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8:04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1

一、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主要是选用优质、丰产、兼抗多种病害的新品种。生产中比较抗病的黄瓜品种有驰育A1等驰育系列、中荷6M12等中荷系列、鲁抗新瓜神等鲁抗系列等。

(2)清洁田园:田间杂草、病残株是一些病田的初次侵染来源。要把初发病的叶片、果实或植株及时摘除或拔除,烧毁或深埋。

(3)合理轮作:实行黄瓜一青椒一花卉的轮作模式,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了病原菌的数量。

(4)嫁接换根:近几年来,温室黄瓜的生产普遍采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嫁接换根。

(5)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优化作物根系周围土壤环境,有益菌群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还可以拮抗有害病原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6)生态控制:把温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繁殖的生态环境。

2.物理防治

(1)太阳能消毒法: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低等多种特点。它的应用显著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其具体方法是:在棚室休耕时节(7-8月份),将棚室清理干净,多施有机肥,每亩用稻草或麦秸500~1000kg,切成4~6cm长撒于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500kg,翻地、铺膜、灌水,然后密闭大棚15~20d,土温可升至50~60℃,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菌。对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捕虫板防虫:应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应用篮板诱杀蓟马。

(3)生物防治

(4)以虫治虫:应用:

“胡瓜钝绥螨”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等害虫。

(5)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申嗪霉素、悟宁霉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4.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一些化学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学药剂消毒:土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近几年来用于土壤消毒的药剂较多,有绿化苦、棉隆、威百亩等,对土传病害的防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

(2)整畦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kg/亩,撒施土表后翻耕,做畦;也可用立枯净、立枯宁、敌克松、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3 kg/亩撒施或喷洒地面。

(3)药剂治疗:在病虫发生前期或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或对症防治。

三、几种病虫的防控技术

1.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生态控制:温室白天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通风将温度降到15~20℃。全天湿度控制在70%以下,晚上控制在85%1t~下。浇水一定在晴天进行,最好在早晨,绝不可在阴天或低温时期浇水。

(2)营养控制:在发病前喷施糖尿液,其配方比为白糖或红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每隔5d喷一次,连喷4~5次。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闷棚前一天浇水,将棚封闭,温度迅速升到45℃,不超过48℃,保持2h,然后逐渐放风降温,10~15d再闷一次。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银法利2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或氰霜唑15mL加百泰20g,兑水15kg喷雾。隔4d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72%普力克1000倍液。72%克露WP7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安克锰锌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等。

2.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技术

(1)嫁接换根栽培:用韩国或日本经过热处理的白籽南瓜作砧木,用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做接穗,采用靠接法嫁接并作好嫁接苗的管理。

(2)实行轮作或土壤高温灭菌。

(3)种子消毒:可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宝超微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4)栽培防病措施:护根育苗,高畦和地膜栽培,施足腐熟基肥,合理浇水。

(5)零星病株药液灌根: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水剂750~1000倍液等,每株250mL,10dl次共2~3次。

3.灰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底叶,加强通风透光;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叶面结露,防止空气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6%恶霉灵30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万霉灵8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5d1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4.根结线虫病防控技术

(1)培育无病苗,不从病区、病棚调入种苗。

(2)棚室夏季深翻晒土;冬季休闲的大棚,冬前灌冻水,经2个月消灭大量病原线虫。

(3)科学轮作:与葱、蒜、韭菜轮作。

(4)消毒:98%棉隆微粒剂,每亩沙壤土药量5~6kg,粘壤土药量6~7kg,均匀拌以A50kg细土洒施或沟施,深度20cm。施药后立即覆土,有条件可洒水封闭或覆盖塑料薄膜。土温12~18℃最宜,土壤含水量40%以上。当10cm土温为15℃和20℃时,分别封闭15d和10d后松土通气,然后播种、栽苗。或10%苯线磷(力满库)颗粒剂,每亩用药量5kg穴施,效果良好。

