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2 17:36:35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1

每年的高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20__年高考的落幕,全国各种模式的高考试题也浮出水面,高考化学试题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编写,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以能力立意。试题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以能力测试为主,重在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预计20__年的高考题目仍然会延续这种命题趋势。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夯实基础,养成对化学总体思考的能力,加强对图像题(如化学平衡图像题)、化学计算类应用试题以及化学实验流程题的复习,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率。

在分析化学复习策略之前,先看看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试卷化学试题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化学试卷总体表现出这些特征:1.密切联系教材,紧扣考试大纲。2.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视能力考查。20__年化学试题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试题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基础知识多,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结构、离子共存、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等。总之,20__年化学试题在保证不超纲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3.重视实验考查,突出化学特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实验能力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离不开实验,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实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4.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热点。主干知识反映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是学科的核心内容。20__年化学试题更加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概念、重要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平衡移动原理、电解原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化学实验操作、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几乎都涉及了。5.重视方法考查,降低数学要求。

化学试题在突出综合应用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了对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对信息加工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所考查。

高考总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达到复习高效,它需要复习者在全面中有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为此,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以此引领高三备考的各位学子顺利有序高效地搞好化学总复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2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学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处于各专业教学的中间环节,是学生对电子线路认识和理解的基本素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性课程。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线路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更新观念,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要求,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一、全面把握课程内客,并精选重点

要明确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分立元件构成的电子线路和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线路上,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集成电路是在分立元件电子线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必须熟悉分立元件电子线路,所以选择授课内容时,应以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子线路为基础,以“分立元件电路为集成电路服务”的原则来突出集成电路,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集成电路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在讲解反馈放大电路时,由结合分立元件电路转为结合集成运算放大器讲解,引入集成比较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三端式稳压器等内容。结合典型电路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下力气讲清楚,应贯彻“管为路用”原则,淡化半导体器件内部物理过程和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重点讲清楚器件的外特性应用。

二、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对高职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例如,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讲授书本知识,满堂灌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适当进行读图训练

读图即是阅读一些典型图例,弄清其信号通道、元件作用、电路功用及一些特殊环节的工作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抽象,且很多概念有独立性,重复记忆少,学生难学易忘,并且往往是学完以后还不知这些知识用在何处,怎么联系。而一张综合电路图通常包含好几个单元的概念,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读懂一张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各单元的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纵向、横向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读图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读图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为教学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线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把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听课时,有重点地听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会记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之掌握得更牢固。

五、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技工学校学生说,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六、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2)激发求知欲,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或演示板)或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3)反复练习,进行章节测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重难点,反复去解同类练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技巧,找出教学薄弱环节。严格的练习和测验,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4)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讲授分压式偏量电路的计算时,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量电路的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5)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模拟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另外,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电子小制作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这样才能适应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新形势,培养适应社会的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爽爽.浅谈模拟电路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法[J].民营科技,2011(05).

[2]朱敏.浅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33).

[3]高见.高职模拟电路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4).

[4]邢春香,翟红艺,孙晓冰.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24).

[5]张慧.浅议《电子线路》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

[6]周跃佳,潘启明.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线路系列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

[7]刘小燕.关于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风,2009(12).

[8]郭荣幸.归纳比较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8(04).

[9]胡昌奎,杨应平,黎敏,刘辛,易迎彦.光电信息类专业光纤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02).

[10]曾晓华.故障字典法在模拟直流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9(19).

[11]徐敏道.浅谈模似电子技术中的放大电路教学[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05).

[12]李月乔,宗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5).

[13]李小辉.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14).

