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检查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1:42

遗传学检查方法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1

国内外资料都表明,婚前医学检查对发现遗传病、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有效〔3〕。通过婚前检查、询问家族史,可以发现一些遗传病,根据遗传病类型和遗传方式,对他们进行生育指导,可以避免遗传病在下一生〔4〕。一位沙特阿拉伯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文献中提到:遗传病是一种导致严重经济和精神负担的疾病,并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缺陷儿的出生不仅仅是由于遗传引起的,有的还由环境的不良因素刺激造成。如孕期暴露射线、药物、发生感染(风疹病毒、弓形体等),或者伴随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他提出一个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进行婚前检查〔5〕。在进行婚检时进行适当的卫生指导,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能接受到生育保健知识,促进他们能顺利的度过妊娠与分娩期,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中国华西医科大学为了确定遗传学专家对遗传检查和筛查的看法在全国做了一次调查,结果402位遗传学家中有86%赞成在婚前做遗传病携带者检查,92%认为结婚前应该知晓对方的遗传状况,91%认为同时携带严重遗传病基因的人不应该结合〔6〕。

埃及医学中心两年中为86对夫妇(172人)做了婚前遗传咨询,其中有73%的夫妇有遗传病家族史,86%有血缘关系,15%的人染色体异常,咨询后,有30对夫妇进行了避孕,10例经过羊水检查发现两例异常,其他正常。通过这项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婚前遗传咨询对控制遗传性疾病、避免近亲结婚有很大作用〔7〕。中国台湾在对婚检者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也显示,有41•2%是为了遗传病而接受婚检,说明婚检对象也对婚检对于遗传病的作用有一定认识〔8〕。地中海贫血是常见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显性遗传病,可导致严重的出生缺陷,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如果通过婚前检查,检出地中海贫血患者或者基因携带者,对其进行生育指导,就可以避免生出地中海贫血患儿。伊朗的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为5%~10%,经过5年的婚前筛查,库利氏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从11•6/万下降到7•2/万〔9〕。

在土耳其,从1995~1999年历时4年的地中海贫血筛查项目中,有9902对申请结婚的夫妇参加,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为2•6%;除此,有22位存在镰刀性特征,15对夫妇都是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经过咨询,2对夫妇取消了结婚,7对夫妇打算近期不生育,6位进行了产前诊断,其中1个胎儿正常,4个胎儿为轻度地中海贫血患者,1个为重度并自然流产,这个项目说明婚前筛查对于检出携带者是非常有效的,有利于控制地中海贫血的发生〔10〕。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也鼓励准备结婚者进行婚前遗传病筛查〔11〕。据统计,在国内遗传性疾病中发病最高的为色盲〔12〕,但是不能忽视对人口质量有严重影响的先天性智力低下和先天性聋哑的筛查。2000~2001年青岛市所有参加婚检的102204位女性中,有智力低下者57人,聋哑患者41人,对她们提出了可以结婚,不宜生育的建议,嘱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并定期随访,这样避免了后代再发的危险〔13〕。利用婚前保健时机进行孕前医学干预,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先天缺陷的发生。

中国是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区,国内外研究发现,神经管畸形发生与母体叶酸缺乏关系密切。1993~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国卫生部合作在中国开展了一项研究,从夫妻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始建议女方每天预防性服用叶酸400μg到怀孕3个月后停止,能有效的预防神经管畸形缺陷的发生。在神经管畸形高发的北方地区减少了85%的患儿,在神经管缺陷发病率较低的南方地区也减少了41%的患儿〔14〕。因此,如果在婚前检查的时候,婚检对象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了解遗传病知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或者补充营养素,就能够避免大部分缺陷儿的出生,减轻家庭负担,提高人口素质。

2婚前医学检查对控制传染病的作用

为了避免传染病对婚育的负面影响,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埃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巴西等国相继开展梅毒、风疹、乙型肝炎、HIV病毒等婚前检查项目〔15〕。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也要求执业医师对登记结婚的人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16〕。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这种检查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避免将疾病传给配偶及下一代,并提供了进行健康教育的机会,而且可以为国家的流行病学监测提供基础信息。中国婚检所规定的指定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结核、梅毒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17〕。我国现在有1•2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已成为乙型肝炎病人源源不断的来源。所以对于控制乙肝的传播来说,婚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结婚两年后乙肝抗原对易感配偶的传染率为65%,而若在婚前检查时对配偶进行免疫,感染率下降89%〔18〕。HBsAg阳性的母亲,母婴传播的几率为40%~50%,而HBsAg与HBeAg阳性的母亲传播几率为90%~100%,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建议婚检发现HBsAg阳性、HBsAg与HBeAg阳性的女青年在妊娠前进行降低病毒水平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几率〔19〕。

因此,利用婚检有利时机可以积极进行宣传和防治。根据中国国家性传播疾病(STD)监测系统1989~1998年报告,男性和女性中STD的发生呈非线性增长,但是梅毒的增长趋势明显,1990~1998年,梅毒在女性中增长了4•2倍,男性患者增长了3•79倍,而淋病在此期间增长了20倍,平均每年增长52•7%,梅毒平均每年增长11•4%。1995~1998年,性接触作为STD的传染源有所增加。在STD患者中,20~49岁的患者占93%,而登记结婚的人群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全国的婚检结果表明,婚检者中STD患者正逐年增长〔20〕。因此,应当根据疾病流行的情况,将艾滋病、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纳入婚检范畴,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区。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最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已在婚检中查出。Meda等指出,在STD中淋病和艾滋病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而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和阴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HIV传播影响不大。但感染了HIV的妇女更易反复发生生殖道霉菌和病毒感染〔21〕。真正具有传播危害性的是无症状的HIV感染者,而且有95%的HIV感染呈阳性的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状态〔22〕。因此,在婚前进行HIV抗体筛查,能及早发现HIV携带者,同时为防止HIV传播,在婚前医学咨询中着重进行了性教育,为杜绝高危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3婚前医学检查对婚姻生活的意义

