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免疫学范文

时间:2023-11-02 17:26:20

动物医学免疫学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1

关键词:卓越医师;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8-02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卓越医师计划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免疫学已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医学、动物、植物等)。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这与其实验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实验教学是该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得出与理论相符合的实验结论,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3]。笔者根据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除加强理论教育外,注重实验教学,保证教育质量,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现就对实验课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一、在实验教学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教研室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传统项目是静脉采血、细胞抗原片制备、淋巴细胞分离、血清分离、免疫酶技术(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免疫荧光技术(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ABO血型鉴定。增加了抗原的制备、免疫血清的制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免疫血清的制备称为完整综合实验,从第一次到第五次实验都包含有它的内容;流式细胞仪在临床上应用是比较前沿的。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技能和兴趣的培养

实验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操作有条理。开设的实验都是学生自己操作。他们通过鸡心脏采血、人静脉采血、家兔静脉注射抗原及心脏采血的具体操作,初步掌握了采血的基本要领,获取合格的标本(血液、组织),是进行免疫学检测的基本保证;从第二次实验到第五次实验,上课先随机分别叫同学介绍不同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示教,并告知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巡回指导,以便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每次实验要进行结果分析讨论,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以上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操作技能,建立了学生实验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结合进行分析讨论。如做ABO血型鉴定,同时介绍交互配血试验,有时同型血交互配血也不符合,说明原因,注重讲解输血不符引起Ⅱ型超敏反应最终导致溶血反应,病人输血时要重点观察。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我们要介绍乙型肝炎的基本情况,对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化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当抗HBs阳性时,说明机体不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当五项均为阴性时,最好接种乙肝疫苗,当大三阳时必须进行治疗。B淋巴细胞荧光标记试验在加荧光抗体37℃孵育1h,向同学重点介绍三大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技术)与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的特点,但标记技术敏感性极高可精确到pg-ng级水平,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只能精确到mg-ug,敏感性相差106-109倍,正因为标记技术的敏感性极高,在很多的疾病检测中基本取代了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而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在一些标记物的检测中,达到疾病早期诊断的目的。

四、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医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非卓越医师计划培养开设的实验内容均为本次完成,除此之外,卓越医师计划培养还增加了免疫血清的制备,把它称为完整综合实验,包含了(抗原制备、免疫程序制订、动物免疫、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五次实验都有免疫血清制备的内容:如抗原的制备必须注意无菌观念的建立并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排出具体的时间、免疫的剂量和部位;免疫动物为家兔,每组2只,选择重量在2Kg以上的健康家兔进行免疫,免疫接种后要观察动物的情况并注意喂养;免疫到时间应先试血检测抗体水平,达到要求进行免疫血清提取;抗体效价测定用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溶血反应检测。通过系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测已成为生物学实验和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免疫学教师必然站在该学科发展的前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新技术,在卓越医师教改班教研室把开展科学研究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教学来检测同学自己外周血中的CD4、CD8数量,充实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把教研室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实验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把教研室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课题的情况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以及教研室宣传栏悬挂了从1901年以来18幅荣获医学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他们获奖的研究内容的宣传介绍,使很多同学产生了好奇心,对科学研究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在我校卓越医师计划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使同学对免疫学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免疫学在医学上已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运晨霞.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

[2]代荣琴,张金彪,王磊,刘玉枝.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免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3(17).

[3]王希君,田飞,姚旌旗.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4]吕昌龙,李一,任欢.医学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牛志国,黄青松,郭继强,宋向凤.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

[6]孙庆伟,侯奕.医学院校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02).

