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2 17:10:29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13]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27.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2

【摘要】本文试从加强检验科的科学质量管理,以及对现代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念,以进一步深化检验科的改革,正确面对检验科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检验科 发展 管理

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如何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质量和风险意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试从加强检验科的科学质量管理,以及现代医院检验科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主题和重点。

2 制定目标

2.1检验科的管理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并实施目标管理和目标责任制;强化“以质量为生命,责任为准则,态度为关键,服务为宗旨,纪律为保征”的科室管理原则。

2.2制定岗位责任下的目标管理 ①实行岗前培训、岗中考核、岗后教育的措施。②经济目标责任到小组,再分摊到个人,使每人工作有目标,肩上有责任。③奖金二级分配。

3 加强制度及内涵建设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制度建设 ①建立检验结果审核制度,编制实用而完整的操作手册和质量控制手册。②建立临床检验标本接收制度。③制定科室各项考核制度、量化管理制度、奖惩制度。④建立质量管理小组。⑤建立质量控制检查制度。⑥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值班制度、差错事故记录制度等。

3.2质量管理 ①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管理。②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三基培训。③加强医德医风及行风建设。④加强法律法规学习。⑤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加强自我防护,预防医院感染发生。⑥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4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4.1完善并严格执行工作中各个环节的sop文件,对检验全过程进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2加强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每个临床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做好被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并积极参加国家或省市的室间质评工作。

5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医疗仪器使用管理办法。(2)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3)制定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

6 加快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建设

(1)加强基本功训练。(2)有针对性地外派人员进修、培训、参观学习。(3)积极开展科室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检验科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4)鼓励员工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培养员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5)大力引进人才。

7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科学管理手段

信息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本院的具体要求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它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现代化医院的科学管理。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要以国家最新颁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依据。

8 加强管理者能力培养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科主任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员工,促进科室的和谐发展。

9 加强与临床双向沟通 推进检验与临床学科的协调发展

(1)检验科通过不断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有助于协调矛盾,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2)实验室通过从临床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并不断地推进新项目和新实验的开展,提高诊断水平,更好的指导临床对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发挥检验科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3)检验科应不断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检验科工作。

10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让病人对医院产生信赖,使病人真正有一种安全感。科室应每周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展开一次工作总结,认真分析医患纠纷的原因,同时注重“举证倒置”证据的保留,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11 结论

在激烈的社会竟争中,加强内涵建设,遵循“质量第一,科学发展”的方针,是现代医院发展及管理工作主题和核心。检验科只有靠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依靠优秀的检验质量和忠诚的热情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提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挑战和机遇,确保检验科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吉连,闫凤娥.浅谈检验科科学管理[m].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9(3):6.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模式 管理方法 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

[4]周建策.关于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物理教学,2009,(4):67—98.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验室建设 发展与研究

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支撑点。实验室装备规模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以及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硬件实力和办学质量。因此说实验室是学校的门户。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对实验室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

面对独立学院建设飞速发展并日渐壮大的现状,独立学院基础实验室如何更好的适应独立学院本科课程的教学需要,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推进实验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技术现代化进程,力争在没有充足的实验设备条件、加强与母校(校本部)联合培养的前提下,力争规范管理,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以分批次建设来逐步完善实验室技术装备,比如我们学院立足现状,为生物食品系先建立起了两个生物基础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加大力度紧密同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领导积极筹备建设高标准、高效益、有特色的本科独立学院实验室。

一、实验室建设总体构思

独立学院的生源是广大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制约,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指导原则,坚持本科生教育的人材规格,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管理建设

包括制度建设;档案建设;实验器材贮藏与使用管理;实验室电脑辅助管理;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培训;邀请学生代表列席参加讨论实验室总体规划、相关经费的使用申请等重大实验室重大发展问题等等。

(二)基础设施和器材设备达标建设

包括实验器材标准化配备;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实验专用教室室内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三)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