生殖系统疾病是与婚育直接相关的疾病,在所有检出疾病中,生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最高。青岛市对102204位女性的婚检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占所有疾病的36•2%。其中外阴炎、阴道炎是检出重点疾病之一,占生殖系统疾病的52•7%,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占26•7%〔23〕,这个结果与上海市对婚检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情况分析结果相一致。上海市2002年女性婚检对象中滴虫阳性率为1•0%,念珠菌感染率1•7%,是女性生殖系统检出率最高的疾病〔24〕。生殖道感染可发生于外生殖道,也可侵袭至内生殖器,引起盆腔炎,甚至造成不孕,婚后还可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建议其治疗后再结婚。男性也检查出一些生殖器感染,但是比女性少,可能与两性生理解剖不同有关。男性查出的疾病主要是包皮过长、包茎、隐睾等,有的会严重影响婚姻生活,应该暂缓结婚,进行手术矫正。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的13925例男性婚检资料分析中,男性包皮过长检出1573例,占所有生殖系统异常的93•2%,包茎81例,占4•8%,隐睾占1•6%〔25〕。女性的生殖器异常情况较少见,主要是阴道闭锁或狭窄、先天无阴道、先天无子宫或始基子宫,但是如果有,则会严重影响婚育,大都必须经过手术治疗后方可结婚。

在婚前检查时,医师往往会对即将结婚的对象进行医学指导,并接受咨询,如如何避孕、怎样处理新婚遇到的问题,怎样进行计划生育,使婚姻生活更加和谐、幸福。上海市计划生育指导所2002年对婚检对象进行了生殖健康知识的调查,发现对象中只有6•7%能说出生殖健康的内容,有75•8%的人认为最需要补充优生优育知识,其次是避孕节育和性生活知识,而婚前检查就为他们提供了健康教育的平台〔26〕。在国外,如埃及,为了解社区对婚前检查和咨询的接受性和利用度做了项调查,发现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婚检的认识也很不足,他们大都通过媒体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除了未婚男性,其他人都觉得婚检对人有正面影响。所以埃及的专家们认为婚前检查的健康教育应该针对:①未婚男性,使他们转变对婚检的态度;②未婚女性,这样可以减少近亲结婚的发生;③未使用避孕用具的人,教他们使用安全的避孕方法来避免•449•杜莉等婚前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第4期流产〔27〕。

4国内婚前医学检查现状及今后走向

我国每年登记结婚的男女约900万对,这是一个庞大群体,他们婚后的婚姻、家庭、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影响到后代的健康与民族的兴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好婚前、孕产期和新生儿保健是关键所在,而婚前保健尤其是婚前医学检查则是第一关。由此可见,实行婚前保健制度,坚持婚前医学检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为了减轻负担、减少“事实婚姻”等问题,体现社会进步,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取消了强制婚检,使得全国婚检率从原来的60%左右下降到接近0的水平,婚前检查被打入“冷宫”,许多婚检机构人员闲置。对于这种状态,社会各界专家也忧心忡忡,从而引发了“取消强制婚检是因噎废食还是社会进步”的争论。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2

柏选柏 222100江苏省赣榆卫生局

摘 要 赣榆县妇幼保健所对1996~2003年69 524例婚前医学检查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出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及精神病共7616例,其中男性3724例,女性4092例,并针对病情,提出了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 婚前医学检查 医学指导

婚前医学检查是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侧重于发现影响结婚与生育的严重性疾病,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提出相应的医学指导意见。赣榆县妇幼保健所自1996年9月~2003年10月开展婚前检查以来,共69 524人接受婚检,现将检查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对前来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男、女青年均按卫生部规定,结合《婚前医学检查表》(分男、女)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双方姓名、出生年月、住址、工作单位及有无血缘关系等)、病史(既往病史、手术史、现病史、婚育史、家庭遗传病史、近亲婚配史等)、全身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滴虫和霉菌、梅毒筛查、淋病筛查、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胸透)及必要的特殊检查(B超、乙肝两对半、HIV-AD测定等)。

结 果 检查出生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有关精神病等共7816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1.39%,其中男性为3724例,女性为4092例,见表1。

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男性主要表现为包皮过长1812例(89.53%),另有包茎103例(5.09%);发育不良11例(0.54%)、隐睾10例(0.49%);其他89例(4.4%)。女性主要表现为:阴道炎1712例(73.07%);宫颈炎481例(20.53%);附件炎109例(4.7%);子宫发育不良22例(0.94%);阴道畸形19例(0.81%)。

传染性疾病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528例,女性470例;“大三阳”:男性282例,女性240例;“小三阳”:男性146例,女性203例;其他类型的传染病中,男性69例,女性84例。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聋哑者男性89例,女性78例;弱智者男性79例,女性64例;白化病男性45例,女性52例;其他:男性38例,女性38例。

共检出精神疾病3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

讨论

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男性包皮过长、包茎最常见,而女性以阴道炎常见。男性包皮过长和包茎,常使沟中的龟垢增多,容易引起炎、尿道炎等各种疾病,甚至可引起癌;婚后也可由于长期的慢性刺激,使配偶发生阴道炎,甚至发生宫颈癌。女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由于阴道分泌物过多,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外阴炎、宫颈炎,甚至发生癌变;婚后亦可通过性生活传给配偶;也因疾病的存在,常可影响生育。

