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11 17:17:33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1

概念教学过程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传授,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

剂一般是不同的。

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来说,有的用“不完全电离”来界定弱电解质,课本上用的是“部分电离”,一字之差,界定域就不同了。不错,课本上用“完全电离”来界定强电解质,很容易引出“不完全电离”这一否定型界定,这一方面犯了“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毛病,忽略了“中间状态”、“过渡形态”。

五、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七、结论

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摘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如何实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出具体实施方法。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2

关键词: 基本概念;阅读指导;突出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册教材的有关章节中,这就给学生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分散在各册中的基本概念归类整理,揭示各部分概念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一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重视课本阅读,加强学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分散于各册化学教材中,在复习时应该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复习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内容全部看通,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明确看书的目的和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溶液时,要求学生带着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溶解性、溶解度、浓度概念(质量百分比、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等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指导学生带着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问题去看书.当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以后,在授课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掌握的快而且牢固.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看书复习时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对反应(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清,我们在课堂上就着重讲解了同种元素氧化反应的规律,再举出浓硫酸和硫化氢、单质铁和三价铁等有关反应供学生判断.再如,在复习中有些学生提出过氧化氢在有些反应中有氧气放出,而在有的反应中无氧气放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概念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乏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又提出了Fe2+、SO2等参加反应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并会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要求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记忆.例如,原子、分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溶液中部分离子的颜色、燃烧条件、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我们都要求进行必要的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把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律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编成:“氧生还,还生氧,强强生弱”;“失、氧(羊)、高(羔),得、还、降(账)等.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课本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二、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概念

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本质,加以区别;而对于一些难理解难掌握的概念,我们则多举实例,举一反三.例如,在以下有关问题中,我们让学生紧紧扣牢本质加以区别和掌握:①加热、高温、点燃、燃烧;②火焰、火星;③雾、烟、气;④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⑤溶液、溶胶;⑥溶解性、溶解度;⑦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⑧重金属、轻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复习中,我们把以上问题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己区别,教师再辅导讲解,一个一个过关,让学生能正确分清不同的概念.在难点概念中,我们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化合价概念学生难以从定义上深刻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再从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上下功夫,最后,总结出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没有化合价,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再如,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难以掌握的概念,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理解,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适当的加深拓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练习.多加训练,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辅导,这样对所学知识能掌握好.

三、运用概念知识,解决计算问题

在基本概念的复习中,我们克服了纯讨论概念的弊端,把有关的计算问题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复习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计算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解计算题的模式,即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关系,弄清有关的定律、定理或列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必须注意配平)关系式,然后根据题意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并正确地假设未知量,根据题中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并验证答案.当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后,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及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到原子量分子量概念时,我们及时把求原子量类型的计算题归纳成几大类供学生练习,这其中包括利用定义求原子量,利用质量求原子量,利用浓度求原子量,利用化学反应求原子量等.在复习化学分子式和结构式时我们又让学生复习有机计算中的练习题,强调先求最简式,然后通过分子量求得分子式,根据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确定其结构式.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我们首先选择简单的单步计算让学生完成,当学生掌握后,再扩展到较复杂多变化的结晶和溶解问题,最后拓展到带有结晶水的计算.在复习浓度概念时,我们选编了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供学生平时练习,并且要求学生注意理清这三者中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在复习基本概念时,就注意到依据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强化概念,加强计算,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计算的能力.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is the chemistry elementary education , is in conceptual formation and having applied more protruding obvious conceptual significance. Way chemistry teaching that can direct on a hereafter cramming u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ing what be hindered more being from having affected a student studying a chemistry.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e method being that the basic concept teaches to the chemistry has talked about some simple cognition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he basic concept teaches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75-01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在举例出各种元素的原子和同种元素的几种原子,让学生先感受到元素的概念,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及时总结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元素概念的运用中会更得心应手。

五、深挖概念的内涵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在溶液中“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第一,定义的句子比较长,第二,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4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首先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概念,在形成时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他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论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的方式,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进行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完成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训练应试能力;

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5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 概念 教学方法

随着高分子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高分子科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学科,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高分子物理作为高分子专业的必修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高分子物理因概念多、抽象、结构纷繁且性能多变而被视为高分子专业最难讲授和最难学的专业课程。不少同学认为高分子物理理论性强、推导多,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1.高分子物理的概念浅析。

高分子物理中的概念在给其定义时,需同时兼顾两方面的内容,即每一个概念有它的物理意义,同时还要兼顾它属于高分子的范畴这一原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根据这一特征,给每一概念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时在讲解每个概念时可应根据每一概念的特征,通过说明、举例等方法,阐明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的教学探索。

高分子物理教学在高分子及材料专业的本科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分子物理的知识同时还是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课程基础。对于硕士阶段的学习而言,高分子物理基础知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分子物理,相对而言,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新知识大量涌现,在教学工程中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引入一些新概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譬如软物质、亚稳态及单链凝聚态等。