[14]靳孝峰,梁超.《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15]卫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3

关键词:创设情境,电子电路教学,教学方法

 

《电子电路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其中放大电路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学不好这门课,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为顺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以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法,主要还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电子电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和素质。。②

《电子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先从实际出发,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参与进来,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如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介绍完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之后,再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加了许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随时都能得到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关键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③

二、紧抓重点,有的放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电子电路学习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电子电路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学习的重中之重。放大电路一般不是单一的直流电路或交流电路,而是交、直流共存一个电路中。放大电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有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要搞清其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放大电路是非线性电路,电路定量的应用有局限性,在分析计算方法上,更多地采用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具有近似性。

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则应在熟悉教材、熟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可对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进行类比,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详细讲解后,需要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重点的掌握。

三、把握方法,拎清概念

放大电路变化复杂,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采取精讲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关键的几个电路,教师要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地讲解。

有些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这一章中,很多学生对反馈的概念及反馈的形成感到模糊。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概念法。本章的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主要原因是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一样。比如教材中“把反馈信号的全部或部分送到输入端”一句话,有些学生认为既然把全部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那肯定没有输出,但实际上不是,主要是对“反馈”和“反馈信号”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信号的特点,讲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上新课之前可采用提问、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概念。事实证明,概念掌握越清楚,理解起来越容易。④

(2)总结法。对反馈的判断历来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套办法:反馈放大器多数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若反馈至发射极为串联反馈,若反馈到基极为并联反馈;从发射极向前级反馈为电流反馈,从集电极向前级反馈为电压反馈。这样,学生记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善于总结,完善认知

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电子电路基础》中的各种基本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需要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例如,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功率放大电路在教材的安排中,都是各自独立成一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学起来感到内容多、繁、难,但是,如果把这四个电路进行概括比较,就可得出“基本放大电路是基础,是核心知识,其它电路都是在这个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样一个关系。基本放大电路加负反馈网络组成负反馈放大器,两个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器件组成多级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加上选频及正反馈网络就组成正弦波振荡器等。学生自己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不再难学,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放大电路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探究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从而全面提高技工学校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参考文献:

①苗建宇,刘永昌.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5.

②刘重庆.职业教育心理学[M]. 江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1998

③陈晓黎.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④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4

1.抓理解,突出重点

化学的重点内容通常是那些具有代表性或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元素化合物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及化合物。突出重点就是在理解这些知识涵意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熟练运用,触类旁通。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就应当认识化合价变化是表现,电子转移是本质,电荷守恒是原则,进而归纳出有关概念的关系:

2.抓分析,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要掌握难点的知识内涵,抓住本质、总结规律。例如,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学习的难点,在学习时首先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是通过离子互换或电子得失使反应向生成更难电离、更难溶解的物质的方向进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书写的四个基本步骤:写、拆、删、查,然后抓住每个书写步骤的关键:写是基础――首先判断是否为离子反应,再正确书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是关键――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在水中必须拆成离子形式;删是措施――通过删去不反应的离子,突出离子反应的本质;查是保证――必须服从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散难点,逐个解决,使难点得以突破,将知识升华为能力。

3.抓联系,重视衔接点

抓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是掌握新知识、拓展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离子反应时,应复习酸碱盐的电离及物理化学性质,回顾复分解反应完成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条件,进而为学习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开阔了思路。抓好衔接点的学习,对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4.抓归纳,把握交汇点

交汇点是多种知识的汇集点,是某一类知识体系的核心。例如,物质的量浓度就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及其浓度等多个知识点的集合,抓好交汇点的学习贵在复习和归纳相关的知识,弄清各知识点与交汇点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中注意上述四类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顺利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有效地促进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5

关键词: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校园;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84-03

一、前言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很多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C语言、计算机硬件基础、软件工程概论等课程。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此类课程更注重实践应用,因此传统的依赖于“讲授+板书+演示文稿”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新突破。研究表明,“将学科内容跟真实世界的情境结合起来,并促使学生在知识、知识的应用以及他们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将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1]而电子学档就是一种建立此种“联系”、提供真实“情境”的教学手段,运用电子学档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是教学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电子学档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和展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付出、学习进步、学习成果及业绩,以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一种学习制品集合体,[2]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即以学习者为核心,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激励、反思评价和意义建构。电子学档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运用,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电子学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学档、温州大学的电子学档等。本文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信息化教学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电子学档应用模式,为“数字化校园”中电子学档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为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的问题