在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HBV主要通过注射、密切的生活接触和母婴传播。其中男性可通过传染给配偶,HBV阳性者其配偶感染率可达66.67%,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使其子女(约52.78%)感染;女性可通过性生活等密切接触传给配偶,也可通过胎盘和痢疾感染胎儿,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发生畸形。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此类病毒的防治工作,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并及时进行防治;对配偶积极采取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途径进行及早的预防,特别是要加强孕妇、产妇、哺乳妇女及新生儿的预防,尽可能切断各种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进一步保障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在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通过对遗传学家族谱系的分析,估计后代出现该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详细地告知男、女双方婚后生育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提出合理的医学指导意见,并向他们宣传和介绍预防的措施和可能治疗的方法。引起遗传性疾病的原因很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精神疾病中,以女性多见,为24例。由于精神病具有遗传的倾向,其治疗药物的应用多会导致先天畸形、流产、早产、死胎等,而且分娩和养育子女过程中往往给病人带来无法忍受的痛苦与压力,常会导致病情恶化、复发等种种问题的存在。所以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提出适合的医学指导意见,告诫其配偶及家属应注意减少精神刺激,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指导男、女双方适时进行受孕,

减少出生缺陷,切实保障优生优育。

自2003年11月开展自愿婚检以来,前来我保健所进行婚检的人数大为减少。因此,加强婚前医学保健,提高广大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誉洲.传染病与流行病学.第二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0)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6年11月-2007年5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胸外科并进行手术的患者12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9例,年龄(21.23±4.26)岁(16~37岁)。凡一个家系中有≥2例手汗症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共23个高发家系。

1.2 方法 以手术病例作为先证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家系调查表,向先证者本人或其父母详细询问一、二级亲属中手汗症的发病情况,对曾经明确诊断或疑似手汗症的家属逐个面检,其中面检34例,面检率达85%,无法到本院面检的患者由知情者描述病情,然后根据手汗症的诊断标准作出回顾性诊断,绘制家系图[1]。所有调查均由一名胸外科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分析数据,χ2检验确定有无家族聚集性;应用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计算多汗症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

2 结 果

2.1 患病率 23人先证者中,男性12人(52.17%),年龄(20.17±3.30)岁;女性11人(47.83%),年龄(21.45±5.54)岁。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见表1。先证者一级亲属手汗证的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χ2=64.61,P<0.001,表1),手汗症的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系的近远显着相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表1 一、二级亲属手汗症患病率

2.2 遗传方式计算结果

2.2.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手汗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当本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其子女中患者与正常人之比为1∶1,子女如果有患病者,其双亲必定也有患病者。本组23名先证者中,有8名先证者其父母均未患手汗症,故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性。

2.2.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理论上来说,当患者的双亲都是同一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时,子女中发病患者的数量应该约占1/4,且男女发病机率大致相等。但是在仅分析同胞发病率时,患者的比值往往高于1/4,原因是把后代未患病但双亲都是携带者的家庭未列入在隐性遗传家系的集合群中,造成了系统性误差,所以必须进行校正。由于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校正方法也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完全确知”和“不完全确知”两大类。前者指家庭中所有的患者都已被查证确认,而后者指的是家庭中总有患者不能被查出确认。本调查属“不完全确知”类型,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同胞法,先证者法、最大似然法、子女总数校正法。笔者采用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运算结果见表2。

2.2.2.1 同胞法

隐性基因的分离比率p=R-N T-N

标准差=p(1-p) T-N

式中R为所有家庭中有病子女的总数,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

根据计算,p=0.291 7,标准差=0.065 6,95%可信度为(0.163 1,0.420 3),包含了理论分离比率0.25,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

2.2.2.2 子女总数校正法[4]

理论同胞总数=p(1-p) T-N

分离比率=∑R 理论同胞总数

式中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庭总数,∑R为患病同胞总数。

根据计算,理论同胞总数为121.44,校正后的分离比率=37/121.44=0.304 7。结果与同胞法所得结果相似,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可能性大。表2 同胞数及其患病情况

2.2.3 性连锁遗传

2.2.3.1 Y连锁伴性遗传 若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致病基因随Y染色体的行为而传递,女性中不会出现遗传性状或遗传病,本资料先证者中有47.83%的患者为女性,故没有“传男不传女”的现象,可排除Y连锁伴性遗传。

2.2.3.2 X连锁显性遗传 若一种显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正常,女儿应该全部患病。本组资料中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8个家系中所生育的8个患有手汗症的子女,其中4个是儿子,故可排除这种遗传方式。

2.2.3.3 X连锁隐性遗传 若一种隐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母亲患病、父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患病,女儿应该全部正常。本资料中母亲患病、父亲正常的8个家系中所生育的13个患有手汗症的子女,其中8个是女儿,故可排除这种遗传方式。

2.2.4 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 根据同胞患病率(s)和一般人群患病率(q)可以估计某病的遗传方式,依以下标准判断遗传模式:s/q接近1/2q为单基因显性遗传,s/q接近1/4q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s/q接近1/ q为多基因遗传病。本次调查计算结果:q=0.0037,s=0.2917,s/q=78.838;1/2q=135.135;1/4q=67.568,1/q=16.44。结果显示s/q接近1/4q,进一步证实手汗症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可能大。

3 讨 论

手汗症是一种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性疾病,目前已引起遗传病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发现该疾病呈家族性发病,并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至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23]。本研究采用高发家系调查的方法,收集遗传因子较为相似的“同质”病例进行研究,有助于阐明遗传因素对本病发生的影响。

本组资料表明,手汗症确有家族集聚现象,家族同胞中发病人数越多,其再发风险越大。一级亲属手汗症发病率为30.21%,二级亲属为3.53%,说明本病高发家族中亲属发病率的高低与血缘关系的亲近呈显着相关,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从而证实遗传因素在手汗症发病中起明显的作用,特别是23个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和一二级亲属的患病率为14.62%,较群体患病率的0.37%高39.50倍。因此,笔者认为本病在高发家系中可能存在致病性基因。 在医学遗传数学统计方法中,分离分析适合于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而阈值理论则适用于验证多基因遗传[5]。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汗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染色体连锁遗传,也不符合多基因遗传的规律,而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的计算,实际计算值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理论预期值十分相似,证实了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可能性大。据此 推测,手汗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种性状,并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本研究为将来在手汗症患者中寻找异常性状并进一步进行基因筛检与定位提供一定基础。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4