5.白粉虱的防治技术

(1)用黄板诱杀成虫

(2)喷雾法:在成虫约3头/株时及早防治,可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兼治红蜘蛛),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或10%P比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或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

(3)熏烟法:用10%异丙威烟剂熏蒸。

6.蓟马的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管理好苗床,培育无虫苗,防止蓟马传播扩散。地膜覆盖栽培,减少成虫出土为害。加强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耐害力。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减少虫源。在换茬期间进行土壤消毒或夏季高温闷棚灭虫。

(2)物理防治:棚室通风口、门窗增设防虫网。蓝色粘板诱捕蓟马成虫。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有机;黄瓜;病害;虫害;草害;防治

江西省万载县自1999年至今连续10多年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产地认证,黄瓜等29个品种获欧盟ECOCERT有机农产品认证。病虫草害防控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有机黄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现将有机黄瓜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 防控原则

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2 农业防控

2.1 科学选择土壤

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评价合格,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远离机场、公路、工厂、生活垃圾物等污染源且排灌良好地块;宜选择具有3年有机土壤转换期,前3年未种过黄瓜的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土壤条件符合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3级以上标准,土层深度要求在40 cm以上;土壤pH在5~7之间,地下水位1.0 m以下。

2.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如翠玉一号、秋抗、津绿5号、津春4号等。最好选用经过有机认证或经过转化的种子,在无法获得经认证的有机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如在有机种植的初始阶段),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黄瓜品种。

2.3 轮作换茬

黄瓜至少要经过3年的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如与水稻轮作,有利于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

2.4 深耕整地

在黄瓜播种的上年冬季,进行瓜田深翻晒土、冬闲冻垡,以杀死病菌和越冬虫卵。

2.5 土壤消毒

4月上、中旬黄瓜播种前,结合播种前整地每667 m2均匀撒施75 kg熟石灰。

2.6 种子消毒

在播种前把种子晒1~2 d,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及害虫,但不得在水泥地面上晒。

2.7 培育壮苗

黄瓜在3月上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保护地栽培最早可于1月下旬播种。每667 m2大田需苗床面积10 m2,用种量100~150 g,最好采用营养钵、营养块育苗。营养土配制:用未种过瓜类的肥沃无病表土,掺入30% EM有机肥,充分混匀,装入营养钵和育苗盘。插种前用55℃热水烫种10~15 min消毒,待水温降到25℃时,浸种8~10 h,搓洗,清水淘净。出苗后降低床温,防止发生高脚苗。育苗后期加强低温锻炼。

2.8 合理密植

整地时需深耕,施足基肥,每667 m2用腐熟农家肥1500~2500 kg,磷矿粉50 kg,与土壤混匀,然后做畦。多雨季节一般采用高畦栽培,包沟1.5 m左右。当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幼苗2~3片真叶时,择晴天单株定植,每畦栽2行,株距25~28 cm,每667 m2栽3200~3500株,随后灌定根水。

2.9 科学管理

通过插架引蔓、改善黄瓜通风透光、调控肥水等科学管理方式,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有机黄瓜病虫草害的发生。同时,及时摘老叶打权,人工拔除病虫为害株,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销毁,有效减少菌源。

2.9.1 插架引蔓

当苗高达20~25 cm时,应及时支架引蔓,支架长度2.2~2.5 m,搭成“人字形”,以细绳绑蔓,以防倒伏,每隔40 cm绑一道细绳。为了避免断蔓,引蔓宜在午后进行。

2.9.2 植株调整

当主蔓延至架顶后,需要摘心,以促进下部节位发生子蔓,再生雌花,提高坐果率。子蔓出现雌花后,留2~3片叶,再次摘心,以利子蔓结瓜。对于以子蔓结瓜为主的品种,则当主蔓有4~5片真叶时摘心,以促进子蔓早结瓜。

2.9.3 科学调控肥水

合理使用有机肥,如腐熟饼肥、厩肥、堆肥、沼肥或草木灰、磷矿粉、商品有机肥等,防止施用过量含氮素高和没有腐熟有机肥料,做好开沟排水,减少有机黄瓜病虫草害的发生。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3 物理防治