目前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例如: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实验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即使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理论内容,但课程结束时仍难以独立完成好作品。再如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C语言,由于缺乏实践,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普遍不能独立编程。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标准规划中实验课时太少,另一方面是缺少展示学生电子作品的平台,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致使学生以交作业的心态制作电子作品,以应付考试的心态学习程序设计,有限的实验时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跨课程综合应用环节较为薄弱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授课普遍注重“把书读厚”的过程,“把书读薄”的环节相对较弱。即授课时将学习内容分解为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却相对缺乏连点成面的总结和连面成体(跨课程)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习者必然会淹没在知识点的海洋中,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例如:C语言的学习,老师往往从数据类型开始讲起,接着是各种语句,然后是函数等等。如此教学,学习者学到的始终是孤立的点,难以自觉地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面,就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了。随着学科科目划分越来越细,学习者在不同科目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形当中也被分割,导致学习者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将不同课程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应用。

3.因材施教难以落实的问题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最早由孔子提出并在我国古代的“学徒制”教学中得到体现。但当前的教育教学却未能很好地落实这个原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数量太多的因素外,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过程和状态的手段,导致教师难以了解每名学生的状况,也就缺少了因材施教的基础。目前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们传递等量信息,而学生们由于自身基础水平不一、理解能力不一,导致吸收的信息量参差不齐,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这种,差别出现累积效应,致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教学过程性评价难以实施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测验评价,通过一系列孤立的问题和测验条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静态识记和理解水平。学生在测验中所得的分数,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也少有预见价值。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同样存在评价方式落后的问题,测验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测试分数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所处位置,这会对某些低分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对课程产生畏惧、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实在在地提升能力和水平。

三、电子学档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应用

1.电子学档支持任务驱动式教学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依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难度适当、贴近真实、紧扣主题、扩展性强的具体任务,[3]并设计衡量任务完成情况的具体标准(即量规)。设计量规时可以使用电子学档系统的论坛征求学生的意见。教师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学习任务和量规,学生登录电子学档系统后可看到这些内容,明确任务和量规后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团队学习。学生制作的电子作品在电子学档中得以展示,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观摩,作品的公开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和关注下查阅资料、复习理论、完成作品。

当然,哪些内容适合任务驱动式教学,哪些内容适合课堂讲授是在教学准备阶段必须详加甄别的,如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等基础性内容仍然适合课堂讲授,偏重于应用和实践的内容大都适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应用课程中的图像处理部分,可设置运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并合成图片的任务。音频部分可设置运用Goldwave软件对多段音频进行混音的任务。视频部分可设置运用Premier软件对一段视频进行剪辑的任务等等。总之,任务驱动是基于电子学档教学的自然属性,运用电子学档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2.电子学档支持多课程联合教学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包含多门基础课程在内的一个课程体系,其内在的课程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联系。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涉及到网络编程,可以与C语言和软件工程结合起来;网站架设与网页制作部分可以和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结合起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中单片机编程部分,同样也可以与C语言结合起来。多课程联合教学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课程壁垒,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

电子学档提供了多课程联合教学的教学环境,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组成教学小组,经讨论协商共同制定综合任务和量规,根据学科特长分工负责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有关特定内容和问题的辅导,对于学生提交的作品分别从本专业的角度进行专业评价并形成综合评价。运用电子学档进行多课程联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问题。

3.电子学档促进差别化教学

电子学档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展示学业进步的有效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每一名学生的已修课程、知识基础、作品及评价等信息,这是实施差别化教学的基础。电子学档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直接通信的机制,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学生可以随时运用这些工具向教师提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是一对一的,电子学档提供了实施差别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很多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面向的教学对象往往数量庞大,给差别化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难度,但电子学档为差别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电子学档中以往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来判断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的提问内容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理解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学生划分若干层次(仅为教学需要),设置教学任务时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电子学档的运用为落实“因材施教”、实施差别化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4.电子学档支持过程性评价

