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13 11:23:28

遗传学笔记

遗传学笔记篇1

关键词:旅行商问题 堵车系数 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014-03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破解交通拥堵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旅行商问题(简称TSP问题)为我们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学方法。从数学上讲,TSP问题就是一种遍历各个景点的最短路径求解。近年来,遗传算法在求解旅行商问题中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将旅行商问题的解集看作一个种群,通过群的操作最终求解。但传统的算法存在速度慢的缺陷,笔者根据北京交通的复杂性,结合旅行商问题求解的算法,对已有的算法进行了改进,为求解最优旅游路线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1 解决方案

遗传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解决TSP问题的算法[1],其优势在于算法可以进行全局空间搜索,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不足,如算法速度较慢。笔者针对北京城区旅游线路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2],主要工作如下。

(1)调研了多条北京景区旅游线路,根据不同线路特征,设计了不同权重的堵车参数。

(2)对参数表达函数进行了改进,使之有利于问题求解。

(3)采用了改进的贪婪交叉算子和启发式倒位变异算子,提高了求解效率。

根据北京交通的历史数据分析,最短旅行路线未必是时间最优的旅行路线,而影响时间因素的最大因子是堵车,因此,笔者在方案设计中加入了堵车参数,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求解堵车系数。通过堵车系数,可以最大程度地衡量旅游路线的优化程度。

2 算法设计与实现

2.1 拥堵数据分析

为了确定最优的堵车系数,笔者结合网上数据抽样调研景区路线的拥堵情况,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北京城六区,得出了北京交通通畅程度最差的7片区域[3],如图1所示,分别为:(1)环故宫区域,包括前门、天安门、故宫、什刹海、西单、王府井等,记为区域A;(2)双井、劲松、南磨房、王四营等地区,记为区域B;(3)亚运村地区、北苑、天通苑等地区,记为区域C;(4)中关村地区,以及五环外的回龙观地区,记为区域D;(5)香山、植物园等地区,记为区域E;(6)黄村地区,记为区域F;(7)通州区,记为区域G。

区域A的拥堵主要是由于古典名胜的存在导致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人流过多导致交通不畅通。区域B的拥堵是由于住宅区和商业区的集中造成。区域C和区域D主要是由于高新技术IT产业和房地产商的不断扩张导致人流过于集中。区域E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老化所致。区域F和区域G则由于交通工具数量较少不方便,导致行车不畅。

2.2 堵车系数区间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北京交通拥堵指数,笔者给出了堵车系数设置区间,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该求解方案的堵车系数设置如下:

2.3 实例求解

笔者以古韵京城精品旅游线路为实例,其景点及编号:1――八达岭长城、2――故宫、3――天坛、4――颐和园、5――明十三陵、6――周口店北京人遗址、7――王府井、8――天安门、9――雍和宫、10――恭王府,对应距离矩阵如表2所示。

上述景点对应的堵车类别及堵车系数如表3所示。

由表2和表3中数据计算得到的堵车系数矩阵和距离权矩阵分别为:

程序运行结果: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得的最优旅行路径为(1,4,9,10,2,7,8,3,6,5);总距离为287 km;以市内平均时速50km/h为标准,同时加入堵车时间,求得路程所用最短时间为6.405 h;算法迭代时间为1.02 s。程序运行结果界面如图2所示。

2.4 性能分析

该文对算法的改进,最重要的是针对北京市交通特点,给出了合理的堵车参数,通过节省时间来综合求解旅游线路的最优方案。笔者以实例古韵京城精品旅游线路为例,对比加入堵车参数和未加入堵车参数的遗传算法求解结果,如表4所示。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入堵车参数之后,求得的最优路径不一定是该线路的最短旅游路径,但是所用时间却最短,这更适合北京城区的旅游线路优化。

3 结语

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北京城区旅游景点优化问题,为北京市内旅游提供相应的优化方案和理论依据,对推动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路径优化问题映射为数学研究中的旅行商问题,通过改进算法对其求解,可以提供一种旅游线路的最优方案。希望该文介绍的方法为提升旅游出行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化宇.最小生成树算法及其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72-73.

[2] 惠燕,潘煜.骑士游历问题算法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1):112-114.