生长季节可使用防虫网、杀虫灯、黄板、人工拔除病株等物理方法防虫。一般每1~2 hm2地块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每667 m2插黄板20块,15~20 d换1次,诱杀蚜虫。

4 生物防治

4.1 释放天敌昆虫

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田间蚜虫等害虫的发生。

4.2 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性天敌

经过人工培养生产生物制剂,可直接用于防治害虫。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

5 生物农药防治

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等。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或喷施大蒜液、辣椒液等防治。

黄瓜主要虫害有黄守瓜、蚜虫等。用生物源农药托盾乳油1000~1500倍液,或大印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或0.3%苦参碱1000倍液、或1%印楝素800倍液等植物源农药防治;也可用鱼藤酮、银杏叶、黄杜鹃花、苦楝、辣蓼草等生物源农药防控。

6 草害控制

6.1 耕作除草

通过精耕细作,适时中耕、压草养地、诱草早发、腐熟沤制农家肥料、适当密植等多种农业栽培措施清除田间杂草。

6.2 人工除草

结合中耕松土进行人工除草。要求中耕深度在10 cm左右,不宜过深。若遇苗期雨水较多,应在雨后进行中耕除草2~3次,除草不能伤害黄瓜植株。

6.3 覆盖

定植1周后进行。在畦面盖一层约3~5 cm厚的稻草、麦秸、杂草或其他秸秆,以防杂草生长。所有覆盖物必须是来自有机体系内部或经过有机认证的。

7 做好病虫防控农事记录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江苏南京;江宁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52-01

江宁区是南京市一个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6万hm2,近几年,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严重,其防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南京地区蔬菜的食品安全和“亚青会”、“青奥会”直供蔬菜的安全。因此,掌握江宁区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应用科学高效的防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连续3年共733.33 hm2蔬菜生物农药补贴项目的实施和400 hm2蔬菜新农药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形成了蔬菜病虫综合防治(IPM)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农业防控

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二是换根嫁接可以有效解决瓜类枯萎病的防治难题;三是合理轮作和布局,水旱轮作对西瓜枯萎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等蔬菜土传病害及传播能力有限的土栖害虫防效显著;四是选用先进的生产资材,如膜下滴灌和无滴膜均可使棚内湿度减小,减缓大棚内的温度下降速度,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五是清除病虫残株,冬季和早春摘除下部老黄叶,是控制烟粉虱冬春基数的有效防除措施[1-2]。

2 物理防治

一是防虫网阻隔技术应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叶菜类蔬菜,可以在蔬菜整个生育期不施用防虫剂。二是“、性诱、灯诱”三诱技术,利用害虫趋黄(蓝)的习性,采用黄板、黄盆、黄杀粘纸、粘条诱杀烟粉虱、美洲班潜蝇、蚜虫等。

3 生物防治

一是应用生物农药。细菌:苏云金杆菌(Bt)、短吻杆菌;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真菌:白僵菌、寡雄腐霉菌;抗生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阿维菌素、宁南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二是推广植物源农药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蛇床子素、烟碱、印楝素等。三是保护利用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捕食螨、赤眼蜂和丽蚜小蜂等[3]。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最后一道防线。一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首先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适期用药。二是严格掌握施用剂量和方法,喷洒要做到细致均匀。三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靶位(标)用药,农药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

4.1 对症下药

在发现病虫害后,要根据其发生症状仔细进行诊断,以正确判定病虫害的类型,如果不能确诊,应咨询专家进行认定。只有确认病虫害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针对不同的蔬菜病虫害,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4]。

4.2 适时喷药

合适的防治时期可以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应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发生程度,确定合理的防治时期。病害的防治一般在病菌孢子的萌发期,即病害发生之前和发病初期喷药效果最佳,虫害的防治一般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初孵期进行,即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喷药效果最佳。

