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产品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6:07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1

关键词: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53-3

沅江市位于湘北地区,洞庭湖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16′-112°26′北纬28″42-29°11′之间。东西长67.67km,南北宽53.45km。总人口717950人,全市土地总面积216.18万亩(144.12千hm2)。土地构成为耕地806375亩,耕地中水田448352亩,占耕地的52.2%;旱土408024亩,占耕地的47.76%,园地3.75万亩。

1 耕地地力建设与改良利用途径

耕地是世代相传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对于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划分,目前沅江市806375亩耕地可分为7级,其中一级地46339.67亩,占5.7%;二级地150719.27亩,18.7%;三级地204679.88亩,25.4%;四级地205776.23亩,25.5%;五级地139467.04亩,17.3%;六级地33047.53亩,4.1%;七级地26345.38亩,3.3%。整体而言,沅江市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农田基础设施较差,土壤养分丰富,耕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较大,按正常年景耕地地力每提高一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计算,全市的耕地地力平均仅提高一个等级,即蕴藏着8064万kg的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可满足现阶段21万多人的粮食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为优质稻、专用稻、蔬菜、苎麻等优势作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该将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作为当前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根据目前沅江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1.1 科学制定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规划

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沅江市共有高产田197058.9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3%;有中低产田(土)609316.0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56%。中低产田(土)类型以渍涝潜育、干旱缺水、漏水漏肥和瘠薄缺素等类型为主。其中全层潜育的青泥田4671.3亩,紫烂湖田3593.3亩;地下水位较高的青紫潮泥90149.3亩,青紫潮沙泥32817.5亩,青隔紫潮泥33117.9亩,青隔红黄泥12899.5亩;缺水缺肥的红泥土178255亩,红黄泥1602.5亩;漏水漏肥的白散泥1393.8亩,沙底紫潮泥4598.6亩,紫潮沙土59222亩,紫潮沙泥86592.1亩,其他中低产田100403.3亩。

为此,依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根据不同耕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土壤养分状况和农田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1.2 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渍涝潜育、干旱缺水和缺素培肥型等三类中低产田的改良与利用

对13.2万亩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28.6%),主要是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疏浚河道,降低河床,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排涝降潜能力,及时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步脱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加强耕作制度改革,推行水旱轮作,实行平衡施肥,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逐步使之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对18万亩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土)(约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0.0%),主要是大力推广适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候环境的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通过完善配套蓄、引、提水设施,提高雨水贮蓄能力,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扩建“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通过推广湿润灌溉、秸秆(地膜)覆盖、避旱种植、生化调控等新型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用水的利用效率。

1.3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技术指导与施工监理,提高投资效益

近年来,沅江市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中低产田造资金,但部分低改工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规划不合理,改良措施缺乏针对性,建议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力争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监管,统一验收标准,从体制上、机制上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改良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

2 合理配置耕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1 恢复发展水稻生产,大力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

沅江市历来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广大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和习惯,气候和水文资源均适合双季稻栽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恢复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专用稻种植面积,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即“三节”)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油菜和冬菜,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改冬闲为冬种,既改良土壤,又提高冬季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2 积极稳妥地发展苎麻生产,提高苎麻种植效益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纤维作物和优良的纺织工业原料,我国苎麻纤维产量和纺织加工能力占世界的80-90%,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而湖南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加工基地,无论是苎麻科技力量、苎麻种植规模,还是苎麻纺织加工方面,在全国均占绝对优势,全国唯一的部级麻类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麻类科学研究所就设在沅江,闻名全国的三大苎麻纺织印染厂均在湖南,其中益鑫泰生产基地(益阳市)距沅江仅41km。

沅江市是我省重要的苎麻生产基地,1986-1987年,全市苎麻面积曾发展到34.21万亩,总产4.92万吨,产值达3.5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受苎麻价格影响苎麻面积迅速回落,到1990年,苎麻面积下降到4.51万亩,只有1987年的13.18%。以后,随着苎麻价格回升面积逐步恢复,2000年达到15.5万亩,2002年发展到25.0万亩,占当年全省81.5万亩的30.7%,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唯一的优质苎麻建设重点市(市)。

为此,应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并稳步发展苎麻生产,加强苎麻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湘苎三号”、“湘苎二号”等高产优质苎麻品种和苎麻平衡施肥技术,率先将中国农科院麻类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广大麻农的苎麻种植效益,将苎麻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30万亩左右,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基地。

2.3 以订单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柑桔生产

柑桔本来是沅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市柑桔面积曾达6万多亩,但随着邵阳、石门和安化等地的温州蜜柑、湘南的脐橙和武陵碰柑的兴起,我市柑桔因品种退化、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逐步淡出市场,2002年我市柑桔面积降至3.75万亩。近年来,随着泰升果汁、辣妹子等龙头企业落户沅江,对柑桔的需求量速猛增长,为我市振兴柑桔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此,应根据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柑桔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特殊需要,以销定产,在我市西南丘岗区的传统柑桔产地,通过丘岗地综合开发,恢复和发展柑桔生产,力争将柑桔面积发展到10万亩。

2.4 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沅江是我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6万亩。为此,应根据全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在2003年棉花价格突然飙升的情况下,要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防止农民盲目扩棉。通过加强棉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大力推广棉花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单产和棉花种植效益。力争将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3 推广作物平衡施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沅江市是我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持续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作较好的市(县)之一,1996年曾被农业部确定为平衡配套施肥项目市(县)。历经2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由于耕地地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频繁更替,广大农民虽然基本改变了偏施氮肥的传统施肥习惯,但由于多年来沿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资料指导施肥,在农作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面仍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2002年,我市化肥施用总量达164664t,其中氮肥86303t,磷肥61622t,钾肥8517t,复合肥8222t。折合纯量共计44226t,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达54.85kg,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58kg的73.7%。为此,根据努力抓好如下工作。