3.比较相近概念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高分子物理中的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有的概念必须建议在前一概念的基础之上,有的几个概念成为一组,相互之间的区别微妙,需要认真理解,仔细区分。

高分子的链结构一节,存在大量的概念组,如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全同立构与间同立构、自由旋转链与自由结合链等。对于这些概念组中的概念,必须准确地给出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正确的理解。在教学一级结构与二级结构时,学生感觉记住这些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分别列出哪些是一级结构,哪些是二级结构,并且,对作比较的每一条目,都给出一个例子。如此,学生就能准确理解哪些结构应归于一级结构,哪些归于二级结构。

4.启发、问题式教学法。

通过生活、科研中的案例,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并产生要探求的欲望,明确学习目的。

在柔性链及刚性链的教学时,我们注意到,柔性与刚性只是相对而言,比如常温下的橡胶在低温时变成坚硬的物质,从而失去高弹性,即从柔性变成刚性。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此时,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接触到的聚合物的相似的例子,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

5.逆引式教学法。

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讲授中,传统的做法是先讲解概念,再联系生活或生产实例,介绍其应用。为消除课堂中理论学习的沉闷感,我们采用逆向引导的方式,先引出实例,罗列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提炼、发掘和验证高分子物理的理论、概念。

时温等效原理是高分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就算对教材上的每一句话逐句讲解,效果也不好。为此,我们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思考高分子的松弛行为,以橡胶为例,要得到低至某一很低的温度时天然橡胶的应力松弛行为,由于温度太低,松弛进行得很慢,要得到完整的数据可能需要几个世纪,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时温等效原理便派上了用场。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求职欲望,对这个概念的教学效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6.弄清每个概念的适用范围。

高分子物理是一门相对说来较为年轻的学科,许多基本问题还没有搞得很清楚,一些基本概念还有待进一步澄清,这是讲授专业课普遍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聚合物结晶模型中,每个模型的提出都有其研究背景,都能解释一些特定的现象,然而,几乎每个模型都有它不能说明的问题。对于每一个概念都要讲清它提出的背景,讲清它的适用范围。举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7.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代高校教学已经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不仅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还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高分子物理中大量概念的教学,如果配合使用多媒体动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银纹与裂纹、冷拉等概念,配合多媒体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8.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一味采用灌输的方式,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高分子物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互动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也要发现其中正确的部分,并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例如,学生在观察某一聚合物的熔点时,给出的答案是100℃,应该指出,聚合物的熔点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是指一个熔限,这样理解才是正确的。此时继续启发学生,既然是一个范围,那么究竟是指开始熔化的温度、熔化完全的温度还是这二者的平均值呢?这样学生会给出以上三种答案,不必急于指出何者为正确。然后通个比较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般而言,聚合物的熔点是指聚合物完全熔化的温度。

9.对于难度较大的概念,采用类比的方法教学。

高分子物理中的概念,有许多高度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不妨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顺利迁移,从而轻松地学到新知识。例如,聚合物的应力松弛及蠕变。这两个基本概念可以认为是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同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学过的物质知识中,光的波粒二象性正好与此类似,都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同一种想象。于是,学生对于聚合物的盈利松弛与蠕变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

高分子物理中繁多而复杂的概念,其教学方法的合理选取,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须根据概念的特点、难易程度及学生已有的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平平,何平笙,杨海洋.高分子物理重点难点释疑.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2]徐世爱,张德震,余若冰.高分子物理习题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高分物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建其,曹墨源,周宇杰,徐君庭,沈烈.高分子通报,2010,8,97-100.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概念 结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30-02

化学核心概念是化学学科的主干内容,化学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基本框架。化学核心概念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一 化学概念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基本概念就是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是化学知识网络中的骨架。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及其结构体系

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几个方面。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在组成物质微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化,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层次的概念。化学学科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有独特的名称、符号及表达方式。对于各物质性质的学习,从宏观上分析,更注重从微观层面上对化学变化的过程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该部分的概念主要包括:元素、核素、原子、离子、原子团、离子符号、核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分子式、实验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同位素、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混合物、单质、酸、碱、盐、同素异形体。物质的性质内容的研究主要从结构出发,分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进而分析相关变化的过程和本质。同时,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化学教学,教材以初中的元素符号,简单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到必修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随后在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不断加强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化学用语在数量上、类型上不断发展,同时成为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工具。

2.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是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用于量度化学物质,表示化学物质“量”的一类概念,属于“工具性”概念。该部分内容较抽象,具有较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变换关系容易混淆。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换算关系在各章节练习中不断应用,凸显出“工具”的作用。