4.3 科学配药

药剂的施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防治不利。因此,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防治对象,科学配药,尽量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5]。

4.4 防治适位

根据病虫害的为害特点,掌握重点防治部位,才会高效。例如红蜘蛛等害虫主要在叶背为害,因此药液喷至叶背才可提高防效。

4.5 药次适当

喷1次药一般不能控制病虫为害,尤其是病害,因病菌萌发很不一致,应根据情况,隔10 d左右喷(撒)1次,连喷2~4次。而虫害产卵孵化较为集中,喷1~2次即可消灭。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每类药剂1年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可降低害虫抗性的产生几率。混用要得当,如酸性或中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等混用,化学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

4.6 根据天气施药

药效与温、湿、雨、露、光等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如使用乳剂农药,施药后至少在未来的24 h内无雨,效果才好。使用胃毒、触杀剂农药,最少需要2 d内无雨,才可较好地发挥药效。

4.7 安全间隔期合理

要遵守严格按照农药施用技术规程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的蔬菜严禁采收。安全间隔期通常生物农药为3~5 d,菊酯类农药为5~7 d,有机磷农药为7~10 d,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 d以上外,其余均为7~10 d(具体可详见每种农药的标签和说明书)。

5 参考文献

[1] 黄高成,李国华.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河南农业,2005(9):41-42.

[2] 郑月琼.设施蔬菜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06(6):22-23.

[3] 曹子库,梅向阳,张振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瓜菜,2007(5):58-59.

[4] 陈晶,董莉.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防治[J].现代农业,2007(11):106-108.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 绿色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新疆伊犁河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50-01

近年来,伊犁河谷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复种指数逐年提高,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灰霉病、疫病、菜蚜、斑潜蝇、叶螨、小菜蛾、菜青虫等病虫害局部偏重发生(4级)。通过试验示范推广,集成优化农业、物理、生物等生态环保措施,将滴灌、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色板等现代农业设施综合应用于蔬菜生产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以为设施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依据。

1 加强植物检疫

通过严格检疫,确保不带入蔬菜检疫性有害生物,如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等,尤其不应从疫区引进种苗,以防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

2 农业防治

2.1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性高产品种,严格种子消毒,降低因种子、种苗携带的病原菌进入田间造成病虫危害。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虫能力。培育无病壮苗,采用基质无土育苗,播后苗床增温促出苗。出苗后增加光照,适当通风和降低温度,保证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1-2]。

2.2 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

2.2.1 实行轮作倒茬。一般同种蔬菜同一地块连作不宜超过2年,可采用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3年轮作制,以有效抑制早疫病、枯萎病等病害;利用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在长生长期作物之后种植四季豆等豆科植物,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也可采用不同蔬菜之间的间作、套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2.2 清洁田园,预防土传病害。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当发现病叶、病果时要及时摘除,蔬菜收获后,注意清理田间的病残体,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防止病残体上的病菌再次传播危害,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2.3 进行蔬菜垄作、高畦、地膜覆盖,合理灌水。采用膜下微灌、滴灌,避免串灌、漫灌,以降低棚内湿度,减缓病虫害传播蔓延的速度。

2.2.4 实行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用磷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作物生长后期施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3]。

3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即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改善光热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寒冷期间灌水掌握“三不浇三浇三控”技术,即明水不浇暗水浇,阴天不浇晴天浇,苗期控制浇水,下午不浇上午浇,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尽量使用粉尘剂和烟雾剂,以降低棚内湿度。

4 物理防治

4.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2~3 d,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用55 ℃温水将茄、瓜果类种子浸泡10~15 min,以消毒杀菌;也可用10%食盐水浸种10 min,杀灭混入豆角种子的菌核病菌,浸种后用清水将种子洗净方可播种[4]。

4.2 高温闷棚

夏季换茬期间,选择晴天将大棚密闭,高温闷棚5~7 d,可将青枯病菌和枯萎病杀灭。

4.3 诱杀技术

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在棚室通风口或门窗处罩上纱网以防止昆虫飞入。

5 生物防治

5.1 天敌昆虫的利用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菜螟等鳞翅目害虫,草蛉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和幼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植绥螨防治叶螨等。

