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6:13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1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及性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政治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就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列宁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政治意识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体设想。因此它本身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意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性质

从理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表现为主观的意识,是带有主观理想状态的期望,因此它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的主体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核心,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规律与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由于这种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内容却是客观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立原则

(一)人的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社会的活力来自于人的活力,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使其在与自然和社会斗争中认识自然与社会规律,并按自身的尺度改造自然与社会,提升自身的主体价值,使自然与社会更加适合人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满足实现人的主体性。

(二)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批判性

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其目的就必然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但是价值追求和选择需建立在教育主体对社会的批判的基础上。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因而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约也是复杂的,这就需要对复杂的社会制约进行科学与理性的分析和批判,适应正确的、积极的社会要求,拒绝错误的、消极的社会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划分,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趋于实际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了具体化实现的可能。但是,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具操作性,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目标细化。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目标操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定符合长远目标的近期化目标

目标按时间有远期、中期、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多样的。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时间、实现的可能性,可区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一般说来,总目标、远期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预期,而分目标、近期目标则是基层组织、教育主体所要考虑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规定了国家和各个行政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远期目标要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在远期目标的指导下,定出近期目标或每个人的具体目标。

(二)将抽象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行目标

在制定实际目标时,不能过于简单、抽象。目标简单化则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目标会无法实现;目标抽象化会造成无所适从,从而带来目标聚合性的丧失。所以,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基础上,要依据个人的愿望、要求与能力等方面的主观情况,依据人们所处的客观存在,包括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客观环境来制定。

(三)对整体目标做个体化处理

在教育结构中,如果个体目标不能与教育结构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努力实现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统一,使教育结构中的个人视整体目标如同个体目标,在实现个体目标的同时也为实现整体目标作出贡献。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愈接近,那么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就越能达到。目标的这种统一要通过整体目标向个体目标转化,即将个体目标纳入整体目标来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2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确立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自人类社会中的阶级与国家产生之日起便有了客观的存在形态”〔1〕(P2),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培养人、塑造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存在有三种形态:组织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这三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三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扬弃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体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

(一)组织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意识形态相伴而生的。人作为社会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历史和现实都已生动地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交往结成共同体是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的过程,唯有这样才能求得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为了维护共同体的稳定、延续和发展,‘共同体’就会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强化整体意识,使成员认识到依靠集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好地遵循既定的共同规则。”〔2〕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了意识形态意义。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在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人民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蛴辛?揭露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本质,提升国人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知识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的发展对科学知识的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步开始从组织形态向知识形态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知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探究、发展这些思想,以便更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科学化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其中,“有文化”就是知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教育对象的知识要求。特别是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的需求越来越高,青年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很大比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青年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健康成长要求加强知识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侧重于对教育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限于此,还应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以及思维科学知识教育, 而且还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教育。”〔4〕这些知识内容共同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也是个体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生活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对象是有意识的、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人,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中开展,又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作为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功能和效果。不同的社会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和内容的差异。”〔5〕马克思是社会生活研究的开拓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抓住了生活世界的本质,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强调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面向生活型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由精神存在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它需要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但比学术型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迈进了一步,成为融入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6〕

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想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在肯定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科学知识教育,强调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单一化的教育内容、工具化的实践模式以及实用性的工具取向。

(一)内容的单一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比较单一,教育者侧重于使用灌输法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道德观和法治观,以及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内容偏意识形态化,总体上偏向于社会发展需要。正如前文所说,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应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思维等等,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对象的批判意识,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有所忽视,呈现出内容的单一化等特点。

(二)实践模式的工具化

思想政治教育只在理论上对教育对象进行灌输就想塑造、改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展现理论的魅力,推动实践的发展。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但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是晦涩的,只有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阐释的有血有肉。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用视频、图片等材料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有一定提升,但是现实情况是,少数老师只是把新媒体单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始终没有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灌输的实质。一些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仅仅当做一种辅助形式,在实践过程中没有体现教育对象的主动性、自主性,弱化了情感因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实践效果不如人意。