提高实验技术、教学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从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着手开始);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

(四)几项工程性建设项目

建造“多功能标准实验台”和修建“化学危险品地下贮藏室”;创建“理化生科技活动室”;创建“生物和生态系统标本室”;创建“食品实验室”。

鉴于我院目前的实际状况,这几个项目的建设可能有些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学院目前发展壮大的态势给了我们极大的希望,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都能一一实现。

二、实验室建设具体内容及拟采取措施[2]

(一)管理建设

实验室管理应从健全制度、清库建帐为起点,直至形成全方位、规范化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最好做打一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

据有关管理技术规程,制订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器材库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帐目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报废注销制度;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准备室管理制度。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行,确保管理规范化。

2.档案建设

学科实验室设立档案专柜,做好帐目、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件事:帐目建设应在全面系统清库、核实库存器材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明细帐。建帐后,凡购置调拨和报废报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履行记帐手续,并定期对帐,确保帐、证、物相符。帐薄及记帐凭据要存档备查。资料建设应将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类文件、仪器设备的随机资料、实验教学挂图及其图解说明、实验教学电教软件、实验改革或仪器装置革新资料及实验器材管理的工作笔录和批件等均纳入资料建档范畴。

3.实验器材管理

此为实验室管理建设之重心,在器材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建设性工作:贮藏管理,各类实验器材(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工具材料、化学试剂等)的贮藏均须符合技术规范,应依其技术性能采取分类定位、隔离贮存、安全防护等技术措施科学保管,特殊仪器设备要有相应的特别保管方式,并定期进行技术监测,以防自然损坏,确保安全贮藏。并在防护保养上要给予必要的维护保养投资。使用管理,实验器材的使用要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在使用管理操作上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运行,以使用登记、回收审验、违规损坏赔偿、特殊器材使用以及实验器材外借要实行报批等为管理手段,发挥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益,并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鉴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未来信息技术纳入管理模式的需要,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管理(如建立实验室资源数据库)和实验室管理员的专业技术资职(即配置技术内行)也应纳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予以重视和逐步保证。

(二)基础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达标建设

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配备是保障实验教学正规化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建设之重心,其标准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实验器材标准化配备

学科实验室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分轨制,制定出《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方案》。使实验室仪器装备基本达到部颁标准,以保证教学实验并能满足活动课实验的正常开设。

2.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

实验器材库的规范标准是:各类实验器材按技术规范上架入柜,定位贮存。保障贮藏安全、布局合理、防护科学、取存方便。具体需做好以下工作:器材库管理制度(包括《仪器室管理制度》、《化学药品室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等)精装上墙;消防、防护、保险设施齐备;补足器材专用柜并使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实验材料按技术性能分室分区、分柜分层合理布局、定位贮存;做好防护保养、技术监测工作,争取必要的器材防护保养投资,确保所有实验器材完好可用。

3.实验室室内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实验专用教室和准备室的规范标准是:实验操作台符合部颁标准,辅助设施齐备,设置布局得体,环境气氛优雅,具有实验室文化气息,注重实用而兼顾美观。具体需做以下工作:据各学科分组实验的实用性建造多功能标准实验台;消防器材、排风设备、水电供给系统等辅助设施的配制要符合技术规范;规范室内电教系统的设置布局,使常规电教设备尽快进入实验室,力争配备视频仪和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电教设备;据学科特点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实验辅助设备(如分析天平、沉淀分离器、冰箱、烘箱、恒温箱、试管瓶子清洗器等);做好室内实验设备及辅助设施的规范定位;相关管理制度及实验操作指导挂图等具有实验室文化气息的图表要精装上墙。

目前,我院生物食品系得两个基础实验室的设备并不十分完备,还没有专用的实验准备室,在今后的实验室建设和完善中可参考这些指标,力求在全国独立学院的评估中顺利过关。转贴于

(三)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

实验室技术档次的提高,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使实验室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

