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1-03 11:53:17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1

提到骨质疏松,人们习惯以为这是老年人或更年期妇女容易得的疾病。然而,近年调查发现,人到中年的男性患骨质疏松者越来越多。据国内一项针对236名中年男性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有37.71%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3.81%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我国香港也曾调查过7万名患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发现其中许多人是从中年开始就发生了骨量减少。骨质丢失过程是持续和“毫无声息”的,有的人确诊为骨质疏松,往往已是骨折之后,有的人甚至几次骨折也未意识到这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这正是中年男性骨质疏松易被忽视和疏于防治的原因。

中年男士“骨松”的原因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大量研究表明,现在中年男性容易患上骨质疏松,主要与他们工作压力大、久坐少动、过量饮酒、过多抽烟四大因素密切相关。这几点恰恰是不少事业有成的白领男士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或方式。

精神压力大。男人的雄性激素和女人的雌激素一样,在骨代谢和维持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中年男人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容易促使男性性腺功能过早减退,当睾酮水平下降时,会引起破骨细胞分解速度过快、骨密度减少,由此使骨质疏松过早降临。

运动时间少。有人说,骨质疏松是“坐”出来的病。因久坐而户外活动少,接受日光照射不足,将直接影响体内合成维生素D。运动不足,骨骼缺乏必要的刺激和“承重”,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自我增生减弱,从而易造成骨质疏松。如宇航员、久病卧床者很容易骨质疏松,皆因骨骼缺乏运动所致。

过量饮酒。饮酒确会“伤骨”。原因是酒中乙醇会抑制骨细胞的增殖、减少骨吸收、影响维生素D活化。长期饮酒又会损害肝脏,影响肠道对脂肪、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些因素都会加速骨质疏松进展,导致男性过早与骨质疏松“结缘”。如果嗜酒无度,还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过多抽烟。据调查,每日吸烟1包(20支)者,患骨质疏松的危险就会增加。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烟碱可促使骨吸收增加,使血钙升高,反而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致使甲状旁腺激素降低,从而导致缺钙。瑞典科学家一项对男性骨矿物密度的研究发现,受吸烟影响最大的是髋骨,吸烟者的髋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烟者低5%以上。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不仅容易发生骨折,还会延缓骨折愈合时间。如果抽烟又喝酒,其危害具有“相加效应”。

预防“骨松”为男士支招

骨质疏松除容易发生骨折外,骨折还会引起下肢静脉血栓、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据最新资料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病人,患上冠心病、癌症的几率也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者。所以,人到中年(甚至不到中年)的男士,定要珍惜健康,重视预防。值得注意的有这样几点:

从青少年做起。重视从饮食中摄入钙质,多饮牛奶,加强体育锻炼,使20~35岁这段时期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青年时期能保持高骨量,中老年时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运动加饮食预防“骨松”更有效。宜选择一些温和运动,如跳绳、做操、跳舞、快步走、爬楼梯等。运动刺激有助于骨细胞的激活和增生,并能延缓骨量的丢失速度。经常多摄入一些富钙食品,如奶类、豆制品、小鱼干等,饮食别过咸,咸食易导致钙丢失。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最好不抽烟、少喝酒,更忌久坐不动。尽量多到户外活动,适量接受阳光照射。

当发生“不明原因”的骨折,或短时间内身高变矮,应及时做一个骨密度检查,早确诊早采取对策。

“骨松”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被称为是“无声无息流行病”。很多男士得了该病也不知晓,一旦发生骨折时才检查患有骨质疏松症。不过,骨质疏松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其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腰背酸痛。起坐、翻身、行走或静止时,腰背、髋部酸痛,早晨起床前较明显,稍活动则减轻。

脊柱强直感。有明显的弯腰困难,挺直时有酸痛症状,严重者有体型改变,如变矮、驼背等。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2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骨质疏松

1990年,世界舆论发展委员会将骨质疏松定义为一种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受损,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提高。骨质疏松症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早期的骨质疏松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到了中晚期,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及骨折。

人体骨骼系统除支撑身体外,还具有钙库代谢的重要作用。钙缺乏导致骨钙降低,致使骨质疏松,并且钙从骨中析出后,大量进入组织,如血管、大脑、细胞间隙等,会使这些器官受到损害,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疾病。

女性为何易骨质疏松

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女性出现雌、孕激素缺乏而进入绝经期。据了解,我国妇女的更年期多出现在40岁~60岁,平均绝经年龄为52岁。但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我国有95%的女性出现早衰现象;80%的女性出现疲劳综合征;70%的女性过早白发、脱发;60%的女性失眠多梦。