3.1 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全面调整作物施肥方案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市耕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普遍升高,而速效钾下降明显,pH值普遍下降。因此,必须根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以现有作物布局为基础,兼顾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在收集整理多年肥料田间试验、土壤肥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耕地类型,分作物、分品种、分乡镇,提出全面的作物平衡施肥方案,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减氮、控磷、增钾、补锌为重点,以市农业局或农技中心名义下发到全市各乡(镇)。并采取各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普及率,逐步由经验型平衡施肥向精准型平衡施肥方向发展,降低肥料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平衡施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建立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此,要利用该系统,以评价单元为基础,科学制定平衡施肥方案,最大限度地缩小平衡施肥的时空差异,通过健全土壤监测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定期更新系统数据,不断提高测土平衡施肥方案的时效性和科技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可靠性。

3.3 积极发展厂站联合和连锁经营的肥料营销模式,促进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

由于交通、能源和历史的原因,沅江市至今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肥料生产企业,我市生产所需的化肥几乎全部从境外进口。土肥技术部门要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以及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配方研制,并主动与境外肥料生产企业开展厂站联合,生产适合我市耕地土壤肥力特性和水稻、苎麻、柑桔、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专用配方肥,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技站经销肥料的积极性,与各乡镇农技站开展专用肥连锁经营,开展“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施肥技术服务,加速我市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通过专用配方肥的形式将平衡施肥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3.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耕地质量监测,确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广大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耕地质量抓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确认耕地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才能批准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切忌盲目发展。同时,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施肥技术规范,严格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在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确定是否继续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依据,对基地逐步实行年检和不定期抽查制度,防止不合理施肥、用药和其他原因造成产地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健全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4.1 加强耕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耕地保养管理法规

根据《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关政策,结合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形势,抓紧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办法》,依法加大耕地保养管理力度,使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4.2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耕地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对破坏耕地质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

4.3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

这次沅江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是在五万分之一工作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建立的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1:50000,离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要利用该系统真正做到精准施肥,还必须进行大比例尺补充调查,细化工作(评价)单元。因此,要以这次形成的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土壤监测,为该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定期更新基础数据,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大比例尺耕地土壤补充调查,进一步细化工作单元,增加耕地资源管理基础信息,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4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增加耕地质量管理有效投入

要应对入世挑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保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耕地条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农业发展基金或其他经费中安排耕地质量管理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力争加大市级财政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建设技术指导所需业务管理经费。集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采取以奖的形式,鼓励广大耕地使用者自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养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制时,要将耕地质量指标作为承包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承包责任书中,明确耕地保养管理责任,细化奖惩条款,凡承包期内因不合理耕作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的,要依法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对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参考文献

[1] 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衡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8.

[2] 付玉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3,154-155.

[3] 金崇祥.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2

遂昌县审计局:

《遂审调报》﹝2019﹞4号文件已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对照《遂审调报》所列问题进行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回复如下:

一、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财政奖补资金未及时兑现。

1.“丽水山居”奖补资金50万元未及时兑现。《关于命名2017年度“丽水山居”农家乐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示范项目的通知》(丽农办〔2018〕9号)文件已经于2018年7月下发,截至2019年10月底,该文件相关的大洞源农家乐综合体、湖山乡诗里民宿客栈等2家获得的2017年度“丽水山居”奖励资金共50万元,虽已经下达乡镇(街道)但仍未兑现。?

2.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27.91万元未及时兑现。原市农办分别于2017年3月份和2017年12月份下发《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一批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的通知》(丽农办〔2017〕6号)和《关于下达2017年度第二批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的通知》(丽农办〔2017〕21号)。截至2019年10月底,上述资金虽已下达至乡镇,但仍有补助资金27.91万元未兑现。其中:大田农家乐综合体以项目报账的形式获得补助资金17.89万元剩余12.11万元未兑现;九龙新韵(三仁-焦滩)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项目已补助资金10.2万元,剩余9.8万元未兑现;王村口镇大坑村和三仁乡亲农谷休闲山庄2项补助6万元未兑现。

(二)旅游产品营销方面的问题

1.“丽水山耕”商标使用不规范。现场查看商户销售的10个遂昌生产商供应的18款商品,其中10款商品未贴追溯二维码标签,8款已贴追溯二维码标签但其中2款扫描不出信息。

2.农特产品销售与景点结合不紧密。遂昌县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千佛山、神龙谷等AAAA级景区均未将销售点设置在出入口的必经之路上,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二、我单位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的答复

(一)财政奖补资金未及时兑现的答复

1.“丽水山居”奖补资金50万元争取12月底前全部兑现。目前湖山乡诗里民宿客栈10万元奖励已经全部兑现。黄沙腰镇大洞源村大洞源农家乐综合体资金奖励40万元,该项目是以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形式进行资金补助。同时,该项目与县级农家乐专项资金配套的40万元资金一起用于大洞源村农家乐综合体提升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资金拨付。

2. 农家乐民宿补助资金27.91万元已经全部兑现。其中,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奖励结余资金12.11万元用于大田农家乐综合体接待中心装修工程,该项目已于2018年11月已完成兑现。九龙新韵(三仁-焦摊)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项目细分至4个乡镇,分别为:三仁乡好川村农家乐周边小型景观建设3万元,已经于2019年11月完成兑现;大柘镇车前村特色村标及小型景观建设镇域范围内各个点位旅游标志制作6万元,已经于2018年2月完成兑现;石练镇沿线8家农家乐制作特色小型景观建设及标示标牌、包含体现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两项非遗文化的展示0.8万元,已经于2020年1月完成兑现;焦滩乡大路沿村制作标示标牌、建筑轮廓廊灯和村内小型景观营造6万元,已经于2018年7月完成兑现。

(二)旅游产品营销方面问题的答复

1.“丽水山耕”?商标使用不规范。目前我县各“丽水山耕”品牌合作主体均已按要求完成溯源平台信息录入工作,但在每批次完善溯源信息和张贴“丽水山耕”二维码方面,由于我县大部分主体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等原因,溯源信息相对不能做到十分完善,尤其是一些单品独立小包装产品,张贴二维码工作量很大,未完全按要求逐个张贴二维码。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主体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不定期对流入市场的我县“丽水山耕”品牌共建产品进行抽查,督促主体规范使用“丽水山耕”商标。