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 更注重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性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应注重提高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由于独立学院“民、独、优”的办学特色,有的学院只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工作,创新型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建立了高档次的实验室,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大学生,也可以督促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室建设分步实施建议[3]

本实验室建设设想是基于我院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拟定的,未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探讨。逐步投入实施,关键是投资。建议:

第一,实验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工程,需做好统筹规划,力争与母校“十一五规划”同步进行。

第二,对一些较小投资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如清库建帐、室内环境建设等,可在近期起步,力争在1学年内基本完成。

第三,对于一些标准化建设项目,如仪器设备的标准化配备、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等,其投资面和投资额较大,可望用两年时间完成。

第四,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项目和几项工程性建设项目,多属创一流性质的,可望在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的阶段实施。

四、实验室发展

实验室建设以质量为主线,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目标。先进的指导思想、良好的行为策划,正确的运营机制,过硬的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立足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平台。

各学院和实验室要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大力推进高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验室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创新单元和重要载体,理应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问题,阻碍实验室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验室的体制,明确定位与目标,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建立内外协调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或管理体系,而且不同学科、不同特色的实验室要有不同的定位与目标,逐步培育并形成与实验室发展方向相关的产业链。

为了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4-7]:

(一)建设中重发展

要时刻以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灵活、发挥人才核心作用,促进交流,提高经费、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新制度下新建设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和培养目标全面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的实验室工作体系,力争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设来挖掘我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三)开放实验室的新尝试

实行实验室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学校实验室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四)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

对实验室综合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验室的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实验室投资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可效仿国内其它高校的方法,制定相关“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办法,对实验室开展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实验室,以评促改。对学院所有用于教学、科研的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每学年进行一次效益考评,并张榜公布考评结果。以期激励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逐步提高。

(五)实施网络化管理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各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搭建实验室及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人员、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等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五、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展望[8]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机制的改革与体制的逐步完善,独立学院这一新兴的力量在逐步发展壮大,在伴随着教育教学机制逐步走上正轨的同时,实验室建设正逐步形成规模、结构合理,积极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着眼点,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实验室在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条件,全力拓展实验室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验室综合效益,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开创实验室工作新局面。

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朝着建立现代化、标准化实验室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建立适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竞争力的实验室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实现新一轮实验室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技术性、应用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积极创造优良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

[2]邢根溪,等.浅议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87-89.

[3]林爱月.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7(4):83-85.

[4]张莹莹,徐慧萍,朱玮彬.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EB/OL].(2005-10-31)[2007-4-10].news.zucc.edu.cn/news_show.php?recid=6640

[5]刘泽君,包志清.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之我见[EB/OL]. (2006-9-18)[2007-04-10].hie.edu.cn/xxgl/news.asp?new=40

[6]金贵朝.关于独立学院建设实验中心的若干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 05:465-467.

[7]张淑华,王晖,郭爱民.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226-227.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高校实验室数量与规模不断增长、层次也不断提高,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在高校科研实验室快速建设的同时,实验室的安全问题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如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生产作为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安全现状依然堪忧,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实验室管理者深思的工作。通过分析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经验,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针对性对策,希望可以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1国外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为例,学校设有校长直接负责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部,负责全校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等事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考试准入制度,只有通过强制性的实验室安全入门培训,才可以获准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实验室安防设施齐全,定期开展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以便发生突发事件快速撤离,保障师生的健康和财产安全。此外麻省理工大学等大学采用环境健康与安全(EHS)实验管理体系,制度完善,也值得国内高校借鉴。

2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部分高校存在管理体制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当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各有不同,很多“985”、“211”高校由于科研平台的数量较多,基本都设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或实验室处专责全校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具体管理,总体管理效果较好,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办学规模不大,现有省级以上平台较少,管理体制不清晰的现象较为突出,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较大隐患[3]。

