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10 11:22:01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1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溃疡病;综合防治

斑点叉尾鮰属底栖杂食性鱼类,体表无鳞,肉质较厚,无肌间刺,适应性广,适合池塘和网箱养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市场前景较好。但随着斑点叉尾鮰产业化不断发展及养殖环境的恶化,各种养殖病害也在不断发生,有些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笔者结合2008年5月一例斑点叉尾鮰的发病和治疗过程,探讨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溃疡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1基本情况

该养殖户池塘面积0.27 hm2,平均水深1.2 m,池塘中间长年有汶水(地下水)溢出,出水量比较大,水质清瘦,透明度40 cm以上,pH值8。该养殖户于2007年10月底从邻县购进1万尾、规格为3 cm左右的斑点叉尾鮰苗种,并从购苗场购买鳗鱼饲料作为投喂饲料。到2008年4月底前从未发现有患病死鱼现象,但5月6日在该池塘发现6尾死鱼,死鱼规格为8~10 cm,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至5月10日,该池塘的死鱼数量增加到200尾左右。

2发病症状及诊断

2008年5月11日上午,笔者接到养殖户的报告,带上鱼病检验仪器(显微镜、解剖仪器等)到养殖户的发病池塘,首先观察发病池塘内鱼群的状况,只见池塘四周杂草丛生,塘内漂浮有不少病死的斑点叉尾鮰,有些病鱼离群独游,有些浮于水面,游动缓慢,鱼体消瘦,病鱼体色发黑,身上还有许多小白点,有些病鱼尾柄两侧出现多处溃烂,有些溃烂处还长有白毛。然后捞取池塘中患病的几尾斑点叉尾鮰,放置于解剖盘中,发现这几尾斑点叉尾鮰的体表、鳃、鳍、口腔等处有许多白点,病鱼体侧特别是尾柄两侧出现斑块状白化,表皮糜烂、脱落,蛀鳍,有些在溃烂处生有大量的白毛,呈绒毛状。取解剖盘内的斑点叉尾鮰的黏液、鳃丝、鳍条等分别放到载玻片上,滴入一滴纯净水,盖上盖玻片,用40~100倍的显微镜进行仔细观察,可清楚看见似椭圆形或近圆形虫体,除胞口外,体披等长而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在体前端,具有大小核各一个,有伸缩泡。解剖病鱼的内脏进行观察,胃肠内有少许食物或空肠,有的肠道内充满透明液体或黄色黏液。根据发病症状、显微镜检查及解剖诊断结果可以基本确定养殖的斑点叉尾鮰所患的是小瓜虫病及溃疡病等并发症。

3疾病的流行时间及水温

该病流行时间主要在春秋季节,流行水温一般在15~20 ℃,主要危害100 g以下的苗种,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鳃部、鳍条等处[1]。鱼体寄生大量小瓜虫时会引起鱼类的极度不安,鱼体易擦伤而继发引起皮肤溃烂。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全塘鱼死亡。

4治疗措施

根据该池塘长年有汶水(地下水)溢出及鱼体较弱的特点,在饲料投喂及用药时要求撑握技巧,投喂的饲料颗粒必须适口,蛋白质含量要高,必须达到30%左右。由于该池塘有汶水溢出,因此在用药时应注意第1天首先将原池塘水排出1/4,再用福尔马林30 mL/m3加水全塘泼洒;第2~4天用0.4 mg/kg二溴海因进行全塘泼洒,并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和VC;待鱼病等控制后再用生物制剂全塘泼洒,并加施2 250 kg/hm2有机肥,以改善水体环境。经过1周的用药治疗后,已经没有死鱼,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与巩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5综合防治措施

5.1清塘消毒

池塘凹凸不平,杂草丛生,容易隐藏敌害,所以在投放苗种前应进行生石灰清塘消毒,清除池塘四周的杂草,杀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有害鱼类、青苔等。

5.2鱼体消毒

苗种下塘前,应用药物进行鱼体消毒,以便杀死附着在鱼体皮肤和鳃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在苗种投放时应谨慎操作。

5.3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苗种下塘后应及时投喂,以让苗种早摄食、早生长,尽快恢复体质[3]。开春后必须及早提早开食,选择适口的鱼料进行投喂,以增加鱼类越冬时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使鱼类快速进入生长期,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投喂的饲料最好是高蛋白饲料。每天都要观察池塘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日常养殖记录,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5.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发病季节,定期用杀虫、杀菌药物进行预防,以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用药应宜早不宜迟,否则就会延误治疗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5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用药