专家认为,这些都是更年期的表现,根源在于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水平普遍过低。雌激素缺乏不仅影响妇女的生活,更可能引发多种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的疾患,如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是雌激素减少后钙的丢失。我国女性运动量相对较少,食物中钙摄入量和吸收量不足。绝经后3~5年,平均每年会丢失2.5%的钙,从而引发疾病。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长期以来对骨质疏松主要强调以补钙为常用手段,但是,由于中老年患者胃肠功能衰退,对钙的吸收较少。因而,单纯补钙并不管用,只有同时补充雌激素,钙剂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多运动才能筑成防止骨质疏松的“堤坝”。

因为骨质丢失的最基本原因还是雌激素缺乏,因此临床上很多也采用补充药物性雌激素来防治骨质疏松。但据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报告,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带来某些副作用,包括引发乳腺癌、中风,心脏病发作,静脉血栓形成等。此外,研究发现,雌激素补充还会造成周期性阴道出血,而长期单用雌激素制剂可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

正确方法是补充植物雌激素

专家指出,正确方法是选择不同于药物性雌激素的植物雌激素,如泰国野葛根。研究表明,泰国野葛根中含有多种高活性的异黄酮,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植物中含量和活性最高的,其异黄酮的活性比一般从黄豆中萃取的异黄酮高100~1000倍,具有明显类似人体雌激素的效果。

骨质疏松的防治越早越好,但中老年女性任何一天开始补充植物性雌激素都不为迟。因为它至少可防止骨量的进一步减少。目前全世界每天有超过1000万的妇女在服用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对女性非常重要,只有切实补充体内缺乏的雌激素才能预防骨质疏松,延缓衰老,平稳度过更年期。此外,女性补充植物雌激素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运动;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071―03

投稿日期:2005―05―19

作者简介:郑晓黎(1964-),女,河北衡水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加深认识骨质疏松成因的基础上,对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

骨质疏松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对骨质疏松定义的理解和认识:1)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2)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3)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1.1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1.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久立或久坐时疼痛加剧,白天疼痛较轻,夜晚或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1.1.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也加大。

1.1.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缩短其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80岁以上高龄女性为甚。

1.1.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

1.2发生机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丢失大于骨重建,处于负平衡状态。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导致骨量减少,这就是骨质疏松的细胞学基础。

引起人体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国内外均有报道中老年人骨矿物质丢失量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呈负相关。2)随年龄的增长引起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多有营养缺乏发生,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5)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机械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

2 运动对骨质的影响

2.1机械应力和骨质有关机械应力和骨质的研究最早记录是1683年Galileo首先注意到体重和骨形态之间的关系。但是直到1892年德国的解剖学家Wolff才弄清了机械应力导致骨发生改变是由于骨受到的应力。固定和长期卧床将很快导致高钙尿症、负钙平衡和骨质丢失。肌肉麻痹患者在没有肌肉收缩的情况下虽然承受一定重力,但是不能减少尿钙丢失和骨质的变化。因此,肌肉收缩的持续时间和力量大小对维持骨质非常重要。

2.2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对体育活动的观察研究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孩童时期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当前参加体育活动状况以及长期进行体育活动状况均有一定联系。在对101名青年妇女的调查中发现,骨密度与孩童时期参加体育活动多少显著相关,而与目前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没有显著相关。KraLL和Dawson―Hughes采用有效问卷对239名参加户外活动和业余锻炼的绝经妇女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每周户外行走7.5英里以上的妇女可以显著提高全身包括大腿和躯干的骨密度,而走得少的人没有这一效果。相关研究报道,BMD与背部肌力和当前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显著相关。

Pocock及其同事对84名健康的绝经前和绝经后,年龄在20-75岁之间的妇女进行体质测试,首次证实了体质和骨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发现VO2max与股骨颈和椎骨的BMD显著相关,而与尺骨并不相关。46名绝经后妇女体质只与股骨颈BMD显著相关。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和BMD之间的相关是由于肌肉力量和BMD相关导致的。后续研究还表明绝经后妇女的握力与尺骨有密切关系,背力和腰椎BMD有密切关系。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更进一步的依据,来自于比较业余或专业运动员BMD与普通人之间BMD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业余或专业赛跑运动员有较高的BMD。在一项对平均运动生涯超过9 a、50岁以上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运动员腰椎骨质高于同龄非运动员。力量训练运动员同样提高其BMD含量,举重运动员的椎骨BMD高于同龄对照。研究发现,参加肌肉阻力训练比参加一般有氧运动的年轻妇女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椎骨的BMD。