方法 针对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437例正常听力人群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对SLC26A4基因对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热点突变位点IVS7-2A>G和2168A>G的发生频率。

结果 在6437例受检者中,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0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1.66%。IVS7-2A>G突变携带者98例,2168A>G突变携带者9例。

结论 在6437例正常听力人群中,通过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IVS7-2A>G和2168A>G检测发现广州地区人群该位点的突变携带率为1.66%,低于全国其它地区的所报道的数据。该调查有助于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中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密切相关的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携带情况,同时也对IVS7-2A>G和2168A>G突变检测阳性患者的婚配、生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 SLC26A4基因 突变携带

耳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交流和生活质量。资料表明,平均每1 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50%~70%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基因突变是引起遗传性耳聋的主要因素[1]。迄今,与NSHL相关的一些基因已被克隆,遗传性耳聋的病因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逐渐成熟,耳聋相关基因芯片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为临床耳聋基因的大批量筛查提供了可能条件。

SLC26A4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见遗传学病因,研究表明其占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数的1%~15%,现已明确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2-3]。目前广州地区尚未针对正常人群中SLC26A4基因突变进行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因而该热点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的携带率尚待研究。本研究以统一的策略和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6437例正常听力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并针对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携带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在广州地区正常人群中的携带情况,为突变携带者提供分子诊断的同时对其婚配对向及后代的婚配生育提供遗传咨询和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437例正常听力人群,其中女性4317人,男性2120人,平均年龄25±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DNA的提取

用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3ml外周静脉血,应用Lab-aid820核酸提取试剂盒(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DNA,用Thermo-nanodrop2000进行定量和纯度检测。满足浓度100-200ng/ul,纯度OD260/280=1.7-2.0。

1.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PCR仪(ABI9700),芯片杂交仪(BioMixerⅡ),芯片洗干仪(SlideWasher TM8),芯片扫描仪(LuxScan TMDX24/B)购自博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3 耳聋基因芯片检测 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对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这9个位点为:GJB基因的35delG,176del16,235delC,299delAT;SLC26A4基因的2168A>G,IVS7-2A>G;线粒体12SrRNA1494C>T,1555A>G;GJB3基因的538C>T。检测过程主要分3个步骤:多重不对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产物跟芯片杂交,芯片结果的扫描和判读。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2 结果

在受检的6437例样本中,检测到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突变的例数共计107例,总阳性检出率为1.66%。IVS7-2A>G突变携带者98例,2168A>G突变携带者9例,检出率分别是1.52%和0.14%,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地区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较全国其它地区存在一定差别。

3 讨论

作为大前庭水管发病密切相关基因,SLC26A4基因的突变携带率国内外甚至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各存在显著差别[4-6],东南亚国家有较高的检出率,西欧人群则相对较低[7];目前已经清楚地指导SLC26A4基因共包含有21个外显子,其中编码区有20个外显子。由于该基因具有较强的等位基因异质性,其突变广泛,仅目前已报道的突变类型就达200余种。目前的文献报道中发现中国人群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包括IVS7-2A>G、2168A>G、1226G>A、1975G>C、1229C>T、1174A>T、1687_1692insA、IVS15+5G>A、2027T>A、589G>A、281C>T等,其中IVS7-2A>G和2168A>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最高[8],可见针对IVS7-2A>G和2168A>G进行筛查对提高筛查效率,节约筛查成本具有显著的意义。

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广州地区正常听力人群的大规模耳聋基因携带率流行病学调查,因而本研究中针对广州地区随机就诊的6437例正常听力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在反应该地区的整体携带率水平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利用耳聋芯片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耳聋基因筛查,不仅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操纵简单、不依赖于影像工具等优点,而且随着耳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以及成本的降低,基因检测将成为遗传性耳聋诊断及筛查的重要手段,这样也会有更多人群从中获益。本研究对于掌握广州地区人群SLC26A4易感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明确遗传性聋高危人群有重要意义,对筛查为致聋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阳性人群可做出更加科学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科学意见,从而有力减少我国耳聋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学忠,欧阳小梅,Yan D,eta1.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2):81―89.

[2]袁永一、戴朴、王国建等.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区域筛查方案探讨.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3,292-295.

[3]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等.国人大前庭水管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 14(2): 93-96.

[4]郭玉芬、刘晓雯、关静等.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4):263-266.

[5]宋任东、袁永一、戴朴等. 河北涿州、高碑店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

突变SLC26A4 IVS7-2A>G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1555A>G突变筛查报告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1).64-67.

[6]朱运华、能玲玲、李梅生等. 河南地区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聋95例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筛查 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2):1026-1031.

[7]Campbell C, Cucci RA, Prasad S, et al. Pendred-syndrome, DFNB4,and PDS/SLC26A4 identification of eight novel mutations and possible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J . Hum Mutat, 2001,17(5):403-11.

[8]王国建、袁永一、李荣等. 不同听力学表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的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0):445-448.