2.2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都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很多流于形式,执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高校存在实验室安全入室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况,有些实验室也购置了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但是限于实验室人员的编制不足,执行不到位、不彻底,对学生和外来人员的培训不能实现全覆盖[4]。

2.3实验试剂管理疏漏,监管不力

当前由于高校教学、科研的体量的不断增大,对实验试剂的购买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试剂购买一般有三种情况,学校统一招标采购、学校采购与实验室自购相结合、实验室自购。后两种采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师们减少购买程序,更为方便;但是确实存在监管的疏漏,管理部门往往重视剧毒麻药品和易制毒药品的采购,对其他试剂关注较少,同时对试剂的使用和流向监管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5]。

2.4实验废弃物回收制度执行不到位

教学、科研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液和废弃物,实验废液得不到妥善处理,有些废液加以稀释甚至不加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中,极大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并危及民众的身体健康,同时有些医学院校对于实验动物尸体、废弃物及医疗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工作更令人堪忧[6]。

2.5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优秀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团队,是实验室得以正常运转的保证,可是现实情况是,由于相对落后的人事制度,管理人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实验室都普遍缺乏专职管理人员,使得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实验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凸显[7]。

2.6仪器管理粗放,水电气配套不足

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经费的增长,目前实验室逐渐配备了大型的、昂贵的精密仪器设备,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实验室的空间、水电规划相对落后,很多仪器拥挤在一个小空间,线路混乱、私拉乱扯,水、电负担过重等现象普遍存在。

3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3.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管理责任

徐州医科大学目前采用校长—分管校领导—管理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实验室的四级管理架构,校长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人,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校长委托分管国资处和保卫处的校领导代为管理,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3.2贯彻执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强化安全红线意识

高校应严格执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作为实验室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生产工作,是本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第一人,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本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重心。徐州医科大学每年都由校长和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再和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状,全方位、全覆盖、零容忍,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管理部门、实验室、课题组”四级管理组织构架。

3.3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准入制度

3.3.1建立健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要实现纵向到底、无缝链接,层层落实,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要将实验室安全责任明确到实验室的每一个房间,无死角。实验室主任要明确本室的安全工作管理具体负责人,所有工作人员合理分工,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3.3.2严格实验师准入制度。推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准入考试制度是大势所趋,我校在新教师培训和新生入学阶段就开展全校性的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给予结业证书,同时要求各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安全培训,只有培训合格,方可准入实验室开展学习、工作。

3.4加强试剂管理及废液处理力度,强化生物安全

3.4.1强化试剂采购和使用跟踪管理。我校实验室使用的试剂统一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招标采购的原则,部分科研实验室的特殊试剂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到资产处报备,同时各实验室、课题组的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对试剂的管理与保存,分类放置,剧毒、放射性物质存放在指定地点,双人双锁管理。所有试剂的使用要记录在册,切实强化试剂的使用和流向管理。3.4.2加强实验室废液、废水的处理工作。教学、科研实验室每天都会产生的大量的实验废液,我校投入资金建设了废液中转站,将废液统一保存,分类收集、存放,消除废液保存在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集中处理,保护了校园环境。3.4.3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设立生物垃圾专用箱和动物尸体回收库。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验动物尸体的回收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管理法执行,设置动物尸体回收库,定期集中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于涉及到病原生物及实验动物,必须采取防止病菌、病毒传播的措施,以保证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5建设一支责任强、留得住的实验室专职管理队伍

具备高度责任心的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得以安全运转的保证。因此学校打破人事制度,设置了教授级高级实验师岗位,使得技术人员的上升通道得以打开,学校在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好了保障,也保证了这支队伍能安心做好现有岗位、尽职尽责,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

3.6做好实验室的前期规划,扎实做好实验室水电气等相关配套管理工作

我校所有的实验室改造、大型仪器采购、线路改造等工作都首先要到后勤管理处能源管理科报批,经合理调整修缮后,实验室改造、仪器购买、线路改造方实施,同时学校制定校内停电预案,建立实验室用电管理QQ群,在因不可抗拒因素或电路维修等原因确需停电的,要先行告知各实验室,以免因无故停电造成科研仪器受损,产生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最重要载体,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坚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为辅、常抓不懈的观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警示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尽早发现、及时解决,为教职员工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总之,实验室安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3,5.