3 运动和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

尽管许多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骨密度增加。但是目前人们还未找到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来有效增加骨密度或保持骨

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尤其是儿童少年时期,如果运动方式不合理,反而会影响正常的骨发育,得不偿失。因此,儿童少年时期应该如何科学安排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3.1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小抓起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不断增长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深受其害,且在美国和欧洲,每年大约有230万由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病人,此项医疗费用大约每年230亿美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经济负担,并且引起患者疼痛和残疾。随着人口寿命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全球发病率将上升3倍。预计下半个世纪,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1倍,并导致惊人的费用。在我国,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已达20%,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然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的骨质疏松症,现已明确在儿童少年时期就已存在,这不得不引起家长的重视。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骨质疏松使1/4的妇女和1/12的男性受到影响。在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中与儿童少年相关的就有:烟酒嗜好;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食;加之少儿时期正处于骨骼生长阶段,很易引起维生素D、钙盐及蛋白质摄入不足。

另外,广大中小学生由于功课负担过重,活动少、长时间静坐等,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是以后发展成骨质疏松症的缘由。这是因为机械运动负荷的刺激是促进骨钙盐量增加的必要条件,肌肉收缩及舒张运动的机械负荷会促使生长期骨钙盐量的增加,如果运动负荷不足会减弱对骨骼的机械刺激,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最后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上这些因素均会引起骨含量减少,影响青春期峰值骨量的形成。

骨质疏松的病程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主要是抑制骨质丢失和增加骨量。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最好方法,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应获取最高骨峰值,戒除烟酒,适当地运动,建立起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3.2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此期间骨密度持续增加直到骨峰值的获得。而成年早期达到的骨峰值量是决定以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Copper等纵向追踪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身体练习是决定峰值骨量的重要因素。

3.2.1运动的强度和形式不同强度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运动负荷不同,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一样。有人将运动分为高冲击力运动和低冲击力运动。高冲击力运动是指对骨施加了重力负荷作用的运动或者说是需要身体站立克服重力的运动,如走路、跑步、体操、举重、篮球等;低冲击力运动指那些只克服阻力的运动或者说那些不需要站立的运动,如游泳、划船、骑车等。大量研究表明,高冲击力的项目如跑步、壁球和举重,均会导致BMD的增加,而低冲击力的运动如游泳,不会导致BMD的增加,只能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但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强度也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导致骨骺提前愈合,影响身高等形态指标的正常发育。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各项锻炼中,跳跃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法。科学家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每天进行上下跳跃的女性,坚持一年后都出现骨密度的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骨质的密度竟增加了3%。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在进行跳跃运动时,不仅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可激发骨质的形成。跳跃运动的方法很简单,反复上下跳动即可,场地、时间不限。原地单脚左右轮流跳、双脚跳或选择跳绳都行,因此较适合于中小学生进行锻炼。中小学生在进行跳跃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不可急于求成。2)患有其他疾患的学生,在进行跳跃运动之前,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同意后再进行。

3.2.2运动的频率和习惯生命的早期阶段,特别在青春发育期前后,是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欲想在此生长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骨量,就应该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研究表明,高频率运动的妇女髋骨骨折的发生率比低频率运动者下降。cooper发现一周超过5 h体育运动会使骨折发生率显著下降。Kuiala等在研究中也有同样的发现。

关于运动对骨质影响的横向研究的许多报道证,运动水平和骨质呈正相关。但是这只是一种密切联系,而不是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密切联系基于长期终身的体育锻炼,而不是指早期的运动必然能够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因此,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要因素。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讲,仅靠短期的运动或训练来达到提高骨密度是不太现实的。可见,要想获得通过运动对骨作用的长期效应,即维持较高的骨量或延缓骨量的丢失,还必须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3.3科学地评价预防效果现在大都采用骨密度测试的方法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可能有误诊和漏诊的现象。如有的病人骨密度很高,按说不应诊断为骨质疏松,可偏偏有的病人极易骨折。还有的病人骨密度很低,按理说应发生骨折却从不发生骨折。我国北方人的平均骨密度高于南方人,但北方人的骨折发生率也高于南方人。因此不能只是单纯地增加骨密度,其他如提高肌肉力量、控制体重以及改善骨关节功能等也成了预防骨质疏松,提高抗骨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由于不同的体育运动或活动造成各解剖部位的负荷不同,使儿童青少年各部位骨密度所受的影响也不同。一般的力量或阻力性运动为主的运动多以下肢和腰腹为重点,显而易见会导致下肢骨密度增加。而跟骨部位的骨密度测试由于方便易行,被大家普遍采用。这样可能会导致对上肢等其它部位骨密度的忽视,不能全面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在儿童少年时期加强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根据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帮助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运动强度和方式,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4

