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2 17:28:21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 高职物理 新课程 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改革,很多高校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中显著变化就是教学设计。在高职物理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表现,还是有效提高高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推动器,可以有效优化高职物理教学成果,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高职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物理教学工作科学化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物理课程的发展需要,而且在高职物理教学中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实验较多,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进行高职物理新课程设计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前多做准备,更好地完善教学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比较方便,对于重难点也能理解得更清楚。同时进行新课程设计可以让教师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使物理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操作更具有规范性,让物理教学更有效率。

2.有助于提高高职物理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成果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以少量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投入获得最大化学习效益,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强化教师教学成果。在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有明确的规划,减少课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活动,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本内容,让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好,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3.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结合

物理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课程,里面有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理解得更透彻,但是传统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实践课程不太重视,只一味强调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失衡,无法全面有效地掌握高职物理知识。随着新课程设计的进行让教师有足够时间将物理课堂设计得更出彩,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效整合,让物理教学课堂的开展更完善。

二、高职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1.根据教学任务设计高职物理教学目标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个物理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标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学了这堂物理课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技能等。因为教师在授课前已经明白自己的任务,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点,有效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如学习《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书上的内容在心里定下一个目标,上完这堂课以后学生应该对《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知识掌握多少,在心里有一个标杆,这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尽量向这个标杆靠近,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为学生定下一个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向,这样学习起来比较有动力,积极投入物理教学课堂中,有效推动物理课堂教学的开展。

2.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学生大多容易被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因此在高职物理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应该积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活动进行物理教学,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学习《静电场》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静电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观看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如用丝绸和毛皮摩擦玻璃棒,看两者是否能吸附起小纸屑,从而有效地认识静电荷和负电荷。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给学生举例子,如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季节,脱掉外衣后再摸金属门把手常常会被电击,或干燥的季节用梳子梳头发有时候头发会特别蓬松紊乱,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通过这些举例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知识了解得更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静电场》有关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将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这知识了解得更透彻清晰。

3.根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在传统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理论而忽视实验教学,导致很多物理实验方面的教材变成闲置物品,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挫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备和资源,以展示给学生最佳物理课堂,让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在学习《恒定电流》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相关实验,也可以找来一些教材详细给学生讲解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怎样一步步实验而来的,还可以找来生活中常见的锌汞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让学生观察、操作,看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设计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物理课堂的开展更生动有趣,同时也要根据这些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物理教学活动,让两者相辅相成,促进物理教学全面开花。

4.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设计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已成为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模式,教学反馈和评价在课堂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物理新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将这一模式运用到高职物理教学课堂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以方便学生在下次物理学习当中获得更大进步。

如学习《核聚变》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完这一节内容后,让每位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让学生学会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有效提升自己。教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公正合理的评价,对表现好的给予赞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喜悦,在下次物理学习中表现得更好。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职物理新课程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既是对教育政策方针的有效实施,又能全面推动物理教学发展,让高职物理教学越变越好。

参考文献: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2

作业设计注重分层是针对“一刀切”作业设计模式提出的优化对策,旨在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出优质的物理作业.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需针对学生层次设计出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主要在于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涉及的变量、公式内容以及简单应用,针对班级学困生所设计;第二层次则在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变换与延伸,适当提高作业设计的难度与灵活度,针对班级中等生所设;第三层次在以上两层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设计一些实践性强、拓展能力强的题目,针对优等生所设.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法,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学.

2.作业植入生活实践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阐释与解决现实生活现象的学科,因而初中教材中所提及的众多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的内容,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比比皆是;“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照相机、眼镜等物件联系紧密,阐释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如果在物理作业设计中植入这些生活实践经验,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行动,从而高效完成作业任务.

3.适当增加探究性作业比重

为了迎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初中物理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适当增加探究性作业的比重,从而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物理课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些物理题目可能存在“一题多解”的问题,并没有固定统一的一个答案,遇到此种题目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这样的物理题目,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寻答案.长此以往,既丰富了物理题目的种类类别,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设计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来说,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发挥的空间还是足够大的.只要教师有创新作业形式的想法,那么一定会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物理作业.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实验室验证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例如,在讲“噪音污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引导学生亲自去一些建筑工地、繁华商区的观察真正的噪声污染.与此类似的物理作业形式还有很多,相信这样有趣灵活的作业形式,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作业设计.教师需针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找寻优化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学习空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效率。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3

我们提出物理课堂教学的“六主”教学理念,即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方法为主略(策略)、思维为主攻(攻略)、能力为主标(目标).为使之形象,可将“六主”类比于植物生长之根、气(魂)、茎、叶、花、果,希望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生为主体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根

学生之成长相近于树之长成,浇树浇根,才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能理解到什么层次,就像给树浇水施肥一样,既要考虑时间,又要明确数量;教师让学生思、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所疑为老师所想、学生所需为老师所思、学生所做为老师所设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吸取知识、建构能力才是教学设计的根基.