(三)实用性的功利取向

一直以来,人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意识形态教育,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必须要坚持和体现的。但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意识形态进行灌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忽视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和发展需求,这就偏离了作为特殊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其次,在资本逻辑和工具理性的影响下,一些学者的学术研究走入了实用主义的功利倾向,偏重于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社会效应,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归旨

回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三种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一个批判扬弃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动体现,而在此过程中,满足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转向的内在动力。三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它们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即都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和满足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生动的向世人阐释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最强有力的指导。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胜利和飞速发展,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向世人生动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辉煌文化的营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共产主义为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要发挥其强有力的组织优势和自身的理论魅力,充分发挥其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在教育对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培养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服务,从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逐步完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7〕。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其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颗闪耀的明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能够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保障,有助于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亦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三)满足个体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方法。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首先明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而明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又必须先明确何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思想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也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是认识的一个飞跃过程。有时,我们也习惯把“理想”称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如毛泽东思想。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的意义就更具外延性,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等诸多精神因素的总和。换句话而言,凡是人的大脑对外界的任何反映,都能称之为思想。

“政治”与“思想”一样,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一般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源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所服务,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的含义主要指的是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政治立场以及人们在言论与行动中所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是一致的,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所以,必须通过有感召力、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自觉的努力为人民工作。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却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指的是教育的广义方面,即对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进行有目的的影响,以期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解

一般而言,政治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的,在我们党的许多重要文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中,都使用过这两个概念。但无论是用哪一个概念,其基本精神都是讲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理论工作都要为党的政治任务所服务。政治思想教育着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着重强调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以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与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宗旨,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普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任务,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内容,以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的,面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进行的思想教育与思想转化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含义中,我们就不难发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所以说,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认清其目的与任务的根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内涵和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上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常可以分为直接目的、根本目的与最终目的三个层次。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则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这项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承担的责任。与目的一样它也具有层次性,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具体任务,基本任务和根本任务这样的三个层次。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而言,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亦即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就是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个意义上他与自身的基本任务是同等内涵的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则是要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来解放人的思想,培养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很大程度上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所在。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的话,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则外化成为它的宗旨即为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和奋斗目标的实现所服务。在当前形势下,也即是为力求国家稳定团结、深入进行改革开放,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的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目的与任务的确立则又处在一个先导的地位。恩格斯曾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借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其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能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因为人一旦活动有了目的性,就难免不具有方向性与持久的动力性。其次一点,目的也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目的即是活动所也达到的预期效果,当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后,结果的呈现与预期效果的一比对就能衡量出该项活动的成效来。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确立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达成的实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开展与完成也是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个强有力举措。只有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并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奉献的忠诚劳动者,进而为目的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力量保证。

三、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为确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具体任务)指明了方向。所以现阶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要以造就一大批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根本,同时结合当前党所面临的形势与所要完成的任务与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出具体的任务。

(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分析形势任务,制定实施政策,是一个政治组织的主要任务。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掌握政策。进而能够循着党的具体路线方针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集中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对于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团结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弘扬主旋律教育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十四大以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使之成为我们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实现民族复兴的法宝,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动力和源泉。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4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为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奠定重要基础。儒家思想中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及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君子”与“圣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要求,结合现实条件,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和方向保证,决定着某一个阶级在教育目标上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反映着该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家们始终把培养和塑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想人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谓理想人格,是指能表现一定学说、团体以至社会系统的社会政治伦理观念的理想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典范的行为倾向和模式。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所有。②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这个理想人格是一个分层目标的体系,如圣人、贤人、善人、士人、君子等等。由于人的发展不仅受自然和社会的客观条件影响,还深受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主观条件的制约,使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同。因此,不可能期望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同一目标。先秦儒家思想家们提出将人先培养成“君子”再到“圣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君子”人格是理想人格中让普通人在受教育后最易达到的人格。“圣人” 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能将“仁”的精神弘扬极致的理想人格,是先秦儒家学派追求的最终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孔子认为,圣人是极为崇高的,是至高至大至神的理想人格,这种境界的人格连尧舜也难以做到。而“君子”在品德表现为“仁”,行为表现为“孝”,方法上表现为“忠恕”;孟子认为圣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③又是百师代表,民众的学习榜样,更善于最完美的发挥人伦价值。而君子首先表现为重气节,其次是“明人伦”,还应该具备“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荀子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诚是“君子”必须恪守的德行,是处理政事的根本。