[7]宋向凤,张国俊,田中伟,段长恩.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2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竞赛、实践活动; 后续教育; 综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112-02

实验教学随着临床对仪器设备诊断依赖的增强,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临床缺陷责任的明确,并不直接面对患者的实验室人员遭遇医疗纠纷和赔偿的机会在增加,高等应用性人才的医学检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检验专业基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因此,本门课程直接影响到检验专业学生的质量。我们本着“以加强课程建设促专业建设”的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抓住学生特点,正确运用教学规律,搞好课程建设。

1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高职检验专业的申报工作,我们开展了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等主题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会,使教职工开阔了视野,充分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育教学只有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培养观念和特色观念等全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构建的积极性,又为今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等关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完全是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就业岗位需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什么内容就讲授什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按专业要求,理论以“必须”、“适度”为度来开设提高教学效果;《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3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逐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有些《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我们采取先到医院见习或实践,让学生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学习理论的方法;有些则把原来为理论课的内容结合在实践课中上,让学生边学习、边练习,增加了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职业素质;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趣味化,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琐碎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感到本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重要性[1];归纳共性,掌握个性,增强科学记忆。虽然细菌的种类很多,但它们彼此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抓住不同菌属之间和同属中个别细菌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就容易记住[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辅助教学。全日制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感性认识,教学有些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多媒体课件采用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相结合、文字与语言解说相结合的方法,将枯燥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的设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性实验室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展双语教学,适应医学检验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上多写英文单词,多用英文单词,课后让学生阅读并翻译英文原版的临床检验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等,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理解专业名词,对专业英语也是很大的提高。

4 开展《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竞赛、实践活动

开展竞赛和课余时间开展第三课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检验,进行检查结果判读,将医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5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后续教育

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的认识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检验见习,重点放在免疫和微生物检查。毕业实习的临床带教,采取精选、分散的方法,开设一些关于临床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相关内容的高级讲座。同时将理论课与实习课联通,施行临床教学,加强实习学生的检验技能训练,并对实习生进行关于免疫和微生物、寄生虫内容的理论和技能考核。

6 加强综合教学能力建设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师资队伍建设。医院检验科的临床实践、在职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定期进修、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配备一批先进设备,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教材建设。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编写《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等。

[参考文献]

[1] 刘维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法探讨[J]. 中医药学刊,1999,35(5):41-42.

[2] 刘维庆,沙恒玉,张林. 病原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材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1,35(4):30-31.

[3] 王维治. 神经病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7- 218.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3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动物检疫员出证行为,对没有耳标、防疫档案的动物不予出具产地检疫证,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同时采取强制免疫等措施,让出村动物免疫率达100%,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3.3建立基层防疫长效机制

(1)建议成立兽医协会,发挥行业指导、交流、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的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2]。

(2)改变村级防疫以家代室的局面,设立村级兽医(防疫)室。村级兽医室主要承担动物计划免疫程序的推广、免疫标识的配戴、防疫档案的建立、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有利于免疫专用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实施,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

3.4建立科学合理检查机制

根据周边的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计划中的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主要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免疫密度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设备。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不断增加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建立村级兽医(防疫)室;完善更新乡、村防疫设备和器械,特别应补充和更新村级已坏冷藏(冰箱、合格的疫苗冷藏包等)设备,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以提高免疫质量。

(2)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可根据防疫工作量和当地收入水平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每月定额补助标准和动物免疫密度、质量等情况核定免疫补助(按头、只计算)标准,月均收入应定在800~1 000元,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退休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提高其社会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免疫补助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急防疫、疫情监测等防疫物质和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和落实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全面实现禽流感、猪瘟、蓝耳病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对狂犬病、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或不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负担,调动养殖户参与动物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或方案,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免疫工作科学规范。

3.7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村、组为单位,逐步推行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约免疫,让养殖户看到搞好动物防疫不仅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和死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要求防疫的局面。

3.8免疫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疫苗使用前查看疫苗有效期、批号等情况,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破损、颜色异常的疫苗。

(2)稀释弱毒疫苗时,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严格按比例稀释,一次稀释量不能太多,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夏天不超过2h,冬天不超过4h[4]。

(3)接种弱毒菌苗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4]。

(4)疫苗使用前应摇匀,但避免剧烈摇动,接种时掌握好剂量,不多不少。

(5)注射器等接种用具须进行消毒处理,用过的废弃物要收集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每次都要记录,及时掌握区域内应免数量和免疫日期,以保证有计划地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真正发挥免疫记录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春芳.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3.

