病的手术多数由骨科医师做,国内颈动脉内膜剥脱301医院周定标教授开展较好,其他医院开展数量较少,有些由血管外科医师做,不能更好地发挥神经外科的优势,因此,神经外科的领域比较狭小,这些都是有待的领域。

4展望未来

勿庸笔者讳言,我国神经外科实验研究工作较为薄弱,近20年各地做了不少工作,但创新或首创较少。众所周知,实验研究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否则只能跟着人家后面走。现在国内几个中心已经从分子水平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成为可能[8],相信我国学者将会赶上国际水准并做出成绩,将会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9.

2赵雅度.五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的进展.中华外科杂志,1999,9:37-39.

3李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4).癌症,2003,5.

4凌锋,张鸿祺,李萌.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与治疗.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2002,8:24-25.

5付辉.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天坛神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6王忠诚.世界神经外科发展简史(4).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4(4):4-9.

7叶迅.神经外科“世纪泰斗”――Yasarjil・天坛神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8赵继宗.微创时代的神经外科学.临床外科杂志,2004,1:12.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神经内科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6-02

医学科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神经内科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提高,但健康教育仍然是神经内科护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能够从心理和思想上提高患者对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信心,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进一步达到治疗的目的。神经内科疾病包括头痛、癫痫、脑出血、帕金森综合症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加强对神经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1.一般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中接收并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并将抽取的对象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研究组中患者采用的是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在所有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区间在40-83岁,平均年龄为60.3±5.9岁。所有的患者均通过了标准诊断确定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并通过了CT检验后确定的神经性疾病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和多发性腔梗等。且40例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家庭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中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其中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

2.1 建立并培训工作小组

首先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增强自我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优化工作模式,明确健康教育工作在护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过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的探究和分析工作方式,制定工作方案,并制作完备的《健康教育手册》,让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2 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患者更充分的信任医务人员,提高治疗的配合度。要想让健康教育工作在护理中体现其价值,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跟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患者的所需。在沟通中,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人爱好、兴趣、家庭状况等,在沟通中态度要谦和,注意力要集中,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备至,患者就会积极的跟护理人员诉说心中的想法等。在沟通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抓住关键问题,可以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讲解,或者采用图片、文字、动作和表情等形式来进行交流,尤其是针对行动和交流不变的患者。

2.3 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神经内科治疗时间较长,长期卧床和治疗等使得患者精神不振,常出现烦躁、激动和焦虑的不良情绪等,严重着会出现精神抑郁等状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加强心理健康解读的目的就是要使患者对神经内科性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培养其乐观情绪,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积极、勇敢的跟病魔斗争。不同患者因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不能采用统一化的标准和方式进行沟通,要分析患者的差异性,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和知识点的讲解,获得患者的认可等。

2.4 家属健康教育和讲解疾病知识

很多情况下患者会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而不愿意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神经内科性疾病的讲解,让患者明确其患病机理,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保证卫生条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监督患者的生活习惯。

2.5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下发给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结果进行评分,小于60分的为不及格。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

3.结果

表1: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分对比

4.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治疗中疗程较长,治疗中存在困难,因此长期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压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精神紧张、惶恐和疑虑等状态,治疗过程较为消极,严重阻碍了治疗工作的进行。所以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密切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加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护理态度,明确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充分展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抽的126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中患者对常规护理效果的评分及格率为23.36%,而在研究组中患者对健康教育护理效果的评分及格率为92.98%,两组数据存在明显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黄巧莉. 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1:192-194.

[2]张爱英.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3:97-98.

[3]白晶. 神经内科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70-671.