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根据症状和病原确定养殖户池塘内的斑点叉尾鮰所发生的病害是由于寄生有小瓜虫而引起的皮肤溃疡综合症,用药时必须要坚持“先治虫、后治病”的原则[4]。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用药,做到标本兼治,尽快控制病情,增强治疗效果。及时捞出病死鱼,作深埋处理,不能随处乱扔,以免病害传播蔓延。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感染小瓜虫的池塘中,不能盲目滥用药物,特别是不能用硫酸铜或者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进行治疗,因为硫酸铜对小瓜虫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加速鱼类死亡。

5.6强化养殖环境水质的调节控制

鱼类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都在水中进行,水环境的好坏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水质调节是科学养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养殖水体的“肥、活、绿、爽”,以确保鱼类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6参考文献

[1] 吴建军.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流行病学与综合防治[J].当代水产,2010(2):53-55.

[2] 雷海.斑点叉尾鮰的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10(6):83-84.

[3] 田海军,李峥,斑点叉尾鮰溃疡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10(2):57-58.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2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方法;防治措施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更是在经济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种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菜农缺少防治蔬菜病虫害知识,不能很好地识别病虫害,在防治时没有做到对症用药,或者用药不合理,从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及产品质量。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2类,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传染,如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引起的。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现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害识别方法

1.1认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可明显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

1.2根据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1.3根据发生时期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1.4根据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根据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二、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防治的科学性,蔬菜病害防治有三防:一是不让病原菌进入本区域,二是充分减少病原基数,三是减少和降低病害暴发成灾的几率。

2.1生态防治

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防治,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20℃及时盖帘保温,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不低于10℃,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进行高温闷棚,维持棚温45℃约2h后再放风,这样连闷2~3次,防效显著。

2.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目的,如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清洁田园,摘除老病叶,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肥。叶菜类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花果菜类生长中氮磷钾配合要适当,按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肥水管理,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好,注意配合使用硼、镁、钼肥。

2.3药剂防治

一是对症用药。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瑞毒霉)、乙磷铝(疫霉灵)、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DT)、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83增抗剂、抗病毒剂1号等。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例如三唑酮(粉锈宁)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二是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三是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四是广泛使用低毒农药。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轮换用药。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一般一种农药使用2~3次后,应换其他农药品种。六是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参考文献:

[1]吴扣兰,刘裕岭.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9(5):68.

[2]孟令法.大棚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6):57-59.

[3]孙海军,刘玉波.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09(2):41-42.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3

一、夏季畜禽饲养关键措施

1 畜禽舍应保持顺畅的通风,如果畜禽舍通风条件不好,加之粪便未能及时清理,那么就使畜舍里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大,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 粪便及时清理,粪便的存在容易使蚊蝇孳生,而蚊蝇又是某些传染病的传播者,因此,应及时清理粪便。

3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热应激也是某些疾病的诱发者。

4 畜禽舍应保持一定的湿度,过湿则畜禽舍热量不易散发,过干则容易使畜禽皮肤发干,引起缺水,是畜禽过度饮水,引起腹泻的发生。

5 做好每日的消毒工作,每天应用醛类或酮类消毒,可杀灭一些细菌和病毒及真菌,有效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6 消灭畜禽舍的蚊蝇,蚊蝇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者,为减少蚊蝇带来的危害,应该把畜舍附近的杂草拔掉,死水去除,并喷洒高效低毒的灭蚊蝇的药物。

7 调整日两配比,炎热的季节,畜禽采食量降低,应提高日粮中蛋白的浓度,降低能量饲料玉米的含量,并增加凉性饲料麸皮的含量,且麸皮的使用能有效减少畜禽泻痢的发生。

8 在高温的天气,防疫、转移圈舍时,应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电解,以降低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9 尽量不喂霉变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可脱等脱霉剂,以减少因饲料霉变引发的疾病。

10 做好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夏季也是畜禽体内外寄生虫滋生的季节,应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磺胺药物等驱除体内寄生虫,同时应用敌百虫溶液喷洒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11 为预防夏季多发病,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呼吸道综合症等疾病,应每月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连用5-7天,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或泰妙菌素与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或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连用5-7天,并可在病毒病多发时,选择在饲料中添加解毒散,连用5-7天,大肠杆菌爆发时,应在饲料中选择添加硫酸新霉素、硫酸粘菌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人以一种药物。