[2]冉刚忠,孙家刚.乡村兽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10,319(16):21-22.

[3]张廷刚,陆安法,洪猛.铜仁地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10,34(5):23-24.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4

[关键词] 畜禽免疫;免疫失败;对策建议

免疫学是于医学和兽医生物学同时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免疫学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渗透到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从而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兽医界尤其重视免疫的预防。

一、免疫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免疫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兽医学上主要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免疫预防和治疗

应用疫苗接种预防人畜传染病历来都是免疫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20世纪医学界和兽医界伟大的成就之一。我国应用牛瘟兔化疫苗已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马传染贫血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在短短几年内在国内养马地区控制了此病的流行。很多畜禽烈性传染病如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兔出血症等也都依靠疫苗接种得以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出现更高效、安全的疫苗和防制策略。在新型疫苗中,以活病毒为载体的活体载体苗更引人注意。

2.人工免疫

动物体对病原的免疫力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过程得到的非特异性天然防御机能,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二者又有天然、人工之分,所谓免疫接种就是用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目前,人工免疫是我国兽医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对畜禽的人工免疫都给与了高度的重视。

3.被动免疫

(1)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

母体抗体可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传递给初生幼畜(禽)。母体抗体输到胎儿的途径取决于胎盘的结构。

母源抗体的存在虽然对幼畜(禽)起保护作用,但也对主动免疫产生干扰,因此在防疫接种时应事先考虑这个问题。

(2)人工被动免疫

经过多次免疫的动物血清——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的血清人工输给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一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即人工被动免疫。本法免疫期长,一般为2~4周。免疫血清可用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制备,前者称为同种血清,后者称为异种血清。

(3)人工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最重要的优点是免疫时间长(与被动免疫相比较),并可以通过重复注射疫苗而使这种保护反映得到强化和延长。但疫苗毕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疫苗研究必须在搞清病原的基础上进行。有些病的病原虽然已经搞清楚,但有很多血清型和亚型,如不做精确的型的鉴定,盲目研制也会事半功倍或造成不良后果;其次,必须了解传染病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免疫机理。另外,应用的疫苗可能会引起不利的后果。

使用兽用疫苗,最为重要的是控制某一种动物而不是个体的发病,所以必须考虑群的免疫力。群免疫力是通过减少易感动物遇到感染动物的几率,以使疾病传播减慢或终止。如果考虑接种疫苗而带来的一些动物个体的损失,没有及时的群免,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养殖户防范意识淡薄给免疫工作带来的困难

由于养殖户知识结构比较低,总是认为免疫不免疫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己的父辈、祖辈也没给畜禽免疫过,还不是养的好好的。新型养殖场,前几年不免疫,也没有出现多大问题。个别养殖户特别是蛋鸭养殖户在整个产蛋期不配合免疫免疫工作的开展。

对策建议:组织养殖户参加免疫科普培训,向养殖户发放有关的知识材料。站在养殖户的角度去为养殖户权衡免疫的利和弊。对于产蛋制定科学免疫程序产蛋高峰期的蛋鸡更换疫苗和免疫方式,如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饮水加强免疫。如有一养殖户往年每到蛋鸡产蛋高峰期就不配合免疫工作,每次免疫后产蛋量都会下降20%左右。自从兽医人员通过抗体监测后,合理指定棉衣程序,应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饮水免疫后,免疫抗体达到了保护作用,产蛋量不仅没降反而每天多了10多枚鸡蛋。养殖户喜出望外逢人就说我们兽医工作做的好,确实为老百姓着想。今年又到产蛋高峰期该养殖户主动要求兽医人员开展抗体监测,积极配合免疫。免疫工作不仅顺利完成,而且增加了双方之间的感情。