3.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有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可逆反应等。该部分概念主要包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可逆反应等内容。教材首先介绍离子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随后的元素化合物学习中不断巩固两部分内容。在学习化学键的基础上,通过能量的转化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以及热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能与电能的介绍,即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学习中,充分结合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电解质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精髓,是化学规律的总结。主要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位置、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半径大小分析等。该部分概念主要包括元素、核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合价、化学式、电子式、同素异形体、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学键、晶体类型等。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对物质结构进行介绍,从原子结构分析,归纳出元素原子结构、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从而引出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内容,根据原子之间作用力不同,构成的晶体类型也不同。

5.溶液

溶液主要是分析溶液中各成分存在和变化的情况。该部分的概念主要包括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盐类水解、原电池、正极、负极、电解、阴极、阳极、金属腐蚀、电镀等。教材主要从分散系出发,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别介绍胶体、溶液。通过溶液中物质电离的情况,对电解质相关概念进行介绍。通过对反应的分析,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进一步扩充,扩展出离子反应和氧化反应。在结合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基础上,引出原电池和电解池。通过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将原电池和电解原理整合应用,形成完整的电化学知识体系。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要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和程度的情况,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

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的各因素变化、电离平衡等。该部分的化学概念主要包括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电离平衡。教材中首先简单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引出化学平衡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随后在选修教材中内容深化,从微观的能量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深化化学平衡的判断和平衡的移动,并补充化学平衡常数。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

三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联系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概念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化学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构成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学生理解化学、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意识,准确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让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健伟.高中化学概念的结构及其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

[4]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7]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选修二化学与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宋心琦、王晶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7

通过概念复习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并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才能有助于形成或提高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因此,生物学概念复习教学是高三生物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基础。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学概念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两方面的教学。

一、强化核心概念的复习

所谓核心概念是指位于生物学知识领域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即是与生物科学事实相对应的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模型及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核心概念等同于课标所述的“核心的基础内容”,它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且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高中生物课程强调核心概念的教学,这就要求进行模块备课、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时,必须学会准确地把握模块、单元及课时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及联系性等特征,即核心概念具有内涵丰富,可以发展其他概念、核心概念与其他概念以一定的关系组成了同类事物的整体、核心概念引领整个系统知识块的发生、发展和深化等。一般来说,每个模块的核心概念数目控制在10―15个。如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的核心概念有:染色体、基因、中心法则、减数分裂、性状、突变、重组、遗传规律、基因频率、物种、种群、自然选择、隔离等。此处直接用生物学名词术语代替了概念的表述,是鉴于读者知道这些生物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用适当的陈述句、科学地表达这些概念,才能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掌握与应用。

强调核心概念教学的目的是避免传统的对繁杂的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教学,转变为追求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学习和深度学习,体现了国际科学教育倡导的“少而精”(less is more)的教学原则。

开展核心概念复习教学时,除了关注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例证、前科学概念等科学概念的要素以及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核心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之外;应注意下列问题。

1.概念与术语不同

名词术语仅是标记概念的符号,学生能说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生物学名词术语,但不知道如何提出和解答相关的问题,这意味着他只是知道了这些“字眼”,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生物学概念。

2.概念与定义不同

通常人们将概念的含义直接与定义相对应,这观点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受到质疑:有一些概念如等边三角形有明确的定义,但更多的概念特别是更为抽象复杂的概念,它们所包含的意义无法用一句定义确切表达。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它的理解不断地发生变化。如现代遗传学尚没有给基因一个统一的定义,多数分子遗传学著作阐述现代基因的概念时,主要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与染色体的关系、与DNA分子的关系、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的结构特征以及基因的分类等六个方面上进行界定。此外,对学生而言,随着学习的深入,“定义”的描述会不断变化、加深。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初中阶段的定义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高中阶段的定义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可见,高中阶段对光合作用要求提高了。

明确概念与名词术语及定义的区别,就要求概念复习教学过程中,杜绝将概念以孤立的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可能知道或记得某个生物学名词术语或定义,但不理解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无法构建良好的生物知识结构,就谈不上在新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另外,随着学生年龄的不同,“定义”的描述会不断变化、加深。所以“定义”可能会让学生在后续学习时产生困惑。

概念复习教学还应通过生物图、生物表、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知识网。

二、注意区分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基本事实包括动物、植物等生物的名称;大小、形状、颜色等生物的外部特征以及生物、生命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概念是人脑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和改造的产物。总之,事实是客观的,是通过感官或者一定的仪器器材进行观察测量得到的。概念往往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是由众多的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