[4]欧秋燕.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5:360-361.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7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肝气郁结辨证标准。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法,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住院病例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其兼证者,填写调查表格,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612例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病例的常见症状中,胸胁、、少腹胀痛481例,占78.59%;纳差450例,占73.53%;神疲乏力407例,占66.50%。纳差及神疲乏力分别排在肝气郁结及相兼证侯常见症状的第2位及第3位。而出现咽有梗阻感症状及巅顶头痛症状的病例分别仅2例,出现痛经、闭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症状的病例16例,且主要存在于妇科疾病中,三项分别仅占总例数的0.33%、0.16%和2.61%。结论:纳差及神疲乏力症状应纳入肝气郁结辨证标准,咽有梗阻感、巅顶头痛及痛经、闭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特征性症状应归于兼症之列。本法为中医证侯学规范化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真实,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肝气郁结;辨证标准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10-03

Study of Diagnostic Criteriaof Hepatic Depression Syndrome through

Clinical Epidemiologic Survey

XIE Yu-xia,WU Run-qiu

(Hunan University of TCM, Changsha410208,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hepatic depression syndrome(HDS)through clinical epidemiologic survey.Method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pidemiologic cluster sampling ,we should find the cases complicated with HDS from aii the hospitalized cases of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1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CM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nd the ThirdAffiliated Hospital and fill out survey forms ,count and analyze the datas by using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 Among the common symptoms of 612 cases complicated with HDS,distending pain in the chest and hypochondrium,breast and lateral lower abdomen were 481 cases(78.59%),lack of appetite were 450 cases(73.53%),fatigue were 407 cases(66.50%)and the latter two were ranked the second and third. But among all the cases,the symptoms of sense of pharyngeal obstruction(0.33%) and top of headache pain(0.16%) were only 2 cases and the symptoms of dysmenorrhoea, amenorrhea or 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 mainly in gynecological diseases(2.61%)were 16 cases. Conclusion: the symptoms of lack of appetite and fatigue should be the main symptoms and included in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DS, but the symptoms of sense of pharyngeal obstruction , top of headache pain and dysmenorrhoea, amenorrhea or irregular menstrual cycle should be the minor symptoms of HDS. The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syndrome of TCM. It is objective,truthful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l situation.

Key words:clinical epidemiology;hepatic depression syndrome;diagnostic criteria

收稿日期:2010-10-22

作者简介:谢宇霞(1973-),女,湖南汨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

肝在五脏病中占主导地位,肝气郁结则是肝病病理变化中最具特征性,且最为常见的证候表现,是肝病证候的核心[1]。笔者曾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对临床肝气郁结的病种分布情况、与兼证及病机相关脏腑的关系、病因及相关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运用情况等都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肝气郁结辨证标准尚不统一,且临床常见证候表现与现行诊断标准有较大出入,目前中医许多证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研究手段也较为局限,这给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拟根据肝气郁结及其兼证临床常见证候表现,重点探讨肝气郁结辨证标准,尝试为中医证侯学规范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所有住院病例。

1.2 病例选择

1.2.1 辨证诊断标准[2] 肝气郁结证:胸胁、、少腹胀痛;抑郁太息;烦躁易怒;巅顶头痛或咽有梗阻感;脉弦。以上5项中具有3项者。肝气郁结兼证:症状体征兼具肝气郁结证中至少二项者。

1.2.2 纳入病例标准 (1)凡中医证候诊断符合肝气郁结证及兼证辨证标准的病例皆为纳入对象。(2)存在两个以上中医证候诊断的病例,以第一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兼证者为纳入对象。

1.3 调查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发病时间等。(2)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又包括病名、证名、症状、舌象、脉象。(3)临床处方用药情况。

1.4 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000年1月-2001年12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所有住院病例,从中查找临床中医证候诊断属肝气郁结及兼证者,认真逐项填写调查表格,对所获取的病例按本文采用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

1.5 资料处理与分析

将调查的资料项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33524份住院病例中,查找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12例。

2.1 证候构成

本组资料中,单纯肝气郁结证124例,占20.26%;相兼证候488例,占79.74%。常见证型有肝气郁结(20.26%)、肝郁湿热(12.09%)、肝郁脾虚(23.2%)、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8.5%)、肝胃不和(11.44%)、肝胃郁热(7.19%),占总例数的82.68%。提示这6种证型是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的主要证型,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这6种证型的证候表现。