遗传学笔记篇2

遗传学这一学科,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物科学的范畴中,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大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和基因的诊断、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优生优育、人类的身体健康、动物和植物的育种等方面联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传学这一课程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是其能够真正“进入”生命科学这一领域的首要课程,也能够密切联系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因为研究的内容和范畴呈现大幅度的增加趋势,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所以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会有一定的时数限制。

与此同时,遗传学也格外重视研究性以及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时的数量和内容的选择这两者之间有着比较严重的矛盾,因此既拥有较大教学信息量,又能保证不增加学时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又有助于具备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1]。两年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引进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模式,使得遗传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能够完成有效的整合,经过教学实践得以证明,取得很好的效果。

1 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多种遗传疾病的基础理论,还包含了临床实践这一环节,其理论内容既复杂又丰富。以前的挂图加上板书这一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如今学科迅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解大量的理论内容。教师为了追赶进度往往会表现得力不从心,而学生则因为需要及时地记大量笔记而十分劳累,课堂上思考提问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明显不多。课后,学生则更加需要运用大量的时间去整理课堂上的笔记并对其加以消化,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在实行了多媒体教学之后,首先,因为课件都是经过反复的推敲、仔细的准备以及参考大量的资料等过程而制作成的,这样一来,有效地避免了板书由于字迹潦草或者过小等不好的效果。同时,展现给学生的是字迹清楚、文字简练且重点突出的内容,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知识信息量。其次,因为板书减少的缘故,教师的负担有所减轻,因而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介绍与讲解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前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因为学时的数量比较少,板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进行较为深入仔细的讲解过程中,时间恐怕会不多,学生在课后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消化理解,但是结果却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充足,教师能够较为详细地把事先经过精心准备的不同类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进而有助于计算方面的疑难问题的解决。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灵活多变,根据其需要,可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补充和更新,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运用文字讲稿修改的弊端,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比较多的优点,但是,在遗传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2]。

1)不易把握课堂节奏。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不需要更多的板书,从而使得有效的教学时间得以大大增加,课程的讲解进程加快,讲课的节奏加快。有的时候,教师把一张幻灯片的内容讲完之后,学生还没完全理解或者并未记完笔记,如果等着学生记笔记,就会对课堂气氛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讲课内容的不连贯。

2)多媒体教学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够清晰,而幻灯片之间的不同的层次不能够很好地突出出来。如果教师不对这些幻灯片进行有机的结合,很容易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比较零散,而不是形成一个层次较为清楚的比较系统的知识。

3)多媒体容易导致讲课方式单调,其操作需要计算机,再加上鼠标线和话筒的问题,可能导致教师站在电脑前面的时候对屏幕上的文字进行宣读,很少采用动作语言讲解和动态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滞,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课本知识的自学相近,多媒体课件将会变成一本“笔记式的课本”。

这些缺点抑制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能得以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3.1 确定教学目标,恰当选择课件素材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简单地把课件制作归结于文字和图片的罗列,使得教学内容条例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和听课的积极性[3]。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美的意境依赖于所选的课件素材。选取时应依授课内容而决定,选择的声音应该是比较真实并能与演示内容相关的声音,如在讲解猫叫综合症患者时,课件中可加入真实的猫叫综合症患者的哭声;选择的图片尽可能是自然真实的图片,如果有多张图都适合的话,选择其中更具有代表性的,切忌出现多张图片的罗列。

3.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近几年来,医学遗传学的知识结构不停地进行更新,教学的内容通常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翻阅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通过互联网等不同的技术,随时掌握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从而有助于对讲授的内容加以更新和补充,促进其不断地完善。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好地展示有关学科发展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从而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

3.3 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接受情况,在讲解完每一堂课以后,需要及时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教师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有效地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对其成功方面加以强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得课堂讲解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要求,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在今后的使用更加广泛,它能够把文字、画面以及声音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能够把宏观的和微观的世界展现出来,有效地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以往的认知世界,使用各种感官对信息进行感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这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陆一鸣,王凯慧,颜宏利,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4):491-493.

[2]高德富,张小莉.中医院校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13):254.

[3]金洁,龚爱华,邵根宝,等.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0(18):2868-2869.