频繁生育是罪魁祸首

李女士今年刚40多岁,前段时间拖地时不小心滑倒了,腰部疼痛难耐。到中大医院检查发现,竟然有三节腰椎发生粉碎性骨折。经过骨密度检查后发现,李女士的骨密度比正常值低很多。金主任经过仔细问诊发现,李女士曾生育7个孩子,而且每个孩子只间隔1~2年,频繁生育加上更年期,导致李女士骨密度很低。

有研究发现,两次怀孕期间隔不足一年的女性,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几率是间隔期超过一年女性的4倍。金主任提醒女性,两次妊娠期间隔过短可导致骨质疏松问题,非常不利于女性的健康,建议女性在生育完第一胎之后,最好间隔一年以上时间再怀孕生育第二胎。而且怀孕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高达30%~40%,因为准妈妈身体里现有的钙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失”到宝宝身体里,促进他的生长。

50岁以上女性1/3易患此病

金晖主任介绍说,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下降,雌激素本身具有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作用,对维持骨密度,提高骨量具有促进作用。45~50岁时多数女性将面临人生的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即围绝经期,这一期间的突出变化便是卵巢功能减退和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使女性骨量丢失加快,特别是在围绝经后的最初5年骨量丢失极快。而对于曾患有子宫肌瘤出血过多、子宫过多切除、绝经提前等患者,应格外注意,这一群体的骨质疏松比例会更高。这也是50岁以上的女性每3人便有1人受骨质疏松症威胁的原因。

另外,和更年期后的女性所处的年龄有关。成年女性在40岁后骨量便开始逐渐减少,随后不久骨密度也逐渐开始下降。与男性相比,女性骨量减少的开始时间要比男性提前10年以上。

节食减肥让女性骨质受伤

据金主任介绍,除了正常的生理原因外,女性节食减肥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因为节食减肥后,体重虽减轻,但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人体有适当的脂肪,雌激素也会相对较多,从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形成,防止骨质疏松。但节食减肥的女性很少吃主食和肉类,一般只吃蔬菜和水果,而蔬菜和水果中的钙含量很低,钙的摄入自然就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另外,体重过轻本身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金主任介绍,研究表明,体重指数过低,其骨密度往往低于体重正常或为肥胖的女性,发生机理可能是因为重力负荷可使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增加。体重本身是一种重力负荷,因而体重较重者的骨密度也相对较大。反之,体重较轻者的骨密度水平相对偏低,容易罹患骨质疏松。

多晒阳光补钙

金主任表示,除了补充食物中的钙质外,还要多晒太阳加强钙的吸收。中年女性还要注意,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在没有发生骨折之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现驼背、身材变矮或骨痛时,常常已经发生了骨折。因此,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不能忽视任何不适。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5

误区1: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

误区3:钙补得越多越好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6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52-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早期诊断骨质疏松并及时地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多达6300万,其中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占我国60岁以上人口15%左右,老年人卧床者中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

1 一般材料

2004~2007年来我院骨外科诊治者约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66.6岁),均有疼痛,多发生腰、腿、背部。其中8例女性绝经后腰、腿、后背部疼痛明显,有2例女性出现脊柱压缩变形,腰背弯曲。6例其1例男性,5例女性出现桡骨骨折,4例其2例男性2例女性股骨胫骨折。上述患者经X光片检查和CT平扫,部分做骨密度仪测定骨质均有改变,给予对症治疗及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 结果

30例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均有好转,部分患者X光线片检查,骨小梁稀疏消失,椎体与椎间盘光密度差消失,股骨上端Singh指数下降。进一步检查发现,30例患者均为后发性骨质疏松,其中8例女性患者为绝经后骨质疏松,10例男性12例女性为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6~10W均获得临床愈合。

3 讨论

3.1 病因。引起中老年性骨质丢失的因素十分复杂,随着年龄增长骨质量丢失明显,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越显著,近年来经观察多份病例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①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②随着年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③老年人由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容纳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④随着年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⑤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3.2 临床症状:①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站疼痛患者7%~8%,痛况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质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疼、肌肉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记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扣击痛。一般2-4W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②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脊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枸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③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可以称为脆性骨折。椎骨、股骨近端及前壁远端发生,老年患者多伴发生骨质疏松症,以进行性低骨质及微构筑损坏为特征,最终导致脆性骨折。随年龄增长,骨质丢失及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50岁后女性约为1/2,男性约1/3会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这是退性行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④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廓畸形,脊柱后弯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3 检查与诊断,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质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目前通常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来测量骨质。X线有一定人为因素但作为筛选不失是唯一的较好手段。

