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37:01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1

【关键词】学校 安全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86-02

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关联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将2006年10月11日第17个“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定为“减灾始于学校”。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师生安全。国家减灾委、教育部、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近年来,文县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文县境内山大沟深、交通极差,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进入春季,正是各类地质灾害多发期。农村学生离开家长监护在县城上学,路途乘车无法监控,夏天去大河、水库游泳较多,冬天用电和木炭取暖增加了隐患,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色情、暴力不健康内容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管理者对安全教育管理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有的仍存侥幸心理,只是将责任层层下压给了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而一线工作的老师在教学任务和安全责任指标的双重压力下难以招架;宣传教育不普及,缺少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的安全常识;校舍建设规划选址不当,建筑质量达不到防灾标准要求,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演练不够,大多数学校的应急预案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学生和老师都缺乏实际演练;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用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经费有限。

面对问题,必须搞好以下工作,才能构建安宁祥和的平安校园。

一、要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关系到数以万计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县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学校和少年儿童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面前是防范能力最差,是最易遭受危害的人群,学校和少年儿童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对学校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国家综合安全管理和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切实负起责任,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学生避灾自救能力,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抓紧抓好。

二、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减灾、自救、互助的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一是使安全管理、灾害风险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要将安全教育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增加灾害风险教育的内容,编写专门教材,安排专门老师和专门课时进行学习,保证教学内容和时间。二是加强对教师培训。每所学校应配备一名具有公共安全和减灾专业知识的教师,负责本校安全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加大对教师全员培训力度,使他们切实掌握有关知识。三是开发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采用知识讲座、教育园地、班会课、安全课、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在学生中普及公共安全管理知识。编制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公共安全管理知识科普读物、张贴画、动漫课件进行宣传;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教室、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普及公共安全管理知识;要通过学生会、团组织、少先队等学生组织,采取征文、绘画、演讲、文艺节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以公共安全教育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活动。四是要扩大宣传范围。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体群众的环保意识、公共安全意识,为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校舍规划和建筑质量管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新建、改建、扩建校舍要严格按照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选址要从安全方面综合考虑,要请专业部门的人员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坚决避免在有安全隐患和灾害高危地区新建校舍。校舍建筑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标准,一定要完善避灾、减灾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项目,全面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校舍抗灾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并不单纯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光靠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任务的。县上应组织教育、公安、消防、运管、城建、质检、安检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综合负责全县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应该建立主要时段校园巡逻守护机制,在校园门口一定区域划设隔离区,设置减速带,禁(暂)停区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标示,切实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公安机关与城管执法大队、食药局、工商局、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对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网吧、旅店、小卖部、小吃摊点、娱乐场所等进行清理整治和规范,创建文明、有序、整洁、安全的周边环境。继续推行派出所民警兼任各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建立完善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辖区派出所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学校(幼儿园)配齐安保人员和必要的安防设备;学校必须建立门卫值班室,校园警务室,配备必要的安防设备,也可以成立护校队,建立联络员制度,抽调专人负责联络、协调、配合和指导全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应明确责任、各司其责、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构建安宁祥和的校园。

五、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平时演习和演练,积累实际经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求助应急预案》等预案,结合学校所在地环境、灾害规律、学生特点,制定和完善学校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降低灾害风险。县上管理部门要加强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等方面应急预案的演习、演练,每学期应组织活动2-3次,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预案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防震救灾教育,普及抗震救灾知识与技能,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把师生安全教育与防震减灾科普、应急避险演练有机结合。

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推动我县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深入开展。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2