遗传学笔记篇3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换位教学 案例分析法 情景模拟法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和医学结合的一门前沿学科,主要研究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但遗传病的相对发病率却迅速增加,为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好医学遗传学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本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首先,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科发展迅速,而开课时间先于专业课,临床医学专业安排的课时较少(32学时),学生临床知识薄弱,理解难度较大。且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授课都是超过100人的大班,学生的来源不一,中学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学校缺少遗传病病例,教学易于纸上谈兵,把握教学进度因人施教难度较大。其次,临床医学生对于医师资格考试或研究生考试中占据较大分数比例的学科和专业课程很重视,对相关性较小的学科比较忽视,而本校医学遗传学又为考查科目,学生不重视。针对以上困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改革,根据教学大纲灵活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克服众多难题,使教学有了新起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式教学

如今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更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很大。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且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记录、思考、记忆的时间较少,影响知识的接收。针对该问题,笔者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即由老师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归纳,解答问题。在每一章节授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布置的问题,问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串联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的系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预习题;第二类是精心设计、筛选出能激起学习兴趣、启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保证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课前习题,特制定了督促和考核制度,期末成绩由作业、课堂提问、考勤、考试、实验、课外实践研究等六部分组成,上课要随机抽查预习作业、进行课堂提问,作业情况记入考试成绩,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每次扣除5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能了解、熟悉课堂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巩固了学习基础,学习热情提高了。通过设计思考题老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对那些由于大学管理宽松抱着“60分万岁”心态、不刻苦的学生起到了极好的督促作用,也引导学生克服只重视考试科目、忽视考查科目的倾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换位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章节让学生授课。如“疾病的单基因遗传”一章分段清晰,有中学生物的学习基础,适合学生上课。于是,就以自愿报名方式鼓励学生上台讲授。很多学生对当“老师”积极性很高,按小节分配给学生,要求制作PPT进行讲授。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过讲台的学生都反映为这几分钟的内容花费很多时间,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而且通过精心准备又对相关内容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台下的学生因为是同学上讲台,注意力更集中,更积极地思考、提问。教师从学生的授课中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对知识的误解,还能体会到学生想要学什么,怎么学。为让换位教学不至流于形式,师生评议程序是关键环节,老师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及时更正学生讲授中出现的错误,解答问题,给予加分奖励,并让同学也参与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91%的学生表示喜欢“换位教学”的形式,52%的学生表示愿意扮演老师的角色。换位教学在激发主动性、培养基础素质、锻炼综合能力、构建和谐课堂等方面效果良好。

三、案例分析法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由于是基础课,本校临床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课,学生临床知识薄弱,接触遗传病病例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为让学生能将遗传的基础内容与临床联系起来,了解医学遗传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笔者在课堂中插入较多遗传病例,进行案例分析。

精选合理病例是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教师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积累了较多病例家系。教学中选择合适病例家系,在病例中隐含适合的问题引出各知识点。如在单基因遗传一章中以一个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家系为例:某一临床学生家族有多个舞蹈症患者,伯伯45岁发病,父亲42岁发病,2个堂姐20多岁发病。遗传病实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绘制家系图后结合病例提出问题,从发病年龄引出单基因病发病特点中延迟显性、不规则显性、遗传印迹等非孟德尔遗传特点。通过计算该学生的发病风险掌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计算方法。从临床的诊断过程,让学生熟悉遗传病的诊断方法,并拓展到基因诊断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法则是创建情景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如讲授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一章,创建一个实践病例情景:一名因感冒入院的2岁男童,儿科医生发现患儿反应较迟钝、通贯手、肌张力低下、隐睾,询问得知患儿免疫力较差,常感冒发烧。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学生分组模拟医生,讨论检查方案,进一步给出情景病人染色体检查结果为47,XY+21,从诊断过程中引出遗传病的诊断方法及特点。患者家庭要面临再生育问题,引出遗传咨询的概念、方法、意义。我们还以人类一些正常性状的调查模拟遗传病调查,学习运用hardy-weinberg定律,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能在课堂上始终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问题,深受学生好评。

总之,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形式,改善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改革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课堂过程精心设计,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职业信念,加强知识积累,锻炼教学技巧,注重交流与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思考,增强课堂效果,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直关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左伋.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5版).

[2]宋朝霞,刘冰,朱玉琢,等.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遗传咨询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98-99.

[3]罗庆华.本科课堂教学中“换位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0,9:26-2.