1、曾玉坤,男,1984年8月出生,研究生(硕士)学历,初级职称,目前就职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要从事于医学分子诊断相关工作。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5

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及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检测的联合筛查,以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率。方法:对孕早期(11~13+6周)进行B超测定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及孕中期(14~20+6周)查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两项血清生化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加以风险校正,NT≥3mm或血清筛查大于1:250为筛查高危,对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6~21周进行羊水诊断,得知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所有筛查的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唐氏高危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68例,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162例,神经管缺陷高危37例。发现21-三体综合征7例,心脏畸形5例,多发畸形2例,其他异常4例。结论:早孕NT测定结合孕中期母血清标记检测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扩大筛查面,对产前筛查有效可行。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颈项部透明层母血清标记物联合筛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39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0月在本院产科门诊检查的5000例孕周为10~21周、年龄在20~43岁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随访至胎儿出生。

方法:①NT的测量:在孕11~13+6周用标准测量面为胎儿正中矢状面,至切面亦是测量头臀长的标准切面,显示至切面的要求尽可能将图像放大清楚,显示并确诊胎儿背部皮肤,在颈部皮肤高回声带的深部显示无回声或低回声带即NT,测量时应在NT最宽处测量垂直于皮肤光带的距离,测量游标的内缘应置于无回声的NT外缘测量,如果NT≥3mm为筛查高危,进行遗传咨询进一步随访。②血清筛查方法:在孕14~20+6周取孕妇静脉2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待测,筛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中AFP,B-HCG试剂由上海复旦张江公司提供各项检查结果用中位数(mom)表示,结合孕妇年龄、孕周、核对孕周、体重及是否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采用上海复旦张江公司提供的软件及判断标准,计算DS的风险率,DS的阳性切割值为1:250对筛查出的NT或DS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6~21周进行羊水诊断,对确诊为异常的孕妇在知情同意下给予引产,所有筛查的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

结果

5000例孕妇进行筛查,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68例,阳性率13.1%;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162例,阳性率5.56%;神经管缺陷高危37例。发现21-三体综合征7例,心脏畸形5例,多发畸形2例,其他异常4例。结果见表1、表2。

讨论

唐氏综合征(DS)又称为先天愚型或21三体综合征,是由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的先天畸形,也是智力低下最常见的遗传性病因,占先天智力障碍的50%,占整个新生儿染色体病的90%。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染色体病,发病率为1/600~1/800[1]。其病因是由于DS患者较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其主要特征为严重的先天智力障碍,特殊面容并伴有各种先天畸形,生存期较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国家计生委统计资料报道[1],我国目前有60万以上的DS患儿,每年约有26 000个DS患儿出生。对于孕妇来说,胎儿DS产前筛查很有必要,因为DS虽为遗传病,其发病很少由上一代遗传,主要是新发突变,每个孕妇都有生育DS患儿的可能。

DS产前筛查是一种对孕妇和胎儿均无创伤性的检测手段,当前国内外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孕期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加以风险校正,计算出DS胎儿的风险值,再对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确诊。但随着早孕超声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测定指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孕早中期联合筛查可以扩大筛查面,对产前筛查有效可行[3]。有学者提出早中孕联合筛查,给孕妇一个综合的妊娠DS胎儿的风险值,可以得到85%的检出率,被认为几种联合筛查方案中最安全有效的方案[4]。本组5000例孕妇筛查结果显示17例异常胎儿的筛查中,其中DS胎儿6例,孕早期B超测量检测DS胎儿率57.1%,孕中期母异常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检出率71.4%,孕早中期联合检测共检出率85.7%。

早孕NT联合中孕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方法简便,且安全无创伤,便捷,经济,便于在孕妇中进行大规模筛查,可以提高筛查效率,降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本研究中孕妇例数及DS儿例数有限,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璞.医学遗传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71.

2周林锋.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28-1729.

3方圆,辜敏.2180例孕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结果临床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36.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6

由于婚检人数迅速萎缩导致的隐性传染病、遗传病、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新生儿缺陷率等急剧升高。于是,围绕是否应当恢复强制婚检的问题,社会各界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2005年6月黑龙江省人大修订了本省《母婴保健条例》中关于保留“强制”婚检的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赞成派和反对派的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示弱。日前,卫生部官员重新提出恢复“强制”婚检问题,再一次将这一争论引入高潮。

正方观点:肯定婚检的“强制性”,认为有必要恢复强制婚检。

一、婚检对优生优育起着第一屏障的作用。

婚检虽不是万能的,但可以起到一个粗筛的作用,比如说近来胎传梅毒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若是父母双方在婚前感染的,即可通过婚检筛查出来,在治疗痊愈后再生育,可避免婴儿患梅毒的不幸。可见,婚检是健康婚姻和优生优育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二、婚检发人深省的数字,说明婚检是为双方和后代领取健康“通行证”。

据卫生部统计,2001年全国实际参加婚检人数为879万人,检出对婚姻有影响的传染病患者14万人,其中性传播疾病2万余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84人,精神病患者1.5万多人,严重遗传疾病患者6500人。2002年婚检的疾病检出率则达9.29%,主要以生殖系统、内科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为主,这一数字意味着每10对新人中就有一对因健康原因应暂缓结婚、不宜结婚、不宜生育。

医学专家指出,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遗传给孩子的几率接近30%;梅毒通过母体传播的概率相当大;由婚检避免残障儿、精神病患儿的出生是一种好的方式。婚检排除了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艾滋病、梅毒等医学上影响生育的疾病,避免了众多智障、不健全下一代的出生,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论有无硬性规定,婚检为保护新婚人群以及后代健康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无可辩驳的。

从事婚检工作的专家认为,新《婚姻登记条例》将婚检由“强制”改为“自愿”,彰显了人性化,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人隐私权,但婚检是为双方和下一代领取健康“通行证”,准新人们在婚前接受身体检查,用一两百元和一天时间的代价换来对配偶的身体状况的了解不是坏事。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对方负责。

三、有些人把婚检与结婚登记挂钩,看成是对结婚权利的干预,其实是一种误解。

婚检的目的是让双方当事人对各自和对方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而不是以此阻止人们结婚。比如一方感染艾滋病,另一方自愿与之结合,婚姻登记机关仍然予以登记,婚检的作用在于使双方知情,并指导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生育措施。