2教师的主导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气之魂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相当于植物赖以生存的空气,无处不在,又是无形之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议、多思、多作,教师少说精讲,及时启发引导,像魂一样附着于课堂,像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不显山露水,才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作法;教师设法让学生出现灵感与火花,才是教学设计之气之魂,也是高效课堂之魂.

3知识为主线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茎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的主干,是连接根、叶、花、果的通道,通过茎中的毛细管网络,下连深根,上通叶气.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相当于植物之茎,连接学生、连接教师、连接方法、连接过程、连接思维、连接能力.不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就像枯死之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要以教学大纲的三维目标要求为基点,以所学概念、规律知识为脉络,用问题、实验、方法、策略溶解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高效吸收,融会贯通,这是“六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知识为主线不仅是教学设计之茎,也是教学反馈之茎,也就是说,教学反馈主要以知识主线的理解,掌握为起点和落点,就像植物之茎,根吸水分营养输送至茎叶,叶吸收能量传送茎根,在教学设计中反馈信息和方法策略都应通过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反应作出判断.

[JP3]4方法策略的选取、制定和应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叶[JP]

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植物通过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释放氧气,枝繁叶茂使植物就茁壮成长.在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是我们要达到掌握主干知识,提高能力目标所想的办法.方法与策略隐于教学过程,但明于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教学设计的特色要素体现.

方法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具体的知识、不同的课型(概念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程度、状态.体现的是教学设计者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水平.

5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花

花之美外在于其艳,而内在于其实,植物的成长目标就是获得果实与种子,完成生物学意义上的一个轮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为达到终极能力目标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相似于花与果实之关系,没有花,就不会结果,没有思维过程,就不可能有能力形成,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教学设计追求的绚丽之花.

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是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

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点在于让学生思考,思考的源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提出的问题设法解决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很好地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点串线,举地反三,多题归类,是思维多样性、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培养的重要途经.思维过程是隐性的、但又是开放的,教师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达到发现、应用与创造的要求,使学习过程升华为能力形成过程,烂漫的思维之花才能盛开于学生的脑海.

6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实

春华秋实,在浩荡的春风吹拂下,才有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教学设计中对能力形成的关注和重视相似于植物生长过程中果实之形成,能力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像植物生长轮回就是为了结出累累果实一样.能力培养是贯穿教学设计始终的一条暗线,重视能力的培养已是世界性的共识,物理教学目标虽已明确了五种能力要求,但是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没有一种能力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能力的训练,寓能力培养于新授知识中,寓能力培养于实际生活中,寓能力培养于科技活动中.加强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设计中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为根、教师为魂、知识为干、方法为谋、思维为攻、能力为标是必须遵守的思想理念.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4

论文关键词:比热容,农村学生,教学设计,改进

 

背景资料:2010年10月本人受县教研室委托到农村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上了一堂“名师专家班”展示课。如果是平常的公开课,我不会太去刻意准备和“试上”,然而这次上课的对象是农村学生,所以我格外显得慎重,选择在自己学校预上了一课,一切按照教材上的思路和教学设计:从研究“中午和傍晚沙滩、水谁温度高”这个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但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反应却很平淡,学生对于怎样设计比热容实验感觉无从入手,而且所有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才能完成实验设计,一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我说得多,提示的多,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甚至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比热容的真正含义。这种由老师主导的课堂很明显是一节“失败”的课。正是这节“失败”的课让我引起了思考,也不得不放下自己是个专家的架子,认真反思得自己的课堂设计,寻找这堂课失败的症结。经过不断地请教和反思农村学生,我终于发现我犯了了两个重要的错误:一是忽略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还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实验能力,特别是对很难理解的比热容实验设计,学生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上他们觉得陌生,即使知道一点也形成不了一个科学的实验设计体系;二是我把教材教“死”了,一切按照课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去讲解,没有让学生体会与比热容实验相关的生活经验,无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去启发学生。找到了失败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询问班级部分农村学生,向他们了解农村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并请教农村物理老师的经验,我忽然想到农村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养猪”与比热容有相似之处,于是我在物理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增加了一些农村“科学养猪”设计,使得学生学习比热容就像家里养猪一样,那么熟悉,学生的参与性也空前提高,真正使我意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 教材中(以苏科版教材为例)有关比热容教学的设计优点与不足:

苏科版教材选择从问题情境入手提出问题:

“在同一时刻当我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的温度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要求学生猜想一下物体吸(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验来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以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教材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如下:

1.1 优点:以生活作为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以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总的来说,苏科版教材《比热容》设计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特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1.2 不足:《比热容》实验设计中,由于需要控制变量太多,实验比较复杂,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真正完成对实验的设计,特别是怎样控制变量,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原因并不是学生能力不足农村学生,而是学生难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生活经验,故学生对于实验的目的、理解和控制变量就很困难,也很难积极参与到课堂,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和告知实验怎么做,这样教材最初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目的就形同虚设了毕业论文格式。所以,教材中《比热容》实验设计缺少生活经验引导,且学生对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容热本领大小的含义难以理解,教材也缺少这方面的类比。

2. 用“科学养猪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比热容实验设计”实例

【教学流程】:

图片引入:为什么水和沙子(地面)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猜想: 可能是沙子(地面)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的缘故。

问题:实验该怎样设计呢?

【科学养猪设计引导】:

我们生活在农村,或者在农村呆过,我们都见过长辈们养猪,我们有的人家里养白猪,有的人家里养黑猪,如果我们现在要建一个养猪场,在建设之前,我们对选择白猪还是黑猪作为饲养对象产生了争执,如果你是一位技术员,给你一些幼猪苗(白猪和黑猪),你能设计一套标准的科学实验和数据说明是选择哪一种猪最合算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1:我家里养过猪,我选择一个白猪苗和一个黑猪苗,它们的质量要一样的(如1Kg),每天喂相同的饲料(如1袋),看谁长的肉多;

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2:我也选择一个白猪苗和一个黑猪苗,它们的质量要一样的(如1Kg),让它们都增大相同的体重,看谁需要的饲料多。

引导设计实验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

师引导1:其实沙子和水也需要吃“饲料”,这种“饲料”是什么呢?

生:沙子和水吃的“饲料”是“吸热”

师引导2:沙子和水吃完饲料后也“长肉”,这种“长肉”是什么呢?

生:沙子和水“长肉”是指“升高温度”。

师引导3:请同学们结合“科学养猪”方案去设计实验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

生:方法1----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方法2----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

师引导4:怎样让他们吸收相同热量呢?有怎样比较吸收的热量?

生: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热量越多,沙子和水吸收热量越多,所以用加热时间长短来表示吸收热量多少。

师引导5: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比热容定义引导设计】

师引导5:请同学们结合对刚才白猪和黑猪长肉本领的定义来得出沙子和水容热本领的定义

学生交流合作得出比热容定义。

【关于对比热容的理解生活化引导】

观察图片并思考

2.1在下图三个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农村学生,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

2.2容器中的水每上升相同高度容纳进的水一样多吗?

2.3哪个容器容纳水的本领强?

2.4思考并体会比热容是指各种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

3. 对用生活中“科学养猪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比热容实验设计”实例的思考

总之,几乎所有初中物理老师都普遍认为,《比热容》是比较难的一堂课,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热学部分的一个教学难点,比较抽象,要真正理解它,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讲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得面面俱到,不是一件易事,因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物理量。教师也很难再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所以大部分物理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时都有意无意的避开《比热容》。然而这次送教下乡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堂课,正是这些农村的学生,使我对教材的教学设计改进产生了灵感,从“科学养猪”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使比热容的实验和理解变得简单明了,也使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比热容变得生活化,特别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也希望引起教材编写部门的重视,身处一线的农村物理教师建议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能关注到广大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编制一套适合农村学生使用的课本。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5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超级秘书网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中国分类法】:G424.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环节中较多士官学员都体现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兴趣,同时物理实验又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下面结合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就如何搞好士官物理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实验环节,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要备好一堂物理实验课,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演示实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的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以在士官物理的理论教学中包含的两个内容为例,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研究。为了引出电阻这一概念,教材设置了演示演示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与电压和导体有关,从而过渡到电阻的概念上。在以往的讲授方式上,往往采用灌输式的“一言堂”。虽然能够顺利地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但从学员反馈回来的学习效果来看,令人失望,学员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书本上的概念,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应用只是停留在记住的层次上,而没有真正做到灵活应用,从根本上看,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反思这堂物理课,可以从中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思维不可能一下子跳跃到我们设定好的讲授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上,以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设计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设疑,在一问一答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调整教学思路,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上课伊始,教员准备一盏常用的台灯,通过调节台灯的旋钮,让学生观察台灯灯泡亮度的变化,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观察到台灯亮度的变化,引导学员思考台灯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从实际操作出发,边演示边设疑。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很容易答出由于电流的变化引起亮度的变化。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引导学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探究提出的命题。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员变被动为主动去探寻新的物理知识。