请分析下列陈述句哪些表述的是生物学事实?哪些表述的是生物学概念?“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根据上述对事实和概念的认识,我们不难作出判断:“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陈述句表述的是生物学事实,它是可以通过显微镜、细心观察得到的;“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这两个陈述句表述的是生物学概念,它们是通过众多的生物学基本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区分生物学基本事实与生物学概念的目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必须将生物学核心概念作为每节课的知识目标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生物学事实构建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及合理的概念体系,并以此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展概念复习教学。如通过设置问题串:“为什么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根据哪一个杂交组合可以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孟德尔分离定律相比较,这个实验中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吗?和性别有关吗?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A表示,你能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为什么?如何设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知识。应避免出现类似:“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在哪?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几次,在哪个时期复制?细胞分裂几次?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形态有何变化?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形态有何变化?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等仅仅是识记生物学事实的设问,这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违背了生物科学教学的“做中学”原则,学生不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习生物学,那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就会落空。

同理,区分生物学基本事实与生物学概念也有利于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关注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考查。

试题1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大籽(B)对小籽(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甲为黄瓤小籽,乙为红瓤大籽,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二倍体西瓜子房发育成果实,与种子产生的 有关,该化学物质发挥生理作用的特点是 。

(2)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 ,③过程得到的无子西瓜B果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 , 。

(3)若甲乙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在F2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⑥过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体细胞,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是 ,⑦过程的原理是 。

(4)过程⑧是花药在MS培养基所提供的特定条件下脱分化,发生多次细胞分裂,形成 ,然后,最后长成单倍体植株。

该试题围绕核心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是否把握了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育种方法等相关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试题2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第一年将二倍体黄瓤西瓜种子种下,发芽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以该四倍体西瓜植株为母本,以二倍体纯合红瓤西瓜为父本进行杂交,所结西瓜中有种子,第二年种下该种子得到三倍体植株,开花后授以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即可结出无籽西瓜。请回答以下问题:

(1)秋水仙素作用于 ,可诱导四倍体的产生,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

(2)四倍体母本的基因型是 ,三倍体的种子位于

(3)三倍体西瓜的基因型是 ,第二年对三倍体植株的花要授以二倍体西瓜成熟花粉,目的是 。

(4)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 无子形状能否遗传 (能或不能)。

(5)要想获取大量的三倍体西瓜幼苗,最快的培育方式是 ,请写出培育过程 。

该试题考查了有关生物学事实等零散的、枝节的内容,考查的是学生的低层次认知能力――记忆力,易导向学生“死记”概念而不是灵活运用。教学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类似的试题。

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及理解篇8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各类教材中较复杂的一类。他除了具有一般教学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所以化学概念教学汇总要注意研究和适应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争取的形成概念,学会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体会。

一、在概念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思维虽然是抽象思维逻辑上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性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以生动直观为基础进行教学是各类型化学教材突出的共同特点,对于化学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在各种直观手段中化学实验具有更好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例如院子概念的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很难出血化学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我们可以增做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颜色、状态、并且提出以下问题:1)氧化汞受热后繁盛了什么变化?变化后生成了几种物质?2)氧化汞是有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在加热的过程中,氧化汞分子是否发生了分解?3)分解成跟小的微粒是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吧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层层深入,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二、辨析概念、沟通关系、对比异同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思维的品质又叫智慧的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独立性和辩证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全部对象。酸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电离是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化合物。再揭示其外延时我们可用电离通式:酸=H++酸根阴离子来表示。凡是符合这一通式的物质都是酸,从而可以得出:酸电离生成氢离子的个数与酸根所带的电荷数相等。也与学习酸和盐的的概念作了铺垫。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了概念。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也往往从这两个方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来理解了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认真地分析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化学基本概念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区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感念教学中进行分析、有道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概念之后往往对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加以区别,沟通联系。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原子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习惯上说构成),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4、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当然如果列表区别就更直观、鲜明。事实也证明化学中许多概念,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与原子;元素与原子;吸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等通过比较,辨析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就会辩证的理清了这些概念,也理清了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学生对于中学化学每一个阶段学习之后,特别是高中化学结束之后,化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注意每一个概念的前后衔接以及各类概念的相互联系,更好的运用学生已有的只是和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介意建立和强化新旧知识和技能见得关系,从而巩固和加深已有的概念,建立新的感念,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注意在概念应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概念既是巩固、加深概念的手段,有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应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简单入手,最后到复杂的综合练习。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习题涉及的的概念进行回忆复习,辨别和相互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概念,而且可以强化概念的辨析能力。对概念的综合运用,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外出带有规律的东西,达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以利于神话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学完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后,可以设置下列习题:

1.什么叫固体的溶解度?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C时,把硝酸钾31.6克溶于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从2题中去除饱和溶液50克,则20C的溶解质_________(增大;减小 ,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增大;减小 ,不变)。

4. 从以上习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溶解度有四要素,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为:w=S/(S+100)×100%但是应用此公式时,溶液必须饱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外因看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多少无关,溶质质量分数不受溶液多少影响。

上一篇:纳米技术的缺点范文 下一篇: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