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不了解,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对突发疾病等情况不知怎样处理,对欺诈行为更不易辨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新生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满期待和探索,是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并使其入心入脑的有利时间。因此,学院在安全教育中侧重夯实一年级新生的基本安全常识和管理规定的教育工作。每年的开学初,学院都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对新生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常识的教育,提高大一新生的防范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2013年秋季新学期的某夜12点,大一新生小明(化名)突然一声惊叫,便人事不省。学生报告辅导员后,辅导员立即拨打999急救电话,即刻赶到出事学生宿舍,同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小明被送往就近医院,后由于心跳过快,及时将小明转到一家大医院,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小明康复出院,返校园正常学习。此案例证明: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助和互助的意识和能力,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而且基础的内容。对于大一新生的安全教育学院采取了学习、实践和管理相结合的形式。一是抓住入学教育机会,通过主题年级会、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结合以往校内外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安全教育,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人,因此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从心理到生活势必有些不适应,此时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深度辅导充分了解学生,及时发现特殊心理和身体状况的学生,因人制宜地开展相应的安全监控工作。

2.按年级建立纵向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

一年级,如上所述,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加强深度辅导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助与助人能力。二、三年级,则侧重在学业、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加强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和安全教育。此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学院在定期开展排查性和实践性的安全教育工作基础上,重点解决其专业与职业认知迷茫的问题,不断帮助学生重新规划其职业生涯。该阶段,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和安全教育及监控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要通过深度辅导、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四年级,学院侧重于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毕业班纪律管理。一是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更多的困惑在于如何找到与自身匹配的工作,学院对其加强就业指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二是毕业班学生经常会组织毕业旅行等活动,为了让大家安全愉悦地进行毕业留念,辅导员在严格请假制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出行安全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纵向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到不同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按共性问题建立横向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安全性问题。比如,学生身心健康、宿舍防火、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节假日安全、实践和实习安全、运动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饮食及饮酒安全、地震安全等,是不分年级、不分时间的各个年级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学院在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共性问题建立了横向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横向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具有定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密度,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当中的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学院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或者在特定的时候,都会对学生及时开展横向的共性问题的安全教育。比如,在每次放假前都要通过年级会等形式,开展人生、财产、交通安全等教育;定期进行宿舍卫生安全检查,对学生的卫生、用电等安全进行管理和教育,等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安全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离校请假制度是监管到位、不留死角的基础。同时,辅导员和班主任一定要保持和家长及时的沟通,尤其要加强开学初、放假时以及小长假期间的联系,避免学生教育与管理出现盲区。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要在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上,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知识,广泛树立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完善有效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机制,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获得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应贯穿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3

(一)心理健康辅导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完善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加深积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问题而失去生命的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已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高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影响院校的声誉,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校食品安全的规定,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消防安全

高校是防火的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高校宿舍中会经常用到各种电器设备,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合并使用就很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导致火灾的发生。有些学生习惯在宿舍吸烟并随意乱扔烟头,给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义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作考核,督促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安全教育经费

安全教育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支出,保证高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事故隐患,当自身财产安全遭受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高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系统的讲授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宣传。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主题参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三、结语

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校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抓住管理工作的要点重点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水平,促进安全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4

1、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安全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二是大部分家长认为校园相对比较安全,从而忽略了对于子女法律、安全知识方面知识的教育。而学校方面则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与社会的接触并不多,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安全问题,而一旦发生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却往往总是忙于应付处理;三是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平时过分地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往往却忽视了自身安全教育的学习。

2、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

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此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的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其原因主要以下几点:一是领导机制不够健全,学校的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了何种运行机制,至上到下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二是没有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三是没有将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教师、教材、内容、时间、教学效果等等,都没有统一的进行规划。

3、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明确、没有与时俱进

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安全教育同样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安全教学却又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有所区别。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不仅仅在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而且安全教育形式的比较单一,另外,学生自救技能也严重缺乏实践的演练。一般情况下,学校均以“课堂教学”、“学术宣传栏”以及“走廊标语”等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然而哪些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哪些是安全教育的必需内容,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和完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情况,而国家的立法部门也修改、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这些新内容及时地纳入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体系中来,给学生安全问题留下了不少的隐患。

二、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1、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第一,务必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高职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末期,也是提高学生安全知识水平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实现自我发展,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观是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就是贯彻“依法治国”法制理念的基本体现。学生是学校构成的重要主体,而大学生所具备的安全知识的多少、安全意识的高低、防范技能的强弱、安全责任素质的好坏等直接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的治安和秩序,关乎着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最终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