二、夏季畜禽中暑的预防措施

1 牛

主要症状病牛兴奋不安,张口呼吸,伸舌,眼结膜充血发红,瞳孔扩大,体温升高,心跳快而弱,步态不稳,倒地后不能起立。

治疗方法

(1)食醋500毫升、白糖300毫克,井水调匀后灌服。(2)鲜马莲根300克~400克,洗净后水煎,去渣,一次灌服。(3)绿豆粉500克、醋400毫升,猪胆1个,井水调匀后一次灌服。

2 猪

主要症状病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口有泡沫,不吃食,喜饮水;体温升高,四肢划动,或仰卧;瞳仁初散大,后收缩,最后昏迷倒地,全身痉挛而死。

治疗方法

(1)内服“十滴水”或薄荷水10毫升~20毫升,樟脑水30毫升。(2)西瓜1公斤~2公斤、白糖60克,加冷水适量,搅拌灌服。(3)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3毫克氯丙嗪,用以降温,病情严重的,每头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0.5克~2克。

3 羊

主要症状中暑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四肢发抖;瞳孔初散大,后收缩,全身震颤,昏倒在地,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治疗方法

(1)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糖盐水500毫升~1000毫升。(2)肌肉注射氯丙嗪2毫升~4毫升或内服巴比妥0.1克~0.4克。(3)西瓜瓤1公斤(去籽)、白糖50克,混合加冷水500毫升~1000毫升,一次内服。

4 兔

主要症状中暑家兔表现全身无力,站立不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拒食,很快倒地,四肢抽搐,眼球突出,死前尖叫。

治疗方法

(1)病兔昏倒时,可用大蒜汁、韭菜汁或姜汁滴鼻,疗效显著。(2)西瓜、白糖适量,加水调和灌服,可很快缓解症状。(3)用“十滴水”2滴~3滴,加水灌服,或仁丹3粒~4粒用水送服。

5 鸡

主要症状病鸡呼吸急促,嘴张开,冠呈赤紫色,全身发热后变冷,严重时死亡。

治疗方法

(1)鹅不食草、马鞭草叶各半,捣烂做成小丸。(2)麦冬、甘草各3克,淡竹叶12克,生石膏30克,用生石膏磨水,其余药共煎水混合灌服,每只每次10毫升,每天1次~3次。

6 鸭

主要症状鸭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蹲伏不愿走动、张口呼吸或伸翅散热,随后会出现站立不稳、阵发性昏迷麻痹(具体表现为鸭头触地或摇头,站立不稳,当受到驱赶后又能正常跑动,但跑不了多远又出现头触地、昏迷或摇头等神经症状)。解剖病死鸭会发现血液不易凝固,有时会发现心肌出血,肝肿大、出血甚至坏死,脑膜充血等。

治疗方法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4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方法;防治措施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更是在经济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种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菜农缺少防治蔬菜病虫害知识,不能很好地识别病虫害,在防治时没有做到对症用药,或者用药不合理,从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及产品质量。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2类,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传染,如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引起的。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现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害识别方法

1.1认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可明显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1.2根据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1.3根据发生时期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1.4根据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2]。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根据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3]。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2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防治的科学性,蔬菜病害防治有三防:一是不让病原菌进入本区域,二是充分减少病原基数,三是减少和降低病害暴发成灾的几率。

2.1生态防治

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防治,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20℃及时盖帘保温,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不低于10℃,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进行高温闷棚,维持棚温45℃约2h后再放风,这样连闷2~3次,防效显著。

2.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目的,如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清洁田园,摘除老病叶,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肥。叶菜类施肥以氮

[1] [2] 

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花果菜类生长中氮磷钾配合要适当,按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肥水管理,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好,注意配合使用硼、镁、钼肥。

.药剂防治

一是对症用药。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瑞毒霉)、乙磷铝(疫霉灵)、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DT)、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增抗剂、抗病毒剂号等。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例如三唑酮(粉锈宁)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二是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三是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四是广泛使用低毒农药。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轮换用药。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一般一种农药使用~次后,应换其他农药品种。六是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5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中药治疗;刺藜清胆汤

【中国分类号】 R26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30-01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呈急性发作状态而言。临床上以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纳呆、厌油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腹痛"等范畴。我们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自拟中药刺藜清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门诊病例,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病程为1天-2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诊疗规范》诊断标准[1]。其中伴胆道蛔虫者10例,伴胆囊结石者34例。