2.2 证候表现

2.2.1 症状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症状出现率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三位的依次为胸胁、、少腹胀痛>纳差>神疲乏力>抑郁太息>烦躁易怒>口干>小便黄>脘腹胀满>口苦>寐差>大便溏泄>嗳气>大便干结。以胸胁、、少腹胀痛,纳差,神疲乏力较为常见。三者症状出现率分别为78.59%、73.53%、66.50%。见表1。

表1 肝气郁结及兼证常见症状出现情况表[例(%)]

由表1还可看出:肝气郁结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胸胁、、少腹胀痛(86.29%)、纳差(60.48%)、抑郁太息(51.61%)、神疲乏力(50.81%)、暧气(32.26%)、脘腹胀满(29.03%)。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寐差较为少见,分别为6.45%、4.84%、7.26%、9.68%、8.87%。大便溏泄出现率极低,仅为0.80%。

肝郁湿热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91.89)、纳差(89.19%)、胸胁、、少腹胀痛(81.08%)、口干(81.08%)、小便黄(72.97%)、口苦(67.57%)、抑郁太息(47.30%)、脘腹胀满(32.43%)、寐差(24.32%)、大便溏泄(13.51%)、大便干结(10.81%)。嗳气出现率为零。

肝郁脾虚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85.92%)、纳差(80.99%)、胸胁、、少腹胀痛(80.28%)、抑郁太息(51.41%)、大便溏泄(35.92%)、小便黄(31.69%)、脘腹胀满(29.58%)、寐差(23.94%)。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嗳气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1.27%、9.86%、2.82%。

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96.15%)、胸胁、、少腹胀痛、纳差、小便黄(69.23%)、口干(50.00%)、抑郁太息、脘腹胀满(42.31%)、口苦(36.54%)、寐差(28.85%)、大便溏泄(25.00%)。嗳气、大便干结出现率为零。

肝胃不和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纳差(85.71%)、胸胁、、少腹胀痛(82.86%)、嗳气(69.23%)、抑郁太息(45.71%)、脘腹胀满(37.14%)、神疲乏力(37.14%)、寐差(34.29%)、大便溏泄(22.86%)。大便干结、口干、口苦、小便黄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7.14%、17.14%、11.43%、8.57%。

肝胃郁热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胸胁、、少腹胀痛(91.30%)、口干、口苦(69.57%)、纳差(65.22%)、寐差(56.52%)、抑郁太息(45.65%)、神疲乏力、大便干结(34.78%)、嗳气(30.43%)。小便黄、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出现率较低,分别为17.39%、13.04%、8.70%。

2.2.2 舌质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舌质主要可见淡红舌、红舌、黯红舌、紫黯舌4种,以淡红舌最多见,共345例,占总例数的56.37%。其次为红舌、黯红舌,分别占总例数的30.56%、10.78%。紫黯舌最少见,仅占总例数的2.29%。在各主要证型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肝胃不和以淡红舌多见,肝郁湿热、肝胃郁热则多见于红舌。

2.2.3 舌苔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舌苔主要可见苔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白腻4种,以薄白苔最多见,共275例,占总例数的44.93%。其次为黄腻苔、薄黄苔,分别占总例数的22.22%、21.08%。白腻苔较少见,为总例数的9.48%。在各主要证型中,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胃不和以薄白苔多见,肝郁湿热、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则多见于黄腻苔,肝胃郁热薄黄苔、黄腻苔均较多见。

2.2.4 脉象 本组资料中,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脉象主要可见弦脉、弦细脉、弦数脉、弦缓脉、弦滑脉、弦涩脉、细脉、细数脉等。弦脉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6.70%。其次为弦细脉,占总例数的25.98%。弦脉及弦兼脉共566例,占总例数的92.48%。在各主要证型中,肝气郁结、肝郁湿热、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以弦脉多见,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兼湿热内蕴则以弦细脉多见。