[4]许雪青,王燕,王艳,等.构建病案导入教学法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8-10.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资助项目(243号—389),湘南学院资助项目(09Y003)

遗传学笔记篇4

关键词:记忆 联想 谐音 密码 非智力

笔者至今从事八年的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深刻体会到农村英语教育的发展极其艰难。原因多种多样,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小学没有开展英语教育,到了初中突然接触陌生的英语单词,对单词的记忆无从下手,记不住单词自然就影响整个英语学习的进程,因此,笔者结合个人的学习心得及近几年使用《英语﹙新目标﹚》的经验,对初中英语单词记忆策略作一些探索。

一、传统记忆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四至七天不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消失殆尽。同时他的实验还发现遗忘主要受记忆材料的性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学习者对于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材料的遗忘速度最快,而对于重要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材料遗忘较慢。从此可知学生第一次跟教师学习每个单词的音形义即是recording﹙录入﹚,录入的深刻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主观因素。以后对所学单词的运用即是retrieving﹙提取﹚。介于初学和应用之间即是retaining﹙保留﹚阶段。所谓记忆就是这样一个长时记忆的过程,单词的初学可看作是短时记忆。那么单词的记忆就是一个由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化过程。如何把单词的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笔者总结为一个六步传统周期记忆法。

第一步是10分钟记忆周期。在10分钟内对记忆的单词印象最为清晰,而后渐渐变得模糊。所以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用10分钟的时间记忆10至20个单词,然后不再继续记忆新单词。10分钟后,复习刚刚记忆的单词一遍。

第二步是30分钟记忆周期。在第一遍复习结束,30分钟后再次复习一遍,让刚刚记住的单词印象更加深刻。

以此类推,第三步记忆周期为24小时,第四步记忆周期为4天,第五步记忆周期为7天,第六步记忆周期为15天。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实现单词的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

二、非传统记忆法

非传统方法记忆英语单词,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不像传统记忆单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单词记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四种能力:

1.集中注意力。2.观察力。3.想象力。4.创造力。

注意力的集中是一切记忆的基石,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记住任何东西。注意力的集中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只有具备优秀的集中力,才能拥有出色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集中力的训练可以学习日本须崎恭彦著的《5分钟集中力训练》。他的方法简单易学。

出色的观察力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多角度观察单词的结构,它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力和观察力对非传统记忆的熟练度影响密切。非传统英语单词记忆法没有对错,只看有没有效果。在记忆单词的同时,有时还会用到夸张和不合逻辑的想象。以下是几点具体方法与读者商榷。

(一)联想法

联想记忆分为自然联想和荒谬联想。本文主要讲的是荒谬联想。荒谬联想必须遵循三个法则。1.信息图像化。2.串联各个信息。3.情节夸张化。

遵循以上三个法则的英语词汇记忆既生动有趣,又能形成记忆链。只要想起记忆材料的其中一环就可以顺藤摸瓜,回想起其他的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中的部分单词building、astronaut、rocket、space、space station、fly、took、moon、I′ll、fall这十个词时,是这样教学生联想记忆的:炸了美国五角大楼﹙building﹚的宇航员﹙astronaut﹚驾驶着长征火箭﹙rocket﹚逃往太空﹙space﹚在太空站﹙space station﹚加足燃油飞回﹙fly﹚家准备携家人逃往月球﹙moon﹚时我将﹙I′ll﹚早已准备好的高射炮把它击落﹙fall﹚了下来。联想的同时把这些过程图像化就会顺序不乱的记住这些单词。

(二)谐音记忆法

利用谐音记忆法可以快速达到记忆英语词汇的目的,这是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一扫以往背单词的枯燥乏味。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中的spider n.蜘蛛【谐音】失败的——失败的蜘蛛变成了成功的蜘蛛侠。这样单词的音和义就一并记住了。

(三)密码记忆法

所谓密码即是给要记忆的单词的字母或字母组合重新下定义。密码记忆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1.序列密码记忆法。序列密码是把看似没有规律可寻的组词字母重新调整字母的排列顺序,使其产生奇妙的含义,加深大脑的记忆痕迹,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

2.拼音密码记忆法。英语字母的拼写与汉语拼音的拼写基本相同﹙只是拼音中没有v﹚。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借助汉语拼音给记忆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penguin ['pe?gwin] n.企鹅。pen笔,gui〖拼音〗归。n形似“几”——笔归几只企鹅所有。

三、总结

本文提出的记忆策略,希望对读者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记忆的过程中,要注意传统的音形义记忆是基础,在运用各种非传统方法的同时还要自觉进行规划和管理,多用多练。要下苦功也要下巧功,多种方法互为补充,使其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肯尼斯·希格比.聪明记忆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00

遗传学笔记篇5

非遗,在长期从事非遗保护的专家苑利看来,有六大限定,第一,传承主体是人;第二,传承的时限必须超过100年,“100年”是一个时间底线,同样也是一个准入门槛;第三,从形态上来说,非遗必须是活态的传承;第四,以传承的原生程度来看,必须是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第五,传承的品质还需具备文化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第六,传承的范围主要分布于七大领域――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活知识、传统生产知识、传统仪式和传统节日。