2.没有科学的进行免疫而造成的免疫失败

(1)免疫程序不科学。如:一些养鸡场(户)对雏鸡仅进行基础免疫,就认为“疫苗已经打过了,不会有事了”而不进行强化接种,“一针定天下”结果疫病照样爆发;(2)免疫方法不正确。如:皮下使用的疫苗用于肌肉注射,点眼、滴鼻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肉注射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体内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3)免疫时机不适当。免疫时机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频繁免疫,二是提早免疫,三是推迟免疫;(4)免疫稀释不合理。如操作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稀释液量的计算或称量差错,致使稀释液的量偏差较大;有些人为了补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损耗,有意加大疫苗的用量,或在直射阳光下或风沙较大的环境下稀释疫苗等。不按说明规程操作,疫苗的质量均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必须根据疫病在本地区流行的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种用、肉用或蛋用)、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制定。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操作,比如用小号针头对禽类进行免疫,以免针头拔出后疫苗流出。饮水免疫前先断水,以免造成进入体内疫苗不足。饮水器具一定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等选择合理的免疫时机,应该在无风,温和的天气进行免疫,不能选择在天气恶劣、更换不同饲料时进行免疫,以避免发生应急反应而影响免疫效果。如鸡免疫接种应在一天中比较凉爽的时间(早晨或傍晚)。进行合理稀释,稀释前先逐瓶检查是否完好、是否过期。稀释时应在避光、避风尘的环境下操作,然后严格的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由于疫苗稀释后降解的速度快、有效时间缩短,稀释后的疫苗应在30~60min内用完,当然也可以在冰箱或保温瓶内临时保存一下,不能时间太长。根据常用稀释疫苗说明书告知,多数疫苗稀释的时间超过3h再接种,对机体的保护率为零。如一些养鸡场(户)一次需要接种几千甚至几万只鸡,接种前将几十瓶甚至上百瓶疫苗一次稀释完,置于常温下不断使用,这样越往后用的疫苗,效价就越低,尤其是在稀释液质量不好或环境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效果更差甚至为零。应故在实际操作中视免疫的进度,稀释进度相同的疫苗。

注意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干扰,首免时首先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定期对机体母源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计划合理的免疫时间。如我区兽医人员疏忽大意对刚购进苗鸡进行了首免,21d后进行抗体监测,结果发现血样中的抗体滴度均未达到免疫保护效价,后经检测母源抗体,找出了免疫失败的原因,原来幼畜禽体内存在被动得来的母源抗体,一定的母源抗体能抑制弱毒苗的病毒或细菌,使其不能在体内增殖,致使免疫失败。

3.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1)疫苗质量不合格,例如病毒或细菌的含量不足、冻干或密封不佳、油乳剂疫苗油水分层、颗粒过粗、疫苗反复冻融减效或失效、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己超过有效期等;(2)疫苗运输、保存不当,如贮藏、运输疫苗由于停电,日光下暴露,疫苗反复冻融使疫苗内微生物死亡,疫苗效价就会降低或提前失效。特别是兽医机构一级一级的供苗环节中,贮藏不当,极易导致疫苗失效,在正常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兽医人员将冷藏疫苗放在冷冻环境中冷冻等;(3)疫苗选择不当,如在疾病流行地区仅选安全性高但免疫力差的疫苗,较常见的是使用的毒型与本地流行的毒型不一致,也达不到免疫的目的。