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授课内容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单纯讲授理论,学生也是很难凭空去想象电阻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在这里同样设置一个演示环节,先设疑让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找出车流在路面上行驶时路面对车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大都能回答出路面的宽度,路面的铺设材质等等因素会造成影响。然后,再让学员看演示器材的演示实验,去分析导体中电流通过时,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因素。自然而然地引出电阻的概念,同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类比马路的情境,通过学员的讨论和探究也能够得出结论。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通过巧妙地设置演示实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员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热度,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自身的探索活动,使物理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习小组之间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及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个过程无疑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分步骤剖析实验原理,引导学员自主探究

也许你也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堂物理课:教员在讲授物理的某一定律或定理时,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多媒体动画,把由实验得到的现象、数据变成了多媒体演示。精彩的画面,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使这堂课看起来没有一点瑕疵。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实验被多媒体替代掉,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降低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长此以往会使学员失去参与动手实践的乐趣。

如果是相同的一节课,换一种设计的思路。首先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员只提出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案和解决办法让学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独立解决。这样的设计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教员在提出问题时,也要避免过于宽泛,因为问题太大会导致启而不发。问题要设置的具体鲜明,把大问题肢解,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给出。这样学生针对教员给出的每个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分布解决教员提出的小问题,等最后一个小问题解决时,大问题也就有了答案。通过这样的设计,学员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好,突出了学为主题,教为辅助的理念。

在这种教学环节中,经常穿插着猜想环节。提出实验方案,设想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这样就让学员带着悬念去验证。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精心创设实验,发挥实验的多重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应精心创设实验,用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实验引出问题,充分发挥实验的多重作用。

比如大气压强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再将一个小试管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设置问题情境:若将上述装置迅速倒过来,并随即放开小试管,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可能有的学生就会猜想,小试管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落向地面。通过现场演示,会让学员看到神奇的场景――水会从两试管的夹缝中流出,小试管不仅不会掉落,而且还会向上升起。问题结合着实验现象适时地被提出:是什么力量将小试管留着大试管中而且升了起来?然后给出答案――大气压强。这样一个教学设计,由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因为疑惑会提出很多问题及思考,通过揭晓答案学习到新的物理知识。环环相扣的设计紧紧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教学多试用于新课的引入,有时也可以应用到拓展知识的环节,帮助学员澄清一些错误的观点。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对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影响和制约的最主要因素不仅仅只是教育理念和认知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方法和技能。对高中生物教师而言,最为欠缺的是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大部分生物教师在对高中生物(必修2)中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相关的信息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完成之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染色体?

(2)何为减数分裂,又是如何形成的,其与有丝分裂又有何异同?

(3)同源染色体有何特征?

看完问题之后,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并作答。针对学生的回答,刻意引出接 下来的教学内容,即: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二者的形成有何异同点?DNA含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如何鉴别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教学完成之后,给时间让学生回顾所掌握的知识,再向其展示所设计的习题,通过习题巩固,不断强化学生的新知。

对这一教学设计的分析:乍一看,这一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主观能动性,根本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最根本的特征还是从知识本身出发的,无论是问题设计还是流程开展,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牵着学生进行问答式的教学,太过专断独行,学生主动性的智力劳动行为要求完全被忽略,而课堂内的信息交流也没有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的氛围,学生的主体多元性完全没有被发挥出来。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需承担辅助作用即可,这些辅助作用包括: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习活动的策划、学习途径的提供、成果交流与评价机制的明确等。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始至终都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才是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要怎样教等类似的问题。

如下,是对该部分教学内容所做的教学再设计:

课前,将学生分成“基因组”和“染色体组”,然后再对其分配各自的学习任务,发放学习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材料中的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搜集并精选出更多的能够反映本次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材料。然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基因组”和“染色体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本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一些认识。两组代表的讲解完成之后,教师作总结,针对讲解过程中的遗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提出改正建议。