3 肝气郁结辨证标准探讨

关于肝气郁结的辨证标准,目前医家所论并不完全统一。金益强主编的《中医肝脏象现代研究与临床》[3]中肝气郁结证的辨证标准为胸胁、、少腹胀痛,抑郁太息,咽有梗阻感,痛经、闭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脉弦。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4]中肝气郁结证的诊断要点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月经失调等。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证候规范》[5]中肝气郁结证的主症为胁肋胀痛或窜痛无定处、时作时止,情志抑郁、多愁善虑、易怒,善太息。冷方南主编的《中医证候辨治轨范》[6]中肝气郁结证的主症为胁肋胀痛,心烦易怒,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陈贵廷、薛赛琴编著的《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2]中肝气郁结证的辨证标准为胸胁、、少腹胀痛,抑郁太息,烦躁易怒,巅顶头痛或咽有梗阻感,脉弦。

本组612例肝气郁结及相兼证候病例的常见症状中,胸胁、、少腹胀痛481例,占78.59%;纳差450例,占73.53%;神疲乏力407例,占66.50%;抑郁太息293例,占47.88%;烦躁易怒231例,占37.75%。淡红舌345例,占56.37%;薄白苔275例,占44.93%;弦脉及弦兼脉共566例,占总例数的92.48%。纳差及神疲乏力分别排在肝气郁结及相兼证侯常见症状的第二位及第三位。即使在单纯肝气郁结证中,纳差及神疲乏力的症状出现率也分别达到60.48%和50.81%。而出现咽有梗阻感症状及巅顶头痛症状的病例分别仅2例,出现痛经、闭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症状的病例16例,且主要存在于妇科疾病中,三项分别仅占总例数的0.33%、0.16%和2.61%。因此应将纳差及神疲乏力纳入肝气郁结辨证标准,而将咽有梗阻感、巅顶头痛及痛经、闭经或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特征性症状归于兼症之列。另外,口干、口苦、寐差、大便干结、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在肝气郁结及兼证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

4 结 语

临床流行病学是把现代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医学边缘学科,其特点是从宏观入手,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借助先进的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并获得可信结果加以描述和统计处理,使认识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在联系,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开展临床科研,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没有研究群体规律的流行病学参与,临床科研是不完善和缺乏说服力的,本文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肝气郁结及相兼证侯临床常见证侯表现,为肝气郁结及其兼证辨证标准的确立提供依据,也为中医证侯学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益强.中医肝脏象现代研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0.

[2]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710.

[3] 金益强.中医肝脏象现代研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1.

[4]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2.

[5] 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168.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差别篇8

【关键词】 儿童;病毒性脑炎;神经节苷脂;NSE;IL-1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0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1-01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的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情多较严重,如未及时治疗,大多患儿预后较差,甚至部分患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死亡及遗留后遗症[1]。本病多数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病毒能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引起脑炎病变[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发育与再生[3]。本文旨在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就诊6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4],且无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9(574±226)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9(582±2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内压、抗病毒、补充适当水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20mg/次,qd,两组均观察10d。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改善时间,空腹抽血检测血清NSE、IL-1β,检查方法参照相应试剂盒的操作方法,参考文献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5],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病例数。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333%(28/30)、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11,P

3 讨 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细胞可引起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明显提高,NSE是反映脑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其水平越高,表明神经元受损程度越高[6]。白细胞介素-1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机体内源性致热因子及炎性因子,当颅脑损伤、癫痫和颅内感染致脑损伤时,IL-1β的水平及活性就会明显增高[7]。本文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提高幅度高达27%左右,患者头痛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改善脑损伤及临床症状,保护神经功能,与其降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IL-1β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值得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粱国栋加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监测与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3):201-202

[2] 孙永梅,粱东,李海波逆转录多重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中的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78-380

[3] 靳凌,张晓雷,李继民,等神经节苷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52-53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9

[5] 陈海英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探讨当代医学,2012,18(22):140-141

[6] 张秀芳,孙昭辉,孙若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2):756

上一篇: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广播电视发展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