对策建议:正确选择疫苗。选择质量合格的疫苗,选择真空包装的可靠疫苗。选择适合本场或本地区的疫苗,新场址、幼龄鸡应选弱毒疫苗免疫,以免散毒和诱发疫病;在疫病常发区应选用毒力较强疫苗或用弱毒疫苗加大剂量进行免疫接种。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在夏季炎热时尤其重要。往家拿疫苗时一定要使用冷藏设备加冰块降温,确保疫苗在冷链环节中运输。夏季应用疫苗饮水中最好加适量冰水饮用,还要避免阳光直射,才能保证效果。疫苗属于生物制品类,具有严格的保存条件。疫苗应低温保存和运输,但应注意不同种类的疫苗所需的最佳温度不同。如冻干苗一般要在一15℃以下冷冻保存,液体疫苗,一般要在-4℃冷藏保存;而油乳剂疫苗则应避免和铝胶剂疫苗冻结,最适保存温度为2-8℃。对疫苗应有专人保管,并造册登记,以免错乱。不同种类、不同血清型、不同毒株、不同有效期的疫苗应分开保存,先用有效期短的后用有效期长的。应经常检查电冰箱或冰库电源及温度,如果停电,应把疫苗保存在冰池中而非冰箱中。农村时常停电,反复冻融会破坏疫苗的质量。及时注意疫苗的使用有效期限,过期的疫苗及时地清除做无害化处理。

4.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

(1)带病畜禽发病期间和用药期间所造成的免疫失败;(2)饲料原因;(3)环境消毒不彻底等。

对策建议:平时要做到勤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严禁给病畜禽接种疫苗,一定要待病畜禽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接种前,要对畜禽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接种疫苗而引起畜禽发病及影响免疫效果。平时应注意饲料营养成分,饲喂新近生产的饲料。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要补给充足,特别在夏季应注意添加维生素,因为许多维生素在夏季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而失效。还要多注意饲料是否发生变质,变质饲料及时处理。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购进苗畜禽前对畜禽圈(舍)和所有用具彻底进行清洗消毒,购进后定期对畜禽消毒。为给免疫接种一个良好环境,必须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工作,确保免疫接种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杜念兴.兽医免疫学[M].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陈建红,司兴奎等.禽病防制专家六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杨增歧.畜禽无公害防疫新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袁宗辉,畜禽无公害用药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秦长川,孙展和.禽病预防与免疫技术问答[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5

1永吉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的组成

永吉免疫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是一支以乡镇兽医站为主体,村级动物防疫员等乡镇政府聘用人员为主力,诊疗机构人员、执业兽医师、驻场兽医、乡村兽医等人员为辅助,参与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兽医专业队伍。主要参与养殖调查、强制免疫、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档案填写等工作及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同时乡镇兽医站还承担产地检疫、监督执法、饲料兽药监察管理、繁育改良等工作。基层兽医队伍辅助人员主要参与疫情信息报告、动物流行病预警预报、法律法规宣传等非官方工作。2012年共计1561人,包含乡镇兽医站303人、村级防疫员740人、诊疗机构24人、驻场兽医58人、执业兽医131人、乡村兽医305人;2016年共计1003人,包含乡镇兽医站276人、村级防疫员727人;2020年共计883人,包含乡镇兽医站240人、村级防疫员643人(不含长春市双阳区、莲花山区、九台市等地)。由于驻场兽医等辅助人员组织松散,易受养殖业行情波动、地区经济发展、动物疫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人员变动较大,不易管理,故仅统计2012年人数,2016年、2020年未统计具体人数。