[2]李承花.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心得体会[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5,13(6):229-231.

[3]张洪清,台红祥,陈彦军,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调查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234-236.

[4]周健,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5]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6]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7]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医学教育研究(电子版),2015,5(1):24-26.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5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LIU Kang[1][2], ZHAO Yunxia[3], WANG Wan[4], SHEN Yuewu[4],SONG Guiqin[4]

([1]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Biological Treatment Cente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4]Basic Medicine Schoo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ovative society. While the laborator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science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is issu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the scientist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l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hoping to help some one who engaged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水平高低和工作状况好坏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①这足以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从广义来讲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日常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常规试剂耗材,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基础科研和教学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其中涉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②③培养相关的科研人才。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

1 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制度,保证有章可循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有多么高级,只要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建立与完善是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范围应该包括: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人员、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④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对外合作开放制度以及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现象,⑤因此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⑥这样可以规范和协调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实验活动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在管理中,尽量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为其准则,第一:在实验室中根据相关的物资管理准则将不常用的实验设备分类存放在保管室中,做好每台仪器的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过重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同时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 规范试剂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安全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这部分的管理可以严抓前、中、后三个环节。第一:试剂药品使用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采购前严格申报的管理办法。实验课在开设前由专门的教师写申请交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严格审核实验过程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使用,合格之后签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第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第三:实验完成之后,严格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此外,对于一些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等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时需经过相关程序。

4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包括培养科研人才。第一,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对实验仪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了解,因此需要实验室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仪器培训,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较快的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第二,对于实验人员,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实验的进度安排等,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让实验室人员接触比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实验室组织科研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实验工作的学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会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就学生自己的实验进程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实验室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实验建议;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反馈回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5 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

过去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手工书写,纸袋存储的管理层次上,存在着工作繁杂枯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日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网络化管理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试剂药品管理于一体,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实验室管理更系统,更透明,提高了是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网络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获哪些是性价比高或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设备的信息。

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繁琐但却重要,实行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在做好预防保护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宋桂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2-15;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2014-34

注释

① 冯端.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

② 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430:60-62.

③ 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129-133.

④ 车成祥.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2-84.

⑤ 高杭.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发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12:31-34.

⑥ 白斌论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J].统计与管理,2014.12:120-121.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是我们学校进行与化学有关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现在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会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易制毒甚至剧毒的化学品以及高压、高温设备等,这些化学药品及设备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课题与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化学实验数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化学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增大。2009 年以来,化学实验室频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敲响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

(1)化学药药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设有化学类专业实验室,另外还有生物类、医学类、药学类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随着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来的化学品使用种类不但逐渐增多,还在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化学废液和废气等的量非常巨大,这些都带来了处理难度大等的特点。

(2)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原始。废弃物由处理公司集中将各实验室的废液进行处理。但是处理公司收集废弃化学药品的时间周期长且对废弃化学药品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再加上不断产生的废物、废液无处存放,学校对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重视,导致废弃物直接处理。

二、化学废弃物的管理现状

自从高校实验室被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后,再结合该《通知》精神,各高校建立人员责任和规章制度、建设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化学废弃物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些高校还是直接将废液排向下水道等,所以高校化学废弃物的排放根本上治理,而且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过多的,加上高校管理层的放任态度使无序、无节制排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高校化学实验室特点和反思国内外出现的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采取了多种强化措施,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一)完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需要制度,制度能促进更好的管理,制度建立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本院的研究方向和化学实验室特点,我院采取了三项措施:

(1)制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与安全员职责”、“实验室预防火灾、中毒及有害物等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2)采取“主管人即是安全负责人”的原则,即将实验室负责人做为消防安全负责人,班级干部做为安全员。安全员实行梯队制,由班长开始到团书记依次排下去,保持安全员的一贯性;

(3)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化学废弃物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二)提高学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校学生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帮助他们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生入学教育到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验室准入培训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必经环节。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经费也跟着迅速增加,化学实验室承担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员极强的安全意识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等,这些是保证实验室平稳、良好运行的强而有力的支撑。在分析化学实验室特点如科研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的基础上,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为例,阐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实践表明有以下途径:① 完善规章制度;② 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③ 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④安全设施配备充足等措施,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编委会 编 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EB/OL].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07-26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本科医学生 分子生物学 开放型实验室 建设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38-02

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基础扎实、多学科、适应性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育部也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并向广大学生开放成为评估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平台。课题组依托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借鉴其丰富的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进行了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建设并应用到了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现将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一 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学科,涉及的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观察,仅有课堂理论教学不能给予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且医学分子生物学在理论课教学中涉及大量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学生需要通过具体操作才能掌握这些技术,所以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由于教学时间和实验室场地的局限,大部分实验内容由教师与实验员事先准备好,学生按照书本内容机械模仿或者由老师示教。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开放型实验室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行开放型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课内实验内容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开放式使用,利于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利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建设要点

1.场地规划

开放型实验室不同于普通实验教学实验室,需要全工作日开放,学生科研实验也需要一个相对集中的场地完成。为了便于管理、统筹安排,本实验室从已有的场地中专门划分了一间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在该实验室中划分如下区域,中间放置实验台和试剂架作为公共实验区,四周边台划分为常规仪器使用区、精密仪器使用区以及污染实验隔离区。学生在该实验室中能完成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大多数操作,既合理利用了场地,又方便了人员和设备的管理。

2.仪器配置

在开放型实验室中,仪器使用频率高,常规仪器设备需求量大。因此实验室配置有足量的常规耗材如EP管、玻璃试管、离心管等,对于经常使用的普通设备如电泳仪、电泳槽、普通离心机等基本配置为2~3台,对于一些较为贵重设备,如电子天平、转膜仪、PCR等至少配置一台。上述仪器配置能完成大多数常规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

3.人员配备

开放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对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仪器设备等具有重要作用。人员配备包括管理人员、专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其中,管理人员主要进行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入室本科生的统筹管理,由具有多年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且具有较强统筹协调能力的高级职称专职科研人员担当。指导教师负责带领入室本科实验小组设计并完成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需由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科研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学或科研人员担任。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常规仪器的使用指导和日常维护,应由具有多年仪器使用经验且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实验技术人员担任。各成员明确分工,各尽其职,共同完成入室本科生的培养工作。

4.制度建设

一个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行,离不开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一个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型实验室,制度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开放型实验室人员流动大、开放时间长,学生科研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仪器数量多,仪器使用频率高,这些都加大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因此,本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入室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包括《入室申请及承诺书》《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程》《仪器使用及管理制度》《仪器使用申请及预约申请制度》等。对于常用仪器均编写了标准操作规程,高级贵重仪器采取专人专管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试行和进一步修改,使实验室的各项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

三 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成立之后,通过在课堂上大力宣传,学生入室进行科研实验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学生首先填写《入室申请书和承诺书》,提交实验室主任审查批准后,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对常规仪器的使用进行统一培训,按学生需求将他们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安排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课题。目前,本实验室已接纳本科兴趣小组十余组,本科入室学生56人次,其中由兴趣小组设计并申请的“香樟挥发油对人胚肺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课题获学院院级课题立项资助,相关文章也在正式省级刊物上发表。

综上所述,通过本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为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和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场地,通过入室进行实验或科研,可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林.提高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

[2]王朋.高校开放型实验室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3]卢常伟、李岩、刘陵顺.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

[4]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

上一篇:公共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体育教学情境创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