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落实到传承人身上时,虽然是必然的,但也略显苍白和无力。

金属錾刻

在潘家园地铁站旁边,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引起了《经济》记者的注意:一张独凳,一个装满锤子、錾子、木条等器具的工具盒,一个铜制的人物肖像。记者来到潘家园本是为了了解古玩市场的行情,来得次数多了,却总是能在不同的地方遇到这位匠人。

陈学明是沈阳市“陈氏金属錾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其祖辈从事满族金属錾刻艺术,至今已140余年,传承5代。从小受到父辈的传授和家庭的熏陶,陈学明选择了金属錾刻中最难的类型――人物肖像的錾刻,成为陈氏家族中唯一一位用金属錾刻艺术来画人物肖像的人。记者看到过陈学明的作品,的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陈学明说:“抗美援朝纪念馆中,3位副营长的肖像是我给做的。”

说到金属錾刻,它起源于夏商,兴盛于唐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流传很早的传统手工技艺。在流传过程中,作品的造型设计从庄严、凝重变得奇巧、富丽,纹样也清新活泼、质朴细腻。

简单来看,并不会觉得金属錾刻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实际上其工艺非常复杂。“现在就赚点手工钱。”陈学明说。金属錾刻是在纯手工直接操作下利用铜板的柔软和延展的机理特性,根据设计的纹饰要求来选用平面雕刻、镌刻或镂刻,或将花纹突出呈浮雕状,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工艺介于平面绘画与立体雕塑之间,錾刻的精细和锻铜的大气融为一体,创造出来的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有独特的古典魅力。

“通常来说,做一件精美作品需要经过设计、描图、展板、初刻、锻打、制胶、上胶、錾花、镌花、打珠点、下胶、退火、錾边、成型、焊接、精磨、细磨、压光、整平、酸洗、表面处理等多道工序。”陈学明一边敲敲打打,一边和记者说着。

陈学明的做法是自己先做出来,然后让顾客看是否满意,再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修改。当记者问及现在市场情况如何时,陈学明摇了摇头,叹着气说:“不好做啊,7月份没有一单生意,8月份只有一单生意,1000元,9月份挣了3000元。”

“先这么熬着呗。”陈学明随即说。2010年,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至今的6年中,他一直在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这样一门技艺,他也希望“能把金属錾刻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发现和认识这项技艺的美。”

非遗的“规则”

谈到我国的非遗保护,起于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正式,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此时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幕拉开。

这11年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从法律层面到公众层面,对非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多年来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非遗研究专家许伟明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非遗存在3种状况。他告诉记者,一是如果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纳入国家的保护名录,有可能是边缘的;二是社会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面临转型期、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挑战,其原有市场正在缩减;三是大部分的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年轻人对非遗技艺不感兴趣,无法实现文化传承。

像江苏无锡的留青竹刻,原本是用刀在竹子的青皮上刻上文人喜爱的梅兰竹菊,在以前的用途是在文人的书房中盖住纸,防止墨溅到四处。“但现在大多用钢笔、圆珠笔来写字,这时留青竹刻的功能渐渐消失,其市场也渐渐缩减。”

在许伟明走访贵州时,其中的侗族大歌就面临着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的问题。侗族大歌具有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特点,其主要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的自然根源。歌唱的内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主,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但必须由3人以上来进行演唱,“现在这些原生态的老年人大多处于60-70岁,记忆力正在衰退,师徒之间的传承也出现了问题,这就极容易导致非遗的消失。”

陈学明同样有这样的困惑,当记者问及金属錾刻艺术的传承时,他告诉记者:“我儿子会啊,但是他不会来做这件事情。”历史上的錾刻工艺多是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发展至今能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发罕有。

记者问及陈学明工具箱内的工具时,他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市面上买不到。”

多数时候,陈学明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办,但他知道“如果不出来摆摊,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这项技艺。”

从2012年到北京开始,陈学明一直勉强维持着这份工艺。面对越来越萎缩的市场和自己越来越大的岁数,他给錾刻定了一个新的意义――“年轻人在外奔波劳碌的时候,别忘了给年迈的父母画一张像。”

局外人如何反客为主

许伟明也承认,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非遗传承和保护是被动的。而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看似是局内人的传承人,实际上远远在传承保护之外。“这种被动的局面正是目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症结所在。”