2、建立和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将安全教育写进正式教学计划,将安全教育彻底系统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为了能使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由院校的领导、保卫部门干部、学生工作处的干部、教授法律知识的教师以及有关思政系列的教师等组成学校安全教育的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授课,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考评等。教研室最好单独设立,并在教务处指导的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合并到学校德育教研室或着法制教研室。第二,在制订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在校期间应该受的安全教育以及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所完成的安全教育的内容。第三,必须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有限的教育时间,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哲学、法学、治安、道德等多学科的知识,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第四,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教师,应该由教务处安排统一的专、兼职教师,而且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第五,安全教育课在期末时必须要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加入学生综合测评的成绩。只有做到这样,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地避免随意性,从而走向规范化,进而转向系统化,才能使安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构建网络化的安全教育体系

从互联网技术衍生而来的QQ、MSN、微博、微信等通讯方式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并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通讯方式具有知识性、便捷性及娱乐性等功能。如果能合理地运动这些通讯平台,不但可以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播必要的安全知识、通报一些安全信息,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它们可以成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一到两种通讯载体建立安全知识宣传的平台,及时、快捷地给大学生安全信息。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密切地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动态,安排专职的信息员及时关注和处理学生在校园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的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有关校园内治安管理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给学生提供预警机制,比如在遇到各种形式的诈骗时该如何应对,收到境内境外的反动信息时往何处理上报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事先向大学生释明,并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从而充分地发挥安全防范教育的作用。

4、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首先,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区别地进行安全教育,而且安全教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开展;其次,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要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安全教育能够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系统的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并结合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利用校园广播、网络、QQ群、微信、校园橱窗、校报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进行形象更为直观、印象更为深刻的安全教育;另外,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主题参观、消防安全演练以及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安全知识和信息深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加强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不仅要全面展开,更要突出重点,做到点面的充分结合,以点带面。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5

一、统一认识,明确职责,把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交通安全事关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各街道、镇乡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并指定专人具体指导和帮助学校维护交通安全环境,协调和督促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工作。当前,尤其要认真研究解决因学校布局调整,学生集中住校后上放学的交通安全问题和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要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检查、督查工作,减少和避免学生伤亡交通事故,坚决杜绝学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坚决予以责任追究。

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地区、学生乘用车辆的管控。特别是在学生接送车集中的校门口、必经路段和条件较差的路段,要充实警力加强管理,重点查处“病车”、“黑车”和超载接送学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要通过设立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牌和交通提示标志、铺设减速设施、在学校门口和学生出入路口添加人行横道线标志等有效手段,完善通校公路、学校周边公路和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部门要规范学生接送车的式样和车型,每年一至二次,到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对学生接送车、驾驶人和台帐进行“三核实”,并对符合条件的接送车予以减免规费。要经常督促承担学生接送的相关公司认真履行协议责任,设立学生专用标志牌。同时,严肃查处以营利为目的的校外组客、“黑车”营运等行为。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在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业主为校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教育部门要与学校、幼儿园签订责任书,督促学校建立学生接送车档案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和幼儿园要负责校内、园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学生出行的交通安全教育,落实教师进行陪扶,做好本校组织的春(秋)游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主动与交通部门联系,合理安排班车、线路。未开通班车、线路的学校,要通过采取组织学生放学路队、佩戴黄色安全帽以及家长轮流到指定地点接送学生等方式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检查教育部门履行学校安全工作职责落实情况,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整改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落实。

其他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加强对农机车辆和驾驶员的源头管理,坚决制止拖拉机搭载学生现象。要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取缔无证摊点,拆除学校周边占道违章建筑,坚决制止和纠正学校周围乱设摊、乱占道等现象。新闻单位要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二、从严把关,全面规范学生接送车管理