电子学档可以通过提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作品范例来评估学生过去或正在进行的学业成绩的质量,从而直接提供学生学习质量的证据,提供一种过程性评价的根据。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估不仅仅依赖于最终的测验成绩或作品,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前期的基础水平和整个学习过程,评估结果的重点不再是学生之间比较而是学生自我进步的比较。电子学档通过学习笔记、答疑提问、论坛讨论主题和回复帖子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轨迹,可以形成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自我进步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评估,理论方面主要采用传统的测验,实验方面则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且均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使评估结果反映学生的自身进步。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可以通过查阅学生的电子学档,结合其已修课程、作品及评价给出一个综合的定量评估,在电子学档创建完善之前,可以通过在课程开始前进行理论测验大致掌握。可以说,电子学档的应用是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要解决当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果说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是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构建的电子学档就是信息化教学的工具基础,对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理应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而研究其应用模式的过程就是深化其建设需求的过程,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凝聚和实现,电子学档的应用对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必将起到重要的先导作用和牵引作用。

参考文献:

[1][美]Leigh Chiarelott著,杨明全译.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王佑镁.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6

《化学基础》课程是这些专业通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能基础课,其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直接基础,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二是,《化学基础》课程所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应为学生离开学校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相应的基础[1]。《化学基础》课程现存在问题1)《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本科同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压缩而成,学科色彩浓。这样的教材不能适用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2)《化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应用,或者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综合实训不能很好有机结合。不能适用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的需求。

针对课程定位及教学存在问题

《化学基础》教材的横向整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偏强的内容。同时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壁垒和界限,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例如,将《化学基础》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简化,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穿插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讲授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不再单独讲授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删去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仪器分析、有机反应机理、元素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萜类、甾族化合物、界面现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等偏、难、杂的部分。纵向整合实现《化学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培养目标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整合后的教材,与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治理、工业分析、制药合成、生物制药、高分子加工技术专业的后续课程有机衔接。例如,在石油化工专业后续课程有化工产品合成、高聚物加工技术,整合教材时编入相平衡部分,结合实验、综合实训的重结晶、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进行讲授。对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计划,使《化学基础》课程支撑着后续专业课程并紧密联系。基本实验、综合实训改革《化学基础》课程的实验、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已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现开设的基本实验有“s区化合物、p区化合物、过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简单分馏”等28个实验,这些实验的开设,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实训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筛选典型的实训项目达到要求。例如,综合实训项目“石灰中总钙的测定———酸碱中和法”训练学生分析天平操作的基本练习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盐酸溶液的标定石灰粉中总钙含量的测定。通过这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们在物质的称量、溶液配制、溶液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分析计算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用多种方法(配位滴定法、高锰酸钾法)[5]测定石灰中总钙的含量,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操作能力;综合实训项目“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训练学生掌握苯硝基苯苯胺乙酰苯胺对氨基苯磺酰胺制备的操作,这个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们掌握了熔点测定、重结晶、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方法;综合实训项目“从废电池中回收锌制ZnSO4•7H2O”培养学生们称量、除锈、沉淀溶解、过滤、结晶、物质的鉴定等操作。这些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们在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合成、物质的分析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并将已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应用实例和科研项目讲授《化学基础》课程传统的照本宣科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增加“应用”和“科研”要素,多让学生在宽泛、模糊的条件下加深印象,将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应用实例、科研项目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表面活性剂及应用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建筑材料发泡剂、脂肪酸盐防水剂,制成屋面保温板、屋面保温防水板,将这些技术转让全国多家企业。结合理论讲授,讲解研究过程,发泡原理,防水原理及应用的实际例子[4],特别是屋面保温发泡板被山东临沂市一家企业接产后,该项目被临沂市指定为新技术、新产品,并被临沂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在建筑图纸中,这家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这样的讲授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讲解吸附内容时,结合酿酒工艺中活性炭吸附吸附高级脂肪颗粒的过程及原理,使学生了解吸附在除去杂质、脱色方面的应用及原理;在讲解水解、萃取内容时,结合我院化学基础教研室教师与淮阴众力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生产的甲克质(盐酸脱钙、氢氧化纳水解制甲克质,萃取制备虾红素);在讲解氯化氢吸收内容时,结合化学基础教研室教师为南爻溶剂总厂设计的废气处理方案,并解决通州酞菁厂反应管道堵塞问题[2]。这些自己研究及校企合作的项目的讲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科技服务,能掌握大量的新资料、新信息、新工艺,在课堂教学中能游刃有余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生活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综上所述,笔者对《化学基础》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多元整合,课堂教学结合应用和科研项目实例讲授,以基本实验巩固已学基础知识,以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对化合物的制备、合成、分析、鉴定的复合操作能力及综合技能,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对比课程改革前后0801、0901石油化工专业两个班的期末考试及综合实训考核,0901石油化工专业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均高于0801石油化工专业班。专业基础课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程 实验 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完善高等教育层次、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在快速的调整,作为高职电子类专业基础的《电子产品认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在教学内容、实验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验中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并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训,为实现“应用型”“技能型”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课程实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安排在第一学年授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作为之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基础课中的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可以从入学初期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欲望;同时,与其他课程的实验类似,基础课实验也具有很强的验证性、实践性,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及应用,进一步加强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专业基础课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研究的对象,还可以通过实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进行验证,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理论教学的开展,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常规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应用场合,为在此之后的专业课实验、实训、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负责的工作作风;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作灵感,在发现-思考-总结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电子类基础课实验现状及改革趋势分析