2.农特产品销售与景点结合不紧密。因我县各景点受场地和规划的限制,大多未设置专门的农特产品购物点。为促进我县农特产品与景点相结合,我们在通往千佛山、南尖岩景区的必经之路石练镇淤溪村魅溪民宿内设有遂昌土特产超市,在石练镇大茂坑设有甜蜜园土蜂蜜体验馆,同时在竹炭博物馆内设有遂昌农特产品卖场等等,以提升旅游购物消费的便利化和美誉度。

3.“丽水山居”与“丽水山耕”未能实现较好融合。原“丽水山居”民宿大部分以经营自主创意的文创产品和当地特色农家土特产为主,近两年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主动宣传引导,搭建“丽水山居”经营主体与“丽水山耕”经营主体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丽水山居”与“丽水山耕”合作共赢。比如遂昌长粽、薯条、土蜂蜜、菊米、茶叶等“丽水山耕”农产品已在我县水岸忆荼、旗山侠隐、云闲斋、溪云里、魅溪民宿等“丽水山居”精品民宿中展示展销;组织“丽水山居”经营主体与“丽水山耕”经营主体参加丽水市“丽水味道”创意大赛,联合展示展销“丽水山耕”农产品。

遂昌县农业农村局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3

最近笔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农业公园(庄园)贪大求全,动辄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大门修得壮丽华贵,有的园区建在耕地上,以农业用地的名义乱占耕地。园内规划设计内容雷同,华而不实,虚头巴脑,养几只孔雀,放几只鸳鸯,修几座小桥,或者挂牌几棵市民领养的树,收集几件当地过去的农业生产用具,就组成了农业公园(庄园)的全部内容,尤其建在北方的园子,一到冬天无花无草,叶落树枯,几只乌鸦鸣叫,基本就是萧条一片,农业的新功能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农业公园(庄园)要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因景结合,尊重当地农业的自然属性,忌凭空策划设计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不要让农业公园(庄园)成为人造景观,目前在城市人为建设的主题园林、蜡像馆、微缩公园数量过多,不少已经是门可罗雀、举步维艰,要吸取教训,不要在农村再造出新的人造景观。要围绕当地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不要在公园里不顾自然条件地引进一些当地没有的稀有品种,就认为是农业公园的亮点。要注意当地乡土味道,保留当地乡村风貌,这样才能让农业公园(庄园)留住田园乡愁。尤其要注重休闲农业专项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有效衔接,防止出现打着农业的名义乱占耕地。

建设农业公园(庄园)切忌贪大求全,华而不实。农业公园(庄园)建设是为了扩展农业的功能性,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等内容,一定要适度发展,应该在现有农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上,按照已有的规划内容能升级就升级,能改造就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强引导,尽量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农业公园(庄园),尽量做到园中有品、园中有景、园中有韵,切忌一味地让设计单位为了增加设计费,随意扩张地盘,增加投资,大搞农业新功能拓展的形象工程,不但农业公园(庄园)新业态发展不起来,而且容易造成既有传统农业功能的毁坏。要重点发挥好农业公园(庄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着力将农业公园(庄园)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

建设农业公园(庄园)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传承,要跟区域特色紧密结合,切忌拉郎配、同质化。要让地域特色农产品、农业风俗自然适宜地展露出来,让地方特色优秀农耕文化适时表现出来。在农业公园(庄园)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当地农村文化资源挖掘,重视对乡土民俗文化的收集、推广、保护和延续,吸收当地农业文化遗产。让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品新业态活起来。强化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升农业公园(庄园)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农业公园(庄园)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

建O农业公园(庄园)关键在日常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严格按照2016年9月农业部等14部委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为推进以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发展创造条件,发挥好农业公园(庄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有效作用,大力提升农业公园(庄园)的发展水平,着力将农业公园(庄园)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4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指导意见》确定了中原经济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到2020年,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会,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介绍了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等方面情况。

陈晓华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8年增产。畜牧业发展稳步向好,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变化总体可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陈晓华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部将狠抓防灾减灾和秋冬种各项措施落实,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全力以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部门启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核查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近日启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核查工作。

据悉,此次核查内容包括各省耕地保有量及变化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耕地等级与耕地质量建设情况,重点是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土地违法违规政府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与落实情况。

今年是我国首次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此次考核按照省级政府组织自查、五部门核查、综合评价、考核结果认定、共同上报国务院、通报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程序进行。

2015年全国农机化率将超60%

农业部近日公布《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将达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等。

农业部出台措施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就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问题进行了部署。农业部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研究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农产品物流创新,促进产销衔接,助推农民增收。

这些措施具体如下: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运行指导。组织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研究,会同发改、商务等部门把好市场建设规划准入关。建立符合品种特点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董事长)、农产品经销商、经纪人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培育保护发展农产品品牌。针对“菜篮子”产品种类多、跨区流通量大、错季销售情况多的情况,在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把“菜篮子”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座谈会召开

9月27-28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介绍了河南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建国表示,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会议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按照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进行了规划。规划所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

(记者 卞瑞鹤 萤纪远)

郑新立:实现同富须坚持“三同步”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城乡差距大,主要是南于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中国还有4亿农村劳动力,按18亿亩耕地计算,平均每人仅种四亩半地,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仍有大量农民需要转移到二三产业。

他认为,统筹城乡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早在几年前,他就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六个一体化”,即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他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有的地方甚至还是初期;城市化率虽已达到47%,但中小城市城市化率仅为32%,中国城市化还远未完成,未来可达70%;加上农业现代化潜能芦:大,如果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就仍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业。

去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4000美元,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同时,“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学者们担忧的话题。中同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对此,郑新立表示,关键在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取得突破,否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越来越困难。他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要尽快出台,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

迟福林:要把消费主导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在“2011发展中国论坛”上表示,能否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从投资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

迟福林说,世界经济正面临复杂形势,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巨大财政赤字对欧美乃至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都在持续发酵中。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深刻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对欧美出口市场将呈现萎缩趋势,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而从国内来看,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私人产品短缺将成为历史,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全面来临。在公共产品短缺的历史背景下,消费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对服务业、公共产品的需求进人快速全面增长阶段。

迟福林表示,要把消费主导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把拉动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列为政府的约束性指标。

如何释放消费潜力无疑是个紧迫的现实课题。迟福林说,产业结构要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从个人产品的提供到公共产品的提供转变。要改变以经济总量为导向的中央地方关系,向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央地方关系转变,发展导向要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变,切实改变“GDP一俊遮百丑”的发展思维。