5.2 微生物制剂的利用

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井冈霉素防治立枯病;用武夷菌素防治蔬菜灰霉病、白粉病;用农抗120和多抗霉素可防治猝倒病、枯萎病和炭疽病;用农用链霉素可防治甘蓝、芹菜软腐病与黄瓜细菌角斑病;用木霉素防治蔬菜菌核病和灰霉病;用抗毒剂1号防治番茄病毒病;苦参碱、印楝素、烟碱、鱼藤酮、苦皮楝素、阿维菌素、多杀霉素、除虫菊素对多种害虫都有一定的

防治效果。

6 化学防治

加强预测预报,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指导菜农及时化控。对症下药,严格执行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控制用药次数及用药量;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辛硫磷、毒死蜱、哒螨灵等。

7 参考文献

[1] 李妍.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3):119.

[2] 赵华.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9(8):25.

[3] 杨培军,朱玉斌,秦军,等.绿色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8):53-54.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5

一、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保护地设施一经建成,不易挪动,而棚室内蔬菜品种单一,主要是黄瓜、番茄、菜豆等,轮作困难,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数量增多,如枯萎病、疫病、核菌病、线虫病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黄瓜枯萎病近年普遍发生,有些棚室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棚室密闭条件好,棚室内水分不易散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下降1℃,湿度提高3.5-4%,棚室的高湿使叶片表面常时间结雾,这对多种病害的发生很有利。如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都明显重于露地。

3、保护地为病虫提供越冬场所。一些病虫在棚室可常年繁殖危害。如温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温室为其提供越冬场所。

4、棚室蔬菜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长期使用单一的品种,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病害加重,虫害猖獗;有些农户常时间几种农药混配使用,一旦病菌对其产生抗性就无药可治,甚至产生药害,如黄瓜霜霉病采用克露加甲霜灵—锰锌,一旦控制不住,就很难有特效药进行防治,就会加重危害,严重的就会绝产。

5、保护地内混合种植,茬口不齐,不注意清洁田园,任意丢弃病果、病叶、病株,人为传播病害,如黄瓜套种芹菜(叶菜),芹菜湿度大,黄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很难控制。栽培密度大,植株纤弱,抗逆性差,通风透光不好,品种抗病性变异等,都促使棚室病害重于露地。

6、塑料棚室不认真进行土壤消毒,土壤中残留病菌多,种子表面带菌不进行消毒处理;在培育秧苗时不进行配土,育不出状苗,不考虑科学管理,尤其是不科学用水(阴雨天不能灌水),不科学用农药(阴雨天喷药,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能创造合理的生态条件,也是病害重的重要原因。

二、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即从棚室的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有利地协调使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低本和无农药污染的目的。

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消灭病虫害来源,或压低病菌和害虫基数,恶化病虫发展的环境条件,及时采取检疫措施,把病虫消灭在大量发生危害之前,对发生的病虫害,实施如下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加强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病虫草及其它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种株转移而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

2、农业防治:运用耕作栽培技术以控制消灭或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条件,提高蔬菜的抗病性,或避免病虫危害。农业防治主要有:

(1)选用抗病虫品种。

(2)降低棚室温度①合理的通风降湿。②棚室农膜选用无滴的。③扣地膜,采用膜下灌水或采用滴灌。④在地面铺稻草吸湿。1吨稻草可吸125kg水。⑤阴雨天不灌水。

通过人为控制温湿度,可明显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生物防治:以菌治虫,以虫治虫,抗菌素治虫,治病等。如农用抗菌素有农抗120,武夷菌素、新植霉素、浏阳霉素等。