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接送车必须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自有客车或专业企业具有有效证件的客车。专门用于学生接送的车辆除必须由公安部门定期检验合格外,还应按交通部门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检验。凡用于接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车辆须由交通运管部门在征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同意后,按照定时、定范围、定核载人员的原则,核发道路运输证。

学生接送车驾驶员必须遵守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持有与准驾车型相符的驾驶证和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书。近三年发生交通死亡事故并负主要责任或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驾驶员不得从事学生接送驾驶活动。

各中小学、幼儿园对接送车牌照号码、核载人数、驾驶人、保险及接送学生时间、趟次等情况,要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除允许较大规模幼儿园(在园幼儿200人以上)使用符合要求的接送车外,其他幼儿园不准使用接送车。组织用车接送时,必须按规定人数乘坐,严禁超载,且必须有监护人员(幼儿须有保育员),驾驶室副座不准乘坐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凡学校和幼儿园组织学生和幼儿春(秋)游或其他外出集体活动,必须报区教育局备案,其用车必须是专业客运公司车辆,并签订协议,禁止使用报废车、“病车”、“黑车”等。

三、采取措施,改善学生乘车出行条件

要统筹研究城乡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小学校的客运网络。对农村客运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要认真落实省交通厅、财政厅《关于对农村客运班车养路费等公路规费实行优惠的通知》(浙交(20*)428号)精神,对于专门用于接送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农村客运班车的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实行全免,并给予学生接送车辆一定金额补助费用,以减轻接送车业主负担。要启动并开通街道(镇)校、村校之间运行的班车,增加直达农村的客运线路、车辆和站点。有关部门在营运线路招标或新增营运线路时,应考虑学生用车问题,将保障周末学生用车列入协议,并作为一项准入条件。客运公司和公交公司要克服客源“冷热”不均的状况,注意统筹安排,重视延伸城郊部位学校线路。要在学生客运高峰时间尤其是周末学生流集中时段加增开班车,让利给学生,方便其出行。

在推进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要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交通问题列入“康庄工程”统筹考虑,要把通到学校的等级公路建设作为优先规划和建设对象。对原来窄小的简易沙石路面进行加宽,逐步改成水泥或柏油路,提升公路等级。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拓展班车线路,为更多的学生出行创造条件。

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学生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区教育局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各中小学、幼儿园也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坚持放学前“一分钟”教育,并定期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和交通案例,通过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重点做好中小学生(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学生)“安全乘车、安全乘船、安全骑车、安全走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交通法制观念,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132-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家庭、网络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及相互影响,高校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做好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于大学生群体及其家庭、于大学校园和谐稳定、于社会和谐稳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现状

1. 从学校层面来看,整体上各个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系统化,缺乏联动体系。二是当前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落实中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一方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管理、节假日安全教育、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另一方面却受限于师资队伍、学校环境、社会形势、网络环境、家庭教育管理环境、学生自身情况等各种条件,导致出现少数没有预防成功的校园安全事件。

2. 从教师层面来看,虽然目前各高校无论是专门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还是其他专业老师、行政人员都在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是专业教师们把重心放在专业教学上,课外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极其有限。二是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高校辅导员承担,学生的安全教育基础服务工作繁杂,同时也难免不够专业。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重,使得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多于安全教育引导,出现师生安全教育管理沟通渠道不足,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时效性不强、专业性不强、深度不够,专业安全教育管理师资队伍欠缺,安全教育不够系统等问题。三是处在学校安保部门及行政岗位的老师与大多数学生的沟通渠道欠缺,学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很少能从这些老师中获取。处在高校行政岗位的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学校安保部门的老师也多按照社会行政工作性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与大学生特点脱节的现象。各部门互相之间沟通还存在一定障碍,造成教师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呈现事倍功半的瓶颈:一方面教师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跟学生强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却不受控制。