迟福林指出,中国要实现消费主导的转型,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收入分配体制、财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都要进一步改革。

宋迎昌:今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还会缩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日前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表示,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阶段有关系。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经历城乡收入差距由低水平的均衡到收入扩大、再到收人缩小这样一个过程,呈倒“u”字形。这是一个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同家和地区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宋迎昌说,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u”字形发展路径。2009年起城乡收入差距有一个明显的拐点,有下降的趋势。到了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为3.23。估计今年这个数字还会缩小,但不会缩小太多,在3.2左右。

宋迎吕说,差距缩小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出台的一些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惠农政策,对农民的各种补贴,税收方面的减免,扶持农民就业,对农民工的关照等,使得农民的收入明显增长。实际上有许多省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快于城镇居民,呈现差距缩小的趋势。

宋迎昌说,越是发达的地方,这一差距越小,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这一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省区高于全同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更大,比例也更高,在4:1以上。差距主要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体制分割现象严重以及发展机会不平等造成。户籍等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如果劳动力流动更为自由,城乡间差距就不会那么大。

车文辉:“十二五”时期,稳步推进城镇化

稳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车文辉认为,“十二五”的“城镇化”,化什么?怎么化?这是亟待考虑和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首先,城镇化,化什么?车文辉说,一是城镇化要化以投资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向以消费为内核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转化。从长远来看,如何提高农民进城就业以及就业机会,如何保障他们的就业权利,是增加新内需的关键。二是城镇化要化从注重政府投资的短期刺激机制,向注重民间投资的长期驱动机制转化。通过调结构、扩内需,消化过剩生产能力,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先进生产能力。三是城镇化要化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产业结构转型的推进,进而实现经济的服务化。有测算表明,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居民消费率至少可以提高4个百分点。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5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种植结构;竹产品

收稿日期:2009-02-05

作者简介:张小玲(1973―),女,贵州省印江县人,助理工程师,现在贵州省印江县林业局合水镇林业站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3-0051-02

1 引 言

退耕还林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处理好二者关系可以保障工程的长效成果。因此,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要处理好人与林、退耕与增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发展后续产业,要尽可能兼顾农民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加强生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印江县一直以生态县建设为目标,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由于多种原因,该县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印江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及成效

2.1 自然地理概况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中部,地处武陵山区,在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的西部。地貌类型以低山、低中山为主,丘陵、河谷阶地、坝地交错。境内最高海拔为2 493.7m,最低海拔为377.7m,相对高差2 116m。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壤主要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植被属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县森林面积3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4%,全县立木蓄积量为108.8万m3。

2.2 社会经济情况

印江县全县辖9镇8乡,365个行政村,3 103个村民组。42.23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9.07万人,非农业人口3.16万人。耕地面积27.6万亩,其中稻田17.8万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种植结构单一。印江县立足实际,一直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

2.3 退耕还林实施情况

印江县从2000年春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6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0.5万亩,共涉及17个乡镇,1 120个村民组。兑现粮食补助,折合人民币3.46亿元;管护费补助211万元,合计3.48亿元,有8万多边远山区农民享受到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在该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树种为杨树、松、杉、柏、香椿、茶叶、楠竹、梨类、板栗、花椒、枇杷等。在退耕还林面积中,生态林面积6 999亩,生态林比例为6.64%;经济林面积7 000亩,经济林比例为6.65%。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调整,广大退耕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初步见到了效益。

2.4 退耕还林实施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增强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印江县退耕还林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被群众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规划布局不太合理

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求时间紧,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出现了工程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科学,不适地适树等问题。

3.2 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3.3 工作经费缺乏

由于印江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由于缺乏工作经费,一些地方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工作执行不够到位,退耕农户林权证发放工作也进展缓慢,且很不规范,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4 后续管理困难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关系,不注重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该县农村能源建设相对滞后,群众生活燃料仍然以割草砍柴为主,这给封山护林带来难度。不少农户重造林轻管理,加上管护制度不健全,后续管理缺乏有效约束。

4 对加快后续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和农民要增收的关系,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至关重要。

4.1 提高对后续产业发展的认识

由于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参与和重视,没有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造成项目建设不落实、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造成新的生态环境破坏者,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只有提高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4.2 拓宽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在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的扶持下,要结合印江县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与生态经济相结合的路子,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提升传统产业质量,强化特色产业,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拓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4.3以短养长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一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采取退耕还茶、退耕还果、退耕还林、林下种药、林药兼作等多种模式,突出特色优势,迅速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巧用政策,实行退耕还林长短利益相结合,通过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培植、采集等多种经营,发展壮大中药材、茶叶、果品、森林食品等产业。二依托企业集团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同时在今后实施的退耕还林和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中,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和配置模式,培植多种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4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印江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结合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加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调动企业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成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一个由政府负总责,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的新格局。

4.5 完善退耕还林后续相关政策

一是改革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依法及时核发林权证,切实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二是完善农村能源建设政策。在全县农村能源建设的布局中把重点向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区农户倾斜,对农民自愿进行其它能源改造的给予政策性扶持。同时有计划的发展刺槐等生态经济兼用的薪炭林,解决山区群众烧柴难的问题。三是建立退耕农户管理责任制。把国家补助政策兑现与林木抚育管理结合起来。对未完成年度抚育任务的农户不予兑现优惠政策,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扶持。

4.6 开发梵净山文化旅游项目

印江自治县地处部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立县之本。着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利用梵净山的名山效应,可开发梵净山绿色旅游通道,打造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

4.7 开发竹产品打造竹产业

扩大竹类种植规模,它是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的作业。随着竹产品的不断开发,它已形成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竹代木,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竹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竹子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可以加工成食品、工艺品,更可以用于建筑材料、化工等领域。此外,竹子还可以代替木材大量用于纸浆工业,目前我国造纸用浆绝大部分仍是木浆、芦苇浆和草浆,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还有包括竹雕、竹编、竹乐器在内的竹制工艺品是中国的传统产品,增值率是一般竹制品的十倍以上,是林业创汇的重要产品。因此,积极开展竹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尽快建立起一批竹材、竹纸浆基地,是我县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以竹代木”规划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世东.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模式探讨[J].林业科学,2002,38(3):154~159.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6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发展滞后。另外我国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存在设备简易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使得农户技术水平低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1.设施农业的组成体系