可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互换了的,学生以老师的身份向全班进行课堂讲解,而教师则以学生的身份听取学生的讲解内容。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生活实践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生活感受的结合,进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亲切感,引导学生从书本慢慢走向社会,从课堂慢慢走向生活,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感受到生物其实并不遥远,其与社会现实、与自身生活还是特别接近的。比如,对那些社会现实感较强的生物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生活中,学生也经常听说癌细胞,但癌细胞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些问题一定是学生们迫切想知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教学。

教学设计建议方案如下: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让人们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人却不得不忍受癌症病魔的折磨,癌细胞的扩散不仅是癌症患者自身的痛点,还是所有家属、医生的痛点。说说你们身边,是否有正在经历癌症折磨的人呢?他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最终都怎么样了呢(为下文新课的引出做铺垫)?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因为癌细胞扩散无法治疗的人多不胜数,那么,这个如此可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入新课)?新课内容包括:让同学们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总结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再对其作适当引导,做提取纯净细胞膜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任何一单元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教学的设计就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单元学习目标的明确、单元重难点的学习等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例如,高一生物第二章的主题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章一共分为五个小节,分别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体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以及细胞中的无机物。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可以先将每一节的标题过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能够进行整合教学的小节内容。比如,此处的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的结构是非常相似的,在设计时,就可以将其整合到一起,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加系统、清晰,并且,比较分析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在对高中生物这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进行教学时,教学设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所忽略的。教师们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联系其生活实际,还要注意紧紧围绕整个教学主题进行。

参考文献:

[1]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

[2]郭青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学周刊,2015.

多样的生物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 个性化作业 设计 原则

想要更好的让作业设计辅助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尝试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式。个性化作业不再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而是更加关注于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锻炼,关注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作业才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并且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教学辅助功效。

一、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作业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作业设计时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所在。个性化作业要摒弃传统作业设计中那种单一的知识考查形式,而是应当鼓励学生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综合的、复杂的实际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来灵活多元的展开对于学过的知识的有效应用。想要实现这些训练目标,这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从各方面进行合理的考虑,并且要灵活的进行作业设计的变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相应的训练目标,并且会有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例如,围绕着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变式进行灵活的、多角度的作业设计,一方面可以对有界磁场进行变式,从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矩形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粒子进行变式,把它分成单个带正电粒子、大量带正电粒子、单个带电负粒子、大量带负电粒子等多种情况,通过这样的变式,问题的角度瞬间变得开放起来,很多综合且复杂的问题也可以随之产生。这才是真正高效的作业设计方式,这样的作业类型才会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

二、设计更多开放式的作业类型

教师还可以尝试开放式的作业类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应用,也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来发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与体现。这首先会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课程的价值,同时,这也会引导学生慢慢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这才是对于学生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和现象作为作业设计的素材。如,家庭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电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交通设施、一些通讯工具,甚至是学生用于休闲玩乐的各式玩具等,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等都可以作为教师设计作业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对于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各种体现展开有效挖掘,这些都是开放式作业设计的依据所在,这种作业形式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物理问题的探究乐趣。

三、作业评价模式要更加多元化

个性化作业不仅体现在设计的方向与途径上,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模式也应当体现个性化原则,教师要让评价的标准更加多元与丰富。教师不能简单的将问题的答案作为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唯一评价标准,教师要关注于过程,看看学生是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深入思考,或者是有一些思维上的创新。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过程,学生如果对于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即使最后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这种精神与治学态度也是应当极大的受到鼓励与认可的。因此,教师要让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合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个性化作业的教学功效。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尽量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整个作业完成的过程上,包括解题的思路、作业完成的态度等等都是教师在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努力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吸收到评价主体中来。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这样以学生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对作业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创新评价的思维和角度,还能够让学生从评价中有所收获,这才能够更充分的体现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效用。

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尝试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模式。首先,作业设计时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所在。教师还可以尝试开放式的作业类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个性化作业不仅体现在设计的方向与途径上,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模式也应当体现个性化原则,教师要让评价的标准更加多元与丰富,这才能够更充分的体现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积极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 陈强燕. 浅谈高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中学物理,2015年11期.

[2] 宁纪生.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35期.

[3] 朱良宏. 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巧[J]. 理科考试研究,2014年11期.

上一篇:光化学烟雾解决措施范文 下一篇:比较文学研究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