2 先秦儒家学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方式

为统治阶级培养出本阶级利益的代表人物“君子”、“圣人”的重要实践方式就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进行传授。

2.1 培养“君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率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不仅打破了奴隶主和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更重要的是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为培养“君子”提供了广泛的人才资源。

“修身为本、德育至上”是儒家治国和治学的核心精神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是儒家思想教育的灵魂。孔子认为,智、仁、勇,是君子应具备的三种贤德,只有那些在德性修养方面抵达仁、智、勇三重境界, 真正做到德行高尚、恪守道义、坚守操行的人才堪称君子。《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④提出君子要注重自身德行与素养的修为,以发扬光明美好的道德感化众民。

2.2 培养“君子”的教育方法

先秦儒家学派在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 形成了以人为本、主体自觉、道德实践为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1)因材施教方法。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教育方法,即根据教育对象的性格、能力、兴趣、志向等特性以及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特征的异同,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同一施教方法将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培养成为“君子”和“圣人”。这就意味着施教者需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特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启发诱导方法。孔子是我国首创启发式教育的伟大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⑤即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诱导教育对象主动思考,只有当教育对象在经过深入思考和努力探求却未达到目的时,再进行启发和引导。施教过程中,务必达到教育对象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强调教育要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追求自身“君子”道德品行的修养。

(3)自身内省方法。“内省”指人在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内省的方式,对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进行反省,不断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时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身言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教育者的道德说教是外因,受教育者的内省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没有受教育者的内省,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实现良好效果。

(4)身教示范法。“身教”即以自身行为举止做出榜样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⑦因此,身教更重于言教,教育者的崇高人格与品德风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5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作用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同的历史阶段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内容和特点,但无论其如何发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和弘扬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给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可抹灭的优良传统。

一、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及其现状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人们能够形成自己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种建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中的崇高的道德规范。同时,爱国主义要求人们做到关心自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并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竭尽自己所能忠于祖国和保卫祖国。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树立起能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和思想。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其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1]可见爱国主义是整个民族向心力和情感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能否使人民之间形成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如何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强调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 [2]。虽然说爱国主义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但是,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的独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却日渐淡漠。在整个社会中,经济和学历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逐渐被人们搁浅,在以往浓厚的氛围被消减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失去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样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残酷的教育竞争,使得青少年德智明显失衡,思想德育课、历史课等课程,往往都作为副课而不被重视,学生和家长,甚至老师,都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升学有影响的科目上,主课挤占现象极为严重。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重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

二、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质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者。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的重要过程。其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这就对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其政治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本质也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列宁曾经指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 [3] 因此,政治教育,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实质。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里,人们从一开始的生存,到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一代一代的中华民族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着,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因此,爱国主义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可抹灭的优良传统。

首先,虽然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的表达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例如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的和独立、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等等。那么,如何让中华民族保持这种千百年来我们自己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实现树立起每一个公民都能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不难看出,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只有加强爱国主义的培养,让人们有了爱国主义的情愫,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位,才会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明确了当前国家上层建筑的政治合法性,是一把开启国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钥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和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领导者实现国家兴旺和满足政治性和阶级性统治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只有爱国主义才能更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中找到能实现中华民族继续前进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它能帮助人们通过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从而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以国家发展为基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实现提供动力。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坚定爱国主义立场,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动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和实践的效果,也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民族情感是纽带,国家意识是核心。通过爱国教育后,人们能够树立多强的爱国情感和建立多深的国家集体意识,直接影响到被教育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建设提供多大的源动力和自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作为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否有效的进行和开展,其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来源予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内心深处扎根的深与浅。