设施农业的组成包含塑料大棚、温室和工厂化栽培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目前发展和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和连栋温室,也有少量采用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型温室和大型温室。这反映出现阶段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而智能型温室则更是代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设施农业的最高技术层次。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设施农业机械就是指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农艺特点,并主要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对温室中作业机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作业项目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我国设施农业起步晚,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应用配套水平也不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国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2.1我国目前的耕作机械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所需作业机具有些还是空白,而设施或大棚内的耕作机械更是用户急需的,现有产品的机型不多,应用不够普遍,多为借用现有的露地用小型耕耘机械,其存在适应性差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作业质量也不稳定。近几年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耕作环境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有的微耕机还设计有多种作业功能,这就考虑了兼顾露地作业使得机械的使用效率相对提高,但是还存在喝多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推广。如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特别是从露地简单转移到大棚内的机械,在设施内转向和转移都十分困难,而且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生产率低,适应性差的问题,当土壤含水率较高时其碎土性能就会变差,耕作阻力变大。

2.2配套栽培机械种类

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方法各种各样,与之配套的作业机械也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套栽培机械。

2.2.1移栽机

目前的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很多国家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我国目前尚无此类小型移栽机。国家通过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已研制成功自动钵苗移栽机及配套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进入设施内作业。

2.2.2穴盘播种成套设备

地膜作物精播机和施肥铺膜播种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也仅限于露地作业。国产穴盘播种机主要是真空吸附式播种器,播种精度不高,而且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能达到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育苗播种成套设备配套的高效机械化能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

2.3其他机械

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设施农业机械还有地膜回收机和农作物嫁接机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使其符合环保要求。而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有效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目前我国的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还处于起步试验阶段,应用还不广泛。

3.设施农业机械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所以各个地方应该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与设施农业的特殊农艺紧密结合,近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有以下几点。

3.1开发专用微耕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

设施农业机械要求机体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

3.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

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3.3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

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4研制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

针对设施农业的需求,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要求能达到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兼顾露地作业,作业机械可用于蔬菜露地、苗圃及果园的作业。

4.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由于设施农业的环境由人工控制,条件比一般大田简单得多,智能化仪器、设备和机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智能化系统有可能在智能型温室中率先实现。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未来农业工程的发展重点是农业人工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研究运用将直接推进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设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5.结语

设总体而言,我国设施农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比较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另外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这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加强机械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科]

【参考文献】

[1]罗炳兰.加快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J].北京农业,2011,(09).

[2]王永鸣,鲍树人.搞好农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机与农艺,1997,(06).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7

关键词:甘薯;优质鲜食;济薯26;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2-0089-04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新型生物能源作物[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据统计,我国甘薯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34.8×104 hm2,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40.9%;年鲜薯总产707.3×108 kg,占世界总产量的67.72%(FAO,2014)。目前栽培的甘薯主要分为加工型和食用型两大类。其中食用型甘薯对外观商品性和熟食口味等要求较高,其品种培育和栽培措施研究重点要关注薯形美观、薯皮光滑、颜色鲜艳、维生素及可溶性糖含量高、干物质含量中等、熟食香甜可口等因素。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甘薯正逐步向高效益型作物转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甘薯块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2-4]。世界卫生组织长期研究表明,甘薯是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被列为13 种最佳蔬菜的冠军。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分析了40 多种对肿瘤有显著抑制效应蔬菜的抗癌成分,结果表明甘薯的抗癌能力列第一位[5]。对甘薯营养价值的再认识,促使食用型甘薯的需求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一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甘薯新品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优质专用品种匮乏、主栽品种退化严重的问题,为我国甘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6-10]。其中济薯26表现突出,不但产量高,食味好,抗旱、耐盐碱、耐贫瘠,还适于机械化收获,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薯区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但是,如果栽培措施不当,济薯26易出现地上部生长过旺、结薯少、地下部薯块过长过大以及虫害发生严重等题,对产量和商品性造成较大影响。本试验拟根据济薯26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耕地深度、化学防治地下害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专用品种的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济薯26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徐03-31-15为母本放任授粉而育成的优质高产食用型甘薯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2015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长清试验基地进行。砂壤土,地力均匀。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6行区,行长6.0 m,行宽0.75 m,小区面积27.0 m2,种植密度52 500 株/hm2。5月10日栽插,10月15日收获。

耕地深度、地下害虫防治及控制旺长三项措施的设计方案见表1。其中地下害虫防治试验供试地块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控制旺长试验供试地块土壤有机质1.1%,碱解氮82 mg/kg,速效磷37 mg/kg,速效钾106 mg/kg。地下害虫防治试验中颗粒剂的使用方法是药剂加75.0 kg/hm2细土拌匀,制成毒土,穴内撒施;吡虫啉微胶囊的使用方法是药剂对水30.0 kg/hm2,加入适量细土搅拌成泥浆,薯苗根部沾泥浆后栽插。控制旺长试验是在甘薯栽插后50 d,用烯效唑对水300.0 kg/hm2,每隔5 d全田均匀喷施,连续喷施3次。

表1试验设计方案试验内容处理编号设计方案P1免耕耕地深度P2浅耕:旋耕深度25 cmP3深耕:机耕深翻40~50 cmC13%辛硫磷颗粒剂60.0 kg/hm2虫害防治C25%毒死蜱颗粒剂60.0 kg/hm2C310%吡虫啉微胶囊11250 mL/hm2C4对照:栽苗时不用任何化学药剂O15%烯效唑 750 g/hm2控制旺长O25%烯效唑 3 000 g/hm2O35%烯效唑6 000 g/hm2O4对照:直接喷水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块根产量测定收获时,各小区选取中间4行进行测产,并分析产量差异显著性。

1.3.2块根干物率测定收获后一周内,选取中等大小薯块,切成0.5 cm厚的薯片,分别称取50 g,在65℃温度下烘2 h,然后100℃烘至恒重,取3次测定结果平均值计算所测样品的干物率。