对此,许伟明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非遗也属于文化创意产品。既然环境已不是当年的环境,非遗传承人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保持原有非遗技艺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苗族的银器中有很多图案是用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恋。但现在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远比银器来得更为直接和形象。“这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场景。”在创新上来说,现在苗族银器上面就雕刻了喜洋洋,并进行装饰和修饰,产生一些非遗的折射。

第二,想办法扩大市场。大兴安岭桦树皮制成的桶非常结实,不会漏水。但在现在看来,随便在市场上都能买到。这如何扩大市场呢?许伟明表示,这种非遗技艺在东北可能比较常见,但其他地区并不知道。这就需要往外推广,并在桦树皮制成的盒子或桶上加一些创意的图案。“这或许是一些濒危非遗技艺的出路。”

第三,非遗一定要走向现代化。“现在还在坚持做非遗的,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由此来看,社会力量的介入非常有必要。”像四川羌绣原创品牌“一针一线”,即是以企业的形式来把做羌绣的非遗传承人都集中在一起,共同打造的一个现代化品牌。这时,非遗传承人的绣娘们只需做好产品,其他的设计及产品渠道的开发,企业的其他人去做。“整个非遗的传承就会活起来。”

说到底,非遗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背后的文化底蕴,非遗传承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这两者加起来,以此为核心进行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传学笔记篇6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保护的状况及其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将不同于其他普通档案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通常经过口传心授来传播,它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征。目前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它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其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档案馆可以重点考虑运用第一种方式,通过摄像、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如庆典仪式、节日文化、手工工艺等很难用语言概括表述,然而将它们转化为光盘、磁带并且数字化,它就物化为档案文献了。

笔者认为,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在科学收藏与专业保管方面,其具体内容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器物、文字记录资料、录音资料、录像资料、记录电影资料的科学保管。这其中又有两个层次:

第一,对这些材料物理性能的原状永久性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尤其是某些实物档案、影像档案资料等生动地展示了文化活动的面貌与魅力,它们是人类文化记忆的财富,而且有些已经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将不可挽回。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手段来保证它们的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兼具文物性质的实物档案的收藏和保护尤其要慎之又慎,这一点,档案部门可能在经验和设施方面略有欠缺,因此可以向博物馆等专业的文物保护单位请教,或者通过协商,转交由博物馆来保护,档案部门进行登记,并留存复制件、复印件、照片、文字说明等备查。

第二,对以上资料的登记、保管与提供利用是档案部门的长项,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一定的民间文化专业知识,因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应当注意参考有关的知识,科学保管。向云驹在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书中提出对于记录下来的口头文化的保管,应该做到注册入库、分类、编号、制作搜集者、搜集品的登记册、复制、建立便捷的索引和目录体系以及出版以上各种资料。

二、利用特藏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档、珍档的特藏

1、档案特藏室

2001年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尤其是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可以尝试建立档案馆特藏室,将特别珍贵、重要的档案集中保管,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对重点档案实施特殊保管和提供利用。”自此,特藏室建设开始兴起,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部分省市如上海、天津、辽宁、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已经对特藏室建设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档案特藏室可以为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珍贵档案提供特殊的场所和条件,进行特殊的保管和保护。利用档案特藏室对入藏的档案进行重点抢救、妥善保管、优化开发,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珍贵档案的寿命,又可以整合档案馆资源,明确工作重点,使珍贵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档案特藏室,一种是涉密档案特藏室,专门保管涉及国家重大秘密的档案;第二种是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档案特藏室,如彩色胶片之类,需低温和稳定的相对湿度保管;第三种是特别珍贵或重要的档案特藏室,在保管条件、提供利用方面严加控制,以防水、火灾害。加拿大国家档案馆也于1997年建成了“加蒂内档案保护中心”主要保管具有全国意义的政府文件和私人文件,如条约、协议、地图、照片、缩微胶片、艺术及其他音像档案等。

目前我国对纳入特藏室进行特别保管的档案尚无统一的选择标准,但顾名思义,纳入特藏的档案都必须集中体现一个“特”字。或是载体式样独特、记录内容特殊的珍贵档案,或是物以稀为贵的孤本档案。或是年代久远易损的古老档案,或是内容尤其机密的重要档案。总之,不管是因“珍”而“特”。还是因“稀”而“特”、因“古”而“特”、因“密”而“特”,最终都逃不过一个“特”字。