4、物理机械防治:(1)温汤浸种(热水烫种)可杀死附在种子表面及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2)太阳能土壤消毒。(3)高温闷棚:上茬蔬菜采收结束后,清理田园,然后灌饱水,在地面铺塑料布,高温闷棚一周即可杀死病菌和虫卵。(4)黄板、黄盆诱杀,在塑料布上涂黄油或黄板防斑潜蝇。

5、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喷雾、喷粉、熏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等。

6、预测预报: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情预报,结合棚室内的病虫调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6

    1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

    几年来,丰宁县重点在露地蔬菜上推广了“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即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黄色诱虫板诱蚜技术、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生物防治技术。2008年在坝上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主产区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00亩,取得明显示范效果。200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示范区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蔬菜生产,通过2年示范应用,形成适合本地生产的技术集成体系。2010年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技术覆率达到40%以上,2011年绿色防控技术开始应用于设施蔬菜的生产中。

    2“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效果

    2.1频振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重点触杀发生普遍的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如小菜蛾、草地螟、地老虎、玉米螟、甘兰夜蛾、金龟子等害虫。每50亩安装一盏,每天定点观测,2008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251头,最多1541头(其中草地螟748头、地老虎238头);2011年7月害虫发生高峰期每盏灯日平均诱虫89头,最多364头。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成虫田间落卵量,压降了虫口基数,蔬菜一个生育期减少用药次数2~3次,平均亩节省投入25元。

    2.2黄板诱杀蚜虫技术利用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杀,重点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每亩安装20块,定点观测黄板,每个生长季节可诱杀各种害虫20800头,蚜虫9480头,使白菜等蔬菜上的有蚜株率降至10%以内,且有蚜株的蚜虫数量很少,对白菜等蔬菜构不成危害,达不到防控指标。同时降低了蔬菜病毒病的发病率。根据近几年的防控效果看,在蚜虫发生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只用黄板不用药剂即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3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技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小菜蛾成虫,主要诱杀危害严重、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困难的小菜蛾。每亩安装装有小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器3个,定点观测,2008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318头;2011年从开始安装到替换调查平均每个诱杀达到约229头,最高达到约560头。性信息素的使用使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明显降低,其发生及危害程度明显减轻,解决了小菜蛾防治困难的问题。每个生长季节可比常规对照田少用农药1~2次,用量减少20%左右。

    2.4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的天然植物源杀虫剂有天然除虫菊素、虫清、苏云金杆菌、普尊;杀菌剂有农用链霉素;生长调节剂主要有碧护、茎叶宝、有机钾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丰宁县的应用实践表明:黄板、杀虫灯及性诱剂三者共同使用,使蔬菜害虫的田间落卵量和虫口基数明显降低,减轻了害虫的发生及危害,减少农药20%左右的使用量;同时在有效防治害虫的同时,农药施用量的减少,避免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了害虫的天敌,维护了生态平衡。

    3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烤烟;病毒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68-01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病毒病造成的烤烟产量损失达20%以上,部分重病烟田甚至绝收。病毒病是烤烟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我国烟草生产所面临的难题。为给广大烟农防治烤烟病毒病提供参考,现将烤烟病毒病发生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烤烟病毒病类型

病毒病是一种原始的非细胞形态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存在于活体细胞中,在苗期和大田期均会发生。烤烟常见病毒病害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烟草蚀纹病、烟草环斑病等,一般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烟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马铃薯x病毒病等。

2、发病原因

2.1 品种 品种的抗病性特别是对病毒病的抗病性往往与品质性状相互矛盾。在高品质的要求下,势必要以牺牲烟草的抗病性为代价。一旦环境条件适宜,病毒病就会发生。

2.2 气候 气候因素与病毒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以蚜虫为传播介体的病毒病。王海河等研究认为,与烟蚜虫群数量有关的气候因子对CMV(烟草黄瓜花叶病)的发生程度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大量繁殖,增加烟株感病机率。持续高温后降下雨会造成病毒病的症状急剧加重。