四、从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看,对双方是很有好处和必要的。

目前婚检除进行外科检查外,还有尿常规、血常规和一些怀疑有遗传病而做的DNA基因检查。

婚检首先针对的是遗传病,包括两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前者由于致病基因单一,因而遗传患病率较高,而后者由于致病基因多元,患病几率相对较低。目前遗传病有4000余种,没有根本治疗的办法,正威胁着数以千万计的人的健康,给家庭、国家、民族带来痛苦和沉重的负担。通过婚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根据其情况做遗传风险度测算及遗传方式的分析,由医生进行优生指导,尽可能避免生出一个智残或不健康的孩子。

另外,现在要检查的传染病、性病和其他项目还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梅毒、淋病、澳抗、肝功等。通常通过血、尿常规和肝功、胸透、内科、性病检查等项目均可排除会影响婚姻质量和配偶健康的乙肝、活动性肺结核、肾病、性病等很多种疾病。如果准新人不做婚前检查,稀里糊涂成家,被传染后会影响双方感情。

因此,“强制”婚检可以让大家自觉得遵守婚检制度,对双方当事人是有好处的。

反方观点:“强制”婚检有违人权,建议“自愿”婚检或强制“孕检”。

一、“强制”婚检美其名曰为下一代优生,为婚姻配偶健康负责,实际上客观与主观存在分歧

综观当今社会未婚同居的人比比皆是,任何传染病都有传染和扩散的可能性。对于现在畸胎新生儿出生率增加的现象,不能只归罪于婚检的自愿性。如果不经过婚前检查就不允许领取结婚证,这不正好给希望同居而不愿结婚的人提供了方便吗?这不是变相地教人轻视婚姻吗?!另外,目前婚检的项目真的就可以保证婚后能生育健康的婴儿吗?如果不能,有谁会给予超出国家法定赔偿范围的全面性的赔偿呢?

因此,强烈反对“强制”,建议好好提倡自愿婚检和加强重视孕检。重视的关键是先纠正当前的医疗腐败现象,再者就是认真进行全民的健康卫生常识的普及教育,只要有此前提,婚检何须强制!

二、用行政手段来干涉婚检与立法的人性化本意不符。

为什么又要强制婚检?是否参加体检是结婚者的权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干预是粗暴的。婚检全凭自愿体现了立法的人性化,对公民的私生活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不婚检并不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用行政手段来干涉婚检与立法的人性化本意不符。

三、婚检带来小好处,招来大坏处

折腾“强制”婚检的,只是想获利益而不担风险。参加了婚检但结果还是生下有缺陷孩子的,社会能承担赔偿责任吗?凡是参加婚检的当事人,如果在婚后依然生育出有缺陷的孩子,婚检部门或医院能否负“医疗事故”之责任?所以,搞婚检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一旦恢复“强制”婚检,有的人就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大作文章。

四、“强制“婚检,不如”强制“孕检。

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婚检与孕检两者之间,“强制”婚检的时代重视了对婚检的资源配置,相反就忽视了对孕检的资源配置,现在婚检自愿了,婚检机构闲置在那里,不把精力转移到孕检上,而是等待着“强制”婚检的恢复,这就是持续的“恶”性循环。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7

关键词:网络数据挖掘;遗传算法;查询优化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385-03

Genetic Algorithm in Web Mining

WANG Xin-xin

(School of Software,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35001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ed increase in the usage of the World Wide Web (WWW), Web mi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WWW are instructed and distributed on numerous Web Servers over wide geographical regions. How to optimize query among the huge data has become a problem. Genetic algorithms (GA) are seen to be useful for prediction and description, efficient search, and complex objective functions in the dynamic and complex environments of the web.

Key words: web data mining; genetic algorithm; query optimization

随着万维网使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数据挖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重视。设计算法从已有信息中发掘新知识,根据用户情况定制信息,学习用户行为是网络数据挖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网络工具中结合使用人工智能可消除网络检索中的人为因素。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安装智能系统,使计算机通过Internet在Web服务器上进行高效的知识发掘。通过网络服务器检索知识已经引起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学者的普遍注意。然而,网络数据数量大、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差异大,要开发一个智能工具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检索难度很大。

网络挖掘技术在智能网络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数据具有多样性、分布广泛等特点,按照现有的算法对网络数据进行搜索具有相当局限性。与其他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遗传算法在搜索的过程中采用群体搜索方式,有利于达到全局最优。遗传算法可采用和进化出更优的复合目标函数,以便在动态而负责的网络环境中实现高效的数据检索和知识预测。A.Broder等人将网络看作是一个由无数网页组成的集合S,这些网页构成邻接关系,使用适应性函数f实现对这些网页的评估[1]。

f:SR+

搜索引擎通过f函数的最优值输出搜索结果。通过激活基于遗传算法的应用来使这网络关联的搜索更加高效。在本文第二节中主要对网络数据挖掘进行讨论,第三节介绍在网络数据挖掘中使用遗传算法的案例。

1 网络数据挖掘

1.1 网络数据的特点

S. Chakrabarti.指出网络数据挖掘即是指在万维网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提取人们感兴趣的模式和知识[2]。网络数据挖掘由于网络的自身特点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网络数据的特点可做以下归纳:未经分类,海量,分布性广泛,多种媒体类型并存,半结构化,时间跨度大,维度高。

本文用图1表示网络。

在图1中,结点表示网页,有向边表示超链接,这些超链接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实现信息的高效检索。例如,在图1中,许多结点的链接都指向A结点,这就表明,结点A所代表的页面很可能是某些领域的权威[3]。通常情况下,一个网站被描述成若干网页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成员包含的对其他成员的连接数远多于外部网页。