(一)实验教材内容新颖、针对性强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

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都适时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比例,目前部分院校基础课程中,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之比已达到1∶1。

高职院校中,即使同样是电子类或偏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细节方面,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具体化,“项目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得教学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因此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目前理论课的教材种类较多,选择的余地大,而实验教材则主要以实验器材为基础,总体而言简单、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内容存在知识老化、新技术含量不够的缺陷。实验教材不但受到教学重点变化、社会需求、就业方向调整、学生的入学基础、实验设备的更新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和风格,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因此,根据培养目标编写适时的、针对性强的、内容新颖丰富的、易于理解的实验教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例如:可以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DIY微型电器(DIY收音机等),让学生边实践边进行学习,在电器的组装过程中可以进行元件辨识、手工焊接技巧等知识的教学,而在调试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对电路分析、晶体管特性等知识进行穿插,在整个组装、调试过程中,让学生一步步了解与电子相关的信息和技能。此外,在对电子器件、产品的介绍中,还应当加强对当今新器件、新产品的说明。

(二)实验设备量足质优是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

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对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建校的时间普遍不长,底子较薄,经费的投入不足,有的实验教学设备不但超期“服役”,而且在使用时大幅度的“过劳”。老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等是造成高职实验教学仪器不足和不精的原因,这使得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方法受到限制、实验数据不准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造成知识更新速度慢、实验手段无法跟上社会生产的发展速度。有的因为仪器设备的缺乏而影响了专业基础课的开启。因此,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使实验设备先进化、易操作化,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例如:现代电工技术实验装置、通用电子实验与电子技能实训设备,模电、数电、通信原理成套设备等,较为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既可以满足基础实验的要求,也能满足部分专业课程实验的需要。虽然这样做也增加了办学成本,但这些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来降低。

(三)实验项目设计的科学化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教育方向、培养目标虽然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职业教育绝不是培养廉价的劳动力。当前,国内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跨国公司、独资、合资企业,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进入我国,而培养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科学设置、灵活调整实验,满足“必须”“够用”是基础课实验的原则。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必拘于系统性和完整性,科学的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让重点基础理论的验证、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仪器设备的操作等贯穿实验当中。

加大综合实验训练的力度,将单一性、验证性实验发展为研究、探索型、技能型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验中既有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专题设计,又有完善实现设计方案的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综合试验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提升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分析及动手能力、扩展知识面。但是,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接触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更多。综合试验的内容及安排可进行如下的尝试:模仿毕业设计的模式,让学生按照题目自行设计一个电路,完成组装、调试并撰写小篇论文,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仿真,温习手工组装电路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熟悉论文的撰写方法和过程。

在内容的安排上:

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定题设计与制作。包括完成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纸,进行材料、元器件的分析、选择,进行产品模型的制作及性能测试,完成总结分析报告。