2.3 种植制度 烤烟在连作情况下极易造成毒源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另外,作物结构的改变致使烤烟种植难以避开连作、混作,导致不同作物间病毒的相互感染。如反季节蔬菜、马铃薯等寄主植物面积的扩大,为蚜虫和病毒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和繁殖场地,烤烟的普通花叶病毒病、脉斑病、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高,发生重。郑宪滨等。‘研究认为,轮作烟田和重茬烟田的病毒病发病率差异和病情指数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轮作烟田病毒病显著较轻。

2.4 育苗方式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漂浮育苗法,由于苗移栽期气温低,烟苗移栽后返苗期长,烟苗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导致烟苗更易侵染病毒。

2.5 防治不力 病毒病应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目前炯农的防病意识不高,均在病害发生流行以后才采取措施,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3、症状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感染植株的叶片呈现明脉和黄绿相间斑驳,严重时叶片产生泡斑、皱缩扭曲,叶缘向背面翻卷,植株变矮化。黄瓜花叶病毒感染植株的叶片呈明脉,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斑驳,有的形成沿叶脉深绿带状;病情严重时形成泡斑,叶片变窄扭曲,有的叶片侧脉表现褐色,植株变矮。马铃薯x病毒感病植株的叶片呈现明脉、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有的出现环斑症状。烟草环斑病毒感病植株的叶片呈现褪绿环和波浪状花纹,一般病部不坏死,有时环斑褪色变黄。

4、防治措施

要根据不同烟区烟草病毒的发病流行特点和规律,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综合防治,以减少病毒传染或切断传染途径,提高烟株自身的抗病性。

4.1 农业防治

4.1.1 栽培抗病品种。不同烟区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主要病毒病的类型也存在差异,因此,应通过引进、试验、示范,选择抗病毒病较好又符合厂家需要的烤烟品种进行推广栽培。同时,积极开展烤烟抗病毒病品种的育种工作。

4.1.2 实施轮作。轮作不仅能控制和减轻病毒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土壤营养物质偏耗、有毒物质的积累以及烟碱含量上升、糖碱比失调等问题。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轮作时选用不受病毒侵害的作物效果最好。

4.1.3 培育无病毒壮苗。选择无病床土育苗,最好用客土育苗。育苗设施要彻底消毒。全面推广漂浮育苗(不剪叶)净土假植技术。间苗、剪叶、移栽等农事操作前用肥皂水洗手并对农具进行消毒。配制营养液要保证水源清洁。炼苗和放风时用防虫网遮挡进风处,防止蚜虫进入。

4.1.4 加强大田期管理。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保持烟叶营养平衡,以提高烟株抗性。移栽后宜用速效氮肥、钾肥,并配合硫酸锌等微量元素,促进烟株尽早返苗。采用银灰配色地膜覆盖栽培,防避蚜虫。农事操作前用肥皂水洗手并对农具进行消毒。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间烧毁。

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棚室蔬菜;病害;绿色防控

所谓的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蔬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是绿色植保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促进绿色蔬菜生产与发展的基础。

防病原则:对棚室蔬菜病害的综合治理,必须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的科学理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要求,积极示范推广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应注重高效、安全、低残留,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

1?减少病原物

1.1?种子消毒

晒种:在阳光下晒种1~2 d,可使种子发芽整齐,易育成壮苗。

温汤浸种:将预浸、搓洗后的蔬菜种子装入尼龙网袋中,然后用50~55 ℃的温水恒温烫种15~25 min,烫种时应不断搅拌种子。

干热灭菌:将黄瓜的干种子在70 ℃的温度下恒温处理6~7 d,可防治黄瓜枯萎病;将番茄的干种子在70 ℃的温度下恒温处理3 d,可钝化番茄烟草花叶病毒。

1.2?土壤消毒

深翻:当秋茬作物收获后,将土壤深翻40 cm,借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春季主茬蔬菜定植前,结合施肥再深翻30 cm,然后起垄扣地膜。