按照网络数据挖掘的深度层次,可以将网络数据挖掘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内容的数据挖掘:这种数据挖掘方式首先会对页面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生成摘要。而页面的内容种类很多,诸如文本、图片、HTML代码到图和表等,根据这些内容对网页进行分类,然后设计相应的算法对这些网页进行检索。对搜索结果进行数据挖掘同样是网络内容挖掘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对结果进行总结,将他们按照层次、标题和摘要中的短语对文档进行归类,以及对多个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进行合成和重组。最后将对数据进行元数据挖掘。在信息检索、文本挖掘、图像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属于这些类型。

2)基于网络信息结构的数据挖掘:这种挖掘方式涉及到通过万维网中文档之间的超链接来提取知识,这一做法往往能够发现诸多网页中某方面主题的权威页面。结构挖掘方面的重要应用包括了查找重要的页面、关联页面和主页,识别重要的模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网页的信息不单单来自于这个页面本身所含的内容,还来自于其相邻的页面。在这里同时使用基于内容的挖掘和基于结构的挖掘可以达到效果互补的目的。

3)基于网络数据用途的挖掘:此类数据挖掘从本质上说是对数据用途的挖掘。以网站为例进行说明:在客户端,通过用户的浏览历史记录来搜集数据;在服务器端,通过请求日志搜集数据。通过这样的数据挖掘,可以发现用户访问页面的类型,访问的时间和访问持续的时间,以及这个页面被引用的次数。此类信息有助于实现对页面的整理,最终实现高效快速的信息检索。在商业领域中使用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客户价值评估、产品潜力发掘、客户行为预测等。

1.2 网络数据挖掘的组成和方法

Etzioni. O.提出可将网络数据挖掘的过程分成信息检索、信息提取、知识集成和分析四个部分[4]。图2对网络数据挖掘的四个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图2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信息检索是自动对网络中相关联的文档进行搜索,其过程主要包括对文档的表示、索引和搜索。

信息提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IE):信息提取是在文档被检索之后,自动从中提取知识,这一过程主要实现对文档中主要字段的语义进行识别。

信息集成(Generation):这一过程对已有的文档进行归纳,得到概要知识。在这里将使用分类、规则关联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提取信息。例如,将一个网站的主页和其他页面区分开就是一个集成工作。

数据分析(Analysis):这一阶段将对信息集成阶段所生成的模式进行解释说明。数据分析是一个数据驱动的问题,必须在数据充足的前提下才可能提取有用的信息。

1.3 网络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

由于网络数据本身的特身,网络数据挖掘面临如下问题:1)由于网络数据的匿名性和人为破坏而造成了数据的不可靠。2)存在噪声。3)网络数据是动态的,且存在时间短暂。3)网络数据缺乏结构化处理,且类型各异。4)语义存在二义性。5)数据高度冗余。使用我们现有的工具和算法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网络数据。在下一节中提出在查询中使用遗传算法实现对网络数据的搜索和数据挖掘的优化。

2 在网络数据挖掘中使用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和相关技术在网络数据挖掘领域的应用包括信息查询检索、查询优化、文档表示和分布式数据挖掘等[5],本文就信息查询和查询优化方面对遗传算法的应用进行阐述。

2.1 查询和检索

Marghny等人将遗传算法用于元数据搜寻[6],使用这一方法对标准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以一种优化方式进行组合,生成更令用户感兴趣的页面,在文献[6]中对适配函数进行如下定义:

(a) 链接质量函数

n表示用户输入的关键字的个数,#Ki表示在链接L中关键字Ki出现的次数。

(b) 页面质量函数

m表示每个页面中总的链接数。

(c) 平均质量函数

Fmax(P)和Fmin(P)分别表示采用遗传算法后页面质量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Fmax(P)的最大值是m*n,而Fmin(P)的最小值是0.

研究人员分别使用Yahoo,Google,AltaVista和MSN这四个搜索引擎针对不同的主题下载了300个页面。在杂交点之后对选中的页面交换双亲的链接,以实现杂交。

2.2 查询优化

查询优化使用一种基于适度回馈机制的技术。使用回馈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相关和无关文档集合来修改用户的查询,使用户的查询结果更接近于目标文档。将之前的查询得到的关键字添加到当前查询中,同时将早期文档中不相关的关键字删除,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检索到更多的关联度更大的结果。

遗传算法在查询优化上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Z. Z. Nick和P. Themis.通过长期监控用户的浏览习惯创建用户模型[7]。使用遗传算法对用户查询进行修改,在这里文档和查询被表示成向量。每个个体被表示成查询向量,用染色体表示关键字的权重或者关键字出现或未出现的频率。M. Boughanem等人研制了一种新的查询优化技术,在这一技术中,通过使用遗传算法生成多个查询,对文档的不同区域进行搜索,最终得到最优查询结果[8]。

Leroy等人在文献[9]中解释了在对上下文进行动态查询时使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有助于提高偶然用户的查询效率。由于偶然用户在Internet上进行查询的时候只使用少数的关键字,这样得到的查询结果很少而且相当不精确。但是,大多数用户在查询时使用相同的搜索引擎,在某一主题的查询方面,可总结大多数用户的查询行为,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偶然用户的查询要求能够进行更高效的处理。在遗传编程的实现上,每个染色体被设计成一个查询,它有五个位,每个位由一个适当的关键字填充。在计算染色体适应度时,将查询编码发送给查询引擎,查询引擎将返回十条最主要的文档。

3 小结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潜能,让网络查询更加智能化,需要对查询进行改进。在网络数据挖掘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查询优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数据挖掘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提出各种方法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在该文中,阐述了网络数据挖掘过程、组成、特点以及网络数据挖掘所面临的挑战。详细讨论了使用遗传算法对网络数据挖掘中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

虽然使用遗传算法对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很有发展潜力,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应用和相关文献还比较有限,为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留下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Broder A,Kumar R,Maghoul F,Raghavan P,Rajagopalan S,Stata R,Tomkins A,Wiener J.Graph structure in the Web[C].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Elsevier,2000.