将有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拆修、研究,并写出专题分析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程度自定题目,指导教师审定后实施。

在时间的安排上:

增加综合实验的时间,采用实验的部分内容在课内完成、部分内容在课外完成的方式,视课题的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的多少,可以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一小组的形式完成。

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制度,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到实验室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任课教师定时到实验室进行指导,小群化、个体化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更便于师生的交流。

(四)教师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改进实验考核制度、提升学习主动性

电子基础课程中的实验大多数与电戚戚相关,实验中既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又要防止实验中的人身事故,除了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外,还要规范实验操作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独立完成实验项目。一方面,由于电子类基础课程的实验,多数涉及电学知识的检验,学生在实验中会经常的接触和使用到电力和发热设备,不够注意会造成设备的损坏,降低实验效果,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过于注重“防止仪器设备受损”“防止事故发生”,又会直接导致重要实验变成教师的演示,同样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抄袭实验报告的不良风气。因此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在实验中严格纪律、规范操作,悉心指导及时沟通、解疑答惑,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实验中既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又也提倡互相交流扩大思维。

“到课考勤+实验报告+考试”是实验成绩评定的老规矩,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学生应付实验、抄袭实验缺席实验时有发生,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行单项实验抽查、综合试验答辩、笔试口试相结合等灵活的实验考核方法,有助于克服以上的弊病。实验中不仅注重实验的结果,更注重实验的过程,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总结的完整性作为实验成绩评判的重点,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理论、实验教师合二为一,减少教学脱节,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特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具备宽厚的行业及职业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本专业应用技术动态,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实践修养,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能完全达到以上要求的并不多,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理论课实验课教师合二为一的好处在于理论和实验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教学时间的安排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同时也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实验教材内容新颖、针对性强;实验设备量足质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实验项目设计的科学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悉心指导及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理论、实验教师合二为一,可减少教学脱节,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改革中前进,勇于改革才能实现培养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人才的目标,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勇于改革学校才能办出特色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1-16.

[2]赵爱萍.大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培养之-实验, 2008(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 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1998-02-16.

[4]黎素云. 电子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 成才之路,2010(17).

[5]袁慧娟.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总结篇8

纵观近年测试试题,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比较灵活。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基础,同时要能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就是重基础、低难度、全覆盖。因时间有限,复习特别要注重基础,双基在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双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要针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特别是注过标识的,对照课本逐一进行梳理,做到准确复述、理解概念和规律,记牢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必须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解法的规律。

二、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决胜小高考,还要精选一些训练题,进行强化训练。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章节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精选一些习题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达到弄懂真会的目的。凡是遇到不会的、不理解的、模棱两可的,说明了自己对这一知识点掌握不够,不要放过它或猜答案,一定要想办法(如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等)弄懂它。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找出错误根源。

三、联系生活,专题训练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必修1.2和化学与生活部分,因此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很多,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典型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题。例如,酸雨问题,雾霾天气问题,能源问题,低碳生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南京青奥会的高科技以及新型材料,等等,从而提高自己在真实情景中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化学现象和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近年的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考试的得分要点可知,“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尤为重要。它围绕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传统和新型材料,能源合理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大问题,提出的多为复述性的问题,很容易得分。

四、注意细节,答题规范

考试关键,细节取胜。在复习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仔细。课本上会出现很多化学专业术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也会有一题专门考查化学用语,学生要特别重视。例如,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电子式和分子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等。非选择题中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生成物中气体的气体符号或沉淀物的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方程式配平等,在答题时若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五、加强训练,勇于冲A

要拿A就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基础题和中等题要做到滴水不漏,答题要注意规范化。二是平时还要加强训练一些“A级冲刺”题,以提高解题能力。最近几年的试题中,选择题最后一题主要是围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计算,守恒思想用得较多,如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守恒等,在平时的练习中,可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

六、总结

总之,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学生要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升华、迁移,以良好的心态正视小高考,在复习和练习中多思考,多总结,争取考出最好的成绩。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方法范文 下一篇:体育赛事竞赛组织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