2.4 药物治疗。原发性工型骨质疏松症属高代谢型,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亢进引起骨质丢失,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昔制剂。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增龄老化所致调节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维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尤)钙制剂,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能提高骨质,改善骨结构,防治骨质疏松及骨折。除了可以采用促进骨或抑制骨吸收有利骨矿化的药物外还应该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7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因此,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补钙和维生素D确实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但希望通过补钙的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是不科学的。骨质疏松症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如果老年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了,必须要听从医生的指导,还要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也就是生了别的病,然后导致骨质疏松,比如甲状旁腺肿瘤等,这些患者应该先治疗原发疾病,否则补多少钙也没有用,甚至会加重病情。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每天补充的纯钙量要达到1000毫克,这个补钙量包括饮食中的钙和额外补充的钙剂。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就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同时,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会导致高钙血症,危害老人健康。

链接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此外,裉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篇8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

1 健康教育干预对象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将老年女性与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重要研究及干预对象。然而,一项对于中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认知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脊柱骨折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大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钙摄入少、活动次数少、吸烟、酗酒等高危行为;老年男性也会因为体内性激素的减少而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中老年男性应该也是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干预对象之一。熊恩富等[2]提出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患髋关节疾病并造成髋功能障碍,由于患侧肢体运动负荷减少及应力负荷异常,导致患侧肢体肌肉萎缩、骨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国外有学者也认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也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通过以上调查结论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不能单一的确定为中老年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还应该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男性。

2 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涉及内分泌科、骨科、放射医学、妇科等专业。除医院本身的骨质疏松症相关职能科室充分发挥其就诊及咨询的功能外,社区、居委会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医院是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的最基层的卫生机构,社区医护人员也是最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所以,在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面,社区起着关键的作用。徐霞等[3]通过本次调查,初步发现上海市骨质疏松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足密切,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不够。所以,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是开展社区居民防治骨质疏松症工作的主导力量。那么,只有良好的社区护理,才可以有效地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随之带来的骨折。所以,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由以上调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最佳实施者。

3 干预措施

目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如何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预防防治工作的重点。黄秋美等[4]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方式中健康讲座结合电话访谈、及家庭访问的干预效果比较好。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该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规章制度进行,以取得最佳的疗效来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强人们的健康。

4 干预内容

首先,应该先普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大量研究表明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些基本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由增龄所导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其生理性的退行性病变;主要的一些临床表现为-疼痛(以整个腰背部为主)、身高缩短及驼背、脆性骨折的发生以及脊椎向后侧凸对胸腔、腹腔压迫造成腹胀、反流性食道炎等症状。其次要认识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及其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折也会引起病人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功能的丧失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该病与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如吸烟、酗酒[5]、营养不良、低钙饮食[6]、大量饮咖啡、累计的哺乳时间长、产孕次数多[7]、年龄增加[8]、长期使用激素、绝经年龄早、家族遗传、维生素D缺乏[9]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病很有可能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①饮食预防:提供钙和维生素D的膳食;②运动预防: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等;③药物预防: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二磷酸盐以及一些中药(如淫羊蕾、构祀子、黄茂)[10]等;④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五、按时体检和监测预防骨质疏松症。

5 展 望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控制的社区干预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实施干预的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掌握与之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人群实行个体化教育。逐步帮助干预对象掌握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这是目前控制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Woodhead GA,Moss MM.OsteoPorosis: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J].Nurse Pract,1998,23(11):18.

[2] 熊恩富,吴昌碧,廖芳丽,等.运动不足性骨发育不良与骨质疏松 [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17(3):366-368.

[3] 徐霞,印凡,赵东宝.上海市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及高危人群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50-753.

[4] 黄美秋,黄芳艳.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9(18):134-135.

[5] Sheng Z Z Y,You L.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Shanghai women[J].Bone,2009,44(2):S410.

[6]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7] Demir B,Haberal A,Geyik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J].Maturitas,2008,60(3):253-256.

[8] 佘敦敏,章秋,邵宜波,等.初孕年龄、产次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2):167-170.

[9] 李娟,刘芳,王晓靖.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3,20(10):34-36.

上一篇:森林草原防火的内容范文 下一篇:森林草原防火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