1.3.3薯块长度与直径测定收获时选取每小区中间4行单薯重200 g以上的薯块,逐块测量其长度和最大直径,取平均值。

1.3.4虫咬率和商品率调查收获时,逐块调查每小区中间4行薯块,按照储凤丽等[11]的方法,记载各级别薯块数,并计算虫咬率和商品率。

薯块虫害分为3级,即0 级:无虫咬,薯块表面光滑;1级:1~2 个虫咬孔,虫咬深度较浅,薯块表面较光滑;2级:3~4 个虫咬孔,虫咬深度中等,薯块表面可见明显的虫咬痕迹;3 级:5 个以上虫咬孔,虫咬深度较深。

评价指标计算公式:虫咬率(%)=(1级薯块数+2级薯块数+3级薯块数)/总薯块数×100;虫情指数(%)=∑(受害块茎×该受害块茎级数)/(调查总块茎数×最高受害级)×100;防治效果(%)=(对照区虫情指数-处理区虫情指数)/对照区虫情指数×100;商品率(%)=(0级薯块数+1级薯块数)/总薯块数×100。

1.3.5T/R值测定收获前3 d,每小区随机选10株,分别称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并计算T/R值(茎叶鲜重与块根鲜重的比值)。

1.3.6商品薯率测定收获时,选取每小区中间4行的薯块,称取鲜重,并计算商品薯率。商品薯率(%)=100 g以上的薯块重量/薯块总重量×100。

1.4数据分析

对所测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耕地深度对济薯26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深耕可以显著提高济薯26产量,免耕处理鲜薯产量显著低于浅耕和深耕,后两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块根干物率没有明显差异。薯块长度随着耕地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块根直径免耕显著大于深耕处理,即免耕的薯块偏短粗,深耕的薯块偏细长。当薯块长度超过30 cm时易折断且影响销售价格。综合鲜薯产量和块根外观品质,济薯26适宜浅耕(P2处理,旋耕深度25 cm)后起垄栽植,不适宜深耕。

2.2化学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济薯26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由表3可见,穴施5%毒死蜱颗粒剂60.0 kg/hm2(C2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最好,济薯26鲜薯产量最高,块根虫咬率最低。穴施辛硫磷颗粒剂(C1处理)次之,但与C2处理差异不显著。施吡虫啉微胶囊(C3处理)效果较差,但略好于对照(C4处理)。

2.3化学控旺对济薯2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用烯效唑进行化学控旺,能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其中5%烯效唑用量3 000 g/hm2(O2处理)鲜薯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T/R值显著低于对照(O4处理),商品薯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块根干物率没有明显变化。

3讨论与结论

在鲜食商品薯销售中,一般要求薯块长度不超过30 cm。而济薯26的薯块长度很容易受到土质和耕作深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本试验首次就耕地深度对甘薯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6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薯块长度显著增长,同时也说明该品种的薯块长度对环境敏感。实践表明,多数甘薯薯块长度主要受基因型影响,而受环境影响较小,但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食用型甘薯块根容易受到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为害,使块根出现虫咬痕迹和伤口,大大降低甘薯商品率,影响销售;并容易在贮藏期间引起病菌侵染,造成烂窖,损失严重。目前,防治甘薯地下害虫仍然以使用化学药剂为主,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是生产安全农产品,减轻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本试验用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几种农药研究其对济薯26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如何在确保食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结果显示,毒死蜱和辛硫磷对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效,而吡虫啉的防效较差,这也有可能与使用方法不当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济薯26有地上部生长旺盛的特点,因此,在生产中控制徒长,协调源、库、流关系是该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化学控旺是目前生a中最常用的方法。烯效唑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突出特点是低毒低残留,比多效唑对下茬作物的影响要小得多,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可有效地控制旺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2]。根据大田长势科学用药控制旺长非常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栽后50 d,喷施5%烯效唑3 000 g/hm2,能有效控制济薯26旺长;烯效唑用量为750 g/hm2时,剂量过小,控旺效果较差;当烯效唑用量达到6 000 g/hm2时,剂量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薯生长,造成叶片受损,出现早衰现象。通过本研究还可看出,化学控旺对甘薯的干物率没有明显影响,表明该性状主要受基因型影响,这与周全卢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起垄前旋耕深度25 cm;栽苗时穴施5%毒死蜱颗粒剂60.0 kg/hm2;栽插后50 d用5%烯效唑3 000 g/hm2对水300 kg,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有利于提高济薯26块根产量,改善商品品质。

参考文献:

[1]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等.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C]//成都:全国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化学术研讨会. 2005:3-10.

[2]张立明,王庆美,王荫墀. 甘薯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J]. 杂粮作物,2003,23(3):162-166.

[3]李锋,李建科,赵燕. 红薯的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11):21-23.

[4]程林润,李强,钱秋平,等. 烘烤型甘薯金徐薯69的选育及品种特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9):1392-1393.

[5]刘明慧,王钊,王西红. 甘薯在西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49-53.

[6]王庆美,李爱贤,张海燕,等.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济徐2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75-177.

[7]王庆美,张立明,郗光辉,等.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193-195.

[8]张立明,王庆美,李爱贤,等. 甘薯新品种济薯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4(6):13-14.

[9]张立明,王庆美,张海燕,等. 多用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8(9):101-102.

[10]李爱贤,张海燕,董顺旭,等. 甘薯新品种济薯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OL].农业科学,2015,5(4):163-166.

[11]储凤丽,王文静,胡启国,等.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1):1200-1201.

[12]李艳霞,范建芝,张敬敏,等. 烯效唑不同喷施时期对烟薯25 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39-41.