2基层兽医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对永吉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在内部组成和工作方式上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2.1人员老龄化严重、学历相对较低。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年龄40岁以上为主,超50岁人员占比40%以上;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以高中以下为主,年龄40岁以上占比到80%,超50岁人员占比50%以上,且总体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兽医主管部门也在努力协调招聘知识型、技术型青年参与基层工作,但是整体呈现为不愿意或不屑于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免疫、净化、检疫、繁育改良等工作的现象,尤其是在边境偏远山区。仅在2012年永吉无疫区建设期间招聘了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充实兽医队伍技术力量。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基层防疫工作薪酬较低、任务繁重、加之考公务员、乡镇政府抽调等因素,基层兽医队伍尤其是兽医站工作人员中高学历的年轻人和青壮年人员不断流失,且难以得到补充出现空岗空编情况。2.2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主动性差。乡镇兽医站受地方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不仅从事政府的行政管理任务,还承担兽医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可谓是“百根丝线一根针”,容易出现多项工作难以协调的局面,加之人员不足,工作效绩有限,疲于完成任务,主观能动性缺失。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多是兼职聘用,老龄化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技术,负责村(屯)面积广,加之冬春气候严寒、山区丘陵地区环境恶劣,严重影响村级防疫、调查工作的开展,勉强完成强制免疫工作,缺失系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力。2.3专业化缺失,防控工作成效有限。当前农村散养模式逐渐消失,养殖模式逐渐向大型、现代化、集成规模化发展,各项技术与基础设施快速升级改变。疫情形势愈加复杂,疾病发生、发展多呈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且隐性带毒,给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难度更大,导致基层兽医队伍的建设难度加大、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的整体学历较低且多数为非兽医专业、专业知识缺失,无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诊断、免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排查等工作。大多数人员仅凭多年经验开展工作,缺乏处理专业化、技术化问题的综合能力,导致基层兽医工作开展受限,防疫工作成效有限,亟待提升人员技术和整体素质,以满足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2.4改革“阵痛期”,人员严重流失。依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乡镇兽医站的职责包含动物疫病防疫、繁育改良、兽药饲料监察、检疫监督执法等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及公益服务职能。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乡镇兽医站“三权”下放,乡镇街政府纷纷成立综合执法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机构,对兽医站职能和人员进行拆分,甚至抽调部分人员从事其他行政工作,导致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个别地方仅剩1~2人,严重影响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乡镇、村工作人员不足、薪酬较低、任务繁重等因素,部分青壮年村级动物防疫员或被征调从事村务,或外出务工从事其他生计退出防疫队伍,仅剩余高龄老人从事防疫员工作,很难做好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经过几年的调查和了解深深地发现,永吉无疫区基层兽医队伍虽然面临老龄化严重、知识老化、理论缺失、人员流失等问题,但依然坚守在动物疫病防控一线,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完成防疫工作任务,尽心尽力地维护无疫区的安全。这种不惧困难毅然前行的精神和坚守已经内化为每一位基层兽医的精神核心,成为永吉无疫区安全运行的基石和保障。希望县、乡镇政府和兽医主管部门认清当前状况,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一支年轻化、技术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的基层兽医队伍,加速畜牧业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6

关键词:“防艾”专题培训;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71-02

有文献报道,医科大学生在社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做贡献,长才干,从而实现其自身的思想认识、知识掌握、专业能力提高与社会公众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提高相统一[1]。学生参与“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前,由学校专业课教师、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教师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教师对其进行4学时的“防艾”知识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方法宣传资料让学生自学,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的专业知识后再向青年学生、家人及社会公众进行“防艾”知识宣传教育。自2003年以来,我校有3万多人次大学生参加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本研究分析了参与“防艾”专题培训及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成绩的影响,探索改进这两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毕业后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2008―2014届316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参加艾滋病相关活动的学生信息,包括社联大学生红丝带协会志愿者、寒暑假红丝带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参与教师“防艾”科研项目的学生,2008―2014届毕业生中有1087人在校期间多次参与“防艾”社会实践活动,其中926人又参加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参加“防艾”专题培训及宣传教育活动的学生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在校临床本科生最早参加“防艾”社会实践时间

收集学生2006―2012年参加大学生红丝带小分队或社联大学生红丝带协会组织的“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情况,整理学生最早参加“防艾”活动时所在的年级。大一、大二学生参与“防艾”活动占总参加人数的63.5%。

(二)参加防艾活动对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成绩的影响

毕业1年后参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2008―2014届3160学生中有926人参加了防艾活动,2234人未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防艾”组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成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结论

参与“防艾”大一、大二的学生占大多数(见表1),由于在大三开设传染病学讲授艾滋病专业知识[2],学生参加“防艾”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前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培训4学时,并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让学生自学,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后再向社会公众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本研究发现“防艾”组的学生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由于包括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在内的在校课程成绩与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3]。“防艾”组学生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知识高于对照组,原因是“防艾”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免疫学与微生物在校学时少,尤其是免疫学,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有学者认为免疫学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单一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进而加强他们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4]。由于通过艾滋病专题知识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课程成绩,建议这两门课程部分章节教学引入艾滋病临床病例教学,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和自学。有学者提倡微生物和免疫学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临床实践[5],建议将医学免疫学也纳入临床整合课中。我校已经开设传染学、病原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整合课,教师选具有临床经验的教授任课,通过对教改班学生的访谈教学效果很好。将免疫学知识也纳入这门整合课程中,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CBL)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岩,王振方,白广义,等.医科大学生参与社会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3):300-302.