2.治疗方法

刺藜清胆汤组成:柴胡10g 刺蒺藜10g 黄芩10g 郁金10g 大黄10g 龙胆草10g 枳壳10g 瓜壳15g 白芍15g 泡参15g 甘草5g

发热者加蝉衣10g 青蒿15g 连翘15g,气虚加党参20g,恶心呕吐加白蔻10g 炮姜6g,胆道蛔虫加乌梅10g 干姜6g 花椒6g 肉桂15g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6天为一个疗程,经过1-4个疗程的治疗,(1)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恢复正常,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2)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墨菲氏征阴性,B超检查胆囊明显改善。(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疗效结果:本组62例中显效44例,占71%;有效16例,占25.8%;无效2例,占3.2%,总有效率96.8%。

4.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右上腹痛10天,加重伴全身皮肤发黄,身倦无力,食少欲呕7天,在本地医院治疗无效,于2009年2月22日初诊。血常规:WBC14×109/L,B超示:胆囊大小约11.3cm×5.2cm,壁稍厚,囊内见点状回声,胆总管内径约1.4cm。肝功示:TBIL193.7umol/L,DBIL120.9 umol/ L,IBIL72.8umol/L,ALT484U/L,AST239 U/L,GGT944 U/L。舌红苔黄腻,脉弦细,予刺藜清胆汤加党参20g 白蔻8g 炮姜6g 大黄炭10g,2日一剂。三剂后饮食渐进,精神好转,右上腹痛减轻,皮肤黄染渐退。上方加当归10g继续服用,九剂后患者饮食已恢复正常,皮肤发黄已退,右上腹不痛。3月16日B超示:肝胆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原方减郁金加白术10g继服,3月22日肝功未见异常,患者已恢复正常劳动、生活。随访1年无复发。

5.体会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胁络受阻;或思虑伤脾,内生痰湿,阻于胆腑,瘀而化热;或外邪侵袭,感受湿热,入里化为毒火,熏灼肝胆;或蛔虫上行阻滞胆道,胆汁排出受阻,淤积囊内;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而致痰浊蕴结,湿热内生累及肝胆。胆与肝相表里,故在六腑之列,宜动不宜静,有传泻的功能。而所藏胆汁属人体精气,藏于阴而象于地,藏而不泻。且胆又名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又具有脏的功能[2]。所以刺藜清胆汤既要用柴胡、枳壳、胆草、黄芩、大黄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又要以白芍、泡参、瓜壳养阴柔肝,胆汁充沛,以防疏泄太过。刺蒺藜味苦、性温,归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阴心经。《本草再新》刺蒺藜可"镇肝风、泻肝火、散湿破血",与性凉升阳的柴胡相配,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使郁滞之肝气得以调达,肝疏泄功能恢复正常,胆腑气机通降,胆汁分泌和排泄正常。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所含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3]。胆草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炎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4]。所以用郁金行气解郁,利胆退黄,用胆草清热燥湿,保肝利胆,可促使损害的肝脏功能和胆囊的收缩功能得以尽快恢复。伴胆道蛔虫者加乌梅、干姜、花椒、肉桂有很好的退虫作用,所治伴胆囊蛔虫者10例,蛔虫均退出。另外,饮食宜清淡,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才能缩短病程,病情亦不易反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陆凤翔.急性胆囊炎[M]//陈晓星.实用内科诊疗常规.第一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161.

[2] 沈庆法,谷晓红,瞿双庆.中医经典百题精解丛书.内经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201

[3] 张廷模,邓家刚,周祯祥等.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9:240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6

关键词: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2)双穴吸虫病。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

(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中华鱼蚤病。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鱼蚤病和鲢中华鱼蚤病。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鱼蚤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5)鱼怪病。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

三、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3.1预防措施

(1)在渔池设计和建造上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

(2)建立检疫制度。鱼种、鱼苗引进或引出时要进行认真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

(3)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必须坚持彻底清塘,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

(4)在鱼种放养、分塘、转塘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

(5)开展药物预防。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对食物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对投喂的饲料,特别是青草等饲料要进行消毒、杀虫。在鱼病易发季节,要定期用药物全池消毒、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以达到防病效果。

(6)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在越冬期间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在开春投喂时要注意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等,尽快恢复鱼类因越冬而消耗的体质,并通过拉网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活鱼装运时,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生物侵入机会。