[13]周全卢,杨洪康,李育明,等. 不同钾肥处理对秋甘薯性状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33-36.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7,49(2):93~98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东 农 业 科 学第49卷第2期盛清凯,等:利用16S rDNA克隆文库研究猪场污水微藻净化后菌群的变化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20

收稿日期:2016-06-22

基金项目:环保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103006-007);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鲁财农指(2016)36号]

作者简介:盛清凯(1971-),男,山东陵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生态与营养研究。E-mail:

农耕文化产品设计篇8

这次全县备春耕生产动员会议,是根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分析形势,提高认识,抓紧行动起来,高标准、高质量地投入到备春耕生产工作中来,为夺取今年的农业丰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把握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和各涉农部门,在落实经济工作任务的同时,都能把当前备春耕生产工作摆上日程,并采取了方方面面的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客观地说,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形势仍不容盲目乐观,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一是思想备春耕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干部身上,有的干部有畏难情绪,工作缺魄力;有的有不着忙的思想,工作缺紧迫感;有的心中没数,工作缺乏计划性;有的有盲目乐观情绪,对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也有的思想僵化,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中极易造成矛盾和误解。二是物资备耕不到位。这是今年备耕工作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慢”、“一缺”。“三慢”就是种子购买慢、化肥购买慢,应季农活慢。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种子的入户率为20%,化肥的入户率为10%,送到地里的农家肥不到30%,严重影响了备春耕生产的进度,农机具检修、机井配套和抗旱设施检修工作等都没有启动。“一缺”就是资金缺口大。我县连续四年受灾,群众经济损失较大,去年又因国家粮价的调整,粮食增产不增收,农民手中持币量少。预计今年备春耕所需资金大约3亿元左右,群众自筹和贷款可解决1.5亿元,资金缺口大约1.5亿元,个别农民无钱购买备春耕物资。

当然,我们农村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有利的形势。一是去年的农业大丰收为今年的备春耕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我们近几年来的农村工作经验改善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思维观念和生产习惯;三是去年春季的大打农田抗旱井的工作,增强了农业抵御旱灾侵袭的能力;四是由于去年秋季的应季农活抓的紧,减轻了今年备春耕生产工作的压力;五是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农民传播了大量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综上所述,我们形势比较乐观,但不容盲目,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喜大于忧。对“喜”对“忧”的分析,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在欣喜之余看到“忧”,特别是“隐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以往的优良传统,充分认识农业生产中新的形势和新的困难,才能审时度势,张驰有度,指导工作有的放矢,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分寸。今年农业生产形势、气候条件、各种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和走势等等,都有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披露和传播,希望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认真去研究和把握,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指导好农业生产工作。帮助农民群众抓好备春耕生产的各个环节。

二、明确任务,迅速掀起备春耕生产的高潮

今年备春耕生产总的要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物质科技投入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打好备春耕生产这一仗,坚决不种二茬地,务必实现一次播种拿全苗。时间要求是:全县各级干部在春耕播种结束前无特殊情况都不休息,带领广大群众3月15日前完成种植计划上墙工作,3月25日前完成农家肥进地和各种物资入户工作,4月5日前完成打垄工作,4月10日掀起大田播种高潮,5月25日完成水稻插秧和花生、杂粮等作物播种工作。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抓好“五个落实”和“三个关键环节”。

“五个落实”即思想发动工作要落实,种植计划要落实,资金筹措要落实,物资准备要落实,科技兴农任务要落实。

第一,思想发动工作要落实。各地要根据今年备春耕生产面临的形势,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认真搞好思想发动,紧紧围绕今年备春耕生产的新特点、新情况,围绕如何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投入和科技种田等,广泛开展大讨论,大发动,大落实活动,解决干部群众存在的思想障碍,研究落实搞好备耕生产的有效对策。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的重要作用,开辟讲座专栏宣传政策、传播科技,交流经验、推广典型,鼓舞士气,振奋精神。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的宣传,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备春耕工作上来,迅速掀起备春耕工作的高潮。

第二,种植计划要落实。玉米要在稳定10万公顷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把调整工作的重点放在调品种、改质量、提产量和增效益上;花生面积要达到5万公顷;蔬菜面积要达到1万公顷;杂粮杂豆面积达到4万公顷。各乡镇要根据这个总体布局,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种植计划,落实到村、社,落实到农户、地块。种植计划的签定需征得农户的同意,必须做到“三到户”:即宣传到户、指导到户、征求意见到户,坚持“自上而下、由下到上”的原则,就是说通过指导使农户了解新形势、新情况,由群众自己填写种植计划,然后上墙,各户再根据种植计划准备备春耕所需物资,要力诫形式主义,坚决不允许逐级泼数或捏数。同时,相关部门要出面组织或引导群众积极联系订单,进一步扩大订单面积,力争使订单面积达到13万公顷。

第三,资金筹措要落实。目前,我县备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缺口较大,我们要把解决资金问题作为备春耕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通过贷一点、帮一点、自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一是帮助群众贷款。县里已与银信部门协调,今年可筹集支农贷款1亿元左右,并且尽量减少贷款手续。二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求助亲友帮一些。三是千方百计加大农民自筹资金力度。发动农民广泛自筹资金,积极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自救,通过外出打工,发展养殖业,搞“短平快”的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自筹一部分资金。总之,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干部群众发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可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物资准备要落实。现在,全县化肥、种子入户率都很低,3月25日前,种子、化肥必须入户,这是个硬任务,必须完成,谁都不能讲条件。在种肥问题上,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对非法经营业户的管理力度,规范种肥市场,坚决杜绝无照经营,要教育农民自觉防范,自我保护,杜绝坑农害农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确定好主推品种。目前,我县使用的品种过多、过杂。各地要因地制宜搞好品种的定向,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要向专用性转变,主推品种为吉单180、吉单209、吉单29、吉单255、四密21、四单167、丹639、农大3138、吉单342、丰禾10等品种。花生品种主推亚美406,扶花2号、四平中粒等;化肥坚持“稳氮、增磷、加钾、配锌”的施肥原则,主推“扶化牌”各种复合肥和专用肥。

第五,科技兴农任务要落实。从现在开始,县里组织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 畜牧局、粮食局、外贸局、广电局、气象局为成员单位,每日在电视台黄金时段开办专栏,播放各方面相关政策及技术,各乡镇要及时提醒群众收看。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紧紧依靠效益农业,把种植业、养殖业、特产业等方面的知识送下乡,并送去相关的信息,总之,要采取灵活多样、点面结合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为农民送去信息,争取达到“一地一套主推技术、一乡一处示范园区、一户一块高效农田、一户一个增收项目、一家一名技术当家人”的标准。

“三个环节”就是早种、坐水种、科学种,具体地讲:

第一,抓住火候,突出早种。适时早种,是群众多年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县客观条件决定的。多年的经验表明,今年我们必须坚持适时早种。由于去年冬春无大雪,至使耕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另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旱比较严重,这样就只有适时早种,才能争得更多的时间,才能更好地解决坐水种费时费力与播期之间的矛盾;其次,一些中晚熟品种作物决定我们必须早种;三是耕作的模式决定我们必须早种。坐水种已成为百姓的共识,这种耕种模式费工费时,特别是东部乡镇,井少水源不充足,供水矛盾很突出,只有早种,才能缓解人力、运力和播期的矛盾。另外,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对人力、时间、水源要求特别高,玉米不早种,势必拖延播期,与其它作物耕种交织进行,争工争时,造成被动,所以我们必须突出抓好早种。

第二,立足抗旱,突出坐水种。突出坐水种是县委、县政府近几年来的一贯主张,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徘徊。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坐水种的质量,今年土壤墒情不好,春旱又比较严重,因此,必须严把质量关,提高坐水种的质量。要多浇水、浇足水、浇透水,防止后期失墒芽干,费时费力,收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强化标准,突出科学种。一是播种前整地和种子处理。要进行精细整地,去年秋翻的要及时耙压,原垄地要拖压,减少水分蒸发,打垄地块要坚持三犁川及时镇压,保护垄底水分含量。要搞好种子处理,无论什么品种,都要进行选种和晒种,做好芽率和芽势的试验,以此来确定播种量,提倡播种前采用包衣剂处理,以防地下病虫害。二是确保底化肥的投入。根据全县以往经验,玉米应按常规每公顷1.4标吨的标准投入,按照二铵、尿素、钾肥搭配施用的,要按照3:3:1的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磷、钾肥,必须一次性施足。三是要搞好播后镇压。镇压可使土壤与种子密接,引墒保苗。最好使用苗带镇压器进行镇压,没有的要压好鸡蛋滚子,最低要保证组织人力踩好横格子。

三、加强领导,把握工作质量和工作主动权

第一,要把备春耕生产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从现在起,各级干部特别是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备春耕生产上来,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包片联系各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这次会后,要立即下到乡镇、深入备春耕生产第一线,具体指导、协助乡镇抓好备春耕生产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蹲得住,抓得实,真正体现包保和联系的力度,真正把备春耕生产工作抓出成效来。

第二,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全县备春耕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各地要切实抓好责任落实。要把“五个落实”的硬性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对乡镇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各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运作,搞好各项服务,农业部门要组织好科技培训和科技下乡,供电部门要保证春耕生产的电力供应,农行、信用社要千方百计为农民多提供贷款,水利部门要组织好抗旱打井、节水灌溉工程和抗旱设施的维修,农机部门要搞好农机具的检修。其它部门也要围绕备春耕生产确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最大努力为备春耕生产出力献策,搞好服务。

第三,要抓好贫困户、薄弱户的包保。各级领导要把贫困户的备春耕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想尽一切办法,认真地帮助他们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贫困户备春耕生产投入不减,能够种上地、种好地,决不允许出现撂荒和弃耕现象。同时,组织和引导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外出打工等形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大林子镇组织农民去海参崴打工,增盛镇鼓励农民去内蒙古大面积租地耕种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各乡镇今年也要组织好这方面的工作。

四、统筹兼顾,做好今年的农村其他各项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农村有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即:农业产业化经营、牧业小区建设、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小康村试点工作。这四项工作各个乡镇都要认真抓试点,抓出自己的模式和特色。

第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要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转化利用上项目。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成、发育和壮大,不断提高竞争力。

二要大力发展绿化食品产业和特色产业。要按照市场需求,大力组织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尤其要逐步推进与国际标准相对接的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

三要加强基地建设。要依托域内外优势企业和本地优势资源,逐步建立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杂豆等各类生产基地,并要建设好三井子杂粮市场,以形成我国北方重要杂粮集散地。

第二,抓好牧业小区建设。

我县是产粮大县,饲料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加快畜牧业发展,既可以转化大量的粮食,拉动种植业,缓解“卖粮难”的问题,又可为加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加速农村经济结构升级。我们要强化措施,因势利导,尽快把畜牧业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到20__年,畜牧业产值力争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人均牧业纯收入力争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要彻底摒弃畜牧业是副业的旧的思想观念。不要满足于每户二、三头牛,三、五头猪,十几只羊的思想,更要摒弃那种“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鸭换油盐”的小农意识,要坚持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鼓励一部分人进行规模饲养,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家庭主业去对待,去发展。要在发展规模饲养和办小区集约规模饲养上做文章,带动区域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区域集中、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牧业产业基地,加速总量扩张。今年,我们要求各乡、镇(场)都要创造条件,建设一个牧业小区。小区建设要与乡镇或村屯保持适当距离,做到人畜分离。

第三,积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一是注意遵循相应的原则。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放手放胆加快发展,积极为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创造良 好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政策引导,使之逐步规范运行;要坚持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通过农民自办、官民合办、能人领办、嫁接联办等多种形式,改造传统组织,发展民间组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坚持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进出自由。每个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特长和发展意向,参加适合自己的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坚持民办、民营、民管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府不干预其内部事务;要坚持市场化动作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二是积极探索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形式及内容。从目前我县经营体制创新的实践和发展方向来看,应当重点发展和完善以下三种组织形式:即公司加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这三种形式各有不同特点,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有所选择。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此项工作收到实效。除这三种形式外,各地还可以实行经纪人加农户、园区加农户、劳务中介、民营庄园等组织形式。采取哪种形式,各地可以灵活掌握,只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就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精心培育。

第四,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虽然我县对小康建设抓得较早,但却很不系统,依据十六大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们确立了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即依托我县土地和水资源丰富以及区位条件较好的优势,利用商品粮基地建设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突出工业拉动,强化城镇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水平,走文明发展道路,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东北哈大经济带上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前一阶段,我们请了省、市有关方面专家帮助制定了我县小康建设近、中、远期规划,已经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省、市的充分肯定,财政部农业司已在我县开展了调研工作,我县的小康建设规划经修改后还要向各级财政部门汇报,争取得到关注和支持。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对此事要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乡镇领导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在本地抓一个小康示范村,并抓实抓好。

上一篇:创新教育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