[2]李兰娟,任t.传染病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石云霞,余清,卢丽笋.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校内考试成绩相关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27-28.

[4]史霖,周晓勃,雷艳君,等.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6,5(24):766-768.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7

关键词:弥勒市;动物免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82-02

1 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的现状

弥勒市是商品猪生产基地,也是生猪外调大市。2012年,猪口蹄疫疫苗注射901 854头,猪瘟疫苗注射912 144头,猪蓝耳病疫苗注射882 786头,猪肺疫疫苗注射65 015头,猪副伤寒疫苗78 916头,猪细小病毒注射13 478头,牛口蹄疫疫苗注射271 269头,羊口蹄疫疫苗注射301 949只,羊痘疫苗注射36 168只,鸡禽流感注射1 703 425羽,鸡新城疫疫苗注射1 467 819羽,禽霍乱疫苗注射180 731羽。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往年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 弥勒市动物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待遇低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每个行政村一名防疫员,负担着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工作量较大,但工资待遇低,月均120元。低微的工资导致防疫员不愿专心致志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还要种田,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

2.2 弥勒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偏低

全市共用村级动物防疫员144个。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23人,高中25人,初中84人,小学8人。60岁以上的有11人,年龄最大的有72岁,50~60岁的有32人,40~50岁的有24人,40岁以下的有77人。村级动物防疫员中畜牧兽医专业的只有20多人。

2.3 强制免疫措施不到位

对个别拒绝免疫注射的农户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造成免疫盲区,留下潜在隐患。

2.4 群众对动物免疫的认知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部分农户不注射疫苗、圈舍不消毒。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免疫工作,随意抛弃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影响动物疫病整体防控。大多数群众误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有财产,动物防疫他人无权干涉,因而影响免疫工作的正常实施。

2.5 村级组织对动物免疫工作重视不够

村领导重视不够,未能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有的村小组长一听说要注射疫苗,就问村级动物防疫员有没有防疫经费,没有经费态度就冷淡。

2.6 不严格执行卫生消毒程序

收购动物的车辆经常出入养殖场地,收购人员出入畜舍,与动物接触,收购人员和收购动物的车辆大多不经过严格消毒到处乱跑容易传播疾病。

3 做好弥勒市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1)弥勒市乡镇畜牧兽医站要补足编制,村级动物防疫员要每个村委会有2人。弥勒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少,如江边乡畜牧兽医站只有2人,虹溪畜牧兽医站7个编制只有4人上班,人员不足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

(2)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每个动物防疫员配备一台冰箱;适时淘汰工作能力差,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

(3)实行干部联包。市级畜牧科技人员联包乡镇,乡镇畜牧科技人员联包村委会,并且与工资、福利、职称晋升挂钩。

(4)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分层次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兽医卫生业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5)加大养殖户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防疫知识、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积极引导养殖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实行科学养殖,逐步形成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

(6)落实重大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提高免疫质量。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免疫工作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小组、小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基础免疫扎实有效。

(7)严格操作规范。动物防疫员要严格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效果。

(8)设卡检疫消毒。在贩运户收购动物的车辆必经之路设卡检疫消毒。

(9)加大执法力度与工商、公安、商务,卫生等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养殖、贩运、交易、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0)加大疫苗研究创新和推广力度。着力研究新型疫苗,提高疫苗质量,延长免疫有效期,降低免疫副作用,减少免疫次数。