3.2综合治疗措施

(1)化学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敌百虫和硫双二氯酚等。推荐使用的药物有优马林和鱼虫杀星。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鱼虫杀星主治由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中华鳋、锚头鳋、水蜈蚣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用量少,见效快,对水体无污染,对鱼体无毒副作用,可广泛使用于各种淡水鱼类。在药物防治时,一要掌握规律,根据寄生虫的流行发病季节,结合投喂,有计划地投放内服药物或全塘遍洒驱虫济、杀虫药物等。二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选用合适的药物。对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和甲醛等杀灭;对大型后生动物寄生虫可用敌百虫和硫酸二氯酚等杀灭。三要注意化学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①高锰酸钾。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0~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泼洒法:以0.7mg/L浓度遍洒全池可预防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也可杀死澡类等,在该浓度下与硫酸亚铁以5∶2比例配合,可杀死复口吸虫、甲壳类等。挂袋法:可单用,也可和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合用在食场挂袋。②硫酸亚铁。不具杀毒作用,不单独使用,多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③硫酸铜。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特别是对原虫杀伤力更强,但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④碘。为强氧化剂,有强大的杀菌、杀病毒、杀霉菌及杀原虫等作用,用药饵投喂法治疗球虫病,用外涂法治疗嗜子宫线虫病。⑤硫酸二氯酚(别丁)。对吸虫和绦虫有明显的驱虫效果。通过拌饵投喂治疗头槽绦虫病。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7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2)双穴吸虫病。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

(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中华鱼蚤病。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鱼蚤病和鲢中华鱼蚤病。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鱼蚤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5)鱼怪病。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

3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3.1预防措施

(1)在渔池设计和建造上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

(2)建立检疫制度。鱼种、鱼苗引进或引出时要进行认真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

(3)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必须坚持彻底清塘,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

(4)在鱼种放养、分塘、转塘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

(5)开展药物预防。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对食物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对投喂的饲料,特别是青草等饲料要进行消毒、杀虫。在鱼病易发季节,要定期用药物全池消毒、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以达到防病效果。

(6)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在越冬期间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在开春投喂时要注意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等,尽快恢复鱼类因越冬而消耗的体质,并通过拉网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活鱼装运时,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生物侵入机会。

3.2综合治疗措施

(1)化学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敌百虫和硫双二氯酚等。推荐使用的药物有优马林和鱼虫杀星。优马林可治疗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并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属于高效、无公害的治疗寄生虫病药物。鱼虫杀星主治由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中华鳋、锚头鳋、水蜈蚣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用量少,见效快,对水体无污染,对鱼体无毒副作用,可广泛使用于各种淡水鱼类。在药物防治时,一要掌握规律,根据寄生虫的流行发病季节,结合投喂,有计划地投放内服药物或全塘遍洒驱虫济、杀虫药物等。二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选用合适的药物。对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碘、高锰酸钾和甲醛等杀灭;对大型后生动物寄生虫可用敌百虫和硫酸二氯酚等杀灭。三要注意化学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①高锰酸钾。药浴法:以10mg/L浓度浸洗病鱼1.0~1.5h,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mg/L浓度浸洗病鱼15~30min,可治疗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泼洒法:以0.7mg/L浓度遍洒全池可预防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也可杀死澡类等,在该浓度下与硫酸亚铁以5∶2比例配合,可杀死复口吸虫、甲壳类等。挂袋法:可单用,也可和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合用在食场挂袋。②硫酸亚铁。不具杀毒作用,不单独使用,多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③硫酸铜。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特别是对原虫杀伤力更强,但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④碘。为强氧化剂,有强大的杀菌、杀病毒、杀霉菌及杀原虫等作用,用药饵投喂法治疗球虫病,用外涂法治疗嗜子宫线虫病。⑤硫酸二氯酚(别丁)。对吸虫和绦虫有明显的驱虫效果。通过拌饵投喂治疗头槽绦虫病。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8

祝海燕,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262700,电话:15165672778

收稿日期:2014-09-02

寿光是中国的蔬菜之乡,但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及设施种植年限的逐年增加,蔬菜根结线虫病已成为当前蔬菜设施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寿光市约有90%种植蔬菜的村庄发生根结线虫为害,每个村里约有80%的蔬菜大棚内有根结线虫发生。主要设施栽培蔬菜,如瓜类、茄果类蔬菜都受到严重为害,产量损失可达30%~50%,已成为当前设施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

1 根结线虫的为害症状

根结线虫主要为害植株根部,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由于根结线虫的幼虫侵入蔬菜根部并寄生,导致了根部细胞过度的生长和分裂,致使蔬菜根系肿胀,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严重影响到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植株地上部在根结线虫为害较轻时无明显的症状,为害严重时地上部得不到充分的水分、养分供应,植株生长不良、大小不一,早衰,落花落果,果实发育不良、畸形,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2 根结线虫流行的原因分析