[2] Chakrabarti S.Mining the Web:Discovering Knowledge from Hypertext Data[M].Morgan Kaufmann,2002.

[3] Kleinberg M.Authoritative sources in hyperlinked environment[J].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Annual ACM-SIA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1998.

[4] Etzioni.,O."The World Wide Web:Quagmire or gold mine?"[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6,39(11):65-68.

[5] Pal,S.K.,V.Talwar,et al."Web mining in soft computing framework:Relevance,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IEEE Transactions Neural Networks 2002,13(5):1163-1177.

[6] Marghny,M.H.and A.F.Ali.Web min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In Proceedings of ICG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AIML-05),2005.

[7] Nick Z Z,Themis P.Web search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J].IEEE Internet Comput,2001,5(2):18-26.

[8] Boughanem M,Chrisment C,Mothe J,Dupuy C S,Tamine L.Connectionist and genetic approach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J].In F.Crestani and G.Pasi,editors, Soft Computing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Physica-Verlag,Heidelberg,volume 50,pages 102-121.2000.

遗传学检查方法篇8

【关键词】 Rh血型;维吾尔族;家系调查;遗传规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26-02

维吾尔族是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人口占和田地区总人口的95%,维吾尔族中Rh阴性比率较高[1]。和田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聚居地。Rh血型的家系调查、系谱分析对于人类血型遗传学,法医学的研究及其在临床输血医学实践中,安全输血、优生优育、亲子鉴定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已有不少维吾尔族Rh血型分布调查的报道,可是家系遗传学调查和系谱分析的报道较少[2-6]。了解维吾尔族人群的Rh血型遗传学规律是十分必要。本文在群体普查及家系调查中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罕见的维吾尔族RhD阴性家族。对其家系血型遗传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在墨玉县对加帕尔家族3代11人进行调查。ABO血型定性采用玻片正定法。Rh血型采用血清学盐水介质法确定。ABO血型试剂和四种不同批号的抗D试剂购置于中国医科院输血所和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 结 果

该家系共11口人,2人为RhD阴性,9人RhD阳性,其中第1代未表现RhD阴性.第2、3代中表现出RhD阴性。我们推测先证者父母和妹妹为Dd型杂合子性。其妹妹婚后两次怀孕,第一胎未表现RhD阴性,而第二胎时生育双胞胎一男一女,表现出RhD阴性,男孩为RhD阴性、女孩为RhD阳性,其双胞胎推测为双卵双子,见家系血型遗传图。

注:DD为RhD阳性纯合子,Dd为RhD杂合子,dd为RhD阴性纯合子,为RhD阳性男性,为RhD阳性女性,■为RhD阴性男性先证者,为RhD阴性女性先证者,■为RhD阴性男性,为RhD阴性女性,∧为双胞胎

3 讨 论

家系调查、系谱分析是医学遗传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先对某遗传性状个体的家族各成员中某遗传性状的表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在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性状表现情况的图解,然后根据孟德尔定律对各成员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判断某种遗传性状是单基因还是多基因所致,如果是单基因,还可以确定具体的遗传方式(显性、隐形、性连锁)[7]。遗传性状是观察到的基因表达。当存在决定基因时可观察到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只有在其等位基因不与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才能观察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性状一般在男女之间的机率相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方式。只要各有该基因时就会出现性状。其特点是,只要家族中存在该基因,每代都有一个上的成员表现该性状。常染色体隐性性状的人是此编码基因的纯和子。他们的父母可表现或不表现这种性状。但不表现此性状的父母一定是携带者,即该基因是杂合状态,表现型上未体现这种基因的存在。通常出现在某一代成员中,既不出现在其上一代,也不出现在其下一代,除非是近亲婚配[8]。

从人类遗传学上看,由D异种接合子Dd之间的组合(Dd×Dd)。可产生DD、Dd、dd的比例是1:2:1,即父母基因型为Dd的家庭中,将有3/4的孩子表型为RhD阳性,1/4的孩子表现为RhD阴性,如为女性阴性,将对纯合子DD和杂合子Dd由一个不配合性的选择作用。而杂合子的频率取决于群体中的D和d的基因频率[2]。

调查中发现先证者父母和妹妹均为RhD阳性,推测其基因型应为杂合子Dd型。其妹妹也RhD阳性,婚后怀育两胎,生了3个孩子(2女、1男),第一胎女儿生育时表现为RhD阳性(Dd型),第二胎时怀孕了双胞胎、生育了一男一女,男孩表现为RhD阴性,女孩表现为RhD阳性,其双胞胎经过双生子法分析推测为双卵双生子。但是双生子胎儿在母体内D阴性和D阳性胎盘内共同生存遗传方式,显示较特殊、且罕见,但是未出现新生儿溶血病(HDN)[3-4]。有文献报道,RhD阴性者经注射足够量的D抗原后,50%的人将产生RhD抗体。这说明由于受胎盘屏障等因素的影响,RhD的免疫原性只有50%,而不是100%[5]。这是否于其他基因连锁遗传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库热西江托呼提,哈木拉提吾甫尔.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汉族Rh血型分布调查与比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4):447.

[2] 库热西江托呼提,哈木拉提吾甫尔,张利占.维吾尔族1例不孕症患者家系Rh血型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3,4(6):437.

[3] 郭永芳,陆惠娟,华敏玉,等.6例RhD阴性的家系调查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6):364-365.

[4] 韩战英,齐红雁,许大巍,等.1例O,ccdee血型的家系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1996,9(2):96-97.

上一篇:口腔医学专业特色范文 下一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