3. 从学生层面来看,随着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已经从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教育管理了,但仍然呈现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学生安全意识整体增强,但依然存在盲点。目前大学生们能够通过网络和书籍等各种渠道主动获得各种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但由于对社会形势、学校环境的判断不够客观成熟,存在安全防范技能局限于理论知识,依赖信任网络而忽略网络安全等盲点。二是学生安全意识在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的安全互助也容易弄巧成拙。大学校园目前呈半开放状态,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遇到问题也想独立解决: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因信息获得面广泛而心智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还不足,这种矛盾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于社会管理,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校园安全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与当前大学生整体安全素质之间的矛盾凸显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诸多问题。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学之前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多被父母、长辈包办,导致大学之后独立能力欠缺,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造成法律观念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够、自救自护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紧跟潮流,对新事物接受很快,加之网络信息时代更新换代极快,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却很欠缺。这些与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这种矛盾直接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问题凸显出来。

2. 学校与社会的对接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沟通不够引起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完善。首先,高校与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少,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疏漏。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多强调内部教育管理,与社会对接不够,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理念、方式更新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治安管理。其次,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效果。高校内部教学、科研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受重视,管理、服务部门的地位相对弱势,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各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影响教育管理效果。这些都影响到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表现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完善的问题。

3. 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学师生之间沟通不畅直接导致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系列问题。首先,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直接隐患。大学生之间因性格差异、利益纠纷、认知差别、兴趣差异等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加之独生子女换位思考意识欠缺、学习压力过大、就业形势严峻多方面原因,使得某些矛盾冲突很难调和。其次,大学生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是预防校园安全事件发生的直接障碍。大学生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差别、角度地位不同而导致的原本就存在沟通不畅,加之老师重视教学、学生重视课业、更依赖网络信息而使得大学师生之间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沟通较少,直接导致一系列校园安全问题。

三、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应全面统筹、多方联动、更加系统化。首先,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与大学教育相互融合的统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其次,应兼顾传统管理和非传统管理,注重预防为主、各部门协调联动管理,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再次,应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并不断与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专家对接,同时抓好日常安全管理、特殊学生群体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应注重教育与管理并重,安全教育应适当创新形式。首先,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除了管理体系外还应注重教育引导,应建立涵盖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反馈在内的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其次,除了常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引导以外,还应考虑以安全技能演练、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网络安全教育引导等各种新颖形式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预防为先的作用。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应在硬件和软件上配套,增强安全教育管理的时效性。首先,学校的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技能演练场地、安全教育广播等要配套。其次,学校相关老师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都应紧跟时代、及时提升。再次,还应多借助社会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

[2]尹衍梅.论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3]林坚.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

[4].张俊.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7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31-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安全需要是人类的重要需要之一”[1]。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安全是一个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当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校园活动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与社会接轨程度高,网络化严重,安全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差[2],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不足,抓好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既是保障大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举措,也是加强学校日常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创建平安校园的最基本要求。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3],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笔者在所在高校发放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上述调查可以看出,90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90%),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65%),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63%),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80%),35%的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或身处闹市或依山傍水,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如笔者所在高校紧邻一条大河,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笔者问卷调查中,丢失财物的同学中(多选),27.5%的同学发生在宿舍、15%的同学发生在自习室、57.5%的同学发生在公交车上。

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

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学术安全;教育管理;服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212

1内地民族学生情况调查

结合高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4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高校民族学生关注的3大类15个问题,每所高校10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40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有的36份,约占民族学生的1%;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强烈的348份,占87%;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需贷款读书的253份,占63%,民族贫困学生52份,占13%;与大多数同学能和睦相处的126份,占31.5%,喜欢独处、有心事不愿吐露、时常感到困惑的62份,占155%;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对民族学生关注度高,教职工、辅导员关心、关爱民族学生的56份,14%;对自己所在学校服务民族学生方面满意的113份,占28%。

通过问卷调查反应出,当前高校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管理,与民族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了解掌握不够;在提高民族学生学习、社交和就业能力方面缺少相应的办法;增强民族学生的服务针对性,在服务管理民族学生的措施还有待提高。