2.1 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大、年限长

截至2013年寿光各类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已超过53 360 hm2,据笔者2013年对寿光的14个乡镇进行的调查发现,寿光市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总的发病趋势是中南部乡镇重于北部乡镇,这是因为寿光蔬菜的发源地在中南部,中南部乡镇蔬菜栽培面积占到寿光蔬菜总栽培面积的88%,并且种植年限较长。说明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延长了根结线虫适宜生长繁殖的时间,增加了其发生的世代。并且随着设施蔬菜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根结线虫密度大幅度提升,也导致了其为害加重。

2.2 不良的施肥习惯

设施蔬菜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水肥投入大幅度增加,一些菜农为了增加产量,不注意肥料的合理配比,进行盲目施肥,投入大量化肥,促进土壤环境发生酸化,而根结线虫本身适宜在酸性环境中发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根结线虫的为害。再者根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发现,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是导致蔬菜根结线虫在设施栽培中大暴发的另一个推手,尤其是一些以稻壳作为主要有机基质的有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及虫卵,而一些菜农一方面是对未腐熟有机肥的为害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为了方便,有机肥不经过腐熟,或是购买简单烘干处理的有机肥直接施入设施中,还有一些菜农购买了不合格的商品有机肥。这些不良的施肥习惯都进一步加剧了根结线虫对设施栽培蔬菜的为害。

2.3 不良的种植习惯

一方面设施的特性导致了其栽培地点及栽培土壤的固定性,另一方面菜农对某种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及栽培技能的熟练掌握,也致使菜农一直习惯种植某种蔬菜作物,导致了连作障碍的严重发生,也加剧了设施蔬菜栽培中根结线虫病的为害。

2.4 与蔬菜作物种类不同有关

根据笔者对寿光栽培年限在3~5年的棚室跟踪调查发现,根结线虫对不同的蔬菜种类的为害有明显的差异,由表1可看出,在寿光受根结线虫为害最为严重的蔬菜作物主要为瓜类蔬菜,如黄瓜、丝瓜、甜瓜、苦瓜,平均发病株率在70%~80%,个别棚室的瓜类蔬菜的发病率可达100%,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其次,为害较重的为番茄、茄子、甜椒;为害较轻的有辣椒、豆类蔬菜,而一些叶菜类蔬菜及葱蒜类蔬菜基本上不表现发病症状。

3 综合防治

目前生产上还没有根治根结线虫的特效药剂,因此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药剂治疗为辅。一般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1 农业综合防治

①调节土壤pH值 针对根治线虫喜欢酸性土壤的特点,对明显酸化的土壤进行pH值调节,可每667 m2施生石灰150~200 kg,具体用量可视土壤酸性而定。并坚持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从而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创造不利于线虫发生的土壤环境,减轻根结线虫的为害。

②杜绝虫源 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羊粪等原生态的养殖场粪便及养殖场垫料(稻壳、锯末等)。购买正规厂家的商品有机肥,杜绝通过有机肥传播虫源。

③培养无病壮苗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如番茄)、嫁接育苗(如黄瓜、茄子)、无病床土育苗等方法,培养无病壮苗,提高蔬菜植株的抗病性,切断线虫传播途径,减轻线虫为害。

④合理轮作 对于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瓜类及茄果类作物,生产上要合理轮作倒茬,如与葱蒜类、叶菜类蔬菜轮作等,可明显减轻根结线虫为害。

⑤高温闷棚 根据根结线虫耐低温不耐高温的特点(一般根结线虫在55℃条件下10 min即可死亡),在蔬菜作物罢园后的高温季节进行高温闷棚,选晴好天气,密闭棚膜,使棚内气温升高到60~70℃,并持续7~10天,可有效杀死土壤表层5~10 cm处的根结线虫,从而控制及减轻根结线虫对设施蔬菜的为害。

3.2 药剂防治

①药剂熏蒸土壤 对于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棚室可用威百亩、1,3-二氯丙烯、氰氨化钙(石灰氮)等进行土壤熏蒸,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是目前防治线虫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

②在蔬菜作物生长期间冲施阿维菌素+甲壳素 对于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棚室,在作物生长期间,可每667 m2冲施1.8%阿维菌素2 kg+甲壳素

上一篇:文化宣传途径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