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档、特档纳入特藏

首先,笔者认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完全符合纳入特藏的标准。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即属于特色档案,它反映了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或者某一群体的文化创造,是体现地方人文特色与文化特质的重要依据和历史见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性与文化独创性。这种特色性和独创性正是我们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人类对其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的深层动力。二是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属于珍贵档案,尤其是某些濒危或已经消亡文化项目的档案材料,更是弥足珍贵,它们是文化存在的凭证,其价值不可估量,应当将对它们的保管和保护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们的文化使命。

其次,利用特藏室保管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遗传学笔记篇7

一、深刻理解是记忆的根本

生物课中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重在理解。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知识才能记得扎实。

例如:在笔者以前教过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规律,判断、书写配子的基因型时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笔者先进行了“铺路”,复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又通过挂图讲清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再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抓住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然后给同学们举实例,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加深理解,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记得就比较扎实。

二、兴趣是最好的记忆催化剂

我们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有四个儿女,长子黑奥波德患血友病早亡,另一个儿子爱德华七世健康正常,英国的皇世是由他传下的。女皇的两个女儿都是血友病的携带者。因此,她的一个外孙女与尼古拉二世结婚,其独生子也是血友病患者。另一个外孙女嫁到西班牙也给那儿带去了血友病,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中因娶了维多利亚的外孙女造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血友病。”趣闻讲完了,教者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维多利亚的儿子有表现正常的,有患血友病的?为什么英皇族的血友病会传到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这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学生注意力集中,感兴趣,产生了好的效果。讲完伴性遗传的知识,学生对前边所提的问题自己就能解释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式简练是记忆高效的保证

有些生物学知识很复杂,如果我们把其变换一下形式,根据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下加工整理,往往就能提高记忆效率。笔者常常这样想:从生物学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人体如果有了骨架,再附以肌肉,外被皮肤,人体也就基本完整了。对于要学生记住的一个问题,首先是给学生一个“骨架”,再提示学生填上“肌肉”和“皮肤”。

笔者讲基因的分离规律时,就是先让学生记住三个要点:三个分离即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在掌握要点的基础上,完整的基因规律很容易就记住了。

在教学中,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找出知识间的共性与个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列表比较,学生记得快。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个概念容易混,笔者把这两个概念列表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比较,学生对这两种分裂方式就清楚了,实际上也是把知识变换形式的一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图解也是把知识进行压缩,变成学生容易记忆的一种形式。生物学教师必须善于画图,生物学画图又不是单纯的临摹,要通过简单的图形,把复杂的知识表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便于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记忆,特别是在课堂上有些图形,教师可以边讲述边画图,给学生以“动”的感觉,学生印象很深。

四、联系实际是主动记忆的突破口

在生物课教学时,如果教师能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如在讲生长素的时候,笔者就对学生讲为什么盆栽花的茎总是弯向光源,这和生长素的分布有关。生长素的分布受日光照射的影响,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反之则慢。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也就记得比较主动了。

遗传学笔记篇8

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21世纪全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如何正确把握历史上的生态环境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中总结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对于当今社会健康发展显得愈发重要。下面笔者就清代的生态环境档案加以梳理:

一、正史、典志、实录、奏折

《清史稿》分设有地理、灾异、河渠、交通等生态环境专志。在本纪、列传等中也记载有重大灾变、国家农垦、水利、赋役等重大决策档案,毋庸讳言,《清史稿》保存了大量的清代生态环境档案。

乾隆年间设三通馆修成“清三通”即《清通志》、《清通典》、《清文献通考》,民国时期,刘锦藻修成《清续文献通考》,此四书中对清代河渠、水利、屯垦等生态环境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记载。乾隆、嘉庆等几朝多次修纂《会典》,也记载了清代重要的生态环境档案资料。

《清实录》详尽地记载了历年大小臣工的奏对与皇帝的批复等信息,实录虽然以记载政治为主体,但也不乏记载了自然灾异、农垦水利等生态环境相关内容的档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清代出现了大量的荒政书、官箴书等,这些或是施政实录,或是施政总结,这些程式化的记述成为官僚们的指导法宝。其中记载了大量的清代国家在农田水利、灾荒救济等方面的政策与操作过程,比较著名的有陆曾禹《钦定康济录》、方承观《赈纪》、汪志伊《荒政辑要》、王凤生《荒政备览》、杨景仁《筹济编》等。近年来,由李文海先生等主编出版《荒政全书》收录历代的各种荒政书,其中第2辑4册全为清代,共45种,这些资料是我们研究清代生态环境变迁的必备资料。Www.133229.cOm