只有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让每一个中国公民知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历遭劫难,而仍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大法宝,同时,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观念继续扎根于每一个公民的心中,才能为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新的育人取向和目标,确定符合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样,随着全球化的蔓延,全球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面对全球化这样一种倡导开放性的发展态势,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和加强,让人们能够在世界经济、文化等等不断开放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变得极其重要。

首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育人取向和目标,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要求。随着世界的多样化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未来的发展和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人们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保持中华民族恒古不变的优良传统的前提下,树立与时俱进的育人目标,才能更好的达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要求。

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人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的保留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实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我们在面对这样一种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时,必须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正确理智的判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更要审时度势,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在对待爱国主义的问题上,我们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克服民族自大主义,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同时应把情感与理性的反思紧密结合起来[4]。通过弘扬被赋予了新内涵的爱国主义来捍卫祖国、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传扬中华文明的精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目的的实现提供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的提供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在人们心中建立起爱国情怀,还能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对人们的要求,给人们提供了一条科学的育人目标和发展方向。列宁曾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5]。在新形势下,能否有效的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关系到民族的文化水准,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思想水准和道德水准。因此,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科学的文化、历史、政治的学习,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在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历程中,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其自身的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不仅要从学国的历史和爱国人物入手,还要不断的对人、社会和国家的本质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时俱进,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成就上按兵不动,我们只有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不断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迈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第28卷, 168.

[2]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1994年08月23日.

[3] 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第39卷,399页.

[4]周长明,论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6.

[5] 列宁,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第36卷,414页.

[6]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6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践行“三贴近”

2002年,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一般而言,智育目标的实现相对较易,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评课教师也往往忽视这一点,或者认为此事确有难度,达不到德育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知识内容讲得再透彻,没有情感的启迪和共鸣,都是败笔。思想上的巨人,不应是行动上的矮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中关于人生价值观时,仅仅依靠教师去讲,或者介绍一些实例,是远不及信息技术的效力的。我们指导学生通过从网络上采集天津本土人物(祖籍河北)白芳礼老人的事迹,点击白芳礼老人网络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大胆流泪,大胆“忏悔”。学生们反思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原来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的拼搏”,并将“努力为祖国做贡献”,“要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学生们通过情真意切的“忏悔”,不仅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懂得了奉献是美德。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7

[关键词]红色剧目 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和历史使命决定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艺术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特殊大学生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意义。艺术院校除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还积极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利用所具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戏曲、曲艺、话剧、歌剧等艺术样式的红色经典剧目以及创作红色剧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结合。

一、红色剧目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原因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使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后备军的艺术院校大学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艺术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红色经典剧目资源,并以创作红色剧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探索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一)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时期的艺术类大学生,其更加崇尚个性、自由、开放的群体特性,受到来自娱乐圈和影视圈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的影响,其思想价值观念更加嬗变性和思想政治意识更加不稳定,使他们思想政治意识日趋冷漠化、自我意识和行为日趋个性化、价值观念抉择日趋利益化、艺术修养追求日趋淡薄化,需要红色剧目所内涵的精神和价值来矫正和指引。