动物医学免疫学篇8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保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狂犬病、猪II型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免疫注射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5%以上。城镇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农村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85%以上。严格动物检疫管理,动物产地检疫、生猪屠宰检疫率达100%。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础免疫。市、县两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镇(街道)要组织辖区内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农村散养户实行春、秋集中免疫,规模养殖场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继续坚持“五统一、五不漏”(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免疫质量要求,避免出现免疫死角和空白,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各地要认真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疫苗储备、调运、保管和领发登记、畜禽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建立等工作,确保免疫操作规范、程序严格、档案健全、记录详实。

(二)加强预防消毒。对规模养殖场、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定点屠场业主要按照动物防疫制度进行指导和督促,全面落实防疫消毒制度。特别要在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期间对畜禽圈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确保消毒面达到100%。

(三)加强疫情监测。动物疫情监测要坚持重点监测与全面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一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健全应急队伍,搞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各地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坚决把疫情控制在苗头上、消灭在疫点上。二要制定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方案。摸清优先防治病种基础信息,科学制定本地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方案,落实专业人员增加监测范围、数量和频次,重点强化对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确保监测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要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坚持定期巡查和疫情核查,确保动物疫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四要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分析与运用。要把临床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清学、病原学监测有机结合,认真分析研究疫情监测结果,科学指导防疫工作。五要加强疫情追踪溯源。对监测出的阳性动物要按规定采取隔离、淘汰、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及时予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要认真搞好流行病学调查,追溯疫病来源,准确判断疫病发展趋势,切实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

(四)加强动物卫生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年第6号),不断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行为,努力提高全市动物卫生监管水平。一要认真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各级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机构要对申报出栏的动物到场、到点实施全面检疫,做到有报必检,确保以乡为单位的产地检疫面达98%以上,规模场检疫达100%。对屠宰的动物,严格实行驻厂(场、点)同步检疫,做到有宰必检,确保屠宰检疫率达100%。二要加强养殖场、屠宰场动物违禁药品监测。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的违禁药品抽样率必须达到2%以上,防止未经免疫的畜禽和病害畜禽进入屠宰加工环节。三要督促屠宰加工企业做好“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自查工作。屠宰加工企业要建立自查制度,规范自查记录,为内检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驻厂(场)检查人员要按规定比例开展抽检工作,抽检原始记录、企业自查文书和检查报告要实行统一整理装订,保存在驻厂检疫室内,以备后查。四要加强堵疫工作。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切实履行防疫监督检查职责,严防疫情传入传出。要继续加强1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监控,严防疫区及染疫动物和产品经过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进出。各高速公路收费站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机构工作,对进出我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查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要立即通知和移交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处理,严防疫区动物及其产品进出我市。五要严格异地引种检疫管理。凡从省外引进种用动物,必须逐级上报,经市、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同意后方能引进,防止染疫动物和疫区动物进入我市。对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无疫后方可投入使用。六要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抗拒检疫、无证交易以及屠宰、加工、贩卖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发现染疫畜禽,必须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养殖场(户)防疫管理。要按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对已办规模场、养殖小区进行复核,复核合格的更换《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要明确养殖场(户)的防疫主体,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和健全重大动物强制免疫、诊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降低养殖场(户)的养殖风险。

(六)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稳定防疫队伍,突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重点,不断提高防疫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完善兽医从业准入制度,清理整顿动物诊疗场所,扎实做好《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发、换发工作;要健全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抓好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培训,促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为动物防疫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按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确保基层防疫工作有人抓。

(二)明确责任。动物防疫实行属地管理,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市动物重大疫病防制指挥部负责全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各区市县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动物防疫工作,要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任务到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全市防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足额解决免疫反应补偿、疫情监测、疫苗配套经费和应急演练等经费,加强消毒药品、疫苗、消毒器械、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保证及时有效地开展防疫工作。要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落实专门人员、专用经费,确保兽医实验室正常运转。

上一篇:电力市场营销概念范文 下一篇: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范文