在清代的专制政体下,沟通中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央地方的主要途径就是依靠各级臣工的题本、奏折以及皇帝的谕旨。清代还确立了严格的雨雪、河汛、收成、粮价定期奏报制度,各地有义务每年固定时间上报,特别是长期全国性的水旱档案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这些档案资料都较好的保留在奏折当中。这些档案资料价值巨大,当时及后世不断对其进行整理,如《四库全书》中有《雍正朝朱批谕旨》;民国有《明清档案》及台湾近年整理的《历朝朱批谕旨》;新中国成立后,对清代的生态环境档案进行了大规模地专门整理,先后有多种资料集问世,水电科学院与水电部等共同整理的《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该丛书分海滦河、淮河、珠江韩江、长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黄河等五大流域的“宫中”、“朱批”、“军机处录附”等有洪涝相关档案按时间顺序进行

二、地方志、地方文献档案、金石碑刻

地方志是中国特色的百科全书,若以《禹贡》为地方志的源头,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修志史,到了明成化年以后形成了全国性的修志高潮,清康熙年间开始,国家下令各地定期修纂地方志,并形成“一统志——省志——府县志——乡镇志——专门志”结合的方志体系。据统计,全国共有旧方志8500多种,其中6000多种为清代所修。地方志一般包含地方的建置沿革、山川风土、土地赋役、水利堤防、选举学校、宦绩人物、金石艺文、灾异五行等各方面的内容,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生态环境的文献档案。

地方文献档案的包括是各类文书、契约、家谱等地方文献,这些文献中不乏关于山林保护、土地交易、水利分配等生态环境档案资料。如苏州商会档案中就保留有不少生态环境相关资料,如疏浚河道、城镇卫生防疫、防止水土污染、保护山林等。这些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形成新的学术研究热点。另外家谱等资料中也很重要,其中所记载的家族繁衍迁移等资料是研究历史人口的重要史料。

古人为记载盛事、表彰善举、昭示诚信等目的,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金石碑刻。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在很多地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湮没于墙角巷尾,在这些碑刻资料中包含不少生态环境档案,主要有山川、寺庙、园林的碑记,水利堤防营造碑记,山林河流等的产权或保护碑记,以及其他碑记所包含大量生态环境档案。

三、笔记、文集、文学作品与民间文学、报刊杂志

清代有大量的笔记、文集,很多笔记文集中记载有生态环境档案资料,如各种观光游记、舆地考释、水利奏议等。如包世臣《安吴四种》、屈大均《广东新语》、刘献廷《广阳杂记》等。在这些文集中记载生态环境相关的档案不胜枚举,如魏源《古微堂外集》中著名的《湖广水利论》就分析了明清时期农业垦殖引发生态危机。清代文人笔记中也记载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这些资料尤为珍贵。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常常也包含有生态环境信息,最为典型

的是那些描写山川名胜、四时风景、水旱灾荒等的内容。比如清人张应昌编辑的《清诗铎》一书,全书26卷,分若干子目,其中有岁时、舆地、米谷、水利、农政、灾荒、流民、风俗、采矿等,其中记载了大量清代生态环境档案。

民间文学则包括各类谚语、歌谣、传说、曲艺等,这些多为口头艺术,没有文字纪录,同样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如山西“大槐树”传说及长江中上游“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谚语所反映的明清大移民的历史。“走西口”所折射北方商人四处经商、垦荒的历史,其背后往往隐含有清代生态环境变迁档案信息。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新闻传播方式,报刊传入中国。19世纪50年代开始,首先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嗣后中国人也开始跟进。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先后出现过1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杂志中记载了大量清末生态环境档案。

四、非语言类档案

除了上述包含语言或文字信息的清代生态环境档案材料以外,那些自然地理要素、历史遗迹遗存等,(下转41页)(上接38页)往往都附载有历史相关生态环境档案。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等各类地理学要素。我们可以根据植物孢粉或碳14鉴定历史年代,根据古树的年轮确定降水情况,根据水土冲蚀遗迹判断洪涝时间与区域,根据土壤岩芯测定水陆与生物分布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众多自然地理要素也成为了保存清代生态环境档案的重要资料。

历史遗迹遗存也保存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档案,如福建的土楼、徽州的民居群,贵州的屯堡,山西的大院,这些都保存了大量清代生态环境档案信息,又如湖北江陵的万寿宝塔,直接见证了明清荆江的变迁与堤防的发展,华北地区的黄河故道保存了清代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迁。

上一篇:食品销售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