高温发酵消毒:适于苗床土和有机肥料的消毒。在夏季高温季节,找一空地,先放一层起出的旧床土或其他育苗用土,再放一层草皮、杂草、粉碎的植物秸秆等,最后放一层圈粪等有机肥,将土、草、粪依次分层堆积,每层厚度约16 cm,堆底直径3~5 m,高度2 m左右,呈馒头型,外面用锹拍实后抹一层泥,上面留1个口,从口处倒入大粪稀或淘米水,使堆内土壤充分湿润,然后用泥封口,盖上塑料,底边压严,进行高温发酵。此法不但能杀死土中的病原菌,还能杀死虫卵和草籽。若育苗可在封冻前过筛备用。

本田土壤消毒:在棚室春秋茬之间的闲置期,将稻草等杂草切成4~6 cm的长段,均匀撒于地面,每667 m2用草量为1 000 kg以上,每667 m2再均匀撒石灰100 kg,然后翻地,用水泡田,将棚膜扣严,闷棚15~20 d,可有效杀死土传病原菌。

2?农业防治

抗病品种:采用转基因等高新技术手段,积极培育出抗病耐虫的蔬菜品种。

轮作: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且轮作有利于调整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

培育无病壮苗:用地热线等措施来提高地温,用营养钵等措施来保护根系,用工厂化基质或高温发酵消毒的土壤来育苗。

合理肥水:提倡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试验证明钾肥可以降低真菌、细菌的危害,硼可防治葫芦科的白粉病,铁可降低蔬菜苗期炭疽病菌的危害,钙、锌可抑制真菌病斑的扩展。实行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

清洁田园:病原菌常附着在蔬菜的病叶及残枝败叶上,成为再次侵染的侵染源,因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摘除枯枝病叶和底部影响通风透光的老叶。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

嫁接: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黄瓜;以白籽南瓜为砧木嫁接薄皮甜瓜;以葫芦、瓠瓜或冬瓜为砧木嫁接西瓜,嫁接后可彻底解决瓜类枯萎病的危害。以野生性强的CRP赤茄为砧木嫁接茄子,可较好地防治黄萎病的发生。

昆虫传粉:在棚室内种植果菜时放蜂授粉,可防止果菜落花落果及化瓜。

套袋栽培:在瓜果上套袋,可直接阻隔农药的污染。

高矮搭配:一方面高秧蔬菜可以为矮秧蔬菜遮阴、降温;另一方面蚜虫迁飞来了以后先落到高秧蔬菜上。因此矮秧蔬菜的日灼病、病毒病、软腐病、白斑病、霜霉病等病害明显减轻。

葱蒜类蔬菜:同葱蒜类蔬菜间作、混作、轮作,均能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繁殖及降低土壤中已有病原菌的密度。

脱毒:利用草莓、马铃薯、大蒜的茎尖离体培养脱毒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病毒病的危害。

3?生态防病

利用棚室生态环境的可控性,努力创造有利于棚室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棚室蔬菜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具体方法是:把一昼夜24 h划分成4个时间段,分段进行温湿度的管理。以棚室黄瓜的霜霉病为例,上午7-13点:温度26~30 ℃,湿度60%~70%,持续时间6 h,温、湿度“双”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可完成70%~80%的光合成;下午13-18点:温度25~20 ℃,湿度低于60%,持续时间5 h,湿度单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一边光合成一边输送光合成物资;上半夜18-24点:温度15~13 ℃,湿度70%,持续时间6 h,温、湿度交替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完成输送光合成物资;下半夜0-7点:温度13~11 ℃,湿度85%以上,持续时间7 h,低温单限制病原菌的侵染,黄瓜抑制呼吸消耗。

4?降湿防病

棚室蔬菜许多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棚室内的温、湿度关系密切。而棚室蔬菜在生长发育期间内的温度一般均能满足发病的要求,所以棚室内湿度的高低就成为决定发病与否和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

无滴棚膜降湿:由于棚室内外的温度差异较大,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的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采用无滴膜后,表面虽然也结露,但水珠会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

上一篇:多媒体教室的优缺点范文 下一篇:教学改革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