2内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表现

一是生活习惯差别明显。由于从小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饮食习惯上,进餐场所有要求,如回族学生必须是清真档口或者清真餐馆;日常服饰上,民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饰品或服装,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卫生习惯上,不爱洗澡、洗衣服,不爱讲卫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这些生活习惯,他们大部分住在边远地区,条件落后,家庭贫困。

二是语言文化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的影响,民族学生从小学习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较差,所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由于享受民族政策加分,进入大学学习,部分学科基础薄弱,尤其反应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三是社交关系不够融洽。民族学生天性纯朴、热情、豪放,与人相处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受到原生环境和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汉族学生语言、文化、信仰差异明显,不能融入以汉族为主的大学生活中,更喜欢与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形成他们固有的生活、交际圈。双方由于接触少,互不了解,差异感明显,彼此交流困难。

四是虔诚笃信。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如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有些民族虽然没有,但也有自己本民族虔诚膜拜的图腾。不同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不同节日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3高校民族学生安全教育及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是生活习惯差异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民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学校园学习,远离父母及亲朋好友,远离自己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环境的陌生及语言的不适应等现状很容易让初来乍到的学生产生孤独寂寞感,加之,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落后的偏远山区,与其他学生的生活消费相比,自尊与自卑情绪矛盾交织,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导致学生产生诸如性格抑郁、情绪暴躁、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

二是语言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同学间矛盾冲突。民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小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熏陶,民族风俗根深蒂固,根植于心,不易更改并不允许受到侵犯。而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生活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矛盾。加之,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自为偏远地区,无论教育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比较落后,这种客观条件导致他们知识基础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合理。进入大学后,尽管十分努力,仍与其他地区学生差距较大,也会成为同学间矛盾的焦点。

三是强烈的民族情感容易产生小团体现象。大学校园中,内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维护本民族荣誉的心理十分强烈,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位等问题十分敏感,这种自我民族情感又希望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与尊重。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民族学生还是喜欢与本民族的同学交往,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尤其是大一新生中这种现象格外突出,总认为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习俗更容易交流,理解;语言障碍、习俗障碍、学业成绩差距等的影响使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民族学生的这种观念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交际圈比较固定,人数及范围极为有限,小团体现象非常严重。

四是特殊的经济条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民族地区受地理、观念等条件的影响,大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民族学生中的贫困生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家庭的贫困现状与高校的高学费,使他们背负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知识基础不好,获得各种奖学金的机会也不多,这也丧失了部分经济来源。相形之下,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相比,贫困民族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形成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实际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高校的安定。

4加强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内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潜移默化地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习俗,不能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教育服务管理。

41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帮助民族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

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民族学生,眼光还要放在教育上,认清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要正确引导民族学生迈好大学第一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时机,对新入学的民族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引导新生了解学校民族政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提高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对民族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指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大学计划。二要充分发挥民族学生的特长。民族学生大多擅长舞蹈、唱歌,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在民族传统节日,要为他们组织晚会,让他们身着民族服饰,走上舞台,用自己最好的汉语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母校、赞颂老师;要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要注重培养和选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要鼓励民族学生追求上进,引导他们自觉融入到社会、融入到集体,从培养民族学生干部入手,使表现出色的民族学生进入团学组织,注重在团组织和学生会中培养民族学生干部,合理地发挥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发展;搞好民族学生入党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民族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四要积极做好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由于民族学生特殊性格特点和交际范围,易产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一定要注意观察民族学生的动态,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42科学管理,整合资源,为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搞好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高校师生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学生教育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更加扎实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一要提高教职工对民族文化和的认知。教职工首先应主动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避免出现无意识侵犯民族学生的传统习俗而引起冲突的现象。二要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与民族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对做好民族学生工作意义重大,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了解掌握民族政策、相关内容,提高管理民族学生的技巧与能力。三要建立民族学生档案。做好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细”处着眼,要充分认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民族学生建立单独档案,针对个体差异分别做好工作,切实激发热情,正确引导。

43精心组织,搞好服务,切实解决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学科评估范文 下一篇:证券市场线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