二)艺术院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较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不甚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和规律掌握欠缺,再加上过分重视专业,忽视文化学习,使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已不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内容仍比较枯燥抽象、方式多样化不够、实践教学比重较小、体制机制仍有待创新,但自身却有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育教学队伍、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庞大的学生队伍等创作红色剧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二、 红色剧目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实施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关键时期,艺术院校应凭借自身优势和资源,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以蕴含和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戏曲、曲艺、话剧、歌剧等载体和形式,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语言和动作,编创反映和折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史诗画卷的红色剧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对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创作红色剧目,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内容。学院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力量,用不同题材形式的红色剧目,如:歌剧《洪湖赤卫队》、话剧《智取威虎山》、京剧《红灯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歌剧《党的女儿》、歌舞剧《十里送红军》等,把这些有血有肉的红色案例以易看懂、易听懂、易理解的艺术手段和形式表现出来,以其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和血液。

二)以红色剧目为新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之政治导向。学院将反应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典型事例,创作出如:大型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话剧《马蹄声碎》、话剧《八千湘女上天山》、歌舞剧《永远跟党走》、花鼓戏《潇湘红叶》等红色剧目,以其所寄托和承载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为切入点;以其坚定大学生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其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感召力,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落脚点,进一步强化红色剧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导向作用。

三)以红色剧目之感染力和感召力,塑造新型大学生人格。红色剧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塑造具有团结一心、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的新型大学生人格,其关键和核心在于具有直观、现实、生动视觉效果和听觉冲击及心灵震撼的红色剧目。学院以大众化和通俗化形式创作,如:歌舞剧《长征组歌》之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之沂蒙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话剧《江姐》之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等红色剧目,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深深吸引着广大学生。

四)以红色剧目蕴含之精神,凝聚艺术院校学生于中国梦旗帜之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学院将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革命精神的红色剧目,通过展演、广播和宣传等方式,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之中,以其蕴含的精神的吸附力和精神的辐射力,来弘扬汇聚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以砥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汇集于中国梦的旗帜之下。

三、红色经典剧目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实施体会

红色剧目以其鲜明的政治性、特有的思想性、丰富的内容性、多样的形式性、深刻的精神性、独特的功能性,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选择和重要途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从红色文化资源中,选取具有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旋律的经典案例,挖掘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力量,积极创作形式多样的红色剧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剧目能够运用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和核心在于如何实现红色经典剧目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大众性。正如同志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对象、条件、场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老生常谈,空话套话连篇,绝对不会有成效。[3]为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学院实际相结合,借助教育教学资源,“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4]的剧目作为载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寓教于乐以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之功效。

二)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院积极运用、开发好校报、校广播站、学生通讯、宣传栏、海报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宣传教育,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现状。尤其是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契机,把红色剧目作为传播重点,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品质,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精神,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扎扎实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强能力的创作和表演队伍,以优秀的红色剧目作品感染人鼓舞人。红色剧目的创造者和表演者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红色经典剧目的质量和效果。从而需要建成一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红色剧目创作演出团队,进而推进红色剧目运用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和持久性。为此,学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将红色剧目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组建强有力的创作演艺团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构建红色剧目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运作机制;还加大此方面的投入力度,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和帮助;不断加强与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相关院团的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多的信息,丰富发展自己的创作等,使红色剧目应运用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工作。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作大批优秀红色剧目,并不断推广到其它普通院校中,以红色剧目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力量,发挥其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2005-1-19.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8.

[3].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93.

[4].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534.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篇8

作为教育人士,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思想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投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运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产出具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合理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运用,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多样。由于政治教育情境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而且也最为有效,为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进行相关情境创设的时候,必须对受教育者的社会环境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其在社会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信念,同时也要倡导或鼓励受教育者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创设比较良好的家庭情境,从而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双重教育。

要更好地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运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教育者须始终坚持以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以综合评价更好地促进其自身发展。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科学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比较微妙的关系,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合理开发和运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提供更好的思路。

为了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资源整合中就必须进行选择性的整合,使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所补充的思想政治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取舍,从而整合出最为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和整合的时候还要注重强化受教育者的学习成功体验,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要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资源整合和运用后所取得的良好成果。

上一篇:动物防疫措施范文 下一篇: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